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

时间:2023-11-14 11:24: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

第1篇

国际工程承包经济效益国际视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实施管理

国际工程承包是指承包商超越本国国境、以提供自己技术、资本、劳务、管理、设备材料、许可权等方式,按国外工程业主要求,为其营造工程项目或从事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并按事先商定的合同条件收取费用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内容复杂广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和安装、培训、技术指导等等;种类繁多,包括施工承包、设计-施工承包、EPC一体化承包、设计-施工承包、BOT等等,对项目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所谓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物资和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物资和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从国际工程承包和经济效益的概念,可以得知,研究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就是研究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如何以较少的付出得到更多的所得,即保证资源利用的效用最大化。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

一、利用互联网工具,熟悉了解国际惯例

掌握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资质要求,降低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无非就是“开源”或者“节流”。在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工程前,熟悉了解国际惯例,掌握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资质要求,将不必要的损失降至最低,就是“节流”。

国际工程承包是跨国境的技术经济服务合同,涉及的领域广泛、国家数量众多。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法律法规、操作习惯会存在差异,如果未充分掌握,就盲目跟风参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会存在政治和法律风险,很可能在已经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情况下,以失败告终。即使侥幸中标赢得了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因为不了解项目国的种种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充分熟悉国际工程承包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合理规避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了解、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及资质要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及时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和最新趋势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网络,从内容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国的经济交往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国际和项目所在国的技术标准;从媒体介质上,我们不仅可以以国内新闻媒体的视角获取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国外的最新信息,从多方面、多角度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认识、拓宽视野。做好了充分的认识准备,我们可以信心十足的参与项目,不会因为对信息的不了解而吃哑巴亏,所以提前的准备工作是一定要做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要求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具有的施工资质、工程总承包资质或者其他相关资质,企业一定要给予充分重视,避免今后由于资质的短缺无法参与项目。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应该根据行业标准或者资质要求,比照自己,对于不满足项进行自我调整尽快满足要求;对于已经具备条件、可以申请资质的企业,要积极准备相关文件进行资质申请,力争获得要求的资质等级。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中的设备物料辅料等,需要符合项目所在国的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一律不得入场。对于要求执证上岗的工作人员,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加强经济、法律、财务、管理等不同领域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员工的素质,并通过参与项目国的考核获取相应的执证上岗证书。通过获取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资质和工作人员的资格证书,扩展参与项目的资质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际工程承包中,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完成一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需要调动物力、财力、人力等很多资源共同完成,而其中人力资源成本成为国际工程承包竞争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于是,如何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国际工程承包管理的重要方面。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涉及工作领域广,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也就具有多样性,需要拥有具备高新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财务能力和法律方面等各方面的人员,同时还需要提供劳务服务的人员。劳动力要素是可以综合运用所有生产要素的一项生产要素,所以提高劳动力要素的素质和合理的管理劳动力资源要素,对于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锻炼,提供员工素质。国际工程承包竞争日益激烈,设备、物料等价格常常以成本价进行竞争,于是人力成本逐渐成为竞争的关键。而我们要知道,单纯低廉的劳动力并不会因为价格的相对低廉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需要的是把劳动力要素转化为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定期、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经济、法律、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还要进行心理素质,与人沟通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养和保持心理健康。通过长期培训,提高员工应对国际工程承包复杂情况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员工还可以以专业的态度面对业主,从专业角度为业主解决问题,从而赢取业主的信任,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保持稳定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商务团队,进而保证稳定的项目团队。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一般周期比较长,保持工程团队的稳定性,无论从与业主、工程师沟通的成本、还是从项目组本身的人力资本来说,都非常重要。对于不同的人员,需要区分不同的人力资源目标、建立多样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提供的合理的薪酬管理和合理的晋升机制,激励基层员工努力工作,保持其工作热情,激发其潜力;对于管理层工作人员,通过了解不同人员的需求目标,给予他们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充分授权、委以重任,发挥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性潜能。通过满足不同层面人员的需求,保持项目团队的工作热情,共同协作为国际工程承包的工作做出贡献。

3、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国际工程承包是项复杂的工程,单靠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是绝不可能完成,相反,它需要的整个团队的良好合作,需要员工的协同工作。要保持团队的合作,合理划分工作岗位责任范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可以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提高员工责任感,降低因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对员工积极性的削弱。同时,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特长和优势,在团队分工中,应该根据岗位职能要求和员工特质,安排合适的员工经营合适的岗位,激发员工的潜能。通过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加强团队精神建设,让员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情况下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项国际工程承包工程的完成,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面临各种风险和复杂的情况,我们需要在长期、复杂过程中,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1、项目实施阶段,合同、技术标准和工期已经确定,承包方需要根据合同的规定完成各方面的指标和工作。项目实施是国际工程承包的主体过程,只有高效、高质量、按期的完成工程,才能得到业主的认可,为今后建立长期的良好的联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合同的约定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证工程按时、按量的完成;按照规定的验收措施,对工序、工程的阶段完成进行检查、验收,避免由于先前工程不过关不得不返工而造成的工期延误,严重的会引起索赔和价款的损失;国际工程承包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安全生产,完善安全措施,保证工人员工的安全,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引起巨大的损失,即所谓得不偿失,所以防微杜渐,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获;进行技术钻研,对于生产实施过程中,可以减少成本、优化流程的技术在评估后积极采用,节约成本。

第2篇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企业 DB模式 差异 机遇

工程总承包模式以其快速轨道的建造方式,使项目能够降低建设周期和工程投资,减化业主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减少任务设计与施工的摩擦。因此,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在国内,推行工程总承包工作的行业包括了机械、冶金、化工、石化、石油天然气、水利、电力、公路、铁路等二十多个行业。我国工程总承包事业已经步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工程总承包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的工程规模还不及美国2004年的居前20家承包企业的总营业额。此外,在我国的工程总承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待解决。而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工程总承包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对美中两国的总承包市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美中建筑业国际市场份额比较

过去30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历经数次重大的市场战略调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了面向全球市场的市场多元化征程。进入21世纪,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工程服务市场上稳步发展,份额平均略大于5%。与此同时,美国建筑业在国际工程服务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建筑业的份额增加时,美国建筑业的份额减少。通过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8046,表明美中两国的建筑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美国作为国际建筑市场的领头羊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政府推手下的美中工程总承包的差异分析

考察美中两国工程总承包发展的不同历程,可以看到与美国的工程总承包市场相比,我国工程总承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中两国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均源于政府的倡导,但二者又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于财力充足、政府投资项目众多,DB模式被列联邦采购方式。这促使工程总承包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2004年,美国16%的建筑企业约有40%的合同额来自DB模式;工程总承包居前的企业,完成的国内外工程总承包营业额超过500亿美元。美国政府的立法对工程总承包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在1972年的布鲁克斯法案中,将DBB(Design-Bid-Build)规定为基础设施的主要建造模式。在1996年“联邦采购条例”中,规定公共部门采用DB(Design-Build)进行联邦采购。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相关部门随后依此制定了相关采购法规,对DB模式的使用范围、程序及标准等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以美国设计建造协会为首的行业协会编写了DB模式下的合同范本。

我国的工程总承包的推行源于改革开放后,伴随国外资金和国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建设市场,工程总承包方式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工程承包方式被引入。近二十年来,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对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单位开展工程总承包工作颁发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规定和办法,指导和推动了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发展。2000年以后,工程总承包更是作为我国对外进行工程承包的重要方式,成为站在全局的政治高度,贯彻落实中央“走出去”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但遗憾的是,与工程总承包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这导致工程总承包在我国的发展不尽人意。

我国工程总承包发展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防止经济下滑,预计在今后三年内我国政府投入4万亿进行关系民生的以基础类项目为主的投资建设。实行工程总承包能够减少了资源占用与管理成本、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有利于提高全面履约能力。因此,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市场,应是DB模式的重要使用范围。4万亿的蛋糕为工程总承包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历史原因,当前仍存在大量承担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事业机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政府投资项目指定的工程总承包商。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以改善的话,DB模式的实施会遇到巨大的阻碍。

转贴于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发展势头良好,具有的优势表现为:市场多元化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了亚洲周边是基础市场、非洲成为最重要的市场、稳步进入拉美、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新格局;工程承包模式发生重大变化。采用工程与投资相结合,通过与境外合作、房地产开发、资源合作开发等方式,推动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向高端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质变。近年来,除了依然保持了在房屋建筑领域的行业优势以外,产业领域迅速向高技术含量的电子通信、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工业制造业、电力工程、矿山建设等转变;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快速增长。以“中国中铁”为首的一批总承包企业快速成长,已有能力承建国际重大工程,实力跻身世界同行前列,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国际工程承包“第一梯队。”这些为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国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策略建议

