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

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3-11-29 11:09: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长清区;家政服务业;居民需求;现状;对策建议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面对面访谈和小区居民抽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与济南长清区现有家政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实地访谈,对长清各居民小区以随机问卷调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全面客观分析长清区家政服务业现状和居民对家政服务的具体需求和满意程度。

二、调查研究结论

1.家政服务业现状分析

(1)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几乎所有家政服务人员停留在做家务、等较低层次的基础层面。6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工作时间为8 小时,其余受访者表示时间不固定。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工作量总体偏大。

(2)工资水平与工资满意度。有50%的受访者表示月平均工资不足2000元,只有14%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工资还算满意。家政服务人员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满意程度不高。

(3)年龄段与工作年限。受访者年龄从 25岁到 60 岁不等, 30~45 岁之间占总受访人数的82%;68%表示从事家政服务时间在一年以内,仅有12%的受访者表示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工作3年以上。家政服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有经验的家政服务人员较少且流失严重。

(4)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来源。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6%,初中文化的为38%,高中毕业的为1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家政服务人员文化程度总体较低,下岗员工和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占绝大部分。

(5)性别和婚姻状况。在随机调查中,90%为女性,10%为男性,女性在家政服务员中占绝大部分。已婚人士具有更丰富的家政经验,但缺乏时代气息。

2.抽样问卷结果分析

(1)家政需求状况。笔者通过对长清区各小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32%的家庭表示请过家政,家政在长清区的普及率并不高。在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中,现在或将来有需要的为83%。家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挖掘家政服务市场潜力。

(2)满意度分析。有80%的家庭对家政服务表示不满意,并主要表现为对服务人员不专业和服务质量上。长清区家政服务的满意度总体较低。

(3)用工形式。所接受调查家庭对全日住家型、钟点工、计费工和其他类需求所占比例分别为16%、40%、34%和10%。这就足以说明长清区家政市场主要以钟点工、计费工等短时服务为主,并占有绝对市场。

(4)消费金额。单次家政服务价格为200元以下的占56%,200~500元的为23%,500~1000元的18%,1000元以上的为3%,这表明消费者消费期望较低,大部分家庭对家政服务尚处于观望状态。

三、对策和建议

1.政府

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完善家政市场,做到有法可依,加大惩治力度,推动家政服务市场的法制化进程。引导家政服务公司与保姆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使她们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接受公司的统一管理,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享受公司工资标准。政府鼓励在家政行业创业和就业,适当对家政服务公司进行税收政策优惠,加大宣传、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家政服务对家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

2.企业

规范化培训,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当地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专业化和规范化。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家政管理经验,掌握未来我国家政市场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私人管家、高级家教、高级家务管理员等高端家政服务项目所占比重。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做好家庭服务业发展有关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

(一)编制实施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残疾人康复及托养服务和物业管理建设规划,推动家庭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残联参加]

(二)调研我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我区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工商局、区残联、区妇联参加]

(三)加强家庭服务业的组织领导,由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该项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适时组织召开一至两次联席会议。(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二、完善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四)制定出台鼓励家庭服务机构吸纳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稳定就业岗位奖励等具体操作办法,并抓好落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五)抓好对家庭服务机构的自谋职业扶持金、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创业政策的落实,规范申领程序和要求,严格资金发放和管理,不断加大对创办家庭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六)落实扶持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按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区财政局牵头,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七)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面积达标建设纳入区政府工作计划目标。[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发展改革局负责]

三、开展家庭服务业就业服务

(八)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培育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庭服务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对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九)增设“家庭服务”窗口,定期举办家庭服务业企业招聘专场洽谈会,为家庭服务业企业免费提供服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参加)

四、支持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十一)积极引导家庭服务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方式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网点,实现经营上规模、服务上质量、管理上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十二)扶持和培育家庭服务业企业发展,树立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培育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管理服务水平高的企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五、探索推动家庭服务重点业态发展

(十三)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把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作为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任务,鼓励和支持社会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发展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多层次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服务需求。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规范残疾人社区、居家托养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扩大残疾人社区、居家托养数量。[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残联牵头,区财政局参加]

(十四)扶持建立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力争使 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的家庭服务机构数量和规模都有一个明显的增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服务业发展局、区财政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十五)探索研究病患陪护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鼓励各类家庭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发展和规范病患陪护服务。(区卫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六、建立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十六)建立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孵化平台促进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集中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所、办公设施及物业管理,初步形成开发区家庭服务机构群,通过政府引导和规范,逐步形成产业联盟,成立行业协会,从而达到规范、发展家庭服务业的目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七)鼓励支持有创业意愿、有志于家庭服务业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储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八)对家庭服务业所涉及的创业孵化和行业发展扶持政策“打包”,形成扶持政策“一站式”咨询、办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凸显政策实效,增强对创业者的吸引力。(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十九)实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病患陪护员以及向家庭提供服务的卫生保洁员、室内水电暖及管道维修人员、入户理发员、家庭营养与保健员、育婴员等为重点,依托区技工学校和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等,探索供需合作的培训模式,使有培训需求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都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二十)组织开展家庭服务机构专职教师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技能和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进行授课辅导。(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一)在区服务业培训基地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实训设备,建设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实训基地,提高实训能力。(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二)积极参加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选拨培育一批家庭服务明星,扩大家庭服务业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局、区妇联参加)

八、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

(二十三)加强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管理,开展职业道德、行为礼仪、法律、安全、卫生等知识培训,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挂牌服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参加)

(二十四)加强家庭服务业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经营行为,指导做好服务矛盾纠纷的处理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民政局、区残联负责)

九、完善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二十五)实施家庭服务业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在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中加载家庭服务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逐步实现信息服务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参加]

十、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十六)协调商业保险机构开办针对家庭服务业、以从业人员和家庭服务消费者为主要对象的商业综合保险业务,推行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等险种,防范和化解风险。(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七)推动有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将家庭服务业中的团员青年纳入社区和街道团组织。通过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维权热线等方式,发挥妇女之家等组织的作用,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负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二十八)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的调研并适时公布,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逐步提高家庭服务行业劳动者工资水平。依法处理家庭服务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争议,查处家庭服务企业侵害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的行为。(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十一、大力开展家庭服务业宣传工作

(二十九)落实全国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和全国发展家庭服务业暨创建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单位)活动经验交流会会议确定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在全区开展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和模范个人认定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家庭服务业单位和个人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家庭服务业单位和个人奋发进取,使大企业做大做强、小企业做专做精,带动更多城乡劳动者从事家庭服务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第3篇

关键词:洛阳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8302

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平均比重也达到47%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产值已超过了服务业总产值的50%。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著名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在70%以上,香港甚至高达90%。国内先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也越来越高,北京达到71%,广州为58%,上海为52%。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将发挥着巨大的决定作用,现代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 洛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1)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2)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2007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为471.6亿元,增长12.8%,分别低于GDP和工业增速3.2和8.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29.6%,比2006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9.5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7城市第4位,其中农业居第1位,工业居第4位,但服务业却居第7位,占GDP比重也居7城市第7位;与工业、旅游业都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无锡、苏州、宁波、绍兴、烟台等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6城市第6位,工业占GDP比重居第3位,服务业占GDP比重居第6位。

