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

时间:2023-12-01 10:3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了解

第1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67

0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中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现在俨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向主要是培养技术型的人才,培养就业,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但是按照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这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如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教学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化人才。

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可以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设计、调控、维修与管理等等,并且可以参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高技术型人才,其就业方向也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与设备的研发、调试、操控、维修等等,这些岗位对专业化技术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不仅仅是在理论中就可以完成的。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是当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1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要达到怎样的一个水平,要实现什么样的结果,必须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才能做出措施和手段,而确立目标的同时也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准确的定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能够适应当前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与设备的设计、维护维修、运行操作与调试安装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变革,当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走向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等,老一辈的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已经无法适应变革后的电气自动化,因此急需能够适应当前以科学技术为基准的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当前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电气自动化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所以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等院校培养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是责无旁贷的,为满足当前电子自动化对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就要确立培养专业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并且满足专业技术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仅要掌握电气自动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全面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2 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应用型的,也就是重点在于实践,但按照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培养方案,都把理论知识放在了前面,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学校都只是封闭式的教育,只重视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化的人才就要先从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比进行重新划分。

(1)专业课程的重新整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应该注重实践,但不能表明就可以轻视理论知识的培养,优秀的实践能力是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底的,因此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专业的基础课程可以安排在第一学年来完成,必须让学生充分的消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好理论基础,而后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2)专业课程的删减与扩展 删减掉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将一些研究的过深的课程可以放到选修中来满足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意向的学生的学习,增加一些当代科学技术等实践性与实用性比较强但是难度不高额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体系。

(3)顶岗实习 要想满足当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必须要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岗位内容,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在现实岗位中的工作方式以及技术需求,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的技术与现实需要的技术之间的差距,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技术体系,同时也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实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共同为培养专业人才作出努力,学校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职业培训的机会,使工学结合进行,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在课堂中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技术,更加适应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获得专业人才,增强人力资源的储备。

校企合作是满足学生专业技术的实践强化,同时企业与学校也可以建立“校中厂”来满足学生的时间需求,学校提供场地,由企业投资提供设备与师资技术等,学生可以在校内就完成实践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的专业技术与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必要时可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水平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仍然要重视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加强对教师管理制度,组织不定期的演讲和讲座等,增加教师的阅历和专业技能,使教师可以带给学生更专业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指导。

4 针对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与科学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紧密的挂钩,当前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因此,学校在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方案中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时的调整培养方案。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中也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培养出可以适应时代进步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5 总结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9-02

一、前言

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1936 年至1976年, 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3 倍, 预计从1978 年到2018 年劳动生产率至少增长8 倍。国内外的经验公认: 老设备加自动控制装置( 或计算机) 等于新设备。也就是说, 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设备效能, 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 可以使老设备获得新的生命力。德国在上世纪80 年代中期用微电脑对纺织业进行技术改造, 使产值增加一倍, 人员减少一半。有人计算后认为, 如果把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起来, 可以把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提高100 倍。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自动化有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各种类型工业生产机械的单机自动化, 如自动机床、数控机床等; 二是以自动完成某产品的全部加工工艺为目的的生产过程自动化, 如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的生产自动线、轧钢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及自动化工厂等; 三是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自动化, 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的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成为促进先进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动力源之一,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供电、工程电气、电气控制设备、计算机测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并运用新的技术对传统的电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作。

二、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我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毕业生反馈信息,深感我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落后于该领域应用方面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新型技术的应用,提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图,见(图1)。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图中清晰地表明了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这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存在一些问题是:一,教材较陈旧,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少。二,教学中理论教学时数还是比较多,实验、实训比较少,开设的一些实验、实训,只是单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整个专业的实验、实训还没有形成体系,学生不能系统掌握专业要求。三,实验、实训设备不够先进,制约学生发挥创造性。另外,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少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致使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滞后于新技术发展的步伐,使学生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四、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教师的教学要与技术研发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应用电气自动化的相关设备,还要重点选择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专业教师要关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研究工作。教师要从现代新技术信息了解和掌握先进自动化设备,从而促进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时间上的先进性,在空间上的超前性。

2、课程设置要灵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是以应用技术为主,因此教师要针对当前电气自动化的现状,选用与时俱进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课程设置能够依据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做出相应及时的调整,保证课程设置不落后于当前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求。

3、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应用能力,就业竞争的关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同企业合作有三点好处。第一,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企业需要什么人员,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工程能力。使他们成长为紧跟技术进步的双师型教师。第三,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可以了解先进设备,了解自动化设备生产过程和专业技术,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类自动化设备发展动向,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加大实验设备投入,设备制作注重功能。 实验室是实践环节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自动化的设备更新比较快,这就要求我们要适时更新实验设备,开设新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接触到专业发展的最新水平,掌握最新设计方法和实验手段。另外,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目的,实验、实训的设备要尽量体现实际的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特点。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做出与实际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相近的仿真设备,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工艺、生产技术。

5、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取先进知识。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及制作工艺的改进,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日新月异。为了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不落后于当前企业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同电气自动化水平设备制造企业联系、合作,当生产企业有新的产品研制成功时,我们教师能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使教学内容及时获得补充;同时,有科研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新的产品,保证教学的前瞻性。第二,深入到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的厂矿企业,了解当前企业自动化的生产力水平,把当前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和教学相联系,达到高职的教育目的。第三,要积极参加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讨会和产品展销会。通过研讨会教师可以掌握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把握工业发展的脉搏,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指导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的教学工作;通过产品展销会教师可以获得全面的电气自动化产品的信息,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能与时代同步。第四,要善于吸取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当前工业控制领域全部被PLC 技术占领,虽然我们已掌握了PLC 的关键技术,但国外在这一方面研究远远领先于我国,特别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方面,国外发展的更快。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师要善于吸取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丰富教学素材。

