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时间:2023-11-29 11:0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护理诊断;内科患者;临床应用

1 前言

护理诊断是医院护士为了让某种病患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而选择的护理措施,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为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最佳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而服务的。在护理过程中,正确做出护理诊断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实施护理工作,同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护理诊断的结果与病人的实际情况不符,将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所以,护理诊断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也是整个护理程序的难点和关键点,这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自主精神和责任心。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内科治疗的患者232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例,肝硬化患者9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各种类的内科患者中各占1/2,即对照组的内科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48例,观察组的内科患者数据同对照组。

2.2 病症观察 在作对照护理前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病症、临床表现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对比。

2.3 治疗方法 护理前将各位患者的病患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分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116例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护理诊断,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护理诊断的排序工作,选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

2.3.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1.1 疼痛 对患者的头痛情况进行评估,是否伴有头晕、耳鸣等;护理措施: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头痛时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

2.3.1.2 有受伤的危险 警惕低血压反应,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等情况时立即平卧,并垫高脚部以增加脑血流量。活动缓慢,外出时需有人陪,避免剧烈运动。

2.3.1.3 知识缺乏 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等的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告诉病人有关降压药的知识,谨遵医嘱进行服药;定时量血压,定期复查等。

2.3.2 肝硬化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2.1 体液过多 卧床休息时尽量平卧或半平卧,并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限制水和钠离子的摄入,并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情况,进行记录等等护理诊断措施。

2.3.2.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叮嘱患者勿抓挠皮肤,预防压疮;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沐浴液等,减轻对皮肤的刺激。

2.4 治疗过程 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16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之外,对其额外进行了2.3所述的护理诊断并按照护理诊断的措施进行再护理。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好记录,并将病人的反应及病人家属的反应记录好,最后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有无复发及进行必要的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痊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62.93%;观察组的患者复发率为11.21%,低于对照组的19.83%;观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5.69%,高于对照组的56.03%。

从数据显示来看,高血压和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护理诊断之后的痊愈率并未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相对高血压和肝硬化的病理特点,这个结果已经要好很多了。虽然护理诊断在内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但是基于护理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在进行临床护理诊断时,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等与真正做好护理诊断所需要的业务水平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导致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时出现错误论断和错误的认知,最终影响了护理的效果。

4 讨论

在医院的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熟练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的护理诊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护理诊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认识、掌握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护理诊断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但是要想使护理诊断真正达到为病人服务的目的,需要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付出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及时总结、合理分析问题,做到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充分地体现护理的价值。

在内科临床的护理诊断中,护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护理过程中做好规范护理,正确诊断,需要广大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避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 在做护理诊断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概念混淆。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护理的效果,甚至出现不良的医疗问题,这需要护理人员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多请教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避免“死搬硬套”。

4.2 加强医护合作,避免“潜在并发症”。

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43

作为一名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学习和掌握中医护理哲学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关心体贴患者,把患者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计划,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才能做好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作为一名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学习和掌握中医护理哲学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关心体贴患者,把患者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计划,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才能做好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做好中医护理评估

做好中医护理评估

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了解患者所需,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属虚证,病位在肾;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了解患者所需,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属虚证,病位在肾;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掌握中医护理诊断

掌握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进食枸杞子、百合、党参、麦冬等;又如: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如指导患者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每天适当活动,可做揉腹运动等。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进食枸杞子、百合、党参、麦冬等;又如: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如指导患者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每天适当活动,可做揉腹运动等。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

制定中医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

制定中医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

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举例: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健康教育:①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②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热退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病情加重。④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

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举例: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健康教育:①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②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热退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病情加重。④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

搞好中医护理评价

搞好中医护理评价

在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措施及健康指导后,需评价患者掌握了多少,为其解决了多少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便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特别是患者的满意度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评议,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的提高和改进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所以搞好中医护理评价是护理工作中一项主要内容。

在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措施及健康指导后,需评价患者掌握了多少,为其解决了多少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便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特别是患者的满意度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评议,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的提高和改进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所以搞好中医护理评价是护理工作中一项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将中、西医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患者的饮食、起居、治疗,能使疾病的“三分治、七分养”得到很好的印证,更加树立了医院的中医特色,这需要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实践。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1例患者中男47例,女34例。30~39岁2例,40~49岁10例,50~59岁23例,60~69岁20例,70~79岁23例,80岁以上3例。各种感染性疾病18例,心血管疾病13例,各种损伤12例,神经系疾病12例,大手术后8例,其他18例。导尿管81例,腹腔引流管12例,气管切开置管10例,脑室引流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各9例,胆胰管引流管和漂浮导管各5例,动脉留置针4例,其他13例。同期留置两种导管56例,3种导管11例。

