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

时间:2023-12-02 10:0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电算化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电算化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财务处理

1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推动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会计工作方法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操作技术的会计工作,依托与数据信息的现代化处理方法,处理日常的会计事务,相较于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2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传统会计工作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效果相对比可以发现,会计电算化能够大大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也更加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与网络环境高速发展的技术需要,能够满足市场运行的模式需求。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现代会计管理工作理念也逐渐革新,更加看重对于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且通过会计电算化手段将数据与信息快速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工作当中。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更加适用于复合型工作模式,能够优化会计管理工作档案及信息管理模式,进一步满足会计工作开展的创新性需求,以提升会计工作的标准化与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与高效性,便于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也有利于企业基础经济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除了企业之外,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社会的经济管理水平,能够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管理。

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3.1会计职能方面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会计工作的岗位职能也随之发生调整,再加上单位结构与经济管理模式调整等因素,现阶段的会计工作岗位职能已经包含了会计职能核算、审计监督、职能分析与预测等。简单地说,会计电算化是结合了会计、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电算系统,包含预测、决策、分析、核算与管理功能,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提升了会计电算平台上会计工作的开展,减少会计核算工作中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的投入,大大提升了经济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会计工作的系统性与规范性。现阶段,会计主要职能方向还在于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由人工操作会计电算系统,会计电算平台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会计各项工作职能之间的相互关联。

3.2会计记账方面的影响

对于会计记账方面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账目核对工作,并且大大提升了会计记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记账之余,会计电算化技术还能够通过计算机来自动核对总账与明细账目,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对于计算机设备与网络平台的依赖较强,数据的录入、编辑与导出工作更加方便且不易留下痕迹,因此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网络安全问题,会计记账数据真实性与完整性会受到影响。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工作是以会计记账为桥梁的,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记账数据安全性的问题,除了采取必要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与会计电算化平台登入权限限制之外,还应当切实加强对于会计评审的审核工作,对会计记账职能进行严格限制,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

3.3账务处理方面的影响

传统会计工作是采取人工方式处理会计账务,进行手工记账,需要由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大量的纸质计算与账务处理工作,包括单据、报表、账簿处理等,在投入大量人力成本的同时,还会消耗大量的纸张,造成资源损害与生态破坏。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账务的处理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工作,会计电算化以电子凭证、电子票据与电子账务来取代了传统账务处理工作中需要消耗的大量纸张与人力。另外,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交易活动的支付方式主要通过网络账户而非现金交易,摆脱了传统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中,现金交易处理手续的烦琐,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会计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会计工作的人力成本,更加有利于坏账与烂账等问题的控制。

3.4会计审计受到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审计与监督工作是会计账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会计工作有效性与高效性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能够起到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现阶段,如何提升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审计工作质量与监督效果始终是困扰会计行业的重要因素。会计电算化给了会计舞弊更多的空间,对于会计工作采取的审计与监督手段逐渐失效,基于网络平台与计算机软件进行财务与会计犯罪的案例逐渐增加,而这些会计电算化舞弊案例相较于以往的会计舞弊与会计犯罪更加不易发现,具有非直接性、病毒性与跨地域性等特点,成为困扰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审计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会计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平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能力,能够熟练录入数据并修改数据,以解决计算机数据可操作性匮乏与系统漏洞等问题。

4结语

会计电算化在信息时代下的应用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面临着新的考验,在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除了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效率之外,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安全性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曲晓瑜,田智浩.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

第2篇

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中,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与OFFICE的Excel数据表格处理系统属于不同的数据处理类型,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讯涉及到异构数据通讯的问题。

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都是基于大型的关系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等,运用了Form表单和文本框、命令按钮等控件,以及视图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具有良好的关系运算能力和数据安全性能。但是,它们的格式是系统事先编程设定的,用户无法灵活地根据各种变化自行设置处理格式。实际中,用户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往往还要使用EXCEL格式的报表。甚至很多的时候,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数据后打印出来,再人工输入到EXCEL中做指定格式的处理。例如会计核算中的管理费科目涉及到几十个二级科目甚至三、四级科目的数据分析,都是从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出来再输入到EXCEL中进行处理的,因为对关系数据库不编程的话,用户是无法制作像EXCEL那样的任意格式的透视表。在技术上,大型关系数据库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完整性而不能够提供给用户透明功能。另一方面,财会人员有时会通过EXCEL表收集大量数据,如工资考勤数据、物资出入库数据、销售报表数据等,财会人员要从EXCEL中人工输入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一是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二是二次输入数据会增多错误几率,三是无法保证业务工作的及时性。本课题通过技术开发,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库与EXCEL的自动通讯,解决信息系统应用的实际问题。

2 关键技术

2.1 开发异构数据通讯接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厂商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都已遵守开放性国际标准,如ODBC(开放性数据库互连)是与操作系统平台、开发语言工具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无关的技术标准。

开发大型关系数据库与EXCEL表的异构数据通讯接口,首先要配置ODBC连接关系数据库,即建立系统将要用到的数据源。WINDOWS环境下,在“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数据源ODBC”下,选择会计电算化系统所用的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设定数据源名称例如“SJY”。配置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如果SJY与SQL Server不能够成功连接的话,那么需要检查网络通讯权限、SQL Server数据库用户登录权限、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式等问题。一般地,查阅数据库操作手册,再与管理员协调,就可以成功配置数据源。

