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9 16:1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发展新形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1、土地政策的瓶颈制约。在农业招商引资中,引入的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需建生产用房,存在国土、规划等部门办证难。严重限制了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引进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修路和发展村级企业都需要土地资源。
2、固定资产老化,利用率低。一是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无收入来源,无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二是集体资产管理单一,未实行资产量化,未调动村民积极性,现有固定资产未得到有效利用。
3、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种植业生产有特色的村,因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太差,道路不通,造成农产品销售困难,并且很难引进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种植大户,进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有限的财政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采取“一事一议”农民筹资筹劳办法来解决当地的道路渠系等,操作难度也很大。基础设施条件差,成了制约这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命点。
4、产权不明,对农业资源浪费较大。一是对土地资产产权不明,虽在2004年全面完善了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有一个较明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集体经济组织能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和尚未发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未流转的“四荒地”,仅仅只是法律认可的凭据,而不能将其用于贷款抵押,从某种意义上讲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提成农村生产力水平
要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1、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
2、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3、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
1、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法律法规。在开展“科普之冬”等培训活动时,要适当确定一些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使农民法制观念和科技素质同步提高。
2、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兴办科技示范园区、成立科技协会等经验,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
3、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组织农民参加省内外的经贸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强烈士墓的品牌观念、自我推销意识、产品包装意识,由浅人深地掌握商业谈判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观念和行动上真正进入市场。
4、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四、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1、组建加工行业协会。一方面加工可以使农产品增值。另一方面,加工面向市场,可以引导农民以市场需要生产,以销促产,进而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第三,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使劳动力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第四,可以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减少浪费,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2、充分发挥农村养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在养殖上要成规模、上档次的发展,传统养殖品种(以猪、羊、鸡为主)和特色养殖品种。比如说农村的土鸡子,土鸡蛋很受城市人欢迎。农村市场辽阔,可开发利用资源丰富,政府要示范引导,另外要搞好市场销售网络服务,真正做到一村一品。
关键词:铁路货运 经济发展 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288-02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铁路货运行业,巩固铁路货运在我国运输市场的主导地位,从而让铁路货运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1],在分析铁路运输的基本情况下进行科学的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与方案研究。以期我国的铁路货运行业能够加快现代化的发展脚步,铁路货运的相关制度能够进一步的变革,不断完善我国的铁路货运营销体系,让铁路货运逐渐向现代化物流的方向进一步的发展。为我国的铁路运输当局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些可靠的数据参考和相关建议[2]。
一、简要分析国内外铁路运输基本情况
1.国外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基本情况
从铁路的分布密度来看,欧洲的南部以及北美的南部比较集中,由于比利时是分布密度最集中的国家,所以是国外铁路运输行业的翘楚[3]。在现阶段来看,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国之一,但是路网的密度不是特别高,相比起欧洲发达国家来说比较低。而随着大陆性的国家对铁路货运的不断重视,举例来说,美国、俄罗斯,在铁路货运市场中的份额基本保持在45.6%。其运输量方面也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而逐渐的增长。另外,铁路技术具有可持续发展与技术经济发展的和谐一致性,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铁路货运改革的风潮。由于铁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尤其是对于一些人口比较众多的国家而言,铁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既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利[4]。
2.国内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基本情况
我国的铁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其主表现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运输的线路增长速度非常快,与之相应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中;
2.2国家投资的也比较多,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其涵盖的用户也非常的广泛;
2.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膨胀,从而出现了以贩运物资为主的企业或者公司,从而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四,随着铁路货运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渐稳固,部分合资铁路也开始慢慢的建立。
在现阶段来看,我国在从事铁路货运方面的企业与公司非常多,举例来说,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有一些地方铁路单位,也有一些法人单位。其路网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我国的国家铁路以及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也在不断的扩大[5]。
二、简要分析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1.货物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铁路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严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方面的产业不断的调整,交通运输行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尤其铁路运输的行业越来越活跃。但是,即使铁路货运的运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其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的下降。零散的货物一般比较集中于走公路运输,而之前有铁路货运的大宗物资却由水路运输以及公路运输所取代,所以铁路货运的主导垄断地位在逐年的下降,因此也面临这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考验越来越严峻。其主要面临的问题以及现状如下所示:
1.1货物运输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产品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变革,让货物的运输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运输的服务对象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形式比较多样化,从而让运输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次是货物的运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信息化的时代深入人心,一些品种比较繁多以及附加值比较高的货物开始增长的速度也比较快。最后是运输方式比较多样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客户对于运输方式的选择也比较富余,与此同时对于货物运输的速度与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2铁路货运对于长途运输以及省区之间的物资运输是比较有利的。铁路货运最大的优势便是在于长距离的运输,在交通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公民意识来说都是比较强烈的,已经达成了一致的认识。由于我国的资源比较丰富,国土面积也比较大,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所以存在远距离以及省区之间的货物运输。铁路货运成为长距离运输的主要选择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铁路货运具有运能大的基本功能;其二,铁路货运具有运价比较低的基础优势。
1.3铁路货运是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选择方式。在我国运输行业当中,在一定时期内,大宗货物的运输的方式主要选择的还是铁路货运,其他运输方式不具备运输大宗货物的基本优势。而大宗货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业:其一,能源行业;其二,冶炼行业;其三,建材行业。在能源行业当中,煤炭运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货物运输,在我国,有七成以上的煤炭运输是通过铁路进行运输的[6]。
1.4铁路运输在联合运输方式当中是港口集疏运系统的主力。港口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与此同时也是外贸进出口的重要通道。港口是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汇处,对于集疏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一般来说,港口的集疏运系统比较科学合理,通达的程度比较高,其主要的经济发展就比较深远、长久,其前景也比较好。
2.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
在我国货物运输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铁路货运曾处于主力的地位,在我国数十年的货物运输历史进程当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简而言之,货物运输历史就是铁路货运历史。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综合运输的体系也在逐渐的完善过程中,铁路货运的体系发展相对于水路运输以及公路运输的体系发展来说要好得多。在新形势下,各式各样的货物运输方式抓住了发展的尾巴,把握好了发展的机会,从而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让我国的经济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打破了铁路货运的垄断与主导地位,与铁路货运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关系,使得铁路货运市场份额在逐年的下降[7]。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铁路货运在运量上仍不输于其他运输方式,但是相比起公路、水路运输方式而言,铁路货运的发展比较缓慢。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受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比较大;
