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2 10:0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观察室的病人兵种繁、病情复杂、急危重症和不确定因素多,稍不留神就易引发不良事件。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的抢救技术及娴熟的沟通技巧。本文从护患沟通缺乏的原因、如何运用沟通技巧实施护理措施及护患沟通中的注意要点等几个方面对观察室中的沟通技巧做了阐述,是护患沟通适应医学模式,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融洽护患关系。
【关键词】沟通技巧观察室
观察室的病人专科跨度多、年龄跨度大、人员稳定性差、急危重症和不确定因素多,稍不留神就易引发不良事件,甚至不可逆事件发生。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比一般护士更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和经验,要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的抢救技术。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娴熟的沟通技巧。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转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对医学知识的获取渠道也日益增多,往往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其中,大部分的护理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患沟通不良有关。良好的沟通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了解并解决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各种负面情绪,对治疗及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1.何谓护患沟通?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以专业性和工作性为切入点,运用多学科知识,以病人为中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护患之间产生确切无误的信息交流,以保证护理程序的顺利实施。
2.护患沟通缺乏的原因
2.1护士方面。
2.1.1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疗护理服务和行风建设是目前社会上广泛关注的话题,但有些护士还未从以前的套路中走出,还未适应日新月异的护理情境变化。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较为死板、教条主义,遇事不会举一反三。
2.1.2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一些护士不知道如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一些沟通。还有一些护士认为自己懂得要比病人多,自己是在对患者实施救助,而抗拒一些相应的沟通。
2.1.3知识面不够宽。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沟通交流,很大层面取决于护士本身知识的自我程度。只有积极拓展知识面,拓宽思路,才能与患者进行一些沟通。
2.1.4服务观念滞后,对沟通的方式不了解,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部分护士认为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对自认为的患者不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同时,由于护理人员缺编严重,年轻护士增多,本身是家中的宝贝,来院后要迅速转变身份,加之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导致与家属沟通时间少,说话形式主义,较生硬。
2.2病人方面。
2.2.1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高,希望药到病除,希望护士技能水平高,一针见血,而实际未达到水平,如果这时沟通不到位,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2.2.2医疗费用的问题。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实际经济能力产生矛盾,往往人财两空。
2.2.3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很多患者对所患疾病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
3.如何运用沟通技巧实施护理措施。护患沟通是对护理工作的延续和提升。只有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重视知识结构的完善、充实,不断提高业务修养,并强调注重心理因素在沟通中的作用,往往能使医疗护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病人由于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文学素养、经济状况、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获取或接受的信息、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职业素养、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3.1注意患者非语言性信息的流露。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是未确定诊断或急危重症及无家属陪伴的患者,注意观察他们的神志、精神面貌、情绪、体态、姿势、手势等的变化及表现。
3.2入观察室留察的病人,表现最突出的是一个“急”字。他们急着想快点休息以减轻疲劳和不舒适,希望尽快查出原因、减轻病痛,希望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治疗护理。作为观察室的护士,要时刻将“以病人为中心”牢记心间,要将护理程序时刻运用到病人身上。在工作中坚持“五个一”,即“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患者一旦入室,护士就要起立迎接,护送患者到床边,第一时间通知医师处理,并详细告知患者病室内环境、设施、护理人员情况,积极了解患者病情、根据医嘱给药、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在运用语言了解患者详细信息同时,利用视觉观察,生命体征测定,病人及家属的“倾诉”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在作出各种诊断检查机护理措施时,仔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如使用监护仪等设施时仔细告知以求得患者及家属认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多次穿刺等给患者造成痛苦的合理措施,在征得患者谅解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及时患者痛苦及积极治疗护理以起到用药方便、抢救迅速的作用。积极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病情转归程度,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症状判断认识能力,要善于认识病情的表里关系,从而及时从细微处发现病情变化,同时掌握各类急诊的患者的观察重点,有目的的去观察,使急救护理具有预见性和有效性。不能护士晨晚间护理,此时是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最有效的时间,要善于使用通俗、科学、生动、安慰性的语言,避免使用伤害性,单调枯燥的语言,积极为患者着想。[1]
4.护患沟通中的注意要点。
4.1要准确掌握几个时间点,如患者入院的瞬间、患者转归的瞬间、患者病情发生变化的瞬间、患者有不良事件发生的瞬间、患者发生不可逆病情变化的瞬间等。要以真诚的心热情接待病人,主动巡视病房,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方在第一位,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就能使这个社会越来越和谐。
4.2在与病人第一次沟通时要表现出耐心,详细了解患者信息,不要使用封闭式语言,但要避免无意义的闲聊,使对方对沟通产生不重要的印象。与家属谈话要准备足够的资料和信息,不要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要学会倾听、准确表达。[2]
4.3在巡视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多年前发表过一份他的研究心得,认为沟通效果的来源是文字7%、声调、38%、身体语言55%。在每一次巡视病房时或为其他患者更换补液等情况时,不能只是单独的就完成一样工作,而是应该及时查看或询问、问候。当患者眼神接触时,护士点头及微笑能让患者迅速产生认同感。要学会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或询问都作出反应,并能找出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即使发生了某些不良事件也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并配合继续康复。