1.2 严格留置导管的适应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相关疾病诊断指南中的感染诊断标准,凡在留置导管后至拔出导管后48h内出现的相关感染均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排除标准:留置导管时已经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1.3.1 前馈控制具体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ICU收治的81例患者在留置导管后发生的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归类,系统地分析,制定和完善各类导管安全常规、操作流程及应急管理预案。按风险顺序将ICU常见留置导管分为3类。①高危导管,如气管切开套管、脑室引流管、心包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胆胰管引流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②中危导管,如胃底三腔二囊管、肾脏造瘘管、腹腔引流管等;③低危导管,如导尿管、普通吸氧管、普通胃管等。1.3.2 分析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因素:①护理人员素质及技术因素和导管护理因素:建立三级导管护理安全体系,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对导管不良事件的安全隐患进行超前教育和超前控制,每月进行1次集中讨论,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当事人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挖掘管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创造ICU导管安全护理文化。 ②各种导管的留置操作因素:导管置入时操作不规范;超长时间留置导管;护理留置导管的质量;宿主的易感性,如年老、体弱、糖尿病等患者。1.3.3 前馈控制在置管时相关护理管理:①严格掌握置管适应证;②插管前了解患者病情及特殊患者的生理解剖结构。 ③选择合适口径的硅胶导管;④仔细检查无菌包,杜绝使用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的无菌包;⑤操作前,护士先洗手并对手进行卫生消毒,然后戴无菌手套;⑥插管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各种黏膜。1.3.3.1 留置导尿管后:①采用密闭式袋,悬垂于床旁,不高过膀胱水平,及时排空尿袋;②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抹洗消毒会及尿道口;③不用含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来预防泌尿道感染;④不提倡频繁更换导管;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生素治疗前,应先更换导管;⑤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尿管;⑥收集尿液检查时先消毒导管外部,注射器穿刺导管壁吸取5~10ml尿液置试管中送检,减少导管与集尿袋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⑦夹闭引流管,定时液,训练膀胱。1.3.3.2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注意如气管插管被痰痂堵塞,深静脉或动脉导管被血凝块堵塞等。加强对导管的观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3.3.3 对可能感染的各种留置管在拔出后剪取留置体内部分管壁送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可疑真菌感染送真菌培养,依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前馈控制护理组81例患者共有8例(11起)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13.6%。比照先前的传统护理管理(非前馈控制护理组)80例患者共有20例(28起)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35.0%,前馈控制护理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管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前馈控制指通过观察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属于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思路,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避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即事后追究责任的被动管理模式。

导管相关性感染属于医源性感染,其中以导尿管感染发生率最高,感染发生轻则加重患者病情,重则导致患者死亡。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具有非常现实的临床意义。

3.1 岗位培训和基础护理教育:ICU收治的患者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属于高风险科室,因病情需要,留置的各种导管极其容易发生感染,如何管控风险,成为当今护理安全的首要课题。引入前馈控制方法,对ICU各级护士进行科学配置,在加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和基础护理教育的同时,制定护龄5年以下护士轮科学习培训的制度,以巩固和拓宽年轻护士的知识面,适应危重患者的护理要求[1]。统计显示,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引导,护士的专科理论及操作成绩均有较大提高,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管控护理风险有了较大的保证。

3.2 各种管道的护理:①对ICU留置的导管按风险顺序进行分类,突出高风险管道的管理。高危导管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管理不当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留置导尿管超过3d,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90%。②及时评估,适时拔除导管。采取对导管进行充分的评估,内容包括部位、深度、固定程度、通畅、局部反应、留置时间、护理预防对策等[2]。评估周期:高危导管至少每4小时评估1次,危重时随时评估;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1次,;低危导管每天评估1次,有情况随时评估[3]。及时记录评估内容。对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补救措施,事后进行整改。

3.3 完善管道标志:如何快速识别各种管道,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是护理管理者需解决的问题。设计各种管道标志,便于繁忙的操作中快速识别,确保医疗安全。如以前标志不完善,误把静脉通道当成鼻饲管,将肠外营养3L袋接到患者的胃管上进行输注。差错显然是因为查对制度不严所造成,醒目的标记及严格查对制度后防范了类似差错的发生。

3.4 协同实施重要护理操作:前馈控制管理理论提示,大部分护士愿与他人共同担任危重患者的较重要的护理工作,感觉会更安全、有效。依据该理论,实施科学弹性双班排班,如对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时,安排2名护士,1人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导管脱出或插入过深刺激气管,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另1人进行口腔护理操作[4]。

前馈控制管理的管理理念引入到ICU患者的导管安全管理中,健全了导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规范操作流程,提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了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5]。通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护理流程,确保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并最终实现导管相关性感染零发生率的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刘志梅.前馈控制在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1,25(17):2323.

[2] 代永静,王建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239.