(3)某些服务业领域空缺或相对滞后。特别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业,如第三方物流、中介、创意设计等基本空缺。社区服务业、演艺业、金融保险、IT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比较滞后。

(4)竞争力不强。行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目前我市尚无一家企业进入国内服务业500强。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一些不当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6)服务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3 促进洛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建议

(1)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识。意识决定一切,有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识,才会付诸行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我们认清发展形势。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节能减排硬约束要求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城镇化的强大动力。洛阳能不能实现科学发展,能不能做到加快发展,能不能走在中原崛起前列,服务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翼”。洛阳是工业城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真正把服务业工作作为洛阳发展的“推进器”,切实抓紧做好。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2008年我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正是服务业全面加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点。我们必须突出抓好载体,通过抓服务业产业园区、服务业重点企业、服务业重点项目等加快发展服务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让服务业在良好发展环境中“一路高歌”;突出抓好服务,通过各方努力,齐心协力让服务业“长高长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开放的理念。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鼓励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

(2)结合洛阳实际和当前现实,促进洛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建议:

一是积极发展物流业。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集聚区,细化产业分工、整合资源,培育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重点支持中储物流园区和大一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洛阳公路口岸、高新区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经济开发区、洛阳客运南站物流园区等项目。

二是加快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等;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发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业务咨询等服务外包业务;推进经济开发区呼叫产业园及河南移动客户服务中心(洛阳)和洛龙科技园软件园等服务外包项目建设。

三是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专业化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工业设计等;加快技术开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等为发展重点,加快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四是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培育和发展符合我市特点的文化产业和演艺精品,扶持文化龙头企业、文化演艺团体,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小破孩”博物馆、西工区王城广告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五是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种苗、农技、市场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区域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搞好农产品、农资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完善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合力支农。

六是扶持发展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老年服务、商业服务等行业,培育形成一批社区服务品牌企业,建设网络化、专业化、配套化的社区服务体系;扶持培育品牌物业公司,带动物业高水平覆盖。

七是加快发展新区服务业。加快新区高中、医院建设;大力发展新区公交体系,增开公交路线,增加运营班次和时间;在新区增设移动、网通、邮政、广电、银行储蓄、医疗卫生等服务网点,方便居民生活;加快发展新区文化娱乐业,丰富新区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迟树功.发陈胜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

第4篇

一、总体要求

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是我市加快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提升城市能级的必由之路。以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把握机遇,创新思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快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构建“功能完备、动力充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确保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0.5%;服务业投资增速确保20%,力争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确保16%,力争17%。

三、主要任务

结合我市发展现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发展生产业为主导,以提升品质消费为突破,重点围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研发与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旅游休闲,房地产和住房保障以及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引导服务,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高、竞争力增强。

(一)现代物流。年内力争完成物流营业收入23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0万标箱。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中。加快发展口岸保税、港口物流、城乡配送等新型业态,提高第三方物流层次和水平。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大物流组织形式的创新力度,扶持发展千亿级物流产业园和道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千亿级物流产业园年内新注册物流企业力争超200家,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推进沿江12个码头泊位的改造加固工作和新港区建设,力争新港区5号码头一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

(二)商贸流通。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6%以上。大力推进品质消费,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稳定发展传统商贸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配送等现代经营业态,促进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市场交易电子化;加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万达广场、金三角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城市功能型、商务商贸型、都市生活型和交通枢纽型综合体。引导城市综合体项目错位特色发展,避免同构化趋向;强化文化、旅游、商贸互动结合,着力推动一批特色街区和品质消费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消费商圈,组织一系列品质消费主题活动。

(三)总部经济与商务服务。加大总部经济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引进与我市优势产业相关联、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在设立区域性综合型总部以及投资、营销、研发、物流、金融等职能型总部。突出地区销售总部的引进,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鼓励本地企业优化经营组织方式,分离设立综合型总部和职能型总部。提升总部经济规模和水平,年内新引进项目2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5个以上,新增投入15亿元;积极发展会展业,国际会展中心要发挥场地优势,保持活动常态化;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涉外律师、企业咨询、资产评估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

(四)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年内新建三创载体50万平方米,新增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50家,培训服务外包人才5000人次,实现软件销售48亿元,同比增长37%,力争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三创载体为依托,提高产业孵化能力,加大对30家重点软件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嵌入式系统软件、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外包和先进制造业软件;以发展研发设计外包为方向,加快电子商务、检测认证、培训认证、客户服务、采购/供应链管理外包等流程类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医药和生物科技研发、高端咨询、数据挖掘等高端领域外包;加大软件出口和离岸服务外包力度,鼓励本地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发包给当地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境内流程服务外包比重。

(五)文化服务(文化创意)。年内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印刷、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演出娱乐等门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年内新引进文化创意企业30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链进一步形成。“中国裳岛”按照融文化创意、设计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目标,尽快形成新的亮点。加快推进天安数码城、橙天嘉禾影城、广电大厦、凤凰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提升,促进现代出版业、艺术品、演艺培训、会展广告等新兴领域发展。促进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年内举办第11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

(六)科技服务(研发与工业设计)。年内力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重点发展服装设计、船舶设计、模具设计等优势产业的工业设计。积极构建设计创意活动平台,打造工业设计信息集成和服务链;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我市创办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开发体系,开展合作院校15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左右;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中介服务企业,提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成功率和复合型人才培育成功率,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提升的主导力量。

(七)金融服务。年内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大力引进境内外各类投资基金,引进各类风投、创投基金总额超30亿元。政府出资1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发挥产业引导作用。培育销售超亿元、净利超千万元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年内新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6家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2家,指导设立科技担保公司2家。扩大金融业发展规模,鼓励和引导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典当担保、私募股权、投资咨询等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八)旅游休闲。年内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接待游园人数1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以南部不开发区域建设为重点,整合集聚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以一流的自然人文服务环境为前提,融观光、休闲、度假、美食、会展、演艺、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区域,推动旅游业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型。扶持华西村观光、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等特色项目;加快推进徐霞客湿地公园二期、顾山生态农业园、月城龙舟赛基地等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完善长泾老街的旅游功能;组织好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十万名上海市民、万名南京市民游等大型活动,提升旅游产业档次和功能,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

(九)房地产和住房保障。根据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提升能级,彰显特色。引导开发企业向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拓展延伸,促进民生服务设施和商品房开发相结合,大力推广低碳、绿色、环保、节能型楼盘,重点把握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全年新建商品房项目上市面积不少于28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42万平方米。【牵头责任单位:市住保房管局、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

(十)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稳定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加速部分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特色教育培训、社区和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完成学校基本建设投资3.8亿元,社会教育培训率达60%以上;支持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创建和引进社会教育知名品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亲子教育中心,力争在2012年投入运行;完善全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敔山湾医院(国际医院)等12个项目建设;以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抓手,着力推进“体育休闲旅游区”、“中国马术产业基地”、“区域竞赛表演中心”三大基地建设,年内承办国际攀岩大师赛等8项次以上国际国内大型精品赛事。

四、工作重点

2011年,我市将紧紧围绕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大力实施“330”计划,带动和促进全市服务业实现超越提升。