当前我国在推行工程总承包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业主认可程度较低,市场发育不完善;实行总承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工程承包企业自身能力存在问题。从总体上说,我国缺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资本雄厚、人才聚集、科技领先、管理过硬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对此,我国应借鉴美国工程总承包的发展经验,从市场、政府及行业等多方面培育工程总承包企业,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

政府引导,行业推动。政府部门始终对总承包的推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今后在“市场需求、政府引导、行业推动”的大原则下,在推行我国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工程承包有关协会、学会等行业机构的联系与协作,中外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的发展趋势和成功经验。加强鼓励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兼并科研、设计、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市场提供政策保障。《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的制订,立足于推进工程总承包方式,有利于实现工程项目设计、施工、采购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相关的法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在相关的法律中,确立工程总承包的法律地位;研究并出台符合国际惯例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及总承包合同范本。

建立工程总承包市场提供经济支撑融资和保险服务体系。工程总承包企业应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工程信用担保制度。

提升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竞争最残酷的建筑市场,美国本土企业技术装备世界一流。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业主对承包商的信誉和能力要求颇高。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应立足长远,与国际接轨。建立和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能力的大型工程公司和“龙头”企业。

综上所述,我国工程总承包事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既缺乏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又未得到政府、公众的普遍认同。但由于工程总承包在项目建设和管理上的优越性,在今后以政府投资为主的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大环境下,将越来越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第3篇

由建设部和商务部联合主办的推动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高峰论坛,经过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上午就要结束了。刚才各组的讨论情况汇报,已经对会议做了很好的总结。按照议程,受论坛组委会的委托,我对会议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在历时一天半时间里,我们听取了建设部黄卫副部长、商务部陈健部长助理的重要讲话和商务部郑超副司长、建设部王素卿司长的主题发言,企业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全体代表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论坛非常成功,规模大、反响强、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我认为此次论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层次高,社会影响大。本次论坛是在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20多年来,第一次以政府名义,由商务部、建设部联合主办,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承办的大型论坛。大家对这种论坛形式给予了肯定。除商务部、建设部领导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外,发改委、外交部、公安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安全生产监督总局、民航总局、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设计行业和施工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交流研究经验,不再去争论工程总承包应该以设计为龙头还是以施工为主体,而是打破行业界限的隔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些业主的代表也交流了总承包的做法和对投资方的好处。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商报、中国建设报等单位参与论坛报道。这必将对推动我国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是主题鲜明,意义深远。论坛主题紧紧围绕“推动工程总承包与对外工程承包”这一主题,是贯彻落实中央“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家紧密结合我国建筑业对外开放以及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总结交流了我国设计、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对外工程承包的经验,并学习、借鉴国际开展工程总承包的先进做法和管理模式,研究探讨了建筑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们在讨论中认为,两位部领导的讲话和两位司长的主题报告,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认真分析我国建筑业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的理念、思路、对策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企业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大家深刻认识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推动工程总承包与对外承包,是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的战略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必然选择,是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有效途径。面对我国建筑业目前推动工程总承包与对外承包的现状,大家对全力推动工程总承包与对外承包充满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借这次论坛的东风,积极推动和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加快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市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全力推动工程总承包与对外承包向纵深发展。

三是典型经验突出,交流讨论充分。本次论坛有来自山东省外经贸厅、江苏省建管局、天津大学以及中建、中石化、中水、中化、中国寰球、中土、北京城建等大型建筑业和勘察设计企业的代表进行了典型经验介绍,在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的经验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大家一致认为,工程总承包作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把资源最佳配置结合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之中,有利于减少管理链和管理环节,有利于集中优秀的、专业的管理人才,有利于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更为有意义的是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广大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自主创新构建了广阔的空间,把工程建设的过程上升为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升生产力的过程。无论是采购、施工总承包,还是设计、施工总承包,或者是交钥匙总承包,在国外都有成功的范例,在国内也都有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我国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对促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克服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打造和增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建筑业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控制投资,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同志们也提出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融资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相关法律政策配套不完善;市场认可度低,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结构和经营模式不合理等。大家认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配套法规和政策,切实解决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市场准入问题,改革招投标办法和发包方式;行业要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支持发展;企业要大力培育工程总承包的市场主体,培育技术核心竞争力,努力创建国际型优势企业。

对于下一步工作,同志们都提出了许多建议,我们要认真研究落实。下面,我就宣传和贯彻落实本次论坛的精神,讲几点意见:

首先,各级政府建设、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黄卫副部长、陈健部长助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实质,并结合郑超、王素卿两位司长的专题报告和工作实际,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在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工作中的问题,研究制定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的政策措施,尽快消除一些管理制度上的障碍,加快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二,要研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在招投标制度、市场准入的监管、融资、信用担保、税收等影响工程总承包和对外工程承包等方面,要尽快完善。各级建设、商务主管部门在工作中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协调,也请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予以关心、支持与合作。通过加快立法步伐和政策制定,为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

第三,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希望设计和施工企业要适应工程总承包和对外工程承包的要求,努力创建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国际型工程公司,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搞好政策法规建设和技术标准的修订。开展专题研究、经验交流与推广、人才培训等工作,为推动工程总承包和对外工程承包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报价;报价技巧;报价决策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概念与特点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概念

工程承包一般是指工程公司或其他具有工程实施能力的单位受业主委托,为业主的工程项目或其中某些子项目所进行的建造与维修活动。国际工程承包系指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活动。承包方可能涉及多家承包商以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共同完成一个工程项目。

(二)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

工程承包是交易活动的一种方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货物贸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特点。

1.承包工程的不可移动性

通常工程的实施只能或者基本上要在工程所在地进行。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劳务、材料、设备要集中于工程现场,从而需要建造大量临时性设施。在遇到各类问题时,只能在现场返工或维修,如果出现无法修补的质量问题,就只能拆除重建,这无论对于业主或承包商都是严重的损失。因此,承包商、业主和工程师必须认真加强管理,严格保证工程质量。

2.施工周期的长期性

工程承包比普通贸易活动的履约时间相对要长得多,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的承包建设,例如:水电站工程、矿山工程、港口工程等,有些长达数年或更长。履约周期长将产生较多的不可预见因素,工程风险增大。为此,工程承包合同应当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补救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国际工程招标投标的概念

国际工程招标是一种特定的国际采购方法,由买方(业主)向世界各国公开提出交易条件,以征询卖方的最佳报价。国际工程投标是对国际工程招标的响应,是一国的卖方(承包商)为得到该工程项目的承包权而向另一国买方发出的要约。

二、国际工程施工承包投标报价技巧应用

投标报价技巧是指在投标报价中采用什么手法提高标价的竞争力,或在中标后获得更

多的利润。论文针对国际工程特点和惯例做法阐述:招标文件澄清的应用;利用降价系数

调整投标报价;计日工单价的报价;不平衡单价报价技巧的应用;分包商报价的采用等五

种报价技巧。其中重点阐述不平衡单价报价技巧的应用。

(一)招标文件澄清的应用

国际工程一般都是大型、复杂的工程,标书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条款、含混不清的条款或前后矛盾的表述。这时承包商应通过书面或标前会议向业主或工程师澄清,澄清的文件作为标书的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就是招标文件的澄清。澄清招标文件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工作,若运用得当,既可以增加投标竞争力,又能为今后项目的实施创造收益的条件。具体来说,可以遵循如下两项原则:

1.若招标书中存在的错误或含混不清的条款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必须予以澄清。澄清此类问题可以达到双重目的:一是使问题得到彻底的澄清,保证自身报价不漏项,以避免项目中标后发生经营性亏损;二是提醒其他投标人将应增加的工程造价计入总报价中,以保证自己与别的投标人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2.招标书中有利于承包人的含混不清的条款或前后矛盾的表述可不必澄清。结合一个典型的案例来分析说明它的重要性。如某承包商在研究某道路工程标书时发现该招标文件存在一重要错误:标书工程量表的“工程内容说明”中规定,对旧路基边坡挖出的土方做弃土处理,而技术规范却规定,上述土方用于新路基的填筑。承包商经反复研究分析,认为标书中的这一前后矛盾会给承包商今后的经营留下机遇,因此决定不澄清。项目中标后,该承包商在充分建立与咨询工程师和业主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了按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移挖作填),却以工程量表中的规定进行工程结算(原路基边坡开挖土方做弃土处理)的经营目标。

