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0:4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全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我将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七年级学生47名,对音乐感兴趣,素质较好的占很大一部分,但是有不少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上课精为不集中,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参与进来。八年级学生有56名,这个学年段也是初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时期,因此有许多同学会淡漠这一学科,即使是七年级比较有热情的学生也会如此,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发挥学科特点。九年级学生有十几名,面临升学影响,在这样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时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着重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任意遨游,汲取营养。
三、具体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把育人放在首位。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消化、吸收。
3、运用各种不同肢体语言和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4、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表演的意识及兴趣。
6、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四、成绩方面
本学期将改变以往在期末让学生唱首歌,演奏乐器及做一些试题就是本学期的成绩的做法,而是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做好记录,然后再将期末的成绩综合在一起,这样不但使成绩更具科学性,而且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积极性。
五、自我提高计划
1、为了“过三关”活动,加强理论和专 知识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3、积极参加学校和专科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4、虚心向有经验的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吸取新思想、新做法。
5、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6、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六、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它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学习我国优秀剧种时、爱国题材的音乐时,还是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时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音乐艺术学科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七、教研课题
如何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强烈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些我的看法:
1、由多媒体导入
2、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导入
3、用歌曲导入
4、根据歌曲形式导入
1、根据教科室的主题要求,“续推学本课堂建设,提高教师素养”,综合组拟定主题为:“继续有效利用预习单发挥的作用”组织教学,将教研主题渗透到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
2、综合组成员多,科目杂,在校教科室的领导下全体成员努力工作,将出色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1)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指导、逐个提高”和“立足教材,深入浅出,拾级而上”的教育教学策略,根据自己的科目要求有效利用预习单,将预习落到实处。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效利用预习单发挥的作用。
(3)七八年级的老师设计预习单问题时应该有梯度,层层深入,有探讨的内容。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受益,每堂课都有话讲,每堂课都积极参与,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道德觉悟。
工作重点:
一、深入钻研教材,继续学本课堂的探讨,深入“发挥预习单的有效作用”各学科根据教学目标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1、社思:
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样,设计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一)七年级:
(1)利用预习单培养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学会交往,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世界地理的教学教会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解题的能力。
(3)同教材老师互相听课,经常同课异构,互相磨课,要集体备课,
(二)八年级:
(1)利用预习单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合理扩充教材,真正做到依标施教,依刚而考。
(2)通过课例展示学本课堂的预习单发挥的有效作用,深化提升学本课堂,有利于学生自我解决疑难问题。寻找方法,实现向40分钟要质量的高效能课堂目标。
(4)新老师听课15节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5次,老教师听10节课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2次。
(三)九年级:
(1)紧靠中考大纲,做到有效复习,讲练结合尽量不走冤枉路。
(2)研究命题方向,把握研究学业考试,寻找有效提升成绩的方法。将solo评价渗透给学生并指导学生答题。
(3)针对中考目标有重点的记忆核心知识,指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提高答非选择题的能力,注重做题方法的引导。
(4)做到基础知识重点记忆堂堂清,周周查,月月考。
(5)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水平。
2、体育:
重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1)九年级以中考项目为目标,加强训练,提高成绩。
(1)八年级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走、跑、跳、投掷以及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2)七年级多和学生互动,开始学本课堂的研讨,课上多安排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
3、音乐、信息、美术、心理活动、综合实践:
(1)利用学本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和动嘴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好学、乐学、爱学,快乐健康成长
(2)培养学生拥有面对自己和面对他人的勇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学会保护自己,掌握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技能,以及了解各种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生活常识。
二、积极配合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本组的工作任务。
三、各科常规工作做到提前手写备课,认真上课,二次改作。实行以备课组为活动单位,进行研究,强化课堂的关键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和落实,促进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突出核心知识梳理、核心问题设计和板书设计,通过提高备课质量促进学本课堂研究的深化,特别是预习单的有效利用。
四、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本组成员上好校内公开课(每人开一节),积极参加区里公开课,通过课后评课和反思把好质量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多听本组和他组的课,多学习他人的长处,懂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勤动笔,记录实际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新老师听课15节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5次,老教师听10节课外加听讲座或读名作2次。
六、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个性差异,多姿多彩的开展有效活动。
(1)配合美术组完成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体育和美术组)
(2)配合政教处完成墙报设计,美化校园。(美术组)
(3协助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比赛活动。(美术组)
(5)九年级组织一次初中生情绪调控讲座。(心理老师)
(6)七年级准备举办包饺子活动。(综合实践组)
顶岗实习使我们师范类大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我一直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节课的反思”的态度,尽力做好各项实习工作,同时,一直谨记实习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完成实习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并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学校实习老师和领导留下了好印象,并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1、教学成绩优异,表现突出
