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

时间:2023-11-24 11:1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实验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实验教学;概念教学;有效措施

课程教育改革对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宗旨以及教学目标而言,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而要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离不开物理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的配合。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现阶段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的开展质量进行提高呢?下文将分别从物理实验教学和概念教学的具体做法讲起。

一、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教学的开展

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来说,不仅能有效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以及触觉方面的冲击。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为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张力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发挥余地,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能参与学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去。

我们都知道,在物理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程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主导、学生观察”的形式而存在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物理实验动手的参与程度几乎为零,教师是实验的直接操作者,而学生只是扮演了笔记记录者和聆听者的角色。这样一来,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根本无法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鉴于这种情况,建议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从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充分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如实验设备器材方面等,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一对一的操作,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并且保证设备安全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自由操作创造一定的空间和条件。除了实验环节的重要性之外,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物理概念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措施

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相关措施,而就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部分来说,虽然看似与实验教学区别开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概念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效率和结果。那么在物理课程概念教学的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呢?

(一)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就物理课程的概念教学来说,通常情况下以理论呈现方式为主。而就初中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对这部分理论是最不感兴趣的。在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概念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概念知识的具体呈现。通过建立这一层关系,我们可以得到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个启示:那就是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展开具体的概念教学。比如就《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物态变化相关内容的学习,如果只是通过枯燥的理论教学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物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各种物质形态的具体定义的话,学生不仅提不起相关的学习兴趣,同时进行记忆以及运用的效率也不见得很高;但是如果换一种教学方式,用实验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话,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对各种物质形态进行区分的话,可能就会容易许多了,如在“升华和凝华”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进行直接的记录和观察的话,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有效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就物理课程的概念教学来说,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的话,教师在之前就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一些有效的资料等,同样以“升华和凝华”这一章节的具体内容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专门制作的物理实验视频,为学生直观的展示这一现象,然后再通过有效的理论教学,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综上所述,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了一些现阶段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以及概念教学开展的有效措施,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因此,物理教育工作者们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对学生负责、对院校课改尽职的原则,对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探寻,争取为我国课程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毛金华.“非常规”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 陈爱文.多媒体投影教学环境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演变为当下的素质教育,在此转变过程中实验教学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价值,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从当前实验教学发展体系来看,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完全适用于目前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型教学模式和实验举措,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实际保障。为此,物理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实验学科,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发展和教学效益均具备积极作用,也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关键任务。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1.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课改发展背景下,为响应素质教学发展体系,实验教学逐渐进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领域,为初中物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挑站和机遇。结合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实际发展情况,虽然实验教学正在不断推广中,相关实验器具、实验课程也处于筹备阶段,但部分学校领导部门对其整体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重理论、轻实验”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还具备相应的问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问题中,实验成本、教师主体是其关键影响因素,从而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2.实验教学的占重比例较少

目前,部分教师由于并未全面掌握课改的规范要求,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传统观念普遍存在,再加上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等相关问题,物理实验教学所占比重的综合比列较少,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并压制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卷面考核仍占据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多半是以“形式工程”为表现形式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解放学生的逆向思维为实行依据,在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部分初中学校还未达到新课程的规范要求,实际占比是其突出矛盾,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研究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3.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不足

由于资金流转、教育成本等影响因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增强,实验器材的更新工作也要加大推广力度,为实验教学提供科学的发展保障。在实验教学发展过程中,对其重视程度、器材管理力度的缺陷都会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发展;在物资流通较为匮乏的地区,实验器材缺乏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缺乏实验室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进度;部分学校的实验器材较为陈旧,数量、质量和规模都不能全面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具备阻碍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试教育仅有素质教育的演变过程,对教学体制、教育改革均具备优化效益,并且只有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有效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机制和发展模式。针对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适时提倡新型教学发展模式,吸取传统教学的优势条件,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工作入手,为实验教学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运行保障。以实验课程设计为例,重点探究实验教学的改革举措。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没有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要领,通常都是以“实验讲解、课堂笔记”等相关形式为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实验性”。为此,教师需要重点把握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实际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验操作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差),通过开展真正的物理实验并为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的重点难点问题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的发展条件。

