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时间:2023-12-05 09:56: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数字化教学资源 开发和利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每一位教师信息素养的集中体现。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物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学生完成生物知识的内化,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1.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要满足教师“教”的需求,还要满足学生“学”的需求,它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教材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生物教师要注重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本原则如下:一是实用性原则。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全面贴近教学实际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材的内容、学校的办学条件。面向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二是科学性原则。所提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要正确,表述要准确,材料事实的引证要可靠,符合生物学科的规律和特点,不得有生物学的科学性错误。三是层次性原则。为保证方便使用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实行模块化管理,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资源的使用和重组,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的个性化潜能。四是校本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体现以校为本,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倡走本土化道路,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要有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色和学生的特色。

2.高中生物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

2.1以生为本,注重高中生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时效性。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众多的知识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教师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将一些有趣且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以生为本,既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完成生物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2.2以大纲为线,注重高中生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科学性。

根据高中生物教学的大纲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促学者和资源提供者,通过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完成生物的学习任务,不断提高生物技能。另外,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由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和发展而来的,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讲,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生动形象展示抽象的事物,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服务于课本教材内容的,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定数字化教学资源,还要避免生搬硬套,否则会适得其反。

2.3以教学设计为基础,注重高中生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教育性。

构思“教学设计”应该以完整的一个单元撰写出几个课时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来讲,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讲述《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时,要用几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要呈现出完成的几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生物教学的章节内容往往有若干课时的教学任务,每个课时均要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且几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必须标明所隶属单元的目录名称。高中生物的教学设计文稿往往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方面内容组成。在高中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建设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纲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为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要注重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计算机技术,用最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更加生动形象的生物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资源;视听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

民办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是,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要具有职业教育特点,要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众多民办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在知识管理理论体系指导下,就民办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的设计原则、建设目标、开发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充分考虑到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等,遵循“科学、实用”的原则,根据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设计和开发出适合我省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优质、高效的视听教学资源库实践模式,以改善民办高校现有的视听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在更大程度上优化民办高校视听教学资源的使用价值,为民办高校的信息化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

1、民办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的指导原则

1.1教育性原则

民办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的核心功能是教学,最终目的是要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因此教育性原则是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原则,而教育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首先,民办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要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其平台的搭建、结构的设计、功能的实现等都要考虑到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要。其次,资源库内资源的选取一定要慎重,要以教育性为第一要务,视听资源的建设和使用要符合民办高校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要求,保证其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科学性原则

资源库的建设必然遵循科学性原则,资源库中所有信息点的概念定义解释一定要科学、准确符合教育大纲规定。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的科学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的方式、方法要科学,二是库内资源的组织和分类要科学。首先,设计与开发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各种技术手段的选择一定要科学,彼此之间要能够互相支持。另外,资源库系统前台和后台的设计要协调统一,各种功能的设计也必须要科学

2、民办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建设目标

民办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是民办高校校数字化展示和推广本校优质教学成果的资源平台,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视听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一方面整合、开发校内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引进吸收国内外相关专业、相关行业成型的资源。特别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资源开发,强调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教学资源的引进。

3、民办高校教学视听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资源库必须规范、合理、科学地创建,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要根据使用对象、服务对象的需求来创建。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视听资源包括各种教学素材、教学课件、软件资源,它们以音频视频、图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民办高校尤其要重视课件资源库的开发中民办高校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育视听资源库的内容与企业生产结构、企业文化相适应,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

3.1教学视听资源库的开发

教学视听资源是视听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其资源必须是专业人士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开发所得,保证提供资源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应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在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下整合各种媒体素材。视听资源库在表现形式上有混合媒体、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图像等,在使用上提供检索、阅览、下载等功能。资源库视听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因特网、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等几个方面。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提高音像资源的利用率。

3.2教学视听资源平台的搭建

资源内容的实现依托于共享型创新教育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建设,这是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载体和管理中枢,具备教学视听资源的展示和处理、教学应用、维护与管理、学生测评等功能;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个性化定制与重构;可以实现教师网上备课、网上交流、教改成果推广与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用户可以实现资源上传、资源检索使用等特定功能;管理员可对资源进行审核、资源删除、资源统计分析、各级用户管理、资源的批量入库、积分规则设置与管理等功能,满足学员学习、教师教学、社会服务的资源需求。由于整个资源平台是构架在校园网上的,所以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应纳入校园网建设中,同时应当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库运行和管理的需要。如建立域名、电子邮件、FTP、网络安全、VOD视频点播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网络课件制作平台。

4、结论

建立视听教学资源库可以针对民办高校的教学特点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教育视(音)频资源;通过先进的视频检索、视频点播,帮助师生最好地应用这些视频资源;通过视(音)资源管理技术帮助学校更好地积累和管理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利用资源库提供的资源不仅掌握所学知识,更让其学会学习,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以及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时民办高校视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是为了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整合,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构建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一套全方位的网络视听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和涵盖广泛的资源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效益,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彦武,谭增.高校教学资源库的结构与实现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102-103.

