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案例

现代教育技术案例

时间:2023-11-17 11:2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教育技术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案例

第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2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引起了各级部门和高职学院的高度重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对现代职业教育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教育理念更新不快。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技能掌握和认识不充分。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只把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媒体作为教学演示的工具,没有用来解决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效用,没有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国内外研究表明,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仍处在一般的理论研究层面上。高职院校教师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非常有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这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是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首先,要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在教育技术学界,教育技术的含义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我国教育技术界给予高度的关注,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积极讨论、研究。从AECT94发展到了AECT2005,在2005年的《教育技术的含义》一书中,AECT2005定义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2005定义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研究的两个对象: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2)教育技术研究的目的: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3)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对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的创建、运用和管理。(4)教育技术研究的两个领域:研究和实践。(5)教育技术的三个范畴:创建、利用、管理。因此,为提升教育绩效,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并提高素养和能力。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必备素质

当今,我们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同样也面临着信息化,在信息化大环境之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每个教师每天都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如何及时地搜索、分析、整理、应用有用信息,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实践证明,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恰到好处而又富有创造性地制作教学课件,并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含量,提高教学课件的教学性和艺术性。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融合程度,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3建立切实可行的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工作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机制,在组织、经费、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在培训方式上做到科学合理,确保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3.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培训小组学校应针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与能力,成立专门的培训领导小组。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成立由分管院领导亲自任组长、教务处牵头、人事处协助、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培训领导小组,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同时,应根据具体的知识点或课程,成立具体的培训小组,该小组应具备丰富的教育技术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需要拥有一支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的培训小组,发挥这支队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充足的资金保障,专门负责全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与能力培养这些方面的工作,专门承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师资培训任务。

3.2明确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培训目标

在每次培训之前,培训小组应进行调查研究,深入调查各专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的高低。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和需要,确立准确的培训目标。如果高职院校教师具有学历高、计算机应用水平高的特点,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方面和使他们掌握好课堂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过程调控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优化方法、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效果测评技巧等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内容。并尽可能地培养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意识,侧重理论同时兼顾实践。如果高职院校教师是文科类教师,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一般不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培训的目标就要定位在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教会他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培训内容侧重实践,目标应侧重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3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与能力评价考核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与能力。学院应同时制定一系列的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与能力进行考核,可采取一个学期考核一次的方式,把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纳入年终考核与晋升晋级的条件指标之一,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情况纳入督导考核范围,以鞭策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术水平。对新进学校的教师,在开展岗前培训时,应对其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与能力,并严格评价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实行补课补考制度。

3.4采取操作性强的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法

(1)举办专题讲座。根据培训的具体目标,培训小组可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邀请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或者在某一方面突出的专业教师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强化教师在某一方面的教育技术素质,增强在某一方面的教育技术能力。(2)采用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法指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如何处理棘手问题的典型案例,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析、评价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的培训方法。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不能随意捏造。案例要和培训内容相一致,培训教师则要组成小组来完成整个过程,包括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在集体讨论中发表自己小组的看法,同时听取别人的意见,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通过案例的研究学习,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案例,及时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并争取做到以此类推。(3)实行师徒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一位在某一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或主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对受训教师进行培训。负责指导的“师傅”的任务是教给受训教师如何做,提出如何做好的意见,并对受训教师进行鼓励。这种方式一定要有详细、完整的教学步骤。这样能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有助于工作的开展;一旦师傅有人动时,学校就能够让训练有素的教师顶替他的工作。通过师傅的带领,从事教学实践工作,以此来促进徒弟的教育技术素质发展。(4)鼓励教师自学。鼓励教师利用日常的空余时间自主学习。学校为教师征订一些专业报刊杂志和购置一些专业书籍,发放给广大教师,对积极学习者和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教师参加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探讨会、交流会、进修教育技术硕士。根据自学成绩,分别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是考核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慧.高校教师现代教育素质和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2014(12).

[2]董彦,孙宗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探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5):110.

[3]陈瑶琴.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新模式的策略[J].现代营销,2011.7.

第2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法律教学;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在法律教学领域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引入,而且蕴含着全面改进教学思维模式的重大意义。

1.在高校法律教学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1)在高校法律教学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效率是单位工作量与单位工作时间的比值。在教案的书写与修改、教学进程计划与教学日志的编制、考试试卷的拟定等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电子计算机自动办公系统的运用可以减少纸质工作时间,大幅度减少重复性工作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在高校法律教学领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法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模式转变为双向交流模式: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其自由选择的空间增大。学生学习自由度的增大、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增强意味着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意味着虚度光阴成本的增大。

(3)在高校法律教学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资源不平衡。各高校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教育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另外,我国许多法学院系开展的模拟法庭基本上属于表演,与实际案例差别较大;法庭观摩活动在观摩次数、案例类型等方面学生基本上没有选择的余地。

鉴于以上情况,在高校法学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建立高校法学教育教学平台,开发各门课程教学的电子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聆听各处法学名家的讲解;通过建立论坛的形式,加强与律师事务所、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司法机关的网络联系,加强法律人之间法律实务的学术交流。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法律教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1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传统的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口授式方法,即教师宣读案例—学生记案情要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分析评价。这一方法往往要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但效果却不甚理想。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缓解了上述矛盾。教师将案例制成电子课件的形式,既节约了宣读案例的时间,又方便学生寻找案情要点,从而为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教师评价学生答案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2.2现代教育技术在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模拟法庭进行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程序性实践相对陌生,采取的模式往往是教师先讲授庭审的过程,如庭前审查、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休庭合议、宣判等等,然后学生排练,教师当场观摩指导。但现实情况中真正的法庭审理程序具体如何进行、如何衔接,学生往往不甚明了,有的甚至需要教师事先将台词写下来,照本宣科。

