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体育锻炼的好处

加强体育锻炼的好处

时间:2023-12-04 10:0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强体育锻炼的好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强体育锻炼的好处

第1篇

关键词: 监狱人民警察 体育锻炼 措施

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进行本职工作。监狱人民警察有其特殊性,他们活动范围较小,业余生活比较单调枯燥,能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条件均不是很充分。参加体育锻炼能丰富监狱人民警察的业余活动,同时增进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促进基层的和谐发展。基于此,笔者研究了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积极促使增强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的措施。

一、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为实际调查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笔者对40名来自不同单位的监狱人民警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答卷40份,有效答卷40份,有效率100%,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每天参加一次的人数为5人,所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2.5%;每周参加一次体育锻炼人数为8人,所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0%;一月参与两次体育锻炼人数为17人,所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42.5%;一月参与一次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0人,所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5%。被调查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较高的仅占12.5%,说明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积极性不高,所占比例偏低。

为调查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对这40名监狱人民警察进行了抽样调查,表2发放答卷40份,有效答卷40份,有效率100%,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分为“喜欢锻炼”、“喜欢,但没有条件”和“不喜欢”三大因素。而“喜欢,但没有条件”所占比例最重,达57.5%。由此可见,影响监狱人民警察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没有合适条件对导致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不充分影响最大。

由以上两表可见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偏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不喜欢参与体育锻炼的监狱人民警察人数较少;很多监狱人民警察无法参与体育锻炼。

二、监狱人民警察体育锻炼的措施

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监狱的关键在于监狱人民警察群体的工作实质。参与体育锻炼,强化监狱人民警察,提高他们体能与运动技能是构建良好监狱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监狱人民警察总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更应当加强他们的体育锻炼。从实施办法来看,提高监狱人民警察体育锻炼参与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锻炼意识。一些监狱人民警察并未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好处。因此,监狱管理者应当首先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体育锻炼的好处,积极促使全体基层警察参与体育锻炼。通过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和谐安全等重大课题的学习,将体育锻炼提上日程,作为一项长远的业余功课来抓,使得大家充分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保卫自身和人民安全,构建和谐监狱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增加体育设备投入,提供硬件保障。许多不参加或者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监狱人民警察,影响其参与的因素主要是“没有条件”,主要包括体育设备和工作条件等。许多监狱人民警察爱岗敬业,工作较为繁忙,因此,不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而对于时间较为宽裕的警察来讲,由于其个人兴趣爱好广泛,而监狱条件有限,因此,不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环境,不能进行体育锻炼。多数监狱能供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的设备较少,体育设施的不充分是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因此,监狱管理者应当增强体育设备的建设,加大在体育锻炼设备购置上的经费投入,通过这些途径为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使得广大监狱人民警察拥有参与体育锻炼的硬件设备,增强他们自身锻炼的投入度和提高体育锻炼的激情。

3.营造体育锻炼氛围。监狱管理者要加强人民警察体育锻炼认知,必须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之深入基层,深入每个警察的心中,加大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投入度,让体育锻炼成为监狱人民警察业余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三、总语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监狱人民警察自身素养是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体育锻炼,营造监狱体育锻炼氛围是构建和谐监狱的有力保证。因此,在监狱工作中,监狱管理者应当从软件和硬件多个方面入手,为监狱人民警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得他们在工作之余拥有一个锻炼、放松的环境,同时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使得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更好地进行监狱日常管理与看护。

参考文献:

[1]杨林.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监狱系统警察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监狱学刊,2002,(4).

[2]李郑氏,姚维刚.试论监狱警察职务越轨行为的产生与控制.中国监狱学刊,2003,(04).

