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时间:2023-11-21 10:1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第1篇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内涵

(一)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态旅游在西方逐渐兴起,其兴起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人类自身处在后工业文明时期,高度的城市化使人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向往和依恋,迫切需要到自然环境中去放松自己,亲近自然成为人的内在需求,而且是一种高级的需求;其次人类也逐渐认识到自身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这必然影响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也影响到人类自身的自下而上和发展;而传统的大众旅游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显然力不从心。因此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生态旅游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期的生态旅游是指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McNeely、Thorsell和Ceballoslascurain(1992)认为生态旅游是指游客到位于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活动;RalfBuckley(1994)提出只有以自然为基础,支持环境保护层,进行可持续管理和环保教育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Brouse(1992)认为生态旅游是负责旅游,旅游者认识并考虑自身行为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范内尔(Fennell,1999)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形式的,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EAA,2000a)提出只有具备生态可持续性的,且主要关注对自然区域的体验,并培养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与保护的旅游方式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定义为“有目的的了解自然区的自然和文化,注意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和谐,同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福利创造经济条件”。

(三)生态旅游概念的内涵

虽然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达成一致,但它们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点。即以自然为基础的因素、教育性或学习性成分以及要求可持续性。其中最为核心的标准是都体现了对生态环境尤其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它两个标准也是为这一核心标准服务的。这一点既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最重要方面,也是最能体现生态旅游内涵的本质特征。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人们认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及消费活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人类在地球上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而提出的科学发展思想,同样生态旅游也是人们在认识到传统大众旅游不能完全解决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

二、生态旅游内涵的本质特征

要准确地认识生态旅游内涵的本质特征,首先要了解生态旅游系统。生态旅游系统除了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景区外,还可以加上一点,即生态旅游环境。因为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与其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周围环境不仅指自然生态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尤其要着重关注社会环境,即社区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态度。这四个组成要素中,生态旅游资源是客观要素,而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景区、社区居民这三者是能动的,他们的行为能够影响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者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有所不同,大众旅游者本身只需要具备经济条件、闲暇时间就可以了,而生态旅游者除此以外,不仅需要有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强烈责任感,还需要有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知道自身的旅游活动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相对来说,生态旅游者一般具有较高的层次,生态旅游也就是一种较高级的旅游活动。美国旅行社协会(ASTA)提供的生态旅游者十条“道德标准”(Mmintosh,1995)中严格规定了生态旅游者的行为规范,其中包括以下几点:“了解目的地的地理、习惯、风俗和文化,使旅程更有意义;倾听当地人的谈话,鼓励当地居民参加环保活动;走设计的路线,不打扰动物及其栖息地,不破坏植物;支持节约能源、环保的企业。而生态旅游者由于不追求享受,能忍受不适,规模小,对当地的负面影响也极其微小,在活动中,生态旅游者还希望与当地居民交往,这无疑会给当地居民留下极好的印象,生态旅游者的环境保护观念也会逐渐深入到社区居民心中,使当地居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生态旅游景区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景区是生态旅游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其功能是提供生态旅游产品,为生态旅游者提供基本的服务设施等。生态旅游景区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相关产业部门能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运用生态学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并遵循生态旅游发展规律,科学地规划,严格地管理,将会对旅游景区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实际上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更为有害的是有些旅游业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然而实施的却是大众旅游,这不仅对旅游区资源产生破坏,更导致了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误解,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第2篇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

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自然性: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2、保护性: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参与性: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高品位与普及性: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定族群,一般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但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地扩大。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第3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导游服务;质量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为了欣赏自然文化景观而进行的活动。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的景物,并对生态旅游的对象不能受到任何的损害。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的程度下,生态旅游已经开始席卷全球,并被定义为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旅游。我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是当前旅游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 导游在生态旅游中的角色定位是影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生态旅游所需投资费用少,却能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增强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生态旅游不是靠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通过旅游来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并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导游在生态旅游中的地位及作用

文化传播者。导游在生态旅游中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向导和生活服务,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沟通,不但要为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且还要保证整个旅游工作正常顺利进行。导游代表着旅行社和游客的利益,每个工作环节都会给游客留下印象,好的服务就是该次旅游的标杆,所以说导游人员不仅仅是一个旅行社的导游人员,同时也是景观地区形象的传播者。

保护环境的倡导者。生态旅游能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真正达到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目的,旅游者对于生态旅游的认知贯穿在旅游活动中,旅游前对旅游者进行相关生态知识讲解,向游客传播所需的生态科学与文化知识,利用相关的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讲解与之有关的生态知识,传播生态环保知识,从而影响旅游者的态度和价值观,导游对旅游者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导游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体力行引导旅游者参与保护生态的有益活动。

安全保障的领导者.导游在团队中组织好游客旅途中活动,协调好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在充分地欣赏当地优美景点的同时确保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避免因旅游活动遭受抵制而难以进行。 生态旅游中,安全生态旅游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旅游形式,

其旅游资源地貌复杂,对环境不熟,导游稍有安排不妥,就会导致部分游客走失,因此,生态导游要提醒游客不要随意离开团队,提高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将旅游过程中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景观的公关代表者.导游在生态旅游中要配合景区管理与规划,通过优质的导游服务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不断提升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导游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一个城市和一个景区的形象,会给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用自己丰富的生态知识宣传了当地景点以及居民的生活习俗和人文风情, 从而对当地景点起到一个良好的宣传作用。

二、当今导游服务的现状

导游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由于近几年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大众出游势头也愈演愈烈,对于出游不可缺的导游服务依赖性比较强,因此就造成导游人员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扩大导游人数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一些旅行设降低了入行的门槛,一些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含量低。

导游员服务技能不过硬。导游员对自我的定位不准确, 把将这份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没有职业认同感, 工作中缺少热情, 对旅游者服务的技能低下, 不能及时满足旅客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带领旅游团“走马观花”,没有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给旅游者造成白来一次的失败感受。

导游服务质量的下降。导游在整个旅游团队的旅行中有责任向旅游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应该遵循宾客至上的原则。由于受到利益的趋势,一些导游把这些基本原则抛之脑后,甚至前几日出现了“云南导游谩骂游客”的事情发生,忽略了服务的重要性,导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怨声连连。

三、生态旅游对导游服务的要求

需要一批较高教育水平的导游人员。导游人员比普通的导游人员需要具有教导的受教育的水平,生态旅游的导游接触的游客大部分也是一些比较关注生态的游客,景区的讲解不但要有针对性还有涉及到各种知识和内容。导游人员不但要加大对文化和环保更加的重视,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加导游的技巧以及管理能力。

需要一批具有生态价值观的导游人员.目前我国的导游人员素质不高,生态价值观薄弱。绝大多数的导游感到没有多少内容可讲,具有生态价值的导游人员要将个人的知识水平与当地的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旅游。

需要一直自身素质好的导游人员。首先是基本素质,传统导游的工作非常辛苦, 一天到晚在重复的旅游路线来回跑,而生态旅游无论旅游资源还是旅游环境等都具有典型特征,可以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融入自然、放松身心,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景观特点。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导游要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方面有所提高。其次是生态道德修养,生态道德是相对于社会道德或者人际道德而言的。人类在不断的改造中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道德是人类对自然价值观的反思, 认识到改造自然应该有道德的态度, 并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为前提,生态旅游资源具有敏感性和易破坏性,导游的言行对旅游者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态导游要注重生态伦理道德修养方面的提高,通过学习生态伦理学,做到在实际带团中起到保护环境带头作用。 在生态旅游区旅游活动的人群要具备一定的生态道德,自觉维护各种植物种群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等。

