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绘画浮雕的设计理念

绘画浮雕的设计理念

时间:2023-11-21 10:1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绘画浮雕的设计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绘画浮雕的设计理念

第1篇

关键词:仙游木雕;木雕艺术;数字化平面设计

1仙游木雕艺术

1.1仙游木雕的发展历程

仙游木雕兴始于唐朝,繁盛于明清时期。在唐代,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兴建寺庙建筑,木雕工艺涌现。到了宋代,人们对妈祖的信仰,通过雕刻了几尊生动形象的木雕妈祖为人们所赞赏。后期还有节约风格的明代木雕和装饰风格的清代木雕,仙游木雕后期开创了“仙作”木雕家具的先河。现在,仙游的木雕产业注重传承传统的精湛的木雕工艺和创新的表现手法,仙游木雕业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出产古建筑装饰木雕、神像木雕等。

1.2仙游木雕的艺术特色

(1)仙游木雕的寓意化图案与题材选定。仙游木雕设计所选择的题材丰富多样,有以人物为题材的木雕刻画,主要是对人物的外貌体征和神态进行刻画,一般会和人们所熟悉的故事相结合,通过木雕展现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动物纹样主要是选择带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如华夏民族所崇拜的图腾龙、鲤鱼跃龙门等;植物纹样中傲骨的梅花、充满生机的卷草、刚正不阿的松竹、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花开富贵的牡丹等;运用福、寿、喜的吉祥文字的题材等。在仙游木雕艺术创作中普遍喜欢运用象征的方法创作图案,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表达某一事理,通过图案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2)仙游木雕的雕刻工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仙游木雕兼容并包,汲取其他地区雕刻技术的优点,既有其他木雕工艺的某些共性,又形成了独特的雕刻技法和艺术特色。比如绘画中白描的表现手法的线刻;有跌宕起伏的层次感的浅浮雕和深浮雕;有人物、动物等题材的独立的立体雕刻的圆雕技术;具有空间穿透效果的透雕,也称为镂空雕刻技术;精雕细刻的微雕。这些雕刻技术有各自的特点,根据题材选择合适的雕刻技术。木雕的刀法本身幻化出的艺术语言在细节处可见一斑,使其所刻画的花草具有生机,刻画的鸟虫具有灵动性,人物惟妙惟肖,通过外在的雕琢,传达作品蕴含的深意。

1.3仙游木雕图案的审美价值

仙游木雕图案主要是要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还可通过艺术方式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民俗风情体现出来。其具有儒家思想中雅俗共赏的品质,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启蒙、教化、审美思想意识和精神活动的产生,引起观者情感的共鸣。

2数字化平面设计艺术

2.1数字化平面设计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字化平面设计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通过计算机此类数字化设备进行的图片资料的输入与输出,各种资源的下载和各类计算机绘图软件的运用的数字技术制作方式,具有特殊技术性和丰富性,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并且能在网络上共享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数字化的平面设计更为现代平面设计师推崇。

2.2数字化平面设计的特点

数字化的平面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素材的提炼和创新设计,利用计算机可操控的参数来设定设计作品的各方面的数值,如形状、颜色、层次,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的一系列数字化设计。运用数字化设备进行设计制作,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它能够节省时间,可以在同一个画面以不同形式展示同一设计。在技术操作上,可以随意修改设计,利用扭曲、透视、变换等手法,可直观地对比不同设计作品。设计者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设计,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修正和完善,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3仙游木雕艺术与数字化平面设计的辩证关系

3.1仙游木雕艺术对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启发

(1)素材的选定与处理对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启发。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提取仙游木雕创作中的传统元素的特色图形符号,与数字化技术的平面设计相结合,以传统的图形符号的设计传达其寓意及现代的设计思想。对具象的素材进行简约又别具特色的图形设计和表现形式的尝试,使选取的元素具有民族特征和美学特征,同时包含现代设计理念与风格。注重元素的选取会让平面设计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和文化底蕴。(2)雕刻工艺对数字化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的启发。仙游木雕特色的木雕工艺对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有突破性的启发。借鉴仙游木雕创作的多种雕刻技法,打破了传统平面设计的二维空间设计,使平面设计向多维度的方向发展,丰富平面设计多种材料运用的尝试和多样表现形式的设计。可以是二维空间中的多维度的展示,也可以是多层次、多样式的表现形式,注重平面与立体的结合,突破平面设计的平面化表达,在平面设计中形成新的设计语言和设计风格。

3.2数字化平面设计对仙游木雕艺术的影响

(1)数字化平面设计对仙游木雕艺术创作的影响。传统的木雕图案主要是以具象的、复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数字化的平面设计则是对传统木刻的图案进行归纳和抽象性的概括,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从传统木雕中所提取的元素与现代技术材料相结合,进行结构重组,形成新的样式。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设计和修改,用数字化设备形成木雕成品的虚拟效果,及时发现不足并修改,直到最终定稿。美化和运用新的木雕纹样,将简约风格的木雕设计理念融入仙游木雕艺术创作之中,让仙游木雕的创作具有现代的美感。(2)数字化平面设计的传播对仙游木雕文化传承的影响。仙游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现代数字化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海报、宣传手册、包装设计等静态文化传播,还有具有视听效果的视频、广告、宣传片等动态文化传播。将木雕的文化元素以平面设计的媒介进行数字化平面设计,将传统木雕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平面设计进行文化传播,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视觉体验,创新木雕艺术传播形式,促进木雕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4结语

通过对仙游木雕艺术与数字化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探究,对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丰富的内涵和民间艺术价值的仙游木雕艺术,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保护、传承和发扬。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与社会条件,为仙游木雕艺术开辟一个新的生态传承空间,挖掘仙游木雕艺术的深刻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符号,运用现在的审美方式和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审美内涵和价值,同时从仙游木雕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其素材和表现形式等,实现平面设计的创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数字化平面设计的魅力,提升其文化价值,使数字化平面设计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仙游木雕艺术创作与数字化平面设计新理念。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西结合;陶瓷设计;经典造型;巴洛克图纹

1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继承着悠久深远的灿烂文化。中国人不但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也热爱世界文化。祖辈很早就把西方文化引进国门。早在二百多年前康乾盛世时期,景德镇窑出产的粉彩西洋人物双体瓶等瓷器就吸收了西方油画的技法,把西洋美女、婴儿、风景、天使等题材大胆地描绘在瓷器品上。现在,广场、公园的雕塑,都市大街的建筑,大堂、案头的摆设等等,都融进了西方文化。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世界文化,而且要进一步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

怎样才能把中华民族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艺术在陶瓷产品上有机的结合呢?笔者认为,老祖宗创造了中国文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放眼望去都是品质优良的极品。如果再借西方的文化艺术与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结合在一块,真可谓锦上添花。

2 灿烂的中华陶瓷文化

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上溯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溪口文化等彩陶文化。这些彩陶的造型朴实端庄、线条简洁流畅。彩纹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天象纹和人物动态纹等。图案优美多变,色彩永久不褪。为什么彩陶能延续生产三千年至五千年这样漫长的时期呢?因为当时彩陶就是财富的象征,好比今天的高级轿车,只有贵族们才能用得起。当时彩陶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也没有其他替代品,这才是它在世生产最长的原因。彩陶也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必需用具,盛粮、盛水、盛食物,人们离不开它。再者,人们在实用彩陶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图1、图2分别为仰韶文化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罐。

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又创造了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这些文化的文明产物都是以素陶为主,有红陶、黑陶、灰陶,也有彩陶。器物造型有鼎、钵、尊、豆、杯、壶、鬻、罐、碗等。器物器形设计,相对彩陶而言,造型比较艺术化并更实用。从许多鬻和鼎来看,都安装了高身脚,可以在鼎底下面烧火煮食。从形状上看,有相当部分是动物的抽象写意。几千年后的今天,这种造型方法,人们还在沿用或借鉴。

到了东汉以后,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瓷器,终于摆脱了原始的制陶状态,从此,人们开始进入了瓷器时代。瓷器比陶器精致、细腻又坚硬。因为瓷化的胎体不再是微颗粒、微气孔状态的坯胎,而是结成一板整块、观如玉、听如磐的瓷器了。

陶瓷工匠们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根据瓷器的特质,设计出大量的优美造型。这些造型已成为中外陶瓷设计的经典,至今人们还在一直沿用。留传于世的造型有:玉壶春、天球瓶、将军罐、梅瓶、柳叶瓶、海棠盆、宝月瓶等等。这些造型有的端庄稳重、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憨态可掬、有的秀丽可人。世间美好的东西都能在这些瓷器上体现出来,给后人留下了可观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图3、图4和图5分别为天球瓶、宝月瓶和梅瓶。

当时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抵欧洲后,卖价比黄金还贵,只有贵族家庭才能用得起。聪明的欧洲人通过中国瓷的货物贸易后,了解到中国人制造瓷器能获高额利润,于是便千方百计地向中国人学习制造陶瓷技艺。他们不但学会了制瓷的全部过程,还把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创造所形成的造型艺术一并搬回他国所用。经过改头换面另行设计后就成了他们自己的东西。有的是把我们的传统造型稍作改动,有的就直接照搬,只是再加上他们自己的纹饰。

从宋朝开始,玉壶春这个器形被中国陶瓷先辈创造以来,中国人很喜欢这个造型,加上施以各种名贵的釉,更是爱不惜手。西方人的釉没有我们的釉那样名贵,也没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甚至不知玉壶春为何物,只知道此物造型非常优美,线条简洁明快,于是便按照西方人的喜好进行改动,上面加了一道口边,下面增高垫脚,中间加上繁多的线条装饰,就成了西方人的碎点花瓶了,如图6和图7所示。清年窑双耳尊由粉青釉、暗花、兽耳组成。西方人换成高耳、增加宽厚的口边,腹部装饰西方的民族绘画,就成了双耳花插,如图8和图9所示。

清末以后,封建制度统治下的中国,科学文化很落后,瓷用颜料出现了瓶颈。当时欧洲的科学文化比较发达,为了得到优质的中国陶瓷,他们专门研制了一批原料、颜料提供给中国的制瓷业,使得中国的陶瓷生产才得以为继。这种货物与文化的交流也帮助了中国的陶瓷制造业发展。

3 中为西用的陶瓷文明财富

许多西方人专门研究中国的陶瓷技术,他们把中国的陶瓷砸碎又碾成细粉末,科学地进行化验分析,得出了各个窑口瓷器的化学成分。有一个叫赛格尔的欧洲人,把中国陶瓷的化验结果通过数学计算,得出陶瓷坯釉各化学含量的计算方法,又把这个方法固定成一个计算公式。现在,世界上的陶瓷教学和科研计算都统一用这个公式。这个公式就是以赛格尔的名字命名的赛格尔式。中国人也不例外,在计算坯、釉配方时,也常用赛格尔式计算。

3.1 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

瓷器,无形中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虽说中国的民族文化跟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但是,对陶瓷艺术反映出来的人类文明还是有共识的。这种人类文明,已成了人类文化的资源。此时的陶瓷文化已不再属中国独有,它已变成全人类的产物。不分种族、不分国界,除一些自己新研发成功的技术机密外,大家都可以共同分享。所以,我们的陶瓷生产也要走向世界。中西文化相结合的陶瓷设计方向,是今后要走国际市场的一条道路。西方人每天看到的是“巴洛克”和“时尚汇”,觉得很平常;中国人触摸的都是老祖宗留传下来的“老古董”,欠缺新意。如果不去改造、创新,路将越走越窄。把西方的巴洛克艺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陶瓷造型相结合,融合为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能接受的一种世界文化,以此转化为财富,是大家的殷切期待的结果。

3.2 巴洛克艺术的巧妙应用

西方人创造了巴洛克艺术,他们的绘画、雕塑、纹图设计等都体现出巴洛克艺术的魅力。这种艺术风格得到全球工艺美术行业的青睐。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我们的传统造型加进西方的文化元素,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和西方人喜好和审美观、人见人爱的好产品。

图10 为大汶口彩陶高脚杯,图11借鉴了图10的造型。把大汶口彩陶高脚杯的造型去掉彩陶的纹饰,增加一条圆形口边,再增加一块厚实的底脚板,腰身加浮雕巴洛克鼓纹,风格转变,成了欧式的鼓纹高脚杯。

图12为清景德镇弧式瓶,清代景德镇官窑出产的青花觚式瓶的造型很优美。图13借鉴了图12的造型并加以改动,把广口瓶身拉长,把塔式座压缩简化,再装饰巴洛克艺术图纹就成了欧式风格的高身花插。

