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9 17:3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园区能源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近日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国务院总理表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致力于集约、低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并建议中欧双方要加强在绿色建筑、智能城市和交通等领域合作。此外,发改委主任也表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绿色、低碳。据统计,到2015年,全球绿色建筑市场总投资额将达到1200亿至1450亿美元。
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既可以提高建筑舒适度和管理效率,又兼顾了节能减排需求,近几年在新建建筑中占比不断提高。短期来看,公共建筑对智能化管理和节能需求更迫切,是行业发展主要推动力。据机构测算,目前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渗透率仅为17%,按照欧美60%的渗透率水平计算,到2020年公共建筑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200亿元。
2014年的国办1号文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明确对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星级越高,补贴越多。如果实现上述推广目标,到2015年末,我国的绿色建筑将占全球绿色建筑的一半以上,绿色建筑将承担起全国减少碳排放主力军的作用。
数据显示,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7%,在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或将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
就在日前,国务院还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巨大的市场也让国内本土智能化企业竞争激烈,像施耐德、西门子这些外资亦纷纷进人建筑节能智能化市场。国内的企业则开始考虑建筑智能及节能服务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前期设计、施工一直到建筑投用后的运营维护,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及长期运营维护、风险控制管理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智慧园区的健康发展。
系统解决方案完善建筑节能产业
从智慧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到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提出了高要求。低碳园区除了要求将城市生活智能化、便利化之外,如何可持续发展也是关键问题,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智慧城市、园区建设要走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这方面,建筑节能受到了市场关注,成为了智慧城市、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要做到“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下降50%”。而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要求更高,要做到“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面对这样的节能标准,当前建筑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有问题了。当前建筑业是将设计、施工、运营分别交给设计院、工程商、物业管理单位,而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又分别交给不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分散开来,就很难达到国家要求的建筑节能要求。如此一来,就需要建筑节能解决方案服务商来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达实智能提供的“一个目标、两项认证、三大系统”的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就满足这些需求。具体说,就是以建筑节能为目标,为用户提供国际及国内两项绿色建筑认证咨询服务,并围绕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三大建筑能耗系统提供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服务。同时,他们还为用户配套融资服务,并承担运营维护责任。另外,他们在合同条款中,和用户约定能效保证条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效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以此帮助用户实现建筑机电设备全范围及全生命周期节能。
建筑节能提升智慧园区竞争力
云岭之南,彩云之南。
这里是烟草与茶叶之乡,这里也是中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就是云南。
云南有着发达的烟草工业,中国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烟草制造商红塔集团坐落于此;云南有着发达的医药工业,这里成长起了云南白药这样的国内一流医药集团;云南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闻名天下的普洱茶,有着良好的外贸地里优势。但唯独科技似乎一直与云南绝缘。
截止目前,在云南省50多个工业园区中只有一个定位为科技园的园区区——昆明市五华科技产业园。
规划面积为35.99平方公里的五华科技产业园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北部。尽管身为云南探路发展科技园区的独苗,但从过去到现在,五华科技产业园依然有着浓厚的烟草背景。目前,以红云红河集团为首的园区内烟草企业为五华科技产业园贡献着超过90%的工业总产值,2011年园区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实现总产值247.94亿元,利税总额192.15亿元。如果没有烟草工业如此耀眼的贡献,五华科技产业园可能难以成为省级重点工业园。
不过五华人依然执着地在证明自己也是可以发展科技的。从1992年建成园西电子一条街,再到2011年实现入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类企业超过150家。五华人已经成功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首的科技标签逐渐贴在自己身上,2011年,五华科技产业园中电子信息企业所实现收入已经达到了园区内非烟主营业务收入的20%。
不可否认,在发展科技的道路上,五华科技产业园依然面临着人才短缺、地域限制、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难题。云南省唯一的科技园区能否让自己换上一张崭新的“非烟”标签?五华科技产业园能否成为西南科技第一园?
换科技轮胎
6月8日,上午10:00,昆明市海屯路。
与以往只会在上下班高峰期堵车不同,今天在这个非上班高峰时段海屯路上确实有些堵。
顺着女子乐坊表演队的音乐望去,大约5000人聚集在海屯路的昆明联想科技城云立方展示中心(下称联想科技城)大门外。这座昆明市内占地最大的展示中心今天要进行开放仪式。联想科技城是由联想控股成员企业融科智地投资建设,包含云计算中心及闪联和移动互联研发中心的综合性项目。
在一年多前正式决定进军昆明时,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曾公开表示:“要把昆明联想科技城打造为整合联想控股旗下IT、投资、地产等资源的核心子公司,成为串成联想各颗璀璨明星的主线。”
而吸引联想这样的科技龙头企业入园,正是五华科技产业园眼下发展的“隆中对”。
“五华科技产业园乃至昆明市、云南省,都没有大型的科技龙头企业。”五华区政府副区长、五华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王迅认为,联想这样的科技龙头企业入驻不仅能够使得园区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科技产业生态,更能吸引更多优质的科技企业的关注目光。
其实,着迷于科技对五华科技产业园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1997年开始建立的园西电子一条街被王迅亲切地称为“我们的中关村”。事实上,让五华科技产业园谋求发力科技的,绝不仅仅是因为美好的理想,而是因为整个园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我们之前其实就有烟草,最高的时候工业总产值能够占到95%以上。”根据王迅介绍,2008年之前,五华科技产业园已经形成了烟草+生物医药两大产业板块格局,而第二大产业生物医药的工业总产值不足全园区5%,甚至连烟草的零头都算不上。“连第二大产业都这样,其他产业就可想而知了。”
而从2008年开始,原本作为五华科技产业园第二大产业的生物医药也面临着发展瓶颈,业绩逐年缩少。作为五华科技产业园龙头的烟草行业尽管已经建立了完善而发达的产业体系,但是已经达到了发展的极限,每年的增量徘徊在5%左右。
“烟草一家独大,而且也已经没有什么发展潜力和空间了。”更让王迅等人担忧的是,根据国家对于烟草行业的管制政策,尽管五华科技产业园的烟草行业带来了GDP,但是在税利方便并不会有多少能够真正留在五华区。“这样下去,五华科技产业园乃至五华区的经济发展不会有任何起色。”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在2009年前后,五华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研讨,决定要把五华科技产业园打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的科技园区。
通过换上一个崭新的“科技轮胎”,五华科技产业园希望能够实现自身发展模式根本性地转变。
智慧逻辑
决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五华科技产业园,还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弯道超车的正确模式。毕竟,相比于五华科技产业园的后起之秀,东部沿海地区乃至西部一些重点城市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并培养出了自己地区的龙头企业。
“我们看到了智慧城市这个点。”王迅看到了国内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他认为这样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会带来巨大而崭新的市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智慧城市的示范区,更要给别的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配套产品、配套服务。”
在智慧城市领域,五华科技产业园最有机会的是地理信息产业(LBS)和能源管理。“地理信息产业是眼下国家发展的重点,比如围绕北斗导航系统将要出现的巨大地理信息应用市场以及眼下物联网的火热发展态势。”而对于能源管理,在王迅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智慧城市项目,更是一个附和国家强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大潮流。“我们会同时进行绿色建筑项目,并建立绿色建筑示范基地。”
其实对于五华人而言,环境是一个输不起的筹码。
昆明时一个以自然风光著称的地方,发展绿色建筑无疑具备天然优势。“我们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增长,如果一旦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消失了,那么我们就真的会一无所有了。”在王迅看来,能源管理以及绿色建筑正附和五华产业园发展的长远规划。
昆明是亚洲的地理中心,“从昆明飞往亚洲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都会将飞行时间保持在5小时以内。”仅仅一年前,昆明正式启用了崭新的长水国际机场,这个仿效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成的现代化机场大楼让王迅对五华科技产业园的总部基地战略多了几分信心。“我们五华科技产业园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现在化的新机场真正成为可以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中心。”
“五华科技产业园的目标是成为一些500强企业的地区性总部基地。”王迅认为,让大型的成熟企业全盘迁入园区可能并不现实,但如果让企业看到了园区辐射西南、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是可以吸引优秀大型企业将五华选为自己的区域性总部基地的。
破茧腾飞
在东部沿海园区纷纷依靠自身优势提速发展之时,五华科技产业园想弯道超越领跑者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我们和东部沿海的那些发达园区并不是一种竞争关系。”在王迅看来,五华科技产业园与东部沿海的发达园区实质上是一种“竞合关系”。
五华科技产业园清晰的发展思路已经让外界对他们报以很大的期待。仅2012年一年,就有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五华科技产业园,目前已有总共超过1400家企业在五华科技产业园实现落地,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多家。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竹市在高效城市管理、便利民生服务、网络教育平台和旅游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成功。
新竹市智慧城市发展愿景与目标是,将新竹市打造成为兼具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低碳绿能、生态休闲等特色的智慧联网科技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
园区为智慧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新竹市是位于台湾西北部的一个迷你型城市,是台湾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地,台湾新竹工业园被公认为亚洲三个主要科学园区当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另两个为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产出率非常高。
新竹市是世界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之一,鼠标、图像扫描仪产量世界第一,网络卡、终端机和个人电脑产量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2012年,新竹市加入了全球十五大科技城联盟。新竹市工业园区在台湾的科技成果创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980年设立以来,已有近400家高科技企业进驻园区,形成集成电路、电脑及周边配件、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6大产业。
台湾当今10大企业当中有7家来自新竹市,新竹市工业园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成功翻版硅谷的科学园。
积极推动智慧应用
新竹市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结合新竹市各方面的资源,聚焦共同场域,发展多元整合应用。其中智慧观光、智能交通、安全监控、节能与安全等是新竹市智慧城市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在智慧观光方面,新竹市采用了导览服务系统,结合NFC和QR code智能标记、触控式数字广告牌及云端运算,提供整合性多功能导览服务。新竹市动物园是台湾三大动物园之一,另外新竹市有数十年的玻璃工艺,动物园导览、玻璃工艺导览为民众提供了非常方便、非常丰富的多媒体导览资讯。
在智慧生活里面,通过无线感知网络(WSN)、物联网技术,提供防盗和火警相关的安全监控服务,包括现场处理、实时通知、紧急通报等服务以及远程监控功能,用户在外地也可以掌控家中的安全及环境信息。
此外,新竹市目前有1500个监视器,如果市民的车子丢失的话,只要输入车牌及车子丢失的地点,系统可以自动找到过去几周这辆车的行踪,还可以找到丢失的车到底在什么地方。
新竹市政府首创结合科技应用、公共服务的市民卡,象征着新竹市智慧城市跨入市民卡时代的新里程到来。市民卡结合悠游卡功能,具有交通工具的刷卡功能,还可提供小额消费电子钱包、乘车、世博台湾馆入馆折扣优惠等,市民还能在四大便利超商及贴有悠游卡图示的店家进行小额付款的消费。未来市民卡将持续延伸应用领域,扩大聪明生活面向,架构智慧城市关键网络。