第4篇

关键词 住院患者;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躯体疾病,在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削弱对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加重躯体疾病。而躯体疾病的加重又会作用于患者心理,临床上躯体疾病常伴有焦虑症、抑郁症[1]。因此,对患者进行了躯体护理,又对患者引发的不同心理反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将是躯体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1焦虑反应

1.1原因

认为自己的疾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或带来不利后果,对疾病焦虑及不安[2]。

对医生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产生恐惧心理,怕被诊断错误,治疗方法不当带来副作用。

对住院环境的不适应、生活不习惯,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3]。如:睡眠时与多人同住一室,而且还有护理人员在旁观察,引起失眠、焦虑和不安。

焦虑作为疾病的一个症状存在。如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病、维生素B12缺乏、低血糖等。常带有焦虑症状。

1.2护理

患者的焦虑反应给正常的诊疗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尽快消除焦虑反应,细致观察患者的焦虑反应及表现,针对患者焦虑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尽可能早地让患者了解他的疾病诊断、诊疗方案、程序、各种检查及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及可靠性、安全性等,打消其顾虑。

使患者受到尊敬。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并安排及组织一些适当的活动。使患者在一个温暖、亲切、受关怀的环境中安心治疗,减轻焦虑反应。

2抑郁反应

2.1原因

由于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疾病导致身体残损的程度.如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及不适的感觉,患者不了解其严重程度及性质,患者常常会把病情想得很重,加重心理负担,产生抑郁情绪。

由于疾病的性质严重,如癌症,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认为将要不久于人世,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及抑郁心境。如心脑血管病或冠心病等,患者会想到今后疾病会影响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危及生命,从而产生悲观情绪。一些外伤、骨折等疾病,因为会影响生活,肢体会丧失正常功能或者被毁容,给患者未来生活带来苦难,从而产生失望、无助的体验,严重的抑郁情绪甚至可产生自杀的企图及自杀行为。

一些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许多痛苦和不便。因此可产生抑郁情绪。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长期疼痛,有的还严重影响肢体关节活动,给料理生活甚至生活自理带来困难,因此产生抑郁情绪。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控制饮食,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很多饮食都不能享受,带来心理不平衡,疾病严重的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或各种并发症(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各种感染、失明等)的危害在威胁着患者,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4]。

2.2护理

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对疾病丧失治愈的信心。那么护士要尽早地向患者提出治疗有希望的信心。

病痛的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折磨会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尽可能给患者解除或减轻各种躯体症状,症状和痛苦减轻后患者的心情会好转。

周围人的态度。包括家庭、亲朋好友、医务人员的鼓励、关怀都十分重要,但又不可过分迁就。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性质,教给患者康复的措施;使患者能把抑郁情绪转化为努力去进行康复治疗的措施之中,有了目的及相应的康复活动并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使患者的焦虑反应发生立竿见影功效。

对抑郁反应明显出现轻生观念、自杀企图或行为的人,安全护理,保证其生命安全是重要的,要有严密的措施,保证其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3敏感、疑虑及防御心理

3.1原因

患者不能很快地进行患者角色的转变,不适应“一切听从摆布”的住院环境,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对医务人员产生疑虑、敏感、不满、抱怨甚至敌视。

患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关心自己疾病的微小变化,对自己的饮食起居都要与自己的疫病相联系。对自己躯体的微小变化都产生敏感及顾虑,对周围人的温暖不关心,但关心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的言行都与自己的疾病相联系,尤其在疾病的严重时多见。

癌症等病早期无自觉症状,一旦得知自己得了严重疾病时,很快多产生否认、拒绝等心理反应,认为自己不应该、不可能得上这种疾病。对周围人包括家属、同事及医务人员产生不信任和敌视心理。常会为一些小事产生激怒、冲突、过分的挑剔等[5]。

3.2护理

要及时地向患者介绍他的病情、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康复措施、预后等信息,时求患者的意见及要求,并向患者提出希望,鼓励患者主动地参与治疗及康复活动。

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时要态度明确,回答问题明确,不要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含糊不清。与家属交待内容要需保密的避开患者。如能让患者参与、聆听的最好当面谈,减少患者多疑心理。

护理人员要经常及时地倾听意见,特别是首次入院患者、老年患者等,要耐心、细致、主动地关怀与照顾,对患者提出的躯体症状给一个科学的解释,使患者解除顾虑,配合治疗;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以解释,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安心地住院治疗。

对患慢性疾病,曾反复住院多次的患者,常会顾虑出院后复发而不愿按期出院,医务人员要帮助整理一套切实可行的院外预防复发措施。

4孤独感

4.1原因

因生病而离开家庭和工作单位,住进了医院病区,所接触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住单间及小病室的老年患者易产生孤独感。曾有位准备做肾移植的患者,住在大病房时病情稳定,一般状态较好,活动自如,手术前时对患者进行了无菌隔离,搬到单间病房去,不料该患者感到孤独、害怕,与世隔绝的感觉,变得失眠、拒食,结果未待手术,就因极度衰弱而死亡[6]。

4.2护理

①护理人员应该理解患者的这种心理,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孤独心理。主动关心患者,向患者介绍病区生活制度和治疗安排等,使其尽快熟悉周围环境。②将患者介绍给同病室病友,使他尽快与大家熟悉起来。③夜间值班多巡视,增加患者安全感。④适当安置患者开展娱乐活动。⑤允许家属探视及陪伴,联络患者亲属来院探视。

5小结

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是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通过对住院患者上述的心理反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能使住院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有效地给予必要的帮助,以利患者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鸣杲、金魁和.医学心理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67.

