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7 16:10: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思维训练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
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
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
(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1)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2)家长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1)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儿童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儿童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关键词】脑电;注意力缺陷综合种;脑机交互;注意力提升
1前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三大核心症状,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1]多动症患者因注意缺陷而常伴有学习困难。多动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注意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没有注意力就是没有记忆力,良好的专注力是学习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今社会的信息量庞大,各类信息通道如网络、游戏、影视等干扰繁多,孩子更加好动,ADHD现象呈递增趋势。多动症儿童本身也很苦恼,有时被误认为智力低下,从而影响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针对该病药物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因存在食欲减退、失眠等不良反应以及潜在的药物依赖性等风险,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由于疗效持久、无不良反应且能够很好地改善ADHD核心症状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应用脑电技术[2,3]开发相关益智玩具开设玩具课程训练改善ADHD注意力。利用对比前后分心值、紧张值和注意力值来判断脑电益智玩具实际治疗效果。
2脑电训练对注意力的培养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开发一种被称为脑机接口(简称BCI)的人机交互技术[4-5],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只要大脑能够拥有正常的思维,哪怕四肢无法活动,其思维波段也能帮助他们交流信息,发出指令和控制机器。[6]现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已经十分明朗。该技术可以运用于医学研究,通过思维训练与控制对行动不便与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运用于儿童的益智教学中。同时,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的国内外父母开始转变其育儿方式,逐步开始认识到注意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将益智玩具作为注意力培养、开发儿童创造力和手眼协调性的工具。同时脑电波技术被证实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有极好的辅助效果。脑电技术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一个技术。而专业的、通过脑电波思维训练的人机交互类玩具是目前市场上却极其缺乏,可谓需求量十分庞大。在国内,企业与高校也认识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近年来,浙江大学就在脑电波思维控制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例如:猴脑电波控制机械手抓本子拿杯子,利用脑电波诊断网瘾等。在企业中,海尔集团率先开发出"脑力波电视",这款电视可以通过耳机监测脑电波,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与电视中设定的游戏进行互动。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注意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就曾说过:“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就无法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投身于脑电波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例如PLX设备公司就推出了XWave头戴设备,该设备采用了NeuroSky的eSense技术[7],能收集从脑部释放到前额的微弱电脉冲,并将这微弱的电脉冲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XWave头戴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控制iPhone中的特定思维训练软件,通过思维控制软件中图形的大小与形状。近年来,人机交互技术领域技术的应用潜力已逐步展现,像浸入式游戏等的动作识别技术,应用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遥控机器人及远程医疗等的触觉交互技术等等,对于儿童产品高科技化也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幼儿及少儿时期智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思维控制技术训练儿童智力必将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8]但是目前市面上对儿童智力开发与注意力的培养方面的产品形式十分单一,缺乏实质性作用,而通过思维控制技术训练注意力的产品就更加缺乏。[9]开发有效的、互动性强的儿童益智产品成为非常必要的事情
3产品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主要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进行思维集中训练,通过脑电设备采集儿童脑电信号,通过无线蓝牙技术设备传输到Arduino控制芯片上,将信号转化为物理机械开关控制器[10],PWM技术实现脑电信号输入Arduino控制芯片。装置通过开关进行传动过程。整个产品由Mindflex脑电头套、Arduino控制芯片、电源适配器,电池,蓝牙,导线等元件材料共同实现功能。利用这种控制,就可以实现儿童通过自身的注意力集中指数控制玩具,通过这种交互行为达到训练提高儿童注意力的效果。本设计是针对儿童群体的益智玩具[11-14],所以外观的设计上要偏向可爱圆润的造型,避免出现锋利的直角造型。即能激发使用群体的兴趣又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同时又不分散注意力,成功的进行思维集中训练。结合了调研数据以及对儿童喜好的观察后,设计了游戏交互形式与方案。该方案是一款意念控制的泡泡机,泡泡是随风无规律运动的,并且反射周围环境的各类自然色。色彩丰富且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款脑电控制的泡泡机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脑电信号接收放大,启动泡泡机,使其工作运转。孩子在娱乐中无形中就锻炼了注意力的集中,还可以为多动症患儿提供辅助治疗。通过计算机软件建模,利用精雕机制作出的泡泡机外部样式基本模型(如图1),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手工焊接蓝牙控制板与Arduino控制板(如图2),并连接马达,制作出简易的控制板模型,并写入脑电波控制程序进行实验。本产品效果图分为两个主体,分别为泡泡机与脑电信号收集耳机。(如图3)
4交互控制设计
用户将脑电耳机与泡泡机都接上电源,然后使耳机与泡泡机内的蓝牙进行配对,配对过程中脑电耳机的指示灯是蓝红交替闪烁,对当配对成功后蓝的指示灯常亮。使用者将耳机佩戴至头部,集中注意力,脑电信号通过脑电耳机捕获,再通过蓝牙传输到泡泡机内单片机上,单片机收到信号后,对信号做出处理,如果脑电信号中的注意力集中指数高的话,便可以触及开关使得泡泡机顶部的指示灯亮起,此时就会给机内马达供电,马达带动皮带转动,使得风扇转动。泡泡机成功运转。反之如果注意力松懈的话,则指示灯就会熄灭,马达也就停止转动。
5实验
本研究选取30例(10女,20男)ADHD症状进行课程训练。患儿平均年龄8.23岁。研究对象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未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并排除听力障碍、外伤性脑损伤、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及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本实验课程外不再使用其他干预训练效果的方法,也确认被试者未再使用相关ADHD药物治疗。本实验20次为一个疗程,每周3次,每次训练30min,并分上下课时,上课时为15min,休息5min,下课时为10min。实验前后对比,分心值平均下降9.1%,紧张值平均下降7.6%,注意力值平均上升12.3%。本研究应用SPSSl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
6总结
该设计是将当今市场上原有的传统儿童玩具形式与脑电波思维训练创意整合设计,整合设计了儿童注意力培养与脑机交换技术的一款玩具,针对目前一些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学习的现象,设计出了一款具有实际意义,能辅助注意力训练的儿童玩具。设计过程中始终以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儿童喜好与其行为特征,逐步确立并完善产品形式与产品结构。
参考文献:
[1]任灵敏,张赟,和慧丽等.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评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5).
[2]黄安湖.P300脑电诱发电位的分类识别及在脑机接El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08.
【关键词】美术活动 幼儿 创造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6-01
