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时间:2023-11-23 10:1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1篇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通过改进管理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为贯彻建设部《关于推广*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精神,现就我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坚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技术、教育和数字化等多种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表明,政府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等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既实现对事件(部件)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又依靠同步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监督"、"管理"两个轴心并行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对于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二)目标

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管理系统和内容不必追求大而全。

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要执行统一的部颁行业标准,便于市、区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各地相互交流,学习提高。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5、成果共享原则。要注意总结推广试点城市(城区)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可采取合作开发、联合招标、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尽可能降低基础研发费用和学习成本,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力求避免因重复研发等原因,造成资源、资金、时间的浪费。

三、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推广平台,学习试点城区的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城市(县)要按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认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要立足日常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要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运行机制,落实组织、资金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突破传统的城管模式,优化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通过建立指挥处置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经济基础较好,且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数字化城管模式。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可先挑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一个或几个城区作为工作试点,待试点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在建成区乃至更大范围全面推行。

(三)立足长效,完善工作机制。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尽可能对现有数字化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并为系统的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内各行政区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元性、全程性、综合性、可控性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框架。

四、认真组织,有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2篇

两年多来,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为中心,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积极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91万多件,结案率达到了99.68%,解决了市民群众关心的大量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使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长效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抓好关键,提升运行效率

抓信息采集,全覆盖、多渠道发现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城市管理问题能否及时、全面地发现,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前提。为此,管理中心采取以专业信息采集为主,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视频监控为辅多种信息采集为渠道。信息采集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专业信息服务公司进行信息采集,为了确保采集数量和质量,通过采取实地培训、业务讲座、以会代训的方式,每月对采集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对业务素质不高、培训不合格人员实行待岗处理,提高采集人员素质;实行两级督查考核,每周、每月通报考核情况,每月兑现考核结果,使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在97%以上。并通过视频监控、门户网站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大风、暴雨、大雪等极端天气采集预案。相继开展了人行道步砖破损、广场游园设施损坏、废弃线杆和拉线影响通行等专项采集,根据不同的季节,在冬季开展绿化苗木的缺株断档的专项采集,在夏季进行道路积水点的专项采集,通过不同的专项信息采集,使突发性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置,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抓指挥派遣,及时、高效地派遣城市管理问题。在保证一、二、三级平台高效畅通的基础上,从理顺职责、科学设岗、标准化考评入手,提高指挥派遣效率。首先,理顺管理职责。对在案件派遣过程中出现的职能交叉、管理边界不清的问题,采取召集双方到现场查看,协调解决,明确责任单位的管理职责和边界区域。其次,科学设置岗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将指挥大厅座席人员分成接线员、派遣员、组长、话务员、值班长等岗位,强化责任,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岗位工作责任制,增加了案件派遣、结案两个环节的审核把关,提高了案件派遣的准确性和结案的正确性。最后,强化培训考核。对相关法律法规、工作依据、常见问题归纳汇总,编制《指挥手册》,坚持每周安排不少于两个小时的培训,每月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定期组织打字比赛、普通话基本功大赛、岗位建功活动,增强向心力,先后组织开展了争创“12319优质服务示范岗”、“优秀接线员”竞赛活动。立案派遣准确率保持在99%以上。

抓跟踪问效,督促责任单位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实行两级督查。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许昌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专门成立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市级督查、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两级督查,采取约谈单位领导、下达整改通知、全市通报批评等形式,督促各责任单位快速处置问题。其次,纳入创建考评。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督办和考评,许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进行扣分。再次,纳入市政府责任目标。把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市直单位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提高责任单位处置案件的积极性。最后,新闻媒体监督。每周在政府门户网站、中心门户网站案件处置情况,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作用,采取公布处置情况、新闻媒体曝光等形式,接收市民群众监督。

健全机制,提供运行保障

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从政策层面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运行提供保障。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主持,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三级平台负责人参加,总结分析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阶段性工作,通报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情况,对下一步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结合许昌市实际,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为重点,制定《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办法》,使绩效考评更加公正合理,通过绩效评价调动责任单位的积极性。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将系统拓展建设纳入全市城建重点项目;各责任部门设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专项资金,为数字城管问题及时处置提供了资金保障。

建立运行管理机制。从健全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实行日常工作标准化管理,明确了中心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考核指标、考评办法,每半年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排名,年终实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和评先、发放文明员工奖励相结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参与,打造为民平台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利用报刊等平面媒体宣传。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原建设报》等媒体刊登文章进行集中宣传,目前,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报道100余篇,省级新闻媒体报道130余篇,市级新闻媒体报道600余篇。二是利用电视媒体进行宣传。在河南卫视《聚焦中原》栏目,录制“河南许昌:城管新举措”,在许昌电视台《聚焦30分》《许昌零距离》《许昌资讯》等栏目,录制数字化城市管理专题节目。三是利用网络短信宣传。在大河论坛名城许昌板块、市政府网站、市级各大网站论坛发帖子,发送手机短信80批次60余万条,全方位宣传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四是广场面对面宣传。结合“两查找两满意”活动、广场为民活动、服务重点项目绩效评议活动,每季度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投诉5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2.8万张,提高数字城管的社会知晓率和参与度。

服务市民,跟踪问效。充分发挥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作用,架起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与市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协调通讯部门,实现了12319热线免费拨打。另一方面,专门印发了12319受理员文明用语礼仪规定,明确受理、派遣、跟踪、督办的工作流程,以文明的用语将办理情况向群众反馈,做到了件件有落实。

擦亮窗口,展示形象。定期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租车司机等社会各界人士来中心参观体验,听取其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力做好接待展示工作,以良好的形象、干净整洁的环境,给各级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2010年8月郭庚茂省长在视察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时,对许昌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今后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2012年2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中心时,指出要“发挥城管作用,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市民群众服务”。

科学谋划,提高应用水平

扩展覆盖范围。继一期工程建设运行后,又进行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拓展工程、二期工程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系统应用水平。2011年覆盖范围由一期的70平方公里扩展至85平方公里;2012年拓展至环城公路以内区域和许昌新区已建成道路,覆盖面积达170平方公里;积极推进所辖县、市系统建设,今年完成禹州市、长葛市系统建设任务,2013年实现所辖市、县主城区全覆盖。

拓宽管理内容。开展了单位庭院试点的信息采集,将私搭乱建问题纳入采集范围进行采集、派遣,许昌市共拆除私搭乱建900余处,有效遏制了私搭乱建的势头,被市政府授予“许昌市制止私搭乱建工作先进单位”。

提升技术手段。在国家住建部部颁标准规定的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采集员管理、互视互通、移动视频采集、视频会议、部件动态管理、统计分析、实景三维、全民城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交换等多项应用子系统,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应用水平。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李刚告诉记者:“我们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许昌市已进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阶段,相信“数字城管”一定能为创建工作保驾护航,助力许昌市夺取创建新胜利!

