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音乐培训

幼儿音乐培训

时间:2023-11-14 11:2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音乐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音乐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展现状

一、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相关教育方法和观念,同时也会有许多方法和观念会在消失,中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方法和观念不断产生或消失的过程。但是这种方法和观念的产生或消失不是凭空的,而是要依据某些环境和条件的。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后一个时期根据自身的调节,对前一时期进行选择。如果与自身的相关条件不出现大的矛盾,可能会直接小作修改或直接采用,在此基础上会形成适合这一时期的方法和观念,而随之而来的前一时期的会消失。

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1.幼儿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在精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人,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人们对幼儿音乐教育尤其重视与关注,“音乐热”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到处都能看到音乐培训机构的影子。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音乐艺术培训中心达数十家之多,海纳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现代音乐学校、春之声艺术培训中心等等。在这些音乐培训机构中,开设课程有乐器、声乐、舞蹈等,其中乐器又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声乐分为美声和民族。舞蹈分为拉丁、华尔兹、伦巴等等。科目之多,科目之广,基本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对音乐学习的要求。

2.家庭幼儿音乐教育受到很大重视

幼儿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对孩子进行教育是父母和教师的本职、责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腾飞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及国家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而音乐教育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又是实施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它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注重教育所有的儿童,以使发挥出他们的音乐天分,尽管有些儿童在音乐方面的能力稍显逊色,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家长们认识到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不惜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来培养幼儿音乐素质。在调查中发现,送进音乐培训机构,找家教进行教学,对幼儿进行乐器、舞蹈或声乐方面的训练。家长们的目的相同,但采取的方式、方法却不尽相同。有些家长希望通过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所以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级或者走音乐这条路,在监督、教学的过程中谆谆教导,尊重孩子的意见、想法;有的家长却以考级为目的,整天压迫孩子练习,一不听话,轻则骂,重则打,把孩子弄的苦不堪言。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教学,幼儿音乐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能演奏乐器、舞蹈表演、歌唱;越来越多的儿童音乐比赛、儿童专场音乐会、儿童专场演出。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幼儿园更加重视幼儿音乐教育

2001年9月国家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经验,体现幼儿园课程的新理念,更是将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国幼儿园课程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情境的变化,关注课程进行中幼儿的经验、兴趣及需要,课程有了不确定性。教师与幼儿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意义的创造者。同时,通过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本园课程三级幼儿园课程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幼儿园的数量增多。幼儿园中的音乐教育的力度也在加大。音乐课增多,有以前的一周一节课增到现在的一周两节三节,甚至每天都有音乐课。并在幼儿课外活动加以背景音乐,通过日常的训练和熏陶,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1.立足于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转变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目标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它是选择音乐教学内容,确定音乐教学组织形式,设计音乐教学方法,评价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学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必然会盲目、随意。这个音乐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成长规律。2001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为三个方面;(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太死板,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来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尽量发展幼儿的音乐潜力,培养其音乐细胞

音乐教学活动不仅是建立在尊重幼儿内在的独立性和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而且还要为幼儿的未来着想。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音乐教师不再像以往一样的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主导下幼儿探索性创造性学习,当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或示范。

3.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少谴责

家长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了解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譬如:看幼儿对哪种音乐类型感兴趣,根据其兴趣选择适合的音乐在家庭中播放;如果打算让幼儿学习一种技能,可以在学习音乐各个科目之前,征求幼儿的意见,“你喜欢唱歌,跳舞,还是乐器?”“乐器里面你喜欢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舞蹈里面喜欢哪一种啊?”等等,仔细了解幼儿的喜好,再根据其兴趣选择适合音乐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刁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能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教师;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65-01

一、绪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早期音乐教育是开启幼儿智慧的一把金钥匙,音乐是人生巨大的快乐,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食粮,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说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音乐教学设备,师资待遇,这些关乎幼儿音乐教育一切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二、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注重表演而忽略幼儿表现

由于受结果性评价的影响,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往往更多关注幼儿能否顺利地进行音乐表演,而不是幼儿能否自主自由自觉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这就使得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过于片面化。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只是单纯的注重幼儿的唱歌与跳舞技巧,而恰巧忽略了对于幼儿乐感的培养。忽略了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调动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施展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2.注重学科而忽略整合工作

幼儿机械的模仿难以激发幼儿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影响幼儿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对于音乐的题材,表演的动作等,很多教师直接复制,这样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效果不明显的。幼儿音乐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呈现机械化,这就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使幼儿一味的模仿,而无半点兴趣。

3.注重技能而忽略幼儿对节奏感知

许多幼儿园在进行如何音乐教育时,过多地注重对幼儿音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及对相关音乐教育材料的掌握。对于幼儿音乐教育太过注重技能而忽略幼儿的节奏感知,是由来已久的。很多教师只是一味的将音乐的技能传授给幼儿,而忽视和忽略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并且,对于如何认识音乐,如何提升音乐审美,教师本身也存在着疑惑,这就使得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传授方面做的不到位。

4.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呈现出枯燥的状态

大多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教的意识强,很少引导幼儿运用灵活的思维幼儿往往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从而失去自主创造的机会。由于我国幼儿教师的资质参差不齐,又没有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引入幼儿教学课堂,这就导致了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呈现出枯燥的状态。

三、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有效性思考

1.情感教育

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首要任务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工作者要用善良的,美好,温暖的,正面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并且时刻关注幼儿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为幼儿营造一个愉悦的环境氛围,使幼儿的身心得到陶冶。只有用真诚的心与心交流,才能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正面发展。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音乐氛围。

2.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长期对幼儿进行音乐熏陶不仅仅可以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还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只有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出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学习音乐的欲望。

3.顺应幼儿发展规律

音乐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用心选择一些易于被幼儿接受的音乐曲目,在不同的情境出现不同的音乐,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体育课时,选择快节奏的音乐,可以激发幼儿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样的音乐选择是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如果幼儿教师将晦涩难懂的歌曲强加给幼儿,这将无法顺应幼儿发展的规律。

