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慢性病综合防治

慢性病综合防治

时间:2023-12-01 10:13: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慢性病综合防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慢性病综合防治

第1篇

摘 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社区服务中心满意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公明街道各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的326位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就医环境、方便程度、医疗费用、服务态度和质量等认可度较高。结论: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总体上较为满意,社区卫生服务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各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水平。

关键词 慢性病患者 社区健康服务 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303

AbstractPurpose The essay intends to know about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of the chronic and non-contagious disease regarding to the service of Guangming new community of Shenzhen.Method:Chose 326 patients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randomly from each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Gongming Street,and make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ith written form.Results:Most of the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are highly appreciate the medical environment,convenience,medical cost,service attitude and quality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Conclusion:The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are relatively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 of the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 generally,and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the resident of the community,and all departments should further take actions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hronic disease patient;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atisfaction Degree

社区健康服务是立足于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服务的第一层面接触,其服务质量高低,是否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最终应由作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居民做出评价[1]。

深圳市光明新区从2006年4月开始实施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至今已4年多,居民对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认可和满意度是评价社区慢病防治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

调查慢性病患者在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之后的满意度,可以了解社区干预的效果并调整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策略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经过调查、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建设改革提供政策建议和为今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制定相关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各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的326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第2篇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通过开展“三病”的筛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二)具体目标

1.以乡镇为单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率分别≥8%、1.5%,社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压率≥95%;患者规范管理率均≥60%;服药率≥60%;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95%、健康知识知晓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2‰,规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

2.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综合防治组织机构,对每位“三病”患者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个性化干预治疗方案,实现档案动态信息化。

3.对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实行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免费配送治疗。

4.建立完善“三病”综合防治长效运转机制。

二、实施步骤

(一)调研访谈,摸清基数(3月1日至3月31日)

1.组织调研组走镇下村,深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群众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2.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数量及分布。

3.召开“三病”防治专家技术论证会,确定治疗方案及年经费数额。

(二)完善组织,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县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治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2.卫生部门建立专家指导组(邀请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参与)、质量控制组、宣传报道组、检查督导组等小组。

3.组建14支诊疗团队。每支诊疗团队由市级心脑血管临床专家、内分泌临床专家各1名,县级相应临床医生各1-2名组成,疾控人员、责任医生、联络员全程参与。同时,组建1-2支精神病临床专家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

4.组织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综合防治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工作职责。

(三)广泛动员,全员参与(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开全县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建立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运转机制。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四)落实措施,精细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购配置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及血糖测量仪、试剂等物资。

2.建立县“三病”信息管理平台,分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扩大发现“三病”患者人群,对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诊疗团队进行复诊核查,开具个性化健康处方。

3.社区责任医生对现场复诊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对象根据新的分级管理规定,规范开展定期随访工作,并及时将每次随访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4.专家指导组开展巡回指导、随访质量控制、患者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指导等。

5.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6.通过讲座、健康俱乐部、走村入户宣传等健康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非药物干预。

三、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病”综合防治项目是惠及我县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几年的卫生重点工作,各单位务必提高认识,按照县政府《关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县公共卫生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项目正常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县发改局: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督促落实,确保乡镇卫生服务站建设适应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县公安局:重点掌握辖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把加强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落实日常监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会同民政局等部门做好流散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的处置工作。

县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将慢性病、精神病困难户纳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组织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使病人通过生产自救,改善生活质量。

县财政局:负责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财政投入机制,及时落实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卫生部门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县人劳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强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扩大队伍规模;研究解决提高城镇参保人员的慢性病、重点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或提供就业条件和场所。

县卫生局: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提高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开展项目培训、指导;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公示及奖惩等制度。

县残联: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提高康复质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县慈善总会: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实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性精神残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三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三病”患者的筛选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健全并规范公共卫生专干和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加强对村社区的督导,强化组织、宣传和指导,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确保实效

1.定期组织对各乡镇项目实施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控制,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工作质量。

第3篇

卫生部印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规划》明确要求,将梅毒治疗用药列入报销基本用药名录,从政策上保证梅毒患者诊疗费用报销。

曾被消灭的古老性病梅毒,20世纪80年代重新出现,蔓延至全国,近10年传播明显加剧。全国疫情信息系统报告数据显示,1999年共报告梅毒病例80406例,2009年共报告梅毒病例327433例,发病率年均增长14.3%。2006年梅毒发病数首次跃居全国甲乙类报告传染病种的第四位,2009年梅毒发病人数名列第三。

对此,该《规划》提出梅毒防控目标:5年有效遏制发病激增,10年逆转疫情上升趋势。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梅毒患者在具有梅毒确证检测和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的诊疗服务和随访,其病情被保密,医药费用能报销,就不会再“病急乱投医”。同时,医生应主动建议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接受检测,并提供检测前咨询,解释检测和规范治疗的意义,并在医疗过程中对梅毒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药品安全拟建“黑名单”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拟建立药品安全“黑名单”,公布严重违法单位及其责任人员的有关信息。

