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考点总结

管理学考点总结

时间:2023-12-04 11:0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考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教学设计;《药品管理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49-02

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项必要工作[1]。药事管理学是高等药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本文以《药事管理学》中“《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介绍”内容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方案的阐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规定,药品管理的规定,假、劣药品的认定与禁止性规定;熟悉药品包装管理的规定,药品价格和药品广告管理的规定,新药研制管理、进口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用语的含义;了解药品监督方面的规定。②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判断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过程中什么行为是合法、什么行为是违法;能运用所学药事法律、法规指导实践工作,建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现代知识体系和计算机网络等工具进行拓展学习。③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家依法对药品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性,理解其他相关法律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深刻认识相关法规制定的依据和实施目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唤起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在药学工作实践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规定,药品管理的规定,假、劣药品的认定与禁止性规定。难点: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枯燥,有的用语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假、劣药品的认定在具体案例中常有分歧,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本课程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三下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己经完成了大部分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开展了相关的药学专业实验,药学专业知识结构己经形成,学生对药物的特殊性有了自己的理解,为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有所了解,有利于本章的学习。在分组讨论时学生反应可能会比较积极,但本章内容丰富繁杂,理论性较强,加之很多药学生有重自然科学知识、技能,轻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思想,讲授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时学生注意力可能会下降。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本章内容以理论讲授、课堂分组讨论、情景式教学法、习题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究,互相提升教与学的能力。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框架体系及总则部分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如“假如你要开办一个药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开办药厂应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请?申报审批的程序是?假如你要开一个药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开药店应向哪个部门申请?申报审批程序是?”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本生产章内容的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讨论后选派小组代表集中汇报,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讲解药品生产应当遵守的规定时,以典型案例如“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为切入点,将抽象的知识点变成生动的有形的事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从而更易于理解。在学习假、劣药品的认定时,事先安排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在课堂上假设情景,模拟法庭审理假药、劣药案。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增加学生对药事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将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串讲,指出各组工作计划以及实施的优缺点,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

四、学习资源

1.教材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药事管理学》(第5版)教材,“《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介绍”出自第五章第二节,该节段虽然整体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密集,重点、考点众多,其内容承前启后,关系到后续许多章节的学习。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四轮规划教材《药事管理学》(第5版)。

2.期刊杂志 与本章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体现该学科最新动态的专业报刊杂志主要《中国药事》、中国医药报、中国中医药报、医药经济报等。

3.网络学习资源 以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五、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右侧为灵活区域,可书写典型案例的名称,关键信息等,学生讨论汇报时可在黑板上列出开办药厂、药店必须具备的条件等。通过PowerPoint教学软件,把优真和清晰动感的画面以及图表转移到教室;对文字的处理:大小标题可以用不同字号、字体来区别,在突出重点内容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加以表示;在名词解释或专业术语的讲解时,利用超级链接,以节省空间。例如在介绍“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等案例时,可配上相关新闻图片;总结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申报与审批程序,采用流程的方式逐步呈现,涉及主管部门用红色标注。最后利用多媒体将本章的重点进行归类、强调、总结,布置课后讨论题目。

六、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药事管理学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除讲授法教学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实行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①课上互动:如让学生观看“齐二药事件”的新闻视频,在学生明白了事件原因、目睹了庭审画面、产生了视觉、听觉的刺激后,教师进行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制定《药品管理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讲到“药品生产企业管理”和“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的内容时,教师抛出问题:“假如你要开办一个药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开办药厂应向哪个部门提出申请?申报审批的程序是?假如你要开一个药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开药店应向哪个部门申请?申报审批程序是?”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汇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解疑补漏。②课下互动:根据讲述章节进度,酌情在下课前留思考题,借助校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提交作业与答疑。如查阅文献,进行角色分工,模拟法庭审理劣药案―“欣弗事件”;上网阅读违法制售“甲氨蝶呤”的案例,分析其违反了《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中的哪些条款与规定?建立教师与学生即时互动平台,比如:药梦空间学习交流QQ群,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疑惑,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药事管理领域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知识均无法从教材中获取,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网站、报刊上的最新信息。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以活学会用为教学重点,定期编撰与药事管理学相关的最新法规信息作为补充教材,将药事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进展及时传递给学生。本章节内容多,学时少,学生讨论汇报时教师要予以引导,严格把控好时间,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案例并思考问题,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

参考文献:

[1]张晓英.教学设计的重要性[J].快乐阅读,2012,(32):34.

[2]田应彪,黎俊华,丁雁南.新时期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4.

The Teaching Design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Take"Drug Administration Law of PRC & the Regul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as an Example

WANG Heng,LIU Qing-guang,TANG Hui,WANG Hang-yu

(College of Pharmacy,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2,China)

第2篇

一、复习应试综述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并不很难,只要考生能够弄清原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和脉络,把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做到记忆理论与联系实际思考相结合,一般是能顺利通过这门考试的。从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的考试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越来越重视学习能力的考察,这一点从题型来看,就是案例题(包括大型案例题和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小型案例题)的比重的不断加大和难度的加深。

各位考生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从感知(学习)――概括(复结)――应用(应试)”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从应试来看,本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关,即考试中的“灵活自如”,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用”。尽管“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从掌握某种考试技巧来说,还是可以帮助考生掌握一些技能以应付考试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这个过程就是要努力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大模块的运用掌握同考试结合起来,大家要尽快适应这个过程。要发挥广大考生学习应试的主体积极性,动态学习,包括知识、应试技巧、答题规范和自我判断、校正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复习中各位考生要关注一些企业的成长和扩展过程中的案例,特别是食品行业、汽车制造、饮料、服装等,要在品牌、商誉、知识产权等方面多分析和重视。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分析这些企业的成长,特别是要注意细化战略管理,并以企业成长、扩展、风险等分析为主线,注意企业在捕获市场机会过程中的问题和能力等复习主线。

笔者寄语各位考生在复习和应试中要努力培养自己“顶天立地、中西融合”,所谓“顶天”就是要紧紧围绕考试大纲和教材,不要太大的范围;所谓“立地”就是要注意把大纲、教材上的东西最终转化到考试试题的回答上来;“中西融合”就是要注意国内外案例和企业发展扩张的战略等相关问题。尽管教材中有关国外企业和管理学者的论述较多,但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有关国内企业的题型和题目数量、份量和难度都在逐渐增加,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要能够从试卷中充分反应出自己的水平,某种程度上说,考生水平的高低就是从试卷或答题能力上体现。当然,单纯从考试来衡量考生的能力是非常片面的,但在现行考试制度的安排下,各位考生又不得不如此。因此,考生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努力学习、复习和有必要的毅力外,要想在考试中能够“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必需具备一定的考试实力和应试技巧。

简言之,面对考试,不但要有精神和激情,更要有实力和技巧,此外还要有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图1的等式能说明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获得成功的因素。

二、课程特点与应试技巧

其一,课程特点。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新增科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中的专业阶段之所以要增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一科目很大程度上是要触及考生的能力,而从注会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真正选拔或拉开考试差距,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应试难度,显然就是要从案例题目来强化,这是笔者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辅导以来一直所坚持的理念和辅导重点。笔者的很多讲座和模拟题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1)从历史渊源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是对原《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拆和补充形成的,目前该课程主要包括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两大块主要内容,在这两大主要内容之下又包括若干小的子内容。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321”,即三大知识支持(数学、经济金融学和管理学)、两大核心内容(战略与风险)和一个重点题型(案例题)。

(2)从知识体系上看,以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为核心,是跨多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应试背后的技能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还需要有三个基础课程的支撑,这三个相关课程体系是:数学、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和管理学(重点是组织行为或行为心理学、市场营销等)。从数学来看,各位考生不需要从特别的准备,在各种类型的讲座或是相关培训网站上都有类似的辅导;从经济学及金融学来看,重点体现是风险管理中的经济金融知识,如利率、汇率等;从管理学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教材主要包括战略与战略管理总论、战略的整体实施过程等。教材虽然只有12章,但涉及到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虽然该科目的内容较为繁杂、脉络很多,但重点还是较为突出的,建议考生一定要掌握管理学中的重点。比如战略管理、战略分析的基本理论,公司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财务职能战略及其各种战略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有关COSO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等相关内容也是重点,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3)从历年的考试题型来看,基本稳定下来,主要是选择题(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一般说来,围绕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阐述而出的题目,其难度相对适宜,多数考生能够掌握,得分也较容易。2009年、2010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两年的考试趋势分析看,单纯地针对知识性内容进行考核的题目减少,而一定难度的原理分析、案例分析和适量计算的题目在逐步增加,且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不过,从风险管理的许多内容来看,难度并不大,甚至有上升的空间。不过,以笔者分析,这个难度目前几年内不可能太增大。换言之,命题人员宁愿在战略管理上增大案例分析的量和难度,也不会在风险管理上增加难度。比如风险衡量、套期保值策略、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等,这些问题从考试角度都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两年的教材尚停留在知识介绍层面,没有深入到实务操作层面。因而,从考试命题来看,也相对简单一些。

(4)《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一科目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四大类。从2009年和2010年度考试命题分析,题量和分数值做了一定的调整,但基本题型还是出入不大。可见,对于这一科目的考试,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记忆与理解知识点、掌握计算公式的技巧,而且需要考生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案例分析中。

其二,应试技巧。具体而言:

(1)要全面认真地通读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生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上,并注意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教材涵盖的内容很广,且以文字性的内容为主,考生应边看边记,读完一章,要回忆其主要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在阅读中一定注意强化重点内容,在阅读与练习中记忆知识要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考试内容虽然覆盖面广,但考试的重点尤其是主观题的考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希望大家要重点掌握这些内容。如波特的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企业战略选择、战略控制的方法、财务战略的选择、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风险管理框架等。对这些内容,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复习备考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练习,尤其是案例分析题,但不能搞题海战术,阅读与理解教材才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第3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幸福感;参考点