图14为勾藤锅底盆,即图1仰韶文化的彩陶盆的原样造型。把鱼形彩纹去掉,换上草卷勾藤纹。稍作改动,变成欧式风格的造型,这是出口产品提倡增加装饰巴洛克图纹的一种有效方式。

图15为裴李岗彩陶高身罐,造型很优美,但它的外观按现在的审美角度看,显得土气些。去掉罐身的乱纹,保留光身罐的造型,再加上巴洛克风格的纹饰做浮雕贴牌即可。其外观效果而言,可以施淡雅的透明色釉;也可以素烧后用水性油漆(水泥漆)作灰白色、多层次制旧(如图16高身花插)。这样,经过稍作改变外观效果后,就是两个不同文化、不同艺术风格的产品。

图17为海棠盆,从宋朝开始出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各个窑口的陶瓷厂家都在生产。没有纹饰,都是光身盆,只是各家的釉色不同,其用途也只是种花,摆不上大雅之堂。如果把它加上纹饰(如图18纹饰海棠盆),里外施釉。这样,不但可以种花,还可以在客厅作摆设,其产品价值也上升了许多。若是出口的陶瓷企业生产此盆,定能在国际市场有新的卖点。

图19为将军罐,是大家所熟悉的陶瓷器物的经典造型。其罐盖的形状像古代南征北战的将军所戴的帽子,罐身就像古代便腹挺挺的大将军,因此而名。将军罐也是各个窑口都有生产,有瓷器也有陶器,有青花、粉彩,也有光身施以名贵釉装饰。但是,作为大批量出口国际市场的将军罐却很少。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西方国家认同的文化色彩。具体说,没有装饰巴洛克艺术的图纹。西方人,特别是欧洲人很喜欢在器物上用浮雕的手段来表现巴洛克艺术。笔者了解欧洲人的审美观念,根据欧洲人的喜好,在传统的将军罐上用浮雕装饰巴洛克鼓纹和草卷纹(如图20鼓纹将军罐),摇身一变成了欧式罐。经典的陶瓷设计,应是在优美的器物上配以恰到好处的纹饰,可以感觉到历史的痕迹和时代的气息。一个充满活力感的造型,又以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纹样装饰在瓷器上,定会让人心旷神怡。

4 陶瓷设计工作的广向思维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进一步变化,陶瓷工作者对产品的造型设计也要随之演变。陶瓷设计的思维活跃,最好是多创新,设计出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能认同的新产品。笔者曾在广东的陶瓷出口企业做设计多年,经常接触欧美国家经营陶瓷的大客商,了解他们的审美观念,也得知他们所喜欢的图纹装饰。所以,在广东的六年设计生涯中,设计了500多款出口畅销产品,现在选几款拟作参考。

图21于2001年借高音喇叭的外观造型设计。其线条简洁流畅,加饰巴洛克艺术图纹浮雕。设计图刚交制作模型时,就有欧洲两家客商下单订货。接着,美国、阿拉伯也有几家公司签单订货。从2001年底至今,这款喇叭盆都是大单出口,而且畅销不衰。

图22至图24是三款很普通的器型,但它们的造型端庄稳重,线条利落明快。加上恰到好处地配置西式浮雕图纹,这样处理很大方,但不觉俗气,朴实又有现代气息。投产不久后就有外商下单订货。至今,这几款产品都是一个大单接一个大单地订货。可以肯定说,我们的陶瓷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其产品造型得融进西方的文化元素。选择哪些造型和用什么样的纹样来装饰、是满纹还是点缀、是彩绘还是浮雕、是巴洛克艺术图纹还是赋有故事性的西方图画(如图9高耳花插),这是陶瓷设计师们要考虑的。笔者建议:陶瓷技术人员要学习西方文化,多收集一些西方的艺术图纹并加以应用。除了借鉴传统造型以外,还是以新的造型设计为主,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具有价值的新产品。

5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陶瓷装饰;民族特色;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88-02

“装饰”一词,在西方国家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装饰泛指艺术修饰,各种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效应。稍后出现了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词汇。所谓陶瓷装饰,是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关系组合,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视觉世界。日用陶瓷中的装饰,作为人类生活和观念意识所释放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和历史时期的思想感情及内在信仰的自然反映,也是人类造物和审美的历史见证。

一、日本的陶瓷装饰风格

日本陶瓷工艺起源于具有神秘审美意识的绳纹土器,它是日本最早的土著文化。到弥生时代,弥生土器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造型纹饰趋向于精练简洁。进入古坟时代,其烧制技术的提高和自然釉的产生促使日本陶瓷飞速发展,江户时代的瓷器生产形成规模。著名的有伊万里烧、京烧、古九谷烧、萨摩烧、砥部烧、锅岛烧、仁清烧等,这些瓷器在造型和纹饰上体现了各个窑系瓷器制作的艺术风格。器物造型包括茶具、水器、陈设器、瓷塑作品等,品种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交趾釉、青釉等,纹饰有花鸟、花卉、山水、游鱼、云龙等。瓷塑作品施彩浓重艳丽,图案设计中多有团花和象征福禄的纹饰。这之后,日本陶瓷艺术的飞速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在吸纳中国和欧洲制瓷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陶瓷艺术风貌,挤身于现代世界陶瓷强国之列。

目前日本传统瓷器生产有有田及九谷两处。有田瓷在日本陶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田系中伊万里的着色技术、柿右卫门的彩瓷成就、瓷器上描金技法的应用,都派生于中国瓷器,但在它们的发展中,很快融入了本民族的风格,形成了日本瓷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九谷烧瓷器艺术风格高雅、技艺独特,它非常善于采用金、银等华贵的装饰材料进行装饰或绘画。装饰技法有红彩、金彩、绿彩、银彩等种类。现代九谷瓷器,在色彩种类方面更加用色大胆,颜色扩展到红、黄、绿、褐、紫、金、银等色。九谷烧彩瓷艺术,作品内容丰富。有花鸟、山水、风景等内容;有鱼纹、鹤、神灵等寓意吉祥的题材;也有人物、儿童;还有松、竹、梅、菊等纹样。目前已经形成了古九谷风、饭田屋风、永乐风、庄三风、吉田屋风、釉里金彩、釉彩、银彩、深绿等艺术装饰品种。体现出九谷烧厚重、丰富、色彩艳丽与悦目等独特的彩瓷风格。今天的九谷瓷秉承各个时代的彩绘传统技艺,精益求精,进入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日本文化自然随性﹑朴质﹑闲淡。而这一切也在日用陶瓷中得到了体现,呈现出日本日用陶瓷的独特之美:自然、枯淡、纤细、空寂和悲凉。由于日本民族特有的“物哀”的审美心理,其对事对物总有一种枯寂淡泊的悲哀之情。在他们的陶瓷作品里也体现出了这一既质朴又枯淡的审美文化。陶瓷作品的装饰和造型即兴性强,娱乐性强,不拘小节,但给人一种随性自然却又放逸,朴实无华而又枯淡的美。

二、欧洲的装饰风格

欧洲早期陶器生产的中心是古希腊,它生产的陶器通过地中海运往临近诸国。按其装饰风格的不同和演变过程分成四个时期,即“几何纹样期”、“东方样式期”、“繁盛期”和“衰落期”。题材取自于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陶器装饰风格宏伟严谨,又生趣盎然,人物造型写实,比例准确,神态生动,富有情节性。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陶器价值低廉,符合市民阶层的广泛需求,从而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它如同其他艺术一样,在意大利首先繁荣起来,进而影响到欧洲各地。意大利陶器纹饰仍主要以神话故事为主。但到了16世纪后期,法国陶器工艺异军突起,创造了 “田园风味”的陶器,以浮雕式的装饰手法代替了意大利陶器装饰的绘画性。

17世纪,欧洲制陶兴盛之地转为荷兰,由于受到东方陶瓷的影响,荷兰陶器还尝试在白色化妆土覆盖的陶胎上绘天蓝色纹饰,以模仿中国青花瓷。直到1709年,才在德国的德累斯顿烧制了欧洲最早的硬瓷。欧洲各国陶瓷都有明显的地区风格。如法国釉陶装饰豪华,质感柔和细腻,在瓷器纹饰上大量出现罗可可风格。英国制瓷略晚,但很快以软瓷器打入市场。北欧各国的陶瓷则表现出天真、纯朴的装饰风格。欧洲人把18世纪看作是瓷器工艺的黄金时期,其后一直保持着造型高雅,做工精细的装饰风格。

工业革命后,欧洲的日用陶瓷从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小作坊中脱离出来,开始工业化生产,其中经历了六个阶段:①仿古风格银制餐具的工艺瓷阶段;②注意外表装饰的新巴洛克风格阶段;③追求实用的功能主义风格阶段;④刻意表现形式的先锋派设计阶段;⑤讲究实用和形式简洁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阶段;⑥以及企盼重新诠释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后现代主义阶段。后现代主义促使具有传统手工风格, 同时又是建立在现代设计意识,结构合理的陶瓷风格出现,这种带有装饰性浮雕,弦纹和手工痕迹的陶瓷制品的出现,给人们一种新奇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经济的复兴,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大幅度提升,不少著名的陶瓷制造和设计的公司,不断推出的新颖、具有开创性的日用陶瓷,对整个陶瓷设计起到了推动作用。现今,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逐渐厌倦拥挤,喧闹的城市生活,向往充满自然气息的田园生活方式,使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时代精神。这一理念正逐渐体现在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上。

三、中国的日用陶瓷装饰

1.装饰应用于陶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陶瓷无疑是中华民族最美丽的瑰宝,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商、周时期人们发明了釉和器表施釉的新技术,使刚刚诞生的原始瓷器一开始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从此,各种高、低温颜色釉的材质美和施釉技巧的工艺美便成了瓷器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因素和重要的艺术语言。

隋代,中国窑工烧成了白瓷,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誉,开创了“南青北白”新格局。陶瓷的魅力在北宋格外受到关注,陶瓷美学的高峰在此时迅速形成。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以及遍布民间的磁州﹑耀州﹑龙泉﹑景德镇﹑吉州﹑建窑等窑系,将陶瓷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影响后世。元代以后,景德镇作为瓷都,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以及惟妙惟肖的仿生磁,应运而生。这原本与生活相关的器物,其功能也由单一变得复杂,由实用趋于艺术。

明清时期达到了制瓷业的顶峰。永乐年间的白瓷洁净如玉、薄如纸,给人以甜美的感觉。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祭蓝瓷尤为精致。清代的瓷器在康熙中后期有所发展,康熙时期的青花纹饰采用西洋画技。雍正、乾隆时期彩釉瓷发展最快,雍正时期以清丽媚见长,乾隆时期以富丽堂皇为特点。这期间烧制的仿古窑精品,无论纹饰、造型、款识都达到足以乱真的地步。

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装饰艺术由“素瓷”到“彩瓷”、单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演变。陶瓷装饰表现出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的图案纹样装饰形式;另一类是以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的工艺转换表现形式。

2.瓷器装饰风格在当代的承继创新

当代瓷器在装饰风格上,更多地是表现出简洁、自然、含蓄以及轻松活泼的特征。在装饰题材上,多体现自然景物、风俗民情和民族文化。在装饰表现形式上,工笔与写意、具象与抽象共存,工笔严谨,写意洒脱,抽象深邃,给人留存更多的联想空间。在装饰工艺技法上,更考究泥、釉、彩的综合效应。充分体现泥坯的材质美,善于发挥色釉相互渗透熔融的特点,展现釉质的色泽美和肌理美。

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综合装饰的发展历史悠久。综合装饰集造型、纹饰、色彩、材质、工艺、技法等装饰要素于一体,将各装饰要素有机地组合、巧妙地设计,以形成赏心悦目的综合艺术效果和意趣横生的艺术魅力,综合装饰的美学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创意美、纹饰美、材料美、工巧美、整体美等诸方面。它是现代陶瓷艺术中被广泛运用的装饰艺术形式。以装饰形式和工艺手法作为综合装饰艺术风格的陶艺家不乏其人,而且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色。

3.提高我国日用陶瓷的装饰水平的途径

日用陶瓷的装饰是影响陶瓷艺术性和消费者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从市场来看,我国目前日用陶瓷装饰做工粗糙、设计思维陈旧,这样的日用陶瓷的装饰已不再符合时代的潮流,消费者需要个性化、艺术化、多样化、高级化的日用陶瓷。

在色彩装饰方面。我国日用陶瓷大多用白釉装饰,在配套的日用陶瓷中色彩处理用一种釉色,易于统一。是否可以考虑用不同的釉色来装饰,也可以在一套制品中的各个部件用不同的釉色。

日用陶瓷的装饰还可以采用手绘装饰,增加日用陶瓷的艺术效果。有水彩画、水墨画、蜡笔画、油画等表现形式。这种模仿用颜色釉手工绘制的效果, 随意、轻松自然、简洁又不失时代性, 让消费者能享受具有手工意味的自然情感。

在肌理效果方面,包括刻画、浮雕、甩釉、晕染、比刷釉的效果、喷釉的效果、海绵、叶子等印贴效果的加入,让人感到一种自然手工化的轻松审美享受。

不管采用何种装饰,都是为了提高器皿的审美价值,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达到良好的赏用结合。

四、结束语

当代世界级的名牌日用瓷器,已不再是产自中国,而是产自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的瓷器只能在国外的普通商场、超市,甚至地摊上廉价出售。中国的日用陶瓷相对陈设陶瓷来说发展落后。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当代设计,更多的是继承传统和模仿别人。我国日用陶瓷的制造以传统的手工方法为主,产品开发设计受到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工艺技术没有大胆创新,材料、机械和设备落后,生产模式以家庭或者小作仿为主。

无论日本还是欧洲,他们的日用陶瓷设计充分地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呈现了其独特之美。设计者这种深入体味和发掘自身文化特质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我们应该在吸收他国的优秀成果的同时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避免盲目的照搬照抄,这样才能出现突破性的设计理念和优秀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方文生.浅谈提高日用陶瓷艺术性的途径[J].佛山陶瓷,2006,(6).