建立药品安全“黑名单”,主要是针对药品、医疗器械领域的严重违法行为,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为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行业禁止和行为限制的规定,强化退出机制,保障处罚有效实施,维护执法严肃性的一项积极探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力求通过打击个别严重违法者,对违法行为予以警示和震慑,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受到行政处罚的严重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纳入“黑名单”的八种情形,包括生产销售假药或者生产销售劣药情节严重的、在申请相关行政许可过程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等情形。征求意见稿同时明确,生产销售假药或者生产销售劣药情节严重、十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人员,也应当纳入“黑名单”。

慢性病致死占总死亡的85%

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当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第4篇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为主的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为目前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将疾病预防的重点落实到社区,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东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常住居民,以高血压,糖尿病人为主,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40岁——86岁,高血压117例,糖尿病83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通过门诊、社区巡诊、入户随访等方式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水平进行评估。针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2.2 具体措施

2.2.1以横幅、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进行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氛围。定期到社区,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慢性病人群,进行简单的健康体检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咨询。

2.2.2定期在医院和社区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课,讲完课,进行答疑,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进行知识测试,内容应通俗易懂。

2.2.3定期组织专题沙龙,邀请慢性病人群和社区居民参与,将营养饮食,疾病防治,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知识传播给群众。

2.2.4 定期进行随访,积极解答健康咨询问题,指导健康行为,巩固健康教育效果。

3 体会

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占据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范围内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约占12%(国外约占8%)。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管辖社区健康人群的慢性病预防工作。对慢性病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的干预、体现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有效合作,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从而提高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7):669

第5篇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管理;知信行

1980年上海市10万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1.01%,1998年上海市糖尿病抽样调查结果为4.16%,2006年上海市糖尿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8.6%(标化率6.2%)[1]。上海市糖尿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且糖尿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危险因素[2],因此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社区已开展了广泛的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为掌握本社区在管理糖尿患者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治疗依从性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009年10月,我们对本社区在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知信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本社区6个居委已明确诊断且在进行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158人,发放调查表158份,收回有效调查表151份,有效率为95.6%。

1.2 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糖尿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由接受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疾病的知晓程度、疾病相关态度行为3方面24项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将调查数据录入,应用SPSS 11.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例,%)

内容类别例数构成比

性别男5637.1

女9562.9

年龄35~59岁4831.8

60岁以上10368.2

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3422.5

初中及高中9764.0

大专及以上206.5

病程0~4年126.6

5~9年2717.9

10年以上11475.5

伴随其他慢性病者有14797.4

无42.6

家族史有6241.1

无8958.9

2.2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见表2),调查对象对于糖尿病的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对五驾马车和血糖控制标准、重要性更缺乏了解。

表2

调查对象的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例,%)

内容人数构成比

关注糖尿病防治知识11374.8

糖尿病的易患因素(2个以上)6744.4

五驾马车106.6

血糖的重要性5536.4

血糖控制的标准4630.5

饮食控制(控油、盐、糖)6140.4

糖尿病并发症(2个以上)8153.6

2.3 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见表3),调查对象对于药物和运动的治疗比较重视的,而定期体检和自我调整降糖药只占26.5%和29.8%。

表3

调查对象的相关健康行为情况(例,%)

内容人数构成比

运动情况(平均每天持续半小时以上)10972.2

喜食偏油、偏盐的食品8053.0

患病后乐观8254.3

定期体检4026.5

按时应用降糖药11878.1

能自行调整降糖药4529.8

能参加半数以上糖尿病培训8757.6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74.8%的调查对象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关注,53.6%的人对糖尿病并发症也有着一定的认识,72.2%的人能够坚持每天半小时以上的运动,说明糖尿病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在健教和督促患者治疗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且对身体健康的需求还有比较强烈愿望;相反只有36.4%的人群认为监测血糖很重要,30.5%知道血糖控制的标准,26.5%能够动态监测糖尿病相关指标,能自行根据血糖值来调整降糖药的用量者占29.8%,尤其是五驾马车的知晓率只占6.6%,可见,目前该调查人群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规范治疗的知晓率、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仍有较大的差距。

造成的原因可能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技术服务,要求社区医护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足够的科学的防治知识及服务,这方面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和医院关系[3]。目前基层单位缺乏一支真正能承担社区糖尿病防治任务的队伍,部分临床医生对糖尿病的综合防治认识不够,一味地强调药物治疗,忽略了糖尿病知识的宣教、运动疗法、饮食调整及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而参与糖尿病管理的公卫医生虽接受了多次糖尿病操作《指南》的培训,但接受系统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较少,并且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给与患者有效的指导,因此,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上,应该体现医生、公卫人员分工合作管理的“团队式”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医务人员系统、规范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技能培训,并将此列入业务考核。

糖尿病调查人群老年人偏多,文化程度较低,病程长,多数同时合并有其他慢性病,可能导致①生理、心理上的负担,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满不在乎、过分强化,妨碍遵医行为,影响糖尿病治疗;②经济负担,这里有97.4%的调查对象伴随其他慢性病,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也会影响其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③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导致对知识更新的接受能力差;④其他如行动不便,家庭因素等。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入人心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是必要的,同时针对有实际困难的患者提供上门抽血结合定时提醒,鼓励家庭支持,我社区2008年始试点慢性病关爱家园,进行糖尿病专家诊疗以及心理咨询专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且通过糖尿病的群组活动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相互沟通等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措施,提高社区糖尿病知识普及率和知晓率,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可防、可治性,认识到糖尿病防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糖尿病控制率。

专家指出,糖尿病教育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开支,同时能改善代谢控制[4]。研究数据显示,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降低了1/3,而死亡率则降低了50%。国外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可使糖尿病并发症危险性下降21%[5]。严格规范的糖尿病治疗才是硬道理。

总之,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非传染性终身疾病,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以此为基线调查,进一步加强纵向研究,逐渐改变以往的“重治轻防”观念,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糖尿病防治专业队伍,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探索更行为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李锐,施亮,黎衍云.糖尿病社区防治及管理模式的设想与实施.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53-1255.