其次,建立通讯接口运行的表单或窗体。开发工具以Visual Basic6.0(简称VB)为例,设计窗体Form1,在Form1上添加ADO(Active Data Object,ADO)控件例如ADOC1,修改ADOC1的属性,DataResource为ODBC中配置的SJY。在Form1上可以添加Grid控件用以可视化操作数据。

最后,建立EXCEL的Sheet数据对象。方法是在窗体Forn1上某操作控件的click事件里增加如下代码,定义Excel对象、工作簿和工作表:

Dim Mybook As Excel.Workbook

Dim Mysheet As Excel.Worksheet

Set Myxls=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

这样,利用WINDOWS的ODBC数据源和开发工具VB的窗体,建立了关系数据库与Excel的数据通讯接口。

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采用的不是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而是其它的数据库系统例如Oracle、Informix、DB2,甚至VFP、ACESS等,只要修改上述第一步配置的ODBC即可。所以设计的数据通讯接口具备了通用性。

2.2 建立数据转换关系表及数据完整性约束规范

关系数据库与Excel建立的通讯接口,提供了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但会计电算化系统里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要避免错误的数据、不符合规范的数据进入数据库系统,也要防止非法用户获取数据库里的数据,所以在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接口的基础上必须建立数据完整性约束规范。主要的方法是,在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系统上建立若干个数据转换关系表,表中设置“源数据项”、“目标数据字段”、“操作权限”,以及数据使用频率等属性。系统在工作时,只有在关系表中预先设置的数据项,在有权限的操作下才可以传输。

另外,由于Excel数据项的属性比较宽泛、不太严格,而关系数据库的字段属性有完整性约束要求,在将Excel数据传输到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系统过程别要注意类型、宽度等问题。对于数据转换关系表字段上的“参照完整性约束”功能,要在数据转换前完成完整性约束检验。如果Excel表格上使用了公式、函数、引用,以及宏功能的话,那么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刷新Excel,即强制运行Excel中的各种功能而产生系统可以转换的数据。在系统数据转换过程中,不需要再考虑Excel里的公式函数等问题了。

2.3 数据库表触发机制

实现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系统与Excel的数据自动传输功能,就要保证两个系统的实时通讯功能。

对于从Excel到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的数据传输转换,实现的方法是用户退出Excel时运行VB Description宏,自动启用系统接口控件,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表中。用户在处理Excel时,一般地会多次修改数据,所以用户不需要每修改一个数据项就向会计电算化系统传输一次,而可以等到一张Excel表处理结束时再集中传输数据。

对于从会计电算化数据库到Excel的数据传输转换,使用数据库表触发器机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库表的数据很多是自动处理生成的,系统需要设置三类触发器(插入、删除和更新),只有表中数据发生变化时就自动向Excel目标传数据。触发器设计需要对数据源表的字段属性修改,需要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联系索要权限、需要认真阅读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文档。

2.4 存储过程和视图技术

一般地,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高于Excel系统,而且目前大多数用户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C/S和B/S的架构,在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要考虑系统的运行速度问题。存储过程技术是将一些程序安排在服务器上运行,接受用户端的请求,获得运行的参数,再将运算结果传到客户端,极大地减少了网络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了系统运行速度。因此要尽量地设计存储过程满足客户端程序的调用。

视图技术可以基于数据库表和视图、有选择、有权限地使用某些字段,它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存储过程和视图都是设置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的技术,可以满足上述接口控件的调用。

3 系统实现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库与EXCEL实时自动通讯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应用,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工资管理、仓储管理、销售管理、供应管理等基础管理中都会运用Excel处理各项数据,再汇总给会计电算化系统。下面设计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库与EXCEL通讯的通用实现方法。

3.1 主要技术环境

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的是SQL Server2003数据库系统,Excel是OFFICE2003组件,开发工具是VB。

如前所述,配置ODBC数据源SJY;VB中需要增加一个组件,即在“工程”——“部件”——“控件”中选中“Microsoft ADO Data Control6.0(OLEDB)”,增加两个引用,即在“工程”——“引用”中选中“Microsoft Excel 11.0 Object Library”和“ExcelCtl Type Library”。设计一个窗体Form1,添加两个按钮:从数据库到Excel数据转换按钮(COMMAND1)、从Excel到数据库数据转换按钮(COMMAND2)。

3.2 从数据库到Excel数据转换方法

主要功能代码写在COMMAND1按钮的Click事件里,Data1控件的数据源是SJY。

程序开始几句是如前所述的定义数据对象的语句,另外语句如下:

Data1.Refresh''数据源初始的时候必须刷新,否则下面对它的处理会报错。

If Not Data1.Recordset.EOF Then Data1.Recordset.MoveFirst

For i=1 To Data1.Recordset.RecordCount+1

For j=1 To Data1.Recordset.Fields.Count+1

MSFlexGrid1.Row=i-1

MSFlexGrid1.Col=j-1

sheetA.Cells(i, j)=MSFlexGrid1.Text

sheetA.Cells(i, j)=MSFlexGrid1.Text

Next j

Next i

上述程序还要考虑数据库表中数字的字符型格式,处理过程中要将它转换成文本类型,否则数据丢失。

3.3 从Excel到数据库数据转换方法

实现本功能的关键代码有如下三句,写在COMMAND2按钮的Click事件里。

第1句,数据源连接语句:

ConnectionA=“DSN=TestServer;UID=;PWD=;APP=

SJY;WS|D=;DATABASE=CWGL”

第2句,SQL表达式:SQLA=“select * into table1 from sheet1”

第3句,SQL执行命令:Db.Execute (SQLA)

在第2句中sheet1是Excel的工作表1,它的数据全部导入到数据库的table1表中,而table1会根据数据转换关系表约定的规范自动检查传入的数据是否合理。实现上述3句代码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本文开发出来的程序执行效率最高、安全性最好。

总之,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本课题研究的技术可以广泛地运用到异构数据通讯方法中,实现信息处理的安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 黄淼云等.Visual Basic控件应用编程实例教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2] 鲍祥生.VBA和EXCEL函数结合编程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9(12).

