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研讨

小学体育教学研讨

时间:2023-11-30 11:2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体育教学研讨

第1篇

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体育教学》杂志更好的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服务,加强杂志与社外编辑、骨干作者及读者的沟通与协作,由《体育教学》编辑部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协办的“2012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体育教学》杂志年会”于2012年11月24—26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郑祥福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薛岚教授、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王子朴教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余立峰教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博士、团中央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陈智勇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同时,《体育教学》杂志邀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作者、读者及浙江省各地市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研讨及《体育教学》杂志的未来发展”。

开幕式上,编辑部为骨干教研员、教师代表颁发了“2011—2012年《体育教学》杂志突出贡献奖”,旨在鼓励、表彰为期刊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和突出贡献的人员。一线教师代表、江苏省南通中学潘雪峰老师发表感言,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杂志的热爱。他说,《体育教学》杂志伴随着自己一路成长,杂志的“亲民路线”把学校体育理论转化为了一线体育老师的践行,《体育教学》是推动课程改革的中流砥柱。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博士作了题为“体育新课改的落地与体育教师能力的提升”的专题报告。吴博士用生动形象的图表和数据反映客观现实,“以数据说话”让体育教学的评价与有关成果更加有说服力。《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王子朴教授作了杂志发展现状及展望的专题报告,全面汇报了杂志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杂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会议期间,编辑部组织了两场座谈。第一组,编辑部与浙江省地市教研员座谈研讨,编辑部就浙江省各地市在《体育教学》杂志上的投稿数量及录用率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公布与分析,为浙江省下一步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数据资料支撑。座谈还就双方进一步沟通、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二组座谈为编辑部与全国骨干教师进行的研讨。首先外聘编辑将主持的栏目情况作了现状汇报,并对2013年的选题计划、思路等作了预设,全体与会骨干教师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讨。随后,参会代表就杂志的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最后,杂志社颁发了“社外编辑证书”和“特约通讯员证书”。

此次年会为进一步加强编读沟通、培养作者队伍、提高刊物质量进行了富有实效性的探索;对落实新课标精神,引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升《体育教学》杂志的品牌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会议对《体育教学》杂志以及全国的读者、作者来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大会。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04-02

2013年11月19日~21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的“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研讨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隆重开幕。来自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的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省(市)所辖(市)、县、区的体育教研员、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专家等近三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区域联动,强强联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自2008年以来,上海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开展了《长三角区域教育联动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一直以来,长三角地区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苏、浙、沪两省一市教育各具自身优势和影响力,为区域教育联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巨大的合作发展空间。本着拓宽视野、共享资源、互助共荣的发展思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浙江省教育厅教学教研室、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通力合作,促成了此次体育学科的首次联动教研活动的开展。苏、浙、沪体育教学战线上的精英们欢聚一堂,深入研讨、相互切磋,通过以特级、骨干教师、教研员为核心团队的交往与互动,促进地区间体育教学研究的协作与联动,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长三角地区体育教学和教研的质量和品位。

特级显真功,骨干见创新

本次教研围绕“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的主题进行研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环节是两位特级教师和两位年轻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江苏省特级教师、盐城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俞向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跨越式跳高》课;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瓦市小学的夏玲玲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各种姿势的合作走》课;上海市静安外国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陆倍倍、盐城市实验小学贾琳老师分别进行了《立定跳远》《合作跳绳》的展示课。在四节课的设计上,老师们都体现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都体现出了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相吻合的指导思路。

其中54岁执教37年的夏玲玲和47岁执教27年的俞向阳两位女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成为本次观摩课的最大亮点。她们以一丝不苟的教风、慈爱亲和的神韵、自信扎实的基本功、巧妙合理的教法,诠释着特级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着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教学水准。而随后苏、沪两位青年骨干教师颇具创新思路的展示课,让大家看到了年轻一代体育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科学实施新课程的良好素养。通过这四节课展现出四位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教师的风采和水平,更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体育教师们成功经验与教育智慧的传承与发扬。

环节巧构思,教研重实效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除课堂教学观摩外还进行了集体评课、参与式学习、专题研讨、实地观摩等环节。整个活动设计内容丰富、节奏紧凑、形式多样,从多维度、多层面围绕“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的主题进行互动学习。

参与式学习环节的设计别具创新和富有实效。在一曲“中国范儿”的音乐伴奏下,南师大教授傅雪云老师带领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广场舞的互动教学。接着是小学特级教师何灿进行的稍息、立正和翻烧饼等参与式游戏互动,使老师们在切身参与中体会到教法多样、创新所带来的无限空间,进一步打开了教学思路。

