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纺织品出口现状

纺织品出口现状

时间:2023-12-05 09:56: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纺织品出口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纺织品出口现状

第1篇

【关键词】纺织业 出口竞争力 对外贸易 建议

当前中国纺织行业已进入增长速度放缓的新常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当前发展主要呈三大特征: 即增长速度放缓,发展压力加大,动力转换紧迫。本文从纺织业竞争模式、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发,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提高我国纺织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中国纺织品贸易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特征

2014 年中国纺织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整个行业市场环境并不理想,行业经济增长稳中趋缓,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已减到个位数增长,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此外,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在2015 年首季度出现负增长。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纺织行业已进入发展新常态。

(一)中国纺织行业增长速度放缓,缓中有进。

中国纺织行业作为消费品行业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最终也会影响行业的需求增长。在新常态下,纺织行业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

(二)发展压力加大,分化加快。

在新常态下,中国纺织行业总体运行和发展压力加大,纺企不论大小,普遍感觉到生存难度加大。究其原因,包括需求增长相对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涨,以个性化、差异化为主流的终端需求变化加快,以及部分行业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等微观市场因素。而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原有生产模式难以为继,而新的模式还在探索形成过程之中。因此,新常态下纺企优胜劣汰将会加剧。

(三)动力转换紧迫,关键创新。

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核心是推动转型升级,改变对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的依赖,转为依靠科技、品牌、管理、体制、机制及经营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纺织企业调整现状

(一)转变纺织行业竞争模式,增加纺织行业品牌含量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势头已经减缓。虽然从2015 年1 月1 日起,国务院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从短期来看,这有益于纺织行业的发展;但就长期而言,退税率的调整无助于纺织企业的根本性转变。而只有纺织企业自身加速转变“以量制胜”的经营模式,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的品牌和科技含量,才能真正改变纺织业现状

(二)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实现纺织产业升级换代

我国纺织行业始终处于供大于求、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局面,这无益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使之产能不会过剩,尽可能地达到供需平衡,已迫在眉睫。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来提高纺织产品的性价比,对改善中国纺织行业传统弊端以及生产力水平低的局面,有着非凡的意义,并会对实现整个产业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摩擦、贸易壁垒频繁出现

我国加入WTO 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的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目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二)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现在中国多数的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主要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很多纺织出口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利润的来源多靠廉价的劳动力,大多数出口的纺织品牌都是定牌或者是贴牌。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的生产技术上的落后,在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利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纺织业增强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纺织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产品的价格偏低,这也是纺织企业面临着的重要问题。纺织品出口的市场往往集中于一个国家或邻近国家,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增加了纺织品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和外贸政策实施的难度。随着进出口权的放开、进口成本的降低、配额的消减,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业绩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是出口的价格普遍较低。

四、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提升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纺织行业技术改造,增强纺织行业技术创新

随着高科技的现代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纺织业已经由逐步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纺织业生产的主要方向,以减少中国纺织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纺织印染设备和技术,注重消化与吸收,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使我们的纺织品生产向创新之路发展。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处在主动的地位,我们的企业应树立自主创新,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设备更新的投资,增大产品的附加值,这才是硬道理。

(二)增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值

第2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

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人国际市场的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已踏入国际市场,成为我国最大的净创汇产业之一,并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问题。其中,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显得尤为突出。我国纺织品行业发展速度与纺织品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相脱节,知识产权意识不全面,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成因

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只有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较快。1980年3月3日,我国政府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了加人书。同年6月3日起,我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20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尤其在纺织品行业取得显著成绩,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为我国纺织品出口迅速增长创造了良好客观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并且,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也日益与TRIPS协议相协调,这些都对我国纺织品企业进驻国际市场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

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也存在诸多问题:

(1)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和意识比较薄弱。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我国很多出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既不重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甚至践踏他人的知识产权。还有一些人只注重申请国内专利而不去申请国外专利,使得专利流失。

(2)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等一系列涵盖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发表了《中国知识产权的新进展》白皮书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制度比较分散,各个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有机整合,甚至出现条例内容、责任限定、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冲突。

(3)我国纺织品总体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化水平低下。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纺织品专利技术实施率仅为10%左右,纺织品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仅占科技成果总数的IS%-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转化率。

2、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成因

(1)内部原因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尚不完善。我国有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

第二,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科技创新不足,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在纺织品出口的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的万分之三,先进的纺织设备70%依赖进口,作为原始积累的模仿就不再有生存空间。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

(2)外部原因

随着我国加人WTO以后,国外的跨国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排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进人市场,有时会通过滥用其权利的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同时,受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美元急贬、原油价格跌宕起伏、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使我国建立健全了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在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我国不断完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目前,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机制相互补充并通畅、有效运作,积极、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赞誉。

(2)改善纺织品商品出口结构,冲破纺织品出口限制。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主体。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纺织品产品,增加高档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比重,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价值,从而提高售价;就纺织品材料来说,我国纺织品企业应多采用绿色环保、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材料,从而避免纺织品出口时受到国际准则的阻碍。

(3)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量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我国纺织品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有利于先进的纺织品技术的引进。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将极大促进中国纺织品企业通过合资或其他合作方式获得技术。严格的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将使国外的纺织品技术提供方减少对侵权行为的担忧,愿意向中国的纺织品技术受让方提供较先进的技术。

(5)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将保护纺织品知识产权确立为国家战略。我国已经着手开展国家纺织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建立一个符合国情、实际可行、科学合理、充满创新的国家纺织品知识产权战略,在2008年,我国推出了“1+20"模式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它将基于纺织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交易三大平台的建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深人推进我国纺织品知识产权事业做大做强。

2、消极影响

(1)国外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纺织品行业发展。国外纺织品企业在纺织品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样的纺织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扩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纺织品行业之间的差距,技术差距愈加严重。

(2)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动辄提起纺织品知识产权争端和诉讼

国内纺织品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据统计,自我国人世以来,我国企业遭遇较大的国际专利纠纷有20多起,诉案赔偿额逾10多亿美元。知识产权诉讼已不仅仅是法律手段,而更是纺织品市场策略和竞争手段。

(3)助长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壁垒,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生存困难。发达国家和跨国滥用纺织品知识产权独占优势,扭曲正常的纺织品国际贸易,比较典型的:通过特别立法措施的方式设置纺织品知识产权壁垒,如美国知识产权的“337条款,’:滥用纺织品技术垄断和控制。

三、我国加强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1、政府主体保护知识产权的对策

(1)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完善的纺织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积极培育我国纺织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纺织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以大幅度提高我国纺织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纺织品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增进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2)完善法律体系保护纺织品知识产权。

2、纺织品企业自身加强知识产权知识保护的策略

(1)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纺织品企业应当积极制定相关企业发展计划,加大对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纺织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全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提高纺织品出口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自己。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尽快建立起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时将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和新创意到国内外有关部门申请知识产权注册,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树立品牌,增强意识。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在国外抢注,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等。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充分吸取这些教训,时刻注意自己的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

第3篇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国际纺织品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越筑越高。本文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及特点入手,详细介绍我国纺织品出口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分析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之上, 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出口;策略

多年来,纺织业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纺织品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全年累计出口2839.9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1.4%,增幅超过全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1069.4亿美元,增长11.7%,服装出口1770.5亿美元,增长11.3%。我国虽被称作纺织品出口大国,但事实上纺织品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在关税税率不断下调的背景之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

1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1.1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简称 TBT)属于非关税壁垒。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指明,技术性贸易措施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组织为了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障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的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给国外商品在市场准入时构成了贸易限制,那么对出口方而言这些措施就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意味着发达国际通过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在商品检验与认证上对商品进口实行限制。

1.2技术性贸易壁垒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框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因此它的实施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这仅仅是表面,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仅只为社会利益,其实质是从本国利益出发进行贸易保护;形式上的合法性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隐蔽性,一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是限制他国产品的出口以保护本国的相关行业,通过技术上的差距隐蔽地回避了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使其他国家在面对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无法证明这是贸易壁垒还是正常的贸易措施,因而难以及时应对。科技的进步不断催生出新的检测手段和方法,设限国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水平越来越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和复杂。

2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遭受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1有害化学品的限制与禁止

