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科技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

时间:2023-11-26 15:3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科技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科技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 现代科技 伦理道德 科技理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代科技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伦理道德方面。

一、现代科技引发的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只不过由于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当事人对利益的不同考虑和追求,才导致了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结果。现代科技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把这些情况分为三种。

1.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类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和知识结构而间接地影响伦理道德。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揭示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从而使人们原先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被不断更新。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不知道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了解生命的本质,认为人身神授,生命是上天创造的,进而认为生命神圣不可侵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的本质被揭示,生命密码被破译,人们掌握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对生命不再感到神秘莫测。于是,早先被严加禁止的人体解剖现已成为寻常事,死后捐献遗体和有用器官被视为高尚道德。

2.科学技术作为人类一种实践活动和理性成果,它本身也包涵很多道德规范,因而科学技术发展本身会孕育出一定的道德观念。科技研究中的求实精神、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等,就构成现代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伦理道德规范必须得到广泛的建构,才能形成以社会责任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工作者的职业伦理规范,从而在科学研究中规范科学家的行为,加强他们的伦理责任感。

3.现代科技的一些新成果及其运用直接引起人们之间新的伦理关系,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新的道德思考。像“安乐死”、试管婴儿、器官移植、“克隆人”技术、网络技术等等,都带来了值得人们关注的伦理问题,引起涉及面甚广的伦理道德大争论。这些新的伦理问题,可能会引起道德混乱,如处理不当,就可能破坏社会伦理秩序,导致社会失范。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促使科学家对自身行为的理性反思,通过反思,力求使科学技术研究造福人类,避免使人类成为技术的“奴隶”和“牺牲品”。

二、伦理道德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作用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传统道德造成了冲击,引起了一系列的伦理危机,因此,加强伦理道德对现代科技的规范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1.伦理道德对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感建构的指导作用。伦理责任感对科技工作者的规范和引导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不少科技工作者伦理责任感是非常强烈的。爱因斯坦就曾经向准备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青年人发出过这样的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他一生发表的关于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言论就有上百万字。伦理道德虽然并非科学技术自身所固有,但它是科学技术外部的一种控制手段,可以通过内化于科技工作者的途径,成为科学技术活动中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作为一套具有道德涵义的规则系统,可以告诉和教育人们:“什么样的科技活动是善的或者是恶的;什么样的科技行为是应该做的或者是不应该做的;人们应该通过科技活动为人民、为人类造福,而不应利用科技去作恶。”

2.伦理道德对科技理性的不自觉的负面影响的消解作用。在科学研究中,不仅会产生有用的成果,伴随着这些有用的成果,还会产生出很多其它的附加产品。这些附加产品,一旦应用于社会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就会产生危害社会的恶的结果。所以,对于这些科技理性的不自觉的产物的应用,我们必须以伦理道德来规范和引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面临能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大气严重污染等环境问题,从表面上来看,这是科学技术造成的后果,但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却是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扭曲、错位造成的。要解决如此严重的生态问题,只有通过伦理道德的价值分析,促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3.伦理道德对科技运用的指导作用。对于科技成果的运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广度、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了人类几乎能随意摆布自然的本领,使得过去许多做不到的事情现在都能做到。然而能够做到是一回事,该不该做又是另一回事,并不是所有能够做到的事情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去做。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不断增强,共同生活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产生协调相互关系和行为准则的道德标准。对那些于共同生活有利的科技行为,被认为是好的、善的、高尚的,要加以赞赏和表彰,给予某种荣誉;而对那些不利于或破坏共同生活的行为,人们就会加以鄙视和惩罚。

三、现代科技的伦理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途径

然而,很多时候伦理道德的规范、调整作用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仅靠行为个人的自律是不行的,还必须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伦理评价体系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1.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活动,以此来增强对科技主体的道德引导作用。道德教育可以帮助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促进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的双重发展,树立科技主体良好的职业道德。科技主体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和伦理责任感,才能从根本上促使科技主体从事道德的科学研究,从而以道德理性的自觉来最大限度地消解科技理性在社会负面作用上的不自觉。

2.强化社会赏罚的道德引导作用。由于社会赏罚具有权威性、规范性、针对性与强制性的特点,它对于规范个体道德行为具有很强的调控作用。社会通过物质、精神等多种手段来对科技主体实行“奖励”和“制裁”,从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达到强化科技伦理引导的效果。

3.推进伦理道德的法制化建设。伦理道德只是一种规范,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只能起到倡导作用,要加强它的强制性力量,还必须靠管理、法律等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把伦理道德上升到法律高度,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来约束科技活动中的失范行为。管理的规范和法律的约束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够从不同层面对人们的科技行为进行硬性约束。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要更好地利用它,就必须重视伦理道德在其中的作用,必须把科技伦理所蕴含的精神贯穿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第2篇

现代的科技发展迅速。“千里眼”,“顺风耳”已出现了。日行万里已不是幻想。可是在这似乎美好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环境污染。

电的发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现。电视、电脑、手机、吸尘器等等一系列现代工具已经代替了手。很受人们欢迎。可是,它们需要电来发动,电煤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是极不利于人体的。

一次性筷子,看上去很卫生。可是这些一次性筷子是砍伐树木所制造的。一棵成长二十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双至8000一次性筷子。我们一年就要吃掉1000万箱一次性筷子。

汽车、飞机等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人们。但汽车所排放出来的尾气,会污染环境;飘向天空,会形成酸雨;被人体所吸进会有生命危险......

现在的环境已经被极度污染,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爱护环境

第3篇

1.1现代科技是深化企业营销的基础

企业要想占领市场,要么价格廉,要么款式优,要么性能好,其中产品的技术含量的高低往往影响着产品的市场效果。走向市场终端表现为具体的产品,然而在其研制与生产过程中往往是与科技分不开的,其良好的质量与性能恰是科技含量与水平的反映。深化商业营销管理同样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持,以高新技术提高商业营销管理的水平,进而确保企业对市场的有效占有。

1.2现代科技为企业营销提供发展空间

现代科技可以使商业营销管理在各个领域都获得广泛的发展。现在众多的产品正是建立在对科技充分利用的基础之上,产品的革新与创造不可能脱离这些技术而存在。商业营销管理活动也需要现代科技提供更大的空间,增长商业营销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2现代科技在商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搞好新产品的开发

现代科技在商业营销管理中应用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指导新产品的研发,新产品研发是企业的生存基础,也是营销管理的重点,要结合市场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元素,加速新产品研发的速度和质量,更好地扩大商业营销管理活动的范围和覆盖面积,成功占领市场、扩大份额,形成竞争上的“顶尖优势”。

2.2信息技术的运用

现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而信息又是非常综合的,不仅在外部竞争,而且在内部经营方面都有所体现。为了获取必要的信息,除了要强化市场调研环节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拥有与使用也是搞好经营的必要所在。

2.3强化产品的包装

第4篇

    1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革命特点

    1.1 现代医学科技的集成化

    现代科技衍生出不同的门类和亚类,不同的门类和亚类渗透衍生出不同的交叉学科。在医学科技发展过程中,吸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环境科学、信息学乃至人文科学新理念和新技术,极大地刺激了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如核磁共振技术的引入无论在临床诊断还是在微观药物分子结构的研究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药剂学研究中引入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药质体、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促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融合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在原有医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等学科。因此,在医学科技范围内,单一的学科实际上已经集成了众多的医学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物理学、信息学方面的最新技术和知识。现代物理学、信息网络技术可进一步推进医学科技集成化,形成以某一学科为中心的技术群、知识网。

    1.2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快速化和全球化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呈现快速化发展的特点,包括新的医学科学技术的建立、推广和应用。随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知识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医学论文、专利、专着、方法等飞速发展,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随现代网络“高速信息公路”的建立以及网络的扩大和提速,医学科技、医学知识实现了实时传播,全球共享医学知识。无论普通百姓还是专业人士,均能及时获得医学知识的更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网络和3G手机的普及使医学科技普及更快,更全面。从局域网到有线互联网时代,再到无线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医学科技和知识的普及。医学知识不再专属于专业人士,而成为被普通大众接受的知识。

