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外服装市场分析

国外服装市场分析

时间:2023-11-18 10:25:06

国外服装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波特钻石模型;SWTO分析;服装外贸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14

1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现状

浙江省是中国服装业生产及出口最大的省份,宁波作为浙江服装业出口大户,在国际服装业上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从1997年宁波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服装节至2016年,历经20年,服装业的总产值增加了近4倍,利税总额增加了6倍多,出货值扩张了3倍多。

服装作为宁波的传统产业,对外国工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宁波服装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聚的发展模式,从我国近代服装业的发源地逐步发展成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中国服装名城。但是,现今的宁波服装行业尚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高附加值的研发设,品牌营销领域涉及过浅等。同时,宁波在中高端服装上,对生产成本、创新设计、制造流程、公司理念以及售后服务等,与国际上的一些高档服饰品牌存在着较大差距。总而言之,关于宁波服装业的发展前景,是不能懈怠的,不断增强宁波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必不可少,且迫在眉睫。

2“波特钻石模型”下宁波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定性分析

波特钻石模型,是指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理论。199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这一理论。在波特看来,所谓的钻石体系,就是涵盖需求条件,生产要素,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条件分析,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四个因素,这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但是,这四个因素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另一方面,机遇和政府这两大变数也具有重要作用。

2.1生产要素条件分析

波特认为,要素条件包括知识资源、物质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其中,初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属于基础要素条件,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则属于高级要素条件。相比于基础要素条件,高级要素条件对于某种产业的竞争力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要素上,宁波服装业则有着较大的优势,由于宁波基本劳动力资源丰富,加之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使得宁波的服装企业更容易获得较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在高素质人才的资源上往往就很匮乏,如相应的服装设计人才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对宁波服装产业来说仍然是供不应求。并且电力供应上的严重不足,导致有些企业“停三开四”,不能正常运营。在资本资源方面,宁波市有着较为良好的投资环境,因为靠近上海金融中心,加之宁波当地重视商业文化,使得原始的资本累积就较为丰富,所以金融投资氛围较为浓厚。但是,商业银行对私人及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仍旧不高,此外还存在着较高的社会风险,并且在金融投资环境中资金流动性较差,融资渠道也相对狭窄。

2.2需求要素条件分析

需求条件是指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为了提升一个国家的国家竞争力,波特理论认为,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他强调,为了客观的评价消费者的数量和实际购买力,可以根据一个市场的需求状况来判断。因此,国内需求的不足对塑造国内产品特色,产生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方面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侧面导致了服装行业的竞争从“价格战”变为了“质量战”,这也为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入WTO使企业直接处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有利有弊,使得风险和机遇并存。

2.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条件分析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相关与支撑性产业和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这便是“产业集群”现象。在波特看来,优势产业的诞生靠的是以集群的方式存在,再就是与国内其他强势的产业合作。与此同时,宁波服装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和其它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变化,不仅推动了上游棉花生产和下游服装业的发展,更是逐渐形成配套面料供应,设计研发,销售流通及时尚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一方面使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从而更容易获取市场上的信息和技术外溢效应,另一方面也方便企业逐步发展培养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

2.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条件分析

波特强调,引导企业不断走向世界,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个行业的成功必然先经历国内市场的斗争,迫使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从组织结构上分析,宁波服装的产品结构仍旧呈现低层次趋同化,虽然主导的男装产业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市场拓展现正处于集群发展的第一步快速发展阶段,但高端产品短缺,中低端产品相互“挤压”的状况却频繁出现。到目前为止,一方面,很多大企业也进行了资本密集型生产,如雅戈尔、杉杉等,但他们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进行高档服装加工工艺生产中,所需要的原料大部分要从韩国、日本等国进口。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追求在不断提高,这就导致国内市场由低级层面向中高档层面发展,因此,宁波的服装产品若没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内这一市场将在国外产品的冲击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5机遇

机遇是灵活多变、不可预测的,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四大要素的发展。反过来说,机遇也是把双刃剑,竞争者在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其过往的优势就必然会消失,因此,企业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随着配额的取消,我国服装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更有利的地位。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服装产品依然面临着不利因素,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对我国服装的出口将会设置更多的障碍,并且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会越来越频繁地对我国服装产品进行反倾销。另外,虽然宁波地区的经济增长将有助于拉动本地市场对服装产品的需求,但客户订货的节奏正在不断加快,从发盘,还盘到正式生产的周期都有所减短,因此这就对于企业生产的高效性、准确性、灵活性有着更大的要求。

2.6政府

对企业来说,政府这个变量可以为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如发展基础设施、开发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政府只有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为扩大钻石体系提供能量。在形成产业集群时,政府不仅不能放之任之,还要不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对其进行加强。并且,政府在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应避免一些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恶意中伤竞争对手,争抢职员等无序的手段来扰乱行业秩序,促进行业稳定、持续、绿色发展。因此,在宁波市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市财政对宁波服装产业相关科技创新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增,并且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世界服装舞台上脱颖而出。2015年宁波服装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0.02亿,比“十二五”初的2011年增长12.4%。从新产品产值这一数据来看,宁波服装自主研发成效显著。

3宁波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宁波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交通发达,位于宁波东部的宁波港更是一个深水良港,这为许多外贸公司的大批量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至杭州湾大桥通道建设以后,上海至宁波两这两个城市间的陆上交通距离也得到了极大的缩短,形成了沪、杭、涌之间两小时交通的“金三角”区,使得宁波更快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中,有利于加强宁波与世界的联系,促进宁波服装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宁波服装外贸企业都拥有一对高素质人才的营销队伍,这是企业发展的优势所在。由于宁波港的开放的时间较早,所以在宁波工作的营销人员比在其他地区的营销人员更具有经验,在更了解国外客户的需求的情况中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和商业合作。

3.2劣势分析

但宁波服装业也有不少劣势,首先是缺少国际品牌,纺织服装多处于中低档的同一层面,在国际服装业中主要充当世界工厂的“职责”,只赚取低廉的利润。其次,宁波许多的服装公司都缺少企业文化,设计师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大多数的公司对科技的投入较少,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够。并且大多数服装公司管理层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普通工人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加之他们缺乏对外贸风险的防范意识,所以在入职时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学习。更重要的是,由于之前的出口配额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宁波的服装市场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所以,也不能创造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总之,加强控制服装行业的无序竞争将会有效防止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台反倾销措施来阻碍宁波服装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3机会分析

多重优势的存在必将创造出多个提升宁波服装国际竞争力的机会。第一,加入WTO使得宁波在进口服装原材料时的成本得以减少,限制的放宽也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更多的机遇。第二,现今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都较为良好,宁波的经济也在逐年稳步提升,因此一些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政策上的扶持也有利于企业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宁波服装行业发展较早,良好的服装品质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累积起了相当大的知名度,并且在以往和国际客商合作的基础加深更深层次的了解,奠定了更为广阔的人脉,加大之后再次合作的可能性。

3.4威胁分析

虽然在之前的机会分析中谈到配额制的取消可能会为宁波纺织服装业创造机会,但一些区域性经济保护组织可能会采取妨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宁波的服装产品对其进行出口。最近几年,世界主要服装进口国经济处于发展滞缓期,更甚者,有的国家经济发展逐渐倒退,在这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势必会使宁波服装在国际市场的出口增加不小的难度。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服装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宁波服装产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将会降低。更重要的是,随着服装行业外贸出口额的增加,其对汇率变动显得格外敏感,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对宁波服装行业造成冲击,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4提升宁波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4.1充分利用会展及网络平台,进一步开拓市场

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上,除了以宁波服装专业网站为基础外,还需要建设一个国际服装综合网站,包括国际时尚潮流,时尚l布等信息,来加强对国际国内服装市场动态的研究。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利用CAD、ERP等技术,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从而使得由传统的实体经营模式转向虚拟经营模式,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在国内会展行业逐渐火爆的情况下,会展对于提升宁波服装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公司为了融入国际市场,走向世界,提升国际竞争力,可以参加不同国家的展览交易会,如德国的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国际展览中心等。

4.2引进人才,加强科技创新,树立品牌营销战略,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目前宁波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企业的重点应该放在引进人才提高服装产品质量,加强科技水平,创新品牌上。时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追求逐渐趋于高端化,对服装的要求也更加挑剔和精细,这就要求更专业的人员参与服装设计。其实,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加强了纺织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广州纺织大学,江西服装学院等。这些人才在之后就业过程将会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服装产品的创新开发中,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了保持品牌的良好形象,加强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企业应着力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使自身由品牌加工向品牌出口进行转型。

