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7 10:2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土资源与自然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国土规划 作用 重要性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16-01
1 导言
国土资源的定义是国家的国土地域空间之内的所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体资源总和,它不仅代表着实体的国土资源,更代表着资源所需要的地域空间,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来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何宝葫芦是重要的发展基础,合理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对这些实体资源和空间资源进行统筹和安排。
2 国土资源的基础地位以及作用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海洋、水、森林、草原、生物、气候以及能源等多种资源。人们的生活、生产与自然资源紧密相关,不管创造的财富属于那类,它们最先的出发点都是自然资源。资源是安民兴邦重要的前提,也是国际民生根本的依托,更是我国战略安全最基本的保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的组建,使得矿产、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都得到了合理利用。总理曾经说过:“我们已经将自然资源中的大部分资源,从陆地到海洋、从土地到矿产实行了统一、集中管理。”标志着我国资源资源管理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国土资源部主要肩负着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职能。
3 国土规划的重要性
3.1 国土规划有着促进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复合功能
国土规划是在充分了解和评价国土资源环境的基础之上对于该地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规划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在不对资源环境造成很大损害的前提过程下,最大程度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满足。
由于国土资源的规划和编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环境的承载能力,所以要对地区的环境生态和发展保障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估,以确定该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产业类型、产业规模以及产业的级别等定性因素,对于国土资源规划来说,确定了这些因素才能有效的引导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政策,避免因为过度保护产生的经济发展停滞和因为经济发展造成的资源环境破坏。
3.2 国土规划是改进资源管理方式的重要前提
我国在推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始终找不出有效的途径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前提下推动方式的转变,长期下来,资源管理方式中逐渐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发展建设。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国土资源规划的发展策略,这样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逐步实现我国所制定的五年规划,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点,重视对目标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策略得以实现,不能仅仅注重解惑而忽视了过程的实现。相信在这样一种和谐的前提下,我们最终一定能够将生态、资源以及经济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最终的目标。
4 国土资源科学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注重国土规划的编制
4.1.1 倡导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在国土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解放思想,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国家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壁纸过程中,国土资源部与发改委联合环保部、住建部、财政部等部门和单位进行联合的国土规划编制,这样才能使得国土规划在各个层面上都符合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土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土规划的研究和编制水平,同时在国土规划的实施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保障。
4.1.2 要根据现实情况适当发挥
在国土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呢要贯彻落实灵活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实际调整,要根据当前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区域的规划和调整,突出区域内部的国土规划的战略性和综合性,根据区域的定位进行恰当的国土区域规划,优化该地区的发展提升空间,促成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管理职能的切实增强。关于这一点,在不同的城市地区有着不同的战略布局,需要地区负责国土规划的部门进行仔细考量。
4.1.3 国土规划要有所侧重
国土规划的过程应该在规划的重点方面有所侧重,通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规划方面要侧重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布局。在空间方面,要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空间用途管理,重视对于地区的空间开发格局引导,从而在对环境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时间方面的发展规划,从而提升该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4.2 国土资源科学规划重点
首先,要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工作,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好土地资源。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对土地资源进行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开发体系,确保对国土资源做好切实有效的规划,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的有效率;其次,要增强矿产资源的规划工作,国家应该从矿产的资源开发、地质勘探以及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策略,使矿产开发逐渐由粗放型向着节约型转变,完善矿产开发的相关制度,使得开发和保护并行,切实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要有计划、有序的开展资源规划,要遵守“先试点,后推进”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土地资源规划试点,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理念,详细的安排试点规划工作,大力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第四,健全国土资源规划法律法规,我国某些地区对于土地开发无节制,甚至严重浪费等问题,应该建立健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加强对国土资源开发的监督监管力度。也要健全国土资源规划制度以及项目考察制度,从而确保规划工作能够正常进行;最后,加强国土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研究出一项全新的资源开发技术,大力促进资源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的力度,要将最新研究成果投入到国土资源开发之中,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率。
4.3 国土资源规划应该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合理规划国土资源,能够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保障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规划国土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对我国国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因此,国土资源的合理规划应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应该合理处理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土地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想让国土资源规划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要满足以下五项要求,首先,转变国土规划主导性思想,合理规划国土资源,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把指令性规划转变成为指导性规划,把计划型规划转变成引导型和市场型规划;第二,要改变国土资源规划的具体内容,把土地利用变成开发、保护和利用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全新体制;第三,改变国土资源规划的方式,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改变成公平和效率同等重要,把政府包办、管理所有事项转变为政府引导公众参与模式;第四,将国内资源规划转变为向国际发展,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最后,转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模式,将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发展模式。
5 结论
总之,国土规划是重要的国家发展任务,在国土规划编制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要明确国土规划的定位和编制理念,从而让国土规划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地区环境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李新玉,曹清华,杜舰.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特点[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02:47-51.
[2] 李秀杰.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发展研究[J].科技风,2014,24:241.