    1.3 现代医学科技的理论和技术密切联系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和新理论,包括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的引入。而新技术的发现则依赖于全新理论的指导。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现象,形成新的医学知识,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催生新的理论,又促进技术发明,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现代医学科技中理论和技术密不可分,实际上是以医学科技为核心的技术群落支持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明。

    1.4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使不同医学领域的专家合作更加密切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任何人都不可能以个人的行为独立完成技术和理论的创新。现代远程医疗系统的研发使来自不同领域、区域和层次的医学专家更加紧密地合作,为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由于医学科技集成化使科技合作在医学科研中更加突出,能更有效地提高效率。

    2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2.1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人才思维模式培养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实践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展中,没有创造性思维很难产生创造性成果。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手段的涌现更加依赖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关系到医学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科学技术和理论应用与创新的主体,加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提升未来医学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尤其是现代医学生的培养中,要培养更强的创新思维,建立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灌输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其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如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预测疾病的研究,需要在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疾病和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和处理能力预测某一医学现象的发展规律。要求研究者通过发散思维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建立并处理某些命题。

    2.2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包括医学科技革命使创新思维、创新成果评价的主体由科学家个体转向科学家联合体。医学科技创新思维的提出往往来自团队的智慧。医学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如果没有群体意识,或失去了社会联系,任何一个医学科学工作者将一事无成。其次,科技革命推动科学家之间的紧密合作,包括区域间乃至国际合作,反过来,这种合作促进科技革命向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合作更加突出,联系更加紧密。最后,由现代科技革命引发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已经形成,未来成千上万的专业论文、专利、评论产品的出现,知识和技术可能围绕某一专题展开,尤其是在医学研究方面的论着和专利发明,任何个体都不可能全部掌握,只有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群策群力,才可能较全面地掌握其发展动态和前沿。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主体,医学科学家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组成联合体彼此紧密合作,解决科学问题。

    2.3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快速更新医学知识

    在医学教育基础知识(成熟的理论体系)的传授中,对新知识和理论体系的介绍较少。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带来庞大医学信息量,每天都有成熟或不成熟的技术和理论观点出现,这些知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广泛认同的医学理论所替换或更新。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医学教育加强新知识和新理论的传授,为知识更新做好铺垫。如近年来提出的网络药理学(诸如信号网络药理学等)、小分子RNA干扰技术理论的提出,使医学工作者重新审视药物作用及机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提出观点并发展不同的技术。

    2.4 现代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方式和运作模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升级换代,使复杂的医学问题简单化和实时化,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尤其明显。远程网络控制技术、网络会诊、远程课程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医学教育、解决医学难题和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现代医学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大学校园,而是向实现校际合作、教育资源和信息共享教育模式发展。如远程医学教育在继续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学习不需要长途跋涉,而是就地学习、更新知识。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现代医学教育产业的运作模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校际合作愈加紧密,诸如医学院校之间互派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的合作。医学教育资源的急速膨胀也为学生学习选择范围扩大、个性化、互动式的终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下,尤其是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现代医学教育具有开放性特点,这将冲击乃至颠覆传统教育模式。

    3 对现代医学科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3.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2,4]

    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某一层次的知识展开教学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现代科技和医学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方法、时间等可选择性增强。来自互联网的医学传播平台,如各级精品课程网站、搜索引擎、论坛、各种在线即时通讯平台,尤其是专业的医学网站,均可提供各种医学知识。因此,在现代医学教学中,应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可选择范围,逐步将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至以学生为中心。

    面对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工作适应性强的人才。根据社会需求设计培养目标,现代医学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坚持“产学研”培养人才的模式,加强医学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技能。

    3.2 改革医学教育方式和运作模式

    现代医学科技革命促进全球化发展,医学高等教育要适应科技革命,就必须改革运作模式,按现代科技发展提出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办学模式,如公私并存、中外合资等办学方式,提倡开放式办学。现代科技革命导致社团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界限模糊,不能局限于校园内象牙塔式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即医学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源尽可能实现共享。医学高等教育所负的社会责任不单是培养人才,同时也要普及医学知识。随现代科技革命的推进,开放式的医学教育应为医学知识的普及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5篇

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的比重逐步超过农业;第三次产业革命之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形态。现代科学技术在提升了人类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促进整个人类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扩大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范围,改变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方式,为全球化奠定了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上的时空界限,拉近了区域与区域、民族与民族的距离,使地球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各民族无一例外被纳人全球化的系统中。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从最初的步行到马车等畜力交通工具再到火车、汽车、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间成本,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在民族文化“自我认识”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打破了民族文化之间的自然壁垒,而且超越了其在历史中形成的民族、族群之间的文化边界,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接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深度不断拓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障碍交流变成了可能,边缘化、地域化的传统民族文化间隔被打破,从而大大促进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给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现代科技在促进传统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科技促进了国际商业贸易、金融贸易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也使得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创造了全新的服务方式和理念。网络、通讯卫星、电视、影像技术创意了与传统的文化体验、文化生活不一样的各种现代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带动了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如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所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是多层次渗透、全方位介人的,具体表现为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创意者的科技素养、形成激发创意和拓展思维方式的技术环境、为创意产业提供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平台支撑等方面。现代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阶段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现代科技深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当代文化最具影响力、最具活力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推动了席卷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保护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国家文化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热点话题。如何发挥民族文化的表现力、创新力和传播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大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范围,深化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深度,打破了民族文化边缘化、地域化、相对封闭式的发展状态,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现代科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也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寻找到了新的路径。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构筑的立体交通以及基于网络、影像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了单一的、相对封闭的文化发展格局。现代科学技术使文化生产从相对封闭、分散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开放的社会化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效率。立体交通的构筑以及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完善,使得乡村封闭的文化发展格局被打破,城乡文化发展互补态势逐步显现。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科技力量的不断注人,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发端于区域和不同民族日常生活的区域文化市场的发展,不但使传统、民族文化、地方性知识得到迅速发展,如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而且活跃了城乡文化消费市场,为区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地方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区域性、民族性文化突破了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播受制于资金、成本、人才、物流、市场的制约,凭借现代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区域与民族文化可以突破区域的制约,走向国际市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成为可能。青海黄南州“热贡艺术”是15世纪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一种藏传佛教艺术,是当地人民主要的文化生产方式。为了弘扬热贡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展示以唐卡为代表的热贡艺术的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扩大热贡艺术的知名度从而将唐卡等热贡艺术进一步推向市场,青海省于2008年开始,每年在西宁市举办“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通过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如文艺表演、艺术精品展示、艺术宣传周、学术交流、风情歌舞晚会推介营销方式,提升了热贡传统民族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借助网络营销、网络订货、销售系统,将青海热贡唐卡艺术从地方推向世界,实现了地方传统艺术产业化发展。热贡艺术作品远销至我国港台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等地,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新的机遇和丰厚的收益,青海热贡唐卡工艺产业已经成为热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科技为文化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濒于毁灭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的表征。多样性的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或隐或现地受到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所构筑的商品、技术、知识等的影响。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遗产正日益被纳人全球化所勾勒的世界图景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同质化的严重冲击,文化多样性正在逐步消失,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存在着周期长、收效慢、共享性弱等不可避免的问题,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创新,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数字化处理便是人们目前采取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瞩目,数字化技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手段将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目前国内就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程取得了一些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例如:浙江大学虚拟故宫漫游,北京大学故宫数字化,微软研究院的兵马俑,南京大学三峡文化遗产数字化展览工程,国内各种数字博物馆包括南京博物馆的数字化、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工程等等项目,为我国通过信息技术对濒危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再创造提供了有益的方法与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化遗产,克服了传统保护手段与方式的固有缺陷,大大提高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共享性、直观性,缩短了保护的周期,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独特性和完整性,与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协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地方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文化交流与传播是国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地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多姿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财富,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加强地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构建全球共同文化价值体系的现实选择。由于各民族生产方式、语言、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的巨大差异,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理解偏差、观念隔阂,为了使世界各族人民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中国多样文化,将高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用有表现力的、直观性的方式讲好“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曾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美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这两部民族演艺作品之所以受到国际认可,源于它们充分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影视特效,为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增强了地域文化的文化表彰力、艺术展现力,使艺术与技术、视觉与感受相得益彰。加之,互联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移动通讯、非传统媒体、非主流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的营销与推介,大大提高了地方文化的传播效率。现代科技凭借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快速便捷的传播体系和营销平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和传播所探求的路径正是今后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可取之路。