开学第一天,我就被学校分配到七年级担任整个年级四个班的教学任务,一百六十多个孩子便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八年级的地理老师是学体育的,对地理一窍不通,于是我没有了专门的地理指导老师,从备课、做导学案、上课、反思、试卷出题、批改试卷以至考试复习,这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一个人来完成,碰过好多钉子,遇到很多挫折,其他老师也给过很多建议,听过很多不同学科的课,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在全县十三个中学中居第五位,在期中考试中居第二位。
可能是在大学里参加的活动很多,第一次上课从头至尾没有一丝紧张,整节课都按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有一封致全班同学的信,这封信一读完便受到了学生的感动,下课时给了我好多小纸条,写了对我的第一印象和自己的一些观点,从这时开始,我的心和学生的心已经开始往一起走。当听到一声声“老师好”,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
刚开学的时候,一切都不熟悉、不适应,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的课并不多,一周十二节,但是安排的非常集中,周一晚上三节晚自习,第二天还要上早自习和四节课,连着八节课,而周五也是连着四节课,中间课间十分钟还要准备下一节课,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导致来的第二星期嗓子哑了,上火了,话都快说不出来了,幸亏周三周四没有课,可以稍微喘息一下,但还有好多课外活动。以前从不喝茶的我,从开学第一天到现在已经离不开保养嗓子的苦丁茶。学生也有很闹的时候,自己也也很苦恼上不了课的时候,还记得有一次嗓子几乎说不出话了,班主任让我别上课了,但我还是坚持上了四节课。
四个多月,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成绩也比较优秀,尤其在期中考试中地理成绩居全县第二,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嘉奖和好评。
2、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在实习期间我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得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我的专业是地理科学,这个专业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在大学时我还在学校绿色方舟环保组织担任过一年的部长,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使得我对环保事业情有独钟,来到平安堡中学以后,结合学校周边环境、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成立了绿缘环保小队,为建设绿色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组织实习队全体成员在学校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节水活动,利用了海报、展板、广播、宣传标语、、签名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号召全校师生为节约用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月底举办地球一小时活动。四月中旬,平安堡中学绿缘环保小队在该同学及其实习队成员的努力下终于成立,并带领小队成员举办了一系列环保行动,例如在四月中旬举办的以“点石成金,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校园废品利用大赛,号召学生们将废品进行有效利用。五月中旬,由实习队全体成员一起主办的以“舞动青春,唱响明天”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成功举办……,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得到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
3、一样的课本,不一样的地理课
在xx县地理同样不参加中考,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学校的相关设施也不齐全,地理在教学上一直处于半空白状态。但地理是一个兼容败家的学科,生活中的地理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观察生活中的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变成了我又一项重大任务。
七年级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由于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太短,在七年级地理基础也不好,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都不高,地理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学生的地理思维、空间感都不太好,因此在开学第二节课,我的课堂就显现出不同之处。在那一节课,我们听了一个相声《新地理图》,是将全世界各个不同地区九十多个地名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串在一起,相声当然不能简单地听,学生的任务是负责将自己听到的地名写下来,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又对又多。这九十多个地名中大部分是本书所涉及的地名,在提高大家学习兴趣的同时将地理知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他们。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在学习完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之后,讲本课内容总结成顺口溜或者小故事以便于记忆。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将所学习的地图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开学初我便在七年级四个班展开了一次“学校在我心中,地图在我笔下”的“我爱我校”地图比赛,要求学生们每一个人为我们的学校画一幅平面示意图,要求有图标、方向标、图例等,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初选之后他们又找指导老师来修改、指导,最后在一百六十多份地图中挑选出二十份优秀作品在学校教学楼展厅进行展览。此次活动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们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校园的一点一滴;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锻炼了学生们观察事物,亲自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更浓了。
4、丰富多彩的团支部活动
在担任实习队组长期间,我积极组织小队内的各种团日活动。在实习之初为了提高大家的教学技能,在小队内召开互听互评课活动,大家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使得各队员的教学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大进步。在三月份,响应xx县其他实习队的号召,举办为半壁山小学患白血病的儿童捐款的“托举一份希望,献出一份爱心”活动。在清明节期间,与小东区实习小队联合举办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并且两个实习队成员之间就教学与生活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互相借鉴。五月份,组织实习队成员积极开展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五个一”工程。在五月下旬,组织小队全体成员赴六道河中学参观,交流。还带领本小队成员完成了整个xx县实习队每期队刊的制作。在实习队各成员之间还经常举办一些小活动,如集体包饺子活动等,丰富大家的业余时间,增进组内成员相互之间的感情,增强小队的凝聚力。
5、与学生之间的情谊
四个班级一百六十多个学生,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兼顾到,但我在努力,尤其对一些学困生、特情生。
xx,七年级三班班长,本学期开学以来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秩序,爱说话,第一次月考成绩名次在年级下降63名。据班主任介绍,上学期各方面表现良好,但现在成绩严重下降,也远不如以前听话,还打架,着实令班主任头痛。平时在课上就非常关注他,在课下还经常和他聊天,了解他近期的思想变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一些情况,在学校和各个任课老师交流,了解他其他学科学习时的课堂表现和成绩,和班主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在校表现,我还和一位实习老师专门到他的家里进行家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对他的了解比较全面,我开始针对他的这些情况对症下药,课下和他聊天,谈心,课上不时地让他回答问题,还找时间给他补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三次月考时,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年级进步了二十多名,虽然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学习成绩,但我能感觉到他的进步,在学校的表现也明显好转了。
