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

时间:2023-12-07 15:44: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肺癌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20-005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环境污染、吸烟、工业化学物质的应用以及老龄性疾病等因素,使得癌症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癌症患者的就医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态度、生活环境等与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关性。同时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影响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心理护理、心理疏导已成为整体护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心理护理、心理疏导是指整个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知识,通过对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劝解、说明、诱导和亲人陪护等方法,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及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影响病人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珍惜生命,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1 临床资料

2010年~2011年我科室共收住34例肺癌患者,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出现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肺癌。

2 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

2.1 恐惧心理肺癌确诊后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因大量咯血、胸痛、呼吸困难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

2.2 沮丧和抗药心理肺癌患者一旦确定最终诊断后,易产生沮丧情绪,开始拒绝治疗从而产生一种抗药心理。

2.3 讳疾忌医多数肺癌患者惧怕死亡,不能面对自己患癌症的事实,不愿意接受治疗。

2.4 忧郁心理忧郁症是肺癌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相关研究表明,肺癌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同时出现病情加重情况。

2.5 孤独感由于家人工作繁忙,很少探望,患者感到孤独无助。

3 心理干预

根据对34例肺癌患者进行心理特征观察与分析,我科室对不同患者采取了不同的心理干预治疗方法,通过护患之间的沟通、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积极的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拉近了护患问的距离。

3.1 安慰、劝解法对抑郁心理的患者,应对其多加安慰和劝慰,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照顾,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音乐、戏曲等方式调节患者负性情绪。关心患者的疾苦,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优质的服务。

3.2 鼓励、赞扬法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受护士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3.3 举例、比较法对恐惧、沮丧和抗药心理的患者,应用举例、比较法效果较好。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向其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和治疗前后效果,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疑虑,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从而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重获康复的信心。

3.4 调整环境法

对老年患者来说,调床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疾病的不同阶段和入院时的床位空缺情况不同,住院期间常需调床,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心理危机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75-0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忧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为有厌学、厌世情绪,终日感到焦虑和忧郁,严重者会出现行为失控、有轻生趋向或伤害他人的现象。从近年的“马加爵事件”、“药加鑫事件”到多起大学生跳楼轻生事件,无不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人格障碍、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心理危机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影响高校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有心理病症的人数由上世纪80年代的23%增加到90年代的25%,近年已经增长到30%以上。笔者于2010年对本院管理系60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结果显示有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人际关系障碍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百般宠爱,过分的娇惯使得他们的独立性差,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在人际交往中跳不出“以我为中心”的框框,不会关心他人和公共事业,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人际关系上往往会有孤独感,严重者会引发心理危机。

(二)存在自卑心理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和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颇会存在自卑心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迫到高职院校就读,实属无奈的选择。同时,从家庭背景看,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受到经济和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缺乏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城镇生源相比,农村生源多存在地域、经济条件、见识等方面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三)个人感情遭受挫折

大学生已步入青年时期,他们渴望与异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随着我国教育法规对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相关规定的包容,大学生谈恋爱由原来的半遮半掩到现在的完全公开化,而且比例趋高。但由于他们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对恋爱对象的包容和责任心,多数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并没有把结婚作为恋爱目标,因此,他们的恋爱往往以分手而告终。有的对青春期的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感到紧张和恐慌,甚至产生不正当的行为。这一人群中因受失恋、单相思等问题的困扰,导致苦闷、失望、悔恨与愤懑,给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由此引发精神疾病的也屡见不鲜。

(四)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

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群体中产生心理危机的概率很大,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历程比较简单,承受挫折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父母离异等,会引发过度悲痛与无助情绪,一时难以接受现实,如果这样的情绪持续过久,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另一种情况是,自身出现严重疾病,个人感觉很痛苦,如果治疗周期较长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严重者会产生轻生念头。

(五)来自学习的压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是很牢固,对他们来说,纯理论的学习常常比较困难。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而忽视了自己在素质、特长和能力等方面优势的发挥和培养,他们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疲惫,有部分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在成绩不如别人时,又没有意识到挖掘自己在特长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优势加以弥补,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引发心理危机。