护患之间始终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等,要求护士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切实为患者考虑。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的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只有用心、真诚关心患者,才能得到患者的谅解,是患者得到最有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引发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 少数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待患者态度生硬,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刺激性语言、强制性的口气、超高的语调、拖沓不清的措词都是引发纠纷的导火索。缺乏尊重和理解,是引起纠纷的一个重要根源。1.2 患者因素 少数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缺乏理解,或对治疗效果及救治的期望值过高,对疾病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恢复不满意,长期大量应用脱水剂甘露醇,导致静脉硬化,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导致静脉损伤,静脉穿刺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引发纠纷的不利因素。
1.3 管理方面 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因物品准备未达到100%,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文件记录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常期超负荷运转,尤其在病情急,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等都易发生医患纠纷。
2 防范护患纠纷的措施
2.1 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形象 医务人员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取信于患者的基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被动局面。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医务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自律、慎独、敬业和无私奉献。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美学等边缘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人们高期望值的需要,也才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
2.2 掌握沟通技巧,开通交心桥梁 沟通阻障是医患纠纷激化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提高沟通能力,首先要讲究语言艺术,说话恰到好处。谈话的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快不慢,语言简练而重点突出,语气柔和可亲。
2.3 注意行为沟通和肢体语言的运用 包括护理人员的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用微笑面对患者,是赢得患者好感的最快方法。目光的适当相接,会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患者易于接受,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互相尊重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缺乏尊重和理解,是引发纠纷的一个重要根源。由于医患之间对疾病信息把握量不同,对疾病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预防这类纠纷的发生,就要提前对患者履行风险告知义务,取得患者理解。另外,要想到患者并不想无理取闹,在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无辜的。只有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在相互的理解信任中才能取得解决问题的满意效果。
2.5 尊重患者权利,实施人性化护理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己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医疗工作者可以说一脚踩着医院的大门,一脚踩着法院的大门。尤其,如今的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采用不同的标准,医疗事故鉴定以有无医疗事故为准,而司法鉴定则侧重于医疗行为有无过失,医疗事故鉴定否认的情况下,司法鉴定往往得出相反的结论[2]。治病救人不可避免地具有双刃性,所以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人性化护理非常重要。
2.6 加强护理管理,落实规章制度 克服麻痹思想,强化急救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规章制度的落实上长抓不懈,制订切实有效的考核措施,增加考核力度,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护理;指导;护士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流行最广泛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一大危险因素。[1]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庭指导, 共同努力将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2007年1 月至2008 年1 月, 笔者对本院100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家庭指导, 使他们能够完全做到自我观察、自我用药、自我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护理措施
1.1稳定情绪
耐心向患者讲述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加强自我克制能力。对家属进行心理指导, 减少家属的应激、焦虑情绪, 为患者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 在患者焦虑、烦躁时能给予关心、理解, 避免其情绪激动, 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以达到降压的效果。
1.2自测血压
教会家属和患者自己测量血压,并掌握注意事项及记录方法。每天在同一时间、姿势、手臂、血压计及温度适宜的室内安静30分钟后,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准确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3合理饮食
高血压患者饮食以清淡少盐为宜,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正常摄入,适当摄入一些粗纤维食物,以防止便秘。戒烟、限酒,使患者逐步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达到稳定降压目的。
1.4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能够增强体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运动项目根据自己的的情况进行选择,如:散步、慢跑、气功、做体操、打太极拳等,坚持适度的运动,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1.5合理用药
告知患者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服药,严格掌握剂量、用法,了解各类降压药的副作用,学会自我观察,一旦情况有变,及时与医院联系。积极与医师配合, 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用量及种类, 为安全而有效降压提供基本保证。
1.6方面指导
叮嘱患者忌猛躺、猛座、猛蹲、猛站,持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应注意,清晨起床要慢慢坐起,以免发生昏厥。
1.7定期复诊
病人出院时,留下患者的通讯地址,1个月进行一次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的病情、用药、血压控制情况等,给予指导和帮助。1个月门诊复检1次,每季度进行1次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心电图检查 ,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2效果评价
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是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患者是通过护士的传授获得所缺乏的知识和技术的。因此,护士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以阐述、示范的形式为自护有缺陷的患者做好补偿服务。
对每个患者的自我护理工作并不是护士单独完成的,还需要患者、家属的配合,由于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心理、社会背景不同,所以对自护要求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原则、家庭情况以及心理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内容和计划,以取得自我护理的满意效果。
高血压病的治疗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压,并且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2]因此,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医护人员要走向社会、社区、家庭,深入普及高血压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长期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从而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参考文献
[1]陈爱萍、楮德发等.住院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和生活方式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60.