本文概述现今国土资源的分配、利用的具体情况,同时针对国土资源在分配、开发、利用等实际情况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对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中,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采取措施积极解决问题,保证国土资源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合理的利用,在近年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面取得的很大的进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技术、管理、开发、利用的具体问题,对诸多存在问题的把握是今后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国土资源,形势,问题
引言
国土资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疆域范围内的所有自然资源,其中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五种自然资源;从广义上来讲,既包括五种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包括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利用自然资源所开发出的并进一步加工利用的资源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采用的设施,被称为社会资源的人力资源。不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内涵下的国土资源,都是以自然资源为开发研究主体,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使国土资源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合理的利用。我们具体的工作就要合理利用国土资源造福于社会。
一、我国国土资源形势概况
(一)土地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占世界第三位。我国土地类型丰富,山地和丘陵多、平原面积小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大,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土地类型丰富,地势分为三个阶梯,西部高原的气候复杂,气温低,仅在水热条件尚可的河谷地带可以种植作物,或者是适应地区气候、水热条件的作物,作物产量不高。中部主要为高原和盆地地区,高原地区地貌特征复杂致使土地耕作的利用率低。东部平原主要为冲积平原,水热条件良好,但人口密集,居住用地和建筑用地占据了耕地面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使耕地面积逐年缩减,造成了水热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耕地减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气候资源概况
我国大部分面积位于中纬度的温带地区,雨季集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热条件配合良好,冬冷夏热,冬干夏雨。我国国土南北跨度大,温度带众多,有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气候的复杂多样配合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世界上大多数的动植物都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区。我国的气候资源丰富,具有多样的物种。复杂的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隐患。
(三)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的分布受气候的影响,在空间上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在时间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资源呈现这样的特点主要由于我国大面积的国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在工农业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对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浪费和污染。
(四)矿产资源概况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呈现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主要的能源资源,煤、铁、石油资源储量大。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总体呈现:矿产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难以开发利用,资源分布区域差异大,优劣势并存的特点。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资源消耗量也逐年增大,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看,主要存在消耗高、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
国土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资源。针对我国国情综合考虑,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造成了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相对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型期,资源达不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土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保障。
二、辽宁省国土资源简析
辽宁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位于东北三省的最南部,沟通了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环绕在渤海地区,是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势呈现北高南低,沿海地带地势低平。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东部为山地丘陵,属于长白山山脉的延伸部分;西部的山地丘陵区在山间形成河谷地带,与渤海相连,是重要的辽西走廊;中部平原由辽河冲积而成,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5%,是主要的耕作区。
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日照丰富,积温较高。适宜作物生长。全省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间。良好的水热条件适合作物成长,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拥有商品粮基地,农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辽宁省境内有河流众多,全省森林面积41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7%。植物、动物种类繁多,水产品种繁多。海产品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 。生物资源丰富也是辽宁省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矿产资源丰富,己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种有铁、锰、石油、天然气等。辽宁的抚顺和阜新是重要的产煤基地,鞍山铁矿也是驰名中外,还有辽河油田作为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辽宁省的国土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农业、工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丰富的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在对国土资源的利用方面仍旧存在问题:辽宁省的农用地面积大,多为土质良好的黑土地,作物产量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年增加,居住用地和建筑用地的需求增长而造成农用地的面积逐年减少。为了合理利用国土资源,辽宁省着力进行了土地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规划、国土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研发课题:土地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规划、矿产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现状。利用遥感技术研究鸭绿江流域的地质水文特征,对辽宁省52个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海岸带海砂资源潜力调查。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加大房地产用地核查力度、推行执法监察分片包干责任制以保证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国土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大量的建筑工程造成植被严重的破坏,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与养分大量流失造成土地的沙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土地次生盐渍化在扩大。长期以来,由于盲目开荒、滥垦山林、过牧草原等,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耕地的大量毁坏。人口的增长和耕地减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建设占用耕地增多,耕地损毁严重。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严重不足。
(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
矿产资源丰富,但存在贫矿多、富矿少的现状,还有伴生矿。在开采利用的时候,由于技术条件的不足,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为了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开发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只是一味地开采,造成了矿产资源的破坏程度严重,容易引起地面塌陷等问题。
(三)专业人员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春季易受到寒潮的影响,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会出现严寒、大风、霜冻的恶劣天气,给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带来影响,复杂的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隐患。同时,还易受到其他的气象、地质灾害的侵害。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做好预防和监管力度,实际做好相关的工作,将灾害的破坏降低到最小。
四、相关问题的解决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国土资源参宏观调控有效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同时也要对相关产业进行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据有关规定,省级行政区必须划定占本行政区内80%以上的耕地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对于建设需要征收基本农田用地的,要有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做到边开采、利用的同时边保护。不断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做好土地利用的规划,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条件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不适宜作为耕地的丘陵地区可以种植经济林木,保护植被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2、矿产资源管理
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必须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国家要培养专业人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利用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法技术,综合考虑地质气候的条件,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手段勘探矿产资源。并研究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伴生矿的利用率。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规范。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要加强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审核,严格依法查处浪费和破坏资源的行为。
3、提高管理力度
在地质灾害多发的领域,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损失。多领域结合沟通防灾工作,形成防灾体系和预警机制。要因地制宜,各部门协调工作,全面部署工作。充分调动土资源系统执法监察人员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国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重在规划和管理,应该形成一系列具体的监管模式,要先保护后治理为前提,而不是在灾害或事实发生之后再着手整治。
参考文献
[1] 2009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地质出版. 2010年3月第一版
[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与国土资源规划研究室[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 (04) .
【关键词】:测绘技术;国土管理;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完善测绘技术在这一个领域应用,其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国土管理规划工作趋于高质量以及科学化。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中,测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工作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整一个测绘技术的价值,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更加正确地使用测绘技术。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1、测绘的基本概念
测绘技术是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基础性的工具,也是重要的工具。测绘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整一个社会的经济与发展提供具体化,全面化的地理信息,尤其是在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前提工作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测绘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测量和绘画。测绘技术的进行需要应用大量的先进技术,主要包括space science、计算机技术、NCT等技术,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GPS定位系统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化地进行定位。根据相应的定位,能够更好地对于所得到的地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进而进行后续的绘画步骤。在整一个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说掌握这些技术有着极其关键性作用和价值。
测绘工作有着众多不同的分类,其根据作业顺序的先后顺序可以划分成测定和测试,而根据目的和工作对象的差异则可以划分成基础测绘和专业测绘。而不同的测绘工作有着不同的适合领域,而国土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工作的进行也需要使用到不同的测绘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更好地结合实际的需要来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其中,基础测绘主要是指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各个部门所需要进行的测绘工作;专业测绘主要是各个产业部门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量而进行的测绘工作。两者所服务的对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检验的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其中,基础测绘是以国家统一的技术规定为标准的。因此,相关的行为主体需要依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进行基础测绘的使用。而专业测绘则是以本身的行业标准为行为规范的。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行业标准。
2、测绘工作在国土管理与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测绘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规划过程中最为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它能够为各项工程提供数据性的指导,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提供更加具体全面的信息。因此,优化对于其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现实的应用中来看,进行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的目的就是扩大土地资源的价值,使其的价值真正地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寸土地,能够使整一个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并且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之下,让自然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政府在相关的国土资源的管理规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以下原则相对而言是其中较为重要的:
(1)、以公有制为导向,维护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国家享受土地的所有权,而个体享受土地的使用权。如果国家需要进行国土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需要以保护相关个体的利益为基础,更好地来保障其合法权益,不能以牺牲个体的权益来达到相应的目的,而是应该寻求共同的双赢,而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保证后续工作的推进;
(2)、以人为本,合理地开发土地。对于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服务于社会中的人。因此,开发土地不能以牺牲社会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应该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群体。加快更先进的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中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价值,更好地让土地服务于社会;
