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

时间:2023-12-05 09:5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 亚健康;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37-02

Chinese medicine“Treating Pre-disease”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

HUI Qiush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and sub-health was described,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clarified. The paper also expounded how to prevent and treat sub-health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Pre-disease” has its unique feature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Treating Pre-disease"; Sub-health;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治疗,将会发展成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心脑血管、肿瘤等严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性调查结果:目前全世界约有75%的人处于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状态[1],也有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60%-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因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亚健康的防治中具有特色与优势。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亚健康的防治,使人们远离亚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医“治未病”

1.1 中医“治未病”观点的提出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到了“治未病”一词,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意在于健康时要防止患病;又如《灵柩?逆顺篇》中“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表达的“上工治未病”观点强调在疾病未发或病后未恶化时要及时治疗。历代医家对“治未病”也不断完善,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提到“夫治未病者,见肝脏之病……”,而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药方》则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的观点。

1.2 中医“治未病”的范畴[2]

可将“治未病”范畴概括为:(1)未病先防:当身体健康时采取各种保健或者养生的手段增强体质,防止患病;(2)防微杜渐:当身体出现偏离健康的迹象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3)既病防变:当人体患有疾病后,要及时治疗,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和累及更多的脏腑;(4)防病复发:疾病初愈后,要调养自己的身体,促进机体完全康复及维持健康状态,防止疾病的复发。

2 亚健康

2.1 亚健康的概念

WHO将健康定义为[3]: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都完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身体虚弱。人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非健康者既不属于WHO定义的健康范围,也不满足健康对立面――疾病的诊断标准,而是处于两者之间,为了描述这样一种状态,产生了诸如“第三状态”、“过渡状态”及“灰色状态”这样的概念,我国学者则将之称为“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4]中给出了亚健康的确切定义: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2.2 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5]:(1)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环境封闭和恶化;(2)人体自然衰老;(3)饮食不规律与作息不规律;(4)内分泌失调;(5)滥用药物。中医理论认为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有[5] [6]:(1)七情内伤,指思虑、脑力劳动太过;(2)饮食不节;(3)起居无常;(4)劳逸无度;(5)年老体衰;(6)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形成的,分为健康体质与病理体质,如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等[7]。具有病理体质的人,其体内阴阳平衡已失调,但尚未发展为疾病,即处于亚健康状态。由此可见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亚健康产生的认识是相近的。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2] [8]:(1)心理症状:精神萎靡,抑郁寡欢,焦躁易怒,易猜忌、失眠,记忆力下降,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存在过分自私的倾向等。(2)生理症状:头昏头痛,四肢乏力,眼干目赤,胸闷气短,心悸心慌,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冷淡,皮肤粗糙,毛枯发落等。(3)社会表现:学习吃力,工作困难,朋友寥寥,不善于人际交往,家庭矛盾繁多,难以适应社会等。(4)理化检查:检查常无阳性结果或检查结果超出限定但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如某些免疫指标下降,血压为正常高值等。

3 亚健康和中医“治未病”的关系

“未病”与“亚健康”是两个跨度相距2000多年的概念。中医的“未病说”不等同于“亚健康”。由中医“未病”理论知“未病”包括无病的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以及已病未传状态三个方面,显然亚健康状态则应属于中医“未病”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亚健康防治是采取措施防止其向疾病发展,让机体恢复健康,而中医的“治未病”不仅要采取措施防止其向疾病发展,还要防止亚健康的产生,而且在已病的情况下,还要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累及未病的脏腑[9]。虽然亚健康是基于西医学而产生的概念,但由于其机理尚不明确,无法用理化方法等确认其病理性质和严重程度,所以对于亚健康西医学的防治措施无法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着重从宏观整体表现来辨识机体状态的理论和注重研究人体功能反应的诊断治疗,为亚健康的防治指明了方向。

4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10]-[14]

4.1 调摄精神

调摄精神是“治未病”思想的基础。机体和精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的精神活动是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直接影响着机体的盛衰。精神不佳将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对应的内脏功能紊乱,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正如《内经》中说到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避免异常的精神刺激,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保持精神安定乐观,是防止“亚健康”状态出现的重要前提。

4.2 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中的作息顺应气候变化规律和时间的周期性变化,就会自然而然保持健康,《内经》说:“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可见如果长期生活起居没有规律,人体抗邪能力和免疫力必然降低,容易感患各种疾病。

4.3 合理饮食

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起到防治疾病、保健、延缓衰老的作用,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防病保健的关键。清代刘承干所著《嘉业堂丛书》中说:“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食物中的营养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还可防治疾病。《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的观点,道出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4.4 适量运动

“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养生与保健的观点。运动在生理上可以活动全身肌肉、筋骨与关节,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提高抗病能力,还能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错综变化的判断力,从而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在心理上可以调节人体紧张的情绪,消除机体的疲劳,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保持健康的心态。总之,持之以恒的运动能内以养生,外驱邪气,是预防亚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4.5 食疗药膳

中医服食方药历史悠久,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及:“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视保健与亚健康的防治,而食疗取材自日常生活中食物与中药,具有无毒副作用、经济、制作服用方便及无创伤痛苦等优点,必将受到广泛关注。历代以来中医“治未病”积累了大量的有效食疗方和药膳的方法,如辨体施膳、平衡饮食等等。根据不同亚健康人群,不同体质类型,不同季节,采用中医食疗药膳,将对防治亚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4.6 针灸与推拿

针灸与推拿无疑是中医治疗方法当中最具特色的疗法。根据中医治未病和辨证的原则开发相应的针灸技术和产品作用于相应的穴位,能达通经脉,调其气血,沟通内外上下,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达到“治未病”与防治亚健康的目的。而应用推拿防病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就受到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如《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

5 总结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是《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同时也符合现代预防医学诊治亚健康的标准。以中医“治未病”理论来指导亚健康的防治,如用“药膳食疗”的方法,其发挥了中医学理念及治疗方法多样、 操作方便、 效果理想、 中药价格低廉的优势,利用非药物保健方式来调治亚健康,弥补了西医的不足。继承并运用中医“治未病”来指导亚健康防治的同时,也完善了中医预防医学,促进了医学发展,为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可见,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 19(1):10-13.