[2] 周郁秋、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8.

[3] 周郁秋、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

[4] 叶任京、陆再英.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5-371;820-897.

第5篇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 保护性约束 压疮 预防

1 临床资料

1.1因某种原因被实施保护性约束,入院时明显压疮,研究组患者从保护性约束护理登记中查找获得,对照组来自同病房同一期住院的性别相同,年龄相差

1.2根据住院号找出所有研究对象住院病历,由医院管理科专业人员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对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回顾性诊断评估,填写自编的调查表,记录年龄、性别、住院疾病诊断、压疮发生情况。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压疮发生率:研究组发生压疮64例次,例次率为8.18%,对照组发生压疮34例次,例次率为4.35%,经卡方检验;x2=9.80,P﹤0.01,表明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约束病人压疮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预防

2.1针对保护性约束患者压疮发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护理管理,以避免压疮的发生。要严格掌握使用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应尽可能先使用其他治疗护理措施,在其他措施使用无效,而患者的暴力、攻击和自伤、自杀行为倾向依然存在时才可使用。

2.2正确评估患者是预防压疮的关键。随着护理的发展,把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2]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临床上获得认可及使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Anderson评分量表,Norton’s库分量表,Braden评分量表等。

2.3皮肤护理及功能锻炼 对制动和大小便失禁患者,除了常规的预防措施外,对于皮肤的护理和功能锻炼以及大小便管理也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重要措施,因为潮湿的皮肤更容易在受到摩擦力以及剪切力时导致压疮的发生。

2.4营养支持 患者营养状况也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新入院精神症状所致拒食患者应做详细的营养评估,对患严重疾病患者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

2.5健全压疮患者的管理制度 对保护性约束患者建立约束登记本和翻身卡,护士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2.6放置各种支撑物 长期仰卧患者,在臀部和足跟部及双肘部放置气垫圈以免骶尾部、足根部、双肘部承受过大的压力和剪力。

2.7保护患者皮肤干燥和完整性 尽可能保持皮肤干燥。做好基础生活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不可用力擦拭,同时有效管理大小便。保持皮肤干燥的重要环节对尿床不配合患者要及时更换床单位,保持整洁与干燥。必要时在长期受压部使用95%红花酒精浸泡液作局部按摩后扑撒滑石粉。

精神科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3]。实践证明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有无压疮,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不好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3-33.

第6篇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91—01

脾脏是实质性器官,血液丰富,质软而脆。在外伤性腹部损伤中,30%以上伴有脾脏损伤居腹腔脏器损伤的首位[1],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十分重要。本院2012年—2013年8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5例,经为急性脾破裂,行脾破裂切除术,现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质料

本组1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17—50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3例、车祸伤10例、斗殴2例。其中3例合并脑外伤,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休克。本组15例无一例死亡,无并发症,平均住院2—8周。

2 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

2.1术前准备:确诊脾破裂后,应尽快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开通静脉通道,皮试、备血、备皮、更衣、放置胃管、留置尿管、禁食、心电监测、吸氧、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心理护理:病人往往缺乏有效的思想准备,担心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常表现为,恐惧、操动不安、焦虑。在接待患者时,要严肃认真,干脆利落,给患者及家属以信赖感,亲切感,对于意识清醒者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其因害怕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给于患者足够心理安慰,介绍该病的有关知识,及时接受手术。

2.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护士在抗休克过程中应严密监护观察病情,观察休克早期症状[2],全面了解伤情,综合分析了解病情发展趋势,外伤性脾破裂往往合并全身多发性损伤,而其他部位的开放伤或颅脑损伤显得更突出,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我们没15—30分钟监测一次意识、表情、末稍循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尿量、以判断病情发展趋势以及补液的量及速度[3]。

2.4严密观察腹部情况,询问患者受伤的原因,腹部疼痛的部位及外表软组织损伤情况,并检查有无腹肌紧张及腹膜刺激征,祥细查腹部压痛部位,有无肝浊音界缩小消失和腹部移动性浊音。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是及时治疗此病的关键[4],协助医生做诊断性腹穿,如穿刺液为不凝固的血液,说明有内脏破裂出血,我们应做紧急术前准备。

