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时间:2023-12-06 10:21: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第1篇

 

目前正是候鸟迁徙途经我区的高峰时期。为切实做好野生鸟类资源保护工作,确保候鸟安全过境,我区自9月19日开始,开展了打击乱捕滥猎野生鸟类的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遏制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了野生动物管理秩序,提高了市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安全。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为加强这次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区农发局成立了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对整治行动进行指导、协调,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行动方案进行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下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各街道办事处,把护鸟责任同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一样,层层分解,落实到山头,到地块,到人头,区森林公安将督查各办事处护鸟工作开展情况,并纳入年终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办事处将进行全区通报。

二、严厉打击,确保效果

鉴于一些捕鸟者受利益驱动,利用夜间和清晨在山上大肆架网,捕捉各种野生鸟类,每天都有上百只候鸟遭其毒手。区农发局组织森林公安执法人员,每天凌晨4点就到达指定地点,部署当日行动计划,对候鸟迁徙经过的主要山头,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点。截至到9月27日,共出动130余人次,检查鸟类活动区域32处,收缴野生鸟类25只,放飞活体鸟类22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5只,销毁网具76具,共计2000余米,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确保候鸟安全过境,维护了生态平衡。

三、加强护鸟宣传。

组织专人深入林区集贸市场、社区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并联合开发区电视台、半岛都市报、***早报等媒体对护鸟专项行动进行了正面宣传报道,让广大群众和经营业户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了群众护鸟积极性,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继续组织执法人员对候鸟迁徙重点地区进行拉网式检查,根据非法猎捕者的活动规律调整行动时间,加强打击力度。

 

         

第2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保教育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4-01

环境保护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而环保教育是做好环境保护的根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都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资源优势,切实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下面,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就环保教育的渗透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一、立足生物课堂教学,加强环保教育的渗透

环境保护问题是初中生物教材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环保部教育的渗透,长期以往,就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生物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内容,应该将这些题材作为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行利用。例如苏科版教材中《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7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8年级上册),都是进行环保教育的资源。二是有效整合课外环保教育资源。有的教材中缺乏环保教育的实例,而且篇幅短小,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挖掘课文环保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引入从网上、书籍、报刊上获得的环保教育资源,并将其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与课内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以弥补教材资源的局限性,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例如,在教学《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苏科版8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例子,如乱扔生活垃圾,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工厂乱排放污水、废水等。其中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是树木。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导致大批的森林被砍伐,而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提供清新氧气、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大气环境的重要功能,森林一旦被破坏,就会出现水土流失甚至发展泥石流等恶劣性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教学青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青蛙的捕食能力,让学生明白青蛙在扑食害虫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做到不捕杀或食用青蛙。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将做实验所用的青蛙完好地放回大自然,以此让学生受到保护青蛙、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

《初中生物新课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具有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生物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一是充分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展示出来,还可以将环保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创设的良好情境中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二是分组合作,开展生物学习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有关野生动物时,教师可以将动物世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喜爱和保护之情。然后,再播放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运用生物链的相关知识去认识这些行为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践行环保教育理念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文实践活动。为了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余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地观察,对学校的受污染情况和环境绿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等,指出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开展生物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社区中调查环境受污染情况、植树造林情况,写成调查报告。三是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校报和墙报、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例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12日“植树节”、4月2日“世界地球日”,这样不仅能弥补单一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例如,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利用板报、墙报、小册子、手抄报以及网络等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让他们懂得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倡导每个学生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在每学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针对环境所包含的范围,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可行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环保教育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将环保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加以落实,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立足生物课堂教学,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践行环保教育理念,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潘明慧.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9,(03)

[2]杨大琼.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9)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

所谓任务型教学,即是指教师将学习内容融入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之中,引导学生以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实际情景演练,进而夯实学习知识点,发展实践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与技能,因此,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得学生在想方设法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所阅读文本的更深刻认知、理解与灵活掌握。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一、高中英语阅读前的任务设计

阅读前的任务设计在于充分激活学生储存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而促使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具体英语文本的阅读活动之中。鉴于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在该环节应当格外注重所设置任务的趣味性,即能最大限度上诱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2 Unit4“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一阅读文本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出示了一组濒临灭绝甚至是已经灭绝了的野生动物图片。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学生们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并初步意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及深刻意义。

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向学生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任务:

T: In your opinion,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by looking at those pictures?