6、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改革单一的课堂考试模式, 探索多方法、多途径的考试模式, 包括笔试、设计、操作、答辩、讨论、调研、制作、开卷考试等。借鉴职业技能鉴定思路, 对部分课程建立课程知识要点考试大纲( 含技能考试大纲) , 并建立相应的开放式题库。如可编程技术应用课程知识要点考试采用笔试等方式, 工程实践能力考核在实验室进行, 采用自选应用系统设计、编程、调试或系统故障判断、排除等操作方式进行考核。引入成功教育的理念, 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同时, 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程度, 以市场的反馈进一步指导教学改革,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磊.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J]. 包钢科技, 2009,(01)

[2]董素玲.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第3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前言

近些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使得人才培养水平受到制约,对此,应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主要从这方面内容展开分析。

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进而也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学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现阶段在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不合理;教学模式设施的不合理;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从而影响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在市场变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才能为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的技术人才。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人才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因此,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2]。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难点,应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学科教育的束缚,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学,合理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另外,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增加学生的实践实训体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实训的过程中,去切身接触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的操作、生产、管理等,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在此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教师也应由以往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灌输者、传播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2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以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过度注重学生的理论性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做严重脱节,从而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3]。因此,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实施“现场教学模式”,即将教、学、做进行有效融合,对学生实施统一化教学,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对学生实施实验和理论的结合教学,也可以将其称之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此外,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对学生开展专业技术教学,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情境,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作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场所,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践情境,同时,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士作为学生实践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技术指导,对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训效果有着极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能够结合自身的需求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校企之间合作实现双赢,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就业和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以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上来看,很多都是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极为不利[4]。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应做好对市场的分析工作,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掌握市场最新动态,并将市场的需求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其次,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相关专业教师应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查,及时了解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在课程中不断的引入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总结

综上所述,旧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加快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素玲.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2] 黄玉斌.基于高职教育特点的新型人才观探究[J]. 教育与职业. 2013(09)

第4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分层模式;电子工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66

1 电气自动化概述

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要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系统工程、处理信息、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在工业过程控制、运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在电气控制中,在电气设备出现异常要立即进行处理,在系统出现问题警告时,监控人员通过电子设备掌握数据,采用适当的方法,电气设备相关自动装置在控制安全性上相当灵敏而且反应速度快。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让设备运行的效率不断提升生产率。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高了。劳动力在电气自动化中得到了解放,电气自动化在劳动资料劳动成本以及劳动时间上生产资料的运用上都起到了显著作用。对单位整体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工作管理更加安全,使安全事故降到最低,p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单位员工人身安全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保障,企业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监控、跟踪控制、整理信息等设备数据更加详尽,省去了很多人工操作的过程,系统操作人员可以随时准确了解相关信息,及时发现设备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及早发现故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使得安全系数更高更精准,同时也为维修准备了第一手材料,加速维修的进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让设备的价值得以提升,为行业相通形成纽带使电气设备厂能够有相对更加完善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当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对单位的经营与发展过程能更好的监督、控制,同时,电气自动化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资料、资源受到更好的监控,使得成本更加合理,加大了资源的使用价值对经济方面起到了节约的作用。

3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分层模式是电气自动化监控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分层模式就是在分离的设计方式上设置监控、保护。在生产中设置的生产活动如光纤、电缆以及通信信息管理等相关的机械设备,然后把将这些设备所整理出来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相关程序进行传达分析数据。指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各个网络层以及间隔层“网络层”和“间隔层”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在通过集中模式把自动技术比较强的信号转变成为较弱信号传输到管控中心建立各级各层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所有的设备的操控。

间隔层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中是对一次设备检测与保护的配置。间隔层控制保证了实际生产中用电系统的绝对安全性,是稳定高效生产下一项重要技术。对于这项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有灵活性,可靠性。实际生活中通信网络技术都是利用电缆光纤通信结合完成的,它影响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作,还影响着电监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属于一项关键性的技术。监控主站技术指在生产活动中利用站级监控管理层的监控技术实现对所有电器设备的综合监控。多个发动机组是由多个单一的发电动组和,共同发挥效力完成工作的。

4 电气自动化技术目前发展情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所需要的条件不断增加,电气系统是繁杂,电气自动化装置都是分开的自动化点很多,控制范围让维护和检修产生很大问题和阻碍。电气自动化的改进与创新层出不穷,多种程序下相对比较出更出色的软件系统,使用一致的检验标准,让电气自动化更具备实际应用的功能并相对稳定。电气自动化技术记录着自动化装置检验维修数据,装置的情况以及工作进度。自动化软件系统的更新中让自动化装置更趋于完善系统化,为电气自动化发展增强了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强能,促使其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体系中信息交流与控制软件多方面作用而成的先进自动化体系,使电气自动化飞速发展着。自动化配置对于单位非常重要,并且所安置地方不统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对这些装置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通过网络信息交流促使自动化装置不断得到优化,这是网络技术也要不断地求新,不断的完善以达到电气自动化体系的需求。怎样优化电气自动化体系要以信息为依据为根本,推动电厂电气自动化体系的发展。

将来各种行业都要依赖于电气自动化,这是一种社会和时代趋势,实用性显然相当重要。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和探索,以电气自动化在工作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为基准,要推动自动化发展,那么实用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力求不断深入和发展提高起。信息共享的方式是自动化体系交流的根本。

5 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

在使用自动化系统时一般会使事故得到分析与记录,但是由于不同电子设备内存不一样,对设备有着不同的影响,数据记载与实际有偏差,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因此要想办法使之不重复的收集信号。使信号系统精练,数据精准。在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用时电源设置使用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而在外部监控管系统采用双电源,这些都是按照国标运用的。

