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3 11:05: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model in China is carried out, but with the new things, city management has also appeared many problems. Use of municipal services hotline to further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this is our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Keywords: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city management; municipal services hotline; new mod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市民可以通过“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向城市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意见或咨询、投诉等, “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的开通,架起了城管部门与市民之间的桥梁,市民不仅可以通过服务热线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城市管理问题,还可以通过热线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无形当中拉近了城管部门与市民的距离。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利用市政服务热线去进一步探索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这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与市政服务热线的定义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城市中部件和事件的信息,促使人、物、资金、信息和交通的通畅与协调。其管理平台是以基于GIS的可视化管理为核心,采用SOA架构,集成且利用电子地图、全球定位技术、PDA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移动视频、工业监测监控等系统和技术,引入城市指挥概念设计的综合管理城市平台。平台具有查询、求助、投诉受理、抢险抢修等作用,概括起来,数字化城市管理包含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呼叫中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PDA采集终端系统。而我们要利用的就是呼叫中心系统中的市政服务热线,去探索发现数字城市管理中的问题。
呼叫中心系统中所包含的市政服务热线,就是市民通过拨打政府对外公布的一个服务热线,就能由电话进入政府所公布的服务系统,实现咨询投诉等各项功能。而政府则利用这个呼叫中心系统统一指挥管理市政工作,统筹协调分散在城管、市政、公用、园林、环卫、交通、建筑等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为社会、市民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队伍建设问题
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建立高规格机构及招聘高素质工作人员,但在精简机构、降低行政成本的大前提下,市政批准成立的指挥和监督中心,部分地方的人员编制问题会出现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很多市区便采用聘用大量高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城管监督,监督员会认为自己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辛勤工作得不到尊重、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而带着怒气、怨气工作,因此造成城市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
体制机制问题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下,其体制仍然会引发问题出现。如久拖督办案件、违章建筑、流动商贩都是由于体制不顺而引发此类问题出现。从管理体制上看受制于地方机构、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大多事业单位。从机构设置上看,指挥与监管中心分离,权力制衡的指导思想无法实现。从运行机制上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属主或属地界限模糊,如城市规划调整中征地拆迁、产权变更等其中出现的矛盾因无牵头主管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督办而长期得不到解决。
参与主体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从城市问题发现、到处理问题、到处置确认结果、到处置绩效考评基本是在政府系统内部循环,而参与主体市民却游离于数字城管之外。尽管市民可以通过相关热线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过程并不透明,也未做到完全公开信息化,很多市民并不知晓,就更无从谈起运用。很多市县监督员发现的问题最低过万,而市民向相关部门投诉的问题还未能破千,这足以说明市民参与其中的主动性未能有效发挥。
三、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
(一)市政服务热线统一、明朗化
借鉴美国311热线做法,可以把诸多的令市民不明确、不知晓的投诉电话,全市甚至全国统一一个号码,对于每个投诉电话进行流水编号,以便于市民了解自己的投诉被处理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率。
(二)加大市政服务热线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市政服务热线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广告、宣传单、部分公共设施等平台全面向市民宣传,宣传内容要切合市民日常生活、切身利益,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和了解市政服务热线的服务内容和宗旨,才能有更多的民众参与城市管理之中。
(三)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率
城市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发现容易处理难,尽管数字化城市管理给我们提高了了问题的发现率,但是处置城市管理问题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健康运用、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率的根本保证。
(四)扩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
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主要还是针对市容和环卫工作,应将更多的内容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范畴,充分整合现有专业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个专业子系统的互相沟通、信息共享,使城市管理逐步走向更完善全面的信息化时代。
虽然数字化城市管理为大家带来了很多便捷的服务,但是无形中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变得不喜欢与不熟识人或事物沟通从而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去了解并利用市政的服务热线去反映问题,多为数字化城市建设贡献自己宝贵的意见,让人民政府从民众中发现更多的城市管理不足之处,才能为我们城市管理铺建一条崭新的道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闵锐利,杨寒光,石犇等.基于房产测绘的城市房产数字化——CAD、GIS在房产测绘和数字城市管理中的综合应用[C].//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378-381.
[2] 邓仕虎.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D].西北大学,2007:30-33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市政建设管理;应用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交通、人口、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凸显出许多问题,并且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不断向集成化、统一化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2 数字化城市的概念
数字化城市指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城市的生产、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路技术,整合城市中的各种资源,使其达到充分利用。它最初起源于美国科学家的数字地球构想,综合运用了城市信息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城市是人类在本世纪的主要生存方式,它能体现城市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虚拟化和敏捷化。数字化城市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重新调整政府、企业和民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变得协调,最终实现城市的文明化。数字化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使人们最终实现“数字生活”。
3 城市建设管理
3.1 城市建设管理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城市建设管理越来越重要,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城市是一个复杂,各种元素互相关联的大系统,只有合理建设才能形成良好布局,达到资源的良好配置。城市建设管理对城市建设起一个监控、引导的作用。
3.2 传统城市建设管理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城市建设管理中,工作方式存在很多缺陷:首先,数据的准确性较差。由于从上到下,行业标准不统一,在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基本都由手工完成,主观差异性较大;其次,建设成果的管理难度较大。因为传统规划中都采用图纸施工,当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加大的时候,图纸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给管理、存档带来很大麻烦,当查找的时候也十分困难;第三,审批工作强度大,人工效率低。传统的审批方式都是人工对照图纸的各项数据一一计算、核对,因为图纸上的信息量很大,核对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都要送回原单位,重新计算后再审核,反复很多次,所以说工作强度又大,效率又低。
4 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应用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管理和数字化建设是紧密结合的,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数字化建设也得到飞速发展。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完成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工程,并且在具体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将数字化应用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中,能够更好地协调城市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自为政以及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标准不一所带来的弊端不再出现。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应用数字化,能使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实现共享,标准统一,使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它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使城市的各方面都保持通畅、顺利的状态。数字化在市政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它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对城市数据实行静态管理,也就是对城市资源实行计算机管理,这样就能把数据集中在一起,方便查询和检索。与传统的人工方式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
4.2它自身有更新功能,能够及时更新城市规划的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现实依据,扭转规划落在变化后面的不利局面;它还有空间分析功能,能对信息加以综合分析,提高办公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扩大服务范围。
4.3 在城市建设方面,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地形以及环境方面的信息。这样就不会因为对地下情况不了解,导致图纸不准确而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比如自来水管破裂、管道中断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损失和一些不良影响。
4.4 在城市管理方面,能够为公共事业和房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监督,使其更加趋于完善。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能够使各部门办公公开化,这就为不正之风减少了可乘之机。
4.5 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数字化的存在使人们对城市有了更感性、更直接的认识,为人们打开了新视野,并提供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宏观调控手段。这就使得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能够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改善交通、改善环境。
5 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5.1 数字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是制定统一的数字城市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一些重要基础性、公共性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一定要做好,这样,在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中,技术标准才能真正发挥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
5.2 数字化城市建设要以公共事业信息化为重点,把提升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减少政府干预,精简繁琐的规章制度,简化政府管理的行政流程。把市场引入政府管理;分离政府的决策功能和执行功能,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等。
5.3 把城市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手段,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优化城市管理的内部结构,逐步明确规划、建设、管理职能分配的框架,重点解决传统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将在许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对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十分有利。
5.4 把安全技术自主创新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随着数字化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系统不断深化,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其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城市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城市经济是否发展和社会是否稳定的关键。因此,数字化城市建设对信息安全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也为它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在今后工作中,大力提升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城市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者规范的、科学的城市建设管理向前发展。一方面说,数字城市使我们队城市的认识不断加深,视野开阔,也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它对城市建设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先进技术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使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得到飞速发展,也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手段为城市建设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焕然一新。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要想使数字化达到科学化,还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创新。虽然在我国城市建设管理数字化进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努力。
参考文献
[1]裘潇. 市政设施,迈上数字化管理之路[J]. 现代苏州, 2009, (12): I0004.
