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医学基础知识

护理医学基础知识

时间:2023-11-21 11:1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医学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医学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针灸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41-02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针灸临床治疗等内容[1]。它也是一门集医学基础、过渡、临床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护理学专业授课学生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操作、熟练临床技能为主[2]。护理学教学强调护理技能的获得与形成,护理技能的教学重点和特点在于强调技能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患者的言语沟通和提供患者所需要教育的技能[3]。此外,对于护理技能的创新服务,笔者认为基于中医针灸推拿作为绿色安全无毒的传统疗法,其对于病症的治疗疗效确定,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护理实践[4],因而可以将针灸推拿引入临床护理中来,可以给予患者针灸推拿等的非药物疗法护理。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传授针灸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针灸学》教学中,个人认为思路如下。

一、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

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学》的基础知识[5],也是《针灸学》课程性质之一医学基础课程的体现。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刺法灸法和针灸治疗的基础,也是《针灸学》的核心之一。因而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极其重要[6]。在经络腧穴部分的教学上,先多以基于授课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7],教师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主要以记忆为主获得夯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期间也可穿插一些趣味记忆方法如谐音、串联等来促进学生记忆。另外,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针灸学》教学大纲对经络原文的不要求,但是也要求掌握经脉的基本循行,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以后的临床护理针灸操做铺垫。因而基于《灵枢·经脉》中的经典原文,选择行文简洁,诵之朗朗上口,或三五字一句,条理性比较强的文字进行重点讲解,如心经循行原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支者:从心系,……。其直者……,出其端”,以原文讲授,让学生自己在体表描绘经脉循行路线,在理解并能够自行在体表描绘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尽量背诵原文,以便更好地记忆循行路线,为临床实践奠定稳固基础。

二、临床过渡课的提早进行

由于护理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临床护理技能的获得与提升[2],因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开展课程。刺法灸法学作为《针灸学》教学中的临床基础课程,其主要担负着联系基础知识理论和临床实践治疗的桥梁作用,主要是对于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起过渡和衔接临床的作用。因为针灸治疗和传统常规中医有所差异,在理、法、方、穴的基础上,强调术,即针刺手法操作。熟练的针刺手法操作多是来自于长久不懈的练习,所以可以在整个学习的一开始,就提前练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练习针刺手法,能够更好地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针刺技能[8]。本着提早获得、提早练习的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提早进行针灸基本临床技能培训是有必要的。提早进行针灸临床基础课程的讲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针灸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9],最终有助于学生护理技能的获得。

三、临床课程引入PBL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或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的过程[10]。而《针灸学》中的针灸治疗部分,针对具体的疾病讲解针灸的穴法方术,是针灸对于实际临床问题的解决。因而,在针灸临床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能够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疾病的认识,使教师授课更有针对性,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养成[11,12],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PBL模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学的教学目标,利于护理学生临床技能的养成。

四、结合护理学专业特色,引入杵针疗法

杵针疗法是李仲愚老先生家传十六世的针灸技能,其特点为不用药物,针具不深入皮肤肌肉,工具制作简单,取穴精简,手法简易,操作简便易学,无疼痛损伤之苦,无交叉感染之虑,兼针灸与按摩之长[13]。正因如此,将杵针疗法引入护理专业针灸学教学课程中,能够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临床技能范围,创新学生技能素质,更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技能,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护理学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色,其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要求决定了《针灸学》教学中针灸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提倡以医学基础课程为基础,夯实针灸经络腧穴基本知识;通过早临床的方式,加深针灸临床过渡课程的学习;再结合PBL教学提高学生面对具体临床实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补充创新型安全疗法——杵针治疗,能够综合提升学生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7-449.

[3]Bjork IT,Kirkevold M.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developing a model of Practical skill Performance in nursing[J].Clinical Nursing,2000,9(4):620-631.

[4]王军英.浅议针灸疗法的施术安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24.

[5]胡蓉.《针灸学》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针灸,2012,32(1):75-77.

[6]孙志.《针灸学》腧穴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5):448-449.

[7]申翔.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77-78.

[8]许予民,魏建文.《针灸学》“双前法”教改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7-58.

[9]刘红华.“早实验、早临床”护理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0]庞春江,王威,吴兆利,等.以问题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3-14.

[11]陈力.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J].中国针灸,2011,31(9):834-836.

[12]夏勇,李艺,刘世敏等.PBL模式——针灸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4):4-6.

[13]钟枢才.杵针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No.JGYB20110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NO.11YB034);四川高等教育学会2011-2015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NO.11sc007)

第2篇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生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医学教育质量评审中的重点[1]。几年来,我院一直把加强“三基”训练作为提高医学生业务素质的主要手段。在医学临床实验教学中,我们加强优化医学生的三基训练,在教学评估中取得了 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 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三基”训练对每一名医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医学现代化的今天,任何先进的检测仪器也代替不了严格的“三基”训练,“三基”训练是医学生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基础。加强对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因此三基训练的目的,就是以训练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实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指导老师的选拔与培训

选好临床指导老师,是临床“三基”训练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学习操作技术有赖于老师规范准确的示范与指导。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就必须有相应合格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依照内、外、妇、儿各科的要求,从各临床科室选拔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熟练的老师进行培训。首先让指导老师吃透教学大纲,精读、钻研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拓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示教时,既要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统一规范操作方法,使操作动作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