xx,也是七年级三班的一个男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很差,成绩更是不用说了,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他的每一反思中看到了他写的一句话“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地理老师了”,我感觉机会来了。有一次晚上第一节自习课在三班,上课时我提问了他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当然他答对了,于是得到了我的表扬,下课后我问他“可以和我出去走走吗?”,他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就答应了,我们在操场上走了一圈,聊了很多问题,当然不仅仅是学习,由于课间时间太短,没办法我们就回去了,在回班级之前我给了他一块糖,说是对今天课堂表现的奖励,他不肯收,在我的坚决要求下,他收下了。在那天晚自习放学之后到办公室给我送了一封信然后匆匆忙忙的就走了。信中写了在他心目中我和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说我向大姐姐可以和我们聊天没有任何拘束,还说自己想明白了“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等着他的好成绩。后来我又和他聊天,给了他很多的鼓励,在课上他的表现越来越好,到期中考试时地理成绩进步了四十多分,让班主任都对他刮目相看。
关键词:初中美术 创新教学
一、开放教材隐性内容,挖掘 新课程资源
要想提高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也有差距,传统的美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教会学生“画画”, 要突破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让教科书隐性内容得以开放。
二、开放教学环境,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美术课不能只局限于班级,学习环境的开放,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一个好方法。我认为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资源进行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于是我将课堂搬到了室外,尝试开放式美术课堂教学,满足学生需求,放开学生视野,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如上《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时,正是金秋时节,校园里整齐排列的白杨树、榆树树叶已经变黄,并偶有飘然落下,此时此景是何等美丽,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记忆下来呢,于是带着学生置身于这片熟悉的环境中,一边呼吸着校园的秋色气息,一边有意识地进行着写生练习,记忆着他们眼中的美丽校园。教师有目的的选择室外教学,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使创造美变的更为直接。
另外,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地理风物、自然景观等资源,让美术课堂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开放美术媒材,走美术创新之路
伴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废品,如:各种空酒瓶、饮料瓶,废弃的彩色包装纸、宣传单,用空的药瓶,没油的记号笔、水彩笔及各种笔芯,没用的包装盒,报废的光盘、磁卡、硬盘等等,这些废旧物品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术课上的好材料。有的学校就用酒瓶子作为原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瓶子造型。我在课堂中尝试过让学生用一次性餐盘设计制作挂件、摆件,学生们收集了一些生日蛋糕配备的纸餐盘,制作出很多新颖的摆件。又如:七年级上册有一课《大家动手做条龙》,在这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一些旧纸杯,他们收集了不少冷饮纸杯,通过讲解一些简单的穿插技巧,再利用旧铁丝和一些废旧线绳将龙身(旧纸杯或冷饮杯)连起来,完成龙的制作。有的小组没收集到纸杯,他们用胡萝卜和牙签组合也制作出龙的造型,还有的小组的龙是用高粱杆制作的,无论材料怎样不同每个小组都能合理分工,最终都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中国龙。凸显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 常见媒材完成教材中的一些课程。在教学七年级《生肖的联想》一课时正是秋季,我安排学生准备萝卜、土豆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雕刻练习,利用葡萄、蘑菇、山上野果做立体造型练习。七年级上册《面具设计制作》一课,学生们倾尽所能找来 家庭里一切可用之物来制作面具,有用来装粮食的麻袋、塑料绳,家禽鸡鸭鹅毛,铁丝,旧毛衣拆下的毛线,各种粮食的种子,还有特意从山上采集来的一些树叶、树枝、野花等,并用他们的巧手把大树叶、麻袋片做成面具,把塑料绳、家禽毛、毛线等做成毛发,用各种粮食的种子进行装饰点缀,制成比较原始的面具,我也不失时机的为他们放一曲原始音乐,让他们带上面具尽情表现自己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在讲到七年级下册《单色版画》一课时,这个课目是一个典型的版画技法训练课,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因此,这个课目必须通过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发现单色版画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版画、掌握制作版画技法。吹塑纸版画取材方便、简单易学。我觉得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具体制作过程简单易学:取一张吹塑纸,要求平整,无断裂,无折皱,然后用笔头粗的铅笔或圆珠笔(不下水也行)在上面即兴刻画,把吹塑纸的软面划出槽沟来,要做到执笔稍垂直一些,行笔略慢一点,不要划破吹塑纸。如果需要粗的线条,可以在上面反复刻画加深,直到满意为止。以此做好底版,用毛笔代替滚筒均匀地涂上水粉,然后,再将白纸覆盖在上面,用铁夹把底版和白纸固定,用手掌轻轻地、均匀地在白纸上按压。最后揭开白纸,一幅单色纸版画就完成了。实现媒材的开放,给学生自由发挥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是美术课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音乐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的情感艺术,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为了使学生充分地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通过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我以为在音乐课堂中推行探究学习能最为充分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我想就“音乐课堂中的探究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1]从这个定义我们可知,探究的主题既可以以学科领域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要有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劲之中。
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班级演唱组合》是一个演唱活动单元。在学唱歌曲、介绍“演唱组合”这一形式的特点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首歌曲进行组合演唱的排练。这是一个表现空间很大的学习任务,表演形式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和创造的好机会。任务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大家纷纷为自己的小组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从学生自己想办法到方案的讨论,意见的综合,再到方案的统一,直至最后共同完成表演,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承担并完成了这个共同学习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自己的组员沟通,建立起了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了小组内的冲突,为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过程。这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就有了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的情感。
2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唱支歌这是无需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是一节以创作为主的综合课。意欲改变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新课教学是这样的,同学们平时唱过很多歌,也听过不少乐曲,音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也许是音乐世界的色彩斑斓,所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啊!在音乐的大家庭里,只有七个成员。它们分别叫什么呢?出示音符1234567,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调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摆弄这些小矮人吧,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组发一张老师已写好四小节节奏的纸板和铅笔,让学生在下面写谱。并采用每组计分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2/4XX|XXX|XXX|X-||每组学生哼唱自己的曲谱,老师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作,稍提些建议。非常不错,同学们很快就学会填写音符。但你们发现没有,有的小组旋律高低音符没有组合好,听起来并不好听。怎样组合音符音乐才能好听呢?这中间是不是有规律性呢?好,就让我们先来学唱几首劳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民歌吧!《信天游》、《小白菜》、《嘎达梅林》等。通过了解民歌,我们已经明白歌曲的创作是有一定规律的。让我们模仿民歌“同头换尾”的组合规则,进行创作吧。(准备4条不同的旋律,分别让学生在纸板上填写出四个小节音符,并唱出),学生学的特带劲。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我想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创作课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吧!