3 术后护理

3.1手术后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提供有效应对措施,加强护患沟通,消除病人孤独寂寞感,提供因人而异的病情解释和健康教育。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坠极性肺炎,如病情平稳患者清醒6小时后,可以采取半卧位,利于腹腔引流。口腔护理每天2次,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口臭和病原微生物生长。雾化吸入每天2次,预防呼吸道干操,痰液粘稠。

3.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再出血倾向,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滑落扭曲,保持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凝血块等阻塞。术后早期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准确记录24小时的量,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治疗。术后2—4天腹部不胀,不痛,肝门已排气,可以拔出胃管,给于营养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并鼓励患者早期下活动,以利于恢复并防止肠粘连,提高自身修复能力。术后1—2天尽早拔出尿管防止尿路感染。

3.3心理护理,因脾破裂患者病情急,症状危重,大多数是行脾破裂切除术,患者多数是青壮年,在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的心理特征,当心脾脏切除对以后的生活有影响。因此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

4 体会

脾破裂一经确诊必须尽快剖腹探查,只有讯速止血才能控制休克的发展,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本组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护理配合的重点是、讯速、及时、准确、心理疏导、协调有序,脾破裂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及时开通静脉通道,有效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障碍,积极预防或纠正休克的发生,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术后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心理疏导是病情治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庸贤.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2] 邱永梅.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J].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8):25

第7篇

[关键词] 护理程序;护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74-02

护理程序是落实整体护理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几年的临床带教,笔者采用了以下护理程序的方法与步骤。

1方法

1.1护理评估

护生虽然在学校经过几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多数护生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1]。护理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现在及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护理体检结果、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心理状况、社会文化状况。以脑出血患者为例,评估患者起病的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是否在白天活动中发病,是否因情绪激动、过分兴奋、劳累、用力排便或过度紧张;了解患者既往史时,应注意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和家族脑卒中等病史。在带教时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讲解,能使护生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在临床工作时更全面地完成患者的护理评估。

1.2护理诊断

让护生讨论,根据护理评估,疾病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心理及社会资料的分析,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找出此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列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如脑出血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但是最危及生命的是脑疝的形成,所以就可以推出首优护理诊断是潜在并发症:脑疝。带教教师采用引导、归纳、总结等方法,让护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抓住关键问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个案相结合,按首优、中优、次优原则提出护理诊断。

1.3护理目标

针对各项护理诊断,讨论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如脑出血患者潜在并发症:脑疝。护理目标是未发生脑疝或脑疝抢救成功。1.4护理措施

每个疾病的护理诊断不同,而相同的护理诊断因疾病不同或相关因素不同,其护理措施又不同。在带教工作中对护生的回答应耐心解释,注意多鼓励、多关心、多谈心、多指导,给予建设性的批评[2]。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讲解。

1.4.1一般护理如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①休息、安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谵妄、躁动患者加床栏,适当约束;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这是脑出血患者护理时的重点。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发病3 d后意识仍不清楚、不能经口进食者,应予鼻饲流质。③皮肤、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协助做好大小便护理、口腔护理。④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吸氧是为了提高血氧浓度,改善脑细胞供氧;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防止舌根后坠、窒息和肺部感染。⑤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⑥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状态,耐心作好解释及安慰工作,使之解除思想顾虑及精神紧张,配合治疗。在讲述护理措施时,启发护生从共性问题中发现个性问题,根据临床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4.2病情观察如脑出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①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瞳孔并详细记录。②使用脱水降颅内压药物时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③有无脑疝、消化道出血等潜在并发症的表现。脑出血病情变化迅速,随时可出现脑疝,发生突然死亡。据文献记载,15%~40%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而急性期患者意识障碍的死亡率>1/4[3]。因此,护生要掌握每种疾病病情观察的内容以及侧重点,为及时修订护理诊 断提供依据。

1.4.3用药护理急性患者要按急症护理,如脑出血患者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按医嘱给药,如使用20%甘露醇应在15~30 min内滴完。观察每种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1.4.4健康教育据我国六城市的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人。发病率为81/10万人[4]。因此,加强患者及家属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及提高遵医行为至关重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活动不便的患者则由家属代替学习。同时,通过收集整理,将脑出血疾病的保健指导打印成文稿,由护生到床旁宣读,既能提高护患沟通能力、促进自身理论学习,也能促进患者掌握相关预防、保健知识,提高遵医行为[5]。

2结果

以脑出血患者为例,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讲解,将繁杂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直观易懂的临床病例结合,回顾疾病相关知识, 培养了护生“因人施护”的工作理念,从而提高了护生实习的积极性;在同组同学面前发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护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讨论

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护生不但要应用科学的方法融会贯通地掌握博大精深的医学、护理知识,而且要有兴趣去发现不同患者的不同护理问题和需求。临床带教老师通过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使整体护理理论更加系统化,不断提高带教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应用护理程序方法对护生早期临床带教初探[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5):1600-1601.

[2]黄回.应用护理程序方法对护生的错误提出建设性批评[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66-468.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

[4]杨期东,张新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1-582.