S: I guess that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how to protect wildlife.

T: Now please write down each part of the text will be told in your point of view.

第一个问题任务侧重于引导学生对“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一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大胆想象,第二个问题任务则侧重于引导学生对该阅读文本的具体段落部署进行合理的预测。很显然,上述两个问题任务都为学生饶有兴趣的展开文本的详细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任务设计

阅读中的任务设计在于深化学生对于所阅读文本的深刻认知与理解,这其中详细阅读(careful reading)不失为一种达成上述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

同样以“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一文本为例,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就为学生设置了如下的详读任务:

Where did Daisy go? What animals did she saw?

What problems are the antelopes faced with?

What problems do the elephants cope with?

What problems do the monkeys face?

……

上述任务贯穿于阅读文本始终,构成了阅读文本的主要脉络及发展线索。如此,学生依据任务详读文本、解答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潜下心来,升华自身阅读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这明显有利于学生掌握本篇章的主要信息,并深入理解中心思想与主旨内涵。如此一来,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任务也就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三、高中英语阅读后的任务设计

阅读后的任务设计除了在于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更在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的协调、均衡发展。

在“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的阅读课结束之后,笔者别出心裁的为学生布置了如下两项开放性较强的课后任务: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wild animals in your opinion? 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at.

In order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from being endangered, some people think we should keep them in the zoo, do you agree with this idea?

这样一来,就借助任务给予了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充足空间,同时,还将课上所学习到的内容有效延伸到了课外丰富的社会践活动之中。这既是对学生课上阅读学习内容的升华,同时,更很好地推动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端正生态观念。这恰恰正是高中英语阅读后任务设计的重要目的所在。

诚然,任务型教学法之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它并不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唯一适合的教学方法。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所教学生等主、客观情况灵活调整、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在丰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形式的同时,最大限度上优化其实际教学效益及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意识;重要性;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森林覆盖面积较少,人均资源占有量一直处于低下水平。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对森林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充分认识。为实现对森林生态环境以及强化生态意识重要性的规划,必须对森林保护现状以及人类生态意识进行了解,促使森林生态发展真正发挥其意义与作用。

1森林生态资源的功能

植物资源以及动物资源共同构成完整的森林资源,植物以及野生动物是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不仅可为人类社会提供木材,还可提供多种原材料,同时森林资源还可对陆地气候进行有效调节。单纯地注重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与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灾害发生频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水土流失以及旱涝灾害等现象都是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森林生态资源可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改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具有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环境治理工作时,可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

为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进行森林工程建设,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同时阻隔污染以及净化空气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强大功能之一。一直以来,森林都有“天然氧吧”之称,因其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同时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路边种植树木可对噪音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森林资源有多种积极作用,一直都在对地球上的生物进行保护,人类也受到森林资源长期的给予,对人类生活以及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人类应该对森林资源进行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促进森林资源生态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2 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自1998年我国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以来,2016年我国南方有再次发生特大型洪水,受灾面积约为14个省份,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不仅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影响,还对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过度开采森林以及乱砍滥伐是造成洪水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退化面积约为90万平方米,占现有草地面积高达3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8.2%,上述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醒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森林资源匮乏是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人民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森林工程建设,但还是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森林覆盖率世界标准水平约为23%,我国与世界水平相差悬殊,因此必须进行不断的努力,利用科学的手段对森林资源覆盖率进行有效提高。成熟林和过成熟林是用材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上述木材蓄积量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导致树木数量锐减,按照当前消耗速度,地球上的树木使用量仅剩7-8年。因此,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是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该种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可促使荒漠化面积进减少,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3 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意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长期处于饱受威胁状态,濒临灭绝。野生动物身上带有多种传染病毒,人类食用后会导致该种病毒进行快速传播,一旦爆发将造成大面积危害,严重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科学研究证明,艾滋病就是由于人类食用森林中灵长类动物所造成的,最后导致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同时,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应对其进行保护,而不是肆意的捕食与杀害。禁止违法捕杀以及实用野生动物不仅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也是对人类安全的维护。