在纺织品的前处理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化学品,而这些化学品的含量如果超标的话会危及人体健康并对环境安全带来危害。因此,各国为了限制和禁止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含量,就会制定相应的织品技术法规和标准。这些有害化学品主要有:甲醛、偶氮染料、五氯苯酚、重金属等。

2.2对阻燃性指标的要求

众所周知,纺织品属于易燃品,因而有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安全。很多国家明确规定了纺织品阻燃性指标以确保消费者安全。例如,美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易燃性的法令主要为《易燃性织物法案》及其项下的实施条例,如果外国纺织品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就必须满足该法案中关于燃烧性能的指标。

2.3对环境标志的要求

环境标志亦被称作绿色标志或生态标志,一般会被印刷或粘贴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环境标志可证明商品在其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理过程中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无损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只要纺织品符合相关环境的法规标准就可以获得环境标准。现今有代表性的纺织品环境标志主要有欧盟的Oeko-Tex Standard 100、Eco-Label等。一直以来欧盟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纺织品标签、包装的立法要求出口国在纺织品上加贴环境标志,已达到其限制纺织品进口的目的。

2.4纺织品物理性质要求

每个国家对于纺织品物理性质上的要求均不相同。纺织品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大小、稳定性、色牢度、强度、缩水率等。之所以在纺织品物理性质上有所限定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比如欧美国家关于服装的绳带设计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儿童的运动衫,而我国纺织品出口时常因不了解具体要求而受阻。

2.5对服装附件的质量要求

考虑到服装附件比如纽扣、拉链之类物品会对消费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美国、欧盟和日本会强制化规定有关服装附件的安全要求。比如欧盟曾以标准的形式对进口纺织品进行限定,如果某服装附件含镍量超过0.5mg/cm2并直接与人体接触,那么是禁止其在市场上销售的。我国许多服装附件并未满足这样的技术标准,在出口时常常碰壁。

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3.1不利影响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断遭到来自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这给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要求在纺织品和服装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而且又规定产品必须符合人的健康和安全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法规、标准和一系列检测指标,而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有很多都不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出口量相应减少。要想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增加成本,比如检测成本、认证成本、技术研发成本、包装和标识成本等,成本的上升肯定会削弱我国所出口纺织品的价格优势,一旦成本上升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话,企业就会失去出口的意愿。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而且还不利于我国纺织业的良性发展。

3.2 有利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一样。长久以来我国纺织品的加工及生产方式污染程度很高,有些地区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质量的局限性以及较低的产品附加值导致出口到欧盟市场上的纺织品只能充当深加工的原料,甚至不被允许用于接触皮肤类衣物的生产。这种困境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的动力。例如,德国颁布禁止使用可致癌芳香胺偶氮类染料技术法规之后,我国对偶氮类染料替代产品的研究明显增多,短短几年时间内偶氮类染料替代产品的开发和相关检测就取得了很大突破。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利于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企业开始了解只有掌握国外先进的纺织品生产技术,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企业能够成功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就等于提升了产品档次,在危机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4 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及国内企业必须从根本出发,认清形势、努力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4.1政府层面

我国政府可以运用WTO贸易机制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法规建立相关保护体系。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制定了《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明确规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享有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性条款。我国政府可充分利用此条文反对发达国家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歧视政策,甚至可以联合与我国处境相似的国家一起行动。此外,我国政府还可以运用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中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原则,反对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制定的高于其各成员国的产品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单独借助WTO贸易机制并不够,我国政府还应深入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因为该协议更有针对性,它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了应该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限干预等,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纺织品企业成功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

4.2行业协会层面

我国纺织业协会力量相对弱小,与纺织企业的沟通交流方面的做得不是很到位。不少纺织品企业表示,虽然不断听到国外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息,但没有深入了解,只能等纺织品出口受到阻碍后,才开始引起重视。这种消极被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态度,对纺织品出口的进一步发展非常不利。作为中介机构,我国纺织业协会应当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种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动态,筛选并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定期发表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为纺织品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让企业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由此可见我国纺织业协会应逐步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其他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预警机制就是其中一种。我国行业协会可以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借鉴吸收,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通过前期的准备和宣传工作让企业提前做好准备,保护国内纺织企业的整体利益。

4.3企业层面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处于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第一线。对于企业而言,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努力提升出口纺织品的技术含量。科技发展道路是任何一个企业成功的必备要素。我国纺织品出口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纺织品生产企业,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国纺织业属于高污染行业,与先今所倡导的环保理念相冲突,因此必须走科技化道路,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选择纺织品生产的原材料,即选择环保程度高的材料,尽可能降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接下来可逐步提高纺织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将传统生产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纺织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总之科技化道路是我国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是纺织企业成功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飞.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经济师. 2014(01)

第4篇

【关键词】贸易摩擦;问题;应对措施

中国与欧盟作为国际社会中两个重要的大规模开放经济体,在贸易与增长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这在促进双方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双方的竞争,使得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其中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仍然是阻碍中欧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研究中国与欧盟贸易摩擦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更加有利于保护我国的出口产品,为中国与欧盟的长期合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贸易摩擦的几种形式

1.1 反倾销

反倾销的含义

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成员国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符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按照倾销的定义,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差额被称为倾销幅度。所以,确定倾销必须经过三个步骤:确定出口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进行比较。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壁垒的含义:技术壁垒(TBT)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目的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技术壁垒的特点:

1.2.1 广泛性

TBT措施的表现形式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等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极具广泛性,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1.2.2 灵活多样性

制定技术壁垒措施,手续比较简单,伸缩性较大,可以针对进口商品灵活改变标准水平,增加标准或技术种类。

1.2.3 隐蔽性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往往不公开,或者制定比较复杂的标准和手续,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使出口商难以应对。

1.3 知识产权壁垒

知识产权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贴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拥有知识产权优势超出知识产权法所授予的独占权或有限垄断权的范围,行使知识产权,实行“不公平贸易”。知识产权壁垒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再加之其分布的技术领域可见知识产权壁垒尽管是无形的却是客观存在的。

2.浙江纺织品出口现状与问题

2.1 现状

首先,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来,出口增长了2倍多。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O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在技术壁垒方面,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受到欧盟的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的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纺织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所以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为了应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我国纺织行业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按照有关国际公约和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实施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碍。

2.2 问题

2.2.1 缺少高质量的国际品牌

我国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其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因为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占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服装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其中5O%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O%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O%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不仅出口成本大,而且品牌竞争力不强。

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份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浙江纺织品在国际上“廉价低质”的“标签”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2.2 纺织品市场管理混乱,大多以低价竞争策略取胜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是浙江的纺织业大多以民营企业、家庭小作坊为主,低廉的价格和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几乎可以忽略的管理费用,使得浙江纺织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大低于同类产品。这也为浙江纺织业遭受反倾销埋下了隐患。

2.2.3 对外依存度较高,企业风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千方百计地通过出口进行创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促使中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中国贸易规模在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直至今日,中国的对外贸易稳居世界第3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外贸依存度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3.贸易摩擦对浙江纺织品的影响

3.1 影响纺织品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行业不断吸收、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先进营销模式和理念,使得中国纺织行业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的纺织品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坚持引进项目是数量与出口创汇大致相等,欧盟与中国频繁的贸易摩擦,贻误了中国纺织企业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步伐。

3.2 影响出口数量以及出口厂家积极性

中国纺织企业存在明显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纺织品输入欧盟市场必定会增多,对欧盟纺织企业会产生巨大冲击。欧盟不会坐视不管,会给他们抑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欧盟提供借词。且纺织品行业技术层次和准入门槛低,其他国家就会利用我国产品受限的时机迅速挤占我国市场份额,中国纺织品出口受到抑制也会挫败出口厂家的积极性。

3.3 影响我国吸引和应用外资

欧盟针对中国产品的措施(如反倾销和新的贸易壁垒等),都会引发连锁效应,一些与中国有竞争的国家会纷纷发起对华反倾销调查,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纺织企业吸引和应用外资。

4.浙江纺织品遭受贸易摩擦的原因

4.1 欧盟为保护内部市场不被破坏

自2005年1月1日WTO取消了纺织品配额起,挣脱了原先配额的束缚,中国纺织品出口呈现“井喷”状态。中国纺织品以其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使得国际上的同类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生存,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其中以倾销的名义对中国纺织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4.2 我国纺织品自身存在高科技含量低,质量低劣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许多厂商热衷于追求面料色彩、功能效应,很少考虑环保、安全方面的因素。生产企业对原辅料质量把关不严,对采购的原辅料未实施有效的检测。由于对国外的技术要求不了解和不够重视,所以会在生产过程中盲目设计和生产,缺乏对产品质量工艺的严格控制。