总之,做为生态旅游地的导游,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在进行导游实践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导游风格, 并为生态旅游爱好者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盐城

1.盐城湿地概况

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不仅拥有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而且还拥有广阔的湿地面积、多样的生物种类,拥有包括糜鹿、丹顶鹤等在内的世界级、国宝级珍稀动物,是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旅游之地,因此,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顺应世界性潮流和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来进行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其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以促进盐城生态湿地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2.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

2.1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周边发达地域

通过对盐城湿地生态旅游问卷调查分析,按客源的集中度大小可将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细分为一级、二级和机会市场三个部分。一级市场是重点市场,客源主要分布在包括上海、南京在内的长江三角洲等城市,占85.7%;二级市场是开拓市场,来源于山东、安徽、河北、河南等周边地区的省份,占8.1%;机会市场是海外市场,主要来自于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这说明在开拓周边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同时,应更加注意一级市场的巩固。

2.2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以青壮年和中等收入阶层为主

从问卷调查可知,生态湿地旅游客源性别比例比较均衡,男女游客比例分别占46.7%和53.4%;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9-29和30-45岁之间,分别占44.8%和37.5%,大多是老师和高校大学生,46岁~59岁占8.6%,说明潜在游客主要集中在由中年旅游者。盐城生态湿地旅游者平均月收入主要集中于1001-2000以及2001-3000元,占67.9%,其次是1000元以下的占13.7%,这表明目前生态湿地旅游者主要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从而决定其消费水平不高。

2.3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存在差异

湿地生态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态景观的吸引力、游客收入水平、游客的余暇时间和游客的需求心理。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时间及方式等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生态湿地旅游者是通过旅行社以团队旅游的方式在周末、黄金周及寒暑来进行旅游。从调查问卷结果可知,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停留时间一天的占20.2%,两天的占32.1%,三至五天占18.6%,其余为五天。

2.4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形象定位

旅游形象定位是指从形象评价的角度,在对一个旅游目的地目前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和旅游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于对今后发展起长期、稳定、根本作用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事业进行定位。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形象的定位是“东方湿地之最——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旅游理念识别可以定位为“滩涂——湿地——盐城”,旅游行为识别定位为“蓝天、碧水、滩涂、静谧、辽阔”。

3.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3.1设计并推广精品湿地生态旅游线路

在旅游线路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精品湿地生态线路应考虑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结合旅游者的需求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时尚和潮流,从而设计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以湿地生态二日游为例,可以设计如下旅游线路: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市区——大纵湖——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送团,此条线路将游客的心理、兴致与景观特色分布结合起来,注意景点在线路上的分布与布局,从而使旅游活动安排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3.2渗透和优惠价格营销组合措施并举

能吸引顾客、实现市场营销组合的价格策略非常重要,例如采用渗透价格策略可以帮助盐城湿地渗透旅游迅速打开市场,当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较完善后再适当提高价格,逐步转为正常价格。再如折扣定价策略,对团体游客可采取适当优惠价格,以稳定和扩大市场;对学生、教师等主要湿地生态旅游群体实行半票优惠;在旅游淡旺季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利用季节折扣价策略以分散游客购买时间。

3.3充分利用当地举办的湿地生态旅游节

推广湿地生态旅游可结合本地的生态旅游节,例如湿地、麋鹿观赏的最佳季节,面向国际国内举办丹顶鹤、麋鹿、中华鲟“生态休闲节”,及其以这些为主题的研讨会、交流会及旅游休闲活动,从而提高盐城湿地生态的知名度,加强二级市场以及机会市场的开拓,使盐城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

3.4注意广告宣传等促销措施的运用

广告宣传对于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持续不断地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直邮广告等媒体进行促销方式,做好旅游宣传品发放、新闻媒体广告宣传、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常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建立具有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网,使之成为湿地生态旅游景点和游客信息交流的平台和窗口,从而更好的推动当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4.结语

湿地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是融游览观光、保护环境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江苏盐城具有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天然优越条件,其在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为当地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因此,有必要在对湿地生态旅游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营销措施,从而有利于湿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基金编号:2012JSSPITP4214。

参考文献

[1]那力.沿海旅游资源开发要加强环境保护[J].沿海环境,2001(3):12-.13

[2]曹晋杰.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3]陶奎元.盐城湿地与生态旅游[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22:150-156.

[4]吕士成,施问全,孙明等.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生物资源及其环境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07.(24)197-201.

第5篇

关键字:生态旅游;意向;开发;客源市场

森林生态旅游是指依托森林资源,具有很强的自然性、真实性、观赏性,能使游客的身心享受达到精神愉悦的游憩活动。游客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审美活动,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一种回归。截止2002年底,北京市已建成森林公园2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6个,市县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17个。森林公园总面积3.93hm2,14个国有林场被批建立森林公园,占本市国有林场总数的41%。但迄今,北京市生态旅游开发力度仍不够,知名度不高,生态旅游形势仍不乐观。因此对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北京市生态旅游市场。

北京鹫峰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城西大西山风景区中部,是距离京城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园内最高峰海拔1153米,鹫峰主峰海拔465米。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4%,共有陆地植物684种,昆虫种类800余种,还有狍子、稚鸡、野兔等多种小动物。可谓是绿色植物的天然宝库,是良好的生态旅游点。

一、研究方法

以鹫峰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法发放的方式了解游客的情况。对鹫峰森林公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公园主要游客来源,同时根据调查需求,参考相关文献,使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选择在2011年7月8日到9日,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客源市场基本特征、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意向、潜在消费能力等方面。

二、调查分析

(一)客源市场基本特征

1.性别结构

在抽样调查的102名旅游者中,男性旅游者占59人,占57.8%,女性43人,占42.2%,男性旅游者的比例高于女性,可能原因在于男性较女性有更多的出差的机会,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也更加充裕。

2.年龄结构

年龄是影响旅游者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年龄的人由于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不同、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旅游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从调查结果来看,25—40岁所占比重最大为38.2%,其次是18—25岁占24.5%,41—60岁占17.6%,这说明森林生态旅游年轻人较多,森林生态旅游以一种远离喧嚣的新时尚受年轻群体的喜欢。

3.教育结构

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2名旅游者中,受教育程度本科、大专偏多,占42%,其次是高中、中专,占36%,再次是初中、小学占22%。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

4.收入结构

收入中,月收入在1000—2800居多占39.2%,其次是1000元以下占36%,其主要原因是消费群体的多数年龄偏年轻化,特别是18—25岁阶段多为学生,月收入在1000以下,所以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经济型消费。

(二)客源市场森林生态旅游意向

1.客源市场森林生态旅游的信息来源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游客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来此地旅游,占28.43%,通过网络了解的占17.65%,报纸、杂志等媒介所占比重14.7%。由此可以看出,客源市场的开拓很大程度上受游客对景点的印象影响,良好的口碑是创建稳定客源的基础,因此,媒体、网络、旅游指南派送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宣传途径。