作者简介:姚伟峰,贵州财经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理论经济学、清华大学管理学双博士后(贵州 贵阳 5500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能带来幸福感的增加吗?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2010年广东省居民个人生活状况和主观幸福感报告》认为在广东省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深圳市居民的幸福度在广东省中是倒数第二位。这就给我们带了困惑,为什么经济发展了,居民的幸福感却没有得到提高,其内在机理如何?如何才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幸福即可以解释成一种状态――好的生活质量,这种状态可以用很多客观标准或指标来衡量,幸福也可以解释成一种感觉,如感觉到生活幸福的程度如幸福感,这完全是一种个体的主观感受。仅仅从居民经济水平提高的角度去解释主观的幸福感,是显然不足的。既有文献中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外国经验的总结,缺乏中国相关的经验研究,为了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文采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建构研究框架,通过大规模的调研分析,测度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失业、通货膨胀、环境、城市化、政府支出、公共安全、民主化程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其中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有不同研究结论,Richard Easterlin (1974) {1}研究显示:虽然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财富的多少与幸福程度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因此,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国民幸福程度的上升,这就是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但另一些学者认为:富人比穷人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而且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的收入效应要大于发达国家(Clarket al.,(2008){2};Lelkes(2006){3})。也有一些研究结论表明,近几十年来,在发达国家中,除了德国、意大利等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平均幸福感有小幅增加之外,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比利时和日本,尽管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增长,但是平均主观幸福感却没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也就是说,高收入不能简单地转化为幸福,经济系统中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并不是增加每个人幸福的充分条件,居民的幸福水平在长期趋于稳定(McMahon(2006){4}、Diener,E. and Eunkook M. (2003){5})。一些学者从相对收入对幸福感影响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相对收入也被视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相对收入越高,则主观幸福感越强(Ferrer-i-Carbinell(2005){6});而收入不平等显著地减少了幸福感(Graham and Felton(2006){7});在失业与幸福感方面,普遍的观点认为失业对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Clark(2003){8}研究却发现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达到或超过24%的话,那么个体的失业带来的影响将会是中性的;而有关通货膨胀与幸福感的影响结论普遍认为通货膨胀对幸福感有显著一致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的频繁波动也减少了人们的生活满意(Wolfers(2003){9});有关环境质量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环境污染显著地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Luechinger et al.(2009){10});有关城市化与幸福感的研究发现,生活在农村或郊区能提高生活满意度,而生活在大城市则减少了主观幸福感(Wassmer et al.(2008){11})。Knight and Gunatilaka(2007){12}采用2002年中国的调查数据发现,尽管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倍多,但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要高于城镇居民。有关政府行为与幸福感的研究显示政府的公共支出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而有关政府支出和公共安全与国民幸福的研究更多的是实证分析,Ram(2009){13}研究结果发现政府支出水平(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度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Wassmer et al.(2008){14}利用跨国数据发现公共安全支出对幸福感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Bruno(2000){15}采用瑞士的居民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民主化程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关于幸福感的讨论,但实证研究却寥寥无几,同时,由于在幸福感的测度、样本选取和分析方法上的巨大差异,往往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如田国强等(2006){16}对中国“幸福―收入之谜”进行了实证研究。曾慧超和袁岳(2005){17}、罗楚亮(2006){18}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测度幸福感,调查的问题是“总的看来,您现在幸福吗?”,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邢占军(2006){19}调查了10个方面的指标,涉及知足充裕、自我接受、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心态平衡、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人际关系和家庭氛围等,来构造幸福感测度,得出了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强于农村居民。李实、马欣欣(2005){20}研究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在男女两性之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妇女更多地承受着转型的负面影响。

以上结论说明经济发展和幸福感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跟居民所处的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性等多方面都是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中国居民幸福感的问题就需要进行具体的调研分析,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

二、研究方法和问卷设计

1. 研究方法

在幸福经济学出现之前,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钱能让人更幸福,因此,高度强调生活环境尤其是个人收入和就业状态对幸福的重要性,言下之意就是:人们可以通过赚更多的钱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而且,政府公共政策的着力点也应该通过提高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来增加福祉{21}。这也就是GDP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这种假设是不正确的,更多的钱并不会使人更幸福。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就是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当中,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依赖于参考点。价值函数的原点不是财富的零点,而是参考点,获利和损失的定义是偏离参考点的距离,而不是最终的财富。二是损失厌恶。价值函数在损失处比获利处更陡,也就是说,损失产生的负效用大于相同数值获利所产生的正效用。三是敏感度逐渐减小。获利和损失的边际价值都是下降的。

与传统经济理论的效用函数相比,行为经济学采用了一个新的价值函数。这种价值函数和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所采用的效用函数差距很大。在价值函数中,高于参考点的状态是获利,低于参考点的状态是损失,但参考点比较灵活,可能会发生变化。随着参考点的变化,获利可能变成损失,反之亦然。

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我们在调研问卷设计时,假设调查对象在判断自己是否满意时,是与自己的参考点进行对比的,而参考点可能是下面三者之一:1)自己过去的水平;2)自己的期望值;3)亲戚朋友的水平,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直接询问调查对象的参考点。

2.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等之外,还包括了幸福感问题,并询问了个人在做出主观判断时的参考点及一些相关问题。其中幸福度都是按照5个层次来划分的变量: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即没有不满意也没有什么满意)、4――满意、5――非常满意。这种数据结构是问卷调查中最常用的。

城市居民(包括大城市和小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布。由于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工作、收入的特点不同,问卷调查时所问的问题也有所差异:城市居民一般是在各种公司或机构工作,按月拿工资,所以问的是个人的月度平均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的收入中有大量的家庭经营成分,这种收入很难按月度计算,所以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指个人的年度收入水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都分为19个档次:从无收入(0元)开始,500元为一个档次,最后19档次为10 001元及以上;城市居民家庭月度收入水平分为16个等级:从无收入(0元)开始,1 000元为一个档次,最后16档次为15 000元及以上;农村居民家庭年度收入水平分为20个等级:从无收入(0元)开始,1 000元为一个档次,最后20档次为20 000元及以上。大城市、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变量分别为代表这3个不同地区居民的虚拟变量。

3. 数据收集

课题组在2010年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样本总量为1 108人。为了使样本有代表性,调查同时在大城市(北京市和广州市)和小城市(广东东莞、陕西宝鸡、福建樟州)的城区,和农村地区(广东韶关、湖南浏阳、河南新乡、广西梧州下属的郊区和农村地区)进行,样本即包括了大城市和县级市的城市居民,还包括了农村居民。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在所有的样本中,大城市、县级市的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占样本总量的44.3%、26.8%和28.9%。表1显示,各地区样本的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样本中男性略少于女性,接近样本的一半;全部样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其中大城市的居民(11.9年)明显高于县级市居民(10.6年),而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8.3年,显著地低于城市居民(三组两两之间差异的显著性都在0.1%以上),但各地区之间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表2按调查对象回答的3种不同的参考点分类,显示了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的参考点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的分布。将参考点分别设置为“自己过去的水平”、“自己的期望值”、“亲戚朋友的水平”的三组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相当,只有参考点为“自己的期望值”这组的平均年龄略小,受教育程度略高,说明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更可能将参考点设置为“自己的期望值”。参考点为“自己的过去水平”的被调查者有平均更高的幸福度,其他两组的平均水平没有什么差异。

由于3个参考点“自己过去的水平”、“自己的期望值”、“亲戚朋友的水平”为三选一,所以,这3个虚拟变量之间是共线性的关系,在回归分析时只能使用2个虚拟变量,另一个为基准。我们采用“自己的期望值”为基准,将“自己过去的水平”和“亲戚朋友的水平”两个虚拟变量作为自变量,其系数的含义是这两个参考点相对于以“自己的期望值”为参考点直接的差距。

表3是以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前面介绍的主要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的结果。幸福感的问题是“总体而言,您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吗?”。幸福感的回答也是5个等级的离散变量,标准的方法也应该采用Ordered Probit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回答1的调查对象只占样本总量的0.7%,所以我们可以将回答1和2的合并计算,这样,幸福感的数据就变成了4个等级的离散变量。模型一是将回答1和2合并后,有4个选择的Ordered Probit 模型;模型二是将1和2合并后,采用线性回归(OLS)的模型;模型三也是采用OLS,但数据没有合并,幸福感仍是5个等级。通过采用不同的模型,我们可以检查回归结果的稳健性。从表3中可以看出,这三个模型的结果很接近,显示了数据和模型的稳健性。下面我们采用模型一的结果进行解释。

实证结果显示,男性平均的幸福感要显著地低于女性的平均水平(10%显著性水平),受教育程度对幸福感有正向影响,显著性也在10%水平。将这两个结果综合起来,我们可以预测:教育程度高的女性的幸福感要高于其他人群。年龄对幸福感也有显著的影响,也同样呈现U型的关系(年龄和年龄平方这两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都在1%以上):年纪很轻和年龄很大的调查对象都有更高的幸福感,最低点为41岁左右的中年人。这个最低点的位置与收入满意度的32岁不同,这可能是跟人的生命周期(或幸福感周期)有关。在中国,一般而言,41岁左右的中年人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而孩子还小没有工作,这时候的生活负担和生活压力可能都要远大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群。WVS信任对收入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显著性水平),可能信任他人的人心态更加平和,会有更高的收入满意度。

毫无疑问,收入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都可能会影响到幸福感:城市居民一般在公司或企业工作,按月计算的个人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员的收入能清楚地分开,所以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都对幸福感有贡献,而且显著性水平都在1%以上。农村居民由于存在大量的家庭经营,在许多时候很难将按年度计算的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分清楚,所以,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农村居民自己的个人收入对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家庭收入对幸福感贡献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显著性水平)。虽然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显著地高于大城市的居民(显著性水平在1%以上);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介于大城市和小城市居民之间,但与大城市和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相比,差距都不显著。

我们在分析影响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时,最感兴趣的结果之一也是参考点的影响。在控制了个人的基本变量和收入水平之后,与选择“自己的期望值”为参考点的人相比,参考点设置为“自己过去的水平”的个体,其幸福感要显著地高(1%显著性水平);而参考点设置为“亲戚朋友的水平”与设置为“自己的期望值”的个体相比,其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差异。

像中国这样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近年来绝大部分个人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一直在随之增长,如果一个人将参考点设置在“自己过去的水平”,即跟自己过去相比的人,则幸福感都会很容易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如果将自己的参考点设置在“自己期望的水平”或“亲戚朋友的水平”,即喜欢跟自己期望值或别人相比的人,由于人们的期望值往往都会很高,而且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般都会有人比自己的收入高,尤其是中国的收入差异一直在扩大,这样,虽然自己的收入水平也增长了,但如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或与亲戚朋友相比不是最高的,仍然会认为自己处于损失状态,很可能幸福感会较低。

四、结 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男性的幸福感低于女性;年龄对收入和幸福感的影响都非常显著,虽然最低点不同,但都是U型的关系;受教育程度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已婚的人幸福感更高;信任能同时显著地增加幸福感;小城市居民却有更高的幸福感;跟自己过去相比的人比跟别人或自己期望值相比的人更容易满足。

我们的研究还有如下三点重要的政策启示:

第一,我们要充分重视幸福感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要追求的,从根本上来说,不是GDP的增长,而是人们的幸福度的增长。显然,GDP的增长仅仅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本身。把GDP的增长看成是发展的唯一目的,可能不但不能提高居民的幸福度,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幸福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国一些地方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当地的老百姓却不满意。所以在政府考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要问的问题不仅是这件事对经济增长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要问这件事能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能不能为公众带来更多的幸福。只有当我们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度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时,这种发展才有可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第二,政府应该制定公平的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参考点对满意度的影响很大,但大量居民的参考点为别人的水平或自己的期望值时,居民的社会保障公平感和收入分配公平感对民众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公平的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有助于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第三,增加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有利于将竞争性十分激烈的私人消费转移到几乎人人都能共享的公共支出,降低了由攀比效应带来的幸福损失。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扩大对符合民生需求的公共支出,如教育、医疗和社保等,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在第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尽可能地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最终实现居民的幸福生活。

注 释:

{1}Richard Easterlin:“Will raising the incomes of all increase the happiness of all”,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ur and Organization,Vol. 27(1),1974.

