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技术领域

农业技术领域

时间:2023-12-01 18:02: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技术领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技术领域

第1篇

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数据处理

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目标,结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自身特点和影响因素,考虑到相关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实用性,运用专家咨询法对理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选与调整,最后构建能够集中体现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4个大类指标、9个亚类指标和27个单项指标。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全国多家项目监理单位形成的2006-2010年的项目验收数据为基础,针对目标内容、决策过程、资金合规性、管理制度、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项目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的影响等6个定性指标,将之划分为优(90~100)、良(70~90)、中(60~70)、低(40~60)和差(0~40)5个档次,通过对转化资金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科技成果研发与推广专家以及农业科技成果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综合判断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并获得其标准分值。本文采用极值法对定量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3综合评价值计算方法

将每个指标的标准分值与其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的综合值。

1.4结果分析

从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总量来看,“十一五”期间,国家累计投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84820万元,重点支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植物保护、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与产品等领域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计1390项。

从不同技术领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综合评价来看,种植业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当前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种粮比较效益不高等诸多不利条件下,国家对于种植业技术领域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技术领域。“十一五”期间,种植业技术领域在各技术领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综合指数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一,绩效综合指数平均值达到90.50,高出各技术领域平均水平20.56%;其次是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平均值也达到80.02。畜牧业、林业、农业装备等技术领域虽然也排名靠前,但仍低于各技术领域平均水平。

从不同技术领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综合指数变化速度来看,由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水土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迫切需要大力促进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幅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尽管植物保护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综合指数排名相对靠后,但与2006年相比,2010年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植物保护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综合指数分别增长3.40%和3.73%,而其他8个技术领域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综合指数均有相对不同程度下降。从不同技术领域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绩效综合指数来看(表3),植物保护的单位资金绩效指数最高,约为0.0400,其次是农业信息技术,尽管种植业技术领域在各技术领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综合指数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一,但其单位转化资金的绩效综合指数最低,仅为0.0030。

2政策建议

第2篇

电子信息:经历“苦寒期”,梅花自有暗香来

电子信息领域作为中关村的传统优势领域,总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四成,对中关村总体影响明显,在各领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如果说梅花香自苦寒来,电子信息领域这朵梅花正在经历“苦寒期”。今年1~9月,中关村电子信息领域实现总收入539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增幅低于示范区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总收入所占比重也由2000年的74.5%,2009年的47.9%,2010年的46.3%,下降至目前的43.8%。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正面临市场调整的风险,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使得北京市传统电子信息产品优势面临极大挑战,部分手机生产、销售企业及其相关配套企业和产业园正面临着产品升级、转型的压力。传统优势不在,同时新兴产业模式尚未能独挡一面,电子信息领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可喜的是,目前“云计算”概念方兴未艾, 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关注项目之一,来自传统IT架构的改造和转型、移动互联网爆发性需求、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普及与升级的持续性需求,使得中关村原有的软硬件生产厂商和系统集成供应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商机,“云概念”已经成为电子信息领域未来最有潜力的增长点;另外,京东商城、当当网等网络销售平台正处于B2C销售模式的黄金时期,未来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路径渐渐清晰,“苦寒期”后的“梅花香”似乎就在眼前。

四大领域:支撑作用初步显现,新材料及技术应用黑马出击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四大领域总收入合计比重超过中关村总体的三成,近年来,这些领域发展相对良好,对中关村发展支撑作用初步显现。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四大领域均成为今后相关受益领域,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领域今年1~9月共实现总收入528.4亿元,同比增长23.3%,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4%,2009年的3.8%,2010年的3.9%,上升至目前的4.3%。该领域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今年各月增长势头良好,在总体增势趋缓的大背景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新材料及应用技术领域今年1~9月共实现总收入1000.8亿元,同比增长22.3%,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5%,2009年的5.8%,2010年的6.7%,上升至目前的8.1%,成为近年来中关村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一匹黑马,目前该领域规模以上企业300余家,其中大部分是内资企业。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宏观形势下,中关村总收入呈逐月下降态势,并连续两个月低于全年最低增长目标,工业总产值增速降至10%以下,利润和税费增速均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他十个领域总收入均呈现出增幅回落的态势,但新材料及应用技术领域总收入增幅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态势,三季度增幅基本与一季度持平,成为今年以来惟一一个保持平稳发展的领域,其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聚集了像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知名制造企业。今年1~9月该领域实现总收入1589.2亿元,同比增长16.9%,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7.4%,2009年的11.2%,2010年的11.9%,上升至目前的12.9%,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该领域增速波动幅度较大,今年1~2月同比增速高达45.7%,随后逐步下滑,目前增速仅略高于中关村平均水平。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1~9月共实现总收入1231.2亿元,同比增长10%,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1.4%,2009年的10.2%,2010年的10.9%,占比稳定在目前的10%。今年以来,该领域各月增速变化较为明显,1~2月同比增长29.8%,1~3月同比增长37.1%,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值,之后呈下降趋势。

其余各领域:发挥重要补充作用,共同奠定良好格局

其余各领域总收入所占比重较小,约占二成,是对电子信息和四大领域的有效补充,最终实现了十一个高新技术领域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今年1~9月,在其余的六个高新技术领域中,按总收入比重大小排序,分别是:其他高新技术领域18.3%,环境保护技术领域1.1%,现代农业技术领域0.8%,航空航天技术领域0.5%,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和核应用技术领域分别占0.1%。从同比增速上来看,其他高新技术领域达到23.4%,是十一个领域中最高的;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增速均超过20%;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和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增速均低于中关村平均水平;核应用技术领域同比下降3.5%,成为惟一出现负增长的领域。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其他高新技术领域总收入占比第二,增速第一,发展态势喜人。作为与其他十大领域配套的高新技术领域 ,该领域企业更易通过合作、转型实现向其他十大领域的过渡和转变,成为未来各领域发展的一股潜在力量。如何合理有效地引导该领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十大领域,并发挥出高新技术“孵化器”的作用,是未来中关村发展规划面临的一大课题。