在电路章节知识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材讲解、板书电路图等方式完成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为此,教师可自制实验教具,如“废弃的电灯泡和小型发电机”,通过展示开关闭合、电流流通方向,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到物理实验独特魅力,并在教师的监督下自主完成电路实验(预防触电事故),为每一位同学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在实验中实现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器材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的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好备课设计工作,利用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器具,适时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压强”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验现象(如:挂衣钩、水杯盖),让学生了解到压强现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利用一张纸与一杯水等简单器具,将纸张平铺在水杯上,握紧接触纸张的杯口并及时翻转,发现纸张可拖住水杯中的水且不会洒落,以证实压强的存在,也可让学生课下自主完成相关实验或尝试其他类型的实验。又如,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优势,以“机械做功”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布置新型实验设计任务,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活动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利用“酒精装置爆炸装置”探究实验,验证内能转换机械能的理论论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条件。

3.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综合素养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以培养实践创新意识则是其关键教学任务。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创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改善学生的实验认知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实践教学”。例如,对于“凹凸镜成像”知识,教师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实时观察凹凸镜的镜面大小、成像距离等相关影响因素,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一人准备实验器材、两至三人观察并记录成像大小和距离远近的实际数据,通过协调分工、参与实践的方式了解凹凸镜成像原理;安排学生课下对汽车后视镜、饭勺等生活中的凹凸镜进行观察,也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其他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创新物理实验,以达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的教学任务。

4.重视物理猜想,引进自主实验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思维形象化”作为人脑的独特优势,对没有经历过的抽象事物进行思维想象,这对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有效的实践探索。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可积极推广物理猜想教育方式,让学生依据书本知识或实验步骤,自主研制新型实验模式并开展自主实验,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空间联想力。在“电磁感应定律”中,法拉第依据电能生磁延展至磁能生电,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最终形成了当前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也是实验教学提倡物理猜想的重要体现。例如,以“水的沸点”为实验探究点,通过开展“纸锅烧水”等实验猜想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可为其提供辅助作用,共同协助实验活动的开展。在此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联想依据,利用问题探究实验的可靠性,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备实际意义,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自新课改实行后,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重视程度不够”、“所占比重比例较少”和“基础设施不足”三个方面为实际发展现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差异,从“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和“重视物理猜想”等方面来提升实验教学的优势效益,并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发展条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推动物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6.13:50

[2]徐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亚太教育,2016.13:70

第3篇

一、初中物理的特点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提倡“从生活中感知物理从物理中了解世界”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学科,初中物理主要学习和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物理规律,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是由容易到困难,由简单到复杂,并从实践操作中认识自然界,证实物理理论的正确性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对物理教学“动手实践”更是着重强调,以此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动手做”中存在的问题

[HTK]1学生对物理课程缺乏新区和自信

首先,由于物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概念性知识较多,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耐心,让人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导致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时自信心和兴致不高其次,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成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和课本为课堂中心,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应付考试,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长时间下来,学生对学习物理没有了耐心

[HTK]2学生参与物理课程参与度不高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主体,实验教学由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记录笔记,这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以记录笔记和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HTK]3初等中学缺乏物理试验器材

由于很多物理试验器材的价格比较昂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很多物理实验器材需要很高的精确度,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损伤,也有很多试验物质价格昂贵而易耗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物理课堂试验,无法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实践的目的,其试验物品损耗量极大,教学进程也会被延缓

三、推进“动手做”的措施

[HTK]1教师需要改进授课方式,优化教学内容[HJ135mm]

新时代教育改革已经强调需要改变初中物理课本的传统板书形式,以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明确指出教师课堂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的书本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增加学生“动手做”的实践环节,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进行“光的传播方式”讲解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孔成像的试验,让其理解光直线传播的原理;进行“光的折射”讲解时,可让学生用一杯水和一支笔进行光的折射试验,发现光在不同介质间过渡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HTK]2教学过程需要重视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课堂试验无法发挥其实际作用事实上,进行物理教学时,需要学生和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时,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物理现象的成因也可以邀请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实验例如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实验准备完成后可先请两个力气较大的学生对合起来的两个半球进行拉扯,在未拉开的情况下,向球内通入空气,再请两个力气较小的学生对合起来的两个半球进行拉扯,半球会被拉开,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HTK]3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践教学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实验;学生主体