幼儿年龄段的孩子对自己见闻的语言表达还存在较多障碍,作为对幼儿语言表达的一种补充,幼儿的绘画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儿童画”作为特殊的语言,可以更准确地展现幼儿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也更好地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我们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笔者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论述。
一、观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必要的基础
幼儿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才可能在绘画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因此观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途径。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感兴趣的事物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事物等等,构成了幼儿绘画的主要题材,是幼儿绘画活动中灵感的来源。他们的绘画主要是对熟悉的生活环境、事物等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再现和创作,因此,我们教师要经常带幼儿去观察周围的环境,比如,幼儿园内的花园,公园的花草鱼虫,环境设施等。每个孩子在观察中的发现是不同的,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兴趣的素材描绘出来,成为他们绘画的动力,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也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了愉悦感。
2.在美术训练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在幼儿的绘画中,教师要注意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由的环境,可以让幼儿边说边画,通过说来激发幼儿绘画时的灵感。每当他们完成一件绘画作品,教师要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品陈列出来,幼儿之间进行互相的观察,比较每个人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好画的优点是什么?不好的画的缺点又是什么,这种方式在提高了幼儿对绘画的欣赏水平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向画得好的同伴学习,画出更好的作品的激情;另外,还可以故意为幼儿提供一些缺少动物自身突出特征的动物图画,让幼儿来补齐动物的身体图形,在锻炼了幼儿观察能力的同时,也使他们牢记了动物的特征。
二、通过思维训练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幼儿的思维训练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这就要求我们摆脱过去教学中那种单一的、呆板的思维定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因此,我们对幼儿的思维训练活动应该是丰富的和开放性的,是富有创造意义的。幼儿思维训练的绘画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拼图,即我们给幼儿提供多种几何图形,让幼儿拼接成自己喜欢的图象,有效地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完成的图形,即为幼儿提供一个图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后,在此基础上添加笔画、颜色等,画出一种圆满的形象。
3.图形结构扩散,即我们给幼儿提供几个图形,让幼儿用这些图形变化出不同的形状的物体,再做出修饰,比如可以用这些图形组合成动物的形象,再加上眼睛、耳朵等修饰,就栩栩如生了。
训练幼儿思维的绘画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只有在绘画活动中有效地强化这种训练,才能确保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
三、在意愿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意愿画是指由幼儿自主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在意愿画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只是协助者。意愿画是幼儿把自己的生活中见到、听到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独立的加工和创造后描绘出来的。意愿画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在意愿画的创作中,幼儿可以灵活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因而意愿画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们教师在幼儿意愿画的创作中,对每位“作者”的想象和观点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对那些有创造力的,想象奇妙的绘画作品给予肯定,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四、以恰当的命题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我们的幼儿美术命题画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幼儿喜欢的命题,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恰当的命题能起到拓展儿童思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作用,在命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点,留给幼儿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使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快乐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自己的童真世界的美好、稚拙、趣味。比如,《我和外星人》《假如我有了翅膀》《爱看书的袋鼠》《柳树的头发》等等。
五、对幼儿作品作合理评价珍视创造力
笔者认为,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要更多地给予理解和肯定,拥有一颗童心来欣赏儿童画,不能将“像”与“不像”等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每一个幼儿在拿起画笔的那一刻开始,儿童特有的创造性的思维就启动了,不管他们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作品,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特别要关注幼儿作品的独创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画家”,他们作品中点点滴滴的创造都显示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比如,他们在画小燕子的时候,会联想到小燕子的妈妈,在画鲜花的时候,会想到花仙子,特别是那些科学幻想之类更是难能可贵的,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珍惜他们的创造力,让我们的鼓励来催化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六、结语
总之,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策略的实施,一定会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今后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倍加珍视幼儿的创造力,因为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幼儿会思考、爱创造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任立美.浅析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J]儿童与健康,2011(2)
[2]董书斌.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03)
关键词:数学学具;教学;作用
G623.5
新课程改革又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研究精神放在了主要位置。这就使得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中不仅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学具,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探索研究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实验工具,成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研究精神物质基础。因此,小学数学学具在新课程标准下,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更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这也给小学数学学具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认识理解抽象数必须使用学具
人们要在大脑中认识形成一个抽象概念,必须首先要有关于这一概念的一些具体实物的直观感受经验,然后通过大脑的表象作用把这些具体实物形象化后,再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等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从而在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具体―形象―抽象”是人的大脑思维发育阶段规律,是指人的大脑发育要经过婴幼儿时期的必须有具体实物的直接操作时才能进行思维的具体思维阶段,到少儿时期的需要有实物演示、模型操作或影视图形展现时才能通过表象进行思维的形象思维阶段,再到只要有语言文字描述就能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抽象思维阶段这样三个发展时期。小学儿童正处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过度阶段。因此,小学儿童适于在具体形象中学习,适于在有具体操作或有活动画面的场合下学习。