(3)、科学合理地使用测绘技术。在各种的土地分配问题中,都是以测绘的信息数据为基础,来更好地结合实际的需要来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分配。因此,在遇到土地分配问题时,需要以科学严谨地态度来使用测绘技术,保证其正确性,减少其中的误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土地纠纷;
3、测绘技术在国土管理规划中的应用
在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都会使用到测绘技术。一般而言,实地勘测较为常用。与此同时,遥感卫星技术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更加宏观地来分析国土实际的情况以及相应的土地使用的变化情况。实地勘测有着一定的客观性和具体性,而遥感卫星技术则较为全面化和高效化。在实际的情况下,勘测在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土地规划
在国土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土地的规划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土地规划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包括土地信息的收集、土地实图的绘制、信息与土地的整理。可以说土地规划工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下一个步骤的实施是建立在上一个工作完成的基础之上的。而如此复杂的工作,需要依靠一定的测绘技术才能够完成,并且能够更高效率地完成。测绘技术的应用在这一项土地规划的工作中,扮演者先导性的角色。其需要更好地整合实际的土地信息资源,更加科学化的分析,来规划实际的土地使用。
3、2土地使用
利用测绘技术来更好地勘测相应的土地使用情况,这是现实情况之下较为实际的一个方面。尤其是近年来,通过一定的遥感卫星技术和GPS技术来更好地对于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检测,进而形成相应使用情况的图像,这能够为后续的管理提供信息。同时,通过高科技的测绘技术能够更好地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可以更好地形成动态检测的目的,进而对于其更好地进行优化管理。
3、3土地监管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整一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不仅仅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更需要进行合理的监管。通过测绘技术中常用遥感卫星技术达到对于土地资源的拍摄检测,能够更好地健全相关的土地使用信息系统,进而更加直接地对于其中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3、4地质环境监测
对于整一个地质环境的监测,需要用到测绘技术,尤其是地质灾害较为突发的地区。对于地质灾害突发地区进行检测,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貌特征来进行分析预测,同时给出相应的预防方法,来尽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测绘技术所进行的地质环境监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更好地起到预防的作用。
3、5资源勘探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发挥作用。而在中国素有地大物博,不仅仅说明资源总类丰富,也说明了资源的总量众多。因此,更加合理高效地勘探资源对于整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作为不可再生的矿场资源,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测绘技术地不断发展完善,对于各个地区的地质调查,资源勘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6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随着整一个社会地不断发展,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的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国土资源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前进,让整一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更加地系统化,准确化。因此,创新与完善测绘技术在整一个国土管理与规划过程中的应用,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须。
【结束语】: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进步,测绘技术也将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这将为整一个的国土资源管理规划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推动其朝着更加科学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需要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测绘技术的掌握使用,让其发挥最大化的价值,真正地服务于整一个社会,造福于每一个百姓。
【参考文献】:
【1】、早热古力・吐尔逊・ 《浅谈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3);
【2】、周青慧・ 《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0,(1);
【3】、吴齐文・ 《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测绘,2008,(2);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乃至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播手段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地球、数字区域、数字国土……无疑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的选择。数字国土的提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从国家的层次整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共享,发展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的机遇。
数字国土是国土信息化、系统化、虚拟化、可视化的复杂信息系统工程。通过数字国土战略的实施能够大大促进数字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信息科学技术与相应的产业发展,使区域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现代科学技术为实现数字地球、数字国土提供了的科学技术手段,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地球观测技术组成的地球观测系统,它提供了对整个地球系统进行长期的、立体的监测能力,为收集、处理和分析地球系统变化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工具。
二、 数字系统内涵
国土资源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时期 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构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地运行。RS、GIS、GPS为国土资 源的监测、规划、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目前,3S技术在土地、水文、矿产 林业等国土资源领域应用中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国土资源监测与管理不仅涉及范围大、领域广、部门多,而且内容包括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声音、实地录像等,只 有站在数字地球的高度,建立数字国土系统才能实现国土资源综合管理的现实需要。
数字国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建立一个以空间地理位置为主线,将各类国土资源与环境信息组织起来并对其进行动态描述复杂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的体现和延伸,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国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和为社会服务的广泛性,将已有国土资源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并将其数字化;建成基于GIS平台具有信息管理、综合分析和 评价功能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图形图件库;实现实施过程和调查结果的数字化和网 络化;建立资料汇总、交流和共享制度;向国家和社会提供国土资源的基础资料和相关信息。 信息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数字化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形式。数字国土为 国家管理资源、发展经济充当参谋,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 手段。
数字国土系统结构使它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系统整体。数字国土的功能是数字国土系统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它可在数字国土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数字国土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应对数字系统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
三、 建立数字国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使国土资源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央做出了抓好国土开发整治的重大决策。国土资源部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列为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并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计划中设立“数字国土”工程,旨在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 护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实现对国土资源科学管理与规划,实施国土资源动态监测。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就是数字国土与卫星遥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其执行情况也依靠数字国土和遥感来监测。
简单地说,“数字国土”就是把国土方面的有关信息数字化,其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是“数字地球”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和实现。它以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融合多源、多分辨率数据,并可用多媒体和虚拟仿真技术对成果进行表达,具有空间化、数字化、时间化、网络化和可 视化的技术特点。
建立区域数字国土系统,并使其长期运行,要受到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人才、组织管理、宏观与微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缺一不可。其中应用处于核心地位。系统所用计算机大都为通用产品,因此其技术集中于软件。这几个因素相互影响,不能只重视技术而忽视应用目标、数据收集、人才培养、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等非技术问题,否则就无法使系统长期稳定的发挥作用。建立本区域的数字国土系统,必须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实力,有目的有重点的实施,不能脱离现实环境,应做好总体战略规划及分布实施的系统计划。它应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各种技术为工具、以多种理论为指导、以信息为生命线、以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的复杂巨系统,而不单单是一个技术手段。
四、 数字国土系统的层次结构
数字国土包含着众多的层次不一的各类信息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也是一类系统(子系统),系统的信息环境和结构又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如各类地籍信息(如某一地区所有宗地的名称、位置、面积、界址、权属等信息)结合组成某地区地籍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现状系统、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系统、土地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系统等。土地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组成了数字国土信息系统。
由于土地具有一定的时空结 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权能属性,可以综合运用现代遥感(Remote 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以空间和属性数据库为基础对土 地资源信息进行存储、整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按照土地资源管理的模式,建 立相关模型,完成查询、统计、分析、评价、制图等自动化功能,辅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决策。存储,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增删、修改、更新,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查询、检 索、分析、评价、预测和规划决策服务的一种信息系统。因此,土地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最为关键的特征。
今年是《矿产资源法》和《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20周年。要结合“两法”,认真搞好“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和全省土地月等传统宣传日和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宣传,做到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注重实效。
今年4月22日是第37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要围绕主题向公众进行资源环境的基本知识、基本国情,节约利用、集约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并充分利用好地质公园等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一方面要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各项活动,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努力增强全社会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爱我家园的意识和自觉性。
要与共青团、环保部门加强合作,在全省广大少年儿童中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地球小主人”活动,使他们学习地球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家李四光的事迹,了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和省情,树立珍惜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今年6月是全省第18个土地宣传月,6月25日是第16个全国“土地日”。要围绕主题,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宣传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宣传。
开展法制宣传日、科技活动周的宣传工作。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要配合有关部门围绕主题,结合“五五”普法,组织多种形式的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月份的第三周是科技活动周,要利用这一契机,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取得的重要成果,普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知识。
二、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全省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开展宣传
要紧紧围绕全省国土资源工作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宣传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全省国土资源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新亮点。要深入宣传“十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主要目标,积极引导全社会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国土资源问题和国土资源工作,为我省国土资源各类“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深入宣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继续严把土地“闸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为土地管理特别是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上新台阶打下扎实的社会舆论基础。要着力做好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实施严而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实行定额控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激励机制,加强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宣传。
三是大力宣传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持和积极贡献。宣传重点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监管工作;以建设促保护,加大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和围垦造地,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引导农民节约集约用地;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妥善处理土地纠纷、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农民的避险搬迁等方面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效。
四是加大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及时报道各个阶段的进展和成果,促进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宣传严格规范矿业权审批、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强化矿业权市场监管、加强矿产开发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工作。既要大力宣传整顿和规范取得的成果,又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重大典型案例。