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方法;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增加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于会计工作当中的。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应用,给予会计工作更加便利的操作,提升了社会经济主体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管理能力。同传统的手工报账、算账等会计工作相比,会计电算化的效率以及精确性都更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推动作用

(一)会计工作成本降低

一方面,在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利于促使人力成本在会计工作中有效降低。由于电子计算机是会计电算化运行中的关键设备,因此计算机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现阶段社会经济主体运行过程中,只需要应用较少的会计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在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利于促使资金成本在会计工作中有效降低。这是因为,社会经济主体中的会计工作人员减少,对这部分工作人员的编制也随之建设,同时,在利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高速传递,因此信息使用者只需要耗费较少的成本就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应用。

(二)账务处理流程被简化

一方面,促使连续性在财务处理中增加。在处理账务的过程中,应用会计电算化能够体现出较强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对这一过程中的所有中间环节进行有效的自动高效处理。一定中间性材料产生于财务处理过程中,此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应用,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效查询,促使连续性在财务处理中得以有效体现;另一方面,拥有简单的特殊财务处理流程。一部分特殊的项目存在于财务处理当中,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加便捷。例如,错账更正通常产生于会计记账当中,此时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应用,工作人员只需要对“错账更正”进行直接输入,便能够实现错账更正工作,同传统的错账更正相比,拥有相对简便的流程。同时,会计记账中的会计电算化,在对相关账簿进行生成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对记账凭证库内部的数据以及期末余额等进行直接利用,同传统记账过程相比,会计电算化拥有更加简便的记账过程。

(三)促进会计信息精确性的提升

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对于数据准确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人为干扰因素进行排除的过程中,同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相比,会计电算化能够更加精确的进行会计信息的录入,同时也可以对社会经济主体各项经营项目的细节进行充分的记录和储存。并且,在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的权限设置将产生于该系统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之中,促使安全性在跨级信息当中得以有效提升,能够促使删除以及更改现象在会计信息中得以有效减少;另一方面,在对干扰信息进行排除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其运行过程中,可以有效提炼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会计信息,并对那些干扰信息进行过滤,促使使用者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安全性、精确性以及高效性都有所提升。

二、会计电算化基础上会计工作方法中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难度较大

在对计算机及财务相关知识进行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也因此,在将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中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能力拥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拥有较低的计算机知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更无法将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应用于财务工作当中。这种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拥有较低的效率。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经济主体运行过程中,没有及时为自身的会计工作人员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加强对其计算机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从而无法在做账的过程中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充分的应用。

(二)会计电算化没有统一的标准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会计电算化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现阶段我国在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相关规定以及标准还没有形成系统化,不同领域的财务管理,在运行过程中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将给企业的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造成阻碍。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及时在不同领域会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关统一标准,导致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管理实施中,存在较大的复杂性特点。

三、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加强会计工作方法的措施

(一)会计工作人员加强学习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加快,网络财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其在同信息技术进行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理念以及模式发生了一次重大改变。而网络财务软件也开始产生,并能够同不同领域企业进行紧密结合,这种现象促使会计电算化当中,业务同财务之间的联系加强,二者实现了直接挂钩,资源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主体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针对本公司领域的网络财务以及财务管理需求展开计算机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并逐渐加深学习的深度,将学习的重心放在网络财务之上,从而在工作中,对社会经济主体的财务命脉以及业务项目等进行充分的掌握,为决策者的管理以及战略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状来看,网络财务已经成为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国会计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应当提升学习的针对性。

(二)应用统一的标准促进智能化管理的实现

近年来,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会计电算化中的会计决策系统在发展中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转变,这一转变有效结合了专家数据库系统同决策型管理理论,促使智能化管理被有效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会计工作当中。在这一基础上,决策、规划、效益评估以及财务活动等形成了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会计模型能够同社会经济主体的管理需求更加符合,促使管理型会计电算化有效取代了和酸性的会计电算化。这种现象,对于我国相关部门积极制定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方法标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加大对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会计决策系统的研究力度,根据我国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和现状,构建统一的会计决策系统标准,为智能化管理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来,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会计电算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得到有效应用的,它的产生促使会计行业实现了一次重大变革。然而,我国在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意识到其对会计工作的阻碍作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会计行业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明.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及需注意的问题[J].商业经济,2015(10).

[2]马春晖.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及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4(30).

[3]李玉芝.浅谈影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2016(01).

[4]徐美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研究与讨论[J].经贸实践,2015(15).

[5]戴敏.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4(19).