第3篇

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到基层农村中,扩大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我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够等问题。针对该情况,本文结合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问题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朝着追求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方向发展。所以,如何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研究的焦点。因此,应充分考虑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现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结构,实现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基层的普及,进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健全通过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可以发现,现行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难以满足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向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从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入手,把控好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对现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和上级单位的对接方面。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不重视技术引进也是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相关部门不重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目前,由于采用高质量的种子和肥料可以取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对肥料及种子的引进。但是由于投入不足,所得到的推广经费很少。通过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查询,可以发现,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这样,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只能依靠老旧的生产设施,所应用的设备种类也相对单一。

1.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在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求农业技术传播的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素养,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是,从目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和关注度不够,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素养难以满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得不到专业的技能培训,难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探析

2.1总体规划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首先,要完善现有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推广体系,在基层农业技术领域范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学研”联合体系。例如,在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就和当地的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及时转换成为了技术成果,造福于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将科研过程和技术普及过程融合在一起,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其次,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选择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例如,甘肃省临洮县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就结合了当地区域的实际农业环境,根据农作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技术引进及模式的设计,为促进当地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综合来看,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模式的研究过程中,要立足于实际,完善建设模式,实现农业技术的高效推广。

2.2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了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优化现有的农业管理模式,逐步将重心向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倾斜,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2.3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过程中,其基本单位是人。因此,在后续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构建起一套合理的人才应用培养机制,重点培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以满足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人才需要。

3结语

第4篇

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把体制改革作为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把建设科技人才队伍作为自主创新的必要保障。把优化创新环境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科教兴川”作为我省创新发展的主体战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科技厅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着力于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粮食丰产”、“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启动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工作。实施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开发力度,重点推进动植物育种、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特色农业、绿色生产、林业科技、病虫害防治、保鲜储运、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幅度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着力于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加强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实施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及网络通信产品,制造业信息化及重大装备技术,民用核技术应用及产品,重大新药创制及中医药现代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中医药现代化、航空航天、核技术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战略高技术及新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绵阳科技城、成都高新区、德阳重大装备业制造基地、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着力于资源开发。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矿产、水能、天然气、旅游、生物、沼气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从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需求出发,实施钒钛、稀土等新材料及纳米技术开发应用、能源新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开发集约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我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着力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围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实施重点流域和城镇水环境的变化预测、控制与治理及重大疾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加快遏制环境污染的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绿色技术、清洁生产等新技术研究开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加强节能、节材、节水、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重大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推进公共卫生、公共安全领域科技进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着力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及统一协调的宏观科技管理体系。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创新基地的发展,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优化的创新体系结构,形成运转高效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社会氛围。提高创新研发能力、中介服务能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力和创新效率。

(本文摘自《四川省科学技术大会交流材料》)

第5篇

当前中国企业缺乏对非洲环境的全面认知,如一些中国企业对于非洲的投资环境并没有根据时代而变化,对非洲国家的印象始终定格在政局不稳、战乱不断、经济落后、人民贫穷,而对于非洲经过长期发展而取得显著进步则不了解,致使这些企业错失了到非洲投资的绝佳机会。此外,有一些中国企业知晓非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意识到了非洲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到非洲进行了投资,但也遭受到了一定的挫折和损失。因为这些企业只看到了非洲发展的商机,而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其所存在的风险。非洲国家虽然近几年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于政治和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政策、投资政策和市场法律法规都有待进一步的制定和完善,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企业未能预知风险或未能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则很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中国企业要增强对非洲农业投资环境的全面认知,一是要发展的眼光看待非洲,认识到非洲农业投资存在的巨大潜力,积极把握住绝佳的投资机会;二是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预知到在非投资所潜在的风险,提前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三是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如果企业有条件可派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资源情况及民众的迫切需求,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投资工作,争取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完善对非洲投资的政策支持体系

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开始相对较晚,投资规模较小且投资区位较为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政策构建的难度,政策支持体系的不完善会成为中国对非洲投资的阻碍因素,所以,为了实现中非农业投资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应逐步建立相对健全的政策支持系统。

在税收制度方面,可通过以下两点来加以完善:

第一,应该平等对待国内企业和我国对非洲的投资企业,对于国内的税收补贴等有利政策二者应当享有同等的适用性;

第二,对于在非洲进行农业投资的企业而言,如果在东道国己将交付了所得税款,国内部分税款应该予以免除,否则就会出现二次征税,挫败国内企业的投资信心。

此外,在金融服务方面,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是对于到非洲投资的中小型企业,政策银行或商业银行要适当宽限资格审核,对其提供资金支持,以鼓励中小型企业走出国门;

二是政府要积极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深入非洲,给予在非投资的企业资金帮助,此外还要努力争取与国际金融机构如中非发展基金、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的金融合作,为我国在非投资企业的资金筹集提供支持。

三、创新对非洲农业的援助形式

我国对非洲农业进行的援助最早源于1959年对几内亚给予的帮助,至今己有57年的历史,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对非洲的援助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援助项目的自主经营能力很差,太过于依赖中方,使得最终的成效没有达到预期。我国政府应与非洲各国加强交流,真正了解其需求,共同商议探究农业援助的新形式,在援助项目解决非洲国家迫切需求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障项目移交后依旧可以顺利运作。可以参考的一种发展思路是将援助项目与企业投资二者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让企业参与到援助项目中。在此种方式中,政府可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撑,使得援助项目以企业化的模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适当考虑让非洲企业进行入股,双方共同经营管理,为非洲人民带去更大的福音。通过此种方式,既可以达成预期的援助目标,促进非洲农业的发展,又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使投资企业获取收益,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制造机遇。

四、促进对非洲投资主体的多样化

目前中国投资非洲农业的主体较为单一,重点集中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占比相对较小。要进一步加强同非洲的农业合作,就需要积极拓宽投资主体的范围,促使对非投资主体朝多样化方向发展。政府应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农业的跨国投资,在种子、农机等方面销售的同时给予非洲国家农业技术援助,建立配有灌溉系统和成套水利工程的农垦区,让非洲人民有偿使用;鼓励国内有农业科技知识和资金实力的个人,到非洲投资建设私营农场;派遣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到非洲去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改变非洲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动员中国青年农民特别是西部农业大省的年轻夫妇到非洲创业,可效仿“保定村”的模式,在当地建立家庭农场。