现代教育技术在模拟法庭过程中大有可为之处。有些高校直接从某些法制栏目中选择一些较完整的庭审过程供学生观摩,有的直接从当地人民法院借一些庭审录像供学生观摩。如此,不但可以使学生直观而迅速地掌握庭审程序及程序进行性语言,而且能使他们在模拟法庭过程中更真切地了解司法实践从而减少学习的困难。在庭审模拟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录音、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投入这一实践教学环节。此外,庭审模拟过程的录音、录像资料,还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观摩的材料,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3现代教育技术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由于各高校之间法学教育资源不均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路径。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各高校之间可以实现法学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学生可以足不出校门而聆听各地名师的讲解。

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一些高校开展了课后辅导答疑活动。但未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前开展该活动时,往往采取坐班制度。这在教学资源本就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了新的浪费。因此,这类课后辅导答疑活动不可避免地流于形式。现在,一些高校通过开设网站的形式进行网上辅导答疑活动,既避免了教师因坐守空房而浪费时间,又使学生能在任何方便的时候进行咨询从而减少了奔波之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在高校法律教学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3.1在资料准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校法律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资料准备阶段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要紧贴教学大纲,尽量涉及到主要的知识点。其二,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案例资料。比如,即便是同一案件,在实体法学的讲授中与在程序法学的讲授中选择播放的阶段也不相同。在模拟法庭阶段选择的案例要相对完整,在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选择的案例应相对简短。其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自己制作视频教学资料。虽然现代网络十分发达,但真正适合课堂教学、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增减修改的视频资料可谓少之又少。为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自己努力制作课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符合课堂需要,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3.2在资料使用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校法律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虽然不可或缺,但充其量无非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从本质上讲,同粉笔、黑板、教鞭等教学工具没有本质的区别。视频资料不能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就像黑板不能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一样。

为此,在视频资料使用阶段应注意发挥教师在知识传播过程中主导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师生之间语言交流的功能作用,教师不能成为课件的附庸,不能沦为视频资料的播放人和解说员,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不能沦为课件的复制人;课件的内容应该丰富,但形式应简洁,不可过于花哨,播放的时间不能太长,播放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要注意防止学生因视频资料技术过于新奇而忽视知识的接受,防止播放时间、播放频率不当造成的接受疲劳,防止因过度使用视频资料而限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205-02

作者简介:杨顺钰(1975-),男,硕士,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研究。

0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高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就目前而言,该门课程的定位是很清晰的,各高校都定位于教师职业职前技能类课程,旨在使师范生在毕业前得到基本训练,初步具备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尽快缩短从事教学工作的适应期。受课时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的不同,各高校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上又各不相同。分析众多高校,该门课程有32学时、40学时以及48学时之别,在师资配备上有单一教师以及教师团队分模块教学,在培养模式上有“6模块、3层次、16专项”教学内容与过程体系结构、基于主题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等。以上模式可见该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强调课程与学生专业的整合以及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一是模仿性教学,二是独立性教学,三是创造性教学,四是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其中,模仿性教学属于职前学习阶段,主要通过课程培养和教学实习完成,后3个阶段属于职后阶段,主要通过教学实践、教研活动、在职培训和终身学习完成。案例教学非常适用于学生的模仿学习,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

1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实施应贯穿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实现和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图1)。

1.1案例示范,激发兴趣

针对公共课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缺乏兴趣的特点,在现代教育技术讲解过程中的第一步是案例示范,通过示范告诉学生这门课程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什么是好的作品,优秀作品的亮点是什么,哪些案例需要改进,好的作品在教学实施中如何用等,在此基础上再引申出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可通过提问以及学生间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发表对案例的看法,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的来源大体有三方面:其一来源于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学生作品的积累,好的案例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到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也可设计开发出好的作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其二来源于中小学教师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现阶段中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可激发他们对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应用教育技术的热情;其三来源于任课教师自身设计的案例,学生通过模仿案例达到拓展的目的。

1.2详解案例,学生模仿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存在很多版本,有以理论为主的也有以纯技术为主的,无论采用哪种版本,应避免唯书本的教学方式,书本与案例相结合的模仿式教学方式应是最佳的教学模式。因此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教师精选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在班级组合上应避免不同专业合班上课。

详解案例应包括教案设计、根据教案收集素材、素材集成等步骤。教案是教学的剧本,是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是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避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成为简单的信息技术课程。素材的收集与集成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来源于现成的数字化资源以及自我开发两种方式,在讲解过程中需要具体的软件做支撑,如音频处理需要Audition、界面设计和图片处理有Photoshop软件、动画设计中的Flash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难度上任课教师要合理把握。素材集成是最终形成作品的关键,根据课时可选择简单的PPT以及难度较大的Flash以及Authorware完成。通过此步骤任课教师讲解作品形成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

1.3拓展练习,形成作品

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资源设计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布置任务,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完成教案设计,自主收集素材和开发素材,最终形成作品。任课教师在此阶段,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为学生的开发过程提出建议,对技术上的欠缺及时提供帮助,在师资的配备上需要2~3名教师协助完成。对于学生最终形成的作品任课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并指导学生修改,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求学生试讲。

1.4教学实践,组织评价

任课教师通过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创造条件分小组进行试讲,作品可能是高质量也可以是质量不高的作品,学生试讲完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个过程指导学生怎么用好自己的作品,作品、板书和讲解怎么结合等系列问题。最后要求学生通过评价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与作品,从而完成整个教学。

2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1)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习者的角色也充当教师身份,需要他们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他们提交的教案需要认真检查,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主题,这一步很关键,教案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

(2)作品设计阶段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在素材收集与制作阶段要提醒学生在追求效果的同时需要注意效益的原则,不要一味追求效果的新颖,而忽视自身能力上的欠缺,要用最节约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效果。在素材集成阶段,对技术上的疑问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帮助解决。

(3)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在设计考核标准时以不同权重进行成绩核定,具体实施如下:平时成绩(0.1),主要考核学生到课点名情况和作业提交;教学设计(0.4),主要考核学生的教案设计情况;教学资源整合(0.4),主要考核学生所提交作品的质量;教学实施(0.1),主要考核学生试讲的情况,没有安排试讲的学生可将此权重加到教学资源整合。

3结语

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通过案例式教学使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变得直观和易操作,既避免纯理论的教学又避免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学生通过课程作品的实现体会成就感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效果,当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与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参与度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2]杨九民,王继新,李文昊.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3]张伟平,毛慧娟.基于主题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8(13).