(二)利用降价系数调整投标报价

即先按一般情况报价或表现出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到快投标截止时,再利用降价系数调整投标报价。这是一种迷惑对手的竞争手段,因为投标阶段竞争对手也会想办法刺探你的情报。采用突然降价法中标,因为开标只降总价,在签订合同时可采用不平衡单价报价的技巧调整工程量表内的各项单价或价格,以期取得更高的收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乏这样的先例。例如,我国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竞标中,日本大成公司在开标前把总报价突然降低 8.04%,以最低标价一举击败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前田公司而中标。

(三)计日工单价的报价

计日工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可能会有临时性或新增的工程内容使用人工、机械和材料,需要按工日或工时计算费用。业主要求报价时填报“计日工费率表”。若单纯报计日工单价且不计入总价,可以高些,以便在业主额外用工或使用机械时多赢利。但如果有一个假定的“名义工程量”时,则需具体分析是否报高价,以免抬高总价。总之,要具体分析业主在开工后可能使用的计日工数量,采取适当的报价技巧。

(四)不平衡单价报价技巧的应用

不平衡单价报价,是指在保证工程总报价不变的基础上,人为地调整某些单项工程价格,使之高于或低于其实际价格,以达到既不削弱标价竞争力,又能在履约阶段增加工程经营收益的目的。本技巧的运用是建立在国际工程具有如下事实的基础之上:

1.国际工程大都采用工程单价合同;

2.报价时的工程量与实际结算工程量不同,有时出入还很大;

3.施工工期长且分项工程施工顺序有先后。

一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考虑采用不平衡报价法,见表1.。

表1.常用的不平衡报价方法

按表 1 的方法调整标价,主要可达到三种效果。

效果一,早回收工程款。按上表中的第 1 项调整即可达到这一效果。下面结合示例进行分析说明。过上述调整,将本应在后期完成的混凝土报价中的 5 万美元加到前期完成的施工动员的报价中。总报价 155 万美元并未改变。一旦中标,当承包商完成了施工动员尚未开始永久工程施工时,即可早获得业主 5 万美元的施工动员工程款。可见,这一方法运用得好,可使商业经营上的所谓“早收晚付”黄金原则得以实现,承包人将大大减少前期资金的投人量,进而达到降低流动资金使用利息,减少公司资金压力,有效规避工程实施风险的效果。此方法充分利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规律。

参考文献:

[1]刘尔烈主编.国际工程管理概论.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SWOT分析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PC project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EPC project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engineering general contra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letion of induc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general contracting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as the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qualification enterprises,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management of general contract project.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ment; SWO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F284

建设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在建筑业的长期发展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业主对建筑服务需求的综合性和集成性越来越高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承发包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就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广泛关注,政府也对这种新承包模式的发展进行了适当指导,工程总承包将成为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方向。

1工程总承包的概念和意义

1.1总承包的概念

工程总承包项目是指按照合同约定业主委托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阶段承包的项目,也可按国际惯例称为交钥匙工程。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总承包商将根据所承包项目情况和总承包商情况,将工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工作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1.2总承包的意义

研究工程总承包就是为了实行工程总承包这种工程运行方式。实行工程总承包的意义:

⑴开展工程总承包能发挥工程设计的主导作用,一般情况下工程总承包由具有设计功能的承包商承担。

⑵开展工程总承包能有效的控制工期,具有设计功能单位开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进度上合理交叉。

⑶开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设计单位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先进计算机继承项目管理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优势。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⑷开展工程总承包能有效地控制投资,工程最大的节约是优化设计方案。

⑸有利于确立工程承包商的主导地位,理清各种关系。

2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及现状

2.1国内的发展和状况

我国工程总承包的提出,起源于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时期,早在198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文件中就提出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设想。明确指出“各部门,各地区都要组建若干个具有法人地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得工程承包公司,并使之逐步成为组织项目建设的主要形式”。目前在我国建筑业对外投资的工程中,实行BOT项目的也应经有300多个。但从总的方面看,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内部的推广面还很小,仅占国内建设活动经济总量的1%左右。施工企业的总承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局限于施工总承包。真正意义上的含设计阶段的工程总承包是非常少的,仅局限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外资项目和合资项目。国内较常采用施工总承包的企业的经营效果与国外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公司有较大差距。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落后于外国水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业主行为,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方,业主是市场的主体,他们专业水平不高,通常将工程肢解发包,制定关系承包商。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失调首先表现为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强大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少。

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活的专业公司少,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的中型企业很多。

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规范业主行为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对承包商垫资施工缺乏法律保障,导致承包商缺乏融资条件并承担很大的资金风险。

承包商核心能力不足。我国绝大多数施工企业不具备完善的工程总承包管理体制和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在咨询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支持能力等核心能力方面与国际工程总承包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2国外的发展和状况

近几年以来,总承包的发展空前高涨,尤其在美国和加拿大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他们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领域。国外的一些大型的工程公司业务领域都广泛,包括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石油和化工等。由于企业的业务范围广,所以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公司组织结构。国外的大型的功臣公司他们都采用事业部制的组织形式,各公司在世界各地按照业务领域都建立若干专业分公司,各分公司在组织结构上基本相同,采购部大都设有项目管理部、项目控制部、质量管理部、设计部及有关专业设计室、施工部等。

人员构成。大型工程公司人员构成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带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一类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但是那些没有施工队伍的公司也同样有施工管理能力。

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方式。大型的工程公司的抓哟服务形式是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其总工程总承包业务占65%-85%。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占5%-15%。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交钥匙总承包(LSTK),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EPCm)等。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为了使公司组织结构更有效地服务,一些工程公司都是采用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矩阵型的项目管理机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管理技术和手段。大型工程公司不仅有良好的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还都有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手段作支撑。

注册工程师(PE)制度。在一些工程公司发达的供货价,如美国和加拿大,他们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只有注册工程师签字认可的文件才可以生效。

2.3工程总承包的几种类型

第6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市场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工程总承包市场迅速发展,成绩显著;同时,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开拓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已经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亚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发展和开拓国内外两个工程总承包市场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结构的变化,美国的工程总承包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国内工程总承包市场的成熟和完善,对美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也使美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一直占领着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的龙头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美国发展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情况,试图对培育和发展我国工程总承包市场,以及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开拓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工程总承包市场,提供一些借鉴。

一、 美国的工程总承包发展历程和现状

美国的设计建造协会(DBIA)对总承包模式的定义为:设计-建造(Design-Build,以下简称为DB)模式,也称为设计-施工(Design-Construct)模式或单一责任主体(Single Responsibility)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集设计与施工方式于一体,由一个实体按照一份总承包合同承担全部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在美国的建筑市场上主要存在DBB(Design-Bid-Build)、DB和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三种建造模式,这里的DB模式包含EPC等总承包模式,这也是本文所指的工程总承包模式。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财力充足,政府有能力对公共项目直接投资,而且由于1972年的布鲁克斯法案的规定,使得DBB成为了基础设施的主要的建造模式。按照DBB模式进行采购的管理体制逐渐派生出庞大的官僚机构,每年高达3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维护管理费用也使政府背上不小的负担。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美国,公共部门采用DB模式进行采购的额度和领域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DB模式开始在美国受到重视,1996年《联邦采购条例》通过允许公共部门采用两步招标法使用DB模式进行联邦采购的规定,从而在法律上肯定了公共部门的DB采购模式,DB模式逐渐运用到多个领域,1996年超过一半的州采用这种模式,市场份额占到非住宅建筑市场(2860亿美元)的24%(Songer,1996)。2004年,美国16%的建筑企业约40%的合同额来自DB建造模式,5%的建筑企业约80%的合同额来自DB建造模式(Ford,2005)。DB模式成为发展最快的,并被绝大多数州的公共部门所接受的项目建造模式(图1)。总体看来,美国的国内外工程总承包额增长迅速,根据ENR在2004年对美国工程总承包企业2003年营业额前250名的排名显示,国内和国外完成的工程总承包营业额分别为373.28亿美元、162.88亿美元,总计超过536亿美元。

二、美国工程总承包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美国工程总承包市场得以快速发展有其内在和外在的诸多宏观与微观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宏观因素

1.工业发展的要求

工业项目快速发展,对其建设周期、规模、复杂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DB模式能够通过快速轨道的建造方法,使市场项目较早投入使用,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大型项目技术复杂,如果业主采用DBB模式在完成设计后再进行施工,业主将难于管理和控制,很容易造成设计方和施工方之间的争端,造成投资增加和工期拖延,而DB建造模式可以有效减少设计方和施工方的磨擦,避免业主多头管理,顺应了工业发展的要求。