2.客源市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选择

通过问卷了解游客对森林生态旅游的认识,知晓他们参与森林生态旅游时对不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兴趣关注度。问卷结果显示,游客最感兴趣的依次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占47.06%、森林植被占27.45%、农家文化占21.57%,其他占3.92%。这也充分证实了现代城市生活的人对幽静天然的清新自然环境的渴求,需要回归自然寻求一方心灵的净土,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对都市人来说有较大吸引力。

3.客源市场旅游次数

从旅游次数来看,游客中第一次来此地旅游的占66.7%,第二次占14.2%,第三次、第四次及以上一共占19.1%,这说明游客的重复旅游次数较低,对重游游客的吸引度不大。

4.客源市场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多数为1天,占46.2%,其主要原因是该森林公园是离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之一,游客在游憩一天后可以方便地坐车回家,减少许多在外住宿的麻烦;其次是1—2天,占34.8%,因为该景区设置多处适合野餐露营的地方,多数年轻游客喜欢住上一夜,享受露天烧烤、野营住宿带来的快乐;半天的停留时间占11.2%;2天以上达7.8%,且多为组织野营活动的学生群体。

5.客源市场对于森林生态旅游的旅游动机

调查显示,对于来此景区旅游的游客,选择休闲度假的占39.4%;其次为选择“体验、了解自然”的游客,占26.3%;选择到空气清新的地方避暑的游客占15.7%;还有小部分比例为宗教、朝拜等其他选择。

(三)客源市场潜在消费能力

客源市场在景区的消费能力不仅和游客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有关,同时还与景区的服务水平,景区的服务设施、景区整体旅游资源品位的影响有关。统计结果表明该景区客源市场潜在消费能力处于中低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在

三、针对客源市场的鹫峰森林生态旅游模式初探

(一)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可开发等级

森林生态旅游区适宜开展大面积传统大众观光旅游的区域比较少,但绝对地不宜开发旅游的区域也较少。大多介于观光旅游与生态旅游之间。根据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开发的等级划分标准,开展旅游活动的形式及保护对象的脆弱性、环境容量和开发原则等,森林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可开发程度被划分为4个等级,见表1。

(二)鹫峰模式

客源市场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旅游市场潜力的大小决定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的大小。鹫峰作为一个林场式的森林公园是以森林中的生态资源为基础,游客来此地多以观光游览为主,辅以其他参与性活动,通过观光活动体验大自然的意趣,因此较适合发展观光森林生态旅游。观光森林生态旅游其开发要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重点,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鹫峰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之一,但是由于市区去鹫峰的交通线路较少,旅游区内的交通有待提高,同时提高景区各项服务质量水平,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其次,生态旅游资源能开发出迎合都市不同心理层次需要的产品。从对鹫峰潜在客源市场的调研中可以看出,鹫峰的主要消费群体为青年,且多以中低型消费为主,游客的出游方式多为团队出游。生态旅游一方面能满足白领阶层对于享受自然,远离工作压力、拥抱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喜欢探险追求刺激的群体的旅游需求。调查显示儿童不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因此鹫峰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就要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项目,把握市场需求。

四、基于客源市场的开发建议

(一)合理规划,重视风景旅游资源建设

生态旅游目的地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游客在观光旅游中感受到亲近自然的快乐。近几年,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将开发力度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但缺少对景区内自然资源的管护和建设,从长远看,这将严重影响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极易造成景区资源的破坏。因此,旅游开发时应合理规划景区设置,重视景区风景旅游资源的建设,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维持人类生存和环境、自然、文化之间的平衡。

(二)多系列旅游产品特色发展

在调查中显示,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市场定位应为大众休闲度假产品。大多数游客选择的出游方式是和亲朋好友、家人在一起结伴团游,这说明鹫峰的生态旅游要吸引客源就要满足大众需求,生态旅游需突出休闲度假的特征。在保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下,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项目,使产品具有生态旅游的特色,以中低价位拓宽各类旅游产品的消费群体,满足游客多样需求,形成大众旅游新格局。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配套的服务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部分。鹫峰景区内的住宿多为农家乐式的民宿,宾馆、酒店类似的配套服务设施相对缺乏,因此需全方位地开发能提供住、行、玩、游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项目,创造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服务使游客有可逗留的环境。同时在交通问题方面,鹫峰景区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在景区游得开。

(四)开拓多渠道市场

由于旅游者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体宣传、亲朋好友介绍、网络传播等方式获取旅游地的信息,这也充分说明了良好口碑在客源市场开拓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多渠道宣传,拓宽市场,将景区特色风光、优质服务“植入”每一位潜在消费者的脑海中,才能真正触动潜在客源的消费欲望。要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规范景点并加强对导游的管理,只有让游客体验到规范中的上乘服务,才能最终实现客源市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程道品,刘宏盈.桂林市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5.

第6篇

[关键词] 黔东南 生态旅游 户外拓展 旅游线路

最近,黔东南州有关部门把黔东南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为: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大州,并重点推出生态旅游和苗侗民族风情旅游两大品牌。黔东南有着发展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在西方国家风靡了多年的户外拓展运动也在这片古老、极具原始风貌的地区得以开发和利用。

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个外来语,英文为“Ecological Tourism”。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所下的定义各不同.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研究生态旅游比较早的国际机构,其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1990年对生态旅游所作的定义是:生态旅游必须是“以自然为基础”,是“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旅游活动”。两年后,她又修正为:“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从这两个定义看,前者从旅游者的角度强调了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目的,而后者突出了这项旅游活动所应当对旅游地产生的积极作用.国际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ty)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从以上的几个定义可看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活动”,其旅游地是“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其旅游目的是“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及相关的文化特征”,并“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而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受益”。在生态旅游发展初期,多数学者对生态旅游目的地仅限于“自然区域”,且主要指一些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国内外学者认为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不仅局限于自然环境,也包括一些社会文化环境和独特区域(黔东南就是这样的独特区域),这两类资源在形态上虽有很大区别,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都属人类的宝贵遗产,都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它们又都比较脆弱,需要人们努力去保护。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有如下特征:首先,由于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些保护比较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生态旅游者能从中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其次,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小型化。旅游活动限定在生态系统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可保证旅游者特殊经历的获取,又不会对旅游地造成大的破坏。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系统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的旅游,既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也包括对旅游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因而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高层次的旅游形式。

二、为什么会出现生态旅游热

生态旅游热的兴起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思维逐渐受到有关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关注。而从全球旅游业本身来看,尽管旅游业一直高速增长,但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思路,盲目追求旅游经济效益,使大量的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特别是一些旅游地长期超负荷运营,使旅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有的不仅失去其旅游价值,更给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也愈来愈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新的旅游形式,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从人们的旅游需求和动机来看,由于当今城市化的急剧扩张,多数有钱人常年生活在与自然相对隔离的都市里,生活节奏快而竞争激烈,加上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新鲜空气、清泉流水、鸟语花香的渴望使他们更多地走向大自然,特别是到那些生态未受破坏的地区去进行旅游活动的动机日益强烈。

三、什么是户外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当时处于战争漩涡中的英国商务船队经常受到德军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但是人们从生还者中发现,能生还的不一定是身体体能最好的人,却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于是汉斯等人就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其目的是“训练年轻的英国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训练他们的求生意识”,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从事拓展训练的学校。战争结束后,这种独特的训练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培训员工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提高、改善员工的心理素质,而户外拓展培训则成了他们最为有效的培训方法之一。