4.3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注重产品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服装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宁波服装行业每年加工品牌的出口额巨大,但自有品牌的出口额则较少,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因此,宁波应重点关注未来的设计创新和品牌市场的发展方向,形成“哑铃型”的产业结构分布,一方面要巩固并适度扩大现有中档服装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并且稳定宁波服装的现有传统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品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污染,低消耗”的三高二低产品,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企业应积极把握产业调整的机遇,主动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加强企业间的横向合作,建立健全的创新体制,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4政府与行业协会积极协调,转化竞争方式

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宁波服装行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在服装行业的资金投入,扶持大型企业、品牌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在税收机制上加以倾斜,如为了鼓励棉农种植棉花,可以对其进行项目补贴,平衡棉花供应市场,从而为服装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作为企业和政府的中间人,行业协会应对主动对企业和政府进行双向谈话,促进双方稳定高效合作,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经济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企业共同参与有关服装业展览、展销、洽谈等商务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宁波服装行业向着高技术,高品质,高档次,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5结论

风云二十年,宁波服装业历久弥新,依旧是宁波引以为傲的城市靓丽名片盒传统优势产业。未来五年,宁波服装业将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重点机遇,以化深度融合的现代工业制造体系为基础,依靠企业自身,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抓住机遇,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不断探索发展道路,增强国际竞争力,使得宁波服装业向着高效化、时尚化、国际化方向持续发展,并将宁波建设成一座闪耀东方的时尚服装名城。

参考文献

[1]夏春玲.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2]谭文柱.宁波服装启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服装业集群升级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广州 流花商圈 服装商厦 挑战 方向

广州流花商圈,又名小北商圈,是广州人流量最大的商圈。流花商圈凭借着富有活力的市场机制,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成交额最高的服装批发贸易集散地、中国服装品牌的孵化地和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交流地,为越秀区赢得“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的称号。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交会地址的迁离,告别展会经济,广州流花商圈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转型升级是广州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大势所趋。本文通过了解流花商圈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调查分析流花商圈具有代表性的18座服装商厦,研究其在新挑战下该如何持续发展,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

一、广州流花服装商圈的发展概况

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各时期生产力水平的特点,流花服装市场不断发展创新,依次经历了形成、起步、发展及提升四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流花专业市场处于高密度集聚、规模不断壮大及电子商务进驻流花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入了整合提升的调整阶段。其特征是“钱-物”面对面的市场交易量出现下降,服装电子商务等多种营销模式已悄然兴起。因为受到广州市市场格局调整的影响,流花专业市场现有的市场格局、功能也在逐步进行适应性调整,形成以服装产业链的高端领域主导,高端、中端、低端市场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发展格局。

二、广州流花服装商圈面临的新挑战

流花商圈面对一次次来自各方面的现实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的挑战,都能凭借着富有活力的市场机制力量,快速地作出反应,在集成创新中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业态水平。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模式的再次改变,流花服装商圈看似繁荣依旧,但是很多专业市场的老商户都表示由于工厂劳动力的内迁造成区位优势的丧失;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模式的出现;商圈规模的扩大导致店铺数量增长带来了竞争的加剧,从而导致经营越来越困难。面临着这些新的挑战,广州流花服装商圈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探索新出路。

三、十八座服装商厦的对比分析

所选的十八座商厦中有白马服装市场、流花服装批发市场、天马大厦时装批发中心等约二十年历史的商厦,也有刚开业不久的广州世贸服装城、新大地服装城及壹马服装市场等,各有千秋,十分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比分析这十八座具有代表性商厦的经营业态、经营类型、空置情况及租金情况,有利于提炼出每一类型的服装批发市场存在的可借鉴之处,从而了解在新挑战下,广州流花商圈的发展方向。

(一)经营业态对比分析

经营业态是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营业形态。所以一个商场经营种类的构成与布局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场的需求层次。本研究实地调研了流花商圈站前路、站南路周边的18个服装批发商场。调研发现:

第一,经营好的商场经营业态一般是服装综合体+餐饮+展贸写字楼。根据调查,18个服装商场中人流量较多,经营较好的商厦有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天马国际时装批发中心、红棉国际时装城、壹马服装市场、汇美国际和广州世贸服装城。这些商场一般是服装综合体,而且拥有展贸写字楼、餐饮和银行等。

第二,单一业态的商厦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广州流花商圈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从之前的单一业态为主渐渐转变成综合服装市场。因而批发销售人员为了方便会更加倾向于一栋商厦中有多种经营种类的商厦,这样可以在满足购物者多种需求的情况下提供拿货的方便。因此,现在依然是单一经营业态的商厦具有较大的市场压力,为了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他们会进行改造,比如广州康乐牛仔城。

第三,展贸写字楼和线上线下经营逐渐成为服装商厦的经营形态。随着室内服装市场的升级改造和互联网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服装市场在商厦上面几层都是以展贸写字楼的形式呈现,因为现在很多都是网上订货,然后直接发货的形式,展贸写字楼能更加符合此种需求。

(二)空置情况对比分析

1.具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商厦空置率低。从下图可见,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汇美国际服装城、天马国际时装批发中心、红棉国际服装城、壹马服装市场都是直接分布客运站以及地铁站旁,交通通达性高,人流从站点出来就可以抵达这几栋商厦,甚至出站就是商厦的首层,自然这几栋商厦的经营就好。在调研中调研组就发现这几栋商厦的低层的零售商铺较多,人流也很大。

图1 各商厦目前空置状况(实地调研时间2014.6)

注:康乐牛仔服装城由于正在整体升级改造中,所以不列入空置率的统计分析中。

2.具有客户群体优势的商厦空置率低。调查显示,流花服装批发市场、步步高皮具广场、新星服装城、锦都服装大厦、金详大厦内衣批发市场、富骊国际服装城和广安大厦,尽管不是分布在站点旁,交通区位优势不是很明显,人流相对于上述商厦没有那么大,但是由于其开业时间早,商铺多是专做批发业的,批发的客户基本都是熟客,客户群稳定,自然商铺的空置率也低。

3.新商厦开业时间晚但潜力大。广州世贸服装城、新大地服装城、壹马服装市场的开业时间相对于其他商厦较晚,三者目前还在招商中,所以空置率相对于高些。但是这三座商厦的配套设置、功能规划更加合理,对于打造流花时尚品牌运营区这一规划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未来的潜力也更大。

(三)租金对比分析

调研发现,首先,商厦有整栋出租,且只租不售的。如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和步步高皮具广场。白马在交通区位以及装修级别上都要比步步高好。通过现场询问招商人员得知,白马整栋租金为600元/平方米・月;步步高为400元/平方米・月。

其次,租售并举的商厦不同楼层的租金差异大,如金详大厦内衣批发市场和汇美国际服装城。汇美国际首层为5~6万元,而1楼的租金则2-3万元;不同楼层的租金差异大约在1.5~2倍之间。另调查发现汇美国际的交通区位比金详内衣要好,交通通达性高,人流量大;其次就是汇美国际的业态配置更加丰富合理,它有各色的批发以及零售,而且有配置餐饮,银行等,因而在租售价格上比金详内衣批发广场高。

最后,同一商厦同一楼层在不同的位置租金的差异大,如广州壹马服装批发市场:

表1 同一楼层不同铺位的租金差异

注:经过电话访问所得(调研时间2014.6)。

不同位置,不同面宽,不同开间进深,不同开面数等都会影响铺位租价的定价。

(四)各商厦运营管理分析对比

运营管理方面,提取消防措施、手扶电梯(观光梯)、升降电梯、安全电梯及保安管理这些要素来做简要对比。

消防措施方面,除了天富没有保安对讲系统,锦都没有禁止吸烟告示外,消防栓、灭火器、禁止吸烟告示、保安对讲系统是最基本的东西,每个商厦都有。与之区别开来的是,白马服、红棉国际、壹马、新大地、金详、汇美国际、广州世贸服装城这几个商厦都拥有自动喷淋系统,显示他们在消防方面更加用心。