五是着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和我省加强地质工作的重大部署。要深入宣传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工作新进展、新成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环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继续搞好以汛期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以推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测群防”,避免和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六是继续深入宣传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及《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实施意见》为核心内容,宣传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宣传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参与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国土资源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措施。要加强以机关效能建设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为重点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以建设“廉洁国土”为目标的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宣传。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宣传。
三、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水平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做到人员、经费、职责“三落实”,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水平。
要围绕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宣传重点,始终掌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要加强宣传策划,创新宣传手段,改进宣传方法,不断增强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关键词 GPS技术;国土资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127-01
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土地资源,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技术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建设与发展成果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时期下采用的新技术对我国国土资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此,本文就当前的GPS技术的发展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为例,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介绍相关方面GPS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便同行业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并相互借鉴和学习。
1 我国国土资源的发展现状
狭义的国土资源只包括土地、江河湖海、矿藏、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而广义的国土资源,包括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总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及其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物质实体。但是近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国土资源发展在许多方面是不容乐观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增大,适宜城市化开发的国土面积狭小,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化可供选择的地域空间极为有限。如何协调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需求压力与有限的国土资源之间的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我国的现状就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所以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异常的艰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合理配置等重要问题都有待破解。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重新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不断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政府自身的管理效率。其中,重视好GPS新技术的应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土地技术应用的成功与否,将决定国土资源管理效果的成败。没有国土资源技术的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就将是“空中楼阁”,没有国土资源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应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就将无法履行好对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评价、保护和利用的职能。
2 GPS技术的重要性
GPS又名为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在GPS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使得测定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的方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数据后处理发展到实时的定位与导航,极大地扩展了它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因此GPS的出现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在大地测量方面,利用GPS技术开展国际联测,建立全球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测定和精化大地水
准面。
2)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放样等。
3)在海洋测绘方面,我国已经应用GPS技术于海洋测量、水下地形测量。
4)在我国的国土资源方面,随着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进行更新,且大规模的广泛应用。
3 GPS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3.1 原理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现就另方面进行分析:
1)地面监控系统:对于导航定位来说,GPS卫星是一动态已知点。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
2)GPS卫星星座:GPS工作卫星及其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1+3)GPS星座。
3)GPS信号接收机:GPS信号接收机的任务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3.2 应用
PS技术的出现在国土资源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例如:
1)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地籍测量是专门研究和建立土地信息档案技术和理论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建筑物产权和土地产权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各级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和保护时会用到的基础资料之一。用GPS进行测量,不会受到通视要求的局限,避免了传统地籍控制中选取工作点的条件限制,并且精度大大提高。正是因为GPS高效率、高精度、高灵活度的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地区的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中。
2)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土地勘测定界是指根据土地划拨、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出让、复垦等一系列工作的需要,在实地对土地使用范围进行界定、确定界址、计算用地面积、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并为国土资源职能部门进行地籍管理和用地审批提供准确、科学的基础资料,是一项全面的技术服务性工作。所以在地形复杂、权属地类、面积较大等界线较多的情况下使用GPS技术,特别是线性工程用地勘界工作是最能发挥GPS技术特点的工作。比如山区的高速公路用地勘界,一般这种工作环境通视条件差、地形复杂,采用常规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大量的砍伐工作。利用GPS技术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测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率,既方便了工作,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合上述,通过文章的分析,对于GPS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挥实效,强化技术应用,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提高认识。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扎实推进国土资源在新时期对技术运用的不断需求,以促进土地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田倩.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
[2]鲍桂叶.GP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07.
[3]周青慧.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0,01.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
Abstract: The Land and Resources is Guomai the Depar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people's livelihood,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suppor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with a global, strategic and fundamental a major problem.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demand for land and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how to protect the supply of good resources,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reality of these problems before us. In view of this, the road of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and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Keywords: land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P285.2+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国土资源中,土地资源具有特殊重要性。土地不仅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而且是自然资源的基本物质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承载了比其自身功能大的多的社会矛盾和责任,国土资源的管理职能已从一般的经济管理和执法监督转向宏观调控。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实现资源的有序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中我国仍有一些用地个人、单位缺乏法律意识,存在着侥幸心理等不正确的观念,常常有违法国家法律、政策的行为,个别领导干部“乱审批”的现象严重,有的干部以招商引资为旗号对企业大开“绿灯”,干扰了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市场的正常秩序;有的村民分不清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不懂国家法纪在承包的土地上建造房屋等设施,使得土地资源受到了破坏;有些矿业的企业领导为了降低运营的成本,采取了一系列的违法行为来牟取私利,扰乱了采矿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影响了矿业的正常开采,形成了非法开采的风气。
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能力的创新路径
1、建立用地保障和规范管理机制
(1)充分发挥规划对建设用地的统筹和管控作用。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确保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2)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调控和引导。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重点保障新增中央投资计划项目用地需要,不得安排用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既保障经济发展,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3)依法、及时做好扩大内需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和供应。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前期工作和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提前介入,加强对各行业部门和建设单位编报建设项目预审材料的指导。(4)切实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应和保障服务工作。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后重建等建设用地供应的保障力度,加快供地,尽快使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块。
2、推进基层国土部门建设
县、乡国土部门是我们系统管理的前沿阵地,是各项工作部署的具体落实的依靠。基层机构的虚实强弱,最直接地反映着我们的体制状况、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国务院文件对基层尤其是国土所的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各地在加强基层建设上都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当前不少地方还存在机构、编制、经费、职能不明确不落实、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加强基层建设,需要正视现实,需要上下共同努力,各个层面上都要有效展开工作。
3、理顺管理体制中的“主、从配合”关系
政府、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机关、行政首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机关的普通公务员等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这些主体是国土资源的产权代表,全权负责对使用和经营国土资源活动进行统一的监管,同时又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国土资源利用规划、计划、法律、政策的主体。应该针对这项改革内容,调整国家立法,确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法律地位和主要职责。这些职责包括:调整国土资源关系,使国土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合理公正;组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国土资源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规范国土资源的交易和经营活动;对全国国土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保护,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各类用地,引导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各部门、各地区的国土资源利用活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库,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等。应该理顺同样是垂直领导的国家司法、财税等部门的关系。
4、管理职能上,由微观事务管理向宏观综合管理发展
实行国土资源省以下垂直管理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会增大。在管理职能、方式和手段上都要适应这种重大变化。国土资源管理手段也要进行不断的现代化,注重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许多发达国家通过采用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了高效快捷的土地动态监测系统和大信息量、多功能的土地信息数据库,为及时、准确地监测国土资源动态变化、宏观调控国土资源市场、合理规划利用国土资源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5、健全国土资源法律体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土地法作为土地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土地规划与利用管理以及相应管理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应赋予集体土地独立的和完整的法律地位,明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征用、征收集体土地的法律适用条件,充分体现国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保护的宪法精神土地管理法应规定土地管理的对象、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职能、管理手段法律惩罚等事宜,其中应特别关注政府对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进行管理时的管理职能、管理性质和管理手段的不同。土地规划法应规定土地规划编制的程序、法律地位与效力、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与违法惩罚的机构和程序等,从多个层面和不同方面对地方政府的土地权力予以制约,通过完善法律,促进监督机制中的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在监督法律方面,要加快制定《监督法》,明确各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规范监督主体的行为,使监督机关和人员能按章办事,名正言顺地实施监督。同时,要有效完善土地执法的协作机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地重大案件专项报告制度,对于顶风违法违纪的案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6、确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