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值得整个人类共同珍视、保护和推动其创新发展。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地域和民族文化。集丰富性、多样性、吸引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为一体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域、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的转化,是实现区域和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区域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技在促进民族文化资源向现代大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转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意提升、品牌营销等手段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发展空间的拓展。现代科技促进了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生产从相对封闭的、分散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率,从而有力促进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不同地区、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丰富多样的区域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可以促进诸如民族演艺、民俗文化体验、文化旅游、节庆会展、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等产业的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异彩纷呈、特色鲜明,是区域、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早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从事金、银、铜器手工加工工艺的历史,至今已有1200多年。“小锤敲过一千年,一品富裕千万家”,新华村已成为云南著名的“民族工艺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华村的手工艺生产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在生产工具方面实现了电源动力和部分机械化生产,气泵、抛光机、压银片机、绞银丝机等新设备的引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满足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云南大理州剑川的白族木雕,历来蜚声海外,尤以剑川木雕最具代表性。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剑川木雕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之上引进了平雕机与圆雕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同时,剑川木雕还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并开发木雕的数字化图案,从而赋予传统木雕图案以新形式和新寓意,增强了木雕的现代性与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技艺在秉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适当引人现代科技无疑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大潮、争取市场主动的明智选择。

现代科技为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意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衍生出多种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些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正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后发优势的业态,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动漫产业、数字出版产业等,同时,在民族文化丰富的中国,也要注重现代科技对民族文化的带动作用。现代科技为我国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云南美瑾奇奥传媒有限公司是云南本土专业的动漫企业,公司以“弘扬云南本土文化,发展民族动漫品牌”为创作理念,致力于振兴民族动画、繁荣文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这片彩云护佑的沃土上,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为美瑾奇奥的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公司成立以来,引进海内外先进的创作理念,结合业内最新的制作技术,制作完成了云南第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3D大型电视动画片《彩云南》,将云南极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向世界展示了这块“云南美玉”的绮丽风采。《彩云南》动画形象—“泡泡”,荣获“2010第二届中国年度十大最具产业价值动画片形象奖”;在“2010中国动画盛典”中,荣获了“2010中国动画年会评委会特别奖”;2010年9月,荣获“云南广播电视奖2009年度优秀影视广播剧奖”;2011年4月,荣获“美猴奖”提名奖;动画形象白族小姑娘“琪琪”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卡通形象”提名奖;2011年7月,《彩云南》荣获“首届中国•鄂尔多斯东胜动画推介会”国产原创动画优秀作品奖。现代科技的引进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正是美瑾奇奥成功的关键所在。运用现代科技整合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行方案。

现代科技与信息网络为民族文化品牌的营销提供了路径。“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而传播力往往取决于传播技术的先进程度。’旧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信息技术的深人发展,构筑以科技为依托的现代传播体系已成为区域和民族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文化品牌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移动通信、互联网、手机报、流媒体点播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区域、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展示方式、营销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已成为区域、民族文化品牌提高影响力的关键。

云南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在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中,运用现代科技努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全新网络服务、传播平台,为本省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珠宝玉石、影视、演艺、动漫等产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有序的营销平台,促进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六百年历史孕育了极边古镇—云南腾冲和顺古镇,2005年“中国第一魅力古镇”和2006年“中国十大最美丽的村镇”这两个大型评选活动,100多家媒体的介入,使得和顺名声大噪。和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此提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文化旅游膨胀发展的今天,和顺的成功不仅仅源于它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更离不开现代媒体的宣传、推介和营销。《滇西1944》、《我的团长我的团》、《茶马古道》、《大马帮》、《和顺的夏天》、《翡翠王》等电视剧的拍摄,更进一步提升了和顺的知名度。尤其是近两年来拍摄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北京青年》的高收视率和电影《武侠》的高票房,使得和顺一时成为外来游客的目的地。《北京爱情故事》的热播,更使得“龙凤铃”成为和顺最畅销的旅游纪念品。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和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云南影视业的发展,“天然摄影棚”的雅称实至名归。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就了云南民族文化品牌,助推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区域的软实力。

第6篇

现代科技服务业是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环节,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成果顺利转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国现代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力弱、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适应构建国家协同创新机制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要把市场机制、基础支撑、财税支持、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等作为重点。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创新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方式的根本性转型,实现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发展中存在项目少、层次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运行机制不顺畅、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协同创新成为短板。大力培植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业,是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科技服务业是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环节

现代科技服务,一般是指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的统称。也就是说,科技服务是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服务。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当今产业不断细化分工和不断融合生长的趋势下形成的新兴产业。2011年国家统计局颁布新的行业统计标准,科技服务业的全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包括研究试验发展(R&D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现代科技服务业由两部分组成,既包括为科学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的行业,也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和工具向社会提供的广泛服务。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该《意见》指出,为持续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着重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业,到2020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并形成科技服务产业集群[1]。

