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

时间:2023-11-30 10:2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期间,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被黄染的一种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严重时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加强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患儿,男52例,女38例,患儿年龄为12h~8d,其中,生理性黄疸47例,母乳性黄疸17 例,病理性黄疸26例。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的黄染,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

1.2 方法

所有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院后对其病情作出评估,做好基础护理,并进一步了解患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病情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光疗治疗。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1)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呼吸及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皮肤及面部黄染的程度和部位,还要注意观察粪便的颜色,同时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吮吸情况等。

(2)消毒护理:定时对病区进行紫外线消毒,接触患儿前必须清洗双手,进入病区需换消毒衣服、帽子和拖鞋,患儿的生活用品及食具专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3)喂养护理:对患儿进行按需哺乳,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加喂水以促进排尿和排便,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对于鼻饲喂养的患儿要加强口腔护理,以防患儿口炎和唇部干裂。

(4)皮肤护理:每天坚持给患儿洗澡,用温水认真擦洗腋下、腹股沟,做好臀部的清洁护理。用75%乙醇或0.75%稀碘酊擦拭脐带,每日2~3次,以防止脐炎的发生。

(5)心理护理: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将黄疸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及护理注意事项告知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安抚家属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取得家长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最迟在第5d出现。本研究中,47例被确诊为生理性黄疸,小儿没有其他症状,精神反应良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护理措施主要是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勤哺乳,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分,促进胎便的排出,以减少胆红素的积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2.3 母乳性黄疸的护理

本研究中17患儿被确诊为母乳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3d左右出现,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2周左右后持续不退,停止母乳喂养3d后黄疸症状减轻。护理方面提倡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以刺激新生儿肠道的蠕动,促进胎便便和胆红素的排出。但为了防治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也可使用顾平等设计的新生儿哺乳辅助器补充配方奶的方法,既可以降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积累,又避免造成新生儿对配方奶的依赖。

2.4 病理性黄疸护理

本研究中,26例新生儿被确诊为病理性黄疸,采用光照疗法给予治疗。蓝光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患儿入箱前的准备。脱去患儿衣裤,并对患儿全身进行清洁,剪短指甲,佩戴黑色遮光眼罩保护双眼,用布条保护好新生儿的外生殖器,选择舒适的。调节箱的温度保持在30~32℃。

(2)入箱后的护理。光疗时注意及时更换,保持患儿全身均匀受光,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鼻腔是否受压,定时测量箱温和患儿体温的变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患儿在光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皮肤脱水、呈现青铜色、惊厥、呕吐、呼吸暂停等突况,应暂停光疗并及时告知医生。

(3)口服琼脂的护理。琼脂中的纤维素可以使光疗过程中转化了的胆红素稳定在溶液中,降低被细菌转化的可能,通过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琼脂用10%~15%的葡萄糖溶解后喂食,每次500mg/kg,6~7h/次。应在患儿情绪平静时喂食,以免呛咳,大便次数过多时应停止喂食。

(4)抚触护理。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儿可进行抚触护理,每日1次,每次10min~20min。对患儿头颈部、胸腹部及四肢、背部进行标准有序的抚触,头颈部和背部的抚触用指捏法,四肢的抚触用挤捏法,力度要轻柔,每个动作重复3次。抚触者需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对患儿进行充满爱意的抚触,当患儿因疲劳、烦躁、饥饿有抵触情绪时应停止抚触。抚触能够刺激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等的分泌,促进患儿对乳汁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胎便的排泄。

3 结果

47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和17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均痊愈出院;2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平均时间为7~8h,疗程为4~5d,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均痊愈出院。

4 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病症,对于生理性黄疸患儿,只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就能痊愈。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容易导致生理性发展为病理性,持续时间过久会造成神经中枢收到损害从而引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

综合有效的护理内容,是保证患儿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黄疸患儿发生的实际情和具体发病原因,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给予针对性的观察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根秀.127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2(8).

[2]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疽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

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早期护理;经验总结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它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而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持续增加而表现在皮肤黏膜等上的病理特征,可诱发新生儿神经系统遭到一定的损害,病理性黄疸严重的话,很有可能引发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死亡。所以,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前期的护理与预防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给予了常规的护理干预,受到了良好的成效。具体报道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的68例新生儿黄疸者都是在该院所收治的,而且都满足母乳性黄疸诊断所规定的标准要求。在这68例新生儿中,男婴为36例,女婴占到32例,他们在接收治疗时的出生日龄都保持在24h~35d,大致范围在(14.0±3.5)d,出生体重基本维持在2100~4500g,新生儿的胎龄的大致范围在(38.6±3.2)周。其中已足月的婴儿为62个,早产儿为六例。对这68例新生儿在刚入院期间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我们得知其胆红素(IBiL)196.6~490.8μmol/L,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222.0~538.2μmol/L。对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进行调查发现,在一天以内出现的只有一例患儿,一周以内的有30例患儿,两周之内的则为16例,15~28d时为2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黄疸病情不断加重,新生儿的表面皮肤呈现鲜黄色,舌质通红,小便短赤等症状不同程度的出现。我们将这68例新生患儿分为两组,任意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这两组患儿的病因。性别、胎龄、血清胆红素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变化不明显的比较起来科学性也较强。

1.2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为他们先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后,然后给新生儿的处注入5ml的开塞露,并将其周边的皮肤捏紧至一两分钟左右。每隔12h,给新生儿喂10ml、2.5%的葡萄糖溶液,每天喂三次,一共持续三天时间。对照组:为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母乳喂养,每天定期为新生儿进行沐浴,对胎儿的全身进行抚触并持续20min左右,特别是婴儿的背部,抚触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皮肤神经促使中枢产生兴奋感,使胎儿可以尽快的将胎粪排出体外。新生儿游泳的好处在于水中的导热性能强于空气中,新生儿在水中耗能多,胃肠蠕动也会不自觉的加快,食欲自然而然也会不断增加。对两组新生儿每次的胎粪排出时间与多少以及胎粪变黄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在出生第四天后对他们进行黄疸含量的测定。