[2]姜小鹰、张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07
关键词 骨科手术;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通过我院手术前后的护理记录案例对骨科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给其他的医疗机构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患者108例,男56例,女52例,年龄16~68岁,其中上肢骨折40例,下肢骨折28例,骨质增生16例,股和关节化脓性感染14例,其他骨科疾病10例。
研究方法:因为这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需要手术的患者,而在调查资料中明显需要进行手术的有上肢骨折和下肢骨折这两大类共计患者68例,所以最终研究对象就是这68例患者。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和临床记录分析两种:①骨科手术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非常满意、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②术后恢复情况的调查问卷,主要有身体机能、活动情况、术后伤口的愈合度、患者的情绪。至于临床记录的分析,只能以68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记录为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结果
68例骨科患者在术后的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39例,满意20例,较为满意10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2.65%。
68例骨科患者在术前术后的恢复情况调查,手术后患者身体机能、活动情况、伤口愈合度和患者情绪均优于手术前(P
护理人员临床观察记录:17例护理人员中,有3例专业知识不够,5例护理经验不足,7例护理时间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90%的患者对骨科手术护理的工作给予了一定认可,但仍有约7%的患者对骨科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不是很满意。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因为统计的人数较少,因此调查的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在根本上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经验不足、护理不当等问题。换一种角度说,也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康复风险。
再结合表1进行分析,从表中可以简要看出除了伤口愈合度之外,其他3项测试指标在手术前后均有较大的变化,这也是在说明骨科手术前后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表1中有一项是患者的情绪,这一项在测试值的变化上较为明显,若从中要细分析原因,这个就必须要结合这68例临床患者的观察记录才可以得出较为详细的结论。
结合表2对骨科的护理进行说明,从表1中可以简要地看出护理对于骨科手术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但是从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记录来看,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影响着患者恢复过程中的进度。如在上述提到过患者的情绪,这是患者恢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很多医学资料或是研究表明患者的情绪会影响到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恢复速度,也就是说,患者如果在治疗期间手术前后都有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患者在术后的恢复速度就会快一些,恢复效果也会好一些,此外如果有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术前术后对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就会明显地高于心态不好的患者。
【关键词】压疮; 管理路径; 易患管理 ;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97-01
压疮是护理常见的并发症,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是危重病人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了医院的护理质量[1];压疮的发生,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为规范压疮护理管理,我院分析了原有的压疮管理不足,制定了压疮管理路径,于2012年4月份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分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为开始实施后的2012年4月~8月份Braden评分≤14分183例,其中≥12分≤14分83例,≤11分100例,年龄41~91岁;对照组为实施前的2011年11月~2012年3月份病例106例,其中≥12分≤14分57例,≤11分49例,年龄46~89岁;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2.1 改进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及完善压疮管理制度
2.1.1 制定切实可行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质量管理评价表
很多年以来,Braden评估表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它对压疮高危管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这一结果得到了众多医学界的认可[2],为了使压疮管理既科学又具有操作性,我院特修定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质量管理评价表,责任护士根据评估情况筛选出压疮危险患者,按照压疮管理路径进行分层级的管理和监控。
2.1.2 完善压疮管理制度,成立护理部、大科、病区三级压疮管理小组并建立压疮登记本与压疮预报本,经Braden评分≤14分或已发生的压疮,必须按要求详细登记并及时上报护理部备案。同时制定了三级压疮管理路径,根据Braden评分结果,低、中、高危患者分别进入一级、二级、三级压疮管理路径,按照路径要求,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3]。
2.2 强化护理人员压疮相关知识的培训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对压疮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压疮护理质量[4],因此,针对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的压疮知识,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强化压疮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压疮管理路径的应用培训,从而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识及压疮质量管理意识。
2.3 压疮管理路径的应用 以往的压疮管理多是缺乏科学评估,使护士的工作处于被动的、主观的、盲目的,从而导致压疮防范措施落实欠到位,因此需优化压疮管理,建立与实施压疮管理路径,使压疮的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责任落实到人,实现层级管理与监控。
2.3.1 压疮管理路径 分为三级 ①一级压疮管理路径:根据Braden评分15-16分为轻度压疮危险患者;②二级压疮管理路径:评分12-14分为中度压疮危险患者;③三级压疮管理路径:评分
2.3.2 首次评估 责任护士对入院、转科第一天或患者情况发生变化进行首次评估,并填写《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质量管理评价表》与压疮预报本,在24小时内上报护士长,同时采取相应的压疮预防措施。
2.3.3 再次评估 责任护士对压疮危险患者的再次评估,一级压疮管理路径患者每周一次、二级压疮管理路径每3天一次、三级压疮管理路径每日一次;或者患者情况有变化时随时再次评估,以确保压疮防范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与持续改进。
2.3.4 护理记录 根据评估如果为二、三级压疮管理路径患者或评估有变化者,需在护理记录单做好记录。
2.3.5 护士长根据责任护士报告情况判定首次、再次评估的准确性,每日落实三查房,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及指导,必要时组织一级压疮管理小组会诊;针对二、三级压疮管理路径患者,护士长在24小时内上报大科护士长,同时进行压疮质量追踪与做好护理效果的记录,二级压疮管理路径患者每周记录护理效果1次,三级压疮管理路径患者每周记录护理效果2次。