[2张亚林.空寂的悲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2).

[3]张亚林,陈晶.浅谈机制日用陶瓷设计的手工意味[J].中国陶瓷工业,2008(4).

[4]刘锦生.简述日用陶瓷的历史发展[J].安徽文学,2006(10).

第4篇

经典美学精髓

1847年。29岁的Louis-Francois Cartier从师傅Adolphe Picard接手了位于巴黎29,Rue Montorgueil的珠宝店。1846年,Louis-Francois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组成的一个菱形标志,注册了卡地亚公司,这意味着卡地亚的正式诞生,这颗心形的标志象征着一个传奇爱情故事和奢华王国的开始。 当时的巴黎,经过王位争夺的一番动荡后,又恢复了花都昔日的浮华气象,极大地推动了巴黎珠宝业的繁荣。卡地亚幸运地得到了拿破仑三世年轻的堂妹Mathilde公主的推荐,业务不断增长。1902年,卡地亚的店铺已经从巴黎开到了伦敦和纽约,纽约逐渐成为卡地亚王国的总部。父子相传仅两代,卡地亚已成世界“首饰之王”。

随着首饰王国的声名远播,卡地亚成为欧洲各国皇室的御用珠宝商并被誉为“珠宝商的皇帝,帝皇的珠宝商”。英国皇室曾向卡地亚订购27顶皇冠作加冕之用。此外,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埃及、法国奥尔良王子家族、摩洛哥王子及阿尔巴尼亚的皇室亦委任卡地亚为皇家首饰商。卡地亚第三代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华丽的店铺接待尊贵的宾客,三兄弟还不断游历世界各地,搜珍猎奇。Pierre亲赴俄罗斯,找寻最上等的珐琅和雕琢动物的珍贵玉石。Jacques则前往波斯湾找寻完美无瑕的珍珠;他还前往印度,将当地土王的漂亮珠宝运回伦敦工作室,重新设计修饰;兄弟俩还合伙从印度王子那里购入大批珍珠宝石。长子Louis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家,他革命性地在珠宝的镶嵌中使用了铂金。卡地亚的首饰深受俄罗斯、埃及、波斯、法国巴黎等地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东方色彩的灵感启迪,通过几何图形形成完全抽象的设计,将异域文化的特征通过特殊途径表达出来。

作为被受人推崇的品牌,卡地亚也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与明星结下了一个世纪的奢华情缘。无论是在剧院里的荧幕上,还是在经典的红色包装盒及丝绸的映衬下,卡地亚都彰显着耀眼的光彩。随着好莱坞影业的发展,卡地亚成为制片人理想的合作伙伴。他们希望通过其欧洲王室珠宝供应商的背景,提高影片的定位。卡地亚吸引着众多的导演、明星及观众,制造了神韵独具的影视神话。

珠宝翘楚精致腕表

珠宝设计师和技艺高超的工匠,使设计独特的饰物都和谐地体现了卡地亚的绰约风格。卡地亚自1888年开始就推出腕表,著名的款式包括1911年的Santos手表,1909年取得专利的覆褶式表扣,1919年的Tank手表等。在Louis的管理下,卡地亚不断拓展,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设计需要经典美学,但还要加上当代的精神演绎,作品才能更具时代感,从而被人们接受。历史悠久的卡地亚曾有过许多重要的设计专题,包括“系列主题创作”、“重现高级珠宝的艺术精粹”等,这些传统设计理念对卡地亚影响深远。时代特色结合传统工艺神韵是卡地亚高级珠宝系列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流畅的线条、明澄的色彩中,卡地亚演绎着美的真谛――美在于简单而不在于繁复、在于和谐而不在于冲突。

历经160多年发展,卡地亚始终引领历史潮流,不断致力于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成就无数经典杰作。Cartier d’Art系列高级腕表便是最佳明证。十多年以来,这些独具特色的高级腕表,将罕见甚至已被遗忘的技术工艺展现在世人眼前,不但为其注入生机,更令其得以永世流传。这些艺术杰作,展现工艺大师的精湛完美的工艺,凝聚其满腔热情,并匠心独具。

Santos de Cartier 这款最早期飞行腕表源于对于翱翔于天际间对于自由的渴望。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的巴西富豪好友山度士.杜蒙(Santos Dumont)同时也是位著名飞行员。在一次巴黎的聚会里,杜蒙向好友卡地亚提及无法行之际轻易读取时间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路易卡地亚反复思索与探究后成就了这只革命性的Santos飞行腕表。随着1904年这款已好友为名的Santos飞行腕表以前所未有的概念与造型惊艳问世如同杜蒙于1907年创下飞行佳绩,打破了22秒飞行220公尺的原有纪录。走下自己的“14 bis”号飞机时,众人目睹他正阅读腕上的手表。从此以后,他的崇拜者无一不渴望拥有一只腕表之际同时也开启卡地亚制作精致高级腕表之路。

百余年来卡地亚的Santos腕表见证了时代的沿革至今历久弥新,极富时代感的几何设计外型、弧形的方角、和谐的表耳弧线,是首度以装饰艺术风格诠释腕表。配有当时钟表界罕用的真皮表带。值得一提的是其独特的螺丝装饰,在卡地亚独到的美学设计下不再仅是固定的原件同时也成为表彰前卫设计风格的一部分。 如时代先驱,卡地亚在1970年代更是表界首度巧妙融合黄金与精钢二种材质的表款。2004年庆祝Santos腕表诞生一百周年推出的Santos 100系列表款以沉稳豪迈之姿震撼表界。

大师手下的宝石

卡地亚推出的新品,再次展现敢于突破传统,超越时间界限的勇气与决心。卡地亚将高贵典雅的传统艺术工艺融入当代世界,重新诠释宝石、珐琅、浮雕与珍木细工镶嵌等工艺,由此开辟新纪元。卡地亚独具创意并娴熟掌握精湛工艺,以如梦如幻的动物图案,前所未有地将艺术与制表工艺相结合,两者互相碰撞而产生灵感火花,为艺术创作开辟全新领域。无论是在拉夏德芳的卡地亚工坊,还是在尚不为人知的秘密工作室,Cartier d’Art系列腕表皆出自超凡卓越的工艺大师之手。这些作品出类拔萃,体现工艺大师对艺术的满腔热情,见证其超越极限,迎接挑战的勇气,每一个微小细节皆精美绝伦。时间已不是主角,工艺才至关重要:镂空雕刻;金丝勾边珐琅;宝石镶嵌的马赛克图案;层层交叠的珐琅;珍木细工镶嵌……工艺大师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想完成一件作品的工序非常复杂。首先,要挑选宝石。宝石品种繁多,有缟玛瑙,虎眼石、鹰眼石、黄色彼得石、红玉髓、黄碧玉、棕榈碧玉、喀拉哈里碧玉、黄玛瑙、藓纹玛瑙、珊瑚及珍珠母贝等。随后,宝石镶嵌技师将筛选出的天然宝石打磨切割。然后,便要按照事先规定的顺序逐一镶嵌宝石,再逐层镶嵌各种颜色的宝石,令色彩层次更加丰富,形状亦更为突出。所有宝石需先粘贴在表盘上,然后再统一进行加固,以确保图案表面均匀平滑。有时一个图案需镶嵌有1000余块宝石。仅宝石镶嵌这一道工序,就需耗费60多个工时。精巧的镶嵌工艺,令表盘上宝石图案栩栩如生。正是这精确细腻的加工手法,以及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成就了这些经典之作。

“Mosaïque”(“马赛克”镶嵌工艺)一词于公元前一世纪诞生于罗马,而其真正起源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的西西里岛,在此处发现了史上最早以玻璃与大理石小方块镶嵌而成的图案。在当时,这种采用经切割的玻璃与大理石小方块取代鹅卵石作为镶嵌材料的工艺手法,堪称创新之举。马赛克镶嵌工艺不断演变与发展,并出现了微型马赛克镶嵌工艺,这一表现手法在18世纪末的意大利尤为盛行。这项流传千年的古老技艺,原本只应用于墙面、壁画、天花板与地面等大型装饰中,如今,它跨越表现范畴,并将其微型化,从而应用于制表工艺之中。而珐琅工艺起源于地中海盆地。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开始用珐琅装饰首饰与金银器皿。半透明镂空珐琅工艺则始于14世纪。作为掐丝珐琅的演绎,半透明镂空珐琅绘制在半透明底板上的,在当时的法国皇室中风靡一时,倍受追捧。在新艺术主义时期,出现大量以无金属底板珐琅装饰的首饰,这一工艺在当时被称为“半透明镂空珐琅”。20世纪初,卡地亚开始将独特的珐琅工艺运用到产品设计之中。1902年推出的“Deux Feuilles de Lierre”(两片常青藤叶)胸针和1929年座钟上的罗马数字,均采用此种珐琅装饰。

本次,卡地亚在表盘设计上采用半透明镂空珐琅与马赛克镶嵌工艺,令这一古老技艺重新焕发迷人魅力。这一工艺需付诸极大耐心潜心研究,不断探寻秘笈,配合精湛工艺,历经无数尝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以半透明镂空珐琅工艺制作的表盘,如彩绘玻璃窗般色彩鲜艳。微弱的光线,透过半明半晦的珐琅层,如此优雅精致,仿若以光线为色彩绘制的神奇图画。珐琅艺术家不懈追求,力臻完美,通过渐变色彩,体现光线明暗效果,从而使得图案中天空与云朵的颜色随时随地都显得清晰明亮,闪烁着用银箔点缀而成的点点繁星。再依次观察白色北极熊的背部,头部与脚下的浮冰,渐变色彩的排列赋予图案高低起伏的层次感,产生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直到最后一刻,工艺大师仍需聚精会神,因为些许的差错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比如珐琅涂层过厚,烘烤时间过长,或者外部压力太大等等,一件杰作的诞生全赖于工艺大师精湛的技艺。

工艺大师独具匠心,将浮雕艺术与内填珐琅彩绘工艺相结合,细腻传神地刻画出猎豹生动逼真的神态。表盘上的猎豹栩栩如生,表壳似乎已无法将其束缚,它蓄势待发,随时准备跃出表盘,凌驾于整枚腕表之上。表盘上的高浮雕装饰经常由多个部分组成,精确的装配手法制造出完美的阴影效果,令每个细节都十分出彩。即使是猎豹也眼神深邃,下颌轮廓清晰,面部表情立体感极强,形象逼真,仿佛要一跃而出。皮毛质感的刻画,更进一步体现工艺大师卓越的雕刻手法,他们用平头凿和尖头凿精雕细琢的豹眼炯炯有神,令人称奇。而最考验功力的,莫过于突出猎豹胡须立体感的技法,工艺大师先使用尖头凿雕出内壁,再用树脂分别打磨每个部分。浮雕装饰的雕刻与组装需要耗费60多小时,而完成大明火内填珐琅装饰还需要25个小时。工艺大师交替运用黑、紫红、灰、乳白、亮白、棕黄、黄绿等七种色彩,结合写意与细腻并重的技法,塑造出一只线条优美,充满野性气息的猛兽。