2.法律法规的支持

法律法规为工程总承包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是规范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的重要保证。1996年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条例中将DB作为公共部门项目采购的一种模式,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部门采购法规。州政府在参考联邦政府法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购的规则和条例,联邦政府和大多数州的法律中对DB模式采购的使用范围、额度、程序、标准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得整个法律体系统一,并具有灵活性。

自1996年以来,DB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州对DB模式的采购规定也逐渐放宽,图2显示了截止到2006年4月24日各州的法律中对DB模式的规定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美国50个州中只有4个州的采购法律中不允许使用DB模式进行采购,18个州完全对DB模式开放,14个州允许在绝大多数的项目上使用DB模式,其余的州对DB模式有一定的限制。

3.行业协会的推动

美国行业协会实行自律管理,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定具体的行业管理规定,例如职业注册制度、职业道德标准、收费标准等,并行使管理权利。行业协会不仅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而且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通过提供建议为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美国当前和工程总承包有关的协会主要有DBIA(美国设计建造协会),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IA(美国建筑师协会),AGC(美国总承包商协会)。这些协会都编写有DB模式的合同范本,如ASCE在1975年编写了交钥匙合同指南,适用于核电站和石油化工领域的工程总承包项目。DBIA致力于推广DB模式,其通过项目数据库为会员提供DB项目的最新信息,并为政府提供建议。这些行业协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DB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微观因素

1.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工程承包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工程总承包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其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决定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美国的工程承包企业能够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工艺设计,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良好的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是企业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美国大型的建筑工程企业一般拥有比较完善的项目管理和指导手册,项目管理程序文件和企业规范,以及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人员素质和组织模式

一切竞争都将归结为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工程承包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如美国的柏克德公司十分重视员工业务素质的培养,公司有专门固定的项目培训课程,针对大型项目某些专业在项目上开设的专门课程,员工也可以自己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直接到专业培训公司进行培训。

在组织模式上,一般是以一个大型企业为核心、联结若干小型专业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企业集团。工程项目主要由核心企业母公司来承包,然后由其他子公司共同实施,采用以项目为核心的矩阵型组织结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3.融资能力

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常要求工程承包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企业比较注重信誉的培养,良好的资信有助于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例如美国的福陆公司具有非常良好及稳定的财务状况,其“A”级投资信用等级、充足的可支配现金以及合理的债务比例,使得福陆公司在资本市场有着很强的融资能力,并与世界主要的出口信贷机构、多边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及资本市场有固定的业务往来。

4.业主的态度和观念

业主对于工程总承包的态度是决定项目是否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关键因素,根据Anthony.D Songer等人1996年对108名业主采用DB模式的态度的研究调查报告,其中63%是属于公共部门,37%属于私人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公共和私人部门的业主普遍将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便于施工和减少索赔争端等方面作为采用DB模式的原因(Songer,1996)。公共部门的业主普遍对DB模式比较认同,因为一方面采购的监督和执行部门相分离,对业主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比较完善;另一方面DB模式在私人部门中的广泛使用也使得业主对DB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美国发展工程总承包对我国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启示

美国发展工程总承包的成功经验,对培育和发展我国工程总承包市场、认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启示作用,对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的竞争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创造我国工程总承包发展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美国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推动作用。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工程总承包发展所需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府的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工程保险和金融体系、行业协会的发展状况等,积极制定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工程总承包发展的当务之急,完善资质管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是有效发挥市场的作用的保障,建设工程保险体系和工程担保体系是提高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融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规范工程总承包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努力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综合实力

增强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是促进我国国际工程总承包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提高对外承包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融资能力又是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求转变观念,通过自主创新或者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企业改革;其次,提高自身信用,加强银企结合或银企贸结合,拓展融资途径,提高融资能力。

目前,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而能承揽这类项目的也必然是一些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公司。所以,应加快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同一专业的咨询设计和施工企业的联合和重组,形成一批能够承揽国际大型、超大型总承包工程项目的大型国际化工程承包企业。

另外,我国对外承包企业与国际高水平的工程公司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差距是人员素质问题。从事国际工程总承包管理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工程总承包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是我国对外承包企业能否占领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的一个关键而长远的问题。

(三)加强有关工程总承包的理论研究

我国工程总承包在近些年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对于工程总承包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都是局限在工程总承包模式方面,关于工程总承包市场的研究较少;二是与工程总承包结合的相关服务领域的研究较少,例如,缺少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融资方面的研究。如何认识和了解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发展规律,研究其总承包市场的准入规则和相关规定,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开拓更广泛的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加强国际工程总承包的理论研究,需要一方面加强和鼓励对工程总承包市场宏观层次的研究,为政府提供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应当加强高校产学研结合,为我国工程总承包市场主体发展和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开拓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及时合理的建议和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陈勇强、胡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贾冰,中建国际建设公司)

参考文献:

Anthony. D Songer, Keith R. Molenaar, 1996, “Selecting Design-Build: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Owner Attitud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12, pp.47-53.

Chassan Aound, Andrew D.F.Price, 1994.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UK and U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comparative stud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2,pp.97-106.

Donis W. Ford, 2005, “is there a design build project in your future?”Contractor’s Business Management Report 2005.pp.2-3.

Keith R. Molenaar, Anthony D.Songer, Mouji Barash, 1999. “Public-Sector Design/Build Evolu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15, pp.54-62.

Konchar Mark, Sanvido Victor, 1998. “Comparison of U.S. project delivery system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24, pp.435-444.

Roberto Pietrofortie, John B.Miller, 2002. “Procurement Methods for US infrastructur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recent trends .” Business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30, pp .425-434.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

第7篇

关键词:境外承包;外汇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湖南省境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

(一)境外承包工程规模快速增长,对国际收支的重要性日益提升。2008-2011年,湖南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分别为5.8亿美元、10.8亿美元、10.9亿美元和14.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41.6%,累计完成营业额与同期银行代客跨境收入之比由2008年的5.5%提高至2011年的9.6%,显示境外承包工程对我国涉外经济和国际收支的影响日益增强。2012年以来,湖南对外承包工程延续快速发展势头,如江南五局已成功签订一笔关于公路桥梁建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约85亿人民币。

(二)境外承包工程业务多元与聚集并存,运作能力明显增强。一是项目主要分布于非亚地区。截至2011年末,湖南新签及正在执行的项目共分布在全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非洲和亚洲地区项目占主导,2011年这两个地区累计完成营业额12.8亿美元,占总数的87.5%。在非、亚等传统市场继续保持同时,新兴市场也取得突破,如拉美市场2011年实现营业额1.77亿美元。二是业务发展呈多元化。公共工程领域保持规模,从2011年累计新签合同额看,交通运输、房建和电力工业仍位居前三甲。制造加工等私人领域的业务以及交通、电力、电子通信、供排水等公共领域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三是大型企业逐步成长。2011年全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共四家,分部是江南水电八局、江南院、江南建工集团、江南交通国际,其中仅江南水电八局一家就实现了5.65亿美元营业额,占全省总额的38.7%。

(三)境外承包工程相关融资和结算工具日益增多,规模明显增加。据调查,辖内境外承包工程的交易价款结算有贸易信贷、贸易融资、信用保险等多种方式。出口信用保险(即出口信用国家担保制度)被广泛运用于涉外工程承包项目中,成为企业减少国际承包工程业务风险的利器。例如,2007年辖内江南院与利比亚签订了约5.8亿美元的房建总承包合同,由于事先签订了出口信用保险,从而减少了利比亚战争带来的前期投入的物料、设备成本未收回等一系列损失。

二、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过程中的难点

(一)境外承包工程业务申报难。一是关于境外承包工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规定较为零散,缺乏较为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外汇各部门之间以及外汇局与商务部之间统计标准不统一,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如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定一年以上的对外承包工程统计为对外直接投资项下,而商务部门核准企业境外投资时则主要要求中方对外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及以上)。三是境外承包工程交易形式复杂多样,确定其交易性质难度较大。以辖内A公司承包B国项目为例,其在C国采购物资并将工程物资直接运往B,则A公司首先与C国发生货物贸易交易,其次与B发生直接投资或服务交易,支付的采购款既可视为贸易款项,又可视为投资或服务的成本,如何在申报时确定交易性质,存在难度。四是由于出口退税利益驱使,导致申报主体错误申报。经调查,由于税务部门会就工程承包的物资、设备等出口退还部分税收,部分涉外工程企业将从第三国采购的物资款申报为货物贸易项下,而按照现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有关规定,辖内工程承包企业承包一年以上项目并从第三国采购货物时,应申报为“我国对境外直接投资——投资资本金”项下。

