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6 15:3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风险防范技术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交通施工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财务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更为复杂。因此,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丰富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交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分析
施工阶段需要耗费建设项目的70%~80%左右的投资额度,且承接决策阶段与运营阶段,直接关系到项目决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以及项目运营的安全、质量和效益。搞好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对于单纯的施工企业来说,一般不会发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也大多按照完成的项目产值计提固定的比例。项目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正成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因此加强项目管理,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财务风险预控机制已经成为制约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2交通工程项目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2.1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
一个工程项目的首要阶段即为投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财务风险:错误的投标决策、过低报价、履约保证金。①在进行投标决策时,如若做出错误的决策,其损失将是巨大的,这种决策失误往往是由于企业低估了工程项目成本或高估了工程项目预期收益。②在工程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恶性竞争,即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顺利中标,不顾自身财务状况以不合理的低价竞标,从而使得自身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③工程建设单位通常会要求中标企业预先垫付大量资金并收取工程投标、履约等保证金,这些额外的支出使得企业承担着履约风险隐患,加大了工程项目财务风险。
2.2合同签订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这一阶段里,财务风险主要有2个,分别为款项回收风险和融资风险。①一旦建设方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拖欠大额工程款,往往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②对于一般施工企业来讲,大量的流动资金必须融资才能筹集到。当融资渠道为向金融机构额借款时,在建设单位拨款不及时的情况下,就可能使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合同出现延误甚至毁约的现象。
2.3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
实施阶段是项目的实质性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其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如果工程项目财务控制能力较弱,则会带来一定风险,比如各项会计内部控制措施不当,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财务风险,再如会计核算和经济信息记录的虚假、滞后所导致的财务管理决策的滞后和失误;②由承包方的施工生产能力带来的财务风险,一般存在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工程安全质量不达标、劳动力和设备的生产率低下等情况;③材料、设备和劳动力在供应上可能会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会加大项目财务风险;④由于汇率、利率等宏观经济因素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2.4竣工阶段的财务风险
竣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最大的财务风险即为工程款不能及时收回。在工程项目完工后,一旦施工企业未能及时办理项目竣工验收手续和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则会造成工程项目资金结算滞后,无法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进而使项目资金长期体外循环,出现坏账的风险增加。
3交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合理评价工程项目
企业在收到招应标文件后,应当组织专人充分了解工程项目资金情况及建设单位资信状况,对工程项目进行前期评估,量力而行,准确报价,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①正确理解招标文件,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自身实力,预测风险;②对建设单位的手续及商业信用进行调查,如开发手续是否齐全,其信誉度、财务状况、项目资金到位程度、以往的工程项目资金拨款情况及口碑等;③对施工所在地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查;
3.2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
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后,施工企业需要对合同所依据的法律基础,承包人的主要任务,发包人的责任,合同价格,施工工期,违约责任,验收、移交和保修,索赔程序和争执的解决等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要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与控制,及时发现出现的偏差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同时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保存索赔依据。
3.3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
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具体而言:①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等;②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管理成本管理目标,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④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3.4及时办理竣工结算
施工企业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完成施工后,应当遵守以下几个要点:①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回收。②根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当工程施工中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的诸如材料调价、征地补偿及由于自然、社会因素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工期等情况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财务风险的实质就是企业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实现的概率。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在财务风险和财务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便能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
一、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
1.外汇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及经营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国际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一旦汇率发生变动,,将会给公司运用外汇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交易外汇风险。交易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及经营中以确定的外汇进行交易,在交易与价格结算期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影响企业收入或支出金额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己经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项目。
