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5 11:1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网络;高校电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73-01
电视媒体作为高校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和窗口,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国内主要高校目前一般拥有自办的电视台,高校电视台的新闻宣传工作为推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然而,以传播速度快捷、交互性、交互性强为主要特点的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校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挑战和机遇。
高校电视台是舆论导向者、校园文化传播者,同时也是教学互长的园地。目前,高校电视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一般有:高校电视节目制作量和制作水平普遍低于专业电视台;电视节目单一,传播效果不太明显;节目的视角不够开阔,节目设置和制作的思路有待创新;加上高校电视发展面临人员、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当今网络技术的应用已全面深入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以及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网络活动也日渐成为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电视台在网络传媒业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背景下校园电视如何更好的发展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的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从传统校园广播到校园电视台,这一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进程。
首先,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的一体化提高了传播的效率,降低了成本。以电视媒体和新闻网为例,加快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传播的一体化,整合改变传统广播影视的传播观念。现代化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信息的存储、传递比传统传播方式具有绝对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了传播效率,降低了传播成本。
校园电视和网络传播一体化解决了目前高校分区办学中视频传播受限制的状况,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以前,高校以闭路电视的形式传播学校视频信息,分区办学后,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单一的闭路电视无法实现对各个校区统一的视频信息传播。如果每个分校区都配备闭路电视系统,则不仅各校区之间的连接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人为地造成高校整体资源的浪费,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实现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电视传媒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发展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电视传媒的诸多缺陷,如网站上的电视节目,可以配备相关的图文及背景数据链接,为用户提供立体化的信息资源。目前,大部分高校视频节目或多或少地在网络上运行。实践证明,在网络传播普及的背景下,电视传播只有整合网络优势,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提高节目质量
在提高节目品位的同时让内容也丰富起来,让观众觉得有看头。现在多数校园电视新闻为满足学校领导的口味,主要是会议活动新闻,新闻主要以领导为主,节目内容并不为学校师生所关注,而主动策划的、舆论性的、新闻节目少。如果能在栏目设置、深度报道、关乎学生日常生活的热点、难点上多做节目,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节目中来,则是办好校园新闻必须做好的工作。
高校学子云集,学科交织,更不乏知名的专家、学者。学科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是大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所以,高校电视定位应突出学术和文化特色,以学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占据主要的话语空间。以诸如校内新闻、教学科研、学人在线、名师访谈、专家风采、科技新苑、校园广角等做为基本栏目使师生通过电视了解学校重大政策、近期发生的事情,了解各学科的最新发展进程、最新科技成果、精品课程、先进的教学法等。
三、提高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是办好校园媒体的最基本保障。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校园媒体的特点和出版(播出)周期,定编定岗,以彻底改变目前校园媒体兼职人员多且很难全身心投入校园新闻工作的局面。电视媒体应该适当吸收新闻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和网络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加盟校园新闻工作,以满足受众的高层次需求,高起点、高品位地办好校园电视台。花力气建设好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通讯员队伍。学生身处校园生活的第一线,最有机会提供新闻的第一线索,最有可能发掘鲜活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园的各种媒体、校园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诸如采访、编辑、播发、发行等都可以吸收学生参与。在锻炼和使用学生通讯员队伍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通讯员队伍的培养,使校园媒体成为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基地。
四、关于校园电视的大胆设想
1.各高校电视台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在中央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各高校电视台互联,成立一个高校电视网。目前,在一些地方,许多学校的广播电台已经成立了高校广播网,节目互享,能否是一个启发?
2.尝试运用市场化手段,将高校电视的制作、观众开发等环节分包到学校外面的影视制作机构,形成有序竞争的局面。
3.高校电视在吸引广告投入方面存在差距,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无法很好地吸引广告商的有效投入来支持高校电视的发展。事实上高校电视覆盖的特定人群对于一些目标受众明确的广告商来说,广告效应应该是非常理想的。如何从这个角度下手,也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强红.网络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的挑战和对策[J].研究与探讨.2008(2).
[2]于歆.论高校电视、网络传播一体化[J].西部广播电视.2005(6).
关键词:高校;电视媒体;优势;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3000-02
On the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TV Media in University
XIE Zhi-chun
(News Center of Hexi University,Zhangye 734000,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TV media in university from the actual state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offers some solutions so that it can go out of its dilemma and work efficiently.
Key words: university; TV media; advantages; dilemma
电视媒体作为学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方法,历来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随着校园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的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电视媒体受到了网络媒体的严重冲击,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也日趋突出。电视媒体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建设适合自身的新闻宣传阵地,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更有效地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和宣传教育作用,突出其效能,是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电视媒体的现状及其优势
电视作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传播媒体,其传播的内容、传达的观念和理念,往往给人们很大的感染力,容易让人“自然”接受,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在效果。高校有线电视网是随着校园有线电视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校园媒体形式,受众主体是教职工和学生。由于电视媒体具有声画图文并茂等视觉上的特点,它在校园媒体中的出现,使校园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大为增强,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然而,以传播速度快捷、交互性、交互性强为主要特点的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校育人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对高校新闻宣传尤其是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但高校电视媒体也有自身的优势:
1) 电视媒体的“亲民性”。高校电视台由于其受众大多为本校师生,从地理上讲是离市场最近的大众电视媒体,其传播的位置和速度是最佳和最快的;从心理上讲是对消费者影响最强的媒体,其所宣传的内容具有本校的事,对受众来讲都是看得到和身边的事,因此高校电视台天生具有人和的优势,很容易融入师生的生活之中。同时又由于高校电视台是本校党委行政的喉舌和眼睛,因此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这些都决定了高校电视台的当地新闻和民生类节目很受师生的喜爱和关注,媒体的到达率、收视率以及忠诚度一般都远远高于外来媒体。
2) 电视媒体的灵活性。由于高校电视所覆盖范围的具体化,所影响受众的区域化,因此可以根据本地市场状况、渠道商的具体要求以及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和调整媒体内容和策略,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 高校电视媒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不够准确。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定位,它的侧重点是教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培养为根本。这观点没有错,但许多学校在这思想的引导下,忽略了对新闻宣传方面的投入,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经费比较拮据,但是用于教学之需的实验设备是不可少的,这样,用于电视新闻宣传上的投入就少之又少。特别是关于第四媒体在广度和深度上对传统媒体形成的挑战,以及网络传播可能对高校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高校重视不够。对高校电视的定位就更加模糊。
2) 队伍参差不齐。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拥有一支专职的新闻媒体宣传队伍,但是人员不到位是校园媒体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高校电视而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由党委宣传部主管,由电教人员吸收一些在校学生主办。吸收学生参与校园新闻活动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知识、阅历、经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相对不足,特别是学生的流动性,如果让学生在校园电视媒体中充当主体,那么电视媒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如果没有一支专职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我们很难想象能深入探讨新闻工作的规律,能体现校园新闻报道的总体部署,也很难想象能提高校园新闻传播的质量。
3) 电视节目单一,传播效果不太明显。高校自办电视台的主要受众是全院师生员工,报道的节目内容是学院的一些重要活动。报道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校园新闻、专题新闻和反映学校重大事件的专题片。播放的时间除了一些重要新闻需当天播出外,一般是一周三次,其中二次是重播,而其他自办节目则较少。在校园媒体中,有的媒体没有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出版(播出)的时间差,如有些时效性强的新闻,经常是已经发生了十天半个月,路人皆知,还作为一则消息在校园媒体上刊登或者播出。没有考虑媒体的相互整合及其协调,学校一些重大改革举措,或者一些引起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关注、大家最希望探究原委的事情,仅以一条简短的消息播出,本应以深度报道或以电视专题等形式重点播出出的内容,却没有发出应有的声音,直接影响到整体传播效果。
4) 网络媒体的冲击。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的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整合校园电视节目传播和网络传播的一体化,意味着传统的电视视频作为单一主流媒体的时代已经终结。从传统校园广播到校园电视台,这一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进程。然而,校园电视台在网络传媒业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电视媒体一般只能单向传播,“我说你听”、“我播你看”,而网络媒体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传播信息。传统电视媒体按线性流程播出,信息容量小,而网络媒体却可以异步提供信息,从而有效地扩大了信息容量和用户的选择空间。例如,在传统模式下,高校师生要观看学校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只能在晚上固定时段收看,而实现了校园电视和网络传播的一体化后,却可以在任何时段收看当天或以前的新闻节目。高校电视与网络传播的一体化使传播的效益和双向互动性得到提高,在网络中,观众可以根据网上的文字、图像信息有效地检索、选择、试播、收看、复制校园电视节目,从而提高了观众的主动性。目前,大部分高校视频节目或多或少地在网络上运行。实践证明,在网络传播普及的背景下,电视传播只有整合网络优势,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3 电视媒体走出困境的对策