第4篇

    论文摘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时推进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意义通过对我国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普遮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实施途径.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而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技术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全面提高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未来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基地”,在师范生中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结合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来加强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是当前各高等师范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学》(或电化教育学)公共课,在师范生中进行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相关技能的培养,成为师范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思想理念的主要途径.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同时也落实了部分高校信息技术培训和普及问题,提高了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媒体操作技能.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1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不足,媒体设备数量有限,部分课程内容只限于观摩、介绍,不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践的需要.媒体设备更新滞后,导致教师和书本上提到的先进媒体或一些新功能新配置只能以展示图片或功能介绍的形式从表面和形式上让学生去了解,无法实现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培养能力的真正目的.

1.2大部分师范院校以选修的形式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有的学校甚至不根据文科和理科甚至专业来分班教学,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较大,而不能够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和学科应用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深人学习和指导,制约了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1.3各学校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媒体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程内容相差较大,有的学校侧重计算机常用软件知识的培养,有的学校侧重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有的学校仅侧重媒体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误区.

1.4当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来实施,导致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存在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相分离、割裂的现象阎.同时,学校整体也存在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传统教学环境之间割裂并存的现象,不利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促进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实施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当今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武器.可见,把握好师范院校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成功教学的意义重大.在深人分析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师范院校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2.1正确定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任务和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多.当前一些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将教育技术理论相关的教学内容缩小,加大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一些媒体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得许多学生误以为教育技术主要涉及媒体应用的实践技巧,轻视媒体运用背后的支撑理念,忽视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正确把握.从而制约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平衡发展.

    那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呢?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间,该标准的建立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也为高等院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培养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_该标准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和要求,笔者认为,在当前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我们应围绕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等三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并全面渗透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方面的指标,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呈现出既分离又融合的形式,从而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2.2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架构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之前,通常要求学生已修  完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基础等三门先导课程.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应重点围绕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等三大模块来教学其中教育技术理论教学应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创新思维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三个重要理论来开展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再贯穿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所涉及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进行讲授这样,既能满足少学时内包容重要的理论知识讲授需要的同时,又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科区别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理论特色;教育技术基本技能教学主要包括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使用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等技能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通常以实践操作为主,强调现有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合理配置使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反思能力,正确理解技术和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的重点是在前两大模块知识的学习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各种优秀的整合案例和学生的学科特点和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提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贯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反思

    目前,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普遍存在着以传统教学方式来讲授和介绍新型教学模式的现象,这给学生灌输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们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所提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具体应用和实施只能单纯建立在理论推导和凭空想象上,甚至部分学生开始对教师所讲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质疑,导致学生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手段的具体应用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模糊的认识甚至误区.比如,教师课堂中讲授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主题式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等很多不同的最新学习模式,但是在真正的课堂中却很少用到它,这样学生只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这些新的学习模式的含义,而无法真正理解其运用背后的深远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和策略.因此,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改变的是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应以真正的行动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为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反思中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内涵和深远意义创造有利的条件.

2.4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当前,不少师范院校仍然存在设备更新滞后,设备数量不足,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情况.学校在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学生的硬件教学条件的同时还要提倡现有设备的优化配置和合理重组,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可以借助免费网络资源(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网站资源、教育技术通讯、中小学学科资源网站)和网络平台(如,博克、免费论坛、moodel)等来建立学习资源库.该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教学模块来逐步完善.通过一轮又一轮班级学生们的作品来不断扩充优秀案例和学习资源,并进行适当的填补和更新,进行合理的知识管理,逐渐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协作交流活动来完善软件资源的建设.学生们不仅是学习者还作为学习的主人来承担部分学习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任务.这样的学习不仅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扩展提供帮助,还能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2.5通过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营造全校范围内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氛围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教育信息生态_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不能够仅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实现.能力的发展还需要实践和体验,文化氛围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种实践和体验需要建立在学校范围内的教育信息生态的基础之上.这种学校范围内的教育信息生态应满足:一是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师范生在教育技术条件下进行体验式学习,培养他们应用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专业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二是借助校园网和网络平台等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共同体,把优秀的资源和课件、案例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重组,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和协作交流扩展知识的平台;三是在整个学校管理体制上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渗透,鼓励各种学校活动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打破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传统教学环境之间割裂并存的现象,成为整个师范院校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最终实现学校信息生态中教育技术的消融.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现代教育; 应用

“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是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我们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改变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传统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以及在传统教育过程中人们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

1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课型

1.1数学概念课

我们很容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一些数学概念以动态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进入到形象直观地认知环境中。例如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头脑里留下一定的印象,然后利用几何画板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利用度量工具测算出它的三个内角并利用计算工具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随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们会发现: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度。

1.2数学实验课

传统的数学教育会片面强调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其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这样学生不知道知识的由来,同时,学生很少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做数学实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几何画板中,只要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利用构造菜单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可以发现到三线交于一点的结论。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形状和大小,就会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结论确实存在,在这个实验中,不光我演示外,我还请学生来动手操作,学生的印象极为深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3运动型问题研究课