(六)来自择业就业的压力

高年级大学生普遍存在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感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忧郁和茫然。经过三年苦读,较之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支付的学费,他们对择业的期望值都比较高,然而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他们的择业梦想往往难以如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心理扭曲,出现对未来的茫然和不同程度的焦虑、厌世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策略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疏导体系

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学生工作处是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是具体负责实施心理危机疏导工作的专职机构,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心理危机疏导的主要参与者和协助者。高职院校要组建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危机疏导体系。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组建和大力扶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工作,指导他们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心理沙龙、团体讨论等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和其他学生骨干在心理危机疏导工作中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防止心理危机的产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应以教育为先,重在预防。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问题、情绪管理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首先,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科普教育,使学生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这也有利于新生顺利进行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根据学生在校三年的心理变化规律,如新生阶段的适应环境、中间阶段的交友恋爱、毕业阶段的就业困惑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和各种宣传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再次,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人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环境。

(三)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缺乏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和就业前景的不明朗,往往会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推荐和指导工作,解决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学校要通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方法。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四)关注心理健康缺陷学生群体,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缺陷的学生群体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要重点从中排查有产生心理危机趋向的个体,及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咨询中心每年要对全校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筛选出心理健康缺陷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逐一访谈,并给予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疏导。此外,每年还要对以下七类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心理危机排查:大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学二年级多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大三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失恋的学生;不善交际的学生;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和其他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健康缺陷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开展疏导工作。

(五)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疏导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

对心理危机学生应及时给予疏导和治疗。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的,以在校内接受心理咨询疏导或到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的,要到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的,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并送到专业精神医院接受治疗。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正常学习的,应成立以同宿舍的同学、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监护小组,对监护对象进行安全监护,并注意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状况;对心理危机程度较高,但尚能坚持在校学习并接受治疗的,应及时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并由家长到学校陪伴监护,如果愿意回家治疗的,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经专门机构检查确认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办理休学手续,让家长接学生回家或送医院治疗。

在整个心理危机预防和疏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骨干、班长、心理委员、舍长等学生骨干的桥梁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心理疏导中来,使心理健康问题得以及早发现、及早疏导。

(六)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疏导的后期跟踪观察

对成功实施心理危机疏导后的学生要继续做好后期跟踪和心理辅导工作,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在申请复学时要求其出具有效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复学后组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和心理专家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等形式对其进行跟踪咨询和风险评估。安排班级心理委员或平时与其关系较好的同学进行松散型的监护,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发现有心理问题趋向时及时给予疏导,避免心理危机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李云.高职学院心理弱势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策略[J].职业圈,2007(19)

[2]孙凡,丑文亚.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疏导[J].现代企业教育,2009(14)

[3]陈红艳.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的实践与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25-02

随着环境污染愈加严重,肿瘤患者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肿瘤死亡已经成为我国各类疾病死亡的首位[1]。癌症患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疗效差等特点,会给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属,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患者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甚至悲观失望,拒绝治疗。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认知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适应环境,促进全面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方法,使其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1 患者患病后心理变化

1.1 恐惧、抑郁、否定的心理疏导 恐惧是恶性肿瘤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文献报道:恶性肿瘤常见的恐惧,包括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与亲人分离的恐惧,这些心理因素常常使患者产生消极的情绪,多数患者得知患癌症时,会有一个震惊时期,此期患者会极力否认癌的诊断,如:怀疑诊断报告有误等,此时对待患者不必过早地勉强其放弃他的否认去面对现实,对于失去理智的患者,要多给予理解和照顾,并注意保护患者,当患者逐渐接受这个现实时,他会陷入极度的痛苦、绝望之中。这时更需要护士的体贴和关怀,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列举治愈肿瘤患者的病例,也可以让治愈好转的患者谈亲身的经历,以现身说法开导病员,使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1.2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 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历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易患性人格,其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和内向、防御和退缩等。这些负性情绪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影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致使瘤细胞活跃,肿瘤发生和发展。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恶性肿瘤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并且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

1.3 失去理性期的心理疏导及护理 患者在确定自已患上恶性肿瘤后,会出现反差的反应,认为世界不公平,为什么会偏偏选择自已,而后会将其愤怒的情绪转向他人,有的针对医务人员,有的针对家属。此时我们对患者要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语言的交流,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要有爱心,使其能正确地对待疾病,同时还要和患者家属沟通,提高家属参与的认知性,做好家属的动员工作,是扭转患者悲观心理的关键步骤。