[2]高慧英. 市政管理数字化 广州开建“虚拟城市”[J]. 广东科技, 2006, (8): 79.
[3]陈岩, 卢强. 物联网、数字化市政技术在“包头市市政设施数字化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应用[J]. 中国建设信息, 2010, (23): 53-56.
[4]邓娴, 黄河. 安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纪实[J]. 城建监察, 2011, (5): 25-26.
“摩的,摩的,请不要在这里载客,马上离开!”在陈家坪公交车站路口,三个违章拉客的摩的司机,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四下张望又没有发现城管人员。“不要再看了,说的就是你们,赶紧离开!”当警告声再次响起时,三人仓惶逃离现场。
在二郎的高新区数字城管系统指挥中心,揭开了“天外来音”的秘密,原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子眼发现违章者,立即用语音警示器遥控喊话。
这是重庆市于1月22日开通数字化城管系统小试牛刀的一个场景。
说起城管数字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小若感慨地说:“从传统的城管到数字化城管,我们经历了一场革命!”
几年前,哪个路口窨井盖被盗,哪个小区出现了一堆垃圾,哪条道路又出现占道经营……通常是市民举报后,市政人员才赶到现场处理。由于掌握信息不及时,市政管理十分被动,城市不仅脏乱差,而且常常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甚至出现过激的肢体冲突。有句俗语形象地勾画出过去城市管理的尴尬:“10顶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
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在借鉴北京、上海的城管模式后,我们引进了‘数字化城管’这个新概念。”王小若说。
从2003年开始,高新区市政局着手“准数字化”城市管理探索,对辖区内的城市管理部件进行登记,并划分了执法责任区域和工作网络。2005年,高新区市政局对部分公用设施实行视频监控,并用GPS定位系统对公务车辆进行管理。
有了这样的土壤,当2006年3月国家建设部下发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文件时,高新区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大好契机。王小若闻讯后当即拍板:“搞!这是个好东西,一定要搞!”在2006年的财政预算已经板上钉钉的情况下,管委会硬是挤出了2000万元启动这项工程。不久,高新区被建设部列入全国第二批、重庆市首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区域。同年9月底,高新区数字城管系统项目正式启动,试点区域划定在石桥铺园区相对成熟的13平方公里范围内,涵盖20个社区,26万人口。2007年1月22日,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开通。
在高新区数字城管系统还未建成时,“视频监控”的妙招早已被其他几个区借用。2006年7月,江北区市政局在观音桥步行街商圈安装的50个摄像头开始24小时运转。在商圈30万平方米范围内,商家越线促销、摊贩沿街摆摊、广告牌随意摆放、夜啤酒占道经营、卡娃发卡、牛皮癣乱贴、市民遛狗骑车等行为都被一览无遗。
“但这还不是真正的数字城管。”高新区市政部门的曾珠说,“数字城管的核心就是把城市分成一块一块的‘田地’,利用数字定位监测系统,让每一块地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人管。”
在二郎数字城管系统指挥中心,笔者看到,一块黑板大小的荧屏上,高新区地图成了一张由一个个“小方块”组成的坐标网,上面密集地显示着标有阿拉伯数字的彩色小圆点。工作人员介绍说,每个“格子”代表1万平方米实地面积,而每一个圆点都对应着一个路灯、窨井盖、电杆、停车场、垃圾站、电话亭等市政设施。
令人叫绝的是,指挥中心综合运用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技术,将管理对象一一编上“身份证”,就连街头的树木、窨井盖、垃圾站、城市雕塑等,都有自己惟一的16位电子编码。只要键入任何一个编码,就可以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找到它们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
以前出现大雾等异常天气,需要提前打开路灯,但是往往因为人少事多而有所疏漏。现在,即使工作人员不在指挥中心,也可以发一条短信到远程控制系统,一样可以操作路灯开关。
据介绍,指挥中心的每名工作人员负责一台电脑,中心只对管委会负责,市政、交通、园林、街道等部门受其监督。在13平方公里范围,共有73个点的化学品等危险源被监视。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在埝山苑农贸市场下水道,安装了一台自动报警探测器,显示下水道沼气等指标正常,如果一旦超标,就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将指令发给监督员,再由监督员指派市政或所属单位及时处置。
数字城管不仅仅是给井盖、路灯编号这样简单,它还包括一个庞大的数字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该中心一头连着城市内的细小网格,另一头连着众多执行部门。
“1058号请注意,你已超出范围行驶,请立即回到自己的位置!”通过GPS定位系统,指挥员发现1058号车超出行驶范围,马上报监督员,监督员立刻对驾驶员发出警告指令,1分钟后,1058号车回到了正确的行驶轨迹。监督人员告诉笔者,高新区有70辆公务车安装了这样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移动监控设备,执法车、工程车、运渣车、清扫车和洒水车等成为监督对象,这些车不允许私用、超载、超速、浪费。70辆公务车每日24小时的运行情况都记录在案。而监控这70辆车,只需指挥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
指挥中心还有一大功能就是监督城管人员。
城管人员将随身携带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一旦发现情况可现场拍照、图片上传、录音上报、表单填写,然后发给指挥中心。同时,该“手机”还有定位功能,城管人员在不在自己负责的区域里巡逻,监督中心的电脑能实时监控。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数字城市;建议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行现代化管理,都对数字城市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在数字城市建设中,信息化测绘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本文基于信息化测绘和数字城市的概念,根据徐州市的特点,对徐州市“数字城市”的整体构建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结合徐州市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议。
2 相关概念
按照主体功能划分,信息化测绘体系主要由基准体系、技术体系、装备体系、标准体系等组成,其中: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理信息处理、管理、显示、服务、应用等技术,核心是快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精确与定量遥感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等;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平台、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快速获取平台、先进野外测绘技术装备、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装备以及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传输服务网络等[1]。信息化测绘的本质仍然是一种数字化体系,数字化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2]。
数字城市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为一体的巨型系统工程,它不仅能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城市,再现全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对各类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融合和挖掘,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综合,进而对城市的所有信息进行整体的综合处理和研究 [3]。
3 徐州市“数字城市”建设概况
3.1技术框架
徐州市数字城市建设被列为江苏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试点。该项目于2007年5月经国家测绘局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计划,由国家测绘局、江苏省测绘局和徐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建设,总投资1500 万元。通过试点建设,形成徐州统一、权威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建设数字徐州奠定基础,并通过试点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全国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示范和指导[4]。数字城市是以徐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为核心,以政府信息门户网站、社会网站和各类信息化终端为服务和表现手段,以组织领导、政策法规和运营机制为保障环境的国土资源管理、房产管理、城市规划等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完整体系。体系结构见图1.
