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

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

时间:2023-12-01 10:1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硬件配置与应用

第1篇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以为中学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各种素质的提高,我根据自己的的教学经验,对我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我们中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硬件的不断更新,使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无法跟上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软件使中学计算机教育无所适从。面对这种状况,我在计算机教学中立足学校实际,从学生发展现状出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硬件设备发展更新虽然迅猛,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光学设备、声音设备的基本原理没变,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中学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分档次配置计算机硬件,建立适合中学实际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实习、练习、演示环境。在配置学生用机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学生发展需要,选择能体现计算机结构基本模型,能实现所选择的计算机语言实习、练习,能进行基本软件操作的计算机配置。科学、合理、适用的中学计算机硬件配置,既能满足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要,又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学阶段学生通过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计算机模型,了解基本设备的功能及其简单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使用计算机提供操作的基本技能,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各部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软件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必须条件,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上,着重向学生介绍如何构造软件运行的环境、如何从软件中取得帮助信息、如何使用软件的服务功能等,使学生通过中学计算机课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方法。如何编制软件的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中,要体现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及数据结构最常用的一般方法。这些是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突出体现的基本知识。中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上,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具体的语言应用是该基础知识的应用环境,我们不能颠倒这种关系,因为那样不仅脱离了中学基础教育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特点,也使学生今后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语言说明有关原理也是必要的。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实际,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值,这预示着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隐患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基于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迫在眉睫,来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使同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使用性得到保护。计算及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网络的硬件、管理控制网络的软件、也包括共享的资源、快捷的网络服务,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覆盖的范围非常广。参照ISO给出的计算机安全定义,认定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提供有序、正常的网络服务[1]。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漏洞。在计算机软件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就会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些漏洞并加以利用,就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造成威胁。这些错误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漏洞,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错误都是安全漏洞。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很多漏洞已经被发现并做了加密授权处理,但这并不是万全之策,一旦攻击者能够在不被授权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访问或者破坏,就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影响。(2)计算机硬件配置不合理。计算机硬件如果配置的不够合理,也同样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影响。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传递信息和文件,所以,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也就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在这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保证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就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进行更新换代,这样才能发挥出计算机硬件的重要作用,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另外,通过合理地配置网络服务器,在满足计算机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所以,计算机硬件配置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3)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病毒也是一种程序。编写这种程序的初衷就是制造病毒。而这种病毒会隐藏在其他程序中,并且不会被轻易发现,还会不断的“传染”到其他程序中。计算机病毒正是黑客用来攻击网络的主要攻击手段,遭到攻击的计算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话可能会让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会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巨大的破坏。另外,目前很多计算机的安全配置和权限设置不够合理,网络资源高度开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黑客可乘之机,黑客通过木马、病毒、信息炸弹、网络监听等程序轻易就可以撕开计算机的防御,从而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目前,黑客的主要攻击流程为:确定攻击目标、收集情报和信息、获取普通用户的权限、取得超级用户的权限、留下后门、清除入侵痕迹.

3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1)设置防火墙。所谓的防火墙指的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络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避免计算机受到威胁,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火墙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四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安装防火墙,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但是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2)网络信息加密技术。网络信息加密技术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安全措施,主要是利用加密技术手段,在电子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和存储时候对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信息保护的安全性。利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加密钥匙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之成为没有正确密钥任何人都无法读懂的报文。而这些以无法读懂的形式出现的数据一般被称为密文。为了读懂报文,密文必须重新转变为它的最初形式-明文。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防范网络信息被窃取,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3]。(3)计算机病毒预防技术。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有很强的复制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隐蔽性,可以很快地进行扩散和传播,不易被人发现,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而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造成破坏,是一种动态判定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采用对病毒的规则进行分类处理,随后在程序运作时只要发现有类似的规则出现,则会自动判定为计算机病毒。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进入。目前,主要预防病毒的技术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课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系统监控技术等[4]。(4)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也可以说是访问控制技术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对访问计算机资源的人进行识别,从而判断出是否具备足够的访问权限来对计算机进行访问。身份认证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用户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止合法用户的信息被窃取,避免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财产损失。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具有很强的开发性、流动性和共享性,一旦用户的合法信息泄露,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目前,身份认证技术有很多种,比如:静态密码、智能卡、短信密码、动态口令、动态签名、生物识别等,其中生物识别是最为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通常是通过传感器来读取生物的特信息,像视网膜、指纹、DNA、气味等,并跟数据库中的特征对比,如一致则可通过,被广泛应用到政府、军事、银行等领域。(5)安全协议。所谓的安全协议就是以密码学为基础的消息交换协议,其目的是为了给网络环境提供各种安全服务,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整的网络系统安全协议可以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秘密信息的安全传递与处理,得到安全、可靠的保障,确保网络用户能够安全、方便、透明地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从而促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人们步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使计算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提升对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加强重视程度。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使网络信息环境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骆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9):193-194.

[2]王永刚.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5(10):73-74.

[3]单成功.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3):225-226.

第3篇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TP307

随着医疗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医院面临着病人选择医院进行诊疗。医院的医生诊疗水平和服务态度固然重要,但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样也重要。如何将医院的现代化设备和软件用好,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我国医院从上世纪90年开始使用单机对人事、工资、病案、统计等进行计算机管理。而后又使用计算机网络对门诊、住院、药库、物资、经济核算等进行计算机管理。经过二十年的运用从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也认识到一套稳定计算机系统不仅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而且也是为病人提供诊疗方便的前提。所以,医院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就显得特别重要,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1 医院计算机硬件的重点维护对象与方式

1.1 显示器与主机

就显示器的维护而言,应当做好如下工作:(1)尽可能使用超细纤维的眼镜布擦拭。(2)如光学镜面上有灰尘,先轻拍将灰尘抖漏;再进行擦拭动作,如此才能必免因灰尘颗粒经拭布的擦拭磨擦,而对镜面造成的刮伤。(3)拭布如果脏了,尽可能换新;如拭布十分昂贵;那就清洗晾干后继续重复使用。(4)如使用清洁液体清理时,先将适量清洁液体倒置于拭布上,千万不可直接将清洁液直喷洒镜面上。(5)避免机器运转热机中擦拭。屏幕四週应保持适当空间,供屏幕散热。(6)尽可能选择中性清洁液清理;不能使用含氨类、酒精类化学物。

就主机的维护而言,其内部包含的许多零件,正确的保养及使用习惯是不可或缺的。放置地点:建议放置于桌上,因为主机内,有多颗散热风扇,各自扮演着吸气排气功能,使主机内部的气体流动,也因如此,如果放置于地面上,自然容易吸入较脏的空气,造成主机内部容易堆积灰尘,影响散热,甚至于还可能造成电子零件短路。所以,建议放置于桌上。清洁:在外观上用干净的布,沾水扭干擦即可,主机内部则用刷子进行清洁,也可以购买高压空气来喷洗。如果有把握,可以将每个零件逐一拆卸、清洁后,再逐一安装回去。

1.2 硬盘

一是硬盘在工作时不能突然关机。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处于高速旋转之中,如果我们中途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碟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因此要避免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在其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读写结束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二是防止灰尘进入。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硬盘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使其长期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元器件的温度上升,产生漏电或烧坏元件。另外灰尘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蚀硬盘内部的电子线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灰尘体积虽小,但对硬盘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一般使用者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碟片或磁头。

