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0:41: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安全教育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近年来,学前儿童安全事故屡报不鲜,在关注儿童教育的同时,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主要选取重庆市万州区六所农村幼儿园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发现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如下问题:教育者为了“安全”而安全、安全教育实际效果欠佳、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目标的理解不够等。本文从完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重视安全教育的品德教育意义、合理定位安全教育目标、教育安排合理化、将安全教育做到游戏中去、家园共育六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安全事故教育及防御能力。
关键词 :安全教育;现状;对策;农村幼儿园
DOI:10.16083/j. cnH. 22 - 1296/g4. 2015. 08. 057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121-02
2010年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发生凶杀案,这是震惊中国的重大儿童安全事故。据上海热线网教育频道报道称,2014年上海市共发生128起中小学安全事故,比往年事故发生率上升18%。儿童安全教育的问题一度成为幼儿教育热点话题,笔者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六所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议,并为同类型幼儿园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安全教育的定义
安全教育,即在幼儿保教保育的全人教育中,以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发展,并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为目的的教育。幼儿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运动安全、用水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食物安全、疾病安全、学习安全、起居安全、环境安全等。
二、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者为了“安全”而安全
在调查中,教师对幼儿寸步不离的安全提醒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近年来,幼儿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导致家长、幼儿园极度敏感,教师一旦出现幼儿安全事故问题,便担着接受处分甚至离职的风险。这种包办式的安全教学行为实际上把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变成了教师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忽略了儿童自我独立性能力的形成。
2.安全教育实际效果欠佳
在学校教育中,健康教育、卫生教育是孩子获得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知识的重要教育途径,而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六所幼儿园都存在安全教育教学不足的现象,甚至有两所学校根本就没有安全教育,笔者对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时间欠缺带来的效果提出质疑。
3.农村幼儿园安全现状
笔者自制观察记录表,该记录表的事故类型由A幼儿园教师集体所想,其代表在幼儿园幼儿极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现象。结果表明,幼儿园安全问题中游戏中摔伤碰伤、同伴争执、床上磕碰摔下、小物体进入身体部位、玩具扎伤这几种方式是幼儿常面临的幼儿园安全事件。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对教师的依赖远远超过了家长,在幼儿园,教师应当注意以上安全隐患的教育与预防。
4.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
调查发现,教育者获得安全教育知识的渠道为:电视新闻报道(32%),专门杂志(19%),自身经验(16%),周围事件了解(16%),上网(13%),其他(4% )。教育者本身对安全知识的积极获取程度很小,他们也是在这类事件发生之后才去关注和了解,这就使得安全教育的出发点降低、目标性不强。
(二)我国现行幼儿安全教育法规现状
在幼儿安全事故频发的同时,为保护幼儿安全教育的实施,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幼儿安全政策和法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200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章第23条)》均做出了相关安全规定,然而数量少、法规涵盖安全方面粗糙、责任人不明确等问题是现行幼儿安全教育法规的重要问题。
三、提升农村幼儿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
幼儿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提高农村安全教育的保障,只有在教师、家长、幼儿等各方权利受到应有尊重时,幼儿安全教育才能积极向前发展。法律应当更加准确地界定幼儿安全问题的方方面面,明细幼儿园和家庭的责任,让幼儿安全问题皆有法可依。
(二)重视安全教育的品德教育意义
为了“安全”而安全、为了教育而教育这两个问题,前者是法律法规无法可依,将一切安全事故责任归于幼儿园、教师,这样的教育必然导致幼儿个体独立性品质的丧失,导致家庭责任的懈怠及其他严重后果;后者是教育者的问题,教育者能力有强弱,然而挖掘教育问题背后的深层意义,是教育职责使然,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渗透生命的意义是安全教育特有的优势,教育者需要用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来完成安全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
(三)合理定位安全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反映的规格指标,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发现:78%的教师认为安全教育目标就是怎样避免孩子发生安全事故:24%的教师认为安全教育是常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便好,没有必要在教学意安排教学活动。然而在安全教育目标规定中,《纲要》规定除了幼儿身体的安全教育外,幼儿心理的安全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身心安全下,幼儿才能为全面发展提供可能。
(四)合理安排安全教育教学
安全教育教学安排合理化包括充足的教育课时、全面的教学内容、有趣的教学方法。课时是效果的重要保障,充足的课时才能保障教育质量;教学内容以生活为基准,题材注重全面化、园本化。重庆市万州区以万州烤鱼而闻名全国,该地安全教育应紧握万州特色,“火”、“变质食物”等课题都能以此为题: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改变讲授法、说教法“一统”课堂的局面,多尝试实地体验、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既生动有趣,又能让幼儿迅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五)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游戏中去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作为幼儿教育者,寓教于乐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孩子爱玩和好奇的天性,将安全教育做到游戏中去,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安全游戏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教师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刺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同伴”。
(六)家园共育,加强家庭中的安全教育
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升安全意识能力的基础。应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不包办代办,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细节,让孩子在自己的活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品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的生活与成年人一样,具有完整性、衔接性。现存的问题是幼师按照成年人生活节奏把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分开,有目标地进行培养教育,确实这样有利于保障儿童的安全,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他们不同于成年人的生活节奏,忽略了他们的自主性,把他们的实践活动仅作为学习后的放松,没有意识到它的教学意义。幼儿园和幼师应该做到的是把学习和活动看做一个整体,并对活动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防治,增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园一日活动中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儿童园一日活动的现状
(一)儿童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儿童活动就是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儿童活动首先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化活动,具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目的性,充满童心、童趣的,由此可见,儿童活动就有游戏的性质,具有整体性。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儿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日活动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和内容,如手工制作、游泳训练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师应该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多儿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远比书本模式让儿童记忆深刻,既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也容易体会和理解,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儿童在每次的园一日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与人相处的经验、基本的生活经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因此,幼师幼师应该多规划园一日活动,增加在日常活动中教育儿童的机会,对活动存在的危险做出预计,做好防范措施,对儿童在园一日活动中的安全做好保障。
(二)儿童园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儿童的园一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各种活动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其中包含着共有的教育形态,园一日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显著的,幼师一定要关注到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各种对儿童的教育都应该吧儿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园一日活动中一定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幼师全程陪护。儿童的幼儿园生活要结合儿童的生活进行安全、保健教育,在园一日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情感、交流合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由此可见,幼儿的园一日活动对其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作为一种活动教育,在很多教育者眼中并没有集体教学活动重要,常常作为儿童休闲放松的部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没有相关计划、组织模式,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活活动没办法转变成教育活动,没有把儿童的普通活动变和集体教学活动有一样规模的教学活动,没有办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儿童的活动中幼师追求学习结果,在环境氛围与规则制定等方面很少关注到儿童自身的需求,不能做出其实符合儿童发展现状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儿童的活动是一种游戏化的生活,只是要求儿童遵守幼儿园的规则、遵守成人制定的规则,没有根据儿童的特征抓住园一日的教育意义,挖掘幼儿的潜能,发现潜在的教育机会,遵照儿童原本的活动形态进行组织教育,寻找一切可以教导儿童的途径。最重要的是,园一日活动不同于普通室内的教育教学,属于活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儿童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儿童之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不会较好地处理问题,活动器材的安全性不够,儿童容易发生危险,儿童之间追逐打闹嬉戏也容易受伤,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三、在园一日活动中展开安全教育
(一)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儿童时期的健康发展是今后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儿童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没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无法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幼儿园要改变教育理念,不要只是注重只是教学,也要为儿童的能力发展加以重视,其中着重培养的就是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种类型的园一日活动,培养儿童主动保护自己的意识,把安全放在首位。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把园一日的安全教育和儿童的实际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让儿童获得保护自身安全的基本知识,让儿童在活动中自觉、积极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儿童安全意识。
(二)转变教师观念,实施安全教育
幼师要意识到园一日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课程观念要转变,不是粗放地对待一日活动,而是做精密地划分,详细地规划,严密的组织,确保儿童在有事的保护下,安全的完成好一日活动,在活动中学到应有的知识。
(三)合理选择安全教育的内容
同学们,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匮乏,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
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前9个“安全教育日”的主题分别是:“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交通安全教育”、“注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方”、“消防安全教育”、“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校园安全”、“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
又是一个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又到了去郊外踏青的时候。同学们,在你们携手相伴外出春游时,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考验。请你时刻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独自去走崎岖小路,在点滴小事中掌握安全自护的方法,因为,只有安全了,才能更快乐!