3.2建设概况
徐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目前已完成基于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的数据资源整合、市公安局治安监控资源的整合、118 平方公里的部件普查、9 个标准系统(城管通子系统、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和11 个拓展
图1:数字徐州体系结构
系统(领导督办管理子系统、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GPS 监控子系统、数据更新管理子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门户网站子系统、12319 对接子系统、城市管理应急子系统)的开发、50 个监控点建设、四级联动网络和硬件部署已经到位。2009 年12 底开始,整个系统开始试运行。
(1)初步建成了徐州市二维、三维多尺度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徐州市多尺度、现势性较好地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通过统一标准的服务接口,使各级应用单位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统,目前数字国土、数字地税、数字城管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2)数据共建共享取得成效。在数字徐州推进过程中,按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分别与规划、城管、房管、水利、园林、十二军等十几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地理信息数据在相应的部门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节约了大量的财政开支。其中数字国土也是数字徐州的一个示范应用,通过平台及数据支持,70%的土地证可以做到立等可取,同时对徐州市振兴老工作基地建设涉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城管局作为数字徐州示范应用,使用地理信息数据,节约了70%的部件普查费用,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数字地税使用地理信息数据,当年土地使用税增收上亿元;水利局用于水利规划节约了投资、提高了规划水平与效率;其他应用单位通过使用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也不同程度地节约了财政投入,提升了管理水平。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1)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很多地区各项工作的推进还只停留在国土资源局的层面上在推进,在实施过程中,以一个部门的力量推进政府层面的工作,难度和压力都很大。建议政府对数字城市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长期的工作来落实。
(2)推进层面不高。数字城市作为一个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整合各类资源、共同维护、共同运营的一个平台,需要每个专业部门在共建共享及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可以把其他部门需要的资源都共享出来,形成资源整合、协同办公的模式。现在的推进层面只停留在国土部门与其他各部门沟通推进的层面,没有政府层面专门机构的推进保障,各部门积极性不高,推进进程缓慢,很难形成真正的数字城市体系。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运营实体,负责数字城市平台运行、数据更新维护、应用推广等具体工作。
(3)缺少网络支撑。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数字属于保密数据,目前很多城市还没有健全的保密网络的支撑。建议加强保密政务网的建设,形成互联互通、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协同办公模式。
参考文献:
[1]信息化测绘体系有关问题探讨. 测绘发展研究中心,2008.6.30.
[2]姜钦杰,楼宇.测绘发展新视野―信息化测绘.
[3]钟子春,钱柳羲.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实现.万方数据库.
关键词:城市测绘测绘模式
Abstract:
Ascension a city of 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ic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of information is necessarily. City information process experience bumpy, compared to the whole, from local from scattered to integration, from the space to space, from the independent to integration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an say, digital cit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urban development, is the city information into the space with integration with advanced stage inevitable stage. Aiming at the digital city, discusses the mod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etail city information concept, the concept of digital c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ultimately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for concept for the special needs and urban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raised the urban development advantag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future development mode and development way.
Keywords:city surveyingmapping mapping model
一、引言
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政治、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必然是利用信息化。城市的信息化过程经历比较坎坷,从局部到整体、从分散到整合、从非空间到空间、从独立到集成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数字化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信息化进入空间化与整体化的必经阶段与高级阶段。模拟、数字,到信息化,城市等几项的测绘工作,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也是不可替代基础工作。
1、 城市测绘的基础概念。
城市测绘为城市的区域经济,城市的建设,城市的政治、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基础的支持,而测绘的成果则广泛的服务、应用在城市的管理、资源的整合开发、环境的监测、城市的规划、工程的建设等各个项目之中。现实的城市需要城市测绘工作作为基础,城市测绘相当于是数字城市当中的数字城管和数字规划、数字环保等各个数字行业管理的基础技术支持。
2、城市数字测绘的发展应用
在数字城市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之后。它进一步的提升了城市测绘成果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在大众中普及了数字城市的应用,把城市测绘的作用发挥的更加良好,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作为基础支撑的城市测绘,是最先受到数字城市的活动功能与形式的冲击的,因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的测绘受到数字城市在工艺、技术以及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倒逼”。因此,作为城市基础的城市测绘在面对数字城市之时,必须要对自身进行改革来适应城市信息化的大环境。
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也就是数字城市的发展中会突显出城市测绘所面临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数据的更新周期较长、信息数据目前体系不够完整、数据的产品单一以及产品服务的内容面比较窄。
城市空间的基础数据作为纽带,连接了数字城市与城市测绘。城市空间的基础数据的特点是,测区的范围较小,但是精度和详细程度的要求却比较高,同时也会显出比例尺大。目前,我国大型城市的基本比例尺的数据库已经基本建立,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不存在城市盲区的。所以,数据更新则成为了城市测绘中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城市测绘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性工作
1、城市测绘和数字城市之间有着同一的服务对象。物质城市和数字城市其实是同一个形体以不同形式出现。城市测绘所研究的是城市的基本要素,目标为地理要素的测绘和地理要素的变化测量,这种测绘是提高对数字城市的认知度以及管理能力的基础。 数字城市是现实城市在网络上的非物质形态的延伸和扩展,是对城市的整体,包括空间和非空间的、物质和非物质进行研究的。简单地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城市作为非物质的表达形态等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的信息是城市的延伸和拓展的基础支持数据,而产生地理空间的信息的主要技术手段则是依靠城市测绘。也可以说,城市的非物质化和网络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是城市测绘。
2、城市测绘既是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基础的工作。城市测绘的任务就是对城市区域之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进行测定的采集和内容表达,而后对于获取的数据信息以及成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提供给其他部门使用。
三、城市测绘具备的优势
与非城市区域测绘的特点不一样,城市的测绘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了非城市区域测绘不同的优势,也为形成新的城市测绘体系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1、城市测绘的基础较好。体现在: ① 测绘的基准设施较为完善; ② 在政策、法规体系与标准化的体系方面都比较完善。③ 基础的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具有稳定性,投入可以被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年度计划与财政预算当众,最后形成稳定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和财务增长机制。
2、城市的信息化环境是非城市化的区域所不能比拟的。以城市作为单位的信息化工作一直以来都走在前列,受到不同程度与层次的建设者以及使用者的关注,因为也产生了丰富的信息化成果。如城市网络、财政管理信息、地理信息、无线通信和移动技术等各个系统。这些相关的成果都充分的应用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去,为数字城市测绘体系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城市的网络为空间数据的传输与提供了渠道。政务管理系统则为空间数据的拓展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领域。地理信息的系统为了空间数据建库与应用提供了非常专业工具等。
3、城市的发展对于空间数据,有着更为强劲的推动力。我国的大型城市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需要非常扎实的基础来支持,这个支持比非城市区域的更需要地理信息这种战略性资源作为保障。
4、数字城市的“倒逼”情况使城市测绘的发展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不发展城市的测绘会比较难建设数字城市的思想成被充分的认同。可以说城市自身的发展为城市的测绘提供了创新测绘的模式与手段的可能,同时,对于传统的城市测绘也提出了新一轮的挑战,对城市的测绘体系创新形成新的“倒逼”之势。
四、城市对测绘的特殊需求
1、尺度特性。在应用上,较小城市的空间尺度能够体现城市管理所具备的独特的微观要求。作为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管理所赖以支撑的空间基础数据,一般会主要依托大比例尺的基础地理数据,如 1∶ 2 000或1∶ 1 000的地形图,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比较好应用,它能够与城市管理所需求的精细化程度相吻合。相应,较小的城市空间尺度则要求城市的测绘追求更为详尽的地理信息,要求的详细程度一般会具体体现在比例尺与维度两个方面。
2、时间特性。城市高速的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的信息依赖性和非城市区域的是不同的,它对于城市的空间信息现实性的要求很高。发展不允许城市的空间信息更新存在一个周期,它要求与城市发生的变化呈现同步的状态。这样的要求使得测绘必须采用不同于以前的,非城市区的、精细化、及时的新的城市测绘手段,来确保城市的实时的动态更新和空间信息的动态跟踪。
3、融合特性。城市的测绘行业和城市的规划、城市建筑、环保部门以及水务等各个行业的渗透性越来越强,成为了城市的各个行业管理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城市测绘要与城市管理的相关行业实现高度的参与和充分融合。
五、三大融合催生新的城市测绘发展模式