第3篇

    论文摘要:课程群建设是相对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所提出的一个新理论,该理论对于高职教育院校的专业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课程群建设理论的分析,论证课程群建设在课程体系本土化和课程建设群落化上,对高职教育院校的专业建设和特色办学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为了提高院校的发展能力,更好地满足培养对象的任职需求,适应当今高职教育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增强院校专业的特色建设,巩固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扩大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课程群建设将会成为高职院校突破瓶颈、谋求发展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1 课程群建设与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的分析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选修课、科研活动课和实践课等。它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规范,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比例和要求构建模式,通过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国家的培养目的、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是基于宏观层面,顺应社会、学生以及学科发展的需求,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院校办学目标而进行的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设,对于院校专业建设有着规范性的积极作用。 

 相对于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课程群建设位于中观层面的建设。课程群建设以增强人的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增加教学效率和专业建设中的特色办学为目的,通过将相关的课程科学地整合,删除重复和过时的内容,产生新的课程群,从而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创办出颇具特色的院校教学。 

2 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群建设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实践中,课程群建设应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院校的教学资源实际状况和人才培养的任职需求,在课程体系建设本土化的过程中,注重课程建设的群落化,即课程群。在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注意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区别 

 课程群建设是对用于教育对象相同而内容具有一定相关性和重复性课程群体的建设,其建立的基础就是对一些相关和重复课程的优化整合,打破不同教研室教学资源的壁垒,删除重复性的内容,节约没有意义的资源消耗,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素质能力,创立教学新课程,创办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彰显不同院校的发展潜力。课程体系建设则注重范式上的要求,规定具体课程建设的原则、方法和目标,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指导意义。课程建设讲究单门课程的系统性,以深挖、细化、完备等为特点,不重视课程之间的重复性,不能产生的新的课程。 

2.2 重视课程群建设的科学性,避免课程群组合的任意性 

 课程群是由一组相关课程组成,一般包括三门以上课程。目前课程群建设缺乏相应的规划和考评体系,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因此在课程群建设中要避免组合的任意性。同一专业课程群组合时,要注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区别,要重视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要顾及课程群组合的系统性。在科学论证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真考虑培养对象的任职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办特色教学。 

2.3 课程群建设不应过于宽泛 

 课程群建设实质上就是在专业建设中对所含课程的新设计与新组合,在实践中,不能扩大课程群的作用,应把课程群建设的目光聚焦在课程目标选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尤其要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课程管理、课程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利于课程群建设内容的科学性,提高课程群建设的积极作用。 

3 课程群建设对于高职教育院校的作用 

 课程群建设不仅针对不同专业建设中的相关课程,而且也可以对同一专业下的不同课程进行组合,从而创办特色教学。对于高职教育院校来说,课程群的这一特点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作用。 

3.1 促进特色办学的实现 

 尽管各个高职教育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目标、要求、规范等相同之处,但在具体课程的建设中也具有教学资源相异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恰恰为高职教育院校发展特色办学提供了有利基础。充分利用各自的教学资源优势或者调动相关资源,在服务于课程体系建设大目标的条件下,积极探索能够发挥院校教学特点的课程群建设,以此促进专业发展和专业调整,建成特色专业,实现特色办学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彰显院校存在的必要价值,而且也为院校的长远发展拓展了空间。 

3.2 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优化 

 如何充分利用院校自主安排的教学时间,各个院校做法并不统一,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外聘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此扩展学员的知识面,增强其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方案和院校的实际做法,客观上会带来某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下降,甚至出现闲置的局面。课程群建设着眼于专业的原有课程,在创新课程的过程中开发、调动、优化已有的教学资源,可以造成教学资源的最大利用。同时,为了适应新的课程实践,已有的教学资源必然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客观上也打破了课程之间森严的壁垒,增强了教学资源的竞争力。 

3.3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质量是教学活动的生命所在,最终体现在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上。课程群建设通过删除重复的课程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可根据经验的课程进行科学的课程群建设。既能打破单一课程的框条束缚,增强教学资源的竞争力,也能使学员在学习中形成系统的专业理解。课程群建设中把最新的动态和研究成果内化到课程群中,能够使课程群建设和专业建设互相促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4篇

统筹规划,遵循规范,确定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资源库开发建设必须力求内容准确、结构合理、分类规范、使用简单、访问便捷。因此,在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内容充实科学化:资源库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中小学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网站专门配备了文科和理科编辑各一人,并且聘请学科教研员为兼职编辑,对充实进资源库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知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结构搭建标准化:遵循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是保障网上教学资源广泛共享的基础。从使用者便捷访问、便于共建,维护者便于更新、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我院网站资源库采取了B/S的架构,.net的开发平台,无需客户端具备特殊条件,能够适应目前的主流浏览器。开发标准严格按照相关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资源分类、特征标注均依据学习对象元数据(LOM)标准进行描述,在目录结构上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划分。这种开发模式,使资源库具备了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有利于广大教师参与建设;同时,规范的资源描述,更加便于使用者迅速检索到所需的内容。

资源分类结构化:合理的结构可以确保网站教学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为此,哈尔滨教育研究院电教信息部建设资源库时采取了按学段、按学科、按学年、按教材的分类形式。哈尔滨市中小学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科学的分类结构使访问者在资源库中,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也便于教师根据科学的分类上传资源,还节省了网站的存储空间,扩大了网站的信息储存量。

内容更新常态化:网站资源是靠适用的内容为访问者提供服务的,因此网站资源库的内容要及时更新,不断丰富和完善,保证资源库内的资源更新不断。网站编辑定期对教师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入库,定期通过网络获取资源充实入库,定期从有关方面购买资源填充入库,多渠道地丰富资源库。