在专题讨论部分,作课教师、特级教师、教研员、行政管理者、学校体育专家等,更是以“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主题,从多层面、多视角对体育教育、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体育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江苏省教研员孟文砚在总结中谈到:各级教研机构和教研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甘作人梯的精神,为广大体育教师搭建观摩学习、培训研修、交流探讨、评比展示的平台,并通过校本教研、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等形式培养和凝聚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并实现滚动发展,不断壮大和发展这支队伍。

第3篇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团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第4篇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新晨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4、十二月份加强速滑队训练工作,准备参加分局冰上运动会。

 

第5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对象;主体;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56-02

体育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的体育教研,是以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为教研对象的研讨活动。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教研的主体。促进学生、教师、教研组、学校体育共同发展是体育校本教研的目的。有效地开展体育校本教研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完善学科建设、打造学校体育特色等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要发挥体育校本教研的这些作用,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前提。那么,如何才能确保我们所开展的校本教研科学有效,体现校本化?本文确定了开展校本教研的三个步骤:确定教研对象、构建教研主体、教研活动的实践,并依此对三个步骤进行阐述、分析。

一、体育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是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重点,也是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难点,同时也是确保体育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最关键因素。首先,体育校本教研研讨的对象要体现校本化。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最能体现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就是我们的常态教学。常态教学的规律特征,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主要的研究对象。

1.从常态教学的规律特征看

(1)常态教学具有教学连续性的特征,是落实单元计划最主要的途径。根据这一特征,体育校本教研可围绕“单元计划的构建”进行。具体的教研对象包括“单元计划的制订与规范”“单元计划落实的有效性”“技术、体能、运用三维策略下的单元计划构建”等。

(2)常态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承担着多个班的教学,因此,同一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是教学的常态。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动作示范、组织调动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在下次课迅速得以改进;或者教师可通过备课,针对某一点的教学预设多种手段,在多次课上进行不同尝试,从而获得改进教学的最佳方式。根据常态教学的这一特征所衍生出的校本教研对象包括“‘同课重构’教学模式意义的探究”“教学目标预设的有效性”“教材的重点、难点解读”“教学手段的开发”“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师技能的发展”“教学密度的分析”等。

(3)教师的教学对象固定,对学生的学情了解都很清晰,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有效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因此,开展相关主题的教研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教研对象包括“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理评价标准”等。

(4)对于一些班级较多的学校,同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往往由多位老师承担。这一现象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从作用看,教师间可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同课异构”“同案各施”等教学模式的研讨。从问题看,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教师间如何协调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对象。

2.从常态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看

(1)常态教学中,教师课务量大,教学实效性受到教师体能、精力等方面的约束。在教学的热身、课课练、放松等环节实现内容化、系列化,不仅能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精力消耗,也能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还能让同学们掌握更多方法。因此,“热身活动的系列化探究”“课课练的系列化探究”“放松活动的内容化探究”等是我们校本教研的重要对象。在初、高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育中考和体质健康标准相关项目的练习占据了许多的教学时间。有效处理教学与中考、体标的关系,不仅能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也能促进学生在中考项目和体标项目上的能力发展。因此,校本教研围绕“中考内容教材化”“体测内容教材化”等研讨对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损伤是常见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发生运动损伤后如何操作,针对这两点形成制度范,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案,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因此,校本教研可围绕“学生上课规范”“准备活动的规范性”“教学中的安全措施”“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案”等研讨对象开展。

(2)阳光体育大课间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体质,也是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过去的大课间是单纯做操,如今的大课间是学生在学校的体育生活,是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研讨“大课间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大课间的内容、形式”“大课间的组织方案”等主题,能有效提升大课间的质量,展现学校的特色文化。

(3)校园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是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展现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于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的教研,主要体现在活动的组织规范、活动如何体现学校特色文化,以及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因此,校本教研的对象可确定为“校园体育活动的创新”“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案和安全预案”“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多种形式”“集体项目的开发”“学生裁判员的培训”等。

最后,体育教师的成长、教研组和学科的建设还需要课程的建设、教育教学的成果等来充实。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研究的主题”“教学资料的整理”“教学经验的总结”“学科组发展的规划”“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培训”等都是体育校本教研重要的研究对象。