1、城市测绘与城市的管理业务流程要相结合。城市的测绘要想成为城市管理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层次,就需要为城市的管理业务做出基础的支持,业务管理成果要及时为城市测绘服务,特别是为城市中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更新服务。如工程的测量数据一般包括建筑物的竣工测量、征地的地形图测量、道路及河涌的竣工验收以及日常普通的工程测量数据,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作为地形图所要更新的补充材料被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工程的测量数据对于地理空间数据库之中的系列地形图进行一种开窗式的修测与补充,最后实现地形图动态的更新。
2、城市的测绘与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果要相融合。数字的城市是从离散的独立应用阶段而发展到基于规划的系统应用阶段的,而后才到当前的集成与整合阶段,其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建设成果,这些成果在城市管理的各行业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3、城市的测绘与城市的信息化成果要相融合。城市的测绘必须与互联网、电子政务的系统、通信技术、城市的网络、云计算、智慧城市等一系列的信息化成果所融合,并能够通过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成果融合的形成与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更新,到管理、共享和分发与应用等服务相适应的技术支持体系。
关键词:云数据;数字城市;数据中心
1 数字城市的概论
1.1 数字化城市的概念
数字化城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比较现代化的技术,例如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整个城市的信息转变为数据并且存储在数据库中,然后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管理,这样一个系统就被称为数字化城市。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数字城市就是利用各种技术平台来将城市信息进行整合,这样不仅使得信息更好管理,而且应用起来也更加的方便。数字城市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城市内人员的信息,它还包含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教育信息服务等等一切有关于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信息。将这些信息组成一个大的数据库,这样就不会出现信息紊乱的情况。
1.2 数字化城市发展现状
数字化城市的发展国内外是不同的,国外的数字化城市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城市各管理部门内部信息建设阶段、城市中个企业之间的信息联系阶段以及数字化社区和城市建设阶段。因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国外的数字化城市的发展已经相对而言比较成熟。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刚被提出不久,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仍然处于刚开始的阶段。我国目前的数字化城市建设所采取的建设方式与国外不同,它不是通过探索而一步一步发展的,它是通过建立的模板和框架填充发展的。虽然目前我国的城市基本上都建立数字化系统,但是与国外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疆域广阔的国家,信息的数量之庞大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因此就出现了信息溢出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建立一个更大胆额数据存储中心才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这就涉及到经费的问题。由于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技术的研发费用也是比较高的。而全球的IT费用不断地上涨,这就让人们不得不找到一种新的承载方式来降低费用。因此云数据中心就应运而生。我们都知道,云数据中心的特点就是通用性比较强,而且造价低,它不仅容量可以满足我国的信息承载要求,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分为不同的等级。
2 数字化城市云数据中心的建立
2.1 云数据中心的概念
云数据中心是一个运用专业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虚拟化的一个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的作用在于为基础的设施设备和公共信息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我国的云数据中心主要是通过分布式的计算机系统,来把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功能交给计算机机群。而云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对这些分布式的计算机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软件进行安全控制来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通过云数据中心对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如果用户想要获得服务,只需要支付费用就可以使用较大的存储空间,而不用再担心数据存储空间以及数据存储的安全问题。总的来看,云计算数据中,最主要的它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是可以根据客户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扩展的,数据存储空间无限,并且全部是实现自动计算、自动识别等的自动化管理模式。
2.2 数字城市云数据中心的层次结构
一般云数据中心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虚拟层、数据层以及平台层。虚拟层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基础设施、操作系统等虚拟化,从而为数据层提供数据并且通过平台层反映给客户。但是一般的云数据中心都会将虚拟层和数据层结合在一起,这样整体作为数字城市系统中的数据层,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的简单和整洁。而平台层是通过各种开发和测试从而形成的一种公共的平台,这个平台是面向大众的,将最后的信息提供给大众的一个系统。
3 数字城市云数据中心的应用
3.1 政府服务
建立数字城市最初和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城市政府部门更好的管理整个城市的有效数据和信息,因此,这是应用当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云数据中心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对政府部门的各种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并且用过设计好的平台来为大众提供一个准确地信息和数据。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快捷准确,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窗口管理的方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这样我们还可以对政府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实现公平公正。
3.2 公共安全服务
通过云数据中心的信息管理,人们可以在进行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来对城市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控,将云数据中心与城市的监控系统结合,对城市内的重点场所和重点的企业和本门进行监控和安全管理,这样对于提高整个起亚的安全水平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教育服务
通过数字城市云数据中心的运用,还可以从侧面对我国的教育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将信息数据数字化,可是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找到大量的数据支持,并且这个系统超强的计算能力,也会成为教育发展的促进因素。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仅仅根据书本进行灌输式教学,改变成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佐证和案例教学的方式,这样不仅使得教育的内容不断地与时俱进,而且会促进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的愉悦和融洽。这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也就会随之提高。除此之外,云数据中心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查找及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3.4 交通与医疗服务
对于交通而言,可以通过云数据的计算功能建立起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输路线,通过紧密的计算确保所有的路线都可以正常运行,这样不仅改善了我国的交通情况,而且提高了我国的出行效率。而对于医疗服务来说,通过云计算功能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各种人类无法完成的医疗手术等等。比如较为精密的,在通过人眼观察的情况下无法实施的手术。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效率。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城市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以缺少的一个信息系统。信息的庞大和纷繁复杂,使得云数据中心发挥其作用。希望云数据中心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更加顺利的进行,促进我国城市朝着更加健康便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在与昆山市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项目后的记者专访期间,IBM 软件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Alan Ganek纠正了一个概念:“我们强调的是Smarter City(更加智慧的城市),而不是Smart City(智慧的城市),城市是一个集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食品等系统于一体的综合体,智慧城市就是在现有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上追求更安全、更高效。”这个“更”字所暗指的就是,推进智慧城市,前提是要熟知中国城市的特性,以及它们现有的信息化基础。
不一样的智慧
从IBM 2008年年底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发展愿景至今,短短不到一年时间,IBM已经和广东、沈阳、昆山三地签署了智慧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IBM很快还将和昆明签署类似协议。
让我们看看IBM智慧城市的落地轨迹:
8月26日,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广东省政府副省长佟星出席了会议,双方将加强在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
9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及东北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成立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沈阳将以此为契机,为全球城市创立一个生态发展城市的典范。
10月22日,昆山市政府、昆山中创软件与IBM在江苏省昆山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项目。在与昆山的合作中,IBM推出三大“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城市控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
不难发现,IBM第一批合作的城市都是那些信息化程度高、城市管理者意识比较超前的城市。不同的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比如沈阳的重点在生态城市,广州的重点包括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而昆山则强调其食品管理、水资源管理等。空洞的智慧就是没有智慧,必须要找出城市特征,了解自身资源,才能因城市而异,看清自己的发展道路。
“城市就像人,有共性也有个性,‘智慧的地球’将首先在城市取得突破,必须研究好城市的个性,才能快速切入城市层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显然,Alan Ganek已经对中国式智慧进行了深思熟虑,中国城市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基础也大不相同,他强调,IBM的计划是协助所有城市实现“智慧城市”的愿景,但是从起点到终点,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IBM的每项资源,都积极参与到了这个庞大的智慧战略中来,在沈阳,是IBM中国研究院出面;在昆山,则是IBM软件集团牵头; 11月,IBM还将召开“智慧信息架构高峰论坛”,将信息架构引向一个更高点――“智慧”的信息架构,为海量信息发挥商业创新价值塑造一个灵活、高效、安全、高扩展的基石。蓝色巨人浑身上下的每一块肌肉都在精神百倍地听命于“智慧”这个指令。