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33-01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校不同,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质量,学校必须明确社会责任,即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现如今,会计是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很多高校也纷纷开设了会计学科,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作者仅就会计学科中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得出了以下结论,报告如下: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更注重对学生技术的培训,他们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会计学专业是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数将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一般会计人员。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更注重会计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应该将目标定位在“60%一 70%已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上。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已经供过于求了,社会越来越需要技术型的人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如此有利的环境下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其教育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中等职业教育中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以理论知识为主

第一,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这就使得其教学特点必须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学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离,过分注重毕业证书或者从业资格证的取得,没有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辅导。另一方面,教学设备不充足,教师无法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这两方面原因最终导致了教师将教学内容放在了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上,从而忽略了实用技能的培训。

2、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

第二,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由于我国教育改革才刚刚实行,很多老教师一时之间难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学设施还不像现在这么先进,他们能运用的教学手段只有黑板粉笔和一本教案,所以,当今教师还是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虽然近些年来多次强调实验班教学,但是由于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水平有限,最终导致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课程培训的效率不高。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技能需求确定教学方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术型人才。

3、仿真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仿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计算机开发软件主要应用与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根据教学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仿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学生提供更规范的培训氛围。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技能培训,能够更好的掌握以后工作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等实际问题,这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是非常有益的。

三、提高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的手段

1、适当运用比较法,增强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上可做一些新的尝试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适当运用比较法以增强教学效果。比较法已被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中,而且教学效果明显。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视频,图片和各种教学软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死板沉闷,枯燥乏味的特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多变,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更多的时候的作用是一种兴趣的培养,使人能够很好的生存在社会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形式,教师必须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3、采用案例教学,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只靠理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采用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的理论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学生以后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够有所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案例,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案例进行重点设计。第二,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总结。通过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达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炳惠.浅议职业教育中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4):4.

第5篇

基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既影响了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利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因此,正确分析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对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和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分析。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其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师资队伍组成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这必然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会计知识外还要有相当的计算机知识和教学技巧,这样才能胜任课程教学。

但是从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师资力量来看,距离理想状态还有不小的差距。首先,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资源相对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数量不多,制约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发展。其次,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专业教师水平有待提升,距离高校教学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再次,会计电算化课程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开展。

2.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课时安排重点不突出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区别于专业培养目标,然而很多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并不明晰,常常把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等内容混淆。

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相对复杂,并且教学内容较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难度较大。在这一前提下,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合理安排课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来看,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不合理成为了制约课程教学开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只有认真结合教学实际,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安排课时,才能满足教学需要。

3.课程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陈旧

目前,仍有院校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本应生动和形象的讲解变成了呆板的描述;而一些采用了财务软件结合教学的学校,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的在课堂上满堂灌输有关会计的原理及方法,全盘讲述会计理论,很少甚至不安排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实训。

考虑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以及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学手段的要求,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院校由于资金原因或者硬件改造存在难度,在教学手段上缺乏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不但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程教学方法呆板和教学手段陈旧问题必须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否则,会计电算化教学将难以取得积极效果。

4.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模式不合理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考核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大量的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目前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面各高校做法大相径庭,实验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有的高校要求学生按给定的业务资料通过运行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

从这一点来看,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在考核评价模式和方法上存在严重的弊端,不但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无法突出教学重点,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就要从完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入手,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并对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模式进行不断补充和改进,最终达到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对策及优化建议

基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课程教学需要,要想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立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际,在认真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对策,有效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问题。结合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际,要想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课程师资的培养方案

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专业性以及对师资力量的较高要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师资力量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有效引进先进专业化人才,同时还要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优化配置,并加强课程师资培训,做到全面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充分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需要,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保证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因此,完善课程师资的培养方案,是保证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对课程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明晰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合理进行教学课时及间隔安排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措施。考虑到高校课程种类较多,要想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就要突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体地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确保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序开展的关键。同时,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并优化授课流程,同时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计划,保证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基于这一认识,明晰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合理进行教学课时及间隔安排,对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科学教学手段

从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来看,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熟练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手段进行会计实务处理。基于这一认识,高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增加现代化的科学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全面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效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并将构建现代化教学系统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保障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持。

4.改进教学评价考核方法

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而言,教学评价考核对课程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合理的教学评价考核方法,不但能够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同时还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对课程教学的有力促进。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教学评价考核方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际,积极改进教学评价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评价考核方法的针对性,充分满足教学评价考核的需要,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提供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保证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第6篇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元,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

2、审计内容变化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电算化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为非法篡改,则电算化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不堪设想。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

3、审计技术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传统的记账方法是每登记一笔账,便可以从账上看到相应一笔记录,而电子电算化却不能每登记一笔记录就打印一笔记录,供工作人员阅读,一般是经过一个阶段,于一个月或一日打印一次。平时,记录输入到电算化以后,在尚未打印以前,若想看这些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倘若想同时在几笔记录中对照查看,则很难做到。又如,传统的手工记账一般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电算化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这可以使在电算化的记录中建立、更新、消除一切资料而不留半点痕迹。

4、审计标准和准则变化的影响。审计界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审计标准和准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电算化会计的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5、审计线索变化的需要。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电算化,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电算化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

6、审计作业手段变化的需要。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如果仍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是很难达到其审计目标的。

二、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审计

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并不太熟悉,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这种现状妨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

1、增加审计审核窗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审计的重点是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应增加审计审核窗口,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2、提倡事前系统审计。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电算化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改变审查取证方法。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对证据进行检验和审核的方法也必须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是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二是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应由手工操作向电子电算化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电算化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电算化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第7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是现如今处于国际大市场的企业所必须的一项技术.因此,财会专业必须深入了解会计电算化,深入分析电算化的优势和发展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出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财会专业;电算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76-03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一次历史性革命,会计电算化是实现了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报账、记账、查账以及一些需要人工进行的会计数据统计、分析、判断甚至利用计算机数据分析提供决策建议.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系统相比,不单单是工具上有了较大的革新,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处于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上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作为财会专业教师,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会计电算化,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再次基础上,在教学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容的增加,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国名经济服务.笔者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会计电算化.