2.3.6 护理部、大科护士长根据上报情况到相应科室进行判定评估、护理措施的准确性并填写鉴定意见,同时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及指导。当遇到疑难高危压疮患者,护理部及时组织压疮管理小组及相关科室的护理专家进行会诊,提出指导方案;对院内压疮患者,护理部协助科室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3.7 注重压疮质量追踪 护理部、大科护士长、护士长按照压疮管理路径要求落实压疮质量追踪,及时填写压疮质量追踪评估表,从而实现持续质量监控,保证压疮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患者安全。
2.3.8 加强质量监管督导 护理部、大科护士长经常巡视病房,加强对压疮护理监管与督导 ,确保压疮管理路径的落实 。
2.3.9 定期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交流 每月底护理部通过院内电脑共享网络收集统计各科室压疮防范落实情况,并在月质量控制反馈会上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交流,以提高护士压疮防治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防治效果。
3 效果 实施压疮管理路径在医院压疮易患管理中的应用后,取得了满意效果。
4 结论
4.1 压疮管理路径在医院压疮易患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重视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层层监控,使压疮护理和管理工作落实到责任人,确保了压疮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4.2 虽然压疮不能完全避免,但是通过有效的压疮管理路径,可以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并激发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增强护士工作责任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充分体现了护士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霞.三级监控模式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行杂志,2010,7(5):1175-1177.
[2] 谢永俭.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1):11-12.
1998年2月~2007年1月投诉案件共42件。
以其性质分类:反映的问题可归纳为4个方面:责任心不强14件,占33%;服务态度18件,占43%;管理问题2件,占5%;收费8件,占19%。
以事件发生部门分类:注射室10件,占24%;输液室20件,占48%;换药室4件,占10%;急诊病房6件,占14%;ICU病房2件,占5%。
从分类可明显看出,投诉集中在注射室和输液室。
投诉事件原因分析
对病人的权利及自身义务认识不足:不认为病人来院就诊便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自己的行为是代表医院履行合同,有义务按照规律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另外,护理工作中护患间不平等地位的特殊性,使得病人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能力较低,护士的行为失去监督,从而助长了护理操作的盲目与随意。如:给糖尿病病人输液时,误把胰岛素错配在5%葡萄糖500ml的溶液中,当液体快输完时,病人发现即复查示血糖升高,病人当时便要求护士给予物质和精神赔偿,护士未意识到已造成侵权行为,还以病人多、工作忙为理由进行辩解。
对生命与健康珍视的心理感受不同:护士在操作中往往有完成任务的意识掺和在其中,而病人此时考虑的是自身的生命与健康,因而会强烈感受到护士的那种漫不经心。如:注射室病人投诉护士进行肌肉注射时与熟人讲话,把空气给打进去了,要求护士道歉。
门诊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短,对医院工作了解甚少,易产生不满。护士因工作量大,服务不到位。如: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肠道胃反应,护士让其自行提着瓶子去找医生,而造成投诉。
受经济承受能力及有关知识缺乏的影响:治疗费常常超出病人心理承受能力。而对护士来说,由于国家对人力、劳务未给予相应的价值体现,致使心理不平衡,在某些项目的收费上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一旦病人提出要求查明细账时,便推三阻四,遮遮掩掩,甚至要求病人出具领导签发的查账证明。全然不知病人的权力中,明确规定病人对医疗费用享有知情权、查询权。
讨 论
上述原因归根到底是护士法律意识不强,无意中侵犯了病人的权利而造成投诉。
造成法律意识不强的因素:①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使得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一般用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行政法规进行处理。②医疗卫生立法相对滞后。③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④医院对医疗纠纷与事故怕张扬,一般与病人协商,作一定的经济补偿息事宁人,对纠纷的剖析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很少提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教育。
增强法制意识的措施:①加强法制教育: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请医院法律顾问剖析在临床行为中哪些属于侵权行为,并引用媒体对医疗差错事故诉讼案件的报道,进行强化教育。②护士长在科室护理人员会议上对投诉事件逐一剖析,提高认识:当你执行了错误的医嘱,你对你的行为后果是负有责任的,因为护士的职责,要求你成为病人的监护者,且你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熟悉该药物[1];护士违反护理责任,只要造成伤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2]。③评估总结,改进工作:进行缺陷控制,要求科室讨论每一件投诉,总结经验教训,对存在的投诉隐患采取措施,杜绝投诉的发生;护士长对于发生的每一件投诉都要“小题大做”,对当事人均有一定的处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在办理病人出院手续时,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一日清单制”,减少或杜绝收费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出现护理纠纷事件20例,主要包括殴打医务人员、家属围攻科室、单纯投诉、大吵大闹、毁坏办公用品以及撕毁他人的住院病历等恶劣护理纠纷事件,对医疗秩序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2分析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
2.1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好、缺乏工作责任心
相关调查分析发现,因为护理人员态度导致的医患纠纷发生率非常高,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缺乏激情,工作缺乏动力,缺乏“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没有重视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现阶段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在孩子患病时,患儿家长肯定不希望孩子受到较多的病痛折磨,家长希望护理人员能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如果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不理会,最终就会导致护理纠纷。
2.2环境和人员配置因素
在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人数不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护理人员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就会对护理质量造成影响,儿科护理的工作任务重,因为缺乏护理人员就会让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细节工作也不能做好,例如患儿在入院后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输液时发生拔针、漏针后并没有及时给予再次输液、换液不及时等,患儿及其家长就可能出现焦虑,导致争执,如果护理人员的照顾、帮助和关心不到位,就会导致纠纷。