4.培养幼儿学习音乐兴趣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幼儿自主的求知积极性,只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欢,才能使幼儿很好的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非常重要。其实,在教学中,只有将幼儿的表现欲望调动出来,让幼儿在自创中,自我表现中得到了自信感,才会对音乐的学习有兴趣。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要采取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肢体与大脑一起运转。

5.注重对幼儿家长日常教育培训

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与教育机构为孩子提供了音乐教育环境,而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因此家长对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认知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知识的培养远远重要于对孩子音乐方面培养,这种观念是非常片面的。只有家长错误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幼儿的音乐教育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有利于幼儿的长足发展。

6.开展丰富多元的社会音乐活动

音乐的表现手法有许许多多种,因此音乐的教育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中,开展丰富多元的社会音乐活动,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领悟。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各界力量应该多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音乐环境,多举办社会音乐活动,使幼儿参与到社会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四、结语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鲜活的,具体的,有丰富情感的,在不断成长与发展的个性个体。孩子们的心理活动,以及种种需求都是需要教师敏锐洞察力感知,用细心去观察了解的。由于幼儿群体,因为社会、家庭环境影响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出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致力于提高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质量。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也将不断变化着,对于幼儿教育的课题还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枫.关于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讨论[M].南方出版社,2007,(1).

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训练视唱练耳

看谱即唱叫“视唱”,训练听觉“练耳”[1]、视唱练耳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训练内容之一,也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内容。对幼儿而言,视唱是歌唱的基础,练耳不仅可以训练幼儿敏锐的听觉,还可以培养幼儿音乐记忆力。目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大都采用视唱和练耳同步进行。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五项: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演奏活动、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另外,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有一项是发展基本音乐能力:让幼儿初步学会辨认和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及简单的曲式结构,学会初步地创造性地自我表达,发展基本的音乐概念,以及掌握简单的唱歌、跳舞奏乐的技能。[2]我们由上可以看出,幼儿的音乐教学没有对视唱练耳有明确要求。视唱练耳教学,在我国的起始教学时间是在小学阶段。

幼儿是我国推行的学校教育中的起始年龄阶段,具体是指3—6岁的孩子。[3]笔者从1996年开始对幼儿进行视唱练耳训练,10年后发现幼儿时期是孩子音乐听觉发展迅速、精细的时期。孩子感知良好,敏捷聪慧,模仿能力强而快,是音准教学的良机。在幼儿未识谱前,在孩子“白纸式”的大脑中,以标准音响信息先入为主,就能使孩子掌握一定的音高关系,建立正确的音准概念和积累大量的音响信息。目前,学术界音乐同仁关于幼儿音乐教学的探讨,大都是在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器乐演奏方面进行研究,但对视唱练耳教学关注得不多。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验教学,略谈拙见如下:

实验一:1996年,笔者在业余时间办了儿童声乐培训班,报名的孩子中有4名是幼儿。他们的年龄都没有超过4岁,笔者对这4名幼儿进行了小组课。鉴于孩子年龄小,为了减少他们的唱歌时间,笔者穿插了简易的视唱练耳教学。训练内容是笔者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及学习特点自编的,结果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孩子还乐于接受。45天后通过测试,这4个孩子竟然全部掌握了笔者的训练内容:能模唱五度以内的音程,能听辨do、mi、sol、la4个基本音级。

实验二:2003年7月,笔者的业余培训班里又有6名幼儿报名,笔者开始分组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视唱练耳教学。A组孩子按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赵方幸编著的《儿童视唱练耳教程》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该书的一二册教学内容均是为学前幼儿设计的);B组的孩子采用稍易于A组的训练内容。两个月后对两组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6名幼儿均掌握了对他们所训练的内容。

实验三:2004年9月,为了证实普遍幼儿对视唱练耳的接受能力,笔者结合本地实验幼儿园,对一中班幼儿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实验,同样采用了小组教学。A组是音乐感好的孩子,B组是音乐感偏差的孩子;训练内容同实验二,两个月后进行单独测试。结果发现两组孩子也均掌握了训练内容。

另外,笔者从业余时间举办培训班中发现:三岁半进入学钢琴、电子琴的幼儿比五岁半以后进入学琴的幼儿视唱练耳水平高。笔者对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一名三岁半学琴的孩子到6岁时,她对变化单音和大小三的音程都能听辨;而五岁半开始学琴的孩子,到了14岁时,变化单音和五度以内的音程依然听辨不清。

通过以上教学实例,让笔者产生很大的震惊和关注。实验证明,视唱练耳教学应该从幼儿抓起,而且不能错过这个敏感的黄金期,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推迟到小学阶段再进行。同时视唱练耳教学应从幼儿抓起,还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提倡新理念、新教学、新思路,课程改革被列为“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战线的迫切任务,提出的“音乐新课程”以及“音乐课程标准”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4]我们想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从幼儿抓起。因为幼儿时期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奠基时期,在此时期给予及时合理的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终身的音乐才能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视唱是用以培养能按乐谱所示一切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练耳是用来培养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5]由此可见,视唱练耳是孩子学习音乐的条件,可以发展孩子的音乐听、唱、识记能力,使孩子掌握一定的音乐自学能力,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的自觉性,为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好基础。

(三)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目前,我国一些专业音乐院校附中对考生的视唱练耳考试内容和难度大大超越了地方音乐学院本科生的考试内容。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视唱考试内容,不仅超越了地方音乐院校本科生考试内容,还相当于地方上的音乐硕士生的视唱考试要求。要想培养合格优秀的专业人才,视唱练耳训练必须提早进行,从幼儿抓起。当前,提早进入视唱练耳的孩子已有一部分人,这些大多是为将来走专业之路做准备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找老师单独辅导训练,这样既费时间又浪费开支,而且效果还不好。笔者认为,完全能在音乐课堂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再去占用孩子的课余时间。

总之,通过上述的实验调查及测试结果,我们每一个关心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都应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例如,如何去扩充延伸幼儿的音乐教学,如何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增智、养性、陶情、悦美的功能,如何能促进幼儿身体、情感、智能、社会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每一个热爱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用实际行动去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音乐教育体系。让我们为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能力、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力的新一代付出努力吧!