科技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是连接不同创新主体的桥梁,具有知识性、智慧型和风险性等特点。研究发现,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全过程、全系统和全方位特征。全过程服务,即从科技成果初始创新一公里到最后转化一公里,创意、研发、中试、营销和产业全过程参与;全系统服务,即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大系统中,要对研发成果做出评价,基于评价提出建议,帮助寻找市场资金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在产业化推广和并购融资上市等方面提供系统服务;全方位服务,即要做到对国内外、域内外,军事与民用、政产学研介金等各种服务对象的全方位服务。科技服务业是围绕创新全链条提供服务的新兴业态。按照服务对象创新、生产、创业和信息咨询等的不同,科技服务业可细分为研发服务业、工业设计创意服务业、创业服务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等。在经济服务化的大背景下,科技服务业向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段转移,工业设计服务业成为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现代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产业发展各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撑和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机构能够有效化解风险、降低成本,促进各级政府和各类科技产业主体与市场主体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提高社会整体创新效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按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行为主体和运作模式,可划分为由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机构、依托高校研究机构或行业协会的独立性机构和民间独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组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或孵化器)等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信息情报咨询服务中心、项目评估公司、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为参与创新活动各主体提供咨询、监督和法律等服务;产权交易所、技术市场和各种人才人力资源中介组织推动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近年,随着市场细分,在科技中介机构中又相继出现了新型的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等组织。加快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其“催化剂”作用,重点解决我国科技资源长期存在的配置分散、相对封闭、重复建设等问题,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使科技服务业更有效地服务于科技创新过程,推动科技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拓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将科技服务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生力军。大力培植和发展科技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现代科技服务业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基于科技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创新资源要素中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不可能在市场中自发获得,在创新实践中也不能自发地进行优化配置。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供创新资源,还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服务体系既是各创新主体的市场中介,也是创新资源的中介,能够推动这些资源在创新系统中自由流动。科技服务体系中的技术、人才、风险资本、产权交易等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科技服务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科技市场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成果拥有者非常熟悉技术性能,而使用者对该成果却了解有限。科技服务机构可对企业所购买的技术产品进行信息搜集、技术评估等服务,如科技咨询业可以为企业在科技信息、成果转化、市场调查、发展规划、战略运筹、财务分析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技术买卖双方获得有效信息,降低信息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二是推动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技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从社会微观层面观察,科技服务业可通过为社会具体产业或行业提供高新技术产品与技术服务,增加原有产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所服务对象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智力保障。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分析,现代科技服务业以其最新科技产品的高端投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随着各种创新要素的不断重组和深入对接,新的服务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多种核心或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检测服务等,可以说科技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机会,众包、创客、科技博客、创业苗圃等新型商业模式,为小微企业或个人进行创业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援助。三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能力的持续积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能力稳步提高,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但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科技成果大量沉淀沉睡于研究院所中,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借助于现代科技服务业,上游研究院所和企业研发的隐性技术可顺利转变成下游企业可以使用的显性技术,增强下游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竞争力,实现上游研发主体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可及时通过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反映到上游,使创新理念更具有实效性;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可促进上下游互动交流,最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当前我国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技服务业连接生产方和学研方,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要参与者,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服务内容、模式不断丰富,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力弱、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一是全社会对科技服务业在协同创新体系中作用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热门话题,创新成为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但培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能力,需要采取扎实的措施。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对此全社会并没有高度重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相比于制造业,我国服务业开放时间较晚,市场化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知识机构在整个创新体系中作用的认识不足,特别是现代科技服务机构先天不足,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范围和空间有限,社会影响力不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和管理大师杜拉克等都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伦理精神,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根本职能和本质属性,“创新是企业家伦理精神的核心”[2]。受传统文化影响,企业家的伦理精神普遍匮乏,社会信用缺失,社会成员对以现代科技服务机构为代表的中介机构信任度普遍不高。同时,受传统观念束缚,创新知识提供方的科研工作者缺乏对科技服务业功能价值的认同,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和研究成果市场化转化等方面仍然存在误区。高新技术行业及其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效益并存的特点,这些不确定性必然会影响到科技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二是现代科技服务业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平衡。基于特殊的历史现实原因,科技服务大部分资源仍然掌握在国有单位手中,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服务能力和效率不高。调查研究表明,许多科技服务机构是从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受思维和体制惯性影响,其管理依旧采用旧的行政管制办法,缺乏活力。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行政管理虽然逐步向服务与事务、政务相分离的方向推进,但科技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够彻底,该由社会承担的服务和该放下去的事务等还没有与政务完全脱离,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注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构建和有效运转,市场运行和发展环境良好,具有科技服务机构类型多样、数量大、从业人员多等显著特点;中西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科技服务机构种类少、人员少,难于担当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任。从科技服务业开展的业务领域看,行业总体布局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发展较快,但旨在推动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服务机构发展缓慢,还不能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

三是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过小、自身定位不准、服务内容单一。科技服务面向科技成果的社会化产业化,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劳动,是全过程、全系统和全方位服务。从新产品研发环节中的技术咨询到社会融资,新产品生产环节中从标准、工艺到知识产权,新产品市场流通中的策划和推广,这种高技术智力型服务,需要众多专业、技术和设施的良好集成与配套。科技服务中技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技术转化服务须形成服务链。在我国科技服务市场上,势单力薄的小微机构大量存在,服务内容形式单一。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必然不同,个性化、小众化的服务,要求现代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关实践调查和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现代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服务对象定位不准,主要业务和精力集中于关注大型知名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广大创新型小微企业关注度不够,导致小微企业难以获得稳定可靠的科技服务。“任务上级给,经费上面拨,披着服务衣,干着垄断活”。服务机构的业务大量来自政府或行政机关,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就会弱化。某些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示范区的创业孵化中心,还停留在为相关企业提供普适性的用房、水电、物业管理等低端服务,高端人才技术和投资融资服务严重不足。四是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标准匮乏。科技服务机构要想在协同创新各主体间起到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技术是核心,人员素质是关键。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业务培训等系列制度,现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背景单一,部分从业人员满足于写材料、做“说客”,复合型的懂科技、懂市场和懂法律的人才奇缺。现代科技服务业存在大量信息咨询和推广公司,但它们无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专业确认、筛选及评估,对知识技术转化规律、技术开发市场化运作等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或蜻蜓点水,无法为成果转化和推广提供深层次服务。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前置审查门槛低,除专利人等实行资质管理外,广大从业人员缺乏资质准入管理,缺乏系统的市场开发服务培训,不能承担应有的职责。

三、选取适宜的创新模式是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抓手

随着科技创新的向前推进,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科技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科技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集成化、专业化和线上线下服务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和资金链的紧密结合,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大力推动现代科技服务业向创新链深度拓展,推动单一服务向综合转变;围绕新兴战略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研发外包、技术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着力培植综合实力较强的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和创新通用型服务的模块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满足不同类型市场客户需要;要积极研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模式、领域和方向等方面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动现代科技服务业业态和模式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程度较高,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3],德国大力发展技术转让中心或办公室,美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链,日本政府则采用直接干预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模式创新是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一般在初创时期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理,并逐步形成网络,随后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采用市场机制提供服务。我国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在具体运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4]。一是打造创新平台模式。把提高科技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充分整合科技服务活动中的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共同探索事关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解决办法,并积极为进驻到该创新平台系统的各种企业提供协同创新的机会。推进社会的创新平台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作用,谋划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推动创新平台资源的多样化。针对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制定行业准入、运行和资金投入等准则措施,引导鼓励业内企业聚集,培育重点企业。二是创新生态模式。创新是一个包含各种要素的生态系统。具有强烈互补特性的各种研发组织或个体、创新型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和风险投融资组织应该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的创新目标和社会效益营造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创新生态模式的构建,关键因素是实现优势互补,要在充分考察合作伙伴的信誉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筛选。以建立创新利益共同体为起点,借助于契约和共同价值追求,着力构建创新命运共同体。三是创新外包服务。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以商业形式为本企业以外的一家或多家企业以外包合同方式提供信息、技术、专利申请与保护等科技服务,推动核心竞争力长入传统企业的价值链中,实现创新效益的最大化和共赢。四是创新知识管理。现代科技服务业以第三方形式为市场中的各种创新型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信息管理服务。科技服务供应商从企业和企业客户那里采集知识信息,并进行有效筛选、挖掘和研究,为接受服务的企业的创新全过程持续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客户关系等知识资源。五是创新行业标准模式。俗话说,“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科技服务供应商以创建行业标准为目标,引导企业创新活动,向服务对象提供技术产品或检测标准服务。现代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要积极引导服务对象明确战略目标,使其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或标准制定参与者;帮助服务对象培养和吸收高层次人才、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持续提高服务对象的创新能力。青岛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独具特色,在实践中形成了“公共研发服务”和“第三方专业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5]。青岛市依托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基本建成了“特色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生态环境”。其一,通过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科技专项自动评审系统,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其二,创新“众包+众筹+创客”的服务模式。借助创新众包平台,企业将产品研发设计分发给众多方案提供商,方案提供商通过在线社区提交解决办法,所有参与方案提供者评出最优方案或设想,最终最优方案提供方获得奖励,企业则获得该方案所有权。其三,借助于完善的创业导师、辅导员和企业联络员有机结合的多层孵化体系,为青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孵化服务。

四、以现代科技服务业为纽带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现代科技服务业掌握着大量的技术供给和需求信息,适应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大发展的时代环境,促进知识创新链与市场开发链的顺利对接,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主体合作绩效,为产学研各方建立合作的桥梁,为协同创新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重要保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并采取相应发展策略。