实验课是初中物理学科中的常规课程,在很多师生看来,实验课无非就是观察、操作、记录、归纳、总结这样几个步骤,比起理论课,实验课似乎上起来更加轻松有趣。这样的认知其实是对实验课一种很大的误解,事实上,比起理论课,上好实验课的难度要大得多,尤其是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下,实验课的目标绝不仅仅局限在让学生简单地看一看、做一做的标准,实验课要承担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责,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赋予实验课的责任,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实验课,努力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优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真备实验

很多教师都认为实验课很好上,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不需要教师挖空心思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只要在实验室一步步教给学生怎么做就可以了,很多教师都不会花时间认真地备实验课。事实上,与理论课一样,实验课也需要认真撰写教案,教师要及时获取实验的第一手资料,把握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即使很多教师拥有多年的讲课经验,对于每个实验都烂熟于心,但在上课之前依然要认真进行实验预演,因为即使做过千百次的实验,选用的实验器材和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只有踏实地再做一次,才能将意外降到最低,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才能显得游刃有余。除了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外,学生也应该在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如果学生空着脑袋走进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就会缺乏主动思考的资源和能力,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这样单纯的模仿实验是素质教育理念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布置实验笔记、发放实验预案等方式,如果是分组实验,教师就可以把权力下放给小组负责人,由他们帮助教师进修监督指导。一旦学生在课前对实验进行了提前预习,就会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思维主动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想法,这是我们对实验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目标。

二、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在初中实验课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演示实验通常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因为演示实验无论是难度、呈现效果还是可控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然而,一味地重视演示而轻视探究会给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带来很大的缺失,探究能力恰恰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因此,努力变传统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在讲到“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内容时,按照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实验是演示实验,然而,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演示光在水中传播的实验时,现象并不明显,即使后来为了提高可观性,笔者还特意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向水中加了一些牛奶,但最终的效果依然不理想。于是,笔者此次决定将实验改成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实验,并且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采用蚊香放烟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这样,实验现象就变得明显很多,并且由于是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表现得异常积极,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地观察眼前的实验现象,还时不时与同组学生进行探讨,在仔细观察和研究中牢牢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由此可见,这种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摆脱被视为知识容器的命运,更好地在实验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三、积极拓展实验活动

如今,大多数的物理实验都是在课堂上或者实验室完成的,然而,待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里的时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数量有限的几个实验中获取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显然具有局限性。因此,尽可能地增加实验量,拓展实验范围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除了课堂和实验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鼓励学生课下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并且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相关比赛活动,让学生即使在课下也愿意勤于动手进行实验。这些课外的小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验机会,而且很多课外小实验都是选用一些身边的废弃物作为实验器材,如空瓶子、蜡烛头、铅笔头、橡皮筋等,这些废物利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并不深奥难懂,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四、做好实验反思工作

在传统实验教学观念中,实验活动一旦停止,实验教学活动就基本结束了,事实却绝非如此。即使整个实验活动结束了,但实验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进行反思总结,如果不能对实验活动进行及时反思,就会浪费很多学习资源。例如,笔者在进行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就出现了两个灯泡串联在一起一个灯泡更亮一些,而另一个灯泡更暗一些的现象。如果在实验结束后没有及时对这个现象进行反思,那么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可能就这样错过了。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在实验结束后,笔者将这个问题明确地提了出来,并要求学生思考原因,本来学生认为已经结束的实验活动又在思考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最终在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探究下,学生理解了决定灯泡亮度的是它的实际功率,而不是之前所认为的简单由电流的大小或者电阻的大小所决定。这个结论的提出显然是通过有效的反思而获得的。由此可见,有效反思是强化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有效举措。总之,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实验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演示,它更多地融合了思考和探索在其中,更加重视学生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地位。物理教师要紧紧把握实验教学的改革步伐,努力对传统实验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房万林 单位:东台市头灶镇曹丿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泰坤.新课标下再谈物理实验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00).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实验的开展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活动能够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物理课堂上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过程加深理解物理知识。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增加物理知识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透过物理现象看本质,提高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实验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理解晦涩的物理知识概念,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加强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因此,物理课堂应加强实验教学法的运用,变学生为学习主体。