参考文献:

[1]高天康.音乐知识词典[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2页

[2]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322页、319页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137页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问题;对策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掌握、理解音乐的一种载体。音乐活动游戏化不仅仅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让幼儿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如今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对策。

一、幼儿音乐活动与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界定

1.幼儿音乐活动

“幼儿音乐活动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用音乐艺术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基本素质教育,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它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各种感兴趣的音乐活动中陶冶个性,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这样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

“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游戏化既可以表现出音乐活动方法的灵活、自由、丰富多彩,也可以表现出音乐活动的特殊性。”游戏化同时也具备游戏和近似游戏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和“玩”同样的感受,使幼儿在唱唱、跳跳和敲敲打打过程中能自愿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1.幼儿“被游戏”

在多年的教学中,观察到有些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为了活动中有游戏的“标签”,就在音乐活动中添加只具有表演环节、游戏规则等外在形式的游戏,而非幼儿感兴趣的。这样就会降低音乐活动目标的完成效率。

2.为了游戏而游戏

许多音乐活动带着“游戏化”的头衔,仅仅是让幼儿参与了游戏,却没有获得音乐活动所能提高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3.忽略甚至阻碍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在平时观看、观察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活动时,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一直强化外在的游戏规则,用规则、形式刺激幼儿。这样,使幼儿过度关注教师而没有专心倾听音乐、思考音乐,久之,幼儿在学习音乐时就会很浮躁,没有养成专注倾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忽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

在音乐活动中,有些教师在让幼儿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所要学习的歌曲之后,不让幼儿有机会消化、吸收,而是要求幼儿快速掌握、表演,甚至要求准备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只能是简单地模仿教师才能过关。教师与幼儿俨然就成了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关系,幼儿不再是主体,而模仿教师最像的幼儿成为一个模板和标准,抑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

5.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不符

有的教师在设计音乐活动时不知道什么游戏符合本次活动,没有把控能力,导致设计游戏时随意添加与幼儿年龄特点不一致

的游戏。

6.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老套

当前,很多幼儿教师还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为小学打基础。”这就导致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其核心内容变成了读写和算术课程,这些学习内容是为小学的学习打基础。这一系列理念上的区别导致整体的教学活动缺乏相应的游戏化对策的设计,教学方式老套,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少,游戏和教学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界限问题。在实践游戏化的幼儿音乐活动中,没有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习,也忽略了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对策

1.明确游戏的精神及特性

“游戏的文化性是继发性的,建立在生物性的基础上。”自在、自足与自我完善是游戏的精神,而游戏所有特性都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心灵追求“幸福存在”需要的理解,以及主动向自身心灵提供滋养和自我完善努力。音乐、游戏、幼儿因为快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快乐是自由的、享受的,如果教师过多地引导、干涉就会限制幼儿在音乐的旅途中追求快乐。

2.明确音乐活动游戏化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幼儿音乐活动方法是教师先介绍这首歌的名字、背景,让幼儿对这首歌有印象。领着幼儿朗读歌词,通过反复朗读让幼儿记住歌词。教师先试唱一遍,然后再一句句教幼儿唱,直到幼儿唱会为止。这种音乐活动方法存在很大的误区,只是让教师教唱歌,而忽略了幼儿想唱歌。虽然在其中会有比赛和夸奖的互动,可是幼儿的天性决定了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只有一小段时间,因此音乐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游戏化的音乐活动,能让幼儿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让幼儿觉得学习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游戏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更加愿意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活动中游戏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过程中重视游戏的注入。

3.将环境与兴趣相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为幼儿创造具有艺术气息的环境。如,教师可以通过装饰活动室,即运用花朵形状的彩纸组成的音符、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形状各异的装饰品挂坠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环境的建立,能使幼儿保持心情愉快,充满喜悦之情地进行学习,从而鼓励幼儿主动感受生活和感受音乐,主动发现美、体验美。

例如,在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时候,就可以让男孩演“小熊”,女孩演“洋娃娃”,在角色扮演者听到音乐跳舞,在歌曲唱到“他们在跳圆圈舞”的时候就让“小熊”和“洋娃娃”围成一圈跳舞,“小熊小熊点点头”就让“小熊”点头,“小洋娃娃笑起来”就让“洋娃娃”笑,在又玩又跳的气氛中,熟悉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确保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施质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秉着负责任的态度,保证音乐活动游戏化实施的质量,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各种工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在实现快乐和审美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当教师看到幼儿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的时候,不应该对其呵斥或者阻止,应该鼓励幼儿的表现,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演、创作,通过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进而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这种积极表现音乐的方式可以使幼儿在交流和互动中培养团结友爱和懂得分享的品质,促进情商的提高。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可以贯穿在幼儿绘画活动、体育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适当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的渗透,陶冶情操,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

5.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创造空间

游戏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做主人,且没有什么压力,还可以锻炼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能力,幼儿自己做主人,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参加音乐活动,更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训练幼儿的胆量和表现能力,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刺激幼儿表演、创作和探索。

例如,在大班《快乐的小厨师》音乐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想象在家里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面忙碌的动作,鼓励学生扮演厨师,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朗诵诗词,配合幼儿自导自演的动作,来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这种轻快、明亮的音乐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会自觉地使自己的动作跟上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从而使音乐活动充满乐趣,这样幼儿对于音乐的领悟也更加丰富化和个性化。