栏目主持:王金辉 王中山

联系电话:13298176651

第3篇

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1、系统的前期投入及运行的成本过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的研发、设备的购置、人员的培训以及运行后的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例如上海市的长宁区、北京市的朝阳区、杭州市等等城区的经费投入都在几千万元以上,对于这些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来讲,资金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来讲这种大额度的经费投入对地方财政造成了很大负担。所以这种高成本的投入和维护,制约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

2、系统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目前,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国内很多城市仅仅把系统运用于环境卫生、市政管理、城市监察和市容市貌等领域,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功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关键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捕获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使相关的市政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例如交通、绿化、市政、民政、治安、人口等等都应该最大限度的加入系统功能。只有设计适当的标准和管理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才可以运用于所有领域。

3、人员配置不合理,问题处置不及时

对于信息的收集,很多城市化管理采用的是市民热线和设置城市管理员等方式,如果人员配置不合理加上工作量大、工作范围广就会造成死角和盲区,另外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的话更会出现互相推诿、处置拖沓、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的市场化,根据不同城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管理方案,配备专业的、充足的、管理人员,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统一指挥,由专业的信息采集单位统一采集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全面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

4、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国很多城市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类似室外大型液晶屏幕等等的先进数字化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只有在文明创建或者领导视察的时候才会象征性的启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致力于提高实际的管理效果,要摆脱面子工程等思维定势。

5、信息的透明度不够,绩效评价不够公开

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的绩效评价,目前很多城市的做法是以简报或政府文件的形式报送相关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审阅,只供内部交流不对外公开。信息的透明度不够,就无法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得不到群众的信息反馈政府部门就缺乏动力,也阻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策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到今天,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每个城市的管理模式都具备了各自的特色,但是,综合管理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必须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理顺关系、创新模式,才能使数字化城市管理更加完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水平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及融资机制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及维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长期的发展是难以维系的,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必须采取政府引导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期的资金需求。具体来说可以让各类社会资本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通过实施特许经营,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资金参与、规模化经营模式、竞争有序的局面。

2、完善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与核心理念就是服务。首先,信息采集需要加强,城区内的基础数据普查要进一步的细化,及时对管理的盲点区域进行补漏,逐步实现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要定期向市民展示城市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诉求要及时反馈,政府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再次,管理人员及事件的信息要及时备案,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争取把管理人员及事件的查询时间尽可能缩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3、通过构建公共的数据中心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公共数据中心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一方面市民可以非常便捷得申请服务和查询信息,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各系统部门的工作协同,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共数据中心就是把重复的数据进行重新筛选,把大量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把政府业务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先进的考核标准

首先,评价机制与标准要尽可能全面。实施细则与工作标准要覆盖到所有的工作中,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可遵循的工作准则和查询的依据。其次,对重点难点要全力突破。要善于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尽快给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最后,措施要落实到位。完善城市管理的考核办法与奖惩机制,实施数字化的考评系统,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进行考评,结合数字化管理考核机制和城市长效管理制度,使考核标准更公平合理,评价机制更科学。只有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优势才能得以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5、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

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也需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行政。首先,要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政策法规,要严格执行现有的相关规定,并且要不断完善填补空白。其次,完善并深化“两级政府、重心向下、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以网格的形式划分城市区域,专人专管、严格考核。最后,以制度保障经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制度,保证城市管理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4篇

关键词:城市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

1 背 景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大主线,预计在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同时在未来的40至5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将对城市规划、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等各方面提出严峻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城管之间的信息孤岛等遗留问题也加大了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困难。精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提出,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变革,将推动城市管理真正走向数字化、信息化。

2 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行业终端(含数字城管终端应用软件)和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通过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从而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进行监督、管理和预警的一种系统。数字城管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从城市管理部门的需求出发,重点保障地铁、公交、市政桥梁、隧道、高架等各类大型市政设施的安全运转,保障燃气安全、供水安全、排水安全等,建立防汛抗台等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机制。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市政桥梁隧道在线监控系统、防汛决策指挥系统、路灯监控系统、排污及河道水质监测系统、燃气监管监测系统、公交车辆GPS监控系统、城管车辆GPS监控系统等监控、监测、监管系统。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曾经参与了住建部信息采集方面的标准制定,利用多年的采集管理探索和服务历练经验,辅以特色制度化管理模式与方法,整理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各地数字城管信息的采集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从而使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进而实现绩效的远程管理。

3 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首先在浙江省杭州市进行了试点,结果证明其全国管辖度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强。系统注重城管数据分析,并能结合业务提出各类城管指数,帮助城管业务提升。

该系统可以帮助城市管理实现五大转变,即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偏重管理向监管并重的转变、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

同时,试点也取得了三大成效:即案卷处理效率取得质的飞跃、优化了监管和工作流程、提升了公众满意度。2009年度,杭州市市民对数字城管工作的满意度为98.4%。

另外,通过该系统也提高了城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可实现高效协同和强化科学考核,促进城市长效管理。便民利民惠民,大大提升了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 成功案例

目前,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已经有多项成功应用的案例,其中包括杭州数字城管项目、南昌数字城管项目、温州数字城管项目、大庆数字城管项目、天津河西区数字城管项目等。

城市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通常包括交警、治安、消防、环保、工商、城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以前的工作流程多以“区查区改”为主,收集问题和处理问题合一,因而投入运行的成本比较大,管理协调层级较多,效率较低。这里将其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政府管理缺位,没有形成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

(2)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

(3)缺乏高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4)城市地下管线未纳入管理范畴;

(5)重要市政设施和公用服务事业缺乏有效监测手段。

针对上述问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提出了优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问题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图3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

数字城管在完成网格化数字城管系统之上,可实现数字城管效用的不断提升,并可对数字城管运行模式进行拓展,做细、做深、做透信息采集市场化;将管理对象从地面延伸至地下;创新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

数字城管能拓展的系统包含桥隧在线监管系统、亮灯在线监管系统、排污在线监管系统、污水在线监管系统、节水在线监管系统、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地下应用管理系统、行政许可审批系统、环卫车辆GPS监管系统、固废处理在线监管系统。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城市管理;GIS;SOA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细化管理行为,创新城市管理信息实时传输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形成全方位覆盖、高效率运行的城市管理模式。近年来,西安市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城市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1.系统设计

西安市数字城管基础业务子系统为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各区监督指挥中心、市区两级专业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数字城管服务。可受理西安市各区监督指挥中心监督员、社会公众上报的城市管理事件,为市级和各区监督指挥中心提供业务平台,通过本系统可将系统受理并立案的各类城市管理事件根据权属不同派遣到市属或区属专业部门。

数字城管基础应用子系统遵循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充分考虑西安市本地化需求,实现了事件采集、受理、协同处理等功能,建设了9个核心应用子系统,包括:监管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

1.1 系统覆盖范围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全市城6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和4个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及浐灞生态区),涉及到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各区级监督指挥中心、市属专业部门和区属专业部门的业务,利用工作流技术可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完成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处理和协同工作。