(一)发展战略一是坚持行业协会化。知识密集型特征决定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需要具有多学科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地区行业协会为主要依托,进行网络信息服务、技术转让、区域科技需求分析,提供资金支持信息,开展人才培训等活动。行业协会构建基于信息平台和技术市场的人才流动、供需平台,通过资格审查、市场监控和预测等,规范科技服务主体的行为,保障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实现市场主体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二是坚持政策法规完善化。政策法规由知识产权法案、反垄断法、资本市场规范法及研发和技术转让政策等组成,保障市场和平台的公平性,既确保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又保障创新主体和技术购买者的利益。通过明确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三是坚持服务主体多元化。非营利性科技机构、独立科技机构、营利性科技机构是科技服务业主体的主要形式,它们共同进行创新活动以及信息交流、资源配置、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现代科技服务应基于自身功能和个性特征,进行市场定位,制定、优化和实施发展战略。四是坚持服务网络的复合化。基于全球化的信息交流,现代科技服务业以市场和科技发展为导向,识别和挖掘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创新成果,整合原有服务流程,开发动态客户服务界面,参与创新过程,特别是在创新项目的立项、研发、融资和管理等层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突出重点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既要四处开花,更要突出重点[6]。一是完善科技服务业市场法规、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合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市场机制。二是加快建立现代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三是全面落实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健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机制。四是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以政府购买、后期补助等方式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健全科技服务业职业资格制度,完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体系和科技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六是推动组建以专利技术和标准为核心的创新服务联盟,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

(三)协同创新以现代科技服务业为纽带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现代科技服务业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按照“调结构、转机制、分人员”的原则,加快各类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与原挂靠单位脱钩,加快职能机构的重新调整合并,大力推行公司制改革,实行企业化运作,实现优胜劣汰。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服务业市场培育,使政府对技术市场的管理向扶持与规范并举、奖励与惩罚并用的方向迈进。科学研究、统筹规划、点面结合,分步推行科技服务业的准入退出制度和相关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市场的培育、管理和激励。二是完善与科技服务业有关的财税金融政策。创新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创新,探索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方式,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期科技企业。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贴息扶持政策,支持各金融机构扩大科技服务业质押物范围。改革和完善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社会风险投资体系、融资担保体系,实施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支持天使投资、众创众筹平台等社会各种资本资金的投入。鼓励支持科技服务主体多元化,扩大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发挥专利商标事务所与研究院所及企业有广泛接触的优势,推动最新专利技术成果和企业开发产品优势的结合。三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行业及从业人员考核评价机制。遵照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改进科技奖励办法,探索建立科技服务机构的信誉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推动信誉监督管理社会化,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在涉及国家重大科技决策、科技专项计划实施和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信用评级的作用。科技服务从业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要加快专业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对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尽快建立并完善科技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加快技术经纪人队伍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平台体制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对新科技的需求复杂多样,需要借助知识共享机制来建立一个知识创新资源平台,需要社会各方面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要优化创新生态,充分利用大学学科和人才优势,引进聘用知名专家学者,保障知识共享机制良性运行。营造开放环境,促进参与机构的多样化。在全社会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6]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4-10-29.

[2]李宁,李隼.创新:企业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论熊彼特和杜拉克的企业家伦理观[J].学习论坛,2008,(8):41~43.

[3]张前荣.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2014,(11):86~87.

[4]祁明,赵雪兰.中国科技服务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118~121.

第7篇

世界就像一面广大的镜子,映射了五味杂陈的人生百态,每个人的生活姿态都是不同的,可别让自己置身于现代科技而忘了思考、忘了联系、忘了行动。

什么叫生活,生生不息的活在当下就叫做生活。生活还在继续,别让自己的心老去。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令人欢喜,也令人担忧。现代文明的发展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可也使得人变得懒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变得遥远了。现代文明之于我们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关键看我们如何把握。别让现代科技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角。作为一个现代人,手机、电脑必不是我们生活的主角,多思考,勤联系,常运动才是作为一个现代人该有的生活状态。

在我看来,现代科技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工具,若太过依赖它们,人就会变得懒惰。要知道,现代科技虽然好,但太过沉迷,也只会让自己迷失而已。别让现代科技主导了你的人生,须知,自己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精彩。若是让现代科技代替,虽然省事,却也错失了那份精彩。

现在的青少年乃至小学生,一到家就整天抱着手机或电脑,对父母的辛劳视而不见,不会帮忙做一点事,这真令人心酸啊!可现代人谁不是这样呢?把自己的玩乐看得比家人比朋友更重要!就这样亲情变得薄弱了,友情变得脆弱了。难道现代文明的进步就一定要以此为代价吗?不,不是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愿意多一点时间在家人身上,而不是在手机或电脑上。别让手机或电脑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角,家人、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多关心父母,多爱他们一点,才是一个现代人该有的生存状态。千万别让科技产品代替了自己。

生存状态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人作为高等生物,怎么能让现代科技代替了我们自己。所以,别让科技产品主导了我们的生活。生活是自己的,完美要走出自己的精彩!别在现代文明中迷失,别让亲情冷漠。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过分依赖现代文明,须知,自己种出来的的果实才是最甜的,自己拼出来的成功才是最真实的!因此,多思考,常联系,多运动,靠自己才是作为一个在待人该有的生存状态!

我们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科学素养,计算机模拟,数据采集系统

 

1、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日益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提高公众的科学技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摘要分为三方面内容:①科学技术的基本术语和概念;②科学技术活动的性质;③科学技术在社会和文化中的角色。根据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

2、财经类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物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物理学的进步为新技术的出现和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物理学定律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使人们在科技上运用这些定律成为可能,热力学与机械学的发展,推动了蒸汽机时代的工业革命;电磁学理论的建立与应用,推动了电力技术的发展等等。因此物理学与现代科技应成为财经类院校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学习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验教育两方面。

(1)理论学习。开设《物理学与现代科技》校际选修课程,编写适合财经类院校学生的《物理学与现代科技》教材,内容应包括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基础性、基本性的原理,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2)实验教育。物理实验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工具数据采集系统,很多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发展,如无线电、现代核技术、超导技术等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中国学术期刊网。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以及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通过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理论与实验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物理原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实验的思想,培养科学行为与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3、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培养方法

《物理学与现代科技》可做为财经类院校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本文将《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培养分为三部分,如图1所示。

⑴结合现代科技应用讲解物理原理。根据现代科技的应用,阐述现代科技的物理学原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⑵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学习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技术,注重科学的实验过程,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学会数据分析等。

⑶基于Matlab的计算机模拟。在《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中,通过Matlab仿真物理现象、物理实验过程、物理概念,便于知识传授和理解。同时财经类院校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数学模型在社会科学的应用已相当普遍,通过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计算机模拟,了解自然科学方面数学模型的应用,结合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专业技能。

图1 物理学与现代科技培养方法

4、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器系统的实验方法

传感器技术2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数据采集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技术,被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源头。它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工业和军事领域,以现代农业温室栽培技术为例,借助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等传感器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喷灌量、通风等,保证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条件。

数据采集器系统3又被称为数字化实验系统,是运用不同的传感器(如力,位移,声,电,磁等传感器),采集实验所涉及到的物理量(模拟量或数字量),然后通过接口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量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套系统。

4.1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器系统介绍

本文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方法采用美国PASCO物理实验系统,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计算机接口:将传感器采集的物理量输入计算机;

2、传感器: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采集物理实验中各种变化物理量数据;

3、配套软件:Datastudio软件是基于PC计算机的PASCO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应用软件,主要有数据采集控制和数据处理两方面的应用。

4.2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器系统的实验方法

以碰撞——冲量和动量实验为例,运动传感器采集碰撞过程中小车速度的改变量,进而算出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力传感器采集碰撞过程中力的变化,并由DataStudio软件建立力对时间的积分,求出冲量。传感器的采样速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碰撞过程中,因碰撞时间较短,需采集在碰撞过程中力的变化,可设置较高的采样率。在实验过程中,计算机接口采集外部传感器传送过来的物理量,由DataStudio软件显示碰撞过程中力与时间的变化、碰撞前后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数据采集系统,并且DataStudio软件可完成基本的算术、统计运算,以及对实验数据做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等。

通过直观的图形显示,以及高效的物理量采集,提高了学生完成科学实验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进而验证动量定理,实现了定性观察向定量分析的提升。