(二)境外承包工程项下企业资金监管难。一是承包工程合同形式日益多样,如总承包模式(EPC)下合同包括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多项内容,资金属性呈现多元化,既包括货物贸易(甚至包括转口贸易)、又包括设计、施工等不同类型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实施综合监管难度较大。二是承包企业“走出去”之后,不少企业只是就其收支相抵后的剩余资金进行结算,无法真实反映其交易规模,同时留下风险隐患。调查发现,尽管省内企业2011年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达到14.6亿美元,而同年全省服务贸易项下所有收汇合计也仅为4.6亿美元。三是境外承包工程境内融资及担保业务的快速发展,在协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也给外汇资金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三)境外承包工程企业部分资金结算难。部分企业受所在国汇兑管制等原因,存在小币种难兑换、难流通的问题,造成当地币留存过多且汇兑损失明显的情况。此外还有部分动乱地区国家由于受到美欧金融制裁等原因,国内工程承包企业难以与其开展正常的工程价款结算,企业试图采用易货贸易等方式进行变通处理,但却难以找到有效的外汇管理法规作为依据。

三、相关建议

(一)规范整合,进一步完善涉外承包项下外汇法规。在境外承包工程对国际收支影响日益显著的情况下,针对目前境外承包工程方面的外汇管理政策规定零散、滞后、操作性不强的状况,建议对涉及境外承包工程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进行统一整理,制定《境外承包工程外汇业务操作指引》,便利外汇业务办理。

(二)改进对境外承包工程数据的专项统计分析。一是在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统计基础上,辅之以业务报表统计,对企业境外承包工程业务及资金运营整体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分析。二是加强横向数据交流。定期与商务、海关等部门交换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统计数据,提升涉外工程承包的统计监测水平。三是施行工程项目登记制度。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建立统计档案,开展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四是加强对境外承包工程项下境内融资和担保业务监测分析。

(三)协助企业解决企业境外经营过程中的特殊困难。一是加强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使企业能及时、全面掌握有关政策规定及其操作。二是指导企业识汇用汇,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用足、用好国家的各项鼓励政策和措施,规避风险,合规稳健开拓国际市场。三是从维护我国企业利益角度出发,针对动乱地区国家制定外汇管理特殊业务处理办法,协助企业规避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吕文学,葛飞,杨林峰.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本土化经营策略[J].中国港湾建设,2006(03).

第8篇

工程总承包方式所占比例不断扩大。新时期下,业主将会从强调购买项目本身,发展成为购买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功能与服务。同时业主希望简化合同管理、事先确定工程成本、降低工程风险;作为承包商也愿意化解风险、提高质量、加快进度、实现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所以在全球建筑领域建筑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情况下,总承包方式所占承包比例不断扩大。

投资主体多元化,带资承包现象普遍。由于世界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建筑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扩大,2003年世界主要的15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的建筑投资实际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全球建筑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投资增长缓慢,各国政府向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放开了更多的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和私人资本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明显增加。投资主体多元化使竞争加剧,面对对自身有利的市场,业主为了分担风险、加快建设速度,往往要求承包商带资承包,帮助业主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市场准入壁垒难以突破。目前,尽管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市场是开放的,对外资企业给予国民待遇,但其普遍实施的专业执照或企业许可、人员注册资格制度,仍对我国企业的进入有着很强的技术壁垒。例如,美国从事上下水、消防、电气、暖通、电梯等专业的建筑公司一律要有专业执照,对建筑师、工程师等个人执业资格的考试十分严格。此外,一些国家在专业人员的资历认可方面,不承认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和专业资历。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微观决策宏观化,宏观决策微观化,这样公司的决策就能更加科学。因此近年来,一些国际大承包商十分重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

承包商之间的兼并与重组愈演愈烈。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之国际工程承发包方式的变化,承包商的角色和作用都在发生变化,承包商不仅成为服务的提供者,而且成为了资本的运营者和投资者。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包的单项工程规模正在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对大型和超大型项目的运做方面,一般企业很难独立承担项目的巨额融资资金和高度风险。所以近年来,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兼并和重组不断发生,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兼并中获得了新的金融和技术支持,竞争力不断提高。

我国总承包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高我国总承包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竞争力的对策。有周全的新的总承包依然处于低层次,因为大多数国际工程都是耗资巨大,回收期长,涉及面广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建设前期,业主需要做大量的投资机会研究工作,为投资决策提供扎实的依据,需要回答包括市场、建设规模、财务预算、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各方面内容。这些工作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来完成,但大多数投资方都不是工程建设方面的行家,他们需要总承包企业协助其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国际上知名总承包商大都具有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交付业主使用的全过程服务咨询的能力,而我国总承包公司大都设计、监理、施工分别进行,在设计、咨询和施工一体化的国际总承包市场上显得竞争力不足。因此,提高中国总承包企业的承包档次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融资十分困难,影响竞争力。在对外工程承包中,工程项目越大,需要的流动资金越多,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不少工程需要承包商带资承包。而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少,不能满足承包大型国际项目流动资金的需要;并且我国的总承包企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和一些国外大的总承包商还有很大差距,取得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的难度相当大,而我国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限额度不能满足承接国际工程的需要。国家控制外汇信贷规模,审批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较长,而许多国际大承包商获得外汇信贷则要容易的多。此外,我国的出口信贷利率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贷款利率高、还款期短,这也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带资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上的竞争力。

市场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主要承包市场仍然在亚洲,亚洲地区占到对外承包额的57%,其中将近一半集中在以下几个国家和地区:香港占到承包额的20%,其次是新加坡、澳门、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而欧美市场份额所占比例相当小。

自身机构庞大,信息化程度不高。中国总承包商内部组织层次设置较多,组织繁杂,信息在不同层级之间传递时会产生缺失。另外,中国总承包商对国际上各种先进软件的应用都比较晚,应用领域和熟练程度与国际上先进的总承包商还有一定差距。

缺乏复合型的国际工程总承包管理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十分缺乏的人才有:富有经验的国际工程项目经理,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核心管理人员,通晓国际工程法律的人员,项目风险评估人员,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国际工程财务人员,国际工程融资(从金融机构贷款)人员,国际工程造价估算和报价人员等。此外,语言障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良好的技术管理素质难以在国外工程承包中得以发挥,甚至还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即使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实力最强的企业,其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人才问题。

如何提高总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及相关机构应从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 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要完善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支持总承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总承包业务的力度。尽快出台《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完善管理体系,规范经营秩序。优化经营主体结构,推进资产的兼并、重组和必要的破产。政府从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出发,有规划的指导、推动这项工作,减少盲目性。

积极推进国内金融保险机构的建立,完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与国外的金融惯例相比,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担保以及保险政策严重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在这方面应该尽快和国际惯例接轨。寻求万变的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竞争力已经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呈现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认清形势,制定可行的“走出去”战略,积极寻求扩大市场份额的途径。

企业应该有目标、有计划地增强自己在咨询设计方面的能力,并且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向高层次的总包水平看齐。有实力的总包企业可以适时地兼并一些国内或国外小型咨询设计公司,以增加自己在咨询设计方面的不足;有计划地对咨询设计人员增加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外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及时掌握最新的国际动态,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设计咨询团队。

利用各种技巧,打破市场准入壁垒。首先中国已经加入WTO,充分利用WTO成员的权利,清除有关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不合理壁垒,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其次,要善于把握国际总承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趋向,通过为国内企业在先进国家的投资提供服务,从名义上先进入市场,借机熟悉市场规则和运作模式,积蓄营销的基础,进而通过并购当地企业彻底打破壁垒。

加快企业内部结构调整,使管理结构扁平化。通过“结构公司化”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提高应对市场的反映速度。改进分配和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颇高,首先,要大胆培养和选拔青年科技人员,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他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核心,以团队精神共同搞好项目管理。其次在生产国际化的今天,要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外籍雇员,这是任何一个国际化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我国施工技术人员的英文水平、合同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当地雇员和外籍雇员势在必行,不容回避。

第9篇

1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融资方式

1. 1 出口买方信贷

我国的工程承包商的一类融资方式是以提供给国外业主足够的信贷支持,由于国外购买了中国的高新技术或机电设备,我国的进出口银行给予支持态度会为买方提供充足的出口信贷,以此帮助国外买方即期的资金支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进口银行要具备良好的还款能力,否则提供给国外买家的出口信贷业务将无法进行。除此之外,在执行进出口的买方信贷时,进出口银行要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不合格的业务将无法执行,在处理风险的转移时有两个方法,一是国家对财政或主权担保的方式,二是业主本身承担担保责任。这类融资方式对买方来说太过繁琐复杂,要经历很多手续才能完成信贷,在信贷过程中还会花费高额的费用,不利于业主对此类融资方式产生积极作用。但是此类融资方式的优势也是比较显著的,在资金周转方面比较灵活,承包商不会面临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所以对承包商需要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小的。