4.3 我国应诉体制不健全

政府和企业对反倾销调查认识不足,观念上存在差异。

从政府方面而言,我国的反倾销法起步比较晚,政府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都缺乏经验。从法律上讲,由于应诉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有些企业不积极参与反倾销应诉,只会坐等其成,严重挫败了企业应诉的积极性;从机制上讲,我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应诉力量不足。

从企业方面而言,一方面对倾销概念认识有误区,大部分企业认为只有当国外进口产品比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低时才存在着倾销。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浙江纺织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缺乏积极的反倾销应诉态度。他们担心处理反倾销应诉费时、费力、花钱,却没有多大的效果。

5.浙江纺织品遭受以上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

5.1 逐步建立贸易合作协调机制,促进形成稳定健康的贸易关系

建立出口预警机制,及时通报技术壁垒新变化,在预警机制建立阶段,政府还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加强对国家市场技术准入条件和出口商品技术竞争力的监测,通过多渠道收集国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加强对欧盟贸易保护政策、法规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等的研究,为企业做好信息咨询、培训等工作。

5.2 熟悉世贸规则,维护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正常权益

认真研究欧盟技术标准,了解有关规则的变化,密切关注欧盟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颁布的动态信息,使中国纺织品能适应和满足欧盟要求,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让政府召集,行业协会牵头,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加大对欧盟纺织品技术法规的研究,这样可以为浙江纺织品出口企业找到有效的法律规避途径。

5.3 确定产品多样化的方向,实施多元化的出口导向

中国纺织品在欧盟乃至世界市场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小了,中国纺织业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如何扩大市场份额,而是如何生产高质量、深加工、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国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以质取胜。还要进一步完善原材料市场的流通机制,尽早实现与国际市场的真正接轨。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欧投资,积极开拓欧盟市场。国航、华为、中兴、海尔、清华同方等企业均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和成就,使得欧盟长期以来对华单向输出资金的局面有了较大改善。

加强纺织服装业行业自律,从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根据不同市场、不同时期的要求,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装类产品,创造出中国的中高档服装品牌,从低价经营提升到品牌经营。同时,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中国外贸增长,对于规避贸易摩擦以及减少贸易摩擦的损失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继续巩固和扩大欧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应是中国今后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应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市场。但对这些市场的开拓应是有选择的、循序渐进的,还要注意细分市场,针对各国市场的特点设计和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

5.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

作为中国纺织品行业协会应该高度重视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技术壁垒,帮助企业积极应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壁垒中的作用。从温州打火机应对欧盟CR法案中可以看出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壁垒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6.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贸易争取双赢是可能的,关键是我国企业在面对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时,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在未来的贸易往来中,趋利避害或两害相权取其轻,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来实现双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祁春节,赵玉.纺织品贸易的市场需要和现状[J].特区经济,

2010(1).

第5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

中图分类号:F7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二、我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的现状

1978年以来,我国同各个国家开始签订了长期的贸易协定,并在同时建立了贸易委员会制度。中外贸易慢慢发展呈上升趋势。其中纺织品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较多且价格低廉,所以我国是纺织品生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纺织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使得我国的纺织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双边贸易经济关系发展健康,我国的纺织品也有很广阔的市场,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增加,纺织品出口无论是从受损速度,受损范围还是受损力度方面来讲,都面临着最为严厉的贸易障碍和审核。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目标市场过于集中

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这三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这些国家。然而这三个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这一情况则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将不得不更多的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我国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同时外国制定的一些双边贸易都对我国纺织品产业有一定的针对性。这种贸易规定的缺陷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2.低成本冲击国外市场

我国纺织业通常都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由于国际贸易往来,我国同类的低成本纺织品进入国外市场,并占到了较大的份额。发达国家由于劳动成本较高且国内市场受到冲击,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通过对国内市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达到减轻国内市场就业压力,同时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

3.技术设备落后

我国纺织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投入,大部分都不愿对设备进行更新,这就导致纺织品质量下降。同时纺织品企业疏于对纺织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也很少与国外进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这就无法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导致技术落后不够创新。这样的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都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所带的附加值也较少。

4.缺乏环保意识

我国纺织品企业在产品制造时大多不注重环保意识,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我国纺织品的检验设备都非常简单,且通常都是对一些传统的项目进行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也相对落后,精度要求不高。然而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加贴环保标志。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技术壁垒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对纺织品出口造成极大阻碍。

1.积极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的洪流之中,适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保证我国有效的进入世界市场,同时各个国家都依照国际认证的标准,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我国国内市场的利益。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一定程度上提升纺织品企业出口竞争力,使国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

与此同时适当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护。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与环保的要求上,只有严格的监督质量,谨慎的监督检测环保卫生这是对消费者健康的维护和保证。

2.负面影响

增加纺织品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企业利润。根据美国商务部1998年的报告和欧盟的研究,仅受技术法规影响的出口产品就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5%,这阻碍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不利于世界资源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并且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社会发展潮流背道而驰。这无疑会给国际贸易带来诸多不便,并同时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

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将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双边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争端更是逐年增多。在现行的国际标准体系中,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多是标准的被动接受者。而发达国家从他们自身利益和技术水平出发制定的标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难以达到的。

限制进口。技术壁垒较易被贸易保护主义的发达国家所利用,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之一。滥用技术壁垒将损坏贸易自由化,严重影响纺织品企业贸易和商品结构,影响贸易利润的分配。

五、纺织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扩大合作范围

我国纺织品企业应扩大目标合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欧、日、美。同时我国政府应积极扶持纺织品产业,制定政策加大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范围,使我国纺织品产业有更广阔的市场。

2.政府扶持纺织品行业

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政府应积极与国外进行沟通协调谈判,使双方的经济贸易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遭遇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同时应时刻关注出口国的政策动态,对其相关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对策,让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一方。

3.加快技术设备升级

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我国在入世承诺中强调了对进口产品的国民待遇。因此,在建立有效的国内技术壁垒体系的同时,对国内非出口产品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也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质量。

4.提高环保意识与国际接轨

我国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将环保纳入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并鼓励国家环保产业的贸易发展,把纺织企业出口环保化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未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纺织品企业应对检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积极推行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及其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有利于促使我国技术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从而得到世界的认可,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

参考文献:

[1]李倩.当前中外贸易摩擦及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0(14).

[2]党伟.反补贴调查:从贸易摩擦到体制性摩擦[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02).

[3]王海燕.后配额时代我国在纺织品出口壁垒及对策[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5(04).

[4]陈万卷.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如何应变[J].当代经济,2005(02).

[5]丁育生.地方政府应积极应对贸易摩擦[J].2009(04).

[6]王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2008(09).

[7]张慧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省纤维检验局,2010(12).

[8]强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6).

第6篇

内容摘要:在来自欧美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不断产生摩擦的形势下,日本却始终保持对中国纺织品的较高需求,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纺织品为何大量出口日本。

关键词:经济不景气;配额;综合商社;比较优势;规模经济;重叠需求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日本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纺织品在日本进口已拥有绝对占有率。在2004年,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总额约达180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70%以上。中国已成为日本成衣和各类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我国两纱两布产品除棉纱是日本第四大供应国外,其他三类商品均为日本第一大供应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棉花T/C花布均为日本的第二大供应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63%和13.97%,人造棉布排名第三,化纤布排名第一。比如日本男装制造商希望把中国作为其精纺西装衣料的主要源地,仅2005年上半年,日本从中国购买了5800万平方米的精纺毛料。且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之大可以从以下的统计数据看出:

表12001-2005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

年度进出口总额出口出口同比

2001年167.18137.203.345%

2002年159.22131.18-4.49%

2003年183.31152.2212.5%

2004年206.59171.5312.7%

2005年1-7月110.5091.036.4%

由上表可知2001年—2005年中纺织品是大量出口到日本的,那么为什么中国纺织品能大量出口到日本市场呢?