二、体育校本教研的主体构建

在开展体育校本教研活动时,要合理构建、划分校本教研的主体结构,根据体育教师的现有职务或工作的差异进行合理分配,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学科组,原本设有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科研联络人。为便于清晰地划分校本教研的主体结构,重新构建了五个体育校本教研主体:学科组、备课组、科研组、竞训组和教师个人。学科组即传统的体育组,由学科组长负责,主要协调各组工作,以及大课间、校园体育活动的校本教研;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教研对象包括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训练计划等;科研组由教科研联络人牵头,主要负责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教师竞赛等校本教研;竞训组一般情况下也由学科组长负责,教研对象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员管理、运动员发展等;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主要体现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如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

三、体育校本教研的实践

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校本教研对象和合理构建校本教研主体是有效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前提,是体育校本教研实践最初的两个环节。在教研主体和教研对象合理搭配的前提下,体育校本教研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体育校本教研的推进也需要借助教研主体以外的力量。各教研主体在开展不同“主题”的校本教研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主体共同研讨,或是依托其他资源开展教研。比如“大课间组织方案”“学校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的组织方案和安全预案”等主题的研讨,学科组需要协同分管领导、团委、年级组、教育处共同完成;“运动员学习、训练、生活的保障和管理制度”“运动员学习和专业发展指导”等主题的研讨,竞训组协同分管领导、班主任,甚至学生家长共同完成,可取得更好的研讨成果;“课题研究”可依托学校教科室,但基于校本教研的科研不能脱离学校,必须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校本课程开发”要结合学校体育特色,或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行。如笔者所在学校要求各学科组开发三层四类(三层:正心明志、博雅和美、求真敏慧;四类:兴趣特长、知识拓展、雅趣生活、职业技能)校本课程。在这一前提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教研要围绕学校顶层设计思路,再结合学校体育特色进行深入。

大多数与教学相关的校本教研主题的研讨还需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笔者近几年参加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涵盖了“教学设计的规范”“常态课教学‘七个一’要求的解读”“技术、体能、运用三维策略下的单元计划的构建”“中考内容教材化的探究”“田径教材的重点、难点解读”等。这些主题源自学校体育教学、常态体育工作中,与许多校本教研主题都相关联。充分汲取各级教研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参照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精神,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开展体育校本教研,对改进教学必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教师个人也是不可或缺的教研主体结构。我们所研讨的多数对象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是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去验证。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基本是靠教师个人去完成的,而且教基本都承担了多个班的教学。因此,教师个人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更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明确教研的对象,同时也更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取得教研成果。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可以是即时发生的教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课后反思,形成改进方案,在下一次课中实践,并最终形成经验;也可以是有预设、有计划的教研,在多次课中去验证,并最终形成教学成果。此外,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同样需要经验和理念的支撑,要依托其他教师的指导和各级教研活动所传达的教学要求、教学理念的引领。积极开展个人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提升教师能力,也能有效促进其他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烁标.中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的理解和分析[J].体育教学,2016(8):83-85.

第6篇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教学;学校体育

一、快乐体育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1.快乐体育的定义

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快乐体育”一词的提出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文化源头看,“快乐体育”无疑与原先的“自然主义教学”理论有关,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对原有体育教学的反思中,它由外国引入。快乐体育的提出和实践上的实施是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体现了对当时某些僵死、被动式教学的纠正,我们从字里行间也能领会快乐体育的一些共性要素。首先,快乐体育重视运动快乐感的体验;其次,快乐体育以体验运动快乐感为契机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运动的兴趣;最后通过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2.快乐体育产生的背景

快乐体育萌芽于20世纪60-70年代。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快乐体育是以通过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和喜悦感来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目的。它的产生和流行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时代的产物。人们喜欢向多样化发展,不喜欢整齐划一,喜欢符合自己的情趣和个性发展。反映了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的价值关系。

我国学校体育传统的教育模式近半个世纪基本源自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重智主义教学流派在学校教育中的再现,它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论,主张教师主宰、师道尊严、实施成人化、公式化和刻板化的教学,为此严重压抑了青少年儿童活泼开朗、爱玩爱动的天性和本能,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逆反心理较为普遍,因此传统式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观和现展主流有较大的落差,明显的错位,并对教学主体产生了负面影响。

快乐体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并逐步传播开来。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各种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以往的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各自的侧重面及局限性,实践中往往是教师单方面要求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因此体育课变得枯躁乏味,学生毫无积极性,快乐体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体育教学中被提出、被推广,并占有一定的位置。

自从由日本引入快乐体育的词语或概念,或教育思想,特别是先后在我国召开两次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以后,快乐体育引起全国学校体育界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不小成绩。在理论上一些规模较大,甚至全国性的体育教学研讨会,现场观摩会,有时也对快乐体育的思想,以及教学中的操作方法进行研讨。