“330”计划即三个“30”:扶持做强30家龙头企业和市场;启动建设30个重点重大项目;培育形成30个特色成长型亮点。

(一)30家龙头企业和市场。龙头企业和市场既要考虑规模总量、贡献份额,又要兼顾行业代表性和成长性,使之成为我市服务业企业发展的行业骨干和示范(名单见附表一)。

(二)30个重点重大项目。年内抓好一批投入较大、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运、早见效,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名单见附表二)。

(三)30个特色成长型亮点。即重点服务业集聚区10个;品质消费示范区和特色街区10个;主辅分离重点企业10家(名单见附表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建立服务业工作每月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督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从总体规划—年度计划—重点任务—组织推进—考核督查的工作体系。各单位要主动筹划、靠前作为、加强协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开展系列活动。以各类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我市服务业大发展。年内组织服务业管理干部培训2次以上,开展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3次以上,组织全国性大型节庆活动3次,举行各类会展和商业促销活动10场次以上,组织服务业岗位技能竞赛、美食节等专项活动若干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城市更具魅力、活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三)抓好主辅分离。继续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注重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年内实现分离企业突破90家,销售突破120亿元、争取15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重点分离物流运输、营销贸易、研发服务、安装服务等类型,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业务分离,支持成长性强、业态新颖的生产企业发展;抓好已完成分离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积极承揽社会业务,拓宽服务对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扶持政策,细化操作办法,做好政策兑现工作,发挥财政增量部分返还奖励政策的最大效应,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落实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省、市和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市财政部门负责统筹服务业各类专项资金,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落实各项奖励的审核认定。重点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政策宣传和企业服务,营造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高新区、各镇(街道)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第5篇

一、20*年我市流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繁荣,流通作用进一步增强

20*年,我市消费需求保持上扬,市场走势上行发展。1至6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5.6,贸易局系统完成销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1xxxx,实现利税60xxxx元,同比增长3xxxx。特别是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9xxxx,列×××各县市区第xxxx,同比增长24.xxxx,增幅居潍坊各县市区第xxxx。流通业的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年初,市贸易局健全和强化了服务业项目统计网络制度,各乡镇、街办均配备专人负责,每月的28日前都及时向贸易局提报服务业建设项目月报表。1至6月份,我市服务业已开工的建设项目5xxxx,计划总投资27.6亿元,其中本年度计划总投资15.3亿元,现已投入资金8.5亿元,目前有xxxx较大的续建项目加紧施工;xxxx新建项目开工;xxxx洽谈中的项目正待开工,实现了商品市场的新突破。

(三)城乡市场统筹发展,农村市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自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贸易局就把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加大了对试点依托企业——昌邑利众商厦有限责任公司的扶持力度,各项工作都按照部署有序地推进。在去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21处的基础上,1至6月已新建或改造农家店10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四)流通行业管理步入正轨,推动了流通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是加强了行业调查,先后对旧机动车等市场及餐饮、文化娱乐、美容美发等行业进行了专项调查,为规范行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先后会同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组织了打击商业欺诈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认真实施商务部“振兴老字号工程”(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并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开展老字号宣传活动,挖掘征集本市老字号品牌,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四是节假日还会同消防、卫生、药监等部门开展市场安全执法和食品卫生执法检查,确保了市场繁荣。五是加大了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力度。今年通过充实执法队伍,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生猪定点屠宰条例》,积极搞好21处定点厂的各项基础工作,先后培训从业人员12xxxx次,建立健全了企业信用档案和各类规章制度,同时做到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了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稽查力度,取缔非法业户1xxxx,有效地遏制了私屠滥宰现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了“放心肉”。1至6月份共定点屠宰生猪1.9xxxx头,占全年任务的4xxxx,同比增长8.xxxx。

(五)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推进了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委、市政府确定全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贸易局,负责全市服务业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对此,市贸易局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新型流通业态、农副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市流通业发展现状和目标要求,制定了××ד十一五”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草案)。据调查摸底,截止到1至6月,全市100xxxx米以上的商品市场已达44处,市场年成效额达35亿元。商业服务业网点达1.xxxx处,从业人员达xxxx人,其中:酒店业128xxxx,美容美发业59xxxx,洗浴业100处,婚纱摄影业119处,旅社业11xxxx,法律事务业15处、家政服务业9处。同时,为充分调动全市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规模和档次,我们按照市政府要求,对我市20*年度发展服务业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完善和修定,经过有关会议多次研究讨论,最后市政府下发了[20*]7号《×××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年度发展服务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自己与自己相比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仍然偏低。200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2.xxxx,低于×××的平均水平,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较为滞后。二是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比重较小。2005年,我市交通运输、邮政、商贸流通及非盈利业等传统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在7xxxx左右。而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占的比重不到1xxxx。三是规模偏小、档次较低,

产业竞争力不强。我市在“九五”及“十五”初期,对服务业的投入相对偏少。同时,由于规划不健全、经营方式落后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低等种种历史原因,产业总体素质和竞争力都不如制造业,导致我市服务业成规模的少,高档次的少。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抓好“四个一批”建设,推动服务业向纵深发展。一是在×××建设一批商业聚集区。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拉动、市场建设带动,尽快建成集市场区、仓储区、加工区、住宅区、风景区“五位一体”,拥有商贸开发、服务工业、大众文化、美化生活“四大功能”的新型商业聚集区。二是在×××建设一批大型商贸市场。利用现有的大型商贸、购物市场,引进、建成一批集购物、休闲、餐饮为中心的商贸市场,在更高领域、更深层次上建设×××商贸载体。对早有意向的星级酒店和商务中心等项目抓好项目调度,争取早日签约开工。三是在城郊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划布局,高水平引进、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使其逐步成为商品集散、加工交易、价格形成和信息的中心,形成以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商品标准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为特征的现代批发市场,打造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闻名的市场群。特别是对已经启动的中国(柳疃)国际棉纺织品批发市场、×××宏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山东青山建材城物流城、新昌(国际)农产品商贸城等重点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好有关问题,力争早建成、早运营、早达效。四是在各乡镇、街道建设一批特色项目区。立足各乡镇、街道的区位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服务业。围绕昌邑火车站和潍胶路建设,规划建设丈岭物流园区;挖掘石埠商贸重镇的潜力,利用西接潍坊,东连胶东的区位优势,提升市场建设的规模和档次;结合北部沿海开发,依托大莱龙铁路、荣乌高速路交通优势,规划建设新型物流园区,在全市逐步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服务产业群。

第6篇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转型期 生产业 生活业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重要作用