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中非农业合作层次

农业先进技术的缺乏一直是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对非洲进行农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非洲农业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促进非洲农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的状况来看,双方技术领域的合作层级较低,因此,我国要积极推进与非洲国家的农业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双方合作的层次。继续加强对非洲的技术支持,积极推广农作物育种、渔业养殖及禽蓄饲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投资兴修水利设施,提升非洲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对非洲农业发展资金的支持力度。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更要注重与非洲国家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领域的合作,结合非洲当地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变革更新原有技术,提高技术在非洲当地的适用性。此外,我国还应与非洲各国一道,积极寻求与欧美发达国家、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在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等领域开展合作。

六、建立农业信息共享与技术研发中心

目前,中非双方在农业领域中己经进行了多层次的合作,但是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入,双方的参与者仅仅是小部分的留学生和一些技术人员,中非双方人员交流相对较少,在获取农业政策与农业技术信息时存在一定的时滞性,阻碍中非农业合作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现状,保证中非农业合作的持久发展,可考虑在中非双方搭建起技术与信息交流的平台,建立起农业信息共享与技术研发中心。依托中心,我国企业可以及时了解非洲农业的具体需求,并根据需求安排援助或投资项目。此外,中非双方还可通过这一平台开展技术合作与研发,依据非洲地区农业环境进行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提升非洲农业技术水平。由此可知,这一中心可以为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技术支撑,应视为发展的关键一环,尽快在非洲各国展开。

七、培育非洲国家本土技术人才

跨国企业如果想实现长久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运用本土化的战略。在这一战略当中,不可或缺一环就是要注重本土化人才的培育。为了扩大中非农业投资合作的红利,实现企业持久健康发展,就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特别要注重非洲本地技术人才的培养。但仅仅依靠市场机制,通过企业自身发展,恐怕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中国与非洲各国政府应该展开合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培养非洲当地的农业技术人才。如我国可以定期安排一些农业院校的教师深入到非洲当地,通过开展教学及试验示范的方式,培训当地人员,提升非洲整体技术水平;还可以在中国驻非洲国家的使馆内增设管理中非农业技术合作的专职职位,专门负责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事宜,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性指导。另外,中国还可以向非洲各国提供来中国进行短期培训的名额及学历教育名额,并设立农业合作科研项目,增强中非双方技术人员的交流,共同为非洲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八、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

中国企业在与非洲长期的经贸合作过程中,或由于企业本身或由于西方舆论的扭曲,使得中国投资者形象在非洲人民心中蒙上了阴影,极易产生敌对情绪,为缓解这一现状,中国政府应该积极营造正面的中国形象,赢得非洲民众的认可与支持,为我国在非洲的投资企业或者个人投资者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与友善和睦的投资氛围。

为营造正面的中国形象,政府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为非洲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援助;

在投资领域方向,政府要鼓励企业到非洲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应与非洲开展多领域的合作,努力扩大当地的就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第6篇

1.1杭州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技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现代农业。它具有经济、杖会和生态三大功能。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转变,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挑战及杭州大都市建设的需要,杭州市政府于2002年初及时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决策,之后逐步明确了都市农业的布局,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2003年初正式出台了“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把杭州农业划分为城市生态农业圈、平原高效农业圈和山区特色农业圈,明确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1.2杭州都市农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

1.2.1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呼唤农业技术的突破:一方面杭州市的农业无论是产量、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已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进一步发展将遇到资源、市场、技术诸方面更大的束缚;同时杭州市的人均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使农业生产相对成本高于周边地区。因此,杭州农业的唯一出路是依靠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在技术创新的选择上尤其要强调被动的适应性创新与战略调整和持续发展需要的主动性创新的结合。

1.2.2都市农业为技术创新拓展了新的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除了生产功能这一共同特性外,尚有生态和社会(生活)两大功能,强调城乡的协调统一,因此必须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同时解决城市生态、市民生活与旅游观光及农业文化体验等要求,解决好农业自身污染,提供休闲设施,创造人文景观,挖掘农业文化等已成为新的课题;此外一体化建设中的规划、环境建设等都大大拓宽了农业技术的空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杭州都市农业的实际,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为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效益,不断提高优势农业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名特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种养效益,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农业生态建设和观光农业提供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和综合服务。

2杭州市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为传统农业技术进步与促进农业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都市农业的发展已不相适应。

2.1研究开发主体布局不合理。现有市属农口5个科研所职责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时有交叉和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内容与生产实际时有脱节,不能满足都市农业发展之需要;与上游研发机构和下游推广机构联系不紧密,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在农业中的显示度不高;研究机构与业务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职责不清,协作机制不健全,所站、所处、处站之间“争饭”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2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力量薄弱,难以承担新技术普及推广及农民技术培训等职能。表现为,一是乡镇农技部门人员少,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兼职化现象严重;二是县(区)以下推广部门缺乏基本的实验基地,推广手段落后;三是缺乏知识更新,知识老化,对现代效益农业知识知之甚少。推广部「〕与企业、协作组织的研发推广缺乏必要的联系。

2.3民间技术力量薄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协作组织重生产流通,轻技术创新,内部技术力量薄弱,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持续的技术支撑。

2.4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创新的动力不足。研究推广体制不顺,大多为行政的附属,行政化倾向严重,外部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内部分配、人员考核、人事等机制不活,竞争的氛围不足。

2.5技术需求不旺。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主体一农民缺乏技术投人热情,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弱,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导致技术需求不旺。

2.6投人渠道单一,投人不足。目前农业技术创新以单纯的政府投人为主,尚未建立多元化投人机制,其投人少,难以满足创新的需要。

2.7宏观上市政府至今尚未制订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对技术创新的目标,激励机制等缺乏政策引导,导致研究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一定程度上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由于以上创新体系上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创新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创新人才奇缺,创新成果贮备不足。