第2篇

农民在我国整体人口数量中占到了一半,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农民的支持,所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目前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当前,大部分农民都觉得加强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极少数农民持无所谓的态度,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想要农民出资扩大体育设施的建设规模,他们大都无动于衷,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支持体育设施建设,所以对该建设项目抱着一种“有也行,没有也可以”的态度,影响了体育设施建设在农村中的全面落实。对于这一情况,当地政府应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对农村体育设施的顺利建设具有重要保障。然而现实情况是,政府并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体育设施的建设,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锻炼需求。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一项事业,而体育设施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程之一,因此只有体育设施建设得到贯彻落实与保障,政府的投入资金才能真正到位,才能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及体育条件,进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实践调查显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在我国综合体育设施建设中所占比重非常小,这是因为:第一,政府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并未落实到位;第二,政府的拨款被挪作他用;第三,资金使用不合理,致使资金利用率低下。就算体育设施建设顺利完成,若缺乏必要的维护与使用,也将阻碍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强化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提高政府的投入力度

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新农村事业成功落实与有效发展的前提保障。所以鼓励政府将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中,对满足新农村伟大目标要求具有积极作用。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新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大了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比如美国就是这样,目前已构建并实施了相关的建设资金政策和有关体系,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我国政府也应向西方国家一样,做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迫切需求。

(二)加强建设过程的监督,提高建设效率

第一,加强监控体育设施建设的施工过程,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监管,真正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达到预期的体育设施数量及质量要求。第二,加强监控设施建设全过程,防止因资金使用不合理而引起严重的浪费情况,并规避一切以次充好的行为,在满足体育设施建设数量的同时,还促进了设施的进一步升级,进而增加大量的有意义的锻炼内容,保障资金的实效性。第三,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后除了科学使用外,还必须做好其维护工作。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目的在于突出农村新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加强农民的体育锻炼,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所以我们应调动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设施的维护效率,确保设施的循环利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前来锻炼,加快推动体育设施的建设进程,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农民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及参与热情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处于不容小觑的地位,直接决定了体育设施建设的顺利与否。所以我们应尽快对农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加以调整,传授农民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向广大农民宣传推广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告诉他们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最关键,而且坚持不懈的锻炼对高发疾病与癌症等严重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功能。第二,由于农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建筑模式,在农村建设中并未考虑体育场地的建设,而且农民的生活习惯与运动习惯不理想,所以其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些时日。同时农民都喜欢在空闲时间和街坊邻里聊天、打牌或者在家收看电视节目,这样就没有多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了,而一些体育设施在具备锻炼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等功能,所以农民完全可以边锻炼边聊天,不仅实现了农民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需求,而且还增强了其沟通交流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第三,举办丰富的全民参与的活动,以变相地提高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这样不仅打消了农民的孤独心理和排斥情绪,而且还保证了体育设施的高效使用,对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极大地好处。

第3篇

【关键词】自我锻炼;体育兴趣;受益;体育锻炼习惯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任务和身体锻炼的能力,也属自学的范畴。锻炼过程如同学习文化课知识一样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培养兴趣是很关键的,平时的体育课由于课堂上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因此,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这样不仅起到了锻炼效果,又加强了体育课的效果。本文就中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锻炼能力,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自我锻炼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受益,这要取决于我们对运动的坚持性有多久,它的效果主要还是要日积月累。很多学校忙于抓教学,甚至都不上体育课,中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从未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也不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思想上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学好了文化课,搞好了成绩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体育的好与坏无所谓,这种主观意识的错误也极大影响了中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有的同学甚至从不参与体育锻炼。

2.身体因素

学习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身体因素对于中学生参与自我锻炼的影响不容忽视,胖的同学跑不动,瘦的同学不想跑或跑不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的不注意导致不少中学生体形偏胖,还有的因为厌食、挑食导致体形瘦弱体质非常差。另外,平时家长溺爱,家长怕孩子吃苦能不锻炼就不锻炼,既不反对又不支持。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了。于是从不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多学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身体条件是导致他们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养成锻炼习惯.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我们要时时处处进行宣传,摆事实讲道理,体育锻炼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体育锻炼能让我们健美,能让我们变得壮实,更能让我们变得聪明。慢慢地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强化思想的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遇到其动作不正确要及时纠正。少点批评,多点鼓励。我们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例子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什么丑事,只要持之以恒,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慢慢地让学生有了锻炼的意识,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自我锻炼项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更是自我锻炼的开端,俗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选好了项目,中学生的自我锻炼就有了方向,然后相应地去制定计划,当然,体育学科不同于其它的科目,安排内容一定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及全面性。也就是所选定的内容必须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科学性,不能伤害身体,不能违背规律,另外还要注意身体锻炼要全面。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指导了,作为教师和教练员,我们不仅要积极地帮学生选好项目还要经常关注学生的自我锻炼情况。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让学生感受教师是年龄上的长者,是生活中的朋友。无论何时都要学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从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爱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最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身体的兴趣。也为课外的自我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平时注重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参与锻炼身体的热情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理念,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不仅要注重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到了什么。我们利用先进的设备,利用图片展示,利用视频资料,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了体育技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而且还让学生从自学中体验成功的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课外的自我锻炼。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且更重要是为中学生的自我锻炼提供了保障。