3 根据训练目标 合理筛选内容

3.1 诊断学基础体格检查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操作方法。

3.2 体检要求掌握的内容一般状态的检查、头颈部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的测量、浅表淋巴结检查、眼部的检查(包括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检查、眼球震颤检查、集合反射)、咽部检查、甲状腺及气管检查等。

3.3 触诊检查包括呼吸运动、语音震颤、心尖搏动触诊、心脏震颤触诊、腹壁紧张度触诊、肝脾触诊、肾脏触诊、膀胱触诊、胆囊及阑尾区的压痛及反跳痛检查等。

3.4 叩诊检查包括肺部常规叩诊、肺界叩诊(上界,下界)、呼吸移动度叩诊、心界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肝上、下界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等。

3.5 听诊检查肺部的规范听诊,三种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及特点。心脏听诊的部位及顺序,是否听到杂音。如何分辨第一、二心音。腹部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的听诊等。

3.6 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肌力、肌张力的检查。神经反射、脑膜刺激征、拉塞格征的检查。

3.7 外科学总论基本技能操作部分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要求学生进行训练,从洗手到穿衣,从一刀一剪、一针一钳、一结一线,到切开、缝合、打结,严格按照三基训练的标准训练[2]。

外科技能操作要求掌握的内容:手术人员的准备,包括洗手、穿衣、带无菌手套、消毒、铺巾及无菌原则。辨认手术器械;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切开、分离、显露、止血、结扎与剪线、清创缝合与吻合。换药及基本原则。

3.8 护理学基础基本技能操作部分护理学基础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实践性很强。

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要求掌握的内容:铺床技术,包括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生命体征的测量与绘制;保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包括口腔护理、床上洗头、擦浴法、晨、晚间护理、皮肤护理法;无菌、隔离技术。鼻饲、导尿、灌肠;各种注射法;急救技术;输氧、吸痰。

3.9 妇产科学基本技能操作部分要求掌握产前检查、产后出血处理、胎头吸引及助产术、正常分娩。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母乳喂养适应技术。

3.10 儿科的基本技能操作部分要求掌握小儿体格测量、小儿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儿科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

4 强化三基训练的方法、考试及要求

4.1 制定强化三基训练的计划,正确安排及合理分配训练的时间,优化内容,每项基本操作要和相应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结合。

4.2 将学生分组,每组20人左右,由一名教师示教、指导,配合光碟直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正确方法和要领,加强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4.3 统一命题,按标准定分,每项操作项目要求达到指标固定的标准分。

4.4 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学生自己动手抽签定题,逐个“过关”的考试制度。在考试过程中要求方法正确,手法到位,结果准确,并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及的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训练、纠错、补考,直至合格为止。

5 “三基”训练的目标评价

临床“三基”训练的评价应尽可能体现公平、客观和全面。我们通常采取三种形式的评价,即动态性评价、终点性评价和双向评价[3]。

5.1 动态性评价以“三基”训练目标为基准,观察学生训练中的学习态度,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操作的规范性等,分阶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价,并随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训练者,以及时修正。

5.2 终点性评价学生完成一个部分或完成整个“三基”训练目标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三基”训练情况作一总体评定,并将动态性评价融汇其中的终点性评价。老师主要从学习态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规范程度,“三基”知识临床应用情况,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记录能力等作全面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能及时了解,不断修正提高。

5.3 双向式评价对“三基”训练目标评价时,采取评教评学双向反馈,由学生和老师各自对对方作出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基本同终点性评价。而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主要从老师的敬业精神、职业素质、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临床经验、表达能力及对学生的影响力等内容进行评价,通过双向式评价,使我们的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通过提高“三基”训练中的质量和目标评价,使我院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不断熟练,步骤规范,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熟悉和掌握了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促使他们经常看书,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从临床实习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许多学生很快就可以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迅速地进入临床适应期,2周后对各科的一些基本技能操作能独立完成(原来要4周左右)。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加强。我校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实习工作中及参加工作后,受到了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参考文献

[1] 崔国华.强化三基训练 提高业务素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 :281.

第3篇

关键词 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自主学习;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48-0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各行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用人单位对于就业者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不再一味注重学历,而更青睐于选择实践能力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1]。而培养适应基层的高素质技能型、实践型医护人才,对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医疗战略的实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广大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层护理人员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和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护理教育改革的着眼点[3]。为了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水平,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优秀护理人才,从教学大纲、考核形式、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等多方面对护理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开展以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1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课程和专业建设、规范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指导方案,是引导教学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指挥棒”[4]。为了突出体现护理专业人才的技术性和职业性特征,培养实践型护理专业人才,增强其岗位胜任力,教研室与护理专业负责人经反复沟通及研讨,重新制定护理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在新修订的大纲中,从面向基层、服务基层、胜任基层的培养目标出发,在已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新制定的教学大纲更侧重于基础知识与临床病理现象的关系以及生物化学基本原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夯实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版教学大纲从护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缩减遗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不大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删减和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相重叠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大幅增加实验学时比例,切实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生物化学考核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及形式片面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实践型护理人才的要求。为了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将护理专业的职业特性与生物化学知识相融合,对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核,并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及平时学习能力的考核。

在期末理论考试试卷中,根据护理学专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专业特点,以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增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此外,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制定量化标准,从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及听讲情况、平时作业和专题讲座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既往实验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为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投机取巧,轻过程、重结果的实验习惯;改革后的实验考核项目更为全面,包括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书写、主动实践能力及协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