三是要防止温度过高。温度对硬盘的寿命也是有影响的。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器件失效,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积体电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湿度过高时,电子元器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而造成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甚至短路,造成资料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从而烧坏电路。注意尽?使空气保持干燥或经常开机,靠自身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另外,尽?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叭、电机、电台、手机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资料因磁化而损坏。

四是要定期整理硬盘上的信息。在硬盘中,频繁地建?、删除文件会产生许多碎片,碎片积累多?,日后在访问某个档时,硬盘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不但访问效?下?,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轨。为此,我们应该经常使用Windows系统中的磁碟重整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整理完后最好再使用硬盘修复程序来修补那些有问题的磁轨。

五是在工作中不能移动硬盘。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碟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碟片的撞击,导致损坏。所以不要搬动运行中的微机。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减少震动。

2 提升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水平的保障性工作

一是制度层面保障。医院首先要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计算机硬件类型,并按照计算机硬件在计算机整体运营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计算机硬件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计算机硬件的分级管理。硬件配置人员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硬件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医院分管负责人员应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另外,应当从制度层面来长期重视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工作。计算机硬件的管理是为了维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性能,减少故障,从短期来看,并不能为医院营运效益的提高带来明显的推动。但医院长期的发展效益必须要有稳定的计算机维护工作的支撑,而对于硬件的维护更是重要。

二是方法层面的保障。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预防维修。顾名思义,预防维修是为了预防故障出现而进行的维修。有两个基本要素,为发现造成工作中断的发生而进行的计算机硬件定期检查,在初期阶段中能否排除上述状态为调整或修复所进行的计算机硬件检修。二是例行性维护。即为每日或每周所进行的计算机硬件检查、清洁、调整、零部件更换等活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计算机硬件老化,延缓老化速度,延长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减少修理费用。三是改善维修。当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时,除了将设备修好以外,还应该进行设备的整体改善,如变更设计、改进配置等,借此来增强计算机硬件的运转能力,而且对以后的维修作业带来方便。计算机硬件的改进不仅是维护所必须的,也是根据医院整体运营的要求来进行的。四是维护预防。计算机硬件维修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满足医院整体运行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又能保持提高设备利用率的一种活动,基本上希望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配置、使用阶段,就以期可能提高硬件设备性能,配置出不需要维修、需要很少维修或者是发生故障时易于维修的硬件设备,减少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工作量。

三是人员层面的保障。首先,医院管理人员需对此加以特别重视。对任何一个医院来说,计算机硬件的管理必须以管理人员的支持为前提。如果不能获得医院管理人员的支持,那将是无以为继的。因为计算机的管理与营运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营运计划与医院的决策有关。有些医院只知道自己的经营状况很好,容易出现盲目运营的现象,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计算机维护部门的计划也因此受到影响。如果能及时获得管理人员支持的话,就能确保计算机硬件不致出现较大的问题,从而支撑医院的整体运行。其次,要有专业的计算机硬件管理人员。计算机硬件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实施。专业人员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计算机硬件的毛病所在,而且能及时作出有效的处理,使计算机硬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 小结

计算机运用人员只有具备较为丰富的硬件应用与维护知识,才能对付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硬件故障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一旦故障出现能及时排除,保证整个网络线路通畅,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

参考文献:

[1]张林.浅谈计算机硬件维修与日常维护维修[J].价值工程,2011(19).

第4篇

关键词:故障判断 维护步骤 方法

0 引言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又称为硬设备,是所有固定装置的总称。日常清洁如何保养和维护好一台计算机,最大限度地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这是我们非常关心和经常面临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你介绍最基本的的计算机维护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让你的计算机常常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1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的步骤

1.1 第一步观察

维护计算机的第一步先不要忙着打开机箱,首先得观察,观察主要包括:

(1)计算机周围的环境情况——计算机位置、电源、连接线、计算机外设、温度与湿度等。

(2)计算机表现出的故障现象、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及其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3)计算机内外的物理情况——灰尘是否过多、线路板和元器件的颜色状况、部件的形状有无变形、指示灯的显示状态等。

(4)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安装了哪些硬件,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安装了哪些应用软件;硬件的设置驱动程序的版本等。

1.2 判断故障产生原因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故障产生原因。判断工作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先想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即:故障是什么故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故障和应该如何处理。

(2)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网上类似故障处理方案,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3)在分析故障时,尽量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但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应当先向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或在硬件论坛发帖提问。

1.3 坚持“先软后硬”的原则

坚持“先软后硬”的原则即在整个维护判断的过程中,本着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在能正常开机的情况下可先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当确认软件环境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1.4 确保维护环境无问题

维护环境很重要要保证你的维护环境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即电源接地是否正常,工作电压是否稳定,工作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1.5 分清主次排除故障

对计算机故障要“先主后次”逐一排除在观察分析故障时,有时可能会遇到一台故障机不止一个故障,(比如:系统启动时会自动重启,重启后能进系统,进入系统后会有死机现象,显示屏又出现无规则波纹),此时应该先从主要的故障开始维护,当修复主要故障后再维护次要故障,很多情况下可能在主要故障问题解决后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护了。

2 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方法

2.1 观察法

观察是维护判断过程中第一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维护过程中。观察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要观察的内容包括:周围的环境;硬件环境。包括接插头、座和槽等;.软件环境;用户操作的习惯、过程。

2.2 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是指,从维护判断的角度能使计算机开机或运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最小系统有两种形式:

硬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和CPU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信号线的连接,只有电源到主板的电源连接。在判断过程中是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一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软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键盘和硬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

对于软件最小环境,就“软件”有以下几点要说明:

保留着原先的软件环境,只是在分析判断时,根据需要进行隔离如卸载、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软件环境,主要是用来分析判断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

只有一个基本的操作系统环境 (可能是卸载掉所有应用,或是重新安装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然后根据分析判断的需要,加载需要的应用。需要使用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环境,是要判断系统问题、软件冲突或软、硬件间的冲突问题。

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可根据需要添加或更改适当的硬件。比如:在判断启动故障时,由于硬盘不能启动,想检查一下能否从其它驱动器启动。这时,可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加入一个软驱或干脆用软驱替换硬盘,来检查。又如:在判断音视频方面的故障时,应需要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声卡;在判断网络问题时,就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网卡等。

最小系统法,主要是要先判断在最基本的软、硬件环境中,系统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软、硬件部件有故障,从而起到故障隔离的作用。最小系统法与逐步添加法结合,能较快速地定位发生在其它板软件的故障,提高维护效率。

2.3 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与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与替换法配合,才能较为准确地定位故障部位。

2.4 隔离法

是将可能妨碍故障判断的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它也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上提到的软硬件屏蔽,对于软件来说,即是停止其运行,或者是卸载;对于硬件来说,是在设备管理器中,禁用、卸载其驱动,或干脆将硬件从系统中去除。

2.5 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护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能是不同型号的。替换的顺序一般为:

根据故障的现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类别,来考虑需要进行替换的部件或设备;

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替换。如:先内存、CPU,后主板,又如要判断打印故障时,可先考虑打印驱动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打印机连线是否有故障,最后考虑打印机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应先考查有故障的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线、信号线等,之后是替换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后是替换供电部件,最后是与之相关的其它部件。从部件的故障率高低来考虑最先替换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进行替换。

