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

时间:2023-11-23 10:1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启发式教学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启发式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教学;主要策略;情境;活动;语言;直观;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48-01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启发教学的宗旨是启发学生思维。下面,笔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典型的方法进行探讨,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开展的实践性策略,以期共享。

一、语言启发

语言启发,就是采用语言叙述的方式,而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法。如学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而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一天,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山上采蘑菇,兔妈妈采了3个大蘑菇,兔宝宝采了一个蘑菇,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你可以先画一画,再算一算。孩子们在故事性的情境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于是,有的用表示蘑菇,有的用小花朵表示蘑菇,有的用表示,有的用表示,有的干脆用“―”表示,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中,得到3+1=4。5以内数的加减法,孩子们在听故事、体验重轻松掌握。

二、直观启发

直观启发,就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的演示,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的《找规律》时,教师首先呈现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的图形排列的问题,如 ( ),你感觉括号内的一组图形应该是什么?你能根据规律计算出第60个图形是什么吗?

在学习《找规律》时,除了“温故知新”法外,通过图形、实物的摆放而引导学生找排列的规律,更给学生直观、生动的感觉,并且实物的真实性也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如呈现一些花盆、彩灯、红旗的排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排放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可以给出问题的引导,如图中的花有什么特点:

(1)每( )盆花是一组;

(2)每组排列都( )相同/不同;

(3)每组的第一盆是( )花,第二盆是( )花,第三盆是( )花。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你的分析,你能说出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吗?你可以想出几种方法,请把你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写下来。

图片、实物等,可以增强直观性,容易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讨。

三、情境启发

情境法,就是引入或者创设一定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们的体验。

如问题情境。学习《间隔排列》时,组织一个比赛性质的游戏活动――看谁记得快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数的特点,你会有什么发现?

(1)3 1 4 1 5 9 2 6 5 3 5;

(2)1 3 1 3 1 3 1 3 1 3 1

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不难发现第一组数字的数字间没有特点,而第一组数字的1和3之间是间隔排列的。

四、活动法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导入环节,融入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的学习中。

如学习《间隔排列》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比赛性质的游戏活动――看谁记得快,(1)3 1 4 1 5 9 2 6 5 3 5

(2)1 3 1 3 1 3 1 3 1 3 1

在学生通过快速记忆,交流记忆的方法时,根据第二组数字的特点而记忆,效果好而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间隔排列。

在学生有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后,继续开展“找一找”活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排列的生活实例,请举例子说明。于是,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发现:桌子和椅子是间隔排列;站队时,男生和女生间隔排列……这样活动的开展,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强化学习有用的意识,也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

再如学习四年级的《找规律》时,在课堂之初,直接以男生PK女生而开展一个“快速记忆PK赛”,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第一次比赛:

男生:1625

女生:1243

第二次比赛:

男生:1625 3649 6481 5786

女生:1243 1243 1243 1243

通过比赛,男生、女生在第一次PK赛中,不分胜负,而在第二次比赛中,则女生胜出,男生感觉是比赛不公平而引起的。聪明的你,看出第二次比赛有什么不公平吗?于是,进入找规律的学习和探究中。

五、计算启发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之源。通过计算,以寻找计算方法、探讨计算途径为导入的方式,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简便运算》时,计算法启发,可以促使学生对简便做法的探究。如口算(1)156+100;(2)235+10;(3)156+37;(4)235+86你感觉哪几道题口算起来比较方便?那么,如果让你算16+54+46你会怎么算?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简便?再计算(1)69+75+25;(2)78+(47+22),你能探讨出可以采用哪种计算方法最简便吗?你能说说你用了什么运算规律吗?