现有的土地补偿制度限制了土地市场正常发展,造成了土地市场上的利益分配畸形。对我国目前的土地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征地与土地市场供给并行的土地供给制度。对于符合征地要求的可以由国家进行征地,比如为了绝对公共利益需要征地,这样可以确保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不符合征地要求的,可采用土地市场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前者,征地权要收归中央,严格控制征地范围,确保征地权不被滥用。征地的补偿标准要参照土地的市场价格,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前者与后者的不同就是前者具有强制性,来保证国家建设的顺利开展。对于后者应该在完善土地产权和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基础上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实行严格管理,确保土地的使用符合国家总体规划,保护耕地。
三、结语
总之,国土资源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也是现代化建设当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一个重大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土资源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今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分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创新体制、健全制度,以保证国土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增值保值。
参考文献:
1、郑子敬.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当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政府管理
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实现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重要责任,在参与全市宏观经济调控、加强资源监管、保障资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为政府部门宏观经济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国土资源信息支持,对于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者和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网络、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和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市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大,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
1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建设技术难度大
国土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测绘管理、地质环境、土地督察、执法监察等多方面的内容,业务范围广,流程复杂。国土资源数据涉及土地、矿产、测绘等不同部门,种类繁多,数据量大,具有时空动态性、时效性等特点。复杂的业务内容、海量的数据,客观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理顺业务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如何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促进不同部门间不同格式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如何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如何加强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国土资源信息等等,不仅需要“3S”(GIS、RS、GPS)技术作为支撑,还要综合应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这都加大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技术难度。
1.2国土资源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
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也相对滞后。在信息化建设前期,各部门使用的业务系统多由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配置。由于业务内容和需求不同,不同部门使用的系统也存在差异,造成了数据的分散。特别是有的部门使用多个系统,这些系统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而开发使用的编程语言、数据接口标准各不相同,在运行环境、数据标准、存储格式上难免会存在差异。比如,由于使用不同的业务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MapGIS软件格式,而地级成果数据为ArcGIS软件格式,造成了同一区域内数据格式的不统一,数据的交换、共享难度较大。
1.3信息中心组织、协调能力有限,推进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
市级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以及市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维护;按照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进行网络及各种应用系统建设,并指导县(区)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随着业务系统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项目内容也扩展到更多的业务部门,信息中心与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越来越重要。然而,在业务系统的开发部署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认为信息化就是信息中心一个部门的事,对与本部门业务关联性不大的系统的部署工作不积极;有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形成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对新系统的应用存在抵触心理等。信息中心作为技术部门,在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明显不足。
1.4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内容繁杂,信息化建设项目涉及的业务部门多,工作量大。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工作机构,日常工作包括:网络及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部署、维护,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的调试,网站内容的日常维护、更新等内容。随着各部门业务系统的相继部署,数据量不断增大,系统的维护任务越来越重,内容也更趋复杂。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信息中心的技术力量却相对有限,日常的软、硬件系统维护已经疲于应付,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协调及县(区)级信息化的指导等工作更是力不从心。
另外,国土资源业务流程复杂,业务系统的建设客观上要求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并熟练掌握业务的办理流程,以保证系统能满足其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增加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越来越繁重的系统维护工作,迫切需要一支既熟悉国土资源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来进行保障。繁重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
2加强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2.1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模式并举,拓宽信息化项目建设渠道
国土资源信息化涉及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信息化建设项目内容繁多,技术要求高,完全依靠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技术力量几乎难以实现。在目前技术力量薄弱、信息化人才缺乏的条件下,可充分借助外部条件,拓宽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渠道,采取多种模式开发建设。
一是外包模式。对于业务内容复杂、审批流程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间存在数据交换与共享的项目,可采取外包模式。另外,由于各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责类似,业务审批流程大同小异,有些项目建设也可采取部分外包的模式,即由项目承包商针对某市的实际业务流程,对其已建成的其他地市的系统进行局部调整,以满足该市的实际需求。
二是外购模式。对于业务内容相对独立、业务办理流程清晰、审批事项仅限于单个部门、无需与其他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项目,可采取外购模式。
三是自主研发模式。对于功能简单、工程量小、开发周期较短、依靠现有技术力量能胜任的项目,可采取自主开发的模式。
四是合作开发模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复杂、数据流转涉及多个部门、开发过程中需要实时了解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并对功能模块进行适时调整的项目,可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
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要做好统筹规划,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项目建设前期要根据业务需求做好调研,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统一的数据存储、交换、共享标准,特别是外购与外包的项目,要统一业务系统数据接口标准,以保证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项目建设后期,要根据业务部门的反馈情况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2.2统一标准,建设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数据是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标准是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关键。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主要集中在土地、矿产和测绘三个方面。土地管理方面,主要有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地籍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等;矿产管理方面,主要有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地质勘查规划数据等;测绘管理方面,主要有地理坐标数据、高程点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可以按照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标准规范,把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技术平台构建的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整合、汇集,建设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市级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以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进而为国土资源各业务部门提供信息共享和服务。
2.3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宣传和培训机制
针对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传统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不能与信息化应用相适应等,可以从加强信息化宣传和业务系统培训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信息化宣传和培训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基本技能,从整体上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是建立信息化宣传机制,加大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力度,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主管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宣传。宣传内容要切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语言应简明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性的词汇。通过宣传,人们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目标、任务、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以获取他们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建立信息化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结合信息化项目建设及各项业务系统的使用,主要做好主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业务人员、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四个层面的培训工作。要结合应用,注重实效,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边学边用等多种形式定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工作时间长、技术能力不高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还要加强信息化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之能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4加强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到大量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革,涉及到不同业务部门的协调与信息资源的重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会影响整个信息化进程。因此,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组织和机构建设,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实施、管理和维护,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调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针对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组织、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可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信息化应用考核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激励。
一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目前,按照部、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各市相继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信息中心,可以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协调和推进,各业务部门负责各自职能范围内的信息化应用,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领导小组管理、业务部门参与、信息中心支持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二是建立信息化应用考核制度,将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各业务部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推广。
2.5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针对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并加强培训,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形成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又熟悉国土资源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收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加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行列。一方面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从事软件开发、网络建设等相关行业人才,特别是国土资源业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的人才进行引进;另一方面与高等院校合作,鼓励计算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校大学生来信息中心实习,充分利用高校科技优势和人才资源。另外,要建立激励与分配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的环境。
二是加强对现有技术人才的培训。一方面,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集中与分散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计算机及网络建设、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等信息技术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培训,打造一支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国土资源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对于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工作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基础的人员,可借助高等院校进行在职培训,把握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理念应用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实践,提高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3结束语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加上受传统的管理观念和工作习惯的影响,难免会遇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需求,从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筹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进而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应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娄策群.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情报科学,2004,22(2):242-245.
