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教育教学研究

生物教育教学研究

时间:2023-12-06 10:2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教育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教育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策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总结

新课标的不断实施,要求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本文针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情况,从学会研究生物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会总结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一、学会研究生物问题

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想要学好高中生物就必须学会研究生物问题,这也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去观察问题,例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通过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和查找资料来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

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生物知识的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实际应用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紧密地结合周边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学会总结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测试和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由于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普遍不多,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

生物的效率,就应该让学生多练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纠错能力和学会总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学好高中生物。

综上所述,想要学好高中生物,首先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法,主动投入到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总结。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高中生物学习的效率,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珽.谈谈学好高中生物课的方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22).

[2]温绵勤.浅谈如何学好高中生物[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08).

第2篇

根据新时期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要求,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明确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及其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确立相应的实验教学课程和训练内容,从而加强教师通识素养、生物专业素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等技能培训。具体思路和方案是:

1.1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明确师范生培养目标,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追踪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加强本课程群的教材和实验室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师范生职业技能实训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体系针对教师教育技能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构建师范生教师教育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体系,将课程体系调整为学科专业基础课和教师教育课程两大方面。

1.2.1调整学科专业基础课,完善师范生专业知识体系学科专业基础课是师范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所涉及课程科目围绕中学生物所涉及到的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态学等课程以及高中生物学必修模块强调的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环境和稳态等内容开设,根据中学生物课程的知识重点和比例,设置专业课程结构,使师范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便能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1.2.2设立教师教育课程,加强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教师教育课设立公共教师教育课群和生物学科教师技能课群,前者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学、汉语口语、教师礼仪学、学科教学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技能训练、三笔字等常规课程,加强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如微格教学训练、教师口语训练和说课训练、三笔字训练、教学设计训练;同时设立生物学科教师技能课群,中学生物学实验设计与探究、生物学经典事件解析、中学生物学教学案例分析、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等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生物知识素养。

1.3注重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能训练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软件制作、网络课程创建、教学动画创作和DV创作等实验。让学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1.4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实践建立贯穿大学四年的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教育技能培训体系,根据本科生四年的学习进程分别安排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服务、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环节,强化师范技能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师范性素养。

1.4.1延展教育实践时间,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一至三年级增加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服务,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中小学教育中去,进行教学观摩,加强听课训练和教学技能的训练;熟悉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充当课堂教师的助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辅导个别学生或学生小组,批改学生作业;同时,要求学生实践期间对中学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撰写出教学研究论文,相互交流[7]。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师范生充分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提前进入教师角色。

1.4.2加强教育实习活动,全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大学四年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让师范生尽早了解当今社会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具体要求和内容,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师范生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的能力。

1.5延展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由于课时等各类因素的限制,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课堂讲授学时少、技能训练时间少的状况。因此要按照“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实验和训练环节。组织指导师范生进行各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比赛,定期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推荐师范生参加更高一级的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各种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大赛活动等也是有效的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和支持学生课余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及比赛活动,比如“教学技能”、“说课”、“模拟上课”、“三笔一话”、“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大赛,同时“班级网页设计”、“教师形象”、“朗诵”、“演讲”、“辩论赛”等一系列的大学生校园活动比赛也是很好的培训方式。这些培训与比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6教学案例资源建设规范,建立网络资源库“教学案例资源”是指中小学教学案例、微格技能实训等案例的资源包。资源包应包括教学单元内容及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单元的课件及学生作品等、教学单元的视频录像、教学反思(实训总结)与专家点评等四个部分。特别是名师授课的课堂案例,定时组织学生进行观摩。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的学习,了解各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1.7在中学建立长期的教育实践基地,带动师生服务基础教育

1.7.1注重高校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加强与实习中学的合作研究,注重教学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对接,组织师生走向基础教育一线,通过听课、实习见习指导、开设讲座、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各项活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早日进入教师角色,明白教师的责任,还可以了解现代中学生的特点,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邀请中学优秀一线教师来学校作报告传授教学技能,以及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时的解决方法,并亲自指导学生的教学,提高教学技能。