[2] 王天芳, 孙涛. 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10):929-933.

[3] Preamb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 ado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 New York,19-22 June,1946;signed on 22 July 1946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 61 States and entered into force on 7 April 1948.

[4]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10.

[5] 于春泉, 张伯礼, 马寰. 亚健康状态常见病因及其干预措施[J]. 天津中医药, 2005, 22(5):439.

[6] 刘少举. 645例亚健康人群的中医症状与成因分析评述[J].医学信息,2009, 1(10):143-144.

[7] 许红. 中医体质“治未病”与亚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2008:109-111.

[8] 刘豫,薛晓琳,王天芳.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及评定[J].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 2008:309-313.

[9] 鲁缘青. 亚健康与中医未病说[J]. 光明中医, 2010, 25(8):1354-1356.

[10] 思金华, 谢慰, 李应昆.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医防治亚健康的常见措施[J]. 光明中医, 2008, 23(7):926-927.

[11] 谢卫平. 浅谈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思想防治亚健康[J].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2008:127-129.

[12] 崔丽娟, 罗仁,赵晓山.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7):146.

第2篇

【关键词】健康 亚健康 体育锻炼

傅善来等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报告,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也只有20%,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75%。从体育学角度,对人类的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各种不同类别的体育项目对人体亚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区分出不同类别体育项目对亚健康干预效果的差异性,旨在为减少和缓解亚健康状况,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在处理学习、社交、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问题时,时常产生内心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低落、忧郁、焦虑、头晕、失眠等亚健康的表现。

1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一种临界状态,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2亚健康的分类

关于亚健康的分类方式,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主要可分为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社会适应性亚健康、道德品质性亚健康。

2.1 躯体性亚健康。躯体亚健康主要临床表现在以下方面:有疲劳感、头晕头疼、心慌、食欲不振、胸闷气短、消化吸不良、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等症状。这种状态的亚健康如持续发展,将会影响人体各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2.2 心理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有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心中懊悔、紧张、焦虑不安、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精力下降等症状。

2.3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患者不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在工作或学习中,会遇到重重困难,人际关系紧张,没有知心朋友,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和人际交往,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进而会继发地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2.4 道德品质性亚健康。道德品质亚健康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人常常陷入个人狭隘的知识经验圈子,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思维缺乏灵活性、逻辑性等等。意义障碍是指内在的心理因素妨碍对道德要求正常理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拒绝教育者的教育,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式,毁坏任何教育方法的效果。

3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

3.1 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竞争、学习和就业压力日趋激烈,导致学生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大脑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不能得到及时和充分的休息,导致人体的机能下降,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影响了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3.2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规律的起居和饮食习惯,会导致人的生物钟以及消化系统的紊乱。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都有着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不吃早餐、偏食、过度节食、吸烟、过度饮酒、睡眠不足等,这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理代谢,甚者造成代谢紊乱。使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3.3 缺乏运动和身体锻炼。由于学生对自身健康关注度不够,对体育锻炼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自觉锻炼的意识,再加之进行体育锻炼的产地、器材和和师资的缺乏,导致学生锻炼的时间和次数严重不足 ,缺乏运动会直接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营养过剩、肌体抵抗力下降,长时间的静坐会造成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而使大脑处于亚氧环境,导致大脑疲劳,从而出现亚健康的一系列症状。

3.4 人际关系的影响。由于受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有许多新生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快融入新的集体,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出现同学间关系不协调,遇事容易偏激,容易感情用事,易产生沉重的内心苦闷、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导致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4 预防措施

大学生亚健康群体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活动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促使亚健康到健康的转化。

健康与亚健康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何预防亚健康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改善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率,加强组织器官的营养过程,改善大脑皮质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促进脑中多种神经递质分泌,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善来,蒋有倩走出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第3篇

1亚健康状态的提出及意义

1.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上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也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首先提出:人体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国外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其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三个阶段。

1.1.1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是与健康相邻的阶段,常以疲劳、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容易恢复,可转为健康状态。

1.1.2潜临床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若持续发展下去,已存在发展为某些疾病的危险倾向,其症状较复杂,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身心失调,且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表现,其生命活力、反应和适应能力减退,还可出现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及免疫功能偏低的倾向。

1.1.3前临床阶段此阶段表示有病变存在,并有向某种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性,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但症状不明显,诊断上较困难。

1.2“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健康新概念及新的医学模式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危险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体重过轻、不安全的等十大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死亡总计占世界范围死亡率的1/3以上。在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烟草、酒精、血压、胆固醇和肥胖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至少占总负担的1/6。世卫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正确认识健康的内涵、干预亚健康状态、降低发病率将成为全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2.1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现状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中普遍存在,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WHO章程序言中提到:全世界属于健康状态者仅占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剩下的75%就属于亚健康状态者。

1)近年来,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亚健康检测指导中心对1 600多例的检测提示,约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病状态,其中中年知识分子居多。日本国立公共卫生院在政府支持下,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在5 000余名15~65岁人士中,表示感到“非常疲劳”的竟高达60%,其中因学习压力过重、工作量大、家务重、精神紧张者占44%,还有16%说不出原因。

2)我院2002年调查136名飞行人员的亚健康状态,其亚健康状态阳性者91例,占66.91%;其中25~30岁的发生率最高,为67例;从飞行时间看,飞行500~1 500 h的飞行员为75例;这组数椐提示,飞行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较高,且存在年轻化倾向。