第8篇

关键词 急珍科 管理 护理工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17

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患者,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和护理失误或沟通不当,以及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现总结以往护理工作经验,结合近年来实施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规范化管理措施

强化责任意识: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优化责任意识,一切为患者服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纠纷的原因:①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患者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束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②患者及其家属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导致心理障碍。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①护士方面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患者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室扬患者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地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②患者及其家属方面主要包括: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患者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针对患者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患者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讨 论

急诊科工作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护理技能和服务态度尤为重要,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现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更新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几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首先从首诊负责制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与此同时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这是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和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可靠保障。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务必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强化个体化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现护理工作的职责是患者与治疗之间的呵护主体。

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人文素养,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和优质态度服务于患者,才能积极地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使急救护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平时加强急救训练,定期考核,同时做好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也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强调急救护理文书是患者的健康资料和诊治经过的客观记录,既涉及患者的法律、医保、赔偿等问题,同时又是护理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医疗纠纷或技术事故鉴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务必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和详细记录,以防不良后果发生,给医院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第9篇

【关键词】ICU;精神障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54-02

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其封闭式的环境及不同于普通病房的管理模式,致其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了解各种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精神障碍发病率的影响,取得一定结果,现介绍于下: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病例为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温州市中医院(三级乙等医院)收治的患者139例(男性67例,女性72例),其中,肺部感染伴呼吸衰竭患者34例,冠心病患者25例,肿瘤患者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多发伤患者29例,产后大出血8例,各种外科术后患者32例(不包括多发伤患者)。年龄25~78岁,平均(49±7.6)岁,既往皆无精神异常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

1.2监测指标:监测并统计导致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有无机械通气,有无镇静药物使用,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病史,住ICU时间。

1.3治疗方法:将139例患者按随机化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病种、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

1.4诊断标准:运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与谵妄评估量表(DRS-R-98)对患者的是否存在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参考文献。

1.5统计处理:使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单因素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139例患者中,发生精神障碍患者52例(37.4%);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和未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在住ICU时间、镇静药物使用、脑中风发生率上存在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对比见表3。

2.2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ICU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

3讨论

ICU精神障碍是指在ICU存在及发生的意识、情感、行为异常,包括通常所说的ICU综合症、ICU谵妄、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是器质性的急性意识模糊、精神错乱,以意识水平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形式变化为特点,症状短暂,但也可能持续几小时或几星期,往往显示进行减退和认知能力障碍。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在14%~24%之间,术后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15%~53%,而重症监护病房中谵妄的发生率则高达70%~87%[1]。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病情、并发症、低氧低血压状况等因素均与发生密切相关。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晚、急性起病多见;女性治疗效果好,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分布水平、女性大脑结构的对称性好有关[2]。急性精神障碍不仅与高死亡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对患者的家属和照料者也有重大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精神障碍性别差异等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明确高风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或减轻ICU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减少入住ICU时间与医疗费用支出。

研究发现,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在住ICU时间、镇静药物使用、既往脑中风发生率上明显高于未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提示住ICU时间长、应用镇静药物及既往有脑中风病史都是ICU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值得注意;而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和未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有无机械通气,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是否是ICU患者精神障碍的高发因素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同时还揭示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能明显减少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临床上应该注意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

ICU急性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发病因素和机制复杂,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且很容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因此,必须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尽量消除促使精神障碍发生的各种因素。一旦发现精神症状,积极寻找病因,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早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必要时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预后良好。重视预防,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ICU急性精神障碍,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燕,黄劲松,李功迎,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谵妄治疗中的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7:671

[2]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5.

[3]InouyeSK,vanDyckCH,AlessiCA,etalClarifyingconfusion:theconfusionassessmentmethod[J].AnnInternalMed,1990,113:941.

[4]Albert,Levkoff.Thedeliriumsymptominterview:aninterviewforthedetectionofdeliriumsymptominhospitalizedpatients[J].JGeriatrPsychiatryNeurology,1992,5:14.

[5]RockwoodK.Increasingtherecognitioninelderlypatients[J].JAmGeriatrSociety,1994,42:252.

[6]Zouyizhuang,MartinGCole,FrancoisJ.etal.Delirium:detectionanddiagnosis[J].IntPsychoGeriatr,1998,10:303.

[7]KateIrving,DonnaFickrtal.Delirium:anewappraisalofanoldproblem.Journalcompilation,2006,April:106-112.

[8]SimonL,JewellN.&BrokelJ.Managementofacutedeliriuminhospitalizedelderly:aprocessimprovementproject[J].GeriatricNursing,1997,18:150-154.

[9]BostromA.C.Earlyidentificationofconfusioninhospitalizedelderlypatients[J].MichiganNurse,1992,65:11-12.

[10]刘娟.ICU老年患者的谵妄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18-20

[11]沈渔.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39-1045.