{2}Clark Frijters,Shields:“Relative income,happiness and utilit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 46,2008.

{3}Clark A E,A J Oswald:“Satisfaction and comparison incom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 61,2006.

{4}McMahon:“Income and Happiness:Towards a Unified Theory”,Economic Journal,Vol. 111(473),2006.

{5}Diener E,Eunkook M:“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Cambridge,London:MIT Press,2003,pp.1-23.

{6}Ferreri Carbonell A:“Income and well-being”,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 89,2005.

{7}Graham and Felton:“Well-Being Over 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 88,2006.

{8}Clark:“Happiness,Economy and Institutions”,Economic Journal,Vol. 110(446),2003.

{9}Wolfers:“Neighbors as negatives:Relative earnings and well-be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20(3),2003.

{10}Luechinger et al:“Inequality and happiness:Insights from Latin America”,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Vol. 4(1),2009.

{11}Wassmer et al:“The bigger the better? Evidence of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size on life satisfaction around the world”,Public Choice,Vol. 130,2008.

{12}Knight、Gunatilaka:“Inequality and happiness:Insights from Latin America”,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Vol. 4(1),2007.

{13}Ram R:“Government spending and happiness of the population”,Public Choice,Vol. 138,2009.

{14}Wassmer Lascher,Kroll:“Sub-national fiscal activity as a determinantof individual happiness”,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Vol. 10,2009.

{15}Bruno Frey,Alois Stutzed:“Happiness,Economy and Institutions”,The Economic Journal,Vol. 110,2000.

{16}田国强、杨立岩:《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17}曾慧超、袁岳:《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载于汝信等主编《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6-52页。

{18}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3期。

{19}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36页。

第4篇

关键词:管理;学习;拓展;评价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以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脱颖而的信息时代,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化的生产的新的教育形式,实施网络教育的关键是创设能够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而学习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学习活动离不开网络教育平台。我也通过网络化教育平台不断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地提高。目前,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的高中网络教育平台越来越受到追捧,很多地区政府、教育局、学校、学校家长纷纷投入巨资引入“云班课”,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班级课堂网络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班级学生基础信息管理:

(1)学生学籍管理:及学生基础信息库,例如:学号、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

(2)课堂信息管理:主要记录班级学生在每一堂课的表现,例如通用技术课,在每堂老师及时记录学生迟到、早退、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回答教师问题、分组讨论等一系列表现,然后在一个月、半期、一学期等等时间段内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表,以便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引导。例如:在2016届7班时我就使用该管理系统,每节课我都会班学生的表现通过管理平台记录下来,每个月总结一次,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与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在充分的事实的基础上使学生、家长感到了心悦诚服。

(3)W生课外信息管理:主要记录班级学生请假、社会活动、社团活动、违纪情况、获奖情况等等。通过该系统及时记录学生的课外的表现。

2、班级课堂教学管理系统:

(1)备课:建立班级备课系统,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备课,例如:通用技术第一课《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这节课为教学案例,整个教案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学习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含需要的微课视频、拓展知识等)。

(2)课堂教学实施:a、自主学习:根据学习准备了解中国古代技术领域方面的成就、了解中国古代著名制作技术、从技术角度解读中国近代屈辱历史、了解解放后中在技术领域的成就、了解目前中技术发展存在优势和不足,让学生明白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创新技术的积极性。b 、学习探究:根据两个案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杂交水稻的培养》分析技术产生的原因。整个课程分为三个探究模块。C、课堂检测:分为基础检测题5个和拓展检测题2个,D、知识总结,列出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点以及需要了解的技术知识。E、课后练习 ;F、微课录制系统,及时记录课堂教学情况,为学生以后复习做好准备。

(3)在线答疑:a、根据共同性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b、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

(4)网络检测:根据每一节点设置检测题,分为基础性的和拓展性的进行设置;

3、班级课外学习辅导管理系统:主要管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课程,以通用技术课程为例,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高度综合的课程、注重创造的课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但是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进行拓展。在技术的基础方面设置拓展知识有:(1)设计基础理论(2)色彩搭配等。(3)机械设计,例如UG产品设计教程、PROE卫浴产品开发实战教程等。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了解技术、认识技术、学习技术、实践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学习到很多的科学理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及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探究技术、创新技术的积极性。

4、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记录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每个科目的失分点,让老师、学生、家长明白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与学。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每次考试完成后我都会把学生的成绩记录入库,并且把每个学生的失分点记录下来。

5、班级综合考评系统:统计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各方面的表现,根据每个学生、每个阶段在班级的表现形成统计表,然后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根据统计表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评价。例如学生张三在一周内表现如下:

然后班主任根据统计报表对学生张三进行教育指导,这样的指导可能更能让我们的管理、教育让学生接受,从而起到学校教育良好作用,体现教育管理真正意义。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中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深入了解,即使是经常到学校的家长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学习优点和缺点也了解不足,通过班级综合考评系统建立家校联系,可以让家长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育指导学生时可以做到有理有据和针对性,从家校两方面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上海、浙江等地已经实施新高考改革,国内很多高校也在进行自主招生,那么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学生是否适合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可能大家都在思考,我个人觉得我们是否可以从最基础的做起,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详细的学习成长情况,让后根据这些数据选择和指导学生进入适合的院校专业进行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强大做出贡献。例如: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建立适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平台,分析每个班级的情况,然后给出指导意见,这样不但利于学校的管理层对学校的情况深入了解,而且也可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指导意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此类推,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学校都可以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教育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找到合适的学生。

总之,建立班级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就是从最基础的情况入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方面得到自己所需的教育、生活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指导,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全面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学管理实际,从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使学生了解自己,促进学业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江媛,曲静.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西方国家成人高教中的运用[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02)

第5篇

一、关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的问题;

二、关于学校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以及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有关问题;

三、三是关于市县电大评估和指标体系的把握、理解问题;

四、关于课程注册的有关问题。

一、关于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的问题;

双向视频系统建设从5月17日开会,整个系统共同运作到现在,历时5个月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至9月25日正式试播时日止,已有10所市级电大和5所县级电大、一个教学部与省校实现了双向视频和多媒体系统的连接,至上周铁岭和盘锦电大也已实现了连接;现已播出门课程,直播课时,共录制了课时。

存在的问题:一是根据省校提出的要求,"将建设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作为市级电大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必要条件之一,县级电大本科试点,原则上没有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的单位不能进行本科试点。本科试点专业开设2个以上、在校生规模超过100人的,必须上双向视频多媒体教学系统;专科试点单位,在校生超过300人,开设专业2个以上的,也必须具有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专本科在校生规模超过300人的也须上双向视频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还有本溪县、宽甸、黑山、北宁、营口直属、盖县、鲅鱼圈、兴城、绥中、清河、辽中、新民、彰武、成教、全城、教益、文学院以及辽油和水利厅电大没有实现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连接;二是已经连接的单位有的没有进行很好的实时接受和使用。

要求和措施:1、凡应建而未建的单位,要求从现在开始至11月中旬,完成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建设工作,特殊情况不能在此期间完成的,要提交报告经省校同意后可拖延,否则将暂停2005年春季本科招生;2、省校将向已经建设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单位免费提供课程教学光盘,包括流媒体课件光盘和VOD光盘,以解决媒体资源建设和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问题;未建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的单位,将实现有偿配置;3、为了解决市县电大出口带宽和目前双向视频系统或多媒体系统租用线路费用较高的问题,省校正在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论证;4、采取措施解决学生从公网浏览网上课程的问题,以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5各市要组织好学生和教师的实时接收,省校将采取措施对各市县电大的实时接收情况进行管理。

五、关于学校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以及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有关问题;

试点工作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改革、管理模式改革、教学现代化设施手段、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教学支持与服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和科研。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果:试点工作提升了教学现代化水平;加快了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远程教育的科学研究。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其中网上和多种媒体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及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是影响试点深入进行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一是看能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三是否有建全的远程教学的管理和监控评价措施;四是否坚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实现了在学习对象、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我们不仅要有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理念,而且在机构设置以及教学组织上应该实现这方面的工作。目前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各种形式的支持与服务仍然是我们试点工作的瓶颈。必须下决心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省校在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和整改方案中,班子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统筹全省电大系统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暂定6人,由教务处副处长周志忠负责中心的工作,人员由教学处的姜莉、直属分校的袁天柱、教务处的侯英函、教育技术中心的钱玉环组成。中心的职责如下:

1、负责统设课程教学资源的订购、复制、提供、使用及管理;

2、负责制定省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组织建设、传输发行、推广使用及管理;

3、负责全省下学期开设课程一览表的制作、下发,并指导各试点单位正确使用;

4、负责电大在线平台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使用、检查等;

5、负责网上交互教学活动的管理、相关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及推广;

6、负责接受学生咨询、投诉及各种教学管理服务性信息的反馈;

7、制定与支持服务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8、指导、检查各试点单位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

9、负责直接面向学生的支持服务性工作;

10、负责东北地区媒体资源协作会的相关工作。

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成立后,马上要开展的工作:1、清查所有开放教育课程的资源,包括文字、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包括省校和试点分校及教学点,按试点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组织各级电大进行配置;2、为各级试点单位复制、配置双向视频课程资源;3、筹建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网页或网站;4、组织全系统解决开放教育学生的实名注册率的问题;5、组织开展第二届网页和媒体资源大赛;6、制定并下达下学期开放教育、成人、高职开课一览表;7、组织系统如实统计文字教材到位率;8、筹备第二次东北地区媒体资源协作会;9、推进省管课资源建设的进展。请各市电大支持省校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工作,并积极组织本单位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工作。

三、关于市县电大评估和指标体系的把握、理解问题;