二、快乐体育的优点与局限

1.快乐体育的优点

(1)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停留在传递式结构模式上,内容刻板,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缺乏生动活泼的气氛。快乐体育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并对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带来良好的影响。尤其关注不同运动项目各自独有的乐趣体验,强调要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从而体验到从事运动的各种乐趣。

(2)快乐体育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体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确立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独立自尊的人格地位。另外,快乐体育十分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自觉积极地发展体能和提高技能。

(3)快乐体育十分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体育认为,体育教学是一种涉及认知、情感等方面的人际交往过程。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快乐体育十分强调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选择,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形成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的满足与温暖。

(4)快乐体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快乐体育不仅重视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更加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确立目标,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自己归纳去认识与把握学习的全过程,理解已学会的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以及自己的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快乐体育的局限

当然快乐体育也同样存在一些不足,大致方面表现在:

引进快乐体育,为使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许多体育教师都绞尽脑汁,搞创新,编花样,经常有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这些比赛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为学生创造一些快乐的机会,但体育比赛也有其显而易见的弱点。如胜利者皆大欢喜,而失败者,品尝到的则是苦涩与沮丧,并无快乐可言。还有另一种并不少见的情况:在甲乙双方比赛中,影响一方取胜的往往是那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少数人。这部分人会因经常影响一方的取胜而受到同伴的埋怨甚至指责,即使别人不埋怨,自己心里也会不舒服。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1)快乐体育对教学班的人数及场地条件要求较高。快乐体育的实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小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适合班级规模较小和小组人数也较少的情况运用,并且对场地器材的数量与规格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一般中小学都还难以适应这一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快乐体育的开展。

(2)快乐体育对学习系统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注重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而且强调学生的选择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

(3)快乐体育如把握不好容易导致“放羊式”教学。快乐体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自定目标、自定步骤等,大大增加了教师指导与组织的难度,加上我国中小学班组规模大,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很难根据学生个体学习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和保证练习条件。如果快乐体育在实施过程中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放羊式”教学现象的产生。

三、快乐体育的价值意义

快乐体育在我国流行才十几年,尽管有其一定的不足,但它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增强学生体质”,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尤其是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够,扼制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具有积极意义的个性特征的发展。快乐体育把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主动性作为目标之一,有利于纠正过多地强调体质的倾向;另一方面,实施快乐体育的过程本身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

2.有利于体育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体育教学理论认为体育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然而,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往往被演绎为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这就剥夺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快乐体育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确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对于解决体育教学中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多种多样的,过多地强调统一就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多样的需要,最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快乐体育强调让学生通过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势必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并据此选择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促使体育教学内容从统一性、规定性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

4.有利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双向性

体育教学的成功必须有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多年以来,教则以灌输为多,学生则不知如何学,只好被动地学,或依葫芦画瓢。快乐体育的意义使这种以教为主,以灌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有教有学,以学为主,既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更要探索学生的学法、练习法,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参与运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和喜悦感。

经过十年来快乐体育教改实验的开展,快乐体育的提出和实践引起了下列一些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

(1)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并重的人格教育。

(2)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是为了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启发式的教法。

(3)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强调将肉体上的苦转化为情感上的乐。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反对怠学,要求不怕困难,积极克服,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文化成绩。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目标;问题;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当世界迎来新千年的曙光时,中国学校体育界也正酝酿着一场变革,即“以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并以体育课程标准取代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而今,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已有一年多了,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渗透到了农村中小学,然而,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合理培训和研讨观摩等,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改却显得有些缓慢和茫然,而对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备课、选材,还是组织教学,都感到无所适从。

2.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体育教学与“健康第一”

新课程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做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讲究的是培养体育意识,激发兴趣。而体育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天的需要,而且必须为学生明天的身体和自我发展服眨那么,教会学生掌握“三基”,培养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能力与“健康第一”相比,熟轻熟重,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2.2关于教材选取的问题

新课程没有规定每一学期具体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加了选修教材的比例,对必需的内容和方法也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学校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材原则和实际条件进行选材教学,这样一来,一部分认真钻研的老师还可能去自己找一些内容来上课,一部分老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师,他们基本上还是按老教材上,或者采取“放羊式”随便玩玩。另外,在教材安排上也存在问题,那就是教材安排的连续性。如果是东拼西凑式的找些内容来上课,这样对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会带来一定难度。

2_3关于课堂组织的问题

新课程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意识,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肯定是达不到这一目标。但是组织调队中所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等等,还要不要强调,同时安全问题也是一大隐患,尤其在场地设施比较薄弱的学校,因为分散活动,在学生自主创新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这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带来很大的压力。