溺水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因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估计,我国18岁以下流动儿童数量已达3800万,且在持续增长。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专家祝益民介绍,在我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以上,溺水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因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今年以来的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游玩的过程中,有的是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的是为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多发生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男生居多。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不可忽视 溺水找不到年轻人救援
5月6日,距江西宜春市区80余公里的一个小山村,李细秀老人在外玩耍的5个孙子孙女在水塘溺亡,只有最小的孙子生还。出事时,李细秀曾急忙向村里人求救,但是却没有找到1个能下水救人的年轻人。因为在这个季节,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进城市打工,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疏于监管,导致事故频发;农村缺少必要的纳凉设施,农村没有专门的游泳馆,一些中小学生就选择到池塘、水库等地方嬉水纳凉。同时,部分农村中小学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导致事故频发。
防儿童溺水是全社会的责任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力防范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安全工作仅凭学校教育,力量有限。杭州余杭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说:“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管,但是在寒暑假,家长没时间管、学校又管不到,于是就出现节假日学生安全事故多于平时的现象。
首先,政府和各级领导要重视溺水预防工作,搭建社会网络。针对全人群(社区居民、职工、学校师生)坚持开展溺水预防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充分开发资源,以倡导、协调、改善等方式让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儿童、青少年的溺水预防工作中来。如卫生主管部门应鼓励多学科合作开展溺水干预措施的研究,不断提高溺水预防的工作水平。湖南省儿童医院危重病医学教授胥志跃建议,野外游泳场所应当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安全设施保障。政府适当增加供放假学生选择的运动场所、降低运动场所收费,为学生提供进行安全锻炼的场所。
其次,学校应进一步突出强化安全教育。一是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开设安全教育课,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行防溺水专项安全教育。二是针对性地在学校开设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比如溺水事故发生区域多在农村,可在农村学校开设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医生可与学校、社区联动,讲授并现场演示急救常识。三是各校对校园及周边池塘、水库、河流、水溪等水域进行全面拉网式彻底排查摸底,在“高危区域”安放统一制作的“防溺水安全警示牌”。同时,在各村聘请退休老教师和水库、池塘管理人员为防溺水义务监督员,进行巡逻监护,随时掌控学生校外安全状态,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第三,努力筑牢家庭防线。为避免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应熟悉儿童发生溺水、骨折、烫伤等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置方法。专家认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肩负安全教育责任,安全教育并非一味采取堵的方式,还应考虑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建议家长在节假日、周末多带孩子参加活动。针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专家建议,在外务工父母在关心子女生活学习的同时,要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沟通中。
第四,安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一些校长反映,现在很多学生不会用投币电话和IC卡电话,碰到紧急情况束手无策。家长和学校应该给学生“突击”培训一下基本的自救知识,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的急救和报警电话,教给学生公用电话的使用方法等。
【链接】各国如何保证学生暑假安全
美国:重视户外安全教育
暑假来临,许多家长会将孩子送进夏令营。夏令营的老师会事先提醒孩子们种种安全注意事项。为了防患于未然,家长们还必须签一份紧急情况处理授权书,委托夏令营组织方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作出及时处理,保障孩子的利益。为此,家长必须填写孩子的详细资料,包括血型、病历、过敏史等等,还要留下最少3个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在有问题时及时沟通。
日本:多数学校组织各种兴趣班
日本一些地方政府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安装了和警察署相连的紧急报警装置。在暑假,日本绝大多数学校都会组织各种兴趣培养班,如化学实验室、游泳学习班甚至教孩子学习制作各种菜肴的料理教室等。一些学校还会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野外体验活动,爬山、摘野菜、生篝火,让孩子们和自然充分接触,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瑞士:与家长一起加强安全教育
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交通意识,已成为一个全社会的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8万以上的15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儿童致残,交通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每次训练营都会有那么多家长带着孩子们来参加BMW儿童安全训练营活动。而作为该活动的亲历者,笔者也见证了BMW爱心团队在这八年来对这一活动上所倾注的巨大热情。显然,透过大家对这一活动的热情参与,我们看到了“小活动”背后的大意义。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八年如一日的专注与持之以恒。一个简单而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到2011年底,BMW儿童交通训练营累计受益的中国儿童数量已经超过33万,而它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则更加深远浓厚。
记得第一次接触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是在2008年,那是训练营进入中国的第四个年头,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活动主题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很简单直接的一个口号,不过对于那些4~6岁的儿童来说,这也正是在如今复杂道路环境下,需要家长和老师循循教导的一个交通安全好习惯。
当时,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训练营寓教于乐的“情境教育”模式。不同于简单的说教, BMW针对小朋友们的接受能力和天真好动的天性,为孩子们精心设置了一个模拟真实交通环境的交通安全公园。车行道、红绿灯、斑马线,以及一辆辆漂亮的BMW迷你小汽车,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有的孩子充当司机,有的则充当交警,既学到了知识,也玩得不亦乐乎……
之后的这几年里,笔者一年不落地参加了这项活动,也见证了BMW这一经典社会责任项目的成长历程。应该说,宝马在儿童交通安全领域的坚持、努力和贡献,使训练营收获了孩子的笑容和家长的感激,更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8年底,训练营被媒体评为“2008中国创新公益项目”。2009年3月,训练营入选“2008跨国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08中国汽车工业蓝皮书”的“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奖优秀案例”、2011年,荣获“最具公众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事件奖”。
不得不说,凡事最怕认真,在八年如一日的坚持、用心的做事和不断创新的促动下,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不断给人以更多的惊喜和启迪。
创新之源
如何让听惯了老师和家长叮咛的孩子们,真正接受关于交通安全意识的培训,BMW的工作人员们也为此倾注了很多心血。一直以来,BMW在坚持创新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同时,更不断拓展活动范围、扩大受益人群,把安全知识和快乐时光送到中国更多的小朋友身边。
例如从2010年开始,BMW即与教育部合作,将项目直接送进小学校园,出版好读易懂的《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下发给全国数十万名小学生,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实施“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示范课计划”,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接受系统、规范的交通安全教育。
同时,延续BMW对弱势儿童群体的关爱,2012即将开展的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还计划在沈阳、成都、厦门、杭州的“BMW童悦之家”长期设立交通安全教室,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儿童的安全成长提供必要的援助。
而为了让交通安全知识深入到每个家庭,BMW从2010年开始,还在多个城市特别举办“家庭日”活动,邀请父母们与孩子一同参与:孩子们在儿童安全主题乐园中快乐游戏,在小影院里观看卡通片,在“汽车总动员”里同做手工,和父母一起学唱交通安全拍手歌……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和呵护下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同时,家长们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和完善自身的安全意识。
坚持创新,是BMW不断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也是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能够年复一年地给人带来不一样惊喜的重要原因。通过寓教于乐和多元化的形式,BMW没有将训练营做成儿童安全教育的“教科书”,而致力于成为孩子们健康安全出行的“大伙伴”。这一切看似平凡,却孕育着无限创新和活力。