校园电视媒体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重要思想宣传阵地,因此高校领导特别是主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高校电视媒体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校园媒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善于运用校园媒体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在新时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除充分利用校园传统媒介如校报、广播、校园电视台等进行宣传外,更要注重以校园网为载体,进行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当前在继续加强对高校校报等工作领导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发挥其它媒体尤其是电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努力形成校园媒体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局面。
1) 加快媒体间的相互整合。高校新闻媒体的整合,以优势互补,突现校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整合标准。新建本科院校在借鉴兄弟院校的基础上,要逐步探索、形成和完善一套新闻宣传的机制,整合新闻媒体,实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整合,实现人力资源,实现传播途径的整合和传播内容的整合。以电视媒体和新闻网为例,加快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传播的一体化,整合改变传统广播影视的传播观念。现代化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信息的存储、传递比传统传播方式具有绝对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了传播效率,降低了传播成本。实现电视传媒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发展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电视传媒的诸多缺陷,如网站上的电视节目,可以配备相关的图文及背景数据链接,为用户提供立体化的信息资源。实现高校电视视频网络传播后,不仅可以使用户收听、观看,也可以供用户检索、阅读、存储、评论、下载、剪辑和转发,大大缩短了媒体和视听主体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流动性特征,给予受众前所未有的传播主体性和双向互动性,扩大了传播效果。
另外,校园电视和网络传播一体化解决了目前高校分区办学中视频传播受限制的状况,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前,高校以闭路电视的形式传播学校视频信息,分区办学后,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单一的闭路电视无法实现对各个校区统一的视频信息传播。如果每个分校区都配备闭路电视系统,则不仅各校区之间的连接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人为地造成高校整体资源的浪费,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实现校园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 管理体制应当更加简单明确。电视媒体作为校园媒体的一部分,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是做好校园新闻工作的前提,电视媒体也不例外。而优化校园媒体资源配置,首先必须从管理体制入手,尽快建立起一家主管、一家主办的新型管理体制。建议成立高校新闻中心,由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中心下设校报、有线电视、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以及相关的技术保障部门。
3) 提高节目质量。在提高节目品位的同时让内容也丰富起来,让观众觉得有看头。现在多数校园电视新闻为满足学校领导的口味,主要是会议活动新闻,新闻主要以领导为主,都是些被动的新闻,节目内容单一枯燥,节目内容并不为学校师生所关注,并没有多少传播价值,而主动策划的、舆论性的、新闻节目少。如果能在栏目设置、深度报道、关乎学生日常生活的热点、难点上多做节目,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节目中来,则是办好校园新闻必须做好的工作。校园媒体的运作,不仅是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参与校园媒体运作的学生提供着丰富的综合素质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实践锻炼空间。让新闻节目关注师生,让师生走入节目。
4) 提高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是办好校园媒体的最基本保障。因此首先要根据不同校园媒体的特点和出版(播出)周期,定编定岗,以彻底改变目前校园媒体兼职人员多且很难全身心投入校园新闻工作的局面。电视媒体应该适当吸收新闻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和网络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加盟校园新闻工作,以满足受众的高层次需求,高起点、高品位地办好校园电视台。花力气建设好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通讯员队伍。学生身处校园生活的第一线,最有机会提供新闻的第一线索,最有可能发掘鲜活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园的各种媒体、校园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诸如采访、编辑、播发、发行等都可以吸收学生参与。在锻炼和使用学生通讯员队伍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通讯员队伍的培养,使校园媒体成为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基地。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的电视新闻宣传,首先要充分考虑高等学校本身的中心任务,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发展,要按照新闻规律来做工作,对于阶段性热点要能够准确预期,提前策划,提前准备,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受众需要,包括实现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满足师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满足媒体本身的需要,按照对象不同提供信息服务。校园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自己在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整合,以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优化,才能促其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 强红.网络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的挑战和对策[J].研究与探讨.2008(2).
[2] 赵季伟.新媒体向何处去[J].中国数字电视,2006(11).
[3] 王瑾.校园新闻及媒体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赵沛.校园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9)
[5] 郭小平.论媒介的生态共生与信息互补[J].当代传播,2002(4)
[6] 薛茜禾.张立龙.浅析校园新闻中心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J].合肥学院学报,2004(8).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网络;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2-2822-02
1 建设精品课程网的意义
1)教学互动加强。由于精品课程通过网络传播,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即时交流,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进一步的针对性指导;同时学生也能够及时地把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由于可以匿名提问,不会限于某些客观的原因,学生的反馈不再受非理性的限制,更加有针对性。另外,通过统计分析学生提问的人次、类型等数据,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下一次的教学。
2)快速的普及教学资源。即时性是网络的特点之一,它能迅速地整合连接在网络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网络用户通过访问网络即可足不出户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在当今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电脑也得到了迅速普及,随之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运用。网络已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传播媒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学校教育通过网络,可以超出校园以外的范围,辐射更广泛的地区。名校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把最好的教学成果和最优秀的教师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教学交流,使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同样可以不受限制地接受高水平的教育。精品课程是教学的优秀成果,通过与现代网络的结合,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
3)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其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感兴趣的课程。网络教育具有便捷、灵活的特点,其学习模式可以最直接体现出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发展中的终身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哪种求知者,精品课程网站对其而言,都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学习的平台。而将精品课程放呈现于网络,对于不能进入校园学习的求学者而言,可以便捷地获得这些丰富而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通过网络来传播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当用户访问精品课程网站时,都会在精品网站中留下或多或少地信息。如果能够及时收集并处理好这些数据,可以同样应用于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中。这就摆脱了传统的教学局限,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完善网络教育,能更好的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发展。
2 动态网页的技术
动态网页技术具有交互性,即网页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动态改变和响应, 它无须手动便能自动更新HTML文档,可以自动生成新的页面,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工作量。它还能因时因人而变,当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访问同一网址时可以产生不同的页面。
目前比较主流的动态网页技术有以下几种:
1)PHP 是Hypertext Preprocessor 的简称,其独特的语法混合了 C、Java、Perl 以及 PHP 自创新的语法。只需要很少的编程知识就能使用PHP建立一个交互的Web站点。
PHP实质上也是编程语言和应用程序服务器的一种结合,其与其它的一些编程语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对于数值的存储常常利用变量来完成;如何利用一定的操作符对变量进行相关处理,得到最终的结果。PHP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价值也在于其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应用程序服务器,即可以利用一定的方式将几个不同的技术融合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程序,这些技术主要是指:(1)编程语言;(2)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3)能够支持Internet协议。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PHP的一些常见特点,包括:(1)PHP通常情况下是免费的,即可以不用花费便能够运行PHP;(2)即便是PHP程序很复杂很大,依然不会降低客户端的运行速度,这主要是因为PHP是Web服务器端运行的;(3)PHP程序能够在其他的操作系统下运行;(4)和其他程序语言不同的是,该程序语言容易上手,其主要是以基础语言为基础的等。
2)ASP 即Active Server Pages,是微软开发的。ASP的程序编制与HTML相比更有灵活性,而且更加方便。它是在Web服务器端运行,运行后再将运行结果以HTML格式传送至客户端的浏览器。
由于ASP技术基本上是局限于微软的操作系统平台之上,微软的IIS应用程序结构是其主要的工作环境,又因ActiveX对象具有平台特性,所以,在跨平台Web服务器上工作,ASP技术很难实现。
安装使用方便。装好一个Windows 2000,只要你安装了IIS哪么ASP就可以使用了,从没有什么需要你花心思去配置的。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更好的、更快的运行ASP,则需要对其主要特点以及功能进行适当的了解,以下就其主要特点和功能进行一一的分析:
就其主要特点而言,常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ASP主要是集中在HTML中的,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编译,便可以直接对其进行解释执行;(2)实际操作时可以利用常规文本编辑器*.asp页面的设计;(3)当需要浏览ASP所设计的主页,只需要利用可解释常规HTML码的浏览器,方便浏览者浏览网页;(4)能够保证源程序码不被窃取。
就ASP的具体功能而言,需要了解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访问和编辑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表,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利用浏览器来实现对数据的输入、更新等操作;(2)能够实现读写站点服务器的文件;(3)为了给浏览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其能够在多个主页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4)可以利用站点服务器来执行脚本语言,进而更改在客户端执行的脚本语言;(5)为了让其自身具有更强的功能,其能够利用其他一些程序语言来实现自己的特殊需求。
3) JSP 是Java Server Pages 的简称,是Sun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一项新技术,是基于Java Servlet以及整个Java体系的Web开发技术。
JavaServer Page技术封装了许多功能,这些功能是在易用的、与JSP相关的XML标识中进行动态内容生成所需要的。标准的JSP能够访问和实例化JavaBeans组件,设置或者检索组件属性,下载Applet,以及执行用其他方法更难于编码和耗时的功能。通过开发定制化标识库,JSP技术的扩展性非常强。
在技术方面,JSP和ASP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两者来源则完全不同, ASP一般只应用于Windows NT/2000平台,而JSP则不同,几乎可以在所有服务器上运行。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我国提出了“精品课程”这一方案,现如今精品已经成为了教育部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站已经被我们看作是精品课程的一种载体和传播介质,同时期也能够被看作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承的一个平台。好的课程资源需要有好的舞台来展示,精品课程网站就是展示精品课程的舞台,可见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一舞台,便能进一步的推进教育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叶非.开发与设计实验化学精品课程网站[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 (1):120-122.