监控、测量与保护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包含的内容。那么更高更精准的信息收集,才能保证实用功能不受限制,这就需要采取分层分布进行系统监控检测。监控技术与相关系统数据转换过程中,让企业电气系统更有益于生产活动的有效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主要是单元制内容发展。当前企业对于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强烈需求,使现代厂电气自动化正在向更精、更高、更远的道路发展,单元制的高度集中应用提高了单元控制需求,从而大大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综合监控与管理方面的能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技术不断创新使监控同步得以展现。在机组分析、汇总中展现完整的数据信息,让机组得到最大化发挥作用,是系统控制功能效果。单元化让信息的收集与提供更加便利,增强了对企业机械系统管理,使工作效率的逐步提高。计算机系统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自动化电气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当前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尚未达到全通信电气操控还需要硬接线。随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行趋于更加安全和稳定。在电气的自动化系统运行中,需要采取相应有效的保护策略,让电气系统的整体保护功能得到提升。未来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以单元制为主要内容,不断向前更完善的发展。

6 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够帮助企业形成发展模式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与生产的有效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也给社会的腾飞、企业的深入进步带来了深远影响。企业对生产线电气自动化在测控仪表加入相关电子器,测控数据。各个设备对信息的处理各不相同,导致了标准不一无法获取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因此出现了开放式平台。以往企业依赖人工操作,人力时间上都是一种浪费,如今,大量的电气自动化被应用到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对于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精密控制,精确记录相关数据,这大大加快机械生产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第5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

前言

电气自动化,即利用电子装置和技术,实现生产机械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相关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结合社会岗位的特点,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促使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电气人才,我们需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战略。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培养的研究

1.1对于指导思想的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推动我国自动化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做好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为我国自动化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是培训学校以及相关高校的责任。培训单位在制定人才方案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行业特点,结合行业的技术需要,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做贡献。可以说,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在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中,要以专业知识作为主导思想,合理选取技能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具备分析与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及控制技术问题的能力。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的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

现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迅速发展,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但由于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导致专业实用型人才出现了大量缺口。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目前培养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出现用人单位“用工荒”,大量相关专业的毕业学生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尴尬现象。培训单位以及相关高校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的同时,偏向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当然,培训单位可以与用人单位沟通或者做一些市场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训单位还是要从实践教学入手,延长学生去产业基地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完成学业后能快速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需要。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种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机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因此,如何合理分配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学科的重点知识并对行业有充分了解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行业发展来看,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突出强电为主,设置相关特色专业集中师资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要与弱电以及电气控制与信息相关技术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要包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各个领域,突出专业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战略

2.1科学定位

培训单位要想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达到用人单位需要的综合实用型人才,需要有准确的科学定位来实现培养目标。所谓的科学定位,就是培训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在学生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科学的市场依据,科学定位是决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对学生进行人才计划的实施时,培训单位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掌握行业信息,把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对行业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总之,培训单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市场定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2.2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根据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行业的发展需要来实施的,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方向是以强弱电结合,偏向弱电的培养模式,随着行业的发展需要的变化,这种课程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行业需要,目前主要以强弱电结合,突出强电的宗旨进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的设置摒弃了过去偏向于某一专业领域的形式,转而向综合性课程开设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下行业发展迅速,技术型人才已经逐渐偏向于饱和状态,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逐渐偏向于综合型让人才。因此,培训单位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需要,扩大了选修课程范围,同时优化了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训单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校都是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比例很小,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配备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教学器材,提升教学老师专业教学水平,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系统,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过程

3.1技能的培训

就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发展需要来看,只有应用型的人才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因此,培训单位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偏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即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快速适应不同的岗位需要一类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日常教学中,要集中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较强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

3.2教育方式的合理选取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领域比较广,学校在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方式上都要精心安排。在教育方式的选取上,要偏向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覆盖面广,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方面。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让学生快速发展成为拥有综合性专业技能的行业人才。

3.3产学合作模式的实践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种生动的教学模式,才能快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产学合作的模式,与校外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生产企业中去实习。或者学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开办自己的企业,日常教学甚至可以选在生产现场进行,这对学生了解专业行情以及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4.结语

电气自动化在推动我国的工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人才培养应该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善目前的教育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可以适当采取产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电气自动化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肇,等《电力系统分析》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07-108.

第6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必要性;问题;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48-02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不同国家先进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不断问世,其使用手册及说明书都用英语编写,难免使用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知识和术语,这就使当今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与以往相比发生很大变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是英语专业的仅懂得实用英语,与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技术词汇与实用英语差异较大。例如,技术词汇“machine tool(机床)”,不懂专业的有可能翻译成“机械工具”,他们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用英语进行国际间学术上的交流时,可能出现听不懂、翻译不当的现象,甚至闹出很多笑话;如果只懂专业技术而不懂专业英语。则无法胜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更谈不上进行国际间学术上的交流。因此,理工科的高职学生除了应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掌握一些本专业基本词汇,具备阅读本专业英语资料和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专业英语之前,曾与该专业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真实想法。交流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他们普遍认为:“专业英语虽是一门专业课程,但它是一门考查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专业考试课相比,学院给予的重视程度就不够,缺乏学习兴趣。”还有学生认为, “我又不是学习英语专业的,以后工作用不上。”

2 教材内容繁多,课时量少,学生掌握知识量相对减少。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得以开发和应用,不断涌现出新的专业术语和词汇,继而专业英语的教材也随之增多,但其中真正适合讲授的却很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笔者选取了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规划教材王琳主编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该教材主要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和电机控制、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五章内容,共计26课,其内容繁多,知识面广,然而学院安排的课时有限,使得教师不得不删减部分内容,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量相对减少。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限制了教学信息的传递。专业英语不同于实用英语,它更偏重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然而,如今在大部分院校,教师讲授专业英语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却同于实用英语,完全按照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不容易理解和记忆,板书也限制信息量的传递,影响教学质量。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专业英语的第一次课堂上,用了近一小时讲述专业英语与技术的关系。告诫学生学习专业英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是一种额外负担,而是国际环境变化的要求,更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较强专业英语交际能力的技术人才能在求职关口永处优势。同时,通过讲述有成就的专业技术人才出国进修、参加国际间技术交流的真实经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专业英语的态度,从而提升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对专业英语产生兴趣。才能以更佳状态进入学习。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然而,专业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语法的正确使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