1.2 系统工作流程

1.2.1 利用工作流技术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

参照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

2005)中关于系统流程的描述,根据西安市实际情况建立西安市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流程,并固化到应用软件中,以此规范化西安市城市管理事件的处理流程,提高各级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事件处理效率。

1.2.2 利用工作流技术完成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处理

西安市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流程包括上报、立案、派遣、事件处理、核查、结案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由不同的部门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处理,各环节的处理时限、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利用工作流技术可将这些业务逻辑集成到应用软件中,通过工作流技术可有效控制事件的执行过程并对各执行过程进行调度、控制和监控,实现监督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和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之间的工作协同。

1.2.3 利用工作流技术详细跟踪和记录业务处理过程

利用工作流技术可实现对事件处理过程的详细记录,以便于以后追溯办理过程,包括:

1)记录处理部门接受案卷、转出案卷的时间

2)记录处理人、处理意见、处理过程等信息。

3)记录延期申请、驳回申请、注销申请、转办申请等特殊流程信息。

4)记录领导审批信息。

2.主要技术

2.1 采用SOA和SERVICE GIS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采用SOA和Service GIS技术整合已建数字城管平台区的业务,实现对各区平台等业务的整合。系统利用SOA和Service GIS技术封装工作流服务,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服务、部件数据服务、城市管理案卷数据服务、考核评价数据服务、地理编码服务、短彩信发送服务等业务逻辑和数据,为各区数字城管平台、外网网站、专业部门以及城管专网内的其它应用系统提供各类数字城管相关服务,实现西安市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SOA和Service GIS技术将实现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与西安市已建数字城管平台区的对接,确保市级平台提供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服务、地理编码服务等服务能够与西安市区两级业务系统和工作流程进行有机集成,充分发挥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西安市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为平台最终提升为西安市城市管理基础平台奠定基础,确保平台的持续发展。

2.2 采用3G无线通讯技术实现现场信息的动态采集和高效传输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覆盖范围广,数据采集方式多样,其中城管通和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等都是进行现场采集,需要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接入到服务器上,另外,城管通采集的数据包含图片、录音等多媒体信息,移动视频监控系统为实时的视频数据采集平台,数据量较大,需要较高带宽,3G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数字城管无线数据传输业务量不断增加带来的通信带宽瓶颈。

2.3 采用固定和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城市重点区域的动态监测

西安市执法局将扩建36路重点部位固定视频监控点,同视频监控一期在建的21路重点部位固定视频监控点共同形成57路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点位,此外,还将建立1部现场执法指挥车和10部移动视频监控采集车实现对非固定的城市管理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另外,本项目还将接入未央区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应急指挥中心整合公安视频监控资源,形成固定点位视频监控和移动视频监控相结合的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西安市重点区域的监控,并可将发现的城市管理事件通过西安市数字城管应用软件系统上报到市级或区级数字城管平台进行处理,视频监控系统将成为数字城管事件采集、取证的重要平台。

2.4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西安市城市管理专网

为实现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专用网络(即“城管专网”),搭建西安市城市管理的基础网络平台。“城管专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千兆光纤建立连接,作为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与下辖六个城区及四个开发区的西安市城市管理基础网络。

2.5 服务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服务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Service GIS)是一种致力于把GIS全部功能以服务方式的技术,它的特点是可以被多种客户端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的调用,并且在GIS服务时,可以与其他服务器进行集成。

Service GIS软件平台在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作用:

将西安市地理空间框架切片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封装成粒度适中的西安市数字城管GIS服务群,服务遵循WMS、WCS、WFS、WPS、GeoRSS、KML等通用规范,并向各区平台和市级应用系统,这里所说的GIS服务可以是数据管理、二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地图在线编辑、制图排版、以及空间分析等内容。

另外,服务式GIS还为各区提供GIS客户端组件,支持二次开发,各区数字城管平台可以利用此组件实现本地业务数据与市级平台地理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

2.6 地址编码技术

地理编码技术始于美国人口普查局的Tiger系统,它能够给人口数据赋予一些空间属性,并且反映在地图上,为空间分析提供参考。地理编码技术分为地理编码和逆地理编码两种功能。地理编码是通过已知的地址数据,获得地图定位信息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的过程;逆地理编码是指通过坐标位置得到地址信息的过程。

2.7 空间数据库引擎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影像数据、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等,数据量较大,而且随着系统的运行不断增长。对这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主要技术难点有:

1)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关系多样化,存储和访问都需要耗费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系统性能很难提高;

2)查询过程比较复杂;

3)难以定义多维空间对象的空间次序。

使用大型关系数据库来一体化管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已经成为GIS应用发展的主流。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包括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图形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多用户并发访问(包括读取和写入)、完善的访问权限控制和数据安全机制等。

目前,空间数据库技术成为越来越多的大中型GIS应用系统的空间数据存储和应用的解决方案。SuperMap SDX+是SuperMap GIS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是SuperMap GIS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先进的空间数据库存储技术、索引技术和查询技术,具有“空间-属性数据一体化”、“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和“空间信息-业务信息一体化”的集成式空间数据库管理能力,是GIS大型工程应用的理想选择。

SuperMap SDX+具有以下特色:

1)安装使用简便,充分结合数据库技术

2)全面支持主流商用关系数据库平台

3)支持Oracle集群技术

4)采用混合多级索引技术

5)支持缓存技术

6)支持数据有损/无损压缩

7)全面支持各种空间对象类型

3.结论

城市发展的竞争力不仅是GDP的比较,而是融入了管理智慧化、设备数字化等元素。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必将加快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利用信息资源,带动西安市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信才.新一代“数字城市”集成开发平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5(3):331-337.

[2]邓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设计[J].测绘工程,2010,19(5):53-56.

[3]吴柏清,何政伟,闫静.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水电站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3):39-42.

第6篇

关键词:城市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21-02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对于城市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需求都在不断提高。多年来,一些高校分别针围绕理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培养目标,设置各自的课程培养体系,但因各院校背景不同,对于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认知存在差异,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统一框架。就学生就业情况而言,专业培养方案与就业并未建立有效对接,招生与就业之间不平衡,使得专业建设面临迫切压力;从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而言,课程设置及各科目间的逻辑衔接关系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基于此现状,探讨城建院校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城建院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我校依托城市建设院校背景,于2013年建立了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初始目标定位为:面向我国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城建特色下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城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历时3年的实践尝试。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对专业认知不断深化。我们在认真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前瞻性准则,结合国内外高校城市管理专业方向设置现状剖析,集体研讨并于2016年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掌握数字化管理技术,具有生态管理理念的,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数字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数字化社区管理等工作,具有应用城市管理相关理论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城市管理问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路径设计

课程的设置,必须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且课程体系设置应始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导论部分的课程、基础课程、方向选修课程之间配置合理,逻辑清晰。总体而言,城市管理专业基础课应横跨管理学和城市科学两大学科基础,且专业课则应突出综合性专业的特点。具体而言,课程设置包括导论性课、基础性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其中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则应突出城市管理综合性特点,从多个学科门类着手,设置涉及面广泛的专业选修课,侧重于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