市民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下的市民身份识别,及便利生活的小额支付工具,提高市民的市政建设参与热情。市民卡为悠游卡二代记名卡,遗失挂失保有原储存额度,在世博台湾馆开幕营运后,享有首次、二次以后入馆折扣优惠。智慧城市专案办公室后续扩展应用项目使市民产生有感回应,例如个人卫生保健之资讯提供、云端帐户开发、免费公车搭乘、活动集点与商家商品优惠专案等。
新竹市持续开发了多元的市政服务,例如结合图书馆借书证、市府活动打卡集点、停车规费缴纳等,增加生活便利。
“三个着力点”建设智慧城市
新竹市民众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智慧的应用,比如在公共汽车站等车时,只需要看看站牌,就可以知道自己距离目的地还有几站,下一班车什么时候到来;在公众场合可以免费无线上网。
新竹市为中小学生开发了云端童书馆电子书数据库,把课本和其他课外读物的内容在网上,学生们通过一部平板计算机就可阅读书籍,老师在网上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这个教育平台备课。
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新竹市成立了推动委员会和项目推动小组办公室,以及科技城市联盟。新竹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以电子化政府、科技化小区以及数字化生活为着力点。
新竹市提供30项业务网络申办服务,建立不动产交易信息服务,提供市民查询本市房地产交易价格信息、不动产中介信息、住宅及不动产信息服务等。
科技化小区主要是构建智能监视录像系统,提供公众场合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整合公交车站牌,设置市区公交车动态信息系统。
数字化生活方面,包括发行敬老爱心卡、推动年长者及身心障碍者健康休闲行动e化效能等。同时,新竹市非常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发了云端童书馆电子书数据库。
LED路灯兼具智慧监控功能
在智慧节能方面,新竹市采用M2M能源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分析资讯,如果资讯的过程跟你过去的使用习惯有异常的话,系统会主动通知,收到这些讯息你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等行动装置,来做主动调控,智慧能源是它发展的重点。
目前,新竹市已展开3年LED路灯示范城市计划,计划在未来3年换装LED路灯,兼具智慧监控路灯的概念,除了提升路灯节能、避免故障外,更能保障民众的安全。
该计划准备把小规模区域如南寮渔港当作智慧监控路灯示范区,以节能宣导教育的性质,逐步推广应用。2012年,新竹市已发包实施“2012年度LED路灯示范城市计划”,工程于6月底完工,更换各主要道路及巷道共7432盏传统耗能水银灯具为LED型式路灯;2013年度计划换装8000盏路灯。
智慧监控路灯采软件平台远距控制系统,可依需求调整单灯或灯组模式,扩充系统功能于路况、交通监控等,目前在国际城市已有布拉格、上海市等装设使用,在夜晚调光、故障预知及漏电回报上非常有成效。
观点
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长春
智慧城市是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如数字城市,它的内涵不是一个城市级而是部门级,如数字交通、数字城管。这些电子的、网络的、数据的成果要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发挥作用。但是这些电子的、网络的、数据的成果互相之间形成条块分割,没有打通。这样一个命题有两大缺陷,一个是城市看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果。一个是市民没有享受到数字城市建立的便利性。
关键词:市场营销;电力体制改革;能源互联网;售电公司;
作者简介:臧宁宁(1983-),男,博士,高级主管,主要从事电力市场、战略规划以及分布式能源等研究。;
1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本轮电力体制改革最大的机遇在于进入售电领域,发售一体化,产业链延伸,优化资源配置和战略布局,在降低发电风险的同时,获取售电市场价值。售电侧放开对发电企业也存在较大挑战,售电侧放开,在优质客户争夺上,发电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除了电网公司的售电公司一家独大,具有先行优势外,发电企业售电端还将面临基于园区、节能服务、分布式电源组建的社会资本售电公司的竞争,同时由于发电企业长期侧重发电领域,销售更多为国网单一大客户,虽然目前已经开展了大用户直购,但更多的是在政府主导下,发电企业单方面降价,让利电力大用户,发电企业在市场营销理念、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手段和方法、客户管理方面均存在不足,并未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发电、电力企业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情况,分析我国发电企业售电公司搭建市场营销体系策略。
2国外电力体制改革核心内容
从国外电改历程看,改革模式以及改革历程都存在差异,如英国、美国、德国追求经济高度自由化的国家,改革模式走向更为市场化,电力工业产业链达到最大化的分离。以法国追求能源安全为主的国家,更多采用渐进的、保守的方式,坚持输配一体化。
德国电改要求发、输、配各环节完全分开、成本透明、独立核算,并成立独立的公司。但目前在德国电力市场上发、输、配虽然从法律上独立,但大的电力集团通过其子公司仍然涵盖了各环节的多数业务,如德国意昂和莱茵集团的经营范围包括发、配、售电业务,巴登—符腾堡州能源公司则实行发、输、配、售一体化经营模式。
法国电改从业务角度实施了厂网分开、输配分开、配售分开改革。
美国电改的核心内容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对输电环节进行严格管制,在配电环节通过发放经营许可证的方式,允许某些电力公司在某一区域内垄断经营。美国电力改革要求各个环节独立经营,在售电环节逐步放开各类用户进入电力零售市场,自由选择电力供应商,并建立电力期货市场,稳定电力价格。
3国外典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体系
3.1莱茵集团[1]、意昂集团[2]专业化商贸公司与区域公司相结合
莱茵集团市场营销体系采取了专业化公司与区域公司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专业化公司侧重批发市场,区域公司侧重双边交易和零售,莱茵能源供应与贸易公司是莱茵集团市场营销专业化机构,主要负责莱茵集团在全球能源批发市场上的能源及衍生品交易。主要业务内容包括:(1)集团公司分子公司所需原材料的采购,如电厂所需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等。(2)电力、天然气、煤炭、石油、碳指标等能源批发市场交易和金融衍生品交易。(3)集团能源交易相关财务服务,如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并购服务等。(4)资本投资,投资优质能源资产和公司。
区域公司以莱茵英国公司为例,其主要业务由零售、发电、热电联产、电厂建设、核能发电、可再生能源、市场优化组成,其中:零售业务为540多万的商业和家庭客户提供电力、天然气产品和能源相关服务,家庭能源服务提供热水器安装、天然气集中供热以及热水器的运维服务等,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多种产品组合、节能产品与服务、热水器产品及服务等,如图1所示。
意昂集团是定位全球能源方案的专业供应商,专业化公司主要为全球商贸业务,主要负责电力、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石油、煤炭、货物、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天然气产业链上资产、合同的配置和管理等。12个国家区域公司主要负责区域内能源产品的销售、能源网以及分布式能源的管理等。
电力的采购和销售以批发市场为主。2014年意昂集团电力采购7521亿kWh,其中批发市场外购5227亿kWh,占比约69.5%,自有或参股电厂采购2294亿kWh,占比约30.5%。2014年意昂电力销售为7359亿kWh,其中居民和中小企业用户、工商业用户、销售合作伙伴、电力批发分别为620亿kWh、902亿kWh、913亿kWh、4924亿kWh,占比分别为8.4%、12.3%、12.4%、66.9%。
批发市场交易以专业化公司全球商贸公司为主。全球商贸销售电力有一部分来自自有机组发电,各区域子公司负责各自区域内电力销售,包括协议用户和批发市场,详见表2。
3.2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3]
由于法国电力公司为全产业链经营,此处以未涉及输电业务的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为例[4]。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是世界级能源巨头,主要从事能源服务、能源基建、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创新技术研发、能源交易等。能源交易是其100%控股分支机构,有4个运行实体部门,分别是:(1)交易部门,主要负责天然气、石油、环保、电力、结构化产品、资产化证券交易等。(2)运行部门,主要负责市场方案的设计,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对公司经营活动的支持保障,如市场进入、风险管理、资产优化、咨询、交易战略等等。(3)风险管理部门,确保交易活动和公司风险规定、市场操作管制需求一致,其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运行风险、风险整合、风险管理方法、新产品分析6个子部门构成。(4)辅助支撑部门,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包括操作安全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商业开发提供支持等,见表3所示。
3.3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5]售电公司侧重零售
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独立供电商,在全球29个国家拥有发电、配电和售电业务。爱依斯电力通过公共事业业务向终端用户提供电力,客户包括商业、工业与政府客户,并通过发电业务向批发客户和其他中间商出售电力。爱依斯电力主要采用区域式组织结构,设立美国、巴西等6个战略业务单元,以美国战略业务单元为例,电厂与售电公司签订长期销售协议,售电公司部分拥有发电资产,主要负责区域内电力零售业务,见表4所示。
3.4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市场营销体系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三集”即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五大”即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其中大营销体系特点是:四强化、四集中、三运作,建成了公司总部“一部”,省(直辖市)公司“一部二中心”,地市公司“一部一中心”、县(区)公司“一中心”的营销组织架构,见图2所示。
2012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客服中心”)正式成立,为国网公司直属单位。中心本部设在天津市,下设北方(天津市)、南方(南京市)两个分中心。客服中心是国家电网公司集中供电服务业务的执行单位和营销决策的支撑机构,其工作内容见图3所示。
未来国网市场营销的建设重点之一为电商平台。2015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与腾讯公司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互联网+电网”服务应用平台展开深层次合作,正式实施“互联网+电网”战略,合作项目将整合微信“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和四川电力用户大数据资源,实现国网四川电力的智慧服务;整合腾讯全媒体传播资源,进行国网四川电力服务营销。
4对我国发电企业售电公司营销体系建设的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及结合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发电企业售电公司营销体系建设应关注如下工作。
(1)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从目前看,我国发电企业由于长期趸售导致市场营销体系薄弱,发电企业应组建市场营销部门,完善市场营销流程体系、人员架构、平台建设、制度保障等,明确总部、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基层电厂的职责分工。随着我国电力期货市场、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集团公司可成立专业化二级商贸公司,负责集团电力市场批发交易以及电力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6]。
(2)零售市场侧重控股或参股基于园区发配售一体化
从目前看,省级电改试点售电侧放开,发电企业进入售电领域虽然具有电源点优势,但缺少客源和服务,应积极参与园区售电。据PJM公司首席执行官TerryBoston介绍,电力市场的改革价值,八成以上体现在批发市场上,提升发电效率,让投资者而不是终端消费者承担风险等等,剩下的改革收益体现在电力零售市场,那就是让人们有了选择供电商的权力,由于电力产品的同质化,客户选择供电商更多的考量在于价格和服务。要通过自有电量调配、外部电量采购等组织电量资源,并通过客户分级管理、特色供电套餐设计等开拓销售渠道。通过配置分布式能源、下游终端用电设备建设,以及供应燃气、热力、冷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多种能源供应方案,增强综合竞争力。另外,通过为用户提供包括售电、用能信息、电量回购、综合节能咨询服务、综合低碳能源解决方案、合同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实现售电公司运营模式的创新。
(3)能源互联网和大数据是售电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7]
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建设
“中国需要建立一套绿色金融体系,强化引导金融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本投向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马骏指出,所谓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U、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还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和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辉表示,绿色金融各细分市场的进展程度不同,发展并不平衡。比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发展很快,并且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一定引领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但绿色保险,特别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代表性的绿色保险业务,发展相对滞后。
“绿色债券的确是目前成长最快的绿色金融产品。未来还有很多绿色金融产品亟待发展。ABS(资产证券化)、PPP、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发展空间大,还需要一步步地探索。”马骏告诉记者。
绿色金融的新商机
“作为券商,我们一般会为绿色项目提供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和非标准化的工具,如绿色产业基金等。”近期东北证券创新融资部总经理朱建军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交通处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成员一同为湖南省某地市筹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逐渐减少及整车生产厂商保有量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新投产建厂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朱建军表示,该项目将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车配套改革、网约车部署、智能装备、智慧交通等入手,打造新的产业布局。“绿色债券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比如,某项目的总投100亿元,券商在参考融资人资产情况的基础上,最高可提供50亿-80亿元的绿色债券,用于该项目。
同时,还可以用绿色产业基金的形式解决另一部分的资金缺口。产业基金相当于表外运营,不进入企业负债表,可以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同时能为企业提供3-4倍的融资杠杆。比如企业可以出项目总投30%的资本金,其余资金可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来补充。
近年来,尽管地方上发起的产业基金比较多、基金规模较大,比如2000亿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1000亿元的安徽省产业发展基金等。朱建军指出,实际上不少产业基金落地较慢,有时会因为较难寻找到适宜项目或基金管理上多层级沟通,资金无法高效投放落地。