二、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展现状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不注重课堂实验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下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实际的物理课堂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被重视。为了节省时间讲授知识点或做习题,一些教师没有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是让学生想象实验或者直接跳过实验。其次,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操作而选择在课堂中进行实验,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忽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重要性。最后,学校物理实验设备不完善,很多实验器材老化不能用,也不具备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导致很多物理实验无法开展。

三、促进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极其重要。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在课堂中,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具体来说,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课前预习教师将要讲解的内容,将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以便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重点听讲。其次,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紧跟教师思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研究落体运动时,教师将铁片与小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扔下,可看到铁片下落得快;将小纸片揉成纸团再与铁片从同一高度同时扔下,可看到二者几乎同时落地;将大纸片与小纸片揉成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扔下,可看到轻的小纸团下落得快。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实验的强烈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跳出“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相关”的错误印象,并且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空气阻力的影响。通过对空气阻力的分析,学生意识到空气阻力使落体运动变得复杂,从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并做好笔记,进行总结,把新学的知识点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点相联系,明确掌握物理概念,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

2.建立实验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重视道理的讲解,忽略实践过程,只重视实验结果是否正确,不重视实验的过程和学生是否有收获,师生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应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公开、公正地评定学生的认知和操作过程、能力和情感态度。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价,确保评价具备互动性和动态性,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从评价内容来说,该教学方式重视评价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把实验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物理实验设计质量以及实验态度等方面。此外,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鼓励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探索和进取精神的提高。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最后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促使学生在物理实验活动过程中,提高物理实验实践能力,理解基础物理知识,深化物理知识本质,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听课

物理将万物发展本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是促进科学创新的不竭源泉,是实用性强、适用广泛的科学。物理对于人类发展、科学进步、答疑解惑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下面将针对教学实践具体阐释。

一、学生学会听课

物理的特性促使一个特殊现象的产生,即物理课不难懂,物理作业难做的问题。物理课堂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应用物理的原理规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收到较满意的学习效果。

1.做好预习准备

通过预习,对教授内容进行思考、理解,对难点重点进行标记,与课堂心得、教学成果相对比,深刻理解,反复思考,以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课后向老师请教,解答疑惑,课中细心听讲,尤其注意难点、重点,有计划、有侧重地听课。

2.做好课堂笔记

在笔记时有两个要点:及时迅速记笔记,不影响正常的听课环节;笔记工整有序,便于翻阅查找。同时在笔记的内容方面是有选择性的,比如不清楚的知识点、遗漏的知识点、未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老师的总结、经典案例分析等,这是对课本内容的重要补充。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全神贯注、有的放矢,创造个性的记笔记方式,讲究有效高速,提高记笔记效率和笔记质量。

3.做好听课主次区分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维持精神高度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时间内,始终保持这个状态难度较大,我们不妨站在老师的立场,分析课堂内容的结构和初衷,注意老师传达的信息,理解老师课堂的重点,才能提高听课效率。

二、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建立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人生发展服务的,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但不一定深刻了解了世界的本源,通过物理的学习,了解到世界的物质本源,探索世界的产生、宇宙的进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价值观,更加理智、科学地看待世界发展,激励学生热爱科学,深入研究,投身于科学研究。

三、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物理的具体章节时,可以适当嵌入实际例子,具体操作实验,有利于自然引入知识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实验的演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实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比如,讲授光学时,可以运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聚焦可燃的例子;或者在讲授能源时,紧密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出发,将日常生活的常见能源进行分类和阐释,正确把握太阳能、光能、声能、电能、核能等能源的特点和使用范围。通过联系实际和已有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片面追求物理考试高分,而忽视实验训练考核,这种偏颇的测试方式无法正确衡量物理优秀人才,忽视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高分低能,促使理论知识丰富而动手能力偏弱的严重偏差。实验是物理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操作,才能掌握实验的本质,感受操作的快乐,获得科学的物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成为真正的物理人才。缺少科学性的考核系统制约了物理创新的发展,限制了物理的发展,所以应大力提倡实验,将实验带入课堂,增加实验测试,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物理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成果,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实验能力,细心揣摩,认真研究,促进物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兴男.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J].化学教与学,2010(11).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力学 教材分析 教法探讨