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对网络音乐的名称下了定义——“网络音乐是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由此可见,网络音乐这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是通过网络制作、信息网络传播和交易的电子化音乐。网络音乐中所指的“网络”,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而且包括电信网、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各种以FP协议为基础的能够实现互动的智能化网络的互联。除去文化部的这一“官方”概念和定义,笔者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中看出当前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对网络音乐的界定比较宽泛。胡斌在《网络音乐的多文化视角研究》一文中指出,只要是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的音乐均可称之为网络音乐。胡斌认为,作为传统音乐形式的电影音乐、电视音乐、广播音乐等,一旦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便带有了新的特征,便成为了网络音乐。显然,这里所提到的网络音乐均属于比较宽泛的网络音乐概念。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过网络这一媒介来完成制作过程的音乐才能称之为网络音乐。杨建国的《网络音乐文化初露头角》一文,援引2002年亚洲音乐节举办的“网络时代亚洲音乐文化发展研讨会”的一位专家的话说:“假设有一天多明戈要录唱片,他在墨西哥家中的一个录一音室里唱,柏林爱乐乐团在德国即时伴奏,录音师在纽约采用科隆大教堂的环境效果模式当场合成,而你在上海同时欣赏的时候,就会明白,这就是网络音乐。”关于网络音乐定义的这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偏重音乐的传播方式,无论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只要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都可以称之为网络音乐。第二种观点强调只要是在网络上制作并流传的音乐就是网络音乐。
二、网络音乐的艺术特征
1、多样性
计算机的普及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对等的多媒体平台,而音乐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时间和传播的艺术,二者先天的DNA契合决定了网络音乐的神奇效应。由于音乐传播方式摘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科学时代,网络音乐作为一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它以独特的魅力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视听享受,其改变迅速影响着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激发了人们的需求欲望,本文从网络音乐的定义分析入手,着重论述了网络音乐在现今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特征。关键词:网络音乐;概念;艺术特征的改变,音乐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其形式上的多样化也使得我们的音乐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和网络这个特殊传播载体,为许多音乐形式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使新的音乐形式的诞生和传播成为可能。网络音乐形式的多样性也是网络音乐区别于其它音乐传播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把网络音乐进行划分的话,它是多种多样的,如FLASH音乐、MIDI音乐、电子贺卡音乐、网络游戏音乐、网络广告音乐、网站背景音乐、网络MP3音乐、视频音乐、彩铃音乐等等;在音乐形式上,它囊括所有了音乐类型,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舞蹈音乐、器乐曲、声乐曲、通俗音乐等。网络中传播音乐的多样性表现为音乐形式及音乐种类的丰富多样性。
2、重复性和再现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作为一种信息被传播,可以带给我们愉悦和美感,在传统的传播形式中,人们只有在音乐厅、歌剧院、音乐沙龙、广场才可以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人们欣赏音乐受到了时间条件的限制,因为当时的音乐无法被原封不动的重复和再现,人们必须在现场才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音乐,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的许多梦想都变为了现实。广播、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打破了音乐欣赏在时间上的限制,因为音乐可以被原汁原味地再现、复制和重复,改变了音乐原有传统的传播形式给音乐传播设下的种种羁绊。留声机、录音机、CD、MP3、VCD、DVD在音乐传播中虽然和网络音乐有着共同的特点———可重复性。但音乐的欣赏内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网络音乐传播给人们的选择视听提供了无限大的音乐欣赏空间,根本上摆脱了广播、电视在时间上、内容上对人们视听的限制。网络的共享,科技的发展,使网络音乐的传播达到了极致,其最大的特点是音乐可以不受限制被重复、再现。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开放性、远程性特点,决定了一首乐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只要经过互联网来传播,就可能被无限量传递,无限量被下载,不受空间、时间的制约和限制,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上网就可以完成,使这首乐曲被反复下载和再现、不受限制地被反复欣赏,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音乐重复和再现的快乐。
3、远程性
在传统的传播形式中,音乐的欣赏无疑带有一种贵族化的倾向,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们欣赏音乐受到了许多时间和空间、经济条件的制约;不管是多么美妙的音乐,你如果身在它处就无法欣赏,而场地的空间又决定了听众的人数是有限的,注定了好的音乐欣赏与大众无缘,也注定了好的音乐欣赏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现代的音乐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制约,使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美妙的音乐。互联网中MSN、QQ、BBS等网络通讯工具使音乐的交流和传播同样具有远程性的特点,好听的音乐作品、最新的音乐资料等信息,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并与好朋友共享。在互联网中音乐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是所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由于互联网的特点,使音乐创作者、音乐爱好者、音乐传播者之间突破空间,使远距离的交流、传播、共享、创作变为了可能。
4、开放性和交互性
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使网络音乐的诞生成为可能,它巨大的存储功能保证网络听众不用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就可以随时从网络上点击收听或者下载音乐。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欣赏音乐,完全平等的基础平台。互联网络的交互性传播不必像其它大众媒介那样,要借助其它的社会公共系统才能完成,它通常依靠自身平台就可以完成交互行为过程。传统媒体在传播音乐的过程中,无疑都会受到许多的限制,而网络音乐就像一个全天候开放的书架,其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它音乐品种齐全,就像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店,你可以找到任何音乐流派和音乐形式的音乐,同时你对音乐进行选择性的欣赏也是完全自由的,网络音乐无须经过专门的音乐制作部门和媒体单位的过滤就可以被网络听众所接收。它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因素,人们不必要考虑欣赏的顺序、时间,欣赏的内容也可以随时更新,音乐的风格可以自由挑选,欣赏者的欣赏好恶受到了绝对的尊重,欣赏者的审美个性得到充分释放。音乐爱好者利用网络表达个人的意见和喜好,互联网使网络音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网络传播的隐身性,网络的交互传播不需要谄媚迎逢,不需要矫揉造作,通过网络媒介就作品的多方面问题进行更加直接、即时和全面的交流,它们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频繁和快捷。这就使音乐创作者之间的互动、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音乐创作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变得现实与可能。
网络媒体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受众可以随时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西方国家由于科技发达,其网络媒体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传播技术,都具有极大优势,这就使得西方文化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传播内容。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媒体作为主要的意识形态工具,在日常信息传播中夹杂大量政治、文化、经济的意识形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组织形态还没有完全渗透到网络媒体中,在网络传媒时代无法与西方意识形态产生抗衡,因此,高校要对此类问题加大重视,深入分析,进行改革。
网络媒体对多元化信息的传播,能够对原有的主流文化以及精英文化产生影响,甚至会逐渐取代两者的地位。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各高校要努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将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网络媒体进行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组织形态的转变,促进信息化高校管理组织形态的实现。除此之外,高校在转变教育管理组织形态的同时,要依托相应的网络媒体,使内容逐渐朝着SOA软件的结构转变,从而使高校教育管理组织形态转换成开放的、敏捷的、组合的、联合的基本模型。SOA软件体系结构具备可操作性、可发现性等特点,在良好的接口以及契机下,可以使高校教育管理逐渐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将信息作为主要载体,以组织作为主要手段,在价值基础上构建发展空间,促进校园网络社区的实现。校园网络社区不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具有丰富的组织活力,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使各组织成员之间的地位更加平等。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是对教育管理组织形态的最大包容,只有尊重个人选择,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价值理念,才能提高整个组织的凝聚力。要促进网络媒体在高校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作为主要的解决措施。第一,高校要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建立顺畅的交互系统,从而使学生在所建立的系统中对彼此进行了解,进而积极交流。第二,高校教育管理系统要为学生建立相应的认同机制,从而实现学生对组织的认同。第三,可以利用辅导员以及导师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从而促进整个组织的整合、创新,使该组织在网络中逐渐成熟。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自主性需要完善的控制系统。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开放性,完善性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管理教育的改革,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其自主性还能激发高校学生对独立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形态过于传统,很多大学生往往会将自己与组织划分界限,使自身脱离教育管理组织。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育管理组织系统不仅要进行创新性改变,还要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在组织内建立比较完善的控制系统,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多元化需要有力的应急系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顺应多元化趋势持续发展,并且形成了多元的发展特点。