2.6 比较法

比较法与替换法类似,即用好的部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等方面的比较,也可在两台计算机间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计算机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从而找出故障部位。

2.7 升降温法

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升降温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其使用与维护间是不同的。在上门服务中的升温法,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设法降低计算机的通风能力,靠计算机自身的发热来升温。

一般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段,如一清早或较晚的时间;使计算机停机12—24小时以上等方法实现;用电风扇对着故障机吹,以加快降温速度。

3 结束语

计算机作作为日常使用的重要用设备,一旦发现出现一些故障,会带来很多麻烦。如果维护的不好,预期的工作也无法完成,更重要的是将会大大降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硬件故障判断方法、以及计算机日常维护,希望对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中心; 虚拟桌面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06702

作者简介:郭庆(1975-),男,硕士,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试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虚拟化应用。

1云计算概述

1.1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以按需、可扩展方式获得其所需的计算机资源(硬件、软件、平台),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 [1] 。云计算的主要目标是在缩减IT服务成本与处理时间的同时增强处理能力与服务的可靠性以及灵活性 [2] 。

云计算有4个关键要素:①硬件和软件都是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②这些资源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扩展和配置;③这些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④用户按需使用云中的资源, 按实际使用量付费, 而不需要管理它们 [3] 。

云计算从提供的服务内容看,分为三种服务形式:SaaS(软件即服务),指服务提供商集中部署和运营,并以软件服务实例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供多用户共享;PaaS(平台即服务),指服务提供商集中部署和运营操作系统、中间件、开发平台等,再以服务实例的形式将它们提供给外部用户;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主要指基于传统IT基础设施之上提供的服务,包括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 [4] 。

云计算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又分为:①公有云:向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②私有云:向局域网或内部网络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③混合云: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

1.2云计算优点

①可伸缩性:当用户面临突发的计算需求时,云计算可以提供灵活的软、硬件配置,甚至还可以向其它云计算服务提供者购买部分计算能力;②简单性: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不再关心具体的软、硬件故障问题,而交由云计算服务提供者来完成;③安全性:对分级用户的数据有严格的保密策略,只能由用户本人和组织管理者使用。

2高校计算中心运行现状

现在高校计算中心普遍采用PC机外加局域网连接的硬件架构形式。由附加安装的硬盘还原卡来提供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保护。操作系统的升级和应用程序的增、删都由事先设置好的源数据盘通过局域网,以网络同传的方式分发到各个客户机来完成。这种运行模式虽然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2.1软件问题

(1)因为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不同或临时变更教学计划而需要为每台客户计算机增、删应用程序软件时,要求短时间内为所有计算机同传系统软件,这就使得局域网的数据传输压力非常大而且耗时漫长,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劳动强度。

(2)现在无纸化考试越来越多,很多考试必须在临考前几小时才能在考试计算机上导入试卷包和考生名库,这需要安排大量的工作人员手工打开计算机还原卡后再导入试卷和名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非常容易出错。

(3)学生上机实验时产生的实验数据有临时保存的需求,因此需要在计算机上为学生放开部分硬盘空间,但这部分数据盘的防病毒工作也很困难。

2.2硬件问题

(1)在计算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不同时期购买的计算机配置都各不相同,但是网络同传系统软件只能在相同配置的计算机之间进行。因此往往是一种计算机就要安装一套系统软件镜像,这对于软件的安装和版本更新工作非常不利。

(2)由于计算中心的计算机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运行时间长,工作负荷强,致使计算机硬件老化现象非常严重,且多数计算机因为过保而得不到及时更新,所以经常出现硬件失效而导致软件受损的现象。

3利用云计算解决问题思路

利用计算中心现有的局域网和服务器组建私有云计算服务平台,向所有连接在该平台上的计算机提供桌面虚拟化服务,这样不但可以为不同的实验用户提供灵活的软硬件环境,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计算中心的运行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应用虚拟桌面系统软件创建虚拟服务云平台,以及与之对应的云存储器。由虚拟服务云平台负责即时维护和管理用户计算机的系统软件,由云存储器负责统一存储针对不同应用的虚拟化镜像文件和用户数据。

(2)在样本计算机上安装好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应用软件(如Office、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然后使用Sysprep技术对样本计算机进行系统封装,然后经GHOST打包得到不带任何驱动的基础系统镜像文件。这样的镜像文件在被虚拟服务云平台到用户端计算机时,会因为用户计算机具有兼容的物理抽象层而自动安装各自的硬件驱动程序,这样即解决了一个镜像包不能安装在不同硬件配置计算机上的问题。

此外,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在基础系统软件镜像文件之上分别安装专用软件(如VC、VB、无纸化考试软件等),以生成单独的个性化软件镜像文件。

(3)当用户计算机连接到虚拟服务云平台时,云平台根据预先定义的用户类型自动将对应的基础系统镜像文件和个性化软件镜像文件分别到用户计算机,这样就可以实现软件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和考试了,同时也可以实现系统软件的自动更新。

(4)用户计算机上的硬盘可以将系统文件和用户数据保存下来,云平台通过不同的标记对来自于云平台服务器的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加以区分。当用户重新启动计算机后,云平台可以通过检测这些标记来判断哪些系统数据被改过,进而将这部分数据重新到用户计算机,这样做既实现了系统自动还原的功能,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络的数据传输量,并且用户数据也能被完整保留下来。最后,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将个人数据备份到云存储器里实现数据永久保存。

4结语

计算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反映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将云计算这门新兴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科研。

参考文献:

[1]商娟叶,张丽敏. 云计算平台在高校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 2012,20(10):140142.

[2]柯栋梁,郑啸,李乔. 云计算:实例研究与关键技术[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33(11):23222329.

第6篇

关键词:虚拟化;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358-0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IT部门硬件规模不断扩大,设备的管理和人员的使用规模也相应增加。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各个设备独立管理的模式很难适应规模扩大的需求,同时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单台服务器的性能有很大富余,一台服务器只支持一种系统服务,将无法发挥其最大功效,为了尽可能多的使用服务器的剩余资源,虚拟化技术随之出现。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目前普遍的认识为在一台计算机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硬件资源,安装多个操作系统,这些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每个虚拟出来的计算机硬件环境都以文档的形式存储在宿主计算机上,利用这些特点,就可以提供不同的系统服务。这种虚拟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服务器的使用效率,相应的降低硬件成本。

虚拟化服务器的兴起,成就了几家虚拟化软件技术提供商,其中使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用户知名度最高的当属VMware。该文针对采用VMware技术的虚拟机部署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1 VMware Workstation的配置

VMware的软件有多种版本,我们一般使用的是VMware Workstation,所以,该文也以VMware Workstation来进行操作。目前,VMware Workstation最新版为10.0,支持最新的Windows 8.1和Windows Server 2012。

VMware Workstation分为Windows版本和Linux版本,在安装有VMware Workstation的服务器或者PC上面(我们一般称为宿主计算机),可以创建并启动多台虚拟计算机,每台虚拟计算机利用宿主计算机的内存、硬盘和声卡等资源构建成 “独立” 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在我们所创建的虚拟计算机中,可以像真正的计算机一样进行各种操作,比如BIOS设置、硬盘分区、格式化,安装当前各种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所有的这些操作都不会对宿主计算机软硬件产生任何影响。