一、要理解力学原理

理解、掌握力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谈得上运用,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就要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生活中浮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解决哪些问题时要运用到浮力。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进一步加深学习。物理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从物理学本身来看,它研究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是互相联系的。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现象、规律、定律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是将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物理规律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它重现。做物理实验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预想的结果,如设计实验步骤、选择测量仪器、正确观察现象、完整的读取数据、严格的计算都是做好实验不可缺少的过程。让学生按照上述过程有目的地科学训练、自觉地掌握科学实验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状况,避免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总之,要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框架。所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力学体系的清晰图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学习的难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要培养学生需要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要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一体,便于掌握。

三、要培养学生对力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源泉,什么事只有对它感兴趣了才有可能把它做成功。首先,教会学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力学学好。其次,我们要把学习物理当做一种乐趣,从心里对力学感兴趣,要对每一次的物理课都充满期待,这样我们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四、要理解记忆力学公式

力学公式是一定要记的,而且要理解记忆。只有记住了公式,才能进行计算,才能解决问题。在记忆公式时,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或弄模糊。例如计算浮力的公式F浮=G排=m液g,有些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在计算时就会产生疑问,到底是F浮=m液g呢还是F浮=m物g?这样,解决问题时就会遇到麻烦。只要我们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在计算浮力时就不会弄错到底是F浮=m液g还是F浮=m物g了,解起题来也就游刃有余了。所以,理解记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五、要多做练习,灵活运用

只记住公式是不够的,要会灵活运用,要多做练习。一来可以帮我们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公式;二来可以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意思就是说要多做多练才能熟悉题型,解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在学习力学中,我们一定要多做练习,不要怕麻烦。多做多练在学习力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8篇

关键词: 物理实验 三维目标 学习兴趣 能力 科学素质

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的。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同时培养和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并且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此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做些探讨。

一、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想让学生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采用新颖、奇特、生动和富有悬念的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以培养探索、创新精神。物理实验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活动中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思维的时空和过程,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让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每位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可以从一些小实验入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我在第一节课上拿了一盒象棋,几个棋子叠在一起,然后拿起一把直尺,举得高高的,带着微笑问:“我要从这叠象棋中取出最下面的一个,但上面的棋子能保持不动,可以吗?”学生带着期待、疑惑的眼神看着。做完实验,学生都觉得太神奇了,对学习物理充满了兴趣。

二、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能力的最好途径

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说:“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前进。”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和启迪学生在实验中有目的的观察,通过观察,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对不同的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异同,能对同一观察对象的要素进行分解,分清主次并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发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初中阶段对观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能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及条件。实验现象的观察要符合目的性、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精确性、客观性六个要求。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注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学生做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只有不断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有更高的价值。通过实验可较好培养学生正确地描述观察现象的能力,进而从观察中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教学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教师给出结果,学生做好笔记,教师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过程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定势,极易妨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而物理实验教学则充分采用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步步启发,层层诱导,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突破常规,寻求变化,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教师本身也要具有创新精神,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去影响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这种做法充分尊重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有了思维的空间,感受到了自我思想的价值,也体会到了成功的,让物理课堂成为了学生放飞个性和思想的舞台。

四、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措施

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不是指某个具体实验的测量过程和方式,而是科学思维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具体体现,比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补偿法和变量控制法,等等。它们不仅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而且是其他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物理实验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学习、掌握这些实验思想方法的过程也是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设计实验过程,收集和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锻炼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过程,提高了科学素质,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在逻辑顺序上不能颠倒,在操作过程中不能马虎。实验中我要求学生从仪器的选用、量程的选择、仪器的安装与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和测量,如实地反映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物理现象及测量到的数据,以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热爱科学的精神,使他们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搜集的课外资料并结合现状,引导他们学好物理,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成为栋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落实“三维目标”的一些尝试,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注意到,是否相研究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乐地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让学生常看科普杂志,关心当今科技动态,比如超导磁悬浮、纳米技术、健康环保型洗衣机(用“超声波”代替“洗衣粉”的新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等等。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新技术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这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堂实验,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使物理知识具体化,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分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科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导向,很多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属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如瓦特发现烧开水时水壶盖跳动,受此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受此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不断提问,认真分析,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物理的动力,也就不觉得物理抽象难学了。