二、原因

1、日本本土纺织业实力较弱

首先,由于90年代的经济不景气使日本纺织业走下坡路。虽在90年代前日本纺织业是日本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但自从80年代中期的日元升值及后来的泡沫经济的影响,致使日本纺织业的衰败。其次,日本是一个原材料稀缺的国家,制造纺织品的原材料需要大量的进口。再次,日本国内生产纺织品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位于是世界前列,生产成本高昂,许多日本纺织品企业实行海外战略。目前日本中小型纺织品生产商纷纷进入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设厂,从而使日本本土纺织业实力下降。由此日本必须大量进口纺织品,而中国却是日本邻国且在纺织品上竞争力强,中国纺织品能够大量出口是必然的。

2、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进口没有配额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自然日本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是没有配额制的。如果有配额的话,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日本市场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配额制是要求一出口国出口到进口国的产品数量是有限制的,像美国和欧盟在2005年5月1日之前一直对中国纺织品都实行配额制,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美市场有限。正是因为日本对中国纺织品没有配额才能使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日本。

3、日本综合商社的推动

日本一直是一个以贸易主导的国家,因此在贸易方面发展较快。综合商社是一个起源于日本而服务于日本贸易的一种贸易机构,可以说综合商社在日本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商社在强化收集及分析世界各国各地区政经信息、产业及企业信息、高科技信息、市场及营销信息、法律及税务信息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推动商品和服务贸易,提升信息的高附加值化和速度化。就中日纺织品贸易中,综合商社进行与中国进出口公司做生意,通过中国进出口公司进出口货物,再把货品分销给大卖场,百货店等专业批发零售点。在此过程中减少了很多贸易摩擦和提高贸易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纺织品出口日本。

4、中国在纺织品上的优势

纺织品一直是我国竞争力最强的行业之一,在价格上一直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大,纺织品企业日益增加,可以说中国纺织品行业已具有了外在规模经济。而且在许多纺织品企业中实行了计件生产和区别定工资制度,即纺织工人根据生产的纺织品数量的多少来领取工资。这样就使得纺织生产的效率提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图示如下:CAC0Q1Q0Q2Q

图1规模经济

在图中的0—Q0这一区间是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长而降低,而我国的纺织品行业则处于这一区间内,我们知道AC=TC/Q=(FC+VC)/Q=FC/Q+VC/Q,其中Q增加,FC/Q一定减少,又因为纺织品行业中可变成本只有一些工资和一些日用费用。在我国工资费用是非常低的,日常费用数额也不大,那么VC/Q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中国纺织品企业在成本低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自己的销售价格,而日本生产的纺织品的销售价格远高于我国,因此中国纺织品在日本销路好是勿庸置疑。

5、日本消费者能够从中日纺织品贸易中得到更大的消费者剩余

一种产品的市场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是市场中的

PS日S中S1E2P2S2E1P1DQ2Q1Q

图2消费者剩余

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而中国纺织品能够大量在日本市场上销售,主要是因为日本老百姓认为他们在购买中国产品时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拿中国纺织品与日本纺织品给日本消费者带来的消费者剩余来看,如上图所示:在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仅有日本厂商来供应的话,日本消费者能够得到的剩余只有S1,但换作是由中国的厂商供给的话,消费者除了能够得到S1还能得到S2部分的消费者剩余。既然日本消费者从购买中国纺织品中能够得到如此大的利益,多购买中国纺织品也是必然的。

6、中国纺织品出口日本,有利于提高双方的福利

众所周知,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屈指可数,无论生产什么,日本都要强于中国,但日本生产电子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利润,要高于生产纺织品的利润。所以在中日贸易中,日本选择生产高科技产品,因为其在高新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生产纺织品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占了绝对优势。这样两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民众。

如图6所示,A点表示中国在没有贸易之前的生产点和消费点,但由于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生产确定了新的生产点B,在与日本进行贸易后,中国的消费点是在E点,曲线CIC1移到CIC2处,所以中国的福利也增加。同样A`表示日本在没有贸易之前的生产点和消费点,日本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生产确定了新的生产点B`,在与中国进行贸易后,消费点为E`,曲线CIC1`移到CIC2`,无疑是日本的福利也得到了改善。

纺织品纺织品

CIC2`E`BCIC1`A`B`EC‘

CACIC2CIC1

0中国电子产品0日本电子产品

图3比较优势

而就纺织品在中国和日本生产其要素组合是不同的,还是以中国纺织品与日本电子产品为例,如下表所示:

表2要素禀赋理论

纺织品电子产品

密集度

K纺/L纺〈K电/L电

丰裕度

i纺/w纺〉i电/w电

中国日本

从上图表中K纺/L纺〈K电/L电,可知中国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且i纺/w纺〉i电/w电,说明中国的纺织品是资本不丰裕的产品,因为资本丰裕度与利率成反比,而相反,日本的电子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且日本是资本丰裕的国家,因此,中国在纺织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日本在电子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要使各国都获利,中国应该生产并出口纺织品进口电子产品,日本则反之。从现实情况来看,日本的电子产品确实也大量出口到中国,其金额已达到671亿美元。当然中国的纺织品大量出口到日本无论从贸易互等还是贸易互利的角度来说都是说的通的。

7、中日纺织品贸易有较大的“重叠性”

由于中日两国都是东亚的国家,而且是邻国。在消费偏好方面来讲还是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的,就对纺织品的观念上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各国对纺织品

ADS1S2S3

消费者偏好

图4消费者偏好

的设计,款式有很大的重叠需求。加之纺织品不是奢侈品,其价格不高,对其需求受两国经济水平发展状况影响不大,所以两国在纺织品上能够进行大宗贸易,用图4表示为:图中S1表示日本愿意消费的,而中国人不愿消费的。S2表示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愿意消费的,S3表示中国人愿意消费的,但日本人不愿意消费的。既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对中国产的纺织品消费上存在如此大的需求重叠,为中国的纺织品能够大量出口日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条件。

三、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七个原因来分析我国纺织品能够大量出口到日本的这样一个事实。就现状来说我国对日本纺织品的出口量大对我国纺织品行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件让人喜闻乐见的事,然而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也同时存在一些阻碍因素。近来由于人民币面临的严峻的升值压力,我国纺织品价格将会有所升高,那么我国纺织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也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削弱我国对日本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降低出口;且不久之前日本政府对我国纺织品进行限制出口增长的措施等,此类因素也将会影响中国纺织品进一步对日本的出口。但本文仅分析我国纺织品能大量出口日本的原因,就上述所涉及的问题故不作详细阐述。

参考文献

[1]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

第7篇

Abstract: Facing the complex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ow to maintain stable and rapid growth in textile expor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ence of the business costs, independent production is not strong, poor access to information on issues such as trade friction and lack of prevention; proposed coping strategies of enterprises - to maintain the existing export market, efforts to develop diversified export markets, vigorously implement the brand strategy,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extile associations, attention to export credit insurance,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and other measures.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金融危机;出口策略

Key words: textile export;trade friction;financial crisis;expor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29-02

1纺织品出口环境变化

我们处于复杂变化的世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1 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09年第2季度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强势反弹,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与7国集团意大利会议均提及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加大,国际热钱也加速流入。与此同时,2009年11月11日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一个微小的措辞变动,让国内外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的揣测。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已经转变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外NDF市场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3-4%。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的集中体现。一旦人民币升值,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可能发生纺织业向国外转移。

1.2 国际对华贸易摩擦升级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在去年12月“第五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高级研讨会暨2009北京国际并购研讨洽谈会”会上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随着全球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对外贸易将长期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遏制。当前,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案值越来越大,贸易救济措施多样化,反补贴和“特保”渐成焦点。不仅如此,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问题、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对于纺织行业而言,贸易摩擦的出现产生不利影响:第一,纺织品出口减少;第二,纺织业就业人员减少;第三,纺织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应减少。

1.3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纺织行业是我国出口的重要行业。由于出口依存度高,发达国家的需求萎缩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有着直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一些无品牌,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影响最大。我国大多数纺织企业由于附加值不高,产品趋同化严重,劳动力密集,利润空间狭小,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其困境显而易见。国家纺织工业协会调查广交会的结果显示:欧美客商订单大幅减少。由于出口的增速下降导致纺织企业的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