4 森林生态保护和生态意识现状

4.1 森林生态保护的现状

我国政府以及人民已经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但保护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森立资源生态保护工作中。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给森林资源生态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忽视同样给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阻碍,上述现象最终导致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与危机。粗放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类型之一,该种经济发展方式大大降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速度与保护速度不协调是现阶段森林保护工作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滥砍乱伐现象更是加重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劣程度,稀有植物与动物面临大量灭绝的现状,森林生态保护工作面临极大的问题与挑战。

4.2 人类生态意识的现状

人类生态意识单薄是导致森林资源浪费与破坏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是人类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城镇建设对大量土地资源以及森林资源进行征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补的破坏。人口数量激也导致资源需求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传统的思想与观念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以及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人类的生态意识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变换而更加适应时代,甚至对森林生态的破坏程度有增无减,大片森林被砍伐,变成荒漠,人们却仍然对森林生态大肆开发,即使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森林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却很难根植于每个人心中,人类的生态意识更加有待强化。

5 保护森林生态和强化生态意识

森林生生态环境是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森林资源与生态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森林生态的保护,对人类长远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仅是保护了木材资源的储备量,也是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对我国的自然c经济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森林生态与海洋生态一样,是孕育物种多样性的摇篮,森林的破坏导致了物种多样性也遭到破坏,而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的问题,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保护森林生态能够为我国带来很强的经济效益,由于生态环境长期被破坏,导致我国的资源产量严重不足,而保护森林生态能够使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证开发和利用平衡,还要保证利用程度要低于开发程度,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长久稳定发展。针对强化人类生态意识的方面,重要性其实不言而喻。

6 结束语

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同时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人民生态意识进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转变发展观念,让森林生态更加能够与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黄建强,曾海,毛燕.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南方农业,2014(9).

第5篇

(新疆林业规划设计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林业调查设计是林业生产建设的技术基础工作,建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它的存在与发展决定于林业生产建设事业的存在与发展。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调查进行有效控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事业。本文在分析我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项解决建议。

关键词 林业规划;调查方法;系统

森林是陆地上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忠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林业调查规划和调查指标的不断变化。林业调查规划趋向多元化,林业生产理念逐步成熟,其中生态公益林和生态环境综合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调查规划的界线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总体范围,而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对象。林业调查规划应有机结合农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地结合,杜绝盲目规划现象,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规划的协调功能。林业行业社会化进程的加速,是多行业结合的综合性规划,利用新的方法,不断适应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出现的问题。

1. 建立适合林业调查规划的质量管理体系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建立完善质量体系是林业调查管理的核心,贯彻质量管理标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往往能给一个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作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工作性质所具有的客观要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既要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在落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成果质量上,落实管理职责,将采用有效的做法,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其次是重视质量策划。强调整体优化,认识调查规划研究对象,全新定位适合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调查规划体系,以“管理”方式为手段而建立的体系,使质量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要达到良好的质量管理效果,加强生态系统研究,做好流域综合性调查规划设计的试点工作,总结建设规划的特点和经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规划细则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将质量管理的重点从管理结果向管理因素转移,分析并将不合格消灭在形成过程之中,做到防范于未然。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成果既要符合适应的标准和规范,又要保证成果实现的经济性。强调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调查对效益的追求总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质量,应以质量为中心,在过程控制等活动中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2. “数字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用3S技术,向着更加集约经营方向发展

森林资源统计材料和图面材料。取决于规划设计调查过程中提供成果的数字化程度。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的方法,支持用扫描图象及数字化仪输入方法获取空间数据的采集。合理安排各种境界线及管理,自动完成面积的求算及平差。支持多用户网络上操作。子系统与处理模块之间采用方便灵活的菜单设计,建立林场区划航片图,在认真分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用于存储系统自备的各类图形及参数,为系统实施阶段的编程和调试打好基础,