2.2亚健康状态研究存在的问题综合各家调查结果分析,亚健康人群多存在“六高一低”的倾向,即接近疾病临界水平的高负荷(体力与心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高体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由于亚健康的医学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2.2.1亚健康的确切病因、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未达成共识亚健康状态是多种因素中和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学、心理学因素,也有环境、生活方式、自身体质和遗传学因素等影响。至于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主要是人体调控功能的紊乱或者异常,当人体调控功能储备力、适应力和自愈力出现减退时,人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对疾病防御能力降低以及稳定内环境的能力下降;而当人体调控功能出现紊乱或长期异常未得到纠正和控制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的刺激会逐步导致某组织或器官产生一系列改变,这些组织器官所负载的基本生理功能也随之发生紊乱和异常,容易引起亚健康状态或导致疾病。但是,对导致亚健康的确切病因、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目前既没有达成共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明确的地方。

2.2.2评估与诊断标准未能统一目前,各国在评估标准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我国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如果照搬国外标准的话,由于不符合中国国民的身体素质特点,有可能在诊断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较好地开展研究和治疗工作。

2.2.3治疗上还缺乏针对性有关亚健康的研究多数局限于中高等教育水平的人群和高收入人群,而对整个社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研究甚少,仍缺乏对亚健康干预、治疗规范化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3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展望

3.1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可逐步趋于量化和统一人群及个体亚健康状态进行量化评估和网络监控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方向将沿着“可以量化评估人口健康状态的技术”、“能够评估个体多种状态和病原体的临床检测技术”等方面发展。据悉,为保证我国卫生健康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的战略顺利实施,我国将对人群亚健康状态进行系统监测研究,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新模式。

3.2亚健康的干预及治疗将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问题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当前,“减少风险,延长健康寿命”已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面临的任务。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1997年5月才举办全国首次关于亚健康状态的研讨会,同年,中国药学会成立了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专门机构;全国首家亚健康康复中心于2002年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成立,该中心设有身心健康评估、心理治疗、生物-物理治疗科目,集治疗和康复为一体。通过深浮疗法、音乐疗法、大肠水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先进手段,对前来检查的人实施未病先治。北京东华医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亚健康取得了一定疗效,它能使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自然治愈能力,增强防御机能,起到调整血压,治疗便秘,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的作用,大部分人做12次治疗即可显著改善症状。同时,中医药对亚健康的诊治有一定价值,其效果正在广泛调查研究中。此外,“五维系统护理”值得推广应用,它是按照人体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特性,通过饮食、营养、运动、心理、空气五个方面对亚健康人群进行系统控制和指导的一种方式,其中以健身运动、心理训练、景观疗法最为重要。

第4篇

【关键词】亚健康;心理状态;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238-02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据专家介绍,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这70%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专家指出,亚健康状态多种多样,几乎每种疾病都有可能与之相近的亚健康表现。医学界,包括医学教育界应将工作的重点从单纯的防病、治病转到关注健康、关注亚健康上来,把70%的亚健康人群争取到健康队伍中来

亚健康对国民健康指标是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由此可见,没病、没痛、没残障,准确来说并不就等于完全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上的良好表现同样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虽然给出了健康定义,但问题是如何解释健康?什么状态可以视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通过对当前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分析,提出提高城市人口健康素质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国民健康指标是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1月11号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的口号。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

1989年WHO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

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世界亚健康学术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起草小组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最新概念。其概念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

1.排除疾病源因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

2.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病前状态(中间状态)。

3.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

4.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由此可见,没病、没痛、没残障,准确来说并不就等于完全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上的良好表现同样是健康的重要前题。

如何解释健康?什么状态可以视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到底何为健康,按健康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如果把人体的健康水平用一条直线来表征,健康与疾病可谓是直线的两端。健康到疾病之间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个体健康水平除了疾病、健康两个状态以外,还有第三种状态也就是――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真正健康的人仅占15%,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疾病的人也只占15%,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999年,WHO宣布: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把持续和症状突出的亚健康状态(严重疲劳、肌肉疼痛、失眠等)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法国把亚健康视为“人类的新传染病”。我国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和关注亚健康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亚健康防治,关注健康长寿。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高发期。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做好心理健康,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准确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应对个体及群体心理危机的发生。

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与习惯。不过一个人的健康实力还不止于此。WHO关于健康的定义,除了生理健康,还有心理与社会适应力水平,而这两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健康的走向。

因此,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工作压力、情感困惑、抑郁等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主要“心结”。而一些压力和情绪长期得不到舒解则有可能导致躯体病态症状:如腹痛、胸闷、背部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某种食物、气促、心悸、头晕、等症状。有调查显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超过半数并未发现见生理性病变,而更多是心理因素产生的疾病。因为心理状况隐藏在内心深处,人们只知道自己心情不好,却很少像身体状况那样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几年国内医学权威人士调查显示、局部地区各类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在14%到17%。然而,实际上到医院就诊的比例,远远低于发病率。

生理体检是为了能够主动掌握身体的情况的变化,对可能发现的问题及早治疗。“心理体检”也一样,许多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也具有生理疾病所常有的“潜伏期”,如果尽早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及早发现,则可以防止心理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且有利于生理功能的全面健康。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内有一种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的力量。70%的病人只要消除了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而然地痊愈;98%以上的疾病会因为心情愉快而出现明显好转。

心理体检,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分析受检者的行为,或是受检者对问题的回答,对于受检者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体检最主要的工具就是专业的心理测评问卷。问卷分两类:一类是自评问卷,由参加体检的个人在专业心理体检工作人员指导下自己完成;另一类是他评问卷,由专业体检工作人员根据对参加体检人员的观察和提问填写。体现方式有纸笔做答和计算机呈现两种方式。