几何运动问题的特点是在问题中一定有一个运动的点,由于点的运动,学生们感到问题难以找到切入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之所以感觉到难的原因是学生眼中的图形是静态的,缺乏运动变化的想象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漏解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几何画板能够呈现这种变化,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逐步形成了以运动的眼光看问题。

2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1案例1:黄金分割

教学工具:计算机一台,预装PowerPoint,几何画板,投影仪、黑板、常用作图工具等

案例描述:课堂开始,我利用学生这学期正好在学素描,能将绘画与数学联系起来,于是我首先作了一个让大家将卡通人物摆在了相应位置的游戏,通过纠正摆放错误同学让大家思考,“为何正确的摆放看起来比较舒服,那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拉到了数学上来,而且他们的兴趣反而高涨起来。

接下来,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习资料任选一个五角星,测量五角星上C点到A、B点的距离。并计算一下和的值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通过测量,学生齐声回答):“0.6,相等。”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吗?从而得出“黄金分割”的定义。我并指出“以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黄金分割比是0.618。我的话刚说完,就有一学生疑惑的举起手:“老师,为什么会是0.618呢?”于是,我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释,学生开始明白,课堂的气氛也因此轻松起来。

2.2案例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

教学工具:计算机一台,预装PowerPoint,几何画板,投影仪、黑板、常用作图工具等

案例描述:

2.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圆形物体:锅和锅盖,并给出问题,锅和锅盖能做成长方形吗?做成圆形使用时会带来哪些方便?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圆形锅盖按各个方向都容易密合,并且任意旋转一个角度后都可以。然后提出圆的旋转不变性和圆心角的概念,接着板书给出课题。

2.2.2引导探究,深化认知

探究:若两圆不等,则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等,所对的弧的弦心距也相等。”(强调该定理的前提是“在同圆或等圆中”,进一步分析,得出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如果有一组量相等,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2.3案例3:图形的旋转

教学工具:计算机一台,预装PowerPoint,几何画板,投影仪、黑板、常用作图工具等

案例描述:情景---多媒体展示,让孩子们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图像,感受图形的旋转。

评析:让学生充分的思考给他们考虑的空间,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公布出来,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上升。

3结语

我们在教学中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利用图片、动画将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繁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清楚地展示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变为“研究”数学,把数学实验引进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素养-实践,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73―04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面向高等院校师范类非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对师范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连接教与学理论和教育(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称之为“电化教育”,到现在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了20余年的历程。课程性质几经变化,从选修课发展到现在的公共师范技能必修课程。

综合已经发表过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研究的文献,并经过调查分析,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课程性质认识不清,关注技能,而忽视素养的培养;缺乏意识和相应的观念,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够;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课时不足,另实践内容不能体现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等。[1][2][3][4][5][15]

以上这些矛盾促使我们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新形势下课程的目标定位,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 “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的缘起及内涵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入地促进全国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方面工作的开展。各高校在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评估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带动教学的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6]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而知识创新的基础是人才、是教育。作为创新人才,他们应当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在工作需要时迅速学习到所需要的知识;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格;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能够不断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7]

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应该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寻求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方法;应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塑造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风格;应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终身学习者,实现知识、技能、伦理的自我完善。[8]教师是否具备与教育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9]

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给中小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将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要将课程整合落到实处,需培养一批具备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师。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的高师学生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10]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结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实践为支撑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三维结构。其中素养一维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和教育技术应用意识。实践一维旨在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和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专业一维旨在强调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自己将来所从事教学专业的作用,理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并以这个三维结构为指导思想,在因材施教理论、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指导下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二 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设计

按照“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的思想和结合我们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从目标、策略、内容、媒体和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

1 目标设计

(1)关注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养成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部分,其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关注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养成。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的评估依据,在标准中指出了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训应达到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以及社会责任等内容。[11][12][13]

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指教师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和评价的总体水平。它由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情意素养组成。

(2)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形成必要的教育技术能力

为了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教师应具备必需的教育理论与观念、教学设计的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教学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形成包括能够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功能,能合理选择并恰当使用媒体,具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信息资源获取及应用能力和创设安全、有效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等教育技术能力。[14]

(3)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注意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追求现代教育技术和专业知识文化的统一

重视课程教育价值的多元取向,从同一化向多元化转向。尊重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鼓励个性化的发展。重视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全面培养,从单一化向综合化发展。一方面,要从单一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转向综合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集中体现在不仅仅是某项技能的培养,而是媒体信息获取、加工、传递、管理等技能的综合培养。另一方面,要从媒体操作技能的培养转向综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提升。集中体现在重视知识与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知识传授与发展能力的统一;重视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认知、情感、态度和谐发展。[16]

2 内容设计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设置,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4个部分。

(1)知识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21世纪是读图的时代,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能够很好地将信息知识可视化,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增加了思维导图部分,通过思维导图软件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可视化的基本方法,能够将这种可视化工具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创作,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备课、讲课和考试中。

(2)能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加工和处理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素材可以通过扫描、拍摄、网络资源库、下载和软件制作等方式获得。但由于教学的个性化、创新性和多样性,有些素材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所以,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素材并能进行加工处理是课件制作的基础,也是个性化教学的需要,它是当今师范生必需具备的技能。

(3)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专业完成符合专业特色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师范生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下的课件设计、制作和应用能力,应成为课件学习的重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单纯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某个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等)的教学思路。由于制作软件的不断升级,要求学生掌握课件制作的具体步骤很容易过时。在学习用多媒体集成系统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抽象出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原理、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原理、步骤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做法。

(4)能结合自己所学的学科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该项目设置旨在培养学习者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和媒体组合教学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规划、组织、协调及实施、评价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复杂得多,教学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把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前提。