杭州市都市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构想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农业技术创新是典型的公共产品,这是因为:第一,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使得农业生产单位相对来说规模较小,一般都是以农户为生产单位。其次,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第三,农业技术创新既受经济规律支配,也受生物规律支配;农业技术创新的运行受自然力的影响较大;农业技术创新的周期和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8一10年,在时序上相对落后于其它产业。

农业技术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还表现在:第一,创新技术效应的非排它性。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是生物技术、耕作制度等领域的进步,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不同的农户都可以使用。第二,农业技术创新的潜在需求量比较大,但现实有效需求却明显不足。无数分散的农户对农业技术创新都具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单个农户不可能支付昂贵的研制费用去购买创新的农业技术。第三,农业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农业技术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市场机制无法有效保证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

3.2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3.2.1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主体:建立市、县(区)农业科研机构和民营科研机构(技术企业)共同构成的多元化研发体系。根据农业技术公共产品的特点,把政府属农业科研机构确定为现阶段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的位置(这与其他行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有所不同),而且必须从法规、制度、政策上保障其主体地位。我市目前首先应整合市属农业科研机构的力量,组建杭州市农科院,实现人、材、物等技术资源的共享,形成合力,重点解决我市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共性、资源性和前瞻性技术问题。同时整合县(区)属农业科研机构,与市属科研机构建立纵向联合,使之在区域特色农业开发中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扶持民营技术机构,一是帮助农业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在效益农业相关的种子种苗、农业资材及农产品加工等技术领域开展研发,以物化技术的形式成为效益农业中的一支重要的技术力量。二是加强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产业协会)中的技术力量,开展产业相关的全程技术引进与研发,使之在做强做大产业发挥独一无二的技术支撑作用。

3.2.2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主体:建立高效协作的技术推广体系,促进成果的普及,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首先必须健全现有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充实一线力量,调整布局,更新知识,改善条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拓宽推广网络的功能,强化其在上联科研院所,下联千家万户,横联农业企业、产业协会等方面的功能,在技术推广中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农业企业在物化技术普及,产业协会在产业技术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和产业协会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十农户的产业化形式是现阶段农业技术普及的重要形式。

3.2.3农业技术管理主体:职能、精简、高效的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整个创新体系高效运转的保证。根据现阶段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实际,建立以市、县(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财政、科技、人事等部门配合的农业技术管理体系。农业管理部门主要行使以下管理职能:一是人才队伍管理,制订队伍建设目标结构,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实施农业人才培养工程。二是创新主体的管理,保证主体之间的协调。三是项目管理,把农业科研、推广、基地建设等项目从现有渠道切块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以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财政、科技、人事等部门是重要的管理主体之一,在科技经费、科技政策、人才培养、奖励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3.3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及政策选择建立政府启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技术供给与需求双向互动,农科教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联动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以政府为推动和投人主体,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多元投人机制。

3.3.1政府启动。从农业技术创新属公共产品这一特性出发,加之我市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艰苦转型期,政府必须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加大投人,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主体和投人主体。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把承担公益型技术研究与普及的创新主体在改革分流的前提下,予以保留,通过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实行市、县(区)地方财政供给,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保证其财政体制和创新主体地位不变;通过政策、税收、信贷和项目投入等形式支持民营研发和推广主体的建设,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二是大力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和支持公益性农业技术活动,对事关地区全局性、关键性、前瞻性的技术由政府组织重大攻关;以提高普及为目标,大力组织种子种苗、高产高效种养、无公害技术、优势产业相关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条件、人才队伍建设及提高农民素质等基础性投人。

3.3.2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使之在技术资源配置、加快自主技术创新中起关键性作用。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鼓励创新主体,尤其是民营创新主体,开展非公益性技术的自主创新,自主经营,通过技术交易,实现创新价值,得到自我发展,政府对其中公益性部分以“后收购的形式进行补偿。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持久的激励机制。合理界定知识产权,使知识资本化,既调动政府属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又能有效地保护民营主体的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益。三是引人市场竞争机制来配置技术资源,尤其是项目经费,在项目切块管理的前提下,使政府组织的项目和政府与社会共同组织的项目全面实行公开招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行政人员分配项目经费的弊病,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资源的作用。

3.3.3实施需求拉动战略,激发农业技术创新。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技术应用成本,建立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实行优质优价,以提高生产者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促进技术需求总量的提高。二是以提高地区农业技术水平,增强农业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实施政府技术需求拉动战略,如通过制定技术发展目标、导向,增加投人,建设大型示范园区,实施农业技术推广行动等达到政府技术拉动的目标。

第7篇

【关键词】计划项目;科技;产出

0 引言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目标,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组织实施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是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引导科技活动走向、调配科技资源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报告涉及的国家科技计划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地方科技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大力提高地方科技进步和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地方科技工作以地方科研院所、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为依托,围绕本区域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原始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区域的科技能力建设。因此,地方单位是地方科技发展重要科技资源,地方单位承担的国家计划项目的能力及产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单位的科研水平和实力。

1 地方单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情况

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是我国科技部发展规划的三类主体计划项目,五年为一个计划周期。从科技布局来看,北京作为首都,是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地方。每年北京地区承担的科技部计划项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是全国第一大户。2011年和2012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支撑的角度出发,地方单位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了解和掌握“基层科技”力量的综合实力以及科技创新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1.1 规模及技术领域分布

据统计,2011-2012年北京地方单位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累计承担项目总数占北京地区三类主体计划项目承担总数的7.6%;地方单位承担三类计划项目的科技部计划拨款总额占北京地区三类主体计划项目科技部计划拨款总额的7.9%。

2011-2012年,从北京地方单位累计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计划拨款额按技术领域分布来看,地方单位承担的各类计划项目科技部计划投资领域各有侧重,按各技术领域的科技部计划拨款额占该类计划项目科技部计划拨款总额的比重10%及以上的标准来看,占首要地位的分别是:863计划重点投资于生物和医药技术、973计划重点投资于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点投资于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如下表所示:

1.2 按执行部门分布

将项目数在各类承担单位之间的配置按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划分,在三个主体计划中,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以企业为主,占五成多;973计划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各占五成左右(见表所示)。承担项目数量较多的科研院所包括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高等院校包括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企业包括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1.3 产学研合作情况

国家科技计划在实施中积极鼓励产学研合作。①不同类型科技计划在科学探索研究、先进技术或新技术研发、技术成果应用和推广等阶段所采取的布局和上下游关系,有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北京地方单位承担的三类主体计划中64.4%的项目有产学研合作。

根据参加单位在项目中的作用,科技计划项目中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科研院所和高校配合进行研发及技术攻关;二是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导进行研究,企业部门为辅;三是政府部门或其他单位牵头组织实施的产学研合作。

据2011-2012年的国家计划项目统计数据,863计划、97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产学研合作均以前两种方式为主,但略有不同。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中,半数以上产学研合作属于以企业为主、科研院所和高校为辅的研究项目,973计划则96.3%的产学研项目属于以科研院所或高校为主、企业参与的研究项目。

2 北京地方单位承担项目产出效果分析

根据2011-2012年国家计划项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项目的当年到位资金的人均分布来看,2011年和2012年人均到位资金略有波动,但从整体来看,地方单位的实力与中央单位的人均承担能力差距不大。

从三类主体计划累计到位资金中自有资金的占比情况看,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由地方单位承担的项目的累计到位资金中五成来源与自有资金,而自有资金中又有六成以上来自企业资金,数据表明地方单位中企业承担主体在高水平研究项目中的投资比重较高,具有较强的科研支撑能力,相对比之下,中央单位承担的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自有资金比重较小,其中企业资金更显不足。973计划的研究中央和地方单位呈现出相同特点,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且以国家级政府资金为主,地方政府资金投入较少,国家仍然是基础研究的主要投资主体。

根据统计数据,2011-2012年期间,从人均数量来看,三类主体计划中地方单位承担的863计划人均要好于中央单位的人均量,97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人均量地方单位与中央单位相比,差距在0.03-0.24之间,其中973计划人均论文产出量地方单位比中央单位差距稍大些。

从三类主体计划人均发明专利申请量比较,地方单位承担的科技支撑计划人均发明专利申请量要优于中央单位,高出0.02-0.03件,而863计划和973计划则稍逊于中央单位的人均发明专利申请量,差距在0.01-0.04件之间,仍然可以看出,地方单位在承担973计划的人均发明专利产出量与中央单位的差距稍大些。

3 存在问题

3.1 地方政府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地方单位基础研究人均产出低于中央

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是面向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的基础研究。从累计到位资金来看,973计划项目累计到位资金中基本全部来自政府资金,截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对973计划项目的累计到位资金仅占全部政府资金的0.3%。虽然目前我国基础研究主要依赖国家支持,而地方政府的投入显然偏小。从中央、地方承担973计划项目产出效果来看,数据显示,地方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人均与中央单位相差0.24篇,人均申请发明专利与中央单位相差0.04件。地方单位承担基础研究的人均产出也明显低于中央单位。

3.2 中央与地方合作不足10%、地方依托中央占三成

在北京地方单位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中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45.8%的项目是与中央单位合作完成;地方单位与中央单位合作主要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部分院所为主。相比较,在中央单位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合作项目占中央单位产学研合作项目的8.2%;与地方的合作单位中48.1%为企业,占到合作单位的近一半。

北京地方单位承担的国家973计划中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25.9%的项目与中央单位合作;与中央单位合作中的单位中,中科院部分院所、清华大学合作项目较多。相比较,在中央单位承担的国家973计划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合作的项目占中央单位产学研合作项目的3.8%;与地方的合作单位中78.4%是北京地方高校,其余的21.6%的单位是科研院所。在合作的地方高校中,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合作较多。

北京地方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39.7%的项目与中央单位合作;与中央单位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要合作对象。相比较,在中央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其中与地方单位合作的项目占该类产学研合作项目的9.4%;在与地方合作的单位中企业占49.3%,其次是地方高校,占34.3%。

综上可见,第一承担单位为地方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中,与中央合作的项目比重占三成以上,而第一承担单位为中央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中,与地方单位的合作占比不到10%,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与地方单位合作较多的是企业单位,973计划与地方高校有较少合作。

3.3 地方单位承担项目技术领域研究不均衡

国家三大主体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在基础研究、高技术领域和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863”计划的实施,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等重要的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

从北京中央、地方单位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科技部计划拨款按技术领域分布来看,地方单位重点投入在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占43.7%,其次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占22.6%;而中央单位从技术领域分布来看分布较均匀,与地方单位相比,在“海洋技术”领域也有研究,但未涉足“地球观测导航技术”领域。

通过“973”计划的实施,我国基础研究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以及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展开。从北京中央、地方单位承担的国家973计划科技部计划拨款按技术领域分布来看,中央单位承担的国家973计划科技部计划拨款按技术领域分布依然较均匀,与地方单位相比,地方单位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投入较大,占65.5%,而其他领域投入较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人口与健康、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材料、制造业、能源、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产业科技问题展开研究。

从北京中央、地方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计划拨款按技术领域分布来看,中央、地方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投入都比较均匀,相对而言,中央单位投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领域,地方单位投入最高的是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4 建议

4.1 加强地方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地方基础研究发展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是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支撑国家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地方基础研究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地方单位作为北京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在推动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十二五”北京基础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依托。

为扭转地方基础研究薄弱,地方政府应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壮大基础研究队伍,只有基础研究长期的积累并实现与多学科综合交叉,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地方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才会不断增强,更好的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在改善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奠定科学基础。

4.2 促进央地单位合作、助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北京聚集了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央单位,承担的国家计划项目也居全国首位。充分利用好中央在京资源,为推动地方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央单位承担的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中,与地方单位的合作不足10%,但在合作的单位中企业占近五成。众所周知,863计划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是面向国民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这些高水平领域的研究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因此,在依托企业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下,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必然更多的倾向于企业承担。中央和地方单位在科技支撑计划的结合,有益于地方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中央单位主导利用地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可以便于中央单位对地方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服务地方科技发展。目前看来,地方企业整体合作的项目绝对数量较小,因此就地转化效果不具明显优势。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央地单位资源有效对接,为促进地方科技快速发展。