据权威人士统计、我国一线二线城市每年接受心理体检的人数不到0.5%,也就是说我们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里接受心理体检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的,就更何况发展更为落后的一些地区了,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对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多么匮乏。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行为改变。诚然,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是艰巨的、复杂的过程。许多不良行为并非属于个人责任,也不是有了个人的愿望就可以改变的,因为许多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受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卫生服务等影响,更广泛的行为涉及生活状况,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工作条件、市场供应、社会规范、环境状况等。因此,要改变行为还必须增进有利健康的相关因素,如获得充足的资源、有效的社区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以及自我帮助的技能等,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所以健康教育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5篇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亚健康;证候

亚健康理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所谓亚健康(subhealth)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本研究对某市216名社区老年人群人群进行亚健康状态测定,旨在了解某市居民亚健康现况及特点,为某市居民亚健康状态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某市地区分布特点及社区规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群随机抽取3个点,对2010年5月~2011年10月选择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65岁老年人口免费体检的老年人群中体检、各项检查正常,无器质性病变的200例老年人作为与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新概念和相关文献报道的亚健康表现,结合地区的生活和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设计出亚健康状况调查表,在初步筛检出来的亚健康人群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2006年12月10日的《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辨证分型。

1.3 数据分析 所有问卷经核对后采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并控制逻辑错误;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一般情况 216人中,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共计167人,占77.3%,其中亚健康状态人群在年龄段的分布方面以65~68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主,共计65人,占38.9%;中专以下占24人,占14.4%,提示学历越低,老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越高,提示受教育因素是亚健康失眠状态的一个危险因素。

职业分布来说,亚健康老年人群中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人群退休人员为主,以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发生率最低,提示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亚健康失眠状态。应激事件:与亚健康失眠状态相关的应激事件以劳累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问题、个人患病或受伤、无特殊事件与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

2.2 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老年人群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很多,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所调研的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身体的老年化,机体各器官机能都逐渐出现衰退的原因,由此机体不可避免地要从健康状态逐渐向疾病状态过渡,因此亚健康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也是必然的。同时看到65~68岁年龄段的人群多发亚健康,是因为刚退休的老年人在应激能力、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都会有所降低,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失落与无望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以及身体有明显的衰竭感等,这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其不甘落伍与抱憾的失衡心态使得他们不能很好适应生活上的变化,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从而使心身功能出现障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者出现的躯体症状排列前十位的依次为: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疲乏在休息后能缓解、记忆力下降、眼干、眼酸胀、咽干、腿沉、自汗。亚健康状态者在情志异常方面表现为空虚感、消极感、情绪低落、易怒、感觉不幸、震颤或冷热、过度关注自我。

2.3 中医证候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而实证最少。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亚健康人群中属于肝脏证候者最多,老年人容易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空虚、情绪低落消极、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阴血暗耗;又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饮食不节,脾胃功能逐渐减退;五志过激,七情扰动,引起心动而神驰,最终导致脏腑虚损或气血逆乱,出现亚健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6篇

    教学难点、重点:什么是亚健康,怎样远离亚健康。

    教学过程:

    (一) 健康的含义

    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上健康、社会适应变能力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个完全可能健康的人。

    这是—个完整而又科学的健康概念,因为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状态作出了准确的判断,而且对人类健康的内涵的理解寓意更加深刻。

    1.做到身体健康:

    具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主要指生理功能状态良好,没有疾病,并能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身体发育均称,有标准们体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2.做到心理健康:

    在心理上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正确对待外界的客观影响,并能在心理上处于平衡的状态。

    3.要有健康的社会适应变能力:

    包括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自我调剂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及其变化的能力。

    4.要做到道德健康:

    要自律做到不损坏集体的、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接受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并以此来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能自愿为他人的健康和幸福作出自己奉献的思想与行为;具有辩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是与非的能力。

    (二)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本身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个确切的定义,常被诊断为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

    1.心理上表现:

    它在心理上的具体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受惊吓等。

    2.生理上表现

    生理上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三)怎样是亚健康状态

    1.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不敷出的非常负荷状态。

    2.由于人体的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神经的适应能力降低。

    3.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功能上巳经发生了病变,如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

    4.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外于“亚健康”状态。

    (四)中学生怎样远离亚健康

    1.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如果出现疲劳、|头痛、失眠等症状提示你可能巳经超负荷运转了,需要进行调整与休息;

    2.平时注锻炼身体,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长期坐着工作的人,应该每隔1小时活动一下,可以做简单的保健操,也可以随意活动筋骨。

    3.膳食合理,饮食要少盐、少糖,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鱼虾等水产品,这样可以补充人体所必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

    4.注意心理调节,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难免会有痛苦和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第7篇

关键词:未病;亚健康;亚证候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910-03

1 治未病

“医学不仅是关于治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医生”。上述观点是当今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医学的最终目的。这种先进的医学观就是中国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上工治未病”思想。“上工治未病”既是高度概括又有具体内容。“上工”当指智慧高超之士或高明的医生。中国古代的先哲如无聪颖的智慧,超前的观念及对医学观的深刻理解,是提不出这一不朽的学术思想的。“治未病”的渊源为先秦诸子的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经典的未病思想源自于《黄帝内经》及《难经》。《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经典中的“未病”指健康状态。《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

此处的“未病”应指先兆,属亚健康状态。《素问・序》中有“消患于未兆”、“济赢劣以获安”。此处的“未兆”应指未有明显的疾病征兆,“赢劣”当指虚弱或不太健康,可认为是亚健康状态。《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知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此处的“未病”指未病的脏腑等,但对整体来说已处于疾病状态,是已病防渐,防止疾病继续发展,保护其他未受邪的脏腑。后世许多著名医家都对《黄帝内经》及《难经》中“治未病”思想进行了继承并有诸多发挥,如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叶天士等。《内经》中的“未病”涵义有二,其一指健康,治未病即无病时养生、防病于先。其二指先兆。