与中期评估相比的变化:1、中期评估的落脚点是变化,总结性评估的落脚点则是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各项工作做实,有利于发展的模式要积极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的经验要要认真总结和提炼,有利于发展的创新要努力地去探索和突破;2、这次评估的性质是总结性、验收性,因此与中期评估相比39个观测点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关键词是"应用、效果、经验、质量、特色、创新、模型",因此在评估中,我们的关注点要放在指标和标准的要素上,也就是管理学的"封闭点"上,要深刻理解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尤其是刚性指标,我们要做大量的分析、整改、总结、提升的工作;3、与中期评估相比,这次评估更注重办学能力的变化和增强、教学质量的保证提高,不仅是看硬件设施是否齐全,而是看这些设备在教学管理上的实际运用,不仅是看教学资源能否达到数量的要求,还要看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实际运用的效果,不仅要看教学模式是否改革了,而且还要看新的模式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看有没有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而是要看这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什么效果、试验报告、论文的质量是否确有提高,不仅是看你招了多少、毕业多少学生,而是要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等等。

组织形式:各省教育厅局组织专家对省以下的分校教学点进行评估,教育部在评估中央电大的时候要抽查一些省级电大;中央电大对省级电大评估时,也要抽查分校教学点的情况。省教育厅在8月24日到江西参加会议,初步定于05年3-5月对分校和教学点进行评估

方式:实地考察、专项检查相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有面对面的,也有网上的。专家先在网上看情况,然后在组织实地考察。由下而上,先评教学点、然后省电大,最后中央电大。拟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沈阳电大和省电大的教学点进行评估,大连电大自行组织。

时间紧、任务重,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从省电大来讲,学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评估工作,我们成立了督评办和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调整了教学处和教务处的工作职能,开通了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开了几次评估工作会,成立了评估专家组,认真作了指标体系的分解,任务分层次落实到校长、部门和人员。省校的整改意见已经形成了文件,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已发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参考。认真学习教高厅2004{20号}文件。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好好学习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学习是前提,弄清楚这次评估的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考核的重点是什么;认真制定总结性评估实施方案和整改方案。省校已经制订了工作实施方案和整改方案,各部门正在按方案进行整改。

对照薄弱环节,切实整改:抓住中期评估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结合总结评估的核心指标、重点指标,从薄弱环节进行整改,我省电大试点工作应该说是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确实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比如说定位问题、队伍问题、教学模式问题、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支持服务问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监控问题、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等等。

关于评估指标和标准内涵有关的说明:

关于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评估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Ⅰ-1指导思想;Ⅰ-2教学点建设与运行;Ⅰ-3队伍建设;Ⅰ-4教学设施的完善与使用;Ⅰ-5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建设;Ⅰ-6教学改革;Ⅰ-7教学管理模式改革;Ⅰ-8教育教学效果。二级指标:Ⅱ-1试点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Ⅱ-2深化试点的改革思路;Ⅱ-3教学点的设置;Ⅱ-4教学点的运行;Ⅱ-5人员配置与结构;Ⅱ-6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Ⅱ-7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功能完善;Ⅱ-8教学设施的使用和效果;Ⅱ-9多种媒体资源的配置与建设;Ⅱ-10教学资源的应用;Ⅱ-11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Ⅱ-12实践教学;Ⅱ-13素质教育;Ⅱ-14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Ⅱ-15教学过程质量保证;Ⅱ-16教学支持服务;Ⅱ-17教学质量;Ⅱ-18毕业生与社会的评价

指标体系总体介绍:设定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有8个核心指标);39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有不同的权重,给出相应的评估标准。结论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标准只给出合格和优秀两个等级的标准。优秀标准是在满足合格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市及以下电大只有合格和不合格2个等级。

从标准的设定来说,既设置了基本要求,同时更强调各地的特色和创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合格标准是试点项目的基本要求,不分地域条件,按统一的合格标准衡量

Ⅰ1.指导思想

Ⅱ-1.试点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

1.定位与特色:

办学思想明确,主要看是不是坚持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方向,坚持了四个面向(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一是看能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否依托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三是否有建全的远程教学的管理和监控评价措施;四是否坚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实现了在学习对象、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开放办学。

发展目标和规划:要求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有翔实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适应当地需求和条件的五年或十年学校发展的规划。同时要有近一两年改革发展的可行的措施、步骤,而且发挥电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2、试点地位

主要是看在诸多办学形式中,试点工作是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试点教学的条件、投入是否得到保证,并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学校整体规模和结构是否合理,试点所开的专业和招生规模与学校的人员、设施条件是否相适应,教学质量是否能能保证。

Ⅱ-2.深化试点的思路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改革思路和措施要适应远程教育的特点、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规律,如:学生主要基于媒体资源学习、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信息交互环境、加强学习过程的支助服务以及办学系统对各个教学环节协调一致的管理与监控等;尤其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建设和综合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教与学的持服服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管理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控,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要有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同时还要看是否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实践模型:主要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思想、理论和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资源,结合本地特点创设出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学习方式,通过办学系统对学习过程提供有效地支持服务和管理,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就应当是适合本地的实践模型。

4.试点的经验与课题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承担的课题研究项目75%通过主管项目单位的验收,并有专家组审定通过意见书。获奖项目是指省部级及以上或在全国电大系统评审和评奖中获奖。

试点经验和研究成果指导试点工作,并加以应用:成果具有指导意义,并在校内、省内或全国电大试点中学习应用,推动了校内、省内其它教育形式的改革。

5.坚持、维护和发展系统办学

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履行试点协议,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和试点的一致性,严格执行试点教学与管理各项规定,无违反试点要求的现象。

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本地教育资源整合中,配合主管部门积极提出加强系统建设意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本地区各级试点单位认真进行试点。并校单位应保证试点作为该单位的重点工作,应增加参与试点的人员数量和设施条件。

Ⅰ2.教学点的建设

Ⅱ-3.教学点的设置

6.试点分校与教学点的设置及其建设

试点教学点履行审批手续,无未经批准的教学点,无点外点。

要求从思想观念、教学设施、教学和管理人员情况、管理手段等基本条件符合了申报手续,经中央电大审批同意,试点教学点的教学设施和条件随着所开专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有相应的增加,师生比达到评估标准规定的要求。

7.考点设置

考点设置符合中央电大规定,原则上设在县级以上城市,1个县级城市只许设立1个考点,1个地市级城市原则上也只能设立1个考点。省级电大所在的城市原则上只许设最多不超过3个考点。本科考点原则上只设在地市级以上的城市。各市考点内按标准考场设置符合标准,符合中央电大有关规定要求。

考点设置要经中央电大复审、备案,考点和省级电大要建立考点设置和管理的专卷档案。考点机构健全、设施完备,有较好的网考和监控设备。

8.教学点与考点的管理

重视对教学点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相关的管理文件要齐备,定期检查、研究和解决试点教学点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组织教学点管理人员培训,教学点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到位,对基层教学人员、学生的服务到位。

考点要求考试无失密现象。及时、妥善处理考风考纪方面出现的问题。

Ⅰ3.队伍建设

Ⅱ-5.人员配置与结构

9.教师配置与结构

分校、教学点配有专职教师1人;试点分校每个专业配有专业责任教师,每门课程配有课程责任教师,对教学点没提这个要求。所谓责任教师不是辅导老师。这个专业责任教师应该熟悉这个专业,课程责任教师应该了解这个课程。

10.辅导教师配置

辅导教师含专职和兼职教师,生师比计算时,须按(1:23)减去从事普专班和高职班教学的教师数。

11.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配置:满足试点需要,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Ⅱ-6.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

12.规划制定与实施效果

①制定了4支队伍建设规划。这四支队伍近期从事试点教学、教学管理、信息技术及科研的4支队伍的增补计划以及近两年来的落实情况。

②取得初步效果,适应试点需要。

13.兼职教师聘任、培训与考核。

制定有管理办法,按要求聘任、建档、培训与考核,1/3相对稳定。相对稳定即这个教师担任电大教学三个学期以上。

Ⅰ4.远程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与使用

Ⅱ-7.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功能完善

14.教学设施配备与功能完善

各试点单位教学设施的建设与配备符合试点要求;各项设施,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功能要完善;。

15.广域网、地域网的建设以及平台功能的完善

试点分校和教学点有中央电大要求的教学及管理平台,及时跟踪功升级,能及时、完整的提供信息资源,保证教学与管理需要;年底完成县级电大教学平台的配置。

16.教学设施的使用与效果

有使用的制度措施,提供教学、管理、技术服务,运行良好。学生网上学习时间:如果每位老师在积极组织网上交互活动教学的话,实际上很容易记录到学生上网的情况,因为网络是可以记录的。现在中央电大已经设计完成了监测系统,对每个教学点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远程记录。可以自动了解学生的上网情况。电大要把这个教学跟踪、教学情况的检测抓紧,有利于网上教学的指导,更有利于网上教学的改革。实现100%的学生实名注册率,特别是本科学生实名注册率。

Ⅰ5.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建设

Ⅱ-7.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17.统设必修资源配置与到位率

统设必修课程教学资源:印刷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含光盘)、IP课件、网络课程及课件等。这个基本资源各教学点以上的市点单位都应当配备。一是要求配备率,二是要求及时到位率:指开学第一周学生能够拿到教学资源的统设必修课程门数与当学期全部开出的统设必修课程门数之比。

18.统设必修课动态信息资源:

网上动态教学信息和资源包括教学文件、安排及有关通知、教学辅导及答疑、综合练习、网上直播课及考试辅导等。配套的网上教学资源:是指试点专业统设必修课程在已有中央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为满足本地区教学需要由学校自建设的各种网上教学资源。

19.选修课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①选修课资源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②已开选修课程中,两种以上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的课程占90%以上。已开的选修课程:已经被学生选学,已经或正在开展教学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指经过教学设计的印刷教材(含辅助教材)、音像教材(含光盘)、IP课件(应覆盖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网络课程及多媒体课件等。

20.图书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①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提供与试点专业相关的电子图书5千种以上,全文期刊1千种以上。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网络在微机上可能实现查询、浏览、阅读多项功能的全文电子图书,同时要求有相应的期刊,要求图书紧密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些是教材,也有些是参考的论文等都可。②学校能向教学点提供共享省级电大多种媒体的图书、资料和文献。提倡通过网络让基层的教学点的学生看到这些资料和图书。特别是随着毕业环节到来,学生要查阅资料,希望省级电大提供。

Ⅱ-3.教学资源的应用

21.应用措施与实施情况:①学校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度和措施可行,对教师应用进行培训和检查。②辅导教师都能使用,应用方案完整,对学生有指导。对教师开展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制度规定、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培训记录,并有教师使用情况的检查措施和记录。③学生能自主选择应用,能应用网上动态信息和资源。学校为学生自主选择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创造了条件,提供有方便学生的多种措施,并有学生应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情况记录和反馈意见。

