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11:1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体育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学校体育;甘肃;农村;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098―03
投稿日期:2005―10―24
作者简介:黄铎(1964-),男,甘肃天水,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本文通过对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的调查与研究,力图对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做出准确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甘肃省14个地、州、市,位于乡(镇)、村的农村中小学。各地按容量比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乡镇完全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小学和村教学点五类学校230所(完全中学24所、初级中学51所、中心小学42所、乡村小学83所、村教学点30所),体育教师534人(专职教师230人、兼职和代课教师304人),学生103 851人(中学生56 560人、小学生47 291人),2 317个教学班(中学1080个班、小学1237个班),构成本课题样本。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详见参考文献)。
1.2.2调查法以自行设计的《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表》为工具,于2001年2月-7月通过走访、函调等形式,对甘肃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1.2.3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现状
2.1.1体育课开课率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农村中小学校完全开设体育课的仅为70%,也就是说在甘肃约有30%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还不能人人接受体育教育,生生享有体育的快乐。与全国农村中小学85.5%的开课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滞后,升学率仍是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惟一指标,加上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不足,为追求升学率不惜牺牲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中心小学以上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基本都属于这一原因。二是师资、场地设施条件等软硬件缺乏,甘肃位于大西北,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基础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学校体育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基础教育底子薄欠账较多,师资、场地设施等软硬件缺乏的状况尚未彻底解决,特别是村小以下的学校问题较为突出。
2.1.2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率
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有49.6%的学校没有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处于一种盲目随意状态。
2.1.3教案书写率和依教案上课率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教案书写率低惊人,有半数以上的体育教师不写教案,其比率高达54.8%。教案书写率与学校级别成正比,中学好于小学,完全中学好于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好于乡村小学,乡村小学好于村教学点。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随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二是甘肃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在仅有的45.2%写教案的教师中,有48.1%的教师按教案上课,有48.1%的教师有时按教案上课,还有3.8%的教师从不按教案上课。
2.2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现状
2.2.1 早操
甘肃农村学校早操开展情况较好,各级学校天天做早操率均高于完全中学71.8%、初级中学69.6%、中心小学50.8%、乡村小学58.8%、村教学点56.1%的全国平均水平。
2.2.2课间操从总体看,课间操开展情况较好,天天做操率较高。但各级学校差别较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乡村小学天天做操率高于70.6%、79.5%、60.2%的全国平均水平,完全中学、村教学点天天做操率低于80.2%、54.2%的全国平均水平。
2.2.3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总体开展情况,略高于55%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两操”相比,其结果不容乐观,特别有30.4%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不稳定性,说明课外体育活动在甘肃农村学校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可能与师资、器材、设施缺乏有关。
2.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
2.3.1 学校拥有体育教师率
目前,甘肃有63.5%的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体育教师,远远高于西部地区30%农村中小学无体育教师的平均水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主要依靠兼职和代课教师。调查发现,学校体育教师拥有率与学校的层次成正比,层次高的学校体育教师拥有率高于层次较低的学校。
2.3.2教师数量及其构成
《关于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的意见》规定:“……农村中心小学每七至八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中学每六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按此规定,此次调查的中学1080个班、小学1237个班,需专职教师335名,目前有230名,尚有约31.3%缺额。为弥补专职教师不足,甘肃农村学校从实际出发,采用教师兼职、代课等形式加以解决。本次调查中,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有534人,其中兼、代课教师就有304人。就各级学校看,中学需专职教师180名,现有159名,缺额11.7%;小学需专职教师176名,现有81名,缺额约54%。
2.3.3专职教师学历状况从专职体育教师学历的总体来看,存在本科学历教师偏少,非专业学历教师过多的问题。从各级学校看,除村教学点外,都不同程度存在专职教师学历不达标的情况。这一问题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2.3.4专职教师职称状况甘肃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欠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初级职称教师过多,这种现象在各级学校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教师学历、年龄、工作年限有关。
2.3.5专职教师年龄状况从表8统计结果看,甘肃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年龄偏低,且年龄段过于集中在30岁以下。从长远看,年龄段过于集中,对教师的新老交替、知识更新、正常晋级等,造成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3 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基本现状
甘肃农村中小学每年体育经费校均805.81元,各校差异较大,层次较高的学校好于较低的学校。但从学生人均占有经费看,除乡村小学外,其它各类学校差别不大。
4 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现状
4.1场地设施甘肃农村学校供学生活动面积总体约为每校2880 m2,各类学校差别较大,层次较高的学校校均活动面积大于层次较低学校。但每个学生拥有的活动面积,各类学校差别不大。
有约23%的学校没有田径场,田径场拥有率和跑道周长与学校层次成正比,田径场周长从100 m以下到400 m不等,最普及的田径场是周长200 m场地。只有约8.7%的学校元篮球场,中学好于小学。约有61.7%的学校无排球场、74.3%的学校无足球场。中学排球场、足球场拥有率明显高于小学。结果显示,有约58.3%的学校拥有其它各类场地设施。
总的来看,甘肃农村中小学学生活动面积,都超过了教育部规定人均5平方米的标准。
4.2器材及来源
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与教育部1989年颁布的《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从器材来源看,学校自筹购置和上级配发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的两个主要渠道;完全中学上级配发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类学校,自筹购置率则低于其它各类学校。各类学校都不同程度有一些自制器材,自制率差异较大,高的接近20%,低的不足7%。中心小学、乡村小学接受社会捐助情况较好,而村教学点还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体育器材的社会捐助方面还是空白。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甘肃农村中小学完全开课率为70%,低于85.5%全国农村中小学平均水平。
2)甘肃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有近半数的学校无体育教学文件;有近55%的体育教师不写教案;体育教师无教案或不依照教案上课率接近75%。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总体教学水平低下。
3)甘肃省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能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的需要,专职体育教师比例较少,约有63.5%的农村中小学,仍然没有专职体育教师。
4)早操、课间操每天开展率保持在81%以上,接近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课外体育活动每天开展率为58.3%,高于55%的全国平均水平。
5)甘肃农村学校学生体育活动场地较多,器材设施达标率低。原因是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5.2建议1)甘肃农村中小学应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开设体育课程。
2)甘肃农村中小学校应尽快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3)甘肃农村学校应在保证“两操”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课外体育活动,使“两操一活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4)学校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49-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会宁县2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和30名中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需要设计了2套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发放教师调查问卷共30份,收回30份, 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85份,有效率95%。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有效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类和数理统计。
二、教学现状与分析
1、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情况
(1)体育课开课率和上课情况