2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

据中国纺织报2009年11月17日报道,2009年1月至10月我国纺织品累计出口1,36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32%;与前9个月负11.17%的增速相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483.94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878.9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2.9%和10.9%。而10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46.51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21亿美元,环比下降12.54%,未能保持2009年上半年连续数月环比增长的局面;和2008年同期相比出口减少20.94亿美元,增速为负12.51%,同比降幅再次扩大。可见,行业整体形势仍处于僵滞,尚未产生实质性复苏。

3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纺织行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但纺织品出口一直是简单的加工和基于中国劳动力的低价格策略已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南亚的国家,如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比我们更有劳动力优势。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寻找新的生产模式,来改变现状。

3.2 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技术垄断优势和销售网络以及品牌资源,占据了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两端,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来从事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环节。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纺织企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

3.3 信息渠道不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通讯设备逐渐代替了传统的通讯方式,信息化日益成为国际比较优势的新要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信息要素的不足导致传统要素的优势凸现不出来。由于信息的不完善,纺织企业对欧美国家制定出的新法规、新标准缺乏及时的了解,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国外的标准而被迫削价处理。

3.4 对贸易摩擦缺乏防范由于纺织品经营品种的可转换性较强,出口市场的选择余地较大等原因,我国纺织品企业缺乏忧患和防范意识。由于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低价竞争态势,而企业自身自律机制不健全,协调难度较大,很容易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引起进口国的抵制。而一旦发生国外对我纺织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应诉,又或者缺乏应对的策略准备,客观上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纺织品的抵制提供可乘之机。

3.5 受非关税壁垒影响严重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壁垒”除对纺织服装生产严格控制外,对纺织服装生产商的雇佣、劳动安全、员工待遇等均有严格的核定标准,如达不到,就取消采购;因此,已逐渐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纺织企业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企业社会责任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已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4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

为了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稳定纺织的国际市场,中国纺织企业应该按照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具体措施如:

4.1 维护原有出口市场优化出口产业结构,保持出口平稳增长,关键还是要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纺织企业应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出口结构,从整体上逐步实现从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化解各方面的风险,要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增强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逐步由代工制造(OEM)向代工设计(ODM),再到自主品牌(OBM)的过渡。对不同产品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方针,对量大面广的大众产品要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稳定生产,保持市场份额逐步平稳的升级;对高端自主品牌产品要积极培育、加大产品设计,市场开拓政策方面力度;强化品牌意识,建立场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

4.2 努力开拓多元出口市场在保持主要出口市场基本稳定的同时,纺织企业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如俄罗斯、中美、中亚、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整合市场格局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行业协会继续加强行业外交;随着互利共赢的对外方针实施,与新兴市场国家同行以及相关产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会逐步增加。具体讲,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市场定位来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就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市场份额等因素进行产品设计;产品的质量控制要适合出口地区的质量标准的建立以适应国外的鉴定标准;多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市场。

4.3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当今国际贸易竞争已不仅是数量和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目的是拉大同竞争者的距离,非价格竞争通过提高价格获得利润。企业只有大力培育自有品牌,才能获得企业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就只能停留在基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基础之上的低端加工阶段。品牌的内涵包括3个层次: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国家品牌。通过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的前进,才能成为国家品牌,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

4.4 加强纺织品协会的作用纺织企业要加强与行业组织之间的对话,形成定期沟通协商机制防范风险、规避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当中,进口国采购商和个人资金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资本困难,产品出口不能及时回收货款,或者出现根本无法收回货款。各国所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变动也不可避免,这些都会对产品出口造成影响,需要提高防范,一定要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评估,通过行业组织及时更新客户的信息;建立动态的客户信息数据。密切关注国外的动向,积极与调查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涉,运用包括世贸规则的国际通行规则,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在贸易摩擦中的权益。

4.5 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是防范社会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要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在提高本企业自律水平同时,对已经发生的贸易摩擦,提高自觉关注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对国际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保持高度警觉,实时关注国际贸易环境的动向,通过行业组织,建立共享数据平台,整合国内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全方位运行和产经出口检测预警体系,为企业提供客观,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

4.6 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充分应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创造条件在境外投资设厂。采取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的投资方式,在劳动力、原材料和利益调整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在销售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提过对产品终端的市场控制力,改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境况,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在全球内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16-18.

第8篇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二、我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的现状

    1978年以来,我国同各个国家开始签订了长期的贸易协定,并在同时建立了贸易委员会制度。中外贸易慢慢发展呈上升趋势。其中纺织品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较多且价格低廉,所以我国是纺织品生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纺织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使得我国的纺织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双边贸易经济关系发展健康,我国的纺织品也有很广阔的市场,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增加,纺织品出口无论是从受损速度,受损范围还是受损力度方面来讲,都面临着最为严厉的贸易障碍和审核。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分析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目标市场过于集中

    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这三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这些国家。然而这三个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这一情况则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将不得不更多的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我国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同时外国制定的一些双边贸易都对我国纺织品产业有一定的针对性。这种贸易规定的缺陷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2.低成本冲击国外市场

    我国纺织业通常都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由于国际贸易往来,我国同类的低成本纺织品进入国外市场,并占到了较大的份额。发达国家由于劳动成本较高且国内市场受到冲击,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通过对国内市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达到减轻国内市场就业压力,同时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

    3.技术设备落后

    我国纺织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投入,大部分都不愿对设备进行更新,这就导致纺织品质量下降。同时纺织品企业疏于对纺织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也很少与国外进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这就无法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导致技术落后不够创新。这样的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都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所带的附加值也较少。

    4.缺乏环保意识

    我国纺织品企业在产品制造时大多不注重环保意识,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我国纺织品的检验设备都非常简单,且通常都是对一些传统的项目进行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也相对落后,精度要求不高。然而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加贴环保标志。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技术壁垒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对纺织品出口造成极大阻碍。

    1.积极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的洪流之中,适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保证我国有效的进入世界市场,同时各个国家都依照国际认证的标准,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我国国内市场的利益。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一定程度上提升纺织品企业出口竞争力,使国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与此同时适当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护。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与环保的要求上,只有严格的监督质量,谨慎的监督检测环保卫生这是对消费者健康的维护和保证。

    2.负面影响

    增加纺织品企业出口成本,降低企业利润。根据美国商务部1998年的报告和欧盟的研究,仅受技术法规影响的出口产品就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5%,这阻碍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不利于世界资源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并且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社会发展潮流背道而驰。这无疑会给国际贸易带来诸多不便,并同时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将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双边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争端更是逐年增多。在现行的国际标准体系中,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多是标准的被动接受者。而发达国家从他们自身利益和技术水平出发制定的标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难以达到的。限制进口。技术壁垒较易被贸易保护主义的发达国家所利用,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之一。滥用技术壁垒将损坏贸易自由化,严重影响纺织品企业贸易和商品结构,影响贸易利润的分配。

    五、纺织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扩大合作范围

    我国纺织品企业应扩大目标合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欧、日、美。同时我国政府应积极扶持纺织品产业,制定政策加大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范围,使我国纺织品产业有更广阔的市场。

    2.政府扶持纺织品行业

    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政府应积极与国外进行沟通协调谈判,使双方的经济贸易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遭遇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同时应时刻关注出口国的政策动态,对其相关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对策,让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一方。

    3.加快技术设备升级

    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我国在入世承诺中强调了对进口产品的国民待遇。因此,在建立有效的国内技术壁垒体系的同时,对国内非出口产品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也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质量。

第9篇

我国与越南既同为纺织服装出口大国,结构互补性强,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长期并存。作为新兴的服装和纺织品出口国,入世后,越南纺织品和服装将免配额进入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由于劳动力素质较高,价格相对低廉,贸易环境不断改善,其纺织业势必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现状及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一、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现状

(一)越纺织服装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越政府十分重视纺织服装业发展,视其为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自1993年开始出口纺织品,1998年至今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一直排第二,仅次于原油出口,此后更是连年增长,其增长率在越南出口产品中可谓独占鳌头,成为越南重点出口商品之一,目前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供出口。为了适应出口需要,2001年越政府更专门制定了“越南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的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将纺织服装业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既要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要提高产品竞争力,稳步融入世界和地区经济。

目前,越纺织成衣市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分为配额市场和非配额市场。配额市场主要是美国和土耳其,非配额市场主要是欧盟、日本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和地区是越南纺织品成衣市场的主要出口地区。