网络媒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各种信息发生相互碰撞,一般而言,即时信息最为突出。在信息相互碰撞的同时,很多高校学生在面对众多信息时无法对其真假进行分辨。除此之外,我国很多高校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不仅反应速度比较慢,并且对于大范围的也没有能力进行处置。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促进网络媒体在高校中的发展,就要具备有力的应急系统进行处理,在提高学校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同时,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组织形态的发展。网络媒体所具有的隐匿性需要良好的价值系统。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多样化发展,并且使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因此,价值系统作为网络媒体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以意识形态作为重要基础依据的同时,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以其主要特点引领学生发展与创新。第一,价值系统以整个高校校园为基础,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实名制的信息传播。除此之外,价值系统还把通过审核的红色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逐渐占领整个网络媒体的发展渠道,从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维护了网络传播的真实性与稳定性。第二,价值系统所具有的实用性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整合。价值系统能够在高校的各个部门进行使用,并且还可以向学生重要的通知以及信息,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系统的实用性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加强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促进网络教育的顺利开展。第三,价值系统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同时,能够将学生引领到学习社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价值系统将学生的学习环境由虚拟化逐渐变得真实化,让学生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总体而言,高校教育管理在网络媒体的辅助下逐渐形成了信息型组织形态,这种组织结构,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能够以网络媒体作为发展基础,并且还能使自我价值得到认同,从而有利于高校对网络组织以及管理组织进行统一结合,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在教育管理组织中的创新性发展,为学生的教育探索出重要道路,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作者:胡全裕
关键词:传统媒介;新媒介;网络协调发展
众所周知,媒介最基础的含义就是作为信息向外和承载的一个基本载体,它包括很多种形式,例如平时经常观看的电视、经常阅读的报纸、各类期刊,杂志、收听的广播等,我们现在所讲述的新媒介主要指的是现在广泛存在的大众媒体,这种媒体是以网络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随着生活的发展,网络占据着人们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可以说现在生活离不开网络,也就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每个越来越重要,随着新媒介的飞速发展,它在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和学习上便利的同时更是对以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等为主要载体的传统媒介提出了挑战,如何积极正确的应对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媒介的变化,让新媒介和传统媒介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1.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区别
1.1 新媒介传播速度快、传播速度广但是可信度不高
传统媒报纸介例如报纸、期刊等由于信息来源与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也就是说这些媒介受时间影响较大,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传播。期间受到人为控制因素很大,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再加上订阅的人只是针对一部分,所以使得信息的传播非常受限。但是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介就大不一样,它没有固定的格式限制,人为干扰因素非常少,所以在发生的一瞬间就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并且随着网民数量越来越多,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可想而知是非常广泛的,但是由于在新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随意性,并没有就信息的可信度进行严格把关,再加上网民的复杂,更容易误解信息,进而在将信息进行在加工,所以其可信度就大打折扣,相反,传统媒介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控制,其可信程度远远高于新媒介。
1.2 新媒介有很强的交互性,但是新媒介缺乏规范的组织性
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介给广大人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各种交流,对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所需要用的各种资料进行查询,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各种互动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视频工作,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效率。但是传统媒介仍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还有就是传统媒介具有条理性,制度性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对其进行严格的把关控制,这样一来传统媒介还是最受大众接受的媒介,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介主要是缺乏组织性,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广泛性,导致通过网络传播出来的信息缺乏真实性,更有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信息等不断传出,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信赖度,这些种种不利因素干扰了新媒介的健康发展。
2.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相互协调发展
2.1 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具有互补性
首先,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而存在的,其次,两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新媒介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广泛丰富、传播迅速和受众广泛等,而传统媒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组织,拥有了其专门的组织团队,所以传统媒介具有规范性,可信赖性,长此以往有了很忠实的很大一部分受众,得到了人们的信赖,而新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存在人们的生活中,这就使得新媒介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传统媒介,所以只有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相互配合才能使得两者相辅相成,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两者相互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分清两者的长处和缺点,确保两者协调发展。
2.2 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具有一致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占据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选选超过了传统媒介的影响,但是传统媒介相比较新媒介,在新闻的控制方面掌握着更大的存在感,总的来说,由于存在方式不同,新媒介和传统媒介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但是作用和具体表现形式是一致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存在。
2.3 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合作发展方式
要想保证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快传统媒介与网络的一体化进程,还有就是促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有效合作,要想做到这些必须对传统媒介和新媒介进行详细的了解,还要对其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了解,了解两者的优劣所在,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优点促进两者的有效合作和融合,保证两者健康有序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和新媒介各有优缺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详细了解,并且有效的促进两者的融合,最大程度的促进信息媒介的发展,给广大人们带来最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刘义军.电视摄影教程[J].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
关键词:网络科普 受众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02-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络的普遍使用,使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媒体。网络科普也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国民科学知识水平的一大重要手段。网络科普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以网民为受众开展科普活动。然而相对于目前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要求以及民众对网络科普知识趣味性针对性等的需要,现有的网络科普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网络科普受众行为的有关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科普知识的途径。
一、网络科普受众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总结出中国网络科普受众的行为特征主要为以下几点:
1.交流环境虚拟性
虚拟性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社交等一系列活动的主要特点,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允许受众进行身份隐藏的虚拟世界。在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平台中,受众间信息的交流主要是靠文本图片等,有利于对个人信息进行隐藏,网络科普的受众在科普网站中更加勇于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2.自主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固定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的受众更具有自主性。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媒介方式在网上接受何种内容的知识的接收,网络无中心的管理运作模式为知识传播者和知识接收者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在追求个性自由的今天,网络为受众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3.文化兼容性