(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转换成本国货币来表示。境内母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期末需将境外投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汇总报表,在将子公司报表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会计科目折算成母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有可能给境外企业带来损失。由于外汇市场的汇率频繁波动,使会计账目中的本币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
(3)经济外汇风险。经济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业务现金流量可能发生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损益的风险。
2.外汇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外汇汇率现状和预测汇率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具体投资行为做好预测工作。(2)生产策略。公司应选择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域并通过灵活的采购政策,以抵制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获得生产上的相对成本优势。同时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外汇风险影响。(3)市场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定价、促销以及多元化等市场策略来规避外汇风险。
二、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管理风险
1.管理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组织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内部组织机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冲突再所难免。无论企业由于惰性而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还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变革,都必然充满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依次表现为领导权风险、自风险、控制权风险、组织作风风险和企业再造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包括实业投资,也包括金融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资金的来源管理、资金的运用、境外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上企业会计制度与东道国制度或是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也相当复杂。
(3)人力资源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招聘投资、培训投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投资、劳动力配置投资等多个环节。与企业物质投资风险不同的是,人力资源风险不仅来源于市场,更主要来自于主观因素。
2.管理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控制;第三,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约束,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财务风险的审查制度,确定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第二,依据风险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强化资金流动的管理;第三,强化资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选择多个投资方案的组合,利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财务方法防范风险。
(3)人力资源风险与文化风险的防范。第一,重视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第二,创建共同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
1.经营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宏观经济运行失调,发生不景气变动,出现如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等现象,从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东道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反应其政治风险的大小。
(2)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是指由于境外投资企业微观经营环境如市场、价格、汇率等因素的变化给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微观经济风险与东道国经济或产业的竞争程度和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与应变紧密相关。主要有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等。
(3)企业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是指海外投资企业自身由于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选择、论证以及在市场开拓和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偏差而引发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场进入风险。由于国际营销环境的错综复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间文化的差异,任何境外投资企业不可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因此,如何选定目标市场,以何种模式进入目标市场,这一过程必然充满风险。第二,产品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在开发过程和其后的商业化过程中因受产品的各个层次因素和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产品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
2.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统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由于我国跨国公司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重视项目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须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评估重点在于对企业在东道国经营影响重大的经济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太重视的产品市场,以优异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打开市场,条件成熟后,进一步进入主导产品市场。在区域策略上,先选择竟争对手势力薄弱的周边市场,积累经验和实力,然后向核心市场发展。
(2)培养公司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全球性产业,这在客观上需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以获得全球竞争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全球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国际机会,通过利用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有效协调增强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学习能力。跨国公司为保持在海外市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危机,必须形成自己的全球学习能力。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必须以一种不断质疑、挑战、激励和创新的态度,促使企业整体积极面对市场的变化,保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的忧患意识和替觉意识。
四、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风险
1.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上竞争各方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从而产生竞争优势的高低。技术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会出现由于缺乏技术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竞争中各方在创造和使用技术后产生的不平衡风险。其实质是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技术研发、取得和运用活动中的失败、中止、延期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产品开发风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根据东道国市场需求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合作,是购买还是引进关键技术,都是高风险的项目。特别是当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开发风险很大。