二、认识理解抽象的数,需要通过学具操作学习
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让适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儿童认识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就必须把这一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而把数具体化、形象化的最好方法是用一个能较全面体现数特征的具体实物来把数模型化,这一具体实物就是认数的学具。由于小学生实际经验太少,缺乏一些必要的数概念形成实践基础。因此小学生在认识数概念时只有通过对学具的具体操作学习才能充分地认识理解到数的意义、数的顺序和大小、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数的一些运算性质、定律等。否则,对数的认识就只能是些死记硬背的死知识。
三、学具是把生活中的数量转化为数学中的数的媒介物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和形的一门自然科学,要让小学儿童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中的数学符号表达式,靠什么转化?靠的就是学具。因为学生通过学具认识理解了数,把数学符号跟学具结合在了一起,把数学计算同学具的合分操作首先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学生在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间数量关系表达为数学符号关系时,需要通过先把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跟学具实物联系起来(即用学具代表),然后再进行数学符号表达和计算。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的思维认识规律,才会使儿童感到顺理成章,心服口服。否则,就会使学生误入空想,使数学与实际生活脱节。由此看出,学具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实物同数学符号发生联系的媒介体,中介物。
四、学具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助成器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既是学习数学自身的需要,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因而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通过多次的“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训练发展形成起来的。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训练,这种训练在小学中就主要来自于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生活中具体实物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式,靠的是学具的媒介帮助。因此学具就成了“具体――形象――抽象”思维训练的一个桥梁,成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助成器。
五、小学数学学具是探究性学习的最先实验工具
一、通过体育教学训练培养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
近年,很多体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出体育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贯彻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本研究从实证角度支持了这些观点。实验过程中,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实验班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和思考的机会、自己设计的机会、自我练习和自我检查的机会,师生互议,相互观摩改进。让学生在身体活动中开动脑筋、分析评判,在思考中练习动作技能。教师应采用延迟判断和鼓励方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倡互相尊重和支持。从一学期的训练结果看,将开放性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行之有效的。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研究,笔者得到下面两点启示:
1、不同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而进行。
虽然不同学科的创造教育都应遵循一般的创造教育原则如开放性原则、支持性原则等,但学科不同,教学特点和问题解决特点不同,在某一学科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学科。客观上就需要采用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动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各方面都有很强的特殊性,所以,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应与体育教学特点相结合。
2、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仅与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关,还受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理念影响。
何谓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如何,体育教学可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的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如何,怎样通过改进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怎样的,体育教学中创造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又是怎样的,教师应如何对待创造性学生等,教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都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发展等。实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忽视甚至否认体育教学的创新价值,停滞于掌握运动技能为主的接受式教育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实验的中后期,实验教师体育教学的创新意识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目前,一些研究者提出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教师的创造力观念创新意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我们发现,小学体育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对挖掘体育教学的创新功能和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如何。什么样的小学体育教师创造力内隐理论可促进儿童创造性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分析
本文除探讨了不同教学法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外,还考察了创造性倾向、体育学习兴趣、智力对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创造性倾向对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显著,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亦接近显著程度,说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大要素,这是目前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因此,体育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也应遵循系统的观点,与创造性人格有机结合。一位学者曾总结许多著名的创造教育模式,发现其中大部分集中于认知方面,忽视了创造性人格的训练。而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视,对创造性人格训练的忽视,影响了儿童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稳定性,使儿童不能成为一个稳定的创造性个体,这是体育教学实践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体育教学中儿童智力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应摆脱传统的创造性思维、智力理论和传统的测量工具的局限把智力、创造性思维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体育领域中智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这也提示我们,不能使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或标准评价儿童在不同领域或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表现是不同的。本文不支持创造性思维与智力相关的看法,这与我们采用的创造性思维和智力的测量方法有关,传统的创造性思维测量工具多注重儿童的空间表征和分析理解能力,智力量表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等也主要用于测量儿童的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表征,反映儿童的分析能力,这样,测量工具本身的相关必然会导致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测量结果的相关。这样的测量工具适用于数学、语文等学科。但不适用于体育教学,因为这样的测量工具与儿童的身体活动联系甚微。