考虑到项目的流动性和退出问题,可采用不同的金融结构解决资金问题。朱建军建议项目方寻找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当地企业进行联动,成立项目公司或采用PPP的融资结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绿色产业项目的专业化操作程度。另一方面,为项目建立通畅的退出渠道。”朱建军如是说。
融资探索:光伏行业
作为绿色产业之一的光伏行业一直有较好的融资渠道。光合联萌运营总监沈梦伟告诉《经济》记者,目前各家银行都设有光伏贷,为户用型光伏提供融资方案。“银行的确起到表率作用,目前在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都希望为光伏行业做个性化的融资服务。”
光伏行业的融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制造型企业,包括一些组件生产型企业和他们的供应商。另一类是投资企业,他们是通过投资开发电站,然后出售或持有收取电费获取收益的一类企业。这两类主体都面临着不同的融资困惑。
光伏生产链上的企业往往面临账期较长、资金回笼慢、现金流紧张等窘境,沈梦伟认为,供应链金融更适合他们的融资需求。而光伏投资企业的融资困惑聚焦在前期的建设成本,苏美达能源市场总监袁全对《经济》记者表示,环境、地理位置、政策、项目周期是否稳定,业主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原因,银行向业主提供金融支持存在一定的门槛。“业主更需要从前期融资到后期运维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相较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少能源企业更看重这块业务。
“光伏企业对电站项目的资金监管、质量监管以及项目处置,都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我们更愿意为融资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沈梦伟如是说。
然而,在推进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沈梦伟表示,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产的风险评估问题。除了调查企业详细的信用档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更要有一套完善的风控系统。譬如,如何评价资产,如何进行风险尽调以及项目出险如何处置等。“一方面要严格把控项目的风险,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投资人的用户体验,我们才能生存下去。”
清洁能源融资举步维艰
同为绿色产业的清洁能源行业则面临另一番光景。
很多企业愿意发绿色债券,比如做清洁能源的上市公司亿利生态。2016年,该公司公告发行了绿色债券,之后便悄无声息了。据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已公告,意味着有证券公司替该公司运作绿色债券,但可能在审批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者项目本身有瑕疵,到监管部门那里便卡住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家都理解。其实中小绿色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CEO张誉铧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大的绿色项目需要几亿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长,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很难发展起来。虽说绿色企业有益于社会,但多数金融机构并不能把它和经济回报联系起来。
张誉铧表示,福建永恒算是清洁能源企业中比较幸运的一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绿色金融机构的支持。“2012年获得了青云创投的股权投资,兴业银行共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绿色贷款,顺利渡过了初期项目开发的难关。”提到当时的心情,张誉铧表示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心。
“当绿色产业规模逐渐成型后,会遇到融资瓶颈。”张誉铧表示,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越来越难拿到资金了。“每个行业都有合同能源管理通则,但范围广泛,没有专业性机构对接,很难开展融资工作。”
据张誉铧介绍,2015年国务院取消了合同能源管理补贴,很多银行与基金都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借贷与投资都采取观望态度。福建永恒因此调整了业务模式,以能源服务替代合同能源管理。不过,张誉铧对此事表示乐观,国家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了不少政策,相信未来关于能源的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细则会出台,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国家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让中小企业更加重视绿色项目的开展,才能有质有量地完成承接业务。同时,也希望更多金融机构能够认识到绿色企业的经济效益。”
清洁能源融资较难,不仅是国内。美国清洁能源投资面临巨大融资缺口。
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但在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方面,金融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现有金融体系未能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态度和政策导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决策;二是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效率偏低,受惠面较窄,无法对机构投资者产生充分的激励效果;三是美国资本市场运行模式与清洁能源投资的特点并不匹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辉告诉《经济》记者,即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都属于一个崭新的课题,都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因此,我们更需要对现行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发展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审视和重新设计。“单纯依靠财税激励已被证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更加全面的政策组合,才能确保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投助力绿色项目
“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实属不易。”青云创投战略与研究合伙人卢琦对《经济》记者感慨:10年前的绿色市场比较“安静”。近几年,随着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政策和市场关注,国家开始提倡绿色金融概念,这个领域逐渐热闹起来。
卢琦告诉记者,绿色领域涵盖范围广泛,凡是能够明显减少污染,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的领域都可称为绿色领域。绿色领域的投资机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环境技术,这类企业往往是重资产型,利润率相对要薄一些,需要扩大产能维持经营;二是清洁技术,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比如电池、半导体技术等;三是可持续技术,指的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善于将智能互联技术运用在绿色产业中的企业。卢琦表示,青云创投目前会偏向可持续技术的投资,当然前两个阶段也会持续关注,但会更注意对市场风险和技术商业化风险的规避。
这种投资偏好也符合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以能源行业为例,最初绿色产业是考虑如何让能源生产更清洁,之后逐渐往应用端延伸,创新产生于怎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减少能源浪费,现在新的可持续技术企业会考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学习把能源的消费更精细化管理。
绿色企业生存和发展不易,需要投资公司给予更多帮助。卢琦向记者介绍,得益于青云创投深耕绿色行业多年,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一直帮助被投资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去年我们投资了一家用深紫外线LED做消毒杀菌解决方案的美国公司Rayvio(紫岳紫外科技),其下游应用场景很广泛。”投资之后,青云创投将其引荐给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政府。鉴于当地有不少医疗类企业和家电类企业,能够与Rayvio合作。翠亨新区政府对这类绿色项目很支持,这家初创企业得到了政策资金的支持,同时政府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的无菌车间等。卢琦表示,深入帮助被投资公司做战略方向把控、介绍关键资源,这种合作共赢的例子很多,从投资回报上就能够体现出来。
谁是解码器
“当下绿色金融还只是一个理念,它是有颜色、有态度的金融。”E20研究院院长、北大环境学院E20环境产业研究院院长傅涛对《经济》记者表示,除了上市或放贷会优先考虑环保企业,并没有给绿色产业特殊的金融政策。
环境产业有资产沉淀性强、收益稳定,但收益率不高、政府采购的比重大,年底集中收付款等特点,环保领域尚未形成自己的估值方法。“政府说年底要把这条河变清,环境企业的客户会一哄而上,企业的账款会很集中。”傅涛表示,它与其他支柱产业截然不同。“从金融报表来看,很多人看不懂环保产业,觉得风险特别大。”因此,金融与环境产业之间需要一个解码器。
朱建军表示,金融机构对传统业务如固定资产投资类的项目更为熟悉,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比如地产项目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环节投资成本和总收益都能预算出来,都可以用债权的方式去提供融资。从规划设计、撰写可研报告、监管机构审批、金融机构介入、项目运营、项目去化率、资金退出等整个环节形成完整的运作闭环。但绿色产业和金融机构所偏好的有抵押或质押标的的项目截然不同。银行缺少一种抓手,包括绿色产业的监管部门和审批流程也不同于固定资产类项目,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项目的专业判断能力。
在绿色项目中,绿色城镇化项目、节能环保主题的项目属于资金方比较偏爱的,如节能环保重大装备、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该类项目既有政府政策扶持,自身又可创造收益,可形成较为优质的标的资产,融资较为容易。但是公益类如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空气治理或雾霾治理、湖泊治理、乡村水治理,甚至是清洁能源的项目,一般无法直接市场化运营产生收益,该项目的现金流或产出情况很难预计,用发债或信贷的形式很难形成资金链闭环,也是部分绿色项目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智能水表;物联网;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依据国家、地方政策的鼓励支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聚焦数字化转型。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提出要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市政领域数字终端、系统改造建设。数字化是供水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遍布城市供水管网的水量、水压等数据是智慧供水的基础数据,依托智能水表等物联网感知设备可以实现终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随着相关标准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供水公司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探索推进智能水表在智慧供水中的应用,在实现远程自动化计量代替传统人工抄表的基础上,更可以为公司在表型优化、漏损管理、对外服务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1智能水表的基本情况
1.1智能水表的定义与分类
智能水表可以被定义为:以准确的传感与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使用广泛的高性能叶轮式或活塞式流量传感机构及机电转换装置)、内置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算法、各类输入输出接口及(或)电控执行器等为依托,具有或部分具有流量参数检测、数据处理、通信、显示、电控执行器受控、设备自检及网络接入等功能的全新电子水表产品[1]。参考现行的水表国家标准,结合计量原理,将智能水表分为带电子装置的机械式水表与电子式水表两大类[2]。1.1.1带电子装置的机械式水表该类水表的计量原理与传统的机械式水表相同,水表上设置的机电转换装置将机械读数转换成电信号数据,水表内部的信号处理元件、通讯传输元件等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储存,从而实现数据远传通讯等功能。供水公司使用的主要有脉冲式和直读式2种:(1)脉冲式智能水表是将水表的机械运动(指针转动)转换成脉冲信号,然后将脉冲整形后传送给采集器,从而实现流量的采集、累加、储存和上传。具体按传感方式又可以分为磁传感和无磁传感。(2)直读式智能水表是在水表码盘相应位置设置红外收发光电管、电阻或金属触点,计量取值时瞬间供电,由水表内的电子模块完成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储存和上传。常见的有摄像直读式、光电直读式等类型。1.1.2电子式水表电子式水表是指计量部分不含机械运动部件的智能水表,通过电磁、超声波、射流等原理实现流量的计量,再通过水表内部的控制器实现数据的采集、计算、储存和远传通讯上传。电子式水表的出现改变了机械式水表的磨损、无法双向计量以及误差曲线难以校正[2]等问题。供水公司使用的主要有超声波水表和电磁水表两种:(1)超声波水表是通过检测超声波束在水中顺流逆流传播时因速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时差,分析处理计算出水流量的一种新式水表。(2)电磁水表是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测量水流经测量管时切割由恒定磁场产生的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强弱来确定被测介质的流速,进而求得流量值。
1.2智能水表的通讯方式
智能水表实际包括基表、采集器/中继器、集中器、上位机管理系统和传输网络[3]。近几年,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日益成熟,在考虑智能水表技术标准体系、基表技术等完善、提升的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通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通讯方式主要包括有线自组网方式、无线自组网方式、2G-4G网络和物联网(LoRa、NB-IoT)等。表1对各种通讯方式的特点做出简单比较。
2智能水表在供水公司的应用
2.1贸易计量水表的应用