4.3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器系统实验方法的特点

通过数据采集器系统的物理实验熟悉各种传感器在声、光、电等方面的应用,了解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技术相结合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实时测量技术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数据采集器的实验数据和图形,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激发科学原理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基于MATLAB的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模拟4是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表现某些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提供一种可供体验和观测的状态中国学术期刊网。建立模拟的关键工作是建立被模拟对象的模型,然后用计算机程序描述此模型,通过运算产生输出。这些输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世界的行为。Matlab是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集数值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已应用于信号分析、语音处理、控制工程、电子信息等领域。基于Matlab的计算机模拟,是运用Matlab获得模拟图形,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概念的计算机模拟,将物理学中定性的语言描述和抽象的数学表示为生动直观的界面。

刘群英5利用其可视化功能对电磁学实验现象进行计算机模拟,介绍了Matlab在静电场中的应用、Matlab在恒定电场中的应用——电阻法勘测矿藏时大地中的电流、Matlab在电磁场中的应用——两根截流长直导线的磁场。宋清6根据多普勒效应、磁场中电子的运动,弹跳球和多光束干涉等四个物理问题开发出计算机模拟实验。可见,基于MATLAB的计算机模拟已经在物理学的力学、电磁学、光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以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中电势分布为例,静电场中各点的电势是逐点变化的,但是场中有许多点的电势值是相等的,把这些电势值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所构成的曲面叫做等势面。电场中某点的电势梯度矢量,在方向上与电势在该点处空间变化率为最大的方面相同,在量值上等于沿该方向上的空间变化率,可采用Matlab进行计算机模拟可视化等视面、电场的方向和大小。

图2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中电势分布

程序如下:

[x,y]=meshgrid(-2:0.1:2,-2:0.1:2); %以0.1为步长建立平面数据网格

z=1./sqrt((x-0.5).^2+y.^2+0.01)-1./sqrt((x+0.5).^2+y.^2+0.01);%写出电势表达式数据采集系统,电荷位置在[-0.5,0]和[0.5,0]处.

[px,py]=gradient(z); %求电势在x,y方向的梯度即电场强度

contour(x,y,z,[-12,-8,-5,-3,-1,-0.5,-0.1,0.1,0.5,1,3,5,8,12]) %画出等势线

hold on %作图控制

quiver(x,y,px,py,'k')%是quiver是绘制点[x,y]处的矢量[px,py],即画出各点上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物理学的现象和过程,实现抽象物理原理的可视化,尤其是将物理模型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建立数学模型,采用Matlab仿真, 有助于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6、结论

通过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学习,了解光学、力学、电磁学等物理学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结合计算机模拟和数据采集技术,熟悉物理模型的建构和传感器的应用,提高物理学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行为,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Miller J D. 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review[J]. Daedalus, 1983, 112(2): 29-48.

[2]樊尚春,刘广玉.新型传感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吴肖,数据采集器系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4]徐一平等.计算机虚拟和模拟技术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829-830.

[5]刘群英.Matlab 在大学物理电磁学中的应用[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9-22.

[6]宋清.大学物理计算机模拟实验的MATLAB开发[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4):5-8.

[7]程守洙等,普通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9篇

社会时空和科学技术对于人的活动都具有基础意义,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社会时空因素对于科学技术的意义却常受忽视或误解。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急剧变革,全球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空前突出,这使社会时空对于科学技术的关系的意义问题凸现出来。

社会时空是人的活动的存在形式,社会时间就是人的活动时间,社会空间就是人的活动的不断扩展。从总体上看,社会运动的主体是人,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社会运动在社会时空中的拓展过程,是人进化和发展的历史。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社会时空的本质,这是马克思时空观的主要内容。在社会时空问题上,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标志是不被自然时空所完全束缚,而是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时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社会时空。由于人活动的需要、目的、方式、意志等不同,社会时空只能从不同时代人的具体活动中获得其规定性。另一方面,人们创造自己的社会时空并不是随心所欲、无中生有的。作为自然存在物,也不能摆脱自然时空对于人的活动的制约,而社会时空结构作为人的活动过程的结晶,又反过来制约着人的活动。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时空状态,直接影响着主体认识、改造、利用客体的速度、规模、范围、层次和水平。从根本上看,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与自然时空有着原则的区别,是通过人的生命活动、实践活动而赋予自然时间和自然空间以社会属性,特别是赋予其以价值、意义,从而使其抽象的形态在人的活动中获得了社会历史的现实性,使时间和空间获得了“真正生命”,并成为人的生命尺度。对此,马克思在《1861-1863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社会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时空的实践本质,他关注的时空不再是脱离人的活动的一般物质运动的时空,而是属于人的时间和空间,他所讲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实践活动不仅是人类诞生的秘密,而且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活动是社会时空的源泉和本质,社会时空的社会现实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等特性是人的实践活动赋予的。

社会时空是科学技术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方位和最重要条件。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都是在具体的社会时空中通过人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的。首先,作为科学最主要对象之一的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及其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社会生活现象变化、发展的趋势,都是在具体的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中形成和发展的。没有社会时空,科学和技术就失去了其对象性前提和根据;其次,科学作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作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操作性手段、程序和方法,都必然要经历具有反复性、累积性、上升性的社会过程;第三,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也是以社会时空的变化为条件的。在历史上,科学进步与技术进步并未有机地联系起来。时至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也主要是生产技术科学,然后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而技术发明也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随着社会时间的流变和社会空间的扩展,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不仅科学的发现往往导致技术的发明,而且技术和理论科学日益紧密结合,使相当一部分技术本身的理论性大大增强,并分化出相对独立的技术科学。技术科学与直接施于实践的工程技术组成了现代技术整体,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日趋“一体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科学技术”这一新的整体范畴;最后,科技革命也总是在具体的社会时空中酝酿、发生、发展和完成的。现代科技革命加速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双向运动,加强了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可见,社会时空既是人的生命的专有尺度,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特有标杆,它对于科学技术的形成、发展、变革有着直接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时空等条件的制约。其独特作用就在于:它通过变革社会时空,改变人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来推动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变革。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技是现代社会时空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过程融合在一起,并以其特有的伟力不断地改变着社会运动的时空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力量的强度也越来越大。现代科技革命使“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得到了空前强烈的表现,它正在强有力地改变着人类活动的社会时空形式和社会时空观: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大大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个人的自由时间成为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而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地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的程度上成为规律。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社会时间观也正发生着变革,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时间的看法,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利用空闲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现代科技促使人们活动的自由空间也大大扩展。同时,人的活动又规定了社会空间的量和质。现实的社会空间总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和主体能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体能力极其低下,只能在非常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活动。这时的社会空间甚至只限于二维的平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提高,都促进了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使社会空间摆脱了狭隘性、孤立性和分散性,其联系性、同一性和集中性显著增强。现代人生活在多维空间之中,相互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社会化、世界化,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也已经扩大到多维战略空间:地面、空中、水下、太空及文化、信息网络空间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及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人们狭隘的地域意识正在被超越,全球观念则正逐步强化。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改变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时空结构,而且使之发生更加明显的相互转换。人类社会就是因为社会时空的相互转换而发生变革的,而现代科技由于其强大的力量,则使这种转换更为明显、快速,从而也使现代社会的变革更为显著、剧烈,人类历史正加速向世界历史转化。社会时空与科学技术之间显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是相互观照、互为前提、互动发展,而这种联系在现代尤为显著。因而,社会时空与科学技术各自都为对方提供了最为基本的、合理的评价参照。社会时空是反思现代科学技术合理性的最重要的视角和最基本的方位。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极大地节约了社会时间并拓展了人们活动的空间,从而使当代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社会时空角度对现代科技合理性的反思,实质上是对现代科技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意义进行反思,是对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和生存方式的合理性进行批判和规范。因此,现代科技是合理的,人类应当信赖、满意于现代科技。