总之,要让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锻炼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寻原因,用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锻炼。从锻炼中寻找快乐,从快乐中感受锻炼,从锻炼中受益。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 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221-01

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无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心灵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终身体育思想是始终贯穿在体育教学中的,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体育教学中指“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其教育意义是希望通过限定的教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并能够一直延续,因此终身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始终贯穿在体育教育教学课程中。

1 终身体育的特点

1.1 具有自觉性

学校的体育教学只能在特定的教学阶段进行,因此,终身体育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自觉将体育锻炼贯穿到自己的生活的每一天中,并持之以恒。

1.2 实事求是的目标

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的养成,除了有自觉性作为先行条件外,还要有从实际出发的目标,制定自己每天能完成的训练量,根据年龄和自身职业时刻进行调整,最终才能将体育锻炼贯彻终身。

1.3 具有全面性

终身体育不是单方面的体育锻炼,不能每天只练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体育项目之间是相互贯通而不是单独的个体,例如如果你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跑步,还要有好的肺活量和肌肉支撑超负荷的长跑运动,你要游泳就必须有耐人的体力,较好的闭气能力、良好的肺活量,身体的每一部分的锻炼都十分重要,因此终身体育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终身体育

在当下中学生尤其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生口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说辞:“为什么要上体育课,除了跑步什么也做不了,浪费时间,还不如坐在教室多复习。”这样的话,其实这是对于体育锻炼的一种错误理解,高三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大,因此有此怨言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很大程度上,体育锻炼能够使人找到合适的情绪发泄口,有效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对个人的发展成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生理和心理都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随着不断的体育锻炼不断深入,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养成终身体育思想,对人一生的身体素质、思想能力等都有好处。

3 如何将体育思想贯彻到学生心中

学生体育思想和习惯的长期养成,主要是靠体育教学课堂的引导,因此如何将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到学生心中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了解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养成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觉,还需要教学条件的物质支持和学校本身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

3.1 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人做一件事和做好一件事的先决条件,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爱好,循序渐进,最终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能够让终身体育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到学生心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师可以将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深入浅出的教学,通过体育课组织各种户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好处,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

3.2 通过体育竞赛事业锻炼学生体育意识

我国2008年曾举办过令世人瞩目的奥运会,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在各项体育竞赛项目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终身体育并非是将全部的身心的投入到体育事业中去,而是要养成学生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学校可以邀请本身的运动员到学校为学生讲授知识,带领学生开展活动,举办相应的体育竞赛,如:兵乓球、田径、游泳、跨栏、篮球等。通过体育竞赛,学生能够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里找到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能够张扬的宣泄口。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还能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3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网络上曾一度流行一句话“功夫再好,也怕菜刀”。这虽是网络上的一句玩笑话,却侧面说明空有锻炼之心没用武之地,最终还是没什么用。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例如塑胶跑道和多种多样的教学器材,丰富的体育教学用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深入教学,引导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

3.4 学校提高自身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使各个阶段的学校对于体育教学都出现了空有其表的现象,崭新的体育教学器材和塑胶跑道上总是空无一人,尤其是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学校为了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的占用体育课进行文化课教学,久而久之,终身体育成了空头文件,学生的体育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对体育课也缺乏兴趣。因此,学校应该提高自身对于体育教学事业的重视,对学生基本课程和体育能力同等重视,从自身出发,才能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思想的贯彻。

3.5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体育课程毕竟只是阶段性的,终身体育最主要还需要靠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因此体育课上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去运动,偶尔督促,慢慢养成对于体育锻炼的一种自觉性,才能真正在学生的日后成长中找到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子,做到终身的体育锻炼。

