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2 16:3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缺少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事后绩效评估
虽然近些年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攀升,但相比校园日常生活事件,仍为少数,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除了没有相对应的应急方案外,对处理应急事件之后的绩效评估也是相当的不足,存在很严重的缺失,并没有对发生在校园的每一类突发事件进行有关的经验总结,这对未来学校应对突发事件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学校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发展。缺乏之前相关经验的收集与汇总,使得在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时,总是无法迅速、有效的解决,而时间拖延所带来的后果,有时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高校校园中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当前事件的妥善处理并不是整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终点,而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对每一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经验汇总与收集,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估。
项目管理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实践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科学的项目管理理论已被国防等领域广泛采用,并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项目管理的特性与高校校园应急管理存在很多的相通之处,高校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将其与校园应急管理相融合,从项目管理的理论中汲取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科学方法,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方法。
1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是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这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很相似。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迅速,形式多变,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当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有相关的人员对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但由于突发事件的形式较为复杂,这个组织机构中的人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其中的有专业知识的核心人员,应长期在该组织中任职,但其他一部分人员,则可以根据校园突发事件的不同,任用不同的人员,但这部分人员应当在该组织中备案,以便事件发生时,及时参与。同时,高校校园的开放性,可以允许从校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以最大化保证在校师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2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目标
科学的项目管理,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通过对项目的计划与事前预测,高效地对项目进行组织、实施、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全方位的协调和最高的收益。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目标,应用项目管理WBS的方法,将任务目标分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迅速的处理。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这就使得项目管理成为一种被管理者迫切需要采用的理论方法,所以,这就需要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在充分理解项目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找出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目标的关联性,从而准确的运用项目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积极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以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性后果降到最低,以保障在校师生的利益,整体提升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一般包括“定义,计划,执行,交付”四个阶段,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领域或不同方法再进行具体的划分。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组织、个人和资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项目生命周期的设定也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将项目和执行组织的连续性操作链接起来。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项目,可以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安排相关事宜。通常,高校校园中的突发事件是独立的,但同类性质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是相通的,从事前的预防,到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再到事后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的考核与绩效评价,都是与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相互关联的,正确的理解项目生命周期的真正含义将会使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系统方法逐步完善。
项目管理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用
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高效的进行团队整合、计划制定、方案实施、绩效评价等,使学校形成一套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性,有效地完善当前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执行方案成为可以有效保障在校师生安全及社会最大利益的法宝。
1基于项目管理的理念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柔性组织
项目管理方法的运用始于项目的定义、计划阶段。同样的,高校校园若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案,就要从构建一个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和制定应急预案开始,这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与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建立,应当首先选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建强有力的组织,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当在具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知识的同时,对所在高校的具体情况,诸如学校设施、在校师生人数有十分详细、全面的了解,否则,将无法胜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分为两大类,分为常在组织中任职的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常在组织中的人员在校园日常工作中,以制定预案、关注校园动态为主;而临时人员,应当在该组织备案,主要任务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平时主要为其他部门服务。这样的机构设置,具有灵活性,既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浪费,也避免了不熟悉相关处理程序的人员无法胜任职务、导致办事效率不高的后果,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接下来,在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当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如可分为自然灾害、校园安全事故等,不同的突发事件,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有针对性的对待不同的突发事件,将更有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准确的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会导致手忙脚乱的局面。同时,与制定预案同等重要的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必须提高所有高校在校人员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与理念。应对突发事件是所有在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在管理层。高校在校人员,应当了解学校有关的制度与实施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时自救的常识,以便全体人员较快的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类措施。
2基于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方案
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目标进行分解,合理部署人员,以使项目可以高效、迅速的完成。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正具有这样的特性,发生较快,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所以,利用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已成为当下各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必然选择。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组织机构要合理的安排人员,结合先前制定的预案与所发生的问题,明确目标,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利用项目管理WBS方法,将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以使各应对措施全方位的展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时间拖延。在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案。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高校管理者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事先做好当地多发灾害应急措施,提前预警;灾害发生后,应将在校人员及时进行疏散,并进行安抚与心理健康的调查;面对灾害所带来的财产的损毁,应当及时清理并进行抢救,尤其是学校的重要资料的保护,同时,设施重建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项目管理理论将有利于灾后应急管理中灾害严重程度的评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所需资金的估测,以便管理者迅速的做出决策,合理的进行灾后重建。