治未病思想可概括为无病早防、已病防变。“治未病”中的“治”既有“防”又有“治”的涵义,“防”高于“治”。“防”指无病早防,养生保健的高层次预防观;“治”既指调治疾病的“先兆”、“萌芽”、“欲病”、“微病”也指防止已病脏腑向未病脏腑的转变。也是先进的预防观。“未病”包括健康、先兆、萌芽、微病、欲病、未传之脏腑。而先兆、萌芽、微病、欲病相当于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

疲劳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隐形杀手,以疲劳为主并伴生系列症状的亚健康状态,亦越来越困扰着人们。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有60%的人程度不同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之中,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了7亿。防治亚健康已成为当务之急。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虽有症状甚或体征但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的低质状态。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已隐含着亚健康的涵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其中的“虚弱现象”就属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应把亚健康概括为: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虽呈现出阴阳失调,但尚未达到已病的标准,是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相当于“微病”、“欲病”、“萌芽”、未病中的“先兆”等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有:疲劳、虚弱、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脑力与体力活动效率降低、情绪易于波动、易怒、抑郁、低落、焦虑等一系列身体、心理的不适症状。疲劳是亚健康状态最典型、最常见的症状,是因劳力、劳神、房劳等过劳而导致的身体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疲劳、性疲劳等。《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一书中列出了103项亚健康的表现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前10项属典型疲劳表现,在亚健康状态中出现频率较高,其他也有多项为疲劳伴随症状。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主要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

3 亚健康的中医证型及调治中药分析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亚健康 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085-02

1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每年因承受能力差,情绪脆弱,神经衰弱等原因退学、休学学生不断增加,轻生自杀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学校、学生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调查显示,心理亚健康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呈上升的趋势,突出表现为学习与就业的压力过大,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情感纠葛、恋爱失败造成的心理变异等方面,这些状况可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如何预防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或精神障碍,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帮助其向心理健康状态转化,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

2 心理亚健康概述

2.1 心理亚健康概念

“心理亚健康”是指未达到心理疾患程度的偏常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远远没有达到“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的严重程度。诸如,在人们承受一定的刺激或压力时,心理和行为稍微地偏离正常常规,但又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由于刺激的大小或压力强弱的不同、个人心理素质或个性的差异以及对所遇生活事件的主观评价的区别,其心理亚健康的轻重表现也各异。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意识、智力、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表现比较突出。

2.2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

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因心理困扰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主要存在学业、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广西医科大学唐峥华老师等人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诊断问卷》对广西7所院校1-4年级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水平处于中等状态,其中学习适应问题是重要体现,此外的情绪、躯体症状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占有主导的作用。

2.3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

(1)学习适应问题。学习适应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在这方面普遍存在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学习方法欠佳,学习自控力差,对所学知识非常费解以及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

(2)情绪问题。情绪问题指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控制力较差,常受不良情绪控制。具体表现有: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场合或活动,害怕面对考试和课堂提问等具体情境,睡眠质量不好以及感觉大学生活难以适应等。

(3)躯体症状。这指的是大学生躯体症状表现,包括了头晕、心慌、胸闷、憋气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听力、嗅觉等感官功能的下降症状。这些是心理亚健康的显性表现。

(4)人际关系问题。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期望与实际交往能力、现实的人际关系反差太大而造成心理上的逃避,恶性循环。具体表现有觉得自己没有好朋友、自己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不想与人打交道,认为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不会向他人倾诉内心的话,与父母关系淡漠等。

3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体系构建

大学生正处于求学、为迈入社会作准备的阶段,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本身也渴望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在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关注大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群体,帮助他们走出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广西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通过健全网络、重点干预、教育宣传等方式,推进三维一体的心理亚健康干预结构的建立。

3.1 健全网络,实时监控,有效应对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

(1)夯实人员基础。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学生工作相关部处领导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整合心理中心、心理学教研室、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学生队伍以及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力量,组建成由专兼职教师与学生志愿者相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专业化服务团队。整个团队通过实践与培训、交流,不断提高“教学、咨询、科研、培训、干预与治疗”的业务能力。

(2)搭建心理危机干预“4+1”网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与心理治疗一级对接式工作模式。一级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二级为学院心理工作站,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工作,并与一级网络对接联系;三级为班级心理委员;四级为宿舍心理信息员,每宿舍设立一名,随时关注宿舍成员心理状况,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在四级网络上设立心理治疗一级网络,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可设立校医务室和医院诊治专家对接式网络,及时转诊患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4+1”网络是兼具交叉性和覆盖性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网络,可以有效应对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

3.2 重点干预,及时援助,纵向追踪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1)逐级干预辅导。针对有轻度问题的学生开展团体和个性化辅导;对筛查出的学生及时提供后续的辅导咨询服务;对出现严重心理异常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转接和预后的追踪辅导,对突况和危机事件作出处理和初步心理干预。

(2)发展性咨询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健全人格,良好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和潜能的发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多途径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完善个人人格,促进学生个体最大的成长和发展。

(3)对“症”帮助。坚持全程辅导与重点辅导相结合,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心理帮助。新生心理沟通每人谈,了解个人心理状况及家庭状况;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不遗漏人,疏导就业压力,提供就业指导。与此同时,辅导不漏点,重点关注对象人盯人,随时谈心,提供具体的支持与帮助。

3.3 拓宽途径,知识普及,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1)课堂教学为依托。科学设置能提升大学生心理综合素养的课程,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开展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安排教学环节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目的,促使学生积极掌握处理心理亚健康的能力。

(2)品牌活动为特色。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心理相约,共享成长”团体辅导等品牌活动,通过活泼的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体验,延伸课堂教育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预防各种亚健康问题的出现。

(3)普查排查为保障。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将心理异常学生测试情况反馈给各学院,制定相应的辅导对策;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开展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教育活动;对老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指导学员工作站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突发变故等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采取相关措施。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大学生人群中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时很正常的,也并不可怕,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看待心理亚健康问题,通过搭建网络实时监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以有针对性的干预纵向追踪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同时利用多种渠道积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构建三维一体的心理亚健康干预结构,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11).