3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做法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教师常感叹学生呆,课难教,学生常抱怨负担重,没兴趣,难学。可见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应该是多样的、有趣的、富于探索性的。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探究者。
4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讲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的课堂一直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有什么探究可言。“探究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资料搜集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有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能唤起学习音乐的热情,并树立起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以此为前提对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的引导也就成了可能。
5反思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就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音乐,学好音乐。在上《中国民歌》这一课,我们给学生讲到中国的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而山歌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然后我们把“了解中国山歌”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布置给同学们,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山歌的各种资料,在下一课时进行展示。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同学们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但能知道山歌在陕北叫“信天游”,在青海叫“花儿”,在内蒙古叫“爬山调”,还能了解有关山歌的一些有趣的知识,自己学唱其中的一些歌曲。这种学习方式无形中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而后将“自主”和“探究”的成果回归到“合作学习中”,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如果这些内容由老师作为知识在课堂上来讲授,那么同学们将永远也无法从中体会那种自己寻找的问题答案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学生的探究反思是把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上升到理性,让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变成学习的动力,成为一种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
综上,我们说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其实,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还是较少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关键词】设计思维;拓展课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
一、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樽詈玫淖约骸保我校于2015年8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和科技特色课程。为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学校着重加强了类课程群的建设:阅读表达课程群、逻辑探究课程群、独立人格课程群、艺术审美课程群、体育健康课程群、STEM科技特色课程群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隶属于阅读表达课程群,该课程是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共分为三级,即《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阅读・悦读Ⅰ》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Ⅱ》针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Ⅲ》针对的对象则是九年级学生群体。该课程从2013年9月开始探索与实践。实践至今日,已有三年。
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名教师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教师,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教师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二、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下面以《阅读・悦读Ⅰ》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一)对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课程实施的方向,对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予以目标指向。我们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开展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
学生目标的设计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应的阅读要求,并由此设计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乐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语言技能目标为达成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即三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0万词以上,五级目标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 学习策略目标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4. 文化意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5.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在未来的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元和不同文化人群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1.课程纲要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纲要在2015年的8月完成设计。该课程纲要从课程名称、设计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课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来阐述课程的开展。
2.学期计划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学期计划在2015年的8月已经完成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阅读内容选材于《21世纪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真实反映世界文化。为了达成阅读的系统性,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阅读・悦读Ⅰ》课程的主题为“Magic World”,并选择了七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单一话题所引起的阅读疲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选择了七篇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补充内容。这十四篇阅读材料有着相应的阅读等级,从容易到难分别为二星级文本材料、二星级文本材料、三星级文本材料和四星级文本材料。上述阅读等级的设定是由《21世纪报》统一设定的。选择不同阅读等级的阅读材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课程的操作设计
开学第一周教师上报学校拓展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二周学校网页公布拓展课程内容。第三周学生在学校网页上进行选课。《阅读・悦读Ⅰ》课程为每周一课时,60分钟,在相应教室进行。《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规模为15人,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
4.拓展课程的实践设计。
实践一 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旨在带给学生们轻松与愉悦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材料,最初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教师没有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这一安排让拿着材料到处找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倍感“失望”与“惊喜”。结果是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材料。最初的选材者是教师,慢慢发展为学生自主选材。学生选择的材料有《School Life》,《Holidays》,《Super Sports, Super Fan》等。通过阅读,学生运用着语言,了解着世界,品味着文化。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在《阅读・悦读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五个阅读理解题而进行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世界和了解文化。阅读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用再为是否答对了五个阅读理解题而担心或紧张,更多的是轻松与愉悦的进行着阅读。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他们更是有着浓浓的阅读兴趣。
实践二 阅读笔记的使用
《阅读・悦读Ⅰ》的主题材料《the Windy Chicago》,是其《21世纪报》“奇妙世界”专栏介绍的第四站。前三站是新西兰的奥克兰、南非的开普敦和拉脱维亚的里加。后面陆续介绍了古巴的特立尼达岛,中国上海等地。