户外拓展培训强调体验学习,利用户外特殊的场地和崇山峻岭等自然环境,配合各种精心设计的团队游戏,同时将一些探险性户外活动,如攀岩、泛舟、登山、露营等简化成安全可操作的活动课程带入企业的管理培训当中,由原来强调体能活动的取向,转向团体动力的培养和探讨,令参与者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户外体验项目,确立信心,发掘自我潜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户外拓展训练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和训练方法。而它则需要利用大自然和人工创设的特殊场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模拟生活与工作场景的活动,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四、户外拓展训练的特色

拓展训练的实现是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醒悟,对自己、对同仁、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相较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创设的特殊场景两者之间,我们通过对参训者在训练中的体验以及感受的反馈研究中了解到,参训者回归原始的生态环境,参与利用崇山峻岭,浩渺大川等自然环境,而实施精心设计的活动,在亲近自然中解决问题、接受挑战的过程,使得参训者更容易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并能更多的培养他们学习和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兴趣。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加增强了。

五、黔东南州户外拓展型生态旅游线路资源和背景条件

随着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天人合一”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热的兴起,将给黔东南州生态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良好机遇。从人类向前发展的意义上说,自然生态资源是一切旅游资源优势赖以生存、发展的载体,也是人类生存方式追求的终极目标――“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在黔东南州的崇山峻岭中有2900多条大小河流,森林覆盖率48%,是全国林区之一,全省10个林业县,黔东南州占8个。全州除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还有月亮山、弄相山、上塘、龙头岩、乌嘎冲、佛顶山等原生性较强且生态系统发育较好的郁郁原始森林。全州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65550公顷,生长着2千多种植物,其中仅国家特有属植物就有24属,占全国的17%,重点保护树种37种,占全国的10.45%,占全省的40.2%;野生动物有5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一级动物3种,二级动物23种,占全省的56%。被称誉为祖国南方的“绿色宝库”、“动物王国”。这里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黎平天生桥,有苗族母亲河――清水江、侗族母亲河――都柳江,5万亩台地草场――青山界等,其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旅游功能都具有不可代替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植性。黔东南州神奇的水光山色、奇石异洞、飞瀑流泉、生物资源等原生性自然生态系统所凝固的景观,除了其感观上的赏心悦目,更以它丰富的美学、科学及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可引发旅游者美的感觉、美的联想,使旅游者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体验和在五彩斑斓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移情、寄情得到释放和满足,其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和生态之旅空间之大,都具有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许多国家不可类比的“后发优势”。

黔东南州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这里有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姊妹节,有世界上独木龙舟的发祥地――台江施洞,有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有“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有“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有由杉树演变而来的凝固于空间的历史,侗族古老的鼓楼,有记载镌刻历史的精美而斑斓的苗族服饰,有流淌千百年的“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能够满足人们在文化上追求多样性与变异性的消费心理需求,对国内外的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独具特色、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婚俗文化、民族歌舞文化都是千百年历史的沉淀,到黔东南可领略魏晋遗风、唐型、宋朝服饰、明清建筑。被国内外游客赞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亚洲有两个,另一个是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

六、黔东南州户外拓展型生态旅游线路实例说明(以色列Roim Olam――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in in Israel LTD户外拓展与生态旅游系列团队)为例

参考文献:

[1]色 音:文化遗产与文化人类学[A].见:徐松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广 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l).~ 51~55

[3]众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评估[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4]陈建翔:谈谈拓展训练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 1997, (5)

[5]于建颖:生态旅游走向何方[N].科学时报,1999~2~10(5)

第7篇

关键词:南极生态旅游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南极所具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环境,决定了南极生态旅游有其不可估量的开发潜力。南极生态旅游是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随其蓬勃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注重环境效益,既是南极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南极生态旅游所应达到的理想发展状态。基于此,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南极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他在定义生态旅游时提出了两大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南极生态旅游既是人类感受、体验与研究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方式。

因此,在发展南极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把环境保护融入其中。

(一)独特的南极资源环境是发展南极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

与其他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本身对资源环境有较强的依存性。从南极生态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周围为大洋所环绕。南极清新的空气、洪荒的岩石与土壤、纯洁的水和洁净的冰,具有潜在的巨大旅游价值。南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吸引旅游者赴南极旅游的主要动因,一些国家的旅游公司在丰厚的利益驱动下正迎合这一巨大的南极旅游需求,使南极旅游热居高不下。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旅游作为其中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更愿意离开喧哗的都市,选择一些人烟稀少、神奇奥秘的地方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人们明白只有“原汁原味”、处于原始状态或良性循环状态下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愿望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因此,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对优美自然环境的向往和绿色消费需求将会逐步增强,南极地区的的生态旅游将会成为旅游的一方热土。

(二)南极生态旅游对南极环境兼具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看,南极生态旅游的开展有利于南极环境的保护。

第8篇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导游服务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在生态旅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模式。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满足大众欣赏田园风情、认知自然和生态体验需求的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游客休闲的时尚之选。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如火如荼,占据了国内外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而任何地方的乡村生态旅游业要想得到科学、全面的健康发展,除了自然资源、政府支持以及市场因素外,还必须对整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进行理性规划,尤其要加强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景区软件建设。对于游客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关心自己在景区的消费是否物有所值,而导游是负责旅游群体活动的主要人物,其服务质量更是直接代表了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准。本文对乡村生态旅游中涉及的导游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导游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地位及作用

毋庸置疑,导游作为游客与景区联系的纽带,其基本服务功能是向旅游者提供规范的导游讲解服务及旅游生活服务。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这些服务功能仍然是导游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乡村生态旅游中发挥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因为乡村生态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有区别的,乡村生态旅游注重强调在享受自然中实现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目的,使旅游者除了单纯意义上的休闲观光之外,还能享受到情感、心灵等更高层次的追求。对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区、瀑布及农家瓜果采摘基地等,导游既要负责游客的安全,又要负责为游客释疑,此外,导游还肩负着引导游客绿色消费,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重任。比如:倡导游客文明旅游,不在景区乱扔垃圾,节约水资源,选择环保意识强的乡村绿色饭店就餐等。其次,导游在乡村生态旅游的解说中占有主导地位。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常会即兴咨询导游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某种植物种群的地域分布等,导游可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给游客一个满意的解答,也可借解说机会顺便宣传生态环保知识,使导游无论在知识层次还是服务技巧方面不断有所提高,为生态旅游地树立良好的声誉。有些旅游者缺乏自律性,不注意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导游就要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沟通才能及技巧,对游客进行宣传和引导,纠正游客的不良行为,让游客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者。