1.2.2黄疸测定 由于从皮直接测黄疸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从额部和胸部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精确。所以通过在测量时,选取额部与胸部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测量的最高值为22,最低读数为5,额部。胸部平均值保持在12,以此来断定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1.3衡量疗效的标准

①显效:治疗5d后,患儿面部、全身发黄现象全部消退,而且吃奶、睡觉都表现正常,血清胆红素

1.4数据分析

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数资料都选取均数±标准差形式,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

2结论

从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治疗组来说,在60min之内,新生儿都将胎遍顺利排出,并且首次的胎粪量明显比较多,而对照组中只有8例尽早排出了胎便。在第四天的黄疸指数测量中,对组照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偏高的患儿明显多于治疗组。两组胎粪变黄时间与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护理干预5d后,干预组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7/34),χ2=3.2,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按其病因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系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的黄疸,多在出生后2~8d发生,无其他全身症状,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胆红素不易排出,进而导致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一旦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就会引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

在出现黄疸时,要耐心呵护,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6~8次,再次喂养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至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d期间,母亲定时挤奶,仍保持乳汁通畅。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排出,奶液过稀会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王春兰.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32:63.

[2]罗文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5:115-116.

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主要是新生儿出生后7d内出现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该疾病具有特发性的特点。据相关研究表明,黄疸在新生儿中极为常见,由母乳喂养引发的黄疸则占据85%左右[1]。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乳喂养量不足,使得新生儿胎粪无法正常排出,从而使得肠肝循环提高,进而促使胆红素自肠道重吸收能力增大,最终引发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若高胆红素血症较为严重则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智力、听力以及肾脏等受损,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本研究给予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预见性护理干预,且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母乳喂养,且为足月分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观察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患儿11例,出生天数(3~27)d,平均天数(14.6±0.4)d,体重(2800~4400)g,平均体重(2734.2±189.4)g,出现黄疸时间(5~8)d,平均时间(6.3±0.5)d,黄疸指数(7.6±11.2)平均指数(9.6±2.5);对照组患儿男性17例,女性患儿12例,出生天数(4~28)d,平均天数(15.8±0.2)d;体重(2700~4500)g,平均体重(2856.7±212.3)g;出现黄疸时间(4~9)d,平均时间(6.2±0.3)d,黄疸指数(7.1±12.2),平均指数(8.8±2.1);两组患儿性别、出生天数、体重以及黄疸指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护理人员需做好日常消毒以及护理相关工作,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将该病相关知识告知家长,同时将合理的喂养方式告知产妇。

观察组患儿应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1)将母乳喂养的次数增加,降低哺乳量,同时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后放进奶瓶之内,喂奶时应用60℃的水,将奶瓶捂热。(2)在两次喂奶的空隙时间给予20ml10%的葡萄糖补充,6次/d。(3)抚触新生儿,将室内温调至28 ℃左右,湿度保持在60 % ~65 %左右,同时抚触台温度需>新生儿皮肤表面温度住的0.5 ~1 ℃左右,护理人员需保持手部清洁以及手心的温度,避免佩戴任何首饰以及留有指甲,防止将新生儿划伤。当新生儿沐浴后、午睡后以及喂奶30分钟之后选取相对安全的护肤霜以及润肤霜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具体抚触方式:护理人员将左手放置于新生儿的右边腹部之后对其进行腹部抚触,注意方向为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进行,护理人员在抚触时应保持放松,且力度不宜过大,同时用目光与新生儿进行感情交流,在此过程中需时刻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当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即哭闹以及肌张力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抚触。(4)对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宣教,使其进一步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帮助正确进行母乳喂养,并树立信心(5)应用皮胆红素仪对新生儿的胆红素的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黄疸指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黄疸消退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黄疸指数与黄疸消退时间对比(x±s)

3讨论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产妇母乳中具有相对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较高。据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开奶较迟,母乳摄入不足,则造成肠胃蠕动变慢,从而使得肝脏合成产生的胆红素长时间停留在新生儿的肠道内,之后则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解,进行形成未结合的胆红素,同时胆红素进入到新生儿血液中进行循环,最终加重黄疸,对新生儿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

随着目前母乳喂养以及母婴同室进一步增加,使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占据22%左右。据相关研究研究表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机率[4]。在母乳性黄疸患儿护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温度24~26℃,湿度保持在60%~65%,同时将黄疸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家长,并积极鼓励产妇及早喂奶,将水分以及营养物质摄入给患儿,从而可有效将其肝脏负担以及脂肪与蛋白质的消耗减轻,最终促进患儿排除胎粪,减少胆红素[5]。有研究指出,给予新生儿腹部抚触可在很大程度增加肠道蠕动,使得患儿能够更好的吸收卜葡萄糖醛酸普酶,从而加快黄疽消退,提高患儿食欲,有利于患者的生长发育[6]。本研究护理方法中风对母乳加温主要目的是破坏母乳中卜葡萄糖醛酸普酶活性,减少肠壁再吸收胆红素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本研究认为,指导患者患儿少量多餐,可有效使得肠道更好的对母乳吸收,若在两次喂奶的空隙时间给予患者20ml的10%葡萄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量,从而抑制胆红素进人肝肠循环,同时还能够帮组患儿更好的排尿,促使其将有害物质排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针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给予预见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使得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缩短,进而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君.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135-136.

[2] 贾玉双,潘迎洁,陈春丽等.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707-708.

[3] 黄芳.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23):76-77.

[4] 陶梅.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持续母乳喂养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9):74-74,75.