风城芝加哥这一材料介绍了芝加哥的四个特色:神奇的儿童博物馆、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最好吃的爆米花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芝加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解读四个版块的内容。阅读的指导从半开放式阅读转为开放式阅读。如对“Museum of dreams”版块,要求学生找出“在博物馆内孩子能做些什么The Windy Chicago 风城芝加哥么?”对“Famous popcorn” 版块,引导学生找出爆米花商店开创的时间,爆米花的品牌及爆米花多种口味的信息。阅读至“Musical band shell”和“Tall building” 版块时,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内容包括完成思维导图和记录阅读收获。
阅读《the Windy Chicago》之后,学生也可选择配套的阅读材料《Let’s all go to Mexico》。《Let’s all go to Mexico》阅读材料的版块设置与《the Windy Chicago》类似,编写的阅读笔记的形式类似于《the Windy Chicago》,即完成思维导图和阅读收获。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1)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风城芝加哥》,我于2015年8月游览了芝加哥。领略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在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欣赏了音乐,看了云门,品尝了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这一体验过程分外激动。拓展课程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世界之窗,也为教师敞开了世界之门。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教师感受:整节课的主人是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是学生,分享阅读内容的是学生,交流阅读内容的是学生,对此学生还写了报道,在学校的公众号。
听课同学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内容也很充实。PPT内容做的十分丰富。我们的小老师也很棒。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学生,能这么认真的准备,精心制作这么一节课,十分值得敬佩。讲课的同学很认真,上课生动有趣,发音到位。当然我们上课的同学也很棒,发言积极,也勤于思考,就是有一点,同学们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不够自信,希望之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三)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完善
整个拓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课堂阅读笔记占总分的40%,阅读小测占总分的30%,阅读分享占30%。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小测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旨在考核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分享反馈的是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发言表现,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与同学们形成思维的碰撞。
(四)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延续。在设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一方面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完善和再设计。
1.控制课程参与的人数
课程班级规模为15人,这便于课程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开放课程实施的对象
目前拓展课程《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都设有特定的群体,对此可以更开放对阅读群体的限定。《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等级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课。同时,可以追加开设《阅读・悦读Ⅳ》,其阅读对象为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使之课外阅读量累计20万词以上。
3.明确课程实施的主体
阅读拓展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助手。两位同学对《Salt Palace》的阅读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在此之后班里陆续进行了五次阅读分享活动,如《Lizards》、《The Mona Lisa》、《Breakfast》、《The World Cup》、《Blood Type》。同学们找上自己的朋友,或两人组合,或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他们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阅读视角得以充分展现。
4.拓展阅读活动的形式
在拓展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形式,邀请了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学生悦读等。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形式,如写书评,为你读诗,流动书亭等。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丰富阅读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阅读材料还比较局限,如《21世纪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对于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丰富更多地道的阅读材料,如期刊类,《21世纪报》、《空中英语教室》、《Crazy English》;绘本类,《I Can Read》系列、《童话盒子 有声双语绘本》系列;小说类,《Peter Pan》、《Charlotte’s Net》、《The 65-storey Treehouse》、《The Fault In Our Star》、《Harry Potter》原版全集等。教师希望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6.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对阅读材料选择。避免教师对阅读材料一手包办的现象,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及阅读书目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7.提高课程评价的含金量
拓展课程的评价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反馈学生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相对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与表现。不过,阅读拓展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收获;在阅读分享中与同学进行的思维共鸣与碰撞。
8.完善阅读环境的设置
阅读不是任务,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快乐。就像培根说的: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教师可以创设舒适的、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变教室的格局,配置地毯,书架,沙发或豆包等。
三、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思维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得以运用与实践。设计思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使得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学,教师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被激发。教师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挖掘潜力。在设计思维引导下的教学更多了一份乐趣,更具其独特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设计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教材的多维的阅读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一、旋律创编的现状
近期,我对本校七、八、九三个年级36个班级进行了旋律创编兴趣试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希望能唱自己写的歌曲,90%以上的学生觉得难,80%以上学生想学习旋律创作知识,而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了解一点旋律创编的知识却不会运用。由此可见,旋律创编这一环节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旋律创编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要让学生意识到旋律创编来源于生活,人人都是可以掌握的。为了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我在音乐课上播放了自己写的歌曲《中学生守则之歌》,告诉他们这首歌是我校学生演唱的,和他们是一个年级。学生很感兴趣,想知道是哪个学生演唱的,唱得这么好。这时我说,这首歌是我写的,他们的眼神里立即流露出惊讶、兴奋、羡慕的神情。我趁机说,想唱自己写的歌曲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喊:想!我就告诉他们,旋律创编其实没有想像的那么难,就跟人说话一样,会说话就会写歌。然后,学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旋律创编。我说,我现在就教会你们简单的创作。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太阳,创作主题就是:太阳慢慢升起来了。我问他们,太阳慢慢升起来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学生说上行。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上行线,问学生,音符应该是级进还是跳进,(先介绍级进和跳进的含义),学生说级进。我接着问,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慢的还是快的,学生说是慢的,我说,你们现在开始创作了。于是全班都进入了活跃的状态,有的学生开始唱出了旋律,有的学生在纸上写出了旋律,有的学生用手画出了旋律线。我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创作的旋律,两位学生分别写出下面几个音:1)、11355224662)、1112212337