二、乡村生态旅游业对导游的素质要求

1.应具备传统导游的基本素质

传统导游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敬业、渊博、技能及品质。实事求是地说,导游的工作非常辛苦,一天到晚在景区跑,而且重复的旅游路线,一成不变的讲解词,也会使人丧失职业热情。因此具备热情待客、任劳任怨的基本素质就算是一名合格的导游。显而易见,乡村生态旅游的地点特定在乡村,无论旅游资源还是旅游环境等都具有乡村的典型特征。从游客角度来说,乡村生态旅游不仅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融入自然、放松身心,还能学习生态知识;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乡村生态旅游所展现的景观综合了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景观特点。因此乡村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无论是旅游景区的类型还是旅游理念上均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的导游在尽职敬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亟需充实自然、地理及生态学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导游,仅具备传统导游的基本素质显然不能满足导游需要,还要大量补充生态旅游景区涉及的自然地理知识,尤其要掌握一定的林业学、环境保护学及生态学知识。纵观目前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的导游,绝大部分导游都是景区内的导游,仅进行过简单培训即上岗,对导游的基本知识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少数取得国家导游资格证的导游素质相对较高,但也仅限于传统导游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多生态旅游区虽然地处乡村,但富含文化积淀,流传下来不少传说和典故,为导游提供了丰富的解说题材,传统导游往往基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导游,忽视了对自然、地理及生态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面对乡村生态旅游这一新模式,许多导游服务水平停滞不前,未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使自然学科的相关知识未在导游服务中得到充分展现,游客也失去了进行生态旅游的意义。由此可见,目前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的导游群体都缺乏系统的生态、自然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在生态旅游区导游时,仍然扮演着一个传统导游的角色,除了带路和为景点解说外,并未体现出乡村生态旅游所应具有的生态性、自然性、教育性以及科普性的特征,而旅游管理部门也未采取专业培训措施,致使整个导游群体的综合素质离生态旅游的内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提高导游的生态道德修养

第9篇

    在永春牛姆林景区调研期间,采用随机发放问卷、当即收回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内容包括样本背景、客源市场基本特征、客源市场对牛姆林生态旅游的感应等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为90%。本次抽样调查的性别构成比较均衡,男性占总人数的50.45%,女性占总数的49.55%。调查统计表明,游客以中青年为主(18~25岁占61.67%,26~35岁占34.44%),被调查对象的月收入呈正态分布,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8.39%,1000~1500元的占10.71%,1500~2000元的占26.86%,2000~3000元的占33.68%,3000~5000元的占12.5%,5000元以上的占7.32%,调查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了牛姆林客源市场特征。

    1.1旅游休闲消费和年收入的关系

    牛姆林游客的月收入水平在1500~3000元之间(见图1),这与牛姆林当前主要以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为主的大众旅游生态化有关。生态旅游作为当前的世界旅游新热潮,与生态度假、休闲保健紧密相关。牛姆林生态旅游区,应该在加强自身旅游配套建设的同时,开发高端的旅游目标市场。

    1.2旅游休闲偏好

    在众多旅游方式中牛姆林游客以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见图2),而其生态旅游实质是大众旅游生态化的一种方式,能代表国际旅游发展趋势的度假和休闲旅游特征表现不明显,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认识不够。

    1.3牛姆林游客信息来源

    牛姆林的游客主要受电视广告和朋友的影响(见图3),游客的信息来源于旅行社推荐的占14%,这体现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方式特点,与传统观光旅游的以旅行社推荐为主的营销存在差异。从图3可以清晰地看到受电视广告影响而产生旅游愿望的人数最多,而实际上,客源市场的开拓很大程度上依靠媒体的宣传,如武夷山、泰宁大金湖等在CCTV4频道大量播放旅游宣传片。牛姆林也要联系好周边的地方电视台和东南卫视、凤凰电视台等与目标市场有关的电视媒体大力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

    1.4牛姆林客源市场职业组成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知,牛姆林当前的市场主要定位在以学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的大众旅游(见图4),虽然也有部分高收入游客,但由于受牛姆林当地消费场所条件有限的影响,游客整体消费水平不高。

    2牛姆林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2.1确立和实施恰当的营销策略

    目前,牛姆林生态旅游区营销策略欠缺。在景区内鲜少看到有力度的宣传性标示,景区从业者多数缺乏公关营销意识和相关营销技能;在对外营销方面,虽有少量的纸质宣传品和CD作为营销传播主要手段,但是纸质宣传品设计、制作皆欠精致,难以让公众产生深刻印象,连本地的永春电视台、泉州日报、泉州电视台等这样的电视、报刊等宣传手段也基本没有得以有效利用;整个景区旅游服务公司无专业的营销部门,因此所谓的营销工作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鉴于此现状,牛姆林生态旅游区要选准自己的营销策略,建立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加大营销的力度,牢固树立“实施营销管理和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是牛姆林景区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思想,树立“全员营销”和“营销全员”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大众化营销”与“个性化营销”的关系[4]。注意因地制宜,牛姆林景区应量力而行,采用合适的营销方式、方法和手段,以本地电视、报纸为主的媒体广告,以与大公司集团、老年机构、康复机构和闽南地区学校等进行常年交际、征徇、服务为主的公关营销,以参加推介会为主的人员推销,以奖励旅游、折扣优惠为主的营业推广及其组合运用,是其可选择的最佳营销方式。

    2.2牛姆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公众以一个潜在或现实旅游者的眼光对旅游地的评价,是旅游者对一个地区的信仰、印象和想法的总和,其代表了大量与地区相关的信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影响目标市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旅游地在公众心中树立一个宜人目的地的形象或该目的地失去了信用与否,是该地区旅游营销成败的关键之一。牛姆林景区在形象定位、宣传口号设计上应力求突出自己的地位和独到之处,用一个好的宣传口号,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旅游者了解牛姆林的特征、优势,激起游客的好奇心和好游心。牛姆林的“闽南西双版纳”的美誉可以让营销人员在各印刷品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广泛宣传,青钱柳、红豆杉等可作为公众的心目中能永恒代表牛姆林的象征物,印在宣传手册、海报等上面。牛姆林还可通过举办特色节日来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在创立品牌的同时吸引游客。

第10篇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8-01

为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确保自然保护区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有条件地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是政策所允许的。一则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对自然旅游的需要,促进山区经济繁荣;二则自然保护区应该是一座进行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通过生态旅游寓教于乐,让人们在领略大自然恩泽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应该强调的是,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先从总体规划做起,在被批准的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框架内,进行生态旅游的专项规划。

1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理解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以自然景观为主,辅以地方民族文化。旅游者是以大自然为基地,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以自然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观赏内容。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具有教育功能的高知识含量的旅游。在融进大自然的同时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一种带有高度责任感的旅游。要求旅游者在领略自然风光、享受自然恩赐的同时对自然做出道德回报。旅游者的行为不能对环境与资源造成危害,着重强调的是生态伦理观念。

(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注重当地社区的参与。这不仅是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上推行社区共管,促进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生态旅游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维护文化多样性,使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都能有较深的天人合一的感受。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原则

2.1保护优先,容量限制

自然保护区有着保护、科研、教育、经营、旅游等多种基本职能,是国家依法制定予以特殊保护的地域,有着重要的生态和科学意义。因此,维护其原生态是生态旅游规划的首要任务。生态旅游必须严格控制旅游活动的强度,旅游设施和游人数量要限定在其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以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性。

2.2全面安排,突出特色

旅游规划是编制景区未来发展的构想与蓝图,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综合性、预见性、科学性、特色性和先导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只能在实验区内开展,不得进入核心区和缓冲区,着重处理好自然环境、旅游者、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结合,并针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规划出能展示其特色的景区。

2.3以人为本,多方参与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必须要搞清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本底情况,充分研究与开展生态旅游诸多利益相关群体的需求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别要关注社区居民与旅游者;旅游者要能在便捷安全地享受和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过程中受到生态意识的教育。

2.4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也是规划的总原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强调保护与开发结合,是一种既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原生态发展旅游业,又要求通过旅游活动维护和促进自然保护的双赢旅游方式。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