3基于项目管理的目标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绩效评价
本刊讯为加强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救治能力和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制定了《全国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卫事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包括指导原则和目标、中医医疗救治机构、应急救治队伍、科研工作、应急反应和保障措施 6个方面的内容。《方案》的制定,旨在通过3年左右时间建设,使中医药系统应急救治基础条件与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基本要求相适应,中医药应急机制基本完善,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保证中医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建设。县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要组建本单位的应急救治队伍。省、市(地)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建本地区的应急救治中医药专家组,省级专家组一般不少于30人,地级专家组一般不少于15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国家应急救治中医药专家库。省、市(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争取在2~3年内,负责组织开展并完成中医医疗机构应急救治队伍的全员培训,并将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从四个方面加强科研工作,一是建立科研协作网络;二是建立临床研究基地;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四是加强组织培训。
《方案》指出,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发生突发事件的中医药机构,以及执行职务的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个体开业中医医生为突发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应当在 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医药领导小组在全国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中医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在全国指挥部有关部门内设立中医药工作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当地的指挥部工作,成立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医药工作小组,并将该工作小组纳入本地的指挥部中,成为其组成单位之一,负责指挥、协调本地区的突发事件中医药防治工作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
一、政府在常态时期是应急教育者,承担提高公众危机意识、宣传和培训应急常识的职能
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对社会公众进行应急宣传、培训和安全教育是常态时期政府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不是直接地创造社会财富,但是却间接地保护了社会财富的灾中损失,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社会财富甚至还可以实现增值。同时作为公共服务者的政府,亦有责任和义务定期不定期地对公众进行突发事件应急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演练,比如火场应急演练、防空演练等,以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临时应变自救能力,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地处震中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200名师生无一伤亡,原因就在于平时坚持不懈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如此可见日常的教育和模拟训练是多么的具有现实意义。
二、政府在危机前的警报期是探查者,承担对突发事件侦测与警报的职能
突发事件虽然具有突生性和偶发性,但在爆发之前总会有些许征兆和痕迹,这要求政府具有足够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并科学分析、果断决策,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前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在警报器做好防护应对工作可以使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锐减甚至避免发生,最起码可以减轻灾害损失,因为在这个阶段致灾因子还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一切都还有机会补救和挽回。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前,四川广元剑阁县发生大量蛇上路和大量蟾蜍上路事件以及绵阳市安县桑枣镇又发生百万蟾蜍上岸事件,这些震前征兆被猜测一番之后不了了之,直到地震发生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反映出人们的地震知识的匮乏和相关部门职责的缺位。试想如果相关部门灾前仔细侦测好这些征兆和信息筛选分析,提前做好抗震准备,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痛肯定会轻得多。
三、政府在突发事件的应对期是突发事件和信息传播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承担组织、管理、协调职能和信息公开、舆论监督职能
政府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资源,是突发事件的应对主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应首先沉着冷静、科学分析、果断决策,制定出应急举措和方案,给公众以正确的导向,让公众在心理上感觉到政府的服务就在身边而且切实有效,相信政府可以把应对工作做好;其次,应该将掌握的社会资源有效地供给危机管理人员,充分地动员和协调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真正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的多中心治理和社会总体力量的有效配置;另外,要协调好各方行动,及时处理出现的纷乱和矛盾,避免社会的无序化运行,遏制衍生灾害的发生。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政府要在科学分析和甄别以后及时地公开信息,使公众能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社会的响应等,同时也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所导致的谣言和小道消息,给政府和其他参与方造成困扰。通过权威信息公开和,让公众了解详情更容易使政府、公众、第三方合力共同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巩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四、政府在事后恢复期是反思者,承担对事后恢复重建和反思的职能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巨大伤害,不仅灾前预防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事后反思也是减少再次影响的有效手段,因为事件过去以后会给人们带来很多教训和经验,政府通过事后反思和总结,可以提高自身和公众的危机意识,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社会整体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另外,政府可以针对反思的结果进一步修正应急方案并且根据所得经验对受害区域进行灾后恢复重建,提高抵抗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突发事件;预防准备;事前预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23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137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置工作不仅难度较大,而且也不容易挽回损失,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有效科学地应对突发事件,应该改变我们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重处置、轻预防”的现象,必须把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心转移到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准备工作上来。《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明确指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应对法第五条的规定是对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规律总结。
那么怎样做好事前的预防准备工作呢?
一、强化危机意识
没有危机意识是最大的危机。“青蛙实验”告诉我们,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条件下,青蛙可以立即跃出逃生,而人们给水慢慢加热,青蛙就难于察觉,从而丧失一跃而逃的机会,被慢慢煮死,可见,没有危机感、没有危机意识才是最大的危机。
强化危机意识首先要强化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内心关注自身又超越自身的警惕性,忧患意识拒绝麻痹大意,拒绝得过且过,拒绝习以为常。社会转型期是的高发期,许多开始都有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蹦出火星,如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等均由自然人的非正常死亡而引起,可是这个导火线没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星星之火,终酿大祸。
在各类别众多的突发事件中,真正给予一座城市带来莫大灾难的当属地震灾害。石家庄地处地震断裂带上,属于地震多发区。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犹如在昨日,兄弟城市好的经验及应总结的教训警示我们――石家庄市应高度重视防震救灾工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强化危机意识还要强化责任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要防止呆政、懒政、慢政,不思进取,熟视无睹,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观察不细,思考不深,担当不够。强化责任意识就要强化责任教育,强化履职能力,强化责任管理,强化责任监督。目前,各地非法集资案件高发,严重干扰金融秩序,浪费司法资源,形成诉讼之累,对国家、社会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应该引起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日常管理
把管理划分为常态和应急,是因为人们发现日常管理不善才会引发紧急事态,容易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实践证明,日常管理无秩序,应急管理也容易一团糟,只有搞好日常管理,才能做好应急管理。因为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萌发的过程,一个生成发展的过程,都是先量变后质变。因此,突发只是人的一种感觉,也就是该事件的危害性和发展趋势被我们看到了,明显感觉到了,如果我们能在萌发期间就能加以识别、及早抓住,采取措施,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将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所以,只有加强日常管理,搞好日常管理,才有可能达到突发事件应对的最高境界――“无急可应”。