随着许多国家经济的产业结构变迁,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和制造业涌入服务业,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者们们对服务业研究的重视和研究。Pugno(2006)将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服务引入效用函数和人力资本积累函数,通过社会服务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将经济增长内生化。对教育、医疗、文化服务等社会服务有意识和无意识消费的情况下,通过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从而促进了整体经济的长期增长。De Vincenti(2007)在鲍莫尔的基础上假设服务业部门对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存在正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可以改善制造业部门的人力资本。分工及迂回生产学说从分工深化角度阐述生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分工使得企业把以前作为内部职能的研发、设计、营销、广告等逐步外包出去,生产由“内部化”向“外部化”演进,使专业化分工逐步细化,企业中间投入品增多,企业竞争力增强。迂回的生产过程不仅需要使用更为专业的劳动力与更多资本,也增加了生产中间投入品的数目,延长了产业链,而且生产业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对生产过程的导入,提高生产力,产生更多附加值。所以生产与工业制造、经济增长是一种不断加强的互动关系。服务业的“黏合剂”作用能够提高制造业和整体经济生产率,服务业促使劳动力分工深化。同时服务业本身的专业化降低了工业生产中服务投入成本,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Eswaran & Kotwal,2002)。学术界对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分析上存在不同观点,但实证研究基本肯定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服务业生产率仍处于争论中,但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和整体经济增长率提高的贡献得到了肯定;同时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也得到了肯定。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业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性行业并存的产业,加快生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生态的破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中生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性,既能有效缓解城市资源和环境压力、完善经济服务功能,而且能提升全球价值链战略地位以及增强综合竞争力。服务业,教育、培训部门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失业人群和在岗人群尽快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二)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化水平。

城市化和服务业相互促进,一方面服务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另一方面无论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高科技服务等生产业,还是商贸餐饮等生活服务业,规模和结构也必将随着城市化水平和进程而发展,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其中生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信息的获取与创新,是大都市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集聚使信息更容易获得,获得成本更低。企业之间互相学习,得到的利益更大。例如,美国硅谷,集聚了大量的半导体电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公司。纽约市90%以上的银行、保险和85%的商业经营服务集中在曼哈顿地区(Sassen Saskin. 1994)。生产业的集聚发展可以节约成本,在一个特定区域,每一个企业都将资源集中于自身最擅长的某一产品或服务上,扩大了产品或服务运营规模,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降低。在集聚区内,服务的提供者也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也为专业性人才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

(三)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扩大就业需求。

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正在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消费需求的转变与升级,必将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业蓬勃兴起,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新兴服务业层出不穷,满足了消费者多种需求,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而且服务业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性行业并存的产业,可以吸纳大量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四)生产业能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

一方面,生产业能把知识密集型的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提高传统制造业中高端、高效、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改变传统加工制造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大、低技术含量、对劳动、土地依赖大、产出效率低下局面,在提升低端加工制造业,提升行业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优化内部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生产业能够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实现知识渗透,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生产业以其高知识、高技术含量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对创新资源形成较强的控制力,能够很好地将创新资源转化为创新成果,如软件和信息能渗透到现代制造业中,研发设计部门通过研发攻关和创新设计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增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同时知识溢出加快了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价值链分析模型中指出,每个企业都是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波特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价值链的运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彼此相连,是一个环环紧扣的链条,但是并非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创造同等价值。位于上游的研发、市场研究、风险资本等和下游的广告、物流、品牌、销售属于高附加值的生产业,而中间的加工、组装、制造其附加值较低。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发展,企业对制造的依赖会越来越小,生产业的活动在竞争中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

二、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规模持续扩大。1978-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从872.5亿元上升到147642亿元,年均增长10.9%,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9%的增速。截至2012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提高到44.6%,2013上半年增加值达到112350亿元,增长8.3%,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为3.0%、7.6%。第三产业在2013年上半年增速也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其次,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1990-201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17.3%提高到43.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由0.7%提高到4.1%,分别上升了26.4个和3.4个百分点。(见表一)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吸纳就业人数偏低。

和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相比,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经过一个上升阶段后,从2001年始服务业增加值进入40%以上之后,一直在40%-50%之间地位徘徊阶段(见表一)。2011年我国GDP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0.0%、46.6%、43.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8%、26.3%、70.9,高收入国家平均为1.3%、24.4%、74.3%,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9.7%、34.7%、55.6%,中低收入国家为10.0%、34.4%、55.5%,低收入国家为24.7%、25.3%、50.0%。我国服务业比重远低于世界水平。

(二)我国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不高。

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主要还是第二产业,2001年,我国服务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最高值48.2%,工业46.7%,超过工业1.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工业,之后,一直在经济增长中处于第二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滞后。

(三)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企业竞争力较弱。

目前,我国服务业企业总体上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存在很大差距,缺乏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总体竞争力不强。特别在电信、金融、交通运输等具有垄断、半垄断性质的行业中,服务质量低、服务品种少、服务收费高等现象较普遍,竞争力、服务质量、服务意识都有待提高。

(四)我国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高于人均收入水平相同的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而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中,金融保险、专业技术服务、文化、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处于主导地位,住宿餐饮、零售批发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商务服务、高技术服务等生产业尚在培育发展中,因而也制约了工业、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关系民生的家政、养老、社区服务、体育等生活发展滞后,服务产品类型有待丰富,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五)科研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较弱。

我国教育总水平较低,虽然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但大学和中学的入学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这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科研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005年和2009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美国为5.72%和5.40%,德国4.53%和4.57%,世界平均水平为4.43%和4.56%,而我国为2.82%和3.59%。(国际统计年鉴2012),到2010年、2011年达到3.65%、3.93%,但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国家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上,2005年和2009年,美国为2.57%和2.79%,日本为3.42%和3.45%,德国为2.49%和2.82%,世界平均水平为2.04%和2.14%,而中国为1.33%和1.47%。低于世界低于水平。

每百万中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数,2005年和2009年美国有4633.46人和4673.21,日本有5385.04人和5189.28人,德国有3297.14人和3780.09人,而我国只有855.54和1198.86人,远低于发达国家。

三、经济转型期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各类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服务业向各类产业融合渗透。

(一)深化改革,消除体制障碍。

首先,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创造多元市场主体,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改变服务业部分行业垄断经营、市场准入过严和透明度过低的状况,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建立统一、开放、公正、有序的服务业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破除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服务领域。其次,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标准要公开透明,可操作、可监督,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加快形成配套产业体系和政策体系,增强对服务企业的集聚能力和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三是完善服务业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扩大服务企业上市规模和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四是加大社会化服务领域改革力度。将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盈利与公共服务分离开来,认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产业。

(二)扩大开放,外向带动。

以扩大开放为引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拓展吸收外资投资方式,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集聚要素,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积极推进服务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大力引导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专业服务等领域,特别是发展缓慢的生产业领域,该领域的开放有助于吸引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提高竞争力,集中力量培育若干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市场主体在品牌影响、规模实力、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竞争,打造知名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管理技术和知名品牌,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规模,优化服务业外资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借助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网络经营和电子商务,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在现有基础上,要把培育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重要战略。

二是建立“走出去”服务平台。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鼓励服务企业参与境外金融、分销、零售等服务产业;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和跨国并购。支持销售、建筑、运输等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国并购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知名企业,提升全球范围内的资本运作和资源配置能力。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促进中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要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商务、商贸、金融等功能区,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立国家或区域性金融中心,发挥生产业集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提升发展层次。积极抢占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核心环节,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集群。

在加强服务业对大、中型城市功能提升和工业优化升级的同时,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体系,强化城乡联动,引导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覆盖,构建不同层级、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服务业体系;优先建设覆盖城乡基层的服务网络,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服务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四)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各类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服务业向各类产业融合渗透。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生产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

一是推动产业链升级。大力引进和发展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生产服务环节,推动产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系统集成等上下游延伸,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推动制造业内部服务专业化发展。将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服务环节剥离出来,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三是推动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以发行股票、设立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托投资、金融租赁等手段以发展信金融产品和专营机构强化金融支持,加快金融业从传统信贷功能向资金融通、资源整合和价值增值等多重功能转变,实现产业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五)增加科研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壮大人才队伍。

在增加科研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紧缺性专门人才培养培养,并做好人才引进,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营造尊重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社会环境。

(六)积极发展生活业。

生活业包括旅游、健身、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同时发挥生活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促进就业。

(七)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加强目标考核。

建立科学的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和综合评价体系,将服务业增速、投资增速、占GDP比重等重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努力形成完善的服务业工作的落实机制。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

参考文献:

[1]Pugno, M. (2006), “The service paradox and endogenous economics growth”,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17 (1):99-115.