6.尊重幼儿的文化需求与个体差异

幼儿有着自己的文化,有着自己的逻辑、规则与独特的文化需求。游戏可以说是幼儿存在的一种形式,也可以说是幼儿生存的一种状态。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不仅仅是“玩”,而是通过游戏的过程理解音乐。3~6岁的幼儿正处于感觉探索阶段,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添加游戏,帮助幼儿进行感觉探索,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掌控能力,最终促进幼儿游戏性的发展。教师在开展游戏化的音乐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将音乐、游戏等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整体性的感知与个性化的表现。

7.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与个性

教育是一种智慧,一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教育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天生的,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总结、反思与锤炼出来的。教师掌握这种智慧,并不是仅要求教师将本领传授给幼儿,而主要在于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和宽松的游戏环境的前提下,给幼儿提供自主自由选择与表达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富有创造性与

个性的音乐表现方式,并予以积极的赏识与鼓励。

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幼儿积极表达、思考时,可以用“你的想法可真多”“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来鼓励幼儿。当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反应过来时,可以提醒幼儿:“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注意喽!”这样能巧妙帮助幼儿快速进入游戏,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

教师具有游戏性的能力,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本身热情、开朗、风趣的性格,会与幼儿更亲近,幼儿更容易被教师吸引,这样就会为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增添笑声与乐趣。

总之,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应用在音乐活动中,也可以巧妙地应用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这种方式以灵活性、自由化和互动性的优势,让幼儿能够寓教于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自觉、自愿的情形下,投入其中,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个性的塑造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情感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鉴于游戏化的种种益处,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强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心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浇灌幼儿,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程瑾.浅谈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形式[J].新课程学习,2011(12).

第5篇

当前幼儿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强化教学效果,成为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于幼儿音乐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教学现状与提升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教学;现状;提升策略

幼儿的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所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在音乐的环境中可以增强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所以对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技能培训迫在眉睫,本文就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现状与提升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教学现状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关注。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学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基地,而幼儿教师如何提高音乐的教学效率是幼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教学目标的限制,使得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模式无法彻底落实,幼儿音乐学习无法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致使幼儿音乐教学收效甚微,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无法高效发挥,抑制了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的策略

1.在音乐基础上培养幼儿兴趣

提升幼儿教师教学的策略在于为教师提供音乐教学的实践机会,而在幼儿课堂上运用音乐教学可以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兴趣。只有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才能乐学、好学。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白龙马》这首歌时,可以首先为幼儿播放《西游记》相关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对《西游记》情节都熟悉的环境下,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白龙马》儿歌的学唱,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敏感程度,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此外,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悬念,增强幼儿参加音乐教学的能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导幼儿学唱《葫芦娃》这首歌曲时,可以在幼儿了解动画的基础上,为幼儿弹奏有关《葫芦娃》的旋律,激起幼儿的哼唱兴趣与记忆,幼儿在记忆的基础上,会跟着教师唱起《葫芦娃》这首歌曲,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勾起幼儿的记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这样会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促进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在学唱的过程中,歌词具有激励作用,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歌曲主人公自身良好的品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涵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注重欣赏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幼儿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很薄弱,自身缺乏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唱《粉刷匠》这一歌曲时,可以首先为幼儿演奏一遍歌曲的旋律,让幼儿体会《粉刷匠》旋律的欢快,激起幼儿学唱的激情,然后再由教师和着旋律为幼儿唱一遍,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这首歌曲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学唱,幼儿在渴望得到知识的前提下会集中精力学习《粉刷匠》,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在为幼儿演奏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可以为幼儿演奏课外音乐,培养学生欣赏歌曲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为学生演奏《晚安喵》的旋律,让幼儿感受优美的旋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为幼儿能力的锻炼提供了有效平台,促进幼儿欣赏能力的提高,提升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

3.注意幼儿心理变化,提高教学技能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音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应注意幼儿的心理变化,提供积极乐观的音乐教育,促使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幼儿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为幼儿提供欢乐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演奏《猴哥》,因为猴子在幼儿心目中树立了伟大的形象,具有坚强的品格,高超的技能,所以,《猴哥》歌曲的演奏可以让幼儿很快进入学习歌曲的状态,营造一个欢乐的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可以进行不同形式音乐的转化教学,让幼儿可以适时放松神经,轻松学习。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幼儿在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将歌曲分开教唱,待幼儿掌握了一部分后,再教幼儿学唱一些舒缓的歌曲,如《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节奏比较舒缓。这样交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幼儿进行放松式学习,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技巧性。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需要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在教唱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变化,提供适合的歌曲学唱激起幼儿的学唱兴趣。另外,儿歌中都是积极向上的词句,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唱过程中要注意对歌词的讲解,培养幼儿优秀的品格,建立健全的人格。教师在选歌曲时,注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

作者:乐丽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幼儿园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本学科预设三学年,通过初、中、高级三个阶段的课程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和良好的组织配合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音乐综合课;幼儿音乐故事创编;综合音乐素质;三个阶段

在幼儿园的实践工作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园真正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的综合音乐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幼教人才。这就促使我们幼教专业的音乐教学必须摒弃以提高学生单项音乐技能为主要目标的陈旧思想,而转向以使学校音乐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直接服务于幼儿园工作为目的。这就是本课题组三年以来一直在探索的一门新型课程――“音乐综合课”。

首先强调一下,有些人认为高校幼教专业音乐教学的分科教学是学生适应不了幼儿园工作的根本原因,因此反对分科教学,而号召把各科专业课整合成一门音乐课,认为幼教专业的学生将来就是在幼儿园哄孩子,不需要太专业的音乐水平。对于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培养的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专业幼儿教师,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音乐素质,较强的幼儿音乐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符合当代幼儿园工作的要求。音乐的各个学科有着各个不同的学科特点,学好每一项技能都需要专门的教师用足够的时间去传授。没有哪个教师能够同时精深地掌握多种不同学科的技能技巧,也没有哪个学生能在一节课上同时练就不同学科扎实的基本功。所以盲目整合课程只能使学生囫囵吞枣,似乎什么都在学,可到最后却什么也学不会,就更不要说什么提高综合音乐素质了。笔者认为,像这样的“整合音乐课”只能让学生失去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机会,让学生五年的学习变得一无所获。