4.3 扩展技术领域,增强区域科技支撑能力

中央单位作为国家的科技发展重要支撑单位,科技部计划拨款从技术领域分布来看,发展比较均衡,研究领域较广,全面推动了国家的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相对比之下,北京地方单位作为北京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在技术领域的发展上略有侧重,例如,生物和医药技术、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等,在推动这些优势资源领域的发展上北京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各种科研基地。但,依托首都中央资源优势,我们应更多的挖掘中央资源为北京地区所用,扩展地区科技研究领域,推动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北京市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推动产业发展。

4.4 依托中央优势资源、提升北京地方科技发展

在所调查的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企业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地方企业的发展,多数是在中央单位高水平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为北京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地方单位与中央单位的合作,是提升地方单位科技实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德瑞,周贵生,顾全,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投入的若干问题研究[J].科研管理,1996(3).

[2]房卫东,等.面向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整合管理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2(05).

[3]吴育华,王凤鸣,等.星火项目实施效果后评估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9(221).

第8篇

第一条设立“市杰出人才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5名,每人奖励资金10万元,奖励费用从市人才开发资金中列支。评选对象主要包括:

——获得国家级及国际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在推动我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年上缴税金在500万元以上且连续三年利税增长10%以上的技术、项目主持人或企业经营者。

第二条设立“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10名,每人奖励资金3万元,奖励费用从市人才开发资金中列支。评选对象主要包括:

——在省以上某一科研学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在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三条设立“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10名,每人奖励资金3万元,奖励费用从市人才开发资金中列支。评选对象主要包括: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技艺,研究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或新品种,在我市推广面积达5000亩以上,增产幅度在10%以上,或新增产值在10%以上,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突出成绩的科研开发型人才;

——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积极引进、吸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年增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应用型人才;

——具有优秀管理才能,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年上缴税金在100万元以上且连续三年利税增长10%以上的乡村经济实体中的经营管理人才(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取消参评资格);

——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善于捕捉信息,能在生产、销售等环节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连续三年每年营销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优秀农村经纪人才。

第四条鼓励企事业单位实行重奖。各企事业单位对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效益情况适时给予重奖。对独立研究开发或者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实施投产后,单位可连续3~5年从该科技成果留利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资金,对完成该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五条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不侵害本单位经济权益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离岗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允许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员在三年内回原单位参加竞聘上岗,落聘后按其所在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承包、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活动。对经单位批准,自愿离岗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三年内其职务、工资、福利、奖金等一切政治、生活待遇保持不变,不影响正常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工资调整;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承包和承担科技项目的,允许实行有偿服务,取得合法报酬;凡能进入生产领域推广运用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属本人成果的)、专利技术(非职务发明)均可入股,经双方合同约定,从所产出的效益中取得一定报酬;鼓励以资金形式介入开发性生产、科研、流通等领域,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并取得合法收益;允许其三年内回原单位工作,对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其人事档案关系转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

第七条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业余兼职。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含教师、医务人员)在完成所在单位本职工作、保护单位技术秘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兼职为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和经营服务,政府依法保护其合法收入。

第八条改革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业绩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按照人才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工资报酬,实行协议工资和年薪制等分配形式。允许各类人才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分配比例由受益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

第九条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提供技术、信息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允许一次性从纯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给信息提供者。

第十条充分发挥生产和科研一线工作岗位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凡带助手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每月享受不低于100元的津贴,所需经费由派出助手单位支付。

第十一条放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限制,发挥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事业单位在聘的正、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体健康、本人自愿、单位需要的,经组织批准,退休年龄最多可分别延长10年和5年。

第十二条在职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学位后回原单位工作,原系市直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由市人才开发资金支付在读期间的全部学费;县区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市直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由市人才开发资金支付在读期间学费的50%。企业可参照执行,费用自行解决。

第十三条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引进博士后进站工作的企业,由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不低于10万元资助。

第十四条在农村乡土人才中开展职称评定工作。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农村乡土人才,要按农村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一样同等评定相应技术职称。

第十五条对常年在乡(镇)农业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他们的岗位津贴、高定或浮动工资以及提高津贴比例等有关待遇。

第9篇

3月22日,兵团科技大会传来消息:以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建立与大面积应用、膜下滴灌技术及相配套的节水新装备新产品开发、棉花机械化收获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棉花精量铺膜播种机的研究推广、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选育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农业科技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兵团农业的综合生产水平。“十五”期间,科技进步对兵团农业和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51%和36%。

“十五”以来,兵团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兵团和人才强兵团战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会议认为,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兵团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兵团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的迫切需要。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加职工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动力。

今后一个时期,兵团的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实现兵团经济社会“四个重大转变”的战略任务,切实贯彻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兵团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技术的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提升兵团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到2020年,要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普遍应用;优势资源转化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基本形成。农业科技水平整体进入世界前列,事关兵团竞争力的重要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兵团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初步建成创新型兵团。

会议认为,要实现上述兵团科技发展的目标,一是坚持营造开放的科技发展良好环境;二是坚持突出兵团发展的需要;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四是坚持实事求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五是坚持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兵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现实。要紧紧围绕发展目标,把握好总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发挥优势,真抓实干,扎扎实实推进创新型兵团建设各项工作走向深入。

而创新型兵团的建设,重点将在事关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实现“五个突破”: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实现突破;以高新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实现突破;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重点,在加强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技术上实现突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在大力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技术保障上实现突破;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为抓手,在培育新型职工上实现突破。

发挥好“三大作用”是新时期新阶段兵团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科学技术要为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实现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注入新的活力,谱写新的篇章。