以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MAPINFO为平台,实现森林资源数据与图面数据融为一体,,将扫描好的地形图栅格图像文件调入系统,利用调绘线与林相底图线在视觉中叠加描绘而成。对于近期不能进行规划设计调查的单位,用现有的资源档案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就可以。需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系统从实际出发,对现场进行。

G S 是G S I操作能力,采用 G S P式的面积求算 , 手工进行各项分类数据处理,调查人员业需要提高认识度,

借助测绘系统,保证调查后差分处理 。能快速 、实时的获取数据,并且及时分析,利用小班线的转折点, 规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精确定位功能确定坐标,

标注在地形图上,为林业调查与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

3. 规范有序开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活动,完成调查规划设计需要重点考虑成果的实用性

林业调查规划控制应重点了解顾客的要求以及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针对具体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活动的实施计划,充分收集输入信息,识别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果发现问题或不足,需要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对供方提供的产品进行验证。

4. 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

(1)把林业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数字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使用如卫星定位系统、罗盘仪等仪器,引入林业调查规划;建立数理统计与计算机数据结合模式,减轻了野外劳动,加快并提高调查效率和质量。

(2)创新机制,增强森林资源流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充分调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采取有偿服务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控制中形成程序作业文件,关注评定林业调查规划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的管理手段必须有效运行,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和检查表。对调查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外业验收,保持林业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参考文献

[1]常家传,马金生,鲁长虎.鸟类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

[2]邵文杰.河南省志-动物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3]杭馥兰,常家传.中国鸟类名称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4]郑作新.脊椎动物分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2.

[5]甘雨,方保华.河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跨学科教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04

翻开高中英语课本不难发现,英语课文的内容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教版英语必修1中Unit 4“Earthquakes”的主题是地震,融合了相关的地理学知识;必修3中Unit4“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的主题是天文学,话题涉及星系、物种起源、重力等,教材内容整合了生物、物理、天文等知识;必修4中Unit4“Body language”的主题是肢体语言,话题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因此,英语知识的学习伴随着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讲授英语学科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还要兼顾到课文中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那么,英语教师应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进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呢?本文就高中英语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高中英语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改革理念对高中英语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强调: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活动实践,逐渐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和生活经历以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普通高中现行教材的要求

为达成这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材的编写要能促进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而以内容为本的教学超越了单一的语言学习目标,倡导教材内容的语言与跨学科内容的一体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跨学科”性。在必修1-5册书共25个单元中,有19个单元有明显的学科导向,涉及语文、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生物、音乐、民族学、文学、天文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如必修2中Unit 4“Wildlifeprotection”的主题是野生动物保护,引出一个涉及生物学的问题,即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必修5中Unit 4“Making the news”的主题是新闻,话题主要涉及新闻制作、报纸和电视节目。总体而言,此套教材的话题和内容,比较符合英语课程总目标提到的“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基本宗旨。

3. 高考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掌握一门国际间通用的语言,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通过研究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卷中阅读类的题目涉及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科技、历史、文化、体育、文艺、娱乐等话题及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考试中。针对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在日常组织教学时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更多的知识。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渐深化,教育的重心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英语教师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即让他们用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并促进英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英语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

1. 明确跨学科教学的任务及目标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自觉、有序、有意、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编织综合知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采用跨学科教学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优化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

2. 认清跨学科教学的实质

跨学科教学是利用英语这一工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大气污染等。教师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简单的自然知识讲解,更不能将其设计成纯粹的语言知识课,而要把它作为一个“点”,让学生从这个“点”出发,将知识和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用英语对生活常识、科学常识和人生哲理进行理解、思考和交流。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应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把握跨学科教学的重点

教师应以文学、体育、音乐等学科为载体,以英语为媒介,让学生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英语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征,使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习惯。以任务为基础、主题为线索、课堂活动为手段,辅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实现语言交际性本质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4. 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教师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展外语实践的空间,拓宽外语学习的环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和英语思维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5. 提升学生跨文化的意识