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

3.1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依据之一,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人们通常说的社会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义务和道德关系,由此而衍生的生态伦理,则是指人与自然间的义务和道德关系,强调人类必须承认和尊重大自然的权利,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因此,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指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思路和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3.2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科与经济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其研究核心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一种经济行为,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经济效益,但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实施生态化管理,按生态优先、整体协调的原则实现经济上的良性循环。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指出:“在生态平衡之间,主导的一面一般说应该是前者。因为生态平衡如果遭到破坏,这种破坏的损失就要落到经济身上”。

3.3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学科。其“重点研究生态系统空间关系以及格局与过程的关联性,生态系统在空间的分布可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来表达,异质性是景观系统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出发点”。“旅游资源的分布呈现点、线、面关系的空间格局,景点和景区以及空间斑块的形式镶嵌于其具有不同地理背景的称为旅游目的地的基质上,而旅游路线则是用以连接景点或景区的廊道,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就是挖掘和保护自然景观特色、协调利用自然景观格局,在进行景观生态分析、建立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为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景观多样性,开发旅游空间多样性而提出的宏观方案。

3.4系统工程学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把每个研究对象都看作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内包含着若干层次结构,每一个层次又由各种要素构成。每一个研究对象或不同层次也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而对象(系统)之间又互为系统。对每一个系统(或子系统)都放在一个整体系统中来认识和处理,用最优化的原则来确定其应处的合理地位和应完成的合理职能,达到时空一体化。因此,系统工程的整体性、有序性、结构性和最优化等原则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提供思路与方法的启示。

3.5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对可持续发展公认的理解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要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由此,我国学者延伸为: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既满足当代人要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既满足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能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必然会对自然界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总体规划的任务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最小的并可恢复的生态损失,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同时,总体规划时,也要考虑旅游者的素质,在活动内容中应有进行生态教育和规范道德行为等项目,以保护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多样性,达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生物多样性评价

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在保护区特定区域开展生态旅游,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同时必须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现状的本底性生物多样性质量评价,二是针对建设项目预测性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包括地理环境评价、生物物种评价、生物群落评价、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评价等。为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后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2生态旅游小区规划

生态旅游只能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选择有特色、有代表性的适当地域,划出一处或几处具有一定面积范围,严格划定边界,选定旅游主题,规划成生态旅游小区(或称景区),在小区内规划旅游内容,如资源评价、开发规模、景点设置、基础设施、容量计算、市场测定、效益分析等。

4.3与地方旅游规划相衔接

自然保护区地处偏僻山区,市场局限性很大,旅游业开展规模往往不能自成体系。在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时不能忽视其外部环境,在维护自主经营和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应尽量融入地方旅游业系统,成为地方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讯等)、资金调剂、市场经营等方面依托地方旅游业才能事半功倍。

结语

在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发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在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美景,陶冶身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即使人们受益也不会使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第11篇

一、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功能

1、生态旅游的特点

(1)生态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传统大众旅游基础上的,因此,从参与旅游活动的游客量上看,是大众参与;游客不仅仅只限于经济和地位上的上层人士,普遍的职员、工人、学生等均可成为生态旅游者。在中国,生态旅游的普及性不仅体现在生态旅游者的普及,还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

(2)生态旅游活动的保护性

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大众旅游对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提出的。其保护性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业中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应有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旅游者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对开发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其纳入成本核算,并谋求持续的投资;对游客而言,保护性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使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生态旅游活动的专业性

生态旅游是以保护性为前提,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规划、活动项目的设计及管理等均要有专业性,需要有专门知识的人才,这也是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所决定的,这样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才是真品,才能真正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4)生态旅游活动的多样性

生态旅游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满足大众的多样旅游需求。从传统大众旅游中脱胎而出的生态旅游,其活动方式不只是观光、度假、娱乐等,还根据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出现了如探险、科考、滑雪等一系列的特种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将日益丰富多样。

2、生态旅游的功能

(1)旅游功能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活动,其实质是旅游。它是用原始的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来吸引游客,尤其是城市游客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回归大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并不主张一味满足游人旅游的需求,而是对其实行一定的限制,主要为保护的限制。

(2)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最大特点,是其特征功能。保护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因而生态旅游的保护功能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人的方面看,保护既体现在人的意识上,更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上;从一个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来看,保护既体现在开发过程中,也体现在利用过程中。正是生态旅游的保护功能,才使其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管理体制待完善。

长白山旅游区横跨两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延边州的安图县和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县这3个县级行政单位,并且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归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辖。如何协调各方面,各地区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利益、功能、权限等。是开发长白山旅游潜力的关键。

2、生态环境日益退化

在保护区内由于修建高速公路,破坏了境内的大片苔原植被,至今尚留有滑坡和水土流失的后果;在第二号电站引水渠道工程兴建中,仅因选线不合理就造成6359m2的绿地破坏,其中,破坏岳桦64棵,破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牛皮杜鹃1150m2;在海拔2590m的高速公路两侧,1983年样品调查,植被覆盖率为30%,植物种属7种,1996年再次调查时,植被覆盖率降至10%,种属降至5种[8]。受经济利益驱使对高峰期游客数量不加控制,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措施,导致环境污染和退化。

3、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开发

目前,长白山西坡、南坡的特色旅游资源(景点)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游人主要集中在北坡天池上下,造成该区环境容量超载,给本来生态比较脆弱地段的植被保护带来严重隐患。

上述可见,生态旅游开发中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时,没能很好的进行全面的规划,只是为了经济利益而盲目的开展各种生态旅游活动,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旅游的含义,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保护策略

1、打造长白山特色品牌

长白山生态旅游要在立足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的品种组合、时间组合、空间组合,促进转型,营造绿色、纯朴的旅游环境,要广泛来用横向联合、整体联合、联合促销、打造品牌、共同受益,提高旅游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以吸引游客,推动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2、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和保护系统

在保护区建立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生态旅游开发的科学性是当务之急。

保护是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设立自上而下的保护系统,制定保护目标和措施,在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具体对策为:①积极宣传引导,提高环境意识。②认真科学规划,保护重于泰山。③增加环境投入,完善治理机制。④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

3、确定合理的游客容量,实行定点、定时、定量旅游

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游客容量应限制在6000人/日之内,最高不宜超过7000人/日,并规定旅游时间不要全年或全天都开放,减少保护区的压力。

4、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

第12篇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

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自然性: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2、保护性: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参与性: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高品位与普及性: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定族群,一般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但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地扩大。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 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园林生态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含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营地等。二是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等。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生态旅游及其产品”的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当时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发展的先驱主要有美国学者赫克特,世界自然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塞勃罗斯等。他们意识到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对环境的负面冲击,从环境保护思路出发,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活动和产品大规模推出的还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生态旅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统计,199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年产值为2000亿美元,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内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同时,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推行生态旅游计划,如马来西亚提出将本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二)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1995年1月8日至19日,中国旅游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在西双版纳召开中国第一次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96年由武汉市外事局和旅游局共同主持召开了解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研讨会,1999年为生态环境年,全国各省市已向国家申报了一批生态旅游重点景区和景点,如:四川九寨沟、云南迪庆、湖北神农架、甘肃新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

目前,我国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为森林公园、自然旅游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每年接待游客量已由80年代初期的100多万人次和80年代末期的1000多万人次,上升到目前的3000多万人次。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森林公园的客流量比1994年猛增30%,现在年接待游人达5000多万人次,2000年,我国森林旅游者将近1亿人次。我国已有各类森林公园870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92处,全国已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达1000多个。