1.理论课程的设置。①基础性课程设置。涵盖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通识教育课程,此外,开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统计学原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等。②导论性课程设置。目前城市管理人才普遍欠缺城市科学的知识素养,这是国内对《城市发展导论》课程的重视不足引起的,结果导致学生对于城市发展的诸多基础性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体现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他们的视角狭窄,看待问题的深度有所欠缺,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并影响了其他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城市管理专业的建设,必须要补充《城市发展史》导论性课程,并确立起该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自然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城市科学类的课程。③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肩负的是组织、领导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工作,他们必须能够灵活地运用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类城市问题。因此《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法律基础》等公共管理类的课程,是其工作必备的核心基础知识。④专业选修课程设置。(1)专业必选类课程设置:①数字化城市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作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城市管理正在从粗放型、被动式管理方法向精细化、主动式管理方法过渡,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正向数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3S技术以其实时性、准确性、便捷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日渐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物联网技术也正在改变着城市管理方式,使得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向着其高级阶段――智慧化城市管理发展。在13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补充《GPS》、《GIS》、《RS》、《物联网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对于培养城市管理专业学生适应现实工作起到关键作用。②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方向课程设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日益庞大,网络化运营的推进使得城市管理必须走向精细化、智能化,且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有路径。我校是国内具有传统特色的城建院校之一,具有城建类雄厚的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已有的教学优势,而是要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态势,在教材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积极组织教学力量研讨并突破《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新开课程的教学难题,切实培养出具有绿色基础设施管理能力的城市管理人才,提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达到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供需匹配。(2)专业任选类课程设置。在高年级开设《城市环境管理》、《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调查分析方法》、《城市社区管理》等选修课程,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和能力,自由选择学习的空间。

2.综合实践环节的设置。综合实践环节的设置,将政策仿真、社会调研、数字化城市管理有机融合:①公共政策仿真方面:以Seminar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参与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引导学生使用Anylogic软件仿真实验,认知系统主体行为机理,直观认识拟定公共政策所涵盖的不确定性,对于城市管理具体工作中实现公共决策理性化和科学化打下技能基础。②社会调研方面:城市管理中涵盖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社会调研方法及数据处理是城市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训练学生选择适当的调研命题、方法,设计科学的调研表格,训练学生使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正确处理相关数据,并提供详实有据的调研报告。结合目前我校城市管理专业教师现承担的地F安全运营致灾因子分析及承灾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天津市建委立项),京津冀绿色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研究(天津市科委立项),天津市红桥区智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天津市房建厅立项)等多项课题,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问卷调查表,并到一线开展实际调查工作。③数字化城市管理方面:结合天津市红桥区2016年推动的智慧社区,组织学生调研,两个方面:第一,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认知,选择调研主题、方法、并提交调研分析报告;第二,借助我校2017年建设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管理实验平台,以翻转课堂的崭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系统操作过程,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第三通过和社区管理中心协调,除支持学生开展数字化社区的调研实习外,给予学生观察和操作现有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顶岗实习机会,对于所暴露出来的理论教学不足,返校后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对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王建廷.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J].城市,2003,(1):3-11.

[2]王琦.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3):113-117.

[3]康维波,张文翠,宋明爽.城市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性研究[J].社科纵横,2015,(8):159-161.

[4]钱玉英,钱振明.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84-87.

[5]文正祥,徐建平.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363-366.

[6]徐建平,马春.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探讨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云南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33-35.

[7]李文静,俞慰刚,纪晓岚.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探索――2009年全国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纪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0-114.

第7篇

关键词:公园;信息化管理

园林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归属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实行数字园林是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南昌市多处公园都地处城市主干道旁或穿插于主干道,也是城市繁华地区,故公园的管理必须科学化、高效化,并创造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字管理,同时要符合南昌城管的总体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一些数字公园管理方法,现简要分述一下:

1 初识数字城管

1.1 数字城管的定义

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措施。它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限网格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的城市管理新架构。

数字园林管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它运用园林专业特点,实行园林管理信息化,是公园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例如,新动物园旁的行道树旁有一堆扫了的落叶未及时清理,负责该区域的城市管理采集员就用专用配备的数字城管手机拍下,在此同时,信息被上传回指挥大厅的数字城管后台系统,系统根据行道树所在的经纬度对其定位、立案,同时会自动指令相关单位即园林局执法督查办,局执法督查办再派遣至动物园管理处分管信息化管理的处领导和业务科室,业务科室前去核实具体的位置,并与托管的养护单位联系,并下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进行处理,相关单位处理完毕后再一级一级往上反馈,直至采集员再次去现场看到任务已完成,数字中心便可以对之进行消案。

1.2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了“问题发现——问题派遣——问题处置——问题反馈——问题核查——综合评估”的工作流程。

1.3 数字城管的特点

数字城管具有发现问题的快捷性、解决问题的高效性等优势特点,有效拓宽了政府发现问题的渠道,也使政府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其运作模式运用于公园的管理也能体现精细化的内涵。

2 公园数字城管工作

自2009年2月份以来,南昌市园林部门参与了数字城管工作,效果显著,尤其是公园绿地方面的精细管理。

2.1 公园数字城管工作过程描述

以某处公园数字城管工作为例,处理网上问题基本有以下步骤:

2.1.1 工作人员在网上通过QQ软件接受园林局机关督查执法办(其为市城管中心发出来的数字园林整改信息的直接信息接收源)发过来的电子文档,记下编号,打印出相关文件,并根据所述范围,再去现场复核情况,并拍整改前的照片。

2.1.2 确定是否是该园的职责范围。这一步很重要,并且要在拍照取证后第一时间确认,以给一线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整改赢得更多的时间。

如果确定为该园的范围,这就涉及到公园数字城管任务的下达、督导、完成后的告知。即:立即通过中国移动飞信平台或中国电信固话平台发出案件相关内容(案件编号、案件描述、派遣时间、整改时限)到与案件有关一切部门(队)负责人的手机上,包括到达公园的分管处领导和主管。接着在网上问题处理的过程中,充分协调出现的问题,与相关人员及时沟通。当案件所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时,再去现场核实,并拍整改后的照片。同时,打电话给局督查执法办电话,告知结案。

如果确定不是此园的范围,也立即打电话给局督查执法电话,说明情况,并详细解释,尽可能提供有关证据,并要求转案。

2.1.3 假如该案与其他的案子重复,应立即纠正,及时消除数字管理中的重复内容,以更好地体现数字管理的精细与精确度。由此,要即刻向上级机关处室(园林局执法督查办)报告,要求作废此案。