艺术大师精通光线反射原理及对比效果,由此缔造出极富立体感与透视感的绘画效果。他们极其注重细节,力争让所有腕表都成为高级木器工艺的典范之作。每款表盘皆独一无二,需经多道工序,历时16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镶木师根据设计图样,依照所需颜色、纹理与材质挑选合适的木料。为了镶嵌熊的皮毛,需要使用十种来自欧洲的不同天然木材,如:冬青木、栗木、杨木、柳木、银槭木或红枫木、胡桃木或伯尔胡桃木、花纹枫木以及有阿林山榄木等。这些组成表盘的38片木片被切割成极小丝束,其中一部分需要加深颜色,以便制造出明暗各异的立体效果。接着,便要将这些木片逐一粘贴到表盘上。腕表搭载9905 MC型手动上链机械机芯,配备跳时功能,是艺术家与制表大师亲密合作的结晶,是精湛工艺与高级腕表复杂功能之间的一次跨行业合作。

第5篇

摘要建筑立面装饰根据建筑美的原则,以及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来确定它的具体结构、位置和形状。建筑立面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人的形象、自然植物形式、动物形象、人造事物、几何形线条等。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建筑设计师的创作理念、思想方法的综合反映,孕育了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以及象征性本质。笔者认为探究建筑立面装饰的风格特征以及建筑立面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建筑物的更新、改造、重建以及保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立面 装饰风格 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 TU-80 文献标识码:A

建筑立面装饰的位置以及结构,往往使得它们难以被观察,其真切的面目曾一度被建筑师和欣赏者所忽略。实际上这些建筑立面的装饰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它们是一定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的组成部分。在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保护、整修和继续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装饰细部,是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是建筑艺术得以发展的关键。实际上,建筑立面装饰的风格与建筑形式,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建筑立面装饰的风格与建筑设计师所在国家的建筑风格以及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建筑立面装饰在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有所了解,是在建筑实践与建筑活动中继续利用这些建筑立面装饰元素的前提。

一 建筑立面装饰风格概述

1 中古时期建筑立面装饰风格

流行于11-15世纪的古代欧洲建筑风格,给建筑形制、建筑文化以深刻影响,这一时期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中国建筑、以及伊斯兰建筑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这些建筑风格之下的立面装饰,有着不同形式的表现。希腊的建筑立面的细部装饰成为整个建筑体系的重点,甚至把“柱式”作为一种规范的风格,在细部和装饰上,都按照人的尺度和严格比例来规范建筑造型,这在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体现,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哥特式建筑,总体上给人以崇高之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装饰,将希腊与波斯的艺术元素融合到一起,把雕刻技术发展到更高的境界。罗马建筑中常常充满着附加的装饰,忍冬草叶、涡卷、鸟、爬虫、丘比特、狮身鹰首兽等,都是装饰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中国建筑立面的装饰部件大部分都是木头制成的,包括柱子、斗拱等,其装饰表现形式往往是中国漆涂成的精美几何图案,在屋脊上常见一些龙、鱼、吻兽等动物形象。

2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立面装饰风格

始于15世纪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把启蒙思潮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带入到建筑领域,深深影响了建筑立面的装饰风格,后又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有特点的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放弃了哥特式建筑对“崇高感”的追求,这意味着宗教统治艺术的终结。建筑设计师转而追求绘画、雕刻在建筑艺术中的表现,强调整体的美观统一,比例协调,布局匀称,但是不再把人体作为立面设计的尺度单位。在檐口、柱头、檐壁上的雕刻与绘画,往往回归到史前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追求上,因此壁画等立面装饰变得愈发精致,丰富却不显得矫揉造作。

3 新艺术运动时期建筑立面装饰风格

在法国兴起的新艺术运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产生巨大的影响,玻璃、钢铁等材料出现在建材中。这一时期的建筑往往强调装饰、构图以及质感。在19世纪的机械时代,当钢铁和玻璃成为建筑装饰部件的主要材料,装饰的表现形式也开始围绕着玻璃、钢铁这些新材料而展开。在门窗的角上以及建筑本体的结合点上,以流动的、蜿蜒的自然主义装饰为主要题材。在民居以及大型商场中,通过陶瓷砖瓦、壁画以及阳台栏杆和围栏上的铁花雕刻,来表现建筑的风格特征,用以传达一种不受束缚的建筑理念。

4 装饰艺术派时期建筑立面装饰风格

起源于20世纪的装饰艺术派,它汲取新艺术运动、包豪斯以及许多其他艺术风格的元素,合成一种具有明显垂直性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派强调几何形图案、硬朗的边角和有棱有角构图。立面经常使用“Z”形条带,或者设计成为饰带或者腰带的锯齿饰。这些装饰一般沿水平方向横穿建筑的底层,作为腰线、顶角线,也常常装饰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檐口等位置。装饰艺术派的建筑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给人以明快活泼之感。

5 现代运动时期建筑立面装饰风格

正在欧洲满眼都是国际风格的直线立方体式建筑的同时,一些设计师因为建筑立面装饰的繁冗与复杂而拒绝使用装饰,20世纪60年代后,装饰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建筑立面装饰理所当然应该为建筑结构服务。建筑物本身成为一种装饰,虽然其立面毫无代表其内部的功能,最简单的装饰建筑立面的方法是选择质感的建筑材料,于是出现大理石、铜、彩色玻璃、钢铁等等富有质感的建筑材料,被大量应用到建筑结构之中,他们严格的结合方式和布局所创造出来的图案,起到了一种装饰的效果。

二 建筑立面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所有的建筑立面装饰中,都离不开各种各样装饰的表现形式,例如:人的形象、自然植物形式、动物形象、人造事物、几何形线条等。建筑设计师的思想理念,欣赏者的审美情趣,建筑的文化色彩,都会诉诸于这些表现方式而呈现。因此若想在当前建筑实践与建筑活动中继承与发展建筑装饰文化以及建筑设计师的理念构思,总结与明确装饰的表现形式是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1 以人的形象为建筑立面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所有的艺术作品和装饰中,人的形象总是备受喜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人类的形象有着某种象征性的意义。建筑立面装饰以人类的形象为主要考虑对象,因此很多建筑师用人的脸形作为房子的外形,直接用人的眼睛、鼻子、嘴等身体的外部形态设计,强化建筑的入口、窗子、柱子的意象,雕刻、雕像以及带翼人形等装饰手法出现,具有某种象征性的含义。

在中古时期以支撑体出现的“柱式”建筑中,女像柱就是人的形象被利用在建筑立面装饰中的典型案例。这些女性人物形象,被设计成为穿有垂袍的浮雕,作为柱子或者柱头等支撑构件。除此之外,从埃及神庙到印度的塔,布满了以雕刻手法体现的人的形象,而文艺复兴时期,“小天使”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建筑立面装饰中,在檐口,檐壁,墙体,拱肩上常常会发现“小天使”的浮雕。这些“小天使”往往以婴儿的形象出现,并带有翅膀,个体较小,便于装饰。又如,为了纪念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也被建造成为建筑立面的装饰,雕刻到建筑的墙板、壁龛上,例如在富兰克林的故乡波士顿,为了纪念这位伟大人物,建筑设计师把他的半身像雕刻到他住宅的建筑墙体中。

2 以植物形象为建筑立面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几乎每种建筑风格里,植物形象都曾被作为装饰图案大量运用到建筑形式之中。不仅如此,令人惊讶的是,每种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形式,都一致性的钟爱它们本土的植物。这些植物由于外表的美观以及其生长特性的原因,而被寓于特殊的象征性意义。

例如我们常见的拱顶式的立面装饰手法中,涡卷式设计是相当普遍的,除了如前文所提到的大量使用人的形象进行装饰外,其人像周围往往围绕着富有变化的植物形象,这些天然的叶饰与人脸交织在一起,甚至这些人像的面孔在叶状的装饰下若隐若现。在美国波特兰商业区的建筑物中,常常会见到这类涡卷式的粗石的设计,橡树叶往往被装饰在一个精致的涡卷式装饰的周围,甚至从拱券的顶部延伸而下。又如最为典型的罗马人常常在建筑中利用的垂花装饰,他们用花、叶子和水果连接成一串,将这些花串悬挂成为弧线,设置到建筑的檐口、拱券等部位。在中古时期的宗教建筑中,亚当与夏娃等浮雕与雕刻人物总是伴随着苹果、树木,一同出现在建筑立面之中。

3 以动物形象为建筑立面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植物一样,动物的形象被利用到建筑立面装饰中,也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由于动物形象很难被直接转化成建筑立面的装饰表现形式,因此建筑设计师并没有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家畜、宠物之类常见的动物,而是选择那些在文化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他们往往来自寓言传说,或者民间故事。

在中古时期,奇形怪状的野兽具有辟邪的作用,甚至在宗教盛行时期被奉为信仰,所以在艺术品与建筑立面装饰中,野兽形象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以鹰为例,鹰对于希腊人而言,是宙斯的同伴动物;对于罗马人而言,鹰是战争与军团的标志,对于美国而言,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因此鹰常常被设计成为各种造型,出现在建筑立面的装饰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鹰的形象,多用光滑的石灰石、粗面的花岗岩以及有纹理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甚至在某些建筑立面中,还出现了金属制造而成的鹰的装饰物。

4 以几何形线条为建筑立面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几何形线条作为装饰也常常出现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它们或是单独出现,或是与其他的表现形式相互结合,更接近于一种抽象的象征性符号。它们往往选用奢华的建筑材料,构成严格而规范的结构布局,形成装饰性的图案样式。这种建筑的立面装饰,最常见于现代运动时期的建筑。例如:沃尔特・格罗庇乌斯设计的“包豪斯学校”,就是这样一种抽象化的建筑,他追求平面几何形线条的表现,强调空间明亮感,充满着乌托邦式的幻想,其文化内涵影响至今。

三 建筑立面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环境的日益繁荣,不少建筑设计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以至在建筑立面装饰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以简单的材料堆砌的建筑装饰作品。为艺术而艺术,为设计而设计的建筑立面装饰作品越来越多,这使得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品位在低水平重复的设计环节中难以提高。若要改变这种态势,一方面要加大对建筑立面装饰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承建筑装饰中的优秀艺术成果。一方面要在建筑实践与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敢于重新利用、更新改造,进而发展建筑立面装饰艺术。

世界建筑文化精深博大,无论是中古时期的“和谐崇高”,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还是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对装饰价值的互辨,建筑立面装饰的优秀成果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立面装饰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首先要以学习本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为创作起点,这是形成自身风格并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际上,在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保护、修复、还原以及继承建筑立面装饰优秀成果的活动始终没有停止。例如:在1902年由丹尼尔・伯纳姆设计的熨斗大厦,这是纽约钢框架摩天楼的最早实例之一,已经被美国列入标志性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历史名胜的国家名录。他的建筑立面上,圆花环内雕刻的美杜莎女面像积垢甚多,石料破损,因此曾用蒸汽清洗,并对石料进行重新镌刻,大量的立面细部装饰已经被完好修复。

与此同时,要在建筑实践与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重新利用、更新改造、创新发展建筑立面装饰艺术,就要加强国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筑设计师要了解国际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理念和具体表现形式,才能激发创造灵感、提高审美情趣,才能设计出更具价值的建筑立面装饰作品,才能丰富和发展世界建筑装饰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装饰决定着建筑立面的风格与视觉形象,当建筑立面的装饰被取消时,整个建筑会显得乏味而无生机。同样建筑立面的装饰作为单独的艺术品被欣赏时,也显得突兀而失去文化价值。因此建筑形式与建筑装饰是分不开的。装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在其美化建筑的同时,并不能完全被符号化,被夸大并超越建筑整体,更不能被消解失本身的实用功能。建筑立面的装饰应该整体地联系于建筑的结构与材料而存在,只有这样,其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才能得以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瑞林:《20世纪装饰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2] 杭间、张夫也、孙建君主编:《装饰的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 吴焕加:《论西方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 景观设计 枣庄奚仲文化广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56-03

绪论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设计师们深深地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个深刻的道理。伴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1世博会的顺利召开,中国元素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与赏识。中国元素以其独特的民族元素符号形式被重新推上历史舞台。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传统元素”。带给了人们更深的文化认同,带来更舒适的享受,多重的视觉展现出来的美,常常震撼观赏者的心灵。

景观设计是多种文化沉积的载体,强调中国元素在景观中的应用,能够让人感受传统文化的委婉含蓄之美,灵动曲折之意。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师应该继承并发扬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创作出更具文化特色的景观作品。