本次研究采用主观评判法测量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更多地反映了儿童的动作思维、直觉思维,与儿童身体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相联系更贴近体育教学实际,反映体育领域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而本研究所用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并不充分反映体育领域中的智力水平,所以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智力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考察。在体育领域,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性别差异与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致。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开放性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可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体育教学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系统的发展过程,应与创造性人格训练相结合,同时考虑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创造观、学校的创新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思维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应与体育的学科特点相结合,训练才更有效,评价才更真实。
参考文献:
[1]蒋守铭.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体育教学,1999.5
小学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全程中,持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如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训练培养。
否则就会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放缓或中断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创设全程教学情景,把训练学生思维的持续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思维的持续性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明确各年级都必须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持之以恒。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能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接着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再教学数的组成就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循序渐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准确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里,思维能力与数学知识得以并举,教与学得以相辅相成。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不断拓开思维之路,增强思维意识,那么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字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思维误区里。由此长往则将,难以纠正。
2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思维的持续性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或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提出习题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我让他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我又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思路,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违背思维训练要求,收获不到应有效果。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中断思维训练或割裂思维空间代替教学全程持续发展思维的任务。
3把培养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持续性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通过不间断的逻辑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我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是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这样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都是在持续不停地发展中。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连续判断、不断推理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为学生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而是连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例,就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尔后再引导学生对三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但其结果却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接着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更简便。这样,又让学生学到了演绎的推理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创设全程教学情景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持续性,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大有益处。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综合工程。因此,只有锲而不舍地从学生成才的长远目标着眼,立足于教学实际,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结合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 阅读教学 创造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均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加强,因此,我们要抓住儿童思维发展的这个“过渡”期,努力培养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为使其将来成为创造、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有利条件
阅读教学主要是凭借课文进行各方面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教育因素。我们要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课堂中要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提倡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其一,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感到新奇,比成年人更富于幻想。他们头脑中思维定势较少,无框框制约,可塑性强。这种好奇心、兴趣、求知欲正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其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趣味性和知识性较强,为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在着眼于“双基”训练的同时,还要根据课文提供的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设计一些能激发创造思维的练习,一方面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标程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因素,找出“双基”与创造教育训练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启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应以宽松的氛围、宽泛的阅读天地和多种思维训练策略使其产生创新的渴望与需要,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一)发散思考
发散思考是指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它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并极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
有的课文给出了某种情景下一种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发散思考。如在讲《司马光》一课时,教师提问:今天,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形,你还有什么办法救缸里的小朋友?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有的说:“把一根竹竿放在缸里,小朋友抓住竿子往上爬,就得救了。”有的说:“找一台抽水机,把缸里的水抽干了,小朋友就得救了。”有的说:“几个小朋友一起推大缸,缸倒了,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就救出来了”……当然,学生想出来的办法很可能不切实际,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新颖独特之处,鼓励他们有“另辟蹊径”的勇气。