(2)技术保护风险。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但由于受到东道国或第三国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资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会遭受巨大损失。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技术保护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来进行。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企业就会面临技术外泄的巨大风险。同时企业专有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的,因为其技术内容和诀窍处于机密状态,不能让其他经营机构知晓。但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被利用,竞争对手会利用对方企业少数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种办法达到窃取技术机密的目的。
(3)技术引进风险。技术产品存在无形损耗,因此先进技术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发挥效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对引进的技术项目不加论证,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后,应用效果并不明显; 引进的技术作价过高而且成熟度低:技术合同落入专利保护期或专利循环等不利于企业的境地;使用许可技术生产的产品受到返销限制,造成企业法律上的侵权。
(4)技术壁垒风险。技术壁垒风险是指一国或地区以维护国家及地区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越来越多的被用作贸易和投资的保护手段来限制国外商品和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技术壁垒己成为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视技术研发、转移、保护等方面的论证和咨询。对外直接投资总是伴随技术的输出,从而涉及到专利、专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因此,在技术外移之前,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专家、财务专家、投资专家等对投资项目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可行性论证,充分估计技术实施后的问题和困难,对结果进行预测。
(2)健全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防止其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特别是对人员接触机密技术、携带资料出入、样品送检、技术交流、技术档案借阅、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研发的关键科研人员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流失。
(3)加强投资项目的技术保险。对于风险较小、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对我投资的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赢利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保险基金以补偿可能发生的损失。对风险较大的技术项目,则需要去东道国或母国保险公司投保。同时,为降低境外技术风险程度,还可以选择资信好的东道国企业进行联合技术研发,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部分转移技术风险。
(4)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的风险。首先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素质和质量,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考虑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积极参与国际上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工作。其次,加强与国内和国外技术咨询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东道国技术壁垒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 2003,(02)
【关键词】工程咨询 财务风险管理
一、工程咨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工程咨询是指集中专家群体与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以及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建设工程决策与管理提供的一种智力活动。财务风险则是客观存在于工程咨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风险类型,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中资金运作的必然产物。分析其产生来源,工程咨询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由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人们对财务认识的局限性及行业内财务活动面临环境的多变性等因素所致。
财务风险与利润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在建筑行业内,工程咨询是一种组织形式,其经济利润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也存在密切关系。根据风险报酬理论,通常情况下,风险较大的工程咨询经济活动,必然在客观上要求有较高的报酬收益;反之,报酬收益越高的经济活动也必然要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如下:一存在上,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二内容上,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三价值上,财务风险具有可计量性;四财务风险与收益之间具有对称性;五财务风险的征兆具有可测定性;六财务风险具有相对性。
财务风险管理是全方位的,当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大多从财务导向型、技术导向型、人文导向型等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其中,财务导向型财务风险管理以风险对工程咨询企业财务产生的冲击与影响及与之相对的原因分析为侧重点;技术导向型财务风险管理以自身对实质性安全技术的管理为侧重点;人文导向型财务风险管理人们对于风险所持有的态度、认知以及产生的行为分析为侧重点。
二、工程咨询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工程咨询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工程咨询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属性结构的不合理和期限结构的不合理两个方面。
资本属性结构的不合理指的是工程咨询企业债务资本比例过大,在杠杆效应下,企业在获得较高预期收益的基础上,面临的风险是债务资本的数倍,此时若遭遇经营困境,工程咨询企业势必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资本期限结构不合理指的是工程咨询企业的债务资本的期限结构未能实现与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的期限结构相互匹配。比如在面临大量的短期应付债券或者应付账款,工程咨询企业流动资产便会减少,最后将造成到期利息或者债务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支付,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企业走入财务困境。
(二)工程咨询合同各方的风险
有关工程主要是围绕签订的合同来实施的,因而合同的各方也是实施工程咨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工程咨询企业和工程咨询人员要有充分的准备面对风险,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
首先,合同自身存在的风险:包括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投标文件的缺陷、决策失误、不当的报价策略、使用低素质员工、工程技术的缺陷等所导致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或工期拖延等风险。
其次,承包商原因:指承包商是否有类似的经验、充裕的有经验的人力资源,承包商对项目组织、合同、技术、质量、费用、现场的管理以及与业主、分包商、供货商的协调能力,当出现协调或管理不善将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进行以及项目的盈亏。
再次,业主和分包商的资信风险:业主方面主要指业主是否诚信、能否履行承诺和合同约定等。
(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使工程咨询企业面临潜在风险时,进行及时和必要的处理,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目前我国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应用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突出表现在:
1.未建立适宜工程咨询企业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定量分析在指标的选取、权数的确定以及评价标准的高低上大多照搬国外模式,没有结合工程咨询行业和市场特性以及工程咨询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建立适用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这影响了定量分析结果的实效性。
2.未开展有效的定性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忽视定性分析的重要作用,国内多数工程咨询企业的经营活动都由一小部分人实施控制,这便造成很多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是无法进行有效量化的。比如工程咨询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人员流动状况、财务人员素质以及顾客满意度等,这便要求工程咨询企业开展有效的定性分析,以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实行全面预警。
三、工程咨询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工程咨询行业相关制度,营造健康工程咨询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为工程咨询企业的职业责任营造健康环境。从当前设计单位的经济赔偿制度来看,目前国内工程咨询企业的法律环境仍有待完善。笔者认为,工程咨询师职业责任制度的构建途径在于:逐步完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工程咨询师勇于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加强咨询师自身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另一方面,要完善我国的建筑技术鉴定机制。不仅要从政府层面上,继续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机制,更要从工程咨询企业层面上,构建起定期搜集工程咨询师相关工作书面文件和相关报告制度。
(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与有效控制
为实施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工程咨询企业应努力从3方面着手:
一要实践相应的经济管理措施,不断降低咨询风险,实现建设方、咨询企业及施工方的团结协作和积极配合。建议工程咨询企业预留必要的风险预备资金。
二要实施相应的专业技术措施,通过逐渐完备行业内业务运作规程,有效规范建筑工程施工队发包和承包的计价行为,在坚持工程发承包计价原则以及计价方法下,有效回避和分散风险。
三要实施相应的合同管理措施,强化保险合同以及咨询合同的管理,积极建立健全责任赔偿制度。不断强化工程咨询机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责任意识,最终提升咨询质量,促进咨询机构的发展。
(三)完善工程咨询企业自律机制,提升工程咨询师综合素质
在发达国家,工程咨询师从事实际的咨询工作时,如果出现、、收受贿赂等行为,或造成严重失误时,要被取消从业资格。基于当前国内工程咨询企业的发展实际,应致力于如下几个方面,全面提升工程咨询师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以长远预期的激励机制为基础,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管理。在聘用工程咨询师时,工程咨询机构应重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知识水平,并且要对从业人员的咨询过程加以严格的跟踪管理。工程咨询企业还应采取长远预期的激励机制,使咨询师意识到与未来长期收益相比当前利益的微小程度,进而产生合作与自律能力。
二是要以行业规范的养成机制与信用机制为基础,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工程咨询企业应逐步建立工程咨询师的信用信息档案,建立健全信用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晋.工程财务风险管理案例研究与分析[J].硅谷,2010(2).
[2]徐辉.建筑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3]李峰.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工程咨询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2).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支柱产业的作用,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与各种风险的事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通过对其日常经营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可以降低风险、规划发展、提高效益、增加利润。风险管理工作执行的好与坏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日常运作状况和企业竞争能力。
1 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几种经营风险
1.1合同风险
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和投标过程中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使企业面临着工程质量、工程款拖欠、材料价格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合同的不规范签订和不正当履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市场上,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这些不平等条款使企业在财务上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
1.2招标报价带来的效益风险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投标竞争,说到底是承包工程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主要体现在工程总造价的让利、开办费让利、技术措施费让利、材料中准让利、定额利润让利、工程类别收费让利或承担应由建设单位支付的费用等。施工企业为了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投标时竞相压价,最终只能以微利或成本价承包工程。过度竞争造成施工企业合理利益的流失,一旦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能有效地消化压价让利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效益风险。
1.3拖延工程结算的风险
一些建设单位由于项目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往往以审价、审计为幌子,对施工企业递交的工程结算多头审、重复审,以达到长期拖欠工程款的目的。其结果使施工企业承包项目的最终效益无法确定,企业难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利息负担沉重。拖欠工程款是施工企业无法预知而且必须承担的重大风险因素。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上,拖欠工程款或垫资工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业主把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的不平等市场行为。
1.4工程质量风险
施工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品质达到或高于优良等级进行承诺,并将相应的奖罚标准列入合同条款。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进行检验,保证合格,最终产品工程必须合格。如有不合格轻者遭受罚款处理,重者返工、修理,并赔偿业主因此造成的损失,甚至停业、降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1.5管理风险
许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预决算工作松散;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效益流失,使企业加大工程成本,利润流失,企业效益低下。
1.6安全生产风险。建筑企业生产经常发生安全问题,因建筑产品露天生产,建筑业历来是事故多发行业,施工企业一旦遭遇安全事故,用于抢救、处理伤亡事故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很大,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遭到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批评,为以后的投标带来难度。
2 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2.1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经营决策程序