(一) 加强日常管理就要注重经验式管理和科学技术手段的结合,注意把现代科技融入经济社会管理之中
目前的科技成果已经相当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事前预警的可能和平台,如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对海啸的成功预警,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实战中的成功范例。近几年,我国政府对地震的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也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只要我们注意把技术信息和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就可以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步向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迈进。
(二) 加强日常管理就要注重发动群众、依靠民众
当年的汶川地震,民间组织抢险救灾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但是缺乏有效的指导、利用、组织和协调联动,实际上这很值得我们总结。群众在第一线,他们对实际情况最熟悉,往往是他们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察觉最深,知晓最早,不仅能给决策层提供预警信息,而且也能对平息事态提供支持帮助。每一位群众都是一部“雷达”,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就是建立起了一个功率最大、监测范围最广的“雷达网”。
(三) 加强日常管理就要强化风险管理重视风险评估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建立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亦明确强调,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应急管理全过程。
强化风险管理重视风险评估能够促进应急模式的转换,最大限度地让我们摒弃以往事件突发发生,然后再加以处置的落后的应对模式,而代之于通过风险评估实现危机预判,尽早加以解决的现代应对模式。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风险管理在科学应对突发事件中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是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增强应急管理预见性,赢得主动性的关键一环,是从更基础更科学的层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三、不断完善预案
应急预案就是用确定性的充分准备来应对不确定性的突发状况,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做到未雨绸缪,谋划在前,应对在前,是变应急管理为日常管理的有效手段,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应付上级检查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应急预案与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客观实际情况不符,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不强。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编制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还是一个对应急预案是否重视的问题。因此,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首要的是充分认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做到编制预案目的明确,原则正确,符合实际,着重操作。
应急预案往往关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置程序,而对预防工作着墨极少,既然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那么就应该把应急预防纳入到应急预案之中来。当然,不断完善预案强调应急预案管理的动态性,需要针对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给予持续性关注。
四、注重应急训练演练
应急训练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指挥人员和参与人员有针对性的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熟悉突发事件应对流程,学习装备的使用方法等等。应急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发现问题,修正错误,为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应急演练可以从总体上评估应急预防准备工作,总结经验,提高应急预防处置体系的反应能力,以及应急指挥系统的协调作战能力。因此,做好预防准备工作要注重应急训练演练。
要做好应急训练演练,首先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做好应急训练演练的必要性,真训真学真练。明确责任,做好应急演练方案的策划、编制和执行工作,积极为演练成功落实必要的物资和经费保障,做好演练评估、分析、总结,并不断对演练方案及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改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突发措施 预防 策略
危害到企业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各类突然发生且能造成严重危害,并需要施行一定应急处理措施的事件。就自然方面来讲,有汶川地震、洪水爆发、台风海啸等,属于突发事件,就人为方面来讲,有“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各种恐怖袭击等,属于突发事件,对于部分企业的经济和经营有一定的影响。这类事件都能突然发生并造成巨大的影响,发展也十分迅速,难以应付。这些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我国某些行业的经济市场出现萎缩,企业订单出现骤增或骤减,生产材料和相应工艺的价格出现变化,而经济市场的这些变化均会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和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大多情况下企业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很难进行管理和承受,容易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和程序被击溃,产生更多财务问题,导致企业的灭亡。
一、做好企业财务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突发事件,都需要企业决策者能够对其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其的发生,对于必然发生的突发事件,也要通过措施来降低在改时间发生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其中,企业中财务管理方面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物质准备、财务保障制度准备和人力资源准备。
(一)物质准备
企业在被突发事件所影响时,需要保证物质的充足,有足够的资金和战略物资来保证对抗突发事件。提前做好物质准备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企业在受到突发事件影响时资金和能力短缺的漏洞,因此企业做好物质保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首先企业中应设置相应的紧急储备金,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应宣传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思想。企业可以通过和银行签订相应协议来设定企业专用应急储备金账户,用来应对突发事件。其次,可以对企业中部分重大的项目和重要的资产、设备投保,减少企业在突发事件中的损失。最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配置,一方面用于抵御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获得高于现今资产的收益,丰厚企业财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更加从容地处理。
(二)财务保障制度准备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应急制度,用来保证突发事件下企业财务的正常管理。财务管理应急措施主要是指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制度,让该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正常进行,资金安全得到保证。同时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企业经费开支规定、经费管理方案以及现今储备方案,严格对突发事案件下的企业开销以及资金的流动进行审批,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
(三)人力资源准备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特殊时期,只是有了相应的应急财务制度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财务管理措施的实施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合格的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做到。企业受到突发事件影响时,需要实行比日常经营管理更严格的制度,管理人员也需要用友超常规的管理、组织以及协调能力,所以构建一支在企业中能够适应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财务管理队伍十分重要。紧急财务管理队伍中的管理人员的选取也需要求其财务技能更加优秀,并是时长对进行培训,强化其财务知识的累积度,并具备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产生突发事件后企业的应急措施
大部分突发事件无法进行预防,在发生时应紧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企业损失。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为反映企业在一定预算期内的现金收支、经营成果、财务指标。突发事件很容易将企业原本的财务预算管理行为方案扰乱,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因素,所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企业财务预算主要是结合突发事件对企业的实际影响,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影响进行调整。在进行财务预算改编时,应该结合企业遭遇突发事件后的实际情况对其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建立能让企业适应突发事件的财务环境。且企业可通过突发事件,修补企业预算中原本存在缺陷的地方,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以提高企业对抗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投资管理
突发事件可能给企业的生产情况带来影响,可能会使企业产品销量剧增,为企业带来大量收益,给企业带来机遇,优化企业内的财务情况。在企业面临突发事件带来的机遇时,若要合理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要适当为企业添加生产设备和生产人员,但这种投资也会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增加。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市场经济情况一般会十分混乱,企业应该看清市场形势再决定行动目标,通过对经营利润的计算和环境的观察,确认投资目标。根据企业此时的经济、人力和技术资本,制定相应的投资方案,同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充分理清方案中的不确定因素。最后选定最为合理的方案,该方案需要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方案实行过程中,还应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修正改进。