我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一遍音符,学生不约而同地保持速度一致。我又让学生一边画旋律线一边演唱,再次感受太阳慢慢升起的意境。当唱到第二条时,有的学生哈哈大笑,我问为什么笑,学生说,老师,音的跳度太大了,感觉太阳突然跳出来了,不符合自然规律。我问大家这几位学生说的是否有道理,大部分同学大声喊:有-道-理-。我追问,应该怎样改变比较合适,学生就争先恐后地要到黑板上修改音符。让学生修改完再唱一唱,学生说修改过的旋律平稳一些,我笑着说,哇,今天这节音乐课,大家都变成了小小音乐家,太棒啦!你们现在讨论这两条旋律,应该选择什么拍号?有人说四四拍子合适,当有人说四二拍子比较合适时,立即有同学站起来说四二拍不合适,我问为什么不合适?有位学生说,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四四拍子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我认为四四拍子强弱规律比较合适太阳慢慢升起的意境。当我用琴带着学生依次唱完四四拍和四二拍的旋律后,我再次问学生,四二拍和四四拍哪个拍子更适合时,学生齐声说,四四拍子合适。我接着说,创作还没有完成,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创作的旋律配器,如果你是作曲家,你将选择什么乐器,使这三条旋律表现力更丰富?同学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甲同学说,早晨太阳慢慢升起,大地笼罩一片朦胧色彩,我选择大提琴,因大提琴音色深沉浑厚,和早晨朦胧的意境相吻合,在演奏时,运用缓慢速度和很弱的力度,能表现宁静的早晨;乙同学说,因为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情愉悦,钢琴音色明亮,所以,我选择钢琴,在演奏的时候先慢速很弱,再稍快,力度用中强来演奏,前面慢速表示宁静,后面快速表示心情愉快;在前面慢速时加笛子模仿鸟鸣声,或者用口技模拟鸟鸣声。丙同学说,我选择人声,用噜演唱旋律,一部分学生用纸模拟风声,一部分学生用肢体表示树枝摆动,一部分学生用矿泉水瓶子模擬小河流水,一部分学生再加上一小段诗朗诵。听完大家的描述,我就组织大家按照刚才三位学生的创意把这两条旋律演唱(演奏)了一遍。他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旋律,脸上洋溢着快乐自信的笑容。这节即兴创编课,从创编律动、创编拍号、创编音乐场景、创编旋律、创编配器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编能力,也发挥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
2.创编活动要因材施教,能关注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感受。即兴创编活动应让学生自主参与,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旋律、节奏、配器、音乐场景、歌词等进行创编。如在欣赏歌曲《玫瑰三愿》时,让学生在视唱过程中感受模进的创作手法,并创编旋律片段。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创编伴奏或创编歌词,尽量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3.在游戏教学法中,提高效率,化解难点。在学习鱼咬尾知识时,我先和学生一起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将青春舞曲的歌谱打出来,先请学生跟琴试唱一遍,再讨论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前部分旋律和我们刚才的成语接龙游戏特点一样,我又将七年级--九年级课本中出现的鱼咬尾歌曲的歌谱筛出来让学生寻找鱼咬尾旋律,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就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了鱼咬尾的创作特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创作4-8小节的旋律,基础差的学生我设计了旋律填空题,填上一个单音让这段旋律变成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简有难,寓教于乐,增强了愉悦感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4.教学评价有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巧妙运用启发、赏识等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我会笑着对他说,你是一位勤于思考的学生,坐下再想想;如学生不敢即兴演唱自己创编的旋律,我会对他说,你说话的音色很好听,唱歌也一定更好听吧,能不能给我们唱一唱。总之,教师要欣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现,增强自信心。
5.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了课题研究扎实有效,教师要多参阅相关书籍、优秀论文,观看优秀教学录像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喜好,分析学情,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听力;创新思想;教学方法;听力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71
2011版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听力有了新的规定和要求,那么怎样创新地使用新版新目标英语课本组织教学,怎么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目前一线教师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中学生提高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011版新目标的使用和笔者在一线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发现,目前学生在听力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词汇等基础不牢固
由于单词掌握不扎实,单词听不懂,句子就听不懂,对话更是不知所云,造成听力的理解困难。
2. 语音、语速跟不上
对于英语的初学者,教师讲课的语速可能会偏慢,再加上有些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发音有些不准,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听力材料中标准的语音(连读、重读、浊化等)和语速就难以适应了。
3. 语法障碍
语法知识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要条件,如果语法知识(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固定搭配等)不牢固,就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
4. 文化背景障碍
由于学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对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的缺乏,对一些日常口语、话题、情景不熟悉,对听力的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5. 心理障碍
学生一提到听力就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结果是越想听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紧张,脑子出现了暂时的空白,从而产生了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对听力不重视,一听听力就跑神,放完了都不知道听了哪里。
6. 听力技巧不足
学生没有掌握一些实用的听力技巧和方法,本来很简单的听力内容,由于没有听力技巧,却始终听不出答案。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的方法和措施
2011年新版新目标英语课本开始使用以后,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听力问题,笔者的基本思想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听力的类型、技巧。
1. 了解听力的类型
让学生能像教师一样对听力的类型充分掌握,那学生就不在是简单的学习者,而是设计者、组织者、体验者。听力的类型,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按照难度一般出现下面几种类型的听力:
(1)听――跟读;(2)听――圈出听到内容;(3)听――排序;(4)听――选择;(5)听――配对(配对句子、图片、信息);(6)听――填空(选词填空、补全句子、补全对话、补全文章);(7)听――完成表格。
2. 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听力技巧和方法
只有掌握了充足的听力技巧和方法,才能自如的应对任何听力。
(1)听前预测
新教材section A和section B,通常都有一组听力,都是针对同一个听力材料,难度一次递增的一组听力题,学生要充分利用在播放录音之前,通过图片、对话、姓名、性别、人物关系,通过一些已有的线索,联想和推测可能有的答案。例如: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section B 部分,1C要求听录音 圈出所听物品,可以从1d中推断会听到四样物品,其中一样是Linda的watch,这就降低了听力难度,也提高了准确度。另外区分1d 中Linda 和 Mike 的男女,更有利于听到精准的答案。
(2)听中技巧
新版新目标无论是section A 还是section B 中的听力练习,都是一组听力,最少听两遍,一般听第一遍的题型较为简单,容易让学生出现“掉以轻心”的现象。听第二遍一般难度会增加,学生总是“手忙脚乱”。
①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有听长句子、对话、文章的心理准备。如果心里想的只是听词,结果听到的是句,就会“乱了阵脚”、“不知所措”。
②不打断听力的整体性,听懂是关键。听力材料一般是完整的对话或文章,不能只盯着要填的空或关键词,却忽略了对听力材料整体的理解,顾此失彼。只有听懂了听力内容,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③书写答案时不能一味边听边写,只顾眼前,务必影响后面的听力,这也是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要学会使用符号、数字、首字母大写等先来代替所填内容,等听力结束后,在按照先前记录的符号来补充完整的听力答案。这是最重要的一项听力技巧。
例如: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section A 1b,要求听录音把正确的学生姓名填到图片上的方框内。听力内容实际是关于学生乘不同交通工具的内容,由于听力语速较快,学生很难从图片中判断交通方式,在把名字填进去。这就可以利用1a中已有的交通工具短语,在1b人名后写交通工具的数字,因为数字写起来比较快,而且词组比图片更容易辨认,听力结束后,在在图片的方框内填上相应的名字,准确无误。
(3)听后整理
预测活动贯穿听力理解的全过程。学生在听完听力材料后,应前后联系,及时利用不同题型之间的信息,并对所听内容加以推理、分析和修正,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度。
3. 优化听前教学设计
根据对学生的实际调查,80%的英语学困生都是因为对单词不熟悉,对新句型陌生无法直接听、理解和获取有用信息,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对听力闻而生畏,对听后练习更是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对听前环节的设计也尤为重要。
(1)巩固单词。教师要把学习单词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单词、记单词。这样既可减轻学生记单词的负担,又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消化单词,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信心。可设计一些游戏,如:“英汉互译”,“我来比划你来猜”、“埋地雷”、“大小声”等。即可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巩固单词。例如: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section A 1b 听录音,圈出所听单词,就可先用游戏巩固家庭称谓单词。