[2]Eswaran, M & Kotwal, A. 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

第7篇

一、拉动内需养老产业不可或缺

(一)老龄社会俏然而至。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但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6亿左右,老龄化率为12%,并且将以平均每年800万人的规模增长,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达1805万,开始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江苏早在198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1999年)提前了13年。

(二)产业目标人群庞大。《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1世纪老龄化将会伴随三个发展阶段,从2001年-2020年为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从2021年到205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从2051年到2100年为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江苏老年人口基数较大、增长势头迅猛,老龄化进程个性特色鲜明。2008年底江苏老年人口121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例高达16.5%;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众多,约占全省老年人口的70%。1986年全省老年人口仅为629万人,至2007年的21年间净增54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2%,预计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260万,老龄化水平在17%以上。特别是人口高峰期间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一代正在步入老年,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江苏老龄人口寿龄较高,人口预期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9岁提高到7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178万,占老年人口14%,且以年均3.8%P2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同时“空巢”老人较多,2007年底“空巢”老人的比例,城市占43%以上,农村占38%以上,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空巢”率达20%。庞大的老年群体,一方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刺激内需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发展养老产业,增加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业,改造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的住宅、社区和环境,发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文等各种消费品,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三)市场需求亟待开发。养老产业是个充满商机的朝阳产业。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个庞大的市场,可撬动l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养老产业。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老年人每年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等加在一起,城乡老人可支配的收入达到4000~50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将达到10000亿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市场上,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尚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0年,江苏省老年人的退休金总收入将达到615亿多元,2020年将有1898:9亿多元。而2007年江苏省城市老年人中42.8%的人拥有存款,其离退休金加子女赡养费,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和服务的支出可达到480亿元人民币,而2020年江苏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超过950亿元,老年人口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在2010年将达到11.4%,到2050年将超过28%。

(四)内需引擎一触即发。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是加快推进江苏“两个率先”的新增长点。老年产业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就业机会多,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据专家预测,它将成为同汽车、房地产等产业共同构成的2l世纪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之一。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有关数据信息称,日本1998年养老服务业产值为3100多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00亿美元。韩国2005年养老服务业产值为27万亿韩元。据全国老龄办测算,仅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目前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近年来,江苏省迅速启动规模达3000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项目,重点用于扩大投资、消费和改善民生,其中将有100亿元用于社会保障,2008年省财政超收约30多亿,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其中用于老龄事业的投入将大幅度增加。如果能够抓住商机,关注这个庞大的、而且越来越大的社会群体的需要,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组织拉动内需的“大兵团作战”,将会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养老服务供需严重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在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新形势下,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削弱,难以满足老年人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目前,我国城乡养老服务机构不到4万所,212:8万张床位,实际收养152.2万名老人,每百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只有1.36张左右。根据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的抽样调查,我国大约有16%多的失能老年人强烈要求入住专业养老机构接受长期照料和护理,约需要560多万张专业服务床位。总体看,我国养老服务供求严重失衡,需求是供给的十四、五倍,需要大力发展。

(二)潜在养老需求尚未激活。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具备养老消费能力为前提。既然是产业必须以购买力为支撑。面对老龄化,我国有半数老年人基本生活缺乏社会保障。目前,江苏省城市95%以上的老年人纳入了社会保障,其中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有363万多人,获得救助的城市“三无”老人有1万多人,获得低保救助的城市老年人有5万多人。但是,农村仅有约30%的老年人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其中领取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的人数有176.5万人,领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的人数有94万人,约22万农村“三无”老人纳入五保供养保障,31.5万农村困难老年人获得“低保”制度救助,约29.8万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对象获得固定的生活补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面较狭窄,保障水平较低,将是社会养老保障工作长期的难点和重点,这也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农村老人迫切需要养老服务,但由于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得不到落实,养老产业的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

(三)养老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江苏养老服务业仍滞后于老龄社会发展的需要,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制定,市场上缺乏为老年人服务的专门商店、商场,企业也很少注重研究开发老年人需要的产品,整个老年服务产业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有些政府部门把主要精力、财力放在兴办养老机构和硬件设施建设上,而在动员社会力量,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等方面做得不够,因而政府虽然创办了许多养老机构,由于床位数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不快,难以惠及更多的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队伍薄弱,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许多养老机构面临“用工荒”,不仅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三、养老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一)以健全养老保障机制为前提,增强老年群体养老消费能力。毋庸置疑,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业既是“夕阳事业”,更是“朝阳产业”,养老市场是一座巨大极具潜力的亟待开采的“金矿”。然而现实的养老市场并不如我们料想的那样“火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不健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年群体经济并不宽裕,养老保险缺失,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为养老发愁,不少有老人的家庭因赡养老人矛盾频繁。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大社会养老保险力度。提升养老保障水平。据统计,2008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989万人,而已仅有581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工5304万人,全年领取养老金的农民512万,享受养老保障待遇的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36.4%。换言之,全国目前仍有10173万60岁以上老年人尚未被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其中农村老年人占绝对比重。近几年,江苏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这一《意见》实施后,老年人可获得一系列的直接实惠:一是增强老年医疗保障。到2010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医保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参保老年人住院费用补偿率达到50%,门诊补偿率达到30%。同时,在全省普遍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每两年为老年人做一次健康检查,实行不间断健康管理。二是推进老年优待。凭“优待证”老年人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公益性文化设施;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旅游景点和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车和地铁电车,60-69岁老年人可享受半价优惠。长途客运、铁路、水路和航空客运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待服务。三是增发长寿补贴。对百岁以上老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标准发放长寿补贴。各地可根据财力情况,扩大发放年龄范围,提高发放标准。四是做实为老解困工作。各地将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苏南、苏中、苏北原则上分别按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45%、50%确定供养标准,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根据本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建立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70岁及以上老年人,本人每月可增发保障标准金额的10~20%保障金。将城镇户籍居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纯老年人户优先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五是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进一步加强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即农村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独生子女夫妻每月可享受60元生活补贴,农村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夫妻进入老年可享受特别养老补贴。企业持独生子女光荣证的职工退休可享受一次性奖励政策。

(二)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创新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居家养老一方面符合传统习惯,一方面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籍等服务,让老年人既不脱离家庭,又能获得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发展养老产业,必须贴近省情,积极倡导社会养老新风尚,从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出发,全面启动和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江苏省规划2012年前,全省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形式、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村)依托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建立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站),苏南、苏中、苏北农村建成比例分别达到40%、35%、30%以上。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丰富服务内容,在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生活服务的同时。兼顾老年人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心理关爱等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今后3年全省新建6000个以上社区(村)居养老服务中心(站),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助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奖励,各地财政也应给予相应的补助。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提供场所等扶持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创建全国老年人28 CHtNESE&FOREING ENTREPAENEUR$宜居社区,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生活服务和生态人文环境。