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92%。已基本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在未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3所学校里,主要原因是场地、器材不足(2所),有1所学校是教师生病请假。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部分初、高中三年级体育课未能正常开课。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加上器材陈旧,体育教师多数以放羊式教学为主,这样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教学大纲实施、教案的制定以及教材编写
体育教学大纲是规范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只能部分实施大纲,说明在农村学校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存在很大的困难,现行的教学大纲与农村体育教学的实际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另外调查还发现由于中学尤其是高中面临较大升学压力,体育课完全处于次要位置造成的。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案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各级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教案的审查工作,无教案不许上课,以减小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全面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有很大困难,因此提倡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自编教材。
(3)体育经费投人普遍偏低
近几年,被调查学校每年的体育经费投人人均仅为0.83元(不包括部分学校每年接受一些帮扶物品),许多学校多年没有体育经费,大大低于全国中小学人均每年体育经费的水平,使得正常的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在调查的20所中学中每年的体育经费投人人均仅为0.42元。这些本来少得可怜的经费,有时还被挪作它用。在调查中发现,体育经费投人多少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成正效应现象。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场地和器材不足,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4)会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调查分析
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与工资对比调查表
教师学历 2000元以上 1500―2000元 1000―1500元
本科 5 \ \
大专 \ 6 \
中专 \ \ 1
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其工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这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调查中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而大专学历教师工资为1500-2000元,中专学历教师1000-1500。而这中间本科学历的教师都较为年轻,教龄也较短。这就反映了学校工资是按照教师的学历下发的,而有的教师教龄长、学历低,工资水平要低于教龄短学历高的教师。这更进一步挫败了老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体育课的课程效果。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体育,个别体育老师充当其他科目老师,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有的从事其他职业。这种现象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会宁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问题基本解决,但体育教学内容陈旧,组织形式单一,缺乏自编教材。
(2)会宁农村中学“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较差,缺乏体育业余训练条件。
(3)会宁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投人偏低,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4)会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情况基本合理,培训方式单一,人才流失严重。
2、建议
(1)加大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更新现代学校体育观念,提高体育课的“素质教育”意识和质量,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2)积极研发适应农村中学课程的内容,使体育课合理化、科学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课余体育训练。
(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人。按一定比例列人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同时,可多渠道筹集经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提倡各类学校自制体育器材,因地制宜,逐步改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与设备来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4)大力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多渠道的培训体育教师,改善体育教师待遇,防止人才流失。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目标 目标设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实际,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为体育教师编写教案、设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由于很多体育教师尤其广大农村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体育教学目标设定技能的专门培训,导致体育教师编写教案时设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较为抽象、片面。
本文将重点对教案中体育教学课时目标设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词语的表述
所谓“目的”,我们通常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想要获得的结果”,“目的”带有最终的意思。所谓“目标”则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标”带有层次性、阶段性。所谓“任务”是“要做什么”的意思。因此,体育教学目的是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概括性、总体性的要求,把握着体育教学的方向;体育教学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效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效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体育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体育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和必须做的工作。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分类指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或行为变化的分类。据调查,中学体育教师教案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教学目标分类,如有的把教学目标以主副目标的形式分为技能目标、发展目标、情感目标和教育目标等。这些分类方法和形式,不是显得过于罗嗦,过于宏观,就是显得多余,缺乏逻辑性。
设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基础上,按照这三个领域来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在课时计划中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类是有依据的,是比较合理的、规范的,这也是新课改后大家公认的一种分类方式。
三、教学目标设定的数量、层次
1.教学目标设定的数量。
在编写体育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可有一个,也可有多个,但每个教学目标应是一项具体、明确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几项学习成果的组合。如目标“学习原地高抬腿跑,发展下肢力量,增强跑的速度和能力;通过身体素质练习,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增加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精神”。一节体育课能否完成如此之多的目标实在令人怀疑。因此在一节课中设定如此多的目标明显超出课堂教学的承载能力,是实现不了的,也是不可取的。
2.教学目标设定的层次。
有些课时教学目标设定的数量较多且层次不清。如有的教案中设定了“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目标。这种目标的设定出现在课时目标中是不适宜的。因为体育教学目标有其结构和层次,每一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其特有的功能与特性,就是“为什么要有这层目标”、“这层目标是干什么的”。另外,各层体育教学目标有着各自要解决的问题,有自己的“着眼点”,课时教学目标就是要围绕着“知识点、技术点”的学习内容来设定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
通过对教案的查阅发现,体育教师在已往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常常是不具体、不明确、模棱两可的。
如在一份“排球发球”教案中的行为目标“通过本次排球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这是一个表述不具体,不具有可观察、可测量性的课时教学目标。首先在学习程度上用了“初步掌握”这样模糊笼统的表述,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什么程度就可称之为“初步掌握”,再者,缺少学习条件,学生是在发球区发球还是在场区内规定的位置发球呢?在哪种条件下发球成功为“初步掌握”呢?它缺少了学生完成动作的条件和完成动作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个规范的课时教学目标中三个内部要素及其关系,我们将“通过本次排球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这一行为目标修改为“通过本次排球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发球区内采用正面上手发球动作发球,成功率至少达到50%”。其中课题就是“正面上手发球”,条件是“在发球区内发球”,标准是“成功率至少达到50%”。通过对修改后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目标是比较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观察、可测量性,是一个规范的行为目标。
一、常规式、游戏式、情景式三类准备活动教案设计分析
1.常规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1)
案例分析:从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归纳为常规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在常态课中采用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准备活动形式,基本上是以慢跑、徒手操或者专门性的准备活动等组成的。主要起到课堂的串联作用,把课前准备和正式授教衔接起来,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的活动,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简单实用,操作比较简单。
2.游戏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2)
案例分析:从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归纳为游戏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利用各种游戏达到学生课前准备和热身的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执行该载体的有效方式,它选择的种类多种多样,在选用课堂游戏时,可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体质状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如:在室外进行游戏时,可根据游戏内容画好场地的固定界线,做好安全措施;在室内进行游戏时,应当在宽敞通风的房间或体育馆进行,以免碰伤;游戏器材的规格、重量应适合游戏者,游戏器材的数量应与参加人数相符合,否则会因为器材原因影响部分学生参与游戏。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生的体力、智力、品行发展及非智力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3.情景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3)