首先,建筑企业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承揽工作要做到有准备、有选择、有论证。对外地的工程更应慎之慎,要对合作方的资信能力、财务情况、品质信誉、资金保障程度等进行调查论证,然后根据企业的经营战和自身实力决定是否参加投标。其次,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树立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这些制度包括工程项目评审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单位和成本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企业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充满风险的事业。建筑企业只有增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不断提高经营决策与理水平,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全面增强企市场竞争能力。最后,建筑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经营决策机制,重大投资事项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董事长或总经理对本单位的经营风险负责。同时,建筑企业应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招投标是建筑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建设项目是否已经正式批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要依据业的承受能力和市场行情合理报价。
【摘要】从风险的概念和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研究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并提出了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
引言
现代土木工程较以往的规模具有日益庞大、复杂的特点,施工项目不断朝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和环保化等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施工企业从参加招投标与签约、施工准备、施工阶段,到竣工交付使用,都可能遭遇各种类型的风险,如可预料的风险、政策性的风险和其他风险等。按照国际惯例,建筑业原本是高风险行业,各国承包商对风险管理相当重视。
1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1.1 缺乏规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投标项目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有项目就去投标,中标率很低。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因而风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并做出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1.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1.3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
1.4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一旦遭遇风险,全企业上下一团糟,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组织机构的运行风险。
2 施工企业的风险内容
项目风险因素很多,根据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条款、按照“近因易控”的原则,即谁能最有效地防止和谁能最方便地处理风险,就由谁来承担该“风险”的原则,要求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分担风险,施工企业在施工全过程中承担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承担承包连带风险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当分包商出现质量问题,或卷款而逃时,都由部包单位承担连带后果。当前形势下,常有项目经理以公司的名义乱接工程,压价或由于本人业务能力低下原因,导致工程半途而废,无法完成工程。相应的后果施工企业要承担连带责任。许多企业因项目经理不良行为承担巨大经营风险。
2.2 报价风险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为了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投标时竞相压价,最终只能以微利或成本价,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承包工程。发包时要求签订固定价合同。过度竞争造成施工企业合理利益的流失,给企业正常经营和生产带来诸多困难,在施工项目承包过程中稍有管理不当,就可能亏本经营。
2.3 资金风险
拖欠工程款是施工企业确知无法避免,又不得不承受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拖欠工程款或垫资工程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实质上是业主把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的不平等市场行为,大多数施工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
2.4 安全生产风险
建筑企业生产经常发生安全问题,因建筑产品露天生产,建筑业历来是事故多发行业,施工企业一旦遭遇安全事故,用于抢救、处理伤亡事故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很大,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遭到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批评,为以后的投标带来难度。
3 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3.1 加强内部合同管理
合同签订要避害,在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合同的客观风险法律法规、合同条件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可归类为工程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时效风险等。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采用施工合同洽淡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方法,减少合同中的漏洞。
3.2 要适应和遵循日趋健全的外部约束机制
建设领域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如在招投标环节已开始全面实施了投标保证,履约保证金制度。投标人在决定投标时应该“三思而后行”,避免发生出现变相垫资现象。加强银企合作,建立银行保函和其他担保互动的关系。对于即将实行全国建设领域强制实行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的改革方案,是施工企业风险转移的有效措施,施工企业应该重视。
3.3 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综合发挥企业优势
一方面,要有独立的估价信息,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对自己的成本水平要有充分的估算,建立企业内部定额,只有这样企业在投标报价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盲目报价。另一方面,要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更新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大企业的“可降价空间”以适应残酷的竞争形势。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发展,实力加强,抵御风险能力强。对于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础、开挖、支护、降水及模板工程、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等,应单独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和企业内部监控措施。
3.4 加强信息化管理,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由于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应实行动态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各过程中记录清楚,手续齐全,一切问题都应明确具体地以书面形式规定,不要以口头承诺和保证,应体现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条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全面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投标项目在投标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行估计,对由此带来的风险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并做出合理调整,建立全面的、可靠的数据基础资料支持系统。
4 结束语
工程承包原本是一项“高风险事业”,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那种有工程项目,就有收益、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施工企业在项目上要有盈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等内在因素的掌握外,还要有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有远见和有胆识的承包商应善于分析和预测项目风险,懂得采取防范和转移风险的措施,从而使自己成为驾驭项目风险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刘红.对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的判定及企业的防范对策[N].建筑时报,2004-10-11.