Ⅰ6.教学模式改革

Ⅱ-11.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22.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①所谓形成的改革思路清晰,是要结合本地情况,形成具有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媒体特点、当地特点等的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创新思想;切实可行的实施改革的措施包括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模型和思路,有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规划、进度和措施;学校制订的实施性教学文件体现改革的思路,要有要求、可操作和明确的工作程序。②文件齐备,同时有检查制度,有实施过程的记录、小结和分析,有对应的研究活动。

23.改革的成果

1)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交互活动,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课程教学模式可以用功能模块和过程流程连接,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框架,并有对各种模块的定义或描述。形成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远程辅导为辅助,基于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学习和开展多种形式网上交互学习的方式。有一批示范性的整专业或一类课程有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支撑本地的教学模式。

24.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成效

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指导学生自主选课、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积极组织网上学习活动,能有计划、有指导地开展小组学习,并有记录和总结。有教师组织教学的教案,总结学生在学习能力、协作学习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示范性经验。

Ⅱ-12.实践教学

25.设计与要求;26.实施条件;27.实施效果:各试点单位按按规定完成全部实践教学,按时开出率在70%以上。组织落实、操作规范、报告齐全、评阅认真,学生能力有提高

Ⅱ-13.素质教育

28.总体思路与实施效果

学校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及其学生特点,结合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形成了加强素质教育总体思路,并有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求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对学生素质教育提出总体思路,针对学生特点,在知识、能力培养基础上,进行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教育;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的实施中。学校积极培育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校风、学风建设,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取得了成效。注重校园文化,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提供以人为本学习支持服务的条件,创造利于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例如,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刻苦学习的学风,加强诚信、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培养尊师、爱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团结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学校初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学校文化,学生在思想、心理、文化、能力等方面,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有示范性经验和典型事例。有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和开展素质教育的示范性经验、典型实例,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心理素质、文化基础、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提高。

Ⅰ-7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Ⅱ-14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成果

29.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①教学管理模式:目前研究部门对试点教学管理模式可概述为:基于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应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的具有现代化和网络化特征,基于多级的系统管理及运行,保证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的资源建设、整合与共享、提供多功能学习支持服务、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教学管理模式。

①所谓思路清晰:认识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办学质量的保证。从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要素,如:教学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条件保障等几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改革的具体措施,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要有实施效果。

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遵循远程教育的特点、规律,在完整性、统一性、规范性及特色方面作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

30.管理模式改革的成果

①初步形成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点、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得到实施

②有效地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准确,更新和反馈及时。真正实现招生计划、学籍注册与管理、毕业审核、考场编排、成绩登录、年报年检、公文传递等各个环节运转使用正常。而且还要有反馈,使得真正有利于试点工作。

Ⅱ-15.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

31.教学过程的监控

①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包括:课程设计与建设;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过程管理;考核内容和方式;监督运行机制;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

32.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执行

中央电大以校发文形式,对教材、网络、资源、学籍、考试、教学点、招生、教学过程、实践环节、毕业环节、教学检查与评估等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文件。各级试点电大制定的实施性教学及教学管理文件,它是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试点教学过程实际就是依据这些文件、制度,组织开展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过程。电大系统教学质量的标准对各级是同一的,各种教学要求和基本办学条件是统一的。要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防止执行过程中的失真和衰减。

3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管理

①形成性考核管理:形成性考核不仅仅是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情况,还应综合反映学生参加网上学习、面授辅导、专题讨论、学习小组讨论、教学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形成性考核各个环节的完成情况的档案记录必须完整、真实、有据可查。

②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无明显异常,能反映教学的实际状况,有考核结果分析:全省试点本科或专科形成性考核及格率不高出全国平均及格率5个百分点,终结性考试及格率不高出全国平均及格率10个百分点。

Ⅱ-16教学支持服务

34.支持服务的研究、思路与制度

①教学支持服务的思路明确:对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应当加强:从事远程教育所需的基本教学条件具备,开展远程教育的教学研讨、技术服务、教学服务、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满足开展试点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包含学习支持服务和非学习支持服务:其中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资源提供、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学习方法思路的指导和帮助、教学管理咨询指导、学籍查询、成绩查询、教学安排表、学科咨询服务、答疑等,非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主动关怀、心理咨询、教学设施和媒体使用的指导等。学校从对教师的支持服务和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两方面都有明确地思路和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对现存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改善。

②建立了相关制度,有措施、有检查,针对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改进

35.教学支持服务的开展与效果

①引导试点人员提高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条件和服务,达到学生满意的效果

②为教师提供备课、教研、学术交流、制作资源的条件和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只有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才能提高。

Ⅰ-8教育教学效果

Ⅱ-17教学质量

36.课程的教学效果

①多数学生"三基"达到基本要求,考试抽查和网院统一考试成绩正常

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抽查和试点高校基础课统考成绩正常。三基课程考试成绩50%以上的学生及格;抽查考试与本省平均成绩不超过10个百分点;全国统考课程与全国远程教育学校平均成绩不超过10个百分点。

②多数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技能,自学能力有提高,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要求学生能否达到50%以上学生学会基于网络的自学;能否通过作业或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自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上网和计算机使用技能,能熟练地从网上获取信息和资源。评估组将实地测验,检查是否50%以上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能。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和外语水平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的获取率相对较高。

37.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①论文(设计)的选题、指导、答辩和考核等实施过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②多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恰当、质量达到基本要求,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18.毕业生与社会的评价

3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好的和较好的占多数,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参考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否适应工作需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好的和较好占50%以上。多数试点分校和教学点毕业生反映较好。50%以上毕业生总体评价反映意见好和较好。

39.毕业生对教学的评价

将所有的指标简单的做了汇报,也是供大家参考的意见,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整个评估过程中还有针对相应的指标,还要参考上级电大制订的相应文件进行。希望各级电大在已取得的试点经验基础上,深化改革、有所创新,以丰硕、优异的试点成果迎接总结性评估,为我省远程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竞赛 配合物 构型 异构现象 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115-03

高中化学配合物构型问题在化学竞赛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也可以说是绕不开的一道槛。它不但在化学竞赛中屡见不鲜,而且在高中化学的其他考试中也常常出现。在此,就高中化学竞赛配合物构型问题进行探讨。

一、配合物问题在高中化学竞赛中的考点分析

2008年至2013年6届化学竞赛初赛试卷中出现的配合物问题分值统计如下。

图1

从近6年考卷分析,配合物知识点在2008―2013年的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中占分分别为11分、12分、16分、10分、15分和14分。赋分比例基本保持稳定,是化学竞赛中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高中化学竞赛大纲指出,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异构现象、配位方程式为主要考点。近年来的考题当中,配合物构型不仅每年必考,而且占分比例较高。

二、配合物构型问题的理论基础与解题方法拓展

(一)理论基础

参加高中化学竞赛的考生,必须非常清楚地掌握配合物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1.配位键的作用形式。熟悉配位键是由单方面提供孤对电子形成的;了解常见的中心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Fe3+,Cu2+等);了解常见的单齿配体(如OH-,NH3等)和多齿配体(如乙二胺,EDTA等),并了解多齿配体的多种配位方式。

2.配合物构型基本理论。了解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和晶体场理论;了解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构型上的差别;了解晶体场稳定化能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二)解题思路

配合物构型解题思路,概括如下。

1.中心离子(原子)的选择。先按单核中心考虑,根据中心离子(原子)的种类确定配位数,进而确定基本构型,如4配位对应四面体或平面正方形,6配位对应八面体等。同时也要注意题目的描述,例如,题目提到AX2Y2类型配合物2种不同的熔点时,应可以推出是正方形的顺反两种异构体,而不是四面体构型。

2.配体的选择。确定配位数后,先考虑给定的配体当中是否有多齿配体,然后考虑多齿配体占用多少配位数,最后再考虑简单配体,凑够配位数。当最大配位原子数大于配位数时,一般有两种情况:有的配于外界;多齿配体并非所有原子参与了配位。

3.构型的分析。先考虑立体异构,再考虑光学异构。

(1)立体异构。单齿配体立体异构包括:①平面正方形结构的顺反异构,如二氯二氨合铂(Ⅱ)。②八面体AX2Y4的顺反异构,如四氨二水合铜(Ⅱ)离子。③AX3Y3的面经异构,如三氯三氨合铜(Ⅱ)离子。双齿配体需要注意使同一配体各配位原子彼此相邻。

(2)光学异构。如果配合离子或分子中不存在对称面,则具备光学活性,例如AX3Y3的面式结构。在确定其中一个构型时,同时需要画出它的镜像,以防书写遗漏。

4.不同构型配合物的鉴别。首先考虑内界配体和外界离子的区别,即内界配体无法直接反应,外界离子的性质与游离离子性质相同,例如,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鉴别卤离子位于配离子内界或外界。然后考虑内界配体不同构型下的偶极矩差异,通常来说,顺反异构中的反式、面经异构中的经式结构偶极较小,在电磁场中显示出的诱导偶极较弱。最后考虑光学异构,一般需要用到旋光仪等光学仪器才可以鉴别。

(三)配合物解题方法拓展

某些配合物的理论,可以用于解答某些特定有关配合物构型的竞赛题,例如:

1.反位效应。反位效应指配合物中处于某些配体反/对位的配体呈现出特别的不稳定性,可以使用极化理论或 t 键理论进行解释,多用于平面正方形配合物,有时也用于八面体配合物。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配体反位效应强弱的差异,用于合成某些有结构特殊要求的配合物,如用四氯合铂(Ⅱ)酸钾合成硝酸二氨二水合铂(Ⅱ),由于I-的反位效应强于NH3,在进NH3取代时,第二个NH3取代会发生在第一个NH3的邻位,从而生成顺式产物,如图2。

熟练使用反位效应,可利用配体的取代选择性合成多种配合物。

图2

2.EAN规则。EAN规则指中心离子(原子)的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该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又称为十八电子规则或九轨道规则。EAN规则主要用于确定配位数、判断配合物稳定性、判断多中心原子羰基配合物金属键的个数。EAN规则可用于解答近年较热门的金属簇化合物竞赛题,如下例。

【例1】判断Mn2(CO)10中是否存在金属键。

〖解析〗由EAN规则,得知中心原子电子数加上5个羰基,总计只有35个电子,与稀有气体Kr的电子数相差一个,故存在一个Mn-Mn单键,使两边的Mn均符合稀有气体构型。

三、解题思路应用实例

【例2】2012年全国初赛第4题。

1976年中子衍射实验证实trans-[Co(en)2Cl2]Cl・HCl・2H2O晶体中只存在3种离子:X+,含钴的A+和Cl-。X+中所有原子共面,有对称中心和3个相互垂直的镜面。问题一:画出A+及其立体异构体的结构简图。问题二(略)。

按照前文提到的解题思路,分析如下。

1.中心离子(原子)的选择。A+的中心离子为3价Co离子,采取6配位,基本构型为八面体。

2.配体的选择。两个Cl-采取对位配合,乙二胺以两个N邻位以双齿进行配合。

3.构型的分析。trans为反式结构,可以画出A+的结构式,如图3。考虑异构体时,要从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出发。由于该分子有对称面,则不存在立体异构体,但存在cis(顺式)的情况,两个Cl-采取邻位配合,可画出图4。又因为图4不存在对称面,故可同时画出图4的光学异构体图5的结构。

4.本题不需要区别三种异构体,故不需考虑鉴别方法。

图3 图4 图5

如果用单核配合物分析方式无法解决构型问题,则可以把思路衍生到多核配合物上。多核配合物一般有两种情况:

1.原子簇配合物。有金属键M-M存在。

2.桥基配合物。有桥键M-L-M存在。

【例3】2011年全国初赛第2题。

问题一:画出2,4-戊二酮的钠盐与Mn3+形成的电中性配合物的结构式。

问题二:已知该配合物的磁矩为4.9玻尔磁子,配合物中Mn的未成对电子数为多少?