[2]杨琴.温州市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实施模式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刘羽帆,谢娜,段建南.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7):173-174.
第二条凡在我县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的单位和个人,除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外,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成立矿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探矿、采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召集,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安监局、公安局、林业局、政府法制办和有关镇政府、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参加。
第四条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本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应当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第五条探矿权申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探矿权前,应将申请资料一并告知县国土资源部门,县国土资源部门自收到资料之日起10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必要的核实:
(一)是否具备资质条件;
(二)是否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在申请区块范围内是否存在矿业权重置情况;
(三)探矿权申请人在申请的区块范围内是否存在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行为;
(四)申请区块范围内重要工程、大型设施、地质遗迹、风景名胜区、林区及自然保护区、军事等情况。
有关镇政府要了解掌握本辖区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并每季度向县政府报告一次,特殊情况的要及时报告。
第六条探矿权人应当在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开始施工,并在开始勘查15日前分别告知县国土资源部门和所在地镇政府。有关单位应当在接到告知后两日内向县政府报告。
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每季度对探矿勘查工作进行一次实地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了解掌握勘查投入和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勘查单位野外工作结束后一年内,应将审批的勘查、科研资料抄送县国土资源部门一份,以便县政府掌握本地地质矿产资源情况和编制经济发展规划。
第七条县国土资源部门对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我县新设勘查项目的征求意见,要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研究,按照“符合规划、布局合理、科学开发”的原则,对设置不合理的,经县政府同意后建议不予新设探矿权;对同一区域内重复设置的,经县政府同意后建议扩大已设探矿权的勘查范围,不再新设。
第八条实行探矿权年度检查报告制度。县国土资源部门对探矿权人的年度报告检查后,应当根据检查结果建议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探矿权人是否予以年检。
探矿权人应当如实提供年度检查报告及资料。探矿权人要求保密勘查成果资料的,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予以保密。
第九条矿产资源勘查需要临时使用集体土地的,应当依法向县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县建设规划部门同意;矿产资源勘查需要砍伐林木、临时使用林地的,应依法向县林业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探矿权人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后,需进行巷(坑)探工程的,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探矿设计,报县安监部门审查同意后,到县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探矿期间《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施工。
上述主管部门在给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前,应当向县政府报告。
第十条办理探矿权延续、变更、转让的,探矿权人必须向县国土资源部门提交阶段性的地质勘查报告和已经加注了年检意见的矿产资源勘查年度检查报告(复印件)等资料。
县国土资源部门对探矿权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并对勘查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对符合规定的,经县政府同意后签署意见上报原发证机关批准;发现有违法勘查行为的,应依法进行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及意见报送县政府和原发证机关。
探矿权人未依法办理勘查许可证延续登记的,勘查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十一条探矿权人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最低勘查投入,对未完成勘查投入的,以及探矿权人有转让全部或部分探矿权意向的,县城司应当积极主动与探矿权人协商参股或受让探矿权。
第十二条县、镇政府及县直单位持有或参股的探矿权、采矿权,由县政府统一开发利用。
第十三条对违反规定,有下列行为这一的,由县国土资源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一)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的;
(二)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采矿的;
(三)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
对违反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一)不按法律法规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二)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
(三)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
第十四条未经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的,或者以承包等方式擅自转让探矿权的,由县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请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十五条探矿权人不按勘查施工合同支付工程款,或以各种名义向勘查单位收取费用的,按非法转让探矿权处罚。
第十六条不按规定办理勘查许可证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手续的,由县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报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国土资源部门通知县供电部门暂停供电、公安机关暂停炸药:
(一)探矿权人未按规定在勘查前告知县国土资源部门和所在地镇政府且未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的;
(二)在依法查处违法探矿时,需报请原发证机关吊销探矿许可证的;
(三)探矿权人、勘查单位有违法犯罪行为的。
镇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对发现的违法勘查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并积极协助县国土资源部门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税务部门应当加大力度打击探矿权人转让探矿权时偷逃税行为,对涉及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县直有关部门、有关镇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按照《*县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问责。
【关键词】 高校;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相关行业与产业背景分析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土资源系统的摇篮,其所属专业国土资源调查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大国土,包括国土资源、地矿系统、测绘行业的基层一线单位,主要从事资源调查、国土资源勘察、土地测绘、土地管理等技术工作。同时也面向林业管理部门、工程勘察与设计、铁道勘察规划部门等,从事工程测量、土地管理与评估等工作。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高职专业的开设瞄准的是市场,市场常常需要行业和产业来支撑。如今市场经济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相关行业和产业有哪些?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土地调查、地理信息、土地数据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等等,这些都是新兴的产业,这些产业正是当前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为了进一步掌握更加详实而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尤其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后,自2010年起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土地更新调查和数据变更、土地数据入库,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国土资源调查人员。因此,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二、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岗位需求分析
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涉及专业门类较多,专业知识也较复杂,因此就业面非常广。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是服务于国土局及下属二级事业单位、规划局及下属二级事业单位,大多学生在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地矿局下属地质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程测绘与测绘公司、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土地估价公司等相关单位从事国土资源调查的规划设计、土地调查、地理信息等相关工作。近年来,本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先后与多家省内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工作。湖南省先后陆续开展了基本农田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农村居民宅基地测量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国土资源调查的外业和内业工作者。
通过调查,国土资源调查行业及相关产业刚性需求较大,湖南工程学院所培养的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适应市场需要,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及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1]
三、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近年来,国土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涌现很多新的技术工作,从单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与开发,逐步走向土地调查、地籍测绘、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各种工作的开展紧紧围绕土地这一主题而进行。根据市场调研及专业背景分析和岗位需求调查,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发展只有跟着市场走,才能走出一条灵活多样、适合市场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因此,我们结合学院“德技共举,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结合国土资源行业发展前沿,制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主线”、“双循环”、“三平台”、“四技能”、“五岗位”。
一主线:以土地调查与规划设计为主线。近年来,因“土地”所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城市内部如何合理利用好每寸土地,更好地集约节约土地是我们土地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掌握一手的土地数据,土地数据的获取以及如何规划和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本专业结合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了以土地调查与规划设计为主线。
双循环:理论与实训循环;学校与企业循环。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学习循环交替;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循环交替。
三平台:人文素养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核心平台。人文素养平台:注重课程的学习,提高和培养个人人文素质和个人修养,通过开设的两课教育及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对社会、环境、职业的责任。专业基础平台:通过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国土资源所需要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并能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谋得一席之地。专业核心平台:立足国土行业,突出教学特点,通过所设置的专业核心和拓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分析国土资源管理技术问题的基本技能,能利用专业知识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技能:土地调查与管理、土地规划与整理、地籍测绘、地图制图。通过对国土行业和企业的岗位能力的调研,本专业开设了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土地调查与评价技术、土地整理技术、土地信息系统、数字化地籍测量、房地产经营与评估等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土地调查与管理、土地规划与整理、地籍测绘、地图制图核心能力[2]。
五岗位:土地调查员、土地管理员、地籍测绘员、土地规划与整理技术员、地图制图员。本专业是涉及学科较多的边缘交叉专业,就业面非常广。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绝大部分是服务于国土资源系统及行业,主要从事土地调查与管理、土地规划与整理、地籍测绘、地图制图等岗位。
四、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的开设往往都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而设立,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更是立足于市场的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核心课程。因此,每年学校都组织专业老师开展市场调研,形成市场调研报告,并结合学生从生产单位带回来的《企业用人单位需求表》、《企业对人才调查表》等制定符合本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措施的制定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和需要。从毕业生带回来的就业信息和市场调研来看,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的人才刚性需求量大,立足于湖南省内的具体情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要有比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国土专业知识和测绘能力)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有比较强的识图、判图、绘图、数据处理的能力;三是要有比较好的与人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四是要有比较强的吃苦精神和自学能力。
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特别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院校训和“三光荣”精神的理念下,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分析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图件的识别和数据处理上也要注重训练,使每个同学能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参加各种社会企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高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体系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05.1.61-64.