1.1 VMware Workstation的创建

在VMware Workstation中,创建虚拟机就是设置一台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最后保存为一系列的配置文件,虚拟机启动时,根据这些配置文件,模拟出一台几乎真实的计算机。在VMware Workstation 中,选择“Create a New Virtual Machine”,选择“Typical” 选项,选择“I will install the operating system later”(以后再安装操作系统),然后选择将要安装的操作系统类型,设置虚拟机的名称,设置虚拟机硬盘的大小,其他如虚拟机内存大小、硬盘模式、联网方式等,系统会自动设置。这些设置今后可以重新调整(硬盘大小无法再改变)。也可以选择“Custom”选项,自己手动配置各个硬件部分参数,满足自己的需求。

由于VMware Workstation所创建的虚拟机其实就是宿主计算机硬盘上的一系列文件,所以在虚拟机中,对虚拟硬盘进行任何操作:复制、删除、分区、格式化等等,都不会影响宿主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VMware为了保证虚拟计算机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虚拟的硬件都是最标准、兼容性最好的硬件,安装任何系统都可以正确的识别,不需要安装驱动。当然为了提高性能,VMware还是为虚拟显卡和虚拟网卡提供驱动,通过VMTools安装即可。

新建好后的虚拟计算机,如图1所示,相当于一台全新的裸机,光有硬件,没有系统。在图1右边窗口左栏中显示了虚拟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Memory(内存)、Processors(处理器)、Hard Disk(硬盘)、CD/DVD(光驱)、Network Adapter(网卡)等。点击“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就可以重新配置虚拟机的硬件,增减需要的东西。启动虚拟机后,就和真实的计算机一模一样,系统自检完毕,虚拟机会根据之前的设置从物理光驱中的光盘进行系统安装,如果配置的是从ISO镜像文件安装,VMware Workstation会加载指定的ISO镜像文件,在虚拟机中就会识别为正常的光驱,然后进行系统安装。这个功能非常适合我们打造各种系统安装盘,存储为ISO镜像文件,通过虚拟机来进行安装测试。

1.2 VMware Workstation中虚拟机网络设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单台计算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已经毫无意义,整个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世界,所以我们的计算机基本上都处在网络之中,VMware Workstation创建的虚拟机自然也能够加入到我们真实的网络中,下面就是虚拟机的网络工作模式设置,它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 bridged

Bridged,即为桥接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虚拟机与真实、独立的计算机一样出现在整个物理网络中,直接连接到网络的交换机上。如果该网络有DHCP服务器,那么就会自动获取IP地址,没有的话,需要手工配置IP地址、DNS等,当配置的IP地址与宿主机处于同一网段的时候,就可以像真实的物理计算机一样,与宿主计算机进行联网通信。通过局域网的路由器,这台虚拟机就可以正常的访问互联网。

2)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即网络地址转换模式,此模式是我们局域网内计算机访问外网的一种常用方法。虚拟机设置为这个工作模式,访问外网时都需要经过宿主计算机,其出现在外网上的地址也是宿主计算机的IP地址。这种模式下访问Internet比较安全,因为虚拟机没有直接暴露在网络上。在这个模式下,虚拟机系统的TCP/IP配置通过DHCP自动设置,无法手工修改,而该DHCP服务器也是由VMware Workstation在宿主计算机系统中虚拟出来。

3) host-only

Host-only,主机模式,这个模式中,虚拟机只能与其他虚拟机进行网络连接,组成一个虚拟网络,且这个虚拟网络与真实的物理网络是分隔的,虚拟机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访问,但无法与物理网络中的其他真实计算机相互通信。与NAT模式一样,虚拟机的TCP/IP、DNS设置,都是由DHCP服务器动态自动分配,该DHCP服务器同样由VMware Workstation在宿主计算机系统中虚拟出来。

2 虚拟服务器的应用优势

任何单位的IT系统运营投入,硬件成本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而且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单位间隔几年甚至每年都会购置新的硬件设备以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其中,服务器购置造成的成本增加尤其明显。如果一台服务器只运行一种系统服务,那么多种系统服务就需要多台服务器,多批次的购买也会造成硬件性能的不统一,这种运营方式会造成极大的成本负担。而且这种非集中控制的分布式服务器环境,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工作量将会非常大,维护起来非常不方便,整个系统的性能利用率也会非常低。所有这些问题最终会造成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无法为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

但如果我们采用虚拟化技术,将这些后期需要投入的硬件成本分布实施到多台虚拟机中,那每台服务器的利用率就会变得非常高,从而降低需要采购的硬件成本。利用虚拟机的文档存储特性,我们可以将虚拟机在不同的虚拟平台之间进行移植,这个过程也就是将虚拟机的文档复制到另外一台服务器并用VMware Workstation重新加载的过程,非常之方便快捷。VMware Workstation中创建的虚拟机,可以创建任意状态的快照,方便用户跳转到需要还原的状态,这非常适合测试某些系统应用是否有bug,也适用于同一台虚拟机在不同的系统应用之间进行切换。由于任意一台虚拟机其实就是宿主服务器上的特定文档,所以我们对于虚拟服务器上系统进行备份与恢复更是方便,只要备份那些相应的文档即可,一旦出现虚拟机服务器硬件损坏,将所备份的虚拟机文件重新复制回来就可快速的恢复,不再需要实体计算机那样重新进行系统安装、调试这些重复性的繁琐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

3 单位虚拟服务器实施案例

我单位在部署整个网络系统应用时,就考虑到采用虚拟化技术,我们购置的服务器是IBM System X3650 M4服务器,该服务器采用全新Intel Xeon E5-2620处理器,整机性能相当于25台上一代IBM System 3650的性能总和,高效提升了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利用VMware Workstation我们创建多台虚拟应用服务器,安装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12 R2操作系统,如图2所示。

这些虚拟服务器,分别承担以下的系统应用:单位数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主域控制以及企业版网络杀毒。我们在宿主服务器上面同时启动这四台虚拟服务器,凭借IBM服务器强大的硬件性能,单台服务器同时提供这四种系统应用时,整个单位的各种日常应用都非常稳定,系统维护也是非常方便。

4 结束语

采用VMware Workstation的虚拟系统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服务器性能使用率,降低整个部门多台服务器管理的复杂性,也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和后期管理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采用许多企业级的高级特性,将以往需要更多平台提供服务的系统尽量部署到虚拟机中,从而实现整个单位信息化系统集中管理、运行,确保各项服务的连续性,为所有部门包括下属单位提供更高品质信息化服务。

第7篇

关键词:更新观念;提高素养;自学力度;动手学习;应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17-01

当前我国的广大农村中学基本都配备了学生电脑室,更为可喜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偏远农村中学也配备得有电脑室。农村中学计算机教育看似一片大好河山!但是深入实际一调查,农村中学的计算机教育课开设并不理想,学校配备的每周一堂计算机教育课形同虚设,有些学校学生电脑室配备的计算机放起灰尘来也没人管。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对上计算机课很漠视,陷入“计算机就是打游戏的”误区。新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国家进步的重要标尺,计算机完全融进国计民生中,中学阶段是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阶段,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如何,成为了新课程对学生素质的一项新要求。促进农村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广大农村计算机教师任重道远。