越南现为美第七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地,2004年对美出口约23.5-24亿美元,占越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55.2%,比2003年增长21.5%。其中配额内纺织品达16亿美元,占对美出口的67%;非配额品种约7.5-8亿美元,占33%。2005年越南对美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28亿美元,占美国该类产品总进口的3.8%。

欧盟是越南第二大服装出口市场。越欧双方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此后,欧盟连续十年成为越纺织成衣的最大配额出口市场,占配额出口总量的80%以上,对欧出口纺织品年均增速达23%。2004年越对欧盟出口纺织品约8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总出口的18.4%,比2003年增长40%。其中配额品种约占90%,非配额品种占10%。2004年12月3日,越欧双方签署协议,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越南对欧出口纺织品配额。2005年欧盟25个成员国共进口来自越南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8.5亿美元,占欧盟市场的1.3%。

日本是越第三大服装出口市场和最大非配额市场。自1998年以来,越对日出口服装列各国对日出口第五,主要包括和服、西裤、衬衫、运动服等。2004年对日出口纺织品约5.3-5.5亿美元,占纺织品总出口的12.6%,比2003年增长9%。2005年越对日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共5.9亿美元,约占日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2.8%。

此外,加拿大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对越南纺织品的配额限制,2005年越对加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0.87亿美元,占该产品总进口的1.6%。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状况我国是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国,而越南作为新兴的纺织品出口国,与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个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即越中在越南的几个主要出口的竞争;一个是在越南国内市场的竞争,即中国出口商与越南国内纺织业之间的竞争。

从出口规模和增长率的角度衡量,在国际市场上,越南纺织品和服装的地位日益显著。虽然与我国相比,其成衣类产品在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已开始把越南的服装和纺织品生产商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USAITA)说,在许多产品方面,越南的生产商被认为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最佳供应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则根据美国市场上服装和纺织品的竞争情况,指出越南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美国市场上同中国进行竞争的亚洲国家。

我国是越南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的重要来源。2005年我国对越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达8.64亿美元,其中近90%是对越出口的化纤原料、棉花等纺织原料和服装裁片等半成品,用以在越加工出口。近年来,我国广西、上海等地企业也开始在越投资设厂,利用国内服装半成品和越出口配额向欧美市场出口服装。因此,在越南国内的竞争主要是越中两国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各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发展方向以及长远发展潜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一国四组基本因素和两组辅助因素的数量、质量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并将它们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就能发现一国的竞争优势的存在领域、大小以及持久性。下本文将借助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分析越中两国的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

(一)基本因素分析

1.要素条件。首先,由于气候等原因,越南不适宜棉花的种植与生长,而生产的原棉和真丝产量十分有限且品质不佳,远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得越南纺织服装加工出口所需要的面料、辅料、服饰,甚至纺织化工原料、纺织机械、纺织机械零配件等的50―80%不得不完全依靠进口,对越南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冲击。其次,越南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技术水平与越南纺织服装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尚有距离。越南现有纺织工人的知识水平较低,且有74.8%的工人达不到专业技术要求,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为中国企业的60%,是导致越南纺织品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受资金不足的刚性约束,现阶段越南纺织业的发展只能依赖成本较低的服装和织布部门,而需要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纤维生产暂时还无力顾及。

2.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越南的纺织机械产业和原材料产业都缺乏足够的发展以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越南70%的纺织品出口是属于加工贸易,仅有30%的出口产品是制成品、且缺少自主品牌,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出口效益都不高。再者,由于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缺乏资金,使得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陈旧机器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技术研发、创新等活动无法系统进行,继而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3.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越南纺织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企业间未能形成强有力的联合。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与控制管理能力,零星分布的各个纺织服装企业很难与强大的外国企业集团竞争。再加上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产品品种过于单一,款式落后,产品质量差等,更削弱了越南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可见,越南的纺织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原材料资源短缺,纺织工业基础较薄弱,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各门类的产业体系不健全,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和档次低,国际竞争力较差。 相对而言,我国纺织品的强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纺织品原辅料可国内供应(棉花可以种植,布匹可以纺织,印染化工原料可以生产);工人技能熟练;外商投资纺织设备不断更新;基础设施较好等。因此,总体而言,越南产纺织品服装在价格、产品质量、数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商标、包装等诸方面要与我国竞争还尚显稚嫩,尚不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周边国家如印度、中国相比,越南纺织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28-48美元/月,远低于我国的73美元/月)和无出口限制仍为其在低端产品市场以及加工贸易方面赢得了不少市场。而我国纺织业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不少有实力的国营纺织企业为摆脱特保设限、配额危机,亦开始转产越南,利用其零配额成本和更低的劳动力价格进行转口加工。而那些缺少资本实力和国际贸易知识的企业则在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后,为国内品牌代加工或转向生产低端的非设限产品,加工价格更加低廉,牢牢套住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

(二)辅助因素分析

第一,政府作用。为了改变当前纺织服装业落后状况,加快纺织服装业现代化建设,越南政府制订了“2001-2010年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今后十年发展规划。在行业发展政策方面,越南政府优先鼓励本国企业积极投资纺织、服装业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政府规定,凡在规划园区内投资该领域的越国内企业,50%的资金由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年利率3%;其余50%的资金提供商业贷款,年利率5.4%,两项贷款平均年利率为4.2%。贷款期限为12年,宽限期3年。其次,越政府欢迎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越南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规定,“纺织服装设备生产”、“使用劳动力500人以上”、“成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高级原料和辅料生产”等项目为鼓励外资领域。最后,除国家对投资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区还可在地租、税收、收费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二,机遇。此次越南加入WTO带给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发展的极好时机。入世以后,越南纺织品可享有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获得关税减让与关税约束的利益,与世贸成员国一样享受对等贸易的权利与义务。根据越南纺织服装集团(Vinatex)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李全安说,在越南加入WTO之后,第一个优势是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将不再有配额限制,纺织和服装工业在许多市场上将具有平等的地位。此外,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基础设施将提高,这是因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因此,入世后,越南可以摆脱配额限制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以及长期受双边协议约束、出易要通过中介的局面,为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可见,政府作用和机遇这两个辅助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是改变越南纺织服装业基础因素上的劣势、获得并提高其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越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将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组建大型纺织服装原料交易中心,以解决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在2006-2010年期间将重点投资24个项目,集中力量发展纺织原料生产和纺织业,扩大纺织设备生产,建设分销体系,提高时装设计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到2010年使国产原辅料满足出口纺织品服装需求的比例达到75%以上。同时,入世后越南纺织品贸易将由双边转向多边体系,越南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可为纺织业充分利用国际资金、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对越南纺织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纺织品贸易环境将得到改善。此外,在越逐步扩大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同时,其将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纺织品贸易体系,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创造出越南自己的服装品牌。

因此,长期而言,越南纺织服装业在政府规划和入世机遇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将从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等方面系统地得到提升,增加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同行不可小觑的重要竞争对手。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

后配额时代,只有那些拥有高质量产品、快速供应和生产周期的国家,即注重时效性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的国家才会赢得市场。入世虽然给越南纺织品带来了机遇,但由于目前其竞争力方面的弱势,出口空间不会立即出现过多的扩大,相信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也不会在短期内急速加剧。

而且,越南入世使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同时也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入世后越南国内市场的保护壁垒将不复存在,目前所有的进口税率将削减到10%-15%的低水平。因此,越南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将不得不同进口产品进行竞争。此外,政府对纺织和服装工业的激励政策和对工业的支持措施将取消,再加上越纺织业原料缺乏这一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短期内我对越出口纺织原料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大增幅。

但如前分析,就长期而言,入世带给越南的长期动态利益将会促进越南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的提高,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和越南国内市场的出口地位构成威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应对战略是: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近半的份额。但是,针对来自越南等其他各国家的竞争压力,我国纺织企业应当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同时注重自由品牌的创立。以高质量和品牌优势取代低成本和数量优势,以获取更多的附加值和贸易利益。

在全球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投资利益比贸易利益的获得使行业具有更持久的国际竞争力。越南入世带给其发展和升级纺织服装业的机遇,也给了我国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赢得投资利益的契机。我国纺织业应该积极利用越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各种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的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越南纺织业的廉价成本,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将低附加值的环节外包出去,使我国内企业能以高附加值和符合高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创新研发、生产、品牌营销等为主营业务,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2004年越南在各国家、地区的纺织品出口数据来自我国驻越大使馆经商处网站《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背景下的越南纺织业》。2005年的资料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HS2002下第61和62号产品的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② 美国进口商选择越南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2005年4月12日。