一 中国元素的丰富内涵

华夏文明,古韵悠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伴随着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的时代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形式,它涉及中国的建筑、服饰、传统绘画、民间美术、诗词歌赋等诸多方面,是祖先留给后辈子孙的宝贵遗产。中国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具象的物质元素和抽象的精神文化元素。

1 具象的中国元素

具象的中国元素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文化符号,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精髓的提炼,是文化内涵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1)图案元素

殷商时期流行饕餮纹、龙纹、凤纹、云纹、波纹等,而汉代的瓦当则流行文字装饰。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因而莲花、飞天、狮子、金翅鸟、火焰纹等纹样也随外来文化一并传人中国,隋唐时期由于帝王喜好牡丹,国色天香的优美形象转变为各种缠枝花样纹样,一直流传至今。这些图案符号经常会被设计师提炼并加以运用,这些元素符号在增强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文字元素

文字是语言的可视符号,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文字是人们思维的提炼,文字的诞生是人类抽象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等,这些元素在景观设计上能够让本土的设计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让不同的观赏者产生共鸣。

(3)色彩元素

《孟子,告子上》:“月之色也,有同美焉”。可见中国人自古就与色彩有着深厚情谊。古人将基本的色彩定为五种:青、赤、黄、白、黑。这种对色彩的情结在数千年的演变中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符号。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不同的色彩能够表达不同的民族情结,在景观设计中将色彩赋予情感并合理地运用,能够让景观设计更具文化地域色彩。

2 抽象的中国元素

抽象的中国元素是传统的精神文化,是漫长的文化历程中人类社会发展所积淀下来的观念、风俗、文化等是无形的。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说:“只有对传统中看不见的东西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把其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语言)作为符号分解抽象出来,把这种符号运用到新的符号系统之中,形成现代风格。”

(1)抽象的中国元素在山水城市中的表达

钱学森教授说:”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结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中强调天、地、人以人为本,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孔子《论语・雍也》提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思想。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先哲们以朴素的系统论观察整个宇宙,这些经典的理论都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这种朴素生态意识萌和山水意境的表达对当代的生态城市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自然环境与城市相得益彰。

城市生态专家认为:山水城市是具有中国特国特色的生态城市。

建筑专家认为:山水城市的灵魂是“中国特色”,它既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要塑造完美的人文环境,做到两者并重。

(2)抽象的中国元素在空间意境上的表达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强调“境生象外”虚实相生“可以意会,言不尽意”,《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这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与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意境美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是较高层次美的境界。钱学森说:意境是精神文明的境界。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因此也孕育了像燕京八景、西湖十景、扬州二十四景等清幽、恬静的美景。

二 以枣庄奚仲文化广场为例的思考

该项目位于枣庄市薛城区,有4600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世界造车鼻祖奚仲的故乡,著有“奚仲故里,中国薛城”的城市名片,具有“江北水乡”的美誉。以行政中心为基点的中轴带为本次城市设计的重点区域,面积45.7ha,南北长2000米,宽度220米,打造成为绿色、人文相结合的中央景观带。

1 平面布局

枣庄奚仲广场以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思想中“青山半入城,碧水皆成泽”的城市规划格局进行设计,在山、水、城、泽的规划结构基础上,对地块进行分析,由于地块两端南北距离较长,所以整体打造的同时根据其地块特点进行了分段设计,结合现状不能拆除的高层建筑物,将场地进行整合,划分为“三进”式格局”。分别为:奚仲文化广场(一期)、中华车文化园(二期)、生态湿地公园(三期),力求打造成为“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的城市景观带。(如图1)

奚仲文化广场(一期)根据薛城特有的人文风貌,依据“游龙于海汇于中土”的设计理念,设置独特的文化广场,与荷花池相互呼应,强调“和”的主题,突出“南雄北秀集结于中”的城市特色。为体现枣庄“奚仲造车”这一历史伟绩,广场以传统元素“卓”字为整个广场的构图出发点,用车的轮、轴、舆、辕等部件组成四个重要部件来诠释奚仲造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深远影响,并将其设计理念运用到景观概念之中。(如图2)

奚仲文化广场利用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布局突出主体,分别主次;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利用地形、植物和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意味深远。(如图3)

2 铺装节点

铺装作为景观空间基底中重要的实体要素,常以图案、符号的方式排列组合,在景观空间及空间秩序营造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传统图形也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它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上的装饰,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化、对象化的图示,在这些朴素的图形背后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有着无形的宇宙观;有着更广阔、更生动的人生感悟。枣庄奚仲文化广场在铺装上以传统元素“卓”字为整体构图出发点,紧扣当地文化的主题,并结合黄锈石、砂岩、黄铜等给人以古朴、凝重的视觉效果。(如图4)

3 景观设施

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园林同其他艺术,诸如诗词文学、绘画、戏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园林首先离不开诗歌,它那充满诗情的意境,它那如画的风景,常常通过文字的勾勒而表现得更加明显。奚仲文化广场将中国元素提炼、归纳,并表现在景观设施上。(如图5)

车文化中心雕塑以框景手法进行雕塑设计,结合夏朝特色图案,顶部悬吊金色车轮,象征奚仲及古代劳动人民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景观雕塑雄伟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蕴含着“芥子纳须弥”的意境感受。(如图6)

车文化浮雕墙内容包括车的部件结构,形式演变,以图文的方式将历史文化演绎(如图7)。流水雕塑将水景与车文化相结合,并运用框景的手法来演绎景观氛围(如图8)。“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奚仲文化广场不是富贵的张扬,而是内敛的中国文化的体现。

4 山水意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在艺术上,可以概括的说就是“含蓄、内敛、不露锋芒却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元素中是中国人文思想的意向载体,它所追求的和谐、节制、朴素和含蓄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人文、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是基于儒、道、释三家互补交融、兼容并蓄的观念的注解,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印证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积养、品行和操守。

枣庄奚仲文化广场浓缩自然山水和民族文化于景观之中,在园林意境上是山水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便是这种景观文化精华的深刻写照,让人体会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的完美意境。(如图9)

第7篇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本文立足于形(造型)与色(色彩)的基础,从平面,立体,空间,具象,抽象,动态等角度阐述了形色始终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并分析了艺术设计中的形色表现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形;色;具象;意象;动态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

Shape and Color of Art Design

CHEN Jia-quan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形形”来形容一种景象的纷杂多姿。眼之所见者,必有形,亦必有色,可是其“形”与“色”的紧密关系,形,色之所依,色,形之本现,缺其一不可视之。它们各有其属性,不同的属性带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形色在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千万,奥妙无穷,而两者密不可分。设计物中的形、色必都来源于人们肉眼可见的宇宙之源,也有许多来自于一些人为的图形和各种色彩、几何形,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线条。

人们用最简单的图形就能表达出最伟大的观点,甚至某一伟大的设计物雏形就由此诞生了。这在人类传统的艺术作品中也有体现,利用物质形状及色彩来代表永恒与不朽。

自古以来属于艺术范畴的所有物体,依赖于形与色得以呈现,大都使用点、线、面、体及多种色彩的对比来构成完整的组织结构。它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的抽象,那么的不可理解,其实每个人都在潜意识中做出某种反应,因为他们的创造原本就是基于祖先们对自然的各种反应。圆形、星形、十字形、螺旋形;红、黄、蓝色等等的形和色各异,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万千,它们的展现均取决于宇宙的动力,宇宙空间和自然物质的运动方向以及他们的运动节奏。各种形态色彩含义不同:如红色代表活力,白色代表纯洁等等,人们见到方形或立方体就觉得它们较为稳固,某些形、色的缀合与分离能够让人产生多种不同的感知,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类生活的实践积累,可以说是源于人们内心的深处。

1 艺术设计中形与色在平面、立体、空间的表现及特点

艺术设计无一不注重形与色的表现形式,重视从表面到内在的综合效果,力求设计出符合科学使用的合理性,并以特有的表现形式给予人类生活更多的舒适感。在中外的艺术及设计领域,以形与色元素的表现的形式种类繁多,举不胜举,但大都离不开平面、立体、空间这三种表现的基本形式。以多维的立体空间思维方式,优美的形体,绚丽多彩的造型和通俗的图案语言赋予其生命,加以材质的合理运用,使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材质移,赋予设计的物体以寓意、象征、夸张等多样性的形与色艺术语言,带给人以内涵,完整、有分量的感受。这些形式品种丰富多样,有着或传统或现代的多种类型,以适合不同的欣赏者及使用者的层次需要,形与色的表现形式繁多,从平面―立体―空间,乃至自然的万物都与之相连,它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1.1 平面形色

形与色的平面表现形式,是以明确的设计理念为主导,形成思维表述的重要元素。图形形象、文字内容、符号运用都在形与色的对比关系中展开并体现,是艺术设计中必须把握的基本要素。

美国的菲尔•切尼儿时就喜好绘画,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探索。他的作品的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情绪高涨,视觉扩张力强,极具儿童画和装饰画的特点,他所描绘的画面内容大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而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我们常看的地图就是平面的形与色表现的实例,一个完全真实而立体的空间,以平面的形式表现,除结点之外,再没有边与边相交,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现地球(或其他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教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标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华盛顿市场学校十一周年儿童博览会海报,伍德的形象与出版物设计,他以视觉的幽雅与创造力传递企业的信息。他简练巧妙的字符、包装与海报体现了一种精炼的平面触角。

1.2 立体形色

在雕塑、工艺品家具等艺术设计中,形与色的立体要素是其设计成败的关键和重点,多维的立体空间形式,美妙的形体,多彩的造型,加以图案以及不同材质的运用,使得立体形色赋予了艺术设计更丰富的内涵和表现。

亨利•摩尔的现代雕塑作品“Sheep Piece”模仿了自然界中的岩石形态,其抽象简练的造型很符合现代公共雕塑的特点,雕塑般的线条异常简略,注重体积感和空间感表现,给人以一种凝重、深沉的感觉。

中国淮扬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河南浚县历史悠久,是民间传统玩具的产地,到现在从事捏制玩具行业的人仍为数不少。每到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庙会,便会有长达两公里的玩具摊,形态各异、色彩亮丽的玩具出现,成为当地民间盛大风俗之一。该作品气宇轩昂,具有王者风度。

清代家具的工艺风格,追求绚丽、豪华与繁缛的富贵气,用材厚重,体态宽达,装饰手法艳丽夺目。这是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儿后裔扎萨克亲王府的遗物,宝物为鹿角扶手,椅梁上浮雕双龙戏珠,椅足是兽爪形,宝座的造型与色彩的融合体现高贵及权利,很有气势。

1.3 空间形色

在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建筑设计、环境空间设计、工业设计等艺术设计中,形与色发挥了多种多样,变化万千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缺少了形与色,就缺少了空间设计的灵魂载体。

扬州个园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称。假山利用不同的石色石形,采用分峰叠石的手法,以石斗奇:“石叠的山,石嵌的门,石铺的路,石伴池水壮,石衬青竹秀,石抱参天大树,石拥亭台小楼……石成了个园的主体结构”。个园假山,一部分用黄山石叠成,山腹中有曲折蹬道,盘旋到顶,这是北派的石法;一部分用太湖石叠成,流泉倒影,逶迤一角,是南派的石法。这两种叠石的手法,意味着山水画的南北之宗,统一在一个园子里,构成个园假山的独特风格。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他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安藤亦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设计师费比奥•诺维布里在2008年米兰设计周上的回顾空间设计。空间本身是设计周提供的统一场地,设计师在其中设置了一个由金属构成的飘带状的装置,占据了整个展厅的虚空间,使得空间具有了流动性。同时,几种不同的灯光、色彩组合使得这个展示空间具有了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涂鸦艺术家ARMADALE的街头涂鸦绘画,是当代流行绘画风格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了城市空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ARMADALE的涂鸦作品形态抽象怪异,色彩大胆而夸张。

2 艺术设计中形与色之具象表现

2.1 具象形色

具象是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活跃在头脑中的基本形象。从发生学上说,表象、记忆能力是人的低级心理水平,动物也有表象和记忆的能力,但动物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态度、体验和思想观念来综合取舍表象,进而形成具象的能力,具象为人类所独有。

在具象绘画中,无论是素描、色彩、风景、静物、人物还是人体写生,都是一种以明确的设计概念为主导的形象思维表述方式。具象形色的表现需建立在了解设计表述的语言结构和方法上,尤其是现代艺术形态的视觉功能和视觉功能方面。因为视觉形式和审美因素的变化需求,不仅是不同时代生产时代生产方式演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对视觉科学方式的基本认识与反映。

