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诚信建设制度

社区诚信建设制度

时间:2023-11-17 11:2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诚信建设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诚信建设制度

第1篇

一、强化信用建设常态化工作基础

(一)建立信用体系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区长为召集人,区政府办、区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副召集人,区直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群,省市相关文件和通知要求,搭建全区信用工作交流平台。

(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参照市相关规划和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相继出台了《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制度,并拟定了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下一步工作扎实基础。

(三)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全区25个涉信部门依托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社会信用记录体系建设,加强对社会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截止目前,区共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报送信用信息数据76973条,其中双公示数据51121条,其他信用信息数据25852条。信用网站也积极发挥作用,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息公示等服务。

二、构建新型信用监管体系

(一)深入实施联合奖惩

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失信被执行人、税务、食品药品、农民工工资、安全生产等44个行业领域建立起联合奖惩机制。依据《市市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联合奖惩子系统,将“红黑名单”等联合奖惩对象嵌入到“政务+”办件事项中,有效推动了联合奖惩措施的落地实施。

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工作

建立《区开展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在餐饮、住宿、运输、娱乐、批发零售等行业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工作,培育健康市场主体,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在市信用办指导下,为辖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宣讲信用知识、建立信用档案,并将企业签署的信用承诺书通过“信用”网站公开,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在招标投标、项目备案审批、项目政策申报、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或服务对象进行信用核查,将信用状况作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税务、企业经营、医疗机构、电梯维保质量、环保等方面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区商务局对全区70家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为“差”的市场主体及其负责人进行警示型约谈,要求企业签订信用修复承诺,并要求其在承诺期限内整改失信行为。

三、探索开展“信用+”场景建设

区卫健委开展“信用+医疗”、区教体局开展“信易学”、区文旅局开展“信易游”、“信易住”、区商务局开展“信易购”等场景应用,让守信企业和市民享受更多信用便利,切身体会到诚信让消费更放心,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四、营造诚信文化宣传氛围

(一)大力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活动

区信用办通过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向窗口工作人员、办事群众发放诚信宣传单页,讲解信用知识,弘扬诚信意识。镇、五横乡、罗岭镇、白泽湖乡、杨桥镇各打造1个诚信示范广场,通配建材大市场、南山园菜市场打造诚信示范市场,大桥街道七街商业街打造诚信示范街。新华网、江淮晨报、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

(二)扎实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第2篇

浙江省宁波市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重要阶段,拥有生产经营单位50多万家,油气管道8 000多 km,交通运输十分繁忙,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渔船数量众多,各类安全风险客观存在。跨越发展,安全为基,宁波市近十年未发生过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2016年,国务院安委办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 专项行动,宁波市被列为试点城市。

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试点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键所在。

2016年7月,宁波市安委办启动了全市重大安全风险大排查,共梳理出220个重大风险点。据此,该办建立起了电子分布图,实现了重大安全风险形象展示、动态跟踪。危化行业按“红、橙、黄、蓝”四级风险标准,并率先对124家重大危险源企业试行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动态监控。港口、危化运输、海洋渔业、交通物流、消防等重点领域初步建立起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平台。

油气管道运输是能源产业链的重要构成环节,但安全风险较高,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宁波市规划部门建设了集管线现状、历史、规划、隐患等专业信息以及城市三维模型、地名地址、电子地图、高风险影像等基础数据为一体的综合管线信息平台,为油气管道“智能化”监管提供信息保障。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中海油大榭石化有限公司等多家油气管道企业试点建设了集实时数据库、视频监控、智能巡护、总图三维地理信息、泄漏检测和实验室信息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并大力推进先进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应用。

创新推进社会共治

小微企业群租厂房是当前宁波市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块“短板”。宁波市首先在鄞州区探索实践“房东”花钱“买”安全的新机制,创新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作为宁波市租赁厂房购买社会化安全生产服务的试点区域,鄞州区集士港镇已有27家“大房东”(群租厂房)向社会购买安全服务。自2015年5月至今,这27家“大房东”出租的厂房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通过在全市危化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全面推广中介机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宁波市在企业风险辨识、隐患排治、标准化建设、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2016年,全市共签订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合同7 714个,投入资金5 757万元。而企业自主投入的资金占到了7成,参与企业首次突破1万9 000家,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达到57家。

按照“网格划分科学、机构队伍健全、监管职责明确、工作开展规范、信息纵横顺畅”五项标准要求,宁波市还建立起覆盖各村(社区)的安全生产网格,在“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全市开展网格巡查企业20万余家,发现无证无照企业505家,“三合一”企业256家,非法存储危化品的企业91家。

压实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

在宁波,安全生产领域相关人士都知晓一套“1+X”安全生产组织体系。该体系是宁波市安委会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基础上,根据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在市安委会框架内建立起了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水上交通、城市燃气)、教卫文体、工业企业、商贸、农旅、民政宗教等7个更具专业特性的专业安委会,且分别由各分管副市长担任专业安委会的主任,由此形成管业务与管安全“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相统一的责任体系。

这一体系还层层延伸,落实到乡镇(街道)、各级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切实把责任传导、压实到各个领域、每个“细胞”。相关专委会还因此在油气管道隐患攻坚、房屋租赁管理等相关安全法规制度建设、人T密集场所隐患整治等取得了明显成效。宁波市的这一做法也因此获得了浙江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得以推广。

2016年,宁波市安监、公安等部门还联合发文,明确各方责任,建立督查等工作制度,完善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协调联动机制。通过综合执法、委托执法、联动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打非治违与隐患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安监系统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近3.1万余家,行政处罚2 097万元,查处各类隐患6万1 080项,整改率达99%。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救援是事故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得有半点疏忽。为此,宁波市建立了一支以公安消防为主、社会联动为辅的应急救援队伍,并成立了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机构,强化应急预案、演练等措施,构建形成专兼结合、政企结合、事后处置和事前管理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

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中,宁波市严格落实24 h领导带班、值班值守和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市级9支应急联动救援队伍、5大类27名专家随时待命和各项保障措施全方位跟进制度。石化、大榭、北仑青峙三大化工园区还建立了应急实时监控平台,进行24 h监控处置。

为提升应急处置实战水平,宁波市的各个部门、单位每年都要开展事故救援等应急演练。宁波市还连续七年举办了危化企业员工应急技能处置大赛,督促企业强化员工应急处置能力训练,提高一线员工第一时间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危化企业应急救援水平。

此外,宁波市安监部门还在全市40家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单位,率先推行应急处置卡编制工作。“编制应急处置卡的基础在于岗位风险辨识。”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风险辨识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简化应急预案,提高员工应急处置时及时、准确、有效的能力。”应急处置卡编制完成后,还需要对员工进行深入培训、定期演练、反复总结检验,形成“以卡片指导演练,以演练完善卡片”的闭环管理,确保应急处置卡能用、好用、管用。

普及安全生产法治知识

近年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宁波市也探索制定了一批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标准规范和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制度体系,着力完善安全生产地方法规和标准规范。

为使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宁波市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普法活动,通过专家培训、专栏解读、知识竞赛、“双微”(微博、微信)活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两高”司法解释以及地方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

建立了由安监干部、高校师生、培训咨询机构以及企业人员组成的四支安全生产志愿者队伍,开展安全生产志愿宣传、培训、隐患排查、油气管线群防群治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