手扶电梯(观光梯)方面,除明珠外贸服装城、广安大厦外,其他大厦均拥有手扶电梯,但是天富家居服内衣城仅第一层有,其他大厦一般到中间层。

升降电梯(货梯)和安全楼梯(消防楼梯)配置方面,白马拥有10个升降电梯、11个安全楼梯,长江国际拥有8个升降电梯、5个安全楼梯,红棉国际时装城拥有9个升降电梯、7个安全楼梯,壹马拥有12个升降电梯、7个安全楼梯,新大地拥有13个升降电梯、4个安全楼梯,广州世贸服装城拥有7个升降电梯、10个安全楼梯,他们给予了顾客更加便捷的消费体验和更加小的安全顾虑,其他商厦均是三三两两分布。

在保安管理方面,步步高、明珠外贸服装城及壹马的管理人员态度有待提高,楼栋巡查较少。综上所述,白马、红棉国际、壹马、新大地和广州世贸服装城在这一片区内在商厦的运营管理方面做得更加到位。

(五)整体经营状况分析

综合看来在早期开业的商城中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汇美国际、天马国际时装批发中心、红棉国际服装城经营得最好。主要优势有:

1.地理位置优越:直接分布在火车站、客运站以及地铁站旁,直达性好,汇集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口,人流量大。

2.业态构成合理:以上商城都是服装综合体与展贸写字楼结合,并配有餐饮行业,一方面便于吸引人流,另一方面为入驻商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前来选购的消费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运营管理到位:以上商城消防措施完善,电梯配置合理,安保巡查严格,人性化、系统化的运营管理及服务给予顾客便捷的消费体验,减少了人流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新开业还在招商期的广州世贸服装城、新大地服装城、壹马服装市场经营状况也较为乐观,虽然暂时空置率相对较高,但其配套设置、功能规划合理,具有打造流花时尚品牌运营区的巨大潜力。流花服装批发市场、步步高皮具广场、新星服装城、锦都服装大厦、金详大厦内衣批发市场、富骊国际服装城、广安大厦经营状况较为一般,因其区位一般,部分商厦也在低层兼营零售来吸引人流。

相比之下,康乐牛仔城、长江国际服装城、明珠外贸服装城、天富家居内衣城空置率较高,在经营上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地理位置相对处于劣势:由于流花商圈不同服装商厦的布局改变,以上商城离广州火车站、地铁站、客运站距离相对于其他服装商厦来说是比较远的,无法集中人流。

2.原始客户流失:康乐牛仔城和长江国际服装城位于旧广交会展馆对面,随着广交会迁琶洲,失去了紧邻广交会的优势,其面向的人民北路的繁华程度下降了许多,商城的原始客户流失惨重,此处的服装批发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3.未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广交会迁至琶洲后,康乐牛仔城和长江国际服装城未能重新确立目标客户、改变经营策略,所以康乐牛仔城经营状况不佳,处于全面的升级改造中,而长江国际服装城也是遭到了铺主的撤租,四楼以上基本是全部空置。

4.竞争日益激烈:流花商圈服装商厦不断增加,商户们面对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紧邻广州火车站的人民北路698号新开了越秀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友谊裤都,新型服装批发市场模式无疑给传统服装批发行业以重重一击。

四、广州流花服装商圈发展对策建议

(一)行业协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加强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

尽管90年代末,广州市政府通过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清退了绝大部分的占道经营,另外,市场管理方面也将整个商厦、商场内的业户作为一个整体行业进行管理,在批发行业内增加了一个专业管理机构,推动着流花市场不断升级改造。

但是现在火车站周边的流动摊贩还是很多,管理也很混乱,对整个流花商圈的市容市貌的影响不小。汽车尾气与流动食品的摊贩的污染,使得空气更加混浊;原本人流,车流密集的站前路,站南路更加拥挤,通行更加不顺畅,这些都将阻碍广州流花商圈的转型升级。积极配合政府的空间规划和管理工作,共同打造有序的商业环境,是流花商圈服装批发市场协会的必然选择。

(二)商厦经营者应及时调整并优化经营模式

社会商业模式变化,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必然也要转变经营模式,建议各商厦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化经营模式,摒弃单一旧市场模式,开辟集商务办公、形象展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新市场模式。

(三)优化用户体验,加强运营管理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流花商圈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在规划设计时,应该注重细节,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如充足的消防措施,通畅的安全通道,便利的扶梯电梯,充裕的洗手间,方便的ATM取款机,干净卫生的餐饮等,给消费者惬意的购物体验,并保障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

(四)利用网络,打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现代物流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正成为主流趋势,流花商圈的国际定位要求其紧跟时代的步伐,迈向电子商务。流花服装商圈专业批发市场要抓住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积极注册企业网站、开通电子商务功能。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借助物流、仓储,打造一个网上供货平台,与线下实体店有机契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着力打造有自己特色的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专业市场走线上线下融合,主动构造政府联网信息平台,是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突围之路。

五、总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经营模式的再次改变,广州流花商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地迅速调整定位,确定经营发展战略才可能有新的发展。据此,流花商圈服装批发市场应当加强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及时调整并优化经营模式;优化用户体验,加强运营管理;实施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毅.新挑战下专业市场发展原因探析――以广州流花商圈为例[J].时代金融,2014(2):31-32

[2]黄宗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广州专业市场国际化(应用)研究(硕士论文).广州市:广东财经大学,2014.

[3]潘丽,张海泉.网络经济下服装销售模式及主要问题分析.商业现代化,2007(2):107-108.

[4]广州市统计信息网.广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信息网,2014.

第3篇

关键词:服装 销售

随着市场的细分化,超市正逐渐成为服装的重要销售与消费市场之一。为更好帮助服装厂商和超市经营者了解与分析市场的状况与前景,制定未来市场策略,就很有必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将超市与服装销售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本文正是从市场调查的角度来对此开展研究的。

一、研究背景

1.服装的销售场所

目前,国内主要的服装销售场所有百货商场、服装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服装批发市场、名品折扣店等。

百货商场是目前中国服装营销的首要渠道;服装批发市场则由于销售的服装价格低廉,成为广大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消费的主要场所;而服装连锁专卖店模式是国内外品牌服装销售的主流模式,国内服装品牌大都采用直营店和加盟店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当前新兴的名牌折扣店的特点是:具有舒适的购物氛围,荟萃知名品牌,质量上乘,一般以低至1-5折的价格销售。对于各类超市,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其中大型超市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大。

2.国内外超市服装销售的状况

近几年,在中国大陆出现的大型综合超级市场(如沃尔玛、家乐福)、会员店(SAM店)、仓储式商场等大型卖场已成为与百货商场竞争服装销售的主要对手。国内超市服装销售具体状况为:

总体处于培育、发展时期。服装销售成为超市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但却呈现不同的销售状况。一些超市出现大空间,低销售总额的现象;超市所销售服装产品多样化,销售推行低价策略,商品更新速度比较慢,消费者主要以低收入者为主。但品牌类服装正逐渐走入超市卖场。

在服装销售业发达国家中,以英国为例,在超市中销售与购买服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方式,其中超市服装销售的对象主要以年轻消费者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超市服装的销售总量呈现下降趋势。服装在超市中销售实施的仍然是“薄利多销”的经营政策。同时,国外超市中服装销售方式历来有预测流行、提前订货、在季节前2~3个月提前发售的做法,已经形成了采购与销售的良好模式。另外,超市服装的价位、销售服装品牌知名度、购买的方便性、较长的营业时间、提供宽敞的停车场服务、季节性减价的促销手段等都是影响国外超市服装销售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的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实地观察法及问卷调查法。

1.实地观察法

所谓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现场对被调查者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收集市场情况的一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北京市家乐福(双井店)、沃尔玛(宣武门店)及物美大卖场(方庄店)这三家有代表性的超市作为实地观察的对象。

2.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采取了拦截式的问卷调查方法,现场进行问卷的发放、填写与回收。具体方法是:选取周六、日两天时间,在实地观察的北京三家超市中对106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94.34%。

三、结果与分析

1.实地观察

(1)家乐福。家乐福(双井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交通便利。家乐福(双井店)中目前销售的商品多达2万种,其中服装卖场在超市的三层,面积约6000平米。超市中的服装销售形式分为两种:品牌服装采用单独区域设立专柜的形式,如童装的派克兰帝、内衣的JOCKEY、运动服装的sports 100等,对于一般日常生活类服装沿用传统的分区自选模式,比如童装及婴儿用品区,男装区包括衬衫、西裤及领带,女装区包括T恤、衬衫等。

