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11-28 16:1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

第1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将旅游先行作为突破口,在推动沿线国家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合作深化的同时,对国际化、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旅游人才需求迫切。深化旅游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国际化、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助推“一带一路”旅游业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是必然的选择。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首先要明确“一带一路”背景下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人才,对旅游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什么。“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众多,经济、文化、语言、民俗及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各异,因此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熟知国际规则、跨文化交际能力强、旅游专业素质高、具备一定外语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高等院校在实施旅游人才培养计划时,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1]。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同质化严重,缺少国际化视野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国内高校积极探索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部分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增加涉外语言类课程,加大涉外语言能力培养的力度;有的高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互换留学生,开展联合办学。同时,我国政府在资金、政策和合作项目上大力支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但现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采取的模式几乎相同,同质化较为严重。各地旅游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基础和社会文化环境各不相同,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各具办学的基础和特色,用同一模式去培养全能型人才,不仅忽略了各自办学的区域特色,还失去了旅游人才培养的灵性和差异性。同时,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较少,留学生和交换生比例较低,协作育人项目推进迟缓,培养的旅游人才缺少国际化视野。

(二)片面追求模式,忽视内容建设

从整理的现有文献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更多地注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试图寻找一种万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期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很难,找到万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难[2]。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内容,质量高低取决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完善的教学条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强化理论知识,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合作不断深化,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要熟悉沿线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对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这既是培养高质量旅游人才的阻碍,也反映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人文素养培养与能力提升类课程设置的不足,现有旅游人才的人文素养与能力水平跟不上“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行业发展的速度,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匮乏

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化、高素质的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需要“双师双能型”教师,既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理念,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既有较高的专业教学能力,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但当前旅游高校的教师多数是国内高校毕业的,且从校门到校门,缺少旅游发展的国际化视野与理念,又欠缺旅游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的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充分满足旅游管理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信息计算机技术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深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知识,熟悉创新创业机遇与挑战,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和实践锻炼具备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旅游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有利于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深化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二)有利于拓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

行业就业困难和行业就业对口率低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推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融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利于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增加旅游人才市场的供给[3]。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支撑,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更具备在旅游行业发展的潜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能拓宽就业的渠道,也可以成为旅游行业就业的创造者。

(三)有利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业的转型

“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要提质增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在专业教育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改革的切入点[4]。“一带一路”倡议、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文旅融合等有利于我国成为旅游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在新产业、新业态、新背景模式下,我国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高素质、国际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软文化实力。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构建“三全”育人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全”是指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首先,全体教师要参与并落实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专业课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探寻、融入和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实现课课有创新创业、师师讲创新创业。其次,要将创新创业思想与立德树人相统一,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自觉形成创新创业精神。最后,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实现时时有创新创业、处处体现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依赖和手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中融入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构建完善的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岗位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双能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还要融入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热点,使学生对旅游行业发展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开阔学生创新创业的眼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旅游社会实践、旅游行业调研、服务旅游行业等,在旅游行业实践中将专业知识与行业发展需求对接,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着重提升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还可以依托学校现有的创新创业平台、基地,教师可以通过申请协同育人项目等打造联合培养课堂,为学生创业夯实基础。

(三)完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

修订、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前沿理念,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更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体现旅游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在修订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还要规范各类专业教学文件,严抓执行与落实,真正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而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解决行业发展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增加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而推动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首先,在与创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环节,以创新创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行业调研,最终提出解决的方案。其次,在认知实习、课程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增加创新创业内容,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小组协作、社会调查、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例如,笔者在承担的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以“在校大学生‘穷游’旅游消费需求调研”和“在校大学生乡村旅游需求调研”为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卷设计、发放、回收、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在餐饮管理课程中,让学生以毕业后开办餐饮企业为题进行餐厅的选址调研、餐饮产品创新设计及营销,最终形成完整的创业计划书。由于两门课程增加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训环节,因此,在最终的成绩考核中加大了平时考核(课后作业、实验表现和成果等)占总评成绩的比重。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推动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在专业实习实践中,推动“双导师”机制,加强校内校外的结合,在实习实践中增设创新创业环节。

(五)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融合

积极搭建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师+旅游行业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这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根本与保障。其中,专业教师应积极走进企业,学习企业先进与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行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师和旅游行业教师要积极走进学校和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旅游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进入旅游行业创新创业场景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融合兼具可行性与必要性,既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又是深化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两者的有效融合,必将推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将全面激发旅游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

[参考文献]

[1]杨丽婷.基于校企联盟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2]赵乐乐.安徽省旅游人才结构优化与素质提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3]顾岱泉,宫文迪,王萍.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3):126-128.

第2篇

[关键词]外语导游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48-02

前言

旅游业已成为金华的新兴产业之一,它给金华地区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在浙江省旅游业发展规划中,金华被定位为浙江旅游副中心、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浙江中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到2010年实现了旅游“倍增计划”。近年来,金华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如金华购物旅游、义乌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东阳横店影视旅游、磐安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等。据金华地区2011年度的旅游数据统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240044人次,接待入境旅游3726421人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0.6%,位于全省第二。根据以上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金华地区的国际旅游正在蓬勃向上的发展,向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迈进。近年来随着金华对外交往和入境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外语导游的需求逐步增长,目前入境旅游市场的扩大与外语导游人员的供需矛盾凸显。