[3]楼干朋.浅淡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N].建筑时报,2004-07-15.
作者简介: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损失控制;工程承包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1-0182-03
1理论概述
现代工程项目较以往的规模具有日益庞大、复杂的特点,施工项目不断朝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和环保化等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施工企业从参加招投标与签约、施工准备、施工阶段,到竣工交付使用,都可能遭遇各种类型的风险,如可预料的风险、政策性的风险和其他风险等。按照国际惯例,建筑业原本是高风险高回报行业,各国承包商对风险管理相当重视。
主观学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客观学说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和损失。所谓“风险”,是指将来可能发生,但是不期望发生或不在计划内的事件。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事件的偶然性、外界的干扰、人们的非正常行为,为消除风险的代价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二者权衡的结果,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差距而造成的。据调查,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中安全风险最大,其次是技术风险。另外,标准风险、资金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和人才风险,都存在较大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是一种特殊的规划方式,当对项目有较高期望值时一般都要进行风险分析。进行过大中型项目开发的人都亲身体验到许多事情可能出错,最成功的风险管理就是采取积极的步骤对要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风险进行管理。对任何一个项目可以有最佳的期望值,但更应该要有最坏的准备。“最坏的准备”在项目管理中就是进行项目的风险分析。在项目管理实践中风险管理得不到重视的最主要原因,是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的漠视。国际著名的安森信(Accentrue)咨询公司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做过的一份调查表明:大部分高级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管理没有任何概念。因此,面对险恶的风险环境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低下,我国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企业所有人员进行风险知识的培训,强化风险意识。
2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方法上简单操作,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抵御风险能力弱。
2.1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2.2缺乏规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投标项目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有项目就去投标,中标率很低。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因而风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并做出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2.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
2.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一旦遭遇风险,全企业上下一团糟,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组织机构的运行风险。
3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
项目风险因素很多,根据 FIDIC 施工合同条件的条款、按照“近因易控”的原则,即谁能最有效地防止和谁能最方便地处理风险,就由谁来承担该“风险”的原则,要求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分担风险,施工企业在施工全过程中承担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承担承包连带风险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当分包商出现质量问题,或卷款而逃时,都由部包单位承担连带后果。当前形势下,常有项目经理以公司的名义乱接工程,压价或由于本人业务能力低下原因,导致工程半途而废,无法完成工程。相应的后果施工企业要承担连带责任。许多企业因项目经理不良行为承担巨大经营风险。
3.2报价风险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为了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投标时竞相压价,最终只能以微利或成本价,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承包工程。发包时要求签订固定价合同。过度竞争造成施工企业合理利益的流失,给企业正常经营和生产带来诸多困难,在施工项目承包过程中稍有管理不当,就可能亏本经营。
3.3资金风险
拖欠工程款是施工企业确知无法避免,又不得不承担的一个重大风险因素。拖欠工程款或垫资工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实质上是业主把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的不平等市场行为,大多数施工企业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
3.4安全生产风险
建筑企业生产经常发生安全问题,因建筑产品露天生产,建筑业历来是事故多发行业,施工企业一旦遭遇安全事故,用于抢救、处理伤亡事故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很大,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遭到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批评,为以后的投标带来难度。
3.5质量风险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进行检验,保证合格,对最终产品工程必须合格,轻者遭受罚款处理,重者返工、修理,并赔偿业主因此造成的损失,甚至停业、降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4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的方式
4.1风险损失控制
风险损失控制是指在损失发生之前全面的清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导致损失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的严重程度。损失控制的基本点是预防损失发生和减少损失的严重性。风险的损失控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即预防损失;二是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即遏制损失加剧,设法使损失最小化。
4.2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这样的做法有时是意识的,即事前并未曾预测到,不曾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导致最后只能自己承担;但有时也是决策者的主动选择,在做好充分的处理风险的准备后,有意识、有计划地将风险留给自己的一种选择。