第10篇

1目前本地区大棚蔬菜发展现状

冠县斜店乡一直都重视将蔬菜产业作为地方特色经济予以支持和引导。1993年注册成立了江北蔬菜第一批发市场,1996年注册了“冠”牌无公害蔬菜品牌,2007年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有机蔬菜转换认证。全村现有蔬菜大棚1870个,蔬菜种植面积近2000亩,年产蔬菜3000万公斤。其中温室黄瓜,是冠牌蔬菜中的主要产品之一。因为黄瓜生长周期长,产量高,也是农户最常种植的蔬菜之一。在温室大棚中,种植黄瓜,在高产稳产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新农业要求的无毒无害,保证食品安排。需要农业技术部门和农户在栽培和耕作方式上,学习新技术。

2日光温室黄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在日光温室中种植黄瓜,与在大田中种植黄瓜不同。日光温室里种植黄瓜不能像在大田中一样容易换茬轮作。因日光温室投入较大,不能随便迁移。日光温室中的地块,不能像普通大田地块一样便利,经受自然的风吹日晒。虽然现在的日光温室,可以很好的拉开顶棚进行晾晒,但是当温室关闭的时候,大自然的风雨是不能直接作用在地块和植株上的。日光温室黄瓜,在品种选择上要有明显的侧重。第一,应该选择耐重茬、耐土传病虫害的品种。例如博杰1号具有很好的耐重茬性能,而且生长速度快,能够有效的利用大棚提供的温度条件快速成长,而且对于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是大棚的首选品种之一。第二,在斜店乡,农民越来越喜欢长季节的黄瓜品种,也就是延长生长周期和采收周期,进而提高了每亩单产量。长季节的黄瓜意味着播种较早,就要求品种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而夏秋季节任然要保持产量,就要求品种要具有抗高温能力。因此前期耐低温弱光、后期耐热并且早熟的津优5号、30号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2.2日光温室黄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蔬菜不能方便的轮茬种植,而且在幼苗早春时期,为了保证温度,会利用日光和顶棚进行保温。这样虽然有利于植株发育,却也同时有利于病虫害繁衍发展。同时,长季节的温室黄瓜,因为生长周期长,黄瓜植株要经历春季、夏季到秋季的漫长过程,更容易感染病害。对于使用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手段,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领域都非常熟悉。但是如何通过系统的综合的方式,防治病虫害,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结合新时代,对于绿色生产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介绍几种温室黄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2.2.1通过土地消毒,从根源上减少病害的发生大棚蔬菜的地块不能像大田地块一样长期,接受自然界的代谢和消毒工作,就需要人为的进行消毒处理。比如在夏季采收换茬之后,进行熏蒸消毒,或者在夏季进行暴晒高温消毒。这些方式都是直接借用了日光温室的设施条件。同时,秋季一定要进行深中浅耕地来促进土壤活力。在土壤方面,还要注意及时清理杂草,不能让杂草成为病害传播媒介。常见的大棚地块消毒方式包括干闷和湿闷。但对于长季节黄瓜,夏季不换茬,不能拔秧后闷地。但是大棚地连续种植,根线虫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更推荐土壤消毒剂的办法。而究竟选择何种消毒剂,关键还是要看地块的土地质量。当前棚室内使用的土壤消毒剂主要有溴甲烷、石灰氮、棉隆以及威百亩等。这些药物被制作成液体消毒剂和颗粒型消毒剂。如果棚室为砂质土,则使用颗粒型消毒剂。这主要是因为砂质土通气透水性能强,保水保肥能力差,而使用液体的消毒剂在不覆盖薄膜的情况下杀菌效果较差。如果土地为粘土,则使用液体消毒剂,降解快,没有残留而效果更好。2.2.2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方式在大棚中种植,很多农户会因为考虑到大棚地块有限性,将作物种植的密度较大,认为这样有助于高产。其实恰恰相反,大棚内的作物密度应该不低于露天作物密度,甚至要比露天作物密度更大,也就是更稀疏。长季节黄瓜种植密度,行距可以是60厘米,株距20-30厘米,按行距开沟,沟深3-4厘米。这样首先有助于培育壮苗,低于病虫害;其次在吊蔓整枝后,大棚内密度不会太大,有利于病虫害的扩大。要知道,多数病虫害都是因为植株中底部密度大,不透风且湿润高温造成的。密度过大带来的常见病害有炭疽病和霜霉病,例如当叶面潮湿不通风通光的时候,就容易发生霜霉病。霜霉病轻微发病时,按照400-600倍液HILOT凯霜稀释喷雾,5-7天用药一次;病情较重时,按100-300倍喷施HILOT凯霜,3天用药一次,具体施药次数视病情而定。2.2.3利用最新的蔬菜大棚技术,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二氧化碳气肥,能够有效的增产,其原理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株发育成长。有研究表明,合理的使用二氧化碳气肥,可以增产30%。而且相比氮肥,二氧化碳气肥对土壤没有破坏,却对安全无毒,对产品的品质也没有影响。二氧化碳气肥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造价也比较低。农户需要掌握增施气肥的时间点。通常在白天,黄瓜在大棚能收到日光照射,不断的进行光合作用,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露天空气,这时需要增施气肥,促进光合作用正常或加速进行。通常在日出3个小时之后,密闭的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不能满足植株的光合作用需要。这时可以增势二氧化碳气肥。一种方式是燃烧法,这种方式能够迅速补充二氧化碳,在大棚内点燃木炭炉或者使用烟气电净化器。当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密度达到360ppm时,可以停止燃烧。另一种方式是在作物之间埋好气肥颗粒,埋入地面两厘米一下。这需要提前埋入,之后逐渐释放。2.2.4通关阳光灯进行补光现代农业技术越来越通过生态科学技术来调节植株生长。而植株生长的关键因素包括日光、水、肥几个要素。过去30年里,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已经造成了土壤板结农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现在新的农业技术通过更加经济实惠的方式实现高产。给温室大棚黄瓜见光,能够有效的促进糖分转化,提高黄瓜产品的口感品质,而且在光线不足时,还能够有效的避免阴雨天气对黄瓜的影响。常见的补光方法有,安装日光灯,在阴雨天气补光两个小时;或者在大棚内的后墙上安装反光板,保持反光板的清洁,不断的增强温室中的光照效果。2.2.5利用生物和物理综合手段防治病害例如通过诱虫板、杀虫灯、生物制剂来消灭病害和虫害。而且日光温室中可以封闭的条件,也给引进天敌消灭虫害提供了更加可行的条件。首先杀虫灯的造价较低,操作方便,而且可以作为农药的补充,长期使用。推广杀虫灯,是降低农户对农药依赖的第一步。杀虫灯的长期使用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成虫危害,进而降低幼虫危害。在杀虫灯降低了整体害虫数量后,可以使用杀虫板在病害严重时期诱杀病害。最后,有条件的农户可以购买害虫天敌放入大棚内。从杀虫灯、杀虫板到天敌引入,可以帮助农户逐渐摆脱对农药的依赖。