2.2受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的因素影响也比较大;
2.3管理体制以及经营机制的滞后;
2.4铁路货运的服务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
2.5市场营销策略比较不完善,不太符合市场的发展以及客户的基本需求;
2.6货物的集装箱化水平有限。
三、简要分析我国铁路货运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1.铁路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发展的可持续比较强
在我国陆路交通运输当中,铁路运输的整体网络比较强,当之无愧是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主力军,在我国的统一发展规划下,中国铁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网路建设格局,举例来说,八纵八横的路网格局。另外,铁路建设还拥有比较完整的设施网络以及信息网络,在基础的设施以及运力方面有很强的资源条件。在沟通国内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流通通道时,也沟通了集装箱海运以及欧洲中亚之间的物流通道。现代化的铁路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其一,经济;其二,舒适;其三,公众化;其四,污染比较少。铁路货运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安全以及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方式,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占据的优势比较大。在单方向的运输方面来说,铁路运输是航空运输以及高速公路的运输十倍左右。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说,我国的人口比较多,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分布不是特别均匀,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输格局。
2.铁路货运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优势
2.1从消耗的能源角度来看,铁路的运输相比起公路运输以及航空的运输的能源消耗是最少的。据相关资料显示,铁路货运的能源承担总和在7.9%左右,而其他方式的运输总和加起来在35.4%左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铁路货运对能源的利用率比较高。
2.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铁路作为一种比较绿色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铁路货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空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相比起公路、水路以及航空运输来说要少的多,在基本上上能够满足可持续的条件发展。
2.3从拥挤以及相关事故的角度来看,公路运输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比较大,铁路货运相对来说安全性比较高。
2.4从铁路的运输能力角度来看,其运送货物的速度比较快,尤其以高铁的运转速度最为快捷、方便。
四、我国铁路货运在新形势的历史背景下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铁路货运需求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派生性的基本需求,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以及相关趋势,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货运需求[8]。在此基础上,我国的铁路运输部门需要深度把握经济的发展方向,抓住市场的需求,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来发展铁路货运事业。
1.重视货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铁路信息化,铁路现代化的发展在全世界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我国铁路建设部门应该着重对铁路货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高对铁路货运的科技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手段,因为铁路货运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铁路货运的主力地位以及主导地位。在发展铁路货运信息化的系统早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运输组织和经营服务方面的信息建设,从而能够更好的建立决策的系统以及货运的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技术比较先进以及安全功能更加靠谱的铁路货运信息的系统,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铁路货运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2.加快铁路技术的创新脚步
众所周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也是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也是提高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需要依靠科技的不断发展从而能够更有效的提高铁路货运的总效率。在坚持铁路货运自身优势以及客观发展规律上结合国外的先进发展技术,提高我国铁路货运的技术,走属于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路线。
3.货物的运输集装箱化
铁路货运需要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输能力,全面武装好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大力的发展多式联运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调整基础结构,发展我国的港口事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事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来看,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技术不断的进步,正处于一个信息化与技术化的新时代。因此,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铁路货运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出现了空前的增长,上述所说的现象给我国的铁路货运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其货物的运输方式与铁路本身形成了一种比较强烈的竞争关系,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冯新民,姚铁军. 创建铁路货运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新管理体制――基于“五三二模型”下的乘务运作系统化管理研究[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11(01):140
[2]李纪铀,张锦超,贺晓玲. 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与方法以及铁路企业运维综合服务台的研究及实现[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5,13(03):147
[3]白云峰.汪秧面.李思雨. 车号识别与自动称重数据记录系统的研发设计及应用――以加强铁路信息管理提升系统安全级别为例[J]. 中国煤炭. 2014,14(S1):201
[4]罗静,彭永昌,李东旭. 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趋势研究以及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与方法[J]. 哈尔滨铁道科技. 2012,12(02):147
[5]苏顺虎.任化一.吕红兵.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拓展增运增收空间 发展经济营销 努力开创铁路货运营销工作新局面[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14(04):124
[6]巴宇航,张建波,潘雨帆. 郑州铁路局货运系统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基于时间序列的车务站段运输收入任务分劈预测方法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03)
摘要:农村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国家推出了免除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政策,怎么做好乡镇财源建设和经济发展是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探索新形势下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措施,并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几大措施,旨在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提高乡镇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新形势;乡镇经济发展;财源建设
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乡镇政府是落实农村政策的基层单位。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源建设和乡镇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几大措施
1.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乡镇经济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市场活农,抓基地扶农,抓科技兴农,抓龙头带农,从而优化升级传统农业,使得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同时大力培训及推广产业实用技术,主动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如订单生产、“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十基地+ 农户”等,并且要积极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使得生产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更好的抵御市场风险,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2.壮大民营经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壮大民营经济,因此“抓大促小带中间”才能整体提升民营经济。所谓“抓大”指的是引导和督促规模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下,实施强强联合方案,通过龙头优势迅速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所谓“促小”指的是政策扶持、结对联谊、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等措施,支持和鼓励农户介入经商务工,使得民营经济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扩大富裕面。所谓“带中间”指的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促进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劳务输出,对务工能人实施鼓励政策,促使这些人能够返乡创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培育特色经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特色即使一种市场竞争力,也是一种品牌,更是市场。要想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必须要结合乡镇的产业结构、交通区位、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原则,整体推进,打造具有自己乡镇特色的产业,充分展现自己乡镇的特色,逐渐建立并完善本乡镇经济发展的“坐标系”,重点培植“人优我特、人有我优、人无我有”市场特色,开辟适合乡镇实情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完善的专业化程度高、区域集中、布局合理的产业格局,从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4.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要想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坚持经营城镇的理念,充分合理的使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带领农民向城镇或者非农产业转移。盘活闲置资产和城镇基础设施,租赁、拍卖、转让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采用多渠道筹备建设资金,渐渐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如“投资回收积累储存再投资”。另外,必须要大力扶持支柱产业,使得民营企业逐渐向城镇靠拢,并且要加快速度搞好服务业、商贸业、旅游业以及乡镇工业,加大力度建设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使得城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二、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几大措施