2 合理选取教材内容,增加课时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量。考虑到现实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笔者利用假期,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该专业核心课程深入钻研教材,合理选取教材内容,认真备课,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该专业核心课程,如电机及电力拖动、PLC、单片机、现场总线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将专业英语中涉及的语法和翻译技巧融合其中,增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该专业非核心课程的内容,笔者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教材的相应习题。还利用每周课余时间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开展辅导答疑,实则增加课时量,使学生扩充知识量。

3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果。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以增强学生的智力。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中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果只是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这门课程讲起来、听起来就会相当乏味,缺乏生动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使教学手段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引人人胜。多媒体技术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为一体,多种刺激并重,使学生能够闻其声、观其行、临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同时,针对讲授电动机、PLC、单片机等内容,笔者尝试着带领学生到相应的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相应专业术语、词汇与语法,与学生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效果和教学质量。

时代赋予了教师神圣的使命!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用科学的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用科学的程序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用科学的成果发展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引言

之所以需要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有已经积极意义。换一种说法而言,建设一个专门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过程,其也能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 高职教育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一个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其建设的过程中并不简单[1]。一个专业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提供给高职教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学生与教师通过这个共享性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能够获取到整个社会相关领域、相关专业企业以及相关院校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建立了一个高职专业交流与服务的平台,能够提供给教师与学生关于技能培训与鉴定、社会服务与科教研成果、相关专业信息等多种功能。

另外,建设一个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还有利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参考、相互借鉴,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同时,资源库的建设还能够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的展开,利用企业的资源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资源库的建设还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面得到优化,也能够使得整个教学环境得到优化,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就变得十分必要。

2. 高职教育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具体措施

2.1确定高职教育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原则

在建设一个完善的高职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之前,需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第一,必须具备丰富多样、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第二,需要具备一个高质高效的检索方式,方便教学资源的搜索;第三,具备一个合理、完整的系统结构;第四,需要建设一个符合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特点的内容结构;第五,资源库需要具备多种共享型模式。在遵循了以上原则之后再进行资源库的建设,能有保证资源库建设具有正确的方向和作用。

2.2确定高职教育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具体内容

(1)专业中心。从专业中心的角度而言,专业中心包含了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市场、企业调研报告,以及对电气自动化岗位的分析以及整个教学进度、人才培养方案等各种内容。之所以建设专业中心,是希望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角度去调研和观察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分析其教学的特点,分析当下企业中需要的职业技能,从而对市场有一个精准的了解,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就能够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对电子自动化专业的相关介绍以及培养的方向、生源情况、就业情况等。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市场以及相关企业的调研报告包含了关于目前市场中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规格、工作岗位所需职能等。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包含了具体的招生对象与学制、具体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条件等[3]。

(2)课程资源。通过课程标准的形式,建立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等。从高效的课程建设构建一个高质的课程资源。首先,在建设课程资源方面,需要结合日常的工作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还需要充分与职业技能结合,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含其中[4]。同时建立一个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实现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多媒体资源的共享,在自身具有的课程资源方面同时借鉴相关院校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3)培训认证中心。这一内容的建设本文主要从技能大赛与培训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利用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加强其实践技能、动手技能,另一方面还能够推动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最终达到一个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局面。技能大赛的内容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技能大赛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其基础,技能大赛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训资源库目的是以岗位培训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来更好就业以及技能提升的一个平台。整个培训资源库中包含了对专业能力的测评、具体的培训方案以及测试系统。首先对需要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测评,这样就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提供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最后在利用测试系统检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的一个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3关于电气自动化实践实训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实践实训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其中的重点。该平台基本的结构主要由仪器设备管理、服务流程处理、实验教学与课件服务系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组成。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仪器设备,首先能够实现高效资源的社会共享,接着对高校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保证能够有一个以共享为目的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同时建立一个保证高效实训基地贡献刚运行的制度,推动资源的共享。

2.4关于电气自动化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首先从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另外高职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网络信息资源库当中主要包含关于电气自动化的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校园视频资源、讲授型网络课程库等。其中的网络课程资源包含了各种电子书籍、期刊以及数据库等,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3.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电气自动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由于各种技术、各种设备的不断更新其资源库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吸收先进的技术,同时对网络资源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整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完善的资源库。(作者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潘琼.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内容与技术选择[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1(02):185.

[2]刘传玺,袁照平.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2,19(04):203.

第8篇

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集科学性、 先进性特色于一身的专业课建设与技能紧密结合,按照高质量、 高起点、 高标准的标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实践活动的功能。本文阐述了自身参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的收获与反思。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实践 反思

几年来,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学生深入到对口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现场劳动,联系实际了解专业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技术流程,对其主要机构设置、人员分工等企业概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好专业知识创造条件。在业务方面,通过认识实习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参观有代表性的工厂、研究所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使我们逐渐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情况为今后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作打下有力的基础。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探索

1.1 提升自身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再认识

1.1.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就是培养以强电为主、 强弱电结合、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培养的学生.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要求必须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分析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般都要为学生提供工程训练的机会, 并且强调在某一方面具有比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类型有技能实训、 课程实践、 毕业设计、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要求我们在知识结构方面必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知识; 系统掌握典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工作原理和应用工具。 在能力结构方面: 具有一定的实践软件编程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够进行小型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较强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必要的基本工程技能。 在能力专长方面: 具有一般电子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制作能力。在设置学习方案时,要注意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从而使我们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2 提高认识.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