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和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科学技术合理性的客观依据。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因为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应用及其双重效应都不是无凭无据的,它归根到底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它的合理性最终也只能根据经济必然性加以说明,即利益原则支持着人们对科学技术评价系统的解释、改进或取舍,它通过后者间接地支配、约束着人们的具体行为。马克思指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从社会时间看,是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从社会空间看,是私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公共利益的有机结合。换言之,作为进步道德基础的,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具有合理性的科学技术必然有利于促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能够为人们拓展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从而使人们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得到改善。合理的利益原则与正确理解的生产力标准是一致的。生产力是人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评价科学技术合理性的基本标准。但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其一,不能将生产力的发展与有限时空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增长混为一谈。生产力是个总体性范畴,是指社会总体的生产能力,它的发展最终表现为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趋势;其二,不能把发展生产力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分离甚至对立起来。社会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表现和物化形式,因此,它的发展有利于扩大自由时间和社会空间,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但是,由于经济价值目标与精神价值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等之间都经常地存在着矛盾,有时,这种矛盾还很尖锐。在进行科技评价时,应时刻注重:物是手段,人才是最终的目的;物质财富、技术手段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服务的;眼前的、局部利益的追求不能损害长远的、整体利益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以对大多数人的本性的摧残和对人的自由的损害、剥夺为前提,它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应该在现实中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完全一致起来。对此马克思对于科技合理性的反思,是与社会批判、社会革命相互贯通的。马克思发现:科学技术的正负效应,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时空、生存方式的影响,与现实的社会制度是密切相关的。

第10篇

1信息技术手段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手段重要特征在于信息性以及技术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快速有效提升应用信息数据效率以及处理效果。在信息数据的搜寻采集、加工处理等各个环节之中,体现出了动态、共享、普遍、客观等现实特征,因此成为现代科技全面发展的核心标志,可为大众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工作提供更丰富、更具价值性的应用信息。信息技术采取的工具以及应用设施均体现了先进性特点,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可为大众日常工作、实践学习提供更大的便利性,因此体现出了功能丰富、应用高效、运行方便快速、经验丰富以及相关技能成熟等现实特征。

2计算机技术同信息技术手段联用

信息技术手段主要为多重处理以及管理信息手段的统称,通常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信息体系、工具软件、通信技术规划、设计安装以及计算机科技之中。信息技术具体的构成内容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以及传感技术。其中每一类技术均会在不一样的领域之中承担重要任务、发挥应有作用。伴随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一种或几种单独的功能已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以及大众不断变化的丰富需要,因而,计算机技术手段以及信息技术的联用,完成了以上不同层面的有效配合以及全面整合,具备多元化应用功能,渐渐变成了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2.1计算机技术同传感技术联用

传感技术为一类极为重要的现代科技手段,目前被广泛用于较多领域之中。通常,传感器包含较多类别,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也不尽一样,且各个领域之中,需要的传感器应用功能不尽相同。传感器作为一类极为重要的检测系统装置,内部涵盖了多重敏感原件,因此在实践应用阶段中,应确保其可靠稳定性,方能为应用体系提供更为精准全面的信息数据。总体来讲,传感技术重要功能在于将检测数据信息依据相应的规律转变成为用户所需的信息数据,从而完成相应的处置、交换以及选择。一般情况下,应用传感技术具体的工作内容涵盖对信息数据的辨别、查找、设计规划以及应对处理、综合评估、系统测试与研究开发等。计算机技术手段同传感技术实现联用,可完成数据信息的一体化采集以及操控处理,传感技术针对用户不同需要,对检测对象各类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并选择捕捉到真正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而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该类信息资源完成综合分析以及应对处理,并存储至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之中。这样用户便可实时查询以及应用该类数据资源,可显著提升其综合应用效率。

2.2计算机技术同通信技术联用

当今,信息时代,大众日常工作以及学习与生活均需要不同信息资源的传输与交流,通信技术在不同领域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功能作用。目前,通信技术主体涵盖两类,即无线通信以及有线通信手段。伴随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更新,无线通信手段渐渐取代了有线通信,该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同通信技术手段的联用,不但可有效提升通信体系安全可靠性,还可全面提升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性,令通信数据可最为快速、可靠安全的传输至接收一方,完成了通信信息数据的精准高效传递。再者,计算机同通信手段联用,还可实现多重技术的迅猛发展,例如研究开发的数字电视、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移动终端浏览新闻、可视电话、多媒体技术手段等,足以证明,计算机技术同通信技术的联用势必成为今后的重要发展趋势。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技术手段应用开发、全面更新开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提出了高水平要求。为此,计算机技术只有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面联用,方能跟上时展步伐,顺应社会潮流,凸显出科学技术的重要功能价值,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单位: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

第11篇

这次调整至少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综治委系统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改变,需要重新定位这个中央机构;另一方面,在中央层面建立专门的社会管理机构,表明中央非常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同时也表明,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健全和完善。

从打击犯罪到化解“内部矛盾”

就综治委系统本身来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综治委处于酝酿和初创阶段时,其职责主要是以改善社会治安状况为目标,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为主导力量,充分运用手段,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

这之后,综治委的指导方针虽然有所调整,采用的治理手段也逐渐多样化,也十分强调打击和预防相结合、专门机关工作同群众路线相结合,但综治委的工作还是以严打整治为主,也就是综治文件中经常提到的“打击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可以说,在综治委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工作重点都是打击各种不同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完善各种治安管理措施,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但是,随着改革的日益推进,以严打整治为核心的综治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综治委的工作重心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这次中央综治委借改名之机,调整部分职责权限和组织领导,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今后综治委系统的工作重心可能将不仅是作为准敌我矛盾范畴的打击犯罪,而更多的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范畴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

管控性社会管理的与时俱进

就社会管理这个范畴被提出的社会政治背景来说,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利益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以维权为特征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在不断增多。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群体和阶层的利益表达诉求,减少利益矛盾和冲突,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和改善旧有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全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虽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但更多的时候强调的是加强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对于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关注得不够。

这次中央综治委更名并被赋予指导社会管理的职能,一方面表明中央非常重视社会管理工作,毕竟综治委作为中央直属机构已经发展很多年,有一整套组织规则和运作体制,比起建立新的中央层面的专门负责社会管理机构更容易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央已经意识到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公民社会培育方面更是存在不少限制,这样就造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社会公共领域需要退出的诸多社会、经济职能社会自治力量因自身发育不足而不能承担起来,结果造成很多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非常低,不能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再三强调,“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想提出这样的论断肯定不是偶然的,而是对当前的社会管理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得出来的。

一般来说,有效的社会管控及其带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是每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保持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保持社会稳定。

但加强社会管理要达到的稳定绝不是要退回到一元社会结构下采用政治或行政手段,压制社会力量发育,禁止社会组织发展,最后造成社会缺乏活力甚至“死水一潭”。 虽然那样的社会也相对稳定,但却是僵化的、停滞的。

稳定仰赖于“社会”的充分发育

加强社会管理要达到的稳定应该是在多元社会结构下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发育,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公民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多中心治理的社会管理格局,从而达成一种社会内部自律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社会成本较小,但维系广泛、持久的稳定状态。

也就是,虽然加强社会管理的首要目的是稳定,但在加强管控的同时如何给社会自我管理留下一定空间确实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下大力气培育社会组织。

在现代社会,政府不可能再主导一切,有很多事情必须要分离出来,交给市场或社会组织来做。这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组织是与政府、市场相对应的独立的“第三部门”,它在公共治理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在中国,1949年之后,政党和政府机构取代或废弃了所有的传统组织,把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生活都垄断和控制起来,在城市的组织形式是单位制,在农村的组织形式是体制。在这个阶段其它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基本处于被控制、被消灭的非法状态中。

改革初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农村的体制逐渐瓦解。90年代之后,随着国企改制等一系列改革的实行,单位制也面临着逐渐解体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一系列社会组织悄然出现,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

不过,作为科层组织的政党和政府机构仍占有社会的主要资源,决定着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和方向,这就使得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与政府和市场联系较为紧密的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要稍微好一些,一些草根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严重受阻,很多不得不过早地解散。