一、有效渠道之一:更新农村中学计算机教育管理观念,科学配置计算机

农村中学,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学,应将计算机教育课纳入常规教学管理,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计算机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会变得很难。计算机教育课是素质教育开展状况的晴雨表,学校得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学科观,及时更新电脑室设备,给计算机教育课以应有重视,最起码得像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重视。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农村中学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分档次配置计算机硬件,建立适合农村中学实际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学实习、练习、演示环境。在配置学生用机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选择能体现计算机结构基本模型,能实现所选择的计算机语言实习、练习,能进行基本软件操作的计算机配置。在配置好学生用机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教学演示用机的配置。科学、合理、适用的中学计算机硬件配置,既能满足农村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要,又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有效渠道之二: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教育素养

中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计算机教育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师肩负着计算机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教育素养,以适应中学计算机教育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三、有效渠道之三: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加大学生的自学力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中学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面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学生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程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模式,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且通过网络获得帮助,这些资源可以是老师的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所以学习可以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相对于课本来说,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识更新更快,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觉锻炼了其自学能力。在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可以不受制约而变得灵活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网上对话、网上论坛、网上个人主页和博客等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资料放到网络的同一个文件夹或者网站上供同学们来交流和评价,也可以将网络上搜索整理到的学习资料与其他同学共享,最后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四、有效渠道之四:在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动手学习

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计算机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我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电脑的强大的功能――可以看VCD、听CD、玩游戏、甚至还可以把需要55张VCD的共101集的《灌篮高手》通过电脑上的另一种压缩格式而只需要6张光盘。这一切,都可以使学生对电脑产生强大的兴趣,在有了这个心理基础上,我再提出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之中奥秘,动手实践。

五、有效渠道之四:加强农村中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教学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管理

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不仅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还是丰富高校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其硬件设施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水平,而且影响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而公共机房又面临着设备更新、应用软件过多、病毒困扰等多重问题的影响,因此,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工作,值得研究与探讨。

一、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现状

各高校在教学设施的建设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公共机房却在各高校普通存在,并且其建设与管理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和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以教学为主,但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其它功能

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主要功能是计算机基础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但同时承担着其它的重要功能,如锻炼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办社会各行业的各类培训、考试和考核等等。

(二)硬件设备更新快,设备不统一,维护难度大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速度快、更新频率高。各高校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建设,在不同时间采购的硬件其配置是不相同的,因此,高校公共机房的设备参差不齐。

为了便于管理,各高校在同一机房里采用的计算机其硬件配置基本是一致的,但仍难免个别机房同时存在多种配置的计算机,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带来的机房维护与管理的难度仍然相当大。

(三)应用软件众多,系统维护难度大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更新与发展,高校很多课程需要在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进行,这就使得公共机房需要在某一教学时间单位内同时承担多种课程的教学,所需要应用软件的数量也就十分庞大,同时,在系统中还必须安装一些辅助工具(如安全辅助工具、教学辅助软件),因此,公共机房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很大,同时难度相当大。

二、高校机房管理模式探索

针对高校机房管理的现状,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来探索机房的新型管理模式。

(一)机房设备的维护

1.硬件维护。机房硬件设备是整个机房的核心,维护好硬件是保证机房正常运转的基础。首先从维护机房环境卫生做起。由于计算机是比较精细的设备,优越适宜的环境有益于其使用寿命延长。窗户上安装比较厚的窗帘,可以防止机器被阳光直射,延长显示器寿命;做好除尘工作,保证机房环境整洁卫生,可以减少对主机内各个设备的影响;做好散热与通风工作,保证室内维持适宜温度有利于计算机长时间正常运转,并使学生有一个适宜的操作环境。其次,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员对机器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机器能得到及时检修;管理员要保证用电安全,按时巡视电源线路,保证机房关闭期间电源是安全的;规章制度还要对学生在机房的行为与责任作出规定。

2.软件维护。(1)防范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因此,我们要加强防范。对新购置设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测,用人工检测方法检查未知病毒,并经过实验证实没有病毒传染和破坏迹象再使用。其次,使用一套公认最好的驻留式防毒产品,以便在进行磁盘及文件类操作时有效、及时地控制和阻断可能发生的病毒入侵、感染行为,尤其是上网的计算机更应安装具有实时防病毒功能的防病毒软件。(2)加强机房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机房管理进行必要改造,可以大大改善现有机房管理效率,同时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管理手段。首先,利用网络对机房进行网络监控,主要包括网络性能监控和网络使用情况统计两大类。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对机房作故障跟踪与故障检测。机房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则要求存储机房中每台计算机的网络访问记录,通过对这些记录的分析,能够获取网络访问的统计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监管,这也是营造绿色上网环境的最基本要求。其次,利用网络对机房进行集中式管理,目标是最大限度降低机房日常管理工作量、提高机房管理效率。

(二)不同上机时段的机房管理

1.平时课间上机管理。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内,严格按照机房制定的规章制度,采取按机房分工负责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每次上课前要进行教室巡查、卫生检查,课间与上课教师多沟通,以了解、掌握机房设备运行状况。教室巡查可以预防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运作的情况;卫生检查可以提高机房设备的安全;与上课教师沟通可以及时了解机房运作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无课时的开放管理。高校机房在正常教学活动之外,如果闲置会使其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无课时间段和周末机房都要开放。

第9篇

1.1维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先进性

企业在计算机终端系统安全防范措施上要加强对内部局域网络的划分。按照局域网络的划分标准可分为:按照IP地址进行局域网络的划分、按照子网掩码进行局域网络的划分、按照配置端口的方式进行局域网络的划分以及根据终端编译码的属性进行局域网络的划分。通过划分局域网络才能保证各个终端系统内部信息的独立性,在计算机硬件配置设施上,采用统一的标准,计算机运行环境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系统配置性能以及对信息数据处理的能力上。其中在系统配置上都是采用正版系统,正版系统兼容性强,能够对各种操作软件进行正确的使用。其次正版系统能够定期为软件进行更新,修复内部的漏洞,始终保持系统本身的先进性。其次便是在编码技术上保持着先进性,盗版系统在编码技术上只是仿制了正版系统中一部分编码程序,编码程度简单,只能抵御一些简单的病毒。而现代企业在编码程序上采用的是十二位的编码代程,包含的代码类型机构有:C语言、C++、以及数据库的重要编程代码。

1.2维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按照计算机终端系统安全层面机构进行划分,可分为:物理结构的终端系统结构层面、数据链路的终端系统结构层面、网络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传输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会话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表示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以及应用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其中在物理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完成的任务是对传输数据的封装,以比特的形式在封装系统内传输。在数据链路的终端系统结构层面上数据以帧结构的形式在传输通道内进行有效的传输,比特结构进一步的演化便形成以帧结构的形式。在网络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上信息以数据包的形式在传输信道内传输,将传输帧结构进行压缩,其中包括对编码信息的抽样、量化以及编码,抽样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抽样过程中,原有代码信息的信号在幅值上仍是连续的,但在时间分布区域上为离散的。抽样后的代码信号仍为模拟信号;量化是把幅值上连续的信号转化为离散的信号,量化阶段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一般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非均匀量化,采用近似值的方式,例如在信息代码传输过程中,信息代码的编排数据为3.2,,1.4,2.4,2.7,1.9,在非均匀量化阶段,量化的数据为3,1,2,3,2,采用近似值的方式。最终在编码方式上将量化的数据信息以二进制的方式进行编排,最终的信息码为:0011,0001,0010,0011,0010,这种结构层面能够保障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稳定性。