1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普及,势必会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只能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国民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在现实工作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减轻会计工作的劳动强度

学过会计的人都知道,会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主要是靠人工操作的,其工作效率低、出现错误多,加之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巨大,在进行会计工作中劳动强度十分巨大.而会计点算化的应用,在进行会计工作中只需要将会计数据按照规定的程序输入到计算中,计算机便可以自动的进行数据的检验、加工、传递以及存储等工作.通过这种计算机操作,不仅可以将会计工作者将沉重的记账、算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还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数据计算的准确度,也让企业的会计数据能够更好地利用.

1.2 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快捷

以往的手工会计工作针对的是落后的市场经济,其信息处理速度堪堪能让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往的手工操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无论是在数据的核算还是信息的系统性和及时性等都能适应经济管理的需求.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大量的数据都可以得到快速准确的输出,通过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我们可以将数据按照自己需要的时间段来进行信息核算和分析.加之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会计电算化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将信息快速的传递到各个工作部门当中,便于企业管理层面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动态,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

1.3 规范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就是将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过程.我们都知道,以往的手工会计工作存在着不规范、易出错、易疏漏等问题,而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必须需要会计工作者具备较好的会计基础和业务处理规范能力.通过实施会计电算化,原有的会计工作者必须进行长时间的经营管理知识、电子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工作这的知识结构的更新以及工作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1.4 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无疑将会计工作中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时的财会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会计工作者是直接参与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人员,对企业外部的信息掌握程度也较高,财务信息传递的过程也较为熟练,这都为财会工作人员帮助企业高层人员利用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

1.5 促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程序以及对象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其诸多变化势必推动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以此为跳板,推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是综合性的指标,电算化的实施,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从而带动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趋势,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及企业管理电算化——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起步较晚,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才刚刚起步,我国的电算化发展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进步后,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进步,许多会计原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了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轨道.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不断进步,我国的会计工作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的会计工作仍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的阶段,会计工作者的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都被捆缚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上,在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财务核算工作的压力下,我们必须尽快开展财会电算化.

目前我国的电算化发展事业面临着以下几点为题:

2.1 人们普遍的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导致很多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很多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简单地应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核算,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就从认识的层面上来看,我们大部分还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不能及时的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帮助和管理服务.加之很多企业对自己公司的硬件投入和软件更新的支出力度不够,导致会计电算化的信息技术优势不能很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2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数据格式各有不同

实施电算化的数据格式不同导致了数据的兼容性较差.现阶段各个企业的电算化系统都是在不同的平台和支持软件下完成的,这就导致各个企业的财务数据格式、结构和类型都千差万别,而各个平台都进行技术保密,各个平台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各个企业之间没有同意的数据接口,导致数据很难实现共享和交流.

2.3 会计软件存在一定的缺陷

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基础,软件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会计软件还仅仅停留在核算功能上,管理型会计软件和决策支持型软件还相当匮乏,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这些功能还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电算化人才的严重匮乏,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既能精通会计工作又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人才极少,大部分会计工作者的知识面不全面.像企业中一些资历较老的会计对计算机知识的操作比较生疏,而一些年轻的会计虽然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识,但对会计工作技能和业务相对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学校教育中有关电算化的教育不够完善,电算化教材更新慢,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知识无法跟上企业的实际需求.

3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处于21世纪的今天,我国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也真正融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这对我国的市场经济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会计电算化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而通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来看,会计电算化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

3.1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系统的结合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系统的结合必然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之一.首先来说,企业会计包括了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部分,作为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仅仅是实现了财务会计电算化,并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必将是建立财务电算化和管理电算化两种子系统,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电算化从核算型像管理型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管理和控制的职能.

3.2 会计电算化必将获得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我国软件审评工作和以机待账的评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利用计算机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一种数据处理手段的变化,更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随着人们对电子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会计电算化必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毕竟会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不断加剧和信息交流技术的不断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谁能更及时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正确的做出反应上来,可以说,信息交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会计电算化作为信息处理的先进手段,自然会受到各大企业的追捧.

3.3 促进会计工作的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势必会突破传统的会计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必然会不断的对现行的会计理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并且确定新的理论研究的方法.如现阶段进行的会计电算化的系统设计、工作组织、数据处理和账务处理的程序的方式和方法上进行的改变,就是对现行的会计理论完善的过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推动新的会计理论的探讨和解决,长此以往,势必会促进会计工作的深层次改革.