3 理论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内容抽象繁杂,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教研组从护理学专业角度出发,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会,确定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1)问题式教学法,即教师提出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5]。如在讲解维生素D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儿童佝偻病及成人软骨病的临床实例,然后引入问题:“佝偻病及软骨病和维生素D有什么关系?对于佝偻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什么样的特殊性?”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相应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护理要点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使学生能够在课后主动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性学习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分析、寻找研究性问题的答案[6]。例如: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后,确定研究专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在讲解完糖、脂类及蛋白质代谢后,启发学生将胰岛素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不仅使学生全面复习三大物质代谢及调节过程,同时对临床常见病的发病机制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开展学习及讨论[7]。如在讲解完蛋白质构象病后,让学生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要点、治疗及预后等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文献查阅,形成论文综述,小组成员集体学习讨论,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分析及应对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实行教学改革后,为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各任课教师在课堂授课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经常通过课代表及班级干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力争解决问题。同时,教研室建立生物化学师生学习QQ群、微信群、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及Web学习平台,在网络上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图片、视频、PPT等资源共享。并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上述多种渠道的努力,加强师生交流,使教师同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4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整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强化实验教学,对于巩固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规范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具有重要意义[8]。实施教学改革后,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生物化学课程需要,课程组精选与临床联系较密切的“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及“血清胆固醇测定”等实验。在实验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转氨酶”“胆固醇”等检测指标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及意义,书写学习报告,将枯燥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生动的临床生化指标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医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为教师讲解及示范―学生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在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后,增加学生的实验预习任务,强调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实验涉及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及原理、临床意义进行总结,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从整体上认识实验内容的重要性,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验结束后重新回顾问题,讨论及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教师难以对每名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全面指导。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先由实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当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或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时,教师并不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逐步引导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最终自主完成实验任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能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5 结语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但又一直是让学生头疼的“难课”。护理学专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切实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护理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挖掘生物化学理论、实验与护理学专业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以“朋友”的身份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步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格、胜任的基层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丹丹.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问题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5,17(6):46-47.

[2]王黄磊,毛乐乐,卢星星.医学教育改革的多方需求[J].西北医学教育,22(3):432-434.

[3]吴小飞,王莹.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3(1):159.

[4]邢红.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46-47.

[5]崔波.“问题式”教学法在一体化课程中运用的探讨[J].职业,2014(6):97-98.

[6]朱学义.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76-178.

第4篇

【关键词】护士执业考试 新变化

外科护理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54-02

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建立了护士执业考试、执业注册管理制度。这标志着我国护士管理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1995年开始,从事护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并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通过考试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执业。由此可见,考试的通过率及成绩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影响学校招生、就业等工作,最终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各校在教学改革中以学生护士执业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且在护士的执业考试中占着较大的比例。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发生了新的变化,考试内容打破了学科界限,对此,如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需求,改革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发生新变化,改革力度较大,考试内容打破了学科界限,考试学科、疾病种类、疾病内容均有增减;考试形式为两个科目,增加了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型的A2、A3、A4型题。笔者结合这些变化,将大纲的变化归纳为“七变”:一变是考试涉及学科由专科到全科,并增加人文、沟通的相关知识;二变是考试形式立体整合,两个科目的考核包括了原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法规、护理伦理、护理管理、中医的相关知识;三变是考试题型A2、A3、A4等临床病例题分量大增;四变是主要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五变是增加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重沟通、重预防,逐渐接近临床;六变是疾病的增加和删除;七变是考试大纲的形式抽象化、考试内容灵活化。

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新变化下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新大纲的变化,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按“以适应护士执业考试标准,符合护士职业能力要求,围绕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来进行整合。

1.将医学基础知识渗入教学中。医学基础知识作为医学临床的奠基石,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应对运用到的医学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由于目前的中职生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弱,且学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医学基础课程多,学生难于理解,如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较为局限。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学过的医学的基础知识上引入新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熟悉医学基础的教学重点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如在讲授“烧伤病人护理”的内容时,教师帮助学生复习皮肤结构、皮肤功能等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后,再帮助学生理解体液、水电解代谢紊乱、补液的知识,后引入新的内容“烧伤病人护理”,这样就解决了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到外科护理学的重要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牢记所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

2.通过临床案例,设计工作情境,将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法规、护理管理等知识融入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如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年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对外科护理学进行整合,设置了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胃大部分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大肠癌病人的护理、开放性伤口病人的护理、烧伤病人的护理、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甲亢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肾结石病人的护理、血气胸病人的护理、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等11个学习情境。同时,按照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设计实施情境的过程,并将护理的技能、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及沟通技巧融入学习情境中。学习内容的整合,适应了护士执业考试编排及知识面的综合性;工作情境设计,也体现了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过程,符合护士执业考试内容的变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是以临床案例的形式,设计学习型的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型工作任务将知识、技能、态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态度,从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以下以学习“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为例,描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

第一,教师布置学习型工作任务。即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病人情况完成相应的任务。病人基本情况:病人王某,男性,5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治疗。据此,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学会接待病人,并完成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病因、发病机制、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辅助检查);二是制订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术前护理计划;三是按操作流程完成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手术前护理;四是学会使用外科术前护理常用器械、物品;五是与病人及其家属、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第二,学生分组。学生分为6组,每组为10人左右,并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

第三,课前知识准备。按下发的工作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相关学习材料,通过网络、临床医院等学习途径,准备与工作任务有相关的知识,如阑尾炎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病人的入院指导,静脉输液技术、术前准备,等等。

第四,工作方案制订。将所收集的材料经过小组讨论,确定工作方案,并与教师共同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案。同时做好角色的分工。