(二)假设思考
假设思考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假设性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回答。
如在《列宁和士兵》一课中,设计假设问题:“假如列宁真的忘带通行证怎么办?”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联想,他们纷纷替列宁想办法。有的说:“可以拿报纸上刊登的列宁像给士兵看。”有的说:“等一会儿,有认识列宁的领导来了就可以证明。”还有的说:“可以叫士兵的队长来。”……这样讲,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
(三)合理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思维。所谓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合理想象训练就是让学生对课文中未交代而又需要理解的地方展开想象,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如三年级《丰碑》一课,讲的是在过大雪山的路上,军需处长没有穿棉大衣,冻死在大陀山上。课文没有交待他为什么没有穿大衣,可以设问:军需处长是管发棉大衣的,为什么没有棉大衣穿?提问后,学生沉思了。他们设身处地替军需处长想了许多原因: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新来的战士了;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伤员了;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又瘦又小的战士了。学生越说越对军需处长肃然起敬,也就更加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四)续换结尾
为课文续结尾,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情节,进行思维发散,编出新的结尾。例如:许多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尾感到遗憾,为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可以让学生为课文换上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这种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融为一体的想象训练,需要包括语文在内的综合能力,适合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不失为培养儿童创造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
(五)解决问题
有的课文可以结合内容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可以设问:西沙群岛风景优美,但生活用水十分缺乏。如果你来负责海岛开发,会提出怎样的开发计划?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特别感兴趣。有的说:“可以搞人工造雨。”有的说:“可以接雨水储存起来。”还有的说:“可以挖海底隧道把淡水引过去。”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儿童;创造性思维
体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必修课程,其在我国教育教学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健全,因此体育课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教师主导能力太强,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更是欠缺。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活跃儿童的思维,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课堂灵活度不够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对体育活动具有与生俱来的喜爱,而且体育课多为室外课程,不受教室紧张氛围的压迫,学生更容易在体育课中获得学习乐趣。但是当前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观落后、忽视学生兴趣、教学主观意识太强等现象,导致课堂的灵活度不够,学生的参与热情降低,甚至将体育课作为课外的休闲课。究其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校规范不严格,课堂时间无法保证
体育课虽然是教育教学中的必备科目,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校中,出现了严重的忽视体育课堂,占用体育课堂的现象。我国小学体育不以笔试的形式考查,体育的测评采用课堂考评的形式,这就导致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体育课的课堂授课时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也大大缩短。究其主要原因,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学校对此的规范不够严格。
(三)课堂教学随意,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不足
当前我国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没有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进入小学之后,学生无法快速地适应体育课的训练,有些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有限,在体育课中贪玩心过重,对教师的高强度训练也不理解,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增多。为了更好地缓和矛盾,也出于对学生的心疼,教师一般会降低训练难度,导致出现课堂教学随意的现象,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也不足。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灵活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教学观念的缺陷,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同时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轻松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才能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教学方法多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学生也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想法和思维模式,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是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三)运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创造性思维
受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对教师具有天生的尊重和警惕,这就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难形成,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工夫,教师可以在课堂和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习和生活小事中关心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然后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为互动式教学打下基础。例如,在上篮球课时,教师就可以用篮球为教学工具,设计一个花样拍球的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让每一个同学至少想出三种拍球方法,采取小组积分的形式进行比赛,赛后有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在课前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而且通过思考拍球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学生创造性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学校和教师要对此高度重视,保证体育课的上课时间,科学地制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另外,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给予学生更多想象和思考的时间,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本身逻辑性较强,根据学科的这一特点,把数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题材,寓思维训练于教学之中,关键在于加强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思维全过程。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教学时,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把6、7、8、9、10、11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么分?学生在操作后产生了疑问: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多余?这时,我适时地加以总结:“像平均分后有多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有余数除法的性质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人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人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给出条件让学生探究相应的结论、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究结论成立的条件、一题多解、多变、多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例如:有一批零件,南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0小时,丙单独做需要15小时。如果三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呢?丙呢?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做完?甲单独先做了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甲、乙先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8小时,能不能做完?甲、乙、丙合做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