第4篇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因;分析;护理;干预;围产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胆红素排泄异常等因素而导致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新生儿临床症状之一。国内发生率高达30%~50%,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更加严重的其他并发症,比如常见的胆红素脑病等,会留下神经性的后遗症,也出现过死亡的情况。导致高胆红素血病的因素众多,必须在前期尽快弄清产生该病的根本原因,针对其开展早期护理,从而大大降低该病对儿童的危害。现对2014年1月~8月随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中的2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例进行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8月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共240例,240例包括了男180例,女60例,农村168例(59.1%),城镇72例。选择产科同一时期未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40例作对照,其中,男152例,女88例,农村192例,城镇6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收集黄疸患儿、正常新生儿资料,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指标较多,通常包含了孕周、感染等因素,筛查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内,并选择SPSS 11.5软件包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适当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孕周和高胆红素血症关系 240例患儿中,早产儿130例,足月儿100例,过期产儿10例,分别占53.1%、42.6%和4.1%。结果表明,在早产儿中发病率会比足月儿和过期儿高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感染及非感染因素 在本院收治的24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里,其中非感染性因素黄疸为180例(75%),含溶血性黄疸30例,围产期因素致黄疸120例,母乳性黄疸18例,其他原因黄疸12例;感染性因素致黄疸占60例(发病率25%),其中含有了新生儿脐炎32例、肺炎8例、脓疱疹8例、败血症6例、肝炎综合征6例。在感染已被控制的今天,更应重视非感染因素。

2.3高胆红素血症与出生时间的关系 黄疸出现时间于出生后24 h 16例,占黄疸总数的6.7%;出生后2~3 d 80例,占黄疸总数的33.3%;出生后4~7 d 120例,占黄疸总数的50.0%;大于7 d 24例,占黄疸总数的10%。7 d内发生黄疸216例,占黄疸总数的90%。因此,应当注意新生儿出生后7 d内的喂养及护理。

2.4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由于围产原因而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包括120例,占总数50%。和正常新生儿围产期各因素发生状况对比而言,两组胎龄、剖宫产、母乳缺乏、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前使用催产素及胎膜早破发生率进行对比,其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护理干预

3.1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3.2促进乳汁分泌 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早接触早吮吸。

3.3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提升[2],这种情况下必须促进胎粪排出。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min取出[3]。

3.4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提高更换尿布的频率,并时刻清洗臀部,避免在臀部发生感染。

3.5注意保暖 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暖方法,避免因低体温引起体内的游离脂酸过高。游离脂酸能够与胆红素竞争结合白蛋白。

3.6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治疗黄疸,如苯巴比妥钠等。

3.7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中医药在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时有明显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可以出院,缓解经济压力。

3.8光疗护理手段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蓝光治疗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取得不少成效,逐渐发展成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4]。光疗护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使得未结合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最后从尿道排出来。

4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典型的儿科病,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矛些病理表现,但其共同的危害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导致听力障碍、视觉异常、智力落后的重要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重、妊娠合并症、母乳喂养不足、剖腹产、缺氧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产妇泌乳延迟,也是引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此外,多数学者认为当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无特殊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母乳性黄疸。本次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均有因可查。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观察过程中,需做到及早预防、密切观察、科学护理等。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加强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婴儿早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临床上应尽量降低剖宫产率。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要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总之,主要以围产期因素和妊娠期疾病为主,减少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早发现,早干预,适当地应用各种科学治疗方法,从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及其对新生儿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

[2]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第5篇

【关键词】 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而蓝光治疗是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的首要治疗方法,即:用波长420~470 nm的光照射,能使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变成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胆汁和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它具有操作方便、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优点。我院儿科自2006年2月~2008年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122例,均采用蓝光照射相配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06年2月~2008年2月应用蓝光配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22例,其中男65例,女57例,年龄为出生后1 h~45天,平均8天。住院天数3~9天,平均6天。其中母乳性黄疸5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均治愈出院。

2 观察与护理

2.1 环境准备及检查设备 病室环境应清洁,通风良好,配备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4 ℃~26 ℃,湿度为55%~65%。定期消毒。检查蓝光箱是否清洁,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灯管每周用95%的酒精擦拭1次。检查灯管的亮度和灯管是否超过使用期,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一般灯管使用1 000 h必须更换。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室温低时要预热,待箱内温度升到并控制在30 ℃~32 ℃时,才能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内。

2.2 患儿准备 应给患儿洗温水澡,擦干皮肤后不要扑粉,以免影响蓝光照射效果。给患儿换上清洁尿布,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

2.3 治疗方法 采用双面光疗箱,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为33~50 cm。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若患儿烦躁、哭闹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每次光照前测血清胆红素值,一般光照12~24 h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总时间按医嘱执行。当血清胆红素﹤10 mg/dl时可停止光疗。

2.4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神志、呼吸、体温、面色及病情变化,30 min巡视1次。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及反应是否灵敏,呼吸是否平稳、规律,有无急促及暂停现象。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吸氧并报告医生处理并记录。因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易随环境变化,应每4 h测量一次体温,高于38 ℃或体温不升,均应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观察皮肤及巩膜黄染的程度;有无腹胀、腹泻;检查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四肢有无颤抖;大小便颜色及量并记录;监测血清胆红素。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黄疸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2.5 光疗的护理 光照期间每小时测箱温1次,每2 h喂奶1次,并及时更换尿布。两次喂奶之间给予喂温开水,如不能进水,应静脉或鼻饲补液,保持营养、水分的供给,并及时记录出入量。治疗及操作集中进行,输液可采用静脉留置针,经常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有渗出时及时处理。工作人员为患儿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暂停光疗,并严格交接班。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并喂适量温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于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人为地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光疗结束后切断电源,包好患儿后抱出蓝光箱外,记录照射时间,并再次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

2.6 健康教育 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理解和信任并予重视,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使家长尽快接受治疗方案,适应新的角色,并积极配合治疗;早开奶,做好母乳喂养,婴儿出生30 min开始哺乳,以促进肠蠕动,促使胎便及早排出,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总量;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多喂水,增加尿量,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第6篇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20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情观察 护理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

2方法

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3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3.1新生儿生理特点

3.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 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3.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3.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3.2 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3.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3.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4观察与护理

4.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4.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4.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4.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6光疗的护理

4.6.1将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位置。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静脉输液的要固定好患儿的双手,防止拔脱输液针头。记录开始照射时间。如患儿哭闹,要仔细检查患儿是否舒适,箱温是否适宜。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有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应急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4.6.2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1],箱温保持在30~32℃。