[2]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养出版社,2000.

[3]叶一舵.心理学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第9篇

下面就近10年来,保健品行业有争议的几个市场,来切入“真市场”和“假市场”这个话题。

“亚健康”是“假市场”,免疫力是“真市场”。

亚健康市场最初是海尔采力主打得市场,看似一个极具前景的市场,13亿中国人,有几个人能说自己完全健康?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就遇到购买“亚健康”的结局。因为“亚健康”这个概念诉求极其乏力空洞,不仅用书面难以解释,用一大堆的表格测试也难以讲清楚,折腾半天也不能让消费者明白“亚健康”到底是健康还是不健康,罗列的大堆症状也不能让消费信服。所以海尔采力最终黯然收场。

而后起之秀,黄金搭档,21金维他,中脉蜂灵,却依靠“维生素有助于免疫力”“抵抗力,好身体”等概念并借助“非典”的契机迅速崛起。

其实笔者看来,“亚健康”所对应就是免疫力,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下,其后果就是免疫力差,往上一步是健康,往下一步是疾病,这个时候增强免疫力才是关键。与其滔滔不绝的宣传亚健康,不如一语中的的诉求免疫力。

即使时隔海尔采力近10年后的今天,也无人敢涉足诉求“亚健康”所谓蓝海市场,因为看上去很美,做下去很难!

更年期是“假市场”,抗衰老是“真市场”。

更年期市场曾经在太太口服液的姐妹产品静心口服液的引领下火热一阵,大豆异黄酮,雌激素、延更丹更是此起彼伏。然而,时隔今天,更年期已被异化为“骂人”的代名词,等同于“脾气大,易怒,暴燥”的女性。

没有女人大肆宣称自己进入更年期,连年龄都遮遮掩掩的女性,害怕的其实不是更年期,而是衰老。而曾经风风火火的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如今已成为边缘产品,静心口服液依靠保健品一贯的送礼市场还在支撑。更年期市场就这样未老先衰,走向了低谷。

回想脑白金最初也做过更年期市场,见没有回声马上调转枪头,用“年轻态”“延缓衰老”“返老还童”等概念炒作,快速切入“延缓衰老”概念,同时利用“睡眠”“润肠”等功效支撑。待到概念蜜月期过后,转入礼品市场,成功实现了产品转型。时到如今,脑白金依然诉求“越活越年轻”“年轻态健康品”等抗衰老概念,占据着保健品销售的第一阵营。

降血脂是“假市场”,心脑健康是“真市场”。

中国有2/3的保健品的批准功效是“调节血脂”,但真敢啃这个硬骨头的企业也就两三家,其余的不是在观望,就是在偷换概念。

自从2003年汉林清脂兵败上海后,关于降血脂市场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这期间,心脑保健市场却风声水起。上海昂立的“昂立心邦”,金日集团的“金日心源素”,华信药业的“雪源康”,都在华东市场收获着心脑市场的果实。

中国人向来注重治病而不好预防。与其大费口舌的教育消费者如何降血脂,降血脂的好处,还不如告诉怎样让心脑更轻松,更健康!

降血脂市场与心脑市场本是一体,但说法不一样,结果也大相径庭。

随着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监管的力度加大,保健品的功效的审批限制,神话般的概念炒作也许在将来难以呈现,但对某个特定产品的发展潜力,企业主及相关的策划人员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即使是看准的行业机会,如果进入的时机不对,也有可能是空欢喜一场。

那我们又如何辨别什么样的市场是真市场?什么样的切入机会是好机会呢?

一、 要符合消费者的思维逻辑。

无论什么产品,什么概念,什么文字,都要顺着消费者的固有思维逻辑,而不能想,“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消费者都理解不了”。消费者认为降不降血脂不重要,但保护心脑重要;消费者认为更年期无所谓,但希望自己变得更年轻;消费者认为亚健康和自己无关,但增强免疫力可以减少感冒,可以少得疾病!……

如果你想掏消费者的腰包,那么你就顺着他们的思维吧!

二、 有欲望不一定有需求。

第10篇

[关键词]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大学生 亚健康 体育运动

亚健康(Sub health)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况,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目前全球亚健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明显威胁到30岁以下年轻人,尤其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和普遍。大学生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的人才,是国家的财富。研究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和成因,对预防和减少亚健康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的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非体育专业的6个学院09、10、11级3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涉及亚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阅读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等书籍。浏览了网络电子信息,基本掌握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详实的基础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分类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问卷312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6.15%。

1.2.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最后制表。

2.结果与分析

2.1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亚健康类型分析

调查显示,61%的学生感到有一些学习压力,63%的学生时常出现疲劳、困倦、睡眠不好甚至失眠。日常饮食无规律和起居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分别占68%和62%,具体表现:不吃早餐占50%,偏食或凭个人嗜好饮食占42%,“开夜车”和通宵上网分别占40 %和56%。由此可见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有50%以上是独生子女,体育运动的缺乏,特殊的家庭生活经历,更高的自我素质提高的任务要求,相对狭隘的教育模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使得这一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及时把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的健康动态,研究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现对其亚健康类型作具体分析如下:

2.1.1躯体性亚健康

表1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躯体性亚健康调查一览表

项 目 从不 有时 经常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体质差、易患病 23 7.7 207 69.0 70 23.3