互联网将世界通过网络互联,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技术开放性使得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在互联网上自由的传播,这使得网络科普的受众对不同的文化保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处于互联网这种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受众能够消除文化地域种族宗教的差异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人种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使得科普信息知识能够在开放的人际交流语境中实现文化的兼容。
二、我国受众的行为分析
1.我国受众行为特征分析综述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制订的一系列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为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信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降低了用户的上网门槛,再加上互联网具有高粘性和高传播性等因素,使得中国网民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中国正处于网民规模快速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高的阶段,发展潜力很大,网民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为网络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1.1整体而言,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在科普推广工作的很多方面较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有自身优势。包括:(1)受众对科普知识获取渠道的认可程度;(2)受众通过网络获取科普信息的频率;(3)受众通过固定的专门性科普网站获取科普知识这三个方面。
1.2东部、中部、西部、南部这四个地区的受众均对线下科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热情,但是中部与南部的受众同样表现出稍高的热情程度。
1.3关于目前网络科普存在的问题,各地区受众均表示“互动性与参与性不强、趣味性娱乐性不强以及真实性不确定”这三方面的问题颇为严重,同时也存在着网络科普信息资源少的问题。
1.4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受众通过手机获取科普知识的行为也随之流行起来。通过手机看科普电影或者浏览科普图片的行为最多;看科普动画或者玩科普手机游戏的受众比例较低;东部和西部这方面的普及范围仍低于南部与中部,其中南部普及范围最大。
三、网络环境下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依据调查结果总结出的结论,针对我国网络科普现存的主要问题,可以从政府和科普网站自身两方面入手,对我国网络科普的效能进行优化。
1.政府层面
1.1加大官方科普网站的建设力度,发挥科普的权威性。科普事业只有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才能形成稳定的发展机制,要发挥网络科普的权威性,首先要重点扶持一些高水平的国家级科普网站,打造科普网站品牌,突显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其次要鼓励各学科带头人、科学家开通个人科普博客、微博,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对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解读,消除公众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1.2培养专业化的网络科普创作者。网络科普需要建设一支由专业化人才、兼职人才和志愿者组成的高素质队伍,为网络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培养专业化的科普创作团队,打造一支优秀的科普创作队伍,创作出优秀的科普精品,对网络科普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网络科普方面
2.1拓宽科普信息获得的渠道,对科普门类的网站尽量做到大众化、生活化,增强其娱乐性和趣味性。并根据网民的职业和工作性质或者兴趣点,对科普网站进行分类、细化,提供专业型、有针对性的科普网站。如:网络科普应有一部分针对在校学生专门设计,以帮助更多学生在线获得科学知识,因为在校学生是科普受众的一个主力军。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07-0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担负着民生重任。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在网络技术时代,在肩负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改革重要使命的背景下,研究出人社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网络时代人社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
网络时代的最大特征在于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方式,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媒体传播平台共存的局面。网络时代人社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四种理念。
其一是在网络时代,要树立以“大局为上”的观念先导。新形势下,我们对于人社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要始终坚持“大局为上”的思想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找到人社领域的正确位置,并以此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保证人社思政工作与人社改革深入工作、社会发展能够保持同步、一致。
其二是在网络时代,要提升人社领域工作的“服务至上”的基本观念,人社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就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工作,这项工作实际上是服务于社会群众的,这也决定了其服务至上的观念。在网络时代,人社领域的思想工作要不断整合网络优势,提升服务水平,为进一步规范人社资源服务体系做出贡献。
其三是在网络时代,要秉持公正、公平的核心观念。公正、公平是人社领域思政工作的灵魂,也是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证改革工作的核心所在。在网络时代,开展人社领域的思政工作,必须要秉持公正的观念,让群众享有公平的利益。
其四是在网络时代,要坚持积极进取的工作观念,在工作过程中,勇于应对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困难,勇于担当,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作,进一步推进改革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网络时代人社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
网络时代对人社领域的四证工作创建了更好的工作条件,不仅开拓了基层群众的视野与知识面,开辟了思政工作的新阵地,为进一步改革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新形势背景下,开展人社领域思政工作的方法也会更为丰富多样,以下介绍几个新方法。
(一)利用信息网络吸引民众的参与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在网络中吸纳了各行各业的先进研究成果,为人社领域的思政工作提供广袤的社会素材。网络信息对于民众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将这份吸引力应用至思政工作中,其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同步交流等特征与功能可以用来吸引民众参与到人社领域的思政工作中来,一方面能够实现思政工作形式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综合化,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网络思政工作的平等交流,增强民众的参与意识,提升人社领域思政工作的惠及面。
(二)创建人社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挖掘优势
网路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为人社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环境,因此在网络时代,人社领域的思政工作应该进一步建设相关的工作网站,完善网络平台的运行制度,从网络平台中寻找和挖掘思政工作的新优势。
创建人社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首先应该做好相应的引导和宣传工作,为群众带来积极的引导。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提出的改革方向和改革要求,围绕社会经济以及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人社领域的实际需求,选取真实有效、高品质的思政内容,创建符合需求的网站;其次,在网站的内容选取过程中,要提升人社资源与群众生活的联系性,例如就业创业制度的引导和宣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工作进度、人事人才劳动力的制度改革进度等,网站设计要尽量化繁为简,便于群众的理解和使用。再者,还应该加强网站平台的维权互动,人社领域的思政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民众的维权意识,提升政府与群众的平等交流。最后,网站的运行和管理都需要采取严谨、专门的制度,要充分体现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同时需要提升网站的安全性能,保证信息的正确性。
(三)提高网站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
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应该是民众思想武装力量的源泉,因而需要根据公众心理及网络传播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当就业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经济成分、社会组织方式、经济利益多样化日趋明显时,利用思政网站能够更加生动的推进思政工作,进一步拓宽影响范围。因此,在选择网站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对群众的思想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总结
人社领域思政工作是充分发挥政府构建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建设、提升社会福利的重要举措,因此在这些工作实施和进行的过程中,人社部门还应该加快培养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力强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人社领域的思政工作还需要善于结合网络时代的主要特点,积极创建网络平台,主动完善思政工作,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于海.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针对性[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网络新闻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这些主要特点带来了网络新闻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以其全时性、内容广泛性、数据库超大信息量的支持、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开放性、互动性等传播特性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使网络新闻相对传统媒体新闻而言,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全时化特点。新闻通常被人们视之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时性对于新闻报道是非常重要的。而网络新闻则进一步扩展了时效性的概念,把传统媒体新闻的及时性拓展为全时性。网络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几乎覆盖全世界,使得新闻的全时性只有在网络媒体上才能实现。在网络上可以第一时间新闻,可以随时更新、修改、删除已经的新闻,有些网站还可以在线直播,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网络新闻的全时化特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无论是“9・11”事件、伊拉克战争,还是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网络新闻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多样化的视角、最丰富的背景,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进行报道、描述和分析。