案例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落实学生的身体热身、衔接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学生的情感目标是否有更好的体现。每次上课都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与学习情景,结合好情景与运动热身的最佳点。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主要依托情景式游戏来操作,以讲故事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情景式游戏中,青少年纯朴的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方式,往往包含在优美动人的角色形象之中。教师利用角色、情节和规则及时地进行有关的教育指导或限制,并通过自身对角色性格的揣摩和反复体验,思维和情感得到发展,品德和行为也得到培养,使思想教育鲜明、生动、随机而贴切。
二、常规式、游戏式、情景式三类准备活动之间的关系
1.常规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
教师的队列变化口令和准备活动指挥基本上和部队里差不多,学生只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严格按照教师的部署完成,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看上去,整个班级队伍非常协调统一,学生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课堂纪律习惯奠定基础。但是,针对中学生来讲,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分水岭,很多学生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和生活,很容易出现一些叛逆性表现,如果教师管理不当,或者执行力不够强,学生就不愿做准备活动,因为他们觉得常规式准备活动相对于游戏式和情景式的准备活动,显得更为枯燥、单调,没有创新,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自然就不会自主地去练习,应付了事,达不到充分活动各部位关节的作用。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不但没给学生的健康加以保障,反而将成为学生的负担,但是从教育者来讲,学生的发展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具备一定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2.游戏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趣味性与竞争性
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慢跑、行进操、定位操等常规式准备活动,运用游戏式准备活动效果会更好些。因为体育游戏不仅有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便于组织教学。学生还能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从学校条件来讲,体育游戏需要的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3.情景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思想性与生活性
实践证明,情景式准备活动这一独特的练习方式,可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成功的愉悦中忘记疲劳,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故事的完整性。这种方式比其他两种单纯的跑圈、做徒手操或者一些简单的游戏效果要好的多,它是在运行体育游戏的基础上,赋予生活中的情感。具备一定的思想性。但是这些也需要体育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在课堂中有很好的执行,才能达到课堂的完美。但是如果每节体育课都用创意的情景设计方式,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将数倍增加。
三、总结
体育理论健康课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能使学生了解身体发育与从事体育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了解简单的技术原理,了解身体素质的生理特征并掌握锻炼方法。通过讲授理论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锻炼实效,发挥主动性,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对这些方面比较忽略,致使在室外教学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室内理论课的重要性。为更好地教学,总结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
教案编写安排要对教学内容分清主次,有所选择,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培养能力。以学案为载体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作指导。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掌握适合个性特点的体育学习方法,进而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扎实的基础。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体育学案自然要设计教法与学法,只有把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做好课前准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把所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不断提高老师各方面知识素养。体育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学练方法,还要善于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摄取新的、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讲解中,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对重点内容讲解要认真、细致、充分,但是语言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简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讲解的内容要使学生易于接受,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不宜太深太难,只有平中创新,引发兴趣;同中求异,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强化兴趣;重视鼓励,发展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二、抓住学生心理,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中学生正处于好幻想,求知欲高,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个性等各种心理特征都趋于稳定和发展的年龄阶段,教师要结合大纲及学生心理制定教学内容,在内容上求新、求趣。为使学生更愿意学,不感到理论健康知识枯燥、乏味,可适当穿插一些体育趣闻、历史演变(运动项目)、个人故事,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掌握知识,树立崇高理想。例如我们在讲足球运动规则时,可把足球运动的历史演变,运动中的趣闻和足球运动史上名人故事穿插其中,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规则,又从中体验了乐趣,并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扩大了知识面。
三、把“五性”融为一体
体育理论本身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这样,在教学中就更要充分体现知识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特殊性。要把“五性”始终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理想,获得乐趣。思想性也可通过讲名人故事、历史事件(运动)反映。要使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辩证地看待事物,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爱国思想。趣味性是在知识性基础上的一种知识的再扩展,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服务的,促进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教法。针对性是针对所讲教学内容和为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学手段而言的。所谓特殊性,是指体育理论课有别于体育实践课,体育理论课既要讲简单的体育常识,又要讲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知识。“五性”是辩证的也是统一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要切实体现。
我觉得做到以上三点,就一定可以打造一堂生动活泼的理论健康课。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认识,仅供参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多举办体育知识板报、体育竞赛等,实践与理论相统一,促进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体育;体育教学;学生;自主学练能力
1. 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练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中,场地小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器材数量少、不全面,体育教师师资缺乏,学生每节课练习次数少等,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发展。正确的认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与缺陷,改进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将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为组织教学 — 复习旧课 — 讲授新课 — 巩固新知识 — 布置课后练习。教师的过多主导,忽略学生的主体,使得在课堂中学生自主练习时间、次数少;运动量小,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难,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约束思考、探索的客观原因。
例如上鱼跃前滚翻,半节课把鱼跃前滚翻的动作都教了,学生能够掌握吗?但当一半时间教动作(不要过多强调学生动作的对错),另一半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练习)、看(人家怎么做,老师怎么做)、想(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吗?)、试(试试自己能做好吗?我的做法对吗?)。在摸索中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了解、掌握。留一定时间还予学生自主学练,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自己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有效的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2.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
2. 1 教案设计时考虑周详
教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中,班级学生较多、师资、场地、器材少的特点,使得教案的安排尤其重要。一定要因地制宜处理好复习课与新教课的关系;体育好的学生与体育后进生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主完成课时任务。