1.7.2与实践基地建立互惠关系积极为实践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指导,提供师资培训、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图书的借阅等服务和帮助。向实践基地师生免费开放生物标本馆,对基地教师进行生物新课程及实验培训,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与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共享研究成果等。经常派学生到基地帮助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课外辅导、义教、指导中学生开展生物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等。

1.8注重高校教师自身的师范性影响从更加广义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而言,不能将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局限于几门课程上,每一位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一种最真实的“示范”。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学科教法教师、专业课教师等各个课程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知识面与基本功等教师职业技能无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这种影响更深刻,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潜移默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1.9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有丰富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培训,使其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熟悉中学生物教材,了解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改革的趋势。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适时吸纳青年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高的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结构,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讲授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评议、指导、鉴定。通过教学团队内的传、帮、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

1.10加强教研室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室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期探索课堂教学最优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日常注重教法、学法的教科研学习,把搜集来的先进教改信息反馈给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使每位教师都能遵照学院的教学实施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1.11建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成立生物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团队,从知识与从教技能等方面考核和评价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和建立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全面提升生物学科师范教育质量

第3篇

北京师范大学凭借自身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在学校“平台―模块”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搭建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平台。该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教育平台与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教育平台旨在为未来的研究型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宽厚扎实的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则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这里,具备研究创新潜质的免费师范生能够进入通往研究型教师的轨道。

一、构建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平台中,必不可少的是教育教学与教育研究实践。因此,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分析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要素可以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不仅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有着紧密的关联,还与教育教学研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未来教师的情感态度培养、职业理想培养与师德培养等重要使命。为使免费师范生能从这一平台中获得教育研究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而能够进入通向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轨道,学校在以下方面探索构建了开放式的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

1.改变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结构,大幅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在学校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比以往有较大的增长,占四年总学分的20%~25%;其中实践教学又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学分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50%甚至更高。学生进入教育实践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与国家对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要求一致,也与国际教师职前培养的主流趋势相符。

2.构建课内、课外结合,多形式、分层次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与非师范生的相比,增加了教育实践内容。

(1)以面向各类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免费师范生研究能力基础。

这一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从事研究创新的学科基础、技能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其特点是全程渗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系统地开展科研实践,具体的课程形式为实验课程、专业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实践教学体系中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分为“思维与技能训练层次”“系统科研训练层次”与“研究能力提高层次”。“思维与技能训练层次”是渗透在各类课程中的研究思维训练与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包括理论课堂上的科研思路与方法的传授,各类课程论文与学年论文的撰写与研讨,各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中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如化学学院开设的“化学综合和设计实验”),以及各类专业实习中的研究活动(如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中的小专题研究)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完成研究工作的若干环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部分地体验研究创新的过程。在“系统科研训练层次”中,免费师范生和其他学生均可申请参加学校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北京市和教育部针对在校大学生设立的研究性学习项目,有计划地、系统地、全过程地接受科研训练。“研究能力提高层次”是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必须达到的层次。

(2)利用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

免费师范生是必须经过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的。这一体系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阶段融会贯通。这一体系的层次包括以下方面。

学与思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等学科优势,广泛开发北京市教育研究资源、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海内外教育科学资源,从大学低年级开始,通过专题报告、讲座和到中学参观等,为免费师范生的早期专业发展提供学习的机会。教育学研究专家、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的讲座、报告等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并鼓励学生制订自身的职业规划。“学”“思”的过程,可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水平起点。

初步实践 在学校的鼓励与支持下,学生在第二课堂有大量内容广泛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机会,如免费师范生素质大赛、农村支教、教育调研等。许多学生还在课外承担家教任务,积累与教育相关的实践经验。这一感知与初试的实践过程,能够很好地引导免费师范生步入教育实践的大门,看到万千气象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与责任,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技能实训 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理论学习中渗透实践。在各专业的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等课程中结合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所侧重地开展初步的教学技能训练;二是开设专门的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有经验的学科教学专家与优秀中学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于微格教学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接受系统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这个过程中也渗透了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为其参加教育实习奠定技能基础。