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在反映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动态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因此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担任了与众不同的重要角色,使很多读者把网络新闻作为及时了解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发展的第一选择,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网络新闻“滚动报道”的依赖性。
但是,网络新闻的全时化往往造成新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增大,带来了新闻不易过滤的缺点,更新速度快也容易淹没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处理不当,新闻事件发展进程中的重点信息会淹没在众多的新闻条目中。面对这种情况,网络编辑应该凭借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快速收集各种信息,过滤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使之突出地呈现给读者。
超链接特点。网络新闻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超文本链接。网络新闻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拓宽了新闻的信息范围。读者在浏览网络新闻时,只需要打开一个新闻网页,关于这个新闻的所有信息都会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的阅读视野可以灵活地从一个平面跳转到另一个平面,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网络新闻的传播既实现了全球覆盖,又能在内容上横向容纳世界各地的信息、纵向容纳发展过程的信息,呈现出时间与空间的二维化特性,远远超出传统媒体新闻提供的有限的、少角度的、少层次的、单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服务,网络新闻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式会导致人们的阅读心理发生一些变化,网络媒体需要按照读者的关注度、需求度,对新闻信息进行更加合理的链接编排,以保证网络新闻信息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数据库化特点。网络媒体几乎拥有无限的信息空间,其信息总量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现在的网络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网络记者、编辑不需要担心有什么版面的限制,相反却要费尽心思到处搜索与新闻相关的资料,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填充网络这个“信息的无底洞”。
一般大型的网站都建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把新闻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既便于网站自己管理数据、存储资料,更便于读者查询信息、检索资料,读者可以通过查询、检索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新闻资料。数据库成为增加网络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基础,强大的数据库对于提高网络新闻的质量,增强网络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互性特点。“交互性”是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呈现的最突出的特点。虽然在传统媒体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也存在交流,比如报纸、杂志设有读者信箱、电台开通热线电话等,但在这些交流中,受众在传播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受众完全改变了单向接受的被动地位,可以参与到网络新闻中,对新闻加以评论,参与新闻的传播活动,变新闻的“旁观者”为“参与者”。网络真正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给公众提供了一个交换批评和评论的场所,让受众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直接参与新闻报道。
从网站角度看,网络利用互动功能,每时每刻都可以吸纳网民参与到新闻的交流中,为大众提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条件,而网民的评论和意见在重大新闻事件上有可能迅速形成舆论,进而扩大网站的影响力。网站还可以通过互动了解民意,更好地观察判断自己所要引导的舆论方向与现实的民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自己的舆论导向是否需要调整。有时还可以从互动中得到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从而获得独家新闻。
个性化特点。网络的超大信息量使网络新闻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所有内容,还包含了一般新闻报道不做的一些话题,表现出网络新闻的生活多样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特性,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个性需要。读者可以享受丰富的网络新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上任意选择、组合信息,可以自由地选时收看、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的新闻内容、自由地选择接收模式,网络新闻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
多媒体形式特点。网络新闻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flash等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新闻呈现出动静结合、声像皆备的网络形态,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网络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读者在浏览新闻时可以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感觉,感受到网络新闻带来的冲击。
目前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新闻热闹非凡的背后,应当看到目前的网络新闻还存在一些问题。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比较差。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依照自己的价值取向随意地观点和评论,真真假假的信息在网络上满天飞,让人无法判断它是否真实。由于读者和网络媒体要求网络新闻全时段、快速,使网络新闻存在制作周期短、发稿流程相对简单、随时更新量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新闻在准确方面不如传统媒体。
而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由于网络新闻缺少自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网络上的新闻常常让人感到不可靠、不真实。据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45%,一些商业网站的新闻则可信度更低。
网络新闻往往缺乏深度。网络媒体在版面扩张上具有先天优势,为了填充网络巨大的“胃口”,网络记者和编辑们往往通过搜索、摘录、选编传统媒体的消息报道,汇集网民的评论,形成网络新闻内容,缺乏新鲜的第一线的报道。我们经常看到,大量的网络新闻在某一主题下简单地汇总,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归纳、提炼,给读者以信息杂乱、重复、雷同、堆积的感觉,新闻信息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超链接文本的使用在方便信息查询的同时,却往往使读者迷失于新闻的细枝末节,甚至背离了新闻的主题。
网络新闻的把握性比较弱。由于网络的开放、信息的透明、网民的全面参与,造成网络新闻传播中干扰因素增多,网络新闻的可控性比较弱。网站虽然也对一些言论进行控制,但更突出的是为网民提供网上言论的必要的空间和平台,使其有通畅的发表言论的渠道,这样就造成了对新闻的控制性比较差、信息管理困难的状况,需要网站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提高有效驾驭网络新闻传播的能力。
网络新闻存在过分娱乐化、媚俗性的趋势。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这种虚拟比较容易使人们暴露隐藏的内心世界,很多人上网是为了寻求轻松娱乐,为了迎合各种人群的心理需求,网络新闻常常表现出不严肃性、娱乐性特点,甚至有低级媚俗的倾向。我们看到,在网络新闻中,娱乐绯闻成为焦点,标题变得夸张、虚张声势,页面设计得艳俗、低级,网络新闻既炫目又刺激,可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网络媒体一味地迎合网民的需求,网民喜欢什么,网络新闻就报道炒作什么,势必忽略了网络新闻的社会责任性。所以应当强化网络媒体的自律意识和规范措施,使网络新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网络新闻数量多、速度快、互动强,在报道社会热点问题、快速传播新闻论点和读者互动参与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使网络新闻在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为读者营造平等开放的舆论平台的同时,又把握好一定的度,从而使网络新闻报道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迈曾:《传播学引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3.季桂林:《网络新闻专题探析》,《军事记者》,2001(3)。
4.刘雪梅:《透视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中国传媒科技》,2002(8)。
网络广告,主要是指利用信息通讯网络作为广告媒体,采用电子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制作,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广告形式。它是新世纪中经济社会生活的向导,并以其新的内涵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网络广告较之传统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特点如下:
(一)传播范围广,信息承载量大
传统的广告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在地域、时间、内容和数量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网络广告的传播则没有此类的局限,网民可以随时随地随意上网浏览广告信息,这可为广告商带来巨大的访问量。此外,网页可以大幅扩展,其中的重要内容也可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效果即网络广告较之于传统广告的优势之一。
(二)互动性强,便于受众与广告商的双向沟通
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可更为及时、准确的获取和反馈信息。网络广告信息传递所需要的时间更少,而且投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同时传递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此外,网络广告主可利用网络技术准确地统计网络广告浏览的人数,了解广告效果,大大降低了成本。
(三)成本低
网络广告具有多维性,利用多媒体、超文本格式等载体进行传播,以图、文、声、像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送,使受众更真切地感受商品或服务,且后可以进行实时更新,相对传统媒体广告的性价比更高。
(四)准确跟踪和衡量广告效果
互联网广告商可统计广告的浏览量、点击率等指标,进而可精确统计访问量,了解用户的浏览时间和分布地区,这就使得网络广告在运作模式、效果监测和分析、表现形式等方面的规范变得更精确,行业标准也更易明晰。
二、网络广告发展现状
(一)网络广告的满意度较低
调查显示,仅有1.6%的网民对网络广告表示满意。有36.0%的网民认为网络广告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网络广告的低成本性,使得人们自行投放网络广告成为了可能,因此对网络广告进行真实性和质量上的鉴定非常困难。由于监管滞后,一些网络广告商借机在网上虚假和违法广告以牟取不正当利益,这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极大地侵害,大大降低了网络广告的可信度。
(二)网络广告的消费群体受限
众所周知,消费能力最强的是3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而网络广告的受众群体则主要是青少年和学生,其消费能力不足,使目前网络广告的价值和效率低下,难以同传统媒体匹敌。网络传播仍存在很大的空白区,像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老年人等就无法成为其受众目标。
(三)网络广告的可接受性较低