2.2 质感形色

质感是物体材质及表面所形成的视觉特征。例如:材质坚硬或表面肌理的粗糙或细腻光洁度的高与低,透明感的强与弱、质地的松紧乃至材质的轻与重等。质感与各种材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性质有关,它是人们以往的触觉经验与视觉经验结合时透过视觉感官所反映的一种心理影响。

在艺术设计中,透过对具象、意象、抽象质感、肌理的对比、感受、理解来积累并挖掘设计媒质的表现空间,使综合材质的质感、肌理的这一表现元素构成自身设计的有效语言符号。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的代表作,不同于满世界比比皆是的现代主义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新颖的结构,奇特的鱼形造型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建筑,特别是博物馆类公共建筑的一般印象。尤其是其独具肌理和质感的外表面更让人叹为观止,这层表皮是由钛金属板拼合而成,并在形态上模拟了鱼鳞的外表面,在阳光明媚的白天和月色如水的夜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观感。

3 艺术设计中形与色之意象表现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构成意境的各个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3.1 意象形色

古人认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艺术设计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在还原自然中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彩。运用现实与浪漫结合的手法,进行大胆概括、变化,通过意象造型的创意,使其成为更典型,更理想的造型手段。

3.2 内涵形色

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如同哲学,它是一种内在思考,是有思想和内涵的,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只是表面图式的形色而已,而是有它自身规律为前提,与其创造性为目的,能够经得起推敲,使审视者的思想从表象带入其内涵,引入更深层的思考中去,才能赋予设计作品之生命。

三美神是西方美术自古以来最常被作为表现女性主题的题材,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传统绘画和雕塑当中,三美神被赋予的是具象化的形态逼真的青年女性形象,并着力刻画她们柔美的身体曲线。而现代抽象雕塑中的三美神形象,完全将具象化的女性形态剔除,转而将女性身体特征的曲线抽象出来,在审美习惯上,人们历来将曲线归于阴柔之美的范畴,进而使之具有了社会性别差异,成为女性的象征符号之一。因此,尽管抽象雕塑中的三美神没有明显的女性生理特征,但其形态仍然给人以强烈的女性形象感。

Eva Hild是来自瑞典的一位陶瓷艺术家,她将influence(作用)、pressure(压力)、strain(紧张)、ramification(衍生)、 inside turns outside flow(内而外)、flow(流动)等词语使用抽象的表现手法运用到陶瓷艺术设计当中,这也是现代造型艺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AT&T Wireless是美国知名的通信企业。该公司关于国际漫游招贴的系列广告是其为开拓手机国际漫游业务而设计的。整个设计以手部模拟动物造型为创意的出发点,以世界各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来意寓各个地区。大象代表印度,美洲豹代表津巴布韦,最终说明其手机漫游业务遍布世界各个地区。

3.3 外延形色

艺术设计或想法所表达的外延是由它所适用的事物构成,它是相对于内涵的。这个一般概念来自于语义学,也适用于一些其他领域。设计中的形色元素的表达及形式外延,具有多维自由的创造空间。究其形式的外延而言:它以人的行为被提升,反映着时代风尚的本质与精神,以及生存方式源头既有的动力。

形色元素通常以设计物的本体元素而论,拆散各部件中并无实际功能意义的部分,仅释放审美的元点光芒,若将其组合设计,则尽显其形式外延与内涵,并具有多维自由的创造空间。艺术设计只有将功能形态基本固定并加以拓展,汲取艺术学科对形色元素众多知识为源泉,并辅以自身设计元素的组合,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需求。

荷兰设计师J.P Meulendi jk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了“重复”这一构成语言中常用的手法使得原本平常的产品具有了独特的形态,同时也能够很好的达成功能的诉求。

著名创新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很多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他的建筑作品善于把握韵律感和节奏感,能够将单一的形态元素以适当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确的把握,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

巴拉甘设计的San Cristobal住宅庭院表现出来的美,来自于设计师对生活的热爱与体验,来自于他童年时对墨西哥乡村这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梦想,以及心灵深处对土著文化之美的追求与向往。对各种色彩浓烈墙体的运用是巴拉甘设计中鲜明的个人特色,后来也成为墨西哥建筑的重要设计元素。墙体的色彩取自于墨西哥传统民居中的色彩:有着红色陶瓦屋顶和白色墙体的房子,用石灰水粉刷的围墙,果园与明亮的天井,色彩丰富的街道。在巴拉甘的设计中,还能经常看到粉红色的墙,而这些粉红色则是墨西哥国花的颜色。

四、艺术设计中形与色的动态效果

艺术设计中的形色要素在传统的构成模式下固然会产生各种平面的、立体的、空间的、具象的、意象的等各种形式的创作作品。然而艺术设计师如果在设计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动态设计的要素,则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美国著名的超级写实主义画家查尔斯贝尔在创作时通常不会选择常规的城市街景和乡村风光,而是选择儿童的玩具和游戏机等题材。他将精心构图的静物放大到数倍加以表现,通过焦距变化,使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形象。

《黑客帝国》是一部风靡世界的科幻动作电影,但其动画版更独具特色。整部动画以9个部分叙述了黑客帝国的前传及后续内容。影片中当圣人先知出现时,则采用明快的,甚至闪耀出光辉的动态色彩进行渲染,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情感以及神圣的氛围。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 素描 造型能力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土建类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专业点数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伴随着社会发展对这一专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建筑素描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建筑造型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学生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养成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建筑素描教学中,我们的着眼点往往是在学科的角度,把其作为绘画造型相关学科的一个分支来思考并组织建筑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在不自觉中向绘画造型学科方向看齐,追求素描教学的绘画学科价值。素描教学为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不强,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不佳。虽然近年来有不少院校也在进行建筑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全新状况下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是一个十分必要并且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根据社会对建筑设计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职业能力构建的角度,笔者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引起更多的专业教师关注素描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素描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的重要意义

按照通常的看法,建筑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素描也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①素描以其精谨的造型要求、简单的工具材料、丰富的表现手段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专业造型素质的构建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成为了在造型艺术学习过程中进行造型能力训练和审美素质养成的首选。素描与建筑艺术设计有着造型和审美上的密切联系,也成为建筑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之一。

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是从认知三维世界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筑艺术设计的空间造型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素描可以培养学习者精准的形态观察能力、活跃的空间思维能力、严谨的形态构造能力和丰富的绘画表现能力,还可以对学习者起到开阔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学好素描可以增强学习者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完善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空间建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形态表现能力,顺利地表达设计理念。

正是由于素描在能力培养方面的显著作用,使得素描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课程教学要以职业技能素质养成为核心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把握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这一关键环节来组织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教学应该为人才的职业技能养成服务,教学内容必须符合专业教学要求。

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建筑设计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包括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以及视觉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②空间造型能力是由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所构成的。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我们称之为构思,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我们称之为绘画。简单地说,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构思能力和绘画能力。构思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空间构成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绘画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外化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审美能力包括审美主体对形式美感的认识与评价能力以及创造与表达能力等,认识与评价能力包括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判断力,创造与表达能力包括对美的想象力、对美的外化表达。这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素描教学和训练有效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三者中,空间造型能力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也是课程教学的重心所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应以空间造型能力养成为最基本核心,兼顾视觉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还是参照传统的绘画类专业教学模式确定的建筑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来说素描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教学课时大多控制在80至96个学时之间。教学内容大致是作为三部分安排:石膏几何模型写生(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体的写生、浮雕柱头花饰写生)、静物素描写生、建筑与自然风景写生。从这些内容来看,大体上是延续以绘画学科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价值取向,以明暗(光影)写生为主要表现手段,以研究其形体结构、透视关系、质量感觉为主要目的,大量的时间用于探索如何真实地再现对象和相应的表现技巧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来说是不恰当的。

建筑的三维空间展现是其最基本的形态特点,这一点和雕塑艺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与绘画相去甚远。即使是雕塑,与建筑对三维空间的塑造形式也是不同的,雕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在形体的空间存在形式上,注重的是形体的外在形式,而建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是形体空间存在状态和的内部空间构建并重,甚至更注重内部空间的构建。“虽然绘画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艺术规律,但将它作为建筑的基础还是应有所选择。”③传统的素描教学力求造型诸因素的全面和完整,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在不到100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掌握全面完整的素描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更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建筑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在内容上更应该凸显空间结构以及美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把握建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的特点,基于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来构建课程,以形体特征、空间结构、透视规律、形式美感为核心来组织素描的教学内容,形成以结构研究为主的结构素描和以视觉传达为主的表现素描两个内容模块。结构素描训练以几何体和几何体组合为主要内容,研究形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形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研究不同形体组合结构的构造关系;表现素描训练以多种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探索光影色调、质感表现、肌理感受、特征速写、精细描绘、意象表达、抽象表现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通过两个内容模块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空间造型能力、形象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根据学习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普遍偏低,美术基础与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对新生入学美术素养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就需要从事建筑素描教学的教师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时间少、学生基础弱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第一,把形体和结构、空间与透视、体量与质感、光影和明暗等造型各要素分解开,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专题性研究,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解决特定问题。第二,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之后,进行不同表现形式的尝试,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调节光影表现。对同一表达内容,寻求多种表现方式,可以是即兴速写式的寥寥数笔,也可以是写实式的精致描绘,还可以是兴之所至式的大笔挥洒等。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观察并体会不同表现形式产生的不同情感变化和心理印象,促进学习者主动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第三,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器具作为教学的辅助,可以加快学习者的接受速度和理解程度。如讲解几何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就可以用画框绷平一张丝网,直立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透过丝网观察几何体,丝网纤维空隙构成为一个个的坐标方格,学习者马上就对透视现象有了最为直观的印象,并很容易就能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第四,对于一些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临摹练习,通过临摹优秀的素描作品,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一些素描的表现技法并开阔视野。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创造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④,能够有效地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具体的某些问题,尤其是专题式的课题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要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背景为出发点,以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养成为目的,借助但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型的素描教学。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大胆进行尝试,探索适合建筑设计要求的造型能力养成与艺术表现能力养成的素描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和革新,才能真正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注释:

①③郎绍君,刘树杞,周茂生.中国造型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②④王中义,许江.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第9篇

1传统工艺美术

1.1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概述

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美,把美融入到我们生活中,而传统工艺美术品用于室内装饰就是为了美化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工艺品一直都可以用来装饰室内,同时还有一些绘画和雕塑等也可以在室内装饰中得到运用,传统工艺美术的材料、工艺在保留自然特征的前提下会生产出多种形式繁多、种类丰富的产品用于室内装饰。在中国,大部分的传统工艺美术会在现代建筑上保留原有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彰显文明古国的魅力。以传统工艺美术为设计理念的室内装饰已经在我国的室内装饰行业中形成。在现代室内装饰装修中,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设计者们常常要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精华,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理念,这是任何先进的西方设计都不能比拟的。可见,将传统工艺美术应用到现代装饰中,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装饰价值,另外一方面也是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

1.2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传统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美术运用在现代室内装饰中不是把传统装饰进行堆砌,进而成为古代装饰的简单克隆品,而是要在不打破室内整体性又要突出现代感的前提下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应与室内整体设计风格相适应,与格局、家具、陈设、植物、灯光相结合。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使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产品,在保留室内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的前提下,降低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限制因素。为了使传统工艺美术的美学意义在现代装饰中得到充分发挥和使用,首先要了解传统工艺美学的核心价值。文化、材质以及工艺概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传统工艺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以贯彻这三个要求为前提,使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真正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设计者们应该开创出彰显传统中国化的室内设计,探索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方法,例如,可以在一件作品中将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主体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等几个方面相结合。生活中也有很多传统工艺美术运用到现代室内的实例。例如,南京滨湖金陵饭店总统套房的装饰,除了在室内装饰样式上别具一格,它的建筑样式也有独特的意味———是宋明江南殷实人家的庄园。在陈设上面也匠心独运,除了使用主题为安碑林博物馆的昭陵六骏浮雕石刻图案的屏风,还采用了明清时景德镇官窑的十件不同造型的青花瓷器为母题。宋明时期的庄园风格和两件独树一帜的摆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得益彰的作用,尽显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的豪华、气派和档次,更加渲染其身后的人文特色。可见,该总统套房深受高级商会使用的喜爱,现代装饰中应用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优点与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2现代工艺美术