[2] 向红丁.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分型及防治原则. 继续医学教育,2005,19(1):28-29.

[3] 熊建菁,贾健,章昱,等. 上海市闸北区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调查. 社区卫生保健,2007,6(4):267-270.

第6篇

“地方虽小,但是办的事情很重要”,这是我在体验的两天中最大的感受。在全科诊疗岗位体验,和卫生服务站内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跟随全科医师坐诊,开展全科诊疗活动,测血压、测血糖、记录健康档案,了解慢性病管理知识、体验“知己健康管理”,跟随中医医师体验中医药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并观摩针灸、拔罐、理疗治疗等过程,还同社区医护人员进社区入户体验出诊服务。

体验中我注意到社区就诊的患者一般以老年人居多,因此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就尤为重要。为了探索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综合防治模式,更好地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节省医疗费用,北京市卫生局与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在社区推行“慢病知己”健康管理。在我体验的陶然亭姚家井卫生服务站和广外白菜湾卫生服务站都已经开展了多期的“知己健康管理活动”。“知己健康管理”是一种对慢性病的管理模式,它利用慢性病知己能量检测仪对患者的能量摄入与消耗进行监测,每周由所在的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评估,从病患的食物摄取量和运动消耗量通过系统进行对比,合理地制定出慢性病防治中饮食运动方案,让社区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病情。

在与社区医务工作者一同整理健康档案时,广外白菜湾卫生服务站的李站长讲解了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慢性病管理的一个有效措施。社区医生通过档案对社区内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级分层的管理,对于高危人群可以更好地开展随访治疗,这样也有助于对社区居民开展实时健康管理和定期评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广外白菜湾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利用患者输液空闲的这段时间对患者进行医学健康知识的宣传,受到患者的热烈欢迎。

慢性病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做好慢性病管理不仅是医疗难题,也是一个社会难题,解决这个难题只有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全面、体贴的全程服务。这是在体验后我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第7篇

【关键词】

慢性病;因素;logistic回归;农村

Study on preval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adults in rural area of Zhongshan city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on preval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adults in rural area of Zhongshan city and provide evidences for health care policy making.Methods 15550 adults in rural area of Zhongshan city were investigated about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Results 46.23%adults suffered from chronic diseases,in which the top five were overweight(30.8%),hypertension(11.9%),high blood cholesterol level(8.5%),diabetes(8.1%),and Arthropathy(6.5%).The main incorrect life manner were Highfat diet(58.9%),smoking(25.6%%)and drinking(15.3%).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ime of sitting,salt diet,fat diet,smoking,drinking,quality of sleeping,sport wer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hronic disease of rural adults.Conclusion The rural adults had high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active and efficient community service should be Provided,good living habits should be Advocated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rural adults.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Rural area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1.142

作者单位:528436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南朗医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在改变,人群的疾病模式、疾病构成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了解居民慢性病患病隋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有效地开展慢性病的综合防制[1]。为了解中山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现状,为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实施提供依据。我们对中山市农村居民的健康调查和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山市某两镇18岁以上的常住农村人口,2007~2009年在镇医院进行健康调查和体检的资料。

1.2 调查方法 对该两镇前来体检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由医师或护士完成,体格检查由医生完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行为习惯、就医意向;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内、外、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3 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份录入调查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各构成比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抽取有效健康调查和体检表15550份,平均年龄(33.4±6.351)岁,其中男7530例,平均年龄(34.2±4.46)岁;女8020例,年龄(35.5±7.152)岁,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中山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18岁以上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46.23%,排在前5位的是: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关节病,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肿瘤和总慢性病的患病率男性比女性高(P0.05),见表1。

表1

中山某两镇成年人生活方式疾病患病率及顺位

慢性病

患病率(%)

男性女性总顺位χ2值P

超重和肥胖32.629.130.80.8580.3541

高血压13.210.411.911.7920.0012

高脂血症10.17.58.517.6470.0003

糖尿病8.137.58.10.5900.4464

关节病6.966.36.51.1180.2905

脂肪肝2.62.32.40.1600.6896

冠心病1.82.22.01.6280.2027

肿瘤0.82.31.729.5990.0008

合计49.235.146.252.4290.000

2.2 居民不良习惯情况 居民存在不愿意进行体检、每天坐着时间>8 h、少吃蔬果、少吃鱼肉、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少运动、有吸烟、饮酒习惯、经常失眠、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排在排在前3位的是高脂饮食(58.9%)、吸烟(25.6%)和饮酒(15.3%);所有不良生活方式中在不愿意进行体检、每天坐着时间>8 h、少吃蔬果、少吃鱼肉、少运动、有吸烟习惯、经常熬夜等方面的发生率非老年人(