[12]叶锋华,杜春燕.精神科患者谵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3:199-200.

第10篇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099-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完善及人工髋关节的质量越来越高,如今,每年约有200多万患者实行髋关节置换术[1],因此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了疾病之苦,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我国近年来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着其治疗技术的成熟完善和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其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也随之成熟完善起来[2]。较高的护理水平对术后患者的痊愈和提高手术成功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月的2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制订护理措施,实施治疗护理的过程及效果加以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月的2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观察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1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48~70岁,平均(61.8±1.6)岁;观察组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69岁,平均(63.1±1.4)岁。病因为:髋部骨折5例,股骨头坏死6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骨肿瘤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11例患者在实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均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措施,并且进行术后随访,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预后[3]。

1.2.2观察组 观察组的护理方式并不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其针对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及其术前术后的状态、个人体质、性格、病程[4]等具体情况,综合起来给出护理诊断,然后根据护理诊断制订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措施,并付诸实施。

1.2.3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假体松动1例(9.1%),髋关节脱位1例(9.1%),关节深部感染2例(1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假体松动1例(8.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痊愈时间比较

对照组痊愈出院时间为17~30 d,平均(18.5±1.5)d,观察组痊愈出院所用时间为15~20 d,平均(16.1±1.0)d。两组患者在痊愈所用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手段,其切口小、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决定了其发展空间,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并采用了此种治疗方法,为患者减少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5]。随着手术越来越广泛地开展,其配合治疗与护理也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技术的成熟完善,护理也越来越多地侧重于综合护理[6]。通过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各种护理诊断,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使之更好地配合协同治疗,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但又全面兼顾地对患者实行最适合其的护理,使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痊愈的目的[7-8]。

本文中,笔者在常规的一般护理模式下,即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措施,同时采用针对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及其术前术后的状态、个人体质、性格、病程等具体情况,综合起来给出护理诊断,并根据护理诊断制订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措施,并付诸实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光齐,李展春,刘祖德,等.桡骨头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1):31-32.

[2]沈计荣,吉耀平,蔡文辉,等.活血Ⅰ号预防人工关节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10-211.

[3]丁慧丽,余艳丽,张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23-124.

[4]韩一生,朱庆生,王海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新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9):873-875.

[5]张韧,刘军,万利军,等.动力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1):48.

[6]许卫东,吴岳嵩.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猝死的原因及机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15(6):15.

[7]熊伟,李锋,夏仁云,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恢复的医患调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20(12):128-130.

第11篇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及预防对策。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患者,对其进行诊断分析,采取对症治疗措施、预防性护理。结果 经及时治疗与有效护理,60例患者未出现1例死亡,显效39例,占到总例数65.0%,有效21例,占到总例数的35.0%;无1例无效;所有患者在及时抢救与护理后痊愈出院,总有效率达到了100%。 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患者的治疗,增加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用药效果,改善饮食结构,完善锻炼方法,提升治愈效果,有效预防其恶性发展。

[关键词] 急诊;糖尿病;低血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38-02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长期存在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但是,当患者急性发作时,往往会伴有低血糖的现象,严重者可致昏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1],因此,需要做好及时诊断治疗与预防性护理工作。该次研究选取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及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以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该院接诊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史问询、病例分析及相关检查等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从60~76岁,平均年龄为(65.3±3.4)岁;病程从1~20年,平均病程为(12.3±2.4)年,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该标准;其中,有36例昏迷、12例神志模糊、12例烦躁不安且有抽搐症状;从发病到就医平均时间在30 min左右;经与家属沟通,患者在发病前有无力感、饥饿感、四肢冰凉、颤抖发冷、烦躁心慌等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首先,进行及时的检查确诊后,给予患者葡萄糖静脉推注,选择50%、40~100 mL剂量,对于部分患者进行了重复推注;并给予10%葡萄糖持续性静脉滴注;对于11.1 mmol/L的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剂量为100~200 mg。

1.2.2 护理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全程性的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第一,由于患者存在交流障碍,所以,采取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的方法,了解患者行为表现、状态,并对患者的资料、病情、病史、发病诱因、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第二,对患者低血糖情况进行判断,争取抢救时间,并进行血糖检测、抽血生化实验;该次研究中,对于血糖>2.8 mmol/L的患者进行低血糖确诊并进采取及时抢救;对于

1.3 判断标准

首先,若患者症状全部消失,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均回归正常值或接近正常值,则视为显效;若患者部分症状改善,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有部分好转,则视为有效;若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且检查结果无任何改善,则视为无效。其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护理,60例患者未出现1例死亡,显效39例,占到总例数65.0%,有效21例,占到总例数的35.0%;无1例无效;所有患者在及时抢救与护理后痊愈出院,总有效率达到了100%。