4 结语

终身体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生理,终身体育的思想是一个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表现,它能展现一个人的自觉性、毅力、和身体素质,更能够在心理疏导和心理调节上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首先要摆正自身的态度,教学要积极的引导,通过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入手、不断引导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爱好和习惯,切实把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该文通过对终身体育的概念、特点、重要性的分析,简要如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希望广大体育教师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更加全面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案,更加切实可行的在学生心中贯彻落实终身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农村体育;乡镇;体育发展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将陕西省列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国首批试点的8个省份之一。陕西在“十一五”期间,在众多行政村实施“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使其和周边村庄的数百万名群众直接或间接受益,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农村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场所,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十二五”期间,陕西还将继续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实施30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力争覆盖全省三分之一行政村。本研究对陕西商南地区农村体育开展状况进行调查,旨在分析制约区内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整治措施,从而推动全区农村体育事业向前发展,对我国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商南地区城关镇、湘河镇、金丝峡镇、赵川镇、青山镇和水沟镇6个乡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的是实地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民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商南地区大部分农村群众未能充分理解体育锻炼的真正含义以及重要意义,对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没有明确的概念区分。受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农民群众本身思想观念的影响,多数群众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体力劳动者,没有必要再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农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受季节的影响较大,春秋季节以及夏季农忙时段农民群众很少有剩余时间,繁重的劳务和紧张的时间加深了他们对体育锻炼的传统意识,成为开展当地农村群众体育的主要障碍,增加了体育活动具体实施的难度。

2. 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影响农民参与体育锻炼

商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公共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当地的体育健身器材绝大多数只到达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街道上,没有面向绝大部分农民群众。当地中小学校园内部的体育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身体锻炼,不对公众开放,所以提供给广大群众的体育活动设施相当有限。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包括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1]。但是商南地区地大物博,人员相对较少,且居住较分散,特别是山区,体育设施不能为每个人所用,群众体育活动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1 商南地区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宣传普及力度

商南地区经济落后,教育程度低下,外加信息流通不畅等原因,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对于体育健身没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着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要改变农民的这种意识,宣传普及体育锻炼对健身生活的好处是不可缺少的。

1.2 体育经费是制约农村场地设施建设的主因

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体育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对健身场地器材的建设维护。没有足够的体育经费支持,建设体育场地,安装体育设施成为一种空想,场地设施的缺乏,制约着乡镇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

1.3 缺乏健身指导使农民锻炼没有科学依据

农民缺乏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参与体育锻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现状,为其参与体育锻炼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是必须的。农村的体育指导员或者有指导员证书的体育工作人员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需要健身指导的要求。

2. 建议

2.1 加强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

农村体育的开展状况关系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它的顺利实施能够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为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积极影响。我们可以将体育事业与乡镇具体发展战略进行联系,将其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发挥村委会的组织实施作用,使政府尽所能的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善农村体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充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体育建设的热情,形成乡镇政府与农民群众共同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2.2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加大体育知识宣传力度

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包括体育文化,搭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广大农民的体育服务体系,加强交流,建立信息网络,才能带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政府要加大农村体育工作力度,推进农村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发挥其对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对体育锻炼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坚持与生产劳动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

2.3统筹规划,促使融资渠道多元性

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必不可少,这需要足够的资金进行支持,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为主,社会集资为辅。[3]农村经济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潜在力量,群众的带头人鉴于政府的方针政策,对投资办体育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给予表彰或是相应的优惠政策,促使更多的团体和个人投资本地区的体育事业,增加经费来源。

2.4 注重农村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首先,在农村健全体育组织机构,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它对于体育运动的推广和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农村本身就是文化传播较为薄弱的地方。

其次,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要充分考虑目前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及时对体育专业的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把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引进高校,培养优秀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这将为农村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实质性的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的通知[EB/OL]. http://,2006-03-20.