2.1.1居民智能水表居民水表的口径一般小于DN40,数量较大,安装位置比较集中,采用智能水表可实现大规模自动抄表,有效提高水表抄见率、准确率和及时率。供水公司从2015年起有计划地开展居民智能水表试点工作,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1)第一阶段:2015—2017年,主要选择当时水表行业内的主流产品开展智能水表试点,具体安装情况如表2所示,该阶段的通讯采用自组网方式。由于常规直读技术只能短时通电,定期或不定期采集个位数吨的数据,无法满足更高频率数据采集要求,供水公司主选无磁传感的脉冲式智能水表作为使用表型,其作为今后向客户提供延伸服务的数据采集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2)第二阶段:2018—2020年,前一阶段的通讯方式采用自组网,需要安装集中器的特点带来数据安全的风险,布网难度大等局限性不利于智能水表的全覆盖。随着数据治理规划要求的提出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二阶段主要对通讯方式和数据采集频率开展探索,具体安装情况如表3所示。根据本阶段使用情况,供水公司确定主要采用NB-IoT物联网作为智能水表的通讯方式,优化数据采集、上传频率,并配合上级集团建立完善了通讯规约企业标准。结合水表的定期轮换工作,供水公司逐步推进居民智能水表的覆盖范围,逐步实现远程自动化抄表开账取代传统人工抄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能级。(3)第三阶段:2021年至今,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引入校验机制。脉冲式智能水表若出现断电、强磁干扰、水压不稳等情况会对脉冲信号造成干扰,从而影响累加结果,造成水表实际数据与管理平台获取数据不一致,对服务质量和公司管理均会造成不利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新技术的发展,供水公司再次试点测试摄像直读式智能水表,读数识别的效果理想。后续计划试点摄像-脉冲双模智能水表,通过脉冲累加读数和摄像读数的比对来实现智能水表的“自我校验”,也可人工通过摄像照片比对水表读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1.2非居民智能水表非居民客户水表的口径一般在DN40至DN300,安装位置相对比较分散,用水量较大。供水公司自2014年开始逐步安装非居民智能水表。(1)带电子装置的机械式水表。针对用水工况瞬时流量分布在机械水表最小流量和常用流量之间的场景,供水公司使用了带电子装置的机械式水表,即机电远传水表。(2)电子式水表。针对用水工况瞬时流量经常会高于机械水表过载流量或者低于其最小流量的场景,供水公司一般使用电子式水表,主要为电磁水表和超声波水表。该类水表的允许误差和量程比都有较大的技术优势,表内没有影响水流的运动部件,压力损失很小,有利于供水节能。非居民智能水表的通讯方式从早期的2G-4G网络发展到如今使用的NB-IoT物联网,流量数据采集频率均为5min/次,数据上传频率从12h/次提高到6h/次。
2.2非贸易计量水表的应用
供水公司在精细化管理提升和数字化转型中采用分区分级供水管理模式。智能水表作非贸易计量的内部考核表主要应用于四级分区中的独立计量区(DMA)的实时供水计量。安装在DMA的进水口管道上,用于监测、计量进水口管道的流量,从而可进一步分析DMA内部用水情况与漏损水平。
2.3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智能水表使用初期,各制造商的通讯协议不同、使用不同的自有数据平台。随着供水公司的智能水表数量快速增加,产品无法兼容、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日益凸显,对统一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为统一管理,突破通讯协议的瓶颈,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供水公司2018年开始建立智能水表集中接收系统,通过企业技术要求的制定、通讯规约企业标准的建立完善,标准数据格式平台的搭建,实现智能水表数据的全量接入和统一展示。2020年,在数据接收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信息同步、终端故障排查、异常分析预警、指标统计汇总、数据智慧应用5个方面,有序开发自动化管理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3水表数字化的效用与展望
3.1提高计量效率
传统抄表模式需要抄表员逐一到水表安装现场对水表显示器或计数器上显示的累计流量数字(抄码)进行记录。抄表员按照一定的抄表周期抄录,但仍然无法掌握客户的用水特点与规律,也容易发生抄读差错、无法正常抄见等问题。此外,供水公司服务客户数量庞大,传统抄表模式的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智能水表真正实现了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依托物联网功耗低、成本低、覆盖广和上线率高的特点,确保了数据上传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真正实现了远程自动化计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供水公司逐步推进智能水表的全覆盖。传统抄表周期为每1~2个月一次,抄表仅用于贸易结算,工作效率较低,且数据缺乏应用维度。随着智能水表的广泛应用,水表数据每天定时上传到管理平台,数据可以精确到分钟级,在提升抄表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数据量呈几何倍数上涨,为提升客户服务和企业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真实、有效、海量的运营数据逐步积累,为实现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夯实基础,为供水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3.2优化水表选型
用水计量工作是供水企业“产、供、销”的关键一环,科学选择计量器具是确保计量精准性、连续性、公平性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对于传统的机械式水表,只能掌握月均用量和年均用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选出同口径水表中月均用量靠前、靠后的部分水表,分别换装过载流量Q4大的水表和最小流量Q1小的水表,然后重点跟踪分析这些客户的数据,并与历史数据比对,验证有效性。安装智能水表后,可以实现精细化的科学选择,提高计量器具的适用性。对于带电子装置的机械式水表,可以绘制实际流量曲线,剔除异常数据后得到实际常用流量段,以该流量段中值作为实际常用流量,选择常用流量Q3匹配的水表用于计量。对于电磁水表和超声波水表,全电子设计使得这两种水表在最小流量Q1和过载流量Q4方面相对机械式水表有计量性能优势。这两种智能水表全量程的示值误差可以通过软件修正提高准确度等级,在小流量计量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计量原理决定了过载流量Q4可以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值,适用于超大流量的计量。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实际工况流量在机械式水表分界流量Q2和常用流量Q3之间的表位,可以采用带电子装置的机械式水表;对于实际工况流量较大、有一定概率超机械式水表过载流量Q4的表位,可以采用电磁水表;对于实际工况流量较小、有一定概率出现低于机械式水表最小流量Q1的表位,可以采用超声波水表。另外,对于可能出现逆流的表位,使用双向计量的电磁水表或超声波水表。
3.3协助漏损管理
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供水公司通过安装非贸易计量用的流量仪和DMA小区考核表,在服务区域内共建立11个一级计量区域和36个二级计量区域,逐步实现DMA小区的全覆盖。在智能水表的基础上,供水公司建立起智慧供水管理平台,实现对区域内管网压力和流量的监控等,根据DMA小区的计量水表与贸易计量表的流量开展水量分析,通过夜间最小流量、DMA产销差等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探索对管网运营的主动管理,有效分析管网漏损情况,通过平台预警协助维修人员进行漏损的排查、定位等,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漏损率。
3.4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将数字化转型成果转化为客户体验,供水公司依托智能水表的安装,结合系统平台建设和大数据应用等,在部分服务区域试点推出用水提示等特色服务,比如主动推送近15d的日用水量数据、平均用水量、异常水量提醒等信息,让客户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优质服务体验。同时,供水公司不断探索智能水表的应用场景。积极响应各区政府、街道关怀独居老人的需求,建立独居老人用水异常报警系统,通过智能水表实现对独居老人的用水情况监控,来辅助街道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后续,将继续挖掘智能水表数据的价值,建立跨平台数据对接,尝试在疫情管理、能源管理、房屋管理等多方面做出支持,推出增值服务,实现智慧供水和温暖服务。
3.5分析用水行为
2011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左右。力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在“十一五”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为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做出积极贡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工业增加值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等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总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北京”建设稳步推进。
为实现这些目标,2011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着力六大方面。
促进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
上作报告提出三项具体工作。一是增强消费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项措施,继续实施家电、建材、节能产品惠民政策。支持汽车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拓展海外市场。大力拓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型消费形态。
二是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工作,做好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协调工作。加大重点工业项目的资金统筹支持,创新工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方式,发挥技术改造对工业投资结构的优化作用,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
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协调。要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切实做好工业领域运行要素保障协调等项工作。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狠抓重大高端项目建设、扎实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提高产业创新引领能力方面。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进行筛选、支持服务和监管,在工业和软件服务业领域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设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支撑体系,组织引导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专业服务。创新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方式式,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组建产业技术联盟。
在狠抓重大高端项目建设方面。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落实好市政府与央企合作框架协议,服务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在京发展。继续推进六大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数字电视、移动硅谷等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中芯国际扩产、观代三工厂等一批大项目开工,达产。继续推进燕房合作。大力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新兴工业示范区。完善产业用地管理机制。
扎实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应用示范工程。着力推动中芯国际45纳米等关键技术或产品开发及应用。大力支持LED,汽车电子等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发展,重点培育新一代网络运营和高端软件两个新增长点。扩大电动汽车示范运行规模,带动电动汽车研发产业化和产业链培育。促进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及其关键部件在京产业化。大力支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培育风电、太阳能、核能等产业发展。在制剂技术、中药现代化等生物医药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石化新材料,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鼓励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发展。积极培育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卫星应用、北斗导航及通用航空等产业领域。稳步推进生产业,引导工业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等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发展。支持设计产业专业化发展,探索建立工业设计产业园。
以“内涵促降”推进节能工作
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转变工业节能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现有在线监测平台升级改造,力争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以上标准煤的企业实现全能源在线监测。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改造项目的对接。加强行业准入指标的指导作用。对新上项目的能耗、水耗指标严格把关,加强能评管理,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的“三低”项目。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完善“三高”企业退出奖励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水泥,电镀、化工等产业结构。鼓励关停退出一批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等的小企业。坚持推广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抓住一批重点项目、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加快推广应用。
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北京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争取尽快颁布实施。发挥市政府联席会议作用,积极做好政府部门之间服务中小企业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市和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构建市区两级协同、区域和行业全覆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多种_方式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建立投融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等融资方式。加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监管。搭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国有企业市场合作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挖掘中小企业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切实抓好重点小城镇的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镇村产业基地水平,积极推动镇村产业结构升级,深化镇村企业素质培训,增强重点小城镇的产业活力。
扎实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作报告提出,贯彻落实《推进两化融合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338战略”,即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创新、转型发展、资源配置三大能力,开展制造业“强化”工程。服务业“提升”工程、农业“优化”工程、大型企业“跨越”工程等工程,推动形成企业、行业、区域等全方位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促进电子商务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狠抓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在支付,物流、投诉处理、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北京优势。