4.6.3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受影响呼吸。

4.6.4光疗过程中应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2],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

4.6.5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烦躁、嗜睡、拒乳、皮疹、青紫等症状,应急时与医生联系,寻找病因,做好相应处理。随时注意黑眼罩、黑布是否松脱,及时贴紧。

4.6.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因为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红臀发生。男婴换尿布时要注意避开蓝光。

4.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7名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8健康宣教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早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本文1名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乳旁加奶;游泳抚触;家属参与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是由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1]。然而喂养不当,胎便排出延迟等因素均可使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为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我院采取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40名,随母住院约8d,产妇为初产妇,年龄为20~30岁,肝功能正常,且均无并发症和合并症。新生儿体重2.5~4.0kg,Apgar评分10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70名。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均进行早吸吮,早接触,24h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乳旁加奶 新生儿每次吸吮母亲后,及时给予评估,如果母乳量不足,按需给予乳旁加奶,直至母乳量充足,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求。方法:先清洁双手和产妇,用乳旁加奶软管固定在一侧,开口伸出1~2cm,软管的另一端放入已加好奶的容器里,新生儿按正确的姿势含接和软管开口,新生儿既能够充分吸吮,又能够通过加奶软管把容器里的奶一起吸出。这样有效的吸吮以后,可以加速乳汁分泌,保证新生儿的摄入量。

1.2.2游泳和抚触 ①新生儿出生满24h后,上午游泳1次/d,在吃奶后1h进行,10min/次;②游泳结束后,给予专业的新生儿抚触护理,5min/次。如果新生儿哭闹,不利于抚触,也可以选在新生儿安静的时候进行;③游泳或者抚触结束以后,在婴儿入睡之前,给予充足的喂养,表现为:吃奶后有满足感,能很快安静入睡,能睡眠3h左右。

1.2.3腹部按摩 给予新生儿腹部按摩2次/d,上午1次(在新生儿抚触时进行),下午15:00进行,腹部按摩约2~3min/次,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与肠胃方向一致。

1.2.4家属参与 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母婴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教会家属对新生儿抚触的护理,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鼓励家属共同参与新生儿护理。

1.3评估方法和指标

1.3.1评估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d,就开始对其进行监测,测量仪器,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均相同[2]。测量仪器为成都生产的XHDD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量时间为上午08:00,每天下午14:00。测量部位为眉心中间,前胸正中皮肤,颞部,取得3个数字的平均值。

1.3.2评估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黄便首次排出时间,24h排便次数,经皮胆红素测得值。

1.4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新生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黄便首次排出时间和24h排便次数比较,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知,干预组新生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黄便首次排出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24h排便次数也明显增加,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vP

2.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d,第3d及峰值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2。

由表中数据可知,干预组新生儿在第1d,第3d及峰值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vP

3 讨论

3.1足量的喂养和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①早期母乳喂养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胆素原,经胎便尽早排出,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吸收入血,从而清除体内的胆红素,减轻黄疸[3];②若新生儿能量摄入不足使肠道蠕动减慢,胎粪排出延迟,肠道胆红素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使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4]。而早期母乳喂养+乳旁加奶=足量的喂养。本研究结果显示,足量的喂养使胎便排出时间提前,增加每天大便次数,减轻新生儿肠肝循环负荷,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从而降低了新生儿胆红素值[8]。

3.2排便对胆红素的影响 新生儿胎便中胆红素的含量最高,胎便排出不及时或排便量少,肠道内的未结合胆红素,会通过肠肝循环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增加体内的血清胆红素。而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

3.3游泳和抚触 ①游泳时水对皮肤的抚触,可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的改变,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强食欲,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发育[5];②新生儿游泳时活动量大,能量消耗多,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促进新生儿大便排出,减少肠道内胆红素的含量,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6],从而降低胆红素的重吸收;③背部抚触和腹部按摩可以激发皮肤感受器,刺激脊髓排便中枢兴奋,促进胎粪尽早排出[7],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可以早期干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3.4新生儿父母的参与作用 教会新生儿父母掌握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鼓励主动参与,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协作下,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其家属会因为自己的参与而倍感欣慰。出院后,新生儿的情况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观察,为新生儿的安全添加一份保障。

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能使新生儿得到充足的营养,良好的睡眠,肠蠕动的增加,胎便的及时排出,更加有效的控制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进而减少因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可能带来的母婴分离,减少父母焦虑,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幸福感。也对医患关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青.应用不同方法对新生儿胆红素检测的结果分析[J].安徽医学,2004,25(02)

[2]罗菁,周薇,等.早期喂养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健康研究,2014,10.

[3]黄惠.2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及体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04.

[4]王芳.新生儿游泳对黄疸的临床探讨[J].常州实用医学,2010,26(2):84-86.

[5]韦萍.新生儿游泳和胆红素的代谢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10-5011.

第8篇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外治法;综述

新生儿黄疸以新生儿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为特征,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可出现肉眼黄疸,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因此,利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十分必要。外治法预防该类疾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现就近10年来外治法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抚触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使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加,这样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强,奶量摄入增多,刺激胃肠蠕动,使新生儿胎粪排泄次数增多,胎粪尽早排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对新生儿黄疸产生干预作用。张桂芹等[2]将自然分娩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抚触组出生后第1 d即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间新生儿生后48 h吃奶次数,大便转黄天数及生后第3 d、第4 d经皮测总胆红素值,在统计学处理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2光疗

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给予预防性光疗,能有效地将血非结合胆红素浓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通过光疗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为一种无毒性水溶性双吡咯,从胆汁或尿中排出,以降低血胆红素浓度,可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效果良好。陈新斌[5]对144位新生儿进行经皮测胆红素指数(TCB)监测,凡生后3 d内TCBI>18者放入光疗箱治疗,12~24 h后出箱,若停止光疗后TCBI又升高且>18者则再次光疗,直至TCBI