教育见习 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展。通过观摩课堂实录的视频、远程观摩一线教学、现场观摩课堂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课堂观察,积累实践经验。观课前,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观课后,则要求学生参与评价与反思,这种“观”和“思”的过程不仅起到了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技能提高的作用,还为其参与教育实习积累了初步经验。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为期一个学期,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七学期开展。免费师范生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承担中学教师岗位的主要任务,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还要参与其他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工作。这是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实习,是一种“实战”式的实践,旨在促进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

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 旨在使学生完整地、系统地参与和经历科研过程,发展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免费师范生接受的科研训练及其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是与本专业相关的,也可以是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还可以是涉及学科交叉的。学校鼓励免费师范生结合中学学科教学等问题选题,面向中学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鼓励免费师范生在条件允许时将与中学教育相关的选题放到中小学校去开展。

二、用优质教学资源和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未来的研究型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将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转化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免费师范生。近年来一直坚持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式已经进入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之中,包括为名师、专家、教育家与优秀教师在校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如设置了多个系列的、不定期的讲座、学术报告等,这些活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创新思维;在实验课程、专业实习中,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够从中学到技能,还可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一大批专家教授深入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亲自指导学生的科研训练活动、毕业论文等,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经历科研训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交流的全部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研究创新意识与能力;学校积极开放实验室、研究基地,为学生提供研究创新所需的资源与环境。

今后,在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研究能力培养方面,北京师范大学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在实践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形成新的优势。现在,随着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即将进入教育实习等综合实践环节,学校在实践教学模式上有了新的构想。

1.参与式的教学见习

在进入中学课堂前,免费师范生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将要听课的内容开展教学设计;在听课后,要对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同时进行自我反思。

2.研究反思式的教育实习

免费师范生在科学的实习标准、工作规范与框架、训练流程的指导下制订计划、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在每项内容与环节中,都由中学教师具体指导、传授经验,从而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评价反馈与修改完善。如由实习生、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组成实习研修小组,在课堂教学方面开展研究,不同成员之间开展“同课异构研究”,同一成员在平行班中进行“平行班反思研究”,利用视频与网络技术跨实习学校、甚至跨省区共享实习生实习作品,且由中学优秀指导教师点评、高校专家点评进行“反思交流研究”。

3.纽带式的教科研项目

第4篇

一、兼职教研员招聘计划

1.小学英语1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1名、科学1名、综合实践1名。

2.初中语文1名、化学1名、历史1名、地理1名、生物1名。

二、任职条件

1.年龄在4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2.中学兼职教研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兼职教研员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

3.教龄在10年以上。

4.有强烈的从事教学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所在县(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5.教育教学水平高、能力强,成绩优秀。

6.具有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能力。

三、责任和义务

1.积极配合区教研室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参与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的命题、阅卷、试卷分析工作。

2.积极参与区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视导、教学调研、业务研讨、学科培训、送教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3.积极开展课堂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等活动,促进本区、本校、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每学期听课节数30节以上。

4.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每学年参与指导一个市级以上研究课题,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教研成果。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文章。

5.积极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每学年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2次以上专题讲座。

6、接受区教研室指派参与区教研室相关工作。

四、选拔聘任程序

1.报名。本人申报、单位推荐。

2. 初审。所在学校或单位审核申报者材料后,将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进行公示,公示后将名单报区教研室。上报材料和推荐表务必于2016年2月26日前交区教研室李国凯老师处,逾期不候。

3.考核。内容为说课,根据说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确定拟招聘人员。

4. 公示。网上公示7天。

5.聘任。公示结束后,对无异议人员,由区教育体育局下发《庐阳区兼职教研员证书》。每届兼职教研员任期3年。聘任期满自行解除聘任关系。对聘任期间工作业绩突出,研究成果丰硕的兼职教研员可以续聘。

庐阳区兼职教研员申请表

附件:

庐阳区兼职教研员申请表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现任教

学科、年级

 

学历

何时何校毕业

专业

学制

学位

职称

职务

初始学历

 

 

 

 

 

 

最后学历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手机

 

E-mail

 

QQ

 

教研

科研

成果

(、课题研究、业务获奖等)

 

单位

推荐

意见

 

年   月   日(公章)

 

区教体局

意见

 

第5篇

摘要:校外资源,主要指本校外的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研究

>>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初探 广西沿海农村初中校外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职生物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途径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途径初探 聋校小学阶段品德课程校外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现状分析 浅析小学科学课程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途径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生物课程基地为载体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浅谈生物课程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渗透挫折教育 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试论新形势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标中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简论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开发和利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浅谈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李冲锋.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8.