第五,学生工作任务的实施。学生根据制定的工作方案,设计与临床一致的工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教学内容直观、易于理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人文关怀等意识,并指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对照计划确定的成果进行自查,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成果展示及评价。实施后,每组进行成果展示。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

第七,总结与反思。学生分析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哪些知识有遗漏,哪些没做好,提出下步改进的措施。

第八,知识拓展。采用启发式或精讲的形式,根据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护士执业考试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加强课后实训,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训室由学生管理,实施全天开放,加强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不定期到实训室练习,强化与巩固对课中的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学习“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与“胃肠减压护理”时,二者吸气末屏气拔管操作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不同。胸腔闭式引流吸气末屏气拔管,是预防气体通过引流口进入胸膜腔;胃肠减压吸气末屏气拔管,是预防拔管时内容物进入气管。这些知识易于混淆,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识别它们的不同点,将知识点融入操作过程中,达到有意识记忆,使学生便于记忆,牢固掌握知识。同时,课后练习的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的学习,学生实现互动学习。护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和自检,可以学会共同学习,加深友谊,满足心理需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加强护士执业考试前的强化训练。为了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考试的通过率,教师除狠抓在校的教学课堂质量外,还应加强考前的辅导。学生经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及临床医院的1年实习,虽然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仍较弱,学生对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点的认识仍是分散的。笔者认为在考试前1~2个月,教师应组织学生集中辅导,根据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理解记忆,利用顺口溜、谐音、联想记忆寻找规律,将书本知识生活化,以便学生掌握知识点,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必要时,可通过列表归纳、比较记忆或是口诀记忆法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如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活动的记忆:“一(24小时)动手,三(1~3天)动肘,功能锻炼朝上走,四可以动动肩,直到举手高过头”。

总之,由于新大纲的变化,护士执业考试难度相应增加,教师与学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了适应新大纲的变化,确保考试的通过率,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书贵,张立新.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医院管理,1997(3)

[2]张巧玲,杨金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对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3]李英.工学结合一体化课业学习包的开发[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4]朱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3)

[5]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第5篇

    传统医学教育强调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知识的完整性,遵循医学基础“桥梁”课一l临床课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理论和“桥梁”课涉及众多学科,而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人文医学课程占有一定比例的课时,与医学专业相比,医学基础课和“桥梁”课课程和课时均较少,护生医学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同时,从基础课到临床课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进入临床课教学时学生所学的很多基础知识已经淡忘。因此,学生在学临床课时理解不够,养成考前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缺乏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见习和实习期间又注重实际护理操作及日常工作的训练,很少针对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去独立分析思考。这种状态造成日后在l临床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对自身和学科的发展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工作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现探讨几种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所在。

    1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1.3教学中临床场景的设置及多媒体的应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设置临床场景,病例在病案基础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相应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开展该方式的教学,便于学生日后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回忆所学知识并适时应用于临床工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结合临床场景的模块教学,从临床护士观察病情,医师针对病情变化处理病人的角度人手学习典型临床病例,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疾病的发病、诊治及转归与l临床工作有机融合,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典型病例讲解使学生判断临床病人是否有脱水,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如何纠正、补多少液、补什么液体、补液速度如何,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必须要理解血液渗透压的概念,脱水情况下液体转移的问题等。。2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问题

    2.1加强儿科护理学教学,为儿科临床及教学培养优秀护理人才_7儿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密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变化报告医师给予适当处置及相应护理措施。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就会使护士处于非常被动的从属地位,被动执行医嘱,丧失“病情变化第一目击人”的作用,贻误抢救时机。通过加强教学培养的儿科护理人员又可成为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充实了临床教学。儿科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临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机制及疾病转归的知识,才能不断总结临床护理体会,奠定儿科护理科研的基础。

    2.2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教学系统的形成和教学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护理教学中,临床课教师一般为从事临床工作的临床医师,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因为工作繁忙,用于探讨教学方法和更新理论的时间有限。而从事医学基础课的教师又缺乏临床实践,造成临床课和基础课的衔接困难。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培养护理教学专门的师资及形成护理教学独特的教学体系。

第6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近年来护理教育发展迅速,护理教育研究也日渐深入,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适应护理专业岗位特点,符合护理专业知识结构需要,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进而形成独立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加强教材改革与建设直接关系到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现已成为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如何建设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和目标要求的教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缺少护理专业的专用教材,且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有供本科护理专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与供其他专业用的教材并无明显差别,如国内大多数高等护理教育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仍与临床专业共用由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针对护理专业编写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打破了长期沿用的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编写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的选取侧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坚守基础课程的定位;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人体结构学》教材,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融合为一体,但90%以上护理学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属于两门课程,分别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教学与考核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教学借鉴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形式,部分高校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实践已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不但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1]融为一体,编写适合本科护理教育的《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势在必行。

2《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思路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为学生以后临床护理服务,但临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重组《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如何确定教材结构、教材形式以及编写思想上的创新点?特别是教材编写思想上的创新;如何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护理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中?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级护理工作统计中急危重症监护病人显著上升;随着介入治疗的大量开展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急剧增加,术后导管护理大量增加;尤其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操作如心内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泪道冲洗等逐渐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临床护理工作调查结果设计座谈提纲,组织高年级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召开座谈会,主题贴近护理岗位来确定编写重点内容。如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定位编写教材突出全身体表标志内容;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编写教材突出表浅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为提高学生防范失误的能力编写教材突出与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术控制的解剖学知识。最后,结合对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研相关文献检索分析,最终确定编写思想、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创新,形成详实的文字材料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用于教材内容的调整上,以编写出既能够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顾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3《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创新