作者:张贵尧 孙龙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斜店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第11篇

摘 要: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农业工作中,农业机械非常重要,加强农机化推广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优化农村的人力资源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农机化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具体探讨新时期农机化推广工作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机化;推广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23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社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在此形势之下,农业也朝着现代化转变。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保障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想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机械化的步伐,加大农机化推广的力度,因此探讨新时期农机化推广工作的科学策略势在必行。

1 新时期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程中,农机化推广工作非常重要,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的农机化推广,就是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减轻农民的负担,以此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性[1]。在各地的农机部门中,农机化推广工作都是重点,为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农机化推广上。

2 新时期农机化推广工作的策略

2.1 形成科学的农机化推广体系

在新时期加强农机化推广工作,应该形成科学的农机化推广体系。在农机化推广工作中,机械化技术非常重要,为了扩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必须联合各部门的力量,形成系统的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例,政府应该为农机化推广部门提供最新的农业机械,并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农民讲解农业机械的操作要点。以科研单位为例,农业机械的科研单位应该和各大高校进行联合,进一步优化机械化技术,大力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在建立科学推广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经费紧张等问题,因此政府应该为农机化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机化推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和电子设备等。

2.2 打造专业化的农机推广队伍

在新时期加强农机化推广工作,应该打造专业化的农机推广队伍。在农机化推广工作中,人才是推广的主体,因此必须提升推广人员的素质。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农机化推广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应该定期对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每当新的机械化技术引进时,农机化推广部门应该组建技术培训班,对推广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农机化推广工作涉及的技术领域很多,农机化推广部门应该扩展培训的内容,由生产技术转移到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等[2]。

2.3 营造良好的农机化推广环境

在新时期加强农机化推广工作,应该营造良好的农机化推广环境。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应该打造良好环境,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具体来说,农机化推广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应该形成农机化推广的规章制度,把推广人员的行为限制在各项规章制度之下。应该开展社会化的服务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应该和政府联合,吸收政府的专项资金,创新农机化推广的思路。

2.4 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机新技术

在新时期加强农机化推广工作,应该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机新技术。农机化推广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因此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应该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农业机械的实用价值。具体来说,农机化推广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应该进行实验,应用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投入生产,并对生产结果进行预估。应该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对技术应用的成果进行评价。专业人员的评价和农民的评价会有较大的差异性,此时应该选择呼声最高的技术进行继续推广。

2.5 打造农机化推广的示范基地

在新时期加强农机化推广工作,应该打造农机化推广的示范基地。想要加深农民对农机化推广工作的认识,必须打造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科学示范。值得注意的是,在打造示范基地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具体来说,农机化推广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应该对当地的农作物布局、技术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应该以上述的分析结果为依据,打造不同类型的示范基地。应该在示范基地中向农民介绍最新的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技术。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如宣讲会、座谈会等等,提高农民对示范基地的重视程度。应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在示范基地对农民进行技术讲解,以此提升农民的实践操作水平。

3 结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迅猛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必须形成科学的农机化推广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农机推广队伍、营造良好的农机化推广环境、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打造农机化推广的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第12篇

项目名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支持范围: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资金补助数额:500万元~8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10月

项目名称: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

支持范围: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50万元~15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10月

项目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项目名称: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

支持范围: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或林果业)规模种植基地、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各类功能区。

资金补助数额:1000万元~20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5月

项目名称: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支持范围:粮食主产区,灌区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灌溉面积为5亩~30万亩。

资金补助数额:单个项目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8月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6月底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项目

支持范围:品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出口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作用显著。

资金补助数额:15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6~8月

项目单位:农业部、财政部

项目名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冷藏库和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先建后补

往年申报时间:9月

项目单位:科技部

项目名称: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支持范围: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节约与生态技术、农业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如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动植物分子育种、数字农业、农业智能化装备、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海水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业资源高效转化利用等)。

资金补助数额:500万元~50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5~9月

项目名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资金补助数额:100万元~9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4月

项目名称:星火计划

优先支持技术领域:1.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延长农业产业链的技术;2.有利于高效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3.有利于确保食品安全的技术;4.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绿色社区建设技术;5.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或发展环保产业的技术;6.有利于开发废弃物资源和资源节约利用的技术;7.有利于发展农村新型清洁能源的技术; 8.有利于农业生物产业发展和农村信息化的技术;9.有利于促进农村中小企业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外贸的技术;10.有利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技术;11.有利于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实用技术。12.有利于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创新创业的技术。

资金补助数额:50万元~91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11月

项目单位:农业部

项目名称: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资金补助数额:10万元~8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6月

项目名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支持范围:选择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场)以外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600元/亩,单项不超过10,000亩

往年申报时间:5月

项目名称: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种类),适当兼顾果、茶,每个设施基地200亩以上(设施内面积,下同),每个露地基地1000亩以上。

资金补助数额:5000元/亩,不超过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7~8月

项目名称: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

支持范围: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3年以上、已有年培育蔬菜优质适龄壮苗500万株以上能力,近3年内未出现假劣种苗问题。

资金补助数额:中央资金500万元内

往年申报时间:5~6月

项目单位: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万元~16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3月

项目单位:供销合作总社

项目名称:新网工程

支持范围:农副产品及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点、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改造;农副产品及农资市场信息收集与、农化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200万元~4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4月

项目单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项目名称:扶贫项目

支持范围:带动农民增收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资金补助数额:5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不定

项目单位:发改委、商务部

项目名称: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项目

支持范围:仓储设施、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