推进“智慧北京”建设,研究制定智慧北京建设行动纲要。加快无线物联数据专网和无线宽带专网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感知北京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物联网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推进物联网在公共服务、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试点。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加强网格化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移动政务试点,延伸政府公共服务。继续推进首都之窗云服务平台建设,推广行政办公云服务试点,促进物联网在各部门的应用。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信息资源资产化管理和社会化开发,加强数据采集管理,支持指导建设数据中心。以基于智能电网的智能家庭及社会综合信息服务等物联网重点项目推进为重点,开展社区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在九家医院启动电子病历试点。支持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共享。继续开展“信用北京行”活动,积极建设首都社会信用体系国家示范区。
同时,北京要加快建设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南方开始的,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了30年,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先发优势,同时也造成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口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密集,尤其是深圳,这几十年发展得非常快,由此也带来能源消耗和污染的问题,理解国家的能源问题有如下几个要点需要探讨:
(一)能源结构问题
我国具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煤炭储量,但人均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而人均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4%和6%,所以在能源结构上,我国必须要优先考虑以煤代油代气,这是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同等热值天然气、油比煤排出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要少得多,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能在能源消费扩大的条件下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以煤为主导能源的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二)发展模式问题
我国如果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按照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中最节能、能效最高的国家的标准,年人均消耗17桶石油,再乘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总消耗就是36亿吨。而现在国际上每年的石油贸易量仅20亿吨,2009年全球石油的总产量是35亿吨。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城市的建设发展,必须要走一条完全摆脱美国模式,并且还要超越日本模式的道路。这虽然非常困难,但采用更高效的发展模式,走自己的独特道路,这也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三)可再生能源应用问题
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30%是由于产品出口引起,即所谓的“转移排放”。因此,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全面走向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必须要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根据近期CNN提供的全球2009年数据,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是全世界最大的。(四)建筑与交通能耗问题在全社会能耗的三大板块中,建筑与交通的能耗,用户是很难自行调节的。如果某城市的交通系统和建筑都是高能耗的,市民群众是很难通过行为节能来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的。而且我国这两项能耗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上升,最终将会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60%左右,这种能耗的结构一旦确定,下一代就难以纠正,由此可见,当前要避免犯建筑与交通等方面刚性的错误。而产业的能耗将随着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的上升和碳排放税的出台,企业会自主进行调整减少。也就是说,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与碳排放是由当代人现在正在构建的建筑和交通模式决定的。正如美国已经发生大规模的城市蔓延,这个“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在大规模的郊区化后,就再也不可能号召老百姓回到城市中心居住。由此导致一个美国人现在消耗的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7个日本人。事实说明,错误的、高能耗的城市布局、交通模式和建筑一旦构建,想短期改变能源消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国在选择城市发展模式、交通和建筑模式时要十分谨慎,要本着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避免犯低级和刚性的错误。
二、我国南方建筑节能十大策略
有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消耗的资源占到世界资源消耗总量的50%左右,产生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气排放也占到世界总量的50%左右。因而,必须要着眼于建筑生命全周期的节能减排,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如果仅仅把建筑节能的目标集中在建筑的运行方面,尽管节能成效极大,但还有50%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针对我国南方地区而言,建筑节能减排着重点要放在十个方面。
(一)尽量采用低品质的可再生能源
如,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等。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高品质能源来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将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通则。比如光热在南方地区的使用成本大大低于光电。如果在一栋建筑中,利用低品质的能源,也就是那些直接可以获得的能源,如阳光、通风或浅层地热、水源热等温度调节方式来负责进行建筑的整体性、基础性的温度调节。而用高品质的能源,比如说电能、天然气能,来完成属于局部的、精细的调节用能。这样,建筑的整体能效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所以说,绿色建筑的本质,就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本身来获得周边免费使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让建筑物本身就具有气侯的适应性。就像鸟儿到了夏天把羽毛更换一样。建筑物本身如果具有气侯适应性、气侯的敏感性,就是一座聪明的建筑,也会成为最节能的建筑。
(二)尽可能应用简单的、廉价的技术
比如说自然通风、外遮阳、自然采光、导光管采光等等,都能够达到非常巧妙利用建筑自身和气候条件来实现节能的的。我国古代的建筑都有这个特点,如徽派建筑、岭南建筑,建筑的天井很小,四周有阁楼围合,形成自然的通风廊道。例如,澳门的郑家大院有几个小天井,每个小天井都有三四层楼高,自然拔风的效果非常明显。建筑自身就成了一个烟囱效应的通风口,把热气带走的同时,凉爽的气体从建筑阴影区的底部进来,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节能实践。我国具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农耕文明,传统建筑的特点是与当地的气侯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充分体现了建筑采用自然通风、外遮阳、自然采光等等。由此可见,传承学习古人的智慧来推进现代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本地的传统知识和材料,是为人们提供价廉质优绿色建筑的好途径。这些朴素的传统技术和方法可以通过现代的技术来分析研究。例如,不同的遮阳技术对节能的贡献并不一样,普通的透明玻璃,可见光和能量的透射吸收率几乎是100%,如果装上内遮阳,还有约75%的光热进入室内,但是如果装上外遮阳,阳光的热效应就减少了80%以上。因此,这是很简单且成本非常低的一项技术,却是阻隔阳光热效应的最有效办法。但是,近些年的建筑实践中也犯过很多错误,特别是在一些地方,非常急于邀请发达国家的一些建筑师到中国来参与建筑设计。这本来是好事儿,应该敞开国门邀请国外的设计师参与中国的建设,但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所谓“先进模式”。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师喜欢采用他们自己国家适用的方法和手段,而忽略了中国当地的气侯、自然条件。比如某个非常著名的干部学院,是聘请温暖地区的国外建筑师设计的,学校的主楼像一个大玻璃柱子,冬天不保温,室内工作人员冷得发抖,夏天室内教员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热得汗流浃背,每年仅电费就高达1600万元,比一般建筑高2-3倍。由于这个学院的建筑简单搬用了欧洲地区的建筑设计,这个设计在冬冷夏凉的北欧可能是节能建筑,但在冬冷夏热的上海就成为高耗能建筑,需要进行强制性改造。
(三)内部分隔式建筑可采用分体式空调
建筑物内部根据实用功能进行分隔和针对性用能。我国绝大部分建筑是内部空间分隔较小的住宅以及内部空间分隔成小空间的办公楼。凡是内部空间分隔的建筑都可以采用分体式空调。分体式的空调从自身能源的转换效率上讲可能不如集中式空调,但是,分体式的空调具有两大优势:一是避免了大马拉小车。当一个建筑只有5%的空间有人使用时,如果是集中式空调,必须要全马力开足;而分体式空调可以灵活控制开启具体的房间空调和用能;更重要的是,中国南方包括亚热带的各国的人民都有非常勤俭的习惯,晚上睡觉时只开卧室的空调,而其他的房间就不需要打开空调。这种行为方式的节能量非常巨大。我国的建筑节能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北方地区由于建筑的保温做得不够以及没有大面积实行供热计量,建筑能耗比北欧要高3-5倍,但是南方地区由于采用了大量的分体式空调,其能耗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能耗的1/3不到,根本原因就是分体式空调帮了大忙。但现代建筑师一般不太乐意应用分体式空调,主要是因为建筑外立面设计太难。所以,建筑师应该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建筑物表面的优化设计来减少空调的影响,比如将空调箱排列成建筑外立面非常有特色的装饰性线条的组成部分。
(四)尽快全面推行住宅的配件化和全装修
我国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的30%以上,住宅的二次装修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有条件的城市第一步必须要推行全装修。据测算,一旦推行全装修,全国每年可以减少300亿元价值的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也可以大幅度减少。我国毛坯房的供应比例之高是世界上少有的,与采取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相比,采取配件化的企业可节约20%能耗,节约水耗63%,节约木材87%,每平方米产生的垃圾量减少90%。推行住宅的配件化和全装修,不仅可以使施工过程中的能耗、水耗、噪声影响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城市空气的整洁,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可以大大下降。在很多城市,空气中的浮尘首先是交通引起的,第二就是建筑工地贡献的。
(五)推广建筑物立体绿化
这其实是一项非常高效、非常廉价、一举多得的节能工程。在屋顶、立面、公共构筑物的表面进行绿化,夏天可节约30%的空调用能,还可以显著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灰尘的排放,美化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某城市热岛效应最严重时,城市中心与边缘区气温可以相差6~8度,而且越到夏天热的时候,因建筑物大量使用空调排出热量,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就更明显。这个时候通过建筑表面和建筑屋顶的绿化,通过水汽的蒸发可以大大降低热岛效应,再结合绿色交通,城市的主要用能可以持续地下降,城市的人居生态环境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六)对新建建筑强制执行节能标准
比如规定建筑外立面与窗子面积的比例,窗子不能太大,而且要尽可能避免采用玻璃幕墙(具有光伏效应的玻璃幕墙除外)。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实施,可以大幅度减少普通建筑的能耗。但是还有一些建筑,例如高档的住宅、办公楼、写字楼、工厂等,不可能简单由几项指标来约束。这些建筑要走绿色建筑的路,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来大幅度减少建筑能耗,强制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的引导性节能规范这两条路应一并推行。5年来,中国在推行建筑物强制性节能标准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99%的建筑在设计阶段运用了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的标准,在施工阶段90%以上建筑达到了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推动全社会都关注建筑物的节能,对强制性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评比、暴光和处罚。对于那些不执行规范性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单位要给以罚款、公开曝光、限制进入市场、不予核准售房、资质降级直至吊销资质等处罚措施。
(七)完善激励政策
任何建筑如果注意到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审美环境的舒适性,必须会有代价或成本的提高。而这种代价必须要通过外部的激励来补偿和推动。这种激励是需要政府而不是市场来实现的。因为建筑的节能和舒适性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不可能一开始就从市场价格直接反映出来的,必须通过政府激励来进行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推广,尤其是高等级绿色建筑的推广,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税收、容积率等方面的奖励政策。这样既可以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又可以使得建筑节能的成效大幅度提高,花一点钱是非常值得的。近3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标识认证量大幅度上升。此外,对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每个项目财政补贴200到1000万,中央财政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中的应用,每瓦装机容量补贴17~20元。
(八)对既有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改造