(三)我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蓬莱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取得了显著成果,旅游业已经成为蓬莱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旅游综合收入年均超过10亿元,占全市GDP的10%以上,对地方财税贡献率达到3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蓬莱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是在经过连续七年的“黄金周”后,观光旅游已经达到了成熟期。但在生态旅游的发展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起步较晚、规划设计起点不高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在规划建设和市场促销等方面明显滞后于观光旅游。目前,仅有蓬莱阁西苑、兴瑞庄园、田横山文化公园等部分生态旅游资源,经过初步开发形成了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生态旅游景区(点)。但无论是在开发建设规模上,还是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与生态旅游开展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以蓬莱阁西苑景区为例,据统计,2004年西苑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仅为21000人次,与蓬莱市全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极不相称。田横山文化公园作为我市唯一的开发较为完善的旅游公园,其功能主要是满足我市当地居民的休闲、观光等方面的需要,尽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经济效益方面与投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目前我市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现有的重点生态旅游资源:

1、艾山国家森林公园:艾山位于蓬莱市境内南端,距蓬莱市区42.6公里,海拔814米,是蓬莱境内最高峰。山峰挺拔峻峭,远望如笔架,山脉东西走向,山脊奇峰罗列,晴日登顶远眺,可望蓬莱、龙口、栖霞三市概貌和渤黄二海风光。山坡上林木茂盛,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1949年4月成立艾山林场,面积4591亩,树种包括刺槐、赤松、黑松、落叶松、板栗、苹果、核桃等,森林覆盖率84.6%。1991年,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2004年底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艾山北麓有尼姑庵和八路军兵器厂遗址,此外还有扁担石、蜂窝石、靴子石、通天神水等景点。场内生态环境良好,山林风光秀丽,山间溪水长流,空气清闲,花香鸟语,气息宜人,每年都吸引不少游人前往观光游览。该区域具有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温泉,是开展登山观光、攀岩探险、休闲度假、康体保健等活动的绝佳区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兴瑞庄园:兴瑞高特高绿色产业园位于蓬莱市经济开发区,沿渤、黄海交汇处黄金海岸而建,东邻蓬莱新港,西望蓬莱仙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绮丽。该产业园建于1998年,是集农产品种植、海产品养殖、加工销售和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园,以高效、特色、高科技三大特点著称,重点向游客推出山林野趣休闲游、水上游乐健身游和农业观光游等项目。兴瑞庄园是蓬莱兴瑞高特高绿色产业园下属的四个经营实体之一,占地面积300多亩,庄园内主要景点有潘华楼、小天使、石铺路、鸳鸯浴池、连心河、日式沙疗浴池、爱心桥、泉(钱)涌、八卦池、海仙桥、垂钓水寨、怡情村等,与其它旅游景区相比独具特色。

3、蓬莱阁西苑景区:位于蓬莱阁西1公里的龙首山区。龙首山以山巅酷似龙首、山脊起伏盘蜒、形同巨龙腾动而得名。龙首山海拔115米,山区北麓面积360亩,北依渤海、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林木青葱、花草繁盛,海淮幽静,空气清新,野生鸟群盘旋鸣唱,是一方理想的度假旅游之地。1995年以来,市政府加大投入,依山势先后建起了狩猎谷、水帘洞、动物园、渔人村、动物表演场、鸟语林等景点,初步形景观与自然风光的和谐统一。

4、田横山文化公园:位于丹崖山西侧,距蓬莱城2.5公里,因其位处渤海海峡登州一侧,亦称“登州岬”;又因其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故又名老北山。山上建有灯塔,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即为黄、渤二海分界线,因此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地位。田横山海拔72米,东南与丹崖山相联,东、北、西三面悬崖陡峭,拔海千仞,形势险峻。山阴因受浪涛冲刷,岩破石穿,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形态各异。田横山为秦末齐王田横屯兵处,因以名之。明、清两代设有炮台,皆存有遗迹。1987年,田横山辟为旅游公园,陆续兴建海上观光客运索道、全周影院、田横山栈道等景点。

5、十八公里葡萄长廊:葡萄及葡萄酒业是蓬莱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同时蓬莱又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来蓬莱旅游度假的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左右。蓬莱市将旅游业和葡萄酒业进行了巧妙结合,在烟蓬旅游观光大道两侧规划了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建设无公害葡萄种植基地3万亩,配以绿化、美化小品等景点,形成集葡萄庄园、葡萄酒加工、葡萄酒堡建设及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长廊。 

6、温石汤温泉:温石汤温泉位于蓬莱市南34公里村里集镇温石汤村,距艾崮山风景区10公里。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50—52度,昼夜流量1000立方米。温泉水质晶莹清澈,光洁,泉水中含有丰富的氟、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冬浴暖,夏浴爽,去污解乏,疗伤止痒,对关节炎、皮肤病有明显疗 效,常浴温泉水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润肤、美容大有裨益。

7、生态谷:为实现蓬莱海滨度假旅游优势与艾山森林公园度假旅游优势的有效连接,市政府斥资在二者之间的山谷中规划打造了一条生态旅游专用通道,即“生态谷”,实现了南北两大度假旅游区域的直线贯通。生态谷长约50公里,两侧进行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美化,并建有休憩宾舍小品等,在绿化带外有许多可供游人亲自采摘的果品种植林,别有一番风情。

8、蓬莱村:蓬莱村景区占地230亩,是以我国古典园林为载体、以仙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公园。景区“一池三山”汇集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南方私家园林之秀为一体,表现出道家的思想精华,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古典建筑等文化系统工程,同时也俱备餐饮、娱乐、休闲、会务、度假等功能。

(二)目前我市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

我市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既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如艾山森林公园、温石汤温泉、海滨沙滩等,又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如十八公里葡萄长廊、蓬莱村、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兴瑞庄园等。由于规划设计和开发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除了西苑、田横山公园、兴瑞庄园和在建的蓬莱村外,其它的生态旅游资源或处于规划设计阶段,或处于项目招商阶段,接待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太少。

2、生态旅游形式单一,参与互动性活动馈乏。

由于目前我市的生态旅游景区(点)较少,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在蓬莱开展生态旅游大多数选择的是西苑景区和田横山文化公园,而这两处景区都 是以休闲、观赏为主,参与互动性的活动基本没有,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生态旅游业向高层次和规模化进一步发展。

3、宣传促销力度不强,参与者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旅游热点。

我市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果显著,已经成为了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不但拥有每年大约200万人次的游客市场,以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海口等新老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这与我们近几年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是密不可分的。生态旅游业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尚处于成长期,除了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外,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趣向,宣传促销工作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对外的旅游宣传促销景点,更多的是集中在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和八仙过海口等部分重点景区(点)上,而对于蓬莱阁西苑、田横山公园、兴瑞庄园等已初具规模的生态旅游景点宣传促销工作明显滞后,导致这些景点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旅游热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无法达到有机的统一。