第6篇

【关键词】中职生提高身体素质

当今社会充满着激烈竞争,对于即将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职业学生,他们不仅面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要面临社会压力的严峻考验,这样的综合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的中职生却得不到好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也只按照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牢牢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慢慢也就远离体育锻炼。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满足了学生的物质生活,一天到晚的捧着手机玩游戏、看小说,下课后就急忙的奔跑回寝室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继续他们的网咯生活。只有在在体育教学中改善学生的体育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学生更好的锻炼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以下是本人对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看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1、通过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面对广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从网咯上剪切一些精彩比赛与比较有权威的体育理论让学生观看学习,从而在思想上去引导他们了解体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体育是每个人一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锻炼可以增加意志品质,体育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2、通过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学校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拥有较高的体育业务水平,要有让学生佩服的体育能力,在体育运动中树立较高的威望,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教师在上课或课外活动中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以及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意愿。比如在篮球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模仿体育教师的某些运动技术动作从而对某项体育项目感兴趣。体育教学中,教师先把这些技术动作给学生讲解示范后,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老师在旁纠正指导,最后是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比赛。在第一组教学比赛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懂的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些技术动作,比赛结束后下来感觉什么都没学到而失去了求学心。在第二组教学比赛中,教师亲自上阵带领学生比赛实践指导,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多次的运用刚教过他们的技术动作要领,而得到场边观看的同学喝彩,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如何运用技术动作,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了。第三组、第四组等学生都很自信的去模仿学习老师所教的动作。在课余时间,学校应多组织比赛,让学生不断接触比赛,不断参与体育运动中来。通过不断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慢慢就会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实践

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的体育设施需要不断的改善,学生才会拥有拥有一个良好的的锻炼坏境,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更需要不断创新,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创新,积极参与。例如:在篮球分组比赛教学中,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可以自定不同的游戏规则进行比赛。如半场比赛中规定进攻方必须通过传几次球后才能进攻或通过掩护、挡拆、突分、传切等不同的战术配合进攻,得分才有效,防守方抢到的篮板球必须出三分线方能转入进攻等等。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配合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合理利用技、战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

1、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意识是对体育锻炼的自觉反应,是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只有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体育锻炼不积极的现状。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的培养有针对性性,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培养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努力探索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开展多种活动,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构建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是指引学生走向正确体育道路的指向灯。学校应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全面系统的认识体育运动,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的了解体育。此外,进行学生体育理论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知识面的扩展。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内,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

总之,在当今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情况,体育教学中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教师也要转变观,大胆创新,勇于让学生自由自主参与实践,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只有这样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与学生身体素质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掌握运动技能。达到体育锻炼提高体能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体育课;素质教育;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55-01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伸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从而提高的是素质,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实践:

一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也应本着切实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标。从长远观点出发,教会学生更多的体育锻炼技能和锻炼方法,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系统教育过程。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体育教师要不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更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交叉学科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真正体会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其它各种教学活动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自动地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从心理学机制来讲,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稳定的心理定势。体育锻炼的习惯就是人们在后天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锻炼行为。要使学生坚持终身的体育锻炼,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各种形式培养、保护和充分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完成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之间的矛盾,并使学生从体育教学和业余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生理满足以及感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养成锻炼的习惯,自觉地坚持体育锻炼。

三 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现代学校体育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多数学生离开学校后,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相揖别。在学校学习到的很多运动技术、方法,在一个人的体育生涯中仅仅是匆匆过客。为什么学了几年体育,一出校门便与体育无关了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所学的内容繁杂而不实用,二是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为此,新一轮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在教学思想上改强制性为自主性,从强调学校学习期间的阶段性效益跃升为追求阶段性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专长放在首要位置,不应要求学生样样运动项目都要学习。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方法的多少的辩证表述是:“应诸方之用者其法宜多,锻一己之身者其法宜少。”实践证明,学生对运动项目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难以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难以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应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形成自己的专长。有了专长,他们才能在专长运动中体验到成功感、愉和自我价值感,进而提高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养成。

四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第8篇

在我国即将申办冬奥会的前夕,首先就是要加强我国的体育文化,然而所需要加强体育文化的方面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体育意识。我国是一个农业发展的国家,因此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是我们整个国家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农村体育文化,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是目前的首要目标。所谓的提升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就是对目前我国农村的体育意识进行改善,从而使农村体育文化有所改观,只有提升我国的农村体育文化才能将我国整个的体育文化提升起来。本文就在申冬奥背景下如何利用大学体育文化提升农村体育意识作一探究。