(三)流动资产的管理
在突发事件中,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企业存货管理。其中现金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关系着企业盈利的根本,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在企业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作出选择。在突况下,若企业现金资源储备过少,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支付能力,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在特殊时期,企业需加强对自身各部门的控制,从而使企业现金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的债券,属于市场竞争的产物,它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转变为资金,或者转变为坏账、呆账。在受到突发事件影响的情况下,企业是否能够将这些债权转化成为资金十分重要。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并且应收账款长期难以收回,就会造成企业内部资金难以周转,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使得企业陷入危机。
存货也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内容。在突发事件中,企业应在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对存货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使用适当的库存计价方法,降低库存成本。同时,企业要分析市场需求,既要保证库存不会短缺,以持续供应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及时对库存商品进行清理,避免因库存过多而占用太多资金,影响资金的有效利用。
(四)财务关系协调
突发事件将会使企业财务关系变得紧张,由于各项财务的关系深受市场情况影响,在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会影响到其各项财政的利益,各项财政为维护自身利益就会导致财务冲突产生。
在产生财务冲突时,应与债权人多进行沟通,维持或延期、暂缓利息的支付和资产所有权的转让,争取让更多的供应商接受信用融资,以企业销货的某一百分比来偿还相应的账款。同时与多家股东进行沟通,以提高对方增资的可能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要处理好与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困境,并取得理解和支持。加速与企业债务人的交涉,快速收回账款。
三、突发事件后的财务管理措施
在企业经历过突发事件后,必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对企业资产的直接影响和对企业形象影响,其中对于资产的影响,企业需要重建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将负面影响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少;对于企业形象的影响,则需要采用合适的商业手段来重新塑造企业的形象,无论是哪种措施,都需要在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配合的前提下实施。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财务系统会起到过渡作用,上能对企业整体进行调整,下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因此,在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充分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尽快调整好企业与相关单位的财务关系,帮助企业早日恢复到良好的经营状态。
四、结束语
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做好相应的财务方面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受到的影响,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危机。无论突发事件对于企业的影响好坏与否,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均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危机意识,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杰,伍晖.外经企业财会工作如何应对境外项目所在国突发事件[J].国际商务财会,2014,12(7):24-28
[2]乔艳艳.浅议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J].科技资讯,2014,24(1):111,113
[3]刘福生.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重大风险事件及分析[N].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6):57-61
为妥善应对和处置我区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我区重要业务系统网络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XX区政府信息办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总结报告,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二)应急演练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具体工作;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收集分析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处置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和记录;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提供应急演练所需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做好秩序维护、安全保障支援等工作;建立与电力、通讯、公安等相关外部机构的应急演练协调机制和应急演练联动机制;其它为降低事件负面影响或损失提供的应急支持保障等。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20年12月5日18时——21时举行应急演练,全办工作人员参加。
(二)演练内容:
1、网络通信线路故障及排除;
2、电力故障及排除;
3、机房温度过高报警;
(三)演练的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提高区政府信息办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防范信息系统风险为目的,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关协调机制,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演练的准备阶段
(一)学习教育。
组织学习《XX区信息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区信息办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XX区政务网及政府网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机房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意识;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下发《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三)演练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演练活动,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应急演练组要提前在中心机房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演练前一天准备好所有应急需要联系的电话号码,检查供电线路,计划好断电点,演练时掐断电源,模拟供电故障;
并按演练背景做好其它准备。
五、应急演练阶段
(一)请我办信息安全员,讲解演练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与其他相关同事一起温习应急预案。
(二)按照预定发生突发事故的时间表,总指挥逐项发出演练通知;
(三)参与部门及人员。
区政府信息办全体员工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
(四)演练的事项
1、2020年12月5日18时,发现网络不通,立即报告至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网络故障排除后,网络恢复正常。
2、2020年12月5日19时,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不知原因的停电,备用电源无法自启动,所有设备陷入瘫痪状态。办公室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对备用电源进行抢修,同时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维修与排除。
3、2020年12月5日20时,由于空调损坏,导致中心机房温度过高报警,机房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判断与排除。查明原因后立即打开机房通风备用设备降温,以保证机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通知精密空调维保人员上门维护。
六、演练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突发应急事件;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救护的重要部门之一,鉴于突发应急事件的不确定性及急救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时,常没有任何征兆、时间紧急、病员伤情复杂等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因素会导致救护工作的受限,使其不能正常发挥相应的功能,可能带来突发应急事件救治的迟缓,甚至更为严重的风险。[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以及国内不法分子的影响,而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作为全疆最大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为了不断降低急诊科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由于现存或潜在问题导致的风险,需要对其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的防控预案并进行演练,使科内每一位成员熟练并执行,降低安全隐患。[2]总结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及演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资料
统计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不同类别突发应急事件人数在三人以上的救治伤员例数(起,例)
2.存在问题的分析
2.1急救资源的相对不足
2.1.1人力不足
鉴于急诊工作存在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的特点,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方面欠缺明晰的人力配置规定,而医院的配置人力更多遵循医院自身的规定与要求。急诊平时的任务并非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当大批量的伤员突然到达急诊科,需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处置工作,此时原有的急诊医护配置明显不足。
2.1.2物资不足
在应对大型突发应急事件时,由于事件的性质、伤情的紧急性、无时间性及短期不确定性,往往导致固有急救医疗资源的相对缺乏。
2.1.3空间不足