网民在没有购买欲望的时候并不喜欢广告,而很多网站则希望多发广告,通过高点击率来获取收入,这就造成了网民与网站、广告之间的矛盾。事实上,网民对网站中频繁出现的广告的确颇有怨言,有很多网民认为广告出现的方式影响了其正常的网上活动。
另外,由于担忧自身安全和隐私,很多人还难以把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可行的商务媒介来看待。同时由于众多网络公司和广告商缺乏创新意识,固守传统媒介广告的思维模式来运作互联网广告,忽略了网络广告的互动性优势,而且不少网络广告创意低俗,使得受众非但没有有效接收信息,甚至有了抵触情绪,令网络广告陷入了泥潭。
三、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广告发展趋势分析
(一)分众化趋势
受众对网络广告的接受度直接关系着网络广告的宣传效果,相对于传统广告而言,网络广告有更明晰的受众目标,因而针对受众目标进行广告设计和宣传成为网络广告的追求,即为分众化趋势。分众广告在广告设计内容及宣传方式上直击目标受众,弥补了传统广告的劣势,能够节省成本并且有效得把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博客广告、GOOGLE的“关键词”广告、百度的“竞价排名”广告等,都是向特定的目标人群进行传播的分众广告,网络广告的分众时代已经到来。
(二)个性化趋势
网络广告的受众目标大都是高学历,拥有高收入,具备较完备的信息获取渠道,他们对商品或劳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带有强烈的个性化需求。广告统一性、单方面的诱导对现在的消费者作用已不大,而是需要消费者参与其中,与企业一起按照消费者的特殊消费需求,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品味、上网习惯、兴趣取向和消费习惯进行网络广告的个性化创意和设计。
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基础,尤其新型富媒体广告融文字、音频、视频及互动于一体,为消费者与企业及广告商提供了沟通平台,为满足受众个性需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多样化趋势
网民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消费观念衍生的便是网民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其消费方式也更加多姿多彩。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因IT技术的进步变得更丰富,从单纯的文字到动画,从直白的平面到互动性的立体,更富有创意,与消费者的互动及时,能包容大量直观信息,将更加能迎合消费者的品味和需求。因而,网络广告形式的多样化是网络广告市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营销化趋势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进步使得用户参与、主导产品设计与开发成为可能,网民在与企业或广告公司的互动过程中就参与到了产品营销的过程之中。企业品牌已不是单纯利用广告进行塑造,而是需要参考用户的体验和意见形成品牌,使每个消费者都能成为传播的渠道和营销的推动者。由此来看,网络广告模式将不再是单纯使用广告进行营销的模式,也将向营销方向全面发展。互联网将被理解为市场,网络广告便承担起营销广告的角色,对有效用户进行遴选,并将其要求进行一对一的反馈。网络广告与营销的边界,受众与用户的边界,媒体与媒介的边界进一步趋向模糊,网络广告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
(五)中小企业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主力军
传统的浏览广告,只有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品牌企业有能力承担高额的广告费,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望费兴叹”,无法利用网络这类有效平台进行宣传和营销。中小企业多采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更需要“一对一”小众广告而非大众品牌广告。阿里巴巴交易模式的出现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希望,该服务模式针对中小企业甚至个人用户提供广告投放、数据监测及效果评估等服务,让网络广告的买家和卖家通过阿里巴巴提供的平台直接进行交易,可省去中间的交易成本。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很多的中小网站开始盈利,中小企业也得以进入网站通过网络广告进行网络营销,并日渐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主力军。
四、有效发展网络广告的策略
(一)提高网络广告自身的吸引力。
加强广告的市场调研,增强网络广告的创意。这就必须大力培养网络广告的策划、设计人才,借助广告公司的力量制作富有创意的网络广告,并依靠网络广告的互动特性提高受众的参与性,不断提高网络广告的点击率。
重视网络广告的分众化、个性化与多样化趋势,需要正确的传播策略和广告设计策略:
1、定向策略
(1)目标市场定向策略。该策略通过市场调研,对市场进行细分,把产品的目标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划分顾客类型,利用网络广告的互动性的优势,建立起详备的目标消费者背景资料,依据不同的细分目标群体划分设置符合不同要求的网络空间,然后针对性投放不同的网络广告,传播广告信息。
(2)时间分配定向策略。该策略主要根据用户不同的上网时间或特殊日期而针对性的相关信息。一般说来,时间分配定向按工作和非工作时间分类,并另外关注特殊的节气,依据不同的节日投放不同的广告,真正体现了网络广告针对性强的特点,其精确度也非常高。
(3)地理位置定向策略。该策略依据IP的定向技术或不同区域的消费者需求投放相应的网络广告。依据对目标市场和地理位置的划分,投放消费者所需求的广告信息,可避免资金浪费,实现广告在地理上的定向传播。
2、网络广告的设计策略:
网络广告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技术,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广告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效果。注重品牌形象,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网络广告的互动特性,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力求从视觉、听觉上获得美感,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网络广告必须重视网络普及教育,通过推进政府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等方式加大网络优势宣传,不断增加网民和上网企业数量,让消费者与厂商透彻了解网络广告的特性和价值,吸引更多传统企业上网营销。
由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起步晚,对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网络广告的费用问题仍然突出,导致很多网络站点没有充分利用起大量的空间。因此,各大网站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小网站可结成联盟,适当降价,同时建立和完善网络广告监管体制和联盟体制,维护好各网站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网站之间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
(三)加强和规范立法,调整网络广告行为。
监督网络广告健康有序发展须做到有法可依,立法部门须依据广告立法原则,尽快制定互联网广告的规范管理办法,在设计、制作、网络广告的各个流程中均需制定规范行为准则。建立健全主体资格、广告内容的审查、登记、备案等制度,加强域名的注册登记管理和Internet服务商的监督管理。
五、结语
>> 从群体心理看网络社区的品牌传播 从Bridge Blog看互联网时代全球传播主体的改变 从农民工群体看媒体的科技传播 分析受众心理特征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从“90后”的心理特征看新时期的课堂教学 从禁忌语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从少儿心理特征看少儿英语的教学方法 论群体传播时代政治传播的情感视角 弹幕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研究 弹幕视频的传播与发展探究 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青少年小群体的群体传播特征 群体传播时代网络公益传播机制 从群体心理传播角度探讨新型社会运动模式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弹幕视频 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特征 浅析动画传播的时代特征 从传播学角度看民俗艺术的传播 从传播方式看宋词词体特征变化 从网络传播的特征看网络游戏广告的发展契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从弹幕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 从弹幕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肖玮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所谓弹幕,就是指视频播放器上方飘过的评论文字,由观看视频的观众边看边发评论而形成。弹幕传播现象是一个典型的群体传播案例。弹幕传播涉及到用户的自恋情结、消除孤独感欲望、打破传统规则的以及游戏的心理,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群体传播的特性,从传播主体的角度来认识与理解群体传播时代。 关键词:弹幕;群体传播;心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020-02
“女主就是女主,就她自己有发饰”、“为什么唐代的才人头发是黄色的?”、“熬夜看武媚娘,求陪吃宵夜”……近几日,如果我们选择爱奇艺、优酷土豆播放视频时,我们会发现,这些网站都在视频播放器的旁边增加了“弹幕”这一选项。只要观看影片的观众点击这一选项,就会看见无数的“吐槽”从视频上一飞而过。有些“吐槽”甚至影响了视频的正常播放。即便如此,选择弹幕的还不仅仅有视频网站。早在几个月前,《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小时代3》《绣春刀》等影片上映时,许多影院开设了弹幕专场,边看电影边玩“弹幕”便开始在年轻人群中火了起来。群体传播时代已经来临,弹幕传播也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表现。近几个月以来,弹幕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这使得我们有了新的角度认识群体传播的特性。
一、何谓弹幕
弹(dan)幕一词原意指的是火炮提供的密集炮击。后来这个词被用到了动漫文化中,某日本动画网站播放器增设评论的功能。观众在这些网站上观看视频时,就会看到有许多的“吐槽或者评论”叠加在视频上飘过,它的形式和内容很像弹幕射击游戏,此后,“弹幕视频”就因此得名[1]。
据爱奇艺2014年12月的统计数据,目前,已有40%的爱奇艺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会打开“弹幕”。而在这些用户当中,90后、00后的比例占到了80%。可见,“弹幕”已经成为了青少年观看视频时互动交流的常用工具之一。
二、弹幕现象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形态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形式的流行,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来临。有的学者称这个时代为“群体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群体之间的传播为非制度化、去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这种传播带有自发性、平等性、交互性、信源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群体传播时代,传播行为的主要特征。群体传播的内容强调多样性、冲突性和戏剧性,从头到尾充满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特点[2]。
弹幕视频就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定义上来讲,弹幕的就是非制度化的、非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弹幕的传播特性也具有自发性、平等性和交互性。
从内容上来讲,弹幕视频的内容完全彰显了群体传播的特性。网友们几乎能够从任何弹幕视频中找到可以恶搞和娱乐的素材,他们看到的以及想要看到的都是有娱乐性的画面。由于群体传播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冲突性、戏剧性,因而就内容而言,弹幕现象就是群体传播的一种表现。
三、“弹幕”用户的心理特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出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因此出现了弹幕视频。以前的影视剧往往只是被动观看的文本,而现在,它更多地称为大家主动诠释和分享的话题,这其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心态的改变。
1.孤独感消除、共享观看的内容
学者谢梅的通过研究“弹幕视频”发现,观看以及“弹幕”这一行为,能给使用者带来心理的满足以及孤独感的消除,与此同时,还能为观众营造一种“共同观看”的感觉。弹幕随着视频一边播放一边滚动,用户可以获得与他人即时交流的“错觉”,观看视频的同时就像在和成千上万的网友进行闲聊一样[3]。这种实时交流的感觉,有利于观众孤独感的消除。其实,与电视那种“家庭共享型”媒介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私人专享型”媒介意味着同时实地观看同一内容的人数变少。“小屏”的诞生与普及直接导致了用户观看视频时孤独感的增加、并且急切地渴望与他人分享观看感受的心情。弹幕就是在“小屏”时代用户摆脱孤独感、与他人分享感受的有效利器。