三、设立错题集,自主纠错,错解归因分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解题时易出错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如果能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收集起来,写出错解,分析基因,经常看看可起到强化、警示的作用,促进理解、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积累,到高三时就形成了一本错题集,它不同于普通资料,具有个性化特点,是一本完全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复习资料。当然,做这件事要求我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而且保证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其实,学习就得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本质属性及相互间的联系。

2.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前,头脑中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总带着对一般物理现象的直觉信息和原始经验进入物理课堂,并经常用这些直觉经验来理解周围的事物,这些观念是每个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常识,称之为先入概念,物理教学中,先入概念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好的作用是,能较为顺利地建立物理情景,容易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质属性的概念、规律。消极作用是大部分先入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矛盾,而且它们比科学概念更顽固,更有生命力,因为多数人总是用自己的体验去理解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暴露、介绍各自的先入概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自己的先入概念与别人的不同甚至冲突后,引导他们再次感知,重新概括出新的科学的物理概念。

3.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这些智慧和灵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有效的方法。

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自学能力

学生由依靠老师进行学习,转化为独立进行学习,这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学生进入高一起就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体应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1)首先要让学生认真的去读课本。教师每节课一般都应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看书,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来。开始时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应留几个参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使学生初步搞清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2)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由认真读课本到能提出问题,这一步教师要引路。如学习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图像的作法、物理意义和图像的应用(即:A求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B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时间;C求加速度;D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一位学生提出砂轮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靠什么来提供。这一问题提得好,除给予表扬、鼓励外,我还结合初中知识,点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砂轮做圆周运动。

(3)要给学生创造争议的条件。学生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后,很愿意去和邻坐的同学争议。教师应当鼓励他们争议,为他们创造条件,当对同一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公开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和加速度、质量和重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通过课堂争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强,每章又各自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从高一起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学完了一章,要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写出这一章的学结笔记。教师应让学生边复习课本,边参考有关资料,边总结,真正做到凡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知识,都应当是自己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这样持之以恒,坚持到高中毕业。写总结笔记的工作,教师要讲清目的做法。第一、二、三章适当示范几次,内容一般应包括三部份,即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的概念和规律);典型性的例题;重要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书写总结笔记,既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又能积累资料,同时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这种做法深受中、上等生的欢迎。

3.实验能力

(1)要教育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这就要从序言课开始突出强调实验在物理课中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多做实验,特别是序言课和第一章力的教学中应做到堂堂有演示。教师应以严肃、认真对待买验的科学态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课中重要性的认识。

第10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科中兴趣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初中生学习积极性往往是随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1)处理好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应与教师进行感情交流。如果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能跟学生打成一片,那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教师经常批评学生,不尊重学生,这样就会在师生间产生对立情绪,自然学生就不会对物理学科有兴趣了。因此,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2)成功的体验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些学生不喜欢物理,并不是他们从来对物理不感兴趣,也不是从没认真去学习物理,而是因为他们过去只有失败的经历,没有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寄予希望,创造条件让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目的。

二、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是重要的一环

“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组织学生课前预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教师在长期教学中的期望。如果教师注重学生课前的有效预习,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1.预习目标要明确

教学都是有目标的,预习也不例外,预习目标是预习的前提。如果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内容时,没有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要求,而是笼统地要求学生梳理本节知识,目的不明确,造成学生的预习成了随便翻翻看看,起不到预习的作用。因此,在预习目标的设计方面,教师必须清楚让学生预习什么,如何去预习,预习成果如何检测等问题。例如,在预习浮力时,教师的基本预习目标是搜集生活中关于浮力的例子或演示关于浮力的现象,感受物体漂浮在液体上和浸入液体及浸没液体是一种什么状态。预习设计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能促进其思维发展。在让学生充分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及时地提出任务,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等。