价格方面,家乐福(双井店)超市中销售的服装与商场、专卖店相比,价格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男式衬衫一般19元~100元,女式衬衫为20元~60元,童装20元~70元等。

第4篇

关键词:碳关税;低碳经济;纺织服装业;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14-01

碳关税是指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目前中国家处于工业发展的初中级阶段,能源消耗量大,生产技术设备落后,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碳排放标准,一旦碳关税制度真正开始实施,我国纺织服装业极易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从而限制我国纺织服装商品的出口。因此,对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如何应对碳关税在内的各种低碳贸易壁垒决定着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1 我国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的环境分析

1.1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低碳的内部环境分析

(1)成本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根据美国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纺织业每小时工资平均为0.7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24,日本的1/32。其次,我国拥有丰富的纺织原料,作为主要原料的蚕丝、棉、麻三种天然纤维,中国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化纤产量也很高,成本较低。

(2)行业经验丰富。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传统的支柱型产业,长期的经营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实践中,纺织服装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市场开拓经验,具有较高的国际、国内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具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纺织服装外贸人才。

(3)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业务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的纺织、缝制环节,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主要靠拼低价、拼数量的方式抢占国际市场。这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游走在低端产品市场上,极少涉足高端产品市场。

(4)节能减排压力重。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资源利用率偏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例如发达国家每吨纤维印染用水量约100吨,而我国一般为300到400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7%。由此可见,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也意味着其节能减排走低碳环保道路的潜力很大。

1.2 我国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

由WTO官方网站统计得知,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处于领军地位,这表明我国纺织服装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2)政府支持力度大。

面对碳关税政策,我国政府积极地参加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有关环境问题的国际公约的制定与谈判,展开了众多积极的环境外交政策;同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纺织服装业被定为要由大变强的重点产业。

2 碳关税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威胁

2.1 国际市场不稳定

我国纺织服装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其所需的棉花原料对外依存度为30%,化学纤维原料对外依存的高达50%左右。而国际市场受气候、石油、游资投机等因素的影响极不稳定,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2 贸易摩擦加剧

碳关税政策一旦实施不仅会打击纺织服装企业本身,还会波及其上下游产业,影响广泛。此外,碳关税的实施可能会带动众多贸易保护壁垒产生,严重限制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加剧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往来中的贸易摩擦。

2.3 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东南亚纺织服装生产国内部结盟、区域产业集群的完善,其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而我国纺织服装业受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涨、物流成本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扩大,并对未来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2.4 国际竞争力降低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大多是以化学工业作为支撑的,纺织服装业中很多产品的价格低廉实质上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碳关税一旦征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使得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增加,失去低价优势。

3 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完善环保立法,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为企业、居民的行为指明方向。其次,完善环保立法。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与国际环境法差距较大,存在着盲区和不完善的地方。国家应继续完善环境立法,强制低碳生产。最后,重新制定纺织服装业的各项标准。现有的纺织服装业的标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纺织服装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参照国际标准,重新制定纺织服装业的相关标准,积极参加与环境标准相关的国际协议,加强国际交流,实现国际相互认证、相互衔接。

3.2 政府做好纺织服装企业发展低碳技术的经济支持

政府应加大绿色产品研发的经济支持力度,对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低碳清洁技术给予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政府可以选择部分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为其提供研发绿色产品的经济支持,鼓励企业自主投资研发绿色产品项目。再者,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以增大对纺织服装行业绿色产品研发为目的的资金投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整体质量。

3.3 熟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

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熟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通过掌握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学会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能力。

3.4 加快新能源的采用和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

发展新型环保纺织纤维材料,采用先进的技术提升传统的生产工艺,加强技术改造,生产高端低碳环保的绿色纺织品,以此来顺应低碳消费潮流,有力抗击发达国家的碳关税等低碳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刘天姿,陈彬.“碳关税”措施在GATT/WTO体制中的合法性研究[J].国际经贸,2011,(4).

[2]沈木珠.多边法律体制下碳关税的合法性新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5).

[3]马翠萍,刘小和.低碳背景下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

[4]丁宝根,周晏武.新式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及我国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0,(8).

[5]唐涛.浅析碳关税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0,(32).

第5篇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国际品牌正快速向中国市场扩张,对中国本土服装品牌造成巨大的威胁。面对国际市场的威胁,中国服装品牌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与举措应对。

中国服装品牌主要问题分析

(1)品牌定位有待清晰。我国服装品牌众多,但其品牌产品的定位还不太清晰,一些企业没有真正理解价格定位和产品定位不是同一概念,产品的高价位并不能反应该产品的定位。目前一些品牌的定位并没有科学的处理好市场、企业和消费者这三者的关系。企业针对这一现象应做好市场调查,并结合同一水平的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分析并定位。寻求清晰的品牌定位需要分析目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品味、心理定位以及对同类品牌调查和比较。

(2)文化内涵欠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在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感情的需求成为当代消费者的共性特点。品牌赋予产品文化内涵,不仅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该品牌在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也是个动词,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和身体上美的修饰。

(3)增强产品设计创新性。目前我国服装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同一个区域市场上产品的相似度极高,产品的款式设计不能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的心理。提高产品的设计感和创新性应培养国民对设计的尊重和鼓励,注重培养设计师的独特性审美和追求个性特点。

(4)顾客对品牌忠诚度不高。目前中国不是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不高,是大部分中国服装品牌不能让顾客产生忠诚。市场上多数服装品牌盲目宣传,短期内可能吸引了消费者,但坚持不久,主要原因还是缺少品牌内涵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品牌让消费者产生忠诚可以分几点:一产品质量上有保证,让顾客放心。二产品能够让顾客感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三在情感上能够反应并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四良好的购物环境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身体上的满足。

国内外服装品牌的优势分析

(1)品牌优势。国外服装品牌相较国内品牌,品牌的风格鲜明且定位清晰,品牌VI设计易于消费者记忆,品牌本身的价值大于产品的价值。例如一双耐克的运动鞋和一双国产运动鞋价格会相差几倍,最主要的价格差别不是成本,而是品牌价值的差别。

(2)服装产业链优势。例如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她以快速反应著称于服装界。Zara的快时尚全程供应链管理模式、上货速度是国内许多服装品牌无法赶超的。Zara不仅上货速度快,并且平价紧跟时尚潮流。

(3)设计优势。西方的服装设计起步早,思想开放为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西方本身也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

(4)资金优势。相对于资金雄厚的外国服装品牌,我国的本土品牌起步较晚,品牌的推广和建设有待提高。

我国服装企业品牌本土化建立

(1)维护和推动品牌发展。中国服装品牌可以学习国外服装品牌的经验,发展中国的服装品牌维护和推广。例如奥地利企业兰晶集团对品牌的维护和创新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维护和推动品牌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单层次的出发,而是从多方面的,包括产品本身的开发和创新,也包括品牌的保护以及品牌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这一点值得中国服装品牌学习。

(2)产品设计的本土化。服装的设计是服装品牌竞争的主要外在表现手段之一。产品设计的本土化,是构建具有鲜明个性的中国服装品牌的着重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反应民族的设计或者反应东方哲学思想的设计,更能在目前充斥着西方设计的市场里显得特别和独特。设计挖掘出本土文化,营造一种怀旧独特的情感氛围,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好的设计可以赋予品牌更多的文化内涵,并在精神层面能够给予消费者以理解和支持。

(3)创建完善的本土化的营销模式。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市场,营销模式应结合目前中国的市场制定和推广。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提升品牌的公共印象,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建立顾客信息反馈系统,增加品牌的亲和力,注重人力资源的本土化,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人才培养投入。

(4)提供完善的体验。未来的消费方式主要是体验式消费。体验式服务注重打造品牌的个性,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独特文化,和顾客建立亲近自然的关系。例如耐克营销方式,耐克通过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不同体验门店设计覆盖了来自不同的消费者的诉求,并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不同的门店享受不同的服务活动。

结论及对中国服装品牌本土化建议

第6篇

关键词:Cosplay;服装;SWOT分析法;品牌推广策略

1.Cosplay服装的概述

Cosplay是一种以Acg(AniMe coMic gaMe)文化为基本依托的典型的娱乐方式之一,在日本最为流行。Cosplay的最早中文译法出自台湾,翻译为角色扮演,另一译法为“服饰扮演”,本文更倾向于后一种译法。