笔者所讲的“音乐综合课”是在分科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在学生各学科都打下一定基础的时候,开始开设的一门以幼儿音乐故事创编为载体,把学生学到的声乐、键盘、舞蹈及手工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对分科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过渡性综合学科。

本学科预设三学年,通过初、中、高级三个阶段的课程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和良好的组织配合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从而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接下来,我们对开展“音乐综合课”的三个阶段不同的具体要求进行一下较详细的说明:

第一、“音乐综合课”的初级课程阶段。它是在我们的分科教学进行到第二年时,开始开设的“音乐综合课”初级形式,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把声乐课上所学到的发声技巧 和舞蹈课上学到的幼儿舞蹈技巧初步综合运用于幼儿歌曲表演中,即幼儿歌曲表演唱。这就要求声乐、钢琴、舞蹈等各科音乐教师之间要加强联系与交流,相互配合,在特定的一段教学时间内多个学科用同一内容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对同一个班,声乐、钢琴、舞蹈课可以同时用一首儿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教学,只不过声乐课是教学生唱这首歌,钢琴课是教学生如何为这首歌伴奏,而舞蹈课是对这首歌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对这首歌已经非常熟悉,唱、跳、弹相互配合,形成一种“幼儿歌曲表演唱”的形式,这就使得各个音乐学科的知识技能能够相互融合,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将会相应地迅速提高。

第二、“音乐综合课”的中级课程阶段。它是在我们的分科教学进行到第三年时,开始开设的“音乐综合课”中级形式,这就需要学生们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创编出简单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情节的需要,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出新的歌词,分出不同的几个角色,同时根据不同的角色和剧情创编出不同的舞蹈表演动作,制作出不同的道具。即简单的幼儿音乐故事创编。比如儿歌《种瓜》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们创编一个适宜幼儿园中班孩子表演的简单音乐故事,某个实验班的同学们就编出了薇薇一家和丽丽一家春天到菜园种瓜的音乐故事,故事通过薇薇和丽丽两人分别展示自己家种的各种不同瓜果的类型,教小朋友们认识黄瓜、南瓜、西瓜等不同瓜果种子的形状,让孩子们在表演过程当中既能够学会歌曲旋律,又能够在快乐的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知识和生活常识。实验班的同学们的创遍表演过程需要自己编配歌曲伴奏,制作不同瓜果种子的道具,分出不同的角色创编出不同角色的幼儿舞蹈,并根据故事情节创作演唱不同的歌词,如开场齐唱:“春天来到了,万物复苏了,天气真晴朗,小草发芽了,花儿笑,鸟儿叫,小小菜园真热闹,小朋友们来到了,撒下种子,种瓜要趁早。”

再如黄瓜籽的演唱:“我是黄瓜籽小小黄瓜籽,白白的小脸蛋细小的身子,种在地下长出来,结出一根根嫩黄瓜,嫩黄瓜呀嫩黄瓜,绿色外衣,苗条又美丽。”

经过三个学年的“音乐综合课”培训, 学生们通过幼儿音乐故事创编及表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同学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在模拟幼儿音乐教学的环境中,不断掌握幼儿音乐教学的各种手段要领,从而在毕业时很快就能够适应幼儿园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事业中去。

第7篇

【摘要】: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节奏,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音乐能力虽然涉及的面广,是表现在听的、唱的、动的、奏的等多个方面的多种能力,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幼儿各项音乐活动之中的。我所观摩的几个音乐活动都表现出孩子们具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

一、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各个科目的教育又有各自的科目特点,把握科目特点施教,是获得教育成效的关键。同时,各个科目的教育随着科目特点之不同,其教育功能也有所侧重。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要使音乐教育完成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教师应当熟悉幼儿教育的原理、原则、方法,把握幼儿教育的特点,还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即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教育。音乐艺术与教育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脱节而形成互不相干的“两张皮”。当然,要做到这一切,离不开幼儿教育部门的领导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幼儿教师正确的音乐教育指导思想和音乐教育业务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无须赘述。

二、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节奏

最近,我有幸观摩了几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看到老师们注意到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重视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力求把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这些都是使音乐教育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幼儿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近几年我国举办过多种外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班,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达尔柯罗兹体态律动学、综合音乐感等培训,帮助我们了解国外音乐教育动态,开阔了眼界。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

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周、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行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三、音乐能力是具体体现在幼儿各项音乐活动中的综合能力

音乐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幼儿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不同的实践活动需要不同的实践能力。比如唱歌,需要唱得音调准确,节奏正确,吐字清楚,这就要培养唱歌技能;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还要运用唱歌技能做到会用歌声的变化表达感情,因此需要培养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比如,欣赏音乐需要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感知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需要从情感体验中领悟音乐的内涵,需要会听辨人声和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美,这就需要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一系列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譬如上面提到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节奏感、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唱歌能力、欣赏能力等等,都是在反复多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这些音乐能力贯穿于唱歌或音乐伴随下活动、音乐欣赏、节奏乐等各种音乐活动之中,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接受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岗位对接 职业能力评价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6年2月2日,福建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根据文件精神,“转变教学方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校企对接技能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主干专业课合作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100%”。

我校是一所被教育部批准为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近三年来排在专业招生数的前三,是本校的主干专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存在音乐能力培养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不对接的情况,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通过科学论证,决定实施“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

二、“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定义

能力本位教育认为:“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所谓“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即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按照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幼师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在模拟的教学实践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幼师生以“准幼儿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观摩、听课,或者直接参与音乐教学实践,幼师生在“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中提高自己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三、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等,综合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而幼儿园音乐教学包括幼儿乐理视唱、音乐活动课、弹唱活动课、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前者着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后者强调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实践,鉴于二者的区别,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明晰,能力定位不准确。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音乐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她们具备一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不是未来的音乐家、钢琴家、歌唱家、舞蹈家等。以我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只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应付竞赛等,忽视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习与就业缺乏必然联系,不是建立在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上。