在内容选择和实施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处方”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向的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异质性。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处方式教学”,就是结合不同的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实验教学体系。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部分,文科学生可以重点学习PowerPoint、Flash等;而理科学生可以重点学习Flash、Authorware等。当然,具体操作起来会有些难度,但这对学生来说却受益颇多。[16]

3 策略设计

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策略设计部分,主要关注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验形式的设计。[17]

(1)教学方法的重心从教师的“教法”向学生的“学法”转移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把学生从施教的客体,培养成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是要从一刀切和整齐划一的教学向个性化和特色发展的教学转变,凸显教学的学习性色彩。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重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突出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实质在于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克服以往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做法,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在过程中培养能力。

(3)在实验设计上注意课内与课外实验的结合

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广义的能力的构成除了现代教育媒体工具的实际操作技能外,还应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素养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来说,综合性实验最强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能够将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完全转化成实际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综合性实验。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培养其实验技能锻炼其动手能力的场所。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给出问题与要求,学生自主选做实验内容,自行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设计,使他们能萌生创新意识。开放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实验室的资源利用和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和积极引导,以保证完成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训练。[18]

4 媒体设计

为了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3年4月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且首次使用了立体化教材的概念,逐步展开立体化教材的建设。[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立体化教学资源,除了教师课堂讲授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外,在媒体设计方面还应包括:

(1)网络课程

鉴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偏少,学生专业背景多元,起点差异较大的问题,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内学时是很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基础条件,开发网络课程,并将课程相关的虚拟实验作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学习者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加深对实践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把握。

(2)学习支持系统

依托网络课程,实现良好的学习支持,解决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

(3)应用案例集

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各种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案例是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体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不能脱离学生所学专业的重要部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应用案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技术在自己所学专业学科中应用的实质内涵。

5 评价设计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评价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设计上认为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1)完善实验课的考核体系,使实验考核成为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一般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考核在课程考核中占的比重比较低,往往是以学生实验表现、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核的依据,不能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实验的考核我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平时的实验作品(电子文档),一部分是综合实验设计(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做一个与自己所学专业学科课程教学有关的教学课件)。题目自定,内容自选,自己查阅资料,完善设计。这种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其成绩实行综合评定,可以由教师评定,也可由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学生的设计是否完善和独特新颖,是否有创新性。

(2)采用评价多样化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态度评价、教育技术的知识评价、教育技术的技能评价、教育技术的应用评价和教育技术的学习过程评价五个方面。评价要具有多元性,不同的目标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将以上五个考查维度赋予不同的权重,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评价者,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从单向转为多向,建立学生自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18]

(3)采用基于任务的评价,以任务推动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是指师范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评价必然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才能获得客观、公正的结果。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可采用基于任务的评价方式,由教师创设一定的任务情景,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学生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必须使用相应的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即将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蕴涵于任务完成中。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也就相应转化为对任务完成的过程、策略、最终结果的评价。[18]

(4)制定重创意、重理念、重合作的评价量规

科学合理的评价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量规作为支撑,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任务多以学生完成一定的软件作品为任务,所以我们在改革实践中,制定的量规比较关注学生的作品创意,理念,也把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和合作表现作为量规的一个重要指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结语

我们在2008年初按照“专业-素养-实践”三维结构的指导思想着手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从调查数据的分析来看,学生对于目前设置的实验项目比较认同达到95%以上,认为目前的实验教学能够满足未来专业教学需要的占93%,希望进一步增加实验学时的占90%。对我们开放性实验设置的认可度也达到了88%以上。这充分说明,学生比较关注于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学安排的合理性,作品完成的自主性,实验考核的科学性等问题的。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符合当前教学形势需求,适应当前国家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方针,关注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新型师资所提出的要求。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更需要我们在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观,教学质量观的指引下,制定合理的目标,有效的教学策略,完善、动态的教学内容,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宝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立体化教学资源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3-15.

[2] 王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138-140.

[3] 韩素芸,何文茜,王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6): 107-111.

[4] 刘跃军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 2008,(8): 126-128.

[5] 李连祥《标准》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与探索[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 2-20.

[6] 李红.中央财政斥资25亿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N].中国教育报,2007-1-26(1) .

[7] 刘向永.教育技术:塑造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8):6.

[8] 陈建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信息素养教育[J].孝感学院学报,2007, (6): 104-107.

[9]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0:106.

[10] 黄映玲.基于新课标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试验[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60―62.

[1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2004.

[12] 苗逢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容解读与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2005,(13):2-5.

[13] 张炳林,杨改学.对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基于CETS的公共课内容规范探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6):58-61.

[14] 黄琼珍.信息技术环境下高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6,(1):41―44.

[15] 刘跃军.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 2008, (8):126-128.

[16] 何文茜,王凤.基于《标准》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践教学体系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 (2) : 39-41.

第7篇

一、分析体育专业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

(一)教学理念上的整合

体育专业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主要从教学理念上整合,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原有知识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将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之中。当前的教学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则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通过先进的教育技术牵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体育专业的教学中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得他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现代教育技术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可以通过选择的案例来促使学生们对案例准确而全面的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专业教学的策略分析

通过现代的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主要使得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流程,使得学生能够认同体育教学中的动作分解,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自我锻炼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最后学生再进行学习的目标反馈评测,即学生对学习到的体育动作进行矫正完成正确的体育动作学习。另外学生在学习体育专业时,不断学会解决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技能难题,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准确的体育动作,从而解决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动作不规范的问题。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实现策略的出发不同,一种是处于完成任务目标,另外一种则是处于对基础学习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评价上的整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体育动作要领进行教学评价,检验动作的掌握程度以及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虚拟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比赛竞技场景来对学生学习的体育动作进行检验,从而形成对教育效果的评价。根据网络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进行第一时间通报,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可以对自己的动作进行及时反馈,然后采取纠正措施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老师在进行评审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的评价进行自动的生成、输出评价的结果。