1. 2 出口卖方信贷

我国的银行对于国外买方购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设备持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因此,会为本国的承包商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这种出口卖方信贷的方式也是我国融资方式之一。只要出口合同的总资金不低于30 万美元,现汇支付的实际比例与国家相关规定相符合,在国内进行设备制造,就可以得到出口信贷的支持,由此看来,出口卖方信贷的适用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这类融资方式的手续比较简单,出口方只要有良好的信誉,进口方只需提供出口信贷银行的认可保证即可获得信贷,而且申请时间短,大范围内都可以使用,对出口方来说融资成本很低。这类融资方式有个缺点就是风险过大,因为国外买方要采用按期付款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承包商在回收工程的承包款时使用延期付款方式,在面临还款与利息的同时,承包商的负债率大大增加,承包商要面临的风险就会加大。

1. 3 租赁融资

租赁融资就是出租人与承租人彼此约定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出租人把物品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为出租人提供分期付款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对承包商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不但不会提高负债率,在某些情况还能降低融资成本。购买进口设备的谈判和签约入关手续非常复杂,中间环节的各种审核多不胜数,而租赁融资就可以直接避开这些问题,承包商由于资金不足陷入困境的情况也不会发生。在很多情况下,租赁对减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都有积极作用,有些项目为了赶工程进度,在施工期间会购买工程需要的各种设备,工程结束后,这些完好的设备还可以继续使用,为了利益考虑,承包商会选择转卖设备或直接运回,但是转卖价格太低或是运输费用太高都会影响公司的利益,而租赁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租赁融资自然也有不足的一面,承包商若是以租赁融资的方式进行投标,往往会大大降低承包商工程项目中标的可能性,不仅如此,租赁设备的价格比购买价格高得多,有些工程的施工工期过长的时候,租赁融资对承包商而言无疑就有加重施工费的可能。

1. 4 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一种内部的个体推销的融资模式,国外买方把购买的产品作为担保凭证,以此来延期支付工程款项。补偿贸易包含综合产品支付、直接产品支付和间接产品支付三种形式,综合性产品支付就是在补偿时同时使用直接产品和间接产品; 直接产品支付就是国外买方在支付时直接使用自己的工程项目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用其他的支付形式; 间接产品支付就是国外买方在支付时使用其他的产品而不用自己工程项目生产的产品,具体选用哪种补偿方式国外买家根据自己的处境决定。

1. 5 项目融资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项目融资可以有长时间的贷款期限,还能得到高额的贷款资金,这种融资方式是项目公司把自己公司的现金流和收益作为补偿贷款的资金来源,直接把项目公司的资金作为保障,以此获得贷款银行或者承包商的追究权。项目公司的债务资产来源一般有项目所在的国家政府、短期内的资产市场、主管出口的信贷公司、该工程的承包商和原材料提供商等。一般来说,承包商不会为所有的项目提供资产,除非该项目是由承包商所发动或项目的股东之一是承包商,当然,为该项目公司提前垫付工程所用款或提供信用保证函时承包商也会为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自己利益考虑,承包商不会轻易随便采用某一融资方式,若该项目研究的实际可行性比较高,实力较可靠的承包商才会考虑,承包商对项目的工程技术也要熟练掌握,以此应对工程中某些不可抗拒的危险,比如由于外力因素项目被迫延期或者项目支出超出预期计划。此外,项目所在国家若是不稳定,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被勒令停止,这也会影响承包商对融资方式的选择。正是因为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行,各种国际工程承包融资方式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

2 国际工程承包融资风险对策

2. 1 风险分散型策略

近年来,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有不少于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共同合作承包工程,这种与其他企业合作或兼并重组的方式有利于企业风险的降低,除过共同担任风险而降低各个承包商的风险,这种联盟式的活动还能让各个不同的融资进行优势互补,在国际市场中也能提高竞争优势。由于不同的承包商身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彼此相互合作能提高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都能得到最大发展,而且在某些方面联合体可享受优惠政策,这为承包商承担大型项目的能力有积极作用,自身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2. 2 风险降低型策略

1) 项目进行到不同阶段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这时可以采取不同的融资手段来安排期限贷款。若要进行长期贷款,最好不要用短期贷款的形式来处理长期资金,要根据项目的经济寿命和现金流量来灵活安排。

2) 为了降低风险,可以采用分散化和多元化的易于及时转换的融资方式,不要过度依赖于某种方式或几个渠道。承包的项目周期比较长时,为了提高收益率,可以提前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保证在项目实施期间将风险降到最低。

3) 加强保险观念,合理利用索赔。索赔是承包商获得经济收益的正当手段,一旦在工程中有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工程延误甚至损失,承包商都可以通过咨询工程师向业主提出各方面的合理索赔。索赔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是最有效的资金来源之一,管理人员应提高索赔意识,扩大索赔空间,将索赔收入争取到最大。

4) 关注保函的使用。一般来说,如果保留金是合同总价的5%,当临时验交证书下发到工程时,承包商就能提交一个金额为合同额2.5% 的保留金保函,一旦业主拿到保函后就要向承包商退2.5% 的现金,这种方式能形成更多的流动资金,也能有效减轻工程项目的压力。

5) 使用信用证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最近一种新型的信用证模式在国际上逐渐兴起,这种方式对承包商的运作风险能有效降低,而且分批付款的方式能缓解资金压力,避免了货物从出口国运至承包商所在国再运至工程项目所在国的重复过程,节省了时间和运输费用的同时,各方面的危险也能降到最低,各种责权也更清晰明了。

2. 3 风险转移型策略

风险转移就是自身条件过硬、有实力的承包商凭借自身优势中标得到总承包合同后将工程包分给多个分包商,以此来减小自身的压力和风险。各个分包商都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融资能力,可以提升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对总承包商来说也是有积极作用,更能分担总承包商的融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总承包商可以将相应的汇率风险合理转移给分包商,以保证能控制各工程环节的顺利实施。

第10篇

【关键词】 合同管理; 内部控制; 过程导向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同已成为企业最常见的契约形式(刘玉廷,2010)。而在国际市场上,国际工程承包公司通过履行合同参与国际业务,所有的权利义务均由合同条款确定,项目的成功与否与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息息相关。目前全球经济持续性低迷,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利润空间不断缩小。通过合同内部控制管理项目风险并获取合理合法的项目经济预期,已成为目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内生性需求。

2010年五部委共同制定并颁布了《合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该项指引以过程控制为导向,因此合同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合同内控”)贯穿于合同调查、签订、履行、后评价的全过程,为企业建设、完善合同内控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拟以合同内控应用指引为理论框架,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合同内控制度建设进行研究,其目标是通过全过程化的合同内控,针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合同管理特殊需要,对其合同行为予以管理。

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特点

(一)合同管理的复杂性

国际工程项目合同随项目参与各方特性各异,专业性强,文件众多且内容涵盖广泛,合同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各个项目参与方的接口,需要控制的风险点较多且情况复杂,因而合同内控的难度显而易见。

(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中,合同是协调管理项目各参与方行为的强制性契约准绳,是指导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维修等项目各个环节工作的“圣经”,也是项目后期进行索赔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国际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是组织项目实施、把控项目质量、控制项目风险的重要手段。

(三)合同管理的持续性

国际工程合同期限少则一两年,长则二十至三十年(如BOT项目),在此期间,合同管理贯穿始终,而且在合同管理时,还要从整体长期角度全面考虑国际工程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尤其要对项目风险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预估。

(四)合同管理的严密性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作为一个多方参与的业务流价值增值链,项目风险随着业务链条的增长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作为整合业务流程和价值增值的工程总承包,需要将项目风险在各项目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担、传递、转移和承受,由此必须要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以合同条款对各方承担的风险予以约定,以合同定价对承担风险的合同方要求或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三、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合同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一)工程承包公司合同内控的组织安排

合同内控的组织形式安排是内控执行有效的首要保障。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无疑应由承接工程的业务部门承担,而成立专业素质高、协调能力好、善于把握全局的合同内控小组,是合同内控的重要组织形式。该小组以总经理或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为领导,业务部、技术部、法律部、财务部各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必要时也应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该合同内控小组应自项目合同前期调查起,对合同运作的全流程进行管理控制,对合同风险进行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反馈。