2.4关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问题

目前,上级部门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查看《标准》的合格率和运动会成绩及毕业考试(含体育特长生),为了完成以上指标,初一、初二年级的教学基本上以练测《标准》上规定的测试项目为主,初三年级的教学以毕业会考项目为主。仅这一任务的完成就要占去大部分课时加上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雨天等其他原因,学生真正在室外锻炼的时间就只剩下不到一半了。这样,新课程标准细分的几个学习领域目标又将如何才能达到。

2.5关于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新的体育课程评价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的有机结合,由于教学上达不到新的要求和标准,自然对学生的评价也就跟不上,现在依然采用原有的评价方法,到期末的时候,根据平时的表现、出勤和参加达标素质测试的成绩,给学生一个评价,既没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也没有过程性评价。

3.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唯有迎难而上。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浪潮中。搞好教研教改。尽快使自己适应新型的教育体制。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

3.1更新基本教学理念,理解课程标准

对体育教师进行适当的新课程培训,弄清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②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④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同时理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应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②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2加强教科室的管理和引导认真进行体育教学研讨

首先上级部门应该组织体育教师进行适时研讨和观摩,感悟一下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其次在地区教学指导纲要形成以后,该地区的各个学校应在这个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如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场地条件,学校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教学计划,从而使体育教师在备课选材中能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再次,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发展。

3.3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

为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学校必须添置各种器材,比如:篮球、跳绳等至少要配置一个班的数目。另外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各种安全防范措施。

3.4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面对新课程,要求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掌握新信息和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处理偶发事故的能力等。认真做好课后小结和总结教改中的点滴经验。

第8篇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抗挫能力;教学对策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平时缺乏锻炼,在困难面前,很少表现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一遇不顺,挫折反应极为强烈。这方面有些问题如不及时疏导和加强针对性教育,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小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小学生的抗挫力较弱是个综合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具体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抗挫力。

1 加强学校管理者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视

我们知道,在学校无论哪个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和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的重视直接影响到具体学科教学的效果,所以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首先要让管理者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获取学校管理者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开展。学校领导加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将培养小学生抗挫力列入体育学期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的抗挫力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也是学校德育方面一个重要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学科共同的配合和努力。只有将培养小学生抗挫力列入体育学期教学计划中,才能够引起体育教师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才会在体育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小学生抗挫力的提高,更好为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2、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进行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学校不仅要将培养小学生的抗挫力列入学校的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中,还要组织一些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让体育教师对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另外,还应要求学校的体育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不断的交流、总结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的教学经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的更快、更好地成长。

2 澄清体育教师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认识

1、体育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半的体育老师认为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力有必要,但是很难实施。个别体育老师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小学生抗挫力弱是个社会问题,没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培养。但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很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缓,并且自己有过一定的思考和尝试,认为这样做完全可行。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小学体育老师都是认可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力的重要性的,但是程度不一,对于其可行性有一定的担忧,这也是缺少实践经验所造成的。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力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实施的效果。只有思想上重视了,老师们才可能更加积极的思考,用心的去教学,从而不断的探索、总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体育教师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理论方面的学习

现在小学生抗挫力弱是个复杂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要涉及很多的问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了解小学生抗挫力弱的主要原因,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够对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合适的定位,才能够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违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违背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抗挫力。

3 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小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

1、让小学生认识到困难和挫折的客观存在性

我们应该努力让小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我们每个人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挫折,它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不断强大,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一种促动力。当然,要让小学生对困难和挫折有这样一种认识,还要注意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区分。不同学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低年级多注意采用对话和观看视频的形式,中高年级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挫折的本质。

2、教会小学生面对挫折时的一些心理自我防御方法。

对困难和失败进行合理的归因。每个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个小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小学生所能承受的困难和挫折也是程度不一的。当小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积极的寻找原因,如是否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是否是因为任务或目标太难,超出了自己目前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或者仅仅是因为运气太差等等。不能一味的责备自己,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和某种消极的情绪当中。要教会学生变挫折为向上的动力,要么增强努力,在措施上加大力度要么改变策略再做尝试要么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要么以其它方面的成功来弥补某一方面的缺陷。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 利用体育教学实践课中对小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

1、以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为主对小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

新体育课课改的精神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必须与新课改的精神相一致。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差异,结合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自我实践的舞台。教师通过适时地引导、点化,让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的体验困难和挫折,不断地提高认识。以学会坚持与学会放弃的结合,自我加压与自我解脱的平衡为培养策略,让学生在团队的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挫折观和一定的抗挫力。其中包括了解与掌握体育活动中调节和控制情绪、意愿和行为的方法