4、交通不便,无旅游专线,成为制约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分散,距离蓬莱市城区普遍较远,最近的田横山文化公园和蓬莱阁西苑距离市中心也有五公里左右,而最远的艾山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市区有50公里之遥。生态旅游的参与者主要是收入较为稳定、可以享受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的城镇居民。作为蓬莱境内的第一山,艾山之名、艾山之美,相信很多蓬莱人都有所耳闻,但又有多少人能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一下艾山的旖旎风光呢?有许多人想去,但由于没有旅游专线车,乘公交车则耗时耗力,而目前我市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导致无法开展“一日游”,本地居民参与人数较少,无法形成人气。同艾山相比,距离城区较近的蓬莱阁西苑和田横山公园则要好一些。随着摩托车在家庭中的普及,城区居民驾摩托车到这两个景点休闲游览更经济实惠。可见,交通问题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我市发展生态旅游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高点规划,精心设计,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成立由旅游、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同时聘请生态旅游方面有关的专家、学者和规划设计人员,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通过政府投入、经营权转让、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多个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吸收各种经济成分参与,解决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四大生态旅游板块:东部以十八公里葡萄长廊为中心,结合卧虎山森林公园组成田园观光生态游板块;南部以艾山国家森公园为中心,结合大刘家水库水上游乐、温石汤温泉康疗组成自然体验生态游板块;西部以蓬莱阁西苑景区为中心,结合田横山文化公园和主题乐园组成休闲互动生态游板块;北部以蓬莱村为中心,结合兴瑞庄园、海上观光、海市蜃楼组成梦幻仙境生态游板块,形成东西部以烟蓬观光大道和海滨观光大道为连接、南北部以“生态谷”旅游专用通道为连接的生态旅游总体格局。具体内容为:

1、东部:田园观光生态游板块

利用现有的烟蓬大道两侧的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建设无公害葡萄种植基地,配以绿化、美化小品等景点,规划建设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堡建设及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葡萄产业带。将葡萄酒厂建设与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旅游观光者充分领略到优美的田园风光,呼吸到田间自然清新的空气,另一方面可以为旅游观光者现场讲解葡萄酒加工酿造工艺,宣传葡萄酒丰厚的历史背景知识,同时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可以同世界名酒相媲美的国产佳酿。既可增加旅游收入,又可为企业发展创造商机,逐步形成以“旅游观光,生态建设,葡萄加工,娱乐饮食”于一体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保护性开发建设位于经济开发区内的卧虎山森林公园。公园建设遵循“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突出生态功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多功能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山野情趣,形成一个集自然生态、旅游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近郊森林公园。在不破坏整体风格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公园可规划为森林游览区、游乐野营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丰富和完善公园的生态旅游接待功能。

2、南部:自然体验生态游板块

艾山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艾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刘家水库、温石汤温泉等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规划为三大功能区:

(1)艾山国家森林公园:

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开发、区内游览、区外居住”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内进行整体规划,并按功能进行分区。可分为登山游览区、体育运动区、科普教育区、红色旅游区、野营体验区、休憩服务区等,时机成熟时进行分片开发,形成一个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体育运动、探险、休憩、摄影、作画、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

(2)温泉康疗区:

在温泉所在地温石汤村或其附近,规划建设一处休闲度假村。其功能分区为:

A、温泉疗养区:建设水疗楼一座,可开设多个浴种,如中药浴、桑拿浴、冲浪浴等。在用温泉理疗的同时,还可与光疗、磁疗、电疗及针灸、按摩等多种理疗方法配合,为游客去疾消疲。

B、康乐度假区:建设温泉休闲别墅、温泉公寓酒店、全循环天然温泉泳池。整修原有的荷塘池,并建设一些与环境相协调的游憩建筑、平台和眺望建筑小品,使游客在享受理疗减压的同时,又可休闲观光。

C、配套服务区:根据康乐度假的需要,建设保龄球馆、网球场、商场购物、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要。

(3)水上运动区:

利用大刘家水库开发水上运动娱乐 项目,进行垂钓、划船、摩托艇、皮划艇、渔家乐等水上娱乐活动。同时,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高品位的绿化美化,打造一个青山绿水的旅游胜地。

3:西部:休闲互动生态游板块

该板块内的蓬莱阁西苑景区和田横山文化公园处于旅游度假区内,距离城区较近,是本地居民闲暇时休闲观光的主要选择景点,地理位置相对具有优势。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目前这两个景点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接待能力,并各有特点。蓬莱阁西苑花草繁盛,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另有一个小型动物园,深受青少年旅游者的喜爱。田横山文化公园位于田横山上,东、北、西三面悬崖陡峭,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形态各异,拔海千仞,形势险峻。南面则绿树环抱,绿草茵茵,品位高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了完美结合,是中老年朋友休闲健身的首选。但这两个景点共同的缺陷都是以休闲观光为主,功能比较相似,如果没有适当的连结点,两者之间容易形成竞争关系。这个连结点应该是功能与这两个景点功能不同,位置介于二者之间而更靠近于蓬莱阁西苑。因此,在蓬莱阁西苑东部建设一处以游客参与互动为题材的、以游乐项目为主的现代游乐园是必要的,以增强该板块的动感,从而使该板块形成一个规模宏大、动静结合的主题乐园,游人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各个区域去游玩。

4、北部:梦幻仙境生态游板块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蓬莱村是以我国古典园林为载体、以仙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公园,填补了我市旅游业在这一方面的空白。而兴瑞庄园景点经过数年的发展,虽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旅游接待能力,但在旅游经营方面差强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距离城区较远的因素之外,自身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热点项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蓬莱村项目的出现,将有效地缩短兴瑞庄园与城区的距离。如果兴瑞庄园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旅游功能,两个风格迥异的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在该区域内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另外,如果再结合该区域沿海海面的海上观光、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该板块必将成为我市生态旅游的热点区域。

(二)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

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旅游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以前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游览观光方面,而对参与互动没有太多的要求。其实生态旅游更应该体现在参与体验方面,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如探险、休憩、摄影、作画、野炊、野营、体育等。根据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一日游”或“二日游”,让旅游者充分体验野外活动的乐趣。

(三)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著名生态旅游品牌,形成旅游热点。

二十一世纪,人类迈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通过多种形态媒体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传递。如果不注意对自身的宣传,将会很快被淹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得到了各地旅游部门的普遍重视,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我们应该借助“人间仙境”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品牌,同时结合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等著名景区(点)的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媒体,包装宣传我市的生态旅游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打造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并加强与各地旅游机构和旅行社的合作,形成生态旅游热点。

(四)开辟生态旅游专线,为旅游者出游提供便利条件。

可与交通客运部门合作,在重点旅游区与市区之间开辟周末或节假日生态旅游专线,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同时,在景区内部也应提供一定的交通设施,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开。

五、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性,不合理的开发,就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为此,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永续利用原则

“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性开发原则

要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的总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

3、特色性原则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协调性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这个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地协调统一。而当三者出现矛盾时,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一切为指导原则,即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上述两种效益。实际上,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时,其经济效益肯定也是相当可观的。

(二)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不可否认,我市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3、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生态旅游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

4、突出生态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我市的生态旅游还处于研究探索和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着类型单一、档次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的 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半岛型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登山探险游、动植物观赏游、海滨度假观光游、农业观光游和温泉康疗等专项旅游产品。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此建立新型的生态旅游市场体系,推动我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5、提高参与性,改变单一的观光结构

在21世纪中,休闲度假将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而让游客能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是休闲度假产品风靡世界的最直接原因。在考虑旅游与生态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如何将生态资源利用于旅游事业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兴趣倾向,在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使生态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延长其逗留时间。

6、完善逗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可按照“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