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要重视乡镇财源建设工作,加强对乡镇财源建设的扶持力度。传统的理财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摒弃传统的理财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当前,政府部门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在市场机制下,通过多渠道筹备资金,并将筹备的资金投入发展,打破乡镇经济结构单一的现象。相关政府及部门在进行政策制定时,必须要以乡镇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调整产业结构,培植财源
乡镇财源壮大的主要途径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经济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考虑中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各大乡镇要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利用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培养特色名优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同时采用跟踪服务、生产扶持、政策引导等措施,将零星产业聚集起来,逐步转变成集中连片的大规模经营。另外要大力扶持流通型企业、加工企业,促使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得到提高,增加乡镇经济的财政收入。(2)乡镇政府必须要营造一份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当地民众创业,在能人志士的带动下,充分展现农村的资金、技术、知识,共同建设美好新农村,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3)乡镇要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的利用当地资源,渐渐形成一大批优势产业。(4)各乡镇为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氛围良好的经商环境,促进商业的发展。
3.深化改革,完善体制
通过改革,减轻财政经费负担,对超编人员给予清理清退,使得办事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乡镇财政体制的完善主要体现为:(1)执行中央分税制改革时,需要坚持调整乡镇积极性的基本原则,对下划的物力、财力、人力要充分调动乡政府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给予发展后劲大的乡镇和落后乡镇更多优惠返还政策,促使落后乡镇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促使发展后劲大的乡镇获得更大的发展,为地方财政收入添砖加瓦。(3)在乡镇建设中,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招商入市,从而达到以贸活财、以商促贸、以市活商的目的,不断壮大后续财源,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4.强化征管税务,合理运用
财税部门和乡镇政府需要了解本镇的税源情况,并重点分析乡镇重点税种的规范管理问题,从而寻找有效的征管办法,使得征管手段不断完善。
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总结经验,累积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芝成,张振霞.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研究———发展乡镇经济是解决乡镇财政困境的根本途径[J].商情(财经研究),2013,12(23):330-332.
[2]吴宏强,胡扬.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关于孝感市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查[J].湖北财税,2014,03(14):325-326.
[3]张善峰,卫宗荣.强化乡镇财政职能是振兴财政的基础———关于焦作市乡镇财政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02(03):245-246.
关键词:新形势;开放型经济;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6-0046-0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牵连,其影响程度之深、波及范围之广,实属历史罕见。江苏是中国最重要的开放型经济省份之一,外贸依存度很高,2008年的进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分别为37.02%与57.13%,而且出口产品以中低端传统制造业产品为主,出口主体以苏南企业为主,出口目的地以发达国家为主。这种过于集中的发展模式使得江苏开放型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进出口额、吸引外资、对外承包工程都出现了大幅下降。虽然世界性危机已经触底,但经济复苏仍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很多专家学者将这一阶段称为后危机阶段。江苏开放型经济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然而,大考验当中亦藏有大机遇,江苏开放型经济应当在危中寻机,在保证“全国前列的位次不后移,份额不减少”的情况下,寻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积极因素
2009年,在全球各国协同努力下,世界经济从年初经济陷入最低谷到年尾经济明显好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的成功反转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干预,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很脆弱,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9年7月份的《世界经济展望》所定的题目就是“收缩力量在减退,但复苏的道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这样的世界经济局势既给江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江苏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由于受到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的出口特别是针对欧美市场的出口仍然面临严峻考验。新世纪以来,欧盟、美国一直是江苏最重要的两大贸易伙伴,两大市场占江苏年均出口总额的42%,欧盟和美国市场对于江苏的出口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目前美国和欧盟经济有所好转,但是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2009年10月份,美国失业率为10.2%,德国失业率为8.1%,法国失业率为9.5%。高失业率严重挫伤了这些发达国家的消费信心,与此同时,针对金融体系的改革也使得过去高消费低储蓄模式一去不复返。欧美国家的需求萎缩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而出口高度集中于这两大市场的江苏所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从2008年江苏出口统计来看,出口增幅仅为1688%,为2001年以来最低,而且江苏进出口出现了单月增速逐月下降的趋势,并在2008年11月份双双变为负增长,虽然到了2009年6月份出现了明显好转,出口实现了正增长,但是江苏传统优势项目机电产品仍然增幅缓慢,回升势头明显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幅下降的微观表现就是企业出口订单及产能显著下降。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要素供给趋紧、成本上升等压力,江苏不少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空间减少、经营风险增大、资金链绷紧的风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合格抵押担保品,融资困难陡然增加。与此同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外国客户在金融危机中出现经营困难和资金问题,以至于中小企业的大批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这对于资金本来就很吃紧的中小企业更是重重一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裁员甚至是破产的境地。
其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信贷紧缩,以及后危机阶段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都会带来全球资本的紧缩,国际直接投资势必大幅减少。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分析,在2008年全球FDI流入量下降14%的基础上,2009年下降趋势更加明显,预计全年下降30%至40%。作为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省份,江苏近十年来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6.3%。但在国际资本明显收缩的影响下,2008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25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10.9个百分点。随着国际经济局势的好转以及投资信心的回升,自2009年9月后,江苏省单月利用外资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长,截至11月份,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不过,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欧美对江苏的投资仍然有大幅下降的趋势。2009年欧美国家对于江苏的投资出现更大降幅,其中英国协议利用外资下降83.52%,美国下降26.91%,欧盟下降23.16%。目前吸引的外资主要来源于亚洲,占比达到60.27%。
第三,贸易摩擦加剧,受牵连企业亏损严重。从以往的经济危机经验看,在危机爆发初期,各国会寻求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各国为了保就业,保民生,必然会各自为政,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下降,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的泥沼,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大幅缩水。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而在所有贸易保护措施中,提高关税的传统方式仅占1/3,且全部由发展中国家采用。其余2/3采取的是“隐性保护主义”方式,发达国家通过非关税壁垒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进行贸易保护,从而使贸易保护主义的认定变得愈加困难。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10月28日,WTO成员共发起171起反倾销调查和28项反补贴调查,启动26起保障措施调查。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全球一共有115起贸易救济调查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总案值127亿美元,“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仅美国在2009年就对华发起23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涉及到中国76亿美元的出口规模,占全球对华涉案金额的60%,案件的数量同比增长了53%,金额增长了8倍。中国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WTO成员,连续三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受害国。中国再次成为众矢之的意味着中国定位于“全球价值链”底部的增长战略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挑战。未来国外针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将会加码,包括以减排为借口的所谓碳税之争很可能升温,这些都使中国外贸下一步面临诸多变数。作为贸易大省,江苏遭遇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摩擦范围越来越广,摩擦程度越来越深。2009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美国337调查、反规避等各类贸易摩擦案件62起,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涉案金额20.97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62倍;涉案企业805家,是去年同期的4.15倍。贸易摩擦涉案范围由原来的钢铁、轻工、机电、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延伸到大型扫描仪、同步数字传输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其中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分别占涉案总金额的48%和35%。大多数涉案企业的出口业务几乎陷于瘫痪状态,对产业上下游构成很大冲击,迫使相关企业调整市场方向,扩大出口渠道,而就业等民生问题也随之受到波及。