跨学科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民族习惯、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充满自信地与人顺畅交流并和谐共处。

三、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英语是一门讲授语言知识的学科。既然是对语言进行学习,就会涉及到该语言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以及与本国语言之间跨文化的异同之处,也就是说,英语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各学科之间又有它自身的纵向紧密联系,还有与横向关联学科的联系。因此,跨学科教学是英语学科教学所固有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加强知识间的渗透联系与迁移运用,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第7篇

关键词:林木采伐管理;林地;非林地;审批权限;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0版)(以下简称新法)自2020年7月1日实施以来,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订[1],本次也修订了林木采伐许可管理制度。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对我国林木采伐许可制度的发展、采伐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异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2]。本文主要以国内已有的林木采伐管理政策文件和新法林木采伐内容为基础,从地类划分、林木采伐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审批流程、审批权限的划分,明确审批机关,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更好地进行采伐管理提供便利。

1两类林地的划分

在森林经营方面,新法本次修订的主要方向是严格贯彻分类经营管理制度[3]。在采伐管理制度方面,本次修订的主要方向是两类林地分类管理制度,对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即林地)实施严格的采伐管理,对非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即非林地)逐步放活采伐管理。对比来看,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版)(以下简称旧法)规定了采伐林木必须办理采伐许可证,这一强制性规定指出,采伐林木必须办理采伐证。新法规定,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4]。这一改变在加强林地林木采伐管理的同时,也科学放活非林地林木的采伐。这为林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林木采伐管理

2.1零星林木的采伐。新法规定了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镇居民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这一规定明确了自留地、房前屋后林木的所有权归属,为农村居民自留地和房前屋后林木所有权的取得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新法规定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这部分林木多为非林地林木,是林农种植的薪炭柴、自用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方便群众生活的角度出发,放开这部分林木采伐管理,能激活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可有效提高房前屋后、自留地土地的利用率,保证自用材的供给。2.2农田防护林的采伐。农田防护林在自然生长达到一定的树龄后,其生态防护功能会逐步退化,因而要根据实际生长情况,合理有序地进行采伐更新管理。已有的法律法规对采伐限额的管理、采伐更新标准、采伐许可证的管理、采伐更新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对规范农田防护林的更新采伐提供了保障。2.3护路林的采伐。对于护路林的更新采伐,已有法律法规指出,护路林的采伐应当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有关规定。由公路部门组织营造、管护,权属属于路政部门的护路林,其更新采伐由公路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非公路主管部门组织营造、管护,林木权属不属于路政单位,其不是公路用地上的护路林,更新采伐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2.4护岸护堤林的采伐。针对护岸护堤林的更新采伐,已有法律法规指出,河道、湖泊管理机构营造和管理的,采伐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在征得河道、湖泊管理机构同意后,办理采伐许可手续。但是,采伐集体经济组织营造和管理的、不属于河道湖泊管理机构营造和管理的护岸护提林木,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五条相关规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办理采伐许可证。2.5城镇林木的采伐。城镇林木的更新采伐应当按照《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的经营单位进行管理。同时,城镇林木的更新采伐应按照规定,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2.6退耕还林地林木采伐。退耕还林地在实施退耕还林、享受退耕还林补助后,其耕地属性依法转变为林地,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发放林权证,同时退耕还林者享有退耕还林地的林木所有权。在采伐管理方面,退耕还林地可以依法申请采伐,但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退耕还林地必须在原政策补助期满后申请采伐,在享受政策期间的退耕还林地不能申请采伐;二是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规程,控制单次采伐面积和采伐强度,制定严格的采伐作业设计方案;三是采伐后要及时更新造林,应当在采伐当年或者次年完成更新造林工作;四是在采伐过程中应明确申请采伐的原因,做好政策宣传,防止采伐后借机复耕复垦的行为发生,避免破坏退耕还林成果。2.7古树名木的采伐。针对国家保护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禁止破坏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不区分原生地天然生长还是人工种植的,二者都应严格保护,禁止破坏,不得随意移栽砍伐,即便是已经死亡的古树名木,也应当依法办理林木采伐手续,并查明死亡原因,做好档案记录。同时,有关规定还指出,生长在私人宅院、房前屋后的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也要做好保护宣传,不应按照一般树木管理,应按照珍贵树木进行管理,认真保护,防止古树名木被随意破坏、采伐。2.8珍贵树木的采伐。珍贵树木应该认真保护、严格管理,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对管理不到位、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在采伐管理方面,珍贵树木与古树名木的管理不同,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5],但属于人工培育的树木,可按照一般树木进行采伐利用管理。采伐、采集列入《国家珍贵树种名录》[6]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中的树木时,除应当依法办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外,还需要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依法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在审批管理方面,珍贵树木与普通树木采伐许可证的办理也有所不同,如云南省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采伐珍贵树种,挖取珍贵树种树根,采集其枝叶、果实、种子,剔剥其活树皮。因科研、教学、人工培育种植、国家建设项目和对外交流等特殊需要的,按照以下规定报批:国家一级珍贵树种,由云南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国家二级和本省珍贵树种,由云南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2.9征占用林地的林木采伐。在基层实践中,林地的永久占用或临时占用,均改变了林地的现状和用途,林地和林地上的附着物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被改变,因而应该依法依规办理相应的手续,即林地占用手续和林木采伐手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法律法规也规定,申请采伐占用征用重点公益林地的林木,如果已经获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并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文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云南省法律法规也规定,采伐被占用、征收、征用或者流转林地上林木的,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未经批准不得采伐。