2.3 就医意向情况 被调查的居民中,有66.0%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有81.3%的居民曾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项目主要有(为多选题):治病、定期体检、健康指导、上门诊疗服务、康复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分别占调查者的59,6%、52.6%、40.1%、15.9%、12.1%和10.3%。被调查者中有41.0%每年一次健康体检,有25.7%两年一次健康体检,有16.4%三年以上才体检一次,16.9%从没参加健康体检,在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程度间体检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5 中山市农村居民慢性病Logistic 回归分析 为有效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以居民慢性病情况为因变量(0=无患病、1=患病),先对11个相关因子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采用Backward:LR法,在变量进入方程水准为a=0.05,剔除水准为a=0.1下,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8个因子。其中长期坐着工作(OR=1.704),高盐饮食(OR=2.752),高脂饮食(OR=2.497),吸烟(OR=1.932),饮酒(OR=1.354),经常熬夜(OR=1.213)是农村居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OR=0.417)和常吃蔬菜水果(OR=0.318)是慢性病的保护因素,见表2。

表2

中山农村居民慢性病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BS.EWaldPOR(95%C.I for B)

坐着时间0.4730.07540.0960.0001.704(1.4861.936)

食盐摄入量1.0120.10494.050.0002.752(2.2433.377)

高脂摄入量0.9150.09985.5510.0002.497(2.0573.031)

锻炼运动0.8730.063194.6300.0000.417(0.3690.472)

吸烟0.6590.10539.210.0001.932(1.5722.374)

饮酒情况0.3030.1038.6210.0031.354(1.1061.657)

熬夜情况0.1930.0855.1420.0231.213(1.0271.433)

吃蔬菜水果1.1460.11894.4160.0000.318(0.2520.401)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的顺位在逐渐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2]。目前慢性病是全世界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每年导致5650万人死亡(占59.00%)。预计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总死亡的70%、全球疾病总负担的80%将是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3,4]。故此,有效地控制慢性病,提高居民的健康状况是我国基础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然后大部分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仍然落后,慢性病的控制情况依然不理想。本次调查显示:中山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偏高[5,6],总患病率达46.23%,并以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因此加强本地区农村居民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任务重大。

在调查结果中还显示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行为较为严重,在不愿意进行体检、高盐饮食、高脂饮食、有吸烟、饮酒等11项不良生活方式中都存在一定的发生率,其中排在前3位的不良生活方式行为是高脂饮食、吸烟和饮酒。研究证实,慢性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次调查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长期坐着工作、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经常熬夜是农村居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和常吃蔬菜水果是慢性病的保护因素。所以,应在农村居民中大力推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保护因素,减少危险因素是防治慢性病的关键和重点。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山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居民患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比例也明显提高。但居民健康体检的情况依然不理想,只有四成的居民有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故此,本地区的居民慢性病管理的路依然漫长。研究显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居民慢性病的综合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并发症发病率,提高疾病控制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最有效方法[7,8]。故此,应在加强农村居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倡健康的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鲍勇.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基石.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11.

[2] 李萍.宁波市西门社区老年人健康与生活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598599.

[3] Boutayeb A,Boutayeb S.The burden of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nt J Equity Health[online journal],2005:4:2.m.省略/content/4/1/2.

[4] Lenfant C.Can we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to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Bull World Health Org,2001(79):980982.discussion 983987.

[5] 施学忠,杨永利,谢婧,等.河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717719.

[6] 彭绩,程锦泉,刘军安,等.慢性病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8):934936.

第8篇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综合干预; 治疗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69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导致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致残、致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国心血管病每年死亡300万人,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卫生部10月12日公布的全国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报道:目前我国有近1.6亿高血压患者,较1991年增加了7千万,而高血压的治疗率为24.7%,服药控制率为24.7%,人群血压控制率仅为6.2%。治疗率和控制率虽较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时的12.1%、2.8%有所改善,但血压控制率的改善速度却不尽人意。高血压病可治可防,全面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已经迫在眉睫。基于疾病模式的转变,目前高血压的防治策略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学防治模式转向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综合防治模式。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与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在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因此作为基层的社区医务工作人员,任重道远,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综合防治,对我国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社区2009-2010年对新疆克拉玛依市南林社区的12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干预治疗,包括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危险因素认知、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监测血压、药物治疗等,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在克拉玛依市南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126例,其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29~82岁,平均(61.2±13.5)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未或者还在服用降压药物,且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伴冠心病64例,脑卒中19例,2型糖尿病27例。

1.2 干预方法

1.2.1 社区设立专人负责高血压管理工作,建立高血压病患者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从业状况、文化背景、健康状况、婚姻现状、饮食习惯、生活行为、亲属血压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服药等。设立免费测血压点或者上门服务,鼓励患者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每周至少监测血压3次。每3个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肝肾功、血糖、血脂、尿酸、体重监测,每半年免费做心电图、胸片、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并记录在档。

1.2.2 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广泛宣传高血压知识,引起社会对高血压的关注。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1.6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南林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比如每半月出版一期健康知识板报,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同时免费发放居民健康手册、高血压药物手册、高血压防治手册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或者邀请患者参加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趣味竞赛,利用世界高血压日、世界肾脏病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进行宣传,举办专家义诊、咨询活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授课,鼓励社区人群积极参加,加强自我保健意识,以积极转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目前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意义重大。具体指导以下几方面内容:(1)指导患者控盐,发放盐勺,每人每日