1.1 Cosplay服装的特点

Cosplay主要取决于服饰,一般CoseR都会比较注重Cos的服装。Cosplay服装的三大要素是造型、色彩、材质。Cosplay的服装款式新颖夸张,如有一种Cos服装是包括物品形状、动物、和机器人等;Cos服装的色彩丰富多样,多为高纯度的色彩,或者浅色系。常常一件服装里包含了十几种色彩;Cos服装的材料对于做好一件Cos服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材料有棉布、麻布、缎子、丝绸、呢绒、化纤、混纺等。

1.2 Cosplay服装发展的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Cosplay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出现后,便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日本发展和盛行,成就了现在流行的Cosplay理念,随着2000年后网络游戏服装设计比赛的接连出现和游戏 Cosplay 地位的提高则标志着Cos服饰文化的迅速发展。

1.2.2 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CoseR大多是自己动手制作衣服和道具等东西.目前比较出名的专业工作室有羽翼家、火色家,还有北京的华姐,都是专门制作Cos服装的。其中以华姐的工作室发展得最为迅速,其有专门的订制网,做工也相对来说更加专业。

2.基于SWOT分析法的综合分析

2.1 优势

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与相对便宜的服装面料辅料,使其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广大的消费者群体。之前日本,美国等国的经验借鉴,博大的文化可以为之后Cos服装的创意设计提供强大的灵感来源。

2.1 劣势

没有创造性及属于自己的风格;懂Cos服装的专业裁缝很少;Cosplay活动仅仅是动漫迷的事情,Cos服装含盖的面也非常窄,仅仅在商业活动或者Cos大赛上才会出现,所以不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因此也就不能像日本那样把Cos服装完美的渗透到生活中去,甚者无法其它服装领域。

2.3 机会

在中国Cosplay消费者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Cos服装的需求量会随着现在Cos市场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因此在Cos服装这一块在中国的市场发展非常广阔,前景美好。目前中国还没有较专业的Cos服装品牌, Cos服装只能靠小工作坊来制作完成,没有竞争状态,利于专业品牌的成长。国家在颁发的大力扶持国产动漫产业政策,这为Cos服装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现时代的对国外动漫的“封杀”,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Cos服装品牌的发展扫清了一定的幛碍。

2.4 威胁

来自全国大大小小的个体手工作坊,他们往往会以更低的价格接客户的订单,而他们已有的客户群体不易改变。还有来自各大知名服装品牌的压力,虽然他们不可能专心的涉足Cos服装这一领域,但一两次与某某公司的携手合作所带来的竞争同样不可小视,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个已经趋于成熟的品牌的服装。

综上所述,Cos服装在SO,WO,ST,WT这四个战略方向都有可以努力的方向和策略,而目前面对目前的市场,最为迫切的就是Cos服装走出自己的特色,从这一角度出发,Cos服装应该集中于SO战略方向,集中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品牌发展机会,开发出别具一格的有竞争实力的Cos服装。

4.Cosplay服装的品牌推广策略

4.1 Cos大赛推广

每年国内的Cosplay权威大赛有:OACC金龙奖Cosplay,分为各大赛区选拔制;临界动漫文化节暨同人交流会;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chinajoy CoseR嘉年华;中国国际动漫节,国外有日本相当权威的世界Cosplay大会(WCS)。作为Cosplay必须品的服装,向它所在的权威赛式推广,不失为一条好途径。这里面包括大赛期间扮演者的服装赞助,租赁等。可在大赛现场制作巨幅海报配合宣传单推广。

4.2网络游戏推广

网络游戏服装设计比赛的接连出现和游戏 Cosplay 地位的提高则标志着网络游戏服饰文化的迅速发展。2005 年 6 月,由世界服装设计行业协会、国际高新技术与市场发展组织、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和新浪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服装院校师生设计作品大赛“ 2005 盛装在线•网络服装设计大赛”在网上正式展开,弥补了游戏与服装行业在文化性、艺术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等方面不能有效结合起来的毛病。

4.3广告媒体推广

品牌要长盛不哀,必须得做好品牌传播工作,很多企业不惜重金为品牌造势以获得相预期的效果。Cos服装品牌若想打开市场,就得相应的在Cos界投入相应该的广告,它不但能很好的为你推广产品,更有可能带来不少的意外收获。

4.省略有相应的主题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的Cos系列餐吧,在这里所有服务员穿着某一动漫里的女仆造型服装为客人服务,而到这消费的多数顾客为Cos爱好者。所以在这里的推广活动如给服务生提供服装,势必会在圈内收到一定的效益。

4.5 CoseR群体

Cos内唯一的主导因素就是CoseR们了。他们决定着整个活动的进程,强大的CoseR群体是一个流动的广告。其广告效果往往比电视杂志等媒体要明显很多。但是一但给这些CoseR们留下不好的影响,也容易让品牌形象大大折扣。

4.6一品多牌策略

即创建一些新的品牌满足不同个性化的消费倾向,这样,企业既能提高市场总体份额,控制更大的市场,又能锁定“品牌转换者”。

4.结论

鉴于上述的分析笔者给出一些实施建议,旨在从各方面着力提高产品和Cos服装品牌的竞争力。

1.降低Cos服装品牌的开发资本,Cos服装品牌可以与国内各高校合作,建立研究基地,赞助学校中的开发团队,这样可以节约该品牌内部开发的人力资本。

2.举办Cos服装设计大赛,通过举办比赛,吸收学习各地各人才的灵感和成果。

3.继续在Cos服装外观上做功夫,中国传统的服装风格绚丽多彩且在外界人的眼中时尚十足,所以中国的Cos服装品牌应该在此方面大做文章使其成为自己的一个优势。

4.增强生活化,目前消费者涉及人群相对狭窄,及时让其品牌涉足到其它领域,是一个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果方法。(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参考文献:

[1] 董从文,《Cosplay100Ⅱ•王者之约》,科学出版社,2007

[2] 吴丰,《市场营销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键词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国际化

1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03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企业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正是凭借这种经营模式,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年销售额为500万升到2003年年销售额20亿元。短短数十年间创造了把企业爆炸性地扩大了400倍的商业奇迹。集团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4)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装业打造国际时装之都奠定了基础。服装业的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纵览世界已有的五大时装之都,即:高级时装之都的巴黎、高级成衣之都的米兰、运动休闲和成衣的纽约、经典男装之都的伦敦和东西方结合之都的东京,都是在本国独特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基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服装之都。

1.2劣势(Weakness)

(1)产品档次不高,对外依赖性强。我国的服装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小,自主品牌只占出口产品的10%,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此外,致命的一点就是我国服装出口总额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确实为服装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以进原料、来款式、供品牌”为主体的服装加工贸易模式对中国服装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有利。盲目追求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国内服装行业的严重依赖性,一旦发达国家不给我们订单将拖垮我们整个服装出口行业。

(2)缺少自主品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设计能力弱。中国服装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在服装产品上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自我设计能力弱,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只能被动的按照国外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增加了市场风险。整个行业极其缺乏高端设计人才及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设计都是跟随欧美、韩国等国的潮流,创新能力较差。

(3)大力发展OEM,成了品牌国际化的障碍。OEM是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在我国通常指“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近几年,中国服装出口规模逐年攀升,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及生产国。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出口服装企业都在做OEM,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5%之间,处在服装行业整条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像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这样,一方面使中国企业失去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机会,进入为别人品牌做嫁衣裳的局面,不能准确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一方面OEM使中国服装企业过度依赖于国外企业,不能及时提高对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开发的原创能力。从而服装生产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处于更加从属的地位。

(4)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我国服装企业主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渠道通过国外中间商或批发商接受定单,很少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交货—结汇”的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未参与。而商品销售价格为出口价格的3~5倍,一些名牌产品甚至高达10~20倍。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得,中国出口商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5)很多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这种企业有“散、小、弱”特点,并以加工型为主。企业设备普遍陈旧老化、设备引进能力和技术的再开发能力均很弱,产品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和新消费需求。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

(6)缺乏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我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2004年我国服装企业有4.5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5%。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等沿海地区,但产业投资主体较为分散,个体规模也不大,尚处于发展阶段。

(7)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不强,对行业内相关规则不甚了解。不少企业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而对出口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出现了投资过热,出口数量大增,低价竞争的局面。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又听之任之,事不关己,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诉,从而更加放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和广度。