(2)新知识的导入。在学生掌握基本语法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师生对话、话题讨论、老师阐述、情景表演,音乐,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引出新知识,对知识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形成一定听力前的“输入刺激“,为后面的听力练习做铺垫。例如: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 section A 2a 中,会在原来“what’s your name ?”的基础上出现“what’s his / her name?”这一新句型,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新同学见面询问第三人姓名的方法引出新的句型。
(3)文化的扩充。听力的测试材料并非都是教材中的或学生熟悉的单词,还有部分是课外的包括新句型、新表达、西方文化风俗知识。所以,为了能从根本上提高听力水平,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吃透教材中的句型、单词,还要适度地给学生添加一些时文,或是具有时代性、生活性,有关西方国家历史文化的词汇。
例如: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7 section A 1b 中会出现down there, right now (现在),as usual (和往常一样)这些新的词汇,提前“刺激”,学生就不会因为听到生词而受干扰。
4. 优化听后环节教学设计
教师对于听后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1)可以根据听力内容的难易和听力的题型,依据所听材料,设计不同类型的听力题,既练习了听力,也提高了其他能力。
(2)听听力原文。要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不仅要求教师自己平时语音、语调标准,更要求学生听懂听力材料中语音语调,所以精听听力材料,是最好的语音、语调老师。
(3)跟读听力材料,模仿语音、语调十分重要。听力题最具有优势的能力就是有强烈的语感,语感的获得来自于平时的多读、多看、多思,而其中“读”为引子。跟读听力材料,模仿语音、语调是最好的读。
(4)角色扮演,体会语境。角色扮演不仅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语境,为下次更好的听类似的听力材料打基础。
5. 重视实践,强化听力训练,善于听后总结和反思
英语听力的训练需要在勤学的基础上苦练,只有多实践才能出成效。学生只有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及时查漏补缺,吃一堑长一智。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学会思考、总结。多做自我评价,自己发现听力训练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6. 明确听力的目的,制订合理的听力计划
学生每次听力要明确听力的目的,要每学期初制订出合理的听力计划,进行专门的听力技能训练。
总之,英语听力不是单项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相当复杂的过程。学生必须具备“钓鱼”所需的能力(良好的语言基础作前提,听力技巧、技能及丰富的背景知识),才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训练,抓到属于自己的“大鱼”。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35-01英语课前三分钟演讲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如何对这种形式进行改良,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七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英语功底尚浅,我只要求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能带给人启示的材料讲给大家听。为了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演讲者通常会在课外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当学生初次站到讲台上时,内心非常紧张,表情很不自然,语言吞吞吐吐,声音也是低如蚊虫。这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在点评时渗透一些演讲技巧,如演讲时的仪态、表情、动作、语速等等,并给学生增加一些必要的开场白及结束语。学生似乎体会到了作为"演讲者"的快乐,他们越来越愿意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体会到了成就感,同时也肯定了自己的英语学习。
进入八年级,学生对于课前演讲已经非常熟悉甚至有些麻木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提出演讲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短剧、诗歌、谚语、歌曲、配音、小品、双簧、猜谜等等,只要是跟英语相关的能展现出个人特色的活动都可以尝试,每次演讲结束我都找同学来点评优缺点,并让全班同学担当评委,由他们决定给参与演出的同学加多少量化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又变得浓厚了,参与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课前三分钟竟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天更比一天强"的态势。
课前演讲使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上台锻炼口才的机会,不但提高了他们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其口头表达和演说的能力。有一部分不愿意说话的人也在"不得不说"的氛围内变的愿意说了,而绝大部分学生也渐渐地能听懂很多常规性的英语课堂用语。
坚持学生全程独立操作,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和自,锻炼他们多方面能力,比如筛选剧本、组织排练、制作道具、准备服装、选取背景音乐、布置黑板等等,这样一来,当演讲获得同学好评时,参与演出的学生就很容易有种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成功的课前演讲能使师生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无疑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良性热身,教师完全可以趁热打铁,抓住学生这种兴奋的状态进行教学内容的渗透,学生听课状态好了,教师讲起课来自然是轻松加愉快,也更容易跟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得整节课的效率都得到提升。
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课前演讲也不例外,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并加以改良,给这种传统的形式赋予新的内涵,终有一天会看到令人欣喜的结果。
一股“生本”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老师大胆地呼吁:把课堂还给我们的学生吧。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学习名人单元,我一看这个单元很有特色,正适合单元教学的模式,我于是大胆地尝试运用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学生体验的方式去教学这个单元。于是我给自己拟订了一个题目叫《走近名人―单元导读》的课型设计。课型设计如下:
一、前置作业
学生回家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福楼拜、孙权五位名人的生平、伟业及故事。
小组合作完成对其中一个名人的生平、伟业及故事、表演。
二、课堂设计
1.教师导入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崇拜发明家爱迪生,中学时崇拜文学家鲁迅,参加工作后崇拜政治家。我想同学们心中也一定有自己崇拜的名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名人世界。教师板书课题。
2.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3.比赛内容
(1)名人伟业,评价名人;(每小组必选项目,每组一代表,可补充)
(2)名人故事,你说我说;
(3)模仿表演,体验名人。
4.学生表现精彩表现,纷呈如下
(1)演讲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表演者:凌翼丰,陈卓怡,等;状态:声情并茂)
(2)贝多芬的小品故事表演;(表演者:苏越,胡子昌,等;状态:活灵活现)
(3)福楼拜与莫泊桑的星期天的故事;(表演者:罗怡芳,袁琨,等;状态:大胆自信)
(4)孙权劝学的场景再现。(表演者:刘依然,周鼎,等;状态:栩栩如生)
精彩表现一个接一个,博得了老师的啧啧称赞。我们学生真的很棒,潜力无穷呀。
三、教学反思
这堂课老师讲得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表现,老师仅是个指挥者和组织者,但是我想学生却收获了很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知识容量是我们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学生课前准备和小组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我想这就是我们期盼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还怕学生不开口吗?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怕不能提高吗?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材整合 综合语言运用 教学流程
英语教学一直倡导“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其实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实际运用中实现英语的应用与学习。而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心智发展,提高其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基础上的。
综合语言运用课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好方式。但目前教材并没有为我们提供非常系统的语言运用情境和方法,所以,教师要适当地整合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那么,如何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教材整合的意义
现行教材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材料,但很多语言素材和教学环节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调整和再加工。整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教材的密度、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使授课思路更加清晰,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为学生搭建更好的语言应用平台,只有符合语言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语境才有运用的意义,才会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符合教学实际。
二、教材整合的方法