我国有两项建筑能耗的指标很高:第一项是北方地区因集中供暖而产生的能耗,仅占全国建筑总量10%的北方城镇建筑却消耗了40%的全社会建筑能耗;第二项就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通过对上海9幢商业楼进行全年能耗调查的测量结果表明,这9幢商用楼全年一次耗能量为1.8GJ/(m2a),超过了日本相应商业建筑的节能标准(1.25GJ/(m2a))近43.3%。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集中式空调,往往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单位面积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要高五到十倍,甚至高达20倍。这就意味着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非常大。对于大型的公共建筑,首先要有改造计划,同时,对所有的公共建筑都应该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已将300多个建筑纳入在线监测的范围,针对这些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建筑能耗监测情况每年以白皮书的形式一次。有关监测数据应在社会上公布,并对节能效果最好和最差的建筑进行排名。在此前提下,对最不节能的建筑进行强制性节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还可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节能改造投资通过改造后节能的能源费用来补偿。建筑节能改造可先进行试点示范,对高能耗的建筑,尤其是政府建筑,可以通过专家会诊,确定需要改造的方面,再以经济合理有效的节能措施来进行改造。在节能改造时,要优先考虑采用成本低、节能效果好的适用技术和措施,比如自然通风、遮阳,立体绿化等等。这样,只需较少的投入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九)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校园、绿色社区
节能减排不能仅着眼于单栋的建筑,而是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把校园、社区变成绿色校园、绿色社区。学生是未来的主人,社会教育是一种最强有力、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法,建设绿色校园就是培养未来的主人们自觉节能减排的意识,所以必须要从社会教育这方面做起。今年已经确定了四所大学来创建节约型高校,未来的主人们就在绿色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十)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分布式绿色能源园区
建筑只在单个建筑推进节约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还远远不够,应该将一个小区乃至城市的建筑全部改造为产能的建筑,并将产能的建筑组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分布式绿色能源所占的比例逐渐扩大。在这些区域中,屋顶上装上风能、太阳能,垃圾回收和沼气发电、可再生能源的电梯应用,再通过系统组合,把光伏发电、太阳能聚热、太阳能光照明、沼气发电、风力发电、电梯的下降能等统统组合起来。可再生能源供应的波动较大,可通过接入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来减少和稳定这种波动,即所谓的微电网。每一个建筑都可就近使用建筑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这样能源的传输损耗接近于零的,而且建筑进行技术的互联,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如果实现这种系统,整个小区甚至整个城市就可以做到非常的节能和高效。虽然目前风力、太阳能发电效率还较低,但是根据专家最保守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与火电、核电的成本可以持平。金融危机使得太阳能光电的技术成本大大下降,危机前单晶硅400美金一公斤,现在降到了60美金一公斤,原材料成本降低了好几倍,这就使得整个清洁能源利用的时间表大大提前。比如原来预计2030年才能达到的,现在整整提前了10年,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就可以控制在这个时间表范围内,所以留给建筑师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应该赶快进行模式的转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着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要将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和建筑的功能、建筑的坚固度一样重视,要进一步把建筑的基本关注项目扩展到节能、舒适和环保。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
总之,建筑,尤其是亚热带的建筑,都必须具有当地气候的适应性,当地的人文历史的适应性,当地建筑材料适应性。做到了这三个适应性,建筑就是一个智慧的建筑,绿色的建筑,一个对下一代负责任的低排放的建筑,而且是能够吸收古代人类聪明智慧的建筑。这就成为绿色建筑的实施准则,即绿色建筑是本地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而不是食洋不化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推广必须要做到三个“适用”:
第一,适用的理念。老百姓可以接受,不能把绿色建筑看成是阳春白雪的东西,看成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的,高科技、非常前卫的先锋的建筑。绿色建筑来自于远古的文明,来自于人类内心的呼唤,来自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拥抱,这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建筑与环境共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种理念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接受的。
第二,适用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立体绿化等适宜的技术,而不是一味最求高科技、复杂昂贵技术,就使得绿色建筑可以推广,可复制。
第三,适用的成本。正因为采取了简单的技术,廉价的技术,容易实施的技术,绿色建筑的成本就大大下降,这种适宜的成本就造成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可复制。绿色建筑必须是能普及的建筑,必须是老百姓可以承担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推广还要做到三个“启”:
第一,启动建筑市场的绿色需求。必须把绿色建筑尽可能的市场化,市场的基础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但是在建筑领域,要达到节能,要达到室内环境环保,市场不可能直接给信号。要推行标识系统,给每一个建筑物分出等级,用标识、用品牌来让用户选择,市场就驱动了起来。
关键词:数据中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08
1 数据中心概念及组成
在维基百科中对数据中心的定义是“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数据中心是由于数据大集中而形成的IT应用环境,是数据处理、数据交换与数据存储的中心,同时,也是企业中业务系统与数据资源进行集中、集成、共享、分析的场地,工具、流程等的有机组合。
从数据中心的组成层面来分,应用层面上包括了业务系统、分析系统;数据层面上包括了操作型数据、分析型数据、数据间的集成整合;从基础设施层面看,包括服务器、网络、数据存储和整体IT运行维护服务。从数据中心逻辑架构来分,具体包含了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执行架构、基础架构(物理架构)、安全架构、运维架构。下面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
应用架构是指数据中心和它所支撑的应用系统间的关系。数据架构是指应用系统数据的构成、存储方式,同时也有数据标准等。执行架构是指数据仓库在运行时所拥有的关键功能,包括数据的访问、获取与整合。基础架构(物理架构)指的是为应用系统提供的硬件平台,为应用系统做更好的支撑,具体包含服务器、网络、数据存储等设施。安全架构包含在运维、应用、数据、基础设施等各个过程中,指的是为系统硬件平台及应用系统等方面提供整体安全性的所有技术及服务功能。运维架构为整个系统搭建了统一的管理平台,主要针对信息维护人员,同时需要提供管理维护工具,比如一系列的管理流程。
2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
2.1 发展历程。从数据中心的功能来划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的阶段。(1)数据存储中心阶段。在信息化早期,数据中心主要是作为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比如用来存储工作流业务或电子文档等数据,并进行期中管理。那时数据中心采用单向存储和应用,采取的维护是救急式的;仅仅是为了方便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其功能单一,对整体可用性要求也低。(2)数据处理中心的阶段。随着基于局域网的企业ERP、其他的应用系统的逐渐普遍应用,数据中心开始承担起了核心计算、数据处理的功能。此时数据中心偏重于数据的单项应用,有了专门的信息人员进行维护;开始面向核心计算,但整体上可用性仍然较低。(3)数据中心应用阶段。随着广域网或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信息资源重要性日益突出。此阶段数据中心担负起着核心计算、核心的业务支撑,并且开始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事前预防也列入到维护中,为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要求有较高的可用性。(4)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发展到目前为止,组件化、平台化的技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企业对信息系统依赖性不断加强。此阶段数据中心承担起了企业的运营支撑、信息资源服务、核心计算、数据存储等任务。业务运营对数据中心的要求将不仅仅是支持,而是提供持续可靠的服务。信息应用系统与业务融合在了一起,很难独立分开,运维服务已成为一种标准的工作,数据中心要求具有高可用性。
2.2 未来展望。通过上述四个发展阶段,数据中心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随着信息化不断普及、技术不断的创新,数据中心也将会迎来了新的时代。未来的数据中心,通过采用自动化、资源整合、虚拟化、安全、能源管理等新技术,能够使数据中心的成本逐渐的降低,解决信息安全、资源管理、能源等问题。灵活、模块化、整合、自动化、虚拟化、云计算、稳定、安全、绿色节能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3 国内外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3.1 国外数据发展现状。国外非常重视数据中心的建设,各大跨国企业基本上都建立起庞大、先进的数据中心。比如Google,最新建成的处理每天数十亿次搜寻与提供其他互联网服务的数据中心占地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Google甚至计划建立“海上漂浮数据中心”,利用海洋的能源进行冷却。而微软和Yahoo也分别在哥伦比亚河上游的韦纳奇和昆西兴建全新的大型数据中心。此外,微软还投巨资在全球建立多个数据中心,包括爱尔兰、芝加哥、柏林等地,甚至还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建设了一个可容纳1万部服务器的数据中心。Yahoo准备投资1亿美元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建立一个新的数据中心。
当然,国外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IT企业,金融界、医疗界、零售等行业,都非常重视数据中心的建设。比如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数据中心的存储能力高达4PB以上,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其庞大的信息量无疑对数据中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国外市场高度成熟。在北美和欧洲,数据中心外包服务已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外包,是指企业选择第三方专业服务商,来进行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运维、管理。比如租用场地、设备,将数据中心运行维护外包给专业服务商等。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有20多家专门经营数据中心外包的服务商。
目前在美国,很多服务商建立起了数据中心,为其它企业提供DIY数据中心服务。企业可以利用专业的公司来建设数据中心,使用他们自己的规格或者租用服务商现有的数据中心,这样总的来说可以满足当前企业对于基础设施的80%的需求。
3.2 中国数据中心现状。一句话概括,我国的数据中心是刚刚起步,但以很高的速度在增长。国内数据中心最早是政府数据集中工作时候建设的一批,逐渐发展到金融、电信等企业,以及一些大型企业也在建数据中心。国内数据中心背景是数据的大集中,并且数据中心的建设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近5年里,云计算产业园区在国内普遍发展,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量、面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58.8万个数据中心。最近5年内每年新增数据中心面积在800万平方米左右,新增数据中心个数在3万左右。但当前我国各行业数据中心面临着成本、整合、管理、安全、资源共享、等一系列挑战,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据中心各方面上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企业的信息主管们正在努力的把数据中心从过去的成本中心转型为增加企业利润、提高效率的创新中心,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撑力,为企业更好的发展。
在国内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数据中心外包市场逐渐升温,随着国内部分服务企业和国外成熟的数据中心服务商逐渐投向国内市场,建立起了几家商业化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并且建成或正在建设商业化的数据中心,能够为数据建设过程中提供基础设施的外包、运维外包等专业化的服务,使国内数据中心建设有了市场化、国际化的支撑,像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都产生了外包模式的案例。
4 结束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涉及范围广,各种应用系统经常不能有效地共享数据,信息孤岛不断出现,持续增加的安全威胁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急剧增长的数据量使得的存储容量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数据中心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业务的基石,建设高可靠、大容量的数据中心十分的必要。
参考文献:
[1]林小村.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04).
[2]《智慧数据中心》编委会.智慧数据中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9).
[3]张广明,陈冰,张彦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6).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NB-IoT 商业价值 网络部署
[Abstract] The IoT technology is overturning the traditional telecom operator’s business mod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brought to traditional telecom operators, the progress of the NB-IoT current technology was tracked,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B-IoT were analyz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scene and the commercial value of NB-IoT were discus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lecom operator’s network plan and the existing network was studied.