1.3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世界经济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仍将继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中国对外贸易(2001~2004)呈将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为中国服装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

(2)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10%,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0.2%,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是10.7%,创下了中国经济10多年来的最快增长。这为中国服装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2004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先行指标——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3%,这是2001年以来该指标的第一次上升,扭转了国际直接投资连续3年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2006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势头不减,中国这个大市场已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国外资金投向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这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利于加强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加入WTO后,为跨国公司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我国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竟争中,学习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进一步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全球企业运作经验,打造中国品牌。

(5)对主要市场出口连续增长的同时,对非洲、对联体等新兴市场增长明显。2003年我国服装出口对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欧盟、独联体、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非别为40.8%、47.8%、59%、34.4%、109%、14.7%、29.9%、20.1%,并且已稳居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进口来源国的首位。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已初具成效,对非洲和独联体的出口增长速度最为迅速。1.4威胁(Threats)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在全球性生产相对过剩和大批发展中国家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介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赖以推动出口增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作用将会受到不断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东南亚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积极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据WernerInternationalInc.的2002年全球纺纱与织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美元/小时)分别为0.41,0.6,0.25,0.57,0.34,0.5,0.4。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最高,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且我国的土地和成本还在上升,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又恰好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根据《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数据得知,我国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同时2003年对这四大市场出口额为473.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0.64%,并且居日本、美国、欧盟三大市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原因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

(3)出口企业经常遭来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服装企业因有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成本相对低,在出口时对进口国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进口国针对我国企业采取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保护手段。同时各种新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等。

2中国服装业国际化战略

通过对上述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整合整个服装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如何做到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避开整个行业的劣势和威胁是关乎中国服装行业能否走远走好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应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战略措施。

(1)SO战略。包括:利用劳动力优势继续保持在生产总量及主要出口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从全球角度出发发展我国服装贸易,加强与国际跨国企业的交流,学习其最为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及营销模式等;利用中国服装国际竞争力优势将中国由服装出口大国提升为服装出口强国;中国服装设计可融合国际上的时尚元素发挥文化优势。

(2)ST战略。包括:弱化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实行虚拟经营,最大程度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WO战略。包括:对产品结构要有所调整,争取在高档次的产品上有新的突破;引进高端设计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世界一流品牌;服装企业要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更新设备改进现有工艺;实现服装产业的大规模产业集群;OEM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加快推行服装外贸出口制。

(4)WT战略。包括:熟悉国际服装行业内的相关规则,深入了解出口市场对服装进口的相关规定;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加强对我国服装品牌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峻,因为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的服装生产正在蓬勃发展,而知名品牌的服装几乎被发达国家所占据。中国服装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及壮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虚拟经营;对服装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制进行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争创世界一流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熟悉游戏规则,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和培养服装相关的高级人才,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大力推广虚拟经营在整个行业的实行。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战略策划的实施,有朝一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服装“品牌强国”,诞生像世界五大时装之都:米兰、巴黎、纽约、伦敦、东京一样的引导世界服装潮流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席酋民.跨国企业集团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郭建南,郑喆,黄明朗.我国休闲服装市场调查与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丝绸,2006(4)

5丁国强.我国服装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6贺政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对外经贸实务,2004(12)

7耿建明.服装业现状及出路探讨[J].经济师,2000(4)

第8篇

服装设计教学内容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设计课三大板块,从打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属性有基本掌握,到授予学生设计的技能,培养其实践动手的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这一个过程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引入新的元素,引入服装设计教学的新方法而活新手段,能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2服装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分析

2.1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的学习

学生要掌握全面的服装设计课程知识,如色彩、时装画、立体裁剪素描、服饰图案、扎染、摄影、工艺、专业外语、结构、中外服装等。尤其要抓牢靠服装设计的构思、效果、结构线设计、风格、原料、色彩、部件设计的专业知识,掌握男装设计、女装设计的、日常生活装设计、运动休闲服设计、内衣设计、礼服设计等门类的设计知识。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转化为设计能力的基石。

2.2将服装设计授课与市场定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检验服装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参考点是学生的设计作品是否能迎合市场的需求,是否能引导时尚潮流,获得消费者青睐。教学工作中,应当结合市场分析来进行服装设计的讨论,倡导学生进入市场,通过实地的考察与调研,收集到市场的有关服装的信息,了解怎样的服装能够受到欢迎,怎样的设计能吸引人眼球,学习如何站在市场的地基上,采用流行面料,将流行色彩组合,推陈出新、设计出新款的服装品牌。

2.3引导学生对知名品牌进行鉴赏,并深入分析

品牌获得知名度的背后,都是设计师精心独到的风格设计,是深深把握消费者喜好,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着流行。在课堂上讲解这些品牌的推出及发展历史,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设计出流行的服装,如何创造出鲜活的独创服装款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突破教学的艰涩与呆板,使教学内容丰富而生动有趣,学生可以收获很多东西。

2.4开展服装设计比赛以及倡导学生课外实习

比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给予学生创新设计的动力。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设计大赛,能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流行趋势的预测与把握,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另外,学生到企业里兼职或者进行实习,可以很好地利用其课余时间,积累经验,能学会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对服装市场有一个好的了解。

3总结

第9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服装业中小企业

0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下苏南部分服装企业的倒闭和裁员一时造成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调研发现,常熟中小服装企业2008年用工人数相对稳定,2009年上半年用工人数明显减少,裁员对象大部分为农民工。就员工工资来看,2009年一季度员工工资明显下降,二季度员工工资明显增加,但较2008年同期只略有增加0.03%。工资的下调或上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淡旺季的转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明显。调查反映,由于服装行业的自身特点,行业工资已是最低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上下浮动的幅度是微乎其微的。访谈发现,员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约9小时,但旺季时达10-12小时,而月工作天数总体稳定在28天,具体则视淡旺季工作量而定。

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因国外采购商日益谨慎,订单明显呈现出量小、期短、大单少、下单少的特点。在对江苏省常熟市方浜工业园区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初大批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以及小作坊面临倒闭,或通过裁员来降低日常损耗。而有着自主品牌的中型企业,在订单大批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已也做起了贴牌加工。

外销型服装企业则因人民币升值加速、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雪上加霜。面对日渐疲软的外需市场,2008年下半年苏南服装企业普遍呈现出口放缓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常熟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但2009年二季度却逆势上扬,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内销市场而言,据企业反映尽管内销市场获利空间大,利润高,但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加上部分外销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业界竞争空前激烈。内销市场关键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使多数内销企业措手不及,不少企业没有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从而导致产品积压。总体来看,2008年下半年常熟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态势较好,2009年前两季度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但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出口型服装企业。

3政策环境分析

3.1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解读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进一步深化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从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4月1日四次上调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

据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1~3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2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国出口19.7%的平均跌幅,其中3月服装出口开始从负增长迅速扭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9.9%。可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逐步发挥了作用。

出口商品退税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增加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接单能力。出口退税政策如果调整到位,必然对促进出口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出口退税政策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就企业来讲,外贸生意大多是订单形式,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手中有订单的企业,能提高利润,但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海外需求不足,手中没有订单的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将给中小企业更多生存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国外市场的低购买力以及外币的连续贬值,大大限制了政策的影响力。另外,退税虽然加大了企业的谈判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接单能力,但由于客户压价,最后还是让利给国外客商。

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给企业信心,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中小企业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政策,而应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2服装行业相关利好政策解读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国家不仅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且及时推行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比如:将纺织服装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对服装业的不合理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调查发现,危机当前,多数服装企业仍希望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措施帮忙应对,其中呼声最高的政策是帮助开辟国内市场和进行行业扶持,其次是减税和帮助融资。

3.2.1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扩大内需。政府可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扶持,引导国内市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转移,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苏南服装产业可以以安徽江西等周围内陆地区作为落脚地,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转移行为演变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3.2.2加强行业扶持,培育自主品牌。随着危机的缓解,为了能在危机过后抢占有利市场,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投资热情已经越来越明显。此时政府应加强合理引导,防止中小企业盲目投资。

3.2.3加快落实财税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担保融资难是服装行业遇到的重要困难。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资本规模小,融资难,生产发展受到资金制约。“国六条”提出政府专项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规模同时“放量”,并辅以“绿色通道”,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中小服装企业加快升级步伐。另外推动融资产品的创新扩大了企业担保范围,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有益。