访问检索便捷化:便于访问是网站资源库建设的基本要求。教师工作量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他们上网获取资源的时间往往有限,而登录网站如果不能迅速找到有用信息,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再加上很多学校教师不能达到每人一台上网计算机,许多教师需共用计算机上网。资源库检索不便不但会影响他人使用计算机,而且还降低计算机使用的效率。所以建设资源库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检索的便捷性,让教师进入资源库后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用户管理可控化:用户管理的可控化是资源库服务于特定专门对象的要求,也是各类资源库建设采取的普遍策略。虽然资源库是链接在哈尔滨教育研究院网站上的,但不像网站上其他内容那样,任何用户都可以随便浏览和使用,也不像有些网站那样采取用户注册式登录访问,而是采取城域版的用户管理方式,由网站管理人员统一对用户进行管理,建立哈尔滨市教师实名制用户名录,以保证使用者队伍的专一、专业,限制非法用户的随意登录和使用,避免非法用户占用资源库资源和造成访问的堵塞。

整合力量,鼓励参与,齐抓共建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滚动发展、不断充实的过程,资源库的内容在不断更新,资源库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因此,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靠少数人的单打独斗根本不可能完成建设任务,要采取多渠道和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建设资源库。哈尔滨教育研究院对此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集中采购与自建结合,采取集中购买的方式,解决资源库基础性资源问题,经多方项筛选,决定购买中央电化教育馆开发的教师教学资源库,作为资源库的基础。此资源库具有内容针对性强,结构搭建合理,访问便捷等特点,作为资源库建设的基本资源,达到了够用、好用、适用的目的。同时,依靠广大中小学教师,把他们看作是资源的使用者的同时,也把他们视为资源的开发建设者,通过开展面向广大教师的网站资源征集、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优选资源和作品充实资源库,实现多渠道共同建设资源库。二是自主开发与共建结合,依靠网站专业人员的技术力量,依据购买资源库的现有平台,在了解广大用户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对资源库的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改造和二次开发,对购买的基础资源库进行本地化改造,使之进一步贴近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在基层挑选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和自建教学资源库水平较高的学校,结成共同开发资源库团队。例如,基层教师成了网站兼职编辑,学校自建教学资源库成了子资源库,多方一起进行区域资源库建设,实现合作共建。下一步,哈尔滨教育研究院电教信息部还将以与专业院校、专门网站等结成同盟的方式,建立互惠共享的合作关系,壮大资源库建设的合作队伍,提升资源库建设水平。

加强管理,推进应用,为教师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

第5篇

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很多中职校对班会课的开发利用度不高,班会课流于形式,缺乏相关规范性的实施和考评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作用。本文提出开发设计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旨在利用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源,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一、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界定

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中融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使其成为适用于中职班会的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其格式可为avi、swf、fli/flc、mov、ppt、flash、Authorware等。

二、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教育目标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精神,确定中职班会德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推动自身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要点

(一)以创设学习情境为重点选择资源素材,侧重互动性

多媒体资源素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声音等。在多媒体资源开发制作中,多媒体素材的采集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关键,是资源设计制作的重点。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精选和设计,使其具有普遍性、时效性、热点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情境体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二)组建并强化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班会课的必用资源后,班主任必须强化三种能力:一是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判断和分析错误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是具有主动跟进形势时代的意识,具有开放的心态,敏锐的嗅觉和广博的知识视野;三是具有较好的班级组织管理和观察分析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胜任班会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的角色。

(三)建立模块化动态过程性考核的德育考评机制

按照“重在教育转化,看得分也看发展,进步趋势”的科学性思想,学生个人德育水平不能只是简单的由班主任或学生进行一次性的评定,而应该采用模块化动态考核,注重对学生德育认识程度、思想品行转化的过程性考核,分模块、分阶段的体现学生的德育现状与发展变化。

四、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标准,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前,需要预先制定相关标准、方案和考评机制,确保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从开发到利用都有章可循,是科学规范可行的;同时谨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流于形式。

2.目的性原则。多媒体教学资源素材内容的选择、编辑应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目标,采集典型性、说服力、实用价值强的素材制作资源,确保德育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3.系统性原则。德育教育目标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制作的基本依据,只有遵循中职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学习的规律系统地编排各类素材,才能保证教育实效。

4.生动性原则。要力求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动画和图片色彩鲜明清晰、生动形象;界面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音乐和配音能加强表现力。

第6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优化;措施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教育政策不断改革,将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所以要充分地利用化学资源,从而有效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化学实验为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增加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探究化学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化学实验资源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优化教学资源是教师研究工作的重点。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优化,笔者浅谈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并完善实验室的网络管理系统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等网络工具实现学校化学试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建立系统的网络管理平台和网络管理制度,对化学实验的教师、资源、财务管理人员与教务管理人员都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对化学试验室、化学资源、化学资源的仪器设备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实施首先可以使化学实验管理进入信息时代,享受信息化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其次可以实现校内化学资源共享,通过不断地更新,让最新的化学资源能够有效地被师生共享;再次也可以让学校的管理机构与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地了解到实验室的信息,方便化学资源优化;最后提高了化学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让化学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基地。

2.建立化学基础实验室

学校建立化学基础实验室,使学校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实验室里体验化学实验过程,通过实验的手段,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知识素养。

建立化学基础实验室对化学实验教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中学化学教材中基础实验的机会,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停留在少分组、多演示、观察现象和总结模式上,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体验机会减少,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得不到强化。化学基础实验室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自主探究的一种学习平台,让学生形成一种在探究中体验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且提高了化学仪器的使用率,也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学生的感官体验有利于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