[3]贺永琴.生物学[B].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4.

[4]赵瑜.开发与利用家庭资源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8,11.

[5]陈敏.也谈家庭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2,02.

[6]汪雨根.家庭资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4,04.

第6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生物;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生物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严谨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严谨、灵活和科学的教学原则。而且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反思,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反思性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它不仅能够使教师发现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

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的同时,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三、如何实现教学反思

1、明确教学反思的含义

我认为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实践证明,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自己的教育目的、课堂氛围,以及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从多年教学中总结出:“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2、突出教学反思的内容

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首先要知道在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3、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明确了目标,就能激发学生学习。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 李素珍,陈增强.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57—01

高中生物课程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关于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增长见识,提高生物学素养,建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高身心素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那么,生物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素质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思想情感方面

1 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学生只有感到被老师关心、尊重、信任,才会减少对老师的抵触,并逐渐接受老师所传播的知识和方法,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要对学生给予关心爱护,在精神上鼓励支持。

2 要热爱生物教学工作。教师有了这份热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才会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经受得住诱惑,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踏实做好每一件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3 要热爱生物学科。对专业的热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专业知识、探求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知识方面

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就不可能做好教学工作。要使学生获得关于生命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教师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生命科学知识,多钻研有关的书籍。此外,作为生物教师,还应了解和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环境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哲学等,使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之间相互渗透,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网络,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以适应生物教学的需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合格的生物教师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杂交技术、发酵工程等热点问题以及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而且要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掌握新技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生物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了解当地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状况,以便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作为生物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生命科学在时空上得以延伸,将抽象的生物理论具体化,将微观的生物结构宏观化,将难以操作的实验虚拟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能力方面

1 要有娴熟的教学能力。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具备娴熟的教学能力。作为生物教师,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其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正确对待教材,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后,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生物教师要得体、得法、得当地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还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8篇

1.对象、方法与内容

1.1对象2014年9月至12月以整群抽样方法对衡阳某校2014级新生共480名中职学生作为教学研究对象。

1.2方法与内容

1.2.1调查方法本课题组成员参考有关资料及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教育教学前、教育教学后两个月分别使用同一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调查,采用匿名式自填问卷的方法,当场回收问卷。教学前、后分别发放问卷480份,分别回收有效卷480份。

1.2.2教育教学方法:

1)病原微生物教师给学生上课,时间为4学时。

2)专家讲座。

3)出宣传板报、发放宣传资料。

4)通过微信、QQ、短信等网络信息资源每周向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

5)开展同伴教育。

6)组织讨论。

1.2.3教育教学及调查内容艾滋病传播途径(性、血液、妊娠)、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共餐和握手、在公共泳池游泳)、专业知识(主要感染的细胞、能否治愈、是否有疫苗、是否有特效药物、感染HIV后可无症状、常用消毒剂可消灭HIV、检测什么标本可确诊HIV、保持单个未感染HIV、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共计16项

1.2.4评价指标单一知识知晓率=正确回答某一知识的调查人数/调查总人数×100%总知晓率=所有调查对象正确回答条目总数/所有调查对象共回答条目数×100%

1.2.5统计方法将所收集的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对象480名中职学生,年龄14~16岁,男生230人,女生250人,来自农村学生254人,城市学生226人。

2.2教育教学前不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男、女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3.86%(2350/3680)和64.63%(2585/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教育教学前不同生源地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农村和城市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3.68%(2588/4064)和64.91%(2347/3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教育教学前、后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4.26%(4935/7680)和77.92%(5984/7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教育教学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达到98%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教育教学前、后艾滋病非传播途径总知晓率分别为50.56%(728/1440)和72.50%(1044/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教学前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HIV知晓率最低,为44.38%(213/480)。