一、金华地区外语导游基本情况

(一)金华地区外语导游供需矛盾显著

金华地区包括2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3个县(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永康市、义乌市、东阳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它共包含将近113个旅游社,44个旅游景区。其中包括1家五星级旅行社—金华三清旅行社,5家四星级旅游社,9家三星级旅行社。据浙江旅游局网站统计,2011年度金华地区旅游总人次为4563.3万人次,增幅为22.3%,位于全省第三。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40044人次,接待入境旅游3726421人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0.6%,位于全省第二。在入境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各景区和旅游社对外语导游人员需求不断增强,目前有部分景区和旅游社已经出现外语导游人员紧缺的现象。如早在2007年的金华新闻网中有关于金华康辉旅行社五万年薪招不到英语导游广告的报道,当时金华地区英语导游还处于空白阶段,因为当时的对外交流和入境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过5年的发展,外语导游在金华地区的市场日趋扩大,需求量也日趋增多。如在2012年五一黄金周横店影视城接待39.4万人次,其中有来自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团,而横店影视城专职的外语导游人员仅有1个,横店影视城已经出现外语导游人才紧缺的现象。

(二)专职外语导游比例低

金华的专职外语导游比例在总导游人数中占的比例不到1%,面临着极大的需求缺口。如从浙江横店影视城旅行社了解到,它们的专职中文导游40多名,学生兼职导游40多名,但是专职英语导游仅有1名,平时遇到入境旅游旺季,就让浙江横店影视学院的英语教师或英语专业学生帮忙。虽然平时他们也进行相应的培训,但是旅行社对专业外语导游培养力度不够,会影响入境旅游的市场。

(三)小语种导游人才稀缺

旅游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已成为接待入境旅游者的瓶颈。早在2009年杭州市旅委就统计过,2009年度通过旅游年审的杭州市导游人员共有8623人,其中普通话导游7671名,英语导游526名,其他小语种导游426名,外语类导游仅占总导游人数的11.04%,外语类导游报考英语的占了75%,韩语、日语、俄语等小语种导游尤其稀缺。而金华地区要考取外语导游证书都要前往杭州,每年考取外语类的导游占金华地区总导游人员的3.2%。

二、金华地区外语导游现状原因分析

(一)薪金制度不合理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导游人员收入由工资、奖金、出团补贴、购物回扣和小费五部分构成,享有较优厚的福利待遇。但随着旅行社深入改制和市场竞争,有的旅行社甚至出现了零团费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导游的收入主要靠带团补贴、获取商品经济中的“回扣”“返点”和“小费”等等所谓的“灰色收入”。而外语导游人员的收入更加缺乏稳定性,因为一方面旅游行业普遍存在季节性和节假日旅游淡旺季;另一方面目前金华地区国内旅游总人数是出入境旅游总人数的35倍左右,所以外语导游的总体收入还不及中文导游。所以,这直接造成一些外语导游另谋出路,转行到外资企业上班,这种恶性循环直接造成金华地区外语英语导游缺乏。

(二)高校教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浙江省将近68所高校,仅有23所高校有旅游管理专业,而具有涉外旅游专业的学校更少。金华地区共有4所高校,都有旅游管理专业但是没有涉外旅游专业,它们的人才培养侧重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而非复合型的外语导游人才培养。在浙江省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主要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它们的外语系主要培养英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方面的外语导游人才,因学校资源有限,每年仅培养几百人,远不能满足浙江省内对外语导游的需求。

三、改善外语导游人员现状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1.改革不合理的外语导游薪金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提高导游员的物质待遇,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改善导游的生存环境,使其无后顾之忧。旅行社应该注重提高外语导游的薪资报酬,健全各项保险和福利制度,如应该在企业成本核算之内建立或提高外语导游的基本工资,年终奖,带团补贴应高于中文导游,给外语导游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2.建立外语导游员的职称评定机制,不断完善外语导游晋级制度,使队伍走向职业化建设。目前各行各业都有相对健全的职称评定机制,而目前外语导游的职称评定机制尚未健全,这会导致外语导游在工作方面感受不到动力,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薪资待遇。

(二)开设涉外导游专业,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外语导游人才

目前金华地区4所高校没有一所有涉外导游专业,仅开设旅游专业英语,并且课时在64-100节之内,所以培养合格的外语导游人才都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导游人才,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有条件的增设涉外导游专业,有条件限制的应该尽可能增加导游专业外语课程,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外语导游的素质。

(三)强化外语导游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自身素质、文化修养、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对外语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外语导游人员的职业培训,大力发展外语导游队伍是必然趋势。

1.金华旅游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入境旅游接待情况,制订合理的外语导游培养计划,力求使外语导游员基本满足金华旅游业的需要。

2.旅游企业特别是国际旅行社、景区应制定年度外语导游人才引进计划。旅游应该根据长远利益进行外语导游人才的培养,使外语导游成为旅游企业的一大特色与品牌。

3.旅游企业应制定年度自主培养外语导游人才计划。积极鼓励并鼓励现有的外语导游人员通过在职学习、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掌握第二外语,在现有导游队伍中培养多语种导游人才,从而保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4.校企联合,共同培养社会需求的外语导游人才。学校和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企业为学校提高学生的需求趋势,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与行业专业研讨确定课程内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课题授课模式、实训模式等。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金华外语导游存在的现状,如外语导游需求量大、专职外语导游比例小、小语种和高素质导游稀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如薪资待遇相对不合理、企业资质不够、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原因的总结,我们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参考,为金华旅游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旅游英语》教材编写组.旅游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胜,徐桥猛.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J].旅游管理研究,2003(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