4 加强学校财会专业电算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事业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取得相当大的成果,但会计电算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其观念、理论和方法不在随着客观经济的不断变化而发展,我们也必须不断的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学校财会专业教育作为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必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出大批的熟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具体做法如下:

4.1 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笔者在上文已经陈述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工作的重要程度,因此,在学校财会专业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从学校领导层面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态度,从根本上认识到怀集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保账以及其他一些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决策,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合电子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学和会计学的边缘学科.从教师方面,财会专业教师要在在日常的教学中像学生们灌输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让学生也从心里意识到,未来的财会工作需要电算化,从而让整个财会专业都重视起会计电算化,学校也要经常地请一些财会企业人才来学校进行讲座,通过工作者的角度阐述会计电算化需要注意的地方,方面学校在教学技术的做出修改.

4.2 在教学上方式方法上促进对会计电算化的教育

会计电算化的特殊性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对计算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要想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就要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学校在进行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的构建,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此,作为财会专业教师,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造出适合会计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并不断将会计电算化需要的一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等.

我们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不断研究适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樊珊珊.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32):48-50.

〔2〕董金艳.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02):95-96.

〔3〕张秀芳.高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事业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并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等,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输出、分析、预测、决策等,它是一门融合了现代会计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集会计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是说是运用会计软件完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会计工作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使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发展,使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有了很大改变,它优化了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减轻会计人员的繁重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确度。然而,会计电算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会计核算的方式和技术,还引起了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同时需要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它对会计及会计工作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1)初始发展阶段。在国外,会计电算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第一次运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开始了利用电子数据解决会计实务的新征程。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一些。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先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随后,召开了以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为目的的 “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会上提出了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称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概念,标志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起步,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应用的步伐。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至1986年这个阶段,是会计电算化的自发发展阶段。这期间,会计电算化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当时,计算机在国内市场上的大量涌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大量的公司在此期间纷纷开发新技术,研制新软件。但由于当时我国计算机在经济管理领域中还处于初级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也缺乏相应规范的政策与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难见成效,进程缓慢。至此,我国开始总结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逐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

(3)稳步发展阶段。 1987年至1996年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号召全国大力开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与运用。同时,会计电算化也走向了制度化,组织化的发展道路。各地各企业都制定了规范的制度与措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也取得了技术上的支持。财务软件市场和产业初步形成,由于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今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大量企业都购买或自行开发会计财务软件,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新局面。这阶段,在大中专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创新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创新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大量开展以及在全国的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各软件公司也逐步壮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外与国内的软件公司争相开发新产品、新软件,以立足于国内市场。目前,财务软件用的最多的当属用友软件,而用友软件也在不断的开发创新,满足会计工作的新需求。此阶段的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会计电算化方向设立的研究生、博士生正逐年增多。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普及,应用范围较广,多数的企业都采用了电算化核算方式。提高了会计质量与水平,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导致会计电算化应用范围小,普及率较低,致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平衡,一般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越高。东部发达地区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企业会计电算化,而西部地区却普及率不高。

目前,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现有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需要的既要懂会计知识,也要懂计算机知识。而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一些经过培训的电算化人员虽懂得一些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但却不能灵活的掌握与运用会计数据分析与预测。

商品软件市场的发展有限,缺乏高层次高质量的财务软件。目前,市场上的财务软件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其信息采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软件在使用方法上存在巨大差异,兼容性差,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而有些企业的开发者为了自身利益,不顾现实需求,盲目开发,造成软件功能低,版本升级更新困难。

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企业缺乏严格而有力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措施,我国颁布的有些法规过于死板,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许多单位领导及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监管力度。从而使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出现一些问题,反而效率与质量得不到提高。

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欠缺思考。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电子商务与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资金流转迅速,竞争激烈。企业为自身发展,应加强产品更新,技术改造。而依照当前我国的会计软件水平,很难与国际接轨。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完善与趋势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虽取得巨大的进展,但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还不容乐观。我们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完善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经济发挥出重要作用。

提高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基本普及,但还有一些地区和企业没有应用。其次,企业及个人也应该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单位领导应全面认识会计电算化,作出正确决策,制定相应制度,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业务水平。人才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人才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培养既具有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完善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提高会计软件质量。由于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参差不齐,种类多样,我们应该努力改善会计软件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让会计软件向智能化、专家系统方向发展。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制度与政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体系。会计电算化要拥有配套的法规,符合会计准则与制度,才能满足其一致性与安全性,为其提供制度保障。企业还应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制定与组织新的管理办法,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调整我国的会计政策、法律法规,使会计电算化能够加快国际化进程,与国际接轨。

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标—“网络财务”。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出现,需要企业改善其经营管理方法与策略,以应对目前的态势。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会计软件的网络化。这就是“网络财务”。的确,“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又一座里程碑。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财务的实行,将会改变财务会计工作的空间与模式,有利于信息多元化,会计核算及在线财务管理,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五、结束语

我国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的过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要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入探讨,要积极努力,勇往直前,运用各种方法、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推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使其愈加成熟与完善。大力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知识的人员,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以保障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化。为了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加速其向国际化迈进,我们也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进步,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

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的会计电算化时代即将到来。21世纪的会计应是一个革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而不是一个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是在现代会计模式基础上,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设计全新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并能为今后企业经济管理事业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亦平.高级会计电算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孙莲香.财务软件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会计系统更为复杂,审计对象也更多元,审计人员只依靠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

2、审计内容变化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由于电算化的特点,审计的内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电算化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诸如手工会计系统中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为非法篡改,则电算化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错误的结果将不堪设想。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吞没企业的财物。