(二)工程承包公司合同内控的分级授权审批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内控的分级授权审批机制包括两类,一类是针对与项目业主签订的标志项目承接的项目主合同,为项目分级授权审批,对不同金额的项目需分级报经总经理、经理办公会批准,如金额巨大且性质重要的项目,需报送董事会进行联席审批。另一类是合同分级授权审批,是针对项目项下与除项目业主外的其他项目参与方签订的合同。鉴于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重要程度与合同金额并不直接相关,合同特殊性较强,因此,每个合同均需由项目负责人确认,经合同内控小组审核联签后,由合同内控小组的最高领导——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三)工程承包公司合同内控的信息平台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合同文本和过程文件众多,信息平台能够切实提高合同内控的效率和效力,有利于合同内控的动态过程控制。该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保证与合同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合同档案管理系统、合同付款审批系统、合同进度报告等,能在符合合同管理权限级别要求的同时,高效安全地共享、传递、处理和反馈。

四、基于过程导向的工程承包合同内控制度建设

(一)投标阶段的合同内控

鉴于国际工程项目的复杂性,投标阶段的合同内控管理是项目实施阶段合同内控工作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阶段涉及的合同文本主要包括项目招标书、资格预审申请书、技术建议书和商务建议书。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根据项目招标书的要求,深入分析工程特性,重点研究设计技术方案和商务条款偏差,同时还要对各个可能的项目参与方(即潜在的合同方,包括业主和分包商)进行资质调查和履约能力分析,这个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完成项目可行性调查报告,根据项目金额和重要性的不同及国际工程承包公司项目分级授权机制进行项目投标审批。如涉及投资事项,如BOO、BOT及资源开发等项目,还需报经公司内部投资审批流程批准。

(二)订立阶段的合同内控

1.与业主签订的项目主合同。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在收到中标函后,进入与业主的合同谈判阶段,在这一阶段,项目主合同将由前一阶段的要约变为实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文本。本阶段涉及的合同文本主要包括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合同通用条款、合同专用条款、技术标准及规范、设计图纸、价格清单、保函格式等。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主合同文件审批应根据项目金额的不同,经合同内控小组审核联签后,根据国际工程承包公司项目分级授权机制确定审批人或审批机构。项目主合同签约后,如业主、成本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动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项目主合同超过一定时间还没有生效,应在开立履约保函或办理其他生效关键事项前进行合同生效评审,从而评价合同签订后项目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合同执行的影响,明确应对措施。合同生效评审的管控流程比照项目主合同流程执行。

2.与其他项目参与方签订的其他合同,如分包合同、监理合同、保险协议、贷款协议、保函或其他担保合同等。项目其他合同一般在总承包合同签订完毕后进行拟订签署工作,具体的签署内容和时间由项目管理计划确定。对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由于项目部分重要参与方(如主要设计、土建、采购分包商、银行等)在前期合同调查阶段就已确定,甚至共同参与项目主合同的谈判,对于这部分项目参与者的合同,往往通过议标方式确定,其他项目参与者还需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后再进行合同谈判。项目其他合同谈判小组的成员应由参与项目主合同谈判小组的成员组成或由其领导,以便通过合同条款将项目风险在各项目参与方之间进行分担、传递和转移。

项目其他合同文件审批应根据合同金额和重要性的不同,经合同内控小组审核联签后,根据合同分级授权机制确定审批人或审批机构,不应因合同量大减弱这一控制活动的控制力度。

(三)实施阶段的合同内控

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内控,其目的是确保各个项目参与方都履行其合同义务,并确保自身的合同权利得到保障。

1.合同履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内控,其重要流程是在建立项目管理计划下,对项目重大合同制定单个合同管理计划,包括合同过程文件、交付内容和管理要求,该合同管理计划应涵盖整个合同过程的全部合同管理活动。负责合同管理计划审批和监督的人员应为执行负责人的上级管理岗位或部门。

2.合同结算。由于工程承包项目资金安排的系统性,对合同结算风险的控制应始于项目业务部门提交合同付款申请之时,项目业务部门应结合项目预算、项目主合同收款进度、结汇情况、相关合同条款,综合评价项目各类合同结算,防止超预算、超合同、超余额、超币种的项目合同付款情况出现。财务部门应专设合同付款审批岗位,对合同付款进行复核并应定期将各项目的各个合同结算情况反馈给项目业务部门,以便查错防漏。

3.合同变更。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引发合同变更情况很多,项目合同变更管理应与项目整体变更控制相结合,尤其是项目主合同变更时一般也会引发项目其他合同的变更。合同变更的内部审批流程应比照合同签订的审批流程办理,防止未经授权审批的合同变更。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合同中对合同变更条款详细约定的,实际变更发生时,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文件和程序处理。合同变更后,项目业务部门应及时更新财务部门的合同备案,以便按照变更后的合同执行。

4.合同索赔。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索赔方式应在合同条款中规定,索赔发生时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由于索赔事项的特殊性、重要性和专业性,一旦合同需要通过仲裁方式进行索赔,需要法律部门的介入,必要时应建立业务、法律、财务三位一体的合同索赔小组,仔细衡量仲裁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并应报经公司管理层的审批同意。

总之,国际工程承包的合同内控建设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持续周期长,可变因素多,是强化公司业务、财务、法律三位一体,共同动态提升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精度的重要管理工具。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北京:经济科学研究社,2010:349-360.

[2]李凤鸣.内部控制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11-317.

[3]马颖.过程控制导向的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9):61-65.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价值链;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122-01

前言:工程总承包在世界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发展大约二十年,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政策支持下,有了很快的发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仍处于实践和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在技术上不够创新,在组织体系上不健全,同时由于我国处在发展阶段,技术人才以及项目管理人才很短缺。

1 我国工程总承包的历史发展

我国工程总承包制度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尤其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工程总承包,其出现并发展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算来不过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飞速发展的刺激下,具有较高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开始大量出现,大大提高了我国工程总承包制度的发展水平。特别在进入新的世纪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大量由施工企业组建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在在市场需求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连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 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2.1 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阶段国内总承包方式的主体主要有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两种。以设计单位为主体的主要是利用设计院现有的技术力量、设备进行工程承包。其优势是能够承担大型的复杂的现代化工矿企业的建设和联合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但是,由于这种总承包公司的重点在于工程设计,对整个工程的统筹规划与建设能力并不强、特别在现代条件下,施工工程普遍规模浩大,仅仅依靠较强的设计力量并不能实现对工程的总承包。而从目前情况来,我国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恰恰多属于这种主体形式,在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工程总承包的发展势头;另一种是施工单位为主体,一般是以大型施工企业为主, 与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单位联合组成企业集团。这种类型的总承包模式有效解决了上一种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非常有利于对承包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因此,我国政府已经协同施工企业,将该总承包模式进行了大力推广。不过,截止到目前,其总体应用水平还并不是很高。

2.2 设计和施工单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在设计和施工单位的组织能力建设上,由于我国设计单位的专职化程度不够高,以及发展水平上的限制,导致了我国工程设计单位的组织功能上还存在很大的缺漏。例如,很多设计单位仅仅重视与工程设计有关的机构建设,对单位的服务能力、技术能力与人才体系的建设却相对轻视,导致了严重的问题。特别是服务能力和人才体系建设的落后,导致了单位发展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而且,还容易出现人才的青黄不接,导致了单位的设计能力长期停滞不前,难以得到客户的认可。

其次,我国的很多设计与施工单位与国际型工程公司相比较在结构体系上不健全。大部分设计单位没有设立项目控制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 开车)部,只是设立了一个二级机构工程总承包部。

再者,在设计与施工单位的管理上,由于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水平的限制,很多设计单位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并不十分精通工程总承包体制下的企业管理,而是依然按照传统的管理理念开展管理工作。但是,工程总承包下企业具有自身非常鲜明的特点,对企业管理具有很高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发挥出企业的工程承包能力。而在管理低效的情况下,工程总承包企业是很难发挥出自身优势的。

最后,在我国一些设计与施工单位缺少相对应的人才,缺少高素质、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进度、质量、费用、材料、安全五大控制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设计与施工单位工程设计技术还比较低。例如,国内诸多设计单位仍然依靠人力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不仅效率低,而且耗时长。而国外设计单位普遍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来进行工程设计,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并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设计方案。

3 对于存在的不足所对应提出的改进策略

3.1 在法律和政策上以及体系上进行改革

首先,鉴于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出现的一些混乱现象,我国政府和立法机关应当根据规范现代工程总承包的实际需要,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此同时,监察单位也要积极监督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尽快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切实解决工程总承包的市场准入问题。应当尽快改变地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实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分别管理的制度,在项目的登记备案、竣工验收等管理上,加设总承包企业这一栏。