例如中学教材中的跳远(新课),在农村中学一般会受到场地限制,备课时可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如何安排学生运动的量和学习效率是关键,如果让学生练习一次跳远后,再安排一定的素质练习,虽解决了运动量,但对学生跳远动作的掌握效率则不高。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将男生分成甲、乙两组,使男生的甲组练习,乙组观察记录错误人次、错误类型以及哪位同学跳的好、教师的指导性建议。练习一定时间后双方交换,最后如何安排讨论的时间。女生安排其他复习课内容。对于复习课中,对于掌握动作技术较快的学生指导其他落后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项有兴趣的运动进行练习,如篮球、羽毛球等备课时还应将跳远的常见错误、解决方记法录在案,这样有助于在讨论时减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学生跳远的运动量的不足,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跳远技术。让学生在认识、比较、练习、探讨、思考中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对体育课的兴趣。
教案不宜死,要活,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趣味性,使学生自己积极地去学。死板硬灌的课不是体育课,更不是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而是枯燥的军事操—体操课。要求过高学生掌握要领时花费的时间多,且效果不明显。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中适当编一些游戏项目,在游戏中让学生找到学练的乐趣。要求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活而不乱、自由思索、探究的情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练。
2. 2 实践课中练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新动作进行简单阐明、示范后,组织学生分组(每组7人左右)进行练习。各组自主学练,对练习中存在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找到的方法。并总结练习心得与效果:为什么 — 怎么练习 — 有无改进(创新)方法—效果怎样。立定跳远教学中,我在讲解其姿势要领时,同时也对学生提出要求“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半蹲充分,摆臂与起跳协调,蹬地有力,空中收腹、收大腿,落地时小腿前伸,手臂用力往后摆。”分组练习,在练习中分组让学生主动学练并观察其他同学的姿势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动作做出自我评价。有疑难或技术动作不明确地向组长汇报,由组长负责帮助指导。练习后集体讨论立定跳远中的重点、难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十分钟后,再由教师总结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纠正个别动作的错误学生,最后学生各自练习5、6次。对于有创新的意见或方法给予肯定,在这个练习中有同学提出“在脚落地时,可否成外‘八’字形来增加跳远的距离。”我当场给予表扬并成立课后研究小组,事后表明确实有所提高。对于复习内容则要求学生多练、多思、敢于做、敢于改,小组长在训练结束时汇报复习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体育好的学生的指导能力,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和所有学生的思索性。同时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的优点和发现学生的缺点,及时进行表扬和改正,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空间、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积极性。
2.3教师做好课后小结
我校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高中校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在体育教学方面为了扩展每位体育教师的视野,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方向,我校专门聘请了海淀教委体卫中心的教研员为我校全体体育教师和首都体育学院的体育实习教师举办了专题讲座。参加了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评优课及教案设计比赛,王芳、王海雁老师分获教师评优课、教案设计的一等奖。通过看课与评课进一步提高了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案设计水平。
组织好高三年级体育会考、初三年级体育中考的工作。把握住健康关、安全关,校医务室做好监督、审查工作,任课体育老师每堂课有考勤,训练有记录,考核测验有成绩,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初三年级体育备课组的老师精心准备,与年级组协商共同制定出《初三年级体育晨练计划》,为初三年级同学提供技术指导。高三体育教师,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高三同学进行指导练习,三月份全体高三同学顺利通过会考。
我校与首都体育学院进行合作,该院派学生到我校实习,我校部分体育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教学指导。这种合作已经进行多年,我校准备与该院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如教学、训练和科研等方面。
在业余训练方面,各位教练员利用课余和双休日时间进行训练。高中男篮在200X年8月获得北京青少年锦标赛男子组冠军。200X年12月我校承办了北京市振兴中华杯武术比赛,我校武术队第七次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田径队克服场地困难,200X年4月参加海淀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男高组100米冠军,并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男初获得跳远冠军,团体总分在我区名列前茅。
为了扩展学生的发展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我校新成立集体育、科技为一体的无线电测向运动队,学校给与了很大的支持,他们有信心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课间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校各级领导的关注下,我们强调了学生的集合速度,在体育课上纠正学生的动作细节,课间操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体育生活,是体育工作的又一个重点,我们利用各年级的体育课外活动时间,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其中篮球三对三比赛,可自由组队,并可自订个性队名,全校总共有上百个队报名,全部比赛,近千场,同时还有乒乓球及空竹比赛,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
监督指导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比赛工作。积极组织好初中、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工作,向高校推荐体育特长生,报考全国体育院校的报名、考试工作。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1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要求老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本事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所以,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但能优化课堂结构,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资料和主要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课大部分是室外课,当学习一些技术动作时,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如果能播放点适合学生口味的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创造一个简便和谐的环境,同学们就会觉得耳目一新,跟着节奏做动作,即使较长时间地练习某个动作,也会兴趣浓厚;又如在课堂上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中,来点节奏感比较强的迪斯科音乐,学生既体会了竞赛的激烈,又感受到了身心愉悦。一节紧张而又大强度的体育课接近尾声时,伴随着轻柔舒缓的乐曲练上一段优美的小舞蹈,不仅仅使学生全身紧张的精神也能得到休息,不仅仅学到了体育知识,并且陶冶了情操,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既锻炼了体魄,又受到美的熏陶。体育教学除了丰富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上室内课时我们播放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夺冠、国旗升旗时动入场竟的录像,看了以后,老师经过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仅有拼搏、努力才有提高,在此环境的感染下,同学们会热血沸腾,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引入,为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供给了更科学有效的方法,跨区域的协作教学研究成为可能,如不一样地域学生体质比较研究。
又如:应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而开展的学生体质发展模式研究等。随着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必定会产生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种“刀耕火种式”的教育方式即将成为历史。广大体育老师要积极迎接挑战,改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克服畏难思想,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为一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体育老师。只要我们惊心设计、认真组织,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2
体育工作是德育、智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促进良好的班风,提高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一期来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总结。
一、严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习惯。
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活动为主,没有严的纪律就难了实施教学活动。期初定出的课堂常规,通过学生的努力基本达到如下要求。
1、穿运动服上课。
2、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集队,检查人数。
3、课间要按老师布置的练习内容进行活动。
4、没有老师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练习区。
5、下课检查人数,清点器材。
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针对初一级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娱乐性的乒乓球、篮球、足球项目,竞技性的中长跑、跳远、跳高。通过以上项目的开展,使学生无论体育兴趣,技能方面都有大的提高,特别是乒乓球项目,人人喜爱,积极参与。由于课堂被队列、队列广播操、田径运动会的准备所占用时间较多,未能在篮球、足球方面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兴趣未能充分调动,达不到预期的设想;竞技性的项目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三、积极配合,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各项体育活动。
本期学校开展的队形队列广播操比赛,校运动会,课间操评比等,本人能积极组织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组队|——训练——比赛,可喜的是学生对运动肝参与的热情较高,一天的运动会,学生都能沉浸在欢乐之中,有了好的开始,为明年的体艺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安全第一、严防事故的发生。
在本期的教学中,始终能按教学常规进行上课,通过在学生当中的多讲,严要求,使学习思想统一认识,安全高于一切,对有违反操作和隐患的及时教育,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未出现伤害事故。
五、认真总结,展望未来。
本期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有如下:
1、广播操、队列未有质的变化。
2、足球、篮球学生的兴趣未能有效形成。
3、自觉锻炼未能体现。