尤其是这几年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唤醒公众关注儿童交通教育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屡创新招:从专题安全教育项目,到儿童交通安全乐园;从好读易懂的儿童交通安全读物《安娜&保罗和贝贝鼠》,到“BMW儿童交通安全拍手歌”;从与教育部合作出版《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到精心制作“BMW儿童城市安全生活电视系列动画片”;从儿童安全教育的大本营,更兼 为孩子了解环保、珍爱地球资源的启蒙课堂……
事实上,不仅仅是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纵观BMW企业社会贡献系列活动,无论是BMW中国文化之旅带领公众播撒华夏文明的旅程、倡导低碳环保的BMW绿阴行动创造绿色生活的喜悦、抑或传递关爱的宝马爱心基金带给人们的关爱体验,BMW正试图将“BMW之悦”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新场馆,新惊喜
从今年4月开始,训练营将携手“安安家族”再次与全国小朋友一起,踏上第八年的快乐之旅,共同开启“安安2012完美任务”了。那么今年,训练营又给我们带来了怎么样的惊喜呢?
相较于往年,2012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原有的“安安影院”和“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之外,又新增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场馆,如“安安奥运体育馆”、 “安全座椅体验馆”等。因此,今年孩子们不仅可以继续在“安安影院”中观看安全教育小电影,还将共同在全新的“安安奥运体育馆”里感受奥运精神,为奥运助力,以及在“安全座椅体验馆”中感受4D体验的震撼,充分了解儿童安全坐椅的重要作用。
除了全新的场馆外,今年的训练营还打破了以往各个场馆相对比较分散的布局,并更加突出了“交通安全主题公园”这一传统明星项目的模拟驾驶概念,将原有的各个场馆都整合进升级版的“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中,因此整个训练营将成为一个拥有真实交通环境的微型社区。而“小司机们”也将驾驶升级版的迷你电动车,自己开车前往各个场馆进行学习,并在实际的“路况”中,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
与新场馆、新环境相匹配的,还有全新的学习内容。今年,除了交通安全教育,训练营还将新加入日常生活安全教育的内容。小朋友们将与“安安”一起,在安全教育辅导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外伤止血包扎、伤员护送等常用的急救知识,以掌握应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方法,提高自身保护能力。从最初的交通安全教育层面,扩展至更为广泛的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在这一变化的背后,凸显的却是BMW持之以恒关怀儿童成长的拳拳之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后,由“安安家族”共同出演的“BMW儿童城市安全生活电视系列动画片”也将在今年与全国小朋友见面。该部动画片以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安安熊”为主角。而BMW也通过制作这部动画片,为孩子们搭建起了一个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新平台,让安全教育走出训练营,进入千家万户。
4月12日,2012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就将正式从北京起航,并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陆续到达济南、沈阳、昆明、深圳等10座城市,预计迎接过万名小营员,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与此同时,BMW也将在每一站活动中都开设“家庭日”,鼓励更多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训练营项目,学习安全知识,并在生活中实践安全绿色交通。
八年坚守 与中国孩子共成长
八年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已成为企业公民参与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成功范例,并使超过33万名中国儿童从中受益。
2005年
BMW在中国推出主题为“为了儿童,请减速”的专题安全教育项目,BMW儿童安全训练营正式进入中国。
2006年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读物《安娜&保罗和贝贝鼠》,通过经销商在全国分发,推广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
2007年
推进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共有15个城市的近2000名4~6岁儿童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2008年
与中国儿童中心合作,BMW在全国10个城市的少年宫开展以“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为主题的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活动,全国共有3500名4~6岁的儿童从中受益。此外,BMW还与知名幼教专家合作开发了“儿童交通安全大礼包”,并通过10个城市的少年宫发放给全国500家幼儿园,使受益儿童的数量增加到10万人。
2009年
以“我做交通安全小先锋”为主题的2009 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开营,18个城市250个幼儿园的6000余名小朋友参与到训练营活动中。
举办BMW车贴设计绘画比赛,超过250个幼儿园的6000名儿童通过画笔表达了自己对交通安全的理解。
为迎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5周年纪念,BMW特别创作了《儿童交通安全拍手歌》作为训练营活动的主题歌。同时,BMW还为主题歌拍摄了MV,并通过中国儿童中心,将光盘赠送给全国各地的幼儿园。
2010年
以“交通安全伴我健康成长”为主题的2010年BMW儿童安全训练营,10个城市、80个小学和幼儿园的3200名儿童参加了活动。
首次与教育部合作,在全国20站活动城市的小学校园搭建交通公园,并出版好读易懂的《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下发给全国12万名小学生,让交通安全走进校园,融入更多孩子的日常生活。
在2010年BMW儿童安全训练营里,BMW融入了其在德国成功推广的“宝马少年学院”元素,让4~9岁的小朋友不仅可以在交通安全公园里学习交通知识,还能够通过参加“环保小影院”、“安全小讲堂”、“汽车总动员”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11年
以“交通安全我当家”为主题的2011年BMW儿童安全训练营在全国20个城市展开。其中一些城市的活动时间从以往的3天延长至5天,有万余名儿童参加活动。
连续第二年与教育部合作,并将继续出版《BMW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下发给全国小学生。
在北京、广州等7个城市举办“家庭日” 活动,鼓励更多父母和孩子以家庭为单位入营学习。
在北京、沈阳、深圳和上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开设交通安全示范课程,系统规范地向孩子们传授安全知识;同时,还设立“爱心义卖角” ,让父母和孩子一起送出爱心。
2012年
以“争当交通安全小冠军”为主题的2012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将陆续在全国10座城市展开,预计迎接过万名小营员,并将在每一站活动中都开设“家庭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后,由“安安家族”共同出演的“BMW儿童城市安全生活电视系列动画片”也将在今年与全国小朋友见面。
在原有的“安安影院”和“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之外,又新增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场馆,如“安安奥运体育馆”、 “安全座椅体验馆”等。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安全教育的概念
安全教育,主要是指遭遇突发性的事件、灾害性的事故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一种教育;当自己的生命财产受到危害时的自我保护、安全防卫的能力、健康心理的状态以及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
(二)安全教学的概念
安全教学是连接素质教育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纽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自身卫生习惯,形成其乐于遵守和维护公共卫生的道德思想,有助于幼儿提高卫生的意识,加强自我的保健能力,因此可以促进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多方面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特性,为学生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二、研究过程
(一)访谈的过程与反馈情况
本文的幼教工作者们主要指的是幼儿园的园长以及幼儿教师。在笔者访谈的过程中,幼儿园园长们针对园所的安全教育问题表示了比较重视的态度,并且在这十二所幼儿园中多数园所的走廊墙壁上挂有相关的幼儿园安全规章制度。以下是访谈的片段:
安安幼儿园园长:每个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就是保证幼儿们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都知道幼儿们个个都是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满是好奇,安全知识也有限,于是很多安全问题便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就是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保障幼儿们在园安全。所以我们园长们最担心最头痛的就是幼儿们的在园安全问题。
(二)观察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对幼儿园幼儿的观察中,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安全教育大多数都是以教师的说教这一种方法进行的。在幼儿下楼时,教师会提醒幼儿要按秩序下楼,不要乱跑,不要在楼梯上打闹。在幼儿做游戏的时候,教师会提醒幼儿们,不要拥挤,要按游戏的规则进行。在幼儿午休起床的时候,教师们会提醒要注意下床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急,不要摔到,避免踩到下铺小朋友的身体。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教师会提醒幼儿要慢慢吃,不要狼吞虎咽,不能挑食,要细嚼慢咽等等。这些所有的事情,教师们都一直在叮嘱,要求幼儿小心这个小心那个,但是其作用却并不是很明显。从下面的观察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在我们幼儿园的一次游戏观察当中,“在室外活动的时候,玩的是接力球的小游戏,在等待的队伍里,一个小女孩拿出了自己带的一个小瓶子,里面有五颜六色的糖豆,因为她在老师的后面,老师没有察觉她的小动作,她还分给周围的小朋友吃,人多了被老师发现,老师暂时没收了小瓶子,对小女孩进行严厉的批评”。幼儿园教师一直强调不许带小玩具或者小食品来幼儿园,但是在实际的观察中笔者见到一个大班一天之中有6个幼儿带了自己的小玩具或者吃的东西,教师反复强调的事情却根本不起作用。在现实生活当中,单调的反复对人的刺激会越来越小,同样,单纯的说教也容易使孩子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对教师的话不感兴趣,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案例分析