首先要达成“实践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 的共识,牢同树立“实践教学同理论学习同等重要”的学习理念。其次是积极参加校内实训中心,提高实验实训的使用效率。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到实训中心进行操作和技能训练, 在此从事科技实验、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技术训练。在参加校内实训基地等方面,鉴于目前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 要求我们在加强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增加一些技术革新、 产品设计、 方案论证、 管理训练、高技术操作等内容。在参加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自己还要通过深入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 岗位设置、 人才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等状况。 在最后一学期,根据自身的个人特长,通过顶岗实习、用工实习等多种形式,构建专项能力、 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相互独立的实践学习体系。根据专业定位目标对课程实验进行充实和改造。在综合设计性实践训练中,除了依据教师提供的一些小型设计课题,还要在自己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在完成教师交给的基本训练后.结合自己情况选择参加难易不等的实验项目课题。这样,我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得以体现,从而激发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1.2 要构建学习方案和自身发展体系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制造业产业转移、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期,而信息新技术要适应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和劳动者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大培养电气自动化知识的学习力度,在构建专业培养方案和发展体系中充分考虑。在实践方案和发展体系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要正确处理专业基础与强化实践相协调。专业学习不仅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征,还应表现在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结构时,要注意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注意加强实践锻炼;二是要正确处理理论应用与实践创新的关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擅长应用,也应该更多体现为与应用相结合。如进行技术改造与个人创新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着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建立并制定创新目标,给自身的个性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与时间等。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反思

2.1 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身体素质等。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努力为学生打好管理科学、外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以致力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2 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以高素质的应用型课程作为主要目标,也就是将重视实践建设当做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经过参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实习,使自己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深入的接触社会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将产生积极地影响。通过实践,希望学校能够在每个学年安排一定的教学计划,经过实践历练来逐渐增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l]张爱玲,韩富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l,19(01):71-73.

[2]韩力,詹忠贤,严欣平等.构建面向2l世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思考[J].高等程教育研究,1999:21-23.

[3]郑荣进,黄家善,陈兴武.培养电气T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07):54-56.

第9篇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队伍

该项目具有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掌握教学规律和授课艺术,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并具有多项研究成果。课题组老师均担任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有着较深的认识,这些都有利于课题开展。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并且针对所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有数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次,实施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的老师,专任教师中同时具有技师资格证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双师”素质教师占100%。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5年以上的占50%。研究队伍的构成,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实现预期目标。

二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按照“调研、方案设计、实践、成果”研究方案进行。第一阶段为初步研究阶段。研究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纲领文件;开展职业岗位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人才需求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第二阶段为人才培养方案拟定阶段。根据前一段的工作总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进一步优化;拟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成果形式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为实践与修订阶段,通过三年人才培养改革实施实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设核心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第四阶段为形成成果阶段。完善并形成最终“基于就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批;确定教学条件建设方案;完成研究报告;并建成电气自动化专业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方法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采用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运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检索法、行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方案研究工作。在具体操作上,以学校开设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循环招生、循环教学、循环试验,在实践中构建和完善符合岗位要求、满足就业竞争力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内容

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针对京津冀、山东省内、长三角经济带的多个厂家和参与各个工作岗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做了大量调查,得出调查结论,明确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性。

2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所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的职业领域和主要就业岗位群,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较强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自动化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自动化工程设备升级改造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采用六步法完成:(1)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2)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3)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4)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5)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6)最后完成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即从教学内容归纳出课程体系。

在构建时,组织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等组成分析小组,在课程设计专家的指导下,引入创新教育理论,采用能力/素质分析的方法,根据能力解析表和专业教学目标,提出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评价标准,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最终确定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模块(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模块、专业集中实践模块等,构建了“三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

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寓于课程体系全过程来实现。

4 开发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团队指导下,采取边开发边实践再反馈的思路,开发一体化课程。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图1的方法进行分阶段教学。制定了合理的一体化学习效果评价方案,加强过程性评价。

五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效与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从改革研究到最终方案实施,已经经历了五届毕业生,从企业的反馈到毕业生的评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认可度都非常好。其成效具体表现在:第一,形成了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求密切衔接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提升了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好评率。第三,建立了以符合企业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第四,构建了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第五,建设了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群。第六,打造了一批高水准的师资团队。

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和创新点:

1 参与人员广泛是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成功的保证

在人才的培养的各各环节,除了优秀专职教师的倾心付出,学院还聘请、引进了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和一线的技术人员。这一点上突破了原来只是聘请企业专家的做法,而是通过更广泛的人员的参与,更加真实地了解了企业岗位的设置、人才需求、人才类型等许多的信息。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先后与包括亚太集团、皇明集团等多家公司签定了共建协议,投资上千万元,在实验实习、毕业生就业、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建设了设备先进、能满足教学、科研、实习等需要的实训基地。该项目已经运作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建成的省级精品课程群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成果

构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院级、省级精品课程,是课题组及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初期目标,而在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最终也实现了这一目标。精品课程的建设,完善了专业课程资源,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的重要依据。

5 以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是创新途径

教学团队的成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山东大学生机电创新设计大赛、山东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职业技能比赛等,这些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这些竞赛用到了许多的工程和企业常用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 结语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确定了指导方向,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

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发展前景

电气自动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运行的经济性、改善劳动条件等,真正的做到解放劳动力,让人不再从事一些危险的,繁重的工作,以及远离恶劣的工作环境等,对该技术的了解可以让人们对当前科技进一步的认识,并深化该技术。所以,自动化在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的发展是必然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技术等发展更为迅速,电气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必然是时展的产物。

1、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1平台开放式发展

开放的统一的平台对系统的设计与使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IEC61131标准使得A编程接口标准化。接口标准化是电气自动化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IEC61131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项标准,优势在于管理程序较容易,效率较高,编程的周期也大大缩短,因此被广泛采用。该标准对语法和语义进行了规范,同时对产品的编程借口也进行了标准化,此标准也成为电气化系统是否合格的检验标准之一,因此,解决了不同程序之间的通讯问题。其次,Windows 逐渐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平台。Windows 操作系统目前普及率非常高,因此引入到标准平台中使用就更加容易、操作简单, 而且维护也较为方便,基于这些原因,Windows正逐渐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平台。其中,PC控制系统具有灵活和易于集成的优势,被各行业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管理和商业管理中,PC和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操作界面也正在自动化领域逐步推广,因此Windows成为工业控制标准平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2现场总线与分布式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的作用在于连接自动化系统与智能现场设备的双向、多站、全数字的通信系统。把中央控制室内的服务器和PLC的中央处理器连接到现场设备上,现场设备的信息就会被大量的收集起来,并通过线缆传输到中央控制器上,这项技术解决了现场的控制器、仪表仪器、执行机构等设备的数字通信,及高级控制系统与这些现场设备的信息传递。应用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流程工业、制造业、电力、交通等自动化系统中。与之不同的是分布式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人机交互、直接数字控制、数据获取以及监控与管理等作用,其主要有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协调性、控制功能齐全以及便于维护等特点,分布式控制系统按地区把微处理仪器安装在测量设备与控制设备附近,然后分散控制功能,集中管理功能。