四、运用语言,促进创造思维的灵活性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启动学生的表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如:教学7+5,通过让学生自己摆图,先摆7个黄圆,再摆5个绿圆,指导学生说出:先把5分成3和2,3个绿圆和7个黄圆凑成10个圆,再加上2个绿圆,就是12个圆,所以7+5=12。通过图示和算式的对照,引导学生叙述计算的思维过程,口述计算方法,学生确切地理解了图意,总结出计算的方法:看大数、分小数、大数凑10,加余数。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教师在教学中要我问学生的思路:“你是怎么提的?为什么要这样想?”等等。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说概念的形成过程、思维的构建过程、方法的应用过程、问题的探索究过程,让学生有语言表达机会,并注意语言的正确、简洁、符合逻辑。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的翅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现行教材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加大动手操作的分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逐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发思维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中,只要你想去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那么你就必须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长此以往。逐步形成思维意向。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意注意占有一定的地位,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有意注意,并能使之保持较长的时间,就能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知识和思维的最近结合点,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和资源,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自己想去探求问题的根源。从而积极主动地把知识融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提炼。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敢于自由的想,大胆的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意向品质逐步得到培养。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开始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趣味性设问。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有趣有味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悬念性设问。设计有悬念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思,能够深思,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才能拓宽思路,才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并在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启蒙教育。应用设问制造一些悬念,无疑像离弦之箭,可射向学生思维的深处。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开展逻辑思维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初始阶段是从动作开始的。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事物为依托而逐步发展过渡到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思维的起点。作为小学阶段,形象思维还是占主体地位,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方式训练的一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时候,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以教具、学具(实物、图形、课件等)的演示或情境的展示等手段通过具体形象思维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个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比如,我们在教学计算中的简便运算时,在学生获得数据信息后不要忙着让学生动笔计算。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个体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充分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五、巧设练习。强化思维
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练习中突出关键
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和充分的讲解,但也有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善于根据疑难问题,抓住关键,专项设计练习,突破学生遇到的思维障碍。
2 练习中抓本质
数学知识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的,而学生辨别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知识易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应针对情况进行进行归纳整理,揭示本质。
3 练习要因人而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形象思维训练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儿童思维特征的要求。形象思维与语文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感悟。
1语文学科加强形象思维训练的意义
1.1加强形象思维训练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现在社会呼吁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思维的创新。语文教学领域的创新教育当然不是创新文字和创造全新形象,而是指学生在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阅读文章有自己独特的领悟,所写的作文能够打破常规,形成自己独特的构思和文笔技巧。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表明,学生在幼儿时期,形象思维较发达,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较多较快,但逻辑思维不是取代形象思维,只是更优化发展而已。而语文教育恰恰是要借助形象进行思维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强化形象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我们知道形象思维是先于语言发展的,形象思维越发达,语言也越能得到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同样对形象思维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可见,形象思维的开发和训练是一系列智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为孩子将来的全面发展铺好了第一块基石。
1.2加强形象思维训练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形象思维是训练学生语感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借助好形象思维理论这把钥匙,把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训练语感交融,以其为桥梁及突破口,就能全面开发学生的大脑潜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另外,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符合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汉字都是事物形象的结晶体。比如看到“太阳”这两个字,就让人感触到热和力,望见“月亮”,眼前就会闪着清丽的光辉。“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可以这么说,由于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意象性、使其具有调动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审美等因素的内在功能。而这些因素正是进行形象思维的条件,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条件。
2加强形象思维训练的基本策略