3、审计技术变化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传统的记账方法是每登记一笔账,便可以从账上看到相应一笔记录,而电子电算化却不能每登记一笔记录就打印一笔记录,供工作人员阅读,一般是经过一个阶段,于一个月或一日打印一次。平时,记录输入到电算化以后,在尚未打印以前,若想看这些记录,只能凭借机器阅读,倘若想同时在几笔记录中对照查看,则很难做到。又如,传统的手工记账一般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从而明确责任,但是电算化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这可以使在电算化的记录中建立、更新、消除一切资料而不留半点痕迹。

4、审计标准和准则变化的影响。审计界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审计标准和准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电算化会计的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5、审计线索变化的需要。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由存储会计信息的磁盘和磁带取而代之,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电算化,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电算化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

6、审计作业手段变化的需要。在手工会计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一般都是手工操作。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如果仍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是很难达到其审计目标的。

二、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审计

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并不太熟悉,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电算化审计准则,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这种现状妨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

1、增加审计审核窗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审计的重点是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应增加审计审核窗口,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主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的要求,使系统在处理时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以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2、提倡事前系统审计。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电算化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这是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所没有的。除了要对投入使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外,应提倡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3、改变审查取证方法。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对证据进行检验和审核的方法也必须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是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二是审计人员的作业手段也应由手工操作向电子电算化转变,即审计人员应掌握电子电算化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把电子电算化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

第10篇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准则、线索、依据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具有全新的特点,传统审计界建立的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适应新的电算化会计,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标准,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内部控制标准等,并以此作为全新的审计依据,以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传统会计信息的载体是纸质实体,不易篡改,审计人员可结合经验与纸质资料对审计线索进行查阅,获取所需会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纸面信息被转换成为虚拟数字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客观上存在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因此相对传统的审计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已经不完全适用。

二、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1)内部控制措施和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手工会计的内部控制中,比如科目总汇、凭证总汇、总账、明细账等,需要人工进行逐一编制核对,然后建立同一档案。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电算化系统具备自动运算能力,并且准确率极高,在没有外界病毒干扰的情况下,会自动生成准确的汇总表和总账、明细账,因此,在电算化环境下这些措施已不必要;其二,传统手工会计中,记账凭证里的各种平衡检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被转移到计算机内部,由会计电算化软件自动进行处理,因此这些措施已没有必要。(2)内部控制重点发生变化。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会计凭证的管理及记账程序的控制,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进行控制等。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许多会计活动有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完成,无需再继续专门控制,因此内部控制的重点由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

三、对审计内容、技术、档案的影响

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直面信息的审查,结果较为直观,但在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内容转移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数字化转化、输入输出、数据存储等方面,整个审计内容围绕在计算机周围进行。

传统会计模式下,审计技术可采用顺查或者逆查,所有工作有人工完成,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针对会计活动的计算机高度参与性,审计技术必须有所改变,采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审查会计电算化软件。审计档案的存储发生很大变化,会计信息是以虚拟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与磁性介质上,磁性介质的特点导致其不易保存,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更新换代过快也导致存储介质出现不兼容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导致审计档案管理成本上升,难度加大。

四、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1)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缺陷的风险,这些缺陷是由软件开发中出现的,在审计时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安全稳定性审计测试,由于技术上的缺乏,一旦测试出现偏差,将会大大影响审计结果;(2)为适应会计电算化,审计中逐渐出现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审计,会计软件的不断升级可能导致审计软件出现缺陷,从而造成审计结果出现偏差;(3)审计系统的操作人员由于主观、客观等原因,失去对审计软件的合理控制和操作,带来操作风险;(4)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审计系统的特点,容易依法计算机舞弊风险,比如利用计算机剽窃、贪污,盗窃、刺探经济情报,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五、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审计对策

(1)技术审计方法。其一,在进行会计审计时,可借助于被审计单位的电脑和会计软件进行审计,这种审计法方法快捷、准确,对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计算要求,因此适用于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其二,借助专业的审计软件进行审计,这种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系数据收集速度快,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并且审计时间、审计报表的调整等非常快。其三,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实现嵌入审计模块,将该模块作为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全天候检测,方便查询,便于记录审计证据,但鉴于对审计模块的苛刻要求,目前尚未有广泛应用的空间。(2)政策审计方法。其一,在法律范围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作用规范会计电算化和审计活动,提高“公共利益”的法律意识和审计质量。其二,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是审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准则时刻保持一致。其三,建立全新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化制度、操作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从意识上强化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完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法规和准则,加强对机构及人员的管理控制,加强操作控制和内部审计。其四,制定计算机舞弊审计的专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计算机舞弊。

第11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

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沿用原来的一些手工控制手段基础上,还会增加一些新的程序化控制手段。程序化手段控制随着电算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详细分析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1.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实务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用电子计算机来代替人工报账、记账和算账以及进行会计信息预测、分析和决策。会计电算化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减少一些会计信息差错,提高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此外,会计电算化还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运营需求,能够促进企业实行现代化会计管理。

2. 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要能够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一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

2.1领导不够重视

在我国,有一些地方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并不高,原因就是一些企业领导认为采用原始的手工方法也能够完成会计工作,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实行会计电算化。

2.2内控制度落后

一些企业虽然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其管理还是沿用的以前的手工会计的管理制度,所以一些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会计电算化没有给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