1.3 IT 技术与电气工业自动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和IT 技术在自动化领域也被广泛的应用,其网络结构完全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控制级。市场需求促使自动化与IT平台的结合,也因此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出现多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在工业界也渐渐的深入到管理层,并且在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已经存在。为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对网络的构建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2、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的前景

2.1 系统平台统一化

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可支持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测试、调试、实施和开机、运行以及维护等环节的各个阶段。大大降低设计至完成的费用与时间。系统开发平台的统一化还能满足用户另一个需求,就是开发平台与最终运行平台的独立性。按照用户需求与项目特点决定把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基于Windows NT的软件PLC、硬件PLC、嵌入式NT系统和WindowsCE控制系统中。

2.2 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

在微软公司的技术和标准下,如WindowsXP、ActiveX和OPC ,降低了工程费用和时间,为办公系统和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提供了方便。与企业ERP系统、MES系统进行连接时,PC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那么TCP和IP作为办公环境的标准进行通讯,PC就能在管理平台和自动控制平台间建立起最好的接口。程序接口的标准化还保证了不同产品、软件的数据交互,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不同软、硬件之间的通讯问题。

2.3 系统结构通用化

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结构通用化。企业的网络结构要在计算机监督系统、现场控制设备以及企业管理系统三者之间的通讯与数据交互没有障碍。管理层可以通过lnternet或者Intranet实时对现场设备进行监督。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不管选择和现场设备通讯的总线或是和办公系统及上级计算机通讯,必须保证所选择的网络产品能够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无阻碍的通讯。

2.4 产品的创新

电气自动化产品要能按照科技发展的水平,长远的规划其目标任务,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创新能力,包括原始的、集成的或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再创新的能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研发自主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这些都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发展力度,在更多、更大的空间去不断创新。企业要确定技术主体的地位,完善政策和机制,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目前国内中低档科技产品主要以国内企业为主,国内市场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因此在尚未涉足的领悟还应该努力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因此,电气自动化产业需要有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新的产品的出现。

2.5产业市场化

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机制保障,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市场化形成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要求电气自动化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关键技术开发与系统优化升级,经过市场化和社会分工,形成一整套的市场化机制,对新技术的开发有计划的进行研发,不断加强自主制造的比例。产业化发展是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产物。

2.6 生产安全化

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过程中,要强调非安全控制系统与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客户会在现有非安全控制系统条件下,花较低的费用设计出自己的安全方案,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因此,电气自动化产品与安全系统是该领域的重点。对中国市场来说,要不断对市场进行扩大,先从安全登记高的应用领域进行,逐步发展到危险等级低的地方。从工厂设备到网络层面,从安全单元到安全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等等,进行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的应用,规范设计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生产的安全化是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之一。

2.7 操作人员专业化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安装时,往往存在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通常会认为在实际设备运行时对人员进行培训较为简单,因此很多企业或单位安装了系统之后才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这是不适当的,一般,在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就应该让以后操作和维护的工作人员进行对系统的熟悉和了解,会让其对新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操作人员才能更好的掌握系统。对与系统的维护,维修人员也必须要对新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维修的时候有的放矢,平时就要注意掌握一些操作和维修保养的专业知识,因此,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红文.我国厂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4).

[2]孙琥.科学发展观旗帜下的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J].硅谷.2009(1).

[3]王志良.综合化、网络化、绿色化-对自动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几点回顾与展望[J].自动化信息,2004,(4).

第11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电气自动化 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Five-year Vocational Electrical Automation Articulation Inquiry

HE Jianyong

(Baise Vocational College, Baise,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Organic convergence of vocational curriculum is currently a hot issu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But for how reasonable the vocational seamless, yet have a clear idea of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Moreover, bridging more serious problem affec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fore, to develop a detailed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five-year vocational courses convergence electrical automation presents the author's own views. Hope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convergenc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urses.

Key words five-year vocational college; electric automation; articulation

所谓的五年制高职主要有两种办学模式,分别为五年一贯制与三二分段制。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是一种由高职或者是高专院校来承担,并且由省级的有关招生部门办理好录取手续,学生在同一个高校就读。五年一贯制高职没有中专毕业证,而是待五年之后成绩合格后统一颁发一个五年一贯制形式的专科学历的毕业证书。而二三分段制是指由学校以及省级有关部门举办并且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五年学制,毕业颁发发转文凭。前三年与后两年分别按中专、大专等有关标准收费。三年过后成绩合格者可转大专,待两年成绩合格颁发大专文凭,若不合格依旧颁发中专文凭的办学模式。中高职的有机衔接,指的是促进中等职校和高等职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专业课程衔接,构建纵横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中,中职阶段要紧紧抓住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而高职阶段则要围绕精湛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注重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有机性和统一性。在五年制高职的两种重要的办学模式中,三二分段制的办学模式由于其特殊性,在中高职的衔接上拥有自己的特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一下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问题。

1 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中高职阶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