[2] 李玲,冯新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70.
【作者简介】
关键词:“互联网+”;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信息化
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越来越重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信息化在国土资源部门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把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应用到国土资源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但由于资金投入、人员等各种原因,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土资源部门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简述
20世纪80年代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2002年,开始探索和建立了部门的局域网,初步实现了与市政府各局的互联互通,内部网络办公初步形成。2004年,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厅公众信息网站逐步建成,政务信息公开得到了有效探索。2007和2008年,建设用地的审批、采矿权的审批等都基本实现了网上的运行,基本跟上了国土资源部门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步伐。
2012年9月12日,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专家对《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进行评审。评审专家一致通过确定了“十二五”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内容,建议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尽快组织实施。至今,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又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机房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网络管理制度》等制度管理,目前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一)机房。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有两个机房,主机房占地200平方米,主要放置运行在国土资源专网上的服务器及存储等设备。副机房位于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行政楼内,主要放置运行在电子政务外网上的服务器。各县(市)局也按照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要求,建设了县级标准化机房,并配置了机房专用空调及UPS等设备。
(二)网络。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系统目前有三条应用网络,其中国土资源专网带宽100兆,实现了市县全覆盖,部分延伸至乡镇国土所。电子政务内网及电子政务外网县级覆盖率达到80%。
(三)基础硬件。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拥有4路高性能服务器4台,2路服务器30台,30t容量的磁盘阵列4台,网络防火墙2台,网闸设备2台,核心交换机2台,加密机1台。各县(市)局硬件配置基本相同,即2路服务器4台,30t容量磁盘阵列1台,一体化网关1台,网闸1台,核心交换机1台。
(四)基础软件。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已经配置的正版基础软件有Oracle数据库、ArcGis、金山WPS办公、微点主动防御、内网安全终端管理、机房IT运维,其中微点主动防御及内网安全终端软件已经下发到各县(市)局。
尽管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还是造成信息孤岛的局面,由于客户服务器功能还不够多,较为单一,给后期的升级维护和数据的保存等方面造成了困难,造成难以对整体情况准确把握。
三、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已经深刻影响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发展,但有些工作还是停留在表面。例如国土资源的数据库不完善,资源信息不能共享,基层国土资源所信息化发展迟缓等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意识。2016年1-2月份,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信息条数前三名分别是耕地保护处13条、地质勘察处12条、宣传教育处11条;其中建设用地管理处、人事处、工会工作委员会、自治区国土资源交易中心4个部门在两个月中1条;驻厅纪检组(监察室)、政策法规处、自治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等31个厅机关和直属单位消息0条。由此看出,除了信息化的基本应用,在信息化建设精细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信息化建设任务没有认真落实和贯彻。
(二)形式主义。相比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土地信息化管理方式来说,我国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基础较弱,经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全局的规划和统一,不同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信息化发展也不同,因此,信息化发展走上了形式主义发展道路。购买的计算机设备和电子设备只停留在基本的业务操作,忽视了数据库的研发和维护,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增加。另外,很多的工作环节仍然以纸质媒介为重点,没有真正的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
现阶段,各类应用APP及政府的门户网站设计层出不穷,但提供给公民真正能应用的板块却较少,这跟专业的,从事信息化研发的工作人员少、技术精的信息化人才缺乏也有一定关系。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部门虽然成立了信息化部门,但高端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也是制约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之一。
(三)差异明显,各自为政。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信息化建设意识的差异,作为首府的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在各类业务以及信息化建设上都相对较好,其它各地州以及基层国土资源所由于基础建设水平不同,使信息化建设差异明显,投入的信息化基础设备没有深入的应用到各类业务中,业务办理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模式。其次,因系统开发的标准不同,各地州都自行摸索和建设信息化,以自身业务需求为主,导致了信息化侧重点不一样,缺乏统一的标准模式。
(四)缺乏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人才是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目前来看,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成立的专门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收集信息,信息以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维护,缺乏业务和信息化管理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四、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全市信息化工作统筹
按照信息化工作部署,统一领导规划,定期检查信息情况以及政务公开情况,信息化发展程度,这样不仅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资金,还能一盘棋的发展,使信息化建设程度和效果大大提升。
(二)深化业务应用
要加强和深化现有的数据库,定期维护和更新数据库,加强遥感监测“一张图”等业务的深化应用,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政务系统的开发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全、更方便的国土资源信息。
(三)提高意识,明确目标
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只是要求把纸质版的信息转成电子版,要以高效准确的工作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完善网络安全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四)补充复合型技术人才
信息化建设需要人才,依靠团队。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要着力提高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管理技术队伍的规模。
五、结语
新疆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对国土资源部门来说无疑是一件现实而有意义的事情。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行政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转变职能,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针对当前的问题,应当采取高效有力的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反省,总结经验,推进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部门又快有好地发展。(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宗华,彭明军.数字规划国土管理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建设[J].测绘通报,2005(4):18-21.
[2] 陶志红,范树印.关于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00,27(1):49-54.