(三)以产业运作为龙头,大力兴办品牌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养老是发展的必然。老年人年龄越高健康状况越差,变化非常明显。据调查,全国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完全自理的比例为93.2%;中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完全自理的比例为81.5%;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最差,完全自理的比例只有54.3%。据统计,我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0%。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披露,与2000年调查数据相比,城市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绝对数增加明显,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154万增加到194万,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260万增加到370万。因此,我们在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时,要注重规划老年服务产业;在推动服务业招商引资中,要注重推介老年服务产业项目;在加快园区开发进程中,要注重规划建设老年服务产业园,大力培育一批大型老年服务产业龙头项目,打造一批老年服务产业知名品牌,推动老年服务产业上一个新台阶。依托我省产业优势,积极研制开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用品,打造江苏老年服务品牌。优先开发科、教、文、卫、电视、心理、旅游等老年产品,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障等服务产品,探索设立护理保险新险种、“以房自助养老”、“以承包地养老”等新项目,提高老年人的服务支付能力。积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产业,满足高龄老人对医疗保健和服务性消费的各种需求。江苏省中江国际集团面对金融危机挑战,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发展契机,拟在长三角地区着力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江苏特色的老龄服务产业新高地,并将“国际老龄论坛”、中国老年产品博览会和国家级老年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点落户在江苏。

(四)以规范化建设为核心,提升老年服务业发展水平。制定完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做到服务功能标准化;制定护理、康复、医疗、教育、娱乐、心理关爱等各项具体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标准,做到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定服务人员岗位职责,加强技能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做到服务队伍专业化;积极搭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各类声讯、网络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关怀等方面的服务,做到服务载体信息化。制定社会养老服务效果评估办法,全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全国示范性养老基地建设,办好省老年公寓,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到2012年底,各市、县(市)建成1所政府主办的老年公寓或福利院,床位数分别达到300张、150张以上。积极探索公办民营、合作经营、委托管理、服务外包等运行模式,完善管理机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经济困难地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给予补助。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建设,全省“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70%以上。

(五)以制定倾斜政策为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老年服务产业投入的制度性安排,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走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清除体制障碍。取消对非公有制老年服务组织的种种限制,让非公有制养老服务组织和公有制组织一同享受补贴和政策优惠等待遇,进行公平竞争。给予减免税赋优惠。适时出台养老机构、老年教育用地优惠政策,非公有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文化教育企业税赋减免政策,旅游景点对老年人的统一优惠标准,以及非公有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文化教育企业用水、用电、燃气、电信统一优惠政策;逐步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试行“以奖代补”方式,扶持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捐助。制定社会和企业向国家认可的养老服务机构捐助,可以抵税、可得到相关慈善事业荣誉褒奖的政策,鼓励全社会支持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和鼓励民办公助、股份制、合资等多种形式,给老年人养老服务带来更大实惠。

第8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甘家口社区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人口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快速老龄化对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1]。一方面,跑步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养老需求呈几何倍数增长[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3],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绝对数接近1.2亿。数以亿计的老年群体将产生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这对原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就业方式,家庭结构,养老观念的深刻变化[4]。当前,微型家庭和空巢家庭的不断增多,养老问题已经不是单个家庭能够承担的私事了,养老服务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日益凸显,若不能重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在可预见的期限内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风险[5]。因此,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1 社区居家养老及其理论基础

如何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我国基本国情而言,如果光靠政府力量去开办养老院等机构进行养老,肯定力不从心,养老的社会化必须走"居家养老"之路。

目前学术界关于居家养老的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从总体看来,其基本共识如下:居家养老模式基本以居住于老人自己家中为基本形式,以社区设立的养老服务网络作为联系手段,该定义用的是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6]中关于居家养老的模式总结。

居家养老,主要是指政府与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给予居于家中的老年人群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复护理以及精神慰藉等各方面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模式。这是对之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更新,更是我国社区服务进一步发展,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居家养老"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居家养老院",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为那些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服务。它主要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提供社会化服务,破解当今社会难题。

将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全面地推进,可以有效破解中国日益严重的养老压力,对于提高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命与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能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敬老尊老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是尊重老年人心理需求与情感追求的人性化模式;能够使家庭更加和谐、社区更加和谐、代际关系更加和谐,从而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设;同时,该模式也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社会的就业渠道得到扩增,使社会经济得到增长,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7]:该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进一步中国化的产物,它强调了社会福利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以及服务队伍专业化四种趋势,为居家养老于中国的发展之路提供一种具体的思路与举措。

社区照顾理论[8]:它是由社区非正式网络和正式社会服务机构在所属地所共同承担的给予有需求的老年人以照顾的服务方式。其中,非正式网络一般是由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街坊四邻等群体共同构成,正式社会服务机构则包括各种类型的专业服务机构。

从居家养老服务的角度上分析,杨宗传[9]把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大致分成四大类:医疗保障、经济保障、生活服务保障与心理保障。本人在此次研究社区老年人养老基本状况的过程中,正是参考杨宗传这种分类方法。

2 调查过程的说明-以北京市甘家口社区为样本

甘家口社区地处首都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位于老城区旁,于2007年完成了"村改居"建设,本人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该社区进行实地研究和调查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至2014年年末,户籍人口65441人,其中超过60周岁的老人为15817人,占总人口的24.2%,60~69岁老人8971人,占老年人口数的56.7%,70~79岁人口4823人,占老年人口数的30.5%,80~89岁老人1657人,占老年人口数的10.5%,90~99岁老人364人,占老年人口数的2.3%,超过100周岁的老人为2人;占老年人口数的0.01%。在这之中,处于空巢独居状态和孤寡状态的老人总数为1431人,其中,超过80周岁的高龄老人为2023人。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老年人口正在呈现出一种基数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命不断延长、空巢家庭持续增多的趋势,这一增长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评定标准。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都不希望在年老之时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家园,落叶归根的思想在中国更是根深蒂固,因此,在家门口养老必然是中国老人在晚年的愿望,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服务模式故而应运而生。

本次调查内容不但涉及到老年人的性别、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因素;还包括其经济状况、收支情况、居住状态以及婚姻情况等家庭与社会支持变量;而子女探望数量与质量、老年人主要的休闲娱乐习惯与方式、其最需要解决的服务类型以及其对居家养老这一模式的了解程度与对政府在老年人工作支撑上的满意度等行为变量也有必要探究;而老 年人的健康情况变量我们采用生活自理能力等进行表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10份,问卷有效比率为86.1%。样本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与北京市老年人的基本分布基本一致,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见图1、图2。

3 社区居家养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调查研究的结论

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刚刚起步,各项服务职能还不十分完善[10-12],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3.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 甘家口社区是一个建于90年代的老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社区不能提供专门的场地以满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之需。在硬件设施中不能满足于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社区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利用原老年活动室,成立了兼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含有16张病床,以供老年人午间的休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功能的拓展。工作的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老年服务设施设计不合理,适用性较差;②服务设施不够齐全,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③基础设施较差,配备也比较单一。