3.积极推广DIS数字化实验信息系统

DIS就是数字化信息系统,由计算机、传感器和数字采集器组成,通过传感器将多种物理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数字采集器再将采集到的电信号经过处理传到计算机中,最后计算机再通过相应的处理以多种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使中学化学实验更加的科学化、信息化。以往的教学实验是处于理论和定性的阶段,小部分定量试验的准确性也不高,实验的直观性和科学性不强。DIS系统可以将原来只能通过现象模拟解释的实验转变为了科学数据,让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和直观性得到提高,也完成了学生从接受式学习模式向体验探究的学习模式转化的任务。但是因为DIS系统的成本比较高,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但它是未来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4.建立化学资源室

建立化学资源室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优化,为优化教学视频和化学的教学资源建立了一个共享平台,也能够加强对化学实验设施等资源的管理。但是现在资源室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便利,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资源室的建立。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师演示或者分组实验的化学教学模式,建立化学试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组建化学基础实验室,推广DIS数字化的试验信息系统,建立化学资源实验室,增加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机会,让化学试验室和化学资源能够更充分的利用,有助于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增强了化学实验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长胜.中学化学实验资源的优化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8):111―113.

第7篇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表现

(一)拿来主义,风起云涌

网终技术迅猛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日益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网络上充斥着许许多多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料库、素材库、课件和试题库等,其质量参差不齐。也许是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相当繁重,也许是制作课件在构思、搜索、准备上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因此很多教师往往一看到网上有内容相关的英语课件,就全盘接收,下载为己所用,不知不觉中成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顶礼膜拜者,网络资源的拿来主义者。孰不知学情不一样,再优秀的课件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教师、学生乃至每一次课堂教学。

(二)蜻蜓点水,囫囵吞枣

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但有些教师过于求多求全,运用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构筑不同的任务,浓缩了学的过程,过分强调在“做中学”的“做”,超额设计了一系列的拓展练习任务。学生忙忙碌碌地“为做而做”,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例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问路对话,每个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本来就各具特点,对话设计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不同的认识结果,教师只有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讨论、展示,使课堂变成思想交锋、合作学习与互相竞争的场所,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到不同程度的价值认同,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但小组合作活动不到两分钟,刚刚进入状态,教师就示意学生stop,准备示范对话,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要么答不上,要么按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读一遍。一堂课就这么草草收场。教师为了完成那些体现新课标旨意的“任务”,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师生、生生探究合作、共同发展的教学互动过程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三)主导突显,主体淡化

凡是公开课都选择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每个教师都会精心准备课件,把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个设计好的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辅助演示出来。粉笔、黑板等早已失去其应有的教学工具的地位,成为了教学观念落伍的代名词。既然任务已设计,而且每个任务都是环环相扣,教师在课堂上就很注重引导学生顺着既定的任务链走,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否则这被激活的思绪又怎能收得回?这课件还怎么演示下去?这些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下意识地利用了对学生调控支配的权利,以课件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再定位

(一)明确目的性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目的是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教学情境,因为多媒体具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容量庞大的优势,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主题的背景语料,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营造浓厚的学英语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借助多媒体,通过各种感官综合刺激学生大脑,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地进行,避免为课件而教、为课件而学的本末倒置的“非常态”教学行为。

(二)讲究科学性

正确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要讲究科学性,妥善处理人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的关系,教师、学生通过有效的多媒体网络技术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再将网络教学资源反馈给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在网络资源的开发、甄选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推荐实用有效的教学网站;在网络资源的运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三、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再要求

(一)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把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新课标,解读新课标,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和根本目的,引导学生乐学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提升信息知识和技术素养

第8篇

1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已经的重大规划中,我国把教育信息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在十五期间,提出加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网络。1999年 6月,教育部召开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体现。

会议提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要完成的四个方面的任务:(1)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3)培养信息化人才,为国家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和信息安全服务;(4)发展教育信息产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述四个方面,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国内外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在目前校园网硬件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的基础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开发利用已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

信息化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交互方式实施学习活动,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八类:媒体素材库、试题库、网络课件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问题解答库、资源目录索引库、网络课程库。

2教育信息资源投入的绩效评价

2.1明确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内容

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应该从资源的投入成本与产出来进行评估。信息化资源的投入包括资源的购买或开发制作、技术设备支持、正常运营成本;产出包括学生学习绩效、经济效益、社会附加效益的提高等等。提高资源绩效意味着应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建设质量和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据此,资源绩效评价内容应包括资源投入成本、信息质量、教育科学性、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资源利用与服务、资源的获得、师生信息资源素养、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内容。

2.2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具有多种影响因素,是一个综合的评价系统,在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有定性的指标,又要有定量的指标;指标体系应考虑主观因素,也应考虑客观因素。尽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中一些指标是所有的资源所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可以先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指标项,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资源信息类型(如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和其他的教学数据)进行指标项的调整,并对不同的指标项分配不同的权重,从而建立评价指标。在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绩效评价指标后,还要对各项指标分配权重,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指标权重的分配可采用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加权平均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

第9篇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平台;健美操技术课;教学模式设计;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831.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1-0091-04

Establishment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in Aerobics Technique Teac hing

WEI Hua

(Compu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Division, Xi'an University of P hysical Education, Xi’an 710068,Shaanxi China)