因此,注重培育社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如何既能加强管控,又能给社会自我管理留下一定空间”这个重大问题的第一把钥匙。

其次是推行以社区为起点的社会建设,利用现代科技加强社会管理。

推行以社区为起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增加民众的集体认同感和社区“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和民众支持率。不过,要完成社会建设这一重要任务,还需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这时候运用现代科技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

近年来,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改变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态。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可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的品质,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另一方面,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可以增加政府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尽量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12篇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几乎是同时产生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代表的现代化科技方法,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给予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和正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的石油科技方法不断革新及其带来的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效益,已经显而易见。

如果考察长庆油田的发展,可以感觉到,在40多年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长庆的决策者和科技人员,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充分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开拓出许多立足于现代科技理念,具有自身特点的合作开发,组织管理,技术创新的模式,给人们以深刻启示。

一, 系统化一综合化的组织运作方式

系统化——综合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系统论的基本要求。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科学和技术的紧密联系,科学发展的相互融合,交叉,出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带来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多学科性,多对象性的特征,相应的,在技术发展上也出现了一体化,综合化趋势,向标准化,大型化,组合化,集约化,高速化方向发展。

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以往是在传统的经验和固有的思维方式主导之下,部门之间,呈现多自相对独立,互相少有关联的势态,这不仅表现在石油工程技术的地质勘探,钻井,开发,提炼等多个环节,就是一些技术开发项目本身,也往往是各自为政,横向连系也不够。

上世纪末,随着现代科技知识的不断引入和普及,当“系统”“系统工程”等概念出现后,长庆的决策者和科技人员,及时敏锐地接受了这些现代化科技概念,并很快运用于油气开发实践。

翻开长庆油田开发历史,可以看到,每一模块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几乎都体现出多单位多学科多技术多层次的整合效力,从被国外专家判决为“没有开采价值“的”边际油田“的安塞油田的成功开发,到整装特低渗透的靖安油田高效开发,无不体现出这种现代化科技理念和方法。

目前,我国陆上探明储量最大的苏里格气田的成功开发,可谓系统化——综合化组织运行方式和典范。

苏里格气田是一块地质构造和储层环境十分复杂的气藏,属世界性油气开发难题的“三低“(低渗透,低压,低丰度)气田,被称为“半生不熟的肉”,开发难度极大。

面对这块“硬骨头“怎么办?

油田的决策者和科技人员,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破过去组织石油会战的思维定势和运行模式,依据现代“系统化——综合化“思维方式,视其为一个”大范围,多学科,多工种的系统工程“来筹划组织开发。

提到苏里格气田开发,人们总会津津乐道地谈到它的“5+1”合作开发模式。

所谓“5+1”就是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市场机制,招标来全国各地五支富有石油勘探开发经验又具有技术优势的技术施工队伍,再加上已有地质认识和开发思路的长庆油田公司,同时还向社会公开招募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一个有国内外10个石油企业参与的数万人的技术开发实体,人们称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天然气田“开放村”。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开创出“六个统一”,“三个共享”的内部管理模式。

所谓“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部署,统一组织机构,统一开发技术政策,统一对外协调,统一生产调度,统一后勤支持“所谓“三个共享“即“资源共享 技术共享 信息共享”

这种技术组合实体,通过这些组织方式和调控手段,可以达到从市场大环境出发,实现了“技术——社会”的综合,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地质、地震、测井、压裂、固井、钻井等优势技术的有机匹配,又通过规划、调度、组织、协调、后勤的有效统一调控,资源,技术,信息的贯通,从而可以充分发挥系统内多个单位和元素的优势互补,博采众长,相得益彰,优化选择,以达到多单位多学科多工种的协同效力整体势能。许多技术难题可迎刃而解,许多技术创新可顺利实现,成为苏里格气田成功开发的原动力。

苏里格气田的开发成功,为西气东输提供了充沛的天然气源。

这种突破传统油气开发模式,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的多部门,多学科多技术的“大综合,大系统”的苏里格气田组织运行模式,不仅开创了长庆油田开发史上的先河,也为科技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信息化——数学化的技术调控手段

现代系统论也是一种定量化科学,只有定量化才可以探究到事物的本质,定量化也是现代信息论的基本要求。

现代信息科学,实质上是建立在电子学,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等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普通性认识意义的对事物的各种作息的获取,转换,传输处理,利用和调控的一般规律。

油气勘探开发的对象是深埋地下的油气资源,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它犹如一个巨大的“黑箱”要了解它的内部状况,科技人员要通过各种间接手段,给予作用,再接收其反馈的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利用,再思维,判断,提出开发方案。

这种技术过程,很大程度有赖于信息论科学,有赖于信息化——数学化技术手段。

过去,由于科技条件的限制,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不高,其关键是受到信息化、数学化技术水平的制约,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许多地下油气信息收集不上来或收集不全,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又无法转换为数字,许多数字的处理依靠手工操作,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人们对地下资源的认识和掌握,延滞了油气的开发。

长庆油田的决策者和科技人员较早认识到信息化——数学化对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的重大意义。“数学化”可说是长庆技术人员提得最多的响亮口号。“让数学说话,让数学指挥”成为长庆科技人员的共识,已深入人心。

他们不断开拓,勇于实践,大胆引进和更新技术和设备,提高信息化和数学化的技术水平,使信息化——数学化技术不断应用于各个方面,几乎覆盖了油田生产的所有部门,从地震数据解释系统的不断更新,到测井解释技术的多次飞跃,从管理部门“ERP’系统(财务,采购,销售,制造,库存等业务结合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到分析化验系统的现代化。

信息化——数学化技术的深入采用,已经收到了节省投资,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职工生产条件的显著效果。最典型的是油气田生产状况调控的信息化——数学化技术管理。

长庆油田,横贯甘陕宁数省,境内多为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油区塬高坡陡,沟壑纵横,在广漠的油区内有数万口油气井,上千座井站,数千千米输油管线,分散在山崖深沟和戈壁荒滩。

长期以来,油水气井看护,井口数据录入,油样采集,液位计量,井口启停等工作,完全靠人工手段完成,数以百计人员经常奔波于山沟荒野,不避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一口井一口井查看记录,不仅效力差、成本高、速度慢,而且工作人员非常辛苦,职工叫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门见山头,进门是床头”。

长庆油田的科技人员,心怀数学化现念,勇攀科技高峰,披荆斩棘,勇于科技创新,不断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终于实现了全油田管理上的网络化,无线化,达到油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数学化调控的先进技术水平。

如今情况完全变了样,值班人员,坐在调控指挥中心办公室,面对大屏幕,只要轻点鼠标,便可知道全油田生产状况,从注水到采油,从采油到输油的各种技术参数,一目了然,方园数百里内的每个油井,每个储油罐状态,甚至每辆油气车辆行驶的位置,速度,方向,随时都可以掌握。

油田生产调控实现了信息化——数学化,使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切身体验到现代化科学技术带来的效益和好处,鼓舞着众多科技人员和职工刻苦学习现代化科技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化科技本领,投身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了油田科技水平的长庆发展。

三、标准化——模块化的油田建设方向

标准化——模块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油田技术管理和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

油田勘探开发要推行“系统化——综合化“组织运行方式,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管理,没有”标准化——模块化“的建设是无法实现的。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统一的硬件规格标准,规范化的统一要求和规则,是无法把多单位,多层次,多学科,多工种统一在一个系统内的,是无法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实现整体功能的。

从长庆油田发展实践看,综合化,数学化,标准化是融合在一起,同时实施的。像他们提出的“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技术集成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学化,服务市场化”等包含现代科技精神的管理理念和具体目标,都体现出标准化——模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模块化建设也是油田进一步采取高新科技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油田要发展,必须不断借助于现代科技力量,不断创新更新设备,引进多方最新技术,对硬件,软件标准化——模块化的要求,也就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