3游泳

新生儿游泳后吃奶频率增加,每次吃奶持续时间延长,肠蠕动增加,加速了胎粪的排出。由于游泳新生儿的摄食时间提早,从而加快了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之排出体外。同时,新生儿小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解结合胆红素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粪便排出,促进了胆红素的排泄和减少了肠—肝循环胆红素的吸收,从而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以及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覃桂荣等[7]将78例足月剖宫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38例)与对照组(40例)。游泳组从出生当天开始游泳,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游泳。结果游泳组新生儿末梢血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P

4人工促排便法

胡颦等[9]应用开塞露纳入新生儿内通便,加快胎便的排出与排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推迟黄疸出现时间,减轻黄疸程度,降低黄疸发生率,从而减小了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他们将健康儿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开塞露,对照组不用开塞露。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黄便时间、黄疸出现时问、黄疸发生率、黄疸达高峰期经皮胆红素值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

5药物贴敷及外洗法

通过脐周穴位、皮肤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清除新生儿体内胎毒、清热祛风、消降积满,对减轻黄疸、消除黄疸有较好的效果。钱竹珍等[12]将剖宫产娩出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断脐后脐部用胎毒清脐敷包扎,对照组60例断脐后暴露脐部。结果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浓度>205 μmol/L例数分别为6例和22例,黄疸消退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5±0.51)d、(2.4±0.81)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6快速断脐法

快速断脐法减少了脐血进入新生儿体内,使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减少了新生儿胆红素的生成[14],它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使黄疸程度减轻。林振喜[15]将2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快速断脐组(120例)和慢速断脐组(100例)。快速断脐组新生儿娩出后11 s内快速断脐,慢速断脐组新生儿娩出后待脐搏停止后将母血挤向新生儿脐部再断脐。结果显示,快速断脐组的新生儿肉眼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慢速断脐组,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也明显晚于慢速断脐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较慢速断脐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

7综合干预疗法

7.1 游泳加抚触

徐雪梅等[16]将3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出生后24 h进行游泳加抚触,对照组16O例出生后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出生后不同时段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7.2 抚触配合足部脏腑反射区按摩

俞琦等[19]选择足月产新生儿162 例,两组均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治疗组加抚触配合足部脏腑反射区按摩。结果表明,治疗组每日排便增加、胎便变黄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7.3 多种早期干预措施

采取早期补充喂养、喂服酶诱导剂、抚触及灌肠促排便等多种早期干预措施,不但能让新生儿获得初乳的高营养和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加快胎粪排出,降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涂燕青等[20]将182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2 例) 和对照组(90例) ,观察组在出生后12 h 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妈咪爱,结合抚触,直至出院。对照组不给予早期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发生率为39.1 %、61.1 %,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9小结与展望

从上述文献可知,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有其独特的效果,方法也较多,包括中医外治法和西医外治法,目前已引起广泛重视,其优越性突出表现为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以及价廉。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关外治法的研究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上,实验研究、机理研究较少、不够深入,不少报道观察病例例数少,说服力差。我们认为,随着有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实验、治疗方法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多样化,外治法将在预防新生儿黄疸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uretschke L J,Kernicterus. Still a concern[J ].Neonatal Netw,2005,24(2):7-19.

[2]张桂芹,孙晓娟. 抚触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 69-70.

[3]仝玉丽.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附1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07-1909.

[4]董旭东,刘宁,孙琼兰.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及排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85-1686.

[5]陈新斌. 胆红素监测和间断光疗对新生儿核黄疸的预防[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0): 894-895.

[6]岑金,林雪霞,蔡爱群. 微量血胆红素高值新生儿的早期干预120例临床分析[J].中华新医学,2003,4(16): 1493-1494.

[7]覃桂荣,雪丽霜,谭红,等. 游泳对新生儿末梢血胆红素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 6-7.

[8]蒙林,崔艳萍,董秋燕,等. 游泳对新生儿胆红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1): 56-57.

[9]胡颦,陈丽,王薇,等. 开塞露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02,26(4): 354-355.

[10]李忠. 生理盐水灌肠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9): 970.

[11]李先林,赵新霞,刘燹,等.人工排便法预防新生儿黄疸[J].护理学杂志,2006,21(15):27-28.

[12]钱竹珍,叶君儿.胎毒清脐敷防治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0B): 1231.

[13]王利民,吴曙粤,黄春兰,等. 新生儿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44-945.

[14]钱华,钱育昆.快速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2,2(3):88.

[15]林振喜.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07-2308.

[16]徐雪梅,陈冬菊,涂敏娟. 游泳与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21): 19-20.

[17]刘继波,张桂荣,沈连春,等. 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 1081-1082.

[18]曾华. 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06,27(4):546-547.

[19]俞琦,邵雪英,余金仙. 抚触配合足部反射区按摩减轻黄疸的效果评价[J].浙江临床医学,2006,8(5):557.

[20]涂燕青,虞靖虹,江月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1):30-31.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11月剖宫产足月分娩新生儿160例。新生儿胎龄37~42w,体重3000~4000g,1min Apgar评分8~10分,无窒息史,母婴健康,无合并症。

1.2分组资料 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差别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游泳及抚触方法 研究组在新生儿娩出6h内首次进行游泳及水中抚触,以后于吃奶后1h进行,1次/d,10min/次。方法:水温37~38℃,室温28℃,湿度50%~60%,脐部给予防水脐帖保护,使用双保险游泳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扶住新生儿双腋,慢慢放入水中,观察新生儿在水中活动情况。新生儿在水中不活动时,拉住新生儿双手或双脚轻轻划动,尽可能让新生儿在水中活动。与此同时,在水中进行抚触,抚触方法依照有中华护理学会审核并推荐的《强生婴儿抚触医务人员指导手册》中的四肢及腹部抚触。游泳结束后迅速擦干婴儿身上的水迹,保暖,取下护脐帖,予安尔碘消毒脐部。对照组每天只给予沐浴1次。连续8d,每天记录两组新生儿哺乳和大小便情况,记录开始排胎粪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黄疸出现时间。所有新生儿用日本美能达黄疸皮测仪检测新生儿黄疸指数,取新生儿前额正中及两侧眼角为测定点,取平均值。黄疸指数能在新生儿出生24h内预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情况。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出生1~8d的黄疸情况,见表1。