3.1思想创新

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为护理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本原则,重在基础,贴近临床,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精神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2]。

3.2内容创新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紧贴护理岗位需要,同时保证人体解剖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凝练。内容选择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职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尽可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教材编写中。对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内容充分描述,如运动系统内容突出全身表面标志、易于发生骨折和损伤部位的解剖知识;如内脏学突出各系统重要脏器位置、结构功能,尤其要突出内脏插管涉及的脏器和部位;如脉管系统突出心、全身动脉主要分支、表浅动脉压迫止血点和全身浅静脉等内容;如神经系统突出周围神经重要分支、与注射和性神经损伤等有关内容。同时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在各章节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对其他内容只作一般介绍。如腹腔血管和神经的分支分布、出入脏器的结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运动系统部分内容等进行删减和压缩。

3.3形式创新

在教材总体结构和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做到贴近专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3]。根据高等护理教育需要,重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本教材是医学基础课程贴近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机尝试。全书分为9章,每章前设置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大纲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每章内容分基础模块和护理应用模块2部分,基础模块在内容选择上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护理专业需要,使其内容符合护理专业岗位执业标准。基础模块中“知识卡片”是护理专业知识的拓展(如学科进展、学术前沿等),体现专业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护理应用模块结合临床常用的诊疗、护理操作技术,从解剖学知识应用的角度上,研究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阐述操作的定位、局部层次结构与操作的关系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提前感受基础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服务人群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专业模块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每章末设置思考题,紧贴执业考试内容和题型,尽可能利用临床护理案例展现解剖学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4]。如第七章感觉器:上部基础模块包括第一节视器(分眼球、眼副器、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前庭蜗器(分外耳、中耳、内耳);下部护理应用模块包括泪道冲洗术、球结膜下注射术、球后注射术和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共四节内容,每节内容包括应用解剖和应用要点;正文后临床护理案例如:某高校大一男生,游泳后出现双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接着出现眼皮红肿、怕光、流泪,早晨起床眼皮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就诊后医生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请运用视器相关知识指导结膜炎病人局部滴眼药水,如何滴入眼药水才能使其与结膜完全接触?滴完后常常需要自己用手指尖按压该眼内眦角处,请解释其原因?为避免急性结膜炎的传染流行,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编写《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将人体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即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又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增强学习兴趣,是解剖学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革新的一种尝试。期望这种尝试能使学生不再感到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枯燥无味,难学难记,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应用它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护理应用能力。形成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临床护理应用的零距离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充分体现《护理解剖学》教材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刘桂萍,张伟宏,吴爱群.护理应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8.

[2]张伟宏,赵秋民,刘桂萍.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临床与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4):492-493.

[3]张伟宏,郑老须.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156-224.

第7篇

1 课程任务和建设基本思路

护理临床思维的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临床资料收集、通过分析资料做出护理诊断、根据诊断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对护理诊断及计划的应验或修正。课程组对专业经过深入分析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特点及其在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本课程的功能和任务定义为:帮助学生形成临床思维活动所需的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相关的知识体系,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科学表达的能力。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确定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为:以生理、生化知识为基础,以病理生理为切入点,突出应用型知识的学习,构建临床思维所需的人体功能知识体系;并以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利用动物病理模型模拟临床诊治过程,指导学生进行与工作过程相吻合的学习与实践,突出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逐步实现医学基础课程由传统的理论学习型向“理论学习+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型课程转化。

2 具体实施

2.1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体机能课程综合了生理、生化及病理生理3学科的基本知识,知识面广、内容复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传统教学中生理等课程是典型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以基础理论学习为核心,偏重于理论认识的深度,而忽略与专业学习及临床工作的联系,与实际脱节,且由于教学进程普遍安排较紧张,课堂教学也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讨论环节较少[7-8]。对此,课程组及教师要及时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实现课程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临床思维能力要求相对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临床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时,引导其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能熟练应用机能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使课程教学满足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2.2 根据临床思维活动的逻辑性组合课程 根据临床分析问题时从生理生化变化着手,分析病理改变的基本思路。课程组将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病理生理学3门传统的医学基础课程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了综合性的人体机能课程。课程教学以细胞水平的活动介绍为先导,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体温和发热等;继之以系统为单位展开对各系统正常、异常功能活动的学习,将各系统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与之相关的病理生理知识有机综合起来。

通过以上整合,形成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相关知识体系的总体安排,加强了相关学科知识之间以及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3 根据临床思维活动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护理临床思维能力的基础包括相关的知识体系及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课程组在专业协同下,分析了临床思维活动对机能学科知识的要求,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核的要求,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以突出应用型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重要器官的活动,常用机能评定指标,影响因素及主要的调节机制等核心理论;临床常用操作、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基础知识等岗位技能所必需的理论支撑;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补充等。实践教学共设计两大类项目:一是各器官、系统生理特性观察及常用机能指标测定,二是模拟临床过程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课程在引导学生构建临床实际工作中思维判断相关基础理论体系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比例从原来的29.4%上升至35.1%),通过拟临床过程对学生的指标监测及其判断分析进行训练,固化、内化临床思维活动所需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基本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

以循环系统的教学内容为例,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正常心血管活动,阐述心血管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功能评价指标、活动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机制,再通过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休克、心力衰竭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本章知识对临床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在实践教学部分(具体项目见表1),重点通过模拟临床实际的训练,针对临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开展模拟临床工作的思维活动。