1.3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无界性

企业在计算机终端系统进行局域网的划分时,要对内部共享信息资源的终端系统的IP地址进行有效的划分,按照IP地址的排布情况,可将终端系统的IP分为4类,其中A类IP地址的划分区域为0—127,可供多个终端系统进行端口IP号的配置。B类IP地址的划分区域为128—191,在这个IP段内可以实现对交换机与终端系统的连接,每个交换机配有两个设备端口,每个端口都有固定的IP地址。C类IP地址的划分区域为192—223,在这个IP段内可实现路由器的配置连接,实现内部小型局域网信息资源的共享。D类IP地址的划分区域为224—239,在该网段结构中可以实现以太网(EPON)模式的连接,扩大内部终端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的数据结构。

2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终端系统存在风险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软件操作部分,另一方面为硬件操作部分。其中在软件操作部分存有的问题为终端用户没有对应用程序设立专属的防火墙,其次在防火墙识别功能上都存有安全因素。首先在防火墙层面上,由于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属于大型的中心服务器,所以应该使用正版的防火墙操作软件。但是一些企业在终端系统内下载安全一些免费的应用程序包,对贮存在注册表内的数据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其次在软件更新应用程序上也不能进行定期更新,造成防火墙存有较大的风险漏洞。硬件设施的老化对信息的安全性也存有一定的风险因素,由于传统企业在终端系统硬件配置上选有的内存较小,不能及时的处理数据数据信息,这便造成了数据信息的丢失的可能。

3计算机保密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根据网络运行环境的风险因素,可将计算机网络机构中的内网和外网之间进行有效的隔离,隔离选用的平台为防火墙。防火墙的兼容性对计算机的服务器以及部署终端具有一定的限制要求。与网络接口的IP地址以及服务器终端设备的子网掩码有关,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匹配结构不一致,便不能进行有效的隔离,同样内网的数据信息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共享。在网络结构中会议通报系统属于数据同步子系统的内网,实现内部数据信息的共享性。当服务器下达指令后,后续的终端计算机都能接收到服务器共享的数据类型。会议送报系统属于数据同步子系统中的外网连接部分,中间经由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外部网络的连接部分。当终端系统登陆后台服务器时,需先经过终端服务器的认证,认证码会随机性的发送至外联服务器上,终端系统的认证码与终端服务器的数字校准码一致时,才能登陆外部的服务器,预览外部的数据信息资料。其次计算机保密技术在数据检错重发机制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用户在网络终端服务器检索信息时,数据库便会根据检索内容的关键字进行锁定。将锁定的内容转发至需要存储的硬盘中,在转发过程中需要转发信息的验证,将确认之后才能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信息库。对于检错重发机制利用的是在信息序列中插入校验码,在信息码传输过程中,一般在信息码序列中插入1—2个校验码。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息码序列与源数据信息码序列不一致时,便会发送检错码,直至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序列与接收端接收的序列一致时,才不会发送检错码。例如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序列为000111010,在传输链路中由于数据信号的干扰,使发送的序列段发生了变化,变为001111010。接收终端服务器将原有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库内,在接收端接收的数据段与源数据段不一致时,接收终端服务器便会发送检错码。直至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信息序列一致时,接收终端才能停止发送序列段。

4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培训;虚拟计算机;概念;优势;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计算机培训教育当中,由于资金等原因,往往会出现计算机数量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给计算机培训教学造成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只能采取教师演示学生旁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使计算机数量可以满足要求,但学员的练习很容易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造成破坏,给机房的维护与管理造成很大压力。比如一些格式化磁盘之类的操作,当操作完成后,计算机基本也就变成裸机了,教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维护,而且频繁的格盘会对磁盘造成伤害,大大降低磁盘的使用寿命。因此计算机培训陷入一种练既不易,管理也难的困境。如何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同时还要解决练习与管理之间的矛盾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虚拟计算机的使用让这一局面豁然开朗。

2. 虚拟计算机的概念

虚拟计算机是指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每个虚拟机都是由一组虚拟设备构成的,都有其对应的虚拟硬件。在虚拟计算机上可以安装软件、运行程序,可以做为真正的计算机来使用。虚拟机技术与在单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是有区别的,在单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但只能同时运行一个系统,如果想切换到其它系统,只能重新启动计算机。而虚拟机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感觉相当于多台计算机在同时运行,相互之间的切换要简单得多,不用重启计算机。常用虚拟计算机主要有VMWare、Virtual VC等,在计算机培训机房的虚拟计算机使用当中,一般会采用VMWare的汉化版,在虚拟机里运行的操作系统叫 GuestOS,而将运行虚拟机软件的那台物理计算机机叫做母机,运行虚拟机软件的操作系统叫 Host OS。。

3. 虚拟计算机的优势

虚拟计算机的使用具有许多普通计算机所不具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3.1虚拟计算机的使用可以解决教学中资源不足的困难,使用虚拟机技术可以在一台母机上建立多台虚拟机,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虚拟机与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物理机之间可以自由搭建网络环境,可以供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中的绝大部分实验,从而缓解计算机设备不足和场地不足的问题。

3.2虚拟计算机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机房维护压力,在虚拟机里面进行的任何操作都不会影响主机环境,更不会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所以无论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练习,大可以放心地进行各种操作,甚至测试病毒程序。虚拟机给计算机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操作平台,增加学生练习机会的同时也给系统维护带来了方便。

3.3虚拟机本身维护相当便捷,当虚拟机崩溃或被误删除时,可以将备份的虚拟机文件复制到虚拟机的安装文件夹即可恢复系统。条件许可的话,学生也可复制虚拟文件到其他计算机继续实验,充分利用各种实验资源。

3.4虚拟机可以有效保证教学实验的连续性,VMware提供了快照和回复功能,可以随时为虚拟机进行快照,然后还可以随时回复到虚拟机的任何一个快照的状态。所以不管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实验都可以分次完成,实验做到一部分可以进行快照,下次恢复到快照状态继续实验。

3.5虚拟计算机的可靠性与高效性,基于 VMware 虚拟机技术与主机完美结合,具有经济方便,安全可靠,节省财力物力,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等诸多特点。

4. 虚拟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虚拟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应该包括虚拟计算机的配置与维护及虚拟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两个部分:

4.1虚拟计算的配置与维护

在进行教学使用之前我们先要对虚拟计算机进行配置,虚拟机的实质是在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台计算机的任务,因此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比较高,主要体现在 CPU、硬盘和内存上。硬件配置满足要求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虚拟机配置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步:

4.1.1虚拟机的安装,VMWare 软件安装比较简单。直接运行VMWare安装文件,一直点回车,直到重启计算机,但一般说来,要经过注册才能使用。

4.1.2虚拟机的建立,双击桌面“VMwareworkstation”图标,运行VMWare,然后根据弹出的向导窗口一步一步建立虚拟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建立多个虚拟机。

4.1.3虚拟机启动及 Guest OS安装,在“窗口”菜单下选择要启动的虚拟机,然后选择“电源”菜单下的“打开电源”即可启动虚拟机。启动后用鼠标点击虚拟机窗口,即可进入虚拟机,这时键盘、鼠标对虚拟机起作用,与操作真实计算机是一样的。虚拟机的启动过程和与普通计算机的启动过程并无不同,一开始也是自检,这时按F2可以进入虚拟机的BIOS 设置,在BIOS中设置光盘启动优先,之后使用光盘启动安装,再之后便与普通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完全一样。