横向观察表1,两组的黄疸指数均有一个逐渐升高后又回落的过程,且高峰均出现在出生后第7d,第8d开始回落,但研究组第7d的黄疸指数没有超过15mg/dl的警戒线,对照组略有超出。纵向观察,出生前三天两组的黄疸指数差别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生第4~8d对照组的黄疸指数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新生儿其他指标比较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3例(3.75%),对照组13例(16.25%);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

由表2可见,研究组的24h喂奶次数及多于对照组,喂奶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排胎粪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常在新生儿出生2~3d出现,4~6d达到高峰,1~2w逐渐自行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生24h内出现黄疸,黄疸程度过重或进展过快,血清胆红素大于205umol/L;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第2w后,早产儿第3w后仍未退尽);黄疸退后又再出现并加重或出现其他病理表现(如发热、精神不好、不吸奶等)情况之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比较复杂,肝细胞内Y蛋白缺乏、肝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不成熟、胆红素来源增加等,均可引起新生儿黄疸。研究发现,胎粪排出和首次转黄时间延迟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表现[1]。新生儿肠腔内胎粪中含有胆红素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2]。如果胎粪聚集在肠腔内部不能及时排出,由于肝肠循环增加,使胆红素重吸收相应地增加,从而增高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发生黄疸或黄疸程度加重。

早期新生儿由于肠道无细菌,当结合胆红素排至肠道时,形成尿胆原减少,且被肠粘膜所含高度活性的B-葡萄糖醛酸苷酸水解,脱去葡萄糖醛基,成为未结合胆红素,使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饥饿情况下,新生儿胆汁流动缓慢,毛细血管所形成的胆汁也相应减少,造成胆汁酸和胆红素排泄减少,增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由于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新生儿在水中活动消耗的能量多,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及胎粪排出[3]。游泳时由于能量的消耗,泳后新生儿胃液分泌增加,迷走神经兴奋,胃窦粘膜内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胃泌素可使胃的基本电节律和动作电位出现的频率增加,促进胃蠕动,有助消化[4]。柯国琼、赵婉文等报道,婴儿抚触可解除新生儿便秘,明显增加新生儿体重和进食量。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游泳与水中抚触可使首次胎粪排出时间、胎粪转黄时间提前;本文中部分新生儿边游泳边排便,部分新生儿游泳后排便次数即增加。

综上,尽管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但游泳及水中抚触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并且新生儿游泳及水中抚触也是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必需手段和方法之一,给新生儿带来了早期发展的空间和健康成长的路径。但是,新生儿游泳和水中抚触每日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对新生儿黄疸的高低有无影响,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雪梅,陈冬菊,涂敏娟.游泳与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21):19-20.

[2]余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46.

第10篇

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蓝光照射治疗,两组均采用综合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D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蓝光照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3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96-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出现智力低下及运动障碍等后遗症[1],一直以来都是产科、儿科关注的焦点,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及时有效地对黄疸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显得尤为重要,但普通的蓝光照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缺点。我院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治疗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100例均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所有新生儿分娩时无任何产伤、窒息感染等异常,不需呼吸支持及氧供,无先天畸形、疾病、并发症、ABO溶血,无胎头吸引、产钳助产,母亲孕期均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用实行母婴同室,混合喂养。男52例,女48例,出生时Apgar评分均在8~10分,平均(9.1±1.2)分。体重2600~4100g,平均(3250±650)g,胎龄37~41周,平均(38.6±3.2)周。自然分娩78例,剖宫产22例;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时Apgar评分、分娩方式、健康状况等具有可比性,X2分别=0.56、0.87、0.72、0.65、0.36,P>0.05。

1.2治疗方法。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临床治疗,患儿睡于带LED蓝光辐射台上,当经皮肤测胆红素达到新生儿蓝光照射水平时,给患儿戴好眼罩,系好尿巾,开启开关即可。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对患儿进行抚触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3.1家长的心理疏导。蓝光治疗过程中,患儿会出现过度哭闹、烦躁、呕吐等不良反应,家长看到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拒绝对新生儿继续治疗。因此,在治疗前要向患儿家长讲解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的重要作用,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事项,患儿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减轻其焦虑心理,以配合治疗。

1.3.2环境护理。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病房应每天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清新、舒适,光线要柔和,对家属进行必要的院内感染基本知识的宣教,让他们积极配合工作,严格控制探视。新生儿要注意保暖,保持体温在36~37℃左右。温度相对保持在20~22℃,湿度55%~65%。每天2次用浸泡了0.2%有效氯消毒液的拖把拖地,有血液体液污染时用2000mg/L有效氯作用30min再用拖把檫干净,消毒液从外到内喷洒。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1h。

1.3.3抚触护理。抚触者用强生润肤油双手,按照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按摩,头部及背部用指揉法,四肢用挤捏法[3],动作轻柔,力度适宜,在整个抚触过程中,抚触者心情放松,充满爱意,不断地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注意与新生儿的目光交流,可播放舒缓的音乐,每次动作3~5次,不宜重复太多,2次/d,上、下午各1次,每次按摩时间为15~20min。留意在按摩过程中婴儿是否有不适的反应或异常表现。

1.3.4病情监测。每次治疗前为患儿测量体温、体重;将患儿,戴眼罩,黑布遮盖会,置入光疗箱。每2~4h测体温一次,并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脉搏、精神、反应等,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精神状态,若出现反应差、嗜睡、拥抱反射减弱等现象,要注意核黄疸的发生。

1.3.5预防感染。新生儿皮肤十分娇嫩,防御能力差,很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告知产妇及其家属注意个人卫生,洗手的重要性,接触患儿前后用肥皂、流水洗手。且新生儿应穿全棉、无刺激、柔软、清洁、宽松的衣物,每日更换,穿着不易过多,保持皮肤皱褶部位干燥。新生儿出生后用20%制霉菌素擦洗口腔,2次/d,预防口疮的发生。每日洗澡,尿布、衣物勤洗勤换,更换时检查脐带有无生血,洗澡后用75%的酒精消毒[4]。新买衣物彻底清洗后再使用。