2、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辅助项目对小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

我们知道,体育教学中进行的竞赛活动存在着必然发生失败和挫折的特点,如跳高比赛最终都得面临失败,其他项目必然有失败的一方。每个参加比赛活动的小学生都必须面对挑战,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如果缺少了这种勇气,我们将很难从比赛中获得信心和成功的喜悦。所以说,体育比赛活动对小学生的抗挫力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如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以一些强度低、趣味性强的合作项目为培养项目,例如两人或多人绑腿短跑比赛,“抬花轿过河”等等。中、高年级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强度大的,有一定对抗性的团队合作项目作为培养活动。例如篮球趣味对抗赛,拔河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身体的对抗、疲劳,这本身就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提高。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赛中的体验和感受对于小学生抗挫力的提高都是有直接帮助的。

参考文献

第10篇

2011年3月4日―6日,温州市中小学体育“三坛”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次集训暨结业活动在享有“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荣誉的龙港镇举办,活动由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主办,龙港镇第十二中学和龙港第二高级中学承办。研修班由30名温州市中小学体育“三坛”(“三坛”是温州市第二层次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和教坛宿将的总称)骨干教师组成。在近两年的研修周期中,共进行四次集中培训,基本辐射了全市各县市区,使农村薄弱学校的1500多人次教师受益。

本次活动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专题是《寻找我们行动背后的理论支撑》和《体育教师怎样走上教育科研幸福路》,意图通过专题讲座和互动对话形式,共同寻求拓宽理论结合实践通道,建立更多“接地气”的支撑点。二是实践观摩,观摩课的内容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和《急停跳投》,设计了同课异构和内容递进的教学实践方式,意在聚焦教材分析,深入研究教材之间内在关系,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是主题研讨,采用小组讨论、任务驱动方式,分学段、分区域、分版块,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研讨,主要围绕对课程标准修订版主要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我市体育教学现状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根据区域性特点分类(分层)指导和逐步推进的课程实施策略等三个问题展开。四是结业典礼,有学员代表的成果展示、学习感悟,全体学员训后问卷调查,班主任的班级培训总结、布置二次成长后续质量追踪的要求和任务。

整个研修班活动的策划旨在通过集中学习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观摩相结合、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相融合、专家引领和小组合作相组合、任务驱动和后续追踪相促合等研修方式,帮助温州市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以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为主线,以聚焦课堂、更新知识、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实践拓展、教学研究为主体,进一步达到拓宽视野、创新教学、拓展技能的目的。在研修周期间,学员们自己得到快速成长同时,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一人引领一校,一校辐射一片,一片影响一区域”,使每位骨干教师作用“由线状向网状发展”,从而使研修班辐射功能向全市覆盖,达到“共享共进”“共同富裕”的目的,为提高体育教育质量而不断进取,实现体育人共同的愿景。

第11篇

关键词:快乐体育,挫折教育,体育教学

一、快乐体育和挫折教育的关系。

什么是快乐体育?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重要的情绪。快乐的心理体验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对于社会的人来说,来自生物性的游戏和玩笑的快乐体验固然重要,但是对人有建设性的、有社会意义的活动更显得重要。因此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快乐体育应包括得到人体发展体验的快乐,得到成功,兴起体验的快乐,以及得到尊重的快乐。而挫折恰恰与快乐相反,它是指人在遇到障碍,碰到困难,使其目标难以实现的心理体验。挫折具有两重性,根据人对挫折的态度和挫折忍受力的不同,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对挫折报以积极的态度,并具有较强的忍受力,挫折可以成为一种动力,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强化人的精神,增强人们百折不挠、知难而进、发奋进取的勇气。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快乐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而通过适宜挫折教育,可以不断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其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其挫折的忍受力。