第四,承包工程市场萎缩,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减少。金融危机使各国采取应对政策,资金流向和投资方向发生重大调整,使本来立项的、意在开发的项目流产、减少、缓签,同时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流动性不足,业主资金链断裂,迫使一些企业对外已签项目停止执行或推迟施工。徐矿集团5亿美元的博茨瓦纳煤电油一体化项目就因这次金融危机而搁浅。至2009年11月,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42.51亿美元,同比减少13.4%;完成营业额44.24亿美元,同比增长5.3%。全省开发区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65亿美元,同比下降10.3%,虽然降幅较上月收窄2.3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平均跌幅深2.8个百分点。在1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只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实际到账外资实现正增长。
不过,江苏开放型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江苏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结构调整的重要承接地,基础设施健全、产业链条完整、劳动力素质高,这些已经转化为江苏的竞争优势并在全球经济衰退、消费疲软的背景下突显出来。首先,随着发达国家人民开始量入为出,节约生活,它们消费者会对质优价廉的产品更加青睐,在全国,江苏外贸的回升程度已经超越其他主要沿海外贸省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强化了江苏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其次,在国际资本收缩的情况下,江苏的产业优势、服务优势突显,利用外资全国占比增长,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危机以前全省实际到账外资占全国总盘子的1/4,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考验,全省实际外资份额增加了2个百分点。更难能可贵的是,全省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利用外资占比持续下降,新能源、新医药、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提高。第三,江苏服务外包迅猛发展。2009年1-11月份,全省实现离岸外包协议金额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0%;离岸外包执行额26.92亿美元,增长192%;南京、苏州、无锡跻身全国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江苏省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规划》确定的多项指标提前完成。第四,金融危机为全省各类资本“走出去”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国家将中国经济看作是全球经济板块中最活跃的部分,更加欢迎中国企业前去投资,不少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专门成立中国小组,希望通过引进中国企业的投资解决东道国企业资金短缺、失业率上升的问题,以前在收购方面较为苛刻的条款现在放开了,以前较为昂贵的资产价格目前降低了。资源性产品、东道国优质企业资产、先进技术成果,这些以前都无法企及的好项目现在都可以成为江苏企业对外投资的对象。统计显示,2009年1-11月,全省共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86个,同比增长33.6%;中方协议出资额同比增长超过60%。
二、未来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尽管成功地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世界经济仍然有一段时间是不稳定的,有可能存在一到三年的低增长。在国际经济发展前途扑朔迷离的新形势下,江苏开放型经济需要寻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在贸易发展模式中引入创新机制,提升江苏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江苏制造”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海外营销渠道,没有定价权,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无法掩盖“江苏制造”在国际市场当中的弱势地位。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冻结江苏与先进经济体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会招致频繁的贸易保护措施。为了提升江苏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需要在江苏传统的贸易发展模式中引入创新机制,将开放与创新结合起来。一是在江苏已有的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产业创新,让传统制造业高级化。二是在已有的欧美中低端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2.创造稳定的经济与政策环境,促进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开发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更直接。从政府管理部门来看,应从多方面着手积极应对危机,尽量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一是注重产业要素的调整,提升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与效益。目前,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产业不景气,原先禁止出口的关键技术设备可以购到,特别是包括光电显示、光伏、新材料等开发区现有主导产业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正是低成本购进,提高产业主导权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二是防范外商投资的信用风险。开发区管委会应通过国内外各种渠道了解跨国公司的经营动态,防止外资利用优惠政策进行金融诈骗。同时对区内企业开展全面调研,通过银行、税收、工商等部门了解金融危机后企业项目建设、生产销售、流动资金、劳动用工等方面的变化,保证协议外资如期到位,并有效防止企业资金抽逃等情况的发生。三是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即开发区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智力经济”转变,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确保实现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目标。
3.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投资步伐。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发展开放型经济持久的动力来源,应该积极鼓励江苏企业“走出去”,建立相关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境外投资。一是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争取推进商务部以我省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为试点启动与柬埔寨协商会谈,促进签定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有关的政府间协议。二是加强境外生产基地的建设。江苏不少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利润微薄,因此可以通过将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的策略来应对利润变薄的困境。鉴于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在境外办厂风险过大,成本过高,可以选择“抱团出海”的方式“走出去”,这样既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又有利于形成配套能力,还可以跨越贸易壁垒。三是引导企业参与海外战略布局和资源开发。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农业开发和资源加工,支持企业购买发达国家技术及品牌。四是加强对海外企业的并购投资。江苏的企业集团应抓住机遇,参与对海外企业的并购和收购,以获取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中包括被并购或收购企业的专利,从而增加在海外的生产基地,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国外企业的销售渠道及物流系统,在更大范围内寻求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
4.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型机构裁员的机会,以良好的人才机制吸引人才回归。人才是21世纪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致华尔街大批有经验的金融人才失业,受金融危机波及的IT企业等也纷纷裁员,此轮裁员风暴业已波及国内上海、深圳等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聚集地,国内外许多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正面临发展的困境。这对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来说,正是吸引、引进国内外高层人才的好时机。江苏应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适时推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引智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用优惠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来吸引人才入驻。通过引进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包括领军科技人才,领军型服务外包人才等带动高尖端项目落户江苏,实现引进一位领军人才,带出一支创新创业团队,开发一批创新成果,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集中组织招聘团赴欧美推介,通过商会等机构在海外网罗高端人才,为江苏开放型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
5.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随着全球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转移的升级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业外包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江苏应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国际外包,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流程外包等现代新兴生产业,以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带动先进制造业,充分利用IT技术使传统制造业得到信息化改造。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国际服务外包,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江苏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上,不仅要建立国际先进制造业基础,而且要建立国际服务外包基地;不仅要建立世界工厂,而且要建立世界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2]李嘉图.政治经济学的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3]张二震.金融危机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N].新华日报,2009-06-02理论版.