经过仔细的对比分析五年制中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方案之后,发现中、高职阶段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内容设置的重复率相当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科目重复。中、高职阶段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名称一样的科目十分多,只不过是高职阶段开设的课程多于中职阶段而已。这个问题在“三二分段制”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前三年的中专课程中已经设置的电工学以及电子学的有关内容,但是经过了三年学习之后进入大专阶段的学习依旧有这两门学科的存在。这样一来,课程出现了重复,不仅浪费了教育的时间,而且因为学生在学习重复内容时的学习积极性是远低于学习新内容的,学习效率也被降低。第二,内容重复。在对相同的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内容予以对比之后发现,知识点的重复率较高。我们都知道学科之间是由交叉点的,我们所学的各本教材也是一样,难免会出现交叉,但是交叉并不代表知识点的重复,老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一带而过。但是由于五年制高职的特殊性,教材本就有所重复,而且教材的数量多,老师们对同学们所学的其他教材又了解不足,对于知识点并不能很好地进行选择性的讲解。第三,中高职阶段的教学目的基本一致,无法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区别。五年制高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五年期间,老师们对于学生的要求均是由此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五年制高职与纯粹的高职教育没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对于学生的教育也缺乏一定的循序渐进的层次性。

1.2 中高职阶段实践教学规划不明确

基于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中高职阶段,都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在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的学时所占的分量也相对较重。而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高职期间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训练十分多,例如:电子装配实习、初级维修电工的实习,在中高职的教学方案中都同时出现。此外,一般的中职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践,事实上是为了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在毕业之前找到心仪的工作,虽然打着毕业实习的旗号,但实质上并非实习,而真正能够顶岗实习的只是少部分的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实践环节走过场。所以,如何落实好中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对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的对策

2.1 实现自动化类专业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

(1)衔接框架设计。考虑到中职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进行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主要采取了“分级别、学分制”的课程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因基础不同而造成的学习落差,激发起更多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在专业基础、方向两大模块课程当中,依照教学项目划分,组合了独立的各具特色的教学单元,根据学习内容难易的不同、复杂的不同,合理序化。另外,还参考专业课程实际的难易水平为课程划分了级别,相应地给予一些学分:C级别主要是针对大部分院校学生设计的,学分系数最大;B级别则为专业比较相近的学生或者是部分知识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学习,学分系数设置为0.7,A级别则供选修,学分系数最低,院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倘若学分不够,可以选修一些别的课程。学生基础不同,能力不同,若无区别地进行教育必将无法顾及到每一个人。而这种设计被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实现了一种知识的有机衔接,给予每一个不同基础的学生一个特有的衔接点,是一种“因材施教”式的衔接教育。

“3+2”模式的五年制高职学习中,学分能够成为在中职进行学生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的有效通道。在进行具体学分控制当中,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方向两大模块的学分系数可以有意识地减少一些,相应的,公共基础、专业选修两大模块的学分系数可以增加一些。通过实施学分制管理,让文化课与专业课起点不一的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当中达成培养目标,继而是五年制中高职课程衔接效率得到提高。

(2)优化教师结构,增强“双师”队伍。五年制高职办学模式之下,在中高职衔接方面教学知识点重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教材的重复之外主要就是教师能力的缺乏,对于学生所学的除自己教授学科之外的内容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因此,老师以及学校应该积极寻求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互聘”“互兼”做好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使院校优秀教师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工程实践经验,积累企业实习经历,继而提升自身课程开发的水平以及教学设计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这样在实践中老师可以扩展知识面,对于知识的把握更加灵活,与此同时也给学生们开拓了一条就业渠道,是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的有效手段。另外,中高职教师彼此之间一定要保持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进团队协作、创新教学,不断满足五年制高职课程衔接实施过程中实际教学的需求。资源共享其实就是另外一种模式的实践,通过交流同样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而尽量避免在课堂上孜孜不倦讲着学生们早已熟悉的知识的局面的发生,实现中高职在教学方面有效衔接。

(3)搭建实践基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比较强,为了使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得到保证,院校必须建设实训基地。可按照具体课程规划中的“模块”“项目”,搭建专门化的实训基地,使之更好地符合电子自动化专业职业功能定位,提高教学实效。在实训体系之中,有基础平台、专业实训平台,实训场所从学校到企业,基本上满足学生由初级工向高级工发展,成为技师的需求。在五年制高职中,其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到了必要的阶段设置实践基地对于实现中高职的有机衔接是十分有必要的。

2.2 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高职教学模式全面衔接

(1)全面对接中高职教学目标。首先,电气自动化专业最终教学目标的对接是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关键,也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主线,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现有的教学大纲将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确定好,将所有的专业课程予以模块化,即: 将每门课程都分解成为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知识模块与能力模块。所以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这一岗位所要求的目标,要对人才培养的各项知识技能要求充分明确,把课程的内容分解成为多个教学的模块予以组织实施。第二,应当根据电气自动化相关职业岗位对技能的实际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培养目标,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选取不同的课程安排方式,并应当设计出几大专业的公共技能模块以及核心专业技能模块,以最大化地满足各种学生不同的需求。第三,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模式还应当体现出职业教育和个性教育之间的不同之处,以及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性和综合能力需求相一致等方面。

(2)全面统筹中高职教材。将中高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综合以后,其基础以及重点就是进行衔接。特别是“3+2”贯通中五年制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材,最好是依照不同课程的知识以及能力结构,以培养目标为指导,科学规划组织,设计出主题不一的教学单元。比如A级别主要是中职讲授,B级别、C级别是高职讲授。然后由五年制高职担任中级课程讲授的老师同担任高级课程讲授的老师共同开发教材,让教材内容切合相应课程。教材具体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纸质或者是电子均可。

为了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为广大中职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我们应当努力研究和构建更加高效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五年制高职的热点专业,应当给予广泛的重视。所以在对培养目标进行衔接时,应当结合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的需求,把中高职的课程密切地衔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整个专业中高职的有机衔接。解决好中高职专业课程相互独立的病态现状,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 黄明光.五年制高职班教育模式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2).