从智慧行业
到智慧城市
如果要从智慧行业开始追溯,在若干年前IBM就已经参与了许多城市的项目,智慧的铁路、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银行……但智慧行业只是纵向的切割,还无法撑起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必须是一个城市的各个行业齐头并进,信息相互联动与共享,才能称之为智慧城市; 同样的,城市管理者必须从更高的层面统筹规划,才能协调各部门资源。
智慧城市在今年得以大面积推广,正说明智慧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层次,有了协同的基础,智慧行业这些“桌腿”已经健全,智慧城市这一“桌面”自然就少不了了。
据了解,智慧城市的内容涵盖医疗、电子政府、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网络工程建设、节能减排和物流信息平台等众多领域的项目,涉及的合作单位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从技术层面看,有三大信息科技动力推动着城市智慧的进程。首先,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被极大程度地数据化; 其次,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 第三,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生硬的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信息流,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智慧为我所用
某IT公司销售代表对记者调侃: “我们参加一个IT展会,布展时傍上‘智慧’两个字,记者都能多围着我们转两圈。”确实,当下的“智慧”红极一时,可以与众多应用扯上关系。可是,怎样洋为中用、打造中国式智慧?这是许多中国城市和本土ISV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
IBM提出“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正好契合了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路线。在今年7月举办的全国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展览中,国家副总理强调,互联网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相互交织,数字地球、智慧地球正逐步从理念转为应用。今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也指出,智慧的地球实质是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是将已经有的生产力等各种要素依靠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的结果。早在2005年,原建设部就先后确定三批51个城市(区)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试点城市,按计划,将于2010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2006年,国家测绘局、原国信办和地方政府也在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以30个城市为试点推进数字城市工程,提出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技术大纲。
“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口号,要让它落地,各城市就需要先了解自己,再从IBM等企业“拿来”智慧。昆山市副市长黄健先生表示:“IBM‘智慧城市’的创新理念、先进技术手段和系统的解决方案,与昆山市政府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是高度契合、相得益彰的。” 此次在与昆山的合作中,IBM为昆山市政府量身定制了“智慧城市”信息架构,解决城市现实问题。
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发展良机。IBM在各个城市落地“智慧”,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跟一家本土企业合作,与当地政府对接。昆山中创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景新海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 “我们对政府行业的需求非常敏锐,本地化解决方案做得很好,这一点是外国公司办不到的。”中国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很容易就能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各类项目中。
无论是城市也好,企业也好,都不能急功近利,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以昆山为例,据了解,虽然三方已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还没有真正的项目落单,因为智慧城市需要长远的规划,昆山市政府将更加缜密地对方案进行论证,才会付诸实施。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们,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与理智,相信智慧城市的中国答案,也将完成得非常圆满。
发现信息社会的神经元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基本元素,“智慧城市”正处于建设规划期,也是新的产业制高点的崛起期。
以城市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考验着厂商的智慧,也同样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在各个城市都在宣告要“智慧”起来时,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冷静的脚步。
要让“智慧”传导到每个城市,就必须借助各个“神经元”系统。其实,早在“智慧”一词大浪高起之前,诸多“神经元”就已经存在,2006年,国家测绘局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原建设部也在以数字城管为牵引建设数字城市,这些都构成了感知并传导智慧的“神经元”。正在启动和迅猛发展的物联网,则是物物关联的城市末梢“神经元”。信息社会的构建,首先要借助这些“神经元”的融会贯通,还需要技术提供商、平台架构商、应用服务集成商的积极参与和协同。
信息社会的“神经元”相互联络就构成可以管控的、高效和协同的城市管理,这必将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智慧城市正处于建设时期和对未来的规划时期。为了深入探讨“信息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2009年《计算机世界》报社主办的IT两会将延展和拓宽城市信息化的新内涵,设立“智慧城市”论坛,为城市管理者和信息化专家、IT厂商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社会“神经元”的形成和有机发育,推动建设新一代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
时间: 11月29日(周日)下午1: 30――5: 00
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和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是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利用宽带和3G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用于城市安全。由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自主研发的“电子围栏”即是物联网对城市安全统一监控的一种形式,该系统已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为3.28平方公里围栏区域的世博园提供24小时安全防护,其作用低得上成百上千名保安、警察的轮番值守。
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
物联网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物联网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现阶段主要体现在智能卡和手机的扩充功能上。智能卡的功能又主要表现在电子交付和身份识别两个方面。商场超市购物、医院看病、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旅馆住宿、饭店吃饭、各种费用缴纳等等,一切消费行为都能刷卡解决。此外,门禁卡、图书借阅卡等还具有身份识别的功能。
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而是发展成为人们不能离开的工作、学习、娱乐、通讯的信息中心。人们的一切工作、学习、娱乐等将有可能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如果需要大屏幕显示,办公室、家里及公共场合都有无线键盘和显示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如果去野外,有无线可折叠键盘、显示器等便携式外部设备,手机的定位技术将随时随地传递手机持有者的精确位置。
然而,物联网的应用就仅限于此吗?家中的冰箱不再只是保存食物,还可以是个好“管家”――食物不足了,它会提醒;食物过期了,它会提醒;它甚至还可以在网上帮主人收集菜谱。像这样的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电视机都将是物联网生活的一部分。
物联网发展“雷声大,雨点小”
目前,距离物联网“物物相连”的宏大愿景我们仅仅走出了第一步。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产业专项规划,布局“十二五”期间物联网的发展。各地物联网建设如火如荼,但是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是“雷声大,雨点小”,从下列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
我国2010年几大运营商在传感网和RFID上的服务收入约3亿元,是其业务收入的0.03%,即便算上全球眼等视频监视系统的收入,也只有30多亿元,只比其业务收入的0.3%多一点儿。如果进一步考虑投入产出比问题,那结果可能更不乐观。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多停留在专业化的行业领域。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应用也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技术挑战。目前缺乏在统一框架内融合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理论、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其次,我们也不掌握核心芯片和传感器技术。另外,传感器成本居高不下,80%以上靠进口芯片,可靠性、安全性和隐私权令人担忧。最后,整体技术落后,例如落后的RFID单信道体制在某些应用领域需要升级换代。在日前结束的物联网博览会上,我国物联网企业大多是卡片、设备的制造商,拥有芯片自主研发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
【关键词】城市信息化 数字城市 城市应急通信 数字集群通信
1 引言
当前,城市信息化和构筑数字城市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外数字城市建设的热潮方兴未艾,我国以“数字城市”为代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城市”问题渐成热点,也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等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城市将促进城市规划手段的全面革新,城市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城市信息数字化,为公众搭建一个“一站式”的城市信息化服务平台,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防灾救灾、环境治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远程医疗与教育、公众信息服务等方面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有效应对频发的突发事件,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恐怖袭击等事件发生时尽可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和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在中国,基于近年来所发生的水灾、冰雪暴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尽快建设完善的城市应急通信系统,快速、有效地应对这类破坏能力特强、破坏面积特大、破坏速度特快的突发事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城市应急通信系统作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必备通信手段,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
2 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概述
2.1 数字城市
1997年,在全球经济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得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副总统戈尔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概念的引申,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也是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城市问题的加剧而衍生出的新概念,目前正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的重视。