(二)课程设置高大上,能力要求不对接。

我校音乐教师大多数是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授课大多采用“学院派”、“高大上”的教学手段,过于强调技巧性、专业性。以声乐课为例,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位置、共鸣、咬字、表情等,但幼师生由于缺乏实际教学实践历练,出现实习时授课不会使用这些技巧,或者应用过于夸张吓着幼儿的窘态,殊不知,幼儿教师“银铃般”,充满童真的“天籁之音”才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在处理教学内容上,各学科知识不能相互渗透,教材处理方式单一乏味。以学校视唱练耳课为例,两个升降号内的视唱曲目就有280条,而音乐教师仍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手段,即教师弹唱-幼师生模唱-教师纠正-幼师生再唱,日复一日的这种授课方式,幼师生的耳朵早已经“长茧”,对上课的兴趣也“渐行渐远”,闹出实习时连简单幼儿歌曲《数鸭子》拍子数都不清楚的笑话。

(三)教学评价较片面,能力评价不对接。

学校对于幼师生音乐能力的评价采用单科考试办法,成绩高低不能客观反映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出现了“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怪”现象,即音乐成绩突出的不一定能很好地组织幼儿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突出的音乐成绩一团糟,因而在能力评价上单一片面。

鉴于存在这些问题,我们研究采用“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四、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优点

中职学校与幼儿园通过合作机制,联合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幼师生以“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参加教学实践,实现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储备,疏通了幼师生就业渠道,保障了“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如图1。

五、“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说:“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歌德尚有中国人“吾日三省吾身”的情怀,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执掌教鞭的音乐教师呢?

“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明确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资源、课程设置等,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一)联合制定培养机制,明晰培养方向目标。

“教学模式”实施前,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与多家幼儿园讨论合作培养的利弊关系,在充分交流和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统一意见,以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为契机,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联合培养幼师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入手,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准幼儿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基础、就业渠道、师生激励机制、经费保证等方面签订培养合同书,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

(二)合作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即“自己动手”,“在做中学”。“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重视音乐教师“双师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1.下幼儿园参加教学实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音乐教师应按要求主动下幼儿园参加实践,深入研究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开展幼儿音乐教学观摩课,虚心邀请幼儿园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听课评课,总结教学经验,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介绍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感受,撰写详细实践报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引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优化实践教学手段。

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当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比如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培养幼师生“自己动手”、“做中学”的良好教学观。以乐理视唱练耳课为例,音乐教师在上第一堂课介绍七个基本音级C、D、E、F、G、A、B时,要结合柯达伊手势与幼师生进行课堂互动,并鼓励幼师生运用到将来的岗位工作上。

(三)优化音乐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要求。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大纲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培养幼师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良好儿童观和教学观为原则、就业为指向等,确定对接音乐课程设置上实施项目教学,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1.以幼儿园音乐课程为内容,实施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幼儿园的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游戏活动课、弹唱活动课、幼儿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课程内容作为项目实训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等,实施项目实训教学。以幼儿音乐活动课《粗心的小画家》为例,如表1:

2.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对接实践能力。

项目实践教学上,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定期聘请幼儿园专业带头人、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到学前教育专业模拟实践室里现场示范,中职音乐教师定期组织幼师生到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实践,通过立体、交叉的项目实训,促进幼师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

3.构建职业能力的教学评价,完善能力评价。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能力,也称为从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等”。学校与幼儿园合作构建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注重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性评价、岗位能力对接过程性评价、个人总结性评价三方面相结合原则,分别由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评价、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个人评价等组成,结果作为幼儿园择优录用依据。同时,中职学校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转差”教学策略,保证幼师生全员就业,疏通就业渠道,如表2:

总之,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实现幼师生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疏通幼师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袁大鹏.二元培养模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

[2]张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表演唱教学探析.

第9篇

一、创造音乐氛围,开发智力,要从小抓起

根据幼儿不同的成长阶段,创造音乐氛围,开发智力,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要把握幼儿成长的每个环节,结合幼儿实际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向幼儿进行教育,不能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脱节,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开发智力,促进幼儿在音乐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当宝宝有生命时,各方面的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尤其是对宝宝进行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准妈妈要经常听一些柔和的音乐,学唱一些有关宝宝方面的歌曲,进行有意识的音乐胎教。

当宝宝出生后的1-6月内,可购买一些音乐玩具,如会唱歌的小动物、儿童打击乐器、电子琴等,播放一些儿歌,让宝宝感受音乐。每天宝宝感受音乐的时间不宜太长,半个小时就足够了。日久天长,宝宝对声音就特别敏感,一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特别兴奋。有时,他想要玩具,但他表达不出来,就会用手比划,嘴中发出玩具的音乐声音,准确告诉你他要的东西。在这个阶段过程中,音乐对幼儿启蒙教育尤其重要,它不仅使幼儿快乐,而且促进大脑思维发育,使幼儿聪明。

7-12月的宝宝,要教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如:《小燕子》《找朋友》《祝你生日快乐》《小星星》《拔萝卜》《小兔乖乖》等容易唱的歌。这些歌曲通俗易懂,歌词也比较浅显易记,唱的都是幼儿们身边的事,幼儿十分乐意听、学。在教唱时,家长要有耐心,要一遍一遍地反复唱,每天都要重复,直到会唱为止。也可放唱带,开始时宝宝可能只是在听,有时,音乐一放,他也会哼唱,嘴里也不知在哼什么,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慢慢就会了。这样的训练,对宝宝的大脑开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帮助宝宝学话。