③ 张二震、马野青著,(2003)《国际贸易学(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第88页。

第10篇

[关键词]浙江 纺织业 民营 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 出口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国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换以及信息、资本、技术、劳动力、商品、服务、知识等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目前世界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各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也随之逐渐加深,世界经济不断呈现出一体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行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在此情况下,世界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和升级。出口竞争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根据国家统计局GB-T-4754(2002)的分类,中国纺织业是制造业的第17大类。在中国纺织服装业不仅是传统优势产业,而且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承接全球纺织服装业的国际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贸易国。而浙江是国内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是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省份之一,纺织服装业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30%,占全国纺织品出口的20%。这几年来,浙江纺织外贸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浙江纺织业本身所具备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虽然浙江省纺织服装工业在外部环境上一方面面临着许多较好的机遇,但浙江省纺织服装业所面对的挑战也更为严峻。我们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调整浙江纺织业国际竞争战略,因地制宜发挥好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竞争优势。

一、目前浙江纺织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

国内方面,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依赖于纺织材料,时刻受可耕地资源的约束;中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据有关统计,2007-2009年浙江纺织业职工的平均年收入是14987元、15484元/年、15973元/年,2008、2009年分别增长了12.9%、15.9%。而且上述职工的平均工资中并未包含中国职工的有关保险、失业救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企业拖欠工资、无偿加班等违规行为基本绝迹,也间接的增加了浙江纺织业的支出。政府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加大环保力度等。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五年前的1.24吨标准煤下降到0.97吨标准煤,降低了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国际方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中国取消或降低了包括纺织品在内的许多进口产品的关税,削减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中国贸易伙伴实施《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削减了纺织品的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大大降低了中国纺织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但2005年美国、欧盟要求中国实施纺织产品配额措施以来。中国全面融入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贸易、投资等方面政策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国际因素。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类出口量为l669亿美元,相对2008年下降了10%以上。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l070亿美元,下降幅度达1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约600亿美元,下降8.4%。其出口主要特点有以下四点:

① 月度出口值呈振荡上升态势,l2月份出口值为年内新高;

② 一般贸易出口占70%还多,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度下降;

③ 出口主力为私营企业,各类企业出口均有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④ 主要出口贸易对象仍是欧盟、美国以及日本。

2009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再加上国家对纺织业扶持政策逐步显现了积效应,浙江纺织业出口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但总体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① 纺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②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

③ 欧美以碳排放指标为借口限制浙江纺织品的入境。

二、浙江纺织业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业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30%还多,占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这几年来,浙江纺织外贸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浙江纺织业本身所具备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近几年来,中国成为了遭受国外贸易救济(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纺织品也是这其中主要针对的几种产品之一。

1995-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累计数量达到47起,实施的累计数量为36起,分别占占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数量、实施数量总数的7.87%、8.51%,占世界反倾销纺织品立案数量、实施数量的20.26%、20.93%。2005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实施了特殊保障措施。经过艰苦谈判,中国最终解决了纺织品贸易争端,签署了纺织品备忘录。但并不意味着类似配额争端的事件不会再发生了,我们还要继续及时关注国际形势。

2.金融危机蔓延

2007年下半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五大投资银行要么倒闭、并购,要么政府进行注资救助。美国金融动荡蔓延全世界,愈演愈烈,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纺织品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出口增长速度同比大幅下降。

3.人民币汇率上升

2005年7月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此后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这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进口,但却也抑制了出口。2005年7月18日至2009年4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从8.11人民币/美元升值到6.834人民币/美元。相比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前夕,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达到20%左右。从2008年10月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衰退。

4.原材料价格上涨

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料是棉花,棉花价格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纺织业的利润。而国内的棉价近几年居高不下。纺织业不得不将部分产品原料调整为化学纤维取而代之。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较快,化学纤维原有的一些弱点正逐步得到改良,吸湿、透气、抗静电等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多种纺织原料亦存在价格上涨的压力。

5.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

国际市场上90%以上的服装都是“中国制造”。但是在这之中,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著名品牌却少之又少,我们大部分纺织企业只能为别人生产来赚取加工费。浙江省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55%以上,大部分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与品牌效应相比,加工利润实在微薄。浙江纺织品在国际上“廉价低质”的“标签”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6.贸易政策的多次调整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宣布提高出口退税率,将纺织品出口的退税率提高至17%,实行零税率出口,这一政策大大促进了纺织产品的出口。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的入世,中国对外出口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出现出口欠退税现象。

200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改革出口退税制度,降低了出口退税率,纺织品也不例外。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压顺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出口,纺织品产品出口退税率大幅度下降。

2006-2007年,我国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加工贸易产品清单,继续取消或者降低其出口退税率。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且向全世界蔓延,受此影响2008年中国出口增长幅度大幅度回调,中国政府于2008年10月、2009年2月先后两次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

可以看出,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不理想,甚至比以前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首先表现在反倾销、保障措施以及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时常发生,近几年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技术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比如欧盟制定的《REACH》法案。其次是国内经济贸易政策调整不衔接,特别是多变和不可预见性的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再加上汇率政策变化和汇率波动,对中国纺织产品出口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三、提升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建立完善的纺织标准管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是浙江纺织业及其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所以必须在执行国家标准法的前提下,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制定贴近企业、市场,并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实现互补共赢的同时;还要抓紧时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2.巩固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浙江纺织业要得到发展,就必须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想方设法的开拓国际市场,及时关注国际市场动态,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及时调整纺织产品结构和贸易策略,逐步扩大浙江纺织业的出口市场范围和出口额。

3.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产品和服务能否长期立足市场,意味着浙江纺织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纺织业核心竞争力应具有独特性,即 “偷不走”、“拆不开”、“买不来”、“带不去”的产品和服务。那种认为纺织业不必也不需要品牌战略,以量取胜的陈旧观念,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与现代纺织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格格不入。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DNA,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

4.调整出口产品的定价策略

中国出口产品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理应掌握产品的定价权,但由于产量过剩、对外竞相压价的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定价的主动权掌握了在外商手中。经调查发现,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定价主要依据“盈利空间+制造成本+额外因素”原则,盈利空间是定价核心,在确定盈利空间的基础上,再根据制造成本和额外因素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5.借鉴成功经验,探索自己的品牌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大批拥有众多品牌的跨国公司的到来,浙江纺织业也逐渐的意识到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2005年,广交会首设品牌展区,2007年消博会亦首设品牌展区,其中浙江纺织的名牌企业和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企业大量的出现在了品牌展区,我们应大力提倡这种支持品牌企业在重点出口市场举办出口品牌展的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境外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体系,建立自主国际营销渠道,最终在国际品牌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6.建立纺织品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第11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浙江纺织业影响对策

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这一变化预示着:今后中国的汇率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有望继续升值。有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将可能升值10%。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长期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对于纺织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可小视。据研究,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更大。浙江作为一个纺织服装大省,其纺织行业在这次汇率升值调整中可谓影响甚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未能打破,纺织品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趋势

一方面,将持续“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实绩的企业为5488家,比上年末增加394家。其中,私营企业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1940家,集体企业411家,国有企业340家,个体工商户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服装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20.8亿美元,增长64.4%。但是,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同期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出口数量增长24%。征税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数量指数为1.15。

另一方面,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方式使浙江纺织企业出口额增速大为下降。2006年2月,浙江省共出口纺织品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8亿美元,下降2.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2亿美元,下降8.9%。据宁波海关统计,2月份,浙江省纺织品共出口143个国家,其中对67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是下降的,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7.3%。浙江省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其中,对欧盟出口3.7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5亿美元,分别下降11%和7.6%。

2.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缺点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品种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只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且创新品种少。像万事利、杉杉这样有独立品牌的企业极少,多以贴牌经营为主,企业利润非常微薄。据业内人事透露,生产一件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至2个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平均利润率仅在3%-5%,即使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悦莱春、华诚茂麓,其利润率也不过10%。而大多数贴牌企业多以美元结算,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预计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