数字城市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包括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方面,以数字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通过对城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以有效促进城市系统各要素间和谐相处。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数字城市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城市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搭建地理信息系统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把整个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有机地开发、整合、利用起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各个运作层面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另一方面可理解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采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手段,以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自动采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海量数据处理、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平台及其应用体系,提高城市动态、模拟、实时监测与调控管理的能力,实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应用,增强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交通、资源、环保和绿化、防灾抗灾以及社会治安等领域的综合管理水平。
2.2 城市应急通信
应急通信是在出现突发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特殊通信机制。应急通信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紧急性、灵活性、安全性等特点。
应急通信包括多个通信系统,如有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他专用通信系统等。每种类型的通信系统都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适用于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对象,如:
有线通信系统能够提供高速、稳定和宽带的通信信道,可以适时传递大量数据。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受到线缆的限制,并不能在任何地点都可以使用。
卫星通信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通信距离远。其灵活机动的独特优势,能够实现在地面传输手段无法满足的地点之间的通信,非常适合应急通信的需求。特别在面积大、地面通信线路不发达的地区,卫星通信手段更能提供性价比最优的解决方案。
集群通信系统可实现组呼、单呼、广播以及短数据和分组数据传输业务,适用于应急指挥调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作为专业的调度指挥系统在应急通信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快速调度、安全及应急需求的增加,数字集群功能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四川大地震中,公众通信系统因拥堵而瘫痪,更反映出专用的指挥调度通信系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出现过各种紧急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大型公共安全事件,如“911恐怖袭击”、“SARS”、印度洋海啸、汶川大地震等。在这些事件中,既考验了各国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也考验了通信网络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彰显了在公共通信网络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下,应急通信系统所发挥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城市应急通信系统作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必备通信手段,加快其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市场,公共通信网络规模与实际使用人口均高居世界前列,但重大灾害与公共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巨大通信需求与公共通信网络指挥调度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突出矛盾,建设中国城市应急通信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3 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的关系
“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信息化的宽带基础设施平台,无线数字城市是目前的建设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无线数字城市的建设重点主要放在3G网络+WLAN的建设上。
在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系统都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很多人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系统能否相互代替?也就是说,我们能否只建设一个通信网络,既满足数字城市的需求,又能满足城市应急通信的需求?让我们回顾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集群通信是目前城市应急通信的主要实现手段,在其发展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集群专用通信能否和公众移动通信相互取代的探索,但实践已经证明,两者各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和应用定位,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同样,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两者也是不能相互代替的,主要体现在:
(1)数字城市主要应用于城市交通的智能管理与控制、城市资源的监测与可持续利用、城市环境治理与保护、城市通讯的建设与管理、城市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决策制定、城市生活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领域。数字城市具有使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实现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它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规范化和民主化水平,使城市规划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性,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它具备普遍性和公众性的特点。
(2)城市应急通信系统则需要独立于公众网络之外,需要具备应急指挥调度、视频监控、救援通信、救援指挥、信息处理等功能,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应急专用车道。在灾难发生时,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时,一些传统的通信设施很容易遭到破坏,如果应急通信系统完全依赖于传统的一种或几种通信系统,则应急通信系统也会因为灾难而一起被毁坏。因此,城市应急通信系统要满足专用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紧急性、灵活性、安全性等特殊的应用需求。
因此,数字城市和城市应急通信系统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目标用户群,以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二者不可等同和相互替代。但是,如同集群通信和公众移动通信两种通信技术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是不断相互汲取和借鉴对方的经验以完善自身发展的,数字城市和城市应急通信系统两者也完全能够做到共存和协调发展,相互融合。
4 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的融合发展
城市信息化意义上的无线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密切关联,必须协同、融合发展、互为补充,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数字城市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可以为城市应急通信系统提供强有力的宽带数据传输支撑功能。在构建良好的城市应急通信系统时,需要实现对无线数字通信的指挥和调度功能,同时也需要保证应急指挥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及时获得现场人员的一些数据信息,包括视频、语音和其他数据等。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为例,现有的系统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数据传输能力。因此,在城市应急通信系统的带宽有限不能满足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宽带数据传输的需求可以借助数字城市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如3G、WiFi等来实现动态视频的宽带数据传输,使得城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可以及时地了解和分析现场情况,有利于实现快速、有效的指挥调度行动。在突发事件面前,公用通信网可以首先转变为“最大的应急通信网”,为指挥救援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同时,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作为城市应急通信的主要实现手段,在没有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发生时,可以作为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平台无线通信的一部分。由于数字集群通信具备3G、WiFi等无线网络所不具备的有效可靠的指挥调度功能,平时可以为数字城市服务,给公安、公共交通、电力、水力、消防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指挥调度功能,使城市应急通信网络能真正做到平时服务于政府和社会,在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保障国家、集体的利益,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在数字城市与城市应急通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安全问题。由于我国的应急通信系统主要负责一些特殊的通信,如抢险救灾、重大活动等,因此信息安全问题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两者的融合过程中,如何保证公共安全信息在3G、WiFi等网络上的高度安全可靠的传输是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
(2)运营模式。不同网络的建设和融合,涉及到不同投资方和运营商的利益。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运营模式对于数字城市和城市应急通信的融合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从总体趋势看,由政府主导、运营商合作及全民参与的模式为普遍看好,并较具生命力。
(3)技术标准与规划设计。数字城市的无线宽带通信和城市应急通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通信系统的技术体制、设备选型等方面,建议尽量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样有利于系统的互联互通、维护和升级换代,减少系统投资。同时,在系统的规划设计上需要谨慎细致,各个相关部门有机协同工作。
5 结束语
当前,城市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应急通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快我国数字城市和城市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在两者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如能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相互协调、融合发展,必将对数字城市和城市应急通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 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邓寿鹏. 城市应急系统管理与发展趋势[J]. 数字通信世界, 2007(8).
[3]周均清,王乘,杨叔子. 我国数字城市研究与建设之现状[J]. 城市规划汇刊,2003.
[4]张大朋,周均清. 我国数字城市发展阶段及主要问题研究[J]. 科技成果纵横,2004(3).