二、总结语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涌现,加之当前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使得对于体育专业的教学更加趋向于真实竞技教学。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模拟技术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测,然后及时的反馈出学生成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体育动作学习规范。所以在现代的体育专业教育中要切实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来丰富教学的手段,使得对学生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作者:白坤寒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第8篇

现代教育技术使财经类实验教学摆脱了时空限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技术能够构建交互式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能够进行跨时空的交流和互动,进行自由谈论,提高了教学的开放性。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课后复习时不可或缺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料完成实验任务、阅读大量教学案例和学习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放的教学工具、环境和资源,提高了财经类实验教学的时效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财经类实验室以计算机作为教学硬件,以专业应用程序和操作软件以及实验数据库作为教学软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流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媒体技术的应用

财经类实验教学中的基本操作实验包括原理类、流程类和验证类,通常教师利用动画、视频、PPT、教学软件和计算机流媒体等进行演示和模拟,例如对企业的实际制造生产、运营管理过程或银行业务进行再现,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传统多媒体,例如视频和课件,具备实用性和直观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媒体技术,例如模拟软件、实验软件及其集成软件,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流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多媒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讲解层面,而现代教育技术则集中与演示层面,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经类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2、构建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虚拟技术对现实的仿真效果良好,教师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利用虚拟技术能够进行仿真实验,创建形象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会计实验中,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井下集团企业的会计业务,并模拟不同角色分工进行会计分析、决策及预测、审计等实训教学,利用会计仿真软件,构建问题情境,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实际会计业务,并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和分析,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了教学目的。

3、互联网资源的应用

网络教学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开发、研究和综合实验,将教学和科研联系起来,是培养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项目群为核心,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目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文献阅读和专题检索,完成选修课程并充分掌握该领域的技术手段和问题解决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符合自己水平的实验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在线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在线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总结

第9篇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所以要学好这门课程,最好的方法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计学有一套完整的财务处理程序和方法,比如:货币资金的结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存货按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列举很多的案例以及需要结合很多表格,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板书,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而且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能力,拥有强大的表现力和良好的受控性与交互性,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优化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结合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如货币资金中,银行各种结算单据的填制以及流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板书大量的银行结算流程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把实际过程中的银行各种结算单据制作成图片并配置声音、文字,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边听讲解、边看演示,可以强化和帮助学生理解,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形成相互协

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形成的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通过多种学习形式的交替使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财务会计一些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通过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课后问题的互相交流,从而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3、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出重难点

财务会计课程体系较复杂,往往一章里面知识点很多,重难点易混淆,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面对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更不知如何下手,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突出重难点等方面有着独到的功效,教师可以把握这点,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例如,在讲解固定资产这章内容式可以先把所讲的全部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上课过程带着重难点听课,有目的地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现代教育技术能通过比较教学巩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对财务会计课程中很多知识点进行比较教学,如存货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与按计划成本计价在购进货物时科目设置、入库、发出时的会计处理的比较;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时会计处理的比较;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区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计算的比较等,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使学生恍然大悟而豁然开朗。再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输入输出的优势,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认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下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靠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效果技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作的水平高低不一,有的课件只是把课本里面的内容照搬上去,这样就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积极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学习好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2、避免现代教育技术下单向“灌输式”教学

开展多媒体教学,由于投影仪照明度的原因,我们往往要把窗帘拉下、关掉灯光,以保证投影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较黑暗的环境里,虽然是面对这面,但是受到光线的影响,教师会把握不清学生面部表情,没法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会使教师跟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彼此找不到共鸣的感觉。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并没有认真听的结果。这样多媒体教学就很容易形成单向“灌输式”教学。

四、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 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 师生互动 有效策略 互动主体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多应用,有可能导致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正在参加由吴海花主讲的省级研究课题项目——“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研究”,并承担子课题“课堂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课堂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问题,以及有效应对策略。

一、课堂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师生互动问题

(一)课堂上的互动主体比例失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互动的主体为教师与学生,而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注意力更多是集中于教学内容演示效果方面,缺少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活动,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和信息,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相对较少。

(二)课堂上出现互动异常,教师的处理措施不当。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意识较强,他们不愿意成为课堂的被动服从者,而是希望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与探索者。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经常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打游戏等现象,教师通常会直接进行指责与批评,教师的处理措施不当,极有可能在师生间产生不良的“互动”,即师生心理上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仍然需要加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问题的深入研究。无论应用多么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两者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在新的教育环境与背景下,教师不但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要积极开展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一)重视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以学促教。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教师应在掌握其应用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式与过程的研究,即重视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进而达到“以学促教”的目标。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多,而教师在教育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时,必须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到学生想要听到什么,想要做什么,及时调整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师生互动。

以笔者所讲授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为例,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将书本中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生产实例,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通信链路”一课时,由于课本中提及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展示,将水、水管、水流分别对应数据、物理链路、逻辑链路等进行讲解,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导入“通信链路”及相关知识。又如: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的相关知识时,我要求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将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分别与身体、知识水平等对应,从而实现专业知识的分解。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实现“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等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摆脱了过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现象,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专业性的有机结合。

很多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缺乏与课程专业性的有机结合,过多的追求课堂演示效果,必将导致专业知识的讲解受到影响,而师生互动的时间也将大为减少。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支撑平台,应用声音、文字、图片、视频技术、三维动画等软件工具,增强专业课程内容的表现力,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前提下,教师应注重课程本身学术性、专业性的深入研讨,课堂中讲解的专业知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而且要注重自身教学艺术的全面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清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教师必须将课程专业性研究作为工作的主体,并且善于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从而才能在课堂中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师生互动的问题已经日渐凸显,而且成为影响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应用效果的提升,教师必须加强对于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从而在保证教学工作现代化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俊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索[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10):189.