当大型的突发应急事件发生时,往往数十名甚至更多伤员同时或连续进入急诊科,导致救治与抢救区域的相对不足。同时鉴于多种原因,专科的床位也可出现应对不足,造成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急诊科滞留,往往会导致急诊科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效率下降,会加重救治场面的无序和忙乱。
2.2应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技能不熟练
基于突发事件发生的频次较低,目前我院急救中心的急救模式按专业进行,这就导致了医护人员防范意识的减弱及急救技能培训、掌握的侧重性。其结果是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救治的常用技术并非每个人都掌握,存在明显的专业局限性。
2.3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流程欠熟悉
鉴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低,导致相应的应对概率也较低,尽管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响应及快速应对流程,但还是存在医护人员应急意识不强,反应迟缓,对应对的整个流程不熟悉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突发事件应对时间延长,有效性降低。[3]
2.4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伤情特点
2.4.1涉及敏感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因处在多元文化信息交汇的中心,突发事件往往涉及政治、、民族生活习惯等敏感问题,作为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严守法律法规,做好本职工作,处理好敏感问题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2.4.2语言沟通
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伤员涵盖多民族群众,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本民族语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会说汉语,这对第一时间伤员的救治带来了沟通障碍,也加大了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难度。
3.对策
3.1 建立院级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机构
由于区域的特殊性、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料性、不可控制性、无时间性,医院内建立院级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机构十分必要,突发事件的救援涉及多部门,多科室紧密合作,确保救治顺畅才能高效率的完成救治工作。[4] 突发事件指挥协调机构明确了各部门及科室在突发事件救援应对中的工作分工,在多部门间起到协调作用,对救治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资源方面
3.2.1人力方面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我院建立了医院、系统、科室的三级应急人员库,有效解决急诊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人力不足。科室层面为一级人员库,要求急诊所有医护人员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急救中心门诊的护理人员随着急诊量的急剧增加,人力配备上从2012年7月的27人增加到现在的45人,有效地解决了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
3.2.2物资方面
平日重视对急救仪器设备、药品、物品的管理,保证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保证一定的基数。建立严格的交接、保管、维护制度,护士长定期督查落实。
3.2.3空间方面
由于突发事件伤员数量多,为确保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我院对急救中心抢救室进行了改扩建,增加了床位数,床位从原来的10张增加至为16张。
3.3强化对医护人员突发事件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演练
医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技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救援效果。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培训计划,按期进行培训与演练。经历了2009年的“7.5事件”后,我院对整个事件的救治工作认真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医院层面及科室层面梳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逐步提高突发事件救援工作的效率,分别从医院和科室层面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培训计划,医院每年度在急救中心组织全院协同的突发事件演练2-3次,不断强化应急意识,优化处置流程。这对全院各部门,尤其对急救中心突发应急事件的实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室在医院演练的基础上也定期组织群体伤、集体中毒、停水停电等的应急演练,每一次演练前科室做好方案,演练后及时总结,从科室内部查找问题,以达到持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效率的目的。
3.4不断改进优化应对流程
科学、合理的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急救效率。改进优化突发事件应对流程,建立有效的救治方案,能够使救治工作高效、快捷、有序、忙而不乱,从而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这是急救成功的关键。[5]因此,不断总结分析既往突发事件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培训医护人员,同时借助医院、部门的支持,增配一些便捷、准确的评估与测量仪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应对效率。建立突发应急事件登记本,做好基本信息的登记,定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质量。
3.5积极掌握少数民族地区应急救援的特点
3.5.1涉及的敏感问题
新疆为我国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地理位置较特殊,在救治的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全面考虑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面对突发事件涉及到政治敏感问题时,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护人员除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救治流程处理外,还要遵守相关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及生活习惯。
3.5.2语言沟通方面
为了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得到有效的医护患沟通,协调少数民族医护人员和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医护人员参与,加强医护人员非语言沟通能力,以解决医患、护患语言沟通障碍。我院急诊科在日常排班做到每个班次汉族与少数名族搭配,突发事件应急梯队里同样按照要求民汉搭配,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问题。
4.结果
通过对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改进,提高了医院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分流,抢救成功率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
[2] 吴静.急诊护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内科,2007,2(6):1000-1001
[3] 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1.1编制目的
明确职责,使在县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运转有序,措施有力,主动而正确引导舆论,进一步为维护政府形象和社会安定稳定,展示政府执政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
1.2编制依据
宪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涉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Ⅰ、Ⅱ、Ⅲ、Ⅳ级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县涉外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
1.4工作原则
1.4.1迅速举行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
1.4.2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
1.4.3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权威、明快,消除误解和猜疑;
2、新闻应急机构和职责
2.1新闻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2.1.1新闻应急领导(以下简称县新闻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新闻办、政府办、县公安局、县广电局、负责牵头处置的县政府有关部门、事发乡镇有关责任人担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类别和处置情况的需要确定相应具体成员。
2.1.2根据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包括县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指挥中心、指挥部)的指示和要求,新闻领导小组要及时分析、研究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和新闻应急工作有关事项,做出相应决策,向县领导提出突发事件的新闻、中外记者采访等方案,或授权新闻、散发新闻稿、组织记者报道、介绍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尽量满足群众的知情权,主导引导舆论。
2.1.3新闻领导小组要及时指导、牵头负责协调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采集和编辑,准备新闻通稿,做好第一时间准确对外,接受媒体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的准备。
2.2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县新闻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托在县政府新闻办(县委宣传部外宣科),负责应急新闻工作具体事项,办好县领导交办事宜、办好应急机制启动运作时的相关工作。
2.2.1应急状态下职责:1、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建议或终止本预案应急机制。2、根据县领导指示,组织、安排新闻,主动引导舆论导向。
2.2.2常态下职责:1、与有关部门合作,收集、分析、研究有关安全信息,提出预警或启动应急机制建议。2、组织修订和完善《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3、加强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单位的联系。
3、响应级别
3.1《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均分为特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响应。县新闻领导小组主要是围绕县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处置的特大或重大或敏感的突发事件需要进行的新闻。