2.4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以突出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能应用人体机能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教学中,广泛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根据各章节的内容精心选题,配合多媒体技术,创建临床问题情景,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先引组织教学,指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从而介绍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教学中,笔者还加强了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如缺氧的学习,首先选取典型病例作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阅资料等形式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针对病例提出系列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讨论深入剖析,并派代表汇报,再继以教师的总结点评。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是有效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9-11]。

2.5 以综合实训为载体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进行拟临床应用的主要训练阶段,是培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12-15]。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分机能代谢特性观察及常用指标测定、综合实训两大类,并以综合实训项目为主,模拟临床过程,指导学生进行与工作过程相吻合的学习与实践。课程目前开设的主要综合项目包括:胰岛素低血糖反应及急救、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运动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急性失血的代偿反应、缺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药物对离体回肠的作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等。

其中如胰岛素低血糖反应及急救、运动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药物对离体回肠的作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等项目在运用经典实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临床因素,在综合分析等方面训练以临床意义、临床运用为主。急性失血的代偿反应、药物对离体回肠的作用等实验模拟常见疾病情况,进行病理现象观察、发病机制分析及诊断等环节的实践。各类项目的教学以引导学生在高度模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分析、推理为重点,并要求学生以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报告,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科学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成效与问题

第8篇

1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其思维方式不同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2]。因此,对计算机课程学习有其自身的需求特点。①由于医学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自于普招生或者职高、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加之各地区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新生所具有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来自于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甚至对电脑一片空白)。②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一学期,无论是从教学时间的落实,还是从教学内容的扩展,都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学习时间十分有限,不太可能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课程。③高职教育要培养能够服务于行业第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在我国医学高职院校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严重脱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高校中医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进行的,医学专业知识缺乏,少有教师针对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实际运用做内容上的补充,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使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理解不够,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护理手段的提高要求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2.1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手段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应用计算机来开展与护理有关的行政和事务上的管理,并有效地通过计算机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在实际护理工作的实施中,通过计算机完成护理计划的制订、书写,使护理计划更规范,既能真实反映病人的病情,又可使护理表格书写更加规范化,使修改、启用更方便,减少了书写时间,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病人采取更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2.2医疗仪器高科技含量的增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护理人员使用的许多现代化仪器均由计算机自动监控,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糖自动测定仪等监护仪器;又如通过“ICU微机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可实施及时、有效的分析与检索,提供各种监护数据,使危重病人得到严密的监护与及时的救治,为医疗、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服务。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护理方面的多个领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已迫在眉睫。特别是医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充分重视基本技能操作,一方面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医疗医学专用的应用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素质,使学生获得可持久发展的潜力。

3护理专业实施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和手段

社会的需求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源泉。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具有超前性和针对性,要能及时针对临床上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认真总结和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不断地调整、改革现有的教学课程。

3.1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应在充分调研医院、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明确学院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为社会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型、复合型卫生护理人才。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具备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而且还要求具备掌握如何运用计算机开展实际护理工作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综合即是对护理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针对于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课时有限这个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有所侧重。在理论教学中应侧重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的传授,以分析、比较、实战演练为先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课的兴趣。而实验教学则以操作促进概念理解,以归纳、总结实现举一反三。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加之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相对较差,对计算机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不甚了解,如果不注意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更不可能在护理工作中发挥计算机应用的优势。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的特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讲解护理管理、整体护理、ICU护理等计算机管理在医院护理工作的应用,合理设计案例,重视案例中所呈现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索。学生通过上机时手、眼、脑、心并用,养成自我动手的习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可以给学生创造和发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2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3]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特别是在电子医疗器械、医院信息系统、临床医疗系统等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等特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对象,教师为辅导教学对象,精心设计与实际应用相关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思考、总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借助于问题和案例采用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耳、手、脑,多听、多练、勤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应注意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常总结、交流、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认识水平,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而在教给学生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3增强教师护理专业知识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为现代医学技术中密不可分的工具,作为医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如果不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就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计算机教师针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所讲授的内容、设计的实践案例不仅要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尽量贴近实际,围绕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来进行。因此,计算机教师不仅要提高计算机专业知识,还应该自觉地学习一些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计算机教师要定期走访医院,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和护理手段,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自身护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出更加贴近于现实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给学生做更为切题、直观的讲解与辅导,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第9篇

1在人体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讲解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

指明坚实理论基础可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总结近三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显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是患者恐慌疾病,质疑医护工作者,甚至不配合治疗或者有更过激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而相应的,护理工作人员由于医学基础知识的贫乏,在为患者做相应护理活动指导时表现出不自信,甚至在患者提出疑问时回避的态度都是临床加剧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重点说明该理论知识怎样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在操作过程中如何将健康教育融合进去,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配合护理活动的开展。将目前临床常见的患者被动的“被护理”局面转变为患者积极主动地要求被护理,降低患者对疾病的焦虑,配合护理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讲解男性尿道三处生理狭窄时,可适当说明操作者在导尿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不适感给予理解和安慰,同时向患者说明操作区域的生理结构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这样患者就会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接受导尿,也不会再发生自行将导尿管拔出造成黏膜损伤等后果。在患者的充分信任下,自信满满地操作,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帮助医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或医学相关院校的学生生源来自于高考,这样就决定了医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角色知之甚少。在大多数大一新生的眼中,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人体解剖学,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有必要给予学生专业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必要适当说明护理对象、环境中的特殊工作方法,态度及认真严肃程度。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始注重良好的仪表、语言沟通的技巧、服务的意识等健康教育。事实上有部分学生在还没有接触到基础护理课程时,就已经对医学基础课的枯燥、繁杂而厌烦。学生很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看到他们未来工作的影子,很难理解护理工作是什么样的角色、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接受这些重要又好像没什么大用的枯燥理论。因此,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融入健康教育,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如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热情精心地服务患者,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3结语