最后,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上,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其原因就在于,现代市场的金融风险相对较大,只有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中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应对金融诈骗等金融风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2 在思想、创新、管理方面的改革

首先,相对于国外工程总承包企业,我国企业在建设思想上还处在比较保守和落后的状态中,这对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施工与设计企业要及时转变建设思想,加快服务能力的建设。与此同时,还要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将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业务能力尽快提高上去。

其次,还要积极加强人才的培养。由于我国的工程承包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缺少大量的技术人才,在企业培养人才方面上应该重视企业应选送人员参加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培训,还应不断加强和充实采购、施工管理和开车人员岗位,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形成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最后,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上,还要积极进行创新与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日常经营与管理中,务必要积极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上赢得立足之地,才能够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3.3 加强工程总承包企业价值链的研究

对于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为:项目交易、市场项目、承揽项目、咨询项目、设计采购、项目施工、项目交付使用以及维修服务方面。由此可见,工程总承包企业有一条完整的企业价值链。只有对这条价值链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保证它的畅通,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通过上述对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价值链简要分析可知,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战略环节”或核心能力,需要企业对市场资源进行掌握、增强咨询服务和项目融资能力以及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只有这样不断补充强化,我国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4.结束语

通过分析和总结,可知我国在工程承包企业上存在着很多不足和要改进的地方,在供应链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上都需要提高和改进,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这样我国在工程承包上才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外经型国际工程公司为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内企业实力的逐渐增强,国家“走出去”的政策鼓舞,以及国内竞争压力的加剧,越来越多过去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工程建筑类实体企业和生产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我国涉足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企业群体迅速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和明确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是摆在每一个外经型国际工程公司面前的艰巨挑战。

一、发展现状

从著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的运营模式看,一般都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具有一支素质很高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在专业技术、项目开发、融资和商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公司高端的项目设计和综合运筹管理、融资能力十分雄厚。

2.拥有一定的先进技术,具有雄厚的资金和融资能力,在工程承包项目中倾向于为业主提供“咨询设计——融资——建造——运营——合资合作”一条龙的整体服务,许多公司可以从项目立项阶段就开始介入。

而中国国际工程公司在项目运作模式方面比较落后,业务范围基本锁定在国际工程业务价值链上的一个非常狭小的单一区间里,如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这些区域的利润也极其透明,竞争非常激烈,商家拼的是执行项目的成本。大多数承包商缺乏项目的高端管理和综合运做能力,到2001年底,做过BOT类项目的中国国际工程公司还为数不多。根据我国排名前几十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国际工程公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设计类”单位改造而成,如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等,其依靠自身在某专业方向的设计优势,通过培养提高国际商务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逐渐向工程公司转变,有的依靠行业背景,形成了集团化的从设计到施工的能力和专业优势。

第二类是“综合类工程施工企业”,如中建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等,这类公司得益于自身专业特点,项目拓展面比较宽,所遇到的行业风险较小,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和磨合,已经初步具备较好的项目总设计和综合管理能力,这也是这类企业近几年发展比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这部分公司涉足的主要项目的专业科技含量不高,同时,这类公司机构庞大,人员负担较重。

第三类是“外经型企业”,如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万宝工程公司、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具有较强的商务能力和一定市场资源整合能力,有的企业还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但同时,这类企业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能力。

第四类是近年来的一些“生产型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电子、哈电集团等,这类企业依靠其专业技术优势向国际市场拓展,但基本是在其所属的行业内通过承包工程,销售产品设备来参与运营。

二、国际工程市场坏境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国际工程每年的全球市场总量在3.2万亿至3.6万亿美元,“9.11”事件之后,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同时也引发世界经济整体发展速度的减缓。但是,最新的数据显示,国际工程市场虽会有一定程度的委缩,但仍保持在一个较大的绝对量上,特别是第二世界国家的国际工程市场变化并不显著。而且,经济不景气时,经常会导致政府出资拉动经济,而政府的投资往往也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我国的对外承包规模在130亿美元左右,以2000年为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83.8亿美元,设计咨询营业额达到134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达到1172亿美元,设计咨询新签合同达到233亿美元。我国国际工程公司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南亚等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上升阶段的地区。

同时,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许多行业拥有了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工业化技术,在建筑、石化、水利、电力、交通、铁路、冶金和通讯等行业的应用技术和成套设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为中国的比较优势资源向第三世界输出提供了驱动力。同时,我国目前从事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人员有34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至少1000万人的任务不饱和,工程能力过剩,因此国内企业具备开拓国际工程市场的人力资源储备。

三、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特点

1.带资承包的趋势

在当今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私人投资增长幅度加大,政府出资项目逐步下降,国际工程项目更多的要求带资承包,要求承包商以各种方式协助业主进行融资、垫付工程款、参股、提供国际融资保函或全面协助业主融资等都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流行趋势和国际惯例。承包商的融资能力已经成为能否赢得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

2.总承包趋势

现在的国际工程项目一方面越来越向大型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业主为了节约开支、缩短项目建设工期和尽量减少承包中的中间环节,越来越倾向于将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设备、物资和材料采购及施工管理由承包商统一负责,EPC、PMC等总承包的交钥匙模式和B00、BOT方式在工程项目中广为运用。

四、资源、能力和竞争力分析

1.资源、优势和竞争力

首先,外经型公司进入国际市场较早,对国际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惯例比较了解。同时,多年的国际市场开拓培养了一批经过市场锻炼的、有较强商务能力的、具有一定国际工程经验和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其次,外经型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已承建了一批有影响的项目,建立了较为丰富的营销网络和信息网络,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他们通过承揽项目同东道国政府、监理工程师和当地一些承包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树立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工程设计、施工及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第三,国内的一些行业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没有形成融设计、生产、施工为一体的强有力的集团性组织,而外经型公司具有整合这方面资源的经验、能力和潜在的市场保证。

第四,外经型公司一般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没有大量的施工队伍,基本上都是商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五,外经型公司,特别是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已运作过一批融资项目,了解融资项目操作程序,并与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项目融资提供了条件支持。

2.劣势分析

一是,不懂具体专业项目的核心技术。在具体投标的过程中,外经型公司业务人员对技术的标准、设备的选型、潜在的技术风险等方面的控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法控制,在管理过程中就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现在的外经型公司对项目,特别是对大型含土建工程的项目的分析、决策,投标和管理还远没有达到科学项目管理的要求和标准。

三是,大部分外经型公司的工程项目业务范围比较广泛,但专业优势不突出,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基本上处于什么行业的项目都可以做,但又都没有绝对把握的状态。

四是,与国内大型综合建筑企业相比,外经型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而我国政府部门的政策又都倾斜于大型企业,这将严重影响外经型公司获得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

五、发展思路

目前,外经型国际工程公司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1.专业化发展

致力于国际工程业务的实力较强的外经型公司在扩大营业规模的同时,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但专业化的选择有别于其他综合型工程公司的选择,综合型工程公司的选择是基于内部工程实力并结合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专业定位,而窗口型公司过去宽泛的工程领域和大分包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它的专业化选择是市场导向型的,市场的未来需求情况决定专业取向,即公司通过对优势市场未来项目的需求情况和国内供应链情况,进行专业的初步定位和资源的配置,在项目的承揽中逐步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品牌,并在设计和技术方面进行相关的资源配置和整合,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2.价值链的重新定位新晨

外经型公司没有施工队伍和大量的施工机具等固定资产,成本较低。同时,他们具有一批了解国外市场及运做惯例、具有国际工程运做经验的人才队伍,发挥二者的优势,有的外经型公司将自己定位在工程管理公司。工程管理公司以业主的商业目的和最大利益为宗旨,通过规范的竞标程序从业主处得到项目,以所拥有的资信、人才、知识、经验、信息等资源为后盾,为业主提供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服务。其工作除了通常的项目管理外,还包括项目资金筹措、替业主承担责任、分担风险等内容。

工程管理公司通常拥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首先,拥有精干的管理队伍和技术力量,精通工程承包行业特点和基本流程,有能力整合施工力量。其次,建立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科学的项目管理运做手段和控制流程。第三,拥有自己的优势市场或优势渠道,在业主中享有较高的信誉程度,拥有稳定的业务关系。第四,拥有良好的融资信用。

3.立体化发展

所谓立体化发展,即在国际工程业务价值链上的前伸后延。有些外经型企业利用所在的行业背景或通过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形成集团化的,融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施工能力为一体的综合型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