4.1.4虚拟机备份,虚拟机的备份相当简单,只要把虚拟机安装到的文件夹保存一个备份,有问题的时候,拿备份文件覆盖一下就一切还原。

4.1.5虚拟机卸载,可以在添加删除程序里面找到虚拟机的卸载功能。

4.2虚拟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虚拟计算机的具体使用方法与实体机基本没有差别,因此除了对计算机硬件的拆装等实验不能进行之外,其它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进行,一般会包括如下内容:

4.2.1 练习BIOS参数设置,在刚启动虚拟机时,用鼠标点击虚拟机界面,再按键盘上的功能键“F2”可以进入 BIOS 设置界面。虚拟机的BIOS界面是Phoenix BIOS 界面,与母机的BIOS无关,因此对虚拟机进行BIOS设置不会对母机造成影响。我们可以让学员了解 BIOS 的有关参数,并进行设置练习。

4.2.2练习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的安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耗时较长,且反复的格式化会对磁盘造成损伤,虚拟机的使用让这不再是问题,可以让学员每人在硬盘上建立自己的虚拟机,并练习硬盘分区、格式化以及安装 windows、Linux 等操作系统,将母机的软硬件系统与学员相互隔离开来,避免人为破坏。

4.2.3练习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机房管理人员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学员在硬盘上乱装软件,但虚拟机让这一烦恼成为过去。因为VMWare 用 HostOS 的文件来模拟 Guest OS 的硬盘,学员可以在自己的虚拟机上为所欲为,随意安装、删除软件,而不会对 Host OS造成任何影响。

4.2.4练习DOS操作系统,由于最新的WindowsXP等操作系统已经完全取消了DOS,所以要想学习DOS操作系统,必须自行安装。虚拟机的使用让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DOS系统安装并练习。我们我们只需要打开虚拟机,放入有 DOS系统的光盘或者软盘,就可以得到DOS 操作系统,从而进行DOS命令练习。

4.2.5练习网络设置,在网络教学中,设置IP地址、网关、DNS 等操作,不经过实际练习,是很难掌握的。但计算机网络被错误设置后会带来各种问题,这是管理员比较担心的。虚拟机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员可以在虚拟机中任意操作,并可使虚拟机与主机甚至主机所在网络中的其他机器通信,虚拟机可以做为局域网中的一台真实计算机存在。

4.2.6研究计算机病毒,在教学过程当中讲到计算机病毒时,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都是光说不练,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会对病毒查杀技术进行实际练习。虚拟机使病毒查杀练习成为现实,在虚拟机中可以放心大胆地研究、分析病毒的运行规律及破坏手段,让学员对病毒有更深刻的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来熟练掌握病毒查杀技术。而虚拟机中病毒不会对母机造成任何影响。

5. 结语

虚拟机在计算机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大大降低价了机房维护的工作量,有效保证了计算机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计算机硬件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虚拟机的应用,给学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使学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虚拟机的应用体现了计算机教学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的特点,提高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大力推广。

第11篇

一、引言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程序。这段程序存放到我们计算机主板上的ROM芯片上,它是一个可重复编程、可擦写的只读存储器,主要记录了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有关基本输入和输出的程序、系统信息的设置、开机上电自检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BIOS看似软件,却与计算机硬件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准确的说,BIOS是计算机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连接的桥梁,换句话说是人机交流的接口所在,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具体操作执行。我们的算机能否高速运行,充分体现我们计算机硬件性能,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计算机硬件本身,它要涉及到硬件配置(如BIOS)设置、软件配置、操作方法等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要数BIOS设置。

二、BIOS的基本功能

我们要对BIOS参数进行设置,我们首先就要全面了解BIOS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这是对BIOS参数设置并进一步进行优化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下面我来看一下BIOS的具体功能和主要作用:

1.自检及初始化程序

计算机进行开机后,系统将会有一个对计算机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上电自检的程序来完成。完整的上电自检包括了对CPU、基本内存、扩展内存、ROM、主板、CMOS存储器、串口、并口、显卡、硬盘及键盘的检测。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系统将会出现提示信息或报警声。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完成自检后BIOS将会按照系统CMOS设置的有效启动顺序,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把系统控制权限移交给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来完成系统的启动。

2.硬件中断处理

计算机进行开机的时候,BIOS会告诉我们的CPU等硬件设备的中断信号,当进行操作时,输入了某个硬件设备的命令后,BIOS就会根据中断信号使用相应的硬件来执行命令的任务,最后根据其中断信号跳回原来的状态。

3.程序服务请求

BIOS总是和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准确地说,BIOS是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转换器”,它是通过特定的数据端口发出命令、发送或接受各类外部设备的数据,从而实现软件应用程序对硬件设备的操作。

三、BIOS的进入

由于BIOS芯片种类繁多,不同的BIOS有不同的进入方法,进入BIOS设置通常有一下3中方法。

1.开机启动时按热键

在开机时按下特定的热键可以进入BIOS设置程序。不同类型的机器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按键不同有的在屏幕上给出提示、有的不会给出提示。例如常见BIOS进入方法如下表:

BIOS

型号 进入BIOS设置的

热键 有无屏幕

提示

AMI Del或Esc 有

AWARD Del或Ctrl+Alt+Esc 有

PHOENIX Ctrl+Alt+s 无

部分品牌计算机会使用自己设定的热键进入BIOS设置,例如HP、Dell、Acer等电脑是在启动计算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时按F2键,具体品牌计算机要参考品牌计算机说明书。

2.使用系统提供的软件

现在很多主板都提供了在DOS下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软件,现在的操作系统的注册表中已经包含了部分BIOS设置项。

3.可读写CMOS的应用软件

部分应用程序提供了对CMOS进行读写的功能,通过它们可以对一些基本系统配置进行修改。

四、BIOS设置

我们可以通过对系统BIOS的设置对系统进行优化,不同的BIOS会有不同的功能和设置选项,但都大同小异。Award BIOS在现在的PC机应用较为广泛(界面简单、功能强大),我们现在以Award BIOS为例介绍,我们在这里对系统的优化主要是指对内存读写等待时间、硬盘传输模式、开始顺序等参数进行调整,主要是因为系统默认的设置并不一定是最优化的,所以我们自己需要找到最佳参数设置。一般而言,我们对BIOS进行的设置过程中可以对BIOS的一下选项进行设置和优化。

1.磁盘设置:硬盘型号、启动顺序、上电自检IDE接口。

2.内存设置:存储容量、读写时序、奇偶校验、ECC纠错、1MB以上内存测试及音响等。

3.CPU设置:L1/L2Cache、CPU外频、倍频、电压等。

4.总线周期设置:即插即用功能、IRQ中断请求号、PCI/AGP工作频率。

5.主板集成接口设置:串口和并口、I/O地址、IRO及DMA设置、USB接口、IrDA接等。

6.ROM Shadow设置:ROM BIOS Shadow、VIDEO Shadow、各种适配卡Shadow。

7.安全设置:硬盘分区保护、病毒防护、开机口令、CPU温度、电压、风扇监控等。

8.电源管理设置:节能状态、唤醒状态、等待延迟时时间、IDE设备断电方式、显示器断电方式。

9.其他参数设置:快速上电自检,A20地址线选择、系统引导速度。

五、设置BIOS提高系统速度

1.提高启动速度

系统启动时间是指从开机或重启到引导出操作系统所需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包括了:检测硬件、初始化系统数据、引导操作系统等几个方面,所以CPU得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启动速度。我们可以通过3个方面对BIOS进行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启动速度:

1)加速系统自检过程:可以在BIOS菜单中找到“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项;关闭不用的硬件,例如:通过BIOS主菜单中的“IDE HDD AUTO DELECTION”设置项检测IDE硬盘参数,如果可以正确检测出来,就进入主菜单“Standard CMOS Setup”设置项,按检测结果设置硬盘参数。不要把硬盘设置参数设置为Auto,这样就可以省去每次启动时都要检测硬盘参数而耗时,可以缩短启动时间;关闭多余的检测,例如:Above 1MB Memory Test选项可以关闭,即设置为Disabled,不检测MB以上的内存,可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系统启动时间。

2)进行快速自检:可以通过BIOS菜单中的“BIOS FEATURES SETUP”设置项,设置快速自检,即把设置项中的“Quick Power On Self Test”设置为Enabled,进行快速自检,通过提高自检速度来提高启动速度。

3)设置系统引导顺序:在BIOS主菜单中“BIOS FEATURES SETUP”设置项中将“Boot Sequence”设置为系统所在磁盘。省去检测光驱是否有启动盘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启动速度。

2.提高运行速度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虽然直接取决于计算机的CPU的性能,但是,其他部件的设置以及所使用的软件也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2个方面对BIOS进行设置,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1)加速CPU:可以通过BIOS主菜单中

“BIOS FEATURES SETUP”,将CPU L1Cache、CPU L2 Cache或External Cache、Internal Cache设置为Enabled,以使用内外高速缓存。将System Boot Up及CPU Speed设置为High,可以让我们的计算机在高速状态下运行。

2)允许设备使用缓存:可以将BIOS菜单中的“System BIOS Cacheable”、“System BIOS Shadow”设置为Enabled,以使用主板BIOS内存映射。

3.提高显示速度

显示速度与显卡本身的性能以及显存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在BIOS中我们可以设置视频BIOS影子内存以提高显示速度,可以通过BIOS主菜单中“CHIPSET FEATURES SETUP”设置项,将“Video BIOS Cacheable”、“Video RAM Cacheable”和“Video BIOS Shadow”都设置为Enabled。来提高显示速度。

4.提高硬盘读写速度

硬盘读写速度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硬盘驱动器的类型和性能,我们通过对BIOS的设置,可以在同等条件下提高磁盘的读写速度。在BIOS主菜单中“BIOS FEATURES SETUP”设置项中将“IDE HDD Block Mode”和“IDE 32Bit Transfer Mode”设置为Enabled,将“IDE Ultra DMA Mode”设置为Enabled,来提高磁盘的读写速度。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BIOS是计算机启动和操作的基础,若计算机系统中没有BIOS,所有的硬件设备都不能正常使用。BIOS对硬件的管理功能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如果我们BIOS操作不当就会对计算机的性能造成影响,如BIOS中的设置错误,则可能无法进入操作系统,检测不到硬件;为计算机添加新的硬件设备时,可能会出现设备之间的冲突;安装操作系统时,会出现安装不能彻底完成、硬件设备冲突,甚至无法使用某些设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甘登岱.实战注册表与BIOS[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第12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信息化;教育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制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各高等学校都纷纷把建设精品课程列为重要计划,不惜资金制作精品课程,都想在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质量何在?效益何存?如果不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谈何精品?如果只为了贪图形式上的虚荣,岂不是劳民伤财?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呢?怎样才能真正开发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呢?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是值得我们为之探讨的话题。

认清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

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学内容都面临着激烈的挑战,Internet的普及,远程教育网的开通,以及校园网的建立,为学习者充分、便捷地获取、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遍访名师,自主选择专业,自己制定学习方案,教育的权威被打破了,尤其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要主动构建自身内部心理,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环境虚拟化。这必将引起教育的全面变革以及教育机构的重组和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成为教育急需探讨的问题,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由传统的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的问题。而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教育资源信息化,精品课程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正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

吃透教育部精品课程评估体系指标,

把握好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正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接着又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先后有2004、2005年度、2006年度的评审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有年度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同时反映出对精品课程探讨的不断完善,但总的说来,都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可见,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我们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开发精品课程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06年度)》为依据,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综合评估指标共分为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教学队伍占20分,教学内容占23分,教学方法与手段占24分,教学条件占15分,教学效果占18分。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分二级指标,这些评估指标对我们开发精品课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每一个指标也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06年度)》,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建设精品课程之前,应该先要吃透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尤其要吃透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明确奋斗目标,同时,建设的网络课程要符合《国家精品课程上网技术标准》,如果达不到技术标准,那么就很难实现网络共享。建立一支具有现代化思想的

师资开发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没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思想的师资开发队伍,就不可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和应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精品课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现代教师不仅仅要精通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意识,具备现代化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既要有使用硬件的能力,又要有独立制作出良好教学课件的能力。因为,他们要利用计算机教学平台,搜集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然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并熟练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面对WTO对教育的挑战,必须有一批既有强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又有能够熟练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巧妙整合起来,能理解和适应网络课程,并能参与网络课程制作的优秀教师队伍,依靠这支队伍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化学习需要的优秀网络课程。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学校硬件配置

硬件设施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保障和前提条件,硬件配置太低,就无法制作出符合技术要求的精品课程。在制作精品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摄像机、采集卡、计算机硬件、软件等等一系列的相关设备设施。如果这些设备配置太低,制作的效果与质量就难以保证。比如,如果摄相机的像素太低,视频画面就会不够清晰,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计算机硬件配置太低,一些对系统要求较高一点的软件运行速度就缓慢或无法正常运行。迄今为止,资金一直是困扰我们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大问题。很多学校由于资金短缺,硬件配置得不到改善,建设精品课程就成了一个难题。《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教学方法与手段”就占了24分之多,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就必须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需要配置较好的投影仪、计算机、视频展示台、音响设施等等,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想办法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配置状况,这样才能为建设精品课程提供硬件保障。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与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技术主要有: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技术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强教育技术培训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建设精品课程的能力,使建设的精品课程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需要,从而有助于提升精品课程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现了“知识爆炸”的局面,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成为时代的需要,只有不断的“充电”,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使教师在掌握好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现代教育技能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不仅“能教”,而且会“会教”。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培训新教师的时候,开展教育技术的培训,但普遍只重视了对多媒体设备设施的开关与保养问题,忽视了对全新教育理念的传播,忽视了教学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培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就应该加强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教育,加强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作为教师,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不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掌握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其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建设精品课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品课程其质量是值得怀疑的。不少学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网络课程游离于教育教学规律之外,一个学校或一个主持人不顾硬环境和软环境的限制,盲目上马,结果网络课程变成是课本、黑板和教师讲课的网络表现形式而已,花了不少钱,建起的网络课程大多无人问津,更谈不上什么精品。所以,建设精品课程之前,先要制定好对策。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探讨了建设精品课程的对策,希望能为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