1.4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恶性肿瘤病人在治疗阶段,遭受着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广,常影响机体或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失语、截肢、人工,甚至损容等。应深切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术前协助医生耐心解释手术对挽救生命,防止肿瘤复发的必要性;术后帮助病人重建机体功能,如语言训练、造瘘咨询和身体缺失部分的代偿等。请已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常收到独特的效果。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常使病人的焦虑加重。有些病人对死亡很淡泊,却耐受不住治疗的副作用。有的病人对治疗存在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也是增加焦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理解治疗的作用,简要步骤,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是恶性肿瘤心理护理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治疗结束后,适时恢复部分工作,可使病人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重新振奋。

2 手术前后的心理疏导及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阶段,遭受着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且外科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常影响机体和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如人造、永久性置管等,对患者的心理变化应彻底理解,术前协助医生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心中的疑问做出完美的解答,用温和的语言技巧,用自已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配合。术后帮助患者重建机体功能,做好饮食指导,嘱患者多吃蛋白、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并定期复诊[2]。

3 术后的序贯治疗心理疏导及护理

患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后多需要序贯治疗,放、化疗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尤其是经常听到其他患者的不同反应而”谈虎色变”.由于化疗、放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3]。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加上治疗费用较高,常使患者的焦虑加重,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理解治疗的作用,简要步骤,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是恶性肿瘤心理护理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治疗结束后,适时恢复部分工作,可使患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重新振奋。

4 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着机体功能的逐渐衰退,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随着机体的逐渐衰退,患者可能放弃原来的活动,而形成恶性循环,此时应鼓励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起床活动,不要过早的卧床不起,这样可延缓机体功能的衰退,还可使患者从自理中增强信心,同时要经常巡视,主动解决患者的需求,与患者家属沟通,因家属是患者最亲近、最相信的人,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能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对终末期的患者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解除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尊严,让他们平静地对待死亡。

5 总结

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心理因素对患者有显著的影响,因他们的心理状态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用热情的态度、和善的语言、良好的服务,给患者以安慰和疏导,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强心理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同时我们医护人员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放弃对患者的支持,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来感染患者,精心的护理和精湛的技术可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做好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羽飞;;晚期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9年34期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81-01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在逐年升高[1]。自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院结核科共收治19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通过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心理分析,根据其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态,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男性141例,女性55例,年龄在65-89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其中186例经治疗护理病情好转,9例未愈,1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

2 方法

2.1 心理分析

2.1.1 焦虑恐惧 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140例,占71.4%,是第一位,与姜涛等[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最担心惧怕将病传染给孩子和家人。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程长,症状反复,药物副作用及经济负担加重,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情绪,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失眠、食欲下降等。

2.1.2 悲观忧郁 此类患者103例,占52.5%。多为病程长、多次住院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合并肺癌者,有的曾有大咯血,多病情危重。有的家人对他们感情冷淡,缺乏同情体贴。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又有传染病,子女嫌弃自己而感到自卑和失落。这类患者适应住院环境较慢,表现为整日孤寂寡言,有时无端发脾气,对预后悲观失望,对疾病之治疗缺少信心,情绪低落,易于不配合治疗。

2.1.3 怀疑 此类型患者60例,占30.6%。这类患者因肺结核病多次复发,表现为对疾病持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用药无效,认为检查结果不准确,表现不配合各种检查,怀疑自己的病无法治疗。

2.1.4 过份依赖 此类患者有56例,占28.6%。患者依赖心理较强,认为在住院期间得到更多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过分依赖医护人员、配偶、子女。

2.2 心理护理

2.2.1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使患者消除孤独、陌生感。医护人员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及建议,对其合理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满足[3]。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宣教,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和诱导,使其对将要接受的治疗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同时告诫患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抗痨原则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坚持服药。

2.2.2 对焦虑恐惧患者 主要采用心理疏导法,告知相关病情,向患者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暗示、安慰等方法,关心、鼓励、疏导患者,让患者适当宣泄。老年患者用药较多,及时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效果、分析症状,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2.2.3 对于悲观忧郁患者 护理人员热情和蔼关心帮助患者,以积极的行为来影响患者。适当解释病情,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在病区采取休闲娱乐法,读报、看电视、下棋等有益活动,引导患者交朋友。积极动员家属探视患者,消除孤独和忧郁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3],从而使患者心情愉快。