在我们幼儿园大班演习的一次以雷雨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当中,教育的目标是:懂得雷雨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了解雷雨的天气不可以做的一些危险的行为,知道在雷雨天如何安全避雨的方法。但是在对这个班的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的调查时,当问到在雷雨天气时可以在树下避雨吗?100%的孩子都肯定的回答说是不可以,但是再接着问为什么不可以在树下避雨时,66.67%的幼儿都不知道原因,知道正确原因的幼儿有的是在书上看过,还有的是家长告诉的。有的幼儿甚至回答“雨点从树叶里会掉下来滴到头上,小朋友会感冒的”有的回答“下雨了要赶紧跑回家,回去晚了妈妈着急的”,因此说制定安全教育的目标一定要从细节开始,从浅到深慢慢的推进。不能让幼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个案例也反映了老师在对于安全教育的目标上的模糊,是没有合理的将安全教育的目标传达给孩子的。这个也是需要老师进一步的认清安全教育的目标。
三、研究结果分析及教育建议
(一)研究结果分析
1.对安全教学的概念模糊,2.安全教学的目标不统一,3.教学内容刻板跟着教材走。
(二)教育建议
1.教学目标定位明确,2.教学内容源于生活,3.实施方法借鉴生活,4.学习经验用于生活,5.编写使用生活化教材。
结语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可以说安全就是生命。尤其是对于孩子们,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为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纲要也明确要求“改善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早期儿童事故频繁发生,不仅要重视加强儿童的关怀,它使我们意识到安全教育对儿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J].科学之友(B版).2014(01)
[2]宋秋容.幼儿安全教育的途径[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5(07)
[3]宋丽娟.浅淡幼儿安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4]徐改改.幼儿园安全教育出现隐患原因初探[J].成才之路.2014(04)
[5]马霞.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04)
[6]谢丰华.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5(01)
[7]郭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5(01)
关键词:幼儿 安全能力提升 教育方法
近年来,从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溺水、走失、校车闷死女童,玩滑梯时衣领被挂住导致窒息等等,很多事故的原因都是幼儿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能力欠缺,为此,在幼儿园中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幼儿的安全能力势在必行。根据幼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幼儿安全教育理论系统不完善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研究》,专题研讨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经过一年多的专题研究,我们对提升幼儿安全能力的教育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安全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幼儿安全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及突发事件中避让危险、趋向安全,让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的一种能力,又称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根据研究,幼儿的安全能力可以分为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能力和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能力是指幼儿在行走、进餐、睡眠、学习、游戏等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自我保护的能力;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是指在防火、防烫伤、防拐骗等意外事故中趋利避害的能力。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明显落后于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能力。但是总体而言,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和老师的过度保护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一般较弱。
二、幼儿安全能力提升要求下的教育方法探究
(一)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培养安全意识
幼儿园要积极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利用环境无形之中提高幼儿的安全能力。首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泼、醒目的安全标志,贴在保温桶、电源插座、楼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让幼儿对这些安全标志进行识记;还可以在幼儿园内布置安全教育的宣传栏,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例如,可以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行走安全等专栏,并可以定期更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在一举一动中渗透安全教育。例如,教师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要速度过快;剪刀、小刀之类的利器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
(二)进行安全教育,形成安全能力。
幼儿活泼可爱,好奇好动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是培养幼儿安全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要通过标志识别、安全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幼儿了解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我们进行了识别安全标志竞赛;请来在派出所工作的爸爸,为幼儿讲"走失了怎么办"的专题讲座,请医生讲"保护牙齿""注意用眼卫生"等讲座。
其次,要进行相关安全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一些综合体能锻炼,提高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可以提高幼儿在危险中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就某一件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进行专门训练。例如,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不知道互相避让,经常发生小朋友互相碰撞的现象。教师可以进行"会躲闪,不碰撞"的自我保护能力训练,设置了一定障碍让幼儿练习走、跑、侧身通过的方法,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再次,要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勇敢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幼儿也有自己心理体验,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表达,如:可以设计"当别人误解我时"、"遇到问题我敢说"、"怎样使自己高兴"等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摆脱不良情绪,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保护自己的心理免受伤害。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安全能力。
要提高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幼儿的安全能力,在加强幼儿安全管理、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应对幼儿进行安全行为训练,促进其安全能力的形成。一是做好日常中的安全行为训练,可以编制《幼儿良好习惯新童谣》《碰到问题我敢说》《饭前要把小手洗》《吃饭不掉菜》《饭后要漱口》等儿歌,注意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习惯,保护自身生命的安全行为。二是培养幼儿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救行为,可以通过创设意外事故情境,进行应急演练,教幼儿在出现意外灾害时沉着应对,学会自救避险,如拨打急救电话,火灾自救,地震避险等。
三、结语
总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幼儿的人生安全,也关系到幼儿管理工作的成败,因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安全教育环境,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2015年5月28日,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携手人民公安报社开展的“平安共建,关爱少儿安全健康”主题活动走进了四川成都,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寓教于乐
此次是三生公司2015年来平安共建行动的第四站,本次活动得到了人民公安报社、四川省公安厅、成都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多位嘉宾出席了活动。
在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小学,孩子们跟着公安民警和三生志愿者们一边念着安全教育口诀,一边比划着动作,享受着在儿童节前夕收到的这一份特殊的礼物――“三生爱心安全盒子”。
“三生爱心安全盒子”是一套有益实用的安全教育工具,是三生公司结合长期开展儿童公益的实践探索,联合多位儿童教育专家共同开发的,目的是想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安全盒子”除了挂图、卡片、漫画,还有互动游戏使用的各种小道具和小玩具。
在活动中,“警察叔叔”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告诫孩子们要意识到潜伏在身边的危险因素,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学会向周围的大人寻求帮助。而且,借助“三生爱心安全盒子”里的道具,为学生们讲解安全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让孩子们快速地认识了生活中的安全标识。现场还进行了提问互动环节,孩子们争先举手提问,现场氛围踊跃,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命水球”、“安全通道”、“安全标识知识竞答”等这些小游戏当中,孩子们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技能,同时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这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
持续关爱