Abstract: The thesis applies the diversity and flexible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of moderninternet in aerobics techniqueform rules and the issues in teaching to develo p an internetbased aerobics teaching platform and set up the teaching patternwhich combines internetbased teaching and classroombased teaching. Tea ching experiments and expert survey show tha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networkteaching platform, reasonable regulation of students’ access to the internetb a sed teaching resources can apparent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mastering ae robics technique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new ideas to the reforms of aerobics t echnique teaching and offers references to the study of internet multimedia inthe P.E technique course.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erobics technology course; teac hing platform desig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 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人 们向往已久的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目前,国内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大纲在不断改革,体育院 系技术课时数逐年减少,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愈加明显。如何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应是每个体育教育 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网络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广泛的研究和实例证 明了: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后者所具备的形象、直观、丰富的特点 ,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师精力的不足。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 使具备了一定学习素材,对网络教学资源如何有效的运用,使其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还欠 缺足够的思考,在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实践应用方面尚未突破传统的“电教”模式代替“人教 ”模式,网络资源的潜能也未得到有效开发,对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 ,本研究以健美操技术课教学为实例,汲取前人研究的成果,开发了健美操网络教学平台, 并建构了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健美操技术课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思想为主要理论依据,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紧扣课堂教学,对学生使 用网络教学资源实施合理调控,使网络资源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得到有机结合,最终有效地促 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关于体育教育学、教育传播学、健美操教学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学科的 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资料和理论依据。

1.2 调查法通过访谈相关专家,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方法,以确保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合理性; 通过问卷调查、口头访问等方式了解实验对象的计算机技能水平等情况。实验结束,向学生 分发问卷,分析教学应用效果。

在实施专家问卷调查过程中,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设计两套调查问卷,即“健美操网络 教学资源与运用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专家调查表”,并 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检验结果Alpha值分别为0.79、0.81,表明信度良好; 效 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定法,认同率分别为86%、87%,表明效度良好。其中所调查的专家包括资 深健美操教师、教练和多媒体技术和网页制作等方面人员,专家问卷内容涉及到了健美操网 络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的操作性、技术性、科学性和教学性四个维度。

1.3 教学资源网站研制法教学平台网站整体规划包括:网站建设目标、网站内容、网站面向目标、网站教学设计 、网站功能模块规划、网站导航系统、网站教学课程体系等。运用Dreamweaver、Fireworks 、Flash、Word等软件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最后通过FTP上传到西 安体育学院校园网。

1.4 教学实验法

根据教学实验安排,教学实验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2005级体育系健美操专修课学生,共 4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实验内容均为《竞技二级三人操》,实验组接受基于网络 资源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教学实验前,通过调查了解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 计算机网络技能和设施拥有等情况,保证两组学生的同质性。实验后通过技能测试、教学实 习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两种教学方式的差别。

2 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分为分析教学目标、确立功能模块、确立教学资源知识 点结构,健美操教学资源的开发四个步骤,软件开发流程与体育技术课程教学原则贯穿整个 开发过程,确保研究成果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

2.1 教学目标分析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进行开放性 学习的需要,既要方便学生学习,又要便于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从而拓展知识,开阔 视野。因此本研究以教学设计原理与健美操教学方法为依据,确定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的教 学目标为:运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将传统教学难以表述的内容,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展示, 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从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 ,初步形成动作表象;课堂教学得以浓缩和简化,通过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引导 学生质疑、讨论,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动作技能形成、开阔视野和启发思维的目的(图1)。

2.2 确立功能模块 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四大功能模块:教 学功能、鉴赏功能、交流讨论、资料查询。

教学模块:健美操技术教学注重动作技术技能的教学,基本动作及动作变换与组合是健 美操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健美操网络资源包含了大量满足教学功能的内容,具体包括《竞 技健美操》2-3级、《健身健美操》1~6级、基本步伐以及基本步伐的变化形式、自编操化 动 作组合、自编跑跳组合、不同形式健身操欣赏,基本满足健美操教学大纲规定的专修课、普 修课教学的需要。

鉴赏模块:除了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还大量提供了了丰富的鉴赏性内容,包括国内外 经典比赛片段、健美操音乐、不同形式健身操等,使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知识技能的同时,了 解到有关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形式的健身内容,丰富了健美操学习的内涵,旨在寓教于 乐,培养学习兴趣。

交流讨论功能: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学生提供交流空间,师生间、同学间通过交流, 对健美操的教学和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资料区:资料区以健美操知识为核心,向与支撑健美操运动的各方面体育知识扩展,提 供相应的资料并与相关网站链接,旨在扩展学生视野,充实专业知识。

2.3 确定教学资源知识点 根据健美操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 合专家的建议,确定了网络教学资源知识点(表1)。

2.4 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2.4.1 素材的制作方法素材的收集和制作主要指对图像、视频素材的编辑与编码。健美操网络资源大量的健美 操技术分解图主要来自对网络和技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原始的图片资料还要利用Firework s软件对图像资料的格式和大小进行编辑,然后以便于网络传输的Gif和Jpg格式编码保存。

视频素材来自于现成截取和自行拍摄。现成截取的视频内容主要包括《健身健美操规定 动作》、《竞技健美操规定动作》中的基本步伐、组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等教学常规内容,同 时为了开阔学生视野还加入了一些其他形式的健身操内容,如瑜珈、街舞、踏板、健身球等 。自行拍摄的视频内容包括基本步伐组合、不同风格特点的操化组合、常见错误动作与纠错 教学片段、学生自编作品等(这些资料均由专业教师创编和推荐,由优秀健美操运动员示范 ,难点技术还提供了正、侧面的同步视频)。所有视频资料均要利用Windows Media Encode r、Premiere6.0软件进行编码、编辑。该教学片对学生的创编能力与教学能力起到积极的 启发和指导作用。