2.指导预习方法

有的学生预习了,但就是没有效果,这主要是方法不对。教师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不要使之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学生无目的或放任自流,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常用的预习方法有标记预习法、提纲预习法、尝试预习法、浏览预习法、笔记预习法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对重点内容画线、圈点,让学生摘抄在预习本上。如概念课着重预习意义、定义、公式、单位、计算等;找出关键字句的含义与作用。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关键词是“竖直”他描述了重力的具体方向。预习有没有效果,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在学习中,教师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产生质疑,同时要想办法让学生说出疑问的产生过程。而这一方法的指引或累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感,利用现有器材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实验现象的道理,通过物理实验增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升物理的趣味性,让无味枯燥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变得更易接受,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这里,本人只从以上几个方面谈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希望和同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实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创新和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高效的习题教学能够对学生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知识运用强化等方面提供很大帮助,能够使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但是当下很多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使习题教学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我国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物理习题教学,改变教学现状,从而使教学效率和习题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当下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习题结果

就目前而言,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习题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过于关注,而且对习题的完整性也过于重视,总是对习题结果看得太重,从而使学生在习题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被轻视,这也就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习题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进而也就很难使习题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当下很多物理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大量的经典题目,让学生通过不断做题来记忆和掌握知识,逐渐形成一种题海教学模式。但是这样虽然使学生记住了很多习题,但是靠这种死记硬背型的习题教学,会对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造成重大影响,也使习题教学的真正作用无法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传统教学法的阻碍

虽然现如今新课改已经得到了深入实施,但是对于很多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而言,教师大都依旧运用传统方法,通过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虽然很多教师都能讲解到很多细节,学生也在笔记本上进行了记录,但是却依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学生和老师都付出了辛苦劳作,但是所受到的收获却不尽如人意。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研究

1.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解题习惯进行不断巩固和培养

教师在进行系统教学过程中,可以抽出时间让学生对物理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并在一旁进行指导。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严格规范,让学生能够对正确的物理解题步骤做到精准掌握,从而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在人教版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草稿本,在读题过程中可以将已知和未知以及所要求的量写在纸上,从而让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够更加清晰,进而也就能够使系统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对习题进行合理设置

教师在进行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和设置习题。在物理知识中,每一个点都能够成为变化多样的习题,所以,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做到全面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习题。在设置习题过程中,不但要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涉及多个知识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学习到新的知识,促使学生知识的缺陷得到有效填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习题进行选择时,应该重质不重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物理习题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此外,还要对物理习题中知识点的过渡加以关注,促使学生能够借助习题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3.对学生一题多解训练进行加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物理习题教学已不单单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进行不断锻炼。针对习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而对于解答错误的学生则应该做到指导和激励。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铁球重10千克,体积3立方分米,那么请问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然后要求学生从体积、质量、密度以及等角度进行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得到强化,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激发。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习题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地进行习题教学,对习题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同时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对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进行逐步训练,才能使习题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白孝忠.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利用错误资源的实践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25):57-59.

第12篇

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就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而言,如果不入门,基础打不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更影响着现代中学生乃至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科特点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人们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且要完成几个循环才能使知识得以内化、活化和升华,并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样才实现了知识的价值,也是知识的真正归宿。物理学是科学,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更是如此。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就更决定了他们学习物理必须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变化中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爱科学、学科学、造福人类,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为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的育人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新物理课程标准把物理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组织部分,上升到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落实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更要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2.重视兴趣激发

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要充分发挥物理科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从而体现新课标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

培养兴趣的具体途径是:①创设物理情境,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兴趣;②加强和改进实验,培养兴趣。③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巩固兴趣;④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制作和实验活动,发展兴趣。

3.狠抓习惯培养

有句名谚,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意指良好的习惯比短暂的行为对人的成长有更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物理学习行为可比。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一是要做到“两不代替”,即: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每节课中只少要有一半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或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独立处理练习。二是要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重点放在初二阶段,特别是初二上学期至关重要。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4.加强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