2.1现代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中的概述

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和源源不断产生的新信息,是现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巨大能源动力,时代的发展总是与人们的需求息息相关,现代工艺美术因此应运而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要与现代室内环境相结合,且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不同的室内结构差异,会导致现代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也存在区别。第二是根据个人来考虑,不同个体在性格、学历、审美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兴趣爱好也变成了现代室内装饰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第三是根据经济情况来决定的,消费人群的需求与资金额度,会直接影响室内装饰的层次。

2.2现代室内装饰中运用的现代工艺美术

现如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现代室内的装饰也应该与时俱进,现代工艺美术也应运而生。现代室内装饰不仅要考验设计的现代工艺美术,同时还要考验设计者的经验以及协调消费者的需求,以达到最佳的现代室内装饰效果。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中的表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设计者除了要考虑空间角度之外,还要关注用户的身体健康和心情舒适。空间角度可以运用玻璃、金属架构等新型造型结构,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环保木材和石材等等,以此改善生活环境对人体的污染和伤害并营造出心情舒适的环境。自从爱迪生发明电灯以来,五彩绚烂的灯光就走进了现代生活,现代工艺美术要求避免光源的单一性和模式化,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照明技术和新型灯具。现代社会为每个人的个性展示提供平台,现代室内也是展示个性的平台之一,所以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中运用要体现消费者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奢华,而是能够体现出个人的独特性和风格,比如喜好游泳的可以在室内建立游泳池,爱好运动的可以在室内摆设健身器材,爱好读书的可以在室内设立书房,爱美的女性可以设计自己独立的试衣房。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在家里放置一些植物,这样既能体现情操又能净化空气,这些个性化的设置可以体现个人独特的品味,同时也可以衡量设计者的水平。现代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随处可见。例如腾讯科技上海办公楼,该办公楼设计是以大自然中提取的各种颜色为主体,为了体现互联网时代年轻主体的蓬勃发展和创意无限,故采用多种现代新型灯具点缀房顶和墙面,使整个环境充斥着温馨舒适之感,加之,形式多样的现代办公桌椅摆设在环保木质地板上,营造出一种惬意的办公环境,整个公司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能够满足各层次办公的需要。可见,把现代工艺美术运用于现代室内装饰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

3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麦比乌斯圈 克莱因瓶 工业生产 艺术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麦比乌斯圈的发现

麦比乌斯圈(Möbius strip, Möbius band)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得到的曲面。

两条边两个面一条边一个面 沿麦比乌斯带中间裁剪一次

如果沿着麦比乌斯圈中间剪开,将会形成一个比原来的麦比乌斯圈空间大一倍的、把纸带的端头扭转了四次再结合的环。如此重复裁剪,将得到一个永无止境的曲面(如上图)……且所生成的环都连在一起,永远无法分开。

麦比乌斯圈最初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麦比乌斯(Möbius)所发现。Möbius于1809 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后转攻数学、物理和天文,尤其涉及天文和数学两大领域,而麦比乌斯圈是麦比乌斯最为人知的数学发现。

2麦比乌斯圈与克莱因瓶

两条麦比乌斯带沿他们唯一的边粘合可以得到一个三度的麦比乌斯圈,叫做“克莱因瓶”,它好比将圆柱面两端的圆周扭转180°粘合而成,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同样,沿纵向进行剖切后的克莱因瓶仍然会得到只有一个面的曲面。克莱因瓶是德国数学家克莱因(Felix Klein)1882年具有影响力的一大发现。

虽然“麦比乌斯圈”与“克莱因瓶”首次都由国外数学家发现和运用,但他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异曲同工之处。克莱因瓶从上往下的投影类似于中国道教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图。老子二十八章曾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它抽象地表达了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和这种对立统一中持续发展的寓意。两者图形语言的一致性实则是观念的不谋而合,因此,从中也足以见得中国自古的哲学——老子的道教,这一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文化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思想。

3麦比乌斯圈的运用

麦比乌斯圈因其循环往复的几何特征和永恒、无限、可持续发展的寓意,在绘画艺术、工业生产、标志设计及建筑景观等领域都被广泛运用。

3.1麦比乌斯圈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

1979年,美国著名轮胎公司百路驰创造性地把传送带制成麦比乌斯圈形状,这样一来,整条传送带环面各处均匀地承受磨损,避免了普通传送带单面受损的情况,使得其寿命延长了整整一倍(如左图),为生产带来利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另外,针式打印机中的色带靠打印针击打色带在纸上留下多个墨点,为充分利用色带的全部表面,色带也常被设计成麦比乌斯圈。再如,音乐磁带中麦比乌斯圈的运用,可以加大磁带的信息承载量……这些都被视为麦比乌斯圈在工业生产中的良性运用。

3.2麦比乌斯圈在绘画艺术中的运用

麦比乌斯圈的数学概念也给不少艺术大师带来了灵感,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内容,开启了另类的艺术。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就曾经将这种概念引入绘画(如右图),使绘画不仅从美学角度出发,而且包含了不少数学与哲学内容,埃舍尔也因此成为三维空间绘画的鼻祖。

埃舍尔出生于1898年的荷兰北部,他熟识油耗浮雕印刷术,在印刷公司制作过蚀刻版画。1919年,在建筑装饰艺术学院修读建筑学,对木刻版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学习涉及多种领域,他的朋友更多的也是物理家、化学家、数学家,而不是艺术家。基于这种多学科的学习及实践经验,埃舍尔的艺术创作得到了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尤其是他不同于常人的绘画题材及技法。1954年的“国际数学协会”在阿姆斯特丹专门为他举办个人画展,这是现代艺术史上罕见的。

《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的中文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田松说:“埃舍尔其实是一位思想家,只不过他的作品不是付诸语言,而是形诸绘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思想探索的一个总结和记录。”

埃舍尔的视幻作品如下:

3.3 麦比乌斯圈在设计中的运用

麦比乌斯圈其循环往复的几何特征,蕴含着永恒、无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常被运用于标志设计中。微处理器厂商Power Architecture的商标,垃圾回收的标志也采用此设计。

麦比乌斯圈在建筑与景观规划中的运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立交桥和道路的规划与建设中,麦比乌斯圈的运用可以使交通拥堵现象得以缓解,使得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又如现代公园及广场中的公共艺术、景观设施以及追求刺激的过山车轨道设计,都采用了麦比乌斯圈或克莱因瓶的形式。

在美国匹兹堡著名肯尼森林游乐园里,就有一部“加强版”的云霄飞车——它的轨道是一个麦比乌斯圈。乘客沿着轨道的面运转飞驰,非常刺激,成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的运动娱乐项目之一。

2012年,中国常州恐龙园里也出现了一部世界第三、中国首个4D过山车,79米高的过山龙于2012年5月1日投入使用。近90度垂直下落、720°翻转、14个 360°自由旋转的世界极限参数被誉为世界环数最多、最先进、最刺激的4D过山车。常州恐龙园联票200元,但每逢节假日都会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不少游客便是慕名而来。

2010年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中,也出现了麦比乌斯圈与克莱因瓶的运用。中国馆的湖南省场馆,在麦比乌斯带仅有的一个面上用多媒体信息向观众展示湖南的风土民情,使观者在360°的每个角度都可以观赏流动的图像与动画短片。类似的设计理念同时出现在浦西万科馆的莫比斯环厅,描述了台北市民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来解决环境问题,体现资源无限循环的环保理念。

世博会中委内瑞拉馆整个场馆的建筑设计,其建筑三维立体结构也运用了“克莱因瓶”的灵感,委内瑞拉馆占地3000平方米,它以“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城市”为主题,反映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文化。其建筑平面结构采用数字“8”的设计,一方面,该数字代表了委内瑞拉国国旗的8颗星。同时,在委内瑞拉的文化中,“8”这个数字的形状描绘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本质完善过程,一段永无止境的旅程,一个没有边界和约束的城市,一个人人都被包括在内的、民主参与为本质发展关键因素的新社会。这种文化思想便通过“克莱因瓶”很好的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中国人对于数字“8”情有独钟,从两国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角度上考虑,实现了共同的理念。委内瑞拉馆是世博会中被认为的比较具有个性思想、表达完美的场馆之一。

4结语

第11篇

一、城市雕塑的定义

城市雕塑是一个独特的艺术称谓,是相对与传统概念中的那些一般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中的小型的“架上雕塑”而言的。它的首要或是唯一的存在特征即是与城市空间环境紧密结合,与城市文化、城市性格、建筑风格等特征相协调一致的雕塑样式。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阻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它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由于它的出现而使城市的景观改变,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因此,城市雕塑的建立是非常严肃和慎重的,一般需要由行政部门如市政厅或政府机构下令,由属下的有关美术或雕塑的组织具体负责筹划、实施,通过招标或专门邀请某位或某几位雕塑家进行创作完成。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如道路、桥梁、广场、车站、码头、戏院、公园、绿地、政府机关等处,它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后者一般是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如高楼、厅堂等公共建筑上的浮雕装饰,和立于街心或广场上的纪念碑等,因此又需要和建筑师合作完成。城市雕塑的题材范围较广,但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

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有的甚至与此无关者,但能起到美化城市给人以审美价值者也可以采用。优秀的城市雕塑可以被人们视为该城市的市标。

二、当前中国城雕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粗制滥造的,类似建筑行业中

“豆腐渣工程”的所谓“城雕”,在全国一些大中小城市甚至乡村随处可见。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专门配套生产,即时组装“抽象雕塑”的工作和销售商店。南方有一家专门批量生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抽象雕塑”工厂,将该厂生产的各种类型“抽象雕塑样品”,标价刊登在有影响的国家级杂志上,结果“效益极好”,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批量生产的“抽象雕塑”,而不管与具体环境适不适合。

其次违背城雕创作的艺术规律。例如,现在全国一些城市里,人们到处可以看到仿欧美之风的所谓城雕,原封不动地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放大后安放在城市当中,以为这样就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际上却营造了一种殖民文化的氛围。还有些城市搞所谓“标志性”的城雕,在历史和文化内涵方面与所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不相吻合。如长沙市新扩建的芙蓉路,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一些雕塑作品,大多与长沙市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相距甚远。如以耗巨资新建的1 5米高的锻铜雕塑《浏阳河》为例,安放在芙蓉广场中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破坏了环境的美。从造型上看,作品中的人物重心往后倒,动态扭捏作态,人物上身短,下身超长,脚比腿粗,手小不合比例,身上的肌肉长得像拳击运动员,人体结构上有严重毛病。

一件城市雕塑安放地城市的某个特定的空间中,应与安放的环境空间协调和谐,互相衬托,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环境美的作用。另外,要能让人觉得雕塑的每个不同面都很美,都很有欣赏和审美的看头。可是,这些年来新建的一些城雕作品中,却有一些缺乏美感,令人倒胃口的作品,这一类失败之作大都出自不懂雕塑造型艺术特点、不具备做雕塑能力的人之手,雕塑家的作用被否定,是造成当下城市雕塑“豆腐渣工程”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所谓的“城雕”不但造成了对国家资材的严重浪费,而且成为污染环境的“城市垃圾”,已开始引起民众的严重不满。据业内人士估算,这些年来,全国遍地开花的城雕建设,每年耗资恐怕是成亿计算。

第三,部分雕塑家不讲职业道德和长官意识的独断专行。把搞城雕创作当作大量捞取钱财的手段,互相勾结,垄断城雕业务,为了快速“出成果”,而不讲城雕创作质量。有的甚至是名气很大的雕塑家,将雕塑工程转包给业余作者或能力很差的学生去做,有的甚至将自己从事城雕创作的资格证书转借给一些“雕塑公司”,坐地分钱。长官意识的独断专行,不按城雕创作的艺术规律办事。有的长官认为自己是什么都懂的“全才”,因此,根本不把雕塑家和环境艺术家放在眼里。有的长官虽然表面上装得很“民主”,很“尊重专家”,但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尊重专家。长官一票就可以否定十几位专家评审雕塑设计方案的集体意见。对于中央和省里制订的城雕管理法令,他们认为都可以不执行,竟要求雕塑家按建筑高楼大厦的高速度来搞城雕创作,搞蛮干。

第四,城雕建设中没有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原则,也是造成劣质城雕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这些年来,凡是城雕抓得比较好,“豆腐渣工程”少的如北京、上海、西安、青岛、深圳和广州等城市,都是由于该城市的领导能严格按照城雕管理法令办事,尊重专家意见,尊重艺术规律。美国的《国家纪念碑》雕塑,做了14年;俄国4米高的《彼得大帝纪念碑》,做了12年;北京的《人民纪念碑》,花5年时间创作完成;深圳的城标《开荒牛》做了1年多,珠海市的城标《珠海渔女》,由3位知名雕塑家创作了1年多的时间。而长沙市芙蓉路的15米高的雕塑《浏阳河》,只花了3个来月的功夫就建成了,被业内人士称为城雕中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按长官意志办事,城雕工作中就一定会出乱子。不但在创建豆腐渣城雕时要花大量钱财,人力和物力,而且在拆除劣质城雕的时候,也要花费大量钱财,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造成了双重的浪费。