近年来,儿童案件、拐卖儿童案件、食品安全事件、交通安全案件等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少年儿童的身心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儿童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孩子是明天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爱儿童,促进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三生“平安共建,关爱少儿安全健康”主题活动显得更有意义。
三生(中国)秉承“自尊敬人”的价值观,长期致力于开展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尤其在关爱少年儿童方面。2010年~2012年,三生成功救助了20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成为推动先心病纳入大病医保的力量之一。从2013年开始,三生又联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共同开启了“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走进山东、四川、湖北、贵州、河南、江西、河北等多地留守儿童聚集的农村学校,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三生爱心基金捐建了121间三生爱心教室,了4万人参与的《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带动1673名志愿者和9000多名留守儿童快乐互动。
2015年,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启动“平安共建,关爱少儿安全健康”主题活动,该活动还将在广西、山东、湖南、广东等地陆续展开,给孩子们传递安全理念,延续生命安全教育。
1、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强化安全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都是首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示范作用,打铁要自身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想有效地实施教育,仅有一般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有一定的教育艺术。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和安全检查第一的理念,坚持积极地预防,依法管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要求和规章向度,按规定成立好班级安全小组和路队小组,努力增强师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2、扎实有效地做好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
遵照德育工作的原则,注重实效性,讲究人性化,系统协调灵活多样搞好德育工作,树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大观念,在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时,自然地把安全教育常识渗透之中,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并对学生开展好各季节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防护的实际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上好思品课,主题班会的同时,不忘对学生上好安全教育课。
课堂上,学生的道德知识,道德观念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事例,认识到大道理,领悟道德的内涵。如布置学生收集英雄人物事迹,把收集到的故事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交流,一个个英雄人物仿佛就在学生眼前,学生细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学生对祖国,对集体,对人民有一种奉献的冲动。此时应教育学生,见义勇为,救护他人,一定要注意安全的方式方法,只要方法正确,危急中不乱,都是安全救护的有效行为。然后再结合安全事故中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从而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品德观和科学的施救措施。真正把良好的道德观念,体现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4、德育、安全教育工作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
教师的爱应面向全体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对学困生的教育。学困生在班级基本属于弱势群体,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不要被困难所吓倒,更要防止他们一时的悲观失望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挺而走险,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上的一个个困难,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班集体的喜悦。所以,他们感觉到班级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同学之间的互助,他们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5、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让安全教育的警钟长鸣。学校的德育、安全教育工作只有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鼎力支持,互为补充,形成全力,才会大见成效。
关键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服务;社会工作;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92-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剧以及城市人口流动的加速,流浪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城市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极其恶劣,他们居住无定所,衣食无保障,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而经常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其负面效应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工作介入到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中,运用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救助服务,促进救助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在Z市救助管理站开展的流浪未成年人安全教育项目为案例,介绍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过程,分析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同时对我国体制内救助机构引入社会工作实务进行反思。
一、案例背景
(一)机构基本情况
Z市救助管理站是集救助、保护、管理、教育、安置于一体的临时救助机构,承担着Z市日常救助、跨省护送和对市属八区十一县(市)救助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检查的任务。Z市救助管理站建筑面积5 4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救助站内部设施齐备,不仅设有男、女、儿童、老弱四个救助管理分区,还专设了医务室、电教室、康复室、阅览室、浴室等。儿保科是救助管理站的下属科室,主要负责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能为:1)按照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重点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2)负责了解受助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状况,外出原因,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3)负责与受助儿童家人、学校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帮助其尽快返回户籍所在地。
(二)项目背景
2011年6月—9月,黑龙江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两名大三学生在Z市救助管理站儿保科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社会工作专业实践。
我们在Z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方式,分别从救助站领导、儿保科的管理人员、站内工作人员、受助儿童等层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需求评估。评估中我们了解到流浪儿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安全感,对他人缺乏信任;二是流浪儿童对救助站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曾多次发生儿童未经允许私自离站的现象;三是流浪儿童在流浪过程中为生存所迫,学会了撒谎、欺骗,养成了较多不良习惯,如吸烟、说脏话。
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流浪儿童的生存环境恶劣,无法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加之自身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范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弱。流浪儿童在流浪过程中多数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这也使流浪儿童逐渐形成了仇视社会,是非不分的扭曲人格,严重影响了流浪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使之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需求评估结果,我们认为,流浪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且应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流浪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既是其回归社会后能够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救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目标。针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安全教育,既可以配合救助管理站的工作目标,又能够提升流浪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被确定为此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目标。
二、服务过程
(一)项目方案设计
1.项目目标
总目标:提高流浪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其回归社会后能够远离危险,健康成长。
具体目标:
(1)消除流浪未成年人的抵触情绪