1.2.3 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具体结合患者的血糖、血脂、尿酸、年龄及合并症等情况,进行多重危险因素控制和个体化的血压治疗。对每个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的血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级干预。低危的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上,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每次均记录测量时间和血压值,观察3~6个月,若达不到预期效果,则指导服药治疗。中高危患者,除干预以上内容外,重点放在长期合理、正规的服药及药物选择上的干预,防止靶器官损害和提高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均需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但是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选择一种或联合用药,根据病情适量调整,使血压平稳达标。这其中大多数患者需要服用2种或者2种以上药物血压才能达标,尽可能选用一天一次的长效制剂,作用持续24 h,避免血压波动。降压药物主要有六大类,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强调小剂量联合用药,以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利尿剂可用于一般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患者等,ACEI、ARB可用于治疗合并代谢异常的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合并心绞痛和心动过速的高血压患者。还有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服用方便,疗效确定,患者依从性好。这期间患者的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而不是一成不变。总之药物治疗遵循以下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注意让患者及家属学习了解高血压药物的各种剂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并监督服药,改善患者服药的依存性,提高治疗率。

1.2.4 治疗目标 一般高血压和脑卒中后患者的血压

2 结果

综合干预1年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血压>140/90 mm Hg患者18例,这18例患者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按医嘱坚持服药;血压

3 讨论

加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系统有效的综合干预,可以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WHO在全球慢性病报告中指出:如果行动起来,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在未来10年内,每年将减少2%的慢性病发病,至少可换回3600万人早逝的生命[1-2]。

实践证明: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干预比在综合医院治疗有着更加便利、经济的现实条件,作为广大社区医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改被动治疗为主动防治[3-4]。尽早帮助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和药物治疗,并且需长期坚持和跟踪随访,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愈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卫生局.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0.

[2] 梁万年.慢性病家庭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6.

[3] 刘朝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67-168.

第9篇

为进一步加快上海市闸北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实施,2005年10月闸北区卫生局组织开展了“闸北区社区诊断报告”工作,这项工作被区卫生局列为重点社区卫生项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闸北区8个街道及1个镇的社区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健康保健与卫生服务、生活方式疾病相关因素等4类10项。

1.2调查方法

采用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提供的《上海市闸北区社区诊断工作手册》的要求和方式,使用统一格式的调查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街道、居委会、学校、居民进行定量调查,并结合社区居民定性访谈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由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面访、逐户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的质量控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一级质控和区疾病预防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其中5.00%进行复核的二级质量控制。

1.3数据处理

对访谈、讨论等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与整理。调查问卷统一

收回,经数据整理、逻辑核查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自然环境状况

闸北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北部,共辖8个街道、1个镇、208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区域总面积29.18 km2,其中陆地面积为28.76 km2,人口密度24 240人/km2,绿化覆盖率17.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8 m2,环境空气质量为中等污染,四季平均温度18.1℃。

2.2人文环境状况

2005年,区增加值562 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3%,财政收入362 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91%;居民户均住房面积54.37 m2;区内共有普通中学52所,小学35所,幼儿园57所,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工读学校1所;休闲娱乐环境包括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室内游泳馆1个,各种训练房5个,文化馆11座,图书馆11座,电影院4座,茶艺馆1座,革命史料馆1座,评弹团1家。

2.3社区健康状况

2.3.1人口学资料社区常住人口81.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07 323人,流动人口约110 645人,总户数257 638户,沪籍户均人口2.75人。社区中男性占50.52%,女性占49.48%,男女之比为1.02∶1;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9.76%,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3.41%,老少比为2.84∶1;平均期望寿命80.72 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5‰,老龄化程度明显。2005年共出生3 204人,粗出生率为4.53‰;0~6岁儿童20 669人,占2.92%,育龄妇女占25.06%,残疾患病率为1.67%。各社区人口学特征见表1。表1显示,平均每个社区所辖服务人口为8.84万。

2.3.2流行病学诊断2005年全区共死亡5 716人,粗死亡率为8.08‰。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39.10%)、肿瘤(29.31%)、呼吸系统(9.93%)、损伤和中毒(5.19%)、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4.16%)。婴儿死亡率为2.81‰,新生儿、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1 706人,发病率为241.04/10万,死亡12人,死亡率为1.70/10万。从死因来看,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40%)已不再是闸北区居民的主要死因。社区8种常见慢性病患病率为高血压19.68%、糖尿病4.11%、脑卒中1.38%、骨质疏松、骨关节病6.36%、高血脂5.24%、肿瘤1.17%、冠心病2.62%、慢性支气管炎1.90%。病房住院病人疾病前5位为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

2.3.3需求与利用社区居民主要就医需求一部分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专科或三级医院确诊后,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药、治疗、定期复查及接受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复等;另一部分为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门诊每医疗费用为128.88元,平均每张处方84.46元,平均每住院病人费用6 044.01元。社区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心理因素30.06%,吸烟19.37%,高脂饮食18.67%,饮酒11.60%,肥胖10.37%,其他9.93%。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居民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94.66%,平均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时间10~15min。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为95.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为95.08%。居民医疗费用构成:医疗保险88.98%,自费7.02%,劳保1.76%,其他2.24%。