2.7艾滋病专业知识知晓率教育教学前、后对艾滋病专业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8.21%(2794/4800)和73.60%(3533/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教学前对常用消毒剂可消毒HIV知晓率最低,为41.25%(198/480),干预后为70.21%(455/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9篇

    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举措,综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各项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我校制定了完整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系列方案,加快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的步伐。目的在于加强学科融合,实现相关学科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增加观念创新、实验技术创新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减少重复性和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和动手的能力。

2.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及实验教学中心建

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我校启动了第二轮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相关学科在实验教学内容上的互相融合,全面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质量。2005年,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五年来,中心按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在各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逐步建设成了理念先进、设备一流、管理有序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1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独立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中心对实验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确定了以培养具有“高尚医德、扎实基础、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以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医学实验教学理念。

2.2 创建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中心按照教育部本科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培养模式,根据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打破传统的课程和学科界限,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临床问题或生命科学问题为导向,遵循“从微观到宏观”、“从正常到异常”、“从功能到形态”、“从基础到临床”、“从经典到现代”、“从教学到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对实验课程进行了全新的一维设计,创建了由四大模块——医学形态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五门主干课程——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所组成的整合化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各门实验课都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种实验类型,使各类实验课程成为既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又具有实验课自身特点的独立性课程,见图1。新增或调整实验不少于全部实验的60%,综合性实验由原来的25%增加到35%-40%,设计性实验由原来的4%增加到8%-10%。这些课程既自成体系又与理论课程相呼应,各门课程均有各自的教学特点,但又相互关联形成整体。为了充分满足各层次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实验教学中心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每门实验课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层次的学时数和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有一定差异,实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2.3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新模式实验教学中心紧密依托我校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相关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充分利用学校拥有多家知名附属医院的优越临床教学资源,采用第二课堂、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等多种补充形式,形成基础与临床相互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医学人才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课程体系建立之后,实验中心不断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教学内容上,将传统的实验技术和现代生命科学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整合,通过优化重组和研究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教学与科研、教学与临床、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医学道德修养,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将启发式、PBL式、交互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人实验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多媒体技术、数字网络技术、虚拟技术、显微互动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各实验室还实施了多元化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从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各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全面的评价。

2.5出版配套实验教材为配合新设置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中心编写出版了《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和《医学生物学实验教程》五部特色实验教材。新编系列教材引入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与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又内部出版了英文实验教材《LaboratoryManualofMedicalBiology》'《LaboratoryofAbnormalHumanMorphology》、《FunctionologyLabManual》和双语教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2.6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学校、学院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文件,制定了倾斜性的实验教学岗位聘用政策,为实验教学中心各实验室设立了教学型教授和副教授岗位,这一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除了专职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晋升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人到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同时也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教师热心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积极承担实验教学改革课题、发表高水平的教学改革论文,努力为今后竞聘上岗创造条件。这些政策切实保证了实验教学中心能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发奋、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保障了实验教学中心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心注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工作,组织实验教学教师和教辅进行了显微互动、生物医学安全等多种培训,并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旨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内涵建设。

3.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果及辐射作用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已初步建成教育理念先进、课程体系科学、实验设施完善、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在教学研究、实验教材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学生科研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中心年接待国内外来访参观十余次,今年10月还将承办“第三届全国医学类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医学组第五次会议”。

实验教学中心所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作为学校《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实验教学改革课题《创建整合化的医学基础实验课程新体系、新模式》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获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五年,实验教学中心人员承担教学改革课题52项,发表教学论文124篇;配套出版了实验教学系列教材9部,其中《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和《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医学生物学实验教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和《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三部教材分获首都医科大学第六届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获批2010年北京市精品课程,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获批校级精品课程。申请获批蛙心刺激电极、尿滴计数器、家兔手术台实用新型专利3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10月,12(S2)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对实验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经过第一轮的教学实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新实验课程总体评价的优良率为96.75%,对新教材总体评价的优良率为95%。学生对五门实验课程和实验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优良率平均达98%以上。近三年,本科生公开34篇,内部出版论文集四册。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获市级各项奖项60项,其他各种奖项52次。在首届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我校参赛项目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第10篇