长期持续疲劳 19 6.3 171 57.0 110 36.7

莫名的恐俱、焦虑、不安 58 19.3 169 56.3 73 24.4

感到忧虑、孤独 45 15.0 165 55.0 90 30.0

经常失眠、多梦 27 9.0 189 63.0 84 28.0

大学生躯体性亚健康有头晕头疼,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疲劳,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通过调查发现,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躯体性亚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大约80%以上的学生有时或经常出现躯体性亚健康问题。(详见表1)

2.1.2心理亚健康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紧张焦虑不安,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等症状。心理性亚健康是大学生亚健康的另一重要表现。其中焦虑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担心、恐慌。担心,恐慌是一种固有的不安,主要的精神反应便是焦虑和忧郁状态,若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进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阶段。除焦虑状态外,还表现为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多种表现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压力很大(详见表2),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和大学校园日渐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致。

表2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

统计项 很大压力 较大压力 没有压力 合计

人 数 93 174 33 300

百分比 31 58 11 100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患者不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工作学习困难重重,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师生关系不和睦,没有知心朋友,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等。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素质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自己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评价较高(详见表3、表4),说明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良好,这是值得欣慰的。

表3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自我及对他人评价一览表

统计项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差 很差

自我评价(%) 8 40 46 6 0

对他人评价(%) 2 56 36 2 4

表4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社会环境适应状况一览表

环境适应 很适应 较适应 一般 不大适应 很不适应 合计

人 数 12 177 93 18 0 300

百分比 4 59 31 6 0 100

2.1.4道德品质亚健康

大学生道德品质亚健康患者主要症状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认知障碍主要指在大学生的认知系统方面存在的不利于品德发展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智力障碍和意义障碍。智力障碍的人常常陷入个人狭隘的知识经验圈子,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思考问题是常常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思维缺乏灵活性,逻辑性等等。意义障碍是指大学生某些内在的心理因素妨碍对道德要求正常理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拒绝教育者的教育,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式,毁坏任何教育方法的效果。情绪障碍也比较常见、容易感情用事,及不适当的激情等。行为障碍主要是指一些不正常的坏习惯,如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

2.2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2.2.1季节与气候:在季节交替之际,人们会觉得不适应,比如在初春季节,大多数人会觉得疲乏。天气的变化亦可导致“亚健康”,如连续几天阴雨,就会感到压抑。

2.2.2人际关系:大学生需要更多的社会交往。同学之间、同乡之间都很容易产生感情,但因大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所限及个人情感的差别,往往为一点很小的事情而发生矛盾,于是心理素质差的同学就会感到压抑。

2.2.3学习压力:由于大学生都是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彼此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非常接近,在中学时期的优势感和优越感没有了。一旦自己稍不努力或其它客观原因致使学习成绩落后与他人就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2.2.4人体周期性低潮期:人的情绪、思维敏捷性、机体反应性、甚至智力等都是周期性的。当大学生处于低潮期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2.3亚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培养坚毅勇敢的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克服困难的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能力,增强自信自尊,增加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体育运动是预防和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2.3.1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还有助与进行自我教育。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2.3.2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培养他们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3.3体育运动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的身体运动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运动项目的需要。如,短跑要求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良好的运动距离感和运动速度知觉。

2.3.4体育运动能促进良好的心态

健康的心情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放松,从而促进良好的心态形成,逐渐树立起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精神,这是健康人生最难得的。体育运动时各种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我们大学生的信条。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持和增进我们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1.1“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对学生生理及心理和全面的发展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亚健康类型差异明显,应采取不同方法予以解决。

3.1.2“亚健康”现象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调、不良嗜好及无规律的饮食起居、缺乏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和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3.1.3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心态,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向健康状态发展。

3.2对策

3.2.1加强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力度宣传,使大学生对健康的重新认识,了解“亚健康”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加强掌握监护意识。

3.2.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努力创造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方式,应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预防和消除亚健康。

3.2.3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

体育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手段,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习惯及体育观念,真正使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

[2]洪家云. 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5):50-51.

[3]刘雪勇.湖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第11篇

【关键词】太极拳;亚健康;影响

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全身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内外兼修,内练意气劲力,运太极阴阳;外练拳势招式,显气势神态。通俗说法:形体力量和精神气质同时锻炼。太极拳练身、心、意三家,合精、气、神三元的太极修炼功法。符合中西医学科学原理,具有神奇的疗疾健身、修性养生功效。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中医学的精华。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能够领悟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数百年来的传播日益广泛,如今深受国内外广大爱好者的喜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太极拳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亚健康状态的背景及概述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忽略了亚健康概念产生的背景,以及疾病的社会文化属性,实际上疾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疾病既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复合的身心事件,给患者添加躯体和精神上的痛楚,还可以视为复杂的社会事件,小到影响家族的繁衍,大到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亚健康的重视体现了科技进步和时代的特征。亚健康状态是对现代人体健康状态处于非正常又非疾病的一种状态的概括。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学者就首次提出人的一般状态分为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Sub Health)即诱病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在日本多指“神经症、半健康”。我国学者认为,亚健康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别于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以严重疲乏或虚弱、休息不能缓解为特征的一种“疲劳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许多学者对正常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进行了研究,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问题。

关于亚健康,迄今也没有“诊断标准”,只有众说纷纭的各种归纳,这些经验的归纳是否也有一些合理之处呢?我们知道中医的“辨证”外,对于严格的疾病诊断完全依赖于西医,他们对亚健康的诊断学症状学的归纳充分体现了缺乏科学训练的本质。比如,有人归纳了亚健康的十种“典型”症状:心病不安,惊悸少眠;汗出津津,经常感冒;舌赤苔垢,口苦便燥;面色有滞,目围灰暗;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指甲成像,变化异常;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口吐粘物,呃逆胀满;体温异常,倦怠无力;视力模糊,头胀头疼等。