1.4观察指标。①黄疸指数:取新生儿前额正中为黄疸指数的测定点,采用用南京信恒丰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经皮黄疸测定仪测量。②胆红素测定:取新生儿静脉血,抽血后,自行凝固后,于专用抗凝管混匀,1h内以3000转/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采用仪器为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D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儿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及黄疸指数(见表2)。

3讨论

3.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较为复杂,新生儿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正常新生儿多在10~12h内排除胎便,3~4天排黄便。若胎粪积聚在肠道内胆红素会被重吸收入血,加之,胎便排出延迟,就会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负荷[4],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发生新生儿黄疸。此外,母乳喂养次数是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常的新生儿每日哺乳8~12次,频繁的吸吮可促进乳汁的分泌,增加母乳摄入量。如果新生儿母乳摄入量不足,则会使肠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这样就会导致肠内容无停留的时间过长,致使血胆红素升高。增加喂养频率可通过吸吮―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促胎便顺利排出,结合胆红素排出增多[5]。

3.2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优点。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方法,普通的蓝光照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缺点,传统单面蓝光置于暖箱之上,致使箱温不稳定。传统双面蓝光箱内为有机玻璃,患儿裸睡其上,缺乏安全感,容易抓伤皮肤,脚踝、头皮等处容易发生磨擦致皮肤发红或破损,且传统蓝光灯照射1000h需要更换。本研究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操作方便,患儿裸睡于新生儿辐射台上,灯管产热少,无箱温不稳定、皮肤损伤等安全隐患,蓝光灯为LED管,5000h才需更换,使用寿命长、省电耐用。在新生儿监护室中应用减少搬动患儿,尤其是危重上呼吸机的患儿,降低安全隐患,操作简单方便,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3.3综合护理可提高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在蓝光照射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儿的不适,家长看到后可能会拒绝治疗,为此我们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了解蓝光治疗的作用、优点,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抚触患儿,与患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情感交流,让患儿产生一种安全感,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同时环境护理、病情监测和预防感染增加了患儿生理上的舒适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及黄疸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黄美华,刘赛红,黄广文.新生儿黄疸643例病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2]姜永芳.足月新生儿黄疽的早期干预与评估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0-21

[3]张凤珍,段红霞,张军,等.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8,24(7):559-660

第11篇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颗粒; 双歧四联活菌片; 新生儿抚触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16-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Yinzhihuang Granules combined with Combined Bifid 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nterococcus and Bacillus Cereus Tablets and touching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Method:16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the control group,drug group,touching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jaundice subsided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four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After 5 d-treatment, the level of beryllium and jaundice in four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drug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effective rate of touch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mprehensive group(P<0.05).Conclusion:Yinzhihuang Granules combined with Combined Bifid 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nterococcus and Bacillus Cereus Tablets and touching nurs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 Yinzhihuang Granulesr; Combined Bifid Bacterium Lactobacillus Enterococcus and Bacillus Cereus Tablets; Touching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dong Provincial Qianfoshan Hospital,Ji’nan 250014,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5.00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85%的足月儿和大多数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均会出现暂时性胆红素增高。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1]。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维持患儿胆红素水平在安全范围,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为此,本研究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室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抚触、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室住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160例,所选患儿均符合邵肖梅等[1]主编的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中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自纳奶、反应及一般情况良好。随机将患儿分为四组,单纯蓝光组(对照组),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与双歧四联活菌组(药物组),蓝光联合新生儿抚触组(抚触组),两种药物联合新生儿抚触组(综合组),每组40例。四组患儿男女比例、日龄、体重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治疗过程中,若患儿出现发热、腹泻明显、皮疹等不适表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出组治疗。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晓病情和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四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例) 日龄 

(d) 体重(kg)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男 女 

对照组(n=40) 22 18 8.6±3.5 3.65±0.52 292.6±27.2 

药物组(n=40) 19 21 8.2±5.0 3.62±1.28 291.7±31.6 

抚触组(n=40) 20 20 10.3±5.2 3.75±0.43 290.5±38.7 

综合组(n=40) 17 23 7.7±6.1 3.44±0.53 294.3±36.4 

1.2 排除标准 

(1)患儿血胆红素值达到其日龄需换血干预指标(标准参考第八版《儿科学》);(2)患儿一般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抚触护理;(3)患儿有窒息史,或合并感染、低蛋白血症;(4)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病因导致的新生儿黄疸;(5)患儿病情严重,已有核黄疸和胆红素脑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蓝光照射,采用双面光疗箱,湿度55%~65%,温度30 ℃~32 ℃。使用黑布遮住双眼与外生殖器,调节灯光,距离20~25 cm,确保皮肤受光均匀,每天8~12 h。并常规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B2、钙剂等。 

1.3.2 抚触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护理,室内温度在人体适宜温度27 ℃左右,湿度适宜,由专业抚触按摩师操作,3次/d,15 min/次;采用国际通用抚触法,即全身按摩法,依据头颈、胸腹、四肢至背部的顺序,对头颈及胸腹部采用指柔法,对四肢采用挤压法,用力适中,如患儿出现哭闹或不安等状况则停止按压。 

1.3.3 药物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每包3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0028),1 g/次,3次/d,连续使用5 d。双歧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50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0010),150 mg/次,3次/d,连续使用5 d。 

1.3.4 综合组 给患儿喂服茵栀黄颗粒和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药物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药物组,新生儿抚触同抚触组。连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 d后抽取静脉血2 ml,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干预期间严密观察患儿皮肤和黏膜的颜色,每天记录经皮测胆红素值,并记录黄疸消退时间。 