1.申冬奥背景下利用大学体育文化提升农村体育文化意识的主要方法

1.1利用大学体育文化走进农村宣传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农民阶级虽然说已经脱离了贫困,但是农村的教育以及体育文化都是需要不断的充实的,然而,目前普遍的农民都还是没有认识上去,因此农村体育文化还是比较滞后的,这就致使农民的健康没有保障,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导致了农民的健康意识滞后。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大部分的农民都认为锻炼身体是没有必要的,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村体育文化的滞后。然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抓住农村人民的心理,也就是所说的农村体育文化意识,所谓的农村体育文化意识,也就是农村人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以及主动程度,农村人民的体育意识是导致其锻炼身体的内在条件,因此只有改善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才能使农村人员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进行自主的体育运动,提升农村民众的体育文化意识。然而要想改善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意识,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使学校的大学的体育文化走进农村去进行宣传,让农村人民意识到锻炼身体的好处,从而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

1.2组建农村人民体育文化组织

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其次就是从现实上帮助农村人民提升其体育文化意识。与上述的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的方法不同,前者是从精神上帮助农村人民更加明确的了解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的作用以及积极意义,而后者则是从实际入手,利用学校中的大学体育人才,深入到农村去普及体育知识以及锻炼身体的设计内容。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际实施永远没有理论来的快。因为农村的人员居住的地点没有学校那样的统一规范,而且农民的作息时间也没有统一性和规范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去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是非常的困难的,对于这种情况,那么解决的方法就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人民的体育组织,因为农村人民要想发展体育文化,那么首先就确认一套相对来说较为规范的体育组织,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组织的管理,从而让农村人民更加热衷于体育锻炼,以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

1.3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人员帮助农村体育组织更好发展

在确定了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组织之后,就可以让一些大学的体育人才去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组织中去普及体育文化,传授锻炼身体的方式,这样的做法就是可以有效的帮助农村人民提升体育文化意识,此外还可以节省开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设这样的体育文化组织,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农村人员,因为农村人民的作息时间以及居住地点都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也是不稳定的,因此建立的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组织的关系,农村人员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了。此外,还可以按照乡镇的级别组建一系列大小等级规范的农村人员体育组织,这样做的方法就是可以完善的帮助农村人员体育文化可以更加规范的发展和建设。

2.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优势

(1)在提升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优势,比如说,学校中现有的体育设施,以及学校里体育文化的人才,在提升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这两个因素,在对农村人民还没有组建体育文化组织的时候,他们的健身锻炼空间也仅仅局限于某个地方,这个时候,学校的大学体育组织就可以帮助这些农村人民去进行锻炼身体,比如说引领农村人民到学校的体育馆去继续锻炼健身,虽然说,这样的做法有点不合乎情理。但是因为我国目前是在申办冬奥会的前夕,因此要想提升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这样的做法也无疑是最快最便捷的。另一点就是学校的体育人才这一方面,要想更加快速地提升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意识,那么就应该让学校的体育人才去带领着农村人员去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锻炼方式对于没有人来引领的锻炼方法,当然是前者较为迅捷。

(2)利用学校的大学体育文化去走进农村宣传。首先,要对农村人民的基本意识进行改观,比如说,让农村人员了解其体育锻炼的自身的好处,转变农村人员的体育文化意识。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文化的宣传活动。开展体育文化的宣传活动,必须要采用农村人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进行宣传,对农村人员广泛的宣传具有科学性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让农村人员更加充分的了解体育文化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申办冬奥会的前夕更好迅捷的提升农村人民的体育文化意识。

第9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 高中体育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40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学校以及家长都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上更加注重体育教学,同时,学生在较强的学习压力下,加强身体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质量。从当前高中生的体育课程来看,很多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体育课成了学生聊天的场所,他们没有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加强锻炼,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不强。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应该要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切实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也是这样,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当前教学中,依旧存在着教师以讲授法教学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差。体育课程是帮助学生锻炼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学生得不到实际的锻炼,那么就会大大降低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活动起来,除了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外,教师要多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的动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堂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同时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游戏教学在小学、初中阶段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高中生依旧处于爱玩的年纪,将体育课程转变成体育游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在学习篮球的运动中,教师可以进行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高中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因此通过竞赛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带动学生积极学习。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不那么枯燥。体育教学虽然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为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进行理论教学是必不可免的,在进行动作的讲解以及示范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理论,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情景想象具体动作,能够为课堂增添几分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也会得到提高。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好体育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时关注学生内心的想法。高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错误的想法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和作用。通过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加强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以及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后,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动态,察觉学生的异常,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如果发现学生有不正确的想法要及时纠正,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和积极性,树立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之余锻炼身体。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更加开朗,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四、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正确、及时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给学生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是遵循当前教学要求的体现,也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体育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使动作不到位的学生及时改正,或者让动作标准的学生进行示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给学生的鼓励能够为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动力。