2.1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兴趣,训练形象思维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之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识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利用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结合实物对汉字进行想象,从而对汉字获得深刻的印象。例如,教“雨”这个字时,教师先用简笔画画下雨时的情景,雨点要多。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是雨点”。“你们知道下雨的雨是怎么写的呢?”可能有学生会知道,教师边说边板书“雨”。“你们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会发现:“里面的四个点像下雨时的雨点。”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雨”字的形和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再问:“谁会用‘雨’字组词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下雨、大雨、雨水、小雨……”教师进一步诱导:“谁会用上面的词语说一句话?”学生回答:“下雨了,妈妈去收衣服”、“……”最后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雨,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印象。
另外,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讲故事、猜谜语、编儿歌等方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如学习“坐”字,可以说“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再如,学习“香”时,可以编这样的谜语“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通过这些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总之,只要我们能掌握启发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设法丰富学生的识字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智力开发活动。
2.2在阅读教学中,丰富情感,训练形象思维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只有传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的新的感情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情感是形象思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与形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艺术形象的感彩越强烈,就越拨动了学生的心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善于把“白纸上的黑字”转化为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形象,并把这些形象在头脑中清晰地保存积累起来,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青山处处埋忠骨》写惊悉岸英战死朝鲜的噩耗时有一段描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教师首先以低沉、缓慢的语调范读,让学生边听边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然后头脑再现当时的情景,从中体会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它表现了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当学生读到“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硬咽”这个词,有的学生忍不住流下眼泪,老班长是那样坚强,吃草根和鱼骨头是多么困难和痛苦啊,可老班长却从来不吃鱼。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老班长时刻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好三个病号,老班长多么忠于党的事业啊!学生正是通过这种感性的学习方式,读出了“硬咽”这个词的艰难,使老班长的光辉形象融化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又一个鲜活的元素。
2.3在习作教学中,建立联想,训练形象思维
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开放的联想,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形象思维。不善于形象思维的作者,把作文前的观察,仅仅理解为“观”的视觉行为,从而把自己置身于旁观者地位,根本没有心灵的触动、感情的渗透、多感官的交汇以及想象联想的运用,以至作文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形象思维好的作者,在构思写人的作品时,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地生活在大脑中,作者能看到他的外貌和神情,听到他的声音,闻到他的气息;甚至感受到他的喜悦悲哀以及展现在脸上的细微变化;在写景时,作者能清晰看到景物的形状、色彩、层次,闻到季节、地域特征的气息。当作者将这一切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的文章能够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想象,有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金开城先生认为形象是“自觉的表象运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在大脑中构筑生动的形象。在训练写人作文时,应该让学生闭上眼睛,让他们“看”到那个人在活动,“他”的长相、身高,“他”的走路的姿态,“他”的表情的细微变化,“他”在特定情境下的喜怒哀乐。只有“这一个”人物在大脑中活了,学生笔下描写的人物才能是鲜活的。训练写景作文时,应想办法让学生先在大脑中再现景物的映像,清晰看到那山、那水、那雾……景物的色彩、层次、神韵,都应该显现在大脑中,动手写起来,自然就形象生动了。
2.4在综合实践中,积累表象,训练形象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能力型、开拓型和创新型的人才。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目前语文教学中亟待探索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而创造不是少数人的事情,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能力,都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人的各种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创造性活动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各种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在创造活动中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认真总结经验等。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好奇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又称认识兴趣,它是好奇心、求知欲的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研究认为,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如果得不到支持与扶植,就会泯灭。因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应得到鼓励和保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发展。
三、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创造活动过程是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又由集中思维再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发散思维更能体现思维的创造性,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训练,限制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消极作用来进行。例如,每次作业内容不要太单调,不要机械地死套公式,应多出一些选择题来锻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事多写;出一些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等。
四、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对事物或现象从反面去思考,得出相反的结论。即所谓“反弹琵琶”。这种思维可以避免模式化,不落窠臼,另辟蹊径,推导的结论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一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如“玩物丧志”的逆向“玩物焉能丧志”,说正常娱乐的必要性和业余爱好是培养人才的途径;“一心不能二用”的逆向“一心能二用”, “学海无涯苦作舟”与“学海无涯巧作舟”等等。二是在阅读教学中的逆向思维训练。如《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在当代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依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事不目见耳闻,同样可以断其有无。又如学生在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引导另一逆向思维结果:如果齐王不敢纳善纳谏,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因此,巧妙运用逆向思维,可引导学生突破定势思维的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对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的调遣、重组过程,有时以从未有的组合形式表现出来,但任何形式的组合都不会脱离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范围。(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