二、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般认为,心理原因常常会起主导作用,即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紧张,而使人的心理失衡所致;其次,与膳食结构有关。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可导致机体失调;再次,个体的个性特征差异也常起着特殊作用。具有过高的抱负,敌意感甚强的行为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此外,“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因素,还有过量吸烟、酗酒,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等等。

三、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1.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运动。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参加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2.连贯均匀。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虚实变化和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贯串,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的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去,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体现出柔和的特点,也能使身体得到均匀发展。

4.协调完整。在太极拳运动中,无论是整套还是单个动作,都要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打太极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以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不要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显得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

四、太极拳运动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习练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肌体疲劳,一次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2.对骨骼的影响。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因此提高了人的平衡能力,防止了骨质疏松。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就太极拳动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疲劳,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意也能加上,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因此能增强人的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对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习练太极拳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的运动,它在神经系统缓解疲劳以及对骨骼和呼吸系统中的作用,能有效的改善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状态,并能更好的进行调节和提高身体素质。

应加大对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人习练太极拳;加强民间群众团体中太极拳教练员、辅导员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和亚健康人群得到正规的培训和健身;加强对太极拳运动的创新,使更多的亚健康人群得到更多更好的健身计划。

【参考文献】

[1]张瑞平.浅谈太极拳在医疗体育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6(5).

[2]周政,太极拳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功效[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2).

第12篇

1海勤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基本情况

我们对2002~2008年来院疗养的436名疗养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①躯体症状。疲劳、头痛或头晕、耳鸣、肩或腿麻木僵硬。②心理症状。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多梦、休息不好、记忆力差。 ③活力。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情绪差。④社会适应力。工作觉得吃力、同事关系紧张。 ⑤免疫力。容易感冒或患其他病。 结果显示有173人(占39.68%)不同程度的存在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且有一定规律。

1.1按舰种划分潜艇人员中有47.03%处于亚健康状态,水面舰艇人员中有34.26%处于亚健康状态。潜艇高于水面舰艇人员。

1.2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有25.8%,30~40岁有41.3%,40岁以上有48.1%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随年龄增加,亚健康状态人数比例相应增大。

1.3从调查项目比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海勤人员突出症状为疲劳、虚弱、头痛或头晕、耳鸣、肩或腿麻木僵硬、焦虑、失眠。

2分析海勤疗养员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2.1工作环境特殊海勤人员来自全国各地,部分人员对部队驻地环境不适应。且海勤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高温、高湿、高噪的特点,易产生头痛或头晕、耳鸣、肩或腿麻木僵硬等症状。

2.2生活环境艰苦长时间出海、高强度的训练使海勤人员身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海勤人员的工作压力大,任务单一、枯燥,责任具体,大脑和身体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受高负荷、高压力的影响,易产生体力疲劳、虚弱等明显症状。

2.3饮食不规律海上执行任务期间,虽然部队的伙食保障充足,但与在陆地上相比,食品的种类和新鲜程度还是有一定差距,再加之海上恶劣环境对食欲的影响,导致部分海勤人员营养不足和营养不均衡,发生机体代谢功能紊乱。

2.4精神压力大部队的特殊训练,长期海下、海上作业,与家人团聚时间相对较少,家庭重心倾斜,导致海勤人员心理压力过大而降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心烦意乱、焦虑、情绪差。

3亚健康状态的护理干预

3.1建立健康新理念,适应社会环境新变化指导海勤人员正确面对竞争与各种压力,学会自我放松,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调整情绪,放松精神,让自己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

3.2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通过早查房、工休座谈会等及时听取意见,了解疗养员的需求,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疗养员对健康的认识,建立健康新理念。使疗养员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疾病,同时是生理、心理健康和有较好的社会适应力。采取普遍教育、随机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中授课、播放光盘及“一对一”的形式讲解海勤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因素、预防与治疗,及时防止进入亚健康状态。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调查、监测、评价,使他们感到疗养一次,受益一生。

3.3创造宜人的疗养环境疗养房间清洁、整洁、舒适,尽力做到让疗养员有“家”的感觉。

3.4适度劳逸,保持良好心态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适度的休息是健康的根本保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全身心放松的疗养环境。根据疗养员的情况制定了体育锻炼、游览、公休联欢以及各种球类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体能教练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订训练计划,使疗养员一月内做到有张有弛,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适宜,各项活动时间分配动静结合。体育锻炼起到了增强体质,使人身心愉悦、减轻压力的作用。同时每天也要保证无干扰睡眠7~9 h,在睡眠中,人体的免疫细胞大量再生,精力和体力迅速恢复,充分地睡眠有利于改变亚健康状态。

3.5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遵循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科学膳食原则,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注意各种营养素合理搭配。每天注意要进食四大类食物,即谷类、禽肉类、蔬菜类和油脂类。不偏食,不吃煎炸的食物。建议可进食含维生素类较多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

3.6戒烟限酒戒烟可使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下降25%~40%[2]。可以少量饮酒,以每日不超过15 g乙醇为限。宜饮葡萄酒,每日不宜超过50 g。这样才有利于营养平衡,保持机体有充沛、旺盛的精力。

3.7加强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使人身心愉悦,减轻压力,如打太极拳可以使人呼吸平和、心跳适度,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心境;晨练和跑步让人呼吸更多新鲜空气,使大脑细胞氧供丰富,从而让人一天都会感到精力充沛。

3.8定期查体,了解自己亚健康状态人群因为身体没有明显的痛苦,往往不去体检。这些情况下,亚健康状态可能就是出现疾病的前期信号,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已经非常严重,不可逆转。因此,定期体检是自我保健的主要环节。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进行终身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亚健康状态和处于临床前期的疾病,发现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3]。

参考文献

[1]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801-802.

[2]任传云,苏惠萍.亚健康的综合干预方式[J].中国临床康复,2006,34(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