例如编号为20120822 1538的案子,它是2012年8月22日10点51分,由局督查执法办发过来的,事发位置为某处公园老虎口,问题描述为乱堆树枝,派遣时间是2012年8月22日10点28分26秒,要求处置时间是1个工作日,即14小时,由于该案与先前编号为20120822 1481及20120822 1667是相同的事,是采集员拍的角度不同造成。于是通过QQ平台和打电话告知局执法督查办相关人员是相同的三案,要求作废其中2个,对方接受,同意申请,同时继续向数字中心打报告,直到案子申请成功,不再影响长效管理考核。

2.1.4 工作台账的记录和汇总。要求相关整改工作人员填写数字城管信息整改回执单。除了记录每个案子的基本信息外,还有通知的时间和处理过程及完成时间。每月进行1次合计,分门归类。每年的公园数字城管任务的完成、核实工作量在年末进行资料整理,包括工作台账电子版的内容,一年1本,做到一料多用,为公园领导作出次年工作计划的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2.2 公园数字城管工作内容的拓展

2.2.1 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深入推进公园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城管”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真正的长效管理公园的模式,不再需要突击,不再需要“运动战”,公园管理问题可以随时发现、随时派遣、随时处置。市级公园已基本建立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并切实有效的“数字城管”长效管理机制和相应的公园数字城管信息处理全过程的工作电子台账,运用于日常考核、动态管理,出现问题多的地方进行治根性整改,做好基础性工作,随时接受园林局执法督查办的考评,做到了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坚持不搞突击。换句话说,就是要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准确把握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要求,积极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形成“指挥有力、运转协调;网络健全、管理到位;责任量化、指标精准;处置有措、反应迅速”的公园管理工作新格局,以数字城管推进公园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努力为广大市民创造清洁美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休闲环境。

2.2.2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体现了对管理的完美追求。其主要内容: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职责精细化、考核评价精细化。为此,要进一步推广公园数字化城管运行模式于各项工作部门和科室,包括数字城管程序化的推广,使整个公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2.2.3 分层次地推进公园数字城管工作。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效率,做到接收问题快、派遣任务准、处置问题好。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公园“数字城管”分类处置机制,采取“三抓三管”措施,促进公园的精细化长效管理。一是抓长效:反复问题追踪管。要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定时定点、轨迹追踪、真实再现的特点,杜绝巡查不及时、解决不彻底、过程不透明等问题,真正达到了对反复类问题“反复抓、抓实效”的效果。二是抓效果:重点区域加强管。管理好公园,必须加强对园内节点和繁华区域道路口的管理。对重点区域要采取车巡和人巡方式加强巡查,延长时间加强管理。三是抓深入:专项问题专题管。公园管理中,存在一些管理对象特殊、监管不易的问题,如盲流和公园内外的车辆乱停放等。要采取配套监管措施,实施专项管理。

3 结语

第8篇

数字城管又叫做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网络及移动通信方式等信息化手段来对整个城市进行管理分析,就城市的交通、物资、人员等方面问题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同时也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1-4]。

(一)政府方面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政府要求树立“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以现代化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工作目标,实现城市管理的转变。数字管理成为芦淞区城市管理的最有效方式,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问题是市民反应或是出现投诉,职能部门才去解决,导致问题发现晚、解决问题周期长,处理问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二)民政方面

芦淞区全区面积2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8万人,暂住、流动人口30万人。面对商圈多、流动人口大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对策并加大宣传,各街道、居委会派专人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将政府部门的相关制度及体制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传达给市民,希望民众能够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彻底全面地将数字城管工作深入实行。

(三)监督机制方面

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障数字城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芦淞区政府了《芦淞区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将数字城管工作列入考核并制定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

二、数字城管的必要性研究

根据调查发现,笔者认为城市管理目前逐渐走向一个误区,大部分民众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态度,数字管理的过程中不论是关注度还是配合度都不够,可是当问题真正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市民又会通过投诉甚至上访的形式来解决。正如城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我们买了一个电视机,他们摔坏了,再买一个又摔坏了,而且嫌买的电视机不够大不够好不够多”,目前的城市管理便陷入这样一个怪圈[5-6]。

(一)民众的意见表达

数字城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发现并处理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能够将问题更及时、真实、透明地呈现出来。经过调研发现,很多情况下当发现问题时,市民的反应往往比较偏激,认为一定是城管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出现带着情绪看问题,无理取闹、误听误传等现象,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

政府和市民如果能够明白城市管理的真正意义以及数字城管工作带来的便利,当发生问题时双方能够抱着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推卸责任,这样不管是对于加强城市建设还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政府职能的完善

经过走访调查,株洲市暂住、流动人口达30万人,再加上芦淞区商圈众多,更是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对一些少数民族流动商贩的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尤为严重,往往会出现矛盾激化甚至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宗教问题的现象,使城市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样无疑给城管工作增添了难度。

城市管理是一项制度、一种约束,而不是法律。当城市执法人员前去管理和约束时,商贩和执法人员则会出现“猫和老鼠”的关系。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管理质量。

三、数字城管的基本要求

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循序渐进、视实效、坚持创新、群众参与、科学评价、整合资源、厉行节约[7]。

(一)城管系统的信息化

按照标准规定要求,需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来满足监控的需求。株洲市芦淞区城区目前已基本覆盖摄像头,并由专门电脑配合监控。

(二)监督机制的透明化

建立数字城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核查案件等一系列内容的城市管理监督制度体系,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处置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并制定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三)建立官方平台

建立官方平台,可以通过网站通信方式信息,并成立单元数据库和时间数据库,便于后期的使用和保存。

四、数字城管的具体实施

(一)安装摄像头

株洲市芦淞区城区37.1平方公里共有115个摄像头,其中有70个自行车系统监控专用摄像头,10多台电脑配合摄像监控工作,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监控市容和环卫两大方面。

视频监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芦淞区指挥中心还配有50名流动信息采集员,配备手机(活动探头)进行巡查拍摄,对部分路段及地区进行监管,负责立案、考核、结案工作,问题解决过程由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并进行反馈。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指挥中心数字城管平台的监管作用,而且避免了指挥中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8]。

(二)精简办事机构程序

芦淞区指挥中心操作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信息采集员上报案卷、市民短信举报和上级部门督办三个渠道。

信息采集员上报案件处理流程如下:

信息采集员上报问题中心坐席员部门处理信息员核查问题

市民短信举报案件处理流程如下:

市民上报采集员核实中心坐席员部门处理信息员核查

1.建立一套领导系统

芦淞区城市管理工作考评委员会主任由芦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担任,其余委员分别由各部门及街道、乡镇重要领导组成。各部门领导都十分重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作调研、方案制订、编制设立、资源整合等各项工作,保证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强力推进。

2. 各环节透明化公布

芦淞区作为株洲市区域面积最大且又是老城区的地区,从2009年10月进入数字城管平台试运行阶段,初期建设投入450万,此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为200万左右。面对较大的资金投入,需要进行整合资源,更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

经调研,芦淞区政府在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开通城管短信平台、微信平台以及市长热线等服务热线,实现数字化城管与市民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城市规划通讯. 2009(15):8.