由计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简便运算,再由计算,引导学生探究简便计算用到的运算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都应该注重“启发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不是方法的罗列,而应注重方法服务于教学、依赖于教学的宗旨。为了落实启发教学的有效性,务必注重与问题教学、探究实践等巧妙结合,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思中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冷静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4(4).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教学 基本内涵

当前教育正处在积极改革发展的阶段,在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退去,而新的教育体制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我国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为将立足于这种社会背景,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存在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他们认为语文是自己的母语,自己一出生说的就是汉语,因此没有必要学习语文;二是语文课本的设计有些比较枯燥,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语文学习的进步是比较慢的,学生就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数学、外语这些提分比较快的科目上。因此语文课听不听、学不学都无所谓,语文课成了学生调节休息的时间。

(二)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受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体制形成的长期影响,素质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或者说并没有全面的落实。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一些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虽然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存在,但是整个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依然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的不利,也是不利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分析,我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问题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逐步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1.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也是教学大纲设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或者是学习兴趣很低,他是不可能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就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也是不可能会灵活运用的。因此,我们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就要充分地考虑这些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学目的真正可以实现。

2.科学的授课模式

在启发式教学的理论范畴中认为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授课模式,因此启发式教学还有授课模式的内容。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在学习中逐步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启发式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授课方法上一改纯粹由教师授课的模式,而是讲求以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为主;二是启发式教学所需要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不会导致教学中遗漏教学问题的存在;三是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四是启发式教学相对于普通的教学方式来说还可以做到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在自我研究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启发就可以了;五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接受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创造比普通教学方式更高的价值。

三、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对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教材运用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教材的作用不再是被老师照本宣科的工具,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良师益友。因此在教材的运用上,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初中生的接受水平,合理的设定应该由学生来思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主的钻研教材、学习教材。

(二)学生针对性策略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因此不论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定上,还是在课堂模式的选择上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问题设计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做到问题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相一致,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符合,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到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新颖,有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调整以前的那种以老师讲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教学。只有采用双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符合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结论

总之,当前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启发式教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搞好初中的语文教学。

【参考资料】

第3篇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学习的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够指引学生较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一般来说,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得到提高,进而成为创新性的人才。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启发式教学通过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将学生的智力和系统知识的学习进行结合;第二,启发式教学通过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可以将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联系;第三,启发式教学通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

二、目前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启发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是较为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还没有一套比较固定的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仍然得不到提高,可以说,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效果不好,也会阻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甚至还会产生较为消极的影响。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要通过提问学生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种认识是相当肤浅的,也没有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本质。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都会进行提问,实际上并不能对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可能限制启发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一些教师的结果启发式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前,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答案,因此,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进行回答,这种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不仅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过程。可以说,这种只关注结果的现象本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使得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正确性相当依赖,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三)提问的片面性

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水平和经验的不足,在驾驭课堂时出现能力不够的现象。再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他们很难采用启发式教学。同时教师对问题的启发也存在片面性,有些教师觉得只要是提问就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因而,他们不管提问的质量水平,在每节课的过程中,提问成了必修课,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提问恰到好处,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不能只依靠这种形式,而是要注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这种环境下,能更好地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思想感情的启发下,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能用期待和鼓励的言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教师要能充分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创造一定的环境,进而使学生能在比较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注重学生的层次性,有针对地开展教学

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的不同,使得学生的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性出发,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入地进行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进一步进行思考。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还要从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存在难度较大的问题,就留给比较优秀的学生。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把握问题的简单复杂和具体抽象原则,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真正地学到新知识。

(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第4篇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多方挑战和威胁。教育发展的理念、方式、方法及路径的选择,成为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问题。重视我国数千年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的价值,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当今时代变革的关键时刻,具有重要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是以我国孔子为首的历代教育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贯穿中华民族悠久教育史的全过程,是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但是,当前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启发式教学的应有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智慧。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认识不到位,往往认为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难以操作;二是“启”与“发”脱节,教师只重视“启”,只注意“启”的方式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发”,不注意学生“发”的时机与状态;三是忽视“发”的个体性,因为启发式教学中的“发”,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是有差异的“发”,是生动活泼的“发”,而不是全体学生步调统一的“发”。

启发式教学在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达到愤悱的基础上,教师适时适度启发诱导,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独具特色的教育范式,集教学思想、方法、原则与策略于一体,体现以学论教,实现教学相长,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教学智慧体系。