(2)提升流浪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
(3)补充流浪未成年人的安全知识
(4)提高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后的自我保护能力
2.服务内容
在明确服务对象需求及项目目标后,项目组计划在救助站内,通过运用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流浪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二)项目实施
1.初步的心理辅导
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缺乏安全感,对他人信任度低,对救助站存有较强抵触情绪等心理层面的问题,项目组对新入站的流浪儿童首先进行了初步的心理辅导。通过个别访谈,了解流浪儿童的情绪状况,通过以情相待来设法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缓解其抵触情绪,建立初步的信任,为接下来进行的安全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实施过程中,我们尽量避免直接询问流浪儿童的家庭状况和流浪经历,而是抱着和孩子们交朋友的心态与他们交流,谈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兴趣为切入点,寻找共同话题。从整个效果来看,经过第一次交流,孩子们基本消除了对我们的陌生感,工作取得了基本的信任。
2.安全教育小组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作用非常显著。项目组通过运用小组工作,充分将小组的趣味性与孩子爱玩的天性结合在一起,对在站的流浪未成年人开设了安全教育小组。旨在提升流浪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趣味活动中学到更多的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与安全知识,从而提高流浪儿童的自我保护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由于站内的流浪未成年人数量较少且停留时间较短,因此,项目组将小组的性质确定为开放式小组以适应站内儿童的不断流动。实施过程中,虽然我们在计划设计之初已对站内受助儿童的数量及流动情况有了前期的了解,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儿童数量过少(有时仅剩一人)以及频繁的流动还是给小组的顺利实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也由于初次带领这种成员频繁流动的开放式小组而产生了较大的不适。
3.安全教育手册
由于站内受助儿童的停留时间短且停留时间不固定,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是无法实现的,为此,项目组设计了通过给儿童发放简明易懂、方便携带的安全手册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儿童文化程度低、在站停留时间短的现实问题。
安全手册由项目组针对流浪儿童的实际特点自行设计并精心制作而成,内容主要侧重于流浪儿童在返乡、回归社会、甚至是再次流浪时可能会遇到的危机情况的处理。包括:自我保护的必备素质、衣食住行的安全禁忌、紧急求救的基本方法、依法进行的自我保护、制止犯罪的必要对策等五个方面。在安全手册的封面等显著位置上,项目组还将Z市救助管理站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以及危急时刻的报警、求救电话印在了上面,方便儿童在必要时使用。安全手册的制作要求一定要简明易懂、图文并茂,方便儿童阅读,同时保证制作精美、方便儿童携带。
在安全手册的实际发放中,我们发现它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受助儿童将它视作礼物一样在手中不停地把玩翻看,对它充满了好奇,这也让项目组成员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4.离站欢送会
针对即将离站的流浪儿童,项目组设计了小型的离站欢送会,欢送会上流浪儿童与其他在站儿童一起重温在站期间的收获,彼此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项目组的工作者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为离站的儿童送上他们真挚的祝福和临别赠言,让离站儿童感受到友谊、温暖和关爱。
在受助儿童分享彼此内心感受的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受助儿童由最初进站时的排斥对立情绪,到此时即将离站时些许不舍的情绪变化,虽然他们在站时间很短,但这短短的几天却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全、快乐与温暖。
5.社区宣传
由于救助站内的流浪未成年人人数有限,停留时间短,仅对站内流浪未成年人开展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项目组还走上了街头、车站等人流较大的流浪未成年人主要活动地带去开展社区宣传。一方面,直接给街头上的流浪儿童发放安全教育手册并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取得流浪儿童的信任,告知其救助管理站的主要职责,游说其接受救助管理站的无偿护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倡导社会公众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关注。通过社区宣传使我们的服务项目可以有更广泛的辐射范围。
(三)评估
在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环节,项目设计之初项目组曾考虑通过类似于基线评估的方法对流浪儿童入站时与出站前的状况进行若干对比,运用定量的方法考量项目实施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受助儿童的在站时间仅有3-5天,更短的只有1天,如此短的停留时间,定量评估显然并不适用,根本无法测出效果。为此,项目组在评估方法上做出了调整,采用了定性评估方法,通过工作者的观察、主观感受、机构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评价等方式来进行。
通过项目工作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观察及主观感受,我们认为受助儿童首先在情绪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入站时的封闭、对立情绪均得到了较为明显的缓解。其次,小组的开展及安全手册的发放为受助儿童补充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远离危险的常识和知识,相信对于儿童今后的生活一定能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机构领导在谈到此次项目时说道,自项目开展以来,机构再没有发生过受助儿童未经允许私自离站的情况,大大地减轻了机构看管受助儿童的工作压力。工作人员则认为,项目中各项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大开了眼界,原来救助工作可以用这么多的活动形式来做,普通的安全教育原来也可以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的学习。
三、工作反思
(一)要根据流浪儿童的特点灵活地设计并实施活动
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救助社会工作在我国没有太多经验可循,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各项活动的具体设计上更要紧紧围绕流浪儿童的特点去灵活地设计并实施。如在建立专业关系阶段,工作者切不可直接询问儿童的家庭住址、流浪原因等类似容易让流浪儿童产生抵触情绪的问题,而是要以与其交朋友、聊天的方式去交往,逐渐建立信任,慢慢打开局面。再比如,针对受助儿童在站时间短、且时间不固定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发放安全知识手册的活动,作为站内安全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主要围绕流浪儿童在返乡、回归社会、甚至是可能出现的再次流浪时,有可能会面对的危机情况处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安全手册完全依照儿童的理解能力与审美方式进行设计与制作,同时方便儿童随身携带,因此受到了流浪儿童的欢迎。总之,各项活动内容没有模板可供参考,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发并在实践中总结,但围绕流浪儿童的特点,灵活地设计与实施却是不变的原则。
(二)救助机构的流浪儿童救助理念仍然滞后
近年来,我国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投入不断增大,这使得救助机构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进,较之过去已有了明显改善。但救助机构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所秉持的理念却仍显滞后,服务理念明显不足。
2006年民政部等中央十五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流浪儿童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公安机关对于执行公务时发现的流浪、乞讨儿童,应当及时将他们护送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所有被送进救助机构接受救助的流浪儿童,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脱离救助机构。在救助机构内,救助机构对受助对象享有一定的管理权限[1]。
为了防止机构内的流浪儿童未经允许擅自离开,救助管理站往往会采取一定的防范、安保措施,通过限制机构内流浪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与空间或派专人看管的方式避免儿童“外逃”。这样一来,原本意在保护流浪儿童的救助机构实际上成了剥夺其人身自由的“监狱”。导致很多流浪儿童宁可在外流浪也不愿意进救助站接受救助,这种“一厢情愿”的救助方式限制了救助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无疑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体制内救助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必须依靠政策推动
救助站现阶段对于流浪未成年人实施的救助方法主要是临时性的生活保障及护送返家。但对于流浪儿童更为重要的心理疏导、社会适应、义务教育等更高层次的专业服务,救助站却很少涉及。这除了与站内专业人员匮乏、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关外,激励机制的缺乏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国现阶段的各类救助机构均属于地方民政下属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与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没有直接联系,而制度只要求机构提供上述的临时性生活保障及护送返家这种物质层面的服务。对流浪儿童开展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高层次服务势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但这种投入对于机构来说却并不会增加任何收益,因此,对于体制内的救助机构来说,没有政策层面的推动,仅有爱心是无法实现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的。
(四)护送返家是否是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最终目标