问题三:该化合物有无手性?为什么?

问题四:画出2,4-戊二酮负离子的结构简式(必须明确其共轭部分),写出其中离域π键的表示符号。

问题五:橙黄色固体配合物A的名称是三氯化六氨合钴(Ⅲ),是将二氯化钴、浓氨水、氯化铵和过氧化氢混合,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合成的。机理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首先得到Co(NH3)62+离子,随后发生配体取代反应,得到以新配体为桥键的双核离子B4+,接着发生桥键断裂,同时2个中心原子分别将1个电子传递到均裂后的新配体上,得到2个C2+离子,最后C2+离子在活性炭表面上发生配体取代反应,并与氯离子结合形成固体配合物A。写出合成配合物A的总反应方程式;画出B4+和C2+离子的结构式。

问题一到问题四的推理与问题五关系不大,在此不详细分析。问题五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配合物推断题。分析思路如下:

1.中心离子(原子)的选择。由于B4+是Co(NH3)62+发生配体取代反应所得,又知B4+是双核离子,故应用2个Co2+或Co3+作为中心离子。

2.配体的选择。需要考虑桥键的类型,由于2个C2+离子是由B4+均裂生成,考虑到过氧化氢中过氧键的均裂可能性,故可推测桥键应为Co-O-O-Co,又因为过氧化氢可以把Co2+氧化成Co3+,可以推测C2+中的Co应为+3价,故只会存在一个氢氧根,说明Co-O-O-Co桥键应该只有1个。而其余的配体,应该还是NH3。

3.构型的分析。由于Co在桥基配合物中仍保持6配位,故考虑过氧键占据一个配置,其余配体是5个NH3分子,形成八面体构型,据此可以画出B4+的结构。C2+的结构只需将B4+从Co-O-O-Co过氧键中间断开即可,仍保持八面体构型。如下图6图7所示。

(下转第118页)

(上接第116页)

图6 图7

4.同样地,本题不需要区别异构体,故不需考虑鉴别方法。

遇到配合物构型类的竞赛题时,学生可按照中心离子配体选择构型分析鉴别方法这一思路展开思考,顺藤摸瓜,方能获得理想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化学会.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大纲[S]. 中国化学会文件,2010

[2]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 无机化学: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27

[3]赵根厚. 化学竞赛命题特点及辅导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

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效率 归纳总结 策略 心态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1-03

引言

临近中考,摆在初三毕业生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初中三年里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同时这也是每位毕业班任课教师需要深刻研究和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复习后期,教材内容的复习已全面结束。中考英语复习后期应以提高能力为主,勿容置疑,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应试技巧。本文将通过教与学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在中考英语冲刺阶段取得高效的成果。

一、提高初三英语冲刺阶段课堂效率的策略

1.认真备课,把握课标。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提炼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有些教师从来不认真研读课标,而拼命地死抓学生成绩,这是本末倒置的。中考的命题都是在结合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经过严谨而细致地推敲后才定稿的。因此,如果教师对课标一无所知,就如同流水失去了源头,失去了教学的生命力。

2.结合错题,辐射串讲。初三英语教学离不开试卷评讲。然而,教师在组织评讲教学时,不妨在评讲过程中融入多种元素,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也使课堂教学活动更为高效而紧凑地得以组织。

3.重视反馈,检测效率。有些教师在初三的冲刺阶段忽视了反馈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忽视学生的课堂反应,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等。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综合评价表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另外,综合评价表应充分考虑人性化,让学生通过评价自我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中考英语冲刺复习教学建议

1.进行最后的总结工作

不管在哪一个时期,总结工作永远是最为关键环节。通过总结工作,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更加熟练且系统化,学生思维高度得到提高,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更加完善。

一方面,教师引导并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学生也应该自觉进行总结工作。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总结或复习以下内容:(1)错题类。尤其要对那些比较典型或者自己掌握不好却经常犯错误的题目做出重点标记,并重点进行反复性的记忆与掌握。(2)典型题、必考题类。该类题应该重点总结、必须总结的题目,亦是重点复习、必须复习的题目。(3)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类。对于自己常用的解题方法或者自己理解的比较好的方法做重点标记、进行掌握。通过这样最后的总结方法,可以帮助和学生再一次系统化的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深人提高其解题能力,优化应对中考的思维。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进行总结工作。教师的总结工作主要包括:(1)学生笔记本上总结的几类题。教师的总结工作中应该包括该部分的内容,不同的是,教师总结该部分内容的侧重点与学生不同。教师更加侧重典型题、必考题类和新型题目或新型解题方法,更加侧重于错题类题目的分析。通过该项最后的总结,教师在课堂上多多重复此内容,加深学生印象。(2)学生掌握的答题方法的详细统计。从横向来看,总结学生比较熟悉的答题方法,从而得出教师课堂讲解题目时间分配表。从纵向来看,统计学生个体对于答题方法掌握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

2.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冲刺复习课堂

练习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均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英语教师要在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学习状态等因素的条件下,将多种教学方法引人到中考英语冲刺复习课堂上。在该时期的课堂上,教师引人多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多的共享好的解题方法,并且在高度紧张的复习氛围中深深地融入英语语境与英语环境中,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对该阶段的学生的理解,恰到好处的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一个轻松、高效的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课堂,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本段时间的学习,同时有助于学生在中考实战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达到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的效果。

3.“同步课堂教学模式”辅助中考英语冲刺复习

负责带中考班的英语教师以及学校负责管理的教师可以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教学组。构成一个简易的类似于同步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同步课堂教学模式”中,主讲教师、课程负责教师及技术教师共同完成中考英语冲刺复习的教学备课、上课等环节,功课辅导教师负责监督学生学习和监督管理学生等辅工作。教师们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分工协作,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的贯彻落实。将这样的“同步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各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必备的条件,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关键。但应注意的是,该同步课堂的模式比较适宜于中考冲刺,英语复习课的基础知识串讲,像练习课、解疑辅导课等还是以面授教学为宜。

三、中考英语冲刺学生复习建议

1.善于归纳、有的放矢、总结反思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不容许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应该分析英语中考命题中的易失分题并研究中考命题的改革趋势,学生应该重点分析各轮复习的侧重点,研究解题技巧与方法,力求做到能得的分绝不放过,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各类题型的考查方向和答题技巧,归纳总结重点语法项目。并且要经常反思自己在课堂内的教学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对学生的总体情况有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使学生的成绩得到稳定提高。同时应该针对考点和重点,分析掌握学生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安排复习内容,尤其是对学生经常容易搞混淆的知识点,要加大它们的复习力度。还应增强对改革趋势的研究,注意考试动向,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练习和模拟试卷,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全面的检测从而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复习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总而言之,任何复习方法都要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思为核心。

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不断的归纳总结知识点和试题规律,慢慢形成自己高效的答题习惯和能力,并时常反思自己在上课和做题时有没有懈怠,有没有做到独立思考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学生也应该对复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每节课应该留出5到7分钟学生思考与反思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紧迫感。

2.有错必改,事半功倍

重视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把考过的试卷和自编习题给学生练习;对学生认为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理解深刻透彻。以往年的考试试题为学习的切入点,采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讲解学生有疑问的,拿不准的,易混淆的,又经常考的知识点,使离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模糊的知识点清晰化,生疏的语言知识点熟练化,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错题本,也需要搞清楚错题本的作用。说得广泛一点,错题本是能够提升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坚实学习基础、取得优异成绩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我们大部分的同学并没有对错题本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是同学们对错题本的理解有误区,错题本上不只是“错题”,它同时也包含了“错题”“、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等,它是对知识点的梳理,是重点、难点和精点的高度集合和重点解析,它使得学习重难点更加突出、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学习也更具有高效性。

3.书写工整,印象良好

仅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不够的,工整漂亮的书写同样会为我们的文章增加不少印象分。对于那些没有良好书写习惯的同学,如果能对自己的书写习惯进行一定的训练,相信能对其考试有不少的帮助。

四、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应注意的问题

1.查漏补缺,确保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考试复习的前期阶段,通过自我的不断努力,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确保基础的教材内容已基本复习完毕。 在此基础上中考英语复习后期还需要进行反复巩固和查漏补缺工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届中考英语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词汇的所有用法以及考纲中新增加词汇的基本用法。对于历届中考英语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词汇,则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命题规律和特点,融会贯通,;而对于考纲中新增加的词汇,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教学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料和工具书,全面掌握它们的重点用法。同时还要强化各个知识链,力求做到对知识点的系统和完整的掌握。

除了在复习前期阶段已经基本完成的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复习后期还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习:

(1)在做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和平时练习时应该对各种英语语法知识进一步的落实巩固。

(2)要重点关注下面几个历届考试中重复率比较高的语法项目:冠词、代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形容词的级、动词的时态、语态和情态动词等。此外 it 的用法、 名词词组作连词用、介词复合结构、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被动 、倒装语序、主谓一致关系、近义词和同义词辨析、日常交际用语等在考试中出现率较高的知识点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落实。