2.4.2 健美操教学网站的制作方法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展现需要依托网站和网页,要具备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特 点。

教学资源与网站的开发与运行,均需网络环境的支持,本研究采用了Dreamweaver2004设计 软件创建网站,以目录链接式结构组织知识点,以Web页为平台展示所有网络资源(网站框 架见图2)。健美操网络教学网站与Authorware和幻灯片课件相比,在知识点的组织与表现 方式上更具明显的层次结构和继承关系,从下层点到上层点的连接是唯一的,最能体现知识 点的所属关系,并能给使用者总体概念和清晰思路,这样既避免了顺序结构的思路局限性, 又不会产生网状结构常导致“迷航”的弊端。符合人脑网状记忆结构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 生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以便快速进入或转入相应章节内容的学习。

3 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研究

3.1 基于网络资源的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

3.1.1 “学教并重”教学模式与“主导-主体”ID教学模式“学教并重”模式与“主导-主体”ID模式的源自建构主义的“学与教”与奥苏贝尔的 “学与教”理论的有机结合。“学教并重”与“主导-主体”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兼取两大 “学与教”理论之所长并摈弃所短,它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重视教师的 主导作用,因此具有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具有科学的 指导性。

3.1.2 健美操课程教学特点健美操融合了现代舞、爵士舞、竞技体操的技术精髓,是一项充满热情与活力的运动。 健美操成套动作技术强度大、节奏快、表现力强,是由一连串的单个技术动作构成,每个动 作又由不同的方位和不同的身体姿态或不同肌肉用力来完成的。在教学训练中,“一气呵成 ”、“一闪而过”的动作示范,学生难以分辨每个动作细节,教师的讲解也难以使学生获得 完整的动作形象记忆,影响学生正确技术概念的建立和形成。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 ,根据动作技术的多变性、复杂性和特定性,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 境和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这对形成和发展学生认知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准确而连贯的技术示范动作的可观察性、可分解性、可重复性不仅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而 且还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形成巩固的运动技能动力定型[6]。

3.2 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要着重考虑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即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使学生对网络资源 的学习围绕教师调控进行,与常规课堂教学策略对比,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虽然减少 了教师的示范讲解,但由于突出了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多悟”,有效利用网络教 学资源丰富直观的特点,促进了学生快速形成运动技能表象;与纯粹的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 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网络资源的健美操技术课教学模式(图3)尊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发挥,彰显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思想。

3.3 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选取体育教育专业2005级健美操专修课2个组,每组20人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内容为《 竞技二级三人操》规定动作。实验前通过口头访问得知,学生具备较熟练的上网技能,并且 实验内容是新教学内容,学生第一次学习,保证了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在实验组实施基于网 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在每次上课之前,先让学生上网学习相应的技术和概念,形成一定的表 象,在课堂上突出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多悟”,课后学生在网上可以通过学习或 互相交流复习旧内容,实验组的教学环节见图4所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结束,对 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技术评定和实践能力考核,技评成绩的数理统计结果见表2。

统计结果表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术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1.204 9>t0.05(18)=1.734,P>0.05,证明两组规定内容考核的技术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由于两组 学生的教学活动均是由同一教师组织并实施,除了教学模式不同,教学经验和能力等主观因 素可忽略,因此可认定实验组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完全能够达到传统教学的效果。

实践能力是健美操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包括分析技术、示范讲解技术、创编实践、课堂 教学实习、完成作业等具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训练、创编、竞赛和开展体育活动 工作的能力等。因此在技能考核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观 察,考核与观察的结果对比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和表现显示出明显 的差异(表3)。

对比结果表明,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实验组学生对技术细节、动作衔接的理解更加深刻 ,大量 学习素材对学生思维起到了明显的启发作用,一定程度有效地上提高了学生的教学示范能力 和应用能力。由此可以说明,网络资源信息丰富直观的特点对学生拓展思维具有显性的促进 作用。

3.4 学生认可态度调查向参与实验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上网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对健美操网络 教学效果的认可态度。回收有效问卷20份(表4,表5)。

由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网络教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及组织形 式感兴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网条件,利用网络资源扩展专业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通过 网络资源来丰富健美操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从表5可以得知,与传统的 、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相比,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与互动 交流方面更具优势,更易发展学生学习意识的自主性,学习的合作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的欲望和习惯,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符合体育教学 改革发展的基本观点。

4 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专家调查分析

依据彭光辉等人于2004年在我国体育权威期刊《体育科学》发表的“构建体育技术课程 多媒体CAI课件评价体系与标准的研究”与《网络教学系统设计评价量表》,并结合网络教 学系统评价标准的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从操作性、技术性、科学性和教学功能性四个维度 对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进行了专家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 卷20份(表6)。

从表6可以知道,课件的教学功能性、技术特性和课件质量得到各位专家的普遍肯定和较高 的评价,符 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合体育院系健美操学生专修和普修使用,对改革和创新教学教法与提 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 结 论

1) 运用网络资源结合具有科学合理性的教学模式进行健美操技术课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导或以学生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优化组合和优势互补,同步实施产生复合整 体教学效应,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 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实现认知目标,为体育技术网络教学的应用积累了实践经验。

2) 运用该网络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充分考虑到教学实际, 整合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和场地器材等教学要素的自然优选 和最佳组合,体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并充分开发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由此可见 ,健美操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正是体现了体育技术教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3) 网络媒体在体育技术课教学中应用较少,反映出在人力、物力并不匮乏的条件下,缺乏 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网络资源技术在体育技术课的教学研究匮乏细节研究的现状。因此 本研究的实施是对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有益探索,对于深化网络时代体育技术课的发展改革具有重 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柯和平,李文莉,莫民.基于网络课程的典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 化教育,2007,7:71-74.