第11篇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作用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本为凭借、以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学习主体的需要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但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语文环境的必要性

1.1语文教学的分析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教师以“导”为主,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完善自我。

语文与其它注重抽象思维、需要冷静思考的科目不一样,语文课堂讲究的是热烈,需要的是激情。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学性的,而对它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都要用想象去填补作者所勾勒或暗示的空间,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再创造就会给语文教师带来广阔的空间,在求新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才能枝繁叶茂。

1.2创建语文教育技术课文环境的必要性

在今天的教学中,课文环境创建无疑打破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传统,解决了让学生参与学习,学会自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去寻找知识的难题。教学课文环境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接近实际的课文环境进行教学,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和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的课文环境。

强化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和作文在语文实践中的地位,借以促进倾听、观察、归纳、联想和想象等一般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师为学生创建一定的课文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的课文环境中调动更多的感官与知识进行交互.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语文教学课文环境

2.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语文教学课文环境的理念

2.1.1课文环境创建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冈。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语文是枯燥无味的,但更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只是通过书本来进行,许多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场景只是通过学生大脑的想像来完成,那么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率和效果了。

2.1.2课文环境创造要为完成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氛围

课文环境创建不能只图教学气氛的热闹,也不能刻意显示现代教育技术,创建课文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兴趣、引感,使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欲望。因此,课文环境创建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要为教学目标的完成营良好的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是一门教学自由度很大的学科,只注重创建花哨的课文环境而忽视教学目标往往就脱离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2.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案例设计

2.2.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直观的课文描述环境

直观的环境指可以让我们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官直接去感知的情境。现代教育手段很多,运用文字、声音和图画等等手段都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向,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

(1)真实的视频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笔者先从网上找到一段优美的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领略黄山秀丽神奇的怪石,感受它的美。在这里设计的引语是:“黄山石最特别在哪里?大家对黄山石好奇吗?想不想看看?”接着,点击“视频”链接,播放网上视频实景录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理解课文。

(2)用网上优美图片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想象力。

2.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主动学习环境是由老师用工具手段等创造的环境。它让学生在环境中自己发现问题,开动脑筋独自解决问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主动学习的环境,就以唐诗为案例来说明。唐诗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枯燥无味,根本不知道讲什么。但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解决这一难题。李白的《望天门山》和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这两首诗为例来说明一下。

(1)首先运用PPT制作课件。课件封面以淡黄的古典窗格和隐约的腊梅背景形式呈现,配备美妙的古典音乐,显得古色古香,能产生很好的视听觉效果,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古代诗情画意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课件。

(2)在网上找到卡通动画,李白、白居易卡通形象动画资料。小学生和其他年龄段学生不同,酷爱动画,所以卡通形象,会对李白、白居易的形象于大脑,印象深刻,并用卡通FLASH领读,小学生会自觉主动的跟读诗文。

第12篇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肩负着教育的使命,面临着教育革新的挑战。在我国,师范院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的主要机构,师范专业在读大学生中的大多数毕业之后将走向教师这一岗位,并成为21世纪教育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基层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我国21世纪人才的素质。所以开展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其及早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构建现代教学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加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建设……教师教育机构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1]在该文件引导下几乎所有的师范类院校和综合大学的师范专业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并主要通过这门课程来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2]但是多项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陈旧、不具针对性,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改革的策略和建议。

一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不准确,部分院校过度侧重理论或技术。[3]现在很多院校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当作计算机运用和课件制作课,完全倾向于对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flash等软件的简单学习,而对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教学设计等理论部分根本都不讲。[4]当然也有部分院校以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为主,而忽视技术的运用。[5]该课程既不是计算机技术课,也不是教育理论课,而是一门理论和技术并重,以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从而提高其从事专业教学能力的课程。

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教育学、计算机基础和教学设计等课程的大杂烩。[6]“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确和这些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复,但它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教育学的侧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而教育技术则是要让学生掌握“怎么办”;计算机基础课是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原理,而教育技术则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优化教学;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其专业的一般教学设计方法,而教育技术则是侧重于教会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显然,“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育学、计算机基础和教学设计这些课程为基础的,但它却是解决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的,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而不是这些课程的堆砌和叠加。

还有部分院校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实践部分仅用于计算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幻灯机、投影仪、摄影、摄像等常规媒体的学习。这一方面是与师范生未来的教学实际相脱离的,另一方面也割裂了教育技术这么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显然是不合理的。另外,对于免费师范生,由于其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直接面向基础教育,面向农村教育,因此,很大程度上,对于这部分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实践部分还应该更侧重于常规媒体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设计、实施和评价各个活动环节的重要指导原则。对课程改革者来说,课程目标是设计新型课程的首要一环;对教师来说,课程目标是施教的依据;对学生来说,课程目标是引导学习的指南;对一般社会和教育人士来说,课程目标是评估教学质量的准绳。[7]“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总的目标就是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但各高校具体的目标却不一样。如河南师范大学教学目标重点为常规教学媒体及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江南大学的教学目标重点是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和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温州大学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教学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上,而伊犁师范学院的教学目标重点则分别为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网络资源的应用及教学设计。[8]

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的不一致,“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培养目标可能会存在细微的差异,但笔者认为师范生应该达到的基本教育技术能力目标是应该相差无几的。因此,上述现象是不正常的。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目标从何而来?或者说其依据是什么?