3.2.4坚决打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企业利益。2009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特别是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举措。发达国家频繁利用反补贴、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使得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欧盟的召回通报,奥巴马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例都表明贸易磨擦不断。政府应坚决回击,打破贸易壁垒,适时调整目标出口国,转移目标市场。

4自身应对策略分析

调查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小服装企业,仍然将希望寄托于出口退税率上升、内需拉动和四万亿投资拉动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对政策的依赖心理有加深趋势。但中小服装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驱寒回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调查发现,面对金融危机,中小服装企业已采取了调整市场结构、减薪和裁员等措施,但90%的企业认为措施的改善效果并不大。面对金融危机,多数企业对今后的生产前景比较乐观,预计2010年将会采取调整市场结构、增加投资力度、招收新员工等措施。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1建立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服装业的一大特点是贴牌加工,缺少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只能面临停产。所以,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如果能结合品牌收购、服务外包、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也能在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

4.2调整市场结构,拓展新的地域市场,实现市场多样化。虽然2009年下半年服装行业出口额为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相对稳固。全球的服装市场是潜力无穷的,面对欧美市场需求量锐减的形势,中小服装企业不仅可以拓展俄罗斯、中东等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内市场寻求突破点,例如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多样化的条件下调整服装产品结构,由单一品种不断丰富成多品种,从而满足不同市场下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3控制内部成本。针对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的现象,中小服装企业可以引入成本控制程序,寻找替代原料、提高人员技术,从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效益。大企业可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方面降低营销成本。

4.4稳定资金链。在现有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更应重视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选取信誉高、资金稳的客户,尽可能确保资金回笼,维持资金链的畅通。由于贷款门槛高、额度少、贷款成本高,中小服装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应尽可能及时与当地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争取持久良好的关系型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后,服装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小服装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生存下去,首先必须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危机,积极寻求出路,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面对危机,政府的挺身而出也为服装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把服装行业推向了新的机遇点。中小服装企业如果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突破,就能逆势而上,转弱为强。

参考文献:

[1]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2]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3]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4]周妍.中国纺织服装业——蓄势待发[J].山东纺织经济,2009(1):9-11.

[5]高天宇.多管齐下助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国际商报,2008-9-23

[6]刘丹.出口退税连续上调服装企业得救[N].每日经济新闻,2009-4-2

[7]陆健.一季度纺织行业形势依然严峻有利因素正在累积[N].纺织服装周刊,2009-4-21.

[8]李溯婉.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17%”悬念[N].第一财经日报,2009-

4-25.

[9]沈锡权,章苒,张道生.金融危机下浙江纺织业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9-5-15

[10]AndrewRees,Jon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9.

[11]刘欣.1-6月纺织行业运行:行业正在企稳回升时[EB/OL].中国纺织信息网,2009-8-13.

第10篇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附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种类多样,绚丽异常。现今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已渐渐汉化。在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区,人们一般要等到民族节庆时才穿戴其原本的民族传统服装及服饰品,这一现象,导致许多现代人误以为只有节庆日或演出活动时少数民族才开始穿戴传统服装、服饰,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文化传承问题。

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也越来越快。现代的生活方式在取代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服装和服饰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城市里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和快捷的生活方式对于服装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在功能性上显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那么,如何使得富有传统文化精神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在当今社会中获得传承?如何使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真正走出博物馆,走下舞台,融入社会生活?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国内,民族元素服装设计作品主要集中体现在舞台服装和高级定制礼服的范畴内,而在品牌实用服装的领域还未有长足发展。品牌实用服装服饰恰恰是在生活中最具有传播力度的服装形式,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使用时间稳定等特点,这决定了品牌实用服装是少数民族服装及服饰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载体。本文将从品牌实用服装的形式特点、国内外民族元素品牌服装服饰品设计现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少数民族元素实用服装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品牌实用服装的含义及形式特点

品牌是一种现代社会普遍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经济产物,品牌的产生意味着商品交换过程的概念的成熟。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品牌”这个概念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医院品牌、酒店品牌、展会品牌、商品品牌等多种形式。服装服饰作为一类商品的形式,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固然主要也是以品牌服装服饰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

品牌实用服装服饰是一种现代都市文化生活的具体反映,它具有审美特性鲜明、实用性强、受众群体稳定等特点。其形式特点既注重对服装服饰的功能性追求,也强调舒适与美观的结合,不仅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两者缺一不可。

国内外民族元素品牌服装服饰品设计分析

国内外不少服装品牌已经开始将民族元素运用于服装服饰的设计与制作上。例如2003年,John Galliano把许多中国民族元素运用到系列服装设计中,以至于中国的时尚评论人如此评价:巴黎十六区的赛马场(Christina Dior 当季秀场所在地),飘荡着一股潘家园的味道……

近年来,国内民族元素品牌服装服饰设计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在香港、台湾地区,民族元素品牌实用服装服饰设计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成绩。北京、上海、云南、四川等城市正在推动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设计的发展,例如内地现有的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裂帛”、“江南布衣”等。

从目前国内外民族元素服装服饰品牌的发展现状来看,已经有一部分较有实力的民族元素服装服饰品牌在市场的考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民族元素服装服饰品牌由于在其创建时过于注重表达设计师个人的想法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块面,往往导致其产品“曲高和寡”,最终品牌无法立足市场的结果。

少数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在长期的地域性文化中孕育出了杰出的、丰富多姿的民族服装特点,各民族间的民族元素风格鲜明,民族特性突出。而这在当下是极其有利的形式元素,有利于当代化品牌服饰的风格转变。

于此同时,中国的服装服饰品产业发展正在由原材料加工的形式向本土品牌的形式转化,而这正需要强大的本土原创力的推动,以适应和融入世界服装服饰品牌的设计发展大潮中。因此,立足于中国地域性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研究,提取少数民族服装文化元素的精华及其潜在的服装服饰品牌设计,将之实用化,就成了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的正确发展之路。

1.材料

中国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品通常喜好选用纯天然的材料,由于南北气候有差异,北方少数民族穿着多取之于牲畜皮毛,南方少数民族服装多用麻、棉等,同时在布料的染色方面大多使用天然植物制作染料。这与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当地生产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2.工艺

中国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品的制作工艺有着非常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手工感,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绣球、壮锦、扎染、蜡染、苗族的银饰等都是其中代表性的品类。无论是刺绣、织染、还是首饰的制作都带着浓浓的手工色彩,是传统是手工艺的体现。

3.色彩

少数民族用色的寓意,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层的文化含义,不同少数民族对颜色有着各自不同的喜好,例如壮族服饰色彩以青、黑、蓝色为主基调,而瑶族服饰色彩通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特定的色彩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例如有蓝靛瑶、白裤瑶、黑衣壮等。

4.图案

在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设计中,通常运用了大量的图案装饰,或具体,或抽象,或几何,或华丽,或简洁,或精致,或粗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各有特色。其中仿生图案包括人物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通过发现自然界存在的物的美,然后把它们应用于装饰之中,反映了民族审美观,形成了地方特色。几何图案包括三角图案、菱形图案、八角图案、方格图案、钱形图案、太阳图案等。有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艺术中常常借用某些形象象征表达一些美好的象征意义,以蝙蝠象征“福”,桃子象征“寿”等。在民族图案的使用上常常以重复、渐变、对比、对称、比例、夸张等形式呈现,现实出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图案排列形式。

综上所述,中国丰富的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特色是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潜力。那么,如何使得这些绚丽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呢?

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实用服装市场是服饰文化传播的快速渠道,实用服装市场的受众群是非常广泛的,是利于文化传播的。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只有传播出去才能具有新的生命力,才能走出真正走出那些少数民族村落。如何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设计的道路呢?