1岁至1岁半的宝宝,随着幼儿语言的发展,对外界新鲜事物接受能力的增强,可让幼儿接受专业机构举办的比较正规的亲子班教育,在那里会受到专业教师的培训。我在儿子一岁时,就每周送他参加一堂亲子培训课。在各种适合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中,他学到不少东西,如在音乐声中,他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翩翩起舞,一起朗诵儿歌,唱儿歌。为了表扬儿子在音乐方面的点点滴滴进步,家中手机彩铃全部换成他唱的歌。这个阶段的训练,不仅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展示了自我音乐表现能力,而且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1岁半至2岁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越来越浓,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每天需定时观看一些幼儿音乐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智慧树》、《巧虎快乐版》等,教唱一些适合成长发展的歌曲,如:《英语字母歌》,《拼音字母歌》,为他以后学习也可打基础。还可教唱一些幼儿爱看的电视剧插曲,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如:《黑猫警长主题歌》,《新西游记主题歌》等。同时,升高一档次的亲子班。

2岁至3岁的宝宝,随着记忆能力的增强,幼儿音乐知识在不断地积累中,不仅听过很多歌曲,而且会唱很多歌。这个阶段幼儿一般都挺有个性的,有选歌、辨别音乐、自编歌曲的能力,同时,有着强烈的自我表演能力。有时听一些歌就会唱,有时受影响会唱一些不健康的歌。这时一定要正面引导,安排幼儿收看电视机、电脑里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目,促进幼儿的音乐学习。还可利用录音机让幼儿模仿演唱、演奏,并进行科学的指导;也可经常让幼儿聆听配乐故事、朗诵,并将这些音乐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幼儿的注意力转换到音乐上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让他们在音乐的自由王国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家长在幼儿音乐培养中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进行早期音乐教育的最好、最重要的老师,只有父母才能把早期音乐教育结合在孩子平时的生活活动中,鼓励、引导和帮助孩子学习音乐,让早期音乐教育融于孩子生活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胎教很重要。当宝宝在出生前,准妈妈就要坚持每天在家中播放音乐,再忙也要播放,要让宝宝从有生命开始就在听音乐声中成长,还要唱歌给宝宝听。

2、认真安排O-3岁中每一阶段幼儿对音乐的需求内容。在这个阶段,家长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培养兴趣,不要逼孩子学什么。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亲自设计孩子每个成长阶段所需的音乐教育内容。孩子的每个成长过程都要有详细记录,以测实际效果。

3、陪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家长应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欣赏音乐,家长可亲自演唱或演奏一些歌曲,也可挑选一些适合孩子的、有生活情趣的音乐,让孩子欣赏,学唱。同时,指导孩子理解音乐,鼓励孩子边唱边跳。有条件的家庭可安排些小型音乐会,邀请一些同龄小朋友参加,家长和孩子们可轮流表演节目。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音乐的重视,而且使孩子感到音乐的快乐,学习音乐的兴趣会逐步大增。

4、陪孩子上亲子班,学习音乐。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时在亲子班上学习的内容,当堂消化十分困难,只有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如:我孩子唱的再见歌,就是家长陪同学习后,反复教孩子才会的。因此,家长不管多忙,一定要抽时间亲自陪孩子上亲子班的课,课后要反复帮孩子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样学习的效果甚佳。

第10篇

臂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弱的人,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对身体的基本素质训练、定向训练之后,才有可能承受竞技专业的专项训练。同理,幼教音乐专业的弹、唱、跳、编创、教法与实践等专项技能,必须以音乐感受(听辨乐音、节奏、旋律、和声、对位、配器)与经验(基础练习、作品听赏等积淀)为基础,对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掌握一定的认知方法、理解一定的技术内涵,才能够顺利地吸收、转化、运用音乐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分为两个程度级别:基础差的从“课程1”开始,直至学完“课程2”;基础较好的可以从“课程2”开始;基础较强的可以免修(经过考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专业入门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为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音乐专业课程

根据音乐幼教内容与要求、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标准,对音乐专业相关理论、技术课程,进行最短教学时间与最高教学质量的组合———优化音乐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的理念是:专、宽、拓。

(1)专业性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在音乐范畴中,与幼教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包括了音乐创作、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等音乐专业领域。臂如,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和声与对位、曲式与配器、音乐史与音乐风格,等等。这些专业理论、技术的正确运用,才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幼儿的培养。

(2)幼儿音乐教师的多项技能培养幼教过程中,教师应有较宽的知识与技术运用能力,具备两方面技能:教学组织与专业演示技能、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技能。一方面,音乐教学组织过程应表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对教师、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教师的示范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的情感与风格,能够准确表现与表述音乐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是使幼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幼儿根据专业性发展要求的启蒙、基础,对幼儿的表现予以矫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幼儿音乐教育虽然是启蒙教育、内容简单,但不可以非专业、引导幼儿朝着错误方向发展的误导。

(3)培养知识、技能的拓展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才有助于教、学的同步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音乐表现与音乐教学的创造性能力培养。一方面,必须掌握音乐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规律,具有理解因社会发展而促进音乐表现方式、风格的演变,使幼儿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创造能力决定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培养。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数学具有不同的特性:非语义、跳跃、随心、随性、闪念,等等。这正是人类创造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3.培养能力的教学策略

从提高音乐素质基础的“专业入门培训”开始,至实施优化的“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应坚持:由浅入深、全面地进行音乐专业技术训练。在各项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贯穿专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原则。具体应包括四个方面:

(1)音乐听觉基础训练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沿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视唱练耳课程,应该将音乐材料由浅入深、结合实际地组织。臂如,选用幼儿歌曲旋律、钢琴曲、管弦乐作品,把专业基础与弹、唱、音乐鉴赏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音乐思维基础训练在听觉与音乐表现技能(弹、唱)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活动。教学中,应该细致地开展反馈、矫正、评价,直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习惯对音乐的思考、对自己或他人音乐表现(弹、唱)的评价与矫正。