2.4卫生状况

2.4.1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区内共有公立医院28所,其中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专科医院1家,二级综合性医院3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精神病医院2家,口腔医院、妇幼保健所、专科防治医院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全区总床位数4 679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475张,占10.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见表2。

2.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职工总数79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46人(执业医师302人,注册护士219人,共有全科医师109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0.43人、护士0.31人。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以上11.91%,大专30.02%,中专51.27%,中专以下6.80%。卫生技术人员≤35岁占37.27%,35~45岁占14.37%,45~50岁占20.22%,≥50岁占28.14%;卫生技术人员副高以上职称占1.02%,中级职称占16.87%,初级及以下职称占82.11%。

2.4.3社区卫生服务量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门诊总人次占全区门诊总人次27.02%,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总人次5.84%,年住院人次占全区住院总人次4.66%,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总人次4.7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运行状态见表3、表4。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整体上呈发展势头。区域内近90%居民都享有医疗保险,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尚合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方便性较好,慢性病居民多数选择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及满意率也较高。

区域内>60岁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9.76%,>80岁高龄老人占3.41%。根据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0%或≥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时,这个地区或国家就成为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1]。闸北区8个社区≥60岁老年人口比例均高于10.0%,且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老年人口已达254.6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98%[1]。而闸北区老年人口系数指标已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临汾社区≥60岁老人所占比例数(21.28%)位居全区之首,最低的社区也达到17.98%,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上海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3]。因此,有必要结合本社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特点,提出适合老年人口的卫生方案和卫生政策,政府应对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进行规范、支持和政策倾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几种常见慢性病提出几套可行的治疗规范和治疗目录,同时增加站点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数量及领域。

疾病谱显示,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压、骨关节病、高血脂症、白内障和糖尿病。可见高血压是每个社区位居首位的疾病,它是引起其它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开展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是社区当务之急。必须积极开展控制高血压病的干预活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健全以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平台,居委会为基础的多层次的慢性病防治网络,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工作。在对慢性病人良好管理的同时,影响周围人群,让慢性病防治工作家喻户晓[4]。

从社区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统计结果来看,心理因素占首位,为30.06%,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潜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在目前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重视。处于第2位的是吸烟和高脂饮食。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发生除了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外,与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也有一定关系[2]。必须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家庭“三站式”服务,全面深入地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减少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的知、信、行水平[5],尤其是针对性地多开展一些相关专家咨询和讲座活动,以使居民多了解一下心理方面的知识,从而降低由于长期心理压力对身体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损害。

目前闸北区南北卫生资源之间无论在固定资产、业务用房、年业务收入和收支节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还是以药品占主导地位,预防保健经费总数占总收入的7.12%,远远低于医疗及药品(61.35%)等所占的比例,导致达到全区慢性病全人口规范管理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全区平均每位病人出院费用为6 044.01元,平均每一病人门诊均次费为128.88元,平均每张处方值为84.46元。这些数据均要高于2004年上海卫生统计年鉴统计的分别为4 709.95元、125.66元、75.60元的数值。说明,目前闸北区居民的医疗成本仍偏高。我们要立足于利用社区内现有的卫生资源,盘活社区内卫生资源的存量,有针对性地调配,注意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卫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降低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充分利用该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中医药特色示范区的优势,扎实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学历及职称结构来看,两者的构成不合理,医护人员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尚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全科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上海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水平的要求。调查的数据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学历仍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80%左右;职称结构也以中初级职称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高级职称医护人员,这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中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的目标还有差距。同时根据每万人3名全科医师的要求,全区共需243名全科医师,而2005年全区全科医师仅为109人。除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外,其余的都紧缺全科医生。上述这些都影响了社区医疗队伍本身的水平。建议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加速培养一支培训到位,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务人员队伍;吸引本地或外地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改变社区医生以中专、大专为主的情况,增加本科学历、高级职称的比例,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交流学习,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外部输血和自我造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可信度和社区医疗机构的知名度、美誉度。

4参考文献

[1]龚幼龙,严非.社会医学[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10.

[2]周海城.社区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全科医学,2002,5(6):421-422.

[3]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6.

[4]濮欣,朱丽娟,刘晓明.中山市岐江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5, 8(17):1428-1429.

第10篇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健康教育; 慢性病防治; 血压水平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161-02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既是一类独立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慢性肾病及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1]。目前,全球有近十亿高血压患者,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调查结果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高血压患病率将达到29.2%,与2000年相比上升3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可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2]。本研究中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广州市港湾社区90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广州市港湾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居民9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9例,女421例,平均年龄(54.8±3.1)岁。其中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居民189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平均病程(6.9±1.4)年,其余711例不能确定自己的血压情况。纳入居民中,冠心病患者98例,糖尿病患者279例,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175例。排除有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变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0例,两组居民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干预组在原有日常生活基础上实施高血压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配发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手册或CD;开设社区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栏;开展专家专题讲座;举办交流会或户外拓展训练;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社区宣传和动员工作,成立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开通24 h的咨询电话;专人定期随访。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1)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诊断标准、诱发机制、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等;(2)高血压服药指导:常用降压药种类、治疗机制、注意事项、副作用等;(3)日常行为指导:合理膳食,饮食粗细搭配,低盐低脂、作息规律、坚持适量运动、限烟限酒、高血压患者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4)心理指导:调整心态、情绪稳定、积极乐观、正视高血压等。对照组不给予干预。