2.2.4 对怀疑患者 医护人员对患者多关心,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耐心解释药物的作用,检查的结果,使患者打消疑虑,以良好的心态做出适应性反应。如咯血的患者,应向患者宣教咯血的原因,说明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过去的一些难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5 对过分依赖的患者 充分肯定患者的能力,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进食、洗漱等,对其点滴的进步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增进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转变其过分依赖的心态。

3 讨论

我国肺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包括: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病程长、复发患者多、治疗反应差等[4]。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及悲观等负性心理,继而加重病情,影响患者心理而造成恶性循环,分析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时给予护理,对保证有效抗结核治疗及患者的康复都极为重要[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更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心理学知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上述多种心理改变同时或先后存在。护理人员真诚理解患者,耐心、热情接纳患者,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并提高交流技巧,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410-416.

[2] 姜涛,宋继武.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192.

第5篇

【关键词】作用;就医;门诊产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09-02

门诊妇科和其他门诊有所不同,病人心态繁多,并较为复杂,由于门诊妇科病人的相关病史都会有生殖以及性方面的话题,大部分病人都难以启齿,不愿意详细描述以及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等,这样会使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因此,临床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的临床护理技术,还要在对待不同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相关心理反应时有一个明确的掌握。本文笔者抽取半年来在我院门诊妇科就医的病人60例,对其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妇科就医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年龄在19-53岁,平均年龄为36岁。对照组年龄在21-52岁,平均年龄为36.5岁。两组病人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妇科门诊的就医流程。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

1.2.2.1 紧张和羞怯

对于紧张和羞怯类型的病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进行开导以及关注,同时对病人相关行为变化表示理解与同情,以及要耐心向病人讲解临床手术以后相关并发症等的预防保健知识,使病人不良心理问题给予消除。对于患有性病的病人要给予充分理解,同时保护病人隐私,以及尊重病人人格,一定不要用冷淡、粗暴态度来对待病人,以及要耐心向病人解释这种疾病的可治性和预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大力宣传性病的预防知识,除此之外,尽可能动员病人伴侣来医院进行诊疗,并定期进行复查,对病情恢复以及愈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1]。

1.2.2.2 焦虑和惊恐

大部分出现焦虑和惊恐的病人通常为病情严重,求医心切,希望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使生命得以挽救。面对这一类型的病人,临床医生和护士要密切配合,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富有同情心。在和病人交谈的时候,语言一定要轻柔、缓慢,同时向病人解释相关临床检查的必须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除此之外,要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诱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对病情需要保密的要向患者家人讲清楚,通过其家人向病人传达相关临床治疗的信息,使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提高,进而使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

1.2.2.3 急躁候诊

对于急躁候诊的病人,临床护理人员要主动迎接以及引导,在询问病人相关症状的时候,语言要轻柔、缓慢,对不理解的病人要耐心解释,同时组织有秩序的候诊,使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对于复诊病人尽可能安排在原先给予治疗的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使其具有持续性。对于病情危重和老年病人要给予优先照顾,这样可以让病人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感觉,使病人对医务人员产生依赖感以及安全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1.2.2.4 疑病和忧郁

对于疑病和忧郁的病人,临床护理人员要关心病人,主动和病人进行交谈,对其忧郁诱因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根据病人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向病人讲解治疗方法、目的以及相关预防知识,并向病人介绍相关治疗成功病例,使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除此之外,对于更年期病人应该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指导,并且要争取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理解,以免给病人身心带来进一步的伤害[2]。

1.3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病人一共6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53例,比较满意有6例,一般满意1例,满意率为98.3%;对照组病人一共6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43例,比较满意有8例,一般满意8例,满意率为85.0%。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整体护理当中,心理护理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并获得护理界的一致认可。可是在具体实施当中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不会以及不愿意做心理护理和门诊妇科工作量非常大,使得临床心理护理质量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医疗机构门诊妇科病人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其中包括有紧张、羞怯、焦虑、惊恐、忧郁以及急躁等,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对病人相关心理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同时对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变化采取相对应的心理疏导,使病人不良心理问题给予消除。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3],对门诊妇科病人就医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不良心理问题给予消除,使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本文笔者对病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对门诊妇科病人就医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获得病人充分信任,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利于门诊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香,刘新娟.心理护理对门诊妇产科患者就医的作用与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3):108.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22-03