一是自求智慧。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自主学习、自求自得的场域。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在颜渊问“仁”时,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为仁是依靠自己主观努力追求的一种自主自觉的道德行为。自求智慧特别重视思的作用,重视独立思考。如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未见孔子的长篇大论,记载的都是孔子对弟子思考结果的简短的证实、点拨和生成之语。孔子以自己的德行学问,成为学生人格的仰慕者、思想的追随者,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让学生自思自悟。

二是愤悱智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曾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难成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调查、研究学生,当学生心求通而不通、口欲言而说不出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敏锐,老师只要略加点拨指导,即可意开词达。愤悱智慧特别重视问题的价值,《论语》有丰富案例,如“问君、问孝、问政、问仁、问礼、问为邦、问行、问成人”等都是由学生发问、孔子应答的。愤悱状态是学生主体(内因)与教师主导(外因)最佳结合状态,是启发教学的最佳时间点。要精心设计问题,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把握愤悱的时机,让学生在学问思辨的愤悱之境域中得到启悟。

三是诱导智慧。《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学的最好方式是诱导。办法是引导而不硬牵着走,严格要求而不强制压抑,指出学习的门径而不包办代替。“和”指氛围和谐融洽,“易”指没有畏难心理而轻松学习,“思”指会思考学习。师生情感氛围融洽(乐学),学习没有畏难心理轻松生动(学会),使学生更好地开动脑筋思考学习(会学),这样才算善于诱导。诱导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学生,用各种文献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四是反复智慧。愤悱诱导之后,要重视举一反三,如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学得不融通,不能触类旁通,不能温故知新,不能知行合一,不能始终如一;学得不牢靠,学问不能复,道德不能复,志向不能复、情意不能复。反复智慧强调方法的迁移,能够由一及三,由今及后,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授以鱼便能知渔能渔会渔。反复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善教者”用“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语言就能“使人继其志”。

自求智慧强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愤悱智慧强调启发的契机,诱导智慧强调启发的技巧艺术,反复智慧强调启发的方法迁移。但这并不能涵盖启发式教学智慧的全部。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博大精深,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系,科学实用而优美。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启的施教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的学习主体,起主体作用。继承启发式教学智慧,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沿着“启―发―启―发……”形式有序地交替进行下去,使课堂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融洽的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第5篇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of basic education focuses on every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makes them become talents of social needs, which shoul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from aspects of teachers, students, theory,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conduct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We more shoul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key stage of physical growth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make them learn, develop habits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become various talents of advancing and social needs.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生;有效教学策略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220-01

0引言

系统的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1]。

1学习主体的时代特征

当代初中生约从11、12岁开始到14、15岁结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阶段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初中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

1.1 生理特点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为三大巨变:身体外形的变化,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2]。

1.2 心理发展的矛盾特点初中阶段,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两到三年内,就能基本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接近成熟水平,但是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特别是心理上成熟与幼稚并存的矛盾使他们易出现心理及行为的偏差。

2新课程背景下,师生角色的深层次转换

2.1 学生角色的超越传统的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观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不但要“传授”一些学习方法,而且要看能否有效激发和帮助他们进行参与、反思教学问题。

2.2 教师角色的拓展在这里,教师应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3]: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减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倡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对教材、学生和教学方法、策略全面了解和把握。其次,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在原来“授人以鱼”的基础上加上“渔”的训练就可以了。第三,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往往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标准,学习者自身行为及思想往往是教师的一种反映。

3有效教学的理论、方法整合

3.1 学习理论的历史演进世界各个国家都有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3.1.1 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观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某种特定行为的习得过程,当一个人稳定地习得了某种特定行为时,这个人就发生了学习,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源于对某种刺激的特定反应:S-O-R(刺激-反映)。人本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是强调学习中的人的因素。

3.1.2 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2 有效教学方法的时空跨越教学方法最典型的有以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为代表的经典启发式教学和西方建构学派的先进理论方法。

3.2.1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第二,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3.2.2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4有效教学策略的当代研究

4.1 学生主体策略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经历中体验,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4.2 情境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如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鼓励评价策略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当的评价,使之迅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