首先,打破民族服装服饰原生态的生存状态,以品牌实用服装的形式把民族服装服饰文化传递出来,分析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立足地域,树立良好的具有少数民族元素的实用服装品牌形象。

第二,品牌旗下的产品开发――民族元素在实用服装品牌设计中的运用。前文已经对相关的服装服饰品牌现状作了分析,其中可以看到前人的经验和未被开发的市场潜质。通过前文对于不同少数民族元素的分析,可见中国的少数民族元素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在其与现代品牌实用服装设计相结合的道路上,使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形式全盘保留的做法是不太现实的。通过对局部少数民族元素的保留结合其他方面的现代实用服装设计形式,则可形成一种较为优化的尝试途径。例如前文分析的少数民族元素中包括材料、工艺、色彩、图案等方面,在运用的过程中设计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切入,进行与现代设计实用服装设计结合的设计。

(1)从材料角度出发,考虑使用棉麻类的天然材料,以现代流行服装的结构、色彩、工艺相结合。这种设计形式在“江南布衣”的品牌产品中较为常见,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2)从工艺角度出发,即民族刺绣形式或染织形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工艺在具有地方特色同时,更体现了一种原创的手工感。若从该角度出发,则需要把传统的工艺进行手工复制,把纯手工的工艺技术与现代的流行的实用服饰结构、材质、色彩相结合。使得产品的工艺是具有传统特色的,但是其造型、材质和色调都是现代。

(3)从色彩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制定具有代表性的配色方案,在服装的面料、辅料的选择上按照民族元素的配色方案进行,结合时下流行的造型、结构及工艺进行设计。

(4)从图案角度出发,搜集整理中国不同少数民族特有的图案形式,通过各种工艺形式实现,再结合当下的流行造型、结构、色彩和面料进行设计。

(5)除了对服装产品进行设计制作外,服饰品方面也有着很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少数民族元素的许多方面都非常具有装饰性,在实用服装服饰品牌中设计制作相对应风格的服饰品,就有利于整个品牌的全面提升。

上述所及的少数民族传统元素品牌应用方法只是众多转换方法中的部分组成形式。通过现代品牌服装服饰的实用化理念,我们可以有机的挑选与组合较为突出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加以改造,利用现代化的实用服装及服饰品设计,在保留其主要民族特性的同时,对其进行艺术再加工与创造,让产品设计融入适量的民族元素,并以市场基础为主导,在迎合当下市场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使民族文化在新型的品牌服饰中获得新生,从而真正从博物馆走出,走入人们的生活。

结论

挖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将其运用于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设计,是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得以传承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少数民族元素特点,从多个不同的设计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在设计中注入少数民族元素,在少数民族文化与实用服装服饰设计结合的同时尽量保留该品牌的市场接受度,使得我们璀璨的少数民族元素得到大众市场的传播,使少数民族文化真正得到传承,是一条兼具开创性和市场价值的少数民族元素实用服装服饰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第11篇

[关键词] 服装定制业、品牌价值、指标体系、实证验证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Evaluation Methods on Brand Value of Garment Customization Industry

JIA Ji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level, the progress of social culture,and the change of garmentindustry and consumer demand, the trend of thepersonalized pursuit and rapid consumption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refore, garment customization industry has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methodon national standard of brand value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garment customization industry should establish a set of suitable evaluation method and index system, and verify the evaluation method by means of empirical case which is scientific and applicable.

Key words: garment customization industry, brand value, index system, empirical verification

一、服装定制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服装定制业发展现状

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发展形势,服装定制业的出现和发展都有着其历史必然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的进步,服装业态变革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追求个性化和消费快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服装定制业在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已经形成庞大规模。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我国私人服装定制业潜在市场空间已经达到了1022亿元,到2020年有望达到2000亿元以上。

尽管国内服装定制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协会组织、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方面尚未成熟,尤其是随着国际知名大型服装企业的进驻和冲击,国内服装定制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成熟,必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服装定制企业。因此从行业内在推动力方面开展行业评价发展也就成为了行业发展研究的必然趋势。

(二)产业特点

服装术语(GB/T15557-2008)对于定制服装的定义为“根据个人量体尺寸,剪裁、制作的服装”,因此服装定制业指的就是以消费者为对象,根据消费者体型数据和特征,设计和生产出适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装,并交付给用户的生产、制作和服务过程(包括团体定制和个人定制两种方式)。

服装定制业的市场消费需求层次呈现多样化,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定制规模可以分为大规模定制、小规模团体定制和个人定制;按照店铺的形式可以分为实体店定制和网络定制;按照定制的种类可以分为礼服定制和套装定制等。

二、服装定制业品牌评价研究现状

作为产品差异化很高的一种行业,服装行业的消费者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差别化的品牌经营就成为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装品牌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的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因素(服装品牌的定位、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整个过程)和外部因素(主要指外部消费者的需求)两类[2]。

(一)品牌评价现状

目前对于服装定制业品牌评价的研究较少涉猎,主要是针对服装定制的形式、技术、营销等角度,如杨青海[3]服装定制行业的主要形式与实现方法做了阐述;张彤[4]依据系统理论分析及浙江地区服装企业现场调查与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服装大批量定制系统结构模型与支持服装大批量定制生产体系的开发设计、管理、生产制造、信息通讯与系统集成四大技术,形成有特色的服装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王中林等人[5]分析了我国目前服装营销的现状,引入了服装定制营销模式,论述了定制营销模式的特点。也有一部分文献对服装品牌价值评价做了研究,如刘喜红[6]构建了基于顾客价值的服装品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陈梦萍[7]以现有品牌理论为基础,评析影响品牌价值的各个因子,并借鉴国内外已有模型,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和服装行业现状的服装品牌的价值评估模型。

(二)服装行业品牌价值评价国家标准

第12篇

[关键词] 纺织服装进入英国

中国加入WTO后,中英贸易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广阔的合作项目。英国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先进,商业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英国又是欧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之一。英国市场统计显示,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310亿英镑。2002年英国成衣销售增长约3.4%。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1]。而且英国的经济以私有企业为主体,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近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速度减缓,而进口则逐年递增。因此,与英国在纺织品服装方面发展稳固长久合作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一、英国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1.英国国内纺织业概况

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减少劳动成本,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将该行业的生产向劳动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或转产,国内多为100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国内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到20世界末基本上只保留了一些国内的名优产品,这些大企业如:伟业拉成衣(COATS VIYELLA)、考托尔兹纺织(COURTAULDS TEXTILES)、达威森国际(DAWSON INTERNATIONAL)。现在英国已经由一个纺织品服装生产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英国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英国人平时喜欢穿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周末才换上休闲服装。所以英国人大多数时间里穿得是正装,名牌高档服装(如AUSTIN REED,JAEGER,EPISODE,BURBERY等)仍有广阔市场,同时也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服装品质要求很高。英国地处岛国,常年多雨水,所以新产品(如涂层防雨服装)仍有广阔市场,休闲服也很受欢迎。低档服装主要靠进口,这正是我国服装出口的强项。从纺织产业看,英国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生产毛料的工厂效益也比较好;但用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棉坯布或涤纶布)需求较大。

3.纺织服装产品进口状况

进口对英国的织服装工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为制造业输送原材料;第二,为加工业提供成品。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英国主要进口服装有:套衫、T恤衫、各种裤子、女外衣、衬衫和滑雪服等;纺织品有:棉线、棉布、地毯、天然纤维、针织布料、化学长丝等。进口量增加较多的有:女内衣(166.4%)、套头衫(25.1%)、针织布(34.3%)、地毯(12.6%)。英国很受欢迎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二、走进英国市场的对策研究

英国经济发展对外有很高依赖性,所以特别重视和倡导一个完全自由的贸易体系。虽然对外贸易法规,采取欧盟共同政策,但是总体上英国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或者出口无限制,这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创立了良好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英国国内有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而且英国政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笔者针对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及对英国的民族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提出一些对策:

1.提高产品的品质

英国人很注重产品的品质,所以对于服装产品品质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多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舞台上,中国主要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因为英国人对于低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在英国高档品牌服装很受欢迎,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很多,但是都是贴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得品牌,争取做到世界级品牌。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加入WTO后,中英合作更加密切,而且英政府也为外国企业在国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提高质量和创立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到英国建立我们中国品牌的专卖店。只有创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不会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同时力争进入英国纺织服装销售主营渠道,与英国较大的商业集团,进口商建立联系,通过主营渠道在英国分销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数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已没有竞争力。要求企业结构优化,结构要调整,向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并且英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现在成为了英国的再生行业,重视商展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努力学习并掌握经营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另一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就是拓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服装行业的核心不再是制造业,欧美很多国家把它更多的变成了服务行业,真正的缝合和制造加工过程,在整个纺织服装价格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

4.了解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英国标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健全的标准体系。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为全球首家发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BS 5750的机构。但是纵观2005年欧盟贸易磨擦可知技术贸易壁垒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大障碍。因此学习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