Investig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Empty Nesters with Diabet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U Bing WANG Dan

Changchun Medic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empty nesters with diabet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 empty nesters confirmed with diabetes in the community were given a 3-year medical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rom September 2009 to September 2012. And they underwen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292 people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131 males and 161 female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wareness rate of rest knowledge abou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patients need to keep good state of mind even if they feel good after taking hypoglycemic drugs and so on except the awareness rate of risk factor heredity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

[Key words] Community; Empty nesters; Diabete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由于其病程长,治疗效果慢,且易反复,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变化,又属于身心疾病不仅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本身往往影响患者的性格、精神状态,引起继发性心理障碍如抑郁、孤独、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和性格特征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在疾病发生上是重要环节[1]。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可起到很好的效果,为此该社区从2009年9月―2012年9月调查随访了292例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管辖社区2009年9月―2012年9月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292人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31人,占44.86%,女性161人,占55.14%;年龄55~82岁,平均(55.81±10.86)岁,其中男性平均(56.90±12.27)岁,女性平均(54.95±9.60)岁。职业分布情况见表1。

1.2 方法

对该社区已确诊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社区医护干预(指导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用药指导、自我管理及监测、并发症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心理疏导),在心理疏导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干预效果。

1.2.1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老年人常由于患慢性病较多,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思、多虑、或看到邻里、亲戚危重病人易触景生情,食欲不振或明显减轻。自责、固执、有内疚感,开始初诊为糖尿病时,常常自觉病情严重,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等情绪,有的病人认为自己不久于人世,每天以泪洗面,还有的认为为什么我得病,他们怎不得病,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该调查表明多思、恐惧、忧郁心理占42例52.5%,临床和试验结果可以肯定心理因素和情绪反应对糖尿病的重要影响[2]。该研究根据病人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经济、性格及年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发病经过,开展糖尿病沙龙活动,然后采取直接指导,告诉病人糖尿病虽是终身性疾病,但只要面对现实、坚持长期综合性治疗,是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生活,享有与正常人一样寿命。有些病人认为自己能吃、能喝,抱无所谓的态度,应告诫患者如血糖控制不好,并发症就出现早,纠正对糖尿病错误认识,正视自己的病情,端正生活态度,正确面对老年糖尿病。制定团队医生指导手册,签订协议书;医护每周上门随访,与老年患者谈心,既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关心,又可及时监测患者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3]。

1.2.2 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在治疗中,病人对自己各种临床症状、每一次的血糖、血脂、尿糖检查结果都非常敏感,稍不理想,情绪就不稳定,他们对各种诊疗持怀疑态度,责怪医生药物不对症,这时要尽量倾听病人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尽情发泄、诉说,以致流泪也不加劝阻,等情绪平静后,再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委婉地将病人的不对观点给予纠正,帮助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4],多与老年人交流,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恐惧感,对那些失去信心、消极的患者应多予鼓励和安慰,并动员周围邻居共同关心病人,让儿女们找点时间多回家看看,使病人有依靠感,消除孤寂感,从而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3 统计方法

用Epidata 3.0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及干预资料进行计算机双录入,并逻辑纠错。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心理疏导前后患者疗效比较,心理疏导后优于心理疏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 心理疏导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在诊断标准、心理因素、危险因素、主要损害器官、不能根治、服降糖药等方面,除遗传是危险因素知晓率无差别外,其余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心理疏导前后非药物治疗依从性比较

心理疏导前后,患者在控制体重、有氧运动、戒烟和保持心理平衡等方面的利用率均上升,除限制饮酒和戒烟外,其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心理疏导前后复查率、药物治疗率和血糖控制率比较

其中心理疏导前后总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z=10.84,P

表3 不同性别患者心理疏导前后血糖复查率、药物治疗率

2.4心理疏导前后血糖、血压、血脂比较

干预后较干预前分别下降了8.07 mmol/L和5.47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3和2.699, P均