关键词:砂石土资源 允许开采区 集中开采区 备选开采区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69-02
砂石土类矿产开发与区域发展、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对建筑原材料特别是砂石土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为进一步优化布局、规范秩序,2015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和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15]9号)中,明确提出,划定砂石土资源的允许开采区、集中开采区和备选开采区,强化对砂石土类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规模有序开采。
一、砂石土资源“三区”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市县级规划管理改革的需要
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要求针对目前市县各类空间管制分区数量过多、内容太杂、缺乏统筹、难以衔接等问题,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以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相结合,合理布局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形成统领市县发展全局的规划蓝图、布局总图。合理划分砂石土资源的允许区、集中区、备选区,有利于实现集中开采,既有利于市县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又有利于保障资源供应和民生改善需求。
(二)优化砂石土资源开局的需要
按照《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1998年国务院令第241号)和《矿产勘查开采目录》有关规定,对砂石土采矿权的审批发证以市、县级主管部门为主,并且要以招标、拍卖和挂牌的方式出让。截至目前,我国共有砂石土矿采矿权约4.4万个,登记面积约6200平方千米,登记生产规模为58.8亿吨。点多面广、环境扰动大的基本特点。划定“三区”,通过政策引导,可以促进砂石土资源集中开发、集中治理,优化布局,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
(三)优化砂石土资源审批管理改革的需要
矿业权设置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对规范砂石土资源开发秩序,优化矿山布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地方也反映,由于配号系统程序繁琐、技术复杂等,影响了市县砂石土审批发证审批效率。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总体要求,有必要通过划定“三区”管理,强化宏观引导,减少微观控制。
二、砂石土资源“三区”划定思路与方法
(一)加强基础调查,摸清砂石土资源分布情况
以市、县为单元,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资源普查工作。一是摸清砂石土资源的空间分布基本情况和资源储量,二是摸清砂石土矿开发利用主要矿种、采矿权分布、矿山数量、产能产量等。三是调查研究区域市场需求情况。同时收集、研究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为划定“三区”方案夯实基础。
(二)允许开采区划定思路与要求
调研发现,目前正在编制的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有两种思路。一是“反规划”思路。按照法律法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等要求,将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重要饮用水源地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区域,以及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不能合理利用资源,或者一旦开发会造成严重资源环境破坏浪费的区域划定为禁止开采区(市县可结合实际适当补充),明确本区域禁止开采砂石粘土的区域。按照该思路,禁止开采区以外,即是允许开采区。二是“正规划”思路。在市县范围内,结合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要素,直接圈定允许开采砂石土资源的区域。
(三)集中开采区划定思路与要求
根据资源分布情况,综合考虑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以及环境、林业、土地利用等要求,划定集中开采区,促进规模集约开发。集中开采区的划定,要多部门联合踏勘,共同确定,尽量避让油气、煤炭等重要矿产开采或者资源分布区。同时应当具备一定资源基础(静态服务保障年限为10年或更长)、具有或可以规划一定的深加工配套产业、具有经济合理的运输半径、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各市县资源条件不同,不一定都能合理划出集中开采区。只要符合实际的,集中、规模开发即可。
(四)备选开采区划定思路与要求
主要是为了保障县级以上重大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村油路、义教工程、扶贫攻坚等农村公益基础建设需要,划定的满足项目临时需要的备选开采区。备选区划定中,要与其他规划做好衔接,加强前瞻研判,提高备选开采区选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砂石土资源“三区”管理的政策措施
笔者认为,划定“三区”,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理政策,坚持“一矿一策”,逐步关停禁采区内的矿山,严格管理备选开采区内资源开发,积极引导矿山向集中开采区内集聚,促进布局优化,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安全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一)逐步关闭规划禁采区内的矿山
一是对于有意愿继续从事砂石土开采的矿山企业,探索储量等值置换等方式向集中开采区聚集,并按照矿山治理、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打造景观“四位一体”的思路,对废弃、关闭矿山实施生态改造,并与工矿废弃地治理、复垦复耕等政策做好衔接。二是对于违规违法开采的矿山,要坚决予以关闭。三是对于证照齐全又不想转移、转产的企业,到期不再延续,提出关闭方案和补偿措施。
(二)关于允许开采区内的矿山企业
有意愿向集中开采区转移的企业,予以鼓励,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水则水、宜建则建”原则,加强原矿区的综合整治。希望在原址继续开展开采活动的,要加强技术改造,促进绿色开发和转型升级。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两种不同思路划定的允许开采区内涵不同、管理要求也不相同。一是“反规划”划定的允许开采区。笔者认为,这个范围会相对比较大,允许开采的地方,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路,是合法的,未必是最合理、最符合规划意图的。在此基础上,推进集中开采区管理。允许开采区是作为“过渡期”考虑,逐步清理允许开采区,最终达到集中开采目的。二是“正规划”划定的允许开采区。这种思路划定的允许开采区,笔者认为,应该类似于集中开采区,是现实条件下,布局最合理、最经济等规划布局。同理,这样的话,“禁止开采区”范围会比较大,包括法定禁止和人为禁止两部分,要制定差别化政策,有序处置里面的矿山企业。
(三)对于备选开采区
要科学合理制定备选开采区内资源开采动用的规划准入条件和规则。建议各地可以按照“资源开发随着工程项目走”的思路进行管理,在建设项目批准的用地范围内,临时开采砂、石、土等资源用于本工程项目建设的,可不办理采矿许可证,但竣工后不得再开采,并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在项目批准用地范围以外开采砂、石、土等资源的,必须按照法律要求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同时采挖的砂石土也不能用于商业销售或用于其他工程项目。
(四)对于集中开采区
大力推进集中开采区,是砂石土规划管理的最高层次目标。建议参照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可将开采区域和砂石深加工产业作为整体的集中区(或产业园区),可也两者相对独立。政府主要是“筑巢引凤”,做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通讯平台等基础建设,加强土地利用、投资融资、产业发展等政策支持。新设砂石土开采项目都要在集中开采区内布局。要从山体景观保护、与交通线路、民生设施、已有矿山等保持合理安全距离,以及环境保护、开采方式、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准入要求。从价款、税费等方面提出促进砂石土开采及产业向集中开采区聚集的政策措施。可“事前”划定开采规划区块,指导矿业权合理布局。同时,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下游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四、砂石土资源“三区”管理工作保障建议
主要是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公众参与,实现多方共赢。一是成立以市、县政府牵头,国土、规划、公安、安监、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及乡(镇)政府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相关工作。二是深入宣传砂石土类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使相关利益主体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营造良好舆论和工作环境。三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严格考核。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309号)[Z].北京:国土资源部,2008
[2]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和《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9号)[Z].北京:国土资源部,2015
[3]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批或备案核准取消后相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5〕2号)[Z].北京:国土资源部,2015
[4] 孟旭光.国土资源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5] 董延涛.沟通式规划理论在矿产资源规划中的应用初探[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4(6)
[6] 董延涛等.自然保护区等禁采区内矿业权处置问题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