(3)音乐表现能力训练音乐表现的技术与审美,决定了音乐表现的程度高低。在训练中,不因为学生是非音乐专业而降低技术要求。在钢琴、声乐教学中,应按音乐专业要求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技术,同时要注意评价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技术与审美之间的关系。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一、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实施艺术教育这一主要途径的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优势,它能通过艺术形象直接影响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音乐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深

在大多幼儿教师的心目中,如果音乐教育要有成效,那就是唱唱跳跳,可见幼儿教师对音乐教育目标存在着片面的认识。一些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比较注重唱歌、跳舞技能的教学,往往会忽视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或者利用身体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所以,不能只强调技能的传授,否则会忽视幼儿的内心感受。

2.家长对音乐教育存在着误解

家长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持有怎样的态度呢?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为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如,学钢琴、电子琴就算是给孩子提供了学习音乐的机会。可很多家长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家长本身也能影响孩子的音乐学习,有时还能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

3.教学内容的固定模式化

工作多年的教师都知道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其中一定要包括开始部分的导入、练声环节,然后是基本部分的学新内容环节,最后是结束部分。这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三部曲,其中基本部分是音乐课的重点环节,差不多占整节课的三分之二,音房蔚暮没稻腿【鲇谟忻挥姓莆蘸没本部分,这是现在音乐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有较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系统性有余,灵活性不足;(2)课堂模式程式化;(3)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二、音乐教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1.幼儿园方面

有很多新教师由于刚走上岗位,会因为经验不足,不知道幼儿的现有水平、特点、需要、兴趣等,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和思想都比较保守,不敢大胆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还是老一套,还有的老师对音乐教育的目标认识不够,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根本不管什么教学大纲、教学效果。还有就是幼儿园提供的音乐教育设施比较落后,就连普通的乐器都没有,可能就只有一台录音机。

2.家长方面

有些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不了解,回家后急功近利,问孩子最近学会唱什么新歌呀?想让孩子在其他人面前表演节目,出出风头等,这时只有唱唱跳跳才能满足大人的攀比。其实音乐不只是学唱歌曲而已,还有欣赏、感受音乐,但这些就无法让孩子表演出来。

3.教材的质量

现在的孩子创新意识都比较强,有时候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不能依据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和创造力,音乐作品不符合音乐艺术的标准,其活动方式不能和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相适宜。

4.游戏性和艺术性的不统一

教师总在不断地探索新的音乐教育活动方式,却在音乐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如片面强调活动性和游戏性,忽视音乐本身的审美规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过多地运用干预和辅的手段,妨碍了幼儿的感知和审美。

5.非音乐性问题比较突出

在现在的幼儿教学中,如强调各个活动领域之间的综合,为各种学习建立联系是值得肯定的一个方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教育活动却越来越走向程式化,教师在追求大综合的同时,忽视了音乐艺术本身内在的审美规律和特点,让活动朝着非音乐性的方向发展。

三、音乐教育的发展对策

1.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处在朦胧的教学阶段,对工作需要适应和学习。这时就需要有人指点,如幼儿园可以多提供一些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让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他们,传授新教师经验。例如,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示范课、每周进行传帮带的教研活动等。

2.与家长进行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多年的从教经验中发现家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另一个场所,如果家园联系好了,就能更好地、全方位地了解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花点时间了解家长,多与家长沟通,多引导家长,这是推进音乐教学的最佳手段。可以在每周的家长园地里贴一些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开放家长半日活动等,这些也是比较方便有效的辅助手段,在相互沟通中,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手段。

3.寓教于乐,将音乐教育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

纵观三年的幼儿期学习,无非就是游戏期,音乐游戏在这三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将音乐游戏列入课程,把音乐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手段将非常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每个幼儿都非常喜爱游戏,运用了游戏的方式,能使幼儿的学习取得特别好的效果。幼儿能在听一听、唱一唱、动一动、玩一玩中培养对歌曲的节奏感和唱歌的兴趣,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改进唱歌的技能,还能发展和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感和创造力等,并会获得愉快的情绪。可见音乐游戏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及全面发展教育中都有着综合性的作用。

4.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可选择一些能被幼儿接受,具有鲜明特点的乐曲,如果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则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在午休起床后可播放一些轻音乐,户外游戏时,可选择一些快节奏的音乐,能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孩子跃跃欲试的欲望,达到最佳最积极的状态。在选择教材时要从多方面贴近幼儿生活,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等,比如一些谜语歌曲、游戏歌曲等都非常适合孩子。只要充满童趣的教材,孩子们就会喜欢,也会积极地学习。当然了,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还是应该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

5.音乐教育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开展音乐活动的目的就是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同时让幼儿觉得学习也很快乐,所以,教师要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为幼儿创造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如早晨入园时选择《亲亲宝贝》《泼水歌》《爱我你就抱抱我》等清新活泼、充满朝气的音乐,为幼儿园营造愉快幸福的情感氛围;中午进餐时选择班得瑞的轻音乐,营造进餐时的愉快气氛。要选择愉快平和、优美舒畅的音乐,使幼儿在愉快舒畅的情绪中,吃得香甜;睡觉的时候选择轻柔的摇篮曲,使幼儿情绪稳定、舒适,营造催眠的安静、温馨氛围。

综上所述,还有多种学习方法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发现法来学习,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碗或盒子,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或者利用图谱等教学手段辅助训练,可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

总之,作为教师,要多动脑筋,多去探究,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还要了解幼儿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会因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第12篇

就业方向:

幼儿教师:在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托儿所、亲子园等单位任幼儿教学工作,并能担任幼儿英语、舞蹈、美术、钢琴等技能的培训和指导;

研究人员:在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及卫生保健部门等从事幼儿教育研究;

其他: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咨询服务、产品开发、图书出版等工作。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幼教、幼师、早教老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幼教

2、幼师

3、早教老师

4、幼儿园园长

5、教师

6、课程顾问

7、美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