3存在的问题

3.1零星林木的界定。新法对零星林木的数量尚未做出明确界定。非林地上个人所有、具有一定数量的林木采伐管理无法确定,对于这一问题现阶段的基层实践主要存在2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一是新法已经对不需要办理采伐证的情形做出了明确说明,对具有主管部门的非林地林木采伐管理也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的采伐应该严格纳入林木采伐管理;二是一定数量的采伐可能存在商品易行为,在取消木材运输许可制度的情况下,林木采伐许可证成为木材的唯一合法凭证。因此,将采伐数量超过零星林木限定的上述非林地上个人所有的林木采伐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并依法办理采伐证具有必要性。第二种观点:应该按照本次新法修改的主要意图和“放管服”改革精神,放开非林地林木采伐的管理,由市场调节,逐步与市场需求对接,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对于非林地林木采伐,无须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且不纳入限额管理。总的来说,围绕上述问题,现阶段基层存在的2种不同看法,亟须有关部门作出法律解释,这与基层执法过程中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的认定等密切相关,对于基层执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7]。3.2非林地特殊用途林木采伐管理。新法规定,非林地上的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护堤林和城镇林木等的更新采伐,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管理。本条款的先决条件是针对非林地,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但对比有关部门已有的法律法规,其也存在着一些不契合的情况。旧法中有关部门采伐的规定主要是从主管单位出发作出规定,对两类林地的划分并不突出。对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护堤林和城镇林木等的更新采伐主要以“谁管理,谁审批”的原则办理审批手续,并纳入采伐限额管理。但是,新法主要从林地和非林地的角度出发做出规定,突出了两类林地的划分。已有的法律法规指出,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采伐不需要办理采伐证,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用地上的林木继续实行采伐限额管理。云南省在“十三五”期间采伐限额管理工作通知中也指出,采伐非林地上的林木和经依法批准占用征收林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同时也指出,铁路、路政、农垦等部门森林资源纳入所在县(市、区)进行编限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同意后向资源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采伐申请,并在下达限额内依法办理采伐许可证。可以看出,二者在是否纳入限额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主要是旧法在制定理念和新法的理念已经有所不同。因此,在现阶段的基层林业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对有关部门旧法进行参考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当对涉及林木采伐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更新,使其更好地与新法相协调。

4结语

我国作为一个森林资源数量有限的国家,林木采伐许可管理制度可对有关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申请主体、范围、审核、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规范,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量,保证林木有序采伐、持续更新,使林木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在林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已有法律政策对林木采伐许可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批机关角度出发,对林地与非林地采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更好地帮助基层林业工作者理解禁止采伐、按照许可证采伐、无须许可证采伐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马瑞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163-164.