[2] 李倩,董新军.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广州体育学院学 报,2007,1:124-126.

[3] 刘素梅,等.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创新模式”的实验研究[J].教育探索,200 7,8:74-75.

[4] 王松岩.基于Internet的足球战术教学与训练信息交互平台的开发研究[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2005,9:23-25.

[5] 万文君.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10):56-58.

[6] 黄晓丽,李可兴.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 ,2007,2:86-88.

[7] 林向阳.基于网络环境的体育远程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9(4):56-58.

[8] 顾伟农.基于Web的排球竞赛规则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制与运用[J].西安体育学院 学报,2006,06:113-115.

[9] 程杰,陆英浩,陆树兵.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30(12):1701-1706.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 学生发展 双刃剑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内涵

网络教学资源指的是经过数字化的处理过程,能够通过网络展示的各种视频、图片、文本、动画等教学资源,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更加具体全面的进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丰富性。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各种教学的资源库,包括文本、图形以及视频素材,试题资源,优秀的公开课程等;学校的教学服务平台;学校建立的数字化图书馆等等。

二、高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处于薄弱环节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属于软件资源建设,而目前各高校的软硬设施的建设上,往往将大部分资金放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包括学校面积的不断扩大、学校校舍的改进以及学校教学硬件资源的不断补充等,而关于网络内容的建设则处于薄弱的环节。例如,数字化的图书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专业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但是许多高校在不断扩大校址的同时却面临着网络资源的缺乏,学校只简单的开放落后两年的各种期刊杂志和电子图书,关于外文资料的查找,很多高校基本上没有开放或者处于摆设状态。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弱势状态导致网络教学资源的匮乏,而网络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挫伤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网络的娱乐资源和负面资源进入学生的视线。

(二)网络教学资源在高校管理中处于薄弱环节

教学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所在,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各高校分配了充分的教育人员进行管理,而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育管理人员却严重不足。学校只是简单的设置2-3个网络管理人员,对学校资源的访问进行权限管理,而网络资源的内容审核则基本处于空白。通过对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没有层次性和板块的分层次的类别划分,而是试题、课件、学生作业的简单堆积,或者是各种开放课程的简单拷贝,并没有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规划性设计。同时,网络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一样,都需要一定的阅读和访问技巧,在传统教学资源的提供中,教师提供了关于书籍选择、书籍阅读技巧以及语段分析技巧等方面的信息,而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都默认为学生知道网络资源的筛选技巧、网络资源的搜索技巧以及网络资源的阅读技巧,导致学生在面对网络教学资源过程中的无。再者,学校网络教学资源不同于网络资源的一个特征是学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半开放性,也就是说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者要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网站和信息进行屏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教学资源。

三、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在建设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包括信息选择的能力、信息整理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以及信息选取的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借助网络提高自身知识的能力。学校一方面要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输入有效的搜索信息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关于百度、谷歌、搜狗等基本搜索引擎的特征和各自的特色所在,以及如何在自己想要搜寻的信息中获取关键词语作为搜索信息,这些都是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获得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网络素质,提高搜寻信息的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推荐健康的信息网站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信息。例如,知网中包含着大量的中英文地址,这些地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相关信息的侧重点方面也是不同的,这是教师应该利用PPT进行演示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搜索新的方式和根据信息选取特色网站的能力。

(二)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监督机制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存在着具有的诱惑,网络的娱乐性和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判断力,因此作为校园网的管理者要对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监督,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环境的相对健康。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网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交流,例如借助网络组织各种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借助网络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包括作文竞赛、手抄报、构建健康网络环境的交流等;另一方面,利用管理者权限,对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进行屏蔽,对不健康的论坛内容予以删除,以尽可能的保证学生接触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信息传播的高尚性;最后,通过在建立院系或者学校群,针对不同的年级提供不同的信息援助,如针对即将就业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信息的推荐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地方民族文化;资源;高校;思政理论课

将地方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中,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人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强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将对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首先应坚持目的性原则。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中,我国的意识形态逐渐的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也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而地方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思政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地方教学资源,把握教育重点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教材内容来进行利用,保证地方资源的利用有效性。

(二)针对性原则

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大学生与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在文化和专业等方面都有多不同。积极的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要注意应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体,对于艺术性强的学生可以多采取户外时间的活动,通过体验式来达到强化理论教学的目的。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则可以利用地方统计数据等知识点来引导学生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创新性原则

在创新性原则中,高校应积极的打破传统常规性思维。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提升的教学资源都可以加以利用。同时应坚持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大学时代是学生形成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阶段人,常常会容易受到外界的错误思想诱惑。对此,应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相应的变化,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来进行相应的教育,真正的利用其民族文化资源,让民族文化资源起到最佳的效果。

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提高高校思政理论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将文化转换成为教材

当前我国高校所应用的思政理论教材都是由国家统一进行编写并发放的。有着科学性、统一性等特点,但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地方特色的学生实际需要。对此,教师可以将思政教学内容与地方民族文化融入到一起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采取案例讲解的方式或是情境再现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当中充分的结合当地民族文化,通过生动的历史再现等形式来让学生体验到更加真实的感受。利用真实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将帮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理论知识的含义,最终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将文化引入到研究中