4.3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造成风险的活动,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的活动。选用于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可能造成的损失太大,或其它风险管理方法成本太高的情况。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经济安全,保险系数大;其缺点是可能丧失某些获利机会,并且有些风险(如自然、经济风险)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4.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担集体风险的目的。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一般采用的都是广种博收、多承揽项目的方法避免在单一项目上过大风险。但这种方式同样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多个项目各自的风险程度要适当,高风险项目和低风险项目适当的搭配承揽,以便在高风险工程失败时,通过低风险项目能够弥补部分损失;二是项目的组合数量要适当,量力而行是很重要的,项目过多过大有贪多嚼不烂的味道,反而会加大企业的管理难度,拳头太分散,力度肯定不够;另外,资源太分散同样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收益。
4.5风险转移
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施工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并不能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只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同而已。例如,对一些施工技术工艺复杂、专业性强、自身不能胜任的施工任务,可以采取转包或分包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出去;在施工中的不可预见费用及事件,则可以在签定施工合同时明确由发包方来承担。
4.6风险利用
风险包括纯风险和投资风险。纯风险只能对企业造成损失或不造成损失。而投资风险则即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提供谋利的机会。风险的利用往往伴随着很大的危险,一不小心可能会使企业不能自保,但如果成功将会获得很大的收益。施工企业可以利用的风险可能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也可能是自然风险、管理风险等,这些风险都要视情况而定。
5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的措施
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树强烈的风险意训和危机意识,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做到在顺境中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居险思变,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范:
5.1加强内部合同管理
合同签订要避害,在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合同的客观风险法律法规、合同条件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可归类为工程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时效风险等。如业主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的便利条件,在合同中把相当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人。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采用施工合同洽淡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方法,减少合同中的漏洞。要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对于劳务层,分包商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将双方的责、权、利交代清楚,尽量仔细,能约束各自的不良行为,有必要时将罚款、扣违约金写入合同,降低自身的风险。对于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注意数量、价格、包装、交货日期付款方式、违约罚款、纠纷处理的协定。对于遇到量不足、质量劣的情况,扣压货款,或向对方索赔。
5.2要适应和遵循日趋健全的外部约束机制
建设领域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如在招投标环节已开始全面实施了投标保证,履约保证金制度。投标人在决定投标时应该“三思而后行”,避免发生出现变相垫资现象。加强银企合作,建立银行保函和其他担保互动的关系。对于即将实行全国建设领域强制实行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的改革方案,是施工企业风险转移的有效措施,施工企业应该重视。
5.3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综合发挥企业优势
一方面,要有独立的估价信息,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对自己的成本水平要有充分的估算,建立企业内部定额,只有这样企业在投标报价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盲目报价;另一方面,要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更新,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大企业的“可降价空间”以适应残酷的竞争形势。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发展,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才会加强。对于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础、开挖、支护、降水及模板工程、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等,应单独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和企业内部监控措施。
5.4加强信息化管理,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由于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应实行动态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各过程中记录清楚,手续齐全,一切问题都应明确具体地以书面形式规定,不要以口头承诺和保证,应体现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条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全面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投标项目在投标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行估计,对由此带来的风险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并做出合理调整,建立全面的、可靠的数据基础资料支持系统。
6结语
工程承包原本是一项“高风险事业”,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那种有工程项目,就有收益、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施工企业在项目上要有盈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等内在因素的掌握外,还要有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有远见和有胆识的承包商应善于分析和预测项目风险,懂得采取防范和转移风险的措施,从而使自己成为驾驭项目风险的成功者,从而促使项目风险转化为项目利润。
参考文献
[1]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余子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工程保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铁军.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