2.3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差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差,在对患者输液时可能出现重复静脉穿刺的情况。患儿的护理操作难度比普通患者更大,特别是爱哭闹、脾气倔强的患儿,在穿刺时针头被护理人员反复拖出,部分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期望较高,希望护理人员能一次到位、一针见血,在家长看到护理人员反复拖出针头后会比较紧张,进而也会让护理人员感到压力,导致护理人员比较紧张,如果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好,最终就会导致护理纠纷。
2.4缺乏护患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比较繁杂、任务量比较重,病床的周转也比较快,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对各种处置比较重视,相反却缺乏和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另外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和经验,最终就会让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上升。
2.5医疗费用高
看病贵和看病难一直都是人们比较关注和重视的社会问题,政府部门缺乏投入和医疗保障,但是医疗费用的增加却比较快,面对较高的医疗费用支出,部分家庭不能有效承受,当家长对收费存在疑惑或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会将不满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最终导致护理纠纷。
2.6社会因素
现阶段新闻媒体对维护患者合法权益进行了很多报道,但是部分报道内容却对医疗行业中的个别消极因素进行了过分渲染,让患者不信任医院,进而让医患关系比较紧张。
3相应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向护理人员提倡快乐工作和优质服务的理念,让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要对新护理人员和年轻护理人员加强培训,通过培训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懂得换位思考,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爱心以及耐心进行培养。
3.2加强对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对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
部分年轻护理人员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比较娇气,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应加强对年轻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对年轻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百针练兵,护理操作中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3加强和患儿及其家长之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接待时态度要热情,详细告知医院的环境和同病房的病友,详细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预后情况,让其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安抚性语言让患儿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加强出院指导,针对患儿及其家长的询问要认真、详细地解释。
3.4合理排班、对护理管理进行完善
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时要实施弹性排班制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让人员缺乏的问题得到缓解,让护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来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让儿科护理人员队伍能更加稳定。
3.5对收费行为和标准进行规范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风险;急诊护理风险防范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护理风险性更高。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提高急救护理质最,采取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实属必要。
1常见护理风险
1.1护理行为的特殊性所致的风险:
任何一种护理行为都具有两重性,包括有益性和有害性两个方面。护理人员应预见在治疗的同时潜在的风险,比如输注、服用特殊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如果这些行为符合要求、方法正确,则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促进作用;如果患者体质异常或药物本身发生毒副作用就可能发生风险,给患者带来危害;1.2低年资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所致的风险: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观察病情不及时或及时观察但不能判断结果而导致病人病情加重;使用特殊药物后(例如:镇静催眠类、降血压类、心血管类)没有告知该注意的事项而发生意外;使用特殊药物前不知询问既往史和过敏史而发生意外;对新的药物、新的配伍禁忌不熟悉而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医嘱或执行错误医嘱而发生意外等等。
1.3护理技术不到位所致的风险:
普通穿刺时面对小血管不能做到一针见血,需要反复几次;抢救失血性休克时不能快速穿刺成功。而需深位置管或静脉切开而导致抢救失败;急诊抢救时由于紧张而使仪器不能熟练使用(例如除颤仪、呼吸机等)而延误抢救;复杂的疾病不知道怎样去保护病人而发生意外(例如颈椎、腰椎病人不知道要卧硬板床、颈椎制动等);不能及时有效地安排抢救步骤等。
1.4护理职业道德所致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如要对病人一视同仁,工作上要极端负责,一丝不苟,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对同事要团结协作等等。
1.5病人的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
护理丁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若病人明白自身的病情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效果就大大提高;若病人有违规、冒险行为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例如:自杀,自残等,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1.6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所致的风险:
如果没有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发生配伍禁忌等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巡视记录不及时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
1.7文件记录不及时所造成的风险:
急诊抢救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需要执行很多口头医嘱;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果文件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与医疗病历不吻合或漏记多记、随意涂改或字迹不清、代签字等等,一旦病患治疗效果不佳或死亡,都会对护理人员不利。
2如何加强急诊护理的风险防范。
2.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调整心态使生理、心理健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2.2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应组织急诊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方法》举证倒置等法律知识及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了解,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从而降低急诊护理风险。