总之,在经济快速发展,健康护理意识逐渐加深的现代医疗前提下,如何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基础医学教学中很值得思考。特别是作为专业必修课第一门的人体解剖学,在其教学过程中怎样融入健康教育?怎样通过理论知识与健康教育结合帮助医学生尽快进入并很好地适应职业角色?这都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通过对健康教育对人体解剖课重要性的思考,以希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和培养更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双赢结果。

作者:安娜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第10篇

1教学对象

选择我院2009级涉外大专护理班,78人,年龄18—21岁,学生均已学完医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及文献检索。

2教学方法

2.1学习循证知识,培养循证意识在护理带教中,首先向护生介绍循证医学、EBN的概念、方法,使护生明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需要运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杂志、互联网或向专家咨询等其他途径获取证据,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个体化服务H。

2.2循证护理的实施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如危重病人的护理。①提出循证问题。根据病例,详细描述危重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护生能够合理地利用医疗护理资源,结合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病例中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不健康信息,确定护理问题。在此过程中,针对本章的教学实习要求,对危重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护理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提出循证问题。②寻找循证支持,获取最佳证据。在确定护理问题后。指导护生证据的获得可以通过国内外医学文献报道、知识网络服务台数据库等途径。

3评价方法

3.1学生的期末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

3.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笔者自制问卷对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获取信息的相关技能、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循证意识等。

4结论

4.1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应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查找资料、广泛阅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记忆更长久。EBN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4.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EBN的新观念要求护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有的实践模式进行重新评估,寻求证据,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最新信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善于运用最佳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可以不断改进、不断提高。EBN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增强了创新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研究的能力。应用循证护理护生必须具备医学及护理的基础知识,评价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及一定程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所以能全面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第11篇

关键词:医护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学习态度和目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1

Discussion on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of Vocational School Health care Major

Liu Xiaozhi

(Medical School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100,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tool for medic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n this paper,the students start learning attitude and purpose,and as a means to foster interest in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innovative capacity of the computer for a discussion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 with their own a number of practices to fully mobiliz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Keywords:Healthy care major’s students;Computer education;Learning attitude and purpose;Learning Interest;Independent study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包括医学在内各行业发展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技术。我校是以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占绝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将来大部份都将走向医学岗位的未来医学工作者,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他(她)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我校的医护专业中计算机教育被定义为公共课,基础课。网络的普及化,很多学生早就对计算机有很多的认识,特别是网络交流方面,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态度目的没有认清,不知道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计算机在医学、护理方面的基础作用及其重要性。为了让学生端正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进而能自主学习。

一、端正学习态度和目的

我校医学护理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教程》,这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是针对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和学习所进行的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同时也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教程》主要是让中专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方法,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计算机不只是为学生能进行的网络聊天,游戏方面和随之带来方便和快乐,而是为今后的工作岗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教师应该讲清楚本课程的重要性。

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不应以计算机有其娱乐性而荒废对计算机这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考虑到中专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程度还有一定的限度,为了能更深地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技能,可以让他们更广泛地阅读一些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但在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知识去学。比如,助产、中西结合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电脑的熟练操作,临床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还应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等,而不是去学一些软件设计语言类的东西,要结合所学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去学精、学透专业知识,使所学的知识能学有所用,才能使个人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开发自主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为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求知欲。计算机科学是一门自身发展更新速度很快的科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完全不过为,刚刚学到一门实用新技术和应用软件只能是一时的成绩,很快就会有更新的技术代替。因此只有打好了专业理论基础,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才会更轻松自如适应专业升级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需要重点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是学生能否学好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关键因素。通过作者学习和掌握的教学理论以及总结平时的课堂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更新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CAE辅助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借助文字、图片、声音的合成,多将学生感兴趣的医学专业前沿科技动态做到自己的课件里,做到图文并茂、动画显示,使生动活泼的计算机动画界面学习与专业知识了解相伴随。而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时候,可以找一台外挂手持扫描仪的计算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见到计算机主机各部件,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看到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与专业操作是多么紧密相联,互为一体了。

(二)多种鼓励机制结合,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多的鼓励学生。例如:POWERPOINT的制作。前面学习了WORD,EXCEL,有了基础学习POWERPOINT则会更快。给学生一个演示文稿,告之什么是POWERPOINT,POWERPOINT的作用,简单的说明在例子演示文稿中的特点。制作一个至少三页的自己喜欢的主题演示文稿,有一定的要求文字、图片、特效都有才算及格。通过特色给以相应的本节实践分数。并将优秀作品给以演示。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嘉奖,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合工作需求,生活需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为打破课堂的教学的局限性,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他们的视野。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学校附属医院,重点参观附属医院的网络中心。通过对附属医院网络中心的参观,让学生们亲眼见识到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来实现为病人服务的各项功能:病人从踏入医院挂号开始、医学检查、开处方、缴费、住院、出院全过程都有计算机全程参与管理和处理。临床专业的学生将会体会到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六大功能:住院管理、医疗管理、医嘱处理、费用查询、报表打印、系统维护。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医嘱处理、住院管理、报表打印、费用查询等与计算机相关的功能。通过这些观摩学习,让学生在现实的医学工作环境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了解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强大而全面的辅助功能,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更主动的学习愿望。