在教材整合的过程中,首要要弄清本模块话题,然后再根据话题有效地改编和挖掘相关内容,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语言素材和背景知识。我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对教材整合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1.教学环节的调整和组合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外研版新标准八年级上册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 Unit 3中,教材中活动1的内容是运用形容词比较级进行填词练习。从学生认知角度和学习规律上看,应该从词汇的识别和归纳入手,然后再进行词汇的运用。活动4的内容是运用思维导图,把与本模块话题相关的词汇链接起来,并与逻辑记忆法相结合。这种方式适合在开课后直接进行,以引导学生较快进入语言运用环节,为接下来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所以,进行顺序上的调整更能让学生有很好的过渡,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扫清词汇障碍。
2.教材内容合理取舍
除了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环节顺序的改变之外,很多情况下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把教材的核心话题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改编成符合学生认知和理解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话题内容学习。例如,在外研版新标准七年级上册的开头单元Starter的内容教学中,很多内容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学,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并对所学的内容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对重复的内容进行调整或删改,填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辅助音标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学过的内容焕然一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3.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对于教材的语言素材,教师要学会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发展需求,有的放矢地提升与延展课堂内容。我结合外研版新标准七年级下Module 12 Western music Unit 3 Language in use一课来具体说明实施方法。本课话题是围绕音乐类型和著名音乐家而展开的。教材77页的练习题是关于贝多芬生平的选词填空题,要求学生运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围绕本模块话题,我在原题的基础上把问题延展开来,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77页的练习4,完成以下关于贝多芬生平的介绍表格(见表1),并完成写作任务。
Beethoven is one of the great composers of classical music in Europe……
His music is still popular today and many people think his music is perfect.
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教材的语言材料,加工整理出了更有层次、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素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并提升了学生能力。
三、教材整合的反思
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出现过彷徨,对于新教材内容和语篇材料都较为陌生。当我们仔细研读教材,就不难发现,其实教材的每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教材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然有很多方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对原始材料进行深入挖掘,或删改,或拓展,或创新。在教材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来设计适合学生并贴切生活的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容易、更自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想合理地运用教材,教师就要不断创新教法,不断更新理念,要对学生的学情和能力有所把握,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要有清楚的认识。教材整合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性的整合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推动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摘 要:应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通过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互整合的实践探究,揭示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学音乐教与学的新规律,构建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学音乐教学的新模式,培养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实践探究;兴趣;想象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正日益深入教育的每一块领地,冲击着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加快变革。随着音乐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整合、相互渗透,如何用好信息技术及相关音乐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研制与其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音乐审美体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问题是摆在我们所有音乐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根据现代音乐教育的趋势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明确提出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扩展音乐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交流课程资源。”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现代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研究网络信息时代中学音乐教与学的新规律,构建网络信息时代中学音乐教学的新模式。近年来经过我的反复摸索、实践和探究,在使用信息技术和音乐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在音乐课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方面有了不少成果,现将我的一些有效尝试和教学实践梳理总结成文,以飨读者。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依据,又是教学的结果,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的。课件的形式是课件结构的外在表现,除了受制于制作软件和制作水平的因素之外,主要受音乐课时的类型影响,根据音乐教学课时类型的特点一般分为感受欣赏类、游戏情景类、操作练习类、表演制作类,这些课件的结构形式,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融为一体。例如,“荧屏乐声”是人音版音乐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影片《音乐之声》《冰山上的雪莲》《我心永恒》《悍牛与牧童》中歌曲的学习与鉴赏,了解丰富多彩的银幕世界,了解各类影视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接触影视文化艺术,学会鉴赏影视音乐,在鉴赏电影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影视歌曲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影片《音乐之声》中歌曲《雪绒花》的歌唱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管弦乐器”的配音练习,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由于本节课中有着丰富的视听内容及影视创造性练习,多媒体信息技术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为本课创设了一个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增强了信息对学生刺激的深度和广度,调动了学生全新的视听感官联动,从而为学生学习鉴赏音乐提供了积极的帮助。因此,根据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和内容所确定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视听联觉,增强音乐文化信息的摄入量,提高音乐文化品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是不容置疑的。
二、音乐教学中对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的反思
从本人对身边同行的了解和调查来看,音乐教学的信息化技术、大多数老师的信息化、数字化音乐教学仍处在“拿来主义”阶段,或者要请人帮忙,对与信息化、数字化音乐教学有关的应用软件还不会使用,甚至缺乏了解,因此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作用,就必须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来提高音乐教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其与音乐教学有关联的信息化、数字化应用软件的运用水平,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魅力。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课程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拓宽了接受音乐信息的通道,给了学生更多的音乐学习自与选择权;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和资源宽广”等独特优势,促进了学生视听联觉,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以及各种音乐教学软件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中学生反应快速、师生互动性强,增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朱平辉,刘芳,曹常青.计算机应用培训教程: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制作培训课程.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7.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市阳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