现阶段救助机构对流浪儿童进行救助的主要程序为,当流浪儿童主动或被动(被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移送)的到救助机构寻求救助时,救助机构将根据儿童提供的家庭信息,努力与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若能顺利联系上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则儿童将被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或儿童户籍所在地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护送回家,亦可由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直接领回家,最终实现流浪儿童返家的救助目标。这种救助方法对于那些因走失、被他人拐卖、一时冲动离家出走等情况而流浪的儿童而言,不失为有效的救助方法。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的流浪儿童选择流浪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家庭或社会排斥造成的。这些儿童家庭有的已经解体,无人管教他们,有的家庭存在功能障碍、缺乏温暖,甚至有的家庭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虐待等。所以当我们按照政策把他们护送回家时,无异于对他们是另一种伤害。许多孩子被送回家不久又再次流浪。
因此,当儿童的生存环境并未得到解决或有效改善,导致儿童流浪的原因并未消除时,简单的将其护送回家根本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不仅造成救助机构的重复救助,对儿童的成长也会造成更多的伤害,我们今天的救助也更显得苍白无力。“实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不仅仅是让他们回家,而且要让他们得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回归”[2]。因此,以回归为导向的救助服务应取代以回家为导向的服务。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机构介入,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方努力,各相关机构共同协调配合,建立一个能让流浪儿童真正回归社会的全新救助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安全,自我保护,保护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幼儿阶段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是几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1.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的意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父母、老师和许多人的心。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我们在这一方面的认识和防范措施都做的不到位。
1.1 幼儿园现状分析。
从幼儿园现状来看:在幼儿园方面,在环境创设中虽考虑了安全因素,但忽略了保育环境创设的教育因素;在教师方面,在怕出事故的思想影响下,对幼儿管头管脚,置幼儿于被动的地位;在幼儿方面,他们在活动中不能自己调节活动,部分幼儿在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还有幼儿在走楼梯时喜欢顺着扶手往下滑或是还剩两格就往下跳等。由此看来,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还应该通过优化幼儿园的保育环境,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要明确幼儿安全自我保护能力的内容和培养目标,根据幼儿生活需要和社会化人的素质要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幼儿自护意识和能力的总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分解制订相应的分目标,并将这些分目标分段安排在小、中、大各个年龄段。这样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培养,确保了目标的顺利完成。
1.2 家庭情况分析。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人们往往片面追求幼儿智力的发展,忽视幼儿的生存需求,他们对幼儿保护有加、宠爱有加,尤其是隔代长辈过分溺爱幼儿,事事包办代替,担负起幼儿的安全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太危险”、“不能做”。由于幼儿的安全问题已经被父母长辈完全代办了,造成了幼儿娇气、依赖性强,面对危险勇敢的精神少,缺乏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造成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如果幼儿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父母、教师再严密的监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他们的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他们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让幼儿对生活隐患有防范意识,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有较好的自救行为,也就是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是安全教育的根本。
1.3 孩子自身情况。
从孩子自身来说: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家长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先闻一闻、看一看,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1.4 教师教育情况。
从教师方面来说: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完善,幼儿的可塑造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新《纲要(试行)》要求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在幼儿园必须受到充分的保护和照顾,同时强化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同样重要。
1.5 各方面的调查情况显示。
近年来,幼儿的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繁出现,据一份最新公布的少儿意外伤害专项调查报告显示,57%的被调查儿童和父母认为,交通事故等是威胁少年儿童人身安全的最危险因素。
这项调查是、全国少工委、教育部和公安部近期联合开展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主题活动之一。被调查对象涉及北京、广州等全国9个城市的1万多名未成年儿童及其父母。调查显示,儿童自己最害怕或最担心在公共场所和大自然中受到意外伤害,父母则最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从发生意外伤害的类型看,儿童和父母都认为交通事故、上放学路上被劫、玩耍受伤、运动受伤、食物中毒这五项是最危险的因素。有57%的被调查父母和儿童认为交通事故最危险,其次是触电和溺水。与传统隐患相比,“网络陷阱”作为新生事物其危害性不容忽视,6.2%的家长有这方面的担忧。
孩子从哪里获取意外伤害的知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呢?学校安全教育和家长交待被认为是两项最重要的途径,62.4%的孩子首选学校安全教育,68%的父母认为家长交待对保护孩子最重要。
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林良明教授说,这项调查较好反映了我国少年儿童面临的意外伤害问题的特点。了解意外伤害的场所、类型,对学校、社会、家庭和儿童自己有效预防意外伤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到底培养是尤其重要。
总的来说,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由于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而又缺乏生活经验,常常会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干一经些危险的事情,缺乏安全意识,更谈不上自我保护。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必须重视这一课题,并且总结经验,探索有效的防范方法,团结一致来解决这一问题。
2.培养和提高幼儿自护意识的实践探索
2.1 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应从培养常规抓起,幼儿明确各个环节,各个活动的具体要求,逐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1.1 通过故事、看图画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常识。
例如:故事《鲁鲁的鼻子》中讲的是小猪鲁鲁把豆子、钮扣等小东西往鼻子里塞,当它觉得呼吸困难时,就用手去掏,谁知越掏,这些小东西越往鼻子里滑,后来连鼻血都弄出来了,才吓得大叫妈妈,妈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鲁鲁才脱离了危险。上完这节课,可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猪鲁鲁的呼吸变困难了?为什么它会流鼻血?这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流鼻血,不会发生危险,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2.1.2 通过现实生活上的实例教育幼儿。
电视上经常有关儿童被拐骗、走失等的报道,可借助这些实例教育幼儿: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有的坏人很会伪装,让你感觉他好像是好人,他会给你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一定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要学会自我保护。还有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如:上厕所时推挤、手拉手跑步、鞋带没系好走路等,要教育幼儿注意这些细节,避免发生事故。
2.1.3 运用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1)以安全知识竞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我园自制定《安全知识》以来,举行了好几次安全知识竞赛:将幼儿分成苹果队、香蕉队、梨子队等几个组,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前几种题型每答对一题得一朵红花,而到风险题时,则分为五朵花、四朵花、三朵花的题,让幼儿选择,当然花数多的题目相对来说难度较大,这样增加了竞赛的刺激性,气氛活跃。通过安全竞赛,让幼儿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巩固安全知识内容,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认识安全标记训练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标记可提示和警告人们注意安全。我们应和家长配合,利用参观、游玩、逛街的时候,让幼儿认识常风的交通标记安全标记,懂得其主要作用,并通过认识安全标记,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2 通过专门设计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2.1 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