随着医学专业领域对医学护理专业人才操作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效、严谨、科学,计算机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只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实现计算机专业课的优质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甚至优秀的综合型医学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杨明均.试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

第12篇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护理临床带教; 应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103-02

临床护理带教是快速提升护理人员护理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采取有效的带教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1-2]。而反思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侧重于通过教学实践来促使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进而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将其与临床护理带教进行有效的结合,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带教质量[3-4]。本组探究通过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护理实习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对照带教教学,以此评价反思性教学的临床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实习的5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27岁,事先告知所有实习人员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名。对照组年龄21~25岁,专科11名,大专5名,本科及以上9名;观察组年龄22~27岁,专科12名,大专4名,本科及以上9名,两组实习人员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带教方法:对照组实习人员采取常规护理带教方法,采取一对多的临床带教方法,主要方式是通过带教人员示范操作之后指导实习人员进行护理实践,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并且通过定期考核来督促实习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护理能力;而观察组实习人员则采取反思性教学模式,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临床带教模式,在进行常规带教护理的基础上,引进反思性教学的先进理念,定期召开护理经验反思交流会,并且鼓励实习人员养成书写实习日记的习惯,通过自我反思来提高护理技能,并且仍然通过定期考核来督促其加强护理能力,并且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者要多提出一些具有反思性的问题,来引导实习人员在实践中对护理技能和基础知识进行反思[5-6]。

1.3 观察指标

在所有实习人员实习期结束后,统一对其进行护理实践考核,采取本院自制的试卷,主要评价其基础知识、护理技能、风险防范意识和护患沟通意识,并且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提升时间,完善有关数据的记录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1.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采取对照临床带教后,两组护理人员均具有了实践护理的能力。观察组实习人员的基础知识、护理技能、风险防范意识和护患沟通意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医护模式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转变,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加强实习护生优质护理理念的培养,并鼓励和促使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是维护患者权益,保障医疗安全、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关键。

反思性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习者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理解消化所学习的知识[7-8]。而对于护理实践而言,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实习人员有效的掌握护理技能,因此采取反思性教学模式进行护理临床带教,可以让实习人员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增强护理实践效率,进而就会取得更高的临床价值[9-10]。而就本组探究资料显示,采取了反思性教学的观察组实习人员,其各个考核结果都显著占优,由此也可以证明,反思性教学具有更好的临床效率[11-12]。

在本组探究中,观察组实习人员采取的是反思性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实习人员对临床护理技能的反思与消化,一方面在带教实践中,可以遵循带教者的引导性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的经验交流和书写实习日记,又可以在私下进行自我反思,因而可以有效的掌握护理技能,而在此阶段,临床带教者还可以将自身多年临床经验传授给实习人员,实习人员则通过进行自我反思,将带教者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并且通过护理实践进行理解和消化,对提高其护理技能有显著意义。此外,在反思性教学模式中,还着重对风险防范意识与护患沟通意识进行了教学,带教者会通过讲述一些医疗事故的实例,来引导实习人员进行自我反思,鼓励实习人员说出自己的防治办法与解决办法,这样可以加深实习人员对这两种护理意识的理解,并且能够有效的应用在日后的护理实践中,特别是加强了实习人员对风险防控措施的掌握程度,这对于日后减少医疗纠纷有显著价值[13]。同时最重要的一点,采取反思性教学模式可以快速提升实习人员的护理技能,缩短实习时间,有助于实习人员快速的适应护理工作。而且笔者结合观察组实习人员的护理带教结果发现,不论是在基础知识、护理技能的掌握上,还是在风险意识、护患沟通意识的培养上,观察组都显著占优,由此可见反思性教学模式对临床带教护理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因实习护生在学历、个体情况、年龄、性格方面存在程度不等的差异,对基础护理理解不同,故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需引起高度重视。入院后即主动沟通,加强护生对患者的了解,应用反思性教学方式,并对护理的效果和完整性进行评估。实施反思性教学,可促使护生细致观察病情,融洽医护患关系,加强学习深度,最大限度的降低纠纷发生。

综上,采取反思性教学模式进行护理临床带教,可以有效的提高实习人员的护理技能,培养更高的护理意识,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薇,王静,张金华. 反思性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9):2932-2933.

[2]刘航,赵芹,邓力,等.赏识教育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94-95.

[3]罗淑娴,王倩如.对护理教学满意度调查的分析与教学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35-136.

[4]王秋琴,徐桂华,柏亚妹,等.反思性教学在中医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8):2532-2534.

[5]闻彩芬.反思性教学在基于高仿真模拟人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9):72-74.

[6]张吴花,史迎春,陆筠.临床教学中个体带教在尊重护理实习生个体差异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55-56.

[7]左婷婷.基于问题菜单的反思性教学模式在护理礼仪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11):62-63.

[8]毕秀娟,武宏丽,陈曙霞,等.产科护理实习的教学实践探索[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4):467-468.

[9]甘照宇,王继辉,钟智勇,等.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在精神病护理学见习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11(2):250-252.

[10]刘晓英,李蓉萍,桑美丽,等.反思性教学在妇产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4):2240-2241.

[11]刘小凤,刘小雅.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77-79.

[12]赵敏华,郑天兰,乔美珍.临床实习专科护理教学模式的改进[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8(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