[2]崔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研究与设计[D].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2013.

[3]郝力.数字城管:革新城市管理模式[J]. 建设科技.2010(23):20-22.

[4][美]戴维・R・摩根(David R. Morgan). 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车正光,赵广成.破解城管执法困境的建构主义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0-24.

[6]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Z].北京:建城[2009]119号.

第9篇

1.继续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执法人员进行艰苦奋斗、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工作理念。

(2)强化业务培训工作。一是加强执法人员和协管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本领。二是针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的典型案例,认真进行剖析、分析违法的具体原因,以及处理的依据和程序,有效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3)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将《廉政准则》学习教育活动列入了局系统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范畴,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力度,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2.扎实抓好制违工作。坚持日常巡查管理制度,落实制违工作责任,健全完善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制违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协调协作,把违建遏制在萌芽状态。

3.进一步深化“牛皮癣”市场化运作模式。根据《区市容市貌管理考评办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牛皮癣”治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强化“牛皮癣”清洗责任制,对存在的问题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要求清洗公司加强日常巡查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清洗,营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

4.抓紧路、路景观整治。总结路立面整治的经验,加大力度开展路、路整治。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争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开展违章搭盖、违规广告牌调查摸底;强化检查,加强督促,对沿街影响市容市貌的广告牌和违法搭盖坚决予以拆除,确保路、路整治任务圆满完成。

5.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在巩固原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推动执法工作向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的方向转变。按既定的整治方案,继续加大对“滴、洒、漏”车辆的查处力度,决不手软;切实解决因破路施工及路段路口封闭所造成的交通压力、影响市容、影响居民生活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道路施工的审批制度和管理监督制度。

6.加快开展“数字城管”建设。按照《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第10篇

持续不断做好对市容市貌和拆违控违的管理工作,加大对占道经营、占道加工、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

一是按照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总要求,严格落实改革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出台我县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工,创新执法管理模式。二是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力争全面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市、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网,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全国联网。三是探索设立城管、公安联动机制,有效遏制暴力抗同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积极协调法院强制执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处罚当事人拒不执行案件。

三、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一是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做到四个坚持:坚持着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坚持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坚持语言文明和举止规范,坚持执法活动全程记录。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培养,严格落实“一穿两戴”、“三变四靠”、“五学六看”“721”工作法,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坚决规范行为举止,切实抓好队容风纪管理。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积极作为,塑造良好形象。三是加强法律法规培训,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程序,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公布监督电话,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不断拓宽媒体宣传渠道

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资料、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塑造“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文明市民。

五、继续做好城区市容市貌管理保障工作

进一步加大对店外经营、户外广告、乱贴乱画、露天烧烤的日常巡查力度,实施动态监管,依法对户外广告进行拆除,严查渣土车辆带泥上路、未采取密闭措施(未安装篷布和护兜)的违规行为以及建筑施工工地有无落实“六个百分百”的相关措施,对违规运输渣土车辆进行严管重罚。

六、保持高压态势,积极探索违建治理新机制

在违法建设专项治理行动中,积极探索和实践管理机制,全力推进街道城管,执法大队、社区、物业的联控机制,严格落实对各个区域新增违建的“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筑,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即查即拆”,发现新增违建一律拆除,打击违建户的嚣张气焰。

七、转变作风,党建引领城市管理,促进全面发展

将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信“四个自信”,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各项任务部署,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加强党的建设,并加强教育培训。

第11篇

要使城市管理和谐发展、城市建设突出以人为本,就必须针对掣肘城市管理的重要因素进行革新,使体制更加科学、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正规。通过调查研究,我科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

建立现代城市管理体制,是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就我市而言,只有全面推进改革,逐步形成市区衔接、部门协调、权责对应、执法有力的城市管理体制,才能消除由于处罚权新体制与管理权、审批权老体制并存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使城市管理运行顺畅、高效。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理念,实行“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格局,从组织机构、考核机制、队伍配置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以“条”宏观管理、指导、监督、协调、审批、检查,“块”直接负责,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如在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中,我们可以这么运作,积极构建三级网络管理体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巡查、发现和考核;各街镇组建城管办;村一级聘用协管员,做到了村里一有违法建设苗头,协管员及时发现和报告给镇,镇就能及时靠上做工作,使违法建设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区还与有关部门、各街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全年控制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街镇、园区,同时实行部门、街镇、村级联合巡查,每个村成立一个制止违法建设办公室、社区设立制止违法建设专职人员,并给村(居)配一名行政执法联络员,从而建立了从上到下的管理网络体系。

二、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实行“大城管”管理体制。

以实行综合执法为突破口,进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改革的方向。目前,深圳、宁波等市城市管理局,统管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综合管理和执法工作。这种“大城管”的综合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我市应结合自身实际,着手把整个城市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优化整合职能,最终走向“大城管”管理模式。

三、建立数字化城管,为和谐城市管理奠定基础。

数字化城管模式是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运用和实践。它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空间进行精确划分和定位,运用实时采集、传输城市管理信息的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它对于及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就我市可以如下运作,市区在我市率先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设工作,从空间层次上形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市区整个区域,城市管理的责任人是区政府;第二个层面是7个街道,责任人是街道办事处;第三个层面是各个社区,责任人是社区居委会;第四个层面是划段单元网格,责任人是驻地单位和管理责任人。该区改革原有城市管理体制,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管理监控和评价机构)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协调和处理机构),监督中心负责收集城管监督员发来的问题信息和接受市民举报,分析处理信息后转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监督中心发来的信息分类后,交各个专业部门处理。

第12篇

一、20xx—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结合城管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新方式、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创了城管工作新局面,全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市城管局先后荣获了“四川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四川省建设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称号,至今已连续6年获得全省城乡建设目标考核一等奖,连续9年获得全省爱国卫生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

(一)实施精细管理,城乡市容环卫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我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重点,突难点,不断提升城乡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一是精耕细作,全面整治“垃圾乱扔”。认真落实“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责任制,实现了主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密闭运输,日均冲洗路面34万平方米,清运处置垃圾650吨、粪便6吨,清扫路面等公共区域近153万平方米,环卫保洁“七无一净”率98%以上,市容管理“五归”率85%以上。二是多管齐下,有效遏制“广告乱贴”。采取“清、抓、疏、引”四管齐下,综合治理城市“牛皮癣”。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狠抓户外广告清理规范,全面拆除市区主次干道到期、违章大型户外广告,扎实推进店招店牌改造;出台《xx市户外广告设置办法》,积极开展户外广告市场化试点,20xx年对城市路灯杆和楼顶广告位进行了两次公开拍卖。三是堵疏结合,切实整治“摊点乱摆”。采取“划区域安置、建市场安置、强化配套安置”等方法,在主城区规划设置10条夜市街,在新改扩建的农贸市场预留进城菜农临时经营点,强制开发商为较远的社区、小区开办规模不等的便民农贸市场,引导经营户入市、入室、入小区经营。四是规范管理,整治“车辆乱停”。加大人行道临时停车点改建力度,合理增加临时停车位。编制城区临时占道停车收费实施方案,会同交警部门在主城区施划4900个临时占道停车位,交由三个区实施管理,有效规范了临时占道停车秩序。五是严管重罚,治理“工地乱象”。会同市住建、环保、交警等单位和区城管部门,对工地管理不到位、运输车辆抛撒滴漏污染道路的建设施工单位,通过现场监控、定期巡查,对违章建设施工单位,一次督促整改,二次罚款,三次勒令停工,增强了制度执行的刚性。