1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

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给生物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师要教好学生,只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不断的内化,形成具备一定个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现在的生物新教材从内容编排、知识的衔接上比较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每一节都由目标、图文、评价、活动、拓展五大系统组成,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平台,并且每一个系统将紧密联系生活和自然,突出了生物学科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充实自己,更新自身知识。同时,教师间要加强切磋,勤于总结,让教学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并且教师要积极参加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和示范课,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获得知识。

2 充分利用好新教材的新颖之处,降低知识点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吃透大纲,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改进教法,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基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有所创新(创新指学生从已知探索未知),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图片,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一些生物的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的知识加上教师所具备的经验来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如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所编排的教学内容,收集各种植物、动物及菌类等,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探究,指导学生总结各类生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探索各种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学生将如何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护好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生物,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掌握知识。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新教材正好体现出学生的动手、动脑与观察、调查、讨论、思考,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动脑总结。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将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总结分析,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中,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名词的含义是难点,我将这些名词告诉学生,这就像我们人的名字一样,为了便于研究生态系统而指定的名字,而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系统。然后举例说明如草、蝗虫、鸟、鹰、人之间的捕食关系,让学生回答、总结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关系,并消化了所列举的名词,学生利用教科书的图片,逐步进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最后利用思考来让学生自我评价所掌握的知识,用思维拓展和课外探究让学生知识升华。

3 精讲精练,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学生学习的消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满堂灌、包干讲转变为讲重点和难点,讲知识的结构和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相似相近知识的归类和区分,讲解题技巧、思路,启发学生解难,学会总结。引入学生进入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门”,然后充分利用好学生知识的迁移来接受知识;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多思考,采取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消除教师一见练习或习题就要求学生做,并反复训练的做法。要精选习题,选具有代表性,由一题悟解多题,达到学生解题方法的“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消除大量课外作业的烦恼。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目标系统和活动系统来指导学生学习,利用新教材难易程度的分布,从学生已有知识上升到新理论和新知识。根据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选好生活中的案例来开展教学。如在“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中,目标系统就是让学生掌握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等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生活发展的影响。我抓住了学生已有基因概念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探究转基因水稻、玉米、烤烟等植物不同品种的生长能力、性状表现和产量,学生得出它们都远远高于我们地方的品种。通过学生的讨论得知,由于基因的改变,致使生物性状的改变,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基因工程。再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来完成教学。最后我通过网络搜索一些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讲座,让学生观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加强课外辅导,促优补差,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生物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而是消除学生因学习带来的枯燥、烦恼和重复的练习,产生的厌学情绪。要重视优生的培养,就得多开展生物科技活动课,也能带动后进学生的参与,后进生的提高就得在活动课中多辅导、多关心。我在教学中,每星期进行4-5小时的生物活动,主要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植物,田间地头调查生物的特征及生活环境。开展一些生物技术应用活动,如做食物保存、保鲜等,从活动中,让学生复习了所学知识,使优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后进生赶上,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主要靠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结合生活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的难度降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重在指导、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去体验、探究,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胡玉娥. 生成――让生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 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第10期,第6页

第11篇

【导语】

考试时间

河南商丘2017级会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考试时间安排在2018年12月27-29日,信息技术学科的考试时间安排在2019年1月上旬。

考试对象

凡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2017级在校学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获得D等级或因故未参加上次学业水平考试的2016级学生应参加相应学科的补考。

考试科目

河南商丘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10个学科。

考试内容

各学科考试内容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考试范围见附件。

考试组织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省教育厅负责命题,省招生办公室负责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学科的考务管理及阅卷工作,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信息技术学科的考务工作。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负责并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当地考务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妥善解决考务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

第12篇

【导语】

考试时间

河南三门峡2017级会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考试时间安排在2018年12月27-29日,信息技术学科的考试时间安排在2019年1月上旬。

考试对象

凡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2017级在校学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获得D等级或因故未参加上次学业水平考试的2016级学生应参加相应学科的补考。

考试科目

河南三门峡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10个学科。

考试内容

各学科考试内容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考试范围见附件。

考试组织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省教育厅负责命题,省招生办公室负责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学科的考务管理及阅卷工作,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信息技术学科的考务工作。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负责并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当地考务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妥善解决考务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