下期计划首先在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课间操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进行约束自己,在出队,做操有质的转变。其次培养学生足球、篮球的运动兴趣,使足球、篮球、乒乓球运动在学生当中比翼齐飞,达到终身运动,终身受益。
体育老师个人总结3
今年在我系教育实习时间,我分到中学实习小组,并按要求进行了教育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习,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为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提高了教学能力,熟练掌握了一些教学基本技能,并且向实习学校展示了我院体育系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实习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下面就此次实习工作,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见习准备阶段(第1周)
我到达学校后,及时请任课教师介绍有关情况,了解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及相关的教学设施,并对我上课提出要求。在学校体育组的指导下,我研究讨论体育教材,跟原班听课学习,向老教师“取经”,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整理自己的教案并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在试教前将教案交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带队指导教师批阅,获得同意后,在小组中作试讲,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顺利上好课。在这一点上我做了及时的调整,中学的班容量不均衡,有的班50多人,而我的班则80多人,这对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及时修改、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大班量教学。同时,根据学校要求和实习教师的具体情况,我分配了班主任工作,深入班级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
(二)实习阶段(第2—7周)
1、教学工作
见习结束后,我正式进行教学工作,实习课程大多数围绕跑、跳和球类(排球、篮球、足球)展开教学。中学体育课强调一些比较简单的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我实习面对的主要是高中生,他们活泼好动,教学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这个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寻求一条让他们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刚从大学课堂学生角色进入中学课堂教师角色,会有意无意的把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带入中学课堂。并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及环境的不同致使中学的教学方法与大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一开始并不适应,总是有意无意地习惯于大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练习的少,老师讲的很多,一节40分钟的课堂要讲一半多的时间,学生还没练习几次就下课了,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高,很多动作教完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当然,我们也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相互之间听课评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在不断的实践中,我逐渐适应了中学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实习将近尾声时,学校安排我们进行全校的公开课教学,在体育组以及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进行了公开课教学,获得了学校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
2、课外体育工作
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我协助学校做好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工作。
(1)结合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我们实习组与学校每周开展球技交流赛,既增加实习老师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沟通,又强化提高了双方的球技。此外,我们组织了学校和县委以及其他学校打球交流学习活动,在学校宣传教学工作和教学成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2)在高二体育负责人受伤后,我积极负责了整个年级的早操和课间操工作。
(3)组织广播体操比赛。在高一组广播体操教学结束后,我负责组织了高一组的广播体操比赛。比赛前各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班级荣誉感,同时也体现实习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
(4)组织其他文体活动。在实习组的建议下,我们协助学校开展了“中学首届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推广校园普通话”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总结阶段(第8周)
(1)实习生做好总结:实习教学工作结束后,我及时检查自己在实习中的态度和表现、成绩及问题所在,提出努力的方向。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实习小组进行评议,整理出小组的书面总结和实习生的初步鉴定。
(2)实习学校的领导、体育组组长和任课教师对这次实习做总结。指出实习生的优、缺点,提供合理建议。并在实习鉴定上做了意见,肯定了这次实习取得的成绩。实习学校为我们实习组设庆功宴,双方互赠纪念品,组织学生欢送实习生。
(3)回校后系实习指导小组作总结报告,确定实习成绩。
二、主要收获
1、我系实习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和积极指导实习工作。一方面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工作,结合实习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各实习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控制课堂气氛,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活跃。
3、熟悉班级工作,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
4、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比较重视,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能虚心请教、能按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教案,精心试讲,认真记听课笔记,大胆评议。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这一切赢得了实习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为我们体育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经验和体会
通过这次教育实习,我们有以下的经验的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前提。
为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领导,我系成立了教育实习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管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期间,加强了监督、检查,指导老师赴各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情况,掌握动态,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保证了教育实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指导教师是实习活动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对实习学生的教学活动、纪律考勤、成绩评定等都负有直接责任。一个实习小组教育实习搞得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我系选派了工作认真,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教授、硕士研究生)担任指导教师,他们对实习学生敢于严格要求和管理,受到实习学生的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这届教育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较差,专业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过关,有的学生对教材体系、教材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不能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结构及教法特点,不能按教育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还有的同学教案不过关,教案设计简单。
鉴于存在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加大改革的力度,认真总结教育实习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弥补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以利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我们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规格不相一致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适应中学体育教育新课程改革转变的要求。
2、逐步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教育实习具有连贯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目标设计 问题 策略
1.引言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即要求“目标统领课程内容”,通过课程要求,分析学情和其他教学条件,首先设立一个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教学任务,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明确变革。体育教学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充分理解与解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结合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但在现实的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当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缺乏调研,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要求,仅凭自己的经验设计教学目标,缺乏可靠性;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教学目标只是停留在教案上;教学设计不够具体,内容大而空,操作性不强,情感教学目标没有内容;总体教学目标观念落后,只体现教学的具体目标,没有体现教育目标。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旨在提高同行对新课改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
2.1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变化,在熟悉教材后,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调查学生喜欢哪种教学形式,对哪种运动比较有兴趣,以及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等,在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适合自己能力与风格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目标服务。但现实的大部分情况是,因为中学升学压力大,体育课处于从属地位,要求不严、目标不清,所以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设计普遍缺乏课前调查,只是凭借课本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或者是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不考虑学情与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等,造成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缺乏可靠性。