3.2特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和重大(Ⅱ级)或敏感突发事件,由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及时与县政府新闻办沟通并拟定新闻通稿,报有关领导同意后,与县政府新闻办共同按照相关预案开展工作,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对媒体的采访报道活动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
3.3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由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自行负责。
4、预警机制
4.1信息预警预测
县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区)将平时收集的县内主管业务范围内或本地区可能发生公共事件包括涉外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与县政府新闻办沟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4.2信息预警与
各地各部门对公共突发事件包括涉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评估和,按照《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执行。凡需要向社会特大(Ⅰ级)、重大(Ⅱ级)预警警报的信息,在前1小时应向县政府报告,同时抄送县政府新闻办。
5、新闻
5.1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新闻
5.1.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牵头处置突发部门要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等媒体和政府网站的正面引导作用,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准确、全面地给公众,避免误导和炒作。要及时组织新闻会或新闻通气会,由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主要负责人或新闻发言人回答境内外记者的提问,澄清事实,消除疑虑。
5.1.2公共突发事件,特别是交通、火灾等恶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报道,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提供的口径、新闻通稿、信息线索要确保真实、准确、及时、客观。
5.1.3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要以开明的态度看待记者和新闻工作,做好开正门堵旁门,开大道堵小道的工作,使记者有正式渠道获得官方权威信息。
5.1.4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要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班子决策;要及时了解舆论和社会反应;要及时拟定新闻口径;要先声夺人、先入为主、以我为主、以事实为主,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一般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当日)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或接受记者或安排记者采访,对事件做客观、简明、准确的介绍,不要回绝或回避记者的采访,特别是不要拒绝经过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和同意的境外记者采访。
5.1.5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新闻发言人接受文字记者采访,穿着可以相对随便些。接受摄影摄像记者采访,穿着要考虑人们通过画面所能得到的信息。
5.1.6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尽量安排一些记者特别是主流媒体记者进入现场,并提供一些进入现场的便利,尤其是对摄影记者来说,能进入现场对做好报道很重要。
5.1.7特殊情况下,出于工作需要和记者安全考虑,牵头处置公共事件部门可以划定限制媒体进入的区域不让记者进入现场,但要对媒体说明原因。
5.1.8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要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正确对待媒体记者,及时提供准确材料。突发事件一发生,在立即向县政府报告的同时,也报县委宣传部。
5.2县政府或县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新闻
5.2.1由县人民政府或县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的新闻,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县政府新闻办牵头处置的县直主管部门共同启动县新闻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根据需要,派人及时到达现场或指挥所,向牵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部门了解情况,建议或参与拟定初步对外报道口径和报道方案,报有关县领导审定,同时负责报道方案的组织实施。
5.2.2县新闻报道领导小组要适时、适地、恰当地组织必要的现场采访,以引导媒体更加及时、充分、真实、客观地报道突发事件发生的事实。
5.2.3涉台或涉及国家外交或国际形象问题,县新闻领导小组或县政府新闻办要视情及时商县台办、外事侨务办请示市台办、市外事侨务办,或报市政府新闻办,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制定或调整报道方案,报县领导同意后实施。
5.2.4涉及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县法院和县检察院的有关事宜,要及时商情有关部门,根据部门意见制定或调整报道方案,报县领导同意后实施。
5.2.5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通稿由县主管领导审核,或经县主管领导授权县委宣传部审核。
5.3新闻
5.3.1一般情况下,由县人民政府或县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新闻,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县政府新闻办、牵头处置的县直主管部门负责。
5.3.2由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的新闻均由县直有关部门或各乡镇(区)人民政府组织。必要时,可以请县政府新闻办协助。
5.3.3新闻的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通过县和事发地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或者有关政府网站信息。
5.3.4受社会关注的或敏感性的突发公共事件,事态或处置一有新的进展,有关部门必须及时、准确地向外滚动相关信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5.3.5新闻的组织和协调主要是制订新闻方案,确定新闻形式和地点,受理中外记者现场采访,负责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协调国内媒体报道和网上监测及控制。
5.3.6新闻的原则和重点是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内外有别、遵守纪律,以正面宣传为主,对歪曲报道或造谣攻击,及时组织有针对性驳斥和澄清,主动正确引导舆论。
5.4记者的协调管理与媒体报道不符的处置
5.4.1县外媒体包括中央、省、市媒体在现场采访或要求到现场采访,县委宣传部和县政府新闻办要一律按市宣、市政府新闻办的规定给予协调处置。
5.4.2境外记者在现场采访或到现场采访,一律按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由县政府新闻办负责统一协调县台办、外事侨务办等有关部门给予处置。
5.4.3本县媒体的报道,有违规违纪或报道不符事实,由县委宣传部给予处置。
5.4.4本省市媒体包括中央媒体的报道有出入或不符事实,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政府新闻办按各自职责给予协调处置。
5.4.5网络媒体和港澳媒体的报道与事实不符,由县外事侨务办、台办分别协调处置。
5.5对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或新华社统一组织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按相关规定处置。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6.1.1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环节的工作制度,保证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能在第一时间报送县政府新闻办。
6.1.2县公安局、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监管信息安全,打击利用网络和流媒体散播不良社会舆论的违法行为。
6.2通信保障
6.2.1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做好应急状态下的通讯保障工作。
6.2.2县政府新闻办必须与县直有关部门保持各自通信联络畅通。
6.3文电运转保障
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区)人民政府根据职责确信文电高效、迅速、准确传递、批抄,避免拖延和失误。
6.4人员与物资保障
6.4.1县政府应急办、新闻办、发生突发事件部门要有相对固定人员从事这一项工作,以便沟通环节。
6.4.2县主要媒体要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精且相对固定记者,并配好交通和采访工具的储备,以保障报道的准确和及时。
6.5资金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的资金由突发公共事件具体处置的单位或部门负责。
6.6培训保障
6.6.1县委宣传部要有计划组织县直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提高发言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能力。
6.6.2各有关领导或新闻发言人要积极参加各类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新闻)处置培训班。
6.7新闻报道保障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市第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突发事件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市第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应急工作的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长:
副组长:
应急指挥预案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范结合。
应急指挥办公室的职责是:贯彻执行人口普查条例和人口普查方案,负责全市人口普查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指挥和协调,统筹安排和组织全市人口普查的应急工作。
二、运行机制
1、突发事件的主要种类
第一类是指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波及较大范围的雨雪、洪涝、地质灾害等;
第二类是指技术和物资类突发事件:如发生大面积设备故障,通讯和网络突然中断,普查表等物资大量受损等;
第三类是指安全生产类事件:如因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人身意外伤害和其他突发性伤害事故使普查人员受到人身伤害等;
第四类是指影响社会安定类事件:如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间矛盾激化,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造成一定的范围社会公众强烈反应或突发等。
2、预测与预警
市第次全国人口普查应急领导小组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科学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在人口普查工作中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基层人口普查办公室有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如实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为本单位履行报告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级政府主管领导汇报情况,根据突发性事件类型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开展工作。同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上报至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急领导小组。