2.规范答题程序,积累应试经验。

在复习中的模拟考试中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思想上要充分重视,把每次模拟考试都当作实战来进行。这样可以是自己的考试经验得到丰富,并能放平自己的考试心态。 第二,在每次模拟考试中要合理地规划各个题型各个试题的答题时间,并养成严格的限时做题的习惯。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在实战中不至于手忙脚乱,慌慌张张。第三,答题一定要规范。比如,改错形式、涂卡方法、书写习惯等方面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并且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都要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与归纳。

3.积极调整心态,提高考试技巧。

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和智力,还有考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中考英语复习后期的一项非常重要任务就是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临场考试技巧。要做到以下三点:

(1)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常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永不放弃,总有一天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抱负。

(2)减少自我压力,增强考试信心。

“减少自我压力,增强考试信心”也是考试复习后期必须训练的一点。在激烈的中考复习竞争中,有一定的压力是非常正常的。“减少自我压力,增强考试信心”就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正确评估自己的真实水平,合理确定自己的终极目标。此外还要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相信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认真的复习准备,一定能够在中考奋力一战并且取得胜利。

(3)调整自身情绪,不受环境影响。

在每次模拟考试中,一定要让自己保持一种自信,这样可以使自己处于一种稳定的易于发挥自己水平甚至超常发挥的健康心理状态。同时也要磨练自己能吃苦、能受挫、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4.优化应试战术,确保中考成功

在考试前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合理的应试技巧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中考英语复习后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模拟训练时,要求“三从一大”。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每次模拟训练时就要卡好各个题目题型的做题时间,并且要养成习惯,这样就不会在考试中由于时间分配不当而失掉应得的分数。

(2)难度大的试题要灵活处理。

“大胆、暂时放弃”是处理难度大的试题的重要方法。难度大的试题一般分两类:1)是从前做过,但不能马上想起来的。2)是以前没有做过的,这类题一时半会是不能找到突破口的。遇到这两类题时,千万记住,一定要暂时先放弃,不能死缠烂打,否则自己的心情会受到影响,不但这两种题解不开,反而影响会做的题目的发挥。此时,可以在1)类题前做一个记号,在2)类题前做两个记号。做好记号后,先暂时放弃它们,做后面会做的题目,等到顺利的解开几道题之后,情绪稳定了,思路打开了,此时再去看前面做了两个记号的2)类难度试题,也许就能顺利解开了。

五、总结

初三的冲刺阶段很短,但临阵磨枪却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动用所有的智慧,最大化的利用时间资源,帮助学生排除干扰。使他们不仅考出好成绩,还能学出好本领。同时,学生一定要注意考前心态的调整。平时复习中一定要认真将错题本、笔记本和典型试卷认真反复的巩固练习。考前一定要认真看典型试题,提前进入考试状态,排除其他学科考试所带来的心理的干扰。总而言之,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学生和老师一定要同心协力,注重实效,讲究方法,克服一切困难,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考试习惯,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积极调整好考试心态,学生们就一定会打赢中考英语这场战争。

参考文献:

[1]李美.中考英语复习全攻略[J].现代阅读,2012.

[2]艾士慧.中考英语有效复习策略问题[J].教学交流,2011.

[3]黄海东.优化初中英语晨读课实效策略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 (05).

[4]王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三学生冲刺阶段的英语课堂效率[J].教海探蹊,20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雷忠.谈提高中考英语总复习效率的几点作法[J].现代阅读,2012.

第8篇

【关键词】一体化;任务引领;实施;不足;反思

为了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培养质量,进一步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从2009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在全国17个省(区、市)的30所技工院校启动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这项改革试点将传统的以学历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转变为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职业能力教育,促进了职业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努力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笔者带教了两年维修电工专业试点班,四个学期曾任教过表一的五门专业课程,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材作为学材,相应配套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一体化精品教材作为教参。在教与学过程中笔者据于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场地环境及设备不断总结及提升“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实施技巧,反思其优势和不足。

1 课程编排及学材呈递增性

从表1可看出,试点班四个学期的专业课程编排从最熟悉不过的照明线路入手,到电力拖动线路、电气设备上升到较抽象的电子线路及自动化控制,呈现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培养动手技能到锻炼大脑思维的递增性。

表1 课程编排及任务设计

每个专业课程都是以“学习任务”作为教与学的引领,任务的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体现出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由浅到深,从生活中来到现实社会中去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

2 教学方式呈主动性及灵活性

告知式教学只是提供信息并告知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保证理解”。而构建主义理论表明:人要自己独立创造和构建事实,才能够把别人的指示转换为自己的体系结构。如图一所示,人通过综合运用眼、耳、口、手能将外来资信重新整合,成为自己的认知。试点班所用的学材任务中分为明确任务、施工前准备、现场施工、总结与评价四个环节,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在各活动中都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引导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主动查阅教参;同学间互相讨论;动手实操;团队合作;向教师提问,甚至质疑老师的认识。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同学们更主动、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而变得活生生,消化外来信息(如书本、他人说法)转化为独特的“内部语言”。信息得以被理解和很好地记忆,并整合构建为个体的重新认识。因此,以“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主动性比告知式教学的指示发挥更明显的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及其精神状态。系统性地使用表2中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不容学生有偷懒的想法。如何时采用独立工作法,何时扩展小组合作学习,使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如关键词卡片的制作、使用,何时制作?谁制作?用于重构?用于展示?用于复习?巧妙使用卡片使同学们充分理解外来信息;观察课堂气氛,何时补充小乐趣让学员精神为之一振,何情境学员精神相对集中适宜独立思考,何情况适合开展团队工作等。各式各类的学习手段是为知识的增长服务的,其应用更应具有知识学习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图1 不同感官记忆能力比例

3 实施效果呈逐升性

在完成几个任务下来,在获取资信、制订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价等过程重复循环下,专业知识及技能得以提升及不断强化,如安装单相照明线路装接三相电力拖动线路,学生认识了单相、三相交流电及其应用,接线工艺、技巧不断熟练及规范化。电子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家电维修的乐趣及奥妙,小小的电子元件是如何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及强大的功能。自动化控制让学生看到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程序的编写,实现了手工操作无法达到的控制效果,高端技术的低碳、环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工具及仪表的使用从陌生到熟能生巧,如对螺丝批、钢丝钳、万用表、兆欧表、电烙铁等工具频繁使用,懂得安全操作、结构原理及维护。对行业产品从不认识、被动熟悉到自觉“上网淘宝”,如了解接线端子-线耳、电磁铁-接触器、开关-触点、线圈-继电器等术语的互通及差异,接触器、继电器、传感器、编程控制器、启动器、变频器等器件或设备类型、参数及适用场合。

表2 教学方法训练

专业课程、工作任务的升变,更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从没意识、不重视升华到固化职业操守与技能同等重要,如安全(戴安全帽,穿绝缘鞋、禁佩戴妆饰品等);考虑成本(如爱护元器件、节俭、注重环保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将他人工程看成是自己家的事,不以获取暴利而损害他人利益,不贪便己而留下“祸根”等已潜移默化成习惯,鄙视那些没职业道德的行为。从坐着等老师的讲述自觉查阅资料;从老师提问从个人角度提出不同见解;从听从老师的安排制订方案实施排除故障;从以个人为中心综合成员意见;从孤身奋读团队协作;从内向寡问善于与人沟通;从不懂表达制作海报、PPT 、纪录视频表现小组业绩及对成员的喜爱之情等专业以外的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与人沟通、评价汇报等能力慢慢成长了,为以后深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不足及反思

四个学期的试点学习结束了,“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了解到职业活动环节,培养了综合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真正做到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职业能力教育。课程的任务设计强调从工作任务中归纳知识,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完成“必需、够用”的知识构建。虽然说不同的任务中包含了不同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以任务设计者的意志起承转合、前后关联序化在一起,而是离散、内隐在任务之中的。即使课程设计者有意识地将任务与任务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任务与知识也存在着关联,但未必任务中的知识点之间同样存在教育学意义上符合认知规律的必然逻辑联系。破碎的知识结构难以应对现维修电工初、中、高级理论题。题量之多达2000多题,考点之广足以令同学们望而生畏,也令教师的激情解答被凌乱的知识切割得荡然无存。

同学们对以往学科《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最缺乏、最凌乱的,如沿袭普通教育课程或教学的老路讲学科知识的关联,就回归于抽象、难懂、乏味、似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理论教学。希望通过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把专业基础知识无形地融入到特定的任务中去,让学生通过做达到知识构建,就需用到现成的物化产品。可充分利用学生亲手做出来的产品分析知识点,结合传统的学科教材,突出知识的关联性及特性。从自己做出的产品中升华对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也符合认知规律;同时也遵循了“辨别、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这一由低级到高级逐层上行的规律。表三例举了如何综合运用学生作品强化电工知识。

表3 产品与知识的联系

在追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技校生都要面对必须通过相应的技能考核,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才能毕业的现实。对于接受过一体化课程教育的同学来说,“做”技能方面的确更胜一筹。但由于知识的零散会影响其通过传统的学科理论考试,同时也埋下了因专业知识基础松散而影响其深造的隐患。上述的看法及建议只是笔者的一些教学感悟,望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使“任务引领”的一体化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职业知识基础得以稳固,职业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清娥.浅谈“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2).

[2]尚晓萍.关于上海市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任务引领型课程实施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15).

[3]韩世才.“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法[J].机械职业教育,2008(10).