五、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第10篇

一、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一个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得如何,校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的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学校体育器材添置和体育场所建设工作就会滞后, 体育教师的地位很难被认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从师资、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培养高中女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从上好体育课开始。大多数学生表达了这样的希望,即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丰富的理论知识、教高的文化素质、教强的组织能力,还应幽默风趣、开朗积极地和学生们一起运动。因此,教师本身应主动加强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上体育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同时学校还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和途径,搞好现有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培养具有高素质、应变能力强、创造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三、合理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可以考虑男女生分班上课,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教学,发展并培养她们的兴趣爱好,力求把课堂组织得科学严密、生动活泼。在课的主体部分的教学中,除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再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宜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因材施教,让她们感受学这些技术不但不会难反而容易有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师可通过教学时与学生一起活动、找时间与学生聊天等方式来了解运动负荷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本身就是一种感召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锻炼身体的好处。拥有心情愉快、积极喜悦的心理,能使体育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德体育教学专家海克尔在评价体育课的质量时提出了两条简单的标准:一是“出汗”,二是“笑”。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个性,提高创造力,我们体育教师都可以用自己快乐的情绪来感染学生,使教学气氛生动活泼,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11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问题 对策

终生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教育的内涵要充实,外延要全面,不能把教育局限在学校的框框之内,应该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社会而言,是全人类的教育;对个人而言,是一生要持续地受教育,使教育与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每个人在体力,智力,性格,伦理诸多方面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终生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随着当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而出现的。终身体育问题是整体和长远的体育思想,对每个人来说,在学校里进行的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并要把它贯彻到人生始终。

一、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当今社会对人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活动,将影响人的一生的体质与健康。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反馈的意识以及自我锻炼、自我控制和终身进行体育的能力,使学校体育在青少年身上所产生的影响持久地发挥作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要终生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需要坚持长年的体育锻炼,而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是很多的,除受个人体育观、社会责任感,自我锻炼能力等主观因素影响外,其中教育因素对终身体育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教育的作用。

1.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下处在身体正常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道路中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的言传身教起表率作用,适宜的教材、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传统体育项目,良好的场地器材,将对学生的体育观、体育兴趣的形成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据调查,凡大学期间体育成绩优良,有明显的体育爱好,有锻炼身体习惯的人,在中老年时期较好的体育再认识能力。从而完成在终生体育项目的转移,这充分说明中老年人从事终身体育的态度和项目,与学校体育教育有密切关系。

2.学校体育还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供了实践环境,拥有免费使用的各种设施,有作息制度保证的足够锻炼时间。学校体育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在身体锻炼过程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这一特点,不失时机地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并进行个别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

二、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校体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成正确姿势和掌握立、走、跑、跳等基本活动技能,这不仅是学生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人才就具备的身体条件,而且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终身体育的目标是要保持人的终生身心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终身体育的各个环节增强体质。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学校期间,应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运动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身体的好处和所取得的增强体质的实效,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坚持终身体育。

体育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向导,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和长期性需要有丰富的体育科学知识的指导。因为在校的学生,处在终身体育的中间年龄段,随之而来的中老年阶段所需要的身体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应该在学校体育系统传达室授,并经自主地反复实践而掌握,为成年后合理选用运动手段锻炼身体提供条件,以备终身享用。

三、当前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终身体育的观念还很淡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终身体育都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对终身体育的宣传与引导不够,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中只注意了身体方向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锻炼能力、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是有益终生的事情。