二、正确使用“快乐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是“寓教于乐”的教学体现,它十分强调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为人的活动提供动力,它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和快乐相互交替和补充,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组织处理好教材,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尽量避免和克服学生厌学体育的情绪,使学生学习过程处在一种良性的环境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如对某一抽象、生硬、难以理解的运动技能分解后,溶解于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情景中。又如教学“立定跳远”这一教材时,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展运动技能教学,其间再辅以针对起跳角度太低或太高的情景设问:“害虫在禾苗的最高处或稍低处,怎样才能捉到它?”,这样结合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再通过创编故事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立定跳远”的教学工 作,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自主积极地参加到有趣的练习中。再如,在篮球移动教学中,可以用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情趣,又得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快乐体育旨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积极自觉的渴求。但是以“乐”激趣也并非放之四海而此皆准的唯一良方和途径。“快乐体育”说到底最多也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属于施教的形式范畴,这种施教的形式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相互适应。实际上,学生的兴趣既受影响于施教的方式,也受影响于施教的内容。只有当教学方式创设的精神与教学内容所描述的情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时,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快乐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但学生兴趣也可由情、由失败、由挫折而生。因此体育教学中不应该仅以一“乐”而拒“七情”于教学之外,在体育教学中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该喜则喜,该忧则忧,切不可把 “寓教于乐”的方法随处滥用,学生掌握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可能是教师指导出来的,也可能是教师“逼”出来的。因为学习的过程,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自身极大努力的“痛苦”过程,是需要克服困难的。克服困难、遭受失败与挫折与体验快乐同等重要,所以体育教学中,同样也要重视挫折教育。

三、实施挫折教育的措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首先要让管理者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获取学校管理者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开展。学校领导加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将培养小学生抗挫力列入体育学期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的抗挫力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也是学校德育方面一个重要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学科共同的配合和努力。只有将培养小学生抗挫力列入体育学期教学计划中,才能够引起体育教师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才会在体育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小学生抗挫力的提高,更好为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二)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进行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学校不仅要将培养小学生的抗挫力列入学校的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中,还要组织一些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让体育教师对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另外,还应要求学校的体育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不断的交流、总结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的教学经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三)教会小学生面对挫折时的一些心理自我防御方法 对困难和失败进行合理的归因。每个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个小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小学生所能承受的困难和挫折也是程度不一的。当小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积极的寻找原因,如是否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是否是因为任务或目标太难,超出了自己目前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或者仅仅是因为运气太差等等。不能一味的责备自己,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和某种消极的情绪当中。要教会学生变挫折为向上的动力,要么增强努力,在措施上加大力度;要么改变策略再做尝试;要么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要么以其它方面的成功来弥补某一方面的缺陷。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以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为主对小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 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差异,结合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自我实践的舞台。教师通过适时地引导、点化,让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体验困难和挫折,不断地提高认识。以学会坚持与学会放弃的结合,自我加压与自我解脱的平衡为培养策略,让学生在团队的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挫折观和一定的抗挫力。其中包括了解与掌握体育活动中调节和控制情绪、意愿和行为的方法。

(五)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辅助项目对小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 我们知道,体育教学中进行的竞赛活动存在着必然发生失败和挫折的特点,如跳高比赛最终都得面临失败,其他项目必然有失败的一方。每个参加比赛活动的小学生都必须面对挑战,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如果缺少了这种勇气,我们将很难从比赛中获得信心和成功的喜悦。所以说,体育比赛活动对小学生的抗挫力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如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以一些强度低、趣味性强的合作项目为培养项目,例如:两人或多人绑腿短跑比赛,“抬花轿过河”等等。中、高年级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强度大的,有一定对抗性的团队合作项目作为培养活动。例如: 篮球趣味对抗赛,拔河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身体的对抗、疲劳,这本身就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提高。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赛中的体验和感受对于小学生抗挫力的提高都是有直接帮助的。

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跳绳教学;应用

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很好地丰富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慢慢地应用于课堂当中,带动了学生的上课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不得不引起关注。在新课标理念实施下,多媒体技术教育也成为衡量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那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传统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是小学体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应成为当前体育教学中研究的新课题之一。

尤其在新课标理念实施下,如何结合体育教学,利用教育资源,挖掘体育课程,探寻新的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应用到传统的体育教学上来,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跳绳是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会很好地解决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贫乏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跳绳的兴趣。通过观看视频及形象的图片,结合教师引导,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动作技术难度较高的难题。在体育课堂配上动感的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实践,提出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一、多媒w技术在小学跳绳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在于兴趣,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先决前提。根据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及教学手段的优点,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投身其中,受到感染和启示,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有效地感受到跳绳的乐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变得轻松,培养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真正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让小学跳绳教学取得成功。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得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发挥其作用,我尝试了以下几个做法。