(二)切实加大投入,城乡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一是大力实施百条街巷改造。从改善民生入手,五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了太平巷、祥和路、冠山路等535条街巷升级改造,改造面覆盖了江阳、龙马潭、纳溪3个城区,惠及群众20余万人。二是健全完善市政环卫设施配套。五年来,主城区新建公厕、垃圾库32座,改造公厕、垃圾库128座,新建移动公厕9座,新安装果皮箱2087个;新建、改建夜景项目4个,新增路灯智能控制点303个,光亮工程终端控制点11个,完成了新二村、稻子田、惠利巷等234条偏街小巷路灯安装,安装路灯4178盏,敷设或架设线路约12万米。完成了江阳路、酒城大道等120余条道路人行道板、临时停车站改造,及时做好下水道、人行道和城市桥梁等设施清淘、修补和维护工作,市区平均一、二类道路完好率为97.62%,三、四类道路完好率为96.1%,下水道畅通率为98.06%。三是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环保硬性指标,五年来,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6.45亿元,先后建成泸县、合江、古蔺3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鸭儿函、纳溪、叙永、古蔺、二道溪5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全力加快纳溪、叙永在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泸县、合江县2座在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xx年的55 %提高到20xx年80%,五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同时,为提高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效率,20xx年启动了xx市生活焚烧发电项目,项目估算投资5.6亿元,采用炉排炉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预计2014年建成并运行发电。四是积极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20xx年启动数字化城管项目,项目概算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系统硬件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场地装修、机构编制落实并人员招聘培训等。目前,我市已被列入了全省首批10个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项目前期手续全部完成,已进入工程建设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三)树立宗旨意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得到增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涉及群众日常生活,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在执法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和谐诚管”理念,按照“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的总体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着力加强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循 “一敬礼、二告知、三劝导、四处罚”四步走执 法规范,以文明劝导为主,做到有礼有节有据执法。积极开展“柔性执法”,组建女子执法中队,大力开展“城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为主题的“城管三进”活动,延伸服务触角,贴近群众提供周到服务。近年来,市城管监察支队每年处理大量的占道经营、违章广告拆除等案件,未发生一起因不文明执法而导致的,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加强统筹协调,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巩固深化。五年来,全市各级爱国卫生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国卫”迎检长效机制逐步完善,顺利通过了第四次、第五次“国卫”复审验收。五年来,“国卫”细胞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建成省级卫生县城2个,省级卫生乡镇4个,市级卫生县城2个,国家卫生城市辐射工程结出丰硕成果。五年来,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xx年底,全市累计建卫生厕所67.56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60.80%;累计建无害化卫生厕所60.97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4.87%,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极大改善。五年来,病媒生物防制和健康教育深入推进。通过完善“四害”防制设施,引入专业公司开展“四害”灭杀,有效控制了“四害”密度。健康教育不断深化,世界卫生日、禁烟日、洗手日、爱国卫生月等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效果明显。

(五)深化体制改革,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市城管局管理职能由单纯的城市管理调整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范围由城区扩大到城乡,增加了对区县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考核职能;各区县城管部门对照市局职能变化,调整充实了机构和人员编制,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针对以往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实施市、区城市管理事权调整,从20xx年8月起,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方针,将市城管局承担的部分事权下放江阳区、龙马潭区,进一步确立了城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理顺了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配合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

(六)狠抓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化。20xx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五乱”治理、城乡风貌塑造、示范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实施百条街巷改造、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病媒生物防制、煤改气和煤油烟专项整治以及公厕升级改造等特色工程,“五乱”治理成效不断巩固,风貌塑造特色日益凸现。我市治理工作多次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在20xx年6月14日召开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镇村庄20xx年度命名大会上,我市被授予“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合江县和江阳区泰安镇、纳溪区龙车镇、合江县佛荫镇、古蔺县箭竹乡4个乡镇,以及江阳区华阳街道白湾村等45个村庄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

二、未来五年工作打算

(一)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加快市、区县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力争20xx年建成市级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并投入使用,并在未来五年内覆盖所有区县、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通过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起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

(二)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专业化。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目标,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着力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修编城市照明、户外广告设置、环境卫生等专业规划,完善区县市容环卫检查考核办法、城市排水管线建设实施方案等办法方案,高标准修订市政环卫设施建设、验收、移交、日常养护等制度,着力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强体制建设。根据职能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一方面,拟将环卫一所、三所整体合并,成立新的环卫一所,撤销环卫三所机构编制。将环卫一所承担的垃圾收集、处理职能剥离,成立xx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负责城区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拟成立xx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负责建设、维护、管理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机构、编制、待遇等方面入手,配齐配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洁人员和执法人员“四支队伍”,通过内部培养、外部送学、择优选聘等方式,改善队伍年龄、专业结构,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着力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尽快出台《xx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意见》,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制度保障,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再上新的台阶。落实市、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机构和编制,作为一级常设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风貌塑造、“五乱”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真正得到落实。继续贯彻“1573”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国卫”成果巩固深化的结合,力争将我市创建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实现全省城乡环境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确保2015年“国卫”第六次复审顺利通过。

(四)着力加强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抓好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工作,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特种垃圾处理设施、环卫设备和污水处理及管网等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建成区新建垃圾收集点30座,新建中、小型垃圾压缩中转站8座,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餐厨垃圾、污泥、化粪池粪渣处置厂各1座,改建垃圾收集点18座,启动环卫基地建设,县区按照规划要求完成垃圾处理厂建设任务。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达80%;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古蔺、叙永、合江、泸县四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医疗废弃物处置达到100%,餐厨垃圾处理率达8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输、县处理”或“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区县与区县之间、城区与乡镇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五乱”现象在个别地区回潮反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尚未真正破题。二是市治理办工作人员是从各区县抽调的精干力量,作为非常设机构,市治理办无法解决借调人员的编制、待遇和职称问题,同时借调人员在原单位的提拔晋升也受到影响,部分借调人员人心浮动,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三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矛盾依然突出,少数城管执法队员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有待加强和转变,构建“和谐诚管”仍然任重道远。四是基层单位人员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单位正式职工津补贴未能按时发放到位,临时聘用人员起薪低,部分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另谋高就,不利于城管队伍稳定,也不利于城管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五是基层单位人员经费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客观上导致许多应当维护的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维护。基层单位办公条件较差,如工程处分散在两个地点办公,环卫三所五年内搬迁3次办公场所。