例如:幼儿园每半个月对幼儿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每一个月对孩子们进行一次防火演习。在每半个月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不走形式,不敷衍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并选择最容易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安全隐患作为教材,对幼儿进行认真地、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意识。例如:在防火演习中,广大教师非常注意引导幼儿把平时学到的有关着火的时候怎样逃生的知识运用到防火演习中去。当孩子们听到火警预报的时候,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很有秩序地去拿自己的小毛巾,捂着嘴巴、弯着腰,一个跟着一个井然有序地向楼外跑去,使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防火演习中增强了防火的意识,提高了逃生的技能,懂得了“玩火危险”的道理。
2.2.2 创编适合幼儿接受的有关五大领域中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游戏内容,加大了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力度。
在现有的教材缺少安全教育内容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广大教师从实际出发,出大量的安全教育内容、,填补了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的空缺,例如:教师们通过创编《小猴为什么肚子痛》、《警惕异物》、《陌生人敲门我不开》、《不要接触陌生人》等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童谣、幼儿歌曲等,极大地丰富了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受幼儿的欢迎。实践证明:广大教师在引导幼儿讲安全故事、说安全儿歌、唱安全歌曲、做安全游戏的过程,是幼儿安全意识提高的过程,是幼儿体验在安全中才有快乐的过程。
2.3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可做以下的工作:
例如:饮水进餐讲在前:为了避免热水、热饭烫着幼儿,教师都是在幼儿在喝水之前,把热水凉到不烫嘴的程度再让幼儿去喝。午睡时候常叮咛:幼儿在午睡的环节里,教师要不停的叮咛幼儿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嘴里不能含着东西睡觉等,并提醒幼儿不蒙头睡觉。预防触电挂嘴边,时刻提醒幼儿的安全意识。意外事故经常讲。不跟陌生人走,教育幼儿了解电话110、119、120的用途,在险情发生的时候知道报警求救等等使孩子们在安全与快乐中逐渐的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教师往往热衷于在课堂上创设一些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忽视了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具有明显的实践性这一特点。要带领学生定期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应将引导幼儿了解社会现象、接触社会事物、与社会成员密切交往作为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牵动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其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健康开展,那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教育问题对孩子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
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在教育上其侧重点也应不同,因而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
1.托儿班
托儿班的幼儿大概在三岁之前,这时的幼儿基本需要大人的呵护照料,智力水平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应该包括:当遇到危险时能够进行呼喊求救,不单独活动,不离开集体,不要陌生人的礼物,不将小东西如纽扣、硬币等放入耳、鼻、口内等。
2.小班
小班的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处于以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运动能力和认识方面有一定的提高,非常善于模仿,教师因而可以通过典型示范,使幼儿学会报警并能够拨打110电话,能够熟练记住家长姓名、家庭的住址及重要的电话号码,外出时和家长拉好手、不乱跑,主动让幼儿养成安全意识,并牢固掌握。
3.中班
中班的幼儿在直观行动思维上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行为开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单独做游戏,这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安全标志,同时记住一些如火警是 119、叫救护车拨打120 等,对于出现的简易的外伤如出血、烫伤等学会一定的处理,建立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
4.大班
大班的幼儿随着生长发展有利明显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可以理解具体的事物,而且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分析,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很喜欢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技巧。因此教师不但要教会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危险状况,而且应该教会他们主动远离危险。如:在路边如果发现有电线掉落地上,不能拿起来玩,放风筝时要避开有电线杆的地方,在标有高压电的地方要学会躲避;看到电线弧光要赶紧闭眼,听到剧烈的响声要赶紧张开嘴巴,听到响雷、鞭炮声时快速捂住耳朵;学习一些识安全出口的标志等。
二、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对于外界的事物总是感觉新奇,没有安全意识,对于任何事物都想动手摸摸,家长和老师又不能时刻的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安全事故。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多是以恐吓的形式来保护幼儿,叮嘱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这样的方法收效甚微。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很强,这样的教育形式或许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要从根本保证幼儿的安全,必须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其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还要培
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应当开设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每周定期开展安全主体班会,并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多样的形式对幼儿普及安全知识。例如向幼儿展示与安全有关的图片、音像或者动画,教给他们防火、防震等安全知识,并组织其进行模拟训练。
2.组织相关活动,使幼儿对安全具有一个感性认识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危险和不安全的概念模糊,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灾害方面更是如此。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减少他们因无法预知而产生的恐惧,并且激发幼儿学习安全防范和自护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我们采取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的方法。如防震教育活动,首先,组织幼儿观看相关录像、图片,让幼儿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再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的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又如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中,我们带领幼儿到附近消防队参观,请消防队员讲授防火知识,观看消防演习,同样通过游戏和演练等活动,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技能。
三、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头等大事和一直存在问题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国内外的优秀经验为我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所用。
1.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环境
日本、美国曾进行过相关调查,在儿童受伤中一般有: 骨折、擦伤、扭伤等,一般较多的发生在户外运动场所、游戏地点,如滑梯、秋千等。国外的做法是对这些场所尽可能的做一些防护措施,尽量保证场地与设施的充分性,做好日常维修,尽可能培养幼儿的活动经验,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陪护,尽可能降低游戏设施的危险性,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活动的监护,在活动中教育幼儿增强安全意识
在幼儿园中幼儿安全主要依靠幼儿教师来完成,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施者和维护者。为了保护幼儿安全,但不能采取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措施,相关教师应鼓励幼儿亲自尝试他们自己创造的有一定冒险性的活动或者自己发明的一些特殊玩法,不能简单的强制儿童不要做某些活动,要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新奇刺激的活动,教师要承担监督作用,在陪伴孩子们进行活动的同时,要及时为儿童提醒有危险的地方,提示并让儿童记住,学会识别和避免危险,从而保护自己。
3.加强对体育健身的宣传
借助阳光体育运动这个契机,大力在农村进行体育锻炼的宣传,培养人们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营造一种积极健身的氛围,使学生与家长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各个方面都协调发展,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是幼儿无法回避的场所,也是幼儿将来的主要生活工作场所。社会上有丰富的应对各种灾害的资源,可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可带领孩子参观 119 指挥中心,现场观看消防战士的灭火训练,邀请消防官兵进幼儿园讲解消防知识,并组织幼儿进行疏散演习等。总之,幼儿的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头等大事。只要幼儿安全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只要老师和家长对安全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并严格实施,通过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必能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幼儿园。幼儿的安全事故必然越来越少,幼儿的安全教育必然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大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