摘 要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原因,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日益紧张,在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应用,不利于矿业经济的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此,本文将对我国矿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等问题进行重点探讨,旨在改进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矿业经济 发展形式 效益 策略
引言:目前,随着全球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矿产资源的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在矿产资源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彻底打破传统的单纯开发、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尽快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增长型的转变,这样才能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促进我国矿业经济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矿业循环经济的涵义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传统的矿业经济发展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根本需要,迫切需要提高矿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矿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彻底抛弃传统的矿业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在目前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策略选择上,矿业循环经济是最有效的。矿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对矿产资源的综合与有效利用,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目前现有的矿产资源及产品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进行勘查、开采、加工、消费以及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实现与社会进步和全球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二、我国矿业经济发展中的存在主要问题
(一)矿产资源总量较少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矿产资源消耗量也在持续攀升,但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却非常有限,每年新勘测出现的矿产储量远远低于每年的正常消耗量,这使得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矿产资源。据统计,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性作用的矿产大约有45种,预计到2020年仅有6种会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此外,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天然气、石油、铁、铜、铝等矿产资源将严重依赖进口,缺口将超过50%以上。
(二)矿产资源回收率低,造成大量浪费
由于受制于开采技术和矿业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矿产资源的回收率比较低,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据统计,我国矿产企业的综合回采率在50%以下,对伴生、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非常低,并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使我国因此遭受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严重制约了我国矿产经济的发展质量。
(三)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
由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过分追求眼前利益、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加上个别地区政策的不利引导,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的滥采乱挖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矿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大中型的矿难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矿工素质较低、缺乏技术创新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目前,我国矿业经济存在着严重的资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矿业信息都没有公开,也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体系,无法对我国的矿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供需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与指导。
三、转变我国矿产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对策
(一)深入贯彻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
与传统的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相比,矿业循环经济倡导矿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逐步构建出从矿产资源到产品、再到产品的再生利用的反馈式流程,具有典型的高利用、低开采和低排放的特征。因此,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一方面可以降低资源的开采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更好的保护,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矿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矿产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呼声的越来越高,要想真正将矿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进行深入的贯彻与实施,仅仅依靠政策的制定和口头上的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对矿产企业而言,需要根据具体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企业上下矿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及时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对提高矿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增加科技投入,增加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
传统的矿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这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矿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此,勘测、开采等部门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在增加科学技术在矿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的同时,积极推进我国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首先,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和科学研究,加大对伴生矿、共生矿、贫矿、尾矿的开采、开发和利用程度,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借助科学技术,有效处理好矿产开采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三废”排放等问题;再次,要鼓励矿产企业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积极推进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性作用
为了尽快实现我国矿业经济由传统发展方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关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对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有效的引导。对此,政府部门要紧靠矿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勘察评价、开采规划、资源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通过优先发放许可证、降低或减免资源税费等政策调整措施在矿产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的经济关系格局,降低矿产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付出的成本,提高企业在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的收益,变企业发展方式的“被动转变”为“主动转变”,开创我国矿产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矿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矿业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多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尽快实现矿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为我国矿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我国矿业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绍进,王家祥,刁兴建等.淄博矿业集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举措.
煤炭经济研究.2006(9):90-93.
[2]侯宇刚.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经济效益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煤炭工业.2011(10):20-21.
[3]王研.辽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辽宁经济.2008(8):14.