1.3 评价方法

入组时及2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满分100分,90分以上优秀,75~90分良好,60~75分一般,60分以下差,对患者的知晓率进行比较,知晓率=优秀率+良好率+一般率。检查项包括血压值、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及体质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2年前后高血压知识及防治观念知晓率的比较

对干预组的社区居民实施为期2年的高血压健康教育,2年后,干预组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防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显著,知晓率由入组时的57.11%提高到2年后的9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2年前后高血压知识及防治观念知晓率的比较

组别 时间 优秀(例) 良好(例) 一般(例) 差(例) 知晓率(%)

对照组(n=450) 入组时 15 106 147 182 59.56

2年后 16 104 151 179 60.22

干预组(n=450) 入组时 18 97 142 193 57.11

2年后 118 264 63 5 98.89

2.2 两组2年前后检查项目及行为模式变化的比较

入选社区居民中,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189例,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92例。入组时相关项目检查另发现高血压患者62例,其中对照组30例,干预组32例。干预组2年后的血压值、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体质指数及行为模式与入组时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而且病程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者是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总称。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长,许多家庭因此返贫致至贫,慢性病已成为社区一个重要的医疗卫生问题。高血压是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50%以上心血管病例和死亡病例与高血压相关。我国高血压病例呈现三大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三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和服药率低“三低”,以及不爱用药、不难受不吃药和不规律服药“三不”[3]。此次调查研究中,共有高血压患者251例,调查前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189例,知晓率为75.3%,其中能遵照医嘱服药的患者为126例,服药率为66.7%,定期测定血压的患者41例,监测率为21.6%,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的患者为39例,饮食控制率为20.6%,说明,干预前该社区高血压患者状况与我国整体状况相符。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以控制危险性因素为基础,综合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防治高血压病情的发生和发展[4]。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但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区健康教育的干预,目前其患病率已趋于下降趋势[5]。发展中国家高血压防控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的阶段[6]。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2年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高血压防治观念有较大转变,且干预组2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压控制是治疗和护理高血压病的根本任务[7]。对照组2年前后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全国各地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综合防治模式、三级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及规范化管理模式[8]。综合防治模式开展最早,北京房山区1996-1999年开展了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三级管理模式是国家慢性病管理指南中列出的,也是最普遍使用的社区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控制措施,但是此管理模式是一种依赖社区医务服务人员的一种被动管理模式,其效果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态度有较大的关系[9-11]。自我管理模式由两部分组成,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课程和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自我管理模式的运行投入少,能够调动居民热情,取得了良好的高血压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应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丑建波.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83-84.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3]王文.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和策略[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1):5-7.

[4]张永红.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130-131.

[5]刘从菊.260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64-65.

[6]周寒寒.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及其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3):25-27.

[7]贺朝忠.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159-160.

[8]黄继娴,欧志梅.社区综合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07-108.

[9]边小春.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07-108.

[10]杨丽芬.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行为和认知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15-417.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1_0055_02

国内外经验表明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防治。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在知识传播、高 血压病人的检出和管理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1]。自2005年5月开始,按照浙江 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部署,杭州市朝晖街道12个社区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 理试点工作,现将两年来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作阶段性评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杭州市朝晖街道已完成高血压基线调查的社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0044人作 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对象。

1.2 方法:

1.2.1 人群分类:按照高血压基线调查结果,将社区人群分成三类,一般人群:指血压 <140/90mmHg,不伴任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危人群:血压在正常高值(120~139/80~90 mmHg)伴有下列危险因素一项或一项以上者。(1)体重指数≥24kg/m2;(2)吸烟;(3)饮酒( ≥0.5斤黄酒或1两白酒/日);(4)高血压家族史(直系亲属);(5)习惯性高盐饮食(平均食盐 ≥10克/日);(6)高脂血症(血胆固醇≥200mg/dl,甘油三酯≥150mg/dl);(7)糖尿病/糖耐 量异常(空腹血糖≥7mmol/L)。高血压人群:指血压≥140/90mmHg,包括原有高血压病史, 近两周仍在服药的血压正常者。

同时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不同血压水平,有否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相关疾 病等情况进行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及危险 分层,分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

1.2.2 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前者每年 测量血压1次,后者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两类人群均以健康教育为手段,采用合理膳食、戒 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为主要内容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2、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实施3级管理:1级管理:三个月至少测量血压1次,以健康教育和 非药物干预措施为主,若3~6个月无效则行药物治疗。2级管理:至少每2个月测量血压1次 ,并进行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3级管理:至少每月测量血压1次,强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并接受个体化健康教育。

1.2.3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中测量血压的要求进行 。血脂、血糖测定按国家实验室统一标准进行。根据《浙江省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 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对参与高血压基线调查和社区综合干预的医务人员进行 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1.省略网络系统将相关原始数据导入Excel,使 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干预基本情况:

2.1.1 高血压患病率:朝晖街道12个社区列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 对象4.94万人,接受体检3.01万人,受检率为60.93%,查出高血压6246人,高血压患病 率为20.79%,其中1级高血压患病人数占高血压总患病人数的82.84%,2级和3级高血压分 别占14.56%和2.60%。查出高血压高危人群12381人,高血压高危人群占管理人群的41.21 %。各年龄组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和高血压高危人群构成见表1。