2.对评论规则重构的
年轻人喜欢打破规则,更喜欢重构规则。打破规则的同时,求新求变是人类的本性。当代网民群体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追求标新立异、拒绝循规蹈矩,希望通过打破规则,以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刻板观念、保守思想,以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4]。弹幕和许多网络流行语受到追捧的原因一样,其乐趣来自于“挣脱语言法则的创造力,以及对传统既有模式的破坏”[5]。弹幕其实就是一种评论的形式,但它突破了以往的评论形式,以“覆盖视频”、“转瞬即逝”的特点,使得用户体验到了打破传统、重构评论规则的。以前用户要想对视频内容进行评论,用户则需退出“全屏模式”,跳换到视频播放器下面的评论栏中填写评论。这种传统的评论模式,无论对用户操作的简易性、还是用户参与评论的积极性或是用户之间的互动性都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
3.游戏的心理
精神分析学派的始祖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由原始的欲望组成,它是最有力量的人格特征的组成部分。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汇聚于此。“本我”的唯一目标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追求快乐[4]。现如今,年轻人大多没有“温饱”的问题,但却面临升学、就业、婚恋等诸多压力,将情绪诉诸于虚拟的媒介,以游戏、玩乐的心态对待事物,能够有效释放精神上的紧张。 从弹幕视频的内容来看,网友对弹幕形式的关注大于其对内容的关注。弹幕本身并没有带给观众多少信息,或者可以说,
弹幕中充斥的大都是一些情绪的发泄、无聊的戏谑等,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几乎都在于弹幕的形式层面[3]。这种对于形式的看重以及内容的忽略,恰好说明了弹幕用户的“游戏心理”。
4.碎片化阅读的心理特征
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呈现“碎片化”趋势。碎片化的时间产生了碎片化的传播结构,这些碎片化媒介带给用户的,是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用户体验,即碎片化的选择、理解和记忆信息。弹幕“转瞬即逝”的特点,就是对“碎片化”时代最好的理解。用户对视频内容的专注,也是评论碎片化的必然要求。一条条在屏幕上方迅速飞过的言论,一段段密密麻麻、不断涌现的观影感想,与所播放的视频一起,构成了年轻人观看视频的乐趣。弹幕的“只言片语”迎合了碎片化传播社会的整体趋势。
四、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
由于弹幕传播是群体传播的一种典型现象,研究弹幕传播现象,有助于人们把握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基于以上对弹幕现象传播主体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有以下几个传播特征:
1.自恋主义是推动群体传播时代来临的基本心理基础
“自恋”最初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是由弗洛伊德的《论自恋》一书变得广为人知。简单地说,自恋指一种自我关注,人人都或多或少的带有这一倾向。在弹幕传播中,有些人带着“让我的言论在视频上流芳百世”“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来告诉大家视频内容的走势”这样的心理情结弹幕,表明了人们的自恋情结得到了满足;并且,有研究人员做过统计,“幸福生活、度假遗迹社交活动”是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最常的三大内容,这三项主流内容恰好论证了用户在“只言片语”中无法克制的自恋情结。由此,我认为,自恋主义是推动群体传播时代来临的基本心理基础。
2.消除孤独感是推动群体传播行为的主要动力
有研究表明,以全球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的个体分化是一种“命运”,而不是一种“选择”[6]。移动互联网“小屏”时代,带来的是传统价值观的逐步瓦解,社会制度与结构出现变动,社会个体化程度不断加剧。各种不稳定的碎片化价值观在网络中弥散,很多人因此而难觅知音,内心往往十分孤寂[7]。
群体传播“只言片语”的传播方式,接近于学者萨茨对传播的理解:“当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交谈时,这个谈话通常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交谈的双方其实并没有对对方有什么期盼。在弹幕传播中,弹幕的粉丝建立起一套语言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复、变形从而形成某种圈子趣味,从而消除内心的孤寂感。由此,消除孤独感是推动“你一言我一语”群体传播时代的主要动力。
3.打破传统规则、凸显个性化是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主要特点
所谓个体化思维,其特征是强调否定性、去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性,不断突破既有,摧毁边界[7]。年轻人是打破传播规则、强调个性化的社会主体,打破传统规则、凸显个体个性也是群体传播来临的时代土壤。在群体传播的现象中,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突出自我和吸引注意,许多网民刻意去追求标新立异,体验打破规则、创造新制度、受到众人瞩目和模仿的。微博微信中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冰桶挑战”式信息的病毒传播,都可以说明群体传播时代的来临,是打破传播规则、凸显个性化年轻群体的现实要求。
五、小 结
关键词:网络广告;视觉设计;审美
网络广告设计是艺术设计与网络技术的交叉领域,它本身以网络为载体,把各种信息以最快捷、方便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这就需要我们从大众审美需求的方面入手,把握受众的审美心理,进而制作出引人注目的界面。这些界面不仅要使受众浏览起来心情愉快,而且更要便于传达和接收更多的信息。网络广告设计就是要把传统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到网络广告中去,增加它的美感和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视觉传达效果。
一、网络广告视觉设计的特点
1.互动性设计
网络广告较传统广告而言,互动性增强。互动性即传播者和接受者在广告信息流动过程中形成即时的,直接的双向沟通,任何广告传播的最终目的都是说服目标消费者的心理和行动倾向一致性。互动是网络广告不同于平面广告的主要特点之一。互动广告本身就比静态图像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再加上独特的创意和精美的制作,使互动广告成为效果最好的网络广告。
2.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网络广告处处体现着人性化设计的理念,即尊重受众的选择,理解受众的心理因此在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在调动受众积极获取视觉传达信息的心理上下工夫。
一方面,对不同的信息受众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个性、心理和文化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爱好在设计时应明确设计所针对的受众,然后按照他们愿意、喜欢接受的语言方式、视觉形式来有效传达信息。另一方面,适时更新广告的视觉效果人的视觉如果总关注~个相同的图像就会产生一定的视觉审美疲劳,即不新鲜的视觉传达将会降低信息量。设计者可根据受众对的色彩等设计元素特别的喜好对广告进行画面更新修改,使受众对广告产生心理好感,实现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营造简单,易操作的界面,方便浏览者操作整个虚拟展示广告,快捷的获取信息。使人们享受网络广告的趣味和,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达到人和物的和谐。
二、网络广告的视党设计方法
由于网络具有交互特点,受众可以自由选择浏览网上内容,而且网上内容极其丰富,受众有着宽松的选择余地,因此,网络媒体是一种被动点选媒体,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阅读特点,这既是一种优势,同时又是一种不足。由此可见,基于网络的这一特性,视觉传达设计在网络传播中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广告的审美需求是对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美学的一种继承和延伸。将一些平面设计的基本方式方法运用到网络广告中去,可以增加设计的美感,满足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
1.受众分析
利用市场划分可以找到并描述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针对目标市场的最佳的视觉设计策略。消费者在接受广告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策略就是指瞄准消费者购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进行网络广告创意定位,从而引导消费者认知产品直到实现购买。这是引入消费心理学原理来进行网络广告策划,引导网民们加速完成注意、兴趣、联想、欲望、动机直到做出购买决策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使网上消费者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满意的一种网络广告策略AIDAS[6]。使消费者购买后感到满意。消费者购买心理阶段:认知阶段(知觉、了解)一一感情阶段(兴趣、偏爱)一一欲求阶段(确信、购买)。把握消费者购买心理对广告的有效投放非常重要。广告内容是否能吸引消费者注意,是否能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兴趣,是创意的首要考虑因素,也是促成购买行为的重要前提。只有清晰的定位受众市场,才能较为准确的分析受众的喜好特点,投其所好,网络广告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2.创意策划
网络广告策划中极具魅力的部分就是创意了。一个网络广告的成功与否,与它的创意紧密相连。创意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多看、多听、多想,就会产生创意。创作的过程是多样化的,首先把所想象的事物加以组合,再加以分析决定取舍,充分调动创造性思维活动,解决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的问题。
在策划的前期部分都已经相当完善的情况下,广告创意就是决定最后广告表现的关键了,它也是吸引受众注意并来浏览广告信息的决定性步骤。根据受众定位和产品定位,制定出整个网络广告的视觉表现的风格和独特的创意点子。
3.风格定位
任何网络广告都要根据主题的内容和创意策划决定其风格与形式,因为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目前网络广告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行业。而网络广告也应用于各种产品,在设计时要根据产品的特性来对其进行风格定位,对于不同性质的行业,应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就像穿着打扮,应依不同的性别以及年龄层次而异一样。比如,运动类的产品设计应体现动感、活力的风格特征。网络广告风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广告的版式设计,依赖于广告的色调处理,还有与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形式等。
4.测试方案
在网络广告战略策划中,为这个网络广告设计一个测试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测试主要是检查广告能否在网络传输技术和接受技术上行得通。有时一则网络广告在设计者的电脑上能很好地显示,但通过传输后,在客户终端却显示不出来。对技术的测试还包括对服务器的检测,以避免网络广告设计所用的语言、格式在服务器上不能得到正常的处理,以致影响最后的广告效果。测试网络传输技术就是对网络的传输速度的检测,防止因为网络广告信息存量太大而影响传输广告效果。
三、网络广告的视觉设计规律
经过视觉元素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研究,需要对视觉元素的设计规律进行一定的规律性的总结。对于设计者来说,掌握网络广告的视觉传达设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背离设计初衷或者出现不利于表现的不良结果。网络虚拟展示广告的视觉设计规律主要表现如下:
1.视觉布局的秩序性
网络广告包含的视觉元素种类繁多,视觉元素之间的布局需要整体规划,围绕突出主体、体现人性化和互动性等原则进行合理的布局。并且要和的网站形式统一,将网站设计和网络虚拟展示广告的视觉传达设计整体规划。
2.视觉效果的简洁明快
视觉效果是以视觉为第一感官要素的网络广告所必须特别注意的。网络广告不能背离广告设计的总体原则,即要以简洁、明快、易懂易记为主。产品或场景的设计处理应该尽量做到简洁而不失内容的表达,且易操作易获取信息;运用的图形、图标、文字等要进行取舍、浓缩,做到以小见大、以少见广的视觉效果。
3.设计内容的优化取舍
处于主动点击状态的受众有的是被网络广告的视觉效果和娱乐性所吸引,但也有很大部分受众则是希望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产品的更多信息,通过进一步了解、分析和判断,来决定自己最终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