2.体育教育的内容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要求。我国体育教育的内容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而现代体育正向着娱乐、休闲、健身(健美)和探险等方面发展。现行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难以适应这种需要,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

3.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对运动领域的拓宽,场地、设施、器材等到条件限制了更广、更多体育项目的开展。现有的常规项目已很难满足学生广泛的需要,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课下自觉锻炼的自觉性。有限的项目选择,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这种状况,对终身体育运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4.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中的规范化、程序化,有利于维护课程的统一。尤其是把体育课程列入学习成绩总分(此处仅指中学而言),保证了学生体育课的出勤率,对体育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1.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工作。学校要发挥体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宣传与引导。教师要把搞好终身体育教育作为责无旁贷的重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合理确定和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活跃体育课气氛,增强运动的趣味性,健身性和娱乐成分。

2.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多向学生灌输有关运动常识、营养与保健、卫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其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其终身健康的益处所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适当运动;调节心理

一、体育运动的益处

体育运动在生活中无处不见,体育运动有利于人体健康,然而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缺乏体育运动,有些人是没有时间运动,有些人是白天工作过于劳累以至于没有体力与心情进行体育运动。事实上体育锻炼是增强身体素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同时能够减缓身体各种机能的衰老。并且还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变化的判断能力,并能够及时地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心情体验

体育运动能够给人带来流畅的感情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感情体验,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投入体育运动能使人感到享受,情绪会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强迫运动的人可以减少负担的情绪,甚至偶尔降低心理应激事件所造成的心理负担。

体育锻炼,以加强人们对于“自我概念”的认识,“自我概念”是指个人主观上他们的意见和感受的总和。许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使自我概念清晰,体育锻炼中稳定的情绪和开朗的个性显着提高力量训练个人的自我概念。

体育锻炼可以调和与人际交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快节奏生活使许多人变得忙碌与麻木,许多人对这种生活方式感到无力,觉得自己无法融入这个社会。这时体育运动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共同行使,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使人们忘记自己的个人烦恼,消除精神疲劳,从而在心理上达到良好的状态。实验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改善,如最大氧气吸收和最大肌力的生理功能,这将是能够减少产生的疲劳。

最重要的一点是体育锻炼可以防止和治疗精神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存在或多或少的精神疾病,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情绪困扰,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减少抑郁症的体育锻炼可减少特征的抑郁症,还可以减少抑郁症的状态,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正常的抑郁症,也可以减少抑郁症的精神病患者,有氧运动(强度低,时间长)和无氧运动(高强度,短的时间内),可以减少抑郁症。

三、大学体育通过运动调节心理

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挖掘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有目的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很好地结合,更有效地减少如今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适应了沉重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在大学中培养好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才为社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其次,在运动的过程中接触自己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人,共同协作培养交际能力,同时在发生冲突时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文化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交往的扩大,并符合公众的基本道德准则的行为在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在运动中能使身体得到一个良好的放松,使生理与心理皆处于健康状态。

四、适合的体育运动

由于有些大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知识,日常使用的体育锻炼方式违背了体育运动的科学性,有些人运用不正确的运动方式,错误的运动方式会导致运动的失败,甚至起到反效果。也有些人急于求成超负荷地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做法更是不可取的。进行锻炼时,要考虑人、时间、空间等因素,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以及学习特点,尤其是要符合自身的健康状况,合理地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进度,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体育运动计划。同时也需要我们在运动安排时充分考虑到季节、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锻炼效果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上文中也有提到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运动强度要由小到大,并在锻炼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使体育锻炼的效果最大化,以期达到自我身体锻炼的最佳效果。不顾人体的生理特点,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不按人体各器官不同的最佳发育期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不注意全面发展的锻炼,扰乱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生物规律,运动没有规律;不注意运动环境和运动卫生;心血来潮,不能善始善终的突发性锻炼等等这些都是有碍健康的锻炼方法,应及时纠正和避免,因为身体锻炼是增进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如果锻炼方法不当,违背了人体发展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总结:在繁重的学习与工作压力下人们往往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事实上适量的运动能够调节生理与心理的状态,使生理与心理均向健康状态靠近,然而过量或不正确的运动往往会对运动调节健康状态的效率起到反作用,所以在运动前一定要充分考虑运动计划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且要注意运动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