2.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口头医嘱应复述两遍,保留急救时用的空安瓶以便抢救后核对。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急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向医生汇报。
2.4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护患双方的信任。
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各种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实施都需先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特殊用药告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做好入院宣教。对年老患者、婴幼儿应加强巡视,另外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5规范书写急诊护理文件:
急诊护理文件记录应及时、准确、连续、完整、无涂改、记录内容真实、与病历相符,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每一份护理文件都是法律文件,应当规范记录,随时准备为“责任举证倒置“提供法律依据。超级秘书网
2.6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把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好,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如合理排班;注意护士的劳动负荷强度;加强管理;稳定护理人员队伍;重视医疗、医技工作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为医疗、医技工作与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好关;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问题;改善劳动条件;稳定急诊护士的心态;提高整体医疗护理水平。
2.7建立风险监控组织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组成风险监控小组,对科室潜在的风险做出分析评估和预测,特别是危重患者抢救,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进步和护理教学理念发展,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病患对医护工作的人文要求也越来越提高。在这个条件下,内科护理教学也需要提高对人文教学的认识,让护理专业学生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较宽泛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以使得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优化护理质量,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将人文品质内化到学生的心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培养内科护理学生的几项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课前准备活动创设人文情景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将人文情景渗透到全课程的教学中去,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将关爱、同情等理念渗透到护理的细微措施中去,通过细节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家属的心理,使得他们经历学习到感悟、最终内化人文素养的全过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人文关怀缺乏的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说,经过课前准备的人文素养是潜移默化、不刻意的,显得不做作、不矫情,随意为之、合情合理,因此能够起到以情意促认知的良好效果。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把握他们的认知特点,既不可以拔高人文素养的难度,也不降低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努力通过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内化人文素养的平台。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人文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等新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医患、家属等角色,让他们临床揣度各方的行为和态度,体会到各方尤其是患者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和对病患者心理反应的敏感度。比如,可以在情景模拟临床教学法中,创设病人遭受重病折磨的情景,让他们体会到病患害怕无助、渴望救助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产生移情,自发地对病患和家属表现出人文关怀,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态度柔和、动作麻利。
三、成立关怀小组打造人文教育常设机构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可以考虑成立关怀小组,以建立常设性的人文教育机构。这个小组是一种非正式的团体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长期受到小组活动的熏陶,进行实验室合作练习等活动,采取书面交流、现场交流等形式,感悟病患心理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可以说,关怀小组是实践和反思人文教育的平台,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多形式、多内容地表达关怀。
四、通过记关怀日记进行个性化培养
关怀日记是护理专业学生反思、见证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过程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记关怀日记,可以发展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性人文关怀模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笔者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不落细节地记录自己对病患情感的认知、感觉、反思和情感变化过程,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情感体会和变化过程。通过实验,笔者发现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通过落到书面,学生能够发展出不同于关怀小组、角色扮演等大众、公开的人文素养,而是培养出更为细腻、适合学生本体情感基础的人文素养,并且真实性大为提高、效果也就更为突出,是一个实现情感共鸣、行为趋同的隐蔽课堂。
五、临床实习实践加深人文素养
临床实习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所知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教师教授得到底如何、学生内化到什么程度,而且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文素养的专业性、重要性和细节缺失,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以关怀小组为依托,通过课程老师的带领,到医院病房实习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感受患者的感情需求并通过多种措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通过这种实践,笔者感到,学生确实能够感受到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真实关怀感知、体验,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素养的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因此,实践临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萍萍.提高护生对人文素质培养认知度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03).
[2]周菊琼.中专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分析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8(24).