第五,轻视城雕理论建设是造成城雕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比中国画、油画等各界重视理论探讨和理论建设,全国城雕委好像不太重视理论建设的问题。从未召开过有关城雕的理论研讨会,不能及时抓住好坏典型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以至于使问题越积越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对城市雕塑的需求也急剧膨胀。但由于缺少城雕理论上的支持,也缺少有力的监督致使很多城市的雕塑缺少内涵同时也不注重城市、区县、街道,不分环境,不分城市、地区的大小,不考虑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特点,一味追求所谓“气派”(高、大、全),

“一流”(攀比之风);一味模仿西欧16-19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古典雕塑(其模仿水平又不高)。或者盲目追求所谓“现代抽象”时尚,这些所谓的雕塑,毫无美感可言,它既破坏了自然,破坏了城市的美化,又浪费了钱物,污染了文化、渲染了奢侈、浮躁的价值观。

三、城雕发展要走向市场,从如下几点做起

1、改进管理机制

要从根本上杜绝劣质城雕的出现,至少应该从两方面下功夫:第一,建设部和文化部已经对城市雕塑资格进行控制,给合格的人发证书。这是一种资格认定的机制。第二,叫做市场准入机制。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以专家为主,也有官员和普通市民代表参加的,能够在文化、艺术、陈设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进行

强有力的集中管理的机构。把每一个城雕作品,都在设计阶段开始就纳入这个机构的管理视线,对之进行持续的审视,直至安装成功。同时还应该建立退出机制。建立一个鉴别、清理组织,专门负责巡视、监督城市里出现的劣质城雕,发现一个,采取措施清除一个,直至所有人都不甘把自己的钱再白白地浪费在炮制劣质雕塑上为止。

2、尊重城雕艺术的创作规律

城市雕塑是三维空间的艺术,它不同于二维空间的绘画,只需让人们从正面一个角度去观赏,城市雕塑具体安放在城市的某个特定的空间中,例如城市广场,休闲的娱乐场所形成的特有的空间之中,不但具体安放的环境空间要营造成协调和谐,互相衬托,形成雕塑能增添环境的美;而且原本就优美的环境,也能烘托出雕塑的美,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和环境美的作用。每件城市雕塑的创作应当尊重艺术家的设计理念,长官不应该凭个人的喜好或为了取得所谓的政绩来删改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每次的雕塑创作应该组织有经验的雕塑家来审批该作品,或者利用当今社会发达的网络世界,将雕塑原稿放到网上去,让广大民众来投票或点评,综合一些有用的意见来改进这雕塑的不足。

3、艺术家的职业道德

关于艺术家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是个人的意志很难左右。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是要从机制上下手,像上文所提及的那样建立一个监督机构,每发现一个劣质雕塑便坚决地曝光,在报刊杂志或网络新闻中报道。这样每个雕塑家才会兢兢业业的去对待每个雕塑,长期下去,才能与劣质绝缘,而精品城雕则层出不穷!

4、树立城雕建设中的“百年大计”和理论建设

城市雕塑建设中的“百年大计”是一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所谓“发展空间”,集中地体现在规划上面。规划是对未来形态的描述和设计,是多种学科知识在特定地域空间的体现。要建设城雕中的“百年大计”就必须从规划上下手,把雕塑同建筑、市政、公用、园林等要素视为一体,统一纳入规划的视野之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从根本上确立雕塑在建设中应当具有的地位。

第12篇

陶瓷拥有无限的艺术文化底蕴,因为它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形式特点和浓厚的艺术气息,造型和装饰是跟陶瓷紧密相关的两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和人类的造物活动同步出现的。所以不同的陶瓷创作者对二者的认知程度、创作手法、制作工艺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更是直接的把陶瓷的实用性、功能性、艺术性发展为多个方向。“刚”与“柔”便产生于其中。对于景德镇现代艺术瓷,“刚”与“柔”也普遍体现在其中,主要表现在陶瓷造型、陶瓷线条及陶瓷审美文化特征中。

“刚”的体现在人们视野里出现的陶瓷造型总是数不胜数,但有的造型哪怕只是在那一瞬间就被眼睛捕捉了,它的形态也会被我们记忆犹新。这是因为它们的造型特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些青花瓷造型属于硬朗的“刚”型。例如图1所示的翠竹瓷瓶,整个瓶身没有一丝曲线的过渡,直截了当。且作品本身所绘的墨绿色翠竹所表现的也是“刚”劲有力的精神风貌,与作品的造型相呼应。整个瓷瓶给人一种“刚”正不阿、坚忍不拔的感觉,体现了一股阳“刚”之气。

“柔”的体现在当今紧张快节奏生活环境中,压力是伴着人们时刻存在的精髓枷锁。在完成了一天紧张工作的前提下,眼睛和心灵也需要一个解压物来帮助其舒缓下来。家中的温馨环境想必是最好的调节场所。但是墙壁的阻隔困住了人们释怀的空间,一个曲线造型的青花瓷器皿是让眼睛和心灵同时得到有效减压的最佳良品。这也是很多家庭喜好柔和婉约的艺术瓷造型的根本原因。一个采用点、线、面、体综合装饰的青花瓷造型可以让人联想到水的流淌,清风的吹拂甚至是柔和的阳光照射在人们疲惫的身心。图2中的这个瓷瓶造型让人感受到“天鹅湖”般优雅的环境,仿佛置身平静的湖面,身心得到彻底地放松。在这个小小的陶瓷器皿上就能感受到自己进入更大的空间,不再受到外界的压迫和困惑。在这一作品中,天鹅的头部运用写实手法,体现出点的“柔”和;细长的脖子以及展开的双翼运用自然弯曲的线条,体现出线的“柔”和;整个瓶身采用曲面过渡,没有一丝突兀跌宕的感觉,展现出面的“柔”和,就连羽毛的细节浮雕,也仅仅采用柔和的曲面设计;而整个瓶体也是不带一点直线和棱角,椭圆形的瓶体给人的感觉是圆润、和谐和平衡,强烈体现出体的“柔”和。这一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优雅和放松,因此,“柔”美一般被惯以调节人们的心境和心态,对于长期被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困扰的人们来说,“柔”性的艺术瓷造型更是修身养性的首选。

“刚”“柔”并济的体现在这些风格各异的青花瓷中,有的美感来的是那么直白、开门见山,表现出一种豪放的艺术气息;而有的则表现的较为含蓄,表达出一种柔和的美感。例如图3所示的一个立方形的青花镶器,它的三面直边给人们传达着一种直白的“刚”,干净利落,没有给人带来任何的弧形舒缓的形式感。但是在它的顶部却存在着一丝变化,弧形的存在顿时改变了它的艺术风格,变得有了些柔和的味道。而在图4所示的三个形态不一的瓷瓶上,三个器型都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从直线到曲线的一种过渡。左边和中间瓶体器形上就有着优美柔和的曲线,表现出的是一种起伏、一种造型美的悠长,带给人们的是婉约亲切的感觉。而右边瓶体的直线则将整体带离了“柔”,变得“柔”中带“刚”。直来直去的形体设计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刚”劲的艺术风格。

景德镇现代艺术瓷造型设计中“刚”与“柔”的美感效果

变化与统一的美感在陶瓷生产中,自轮制成型工艺发明后,圆形器便成了器形的主流,这是因为圆器使用方便,易于生产。但是轮制成型的器物受到同心圆的制约,形体只能上下有变化,使造型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在陶瓷造型中,有比较典型的壶类,这种非对称和有雕塑感的壶类具有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造型领域的扩大,使壶体的设计样式更丰富多变。这种造型是通过线条的柔和与器形的刚健结合起来表现其整体统一感,其设计是多层次的结构变化。设计者把造型最富变化的线、面、体表现在壶体的主观面,通过视觉的流动,使各部分造型在连续变化中取得有机的溶合。如紫砂中的南瓜壶,它以视觉上的回环转向来表达自然生机的变化感和造型上的整体感。

对比与和谐的美感在生产创作上,陶瓷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稳的要求,稳除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具有安定稳实感。陶瓷器物为求使用、摆设及创作上的便利,多做成圆形或至少具有一个平稳面的形体,这种造型都以形体的中心线为轴,而造型的重心就落在中轴上,从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轴线,并落在器物的中心点,所以陶瓷器物底座的大小与平整度就在视觉上影响陶瓷作品的稳定性。此外,陶瓷造型刚与柔的巧妙变化,也影响着整体造型的重心和稳定性。如陶瓷造型比较矮,底部较大,造型重心就下降,在视觉上增加了造型的安稳或压重感。又如陶瓷造型较高,底部较小,造型的重心就沿中轴上升而产生轻巧和生动感。以一件简单的牛盖洋桶壶为例,它的形体比较高,为求造型稳重大方,所以壶底就做得较大,使其外观均称。又如小型竹节壶,它的肩腹重心位置靠上,而足根上部内敛,所以造型就显得轻巧。至于石瓢壶,它的侧立面近于正立的三角形,重心全靠在壶体底部,但壶底以三乳钉状支脚架空,使造型稳而不重。在陶瓷生产中,自轮制成型工艺发明后,圆形器便成了器形的主流,这是因为圆器使用方便,易于生产。但是轮制成型的器物受到同心圆的制约,形体只能上下有变化,使造型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这就要求陶瓷造型设计者熟谙造型结构中刚与柔的转化,从而创作更具美感的陶瓷作品。

景德镇现代艺术瓷造型设计中“刚”与“柔”运用的现实意义

首先,设计自然化是指对陶瓷产品的设计融入返朴归真或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突出大自然是万物之源,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为理想境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精神上、思想上、观念意识上的一个深刻影响。刚柔相济的思想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造物观和审美观。陶瓷是泥土、火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生活日用陶瓷的造型设计呈返朴归真趋势,就是说造型设计中要注重顺应自然物性,遵循自然规律,将自然物性与人的巧思、匠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大自然赋予这些制作陶瓷器的原材料的自然物性。最优美的陶瓷造型,各种因素的结合应该是极其自然的,这种和谐的关系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含禽着温藉的,追求质朴、清新的自然美,排斥过于理性化的几何构成样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理体现,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道家美学中刚柔相推或刚柔相济衍生出的那种雅拙与纯真、质朴与天然、简约与平淡更能让现代人产生一种亲近感、温馨感和精神上的回归感。因此,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有向手工回归的趋势,注重保留手的痕迹,试图传达一种非机械化的手工智慧所蕴涵的审美意识和视觉经验,这正是现代人崇尚自然旨趣和人性渴求的结果。其次,陶瓷造型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最大满足人们对陶瓷实用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这在客观上要求设计者的匠心从原来对作品本身的苛求转向对作品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即实现陶瓷设计人性化。省力。一件设计成功的陶瓷还必须有较好的宜人性和与使用环境的和谐性。造型创造不能只停留在物理体积和外观形态的创造上,还一定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美的艺术感染力,使设计者、欣赏者、使用者都能得到美的享受。陶瓷造型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要在作品中给人以各种趣味和精神上的抚慰,它更加强调现实中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强调精神上的回归。现代社会讲究消费者至上,也就是消费人性化,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的发展过程越来越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陶瓷造型刚与柔的设计理念使得一件陶瓷作品无论在形状上、视觉效果、造型结构上计应该令使用者未曾触摸就倍感愉悦、亲切、美感和幸福。最后,个性化也是陶瓷造型审美观念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性。陶瓷个性化造型创作实际上就是通过陶艺家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对生活细节的洞察感悟,丰富陶瓷造型的内涵以适应多元化审美的时代需求,并将这种独特的感受用泥土语言得以表现。从审美角度而言,刚与柔的造型设计,便要求制作的陶瓷造型雄强遒劲,灵巧的陶瓷挺拔秀丽,即使较含蓄柔和的陶瓷造型也更表现一定力使之在柔中见刚,满足了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由于社会环境、个人的文化修养、性格爱好不同,新的一代人所表现出来对陶瓷造型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个性化的追求。如果我们还要一味地满足、留恋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被传统束缚住手脚,就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也没法进行陶瓷造型方面的创新。柔与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运用到陶瓷造型设计中产生如此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深远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应不断挖掘本民族文化内涵,并将之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民族文化与国粹艺术一道发扬光大。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