1.5 评定标准 

1.5.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儿皮肤黏膜黄染消退及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情况,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三个等级,(1) 显效:血清胆红素<119.7μmol/L;(2)有效:治疗7 d黄疸症状减轻,血清胆红素119.7~171μmol/L;(3)无效:治疗7 d黄疸症状消退不明显,血清胆红素仍>171μmol/L。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2 不良反应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可能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口服茵栀黄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比较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以此评价治疗的安全性。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多样本率间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检验水准α’=0.05/4×(4-1)/2=0.0083,P<0.0083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 

2.4 四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采用Bonferroni检验,按α’=0.0083水准,进行四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抚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三组低(P=0.003<0.0083),详见表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光疗、药物、换血等。蓝光照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安全、可靠等优势,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由于蓝光治疗作用缓慢,而且可引起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等不良反应[2]。近年来有较多应用中药等治疗新生儿黄疸研究,证实茵栀黄颗粒、双歧四联活菌片可促进肝胆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增加结合胆红素含量,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降低黄疸胆红素浓度[3-6]。新生儿抚触护理是目前新生儿临床护理的一个新趋势,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患儿,尤其是高间接胆红素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该法通过专业人员有顺序有规律地抚触患儿全身,继而刺激患儿迷走神经,并进一步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达到提高患儿摄乳量、加强患儿肠胃蠕动、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的功效[7-8]。 

本文应用前述两种药物做研究,结果提示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口服茵栀黄颗粒及双歧四联活菌片较单纯蓝光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与其余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即药物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疗效优于其余三组,提示药物同时联合新生儿抚触护理通过加快患儿胎粪的排出,使患儿减少了肠道胆红素的吸收,以达到改善患儿症状和体征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患儿的消化,利于黄疸消退。而且四组患儿治疗中出现发热、腹泻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83)。故应用茵栀黄颗粒及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的降低及黄疸症状的改善,同时减少患儿临床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此研究结果仍需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7-305. 

[2]叶鸿瑁,魏克伦,虞人杰.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3]Hala S,Own A A.A new weightedrough set frame-work based classification for Egyptian Neonatal Jaundice[J].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2,12(3):999-1005 . 

[4]钱建青,凌万里,周剑峰,等.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2):102-105. 

[5]赵冬莹,张拥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87-890. 

第12篇

【摘要】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和护理。

方法:对12例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全部痊愈出院。

结论: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是换血治疗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和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Rh血型和ABO血型不符都能引起这种疾病,前者引起的比较严重,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重疾病。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1],通过换血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至安全水平,从而防止核黄疸发生[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5月我院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治疗的有12例,男7例,女5例。日龄<24h2例,<48h4例,>72h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与黄疸,面部、躯干、手心及足底有不同程度的黄染,部分患儿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测:血清总胆红素24h内均>257umol/l,24~48h内均>342 umol/l,>72h均>427 umol/l。

1.2 治疗方法ABO溶血者选用AB血浆、O型红细胞悬液;Rh溶血者选用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全血。配血量为新生儿两倍循环血量150~180ml/kg。换血前患儿禁食4~6小时,或用胃管抽出胃内容物。鲁米那5mg/kg肌内注射镇静。患儿置于新生儿辐射台上,室温维持在24~26℃,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和血压。作动脉穿刺留置针穿刺后接三通管,分别用来接肝素液和抽动脉血。抽、输同步进行,于2~4小时完成。换血后继续光疗、心电监护、经皮氧饱和度监测、经皮胆红素监测,并作血培养、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血常规等检查。

1.3 结果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与家属沟通,给家属讲解换血的相关知识,签字同意后换血。

2.1.2 准备相应的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所用血液最好为不超过3天的枸橼酸血。所换的血在室温下热至35~37℃。

2.1.3 物品准备一次性注射器5ml、50ml若干,输血器一根,三通管两个,24G留置针若干,3M敷贴两张,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及治疗巾若干,微泵,辐射台,生理盐水、肝素、10%葡萄糖酸钙、鲁米那针等药物。

2.1.4 患儿准备禁食4~6h或用胃管抽出胃内容物。患儿仰卧于辐射台,使体温维持在36.5~37.0℃。

2.2 术中护理

2.2.1开通动静脉两路通路,由动脉抽血,静脉输血。

2.2.2换血护理换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全身状况,做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血压监测,详细记录每次出入量,并累计出入量、出入量差、心率、血压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换血术前、中、后均需送检血标本,根据血电解质结果予补钾。为防止换血后出现贫血,输入血量要多于出量。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严密监测术后保暖非常重要,室温维持在24~26℃,体温维持在36.5~37.0℃。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2.3.2 观察黄疸术后患儿仍需置蓝光箱进行光疗,密切观察黄疸程度,有无黄疸程度反弹及核黄疸的早期表现:嗜睡、肌张力改变、吸吮反射减弱、呼吸节律的改变,及早发现、及时抢救。

2.3.3 贫血和低血糖的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和甲床是否苍白,全身有无水肿,并送检血常规检查,及早发现贫血并予治疗。定时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3.4 低血钙和高血钾的监护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激惹、心动过缓、抽搐、喉痉挛和发绀等低血钙症状。静脉补钙时要保持输液通畅,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律紊乱,并注意钙剂不可外渗到皮下,以免引起组织坏死。术后应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发现心律紊乱立即报告,并做好急救准备。

2.3.524h出入量及尿量的监测 术后应做好24h出入量及尿量的记录,以观察心脏和肾脏功能,注意尿液的颜色,可以辅助判断黄疸的进展情况。

2.3.6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术后一般不需要禁食,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呕吐等异常情况,2~4h即可试喂糖水,无不良反应可喂奶,以保证能量的供应。

2.3.7 健康教育由于溶血后易导致贫血,出院后应嘱患儿家属1周后复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并治疗。

3 体会

新生儿溶血病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简单易行,创伤小,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是一种迅速安全的换血方法,应加以推广使用[3]。

换血疗法对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可及时移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2)可换出大量血清结合胆红素,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的发生;(3)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通过对12例患儿的换血,我们体会到换血疗法后患儿的观察非常重要。心功能监测、高血钾的观察、预防胆红素反跳的观察,均是患儿的重点观察项目,对减少换血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宁,陈克正.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1):23-2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