科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相应的民族文化素养,同时重视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民族文化研究成果[2]。将这些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思政理论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问题意识,同时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民族文化带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对我国民族复兴的研究,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教师的主动参与

教师是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中的最直接参与者。教师的参与对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为教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地方民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进一步的保障。对此,教师应积极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并撰写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地方性教材,满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应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反馈建议,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及时的找到适合学生使用的新的教学资源。

(四)积极展开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校和相关的政府单位应建立起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高校长久发展和稳定的需要[3]。教学基地的建设是通过具体的商议和规划而形成的,这对学校的未来长久使用将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由于缺少实践教学的场所,因此高校也比较忽视实践教学。教学基地的成立将围绕学校的思政教育提供稳定的场所,对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在实践基地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时间活动,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高效思政理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提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措施。随着高校思政理论教育课程的改革推进,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此,教师应重视起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思政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觉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庆.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特色及创新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41—44.

[2]张平增,余友生.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向度”[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4):52—56.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参考资源 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教学参考(以下称教参)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特殊馆藏资源,是高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资源保障。建设适合高校发展、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和多元化教学需求的参考资源,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知识资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教参资源建设的意义

1.1 缓解了藏与用的矛盾

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学参考书种类不全、复本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教参数据库的信息存储量大、信息传递快、服务面广,读者可以利用校园网内的任何一台终端检索、浏览、下载所需要的教参资源,使有限的馆藏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从而缓解这些矛盾的出现。

1.2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教辅职能的发挥

教参资源能够支持学科教师进行一定深度的教学辅导,帮助教师了解本学科教学成果、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对本学科专题信息资源的整体需求,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等[1]。

1.3 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

教参资源是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能使教师了解本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跟踪学科发展,并能使师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从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有限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2 建设教参资源数据库原则

2.1 适用性原则

教参资源的内容和结构要符合本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支持教师、科研人员进行一定深度的教学辅导、科学研究,满足学生对本学科专题信息资源的整体需求。

2.2 科学性原则

教参资源建设既要体现本学科的内在科学逻辑,恰当反映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外在联系,还要求对本学科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及时将被科学论证和公认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观念充实到教参内容,展示本学科当前发展的最新水平。

2.3 系统性原则

教参资源是一个涵盖各种类型、各种载体资源的比较完善的保障系统,所采集的信息资源必须注意其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协调性,决不能时断时续、支离破碎、不成系统。

3 教参资源的收集

3.1 与教务处合作

从教务处收集数据。根据教学大纲每学期定期更新的特性,可及时获得各任课教师所开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参考书目等教学信息,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参信息的更新。

3.2 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专门栏目

教参书目推荐栏,方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通过网络直接向图书馆报送新的教参书目,实现实时在线提交,保证教参书的权威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及时性。

3.3 学科馆员制

学科馆员一方面与院系建立联系,与师生进行直接接触,获取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依据对各种检索系统中师生使用馆藏的情况进行分析,经后可作为新的图书采购订单。

3.4 专家选书制度

专家是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他们对学科发展的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们所选的书目,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参考价值。

4 教参信息资源建设

4.1 教学资源信息

教学资源信息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科发展方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收集。包括教师每个学期向教务处提交新的教学大纲、计划、指定的教材及教参书目、课件、自编教材、讲义、习题等教学信息。要体现出学校的学科优势,将学校所有的教学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完善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4.2 教学参考信息

4.2.1 馆藏资源信息

主要包括图书馆馆藏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教师推荐阅读的文章等,以及教学课件、视频等。并系统收藏某学科某领域文献,完整收集不同学派的有代表性的全部文献,包括国内外的专著、论文等。文献要有系统性、完整性,达到研究级水平,同时保证种类。此外,应将参考书目的书名与相关的馆藏全文电子资源进行链接,对于尚无数字化,而又常用的教参书,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提供网络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参资源的优势。

4.2.2 网络资源信息

网络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加强对教参资源内容全面性和形式多样性的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校教参资源,搜集代表不同教学流派、教学模式的教参书版本及一些反映最新动态、进展的资料、会议录、专题论文等。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师生需求来确定相关参考资源的收藏范围和重点。并留意某些特殊资源,如灰色文献等,具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

5 教参资源整合与维护

5.1 信息资源整合

进行教材、教参信息与馆藏文献资源之间的本馆OPAC数据整合。便于师生查询该教参书在图书馆的收藏情况,了解索取号和馆藏地点以便借阅。在录入电子图书访问链接地址的处理过程中,应采用一次加入、多次引用的先进理念。对分布于互连网上的资源加以组织揭示,通过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师生便可快捷地获取图书馆及其他的相关资源,并以这种方式揭示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相关资源和服务能够互相关联起来[2-3],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检索服务,使读者能在同一个平台直接点击在线阅读教参书的全文,并可按需下载、打印。

5.2 信息资源更新与维护

各种信息每年都会有较大的变化,有必要建立内容更新的多方参与机制,实行图书馆、学校院系、教师多方力量参与维护,可按照教学信息变化,制定图书采购或数字化计划。及时导入教学、教师及学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关联,使图书馆的教参资源符合教学变化的需要。根据网络资源的动态特性,一方面要在录入相关教参资源访问地址时使用该资源的相对引用地址,确保访问链接地址的有效定位;另一方面,要关注新的相关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实时反映学科的新进展、新思路。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资源信息,充实教师的教案内容、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教学素材,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媛,李俊.高校教学参考信息建设回顾与展望[J].情报资料工作,2010(6):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