[3]付菊,王红梅.护理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作用思考[J].重庆医学,2011(11).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心理分析;护理研究
酒精性肝病(ALD)为继病毒性肝病后,第二大导致肝病的病因,为长期大量饮酒所致。戒酒是最有效的治疗本病的措施,但部分患者存在酒精依赖,中断戒酒后,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等酒精戒断综合征出现,病情严重者,具酒精性肝硬化风险,易有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多背负着沉重心理负担[1]。分析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十分必要性,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酒精性肝病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均为男性,年龄26~70岁,平均(45.2±7.9)岁;持续饮酒5~29年,平均(14.2±4.7)年。酒精性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炎12例,酒精性脂肪肝30例。对照组50例,均为男性,年龄25~69岁,平均(44.7±8.2)岁;持续饮酒5~30年,平均(14.5±4.2)年。酒精性肝硬化9例,酒精性肝炎11例,酒精性脂肪肝30例。组间疾病类型、持续饮酒时间等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日常照护,基础护理等。观察组病例重视分析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步骤如下。
1.2.1心理特征分析[2] ①悲观和抑郁:因疾病困扰,多数酒精肝患者工作中常有精力不足的情况出现进而有悲观、抑郁情绪产生。②恐惧和焦虑:酒精肝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使心理发生变化。③偏执和对抗:因长期酗酒,部分患者性格变化较大,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减弱,使治疗难度加大。
1.2.2针对性护理干预 ①激励干预:营造和谐护患关系,同情、关心患者,基于树立其自信与自尊心建立激励机制。②言语劝说:告知长期大量饮酒除可造成酒精性肝损害外,还会带来严重社会和家庭问题,对戒酒动力加以强化。③重视家庭支持:取得患者家属配合,开展饮酒知识宣教,家属不能鄙视患者,需给予关爱和呵护,监督戒酒,帮助减少饮酒机会。
1.3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2.1自我效能 两组酒精性肝病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增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2.2心理状况 两组干预前心理状况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2.3出院后遵医行为 观察组出院后定期检查、严格戒酒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2.4完全戒酒率 观察组随访6个月,完全戒酒45例,占90%;对照组25例,占50%,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酒精性肝病对公众健康构成的危害加重,其治疗和预后渐引起社会关注。临床制定多项措施以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但我国大部分地区患者目前存在生活方式不合理、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的情况,特别是未清醒认识到大量饮酒的危害,遵医依从性欠佳,常导致疾病控制不佳,心理问题严重[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重视分析患者心理特点,如悲观和抑郁、恐惧和焦虑、偏执和对抗等,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重视自我效能的培养,通过激励、言语劝说、重视家庭支持、设定目标、树立榜样、强化戒酒动力等手段,调动患者自身潜能,提供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视角,与重视心理和行为医护的新型医学模式符合,对改善患者遵医依从,保持愉悦心理状态意义显著。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心理状况、遵医依从率、戒酒率均优于对照组[4]。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分析心理特征,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心理状况,提高遵医依从及戒酒成功率,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韩美珍,汪宗发,李立梅.复方酒精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358例报告[J].山西医药杂志,2015(06):699-700.
[2]初丽娟.酒精肝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329-330.
【关键词】 恶性肿瘤;重度骨髓抑制;护理
【中国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46-01
骨髓抑制是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所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白细胞减少,影响下一步治疗,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51例因放化疗引起的Ⅳ度骨髓抑制患者,通过严密观察和护理,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因放化疗引起的Ⅳ度骨髓抑制患者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31-62岁,均经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9例,动脉瘤15例,淋巴瘤5例,食管癌11例,单纯化疗35例,单纯放疗1例,放疗加化疗10例,骨髓抑制程度,据WHO诊断标准,均为Ⅳ度,白细胞均<0.3×109/L,血红蛋白<5g/L,血小板<10 ×109/L,粒细胞<0.5×109/L。其中45例以往接受过化疗,3例初次化疗,化疗方案均为国内标准方案。化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变化。
2护理
2.1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强调主动配合的重要性,多数患者均接受过反复治疗,对疾病知识及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大概了解。少数对疾病知识缺乏的患者,应根据其文化程度进行耐心宣教,通过形象描述、细心讲解,使这一部分患者对疾病知识有所掌握,对骨髓抑制会带来的危害应引起自我警惕,使其能主动配合,对于部分过分紧张的患者也要积极劝慰,耐心开导,防止过度紧张情绪给治疗护理带来影响,对于因疾病本身或其它原因无法沟通的患者,应与其家属协调配合,防止因护理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2.2采取保护性隔离:因白细胞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严重缺乏,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可定期进行血、尿、便、咽拭子细菌培养,及时发现致病菌。当患者WBC<0.5×109/L,ANC<0.5×109/L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1)(患者住单人病房,每日紫外灯消毒房间2次,每次30min,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30min,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房间、用具2次。(2)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空气干燥.(3)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无渣屑,被褥衣裤柔软、干燥。(4)保持口腔及鼻腔黏膜湿润,禁止用手指挖鼻孔。每日早晚用软毛刷刷牙,动作轻柔,进食后温水漱口,禁用牙签剔牙,当PLT<30×109/L时,禁止牙刷刷牙,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或用含漱液漱口,每日4次。(5)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温水沐浴,应用刺激性小的沐浴用品,对放疗区域的皮肤应轻轻擦洗,保持画线清晰,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用电动剃须刀剃胡须。当血小板<20×109/L时易发生出血的危险,其中是颅内出血,它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神志、瞳孔、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有无瘀斑、血尿、血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禁止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治疗。
2.3饮食指导,患者因食欲差,呈负氮平衡,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甲鱼、牛奶、鸡蛋、新鲜水果、蔬菜。禁食坚硬、辛辣及带骨刺食物,多进食粗纤维食物。禁食生冷食物,食物均应经过煮沸灭菌,以防消化道感染。
2.4皮肤护理::患者在强烈化疗后,免疫功能处于极度抑制状态,当出现严重的粒细胞减少时,极易伴发皮肤感染。有资料统计其感染率为15。每日清洁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腹股沟,会,臀部等处。加强肛周护理,每次大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肛周感染。