[Key words]telecom operators NB-IoT commercial value network deployment
1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终端的数量迅速逼近饱和。在新应用的推动下,预计到2017年互联网终端的数量将被物联网终端超越,到2021年,物联网终端数量将迅速达到互联网终端的2倍以上,如图1所示。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深入,预计全球物联网终端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0%以上,如表1所示。
根据物联网细分市场需求的不同,许多事物将通过毛细网络实现连接,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技术就是在这种业务场景下应运而生,具备深/宽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和大规模连接等突出特点,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具有确定性的高增长业务,有广阔的商业价值。
2 NB-IoT技术发展情况
2.1 技术进展
2014年5月,在GERAN组“FS_IoT_LC”的研究项目中,主要有3项技术被提出,分别是拓展覆盖GSM技术、NB-CIoT技术和NB-LTE技术。其中NB-CIoT由华为、高通和Neul联合提出,NB-LTE由爱立信、中兴、诺基亚等厂家联合提出。最终,在2015年9月的RAN#69次全会上协商统一为NB-IoT技术。NB-IoT技术进展如表2所示。
2016年4月,NB-IoT物理层标准在3GPP R13冻结,2016年6月,NB-IoT核心标准正式在3GPP R13冻结,2016年9月将完成性能部分的标准制定,预计在2016年12月,最后的一致性测试也将冻结,2017年NB-IoT将正式商用。
2.2 技术对比
物联网通信技术种类繁多,从传输距离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短距离传输技术,代表技术有ZigBee、Wi-Fi、Bluetooth、Z-wave等,典型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另一类是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广域网通信技术),如LoRa、Cat-1和eMTC等,典型的应用场景如智能抄表。与LPWAN家族的其它技术相比,NB-IoT具备突出的特点。物联网LPWAN技术对比如表3所示。
3 NB-IoT网络商业价值分析
NB-IoT作为LPWAN的一种重要技术,具备突出的应用优点。目前全球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物联网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开始积极开展业务演示和测试。
3.1 NB-IoT应用场景
从全球试点应用经验看,目前NB-IoT垂直行业应用主要聚焦于以下典型的几种:
(1)交通行业:包括车载信息服务(防盗、导航、远程诊断、信息娱乐等)、车载Wi-Fi、车载定位监控、车载视频监控、电动自行车防盗等应用。
(2)物流行业:包括货物跟踪管理、物流车辆调度等应用。
(3)健康医疗:以可穿戴应用为主,包括关爱定位(老人手表、儿童手表、定位鞋、宠物定位)、无线血压计等应用。
(4)零售行业:包括金融POS机、电子广告牌、自动售货机、移动货柜等应用。
(5)抄表:包括电表、燃气表、水表等远程抄表应用。
(6)公共设施:包括市政设施监控、气象与环境监测、城市灯光管理等应用。
(7)智能家居:包括家庭安防、家居自动控制等应用。
(8)智慧农业:包括种植、养殖业相关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应用。
(9)工业制造:包括智能工厂、智能产品(例如工程机械)后服务等应用。
(10)企业能耗管理:包括企业、园区、楼宇的能源管理、能耗监控等。
(11)企业安防:包括企业安防监控、电梯监控等。
3.2 NB-IoT商业模式
目前全球主流运营商对于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依然延续流量收费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配当前物联网的Top应用,如车联网、智能穿戴和POS机等,是以流量消费为主的话务模型。低功耗广覆盖的应用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并没有为其设计特有的商业模式,如抄表或者资产跟踪类应用上报周期长,数据流量可能长期为零。传统流量收费模式并不适用于低功耗广覆盖应用。
考虑到应用开发者的多样化(运营商、IT企业、设备制造商、初始创业团队、个人开发者),以下尝试对NB-IoT探索创新的、灵活的商业模式。
(1)NB-IoT管道模式:资产跟踪类、抄表应用只有在需要跟踪或读书上报的时候才会产生流量,所以以流量收费是不合适的。然而其提供的联接服务是高价值的,根据连接的设备数量向所有者收费可以更好地保护双方的利益。
(2)NB-IoT苹果模式:电信运营商建立应用市场,从用户收费,与应用开发者分成,利益共享。例如面向行业消费群体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业务等。
(3)NB-IoT亚马逊模式:基于分段的收费模式。即设备与平台段、平台与应用段分别收费。若数据存储在亚马逊平台,则不对设备和平台段收费。例如智能电力要求5分钟上报一次消息,这些大数据对于电力毛细血管问题定位、电力峰谷调度、区域调度有非常大价值。
4 电信运营商网络部署建议
4.1 频谱部署建议
在覆盖方面,低频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全球许多电信运营商选择低频部署LTE网络,国内电信运营商可以为后续在700M、800M、900M频段上部署NB-IoT提供生态基础。同时,低频建网可以有效地降低站点数量,提升深度覆盖。比如700M的建网频率是广电独有的竞争优势,可以优先选择此频段部署NB-IoT。
3GPP定义了NB-IoT的3种部署场景:独立部署(Stand-alone)、保护带部署(Guard-band)和带内部署(In-band)。
独立部署主要是利用现网的空闲频谱或者新的频谱部署NB-IoT;保护带部署是利用现网LTE网络频段的带宽,最大化频谱资源利用率。带内部署是利用现网LTE网络频段中的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以部署NB-IoT。
在带内部署方案中,NB-IoT频谱紧临LTE的RB。为了避免干扰,3GPP定义NB-IoT频谱和相邻LTE RB的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功率谱密度)不应该超过6dB。由于PSD的限制,在带内场景中NB-IoT的覆盖相比其他场景更受限,故建议采用独立部署或保护带部署模式。NB-IoT的3种频谱部署模式对比如表4所示。
4.2 网络部署建议
NB-IoT的网络部署包含芯片、模组或终端,NB-IoT基站、NB-IoT核心网、IoT连接管理平台等部分,如图2所示。
(1)终端侧部署建议
终端侧应用包含客户对业务芯片、模组或终端的选择等。在部署时需要根据客户的业务属性,开展入网测试,确定终端的适用性范围。
(2)NB-IoT基站部署建议
建议NB-IoT基站部署纳入现有电信运营商的基站部署规划中。基站侧仅仅是个通道,采用2G/3G/4G网络,针对NB-IoT可以在现有LTE完成复用、升级或新建。
基站侧可以充分利用现网的LTE站点资源和设备资源,共站点、共天馈、共射频、共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公共无线电接口)、共传输、共主控、共O&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运行和维护管理),以达到快速部署NB-IoT、节省建网成本的目的。
对于在现有基站频率部署区域外不能共享现有站点资源的热点区域,部署时需要进行升级或新建NB-IoT基站。
(3)NB-IoT核心网部署建议
核心网部署具体涉及的网元有接入物联网业务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以及物联网专网P-GW(PDN GateWay,PDN网关),需要根据标准进行开发,并通过现网升级改造的方式支持NB-IoT相关核心网特性,以满足NB-IoT业务接入。
(4)NB-IoT平台部署建议
连接管理平台面向客户需满足M2M业务新型商业模式的需要,面向通信运营商,需实现全局性掌握M2M连接网络行为和业务发展状况,以及辅助业务管控、辅助网络规划、业务规划和套餐制定等能力。
建议电信运营商在进行NB-IoT平台部署时,首先应按照NB-IoT关键业务系统进行建设。架构上从集团级平台、集团级基础业务支撑的的大格局出发,采用集约模式进行建设,除了传统的可扩展性、简洁性等原则外,还需要确保体系完整、关键单元可控,以利于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和长期稳定发展;其次,应充分发挥成熟厂商的产品经验,基于成熟厂商平台按照自身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并采纳其它厂商平台的特有功能;再次,应确保M2M连接信息提供的完整性、实时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在平整/实时和一致的汇聚,以实现M2M连接信息中心和运营分析中心的定位目标。
业务使能平台可以是自有平台,也可以接入第三方平台。
4.3 NB-IoT建设步骤
鉴于NB-IoT标准在2016年6月底冻结,作为一个新标准、新技术,建议分阶段、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市场供给强于需求,树立规模示范是核心。首先在需求强烈的重点城市进行规模试点和试商用。在试商用阶段重点对NB-IoT无线、核心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同时考察终端模组、芯片的商用性,平台、上层应用服务器的管理服务能力等,目标是实现电信运营商在NB-IoT初期阶段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第二阶段,市场供给和需求共同发力,NB-IoT应用大范围扩展。全国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将第一阶段试点的经验进一步推广同时扩大垂直业务,挖掘NB-IoT业务类型。在大规模运营NB-IoT的基础上着重考虑扩展平台层功能,进行某些业务的大数据分析,探讨研究多种服务模式,为转型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在以市场需求推动为主、产业成熟的阶段完成全国NB-IoT覆盖。建设规模的划定基于NB-IoT覆盖范围广、主要覆盖楼宇等特点,第三阶段基于统一的NB-IoT网络提供多种多样的个性化业务,在为客户提供优质网络的基础上提供优质的服务,大幅度提升运营收入,尤其是服务收入占比,真正实现运营商的成功转型。
5 结论
NB-IoT的技术特性非常适合于物联网细分业务的发展场景,大规模的发展有待于重点瓶颈的进一步解决,诸如终端通信模块成本及终端功耗必须进一步下降等问题。随着NB-IoT商用网络的逐步规模部署,预计NB-IoT的商用价值在未来几年将逐渐显露出来。未来各类垂直行业的产业链能很快在实际网络上找到自身的物联网应用及商业模式,并推动跨行业协作和商业模式创新。下一步将重点验证NB-IoT网络解决方案的可用性,研究新型行业应用的革新、业务模式的匹配等。
参考文献:
[1] 王占领. 浅析无线通讯技术中近距离通讯技术的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0): 31.
[2] 陈胜.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发展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3): 49.
[3] 翟品,陈亮. 现代无线通讯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J]. 科技传播, 2014(6): 220.
[4] 潘会兰. 针对无线通讯技术的相关研究[J]. 通讯世界, 2015(6): 18-19.
[5] 周伟康,马清龙. 浅析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 通讯世界, 2015(2): 20-21.
[6] 戴国华,余骏华. NB-IoT的产生背景、标准发展以及特性和业务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7): 31-36.
[7] 吴琼,薛楠. 物联网业务对通信网络的影响研究[J]. 移动通信, 2010(21): 57-60.