[4]龚西征.切实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 服务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浙江国土资源.2008(12):28-30.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建议与措施
引言
房地产业是指专门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等经营活动的产业部门。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良好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能推动区域经济良好的发展,以促进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从房地产的行业特征来看,房地产是一个与其他行业具有高度关联的行业,并且与国民生计问题紧密相关。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一些提高,促使我国房地产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的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却远远低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了区域经济的畸形发展。所以,如何改善房地产行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地区政府以及房地产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旨在探讨出改善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促成两者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
一、我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一)不同区域的房地产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为房产与地产的集合,房地产中土地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地产价格的高低;从客观来看,土地是固定的、不可以随便移动的,而房产又固定在土地上,所以这就决定了房产的固定性。一旦房产具有了固定性,那么某一房产就只能在特定的地方进行销售,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可以进行流动,所以由于不同地方的地价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地方的房产的价格与供求数量存在较大较大的差异。例如,就拿当前市场上的房价来分析,一般离市中心或者繁华区越近的房产的房价就越高,而在一些郊区的房价则是远远低于前者的。
(二)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到区域经济成熟度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我国房地产业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和级差收益明显性等鲜明特点。各个地区的房地产业的发展程度、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都极大的受到当地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的影响,由此就导致了各个地区房地产价格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房地产商品一般是属于比较耐用的商品,人们对住房的更换和重新购买的比率远远小于其他第三产业的产品,所以房地产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和高度发达的第一、二产业相结合,并以此来增加其收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地区的房地产业的发展程度是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各个地区的房地产业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三)房地产业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的增长受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该地区企业和单位的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为我国广大劳动者提供了生活所必须的住处,满足了劳动者很多方面的需要,如:安全需要、生活需要等;并且为地区的各种大小企业单位提供了工作的场所,以确保其工作的顺利的进行,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其他产业能够得到发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房地产可以被当做某一地区的基础行业,确保了该地区经济活动能够得到有序进行。此外,房地产业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与之相关联的行业多达几十个,如:建材工业、房屋设备工业、机械、电子技术、电器以及家具等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四)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水平之间存在的相关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的高低,宏观来看,地区房地产市场在短时间内会受到宏观经济的走势与该地区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该地区的经济特征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此外,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走势通常是先在某一区域的城市中出现,然后再逐渐扩散到附近的相关城市,最后就形成了区域性的房地产业波动。因此,在我国房地产业出现的各种发展走势可以被看做是地域性的房地产波动规律;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国不同区域的房地产业的发展走势通常是不同的,且波动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改善我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建议与措施
如果要想某一区域的整体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协调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只有保证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该地区房地产投资的健康发展,保证该地区的经济不出现大的问题。如果当地产投资超过了社会的需求,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房地产投资资金的大量积压,而其他行业则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等现象,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的金融圈;这样既会导致房地产业出现机制不顺畅等状况,也会导致其他行业因资金缺乏而出现很多问题。从大的层面上来讲,则可能会导致国内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的现象,甚至是崩溃。
(一)降低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出现不平衡的状况很有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过于迅速,而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受到其他行业的影响,不能跟上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两者的关系出现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发展。此外,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经济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但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房地产业的价格却一直处于一个偏高的位置,为普通居民购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从而导致人们都不愿意购房,使大多数住房空置,不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所以,各个区域应该根据该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为本区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价格形成体系,为本地区的房地产价格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于某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该区域的政府应该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商所需支付的行政费用,从而减少房地产开发商的成本,以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价,减少人们的购房负担,促进房地产也与其他产业的和谐发展。
(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业的发展策略
房地产业不仅要与区域经济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还应适应本区域的总的经济发展规划,如此才能使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在考虑国民经济的条件下,来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符合该地区房地产发展的策略。例如:由于房地产作为第三产业,住户对于住房的更换率和购买率都普遍低于其他行业的商品,所以可以利用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的高度关联性的特点,有机的将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利用其他行业的发展来推动房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样既推动了两者的发展,同时也使两者的发展速度相差不大,可以维持一定的平衡性。
(三)合理调控投资商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力度
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房地产业凭借着投入――收益周期短、收益较高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从而导致房地产业的资金过剩而有的行业投入资金不足等现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对房地产业的投资进行一定的调控,其调控力度应该适宜,不能影响了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并且要时时刻刻关注调控的结果,根据调控结果来不断的修改调控措施和调控力度,以免出现调控力度不够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是调控力度过高而抑制了该区域房地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选,岳国强,任荣荣.关于房地产调控效果的研究之三: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12).
[2]郑成华.关于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方法[J].中国经贸导刊,2012(02).
关键词: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实现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途径对企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增强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对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从而在其发展理念、管理制度以及人才的引进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和探讨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迫切性
长期以来,企业有效经济管理都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它能有效带动企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和进步。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以往的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途径和模式以及相应的机制体制由于存在较多的漏洞和缺陷,这些漏洞和缺陷不断限制着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经济制度的变革和完善,就需要对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加以研究和探索,不断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二、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观念落后。由于目前的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方式比较粗略和缺乏规范化,因此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首先就是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这是目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也只阻碍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主要的原因可知,企业的管理者们在面对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时,还秉持着传统的观念和思想,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同时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模式又没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仍继续坚持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为出发点,从而忽略了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是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它会严重阻碍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途径的创新和实施。尽管目前还是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大都是处于形式状态,即使有对制度进行执行,但其监管的程度还非常低,从而使得制度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和约束的效果,也没能对企业有效经济管理造成正面的影响。
(三)人才管理不健全。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都没有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这就容易使得很多同一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劳动付出与薪资收入上出现不公平现象,特别是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人才,很难使得他们满足。其次是晋升的制度不健全,考核的制度不完全透明,这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最后是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的营造比较淡薄,企业管理者们没有重视到文化内涵的影响和发展,对于工作人员也缺乏关怀和尊重,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快乐和幸福。
三、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管理观念。在新形势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中,首先要转变管理的观念,企业的领导者要不断提出理念创新的主题,不断调整战略部署和强化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在企业转变管理观念的过程中,还要跟随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摒弃传统的老旧观念,运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的管理模式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创新管理制度。在新的时展情况下,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制度也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合理的、科学地、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灵活的、高效的组织体系。另外对外也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和走向,对企业的各个经营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调整和控制,同时不断提升企业有效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和控制力,从而更好地辅助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三)加强人才管理。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而言,人才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核心,以人为本是市场竞争机制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人才管合理,通过人才奖励及激励制度,营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氛围,同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另外在加强人才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关怀工作,重视工作人员的利益和思想动态,从而建立员工参与机制,使得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到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作者:陈鹏有 袁能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义.浅谈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J].企业研究,2014(08)
[2]宋云刚,彬,赵品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创新措施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6)
【?P键词】新形势;企业经济;经济管理
【Keywords】new situation; enterprise economy; economic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018-02
1 引言
在新形势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促进了我国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对企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只有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进行不断创新,才能够有效确保我国企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因此,对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研究无疑对于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经济管理在新形势背景下的意义
2.1 确保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企业经济管理包括了企业经营发展与企业管理的整体部分,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进行创新,不仅能够确保各部门各业务的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企业的经营维护也具有重要影响。另外企业经济管理还包括了经济预算、投资、收支等内容,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才能够有效确保这些环节的顺利开展和业务安全。因此,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对于确保企业顺利开展经济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2.2 新形势经济发展需求