第9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管理会计的精髓在于活用,这是由其服务的管理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而活用意味着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微观层面,即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角度探讨民办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和方法。

一、民办高校学生个性特点和学术品质

在第五十六届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论坛上,中国的博士们与23位诺奖获得者朝夕相处一周后,深深感到:“最重要的收获不是在专业知识上,而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品格感动和震撼。”可见,塑造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关注培养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学术品质。

笔者作为民办高校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通过长期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归纳出了民办大学生的个性和学术品质特点。

(一)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表现欲强

从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怀疑性看,民办大学生要明显强于公办高校学生,主要表现在:比较乐意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对人对事物富有热情,易于接受新事物;社交能力强,交际面广;信息多元等。

(二)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强烈

大部分民办大学生有较好的经济条件,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但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某些行为或结果没有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常遭遇过多的批评甚至冷遇,所以他们非常渴望被人关注、受人尊重。

(三)学习凭兴趣,综合素质相对较弱

总体上,民办大学生对感性、具体、时尚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而对理性、抽象的知识兴趣不浓;对只需短期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比较感兴趣,而对于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的目标,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所以偏科现象比较严重,知识结构欠完善,缺乏底蕴。

(四)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外在激励和约束的依赖性较强

从本质上讲,民办大学生也有很强的上进心,渴望实现心中的理想,但由于个性比较单纯,自控能力较差,定力不够,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左右,而放弃当初信誓旦旦要实现的目标,所以,正确的引导和外在的激励、约束对确保民办大学生行动的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教学现状

(一)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老师往往在第一堂课就“切入正题”,而不去阐明本课程对经济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或者即使讲了,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让学生产生切切实实的、感性的认识;在教学的推进过程中,缺乏与理论、方法相匹配的典型案例;有些老师还不擅于对学生的投入及时进行激励等等,使行为多以兴趣为导向的民办大学生由于没有对本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而缺乏学习和探索的激情。

(二)过分强调计算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中,许多知识点必须通过耐心、细致地练习才能掌握和巩固,而这触及了民办大学生的软肋,很多学生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老师只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计算能力的训练上,无暇顾及诸如方法的来龙去脉、体系的严密性、隐含于各种程序的观点和理念、管理问题解决方案等内容的讲授,而这恰恰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最有生机、最能激发潜质、最具创造性的部分。枯燥乏味的讲授对于原本定力不够的民办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合作的最佳理由。

(三)忽视师生互动

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不畏困难,持之以恒,这对非常依赖外在激励和约束的民办大学生而言,任课老师的持续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据调查,本课程的课堂时间中,约四分之三系“教师讲、学生听”,而且很多情况下是大班上课,两个甚至三个班济济一堂,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疑问;另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不兼(或不对口兼)班主任/辅导员,师生之间几乎没有沟通的机会。师生之间互动的严重缺失,不仅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还使有些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因不被关注和正确引导而被扼杀。

三、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源动力

针对民办大学生学习凭兴趣的特点,在讲授课程内容前,可以通过案例介绍、情景模拟、职业路径展望等方式,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笔者在上第一堂课时,先给学生介绍“亚信公司CFO刮骨疗毒”的案例。该案例讲的是CFO韩颖在获得CEO授权后,通过组织和深度参与财务软件的选型和推进、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和薪酬管理,使亚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韩颖也因此被誉为“亚洲”第一CFO。听完后,大家一致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原来由会计人员承担的会计数据的收集、记录、储存等繁琐而常规性的工作,已由系统替代,会计人员要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将视野转移到企业价值的创造动因、过程及其结果,为内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成为企业管理团队的一员。

当大家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又趁热打铁介绍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比如,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成熟的西方国家,财务总监、CFO等财务精英,项目总监、CEO等商界精英,多源于职业管理会计师(cere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CMA),获得CMA证书,也已成为一些企业聘用员工的优先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已不能仅依赖资本市场的输血,而是迫切需要提升其自身的造血功能,正如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heeChow教授在上海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上所说的:“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其实是管理会计而非财务会计。”中国大陆获得CMA认证的,绝大多数在著名跨国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和高级财务经理,平均年薪超过50万元人民币。课后,不少学生前来询问:CMA认证要考哪些课程?报考的条件?培训方式?现在要做哪些准备?哪些城市设有考点?就这样,学生在充满期待和憧憬中开始了本课程的学习。

(二)满足归属和尊重需求,营造创新氛围

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思维的灵感就会不断涌现,个人的投入就会更加专注。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尊重个体,彼此关爱,海纳百川”的氛围,让人人感受友爱,获得尊重。积极采用“双主教学模式”,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借助各种手段、方法实现教学双方互为主体,彼此相长。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在学期开始,将教学计划,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练习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参考文献,本课程理论和实务的前沿课题,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及最终成绩构成等以成文的形式告知学生。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对本学科的前沿课题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整个过程,如组团、选题、研究方案确定、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施、文献查阅、数据分析处理和总结报告撰写等都由学生自主协商而定,老师与学生约定成果形式、成果汇报方式、考核标准,老师在研究方法、信息收集路径、团队合作要求和技巧等方面提供指导,并协调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环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关系。成果形成后,由团队推荐一名成员上台作介绍,为了防止团队成员搭便车,也为了给每个成员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等主要成员讲完后,团队成员一起走上讲台,整个团队接受老师和台下同学的提问,鼓励同学之间讨论、质疑,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团队成员及其他参与同学打分,作为平时成绩。为了节省时间,要求上台汇报的学生必须准备充分,言简意赅,利用多媒体手段,并将概要提前一周发给全班同学,以便大家酝酿提问和质疑。

“双主教学模式”充分满足了民办大学生的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由此营造的和谐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力,它必须通过创新的素质教育和训练而获得开发和提高。教师应该加强课程内容方面的决策,不再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将其作为刺激和激活创新思维的工具。“对于管理会计而言,首要的是在让管理者明确其能增加价值之前,解决其内部冲突和不一致的问题”,“即使信息相同,基于不同目标的决策所采用的管理会计方法是不同的”,所以,逻辑思维、质疑、灵活思考应该成为管理会计创新思维培养的主旋律。

1.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凭借这种能力构建一个公认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基本规则体系,作为管理会计人员学习与交流、证明自身对企业目标实现的价值的依据。通过逻辑思维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并正确利用逻辑规律(如无矛盾规律和理性推理规律),形成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演绎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逻辑推理能力)。无矛盾规律认为在同一时间内和统一观念下,对某事的陈述不能相互矛盾。理性推理规律是说:若A=B,B=C,则A=C。运用这两个规律可以解决管理会计中许多冲突和不一致的问题,比如平衡计分卡是确保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但它要求指标系统必须在长期和短期目标间、外部计量(股东和客户)和内部计量(业务流程创新、学习与成长)之间、所要求的结果和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间相互链接,避免彼此矛盾。可以先引导学生就某一指标在计分卡的四个纬度间纵向对接,比如,员工的劳动技能可以有效改善产品质量,并缩短内部经营周转的时间,产品的高质量和按期交付强烈影响客户的忠诚(包括客户的获得、保持、客户的满意度),而客户的忠诚强烈影响资本报酬率,根据上述逻辑关系,构建指标体系,如图1。

可以看出,当一个指标纵向穿过计分卡的四个方面时,一个因果链就被建立起来了,当企业的经营战略被设计成一系列相互链接的综合结果和业绩动因时,企业就拥有一个公认的、共享的参考系统,基于这个系统,企业成员理解战略,统一目标,协调努力,共同学习和成长,管理会计对企业实现目标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企业情景,分步给出信息,让学生构建并随着信息的变化调整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通过反复、经常的训练,逻辑推理能力便渐渐形成。

2.质疑习惯培养

质疑习惯的培养旨在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或所遇到的事实清楚地进行主体分析,并形成一种清晰、稳定的思维模式。质疑习惯的培养可以分阶段进行,刚开始由老师设置问题,比如,变动成本法解决了完全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配的主观武断问题,也把管理人员的视野从生产转移至销售,避免了盲目生产,但在企业制造环境和制造工艺发生明显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变动成本法还有存在的合理性吗?可以为学生作如下提示:由于企业生产日益程序化和自动化,产品生产成本中制造费用比重急剧增长,直接人工比重则相对下降,尤其是一些拥有先进技术装备的企业中变动成本甚至会低于生产成本的10%,在这种情况下,仍将固定成本列入期间成本,则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信息,导致经营决策失误。而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现代企业纷纷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以增加组织柔性,将企业设计成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宗旨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管理也聚焦于持续改善和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以服务管理为宗旨的管理会计应该也必须以“作业”为核心和起点,以产品为核心的变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显然已失去了“相关性”。通过对新经营条件下变动成本法的质疑,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便呼之欲出了,而对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动因的选择和作业成本分配上的随意主观性的质疑,又给成本动因理论带来了广阔的探求空间。

当学生渐渐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后,就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并解答问题,不妨将黑板的一角定为“质疑区”,学生在上课之前板书问题,老师根据问题的多少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供大家讨论,原则上由提出问题的学生主持。

3.灵活思维习惯培养

灵活思维习惯的培养旨在凭借这种能力提供明确的决策支持导向的信息,使管理会计真正成为“企业内部咨询师”。授课过程中,应该重点强调管理会计方法、技术、指标的适用前提和范围,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比如在确定各责任中心的内部转移价格时,选择什么样的价格类型,应充分考虑特定的生产条件和环境条件,因为,没有一种最优的、普遍适用的内部转移价格。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和方法:(1)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2)以启发、引导为主,尽量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3)中立对待学生的观点,但可以“释义”或“阐明”,即沿着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解释、再组织,或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详细说明,并再现其思维过程;(4)既要关注学生知道多少答案,更要关注学生在诸如矛盾对立、进退两难、令人费解等挑战性情境下的表现,因为这些情景需要策略性的推理能力、洞察力、坚持不懈、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技巧。

(四)拓宽知识面,丰富创新背景

创新源于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及其融会贯通,创新型管理会计人员除了掌握本课程的专门知识外,还必须拥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和能力,比如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有关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基本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个人能力和经验;创造学知识、创造活动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技法等。

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素质:(1)适时补充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2)列出相关领域的论著明细,供学生自习;(3)鼓励学生把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发现或总结的有价值的信息与大家共享;(4)邀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CEO、CFO等作讲座;(5)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调研;(6)安排管理会计课程设计,让学生结合案例或情景进行综合性训练,比如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沙盘实战、全面预算等。

(五)强化激励和约束,持续创新行为

大量的课堂互动和探索性思考需要持续的热情和充分的课前准备,必须不断的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对学生的投入给予激励。激励方式以正强化为主,即对准备充分、积极参与互动、思维和想法前瞻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加分等奖励。而由于课时的限制,许多技术性的知识只好采用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通过作业巩固和消化的方式。所以,每个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作业,老师必须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严密监督,监督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检查是否做了。由老师主查,班级骨干协查,激励方式以负强化为主,即只要发现不做或敷衍了事的,就给予曝光、扣分等处罚,决不姑息,以防学生产生侥幸心理。

第二步:公布答案,学生自我校对,要求订正部分用红笔书写。

第三步:答疑。普遍性的问题,课堂解答;特殊问题,课余时间个别交流。

第四步:回收作业,检查订正情况。

不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要做好记录,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平时的这些考核要向学生公开,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和行为。

四、总结

通过对民办大学生个性特点和学术品质、以及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管理会计课程特点,遵循创造性人才培养规律,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激发民办大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的兴趣,满足民办大学生的归属和尊重需求,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二是管理会计以服务组织内部管理为宗旨,所以其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上;三是创新源于综合,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理论和实践积累;四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激励和约束,可以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创新教育预期,这对民办大学生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郑爱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5,3(2).

[2] 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7).

[3] 马国庆.ERP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变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

[4] 杨乃定.创造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 [美]Robert S.kaplan Anthony A.Atkinson.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 吴大军.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7] 胡玉明.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美]Arthur L.Costa,Bena Kallick.李添,赵立波等译.思维习惯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