4.4 其他有效性策略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策略。如讲授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案例教学策略、主动参与式讨论教学策略等等。

总之,新课程要求有效教学策略应该从各个方面多维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超越学生,超越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结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教学观,运用中国传统教学和国外建构主义的先进理论方法,根据各地不同的教学环境,总结出适合不同地域的有效教学策略,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美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3-38.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1 转变观念,明确高中地理的重要价值

一直以来,地理都被当做是“副科”而存在于高中教学中,学好数理化,走遍中国也不怕的观念仍然存在于广大的师生当中,这就导致了学生和老师对于地理的不重视。为了帮助学生和老师们摆脱这样的观点,作为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注意提醒同学们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高中地理是学生们中学课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因为这个学科不仅涵盖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囊括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要让学生们意识到,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们的地理思维方式,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注意从政治、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各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及时作出对策。此外,还应该让学生们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能够使他们将眼界放宽,注重合作,全面提升自己。

2 积极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拓宽教学思路

2.1 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印证教学

多年来,高中地理一直在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不仅严格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还使教师教学越来越枯燥。而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引入,给地理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地理,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刻的体验地理,认识世界。例如,在教学世界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讲完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拓展。如讲解美洲地理状况时,教师可以播放《美国国家地理》的科普片进行辅助教学。《美国国家地理》科普片向来以精彩的画面,旖旎的风光著称,学生们在听完教师讲解后,可以马上开始欣赏雄壮的景色,秀丽的河山,两相验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印象,而且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可谓是一举数得。此外,不光是美国,当讲到澳大利亚时,可以播放澳大利亚的《国家地理》,当讲到加拿大时,可以播放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通过这一点还可以暗示同学们,世界各国都注重地理知识,这也容易提起学生们对于学习地理的重视程度。

2.2 时时活跃课堂,互动教学

唐代大教育家韩愈曾有语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礼记·学记》亦有“教学相长”流传于世。两种教学观点看似冲突,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尤其是应用于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两者更是相益得彰。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就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在教学领域,一直就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首先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在笔者看来,充实教师自己知识的方法就是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而课堂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们畅所欲言,讨论学习,那么不仅是老师,就连学生们肯定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这对于学习来说,自然也是一种促进。比如,课堂准备教学大自然水循环的知识,教师就可以首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将全班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接下来由小组派出同学分别上讲台上讲解,最后再由教师针对同学们讲解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评析和解答。利用这种方法,不仅促使同学们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思考,同时还让同学们体验了当老师的感觉,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就教师讲解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形成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们通过一些课外读物进行交流,在我国就有很多的地理性质的杂志,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地理科学》等指导地理教育教学的刊物,这些刊物不仅教师可以用,学生也可以进行借鉴,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就会对知识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满足了双方对地理知识的需求。

2.3 启发式教学引入课堂,鼓励存疑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常会出现教师单独唱独角戏的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比重。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调动他们主观的能动性,逐渐让学生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在上复习课时,对基因变化这部分的知识,就可以应用构建概念图链型方式来进行复习,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一条主线,从而在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将他们的知识点相互连接并激活他们的学习思维。

2.独立思考原则

不经过思考的知识,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个人的能力。所以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生物学中各种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性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需要多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营造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想法,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以及在表达个人情感时,教师一定要仔细聆听,然后合理地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评价和引导。切忌不能因为学生一些错误的回答而立即否定,应当尽可能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受到教师的鼓舞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昂起来,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稳定,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举一反三原则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多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将课堂教学知识加以延伸,扩展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并加深记忆。比如,给予学生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和洋葱等材料和器具,让学生设计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实验。这种题型所要考查的是,学生以相应实验能力为基础,如何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这类题型将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对这种题型进行复习时,教师要善于利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一类题型进行发散性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更好进行,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主要方法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加强直观性教学。由于生物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较为抽象,这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也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需要加强直观性教学,使教学更为形象易懂。其二,加强情感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较为丰富,对事情也很容易表现出敏感的心理,也承受着来自高考的压力。因此,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生物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多进行正面、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多关心学生。其三,开展第二课堂。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进行课程辅导,让学生对生物学习增强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2.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

生物学科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生命迹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因而具有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一定的区别,实验对于生物来说是一项重要环节,可以说生物学科实际上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习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从而提出研究结论,让学生对于研究结论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对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及认识。因此,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3.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生物语言和技巧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很多学校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教师的教学语言呆板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就更加不用提了。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尤小会.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

2.孟祥爱.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赤子,2015(9).