在新形势背景下,经济不断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够满足新形势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市场。因此,企业为了能够顺应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经济管理自主创新,提高经济管理的质量,才能够在未来的经济市场中占据席位,才能满足新形势经济发展的需求[1]。
3 企业经济管理在新形势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管理创新意识较薄弱
创新意识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而言,都具有重要影响,而一个企业具备优秀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还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实际的管理中,管理者更注重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对于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关注度普遍较低,忽略了企业员工的创新性发展,并且也忽略了经济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作用。造成了企业在创新经济的活动中难以有效开展工作,阻碍了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
3.2 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企业管理制度不仅能约束员工,同时还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很显然,在新形势背景下,随着企业员工人数不断增加,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以往的管理制度已满足不了现今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管理制度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并且部分企业未将管理制度列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忽略了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难以开展,难以挖掘经济管理创新应有的经济价值。
3.3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足
众所周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的各项活动中都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团结和努力,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能够吸引人才,还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企业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现象,未能发挥出企业人力资源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4 企业经济管理在新形势背景下的创新策略
4.1 增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意识
增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识,不仅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质量,还能促进企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其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可通过两方面进行创新:一方面,跟随市场经济的变化,增强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用于挑战新的发展状态,大胆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满足新形势背景下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满足企业发展现状,不因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安逸发展,应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并且要具备追求创新的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在企业经济管理遇到问题时,应刨根问底,大胆质疑,多观察、多思考,另外,还需要跳转思维,例如有想法就大胆前进,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3]。
4.2 建立和完善?济管理的制度
建立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有利于更好的约束员工,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首先,在经济管理上应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摒弃陈旧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例如:派遣企业管理人员到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企业进行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我国市场体制有了巨大变化,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充分融合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从而不断建立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4.3 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应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摒弃经验用人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丰田工作法”为例,首先,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将员工的人生目标与岗位紧密结合,鼓励员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从提高员工内在意识着手,改变员工传统工作的思想,从而改变员工的工作行为,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制,如: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确定员工每日的工作量,提高员工的小组效率。最后,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可以从全国各地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事业单位应与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培养输送计划,从而实现一流的人才培训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与高校之间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同时公司内部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员工能够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并通过培训过程中的考核评估,为员工制定出清晰的晋升道路。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对策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为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业转型过程中,既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为切入点,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农业资金技术短缺
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投入,但在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农业资金技术含量低下等原因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有效的保障。就当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我国对稳定型农业投入的相关机制建立并不是很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对农业经济基础的投入上并没有做到严谨,仍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1.2农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在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面临的第1个问题便是基础设施的落后。例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尚存在很多“木犁牛耕”现象。不要说使用大型的耕种、收割设备,即使小型的收割机、打谷机也没能得到全面普及;很多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甚至是没有。水利设施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农民依旧“靠天吃饭”。如果不改变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形势下的农业经济又如何取得良好的发展?
1.3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另一因素是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虽然基本绝迹,但不可否认“牛耕人种”的情况并不少见。沿用了上千年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规模小、效率低、收入少。一言以蔽之,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存在技术含量不足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与规模化的生产标准线不合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意识。
2.解决对策
2.1加大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资力度。现阶段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想要得到落实,需要政府有效的落实强农惠民的相关政策,做好角色定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模式,对农业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支持。此外,政府在对农业投资过程中,应遵循“密集化”原则。农业资金如果过于分散,必然导致各地区、各工程“捉襟见肘”,难以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建造高质量、高性能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量虽少,但是具有长远的使用性、高效性。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携手努力。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实施;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经济投入。
2.2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
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乡镇领导需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只有农业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城镇经济才能取得明显的发展。此外,乡镇领导应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加大农业科研创新能力;乡镇农业经济想要发展还可以通过鼓励企业投资的方式,改变乡镇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将良好的技术水平加以推广利用,我国的农业经济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微型农业企业。政府鼓励、引导农村建立微型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众所周知,加工后的r产品,市场价格约在“原产品”的3倍以上,利润高且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属一举两得。
2.3全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业经济;人均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47
我国近年来科学技术、经济实力发展迅猛,以往小农式农业经济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社会对农业经济的需求,人们必须把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作为现阶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和焦点,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方式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但在我国现今的农业经济现状中,仍存在经济基础欠缺、生产方式落后、农业资源严重缺乏、国家对农业投入的资本资金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1]。在我国,虽然整体农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C械化生产的影响范围正不断加大,但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民采取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投入较多但收入却差强人意,这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但严重污染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浪费生产资料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
1.2 国家政策有待完善
现今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还有待扩充和完善,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农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及经济、技术支持还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导致我国农业方面的各组织成员之间经济来源呈不稳定发展趋势,资本生产资料等方面的积累和累积严重不足,往往会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态势欠佳,困窘现象接二连三发生。
2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途径的探索
由上述对我国现今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中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诸多、困难重重,有各种各样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正不断呈现出来。由此可以了解到,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农业经济,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加强完善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政策管理制度,加大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竞争和危机意识,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监督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村经济落后,发展前景缓慢,导致进城求学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在村屯的人员中孤寡老人居多,这些留守人员中普遍存在知识水平较低,对科学技术、新兴生产方式方法的学习应用能力较差,劳动力低下、农业生产速度迟缓,这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坏无益的无限制恶性循环。为此政府有必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技人员的培养回流,努力提高乡村人民的科技知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科技化高水平持续稳定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科研探究工作,加大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额及竞争力。让国家对于农业的完善和发展而做出的经济投入、政策支持、人员的下派都能够用之有度并真正用到实处,给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一个稳定坚实的根基保障。
2.2 完善农产业结构
我国农业经济长久发展以来一直存在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南北经济发展进度差异较大的突出问题,这都需要国家通过改善农产品产业结构来逐渐缓解解决,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精神,以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的进步为前提不断优化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技术中的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单一产业布局,高效结合并利用各地域种植经济特色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随时调整应对策略,促进农产业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2]。
2.3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水平
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下,农村土地人均占有率不断增加,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不断上升,调查显示,今年来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正以平均每年近10%迅猛增长,国家对此现象应着重加以重视,开放政策管理,扩大劳动力就业市场,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城镇接受更先进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的熏陶,在为城市工业发展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促进科技人才的城乡循环利用,避免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过多吸收农村中的精英知识型人才而造成农村科技落后,人口素质不断下降的现象发生。更好的提高农业从业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及文化水平,为推动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造优越前提条件[3]。
3 结论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形式虽然问题重重、不容乐观,农业经济的发展态势欠佳,但只要政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放远目光,把农业经济的发展看成一个系统可循环的整体,正面认清其复杂性,针对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处理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涌现的问题,相信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段月琴.试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0.