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测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急领导小组。
三、应急保障
根据事件危害程度,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及相关预案要求,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财力、物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等保障工作,保证第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报告上报的形式和要求
1、报告应采用文字形式(纸介质或电子版均可),紧急情况下,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之后再采用文字报告。报告内容应包含“时间、地点、原因、事件详情、损失情况、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处置措施”等要素。对一时查不清楚的事件,要尽快说明情况,不能拖延隐瞒。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规定的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第三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申请使用和提供基础测绘成果,应当遵守本办法。
申请用于预防、监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灾后重建等所需的基础测绘成果,按照《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基础测绘成果应急提供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时效性:及时提供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各种基础测绘成果;
(二)安全性: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提供基础测绘成果,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三)可靠性:所提供基础测绘成果的范围、种类、数量等应当与所需一致,各种相关资料应当一致;
(四)无偿性: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基础测绘成果无偿提供使用。
第五条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应急服务能力建设,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应的基础测绘成果的应急提供和使用审批。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快速响应,积极做好提供基础测绘成果应急服务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申请基础测绘成果应急服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发生突发事件;
(二)申请人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部门或者单位。
第七条申请基础测绘成果应急服务,采用简化申请程序的方式办理。
申请人可先电话向相应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要求,再以加盖本部门印章的传真形式如实提交应急申请材料,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的概况以及所需测绘成果的范围、种类、数量等。
第八条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4小时内完成基础测绘成果应急服务申请的审核与批复,明确并及时通知相关测绘成果保管单位。
基础测绘成果不能满足应对突发事件需求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予以说明,并提出有关应急解决方案。
第九条基础测绘成果应急提供时,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无偿调用所缺的基础测绘成果。被调用方接到调用方加盖本机关印章的书面通知(传真)后,应在8小时内(特殊情况不超过24小时)准备好相关基础测绘成果,并及时通知调用方领取。无正当理由,被调用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者延迟提供。
第十条测绘成果保管单位负责提供应对突发事件时所需的基础测绘成果。
第十一条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根据相关批复或者调用通知(情况特别紧急时,可以依据相关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电话通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基础测绘成果应急提供,一般提供期限为8小时,特殊情况不超过24小时。
第十二条被许可使用人应当到指定的测绘成果保管单位领取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并同时按照《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领用手续。
情况特别紧急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送达所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经网络传输有关数据,以提高应急时效。
第十三条被许可使用人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按照《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申请材料,补齐基础测绘成果使用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被许可使用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和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保管和使用基础测绘成果,并向相应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反馈测绘成果应急服务的效用信息。
因应对突发事件领(调)用的基础测绘成果,不得另作他用。
第十五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关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拒绝或者延迟无偿调用基础测绘成果的,由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轻轨;突发事件;防范措施;应对措施
为了防止发生轻轨突发事件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时避免人身事故、轻轨设备损坏事故,从而保障轻轨运营安全,将突发事件损失降到最低,有必要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以指导实际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潜在伤害,从而控制局面。
1、轻轨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特点
1.1类别
突发事件按引发的原因可分为3类:技术设备类、社会治安类和自然灾害类。
技术设备类突发事件是由于轻轨运营组织失误或轻轨车辆、轨道、运营、通讯、信号设备设施故障而发生的事件。
社会治安类突发事件是在轻轨运营范围内发生爆炸、毒气、恐怖袭击、纵火、聚众闹事等影响轻轨正常运营的事件。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地震、水灾、风灾、高温、雷击等影响轻轨运营的事件。
1.2 特点
首先,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突发事件虽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因为它是由一系列细小事件逐渐发展而来的,但由于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而且正因为出乎通常社会秩序或人们的心理惯性运行,才会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危险性。
第二,突发事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不仅仅因为这种事件的开端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而且其后的发展和可能涉及的影响也没有经验知识进行指导,一切都是瞬息万变、较难预测的。
第三,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突发事件一般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其影响和涉及的主体具有社群性。
第四,突发事件的实质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
2、轻轨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
2.1 组织预防措施
2.1.1 建立高效、可靠的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1)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各条线路的日常行车指挥工作,维持列车按时刻表的要求正常运营以及非运营时间进行施工维修管理。
2)调度指挥中心人员应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具备丰富的运营经验和综合素质,对轻轨有关设备的性能、原理、功能、操作程序以及全线环境充分了解和熟悉。
2.1.2建立运营值班、巡视制度
1)建立完善的值班、巡视制度,安排合格人员值班、巡视。
2)值班、巡视人员监视客运服务、设备运行,按规定完成乘客服务、设备操作等工作,检查和控制监督(设备、人员)并防止乘客将危险品带进轻轨范围。
2.1.3 稳定运营组织方式
1)制订好轻轨的运营组织方式,如供电方式、施工组织、巡道方案等要相对固定,配齐并训练运行、检修人员,组织学习和熟悉有关设备、规章制度,并经考试合格;备齐相应的工具、材料、零配件及安全用具等。
2)建立各项制度。生产方面如《行车组织规则》等,按规定备齐技术文件,建立并按时填写各项原始记录、台帐、技术履历、报表等[1]。
2.1.4 加强轻轨设施保护措施
1)做好防盗工作,防止轻轨设施被盗而引发的运行事故发生。防盗的有效措施是采用低价值的配件替换高价值配件,同时做好综合治理,配合公安进行必要的打击。
2)轻轨各类警示标志、防护设施应齐全并做好巡视工作,防止轻轨设施被工程施工等外力破坏而引发运行事故。
2.1.5 加强轻轨安全思想教育
1)由于乘客素质对轻轨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轻轨安全乘车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失误而产生的轻轨运营事故,特别是安全法制教育[2]。
2)加强对轻轨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牢记“安全第一”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2.2技术预防措施
2.2.1 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安全监控系统
1)轻轨安全监控系统如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电力监控(SCADA)系统等,实现对车辆运行、机电设备状况以及客运组织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各种信息综合利用与快速反应,以助于将轻轨内部与外部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轻轨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应对突发事件[4]。
2)必须配备气象部门的信息设备,第一时间掌握自然灾害信息,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2.2.2 加强对技术设备系统的维护管理
技术设备既是运营正常和稳定的基础,又是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控制、应急处理和确保安全的保障,因此在平时必须加强对技术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2.3应急工器具的配备管理
1)制定应急工器具配备标准,配备相应的器材、技术、设备,并确保状态良好。