3.2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简单。现在看来,甘家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专职服务人员主要面向小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中招聘。这些人员虽然有较强的责任心,但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社区建有多支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伍,也因缺乏经验,不能充分、长效发挥助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社区专职、志愿者服务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②上述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③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较少,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难以开展。

3.3资金有限,后续服务受到制约。从目前的情况看,甘家口社区虽然依靠上级部门的投入,启动了居家养老工作,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展开了针对老年人具体需求的一系列服务措施,然而,由于管理资金的来源收到局限,而社区也无适当的经济来源给予居家养老服务站持续注入所需资金,这使部分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某些后续服务被制约。政府部门每月给予特困、高龄或低保这部分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所需的资金,促进了部分老年人困难的解决,然而,要使居家养老服务更加全面有效,这些资金却是远不能达到要求的。

3.4居家养老观念落后,服务力量薄弱。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于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概念还不甚了解,对于这种十分符合老年人实际情况与需要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了解还有待更进一步地深入。部分部门对于社区养老服务开展与加强的重要性、迫切性存在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的问题,也没有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单位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之中。因社区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力量薄弱,缺乏服务的多样性,没有专业的服务企业加入,难以有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对老人而言,他们住在自己社区里,置身熟悉环境,看到相识邻里,可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友情。所以,老人们大多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对社会而言,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将政府、社区和市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是破解老龄化社会问题,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最好选择。因此,设立一套完整健全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对于中国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是相当重要的。

4 完善甘家口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建议

4.1加强社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的设施建设,使老年人有一个充分的心情宣泄、情感疏通之所。加强社区多功能活动室、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老年人每天都能开展舞蹈、歌咏、戏曲、乒乓等文体活动。根据调查,对于小区老年人关注的健康状况,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积极开展保健康复、常见病预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知识讲座。

4.2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本社区现有2名专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全部从小区的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熟悉辖区内的老年人情况,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社区仍需加强对专职服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成立一支专业且敬业的养老服务队伍,以满足老人的多种形式的需求。与此同时,鼓励社会各阶层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事业之中来,并不断对志愿者的意愿、服务特长和其希望提供的服务等相关信息的登记进行完善,以便于对志愿者进行汇总分类,以拓展邻里互助式的志愿者服务形式,从而使志愿者能够尽其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与特长,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专业人员与志愿者服务人员互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能够从不同的侧重点上提供给老年人各种类型的服务,并使其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4.3拓宽资金来源路径,增强购买服务的群众意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提高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度,激发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包括居民个人给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捐资、捐物或者提供无偿。政府应加强投入社区养老所需的资金,便于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与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主张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自费购买层次比较高的服务,以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现,并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4改变居家养老观念,促进养老事业的市场化运作。加强宣传新型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使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能够转换思维,改变养老的理念。企业亦可以加强对"夕阳红"这个日益健壮的经济产业的关注,多渠道拓展老年人服务领域,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各类服务需求,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晓静,汪连新. 社区养老文化建设:意义、现状及路径探析[J].理论界,2013,(4):75-77.

[2]柳博会.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举措[J].城市开发,2014,(7):76-78.

[3]王翻,武国荣. 我国社区养老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13):38-39.

[4]李学斌. 西方社区养老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观察,2013,(4):62-71.

[5]田逸娇. 英、美、日三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及启示[J].劳动保障世界,2013,(1):51-53.

[6]王莉莉,杨晓奇,董彭滔.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3):29-36.

[7]雷玉明,曹博,李静.公共服务型政府视野中城市社区养老合作共治模式-以南京市玄武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3-118.

[8]王盛,白雨辰.关于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J].科学发展,2014(3):101-112.

[9]张晴心.国内社区养老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163-164,174.

[10]李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1,(2):129-132.

第9篇

电子商务目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省惠州市近年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30%左右。电子商务和移动营销的产生和飞速发展,影响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也促使企业积极转变其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方法,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升级的重要路径。

《惠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惠州市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布局完善,电子商务在惠州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普遍应用,网络购销规模显著提高,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成为主流形式,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将惠州市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省级或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示范基地。

惠州市中小企业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就要结合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的国际化、区域化、个性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从战略角度出发,多维度地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与路径,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参考。文章将对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1概念界定

文章研究涉及的两个核心概念为中小企业和电子商务,其概念界定如下。

11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

12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2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笔者在惠州市范围内发放了《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研究。

21问卷调查情况

自2014年6月开始,笔者采取邮寄问卷、上门调查、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形式对惠州市共10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98%。问卷反馈主要内容如下。

211企业所属行业

本次共调查了98家中小企业,其中IT与通信企业13家,金融、证券、保险业一共15家,医药与食品企业11家,互联网及电商企业16家,房地产及建筑企业13家,媒体及广告企业14家,其他如零售、商场、中介等公司共16家。在选取调查对象数量时,均比较均衡(如图1所示)。

212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绝大多数被调查企业都认为环境、政策、经济发展、资源、消费群还有企业经营理念及管理等均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中,95%的企业认为政策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和地理因素,这两个因素均达到90%左右,相对而言,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稍微低一点,但也达到将近80%。所以,从相关图表(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很多元化的,可以说,每个因素都至关重要。

213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

90%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是利润增加渠道,80%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是业务辅助工具,70%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是大规模的新市场,50%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宣传方式,同时,也有5%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概念不太清楚(如图3所示)。

214妨碍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因素

90%的企业认为如果对电商不了解将不会选择电子商务这个业务,80%的企业认为专业人才非常重要,因为缺乏电商专业人才而不会使用电子商务,同时73%的企业认为企业资金非常重要,如果企业资金不足的话,也会影响到他们使用电子商务,18%的企业认为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也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电商知识的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资金的富足都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图4所示)。

215已经或正在应用的电子商务类型

81%的被调查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搜索引擎营销,60%的企业可以在网上实行询价、洽谈功能,53%的企业在网上进行销售,50%的企业可以在网上支付,43%的企业在网上进行信息,20%以上的企业在网上进行采购(如图5所示)。

216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劣势

42%的受访企业表示不知道电子商务如何与企业相结合,这极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30%的受访企业认为缺乏资金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25%的受访企业电子商务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而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他因素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占38%(如图6所示)。

217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81%的受访者认为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交易安全性问题,7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信誉问题值得关注,62%的受访者担心支付安全,50%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化程度不高是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4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知名度、可信度不高,其他问题占30%。从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安全和信誉是最大的考虑因素(如图7所示)。

218对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看法

绝大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还是很有信心的,42%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大、但需走很长的路,约34%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前景乐观并在短期内得到大力发展,但也有14%的企业对电子商务比较担忧,10%的企业根本不看好电子商务。

22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

根据对惠州市中小企业的调查与分析,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可以总结出目前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如下。

221政府重视并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惠州市在2013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指出“要按照‘内培外引、集聚发展、创新模式、整合应用’的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推动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例超过10%。到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例超过12%,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占有率的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商和电子商务平台,全市电子商务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将惠州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省级或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聚集示范基地。”同时,文件中提出了发展惠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条建设性意见。

222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电子商务意识不高

惠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高。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部分中小企业领导缺乏网络知识,也不愿意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导致惠州市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不足,应用意识急需提高。部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竞争焦点还集中于实体市场。即使已经涉足了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并未真正认识电子商务。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营销手段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认识不足,因而导致中小企业涉足网络电子商务的十分有限。