[2]卢健鸿.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技服务,
关键词:新形势 能源经济 可持续发展 策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就是能源,它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等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的约束。因此,促进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经济
可持续发展是新型的发展观,强调人口、经济、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而能源资源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跟经济联系密切,所以能源经济广泛涉及能源的各类产业经济,包括能产生能量的物质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因此,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还不能损害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可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生态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不仅要满足当代人提出的能源需求,还不能对后代人满足自身能源需求的能力产生消极影响,更不能构成危害。换言之,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对一次能源的开发、运输、加工、转化、分配、使用等,还需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视为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保证实现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新形势下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于长时间追求单纯的产品数量增加及经济增长,导致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往往被忽视,形成效益低、投入高、消耗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且能耗高的产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导致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下,阻碍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及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早形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如加快发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即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传统的轻工、化工、建材、机械、冶金等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突出污染小、消耗低、效益高的产品的发展。同时还需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规模进行合理调控,确保其增长速度适中,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程度,并积极制定、实施对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有利的政策,合理限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对那些不破坏生态环境、能减少资源消耗的高科技、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产品等给予大力的扶持,有效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据的比重,为实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坚持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市场经济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促进能源发展,具体表现为资源的配置与市场的调节、竞争等功能。而作为经济增长投入的一项重要要素,能源经济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实现优化配置,才能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1]。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涵盖两层意义:产出的能源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分配,要以合理的比例分配到各个生产与生活部门;将能源配置到利用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地方。而对市场调节来说,能源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能源价格信息的传递。能源经济要想在新形势下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就需建立能充分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价格机制,通过良性市场竞争合理制定价格机制,促使相互独立的能源投资经营主体能跟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风险、利益高度对称的内在机制,从而通过市场的能源价格变动来引导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以便双向调节能源的供需关系,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坚持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
(三)合理构建能源开发结构
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促进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确保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在开发能源资源的过程中按照各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及开发潜力,对当地未来的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城镇化格局、国土利用等进行综合考虑,明确哪些区域可以开发或要优化开发,哪些区域不能开发或要限制开发,依据主体功能定位来规范能源资源的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构建开发结构。一是能源资源的优化开发区域,即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只有及时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占用土地、排放污染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将质量与效益摆在首位,才能提升区域的竞争层次,促使能源资源继续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龙头;二是能源资源的重点开发区域,即区域的人口聚集、经济等条件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投资环境,促进发展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承接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确保能源经济能慢慢成为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三是能源资源的限制开发区域,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口条件欠佳、经济大规模集聚的区域,只有适度开发、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能源产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才能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使其逐渐发展成为生态功能较强的重要区域,增加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四)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评估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等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及时提出相应的预防、遏制措施,其核心在于分析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方案,宗旨在于找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是有机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2]。所以在能源经济发展中应完善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机制,在实施能源经济重大发展项目时开展相应的环境影响论证、核查、审批等工作,同时依据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可持续性,通过分析、综合得出最佳的能源经济发展决策,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预防改进措施。针对那些确定性不明显、代价及风险较大的能源经济项目应彻底杜绝,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能源资源、环境等遭受严重的破坏、污染,严格控制能源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为实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语
虽然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但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从未停止,只要人们能用智慧向自然界发起挑战,坚持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能源危机必将被成功化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肖新辉.如何实现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385
下面我就区域性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搞这项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推进,为我们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大量的农业科技园区、专业市场、小城镇的兴起,都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开辟了很好的道路,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很好的市场。有了工业化、有了城镇化,就有了非公企业的大量产生,就有了非公企业的众多的职工,也就有了这种新型的劳动关系。所以说区域性职代会、集体合同的产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新形势下的产物,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维权形式的深化和创新。
首先,区域性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工作是我们工会适应新形势,尤其是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实行新的维权手段、新的维权形式的对原有传统维权形式不断改革、深化和创新的具体体现。
我们过去的维权手段还是有的,搞好集体合同、职代会工作是我们工会本身的任务,在这两项任务当中,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使我们的维权具有新形势下的新的意义。
其次,区域性职代会、集体合同工作是新形势下,整合工会资源力量,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的具体体现。工会组织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整合资源力量,整合我们自身的队伍,把组织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好。从现在看,xx县的经验是具有代表性的,也具有推广的现实性,从将来发展来看,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工会组织利用我们新形势下这种维权形式来搞好。
第三,区域性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工作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创新,也是工会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党委、政府、企业经营者、职工是一致的,企业发展了,经济发展了,才会为我们工会工作的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和平台。经济不发展,我们的工会工作就会失去活力。
二、怎样搞好这项工作
搞好区域性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工作,我认为要突出“两化”,把握“三条原则”。
1、两化。即个性化和特色化。
区域性职代会和集体合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为什么强调区域,区域就是有区域特点和优势。我们的经济发展,好多地方是依靠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人员优势、文化优势,每一个区域都有他特定的条件、特定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发挥会形成企业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搞好区域性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工作,就要首先在个性化、特色化上做文章。如果区域性职代会和集体合同没有个性化和特色化,就没有推广的必要。比如说辛集皮革城,肯定是要在治理污染等方面要做好工作。[莲山 课~件]各行业之间特点也不同,比如在开发区高技术企业,职工多为高知阶层,考虑的是待遇、环境和知识化;在工矿企业,职工更多的是考虑劳动安全和生命利益,然后才是待遇的提高。我想区域性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工作要突出小企业特点,掌握他们的个性和特色。
2、三条原则。即联合不凑合、协商不妥协、实际不形式。
一是联合不凑合。我们的区域性工会组织多数是联合会, 这里“联合”不是说凑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工会组织形式就行,而是要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为职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