2.3基础管理工作落后

要使会计电算化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首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基础工作,比如,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核算流程,健全会计制度,使得会计数据输入、会计相关制度和业务处理实现标准化和规划化,这样才能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顺利地运行。此外,还要对实现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预见,并且制定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而,许多企业在这两个方面显然做得不够。

2.4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定期培训。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个培训的过程是反复的,所以往往只对会计人员进行一次短期的培训,所以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生变化和向前发展的,所以会计人员的知识也要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来实现知识的增长,这样才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3. 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风险。所以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小实现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与问题。下面就将分析在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3.1防范企业风险的需要

企业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要运用到一些会计软件,这些软件或由企业自己开发,或由其他单位委托开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算化会计系统存在巨大的内部控制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3.2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网络环境是开放的,网络中的信息随时可能被他人浏览到,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受计算机病毒或者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能被其他非法侵入者浏览到,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为了保护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企业必须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3.3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企业只有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才能够使审计师更好地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评价和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才能够在此基础上确定抽查范围和制订审计方案,审计人员才能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弱点分析和影响评估,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也是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

4. 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4.1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人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主体,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高不高,主要还是看会计人员是否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操作。只有会计人员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优秀的会计软件才能够被人进行有效的利用,才能够真正地起到作用。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时,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者业务水平不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不当,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问题,都不能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发挥应有的效用。所以,企业一定要严格选用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同时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4.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企业必须加强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管理,保存好各种打印输出的凭证、报表和账簿以及程序移动存储介质和存储会计数据,由专人管理处理业务时保留的档案。此外,还必须做好磁性介质备份工作和防磁工作,定期清理和检查所有的财务档案,档案的保存环境必须满足防盗、防尘、防潮和防火的要求。最后,还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破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4.3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控制和操作控制

为了保证财务软件能够安全地运行,使财务软件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控制和操作控制,制定严密的维护规程和操作规程,明确维护的具体时间和内容以及基本程序,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当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具体流程,明确每一个工作环节的人员职责和具体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财务软件运行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4.4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业务人员的有效控制和组织

跟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人员的组织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后,企业必须对业务人员组织进行重新划分和调整,建立起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在一般情况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包括三个类别,一个是指专业的核算岗位,一个是财务处理岗位,另外一个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同,职责也不相同,在分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不相容的两个岗位进行分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4.5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运行,企业还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人员的操作行为,禁止其他非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其次,还要实施和完善安全协议制度,防范会计电算化网络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后,还要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对重要的软件信息实行加密处理,加强技术防护,提高系统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提高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

小结

跟传统的手工会计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处理会计业务中具有许多手工会计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够大大地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然而,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也要积极地采取一些内部控制措施,防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的经营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佩.浅谈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2).

[2] 薛辉.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24).

[3] 丁世贵, 王清书.浅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及其内部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1(07).

[4] 郭玲.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 时代金融, 2007(10).

[5] 吴媛媛.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0).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已经成为现实。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原有的人工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是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的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是摆在会计专业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如何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探索和实践,首先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及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改革谈一些具体思路。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软件模块操作,与专业课程联系较少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不仅需要对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会熟练操作ERP财务软件的基础设置、会计科目设置等,并掌握账务处理方法。课程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大都在大三,学生只能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和使用ERP财务软件。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各个模块集成了会计学各门课程的内容和基本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电算化软件各个部分的功能,与所学会计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仅仅靠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与其他的专业类课程紧密结合。

2.教材内容简单、教学模式单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选用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安全性高、功能强、可靠的大型财务软件,教学过程往往是模拟一个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财务处理系统为出发点,与其他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对接,让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所采用的ERP财务管理软件所包含的模块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体系庞大,仅仅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无法使学生掌握ERP软件中的全部会计功能,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能够学到一些会计操作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

3.教学方法不合理,单一的实训操作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

许多学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分开,课堂上对课程的学习采用分模块学习,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不能够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是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企业实际运行的角度让学生模拟会计工作者的做账流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不能只作为一门以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大学教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

2.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训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安排上,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教学贯穿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分配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际动手能力。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争取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掌握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实践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领会的知识点。

3.自编适合学生实训的教材和案例

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在教学中极少见到,高质量的更少,软件文档也仅仅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经济业务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编写的实践教程结合企业实际,模拟真实材料编写案例,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

我院使用的电算化软件是用友U8.72基本财务系统,以往使用的教材都是分模块设置案例,分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后无整体概念,到了用人单位后往往无从下手,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熟练的对软件进行操作,全面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尽量采用教师自编实训案例和实训教程。运用财务软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处理,并独立完成设定的会计事项。通过会计软件操作,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方法和程序,了解会计工作如何使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处理。

4.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理解整个账务过程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为了达到其真正目的,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采用了讲授法、讲练结合、逆向思维等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然后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终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要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5.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结合,强化技能实训

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实训内容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当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相互融合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操作项目分散到各门理论课程中,自身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无法体现。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电脑会计处理流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应将手会计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相结合,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综合化。通过模拟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再通过财务软件,首先是应用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然后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借助两种做账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人认为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电算化分为三个层次,即: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全真模拟实训和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操作方法,充分达到会计电算化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日后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江,等.加强实践教学,突出高职特色[A].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交流论文,2003.

[2]秦少卿,等.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4.

[3]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