第8篇

在现代教学手段中,启发式教学是最为理想的应用方式,但该方式的教学难度更大,对于教师的考验较高。而进入到21世纪后,虽然我国已在相关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却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影响我国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源。

一、高中生启发教学注意原则

从高中生的特性来看,其普遍具有叛逆思维,任何不恰当的方式都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时,应在高中生特有的学习习惯基础上注意一些问题:一是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式也是引导教学的一种,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不能够过于强势,更要避免灌输知识,交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二是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应该为学生留足充裕的空间和时间,教师不可能帮学生思考一生,让其具备思考能力,不仅对其学习有所帮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三是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鉴于该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在课外时间帮助学生增强拓展,以丰富的生活实践,帮助该能力的养成和提升。从原则来看,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在于增强其自主性,而启发并不是让教师与学生脱离,而是在平等的关系下,与学生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启发式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1.兴趣培养。从相关研究中能够发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起源在于兴趣,随着兴趣程度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对于知识掌握能力的不同。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兴趣较为容易实现,原因在于:高考的压力,致使其生活和学习充斥了压抑,以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必然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课贴近于生活和自然,通过简单的工作就能够为学生寻找到适合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提升情感关怀,使学生能够更加信任教师,并愿意主动学习。而除了情感外,激励教学也必不可少,教师也可以在情绪上对学生激励,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采取表扬、训斥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直观教学。学生不愿意学习生物最大的因素在于:生物学虽然贴近自然,但是一些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只能够依靠想象或是图片等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氛围必然烦闷无聊。教师应该采取更为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实验课程,并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直观的观察到所学知识。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一直以来不乏实验课,但是学生成绩却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而从学生的厌烦角度来看,实验教学理应达成一定的教学效果,这也能够说明,现有的实验课并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且通过笔者观察,教师为了达成教学效率,在实验室中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无法主动的学习,这也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直观教学时也应该多做思考,在不影响学生安全,不大量浪费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放宽规则,以调动其积极性。3.优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教师转变长期以来所养成的教学习惯,还要面对与青少年群体互动,且肩负着培养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责任,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本就对其缺乏直观的理解,教师必须不断地收集大量的材料,但限于生物学本身的特性,其材料的复杂程度也让其在教学中倍感吃力。而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教学,是结合当前应试教育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向学生传递核心知识,以求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和应用,再结合相关能力的培养,例如举一反三等,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这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难度,也将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体来看,优化教学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提炼核心知识内容;二是教学方式的优化,例如教师可以用更加生动风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等。另外,互联网的兴起对于生物教学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选择影片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如此不仅能够让效率最大化,同时也会节约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权利也愈加重视,这也导致以往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更换。而启发式教学,作为现有重要的教育形式,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大学和社会生活与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勇

第9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数控车 教学 实训 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质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控车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控设备进行编程和操作加工,使学生对设备的结构、使用和加工过程形成感性认识,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具备操作典型数控机床的技能。因此,对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数控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数控车教学和实践,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这不仅是构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高级技术人员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运用现有的设备,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从而建构以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维的过程。

二、启发式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境。

技能培训过程不是教师简单的将单项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相关理论,指导学生去综合理解和掌握实训过程中的相关操作和工艺。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一些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设置疑问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利用直观式启发。

学生的感官性思维高于抽象性思维,而且容易受到激发,因此,在数控车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利用简单的零件图样做示范性操作,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掌握操作的具体过程与步骤。避免传统教法中的教师讲、学生听带来乏味感。应尽量避免抽象的、单纯的概念讲解,通过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练习,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设计出对应项目教学方案、教学思路,引起学生联想,促使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当学生观摩模拟机床上的毛坯被刀具加工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此时可以带学生动手进行模仿操作,更能培养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