[关键词]数字城市 GPS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文献码] B[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17-2
0前言
新型的测绘技术正在丰富城市基础建设的模式,而且正在取代原有的传统测绘方法。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像GPS这样新型的测绘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和实用。在实践检验中,GPS测绘技术大大提升了建设的精度和速度,不仅降低了建设的难度、减轻工作强度,还节约了成本,很有效的推动了数字化城市的进步与发展。GPS技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毫无疑问它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可能。
1数字城市的概念
在人类在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型中,数字化城市是这种转变是否实现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它的范畴包括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就是要在这三方面智能化高效的综合处理海量数据,方便在实际或者虚拟构建的模型中参与城市的构建管理和服务。
对于数字化城市,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解读。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化地球的重要部分,它的元素包括社区、城市、地球三方面,就是要从这三方面一步步实现。作为最合适来讨论的部分,数字化城市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意义。数字化城市建设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和科学文明的发展进程都有不可替代的推动效果。数字化城市还是一种低耗和长久的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很大的潜力。
对于当今的中国的城市建设来说,数字化城市已经不只是一种概念和期盼。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城市通过实际的行动表达了对城市数字化建设概念的践行,将这种实实在在的运用到实际的城市建设中去。而且在之前建设部起草关于建设全国范围内城市信息一体化数字化的要求后。深圳,海南,厦门,宁波这些城市也都系统化的实行了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随着这股热潮的兴起,全国范围内更是出现了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新浪潮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的城市参照这些城市的建设经验,然后开始自己本身信息化的启动。可以预见数字化已经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大的趋势,进而逐步实现数字化地球的目标。
数字化城市带来的是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随着数字化城市的描述,像一些信息技术、网络化等一起裹挟着涌入人类生活的细枝末节。像目前正在兴起的在网络购物一样,这种对网络和信息技术新型高效的利用,也带给人们思考着实现在未来的数字化城市中通过城市社区网络来完成一些如缴税、公共事务办理、休闲娱乐、卫生保健、教育等一些事务。形成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仅带给城市社区成员的更多的便利,也会大大提高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为一个综合信息体系,数字化城市以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为基础。涉及到这种信息载体的构建,需要谈到几个具体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宽带技术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2GPS的工作原理
2.1GPS的定位原理
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观测点观测卫星从而定位会受到卫星本身的轨道差、卫星以及接收器的始时钟差、还有电离层以及大气层的折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带来很大的误差。而如果采取多个观测点同时测量就能通过对比消除一些误差,通过综合分析数据不同来消除一些可避免的误差,从而提高精确度。
在用GPS测量数据时,不同于一般观测技术那样只设定一个局限性很大的观测点,它采用多个点来同时观测相同的卫星。获取观测量数据,处理观测量数据后就可确定短点的相对位置。如果知道其中几个点的数据还可通过软件的处理来确定一点的坐标和高程。非常有效地满足需要。
2.2GPS-RTK动态定位原理
GPS-RTK也叫GPS实时定位系统。GPS实时定位系统有着更高的精准度,可达到cm级别。其工作原理就是用一套无线电装置将两台接收器联系起来,将多台接收器联系成一个整体,然后将观测到的信息通过之间的无线电装置将信息统一汇总到流动站。流动站对汇总的信息综合处理并进行差分处理,进而结算处具体的坐标数据和基准向量等,根据已经建好的坐标框架,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数据。这样不仅保证了GPS-RTK的精准度还保证了他的实时动态性。
3GPS-RTK技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应用
3.1GPS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1)选取标准规定的基准。要从专业的途径了解到甲市具体准确的坐标数据。看坐标、高程系统是否符合项目要求。然后做出建设需要的参数控制电网图。该工作需要标准精度的GPS-PTK1+1和DZS3-1整套的设备作为保证。
(2)了解测区的具体情况。选取好测绘地区后就要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貌、道路分布、以及厂区和居民区的分布情况。要提前了解各方面影响因素。
(3)布设控制点。控制点的布设一定要符合项目的设计要求。一般大部分点位沿着城市道路分布。数字化城市对控制点的具体要求为:①点位所在地视野好,要有足够适合观测的空间等。②布设点要避开高压线和大功率的无线电装置,而且还要远离大面积的水域。参照这些具体要求合理的设定控制点,然后做好标记。
(4)数据处理。不同型号的GPS-RTK都有不同的数据参数。观测记录到的数据根据设备配有的数据处理系统转换,然后在与设备相符合的软件中编辑加工。结合软件给出的图型然后结合手工图表,绘制出最终实际建设参考的图纸。这样GPS在数字化城市的测绘工作就基本完成。
3.2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1)导航服务。正如当前我们所熟知的那样,GPS数字导航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有效地应用系统。在城市数字化的领域中GPS导航技术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的原理和基础是基于数字化城市的电子地图,又通过卫星导航和车载GPS作为技术支撑,通过监控手段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和交通状况自动实现车辆个体运行轨迹,也能使交通部门对全局交通进行整体调度和支配。
该技术不仅能加快出租车和物流等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对消防急救等应急车辆的调度和安排进行优化,使这些车辆能避开拥挤路段最及时的到达救灾现场。提高应急效率。
(2)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GPS技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GPS存在于沃恩生活的各个细节。GPS手表GPS手机都不只是一种想象,这些依托于数字化城市的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种的方便快捷的人性化服务不仅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保障,还将极大的丰富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产生效益。
4结语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GPS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还有就是越来越多经验的累计。GPS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宁 吴向阳.GPS技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3,12,10.