由于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也多采用借鉴和组合,导致产品缺乏个性,产品价格无法提升。大企业借鉴和组合欧、美、韩、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设计,中小型企业则多是盯着大企业新产品的出笼,进行模仿。人民币升值使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无力花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势必导致大多数省内中小纺织企业的上述弱势将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3.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并没下降

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浙江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由于工资具有刚性,实际工资必然上升,势必引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维持(目前劳动力成本约占出厂价的30%),迫使许多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将打破浙江省纺织业的优势格局。

原材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原料价格有影响,但长期看供需关系是原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进口了世界30%的纺织原材料,其中浙江省占绝大部分。因此人民币升值未必意味着纺织原材料进口成本的降低,相反可能引起美元计价的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4.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目前已有2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其实人民币升值2%,浙江的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1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浙江有许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小城,这种风险对于浙江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浙江省一些纺织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绍兴目前的放丝能力超过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要继续发展,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浙江省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此外,人民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省内纺织企业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

在近一年的汇率调整后,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寻找高端客户,做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浙江纺织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仍具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逼近3%,说明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浙江纺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以从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应对升值影响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一些企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汇率调整带来的结汇损失因素,又得考虑为了保持出口量,在与客户谈判中暂时将其“忽略”掉,如果过分担心损失,企业将无法接单。

在这种压力下,浙江省纺织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摆正心态,减少低价出口的纺织品比例。应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纺织出口增长不利,但长期而言,对解决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却是有益的。纺织出口企业应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保证道路顺畅和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又平稳地渡过这一调整时期。

(二)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的力度

人民币升值给浙江省纺织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利用境外先进技术的成本。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要系统地扩大纺织科技设计人员出国留学培训的力度,引进专利、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浙江纺织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冲出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此轮人民币升值,不管是国外企业设置的贸易壁垒还是美国、欧盟等玩的“把戏”,都应成为改变现状的动力,提高浙江纺织出口品的附加值和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是: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2.推广建设纺织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能力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纺织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中小纺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加速纺织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3.引导骨干纺织企业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

(四)加强品牌建设

纺织业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纺织各产业集群区打造行业品牌,争创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使浙江省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对浙江省纺织企业施压,才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完成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过程。

(五)适当涨价,提高纺织企业的议价能力

议价能力强的纺织企业在谈判中可以适度提价,部分传递升值带来的压力,从而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浙江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好评,人民币升值引起纺织品价格的适当抬高,国外企业通常可以接受,但加价必须与国家汇率相匹配。这样既可适当地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交易外商,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又能防止客户流失。但目前也有少数国外纺织品买家向印尼、越南、孟加拉国等国转移订单,由于劳动力廉价,这些国家一直与中国纺织业争夺客户。所以,浙江纺织企业在加价时应考虑客户的接受能力,在保证销量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产品外币标价。

(六)增加金融衍生避险工具品种,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据浙江省统计局消息,目前浙江纺织企业使用的汇率避险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约31%的浙江纺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另据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品的浙江纺织企业比2004年同期只提高约1个百分点,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高达91%。

企业利用金融衍生避险工具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弱;2.部分商业银行过分强调风险防范,推出较长期限(1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不足,工具品种单一,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合理,难以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

因此,浙江纺织企业要增强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金融衍生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使避险产品定价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裘明军,阮明锋.绍兴纺织业聚集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5,(3).

[2]蔡晓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甘肃农业,2006,(3).

[3]陈立平.人民币新汇率下浙江纺织品出口之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

第12篇

关键词:纺织服装;外贸竞争力;策略

自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告别了长达40多年的配额管理体制。我国是服装生产出口大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的1/4。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经贸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服装行业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相对优势产业。随着周边各国逐步扩大对外开放,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将比我国更便宜。配额制度的取消,所有的市场份额均要靠实力去争取,不再有配额可用,国内纺织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应对这种局势,保持和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对外贸易中的相应份额遂成为我国对外贸易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近几年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现状

服装长期以来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商品,我国早在1995年就跃居世界服装出口第一名。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服装出口竞争力较为强劲。2001年我国服装出口约占世界各国总出口量的1/4;到2002年我国服装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16%增加到了22%;2005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产值超过3万亿,5年间年均增长率达16.6%。我国服装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位列全球首位,2003年占全球出口4000亿美元的20%左右;2004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更高达973.85亿美元,在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主要进口纺织品服装国家中,我国服装占有的市场份额都超过10%,名列首位或第2位。

(二)取得辉煌业绩的原因

1、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2006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企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前9个月,我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4.2%,在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市场上的份额稳中有升,对美梭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针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14%,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企业普遍反映,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增强了客户信心、促使订单回流,因此尽管2006年以来历经汇率上浮、退税率下调等宏观政策调整,我国纺织品出口规模上、效益上仍取得了良性的发展。

2、国有、三资企业服装出口贸易增长,民营服装企业迅猛崛起。近年来我国在涉外领域实行国民待遇,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据海关出口数据统计,2006年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服装出口分别达到334亿美元和272.8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同期分别增长11.6%和23.5%,民营企业181.2亿美元的出口额已占总出口额的1/5,这预示今后民营企业的出口贸易将得到更大发展。

3、我国服装出口单价在这几年中平均增长了2.3%。从1997年来我国大力引进先进的纺织设备,进行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使我国近年来出口的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档次大大提高,使其在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并且以质量求生存,创造了较多的知名服装品牌,出口单价也逐步上升。

(三)竞争力的微妙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竞争力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欧美国家实行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对我国的服装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欧盟自2005年对我国化纤布征收反倾销税以后,欧盟业界又向欧委会递交申请,要求对我国出口的亚麻布发起反倾销调查。2006年10月份,欧盟决定对中国生产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这实质上是投石问路,为2007年后对中国纺织服装实施类似措施提供了模式。

美国自2006年3月份对我国艺术画布实施77.09%-264.09%的反倾销税以后,又于7月份启动了对我国聚酯短纤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5000万美元,成为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这意味着,美国正在加紧利用反倾销等限制手段,为2008年后继续限制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提前布局和铺垫。美国纺织业在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后,将矛头指向所谓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上,频频指责中国纺织品出口享有大量国家补贴,并游说美国国会立法允许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补贴调查。一旦此案形成先例,则今后美国很可能会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发起反补贴调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开始启动调查,将严重打击这些国家的服装进口商的信心,将我国产品挤出市场,我国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四)周边国家纺织业崛起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纺织产业链齐全,行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突出,供应能力、服务水准、反应速度、配套规模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竞争力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据Wemer International国际纺织权威统计,2004年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为0.76美元/小时(尚未考虑汇率上涨因素),而同期印度为0.67美元/小时,孟加拉为0.28美元/小时,印尼为0.55美元/小时,巴基斯坦为0.37美元/小时,斯里兰卡为0.46美元/小时,越南为0.28美元/小时,与中国相比均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许多鼓励性措施,促进其纺织业竞争力的提高。其纺织业整体实力的迅速发展,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实施以来,亚洲周边国家受益最大。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

二、外贸企业的制胜策略

(一)提高质量,挖掘潜力,不断推陈出新

服装产品的创新,主要是面料和款式。要重视面料品种的翻新,紧跟国际流行趋势。我国每年都会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面料,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外贸公司应该尽量发展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合作工厂,协助其开发高品质,多品种,符合流行趋势的新型面料。

(二)发挥优势,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的开拓包括国际新销售区域的拓展和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的开拓。目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主要市场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区域集中度非常高。而美、欧、日以外的网络基本不成熟。所以,实力较强的公司应主动开拓新市场,主攻大容量市场,培育市场发展。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应寻找机会,找准突破口,利用自身优势向实力较强的公司的薄弱环节发起进攻,建立局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再强大的竞争对手,其产品和服务也难免存在不足。如果这些不足为部分客户重视,而这些方面又正是自己的优势所在,那么公司就有机会赢得这部分客户的定单,取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三)提高服务质量,形成良好的客户群体

1、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信誉。提供优质服务是指始终如一地为客户做好每一件小事,这个策略有水滴石穿之义。从长远看优质服务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成熟以及竞争的激烈,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终将赢得市场。因此外贸公司必须学会从客户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在客户中建立良好信誉,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提供快捷服务,保持良好关系。服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品,它需要适时投放市场,一旦耽误了时机就失去竞争力。所以,迫切需要敏捷的反应,将设计的款式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