2.1.2 随访率与健康教育覆盖率: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各类人群进行定期随访,2006年 至2007年5月共随访23356人,随访率为77.74%。每月定期举办心血管病防治等相关内容健 康教育讲座,接受健康教育26268人,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87.43%。

2.2 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变化:与干预前比较,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提高了 1.65倍,高血压病人服药率上升了0.56倍,血压控制率上升了2.42倍。见表2。

2.3 高血压危险因素变化:与干预前比较,引起高血压的几项主要危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化 。经干预后随访统计,戒烟28人,戒烟率为1.21%;戒酒29人,戒酒率为1.14%。有9.02% 的吸烟者吸烟量有所减少,7.95%的饮酒者饮酒量有所减少,26.85%的人食盐摄入量有所 减少,1.90%的人脂肪摄入量有所减少。

3 讨论

高血压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综合干预是积极预防与控 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社区高血压干预的对象不应局限 于高血压患者,应包括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3]。采用集中设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 的方法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将体检结果及时录入计算机并反馈给每位居民,使他们从中得 到相关疾病的信息。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对社区不同人群进行定期随访,普及高血压防治知 识。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干预,高血压知晓率由31.50%上升到83.50%,高血压患者的服药 率由48.80%上升到76.17%,控制率由16.50%上升到56.47%。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 不同的改变,戒烟率达1.21%,戒酒率达1.14%,部分居民的吸烟量、饮酒量、食盐摄入量 和脂肪摄入量有所减少,对高血压预防起到积极作用,干预效果显著。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 者群不断扩大。自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后,朝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 就诊人数由2005年16.57万增加2006年19.21万。从而使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之间建 立起良好的补偿机制,以慢性病防治的无偿服务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范围,以社区卫生服务的 有偿服务来弥补慢性病防治经费的不足。但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经费的投入,仅仅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慢性病 防治经费的投入,需要上级业务部门的组织和技术指导,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要 不断提高社区责任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建立一支优秀的、稳定的社 区卫生服务和慢性病防治工作队伍,同时在总结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经验的基础 上,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作用,逐步增加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信息化管理项目,形成慢性 病信息化管理体系,才能使社区慢性病防治取得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兆苏.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J].心肺血管杂 志,1999,18(3):176-177.

第12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社区综合防治 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当前对糖尿病还没有彻底治疗的措施,以长期辅助治疗为主。2型糖尿病在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新陈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疾病,和患者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如果治疗不当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在社区健康管理是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要问题,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性综合性的干预治疗,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2012年-2013年社区内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3年社区内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在47-75岁,平均年龄(62±2.1)岁。病程在2-30年,平均病程为(16±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病理标准,排除并发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防治方法

1.2.1心理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障碍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时间长,慢性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糖尿病患者年龄大,顾虑多,因此需要做好心理指导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及性别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多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配合社区综合管理。

2.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很多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患病,是因为对糖尿病相关病理原因及发病因素欠缺了解,为了增加患者的了解程度,需要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宣传。掌握并发症预防措施,适当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社区可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通过专科医生的讲解和指导,增加对2型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通过适当的沟通,总结交流心得,相互借鉴、鼓励,巩固长期治疗的自觉性,进而减少心理困扰。

3.药物指导

当前降糖类药物有很多,包括注射类、口服类,如果药物剂量掌握不准,会增加疾病的危险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种类药物的特点,明确药物剂量,规范用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药量。

4.生活方法指导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证正常饮食的关键,生活习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有重要的作用。生活方式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两方面。为了达到降糖的目的,在日程饮食过程中需要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食谱,按照食谱要求进食。其次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从自身体质出发,掌握运动的规律性,尽量以户外运动为主,多进行有氧运动,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 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2.0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吸烟、适当运动进行分析。其中管理后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吸烟、适当运动的比例均高于管理前,说明对2型糖尿病进行综合防治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治疗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p

表一:44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比较

项目

管理前(n)

管理前(%)

管理后(n)

管理后(%)

用药依从性

33

75

40

90

合理饮食

25

62.5

35

79

吸烟

39

88.6

42

95.4

适当运动

X2

34

72.3

6.2

40

90.9

6.4

P值

3.结论

当前没有彻底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靠药物维持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眼底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等,对患者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保证良好的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导致疾病的根源。如何减少危险因素,改善病情是当前治疗的关键。

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对该病的了解度低,因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需要借助社区卫生服务媒介,利用亲民的优势提升对慢性疾病的管理效果。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方法交给患者,让患者自己控制自身饮食,规律的进行各项运动,纠正生活方式,保证服药的依从性。学会自我调节,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延长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尽量降低医疗费用。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该病属于长期性疾病,患者随时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为了给患者提供便利,必须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医护人员要有诚心、爱心,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社区综合进行干预,提升了糖尿病患者自我参与的能力,形成医患沟通的互动模式,进而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有效抑制住疾病的发病率,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

在本次研究中,管理后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吸烟、适当运动的比例均高于管理前,说明对2型糖尿病进行综合防治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说明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助于提升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永强.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12):90-93.

[2]谢建美.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和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2):180-182.

[3]陆勇,季正明1社区卫生定向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