有学者认为,其目标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即:基础改革的需要、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成果和师范生的职业需要。[9]这样的依据是颇具建树的,但却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师范生即将成为中小学教师,因此《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制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便于操作。笔者在此将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师范生的需要及中小学教学实际的需要初步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意识与态度:能够意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具有利用教育技术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教学中的各种常见媒体的操作和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教学资源的获取或制作。

运用与创新:掌握针对本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运用教育技术进行科研和创新。

社会责任:理解信息化环境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由此产生的道德伦理问题并能合理地解决此类问题。

情感体验:能够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能够体验各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够体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验新兴的教育技术成果。

三课程安排

课程时间安排方面。师范院校对师范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及“现代教育技术”这几门课程,但前几门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部分内容是重叠、交叉的,因而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但有研究表明,许多院校这几门课程开设的时间都没有统一的安排,有的在大二开设,有的在大三,有的直接在大四开设,而且各门课程之间也没有很好地衔接,没有经过系统、合理、总体地考虑。[10]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以前几门课的知识为基础的,且其本身存在内容较多、学时不足的状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以前四门课程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先导,并将其安排在师范生教育实习之前,让学生在实习时就能运用所学知识,体验教育技术的价值。

学生专业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而对公共课则实行多专业、大规模的教学,因此这样教学的内容就不能针对具体的某一个专业,即没有和学生专业发展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次和简单的媒体操作上,因而缺乏针对性,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丧失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建议学校采取分专业教学的形式。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也应该让专业非常相近的学生一起上这门课。

四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中心和基础,它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与学的纽带,对教师和学生有直接的牵制作用。目前还没有国家统一编写和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教材理论性较高,很多新的技术没有涉及到,课程内容跟不上当前技术的发展,有关媒体技术方面涉及的内容广而不深;另一方面还存在教学内容繁重,知识结构庞杂的现象。[11]许多研究都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是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浓缩,知识范围“大而全”,教学重点不突出,不适合师范专业学生的学习。

许多人认为应该以《标准》为参照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但是《标准》针对的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比较起来,二者具有各自显著的特点,如在职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和习惯性的教学风格,接受知识相对师范生来说更慢,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相对师范生来说相对较差;而师范生由于其还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很容易接受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风格,技术上手较快,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学习等等。二者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和其它外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不能完全以《标准》和大纲为依据来制定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而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差异。

教学内容的制定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但却不一定要按照教学目标来逐一制定,它可以用更加灵活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目前,已有许多研究人员尝试用模块化的方式来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如张炳林、杨改学的“七模块”:[12]

宁夏大学吸收、整合了Intel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理念和资源,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了再设计。他们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行动篇、讲座篇、技术篇和资源篇(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该文章),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在此,笔者将结合上述的课程目标和宁夏大学的这种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来拟定一个大致的教学内容:

行动篇: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教育技术的行动计划。包括:(1)一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2)为一堂课设计或收集图像资源;(3)为一堂课制作或收集影视资源;(4)为一堂课制作或收集声音资源;(5)整合各种资源,创建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6)依托制作的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中讲一次课;(7)观摩他人的讲课,小组讨论,给出合理的评价。

讲座篇:是理论讲解与阐释,以讲座的形式组合到各个模块中。包括:(1)教育技术的概念;(2)教育技术与新课改;(3)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4)信息化环境下各种新的教学理论概述;(5)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6)教育技术新成果优化教学的案例介绍;(7)信息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篇:相当于一个技术指导手册,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各种媒体的使用和制作方法。包括:(1)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室。(2)如何制作和获取图像素材。(3)如何制作和获取声音素材。(4)如何制作和获取视频和动画素材。(5)如何整合各种资源,进行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6)学科教学中的技巧(针对学生专业)。

资源篇:为学生提供可能会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1)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方案及相应的资源;(2)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3)课堂教学和各种媒体资源的评价量规;(4)优秀教育资源的中英文网址、参考书目及论文;(5)信息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各种案例。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学生就业所面向的区域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作出一定的调整。本文是针对统招普通师范生提出的一般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

五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与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教学中各要素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管理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问题的主动探究者。作为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师应成为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身体力行,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起表率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满堂灌的方式仍然存在,即使使用了多媒体教室授课,也时常是以电子版代替黑板,大量的文字充斥在幻灯片中。而探究式和协作式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往往成为教师抛出的一个概念,学生无法进行深度学习体验。”[15]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各种教学模式,这样师范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才有可能运用这些模式。而倡导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来促进教学的教育技术教师自己都没有使用这些理念、技术和教学模式的话,那么我们也不能够也不应该对师范生有这样的要求。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模式不仅是提升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也是证明教育技术价值的必要举措。“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本身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已经为公共课教师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在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案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角色扮演、基于资源的学习、独立学习、网络学习等教学模式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

由于教学活动的单一,致使考试方式也受到限制,虽然部分学校采取了开卷测试形式,或增加实践考核,但是期末正规的理论考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多以对待一般公共课的思维定势,临考突击应对过关,教育技术能力

难以养成。[16]

新的评价理念倡导既关注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学习的过程、体验和结果都应成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仅仅是期末考核或课程论文的方式。以新课改的评价理念为基础,以过程、体验和结果为评价内容,构建多维度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既用考试的方法来考核学科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也通过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文件夹,把学生讨论记录、学习日志、小组活动登记、实际操作测试、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测验成绩等一一归档来评价学生过程性、情感性的目标。也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评价者,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从单向转为多向,建立学生自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17]

总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渐深入,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渠道。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此公共课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对本门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12]张炳林,杨改学.对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思考―――――基于CETS的公共课内容规范探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6).

[2][10][11]张娜.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13]杨九民,等.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4]张豪锋,等.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M].科学出版社, 2008.

[5]成玲.关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6]赵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7]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李连祥.标准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与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

[9]李云文.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目标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6).

[14]张玲,和汇.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与资源促进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