[2]周兆林.论我国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的改革[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3]国家林业和草原办公室.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新森林法解读(三)[J].浙江林业,2020(8):22.

[4]国家林业和草原办公室.完善林木采伐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新森林法解读(六)[J].浙江林业,2020(9):13.

[5]唐宇,高华,谢玉利.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北京14种陆生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一级”[J].绿化与生活,2021(3):33-34.

[6]张玉山.国家珍贵树种名录[J].大自然,1993(1):39-41.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法制教育

当前社会上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态势,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法律的无知进而无畏。要减少青少年犯罪情况的出现,就得对他们加强法制教育。但实践证明,传统的说教式法制教育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利用学校的育人平台,将法制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经实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推广。本文拟简要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自从党的召开以来,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学校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两者是保持一致的。因此,为了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制教育逐渐渗透入学校,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接受一定的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养成遵法守法的好习惯。又由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处于心理和生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法制教育的必然性,因为此时的他们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只有接受了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好少年,才能为他们走向成功找准正确的方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小学语文不但具有教授读书认字的功能,也兼有部分法律教育的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可以通过深度挖掘课本内容来渗透,也可以通过作文课,同时还可以通过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来展开。多途径、多方面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既能够在巩固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和视野,还能让同学们体会到法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得到学科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双重收获。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可支配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但是孩子的数量却越来越少,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溺爱现象,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分百满足,导致他们一旦接受了外界的不良因素,很快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再加上父母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当,许多孩子最后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面临这些状况,小学语文教学就应当担负起人文教育的重任,不能仅仅为了学习汉字和句子而学习语文,而是要深刻的挖掘语文课门的内容,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中的法制教育内容联系起来,起到既学习知识又学习做人的作用,从而真正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内容是进行法制教育的典型案例。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其中有一句话说“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这里设置问题:这里为什么能够成为鸟的天堂呢?然后让学生自由的熟读课文,之后学生就会明白,之所以是鸟的天堂就是因为当地的农民不让人们去捉鸟儿们。接着,教师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学生普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从而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她们不但学会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里的生字生词,还学会了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做的。进而还可以呼吁学生们一起思考“爱鸟护鸟”的宣传语,进一步加深这一法律常识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二)通过作文教学活动进行渗透

在小学教育中,作文课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做过或遇到过的点点滴滴的事情,教师再以这些事情为案例进行普及法律知识。例如:为了教授尊老爱幼、赡养父母的法律常识,教师要求学生们写家里长辈的作文。首先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去思考你想写家里的哪位长辈,她\他曾经做了什么事让你最感动或者印象深刻,想想她\他为什么会为你这样做?然后教师先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我们要不要回应长辈对我们的爱?应该如何回应?最后在拓展至法律的角度讲解孝顺长辈、赡养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样简单的一节作文课,不仅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到了家里长辈对自己的爱,从而更加孝顺长辈、尊敬长辈,另外还能让他们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通过感性认识、理性总结再到法律常识的结合,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孝敬和感恩长辈的意义,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写日记,这是很好的习惯。通过写日记,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日记,教师能够洞悉学生心理内部的真正想法,同时,通过对日记的批阅,还能及早的发现学生日常行为中的缺点,再通过面对面的聊天和指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对他们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学生日记里记录都是每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这些事中必然有一些是能够和法律案例挂钩的,因此,教师在规范学生行为,沟通心里想法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这些案例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加法律知识。

(三)以语文活动为载体进行渗透

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汉字、词语、句型都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和别人进行沟通。因此,在学习之外,教师也要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并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例如我们在学校经常举行的班级讲故事活动。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故事活动,教师先让同学们自由的收集材料,然后由学生们将她们的收集的材料讲述给大家听,接着就由其他的孩子们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来总结和评分。通过大家讲述的故事,学生们自己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守信用的利弊,继而得出要做一个守信用的孩子的重要性。最后教师把诚信和法律知识相联系,告诉同学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以后进入社会要做到的,从而强化了诚信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