3 讨论

糖尿病长期存在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但是,当患者急性发作时,往往会伴有低血糖的现象,严重者可致昏迷,因此,需要做好及时诊断治疗与预防性护理工作。当糖尿病低血糖发作前期,患者往往会有无力感、饥饿感、四肢冰凉、颤抖发冷、烦躁心慌等症状,且伴有昏迷、神志模糊、烦躁不安且有抽搐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抢救,会危及到生命安全[2]。在该研究中,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资料、家属提供信息、血液检测、实验室抽血化验等,及时确诊,采用对症性治疗,并给予预防性的全程护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症状。在抢救过程中,应该增加全程护理措施,加强预见性,因为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中,可以对神经系统、皮肤、心脏等组织造成慢性损害,为了预防与控制此类事件发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非常关键[3];尤其要注重抢救过程中的各种生命体征及用药反应情况;另一方面,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并发症情况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并给予相关案例帮助患者更深入的了解此病的种种情况,安抚患者家属情绪,使其保持平静,并与护理人员、医生进行密切配合,提高抢救中对于患者详细情况的了解;从而与家属通力合作,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抢救团体,以提高治愈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对于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要增加预见性,包括护理人员对此类合并症的可能性风险的评估与判断,尤其是需要与家属进行认真交流、细致沟通,将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病情况、平时饮食、所服药物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全面记录、统计,并透过数据分析,为诊断提供依据;还需要在确诊后及时的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为患者补充能量,改善其机体的水、电解质紊乱状况,以及口腔、鼻腔、喉部的清洁,让患者呼吸通畅;在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时,要按照每隔10 min的时间间隔给予抢救期的患者反应监测、记录。当患者抢救成功后,要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从心理因素、饮食结构、锻炼方法、禁忌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安排,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膳食、补充营养,提高自我预防能力,做好各方面的记录,随身携带高糖食物进行低血糖情况的应对;并做好救助卡片,随身携带,为可能性发病后的抢救提供救治信息[4]。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患者的治疗,增加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用药效果,改善饮食结构,完善锻炼方法,提升治愈效果,有效预防其恶性发展;在护理中,需要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相关数据监测,尤其是对于并发症征兆的了解,从而采取提前预防措施,这是在急诊中护理糖尿病人的关键,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玲,于洋,邱杰.急诊糖尿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和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1): 162-163.

[2] 杨林霞,梁雪芳,王颖.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整体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 93-94.

[3] 胡丽玲.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临床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60-162.

第12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室;感染隐患;防范措施

医院计划生育室是重要的手术科室之一,肩负着各种类型的大小妇产科手术。医院计划生育室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感染隐患,以及手术风险极高,工作任务艰巨等特点[1]。而且,手术之后非常容易出现呕吐、晕厥、出血等继发性感染情况[2]。故此,针对医院计划生育室需提高防范措施,以及降低感染隐患,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次研究为探讨医院计划生育室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并取得满意结果。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本院计划生育室进行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200例,并按照盲选方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女,100例;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5.45±2.50)岁;手术类型:15例清宫术,65例人工流产术,5例诊断性刮宫,15例药物流产术;对照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女,100例;年龄:21-36岁,中位年龄(25.65±2.63)岁;手术类型:15例清宫术,65例人工流产术,6例诊断性刮宫,14例药物流产术;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参与本次研究的200例患者均积极配合。研究组施行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具体为:结合本院计划生育室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相关条例,并执行到位,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工作[3]。护理人员基础知识需扎实巩固,同时,鼓励并督促护理人员对法制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加强认知,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人员的排班班次,使护理人员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降低护理差错的出现情况[4]。给予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手术室相关护理技能,以及定期对护理人员考核及护理工作的优化,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几率,护理质量得以提升[5]。

1.3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收集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收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纠纷发生情况以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次研究的数据整理并作分析,采用χ2校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9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00%(76/1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中出现1例护理差错,3例护理纠纷,4例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对照组患者中出现5例护理差错,9例护理纠纷,12例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医院计划生育室[6]需要接诊各种类型的大小妇产科手术。同时,医院计划生育室存在有各种感染隐患多,以及手术风险极高,工作任务艰巨等特点。故此,医院计划生育室需要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各种隐患[7]。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施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认知,提高了整体的护理质量,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9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另外,研究组的护理纠纷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得以缓解,护理差错的出现情况以及切口感染情况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综上所述,医院计划生育室应用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有效防范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切口感染等隐患[8],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慧玲 刘宝丰 单位:江西赣州章贡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江西于都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

参考文献

[1]王珍华,王亚霞.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180

[2]沈映红,项轶燕.计划生育手术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3):427-428.

[3]徐艳敏,王丽娜,李术平.医院计划生育室感染隐患与防范措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04):64-65.

[4]王静.浅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和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247-248.

[5]李玉兰,鄢定玉.基层医院计划生育手术室医院感染现状及干预措施[J].全科护理,2012(05):447-448.

[6]李清,彭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护理方法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75-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