2.2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
我国课程教学虽然没有歧视体育课程的内容规定,但由于大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学的地位极其尴尬。而且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要求具有完备的教学计划、教案等,但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要求较低,这就造成很多体育教学,教学设计或教案只是用来应付教学检查,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联系不紧密。
2.3情感教学目标设计空洞
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几个既定的目标,现行的做法是完成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对体育知识、技能的认知目标,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技能之外的体育知识,了解相关体育文化、体育技能的原理等;二是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学会一些运动技术;三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情绪等。前两个目标一般教学目标基本都容易达到,但情感目标从设计到实施、考核在体育教学中很难达到,情感目标难以量化,很多体育教师只是在课程目标设计时提到情感目标,但即使是教案里也难以体现,针对情感目标的教学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情感目标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2.4教学目标设计观念落后
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具体的课堂要求上,只考虑学生学多少体育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几个动作或技能等,站在教育的高度进行设计。体育教学是学生教学的一部分,除了体育教学具体目标以外,还承担着学生教育的责任,独立地设计教学目标显然没有完成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加之,我国长期受前苏联教学观念与模式影响较深,过于注重技能教学,为热爱技能进行教学设计。虽然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但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还是影响着一部分体育教学工作者。鉴于此,需要抛弃那些落后的观念,从教学设计上进行观念更新。
3.策略
3.1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
要充分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改革要求,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以及现实的教学条件,设计符合自己能力、学生有兴趣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
3.2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要做到教学设计提到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整个教学工程科学规划,保持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高度一致。
3.3情感教学目标操作性要强
认识到情感目标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情感目标,并设计能体现情感目标培养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目标进行记录,并能合理量化,把情感目标教学落到实处。
3.4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抛弃只注重技能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出教育的目标和责任。
4.结语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可靠性;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情感教学目标没有内容;总体教学目标观念落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情感教学目标操作性要强;更新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温州私立中学 体育状况 展望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家《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指出:“社会力量办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力量办学显示出愈来愈大的活力。国家还在寻求一套符合国家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以公办教学为主,民办教学为辅的政策。教育资源一定要合理配置,教育不应当产业化,民办教育一定要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和监督管理措施。在学校的发展,特别是私立学校的体育发展上,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体育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自制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和外界干扰因素太多。因此,我们应根据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及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等,为体育工作者提供体育课程改革的资料,以对他们的改革实践有启发和参考价值,从而让体育课在孩子们心中更美好,让体育在学生的生活中更有用。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区抽样的方法,以温州瓯江高级中学、温州育英实验中学、温州苍南县树人中为抽样样本。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参阅了国家关于社会力量办学及学校体育有关的指导性文件和通知,收集了国内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论文若干篇为参考文献,为本研究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民办中学体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分别以三个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每校50份,共发15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85.5%,有效率78.5%。
2.2.3调查访谈法:据现在中学的情况,采用多种方式与体育教师、学生进行交流。
2.2.4逻辑分析法:运用统计结果,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目标和对策。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学调查与分析
3.1.1 教学大纲、教学执行情况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指出:“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教育教学。”《大纲》里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和法规,调查对象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为56%,部分实施者25%,完全不实施者8%,并且有11%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大纲》这一文件。调查说明贯彻执行《大纲》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执行情况,持教案上课的教师占72%,准备教案但不持上课的教师占21%,基本不写教案的教师占7%。对执行《大纲》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认识不足,二是实施《大纲》受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三是与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关。贯彻执行《大纲》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持教案上课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否则,势必造成体育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3.1.2开设体育课程情况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基本形式,调查结果表明,温州市民办中学开课率为100%,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在体育课程方面给予了实质上的重视。但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开课的次数,每周开设三次课的学校占66.7%,开设两次课的学校占33.3%。不能开设三次课的学校原因在于学校领导不完全重视,缺乏体育师资,缺乏体育场地等。因此,今后民办中学要在巩固、提高开设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迅速将体育活动类课程、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起来,教育主管部门对此要倍加重视。
3.2课外活动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查结果看,温州市民办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总的情况较好。调查结果表明,各个学校基本都能坚持早操和课间操,但只有17%的班级能开展班级体育锻炼。不难看出,民办学校很难落实“平均每个学习日1学时的体育活动”,关于民办中学课余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的开展更是薄弱环节。调查学校中,几乎均没有竞赛计划,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但没有篮球、足球、拔河等比赛。关于课外运动训练均是应付比赛临时组织篮球、田径队训练。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措施、检查评估,迅速将民办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起来。
3.3 体育场地、器材调查结果与分析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有必要的教学实习场地和设备。”国家对城乡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也有明确规定。温州市民办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与规定稍有不足。调查得知,民办中学年平均体育经费投入在2000―2500元之间,基本具备400米田径场,跳箱和单、双杠严重不足,篮球、排球、足球较多。调查显示,常有比赛的项目学校较为重视,投入较大,没有比赛的项目或比赛较少的项目投入严重不足,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经济条件的好坏并不是绝对制约民办学校体育设施条件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起主要作用。目前民办学校的体育设施已经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开展,这是民办学校教育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我认为,要对民办学校体育场地进行检查评估,分期、分批对不合格的学校限期整改,提出发展目标,力争在1―2年内使温州市民办中学体育的场地、器材得到改观。
4.温州市民办学校的体育现状的总结
现状表明:学校及教育领导对体育教学认识不足,缺乏体育师资,缺乏体育场地等原因是造成私立学校体育目前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与能否较快的提高学校体育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5.温州市民办中学体育发展展望
为使温州市民办中学体育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要发展,二是要规范,在发展的同时要规范,在规范的前提下求发展。