2.5口腔、上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 据资料统计患者在Ⅳ度骨髓抑制阶段,特别当ANC<0.5×109/L时,60的感染发生在口腔、上呼吸道、泌尿道。因此,对患者以上部位的护理非常重要。隔离期间患者要坚持在饭后用0.03呋喃本西林和3碳酸氢钠交替漱口,并在溃疡处涂抹溃疡膏每日3-5次,或用微波治疗仪对口腔进行局部微波治疗。如口腔黏膜损伤出现疼痛,用利多卡因加漱口液漱口。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的变化。碱化或水化尿液能保证药物快速从体内排出,故除医嘱外,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入量在4000ml以上,尿量在3000ml以上。但尿量少者,需给予利尿剂以促进药物排泄。
2.6高热的护理 (1)监测体温变化,每4h测量1次。体温在39℃以上时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敷,松解衣服,慎用被子盖严,因其不利于散热。同时禁用酒精擦浴,防止皮肤损伤。(2)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后应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3)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本组有21例患者发热,经上述处理均恢复正常。
【关键词】基层护理;中医院手术;问题
中医院手术室基层护理的对象主要是即将进入手术室以及做完手术的患者,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中医院手术基层护理是指为手术期间的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通过综合,为患者减轻身心痛苦,使患者尽早渡过疾病折磨期。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基层护理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给中医院机构也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基层护理的质量有待提高。
2009年5月6~9日,本院护理特级负责人的首期“基层中医院手术护士学习班”成功举行。通过学习班的学习,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优质的服务,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围术期,充分满足每位患者的身心需求,贯彻基层中医院手术室理念,实现护理科学跨越式发展,使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由此看来,提高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对医疗有着重大意义。
1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资料调查和研究可知。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术前缺乏心理护理
在进手术室后。患者心理上、身体上都比正常人脆弱,承受能力低,非常敏感,因为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加之即将面临手术,患者心情会非常复杂,如恐惧、焦虑甚至绝望闭。然而,目前中医院手术护理过程中体现了因病施护,却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没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变化,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这个问题值得医疗机构深思。
1.2术中预防感染问题
手术室是进行抢救及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中医院术中感染问题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也是医疗护理中的重要问题翻。导致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这也跟医疗人员的预防知识密切相关手术中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因此,手术期间预防感染的问题需要重视。要对基层护理人员加强管理。
1.3术后缺乏及时随访
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恢复阶段,接受后期治疗。在这个阶段,基层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后。很多患者身体上会有很多不适的感觉,有些是手术后的正常症状,但是也有些是因为患者对用药敏感的反应。因此。患者身体的每一个不适反应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影响其生命安危。很多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这些常识,缺少与患者交流。无法了解到患者手术后不适的反应。从而不能及时反映给医生。做出相应的措施嘲。
1.4特殊病情特殊护理
特殊照顾常用于危重、抢救、大手术后或者特殊治疗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者.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特殊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的不仅仅是躯体伤残、生命威胁,心理上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基层护理人员给予的是普通护理,那患者的病情好转会变得缓慢,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圄。
2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对策
2.1为患者创造最佳心理状态
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之前,患者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中医院基层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闭。作为照顾患者的基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去人性化照顾。对患者做好心理舒适护理。手术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
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基层护理员需要与患者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及时了解患者最担心的事情。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给患者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2手术室及时消毒。避免感染
目前医疗机构大部分都是使用药物预防感染。在正确的时间使用适宜剂量的抗生素IlJ,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但是仅仅使用药物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做好防感染的准备工作。
①首先医护人员自身的卫生状况要加强管理,进人手术室必须带口罩,帽子,穿拖鞋,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以免带进细菌,然后注意手术室及时清洁。②手术室的卫生应该严格监察,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手术台也要进行消毒,包括手术室的桌面、台面、无影灯等出现在手术室的一切物体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室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2ml和高锰酸钾1g,通过产生蒸气进行空气熏蒸灭菌,12h后打开窗户通风【1】。③手术时使用的医疗器材必须保证无菌,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一律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毁形焚烧处理:布类如使用后的无菌巾、单也要用消毒液浸泡、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
2.3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患者处在昏迷状态。基层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最周到的护理: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在患者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尽量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有哪些不适,有什么需要,都要尽快反馈给医生。②对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登记备案,记录患者手术后每一天的病情情况,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信息。
③术后随访,基层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安排两个责任心强。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闭。专门上白班,负责治疗与护理,与患者讨论身体健康状态,改变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
2.4设立特殊护理队伍
中医院可以设立特殊护理队伍,对于一些特殊病情。如危重及特殊重大手术患者,进行全方面综合性护理。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保证护理质量,针对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医疗机构应该定期举行培训班。培训特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练习,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决定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以及有效性,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体现了护理质量,同时也确保了护理安全。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