(三)多样化反复练习。

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具有强烈的启发性,便于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不仅可以提高练习效果,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多样的练习中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比如,在典型工件编程和加工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论证操作方案,编写数控程序并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然后利用仿真软件调试并修改程序,最后,在教师检查无误后让学员分组联系,由学生操作并完成工件加工。

(四)正确使用提示语。

在教学中,运用准确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了解操作程序,建立动作表象。当学生独立完成操作时,及时做出口头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机床为什么会自动加工?工件为什么会变成与图纸一样?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答案“机床由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由程序控制”、“程序是由人编写的”等。这样会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能力,同时也可以克服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知识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从而促使自己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材的重点是整个教材中让学生掌握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难点是学生学习某教材时不易掌握的部分。想要掌握教材,就需要熟悉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原理,并明确这一教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应围绕这些重点通过讲解、示范等各种方式去诱导学生根据这个重点来动脑筋和模仿,促使其产生变化。要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启发的形式,选择最佳措施。因此,启发的时机要“准”,要在关键处和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启发。

(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程序的步骤包括:确立评价标准、决定评价情境、设计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要做到合理并有弹性空间,答案也不能限制过于严格,达到合理要求就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技能操作情况及结果不仅仅由教师来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第10篇

[关键词]:教育理念 转变 教学方法 能力21世纪,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同时体验快乐,这是现代国际教育学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造协作和谐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学习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营造民主和谐、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气氛。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在课堂上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基本可以说处于中心地位。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师的这个角色受到了挑战。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上网随时随地,非常方便。要想获得某方面的知识,不像过去主要依靠书本,现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查到。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的知识量可以和网络匹敌。老师知道的知识,同学们可以在网上获得更多更全面;甚至老师不知道的知识个别同学也有涉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不顾学生感受地单纯传授知识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学生也不愿意听。

怎么办?教师的角色该进行一些转变: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因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教学。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都应该努力达到这个要求。没有做到合理地以学生为中心,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只做到这些,才更有利于我们对现代教学活动理念的了解和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很深的影响。另外,也能够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从中找到解决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来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实现合理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策略,应该做到:

1.从多方面了解学生

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要融进学生的生活,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需要,用心来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争取能够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有怎么样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老师的态度和期望等方面的需求,进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2.教学组织以学生为本

开放式教育的教学组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各种层次,各种目标的学习类型,有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相组合,即使是同一学习目标,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相结合;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和学习类型、学习习惯等来设计出多种不同媒介的学习材料;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和自己所学习的课程,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在的能力都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形成独特的自我。这种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尊重个性的自我发展、尊重个人生存状态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这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的合理启发与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引导。爱因斯坦指出:“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这些都表明,只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的思考得到更有效的训练,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争取做到充分认识和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规律性,从而有效地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增强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讲授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

讲授式教学在每次教改中都受到抨击,但讲授法自古以来一直是最主要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因为一般情况下,知识和信息主要是借助语言来传递的,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又进一步加强了语言的这种传递功能。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谈讲授法变色。教无定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只要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能够引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度思维能力,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可以的。

讲授法有大量成功法的案例,如各类网上公开课、各个学校的很多精品课等。当然,讲授法也有很多运用失败的,最典型的就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成功合理地运用它。很多时候,还要和其他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说起启发式教学,几乎人人都很振奋,在每次教学改革中都很受追捧,但往往对它又充满了表面化的理解,好像一用比喻、表演、肢体语言、提问以及讨论就是启发式教学。可是很多时候比喻不恰当,身体语言过火,