首先,要确立民办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以《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有关学校体育指导性文件为依据,今后民办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政策是:以加强巩固体育开课率、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体育教师地位、待遇,发展稳定教师队伍为关键,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重点,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体育设施条件为工作基础,创办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中学体育发展之路。切实做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劳动者、求学者、设计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生产者、中介者、服务者。
其次,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领导力度。以加强民办学校体育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宣传贯彻和执行为先导,举行座谈会、讨论会,组织各级领导观摩、参加工作现场会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求有一名副校长亲自抓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研究日程,使民办学校有一新的起色与发展。
再次,要认真落实关于“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社会力量办学方针。把民办学校体育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范围,设立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与完善民办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定,及时解决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民办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学校体育法规。《社会力量办学》、《体育法》、《教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法规性文件,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必须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努力开创民办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2]丛湖平.体育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实习;教学能力;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毕业后走进学校当体育老师的主力军,因此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部分院校在现行的体育教育培养模式上却存一定的问题。
一般的师范生在毕业之前,学校都会安排一次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参加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实践,是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重要一环。通过实习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获得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改革的浪潮中更是面对了社会需求的压力,如何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教育实习凸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总结以便及时的调整办学方向,修改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的需要。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是各大高校首要的培养目标,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暴露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反映了教学计划贯彻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这些问题,对实现改革的具体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上海市三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30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00人,男生2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络平台搜索和图书馆查阅收集近5年相关的著作期刊论文4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详实而全面的理论资料参考。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与多年从事体育研究的教师专家以及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获取相关的指导信息。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相关的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教学能力评价
学生的教学能力高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通过实习基地学校的指导教师对高校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能力的评价,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具备情况。
2.1.1实习生的课前准备能力
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能力,也就是他们的教案书写和课的内容组织的情况。其中主要的就是教案书写。老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所编写的教案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通过对实习学生教案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百分之五十五的实习生编写的教案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流于形式,完成任务,而非从教案编写中获取灵感,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认知。他们设计的教案,过于死板,没有针对性,粘贴复制照书搬抄多,而真正的自己去理解创设的东西少。
2.1.2学生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口令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讲解能力、纠正错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了一定的问题。第一,我们发现,38%的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缺乏形象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解释,缺乏专业术语向通俗语言转化。并且还有部分学生将教案背得很熟,但照本宣科,或是抓不住关键,贪多求全,重点、要点、难点不突出。还有就是30%的学生即兴讲话的能力差,当课堂上出现意外事件或纠正某一错误动作需即兴讲话时,一般都比较差,或吞吞吐吐,或欲言又止。学生自身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锻炼,学校根本上缺乏对学生进行把教材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口头语言的专门性训练,教学上没有这样的措施要求,学生没有这样的机会,实习中难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第二,运动技术好一直是体育专业学生的特长,与讲解技能形成较大反差的是,学生的示范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较好。
2.1.3学生的课外体育组织和指导能力
这里所谓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组织比赛和裁判的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实习生的组织比赛和裁判的能力好的占20%、21%,差的分别占8.9%和5%。结果表明,学生的组织比赛和裁判能力还是存在了不可忽略的问题。
2.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实习提出新要求,使问题更突出,改革更迫切。我们校以及其他一些高校受传统的师范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对教师专业发展认识的不足,造成了目前教育实习中存在种种问题。
2.2.1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
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除了与自身的素质有关外,主要与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关。因此,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相关任课教师的调查,可以掌握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具体情况。
(1)课前准备能力:调查显示,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的能力有: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而运用体育教材、布置教学场地及器材的教师大约有一半左右,对于编写体育教案的能力的培养的教师占在百分之六十;但是,重视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师仅仅不到百分之三十。对其它能力的重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
(2)教学实施能力:在所调查的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因素中,教师重视的有:运用口令、课堂教学管理、组织练习、动作示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指导动作技术和健康意识培养能力。可见,高校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2.2.2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综合性不强,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尽合理,教育教学类内容欠缺,其中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特别体现在“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中。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体育专业性,忽视基本教学理。
(2)教学实践不足。
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课程教学逐步地完成。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教育教学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甚至《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这种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在一些学校几乎也完全是以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缺少专门的、综合的教学能力实训课程,致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更不容易通过教学实践过程将其内化为教学能力。尽管多数高校也安排了教学见习,但是重视的力度不够,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事实上,毕业前8-16周(各个学校情况不同)的集中教育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
3.提高教学能力的对策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培养,才能获得有效的提高。
3.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要经过学习、掌握、理解、消化等过程,教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措施,采取相应办法,有计划、有目的、分段进行。