关键词:测绘 数字城市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98+.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数字社会、数字中国、数字地球等概念的出现,各级地方部门也都在不断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随着社会出现的数字城市这个概念也就不足为奇,所谓数字城市指的是城市各部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展,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形成基础设施与城市信息的发展整体。它包括多个系统,如: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系统、规划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等。它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基础测绘则承担整个城市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工作等任务,在数字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促进和完善数字城市的发展,基础测绘部门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数字化测绘的定义
城市建设测量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历经了四个阶段,从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技术(GPS)到数字化技术等多种新兴技术都得到蓬勃迅速的发展及广泛的应用, GPS、GIS,RS,数字化测绘等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工程测量方法的进一步科学化、高效化。
其中数字化测绘技术成为了现今城市建设测量技术的新宠,得到了城市建设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广泛的应用在城市建设测量中,通常数字化城市建设测量技术主要体现在五大系统中,即采集、调度、功能、包装以及核心系统。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将城市建设测量同现代化的技术融合,拓宽城市建设测量的生存空间和业务范围,促进城市建设测量的改进和发展,更好的迎合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建设体制的改革。
2数字化测绘的特点
2.1具有直观性、智能化
数字化测绘在城市建设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现代化的测绘技术、矿业工程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建设测量,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展示,将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处理、管理、传输、分析,然后智能化的表达、应用、输出在电脑屏幕上,更加直观的展示出城市地形地貌的特征,使城市测量的数据更加清晰化,即使是非专业的人员也能了解到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
2.2具有便捷性、自动化
现代测绘技术是建立在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综合性技术,数字化测绘则是综合性技术的集成体现,数字化测量产品不仅使用便捷,即使出现故障维修上也是极其简单的,同时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适时的进行不断的更新,使数字化测绘产品能够为城市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2.3具有精确性、广泛性
数字化测量产品的应用广泛,不仅仅应用在城市建设测量上,同时还会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根据各种要素的数据进行在加工,从而可以广泛的应用的各个领域,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能够精确的测出所需的数据需求,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
3.3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的应用
(1)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城乡规划
基础测绘是城乡规划的前提和载体之一,是“规划”的保障。一个城市在编制或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依靠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因为规划决策需要空间信息的定位,最终的规划成果需要表现在地形图上,而地形图只是基础地理信息中的一个元素而已。为提供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测绘部门以现有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为基础,进行专题数据统计分析,为专项规划研究及最终的规划修订提供可信的技术支持。
(2)基础测绘推动数字化城市建设
实现数字城市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现代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储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VR)等,其基础平台和核心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3)基础测绘为建立防灾应急系统服务
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可以建立城市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空间信息与地震灾害、水灾、地质灾害信息的集成,有效建立起城市公共防灾应急系统。
(4)基础测绘提供保障服务
当前,基础测绘保障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测绘部门充分发挥基础测绘成果和现代测绘技术优势,紧急建立了航天、航空、低空三位一体的灾区观测和遥感影像获取体系,快速整合集成灾区地震前后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灾情信息和经济社会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加工制作各类抗震救灾专用地图,满足了抢险救灾、灾情评估、灾害监测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需要,为灾区城市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贡献。
3.4基础测绘应如何推动数字城市建设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基础测绘来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数字城市建设的方向,完善城市测绘工作方法
数字城市的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它的发展质量会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项工作系统性强、复杂度高。从城市测绘工作来分析,明确发展方向是最基本的,同时还要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所组建的城市信息工作中,履行其核心责任。除此以外,研究并创新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相关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以便取得更佳效果。
(2)充分运用“3S”核心技术及城市一体化相关技术
众所周知,“3S”技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将“3S”应用在城市化建设中,能够实现信息的准确处理、相关模拟的分析等,促使数字城市向着更广阔方向发展。从而就需要城市相关测绘工作部门要充分运用“3S”核心技术,即借助GIS来对城市地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并立足于数字地图,实现对数据以及图形的输入和输出,便于人们进行查询。而且GIS能够辅助城市控制网的建设,在充分吸收了RS信息采集便捷优势的同时,及时对城市地理信息进行沟通,从而促进数字化城市的进程。
(3)提高城市基础测绘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意识,落实基础测绘工作的进程
在基础测绘进行采集数据后,后期处理工作对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应用领域不断广阔,从而对测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就要求提高城市基础测绘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意识,保证基础测绘工作的进程,以便为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重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
由于城市信息相关基础实施数据主要来源于空间地理信息,显而易见,提供城市地理信息的是城市测绘部门,那么城市测绘部门就应该有义务对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审查,之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加工等,逐步完善数字化体系,努力为城市地理信息建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唐艳红.城市设计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关注——北京盈科“1949世外桃源”设计探讨[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3
[2] 魏雷.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棕地利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3
[3] 徐留生.校园开放空间景观偏好研究——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例[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3
[4] 朱俊,王大睿,沈宜菁.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多重规划方法探讨[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3
[5] 邹琴.适应气候变化空间规划方法简述——以格罗宁根为例[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3
[6] 王镝.院落构图、三维空间及动态景深——居住区规划中的情境三要素[A]. 土木工程建造管理: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 2012
“做一个只比别人领先半步的企业。”黄孝斌如是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黄孝斌
从央企辞职创业,做大“物联网”
回顾自己的创业往事,黄孝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做一个‘从0到1’的企业,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孝斌进入中国冶金设备总公司工作。1999年,该公司创办北京佰能电气。彼时,但任佰能电气市场总监的黄孝斌只有26岁。这成为他创业的“第一次尝试”。
“我们原来在央企,主要是从事工业控制领域。公司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意识到工业控制逐渐成为夕阳产业,于是把工控理念向外扩展,希望将工控的技术和理念运用到社会管理其他领域。” 黄孝斌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在分析整个社会管理层面IT的时候就发现,企业非常关注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采集和有效传播恰恰是工业控制能力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只有实时的数据才能对工业生产智能化控制,基于这一点,我们要选IT底层,所以就研发了无线传感和物联网的技术,将工业领域的控制技术和控制思想运用到城市管理领域,从而使城市管理由数字化变为智能化、智慧化。” 黄孝斌说。
带着这样的判断,2007年,黄孝斌辞职后创立了时代凌宇。他带领着几十个年轻人,主打物联网产品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其实,公司成立之初,与其他公司一样面临同样的困难:没有知名度,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市场,在经营过程中,同样也遭遇政府职能转变、原有市场萎缩、竞争更加激烈、新业务不能及时推出等情况。
“当时吸引风投、拿钱也很困难。所以我们尽量从有现金流的项目做起,从小事做起,实现滚动发展。”黄孝斌告诉记者,公司最早开发了一些楼宇控制系统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行业解决方案,以工控方面的技术优势屡屡打败那些纯软件商,并迎合数字城市、平安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大显身手。
与此同时,黄孝斌还通过一个模拟沙盘,立体地展示整体解决方案和实际场景应用的例子。他的目的在于:当物联网的概念刚刚兴起,别人都只是在PPT上展示概念的时候,让所有来过公司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概念,“物联网,我在时代凌宇见过”。
很长一段时间里,时代凌宇作为行业先行者被城市管理者邀请去做发展规划、培训讲座,他们参与了北京市物联网的顶层设计,承建了多项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如北京市电梯安全监测平台、北京市城市生命线物联网监测平台、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
“比别人领先半步”中的商机
“公司这几年处于快速发展期。” 黄孝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8年多来,公司吸引了包括央企员工、外企职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知名高校硕士、博士等众多优秀人才加盟,逐渐从一个30人的小团队扩展到将近300人的团队。2015年,时代凌宇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2012年后,智慧城市开始井喷式地发展。黄孝斌和公司由于取得了先机,率先为众多实现智慧过程的城市提供建设和营运服务。“无论是以前还是未来的发展,公司的核心定位都在于,如何让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需求,如何更好地运用好的技术降低成本。这是我们要做的事。”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解决方案是核心,它会把产品和技术跟人的需求结合起来,不单单只是产品或是技术。但解决方案并不容易,一方面它必须对需求非常清晰,因此就必须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机制了解得非常透彻。另一方面,它要求对技术非常熟悉,有能力将客户抽象、模糊的需求落实到技术层面上来。” 黄孝斌表示。
据介绍,时代凌宇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从最初提供系统集成服务获取盈利的商业模式转变至现在的“产品―平台―服务”创新型物联网商业模式。通过从产品到平台再到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从物联网架构底层到上层应用的全覆盖,为智慧城市管理、安监、质监、环保、水务、交通等多领域提供服务。现在,黄孝斌正在思索从研发产品到研发平台,从供应商到服务商的转型。
“要比别人领先半步,对行业、对未来发展要有一个认识。”黄孝斌说,这是他的信念,“做任何事情,走错一步就会变成‘先烈’,而领先不够就无法前行。”
“智慧城市”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断推进,“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顶层规划。
在黄孝斌看来,智慧城市是一个发展趋势,整个社会能提供的能源、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资源去不断满足人不断提高的需求,必定会产生矛盾。因此,只有提高现有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令这些需求不断满足。
“但是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又是参差不齐的。一线城市,如北上广已经达到非常先进的程度。而二三线城市才刚刚起步。”黄孝斌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许多人都看准了这个市场,因此你会看到许多公司说,我是做智慧城市的。”
与此同时,黄孝斌判断,如同电商一样,“智慧城市”一定会细分到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每家公司都会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5到10年内,我们的规模一定会超过百亿。”黄孝斌底气十足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成为行业真正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