提问明知故问,毫无启发价值,讨论乱哄哄或者无人发言,使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成功的启发式教学需要拥有以下条件:第一,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兴趣。第二,学习内容有难度但难度适中。第三,学生对学习任务做了前期准备工作等。在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比较适合启发式教学。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启发式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向度思维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如果大家没准备好,而教师只是坐在那儿袖手旁观的话,就会产生无政府主义。讨论更多地听起来像是一个争吵,或是断断续续,或是一些学生被排除在外,而不是互相尊重的讨论。有时在研讨课中,如果教师认为参与者不需要帮助时,也会产生一些的无政府主义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只抛出开场白问题,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很少或从不说话,要学生们承担起整个讨论的话题。这种放手不管的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教师应该不断地思考这个群体是否需要介入或是支持,来帮助他们得到更深的理解。如果研讨课成员准备好了围绕中心进行讨论的话,那么教师必须随时放弃干涉,一个研讨课将变成由学生自己推动的课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暂时做司机的驾驶教练,坐在副驾驶位上。

有些时候,一些教师并不足够信任他们的学生“跟着讨论走”,每当学生讨论与教师预见的相去甚远时,教师就想要按照他们计划的顺序问所有的问题。然而,只要讨论仍旧是基于文本的,出现超出教师预料的方向就是无可厚非的。这说不定还可以开启思考问题的另一个向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多向度思考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对一个人来说,学习知识并不像显现的那么重要,他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样就专门去学校,他完全可以从书本上获得满足。在学校里,衡量教育的价值并不仅仅只依靠我们学到的知识的多少,而是受到如何进行思维的训练”。就像田忌赛马,有时候,倒也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知识和道理,只要调整一下思考角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当然,不是所有的超范围都能导致这样良好的结果。当学生的讨论过于漫无边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他们的讨论,做适当的自我调节了,使讨论继续沿着一定的方向行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锻炼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就扮演综合剂、复述者、偶尔的倡议者的角色,而非对话的主要先锋。

由以上可以看出,讲授法有讲授法的好处,启发式有启发式的优点,如果能很好地把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则更加有利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向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54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要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掌握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文中本人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一、趣味教学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趣味教学法是新时期的教学中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采用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趣味教学法,首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试想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点的欲望更强,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自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对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将趣味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运用趣味教学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有效将趣味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

二、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也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而且对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合作学习法虽然是一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切实发挥合作学习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较之于教师将其他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在将合作学习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如果不注意一些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想要切实发挥合作学习法的作用,首先要能够有效的将学生分组,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为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通过合作学习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也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对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当然,想要通过分层教学法达到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也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如何发挥分层教学法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展开论述:

(一)清楚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教师想要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一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引起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将具有相同数学学习特点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层次中去,这样教师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当然,为了切实发挥分层教学法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奉献精神。

四、游戏教学法

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已经逐渐长大,但是学生依然童心未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有效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小学阶段学生W习的很多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的游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而且能否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快乐。

当然,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教学法有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点,一定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入游戏教学法,结果整个课堂变得十分混乱,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娱乐的场所,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游戏教学法,要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内,例如:教师可以有目的的组织部分学生做游戏,让其他同学观察,这样也能够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目的。

五、启发式教学法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课堂提问;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37-01

启发式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条原则,运用启发式,常常要提问(当然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怎样提问,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值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就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一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1.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因此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

4.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物理教师在提问一个问题之前,一定要目的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

二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提得确切

教学中物理教师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每个问题,都应该像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

三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教学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要暗示。我发现有的教师的提问是带暗示性的,暗示的结果,不是培养了真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盲从。当然“是非问”有时是必要的,遇到一个问题,学生很可能答错时,“是非问”还是可以的。

四 课堂提问的答案要有着有落

物理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不置可否,实际上把提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有的教师怕被学生的答案打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我认为:①教学计划不是不可以改变的;②发现意外答案是好事,而不是坏事;由于问题暴露出来,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③有意外答案,教师觉得不对,但又一下子说不来道理,这情况是常有的,武断地说不对;是不行的,怎么办?要实事求是,可告诉学生:“这个问题,马上不好解决,咱们下去继续考虑”。这佯做,表面上好像会丧失教师的尊严,实质上,在向学生提倡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好学风,经过研究再向学生解答,比武断强得多。

五 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