摘 要: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趣味田径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创编原则、课的设计和组织、教学优势、负荷量的控制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期能通过对趣味田径的应用研究找出一种符合青少年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课标》标准下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手段和依据。
关键词:趣味田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8
1 前言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课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但是纵观我国中学的体育课开展情况,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已显的过于单调和乏味,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田径教学工作中要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趣味田径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健康化,趣味化,生活化出发。拓展教材内容,采用健康活泼,创新的田径内容和方法手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兴趣[1]。
德国最早提出“中学生趣味田径”一词,它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而设计的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随后有人提出“趣味田径”并且定义为:运用走、跑、跳、投的运动形式进行趣味体育和田径健身的活动,它包括田径游戏和田径健身两个部分。《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趣味”一词的解释为: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对“趣味田径”的理解本人认为它是指运用走、跑、跳、投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环境而设计的一种趣味性 娱乐性以及规则简单灵活,易懂的活动形式。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二级、初三级学生,随机抽取20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共对中学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90%。并经信效度检验。
2.2.2 实验法
在中学二年级和中学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两个自然班在2010年10月---2010年11月中旬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趣味田径教学方法。实验前对二年级两个班和三年级两个班进行心境状态测量和问卷调查,实验后同样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和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趣味田径课对中学生的心境影响
本研究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学校的设施情况来选用田径有关的内容进行创编,规则由易到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征采用了竞赛法、游戏法、情景法、表演法、探究法、循环法和综合法等进行了八次课的实验,对实验前后被试的心态进行同组和异组之间的比较,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积极性和愉悦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愉悦性得到显著提高,活跃性也得到显著的提高,思虑性在中学二和三年级都得到显著下降,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和无活力性都得到明显的下降,而对照组都没得到明显改善,这表明趣味田径教学优于传统田径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境状态。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或课后玩起来,跑起来、跳起来。
3.2 趣味田径对学生学习态度、认识等有关方面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二年级在实验后实验班了解田径运动有关知识的达到81%,喜欢体育课并觉心情愉快的占85%,77%认为一定要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上实验班有80%认为根据情况可进行规则改动,明显高于对照班。在对自己的健康重视度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差别不大,说明大部分学生开始关注身体健康,在对体育课的看法上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改变了过去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没有目的的玩的看法,在对学生进行喜欢什么样的运动调查中,实验和对照班分别有71%和74%的学生喜欢上游戏性质或比赛性质的课,这正说明中学生爱玩、自我表现和争强好胜性格。在对待课的态度上实验班91%认为要认真听和理解,而对照班仅有30%认为要认真听和理解,而另一部分认为无所谓。
从表2初中三年级的测试结果可看出中学三年级实验班在实验后除了在参与运动和对自己的健康重视度以及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没有差别外,其它各项都明显高于对照班。从整体上看,实验班的各项调查结果都比对照班要好,这说明趣味田径课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能改善学生的心境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的课外活动的调查,采用对每个班都是同一天来进行的,每周一次,共调查三次,在调查中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以集体的形式,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比较有组织、有纪律,且时间较长。而对照班的学生大多是分散活动,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且时间持续不长。这说明,趣味田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方面优于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
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看出,采用趣味田径教学方法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运动中逐步了解田径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开设体育课的意义,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运动,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和锻炼,在运动中体验乐趣。以上结果分析表明系统的安排趣味田径教学的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掌握基本技术能力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3 中学生趣味田径课的教案设计
教案就是对体育课的设计,是教学的策略和系统的决策,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过程,精选课的内容和练习方法,规划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内部环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设计的。教案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3.1 准备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使学生的身体及身体各器官的机能逐渐达到预热状态,避免学生受伤事故的发生,为教学活动做准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趣味田径课准备部分的设计中首先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而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准备部分,如:走和跑为主的内容,做准备活动时要注重学生身体四肢的活动,即要学生有正确的走姿和跑姿,为课的基本部分打好基础。其次,要考虑气候因素,如温度、天气等。第三,要考虑教学所需场地及器材。由于授课的对象是中学生,所以场地尽量是软地,器材尽可能是塑料的。
3.3.2 基本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课的教学任务和具体目标都是围绕课的基本部分进行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课的基本部分的设计上,一要贯穿前后的教学内容,使上下衔接;二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基本部分的设计;三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身体条件等各方面差异,难易程度、运动负荷适中,切忌把内容变成少数学生的练习,导致其他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和热情。
3.3.3 课的结束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有效的放松活动可很快的消除疲劳,因此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同时,教师在总结时,要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指出不足时要注意语气,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趣味田径课和传统田径课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一是趣味性,二是规则的灵活性,三是竞争性,四是随意性。
4.2 趣味田径在规则上灵活多变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过程可对规则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趣味田径看重的是活动过程而不看结果,所以参与者在活动过程可充分发挥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4.3 在上课的形式上,趣味田径课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不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安排上课内容,而且学生也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适当改动规则以使课更加有生力和活力去展现和表现自我。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的主体地位突出,妥善处理了教学组织中的矛盾,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优势。
4.4 中学生趣味田径课的教案设计要有明确的课堂教学任务和具体目标,重视准备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准备部分的内容,结合天气、场地、器材和授课的对象等因素贯穿前后的教学内容,上下衔接,还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伊军等.趣味田径游戏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明强.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 林明.论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 2006(4):81-82.
[4] 冯明丽等.趣味田径的概念及创编原则与方法[J].湘南学院学报,2004,25(5):96-97.
[5] 李儒新.趣味田径的创编及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15-17.
[6] 周红萍.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和传统田径教学方法效果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10-112.
[7] 刘艳萍等.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对初中生心境状态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襄樊学院学报,2004,25(5):85-90.
[8] 余敬安.“以人为本”改革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99-128.
[9] 刘力.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67-68.
[10] 姚晨.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