第12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天津 300222)

摘要:企业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能力需求问卷为例,对比分析了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提出优化建议,得出了依据行业岗位群的需要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行业岗位群;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优化;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52-03

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和办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活动如何与企业对接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关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技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非常注重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对应。为此,我们对本校毕业生工作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相应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并对本校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职业院校如何根据企业需求合理安排设置课程的建议。

调查实施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设计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和对应岗位对人才规格需求情况。被调查的企业有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威斯特(中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放问卷55份,回收51份,回收率为92.7%。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从事工作的情况 在各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我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比例如下(学生身兼多岗,分别计算):电器维护占52.9%,电路维护占41.2%,企业管理占37.3%,设备调试占33.3%,电力系统设计占31.4%,PLC编程占21.6%,仪表监控占11.8%。

企业缺乏电气专业人才 在企业短缺的电气专业人才方面,被调查的企业选择设备管理维护占49.0%,自动化仪表监控维护占35.3%,电气CAD设计占31.4%,安装配线占29.4%,工业控制及PLC运用占25.5%,变频技术与电力拖动占17.9%,单片机控制占15.3%,Protel电路设计占13.7%,建筑水电安装占5.9%。在“贵单位急需的技术岗位”一题中,选择生产一线操作人员、较高级设备维护人员、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车间管理人员、电气仪表技术员、水电安装人员的企业分别有58.8%、45.1%、39.2%、35.3%、33.3%、9.8%。在“总体而言,贵单位需要哪类电气人才”一题中,有58.8%、52.9%、41.2%、19.6%的企业选择了技术型、生产操作型、市场开发型和管理型。对以上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天津地区的电气行业岗位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线生产操作型人才最为缺乏;仪表监控维护人员缺乏;电力系统设计人员较为缺乏;车间管理人员需求总量并不大但缺口较大;建筑水电安装人员需求量缺口小;单片机控制和Protel电路设计有一定的需求量。

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评价及要求 有35.5%的企业认为我校电气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这说明基础理论方面的教学有待加强。另外,有54.9%的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有60.8%和29.4%的企业认为开拓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可见创新能力是电气行业岗位群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共同素质要求。高达76.5%和74.5%的企业决定取舍应聘者的重要因素是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远远超过“技能证书”17.6%的选择率,这表明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顶岗实习的经历非常重要。

专业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都应根据行业岗位群的需求而设置,根据需求变化而更新。通过分析发现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或教学效率偏低的专业课程,进而对其整合、删减和扩展。将前文数据与我校高级电气专业高级工的培养方案结合分析可以发现,要想让毕业生更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能够做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就要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结果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主要是课程门类和教学时序。

根据调查数据,课题组对我校电气专业高级工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五点调查结果:

加强自动化仪表监控维护课程 现有课程是75课时,而调查显示此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需要增加课时。

生产作业管理的课程应延后开课 车间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而现有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所属的文化基础课模块集中在第一、第二学期授课。而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应该在学生学习了各种生产技能,参加过生产实践后再进行学习,故此课程应调整到第五学期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之后。

专业理论课程需要整合 以往有观点认为“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应坚持‘够用为度’原则”,但这样做的后果是35.5%的企业认为我校电气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在理论学习方面兴趣较弱,对理论课程的整合就显得更为重要。就电气专业来讲,“电路技术”和“电子基础”两门课有较多关联,可以整合为一门课程;“工厂电气控制”可以和技能模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编程与应用”整合为一门课程。

单片机、Protel可作为选修课开设 企业对这两类人才有少量的需求,但现有课程安排中没有这两门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增设。

可增设“自动化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的课程 这门课程在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还很少见,但是41.2%的企业需要“市场开发型”电气人才是不容忽视的。此课程应安排在技术基础课模块中,讲授时段以第三或第四学期为宜。

通过这种有可靠数据的企业岗位需求调查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来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可以使学生在校所学的技能更贴近实际需求、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更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结论

通过上述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分析,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可依据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按照企业岗位需求选择应开设的专业课程门类

在分析企业岗位需求之前应首先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将所有课程分为若干模块。近年来职业院校多数专业的课程都是按照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综合课或强化课、专业实践的维度来划分模块的。

各模块内具体应包含哪些课程门类,则要依据企业岗位的需求来确定。在调查分析企业岗位需求时,要具体细致,要考虑其中包括哪些具体的岗位,完成各岗位的常规岗位任务所需的专业能力有哪些,依此确定与这些能力对应的专业课程有哪些。只有准确分析企业岗位需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满足市场就业要求,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还能让学生具备在行业内进行岗位迁移的能力,在就业时拥有更多的选择。

(二)按照企业岗位对各种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决定相应专业课程的教学时序

课程安排的顺序、教授的时间段和课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安排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确定了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门类之后,对企业岗位在各种能力需求的质量、各类人才的数量需求以及缺口数据等方面的精细分析,可以为职业院校对各门专业课程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有力依据。比如,对于难度要求较高的专业能力,相应的课程就应该安排较多的课时。当然,在优化课程设置时也需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对于需要一定专业基础才可以学习的课程,要安排在相关课程之后进行;有些课程在学生对真实的生产工作过程有一定了解之后学习效果更佳,则应安排在顶岗实习或参观实践之后。

(三)企业岗位需求量较小或能力要求较高的对应课程,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将需求量较小、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难度稍大的一些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可以使有足够精力和能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深造,使其专业能力在“广”的基础上还可以“精”,不但能够适应企业岗位,还能在某一岗位上做到精深和专业化,甚至拥有该领域的创新、研发和技术革新能力。选修课的学生容量通常比技能竞赛大,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技能深化学习需求,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有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考虑,针对部分学生、具有个性化教学方法的选修课是满足企业岗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特殊需求的最佳方法。

(四)要按照地区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变化趋势灵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的教学直接面向就业,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灵活地调整专业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能够满足岗位发展变化的需求。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行业发展水平不同,行业岗位群的需求必然不同。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固然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依据本校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是最关键的。职业院校随着地区经济发展、行业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去主动、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行业岗位群的需求,是职业教育满足其功能的有效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前瞻性也是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岗位的能力所必须的,陈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总之,对企业岗位需求精细、深入、全面的研究,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最重要的依据。职业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抓住企业岗位的需求和变化趋势,结合相应的教育理论,科学、合理、及时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门类和教学安排,让职业院校毕业生有能力做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

参考文献:

[1]杨泉良.岗位群对高职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要求[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2]黄宽,纪静波.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3]杨云英.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