2)定期对应急工器具做试验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3、轻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3.1 组织措施
3.1.1应急指挥组织
1)突发事件发生后,调度控制中心应根据当时个部门、各车站上报的突发事件影响情况及时汇总,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原因,做出准确判断,按规定进行信息通报;局部或全线停运命令,安排疏散乘客、恢复设备运营等事宜。
2)由于通信等原因,控制中心无法指挥时,各站长、值班站长有责任担当指挥和做好自救工作[5]。
3.1.2 现场组织措施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沉着镇静,稳定乘客情绪、维持秩序,尽力保证乘客安全。
2)车站工作人员应判明现场情况,启用紧急设备,积极开展疏导乘客的工作。
3)设备值班人员应监控或关闭正在操作的设备,与外界取得联系。
3.1.3 需要后续的救援组织
1)各专业救援队由有丰富经验、指挥能力、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救援队长,指挥营救人员和抢修设备。
2) 专业的卫生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确保受伤人员的安全。
3.2技术措施
3.2.1 运营技术措施
1)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受影响区段降级或停止运营,对于停运的区段必须防止人员和列车进入,不受影响区段必须维持运行。
2)尽快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着手灾后重建和恢复正常运营。
3.2.2机电技术措施
1)车站照明、扶梯、升降梯、空调、风机、屏蔽门等设备根据突发事件改变运行状态,保证乘客安全疏散。
2)相关设备(主要指加压泵、消防泵与排水泵)如果断电,会导致车站排水系统无法运行、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无法补给。注意检查各类集水井水位,以免由于积水水位过高影响到行车信号及扶梯等相关设备的安全[6]。
3)如果故障断电,列车蓄电池仅提供短时间车厢应急照明、应急通风,应立即组织疏散所载乘客。
4、结语
综上所述,轻轨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运营安全,必须积极进行预防;同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防止事态扩大,防止更大的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维持轻轨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高雪香,杨其新.轻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5): 2-3
[3]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报,2004(6):107
[4]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018年度,在XXX正确领导下,XXX为落实上级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有效提升了XXXX应急管理水平。现将2018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积极组织监察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XXX2018年度安全专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年XX积极组织辖区内应急监察员参加法律和业务复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类应急指挥人员、专业技术骨干、一线处置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培养应急监察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我局组织辖区内30余人参加北京、杭州应急监察员初始培训,为XXXX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人员基础支撑。
(二)开展海空跨界合作联动,提高应急指挥协作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华东地区涉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民用航空安全保障能力,今年XX与XX、XX警务航空队开展海空跨界战略合作,于6月份在XX组织航空器事故海上搜救及调查联合演练,以贴近真实的场景模拟,结合海上救援和空中救援力量,实际检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应急响应沟通、落水人员搜救、获救人员转移、飞机黑匣子搜寻打捞四个科目,验证了民航航空器实施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畅通民航系统与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反应联系渠道,提高了民用航空器发生追回情况下的海上搜救及事故调查处置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和航班安全提供海上应急救援保障。
(三)做好突况处置,实践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018年度XXX多次受灾害天气影响,XX均在第一时间响应并进行合理处置。2018年初,受强冷空气影响,XXX区多地出现强降雪天气,对辖区XX安全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我局高度重视此次冬季暴雪恶劣天气的对民航安全运行的影响,持续关注辖区内天气变化情况,多渠道获取气象部门相关预警信息,及时向辖区民航各单位预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XXXX联系沟通。灾害天气来临前提前准备,组织各单位适时召开驻场单位运行保障协调会,分析形势、明确方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此次冬季暴雪天气对民航系统影响。今年夏季在防御“温比亚”“摩羯”“云雀”“安比”等台风的工作中,我局根据不同程度预警响应及时与XXX、XXX防汛办沟通,密切关注汛情和灾情,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及时相关预警信息,指导辖区内各机场实时航班延误信息,通过电报通知XXXX各XXX提前做好防汛防台准备,密切关注台风天气动向并及时作出调整保障民航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完成课题专项研究,实践应急管理新技术
为全面掌握XXXX的各类应急资源信息,推动辖区应急保障工作规范化,XXX于2016年启动了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XXX应急处置案例研究与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XXXX”项目的结题。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局严格履行任务合同书要求,按计划有序组织项目实施,编制了《XX》和《XX表》,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民航应急资源管理分类目录体系;项目借鉴国内先进的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根据华东地区特性,构建了XXX航应急资源信息平台演示系统,成为XXX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促进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强化XXX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信息平台功能。系统根据日常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应急资源信息共享通道,为XXX的应急资源管理留有宝贵经验,为民航各级行政执法机构提供先进经验。
(三)建立云视讯联系平台,完善现场指挥系统
为加强XXX联系沟通,提升协同处置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XX全年致力于云视讯平台的建设,XX内各机场积极参与,目前为止XXX的XXX平台已完成建立,有利于我局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予以指导指挥。现场指挥系统的完善,补足了应急指挥系统的短板,切实提高XXX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指挥和现场处置能力。
二、2019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一)强化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增强实战能力
1、推动辖区各单位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各专项预案的修编工作,督促、指导各单位基于华东地理、气候及行业特点,梳理潜在风险,着力强化专项预案、处置程序的制定。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强化应急预案约束效力。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督导制度,对各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和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其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单位积极将民航应急预案纳入地方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及救援机制与地方的衔接。
2、鼓励各单位结合应急预案组织更加贴近实战的综合性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各项演练活动,在演练中验证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实战能力,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精心开展演练,确保应急演练实战到位。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通过VR技术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对于医疗应急救援、航空器安全运行模拟、机场突发火情等情况进行定期训练,提高各单位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开展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的研究
我局于2019年开展基于XXX大数据的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目的是基于XX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与应急资源平台,开展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本项目试图在“XXX,全面梳理XXXXXX内外部关键应急信息,研究XXXX的应急基础信息多源融合技术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电子化表单智能推送技术方案,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技术将应急决策者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力进行转换并固化为程序方案,实现应急指挥的制度化、标准化运行,切实解决区域间协同处置与决策问题。
本项目研究执行期为三年,总体目标为补充与完善华东地区航空公司关键应急信息与应急资源库,建立XXX多源应急基础信息交互与融合技术标准,以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推送,打造区间性协同处置与智能决策支持的应急系统平台。
(三)完善华东民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1、充分依托XXX现有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疏理应急指挥平台视频传输系统体系,集成现有应急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展对辖区机场视频监控信号的接入,其中包括虹桥全景系统、云视讯系统等,提高辖区内各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依托商用成熟云端视频传输技术,定期与部分机场进行视频互联,提高云视讯系统的实操性和可靠性。将云视讯系统纳入辖区内应急演练体系中,对于演练中的突况进行实时指导,提升我局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