四、20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和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两项重点,强化内部管理,狠抓工作落实,积极转变工作作风,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精细管理为基本要求,全力提升城乡市容环卫水平。今年,我们抓重点,突难点,不断提升城乡市容环卫水平。一抓违章户外广告清理。严格执行《xx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全面清除过期、破损、违章设立的广告标识,严控市区新批户外广告,拆除各类违章广告500余幅。同时,为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今年我们对城市路灯杆和楼顶广告位实行公开拍卖,目前已开展了两次户外广告位拍卖。二抓占道经营整治。坚持堵疏结合治理占道经营,加大城市广场、干道等重点地段整治力度;在主城区规划设置10条夜市街,引导经营户入市经营;成立夜间餐饮占道整治组,规范城区夜市占道管理。针对城区停车难的问题,会同公安交警部门编制了临时占道停车实施方案,在主城区施划了4900个临时占道停车位,交由三个区实施管理,有效规范了临时占道停车秩序。三抓城市“牛皮癣”整治。采取“清、抓、疏、引”四管齐下,综合治理城市“牛皮癣”,清理各类“牛皮癣”4万余张。四抓渣土整治联合行动。会同市住建、环保、交警等单位和区城管部门,对渣土处置、运输、消纳实施全过程监管,查处违章行为80余起,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污染路面行为。五抓环卫保洁。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在认真落实“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责任制基础上,实现了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密闭运输,日均冲洗路面34万平方米,清运处置垃圾650吨、粪便6吨,清扫路面等公共区域近153万平方米,并认真落实了垃圾处理场和公厕、垃圾中转站的安全运行措施,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清扫保洁“七无五净”率达97%。加大对区县环卫工作考核指导力度,制定出台《xx市区县市容环卫检查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对3个区实行每周抽查、每月检查,4个县实行每月抽查、季度检查,考核结果每季度通报并纳入区县年终考核排名,切实调动各区县做好环卫工作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全市环卫质量持续提高。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提升市政环卫设施配套水平。今年,市上下达我局市政、环卫和照明设施新建改造项目49个,总投资2915万元。目前,各专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将全部建成。除专项工程外,今年,我们还重点抓了数字化城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两大项目。一是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启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是今年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作出了的决定。项目概算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场地装修、落实机构编制并招聘培训人员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城管项目建设,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数字化城管建设领导小组。我局由一名分管副局长牵头,抽调4名精干力量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完成,列入了全省首批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本月4日软件开发和数据普查标段招标工作已经启动,接下来将陆续启动硬件建设和系统集成、场地装修等标段招标工作,以及管理机构和编制的申请报批工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二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采取bot方式建设,30年特许经营期,项目估算投资5.6亿元,采用炉排炉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预计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预可研编制、审查,招标机构已确定,编制完成了招标文件初稿,待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即可开展招标工作。

(三)以和谐亲民为宗旨,全力提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涉及群众日常生活,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在执法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和谐诚管”的理念,按照“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的总体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加强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守“一敬礼、二告知、三劝导、四处罚”四步走的执法规范,做到有礼有节有据执法。近年来,市城监支队每年处理大量的占道经营、违章广告拆除等类案件,未发生一起因不文明执法而导致的,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以统筹协调为基调,全力提升爱国卫生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卫生城镇乡村建设行动”,力争年内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四川省推荐乡镇7个、新建四川省卫生村70个;力争合江县在20xx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古蔺县在20xx年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四川省推荐县城。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今年我市农村改厕计划5000座,目标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可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狠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市财政为三个区落实了150万“除四害”经费,区上按照1:1标准进行配套。狠抓“全民健康素质提升行动”、第23个爱国卫生月和“5.31”无烟日宣传活动,市民文明健康意识得到提升。

(五)以巩固提高为目标,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今年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深化年,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按照“坚持不懈、全面覆盖、构筑机制、树立典型、保持常态”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全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抓规划、抓‘五乱’、抓风貌、抓设施、抓示范、抓教育、抓机制、抓民生、抓创新”为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实施“1573工程”,巩固治理成果,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今年重点抓了“五乱”治理、风貌塑造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治理“五乱”。在推进“五乱”治理中,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坚持全域覆盖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坚持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相继开展了“治理不断档、持续治五乱”专项行动、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滨江路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规范流动商贩和占道经营、拆除违章搭建,清理和规范修(洗)车场点以及废旧物资回收站,切实推进了治理工作向基层、向村庄、向盲点死角延伸。

二是深化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按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从实际出发”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既讲原则、又讲方法,既全面推开、又突出重点,既注重实效、又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推进全市风貌塑造工作。今年以来,我市结合园区建设、旅游开发、新农村成片推进建设等工作,共投入资金1.3亿元,全市城市、县城、乡镇主要街道风貌塑造覆盖率进一步扩大,背街小巷、城效结合部、“城中村”、部分边远乡镇和村庄等薄弱环节容貌得到有效治理,纳溪、古蔺、叙永主要公路沿线风貌塑造基本完成。

三是强化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首先,抓紧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共投入2.91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47亿元,社会筹资0.41亿元,村民缴纳0.03亿元),建成垃圾处理场6个、区域共享垃圾填埋场71个,建设村镇垃圾回收站点294个,1382个行政村建有村级垃圾收集点、占总数的92%,838个村建有村堆肥处理点、占总数的85%,配备农村垃圾转运车辆1495辆(台); 98.9%的行政村配备保洁员,村级保洁员总数9458人。其次,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城区垃圾分类收集,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启动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特许经营权项目。第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城乡垃圾处理工作纳入20xx年度治理工作目标管理,作为示范工程建设考核评定的刚性要求,严格实施考核。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xx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两大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城管及“大城管”管理模式,着力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着力强化城管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着力提升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创建成功。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确保20xx年市级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借鉴成都市城管局做法,成立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构建起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

(二)完善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垃圾收集点、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公厕、城市照明、道路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改造速度,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造必要条件。

(三)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和“五定”责任制,继续加强户外广告、建筑弃土、占道经营和城市 “牛皮癣”治理力度,规范洗车站点管理,完善区县环境卫生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促进我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四)抓好市政环卫设施管理维护。健全市政环卫设施管护标准,加强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力度,保障全年无事故安全运行,确保城市照明设施的完好率达95%以上,燃灯率达99%以上;全市平均一、二类道路完好率90%,三、四类道路完好率85%,人行道完好率90 %,下水道畅通率90%,市政环卫设施完好率90%。

(五)搞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着手对城区现有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改造,分别选择2—4家物管小区、农贸市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场、粪渣处理场等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力争20xx年城区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0%以上,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以上。

(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贯彻《xx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认真组织实施“1573工程”,抓好巩固提升、示范推广和常态长效管理,持续深入开展“五乱”治理、城乡风貌塑造和示范工程建设,落实各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门机构编制,力争20xx年将我市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优秀示范城市”,实现全省城乡环境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