223电子商务人才数量不足

广东省作为高教大省和信息人才培养基地,育有大批电子商务人才,但惠州市的电子商务人才还处于普遍缺乏的状态。电子商务专门人士的缺乏目前已成为惠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惠州市中小企业主要缺乏三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是电子商务模式设计、战略规划的管理人员,二是电子商务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管理人员,三是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咨询和实施的项目管理人才。

224已成立行业协会

2013年2月,经惠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惠州电子商务协会。协会性质是面向电子商务,是由社会各界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使用以及相关的科研、教学、设计等单位自愿组成的电子商务行业、非营利的社会团体组织,接受惠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工作。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一年多以来,已成功联合主办了“2014广东互联网峰会(惠州站)暨e速贷首届惠州网络千人交流大会”等大型活动,在行业内部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225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鲜有实现

目前,很多海外、境外的电子商务平台将目标聚焦在中国市场,而便捷的物流,无障碍的支付方式也吸引了很多国内消费者选择海外购物平台。而惠州市的企业很少有能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平台,在本课题组的调研过程中,也很少有企业经营者表示将重视这一方面的建设。

3发展策略与路径分析

惠州市中小企业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就要结合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的国际化、区域化、个性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从战略角度出发,多维度地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与路径,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31政府层面

311扩大政府电子采购和支付范围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相结合能够使中小企业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同时也能使政府公共采购的行为更加透明化。政府应当扶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公共产品采购放在电子政务上实现,发挥财政支出的最大效力。因此,为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应加快实现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同时,要探索实现政府采购部门、供应商、银行、工商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采购信息和交易、支付、物流、信用、监管等服务。

31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强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用地指标。结合惠州市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加快制定或落实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税收、融资等政策,降低电子商务应用发展门槛,促进本市企业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发展。各级财政部门逐步增加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保障电子商务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按规定给予资助。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要加大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要将符合资助条件的电子商务发展项目纳入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用地计划指标可以优先保障本地电子商务标杆企业扩大经营、国内龙头电子商务企业落户和重大电子商务项目。

政府可以在我国现有的《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结合惠州市自身的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的政策规章,修订现有的行政法规中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地方,逐步建立健全惠州市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体系,使惠州市中小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13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国家政策法规应给予保护,现代物流、保险、商检、信贷等服务业应给予支撑。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系统,实现信用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交换,严格信用监督机制,形成于国际接轨的信用服务体系。同时,应加快金融制度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银行应搭建安全快捷的在线支付平台,使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和手机移动支付更有保障。政府可以提供策划、设计、代运营、支撑软件、物流、信用、认证、安全、咨询、培训和金融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传统中小企业加快开展电子商务步伐。建立电子商务协会、联盟,积极将政府职能中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事务依法移交行业协会服务机构承担。

314引进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

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商业模式创新、规模大、资源整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电子商务标杆企业。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技术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落户惠州。这将起到极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32企业层面

321提高认识,积极参与

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而企业决策层的认识和参与则是关系到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成败的关键。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应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要将电子商务的理念带到全体员工中,借力原有的经营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寻找网上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最佳契合点。这样才可以带动全体员工提升认识,增加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继续学习、讲座论坛等方式营造氛围,带动全员学习。

322加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主体,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中小企业应从现有实力出发,逐步加大企业内部信息化投入。根据企业实际分阶段实施信息化工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个部分。外部系统主要是支持企业与外部沟通和交易的过程,包括网络安全系统、电子支付系统等;内部系统,主要是支持企业内部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目前,惠州市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主要实现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业务和管理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实现对企业与外部之间沟通和交易活动的有效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应用系统的集成,使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企业基于互联网的经营活动,如网上洽谈、询价、采购、销售等的驱动下能够协同工作。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时,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都相对缺乏,因此可以选择专业的公司委托开发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323发挥终端优势,多渠道推广

目前,手机终端的智能化与便捷化使得移动营销成为企业电子商务推广的一大利器。微博、微信、微店等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渠道应当被广大中小企业重视。微博、微信等社会化的网络媒体平台就是一个免费的营销平台,其用户普及率高、开放等特性使它们具有很高的营销效率。另外,它们是一种低成本的营销手段,不需要企业支付任何的广告费用。所以当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还没有达到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可以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作为企业的微柜台,即把它们当作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络销售。目前有一些企业这些方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北京的螺蛳粉先生开通的私信订餐,每天通过私信预订的人数达五十人次以上。还有很有影响力的“快书包”,就是一个纯粹借助微博平台生存的新商业模式,它通过私信预订进行同城快递销售畅销书籍。另外,如Naked Pizza、藏壶者都在公共社交平台上赢得了小众市场。惠州本土也有成功的微商案例,惠州的母婴用品移动电商企业“多啦麻麻海淘”,2014年1月的订单中,有40%来自于“微信客户”,其渠道正是公司所搭建的“微网站”和“微商城”。

微柜台作为微博、微信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在中小企业的社交网络营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小企业如餐饮、家政服务、房产中介、美容护理、同城速递、汽车租赁、跑腿服务等的服务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建立自己的小型电子商务平台。这些企业或许很难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即使有,推广和用户黏度的维护也是一大问题。微博、微信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其功能几乎可以满足预订、交流、客服等基本的电子商务功能,而且非常便捷。

324结合本土经济特色,发展优势产业

惠州市消费电子、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家具照明、玩具工艺、旅游、农副产品等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所属这些产业的企业应以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着力在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销售全过程的多样化服务,实现服务体系的再升级。大型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应向社会开放,引导现有的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向集交易、支付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延伸。

325发展壮大网商队伍

目前,年轻人毕业创业或在校创业已经并非新鲜事。大学毕业生、个体商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壮大网商队伍。在我国一些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省市,如义乌,部分在校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选择网上创业,不但赢得了学分,还赚取了创业的成就感。惠州市的一些大中专院校学生近几年也有创业成功的案例,他们在校期间就利用所学知识在淘宝开店,在社团里还会带着社员们一起创业,一些媒体也对他们进行了报道。创业之后,他们可以积极参加政府和协会组织的培训教育,提升整体运营水平,由“创业团队”、“家庭网商”向管理先进、设施完备、制度完善的现代电子商务企业转型。

33社会层面

331培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提升高校相关专业教育水平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健全专业化电子商务管理人才队伍。加强电子商务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水平,增强参与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政府、企业等各行业人员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氛围。积极推动和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服务机制。建立电子商务研究与培训基地,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要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养,逐步实现“持证上岗”。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强化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升各行业不同层次人员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政府支持惠州大中专院校设立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基地,培育精通电子商务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鼓励企业组织骨干员工参加行业性电子商务培训活动。根据需要,可以将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领军型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优先纳入市人才引进计划。对于引进的人才,可以根据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给予优待。

在培育人才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求,不能再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就可以破解这一问题。阿里巴巴集团之前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电商人才,针对企业对人才的理解与需求精准确定培养目标,实现了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对接,进一步展开了基于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技术人才链合作。惠州市各大中专院校也可以与阿里巴巴或其他电商企业合作,研讨学生在校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出本土电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