[8] 赵静. 低速率物联网蜂窝通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移动通信, 2016(7): 27-30.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19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19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19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的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的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的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区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2019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4.65 、4.02、和6.24 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xx”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1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了智能日本(i-Japan2019)计划,韩国“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9计划》,美国Obama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 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广泛调研、专题讨论等活动,局党组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统计改革和建设,推动统计科学发展,促进统计服务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统计部门只有加强以自身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的本质是服务,上为党委政府服务,中为部门行业服务,下为基层百姓服务。统计部门只有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正确定位统计工作,加快统计自身的发展,强化数据质量,打造统计分析精品,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才能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统计保障。尤其是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国、全省及我市经济社会的影响正在加深和蔓延的现状,需要统计部门切实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状况,加强对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的跟踪监测,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当好参谋助手。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计成果必须服务于__加速崛起的进程中。社会公众越来越关心和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生活环境改善、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的情况。统计部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在调查、采集数据和统计分析的各个阶段,关注科学发展、关注和谐建设、关注改善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充分发挥统计特有的作用,以更多、更全面的统计成果,用真实可信的数据,让全市人民看到近些年来我市在改善人民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步,增强全市人民对__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信心。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计工作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促进统计事业健康发展。解决统计工作深层次矛盾、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在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统计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式,针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改革和创新统计观念、统计组织、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一手抓经济统计,一手抓社会统计,突破瓶颈制约,提升统计能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促进统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计部门必须统筹安排好各方工作,有效满足市委、市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需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统计部门必须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应用更加科学的统计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调查手段,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形成新的工作抓手,寻求重点突破,坚持树立开放眼光,走开放统计的道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统计资源整合,统筹兼顾各方工作,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组织完善、制度科学、保障有力、服务优质的统计体系,实现统计资源共享,构筑统计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满足市委、市政府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围绕工作重点、民众关心视点,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各类经济、社会统计信息,六年来,共上报信息近20__多条,被采用条数每年均位居市直单位前列。每月向市领导送阅《__月度经济运行监测》、《__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快报》、《统计专报》等,现已将各县区党政领导列入《__统计信息》送阅对象。每年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送阅“市情”手册千余份,为“两会”参政议政提供翔实数据。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季度经济形势新闻会制度。在市电视台“沟通”、“舜耕瞭望”等栏目,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予以解答。组织开展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情民意调查,完善__统计信息网的网上办事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统计服务。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抓住经济发展的难点、社会生活的热点、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做好统计分析研究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近6年来,共撰写分析研究报告510篇,其中,《重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奋力崛起》、《我市制造业投入加大、成为投资最大亮点》等一批分析研究文章,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并作了重要批示。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按照统计法规、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努力推进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把基层基础工作纳入经济和统计考核内容之一,加强检查考评,着力规范 统计数据收集、填报、审核、订正和上报等程序和方法。开展经常性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人数近千人次,举办了《统计调查技能》、统计业务和法规知识的系统培训,不断提高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经费、人员配备上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20__年从公益性岗位招聘统计工作助理员38人,安排到市区街道从事统计工作。
(三)把握发展主题,推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精心组织实施了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并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实行了工业、农业、商贸等一系列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改进gdp核算、固定资产投资和能耗统计,建立了非公经济、开发园区统计制度等;积极推进联网直报和在地统计工作,适应统计改革和政府决策管理的需要;基本建成了上联省局,下联县区,横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计信息系统;统计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六年来,全市统计执法共检查2090个单位,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420起,保障了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
(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廉洁从政教育。继续推进统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及人、财、物、数的监督检查,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在局全体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专题教育活动。从完善制度、推行公开、加强学习教育、责任追究等方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建设文明机关,充分展示统计人形象。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强化机关干部的公仆和服务意识,积极创建文明机关,20__年、20__年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的荣誉称号。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求真务实、不出假数,弘扬实事求是精神;以机关效能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工作落实;以阳光统计文化建设为抓手,树立阳光统计工作理念,规范和透明统计工作行为,锤炼统计工作者求真务实的工作品质,职工的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提升。
三、影响和制约统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近几年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统计改革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来衡量,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较,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计指标体系还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状况。一是统计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第三产业、资源环境、能源统计和社会统计还有待建立健全。能源统计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全面反映全社会能源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情况,不能全方位地提供能源供给与需求、能源管理效率、能源资源与生产、能源开发与节能等决策信息,也不能全面掌握能源生产、消费、库存情况及发展趋势。服务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服务业涉及行业多、变化快,企业形式多样,现有统计模式和调查体系无法全面、完整、准确反映服务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和满足gdp核算的需要。社会、科技、文化产业统计体系不够健全。二是统计指标老化现象严重。部分计划经济时期的指标如劳动工资统计指标沿用至今,非公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不健全、没有科技进步与创新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对不合理制度的改革比较缓慢。三是统计指标交叉重复较多。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本局专业之间重复统计、多头统计依然存在,如工业和能源统计部门报表重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二)统计调查方法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易变性增加,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大,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降低,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作用仍然有限,普查数据的时效性有待增强。经常性抽样调查仍然没有全面推开。抽样调查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统计调查中,过多依靠基层统计人员上门调查,并存在大包大揽的现象,费时又费力,没有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
(三)基层基础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一是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没有相对独立性。市、县区统计局现有的工作人员与承担的工作任务失衡,不堪重负;乡镇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统计工作条件差。由于任务繁重、待遇偏低,导致统计队伍不够稳定。二是基层统计工作条件差,统计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乡镇、街道普遍存在办公用房拥挤、办公设施陈旧、办公设备不足等问题。大多数乡级统计机构没有配置专用计算机,只能和其他部门合用一台计算机,影响统计数据的安全性;街道90%以上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没有办公电话、计算机,统计日报表仍然采用手工汇总这一落后的工作模式。三是经费紧张,不能满足统计工作需要。随着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基层统计经费严重不足,经费与承担的任务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县区经费无法保证统计业务的正常开展,甚至有的连下乡的交通工具、调查员补贴都难以保证,致使一些常规报表以及普查、专项调查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四是学习培训不够,对统计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和考察交流不够,尤其是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迫在眉睫。总体上看,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十分薄弱。
(四)统计优质服务水平还不到位。一方面,统计任务重与统计人手少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统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除各项大型普查和正常统计报表任务外,适应领导决策需要、反映新生事物的专项调查和统计监测不断增加,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与此相反,统计力量严重不足。这种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统计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统计人员疲于应付。另一方面,统计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需求的状况依然存在,尤其是为社会公众做好统计服务的范围不够广,统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深入分析,统计工作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
第一、重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不够。局领导班子比较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但是存在学习与实践用力不均现象。如在对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规律认识方面,有些工作阶段性、表面性问题解决了,但长远性、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触及,特别是对一些制约和影响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的力度不大,探索的步伐不快;在统计工作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上,考虑当前较多,而对长远发展研究不够,解决现实问题花费的力气较多,建立长效机制相对考虑不够。虽然出台了不少的措施,但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
第二 、重常规思维,努力创新不够。还没有深刻透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还没有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发展问题、研究发展规律、指导发展实践;还没有真正形成以科学发展观要求审视统计工作、定位统计工作、谋划统计工作、提升统计工作的实际能力。思想观念有些滞后,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不够强,创造性的工作不够。统计改革步子迈得不够大的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长期从事统计工作,受传统的惯性思维影响较大,往往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片面强调高度统一的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方法,安于现状,怕冒风险,担心改革涉及面广,搞不好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统计工作;二是对基层统计的情况虽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基层统计部门受当地政府管理,在基层基础建设上统一步调工作还不够到位;三是改革需要成本,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人力与财力的限制。
第三,重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统计指标不够。由于长期以来存在重经济统计、轻社会统计的观念,造成经济统计与社会统计工作有不对称的现象。领导关注经济较多,我们针对经济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就多,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统计分析精品就比较多,而反映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的统计分析关注度不够高。社会公共服务存在缺位的现象,统计信息服务与民众和基层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对社会各界需要的数!据提供不足,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卫生、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统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社会公众的统计信息产品内容、渠道、时效、形式有待加强,向社会公众宣传统计工作的力度还不够。
第四,重布置任务,解决困难不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深知为领导、为群众、为基层的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工作方法和思想意识与以人为本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上,虽有所思考,但提炼升华不够;深入基层开展专题性、问题性调研较少。对于上级或其他部门布置的统计任务,也只是强调和布置工作,给基层统计部门压的担子很重,要求的标准很高,但业务指导不够,督促检查不够,完成任务所需的条件保障和经费不能给予支持。
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征求意见建议56条,经过整理、归纳,共梳理出存在的突出问题14个,其中,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4个,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7个,目前没有能力解决需要向群众说明的问题3个。对于存在的问题,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能解决的马上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按局领导班子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对一些作为自身无能力解决的,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另一方面向干部职工解释说明。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局领导班子在发展思路上达成了共识。总体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提供优质服务;强化二个抓手,即:阳光统计文化建设、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三项改革,即:在地统计、联网直报、统计制度;抓好四项工作,即:基层基础建设、统计调查分析、统计咨询评价、统计执法监督;实现五个目标,即:提高数据质量、打造分析精品、共创内和外顺、锻造勤政廉政、争创“四个一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把全市广大统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从违背科学发展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工作方法,服务科学发展,在强化统计能力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提高数据质量上取得新成绩,在改进统计服务上取得新飞跃,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到科学决策、解决问题、促进工作上,推动全市统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推动统计创新。解放思想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当前,统计的社会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统计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统计事业发展已进入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始终把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于__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僵化观念,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从更高的层次来思考和分析问题,不断增强统计能力,在探索中找出路,在应变中求思路,在创新中促发展。
(二)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发挥统计作用。求真务实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统计工作上联政府决策,下系百姓生活,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监测作用。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监测,客观反映科学发展的成果和问题。二是评估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对地区的科学发展成果进行评估。三是参谋作用。通过统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选好课题,撰写一批有分量的分析、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促进科学发展的建议,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__崛起当好参谋。
(三)加快统计改革,进一步增强统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深化统计改革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要逐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关于结构、质量、效益、民生等反映科学发展的统计指标。二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农村统计调查制度;规范和加强部门服务业统计,继续完善非公经济、劳动力和工资统计,着力加强人口、教育、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统计。三要完善数据评估体系。不断规范统计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千方百计提高各项指标数据质量。
(四)拓展工作领域,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市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增长受到明显影响和冲击,一些经济指标增幅开始减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的政策措施。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变化,加大调研力度,加强分析监测,加速信息传递,着力增强统计服务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统计服务于科学发展的水平,积极为党政领导出谋划策,为__崛起献计献策。
(五)坚持强化各项建设,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加强统计建设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要继续开展基层基础工作调查研究,努力推动基层统计机构设立和统计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业务培训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二是加强统计法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事中检查和事后整改的综合运用,突出执法重点,对经济普查、节能降耗、新开工投资项目等工作中的统计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或重点督查。研究建立统计违法行为通报制度和机制,特别是对于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加大案件曝光力度,不断优化统计工作法制环境。三是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网络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开发等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更新配套,全力寻找国家局、省 局技术支持,逐步实现省、市、县区、乡镇的网络互联互通,确保联网直报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优化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整合培训资源,促进科学带头人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熟悉统计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能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统计队伍。
五、切实加强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是统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班子。把学习方式、学习制度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抓好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突出抓好邓小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抓好中央、省委、市委重要方针政策的学习。根据统计工作需要,加强对先进统计理论、统计专业知识、统计法律法规及科技知识的学习。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把理论学习同加强个人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精神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摆正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二)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把握统计工作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统计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努力实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把统计工作置身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平安__建设、推进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研究和谋划,推进统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善于破解难题,善于把上级精神与__实际结合起来,既善于出思路、谋全局、作决策,更善于抓部署、促落实、求实效,不断增强解决难题的前瞻性、系统性和时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和谐型班子。进一步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各项具体制度和领导班子的议事决策程序,做到用制度规范施政行为,用程序保证职责履行。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维护集体领导的权威,不断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自觉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发挥整体功能,努力营造团结合作、和谐共事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建设务实型班子。要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不断完善领导班子的自身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树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理念。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智慧和才干,提高领导班子管理水平。在“求真”和“务实”上下功夫,积极为统计改革发展出谋划策,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形成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