1.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跳绳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跳绳分为短跳绳、长跳绳两大类。短跳绳不仅包括单摇跳、双摇跳、多摇跳等单人跳法,还包括前后站跳、一人带一人跳、两人轮流跳等双人跳法。长跳绳也有多种跳法,如双摇跳、附加动作跳、单人鱼贯跳、4×45秒交互跳等单人跳法;八字跳、转圈跳、多人鱼贯跳等多人跳法。跳绳简单易学,但形式多样,亦简亦繁。结合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跳绳教学,可以将跳绳的各种跳法的比赛录像、图片、声音、练习视频清晰、真实、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小学生对跳绳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加之在课余时间也方便组织、自我锻炼,因此,结合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跳绳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在本校以跳绳为体育特色项目的带动下,结合本校缺乏户外运动场地的情况下,跳绳是我们可以更好地全面开展体育运动的首选。”采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组织方式、跳绳效果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的教学,可以多方面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跳绳之中,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运动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电影、电视、录像、录音、三维动画等综合功能辅助跳绳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了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跳绳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练习前,先让学生观看花样跳绳的视频、录像、跳绳基本动作的慢动作展示等,从而令学生感受氛围,感到新奇,自然也就掌握了跳绳的基本动作与要领。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对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进行编辑、下载、整理,使学生感受自主性的学习过程。在本校以跳绳为体育特色项目的带动下,结合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体育锻炼的内容教学,让学生学会十多种的花样跳法,并注重在跳绳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同时,在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教学中,融入小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引导小学生树立积极乐观、面对失败不退缩等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单人跳短绳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视体育节目、现场跳绳比赛视频、体育明星成长历史等体育内容和节目。之后,学生可以模仿视频或创编出多种不同的基本跳的步伐,如双摇跳、交叉跳、左右跳等。同样,学习合作式跳绳时,也可以播放花样跳绳的片段与慢动作录像,先让学生感受跳绳运动的个中乐趣,提高学习合作式跳绳的欲望。合作式跳绳可分为双人跳和多人跳,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人数的合作跳。合作式跳绳中的技巧性包括摇绳、跳绳、上绳、下绳等,学生在教材的带动下,形成多方面思维的方式,能主动思维,多想跳绳的花样,让学生自主结合、自由创新,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合作式跳绳在学生智力开发、思维训练、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运动技能,突破教学的重、

难点

在跳绳过程中,练习时间过长,学生会逐渐产生疲劳感,从而感觉枯燥、乏味,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小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如果在跳绳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乐、视频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多媒体技术教学能把直观的材料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通过动感的声音、图片、视频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比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更胜一筹。

合理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显示正确的示范动作,能够有效掌握运动技巧。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好体育运动的前提,在跳绳运动中,特别是花样跳绳,有许多技术动作不仅复杂,而且需要瞬间完成,对于这些动作多媒体技术能慢动作展示,清晰地分解动作给学生观看,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上解决重、难点问题,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效果非常显著。

例如,在练习4×45秒交互跳的过程中,对初学的小学生来说,无论是摇绳,还是跳绳都有很高的难度。经常会死绳,又要重新开始,这样会令学生在体力和精神上产生疲劳感,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动作也会产生恐惧感,从而感觉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复杂动作进行慢动作回放,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配合教师合理的讲解与示范,加入有动感、节奏感的音乐,学生随节奏跳绳,不但会缓解学生运动时的疲劳感,心情变得舒畅,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练习热情与新鲜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最终能够很好地掌握4×45秒交互跳的技巧,使教学重点与难点得以突破。

三、培B学生积极竞争的勇气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从小培养学生积极竞争的勇气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是小学体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所以要充分利用各种切实可行的途径,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为教学提供各种比赛的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再结合教师对相关的比赛规则、体育知识、体育道德的讲解,使他们能逐渐看懂比赛,让学生感受大小型比赛的氛围,学习运动员的竞争精神。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典型的技术战术方法演示、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发展历史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掘教材中的美,结合德育教育,用具体的形象美去启发学生懂得欣赏体育比赛和培养体育道德。

我校在参加2015年从化市小学生跳绳比赛时,梁××、邝××同学获得了1分钟两人一绳并排单摇跳(男)第二名;陈××、梁××同学获得了1分钟两人一绳并排单摇跳(女)第二名。在参加比赛前,先让学生观看各个级别的比赛,有世界级的、亚洲级的、国家级的,让学生知道比赛的规则,感受比赛的情景,再到学校跳绳队里进行模拟比赛,从而建立良好的比赛心态和比赛信心。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将技术手段与思想意识进行有效的融合,真正明确小学体育教学的相关要求,严格地贯彻和示范相关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开展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让跳绳课堂教学互动变得更加简单具体,整个知识的传递过程也变得更加高效,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大优势,体育老师要以科学的眼光来对多媒体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积极地总结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不断进行研讨,认真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同时能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驾驭课堂,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断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冷伟.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

[2]李琳.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运动,2016(2).

[3]蒋世祺.《跳绳》教学设计[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