表4 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mmol/L)及血压(mmHg)比较

3 讨论

第7篇

1 心理反映分析

1.1 否认期

患者知道自己患不治之症后,对待疾病仍抱有侥幸心理。他们会迫切求医,寻求最好的药,最先进的方法给其治疗疾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2 愤怒期

患者悲愤不堪,经常抱怨。表现为生气与愤怒,充满怨恨与嫉妒的心理,挑剔甚至斥责医护人员与家属。积怨甚多,难以接近。不与医护人员合作,拒绝治疗。

1.3 忧郁期

患者敏感多疑,情绪低落,对治疗缺乏信心。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表现出明显的忧郁和悲哀,不能正常的饮产生恐惧、焦虑、悲哀不安及很强的失落感,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1.4 接受期

患者身心均已衰弱,往往陷入失望和绝望的境地。此时患者对死亡已有准备,恐惧、焦虑、悲哀也都随之消失,显得很安详。

2 心理护理措施

2.1同情与鼓励

医护人员应本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给予患者更多的同情和鼓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疾病。随时随地向他们提供温馨的关怀、尽力的支持和最大的帮助。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

2.2 真诚与责任

工作中要做到技术娴熟,操作轻巧、准确,态度认真、温和,取得患者的信任,让病人及家属放心,让患者有安全感。用真诚的服务来打动病人那受挫的心,使他们能敞开心扉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2.3 观察与沟通

医护人员要善于观察,了解他们的需要。要经常与病人谈心,随时了解病人的心态,要用鼓励、暗示、诱导、解释等方法来解除病人的心结,使病人在减轻病痛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心理调节。还要以自己真挚的关怀,良好的服务,来打动病人家属,动员他们与医护人员一起,从多个角度来减轻病人的细想包袱。

2.4 平等与礼貌

医护人员要处处尊重病人,维护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能感到他们仍没有失去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在与病人交谈时,要谨慎自己的言行,要文雅宽容。即使遇到病人易怒、挑剔或做出些不合情理的事情时,医护人员也要以博大的胸怀,理解患者,进行耐心的疏导工作。杜绝与病人及家属发生正面冲突。

3 小结

晚期肿瘤患者往往悲观消极,家属也失落消沉,护理工作中如不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护理措施难以确实到位。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沟通心灵的纽带,亦是护患交往的桥梁,而非语言沟通是感情的流露和表达,富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表达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巧妙的运用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帮助患者及家属逐步克服心理障碍,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所以对癌症晚期患者,要及时做好心理调整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志宏.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 2008.37(9).855.

[2] 刘俊辉.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5).259.

第8篇

【关键词】 肺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17-01

肺心病在临床上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因为肺部以及支气管发生病变,导致肺动脉出现高压,引发右心室肥大,从而发展成右心衰竭。肺心病在临床上的病程相对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肺心病患者本身因为疾病,难免出现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包括悲观、焦虑、紧张、恐惧以及忧郁等心理状态,这些消极因素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行为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1]。我院通过对收治的8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7月份到2012年7月份收治的80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35例,年龄范围为53岁到85岁,平均年龄为57岁,患者病程为3年到13年,平均时间为10年。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语言障碍以及意识障碍。

1.2 方法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并采用90项症状清单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90项症状清单中具备了关于精神疾病的症状说明,包括了悲观、焦虑、紧张、恐惧、忧郁等心理状态。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行为变化,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实施符合患者个体的心理护理措施。

对于存在悲观以及忧郁的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反复的治疗,效果却不够理想。导致心理落差较大,从而产生悲观和忧郁的情绪。患者在这种情绪的主导下,本身也会觉得自身是个负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对于医护人员存在不信任的情绪,甚至对治疗护理工作产生抗拒行为。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言语以及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发现和处理,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并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尽可能满足,从而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认识自身的价值,并尊重患者的感受,提高患者的信心。

对于存在焦虑情况的患者,大多数是因为患者的疾病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理想,经济负担较大,加上患者自身对疾病缺乏一定的认识,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对于存在这类心理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分析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减少患者的内心负担和疑惑,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对于存在恐惧以及紧张的患者,大多数是因为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导致的。护理人员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维持亲切温柔的面容,从而提高自身的亲和力,从而让患者受到感染,愿意将内心的想法进行阐述。护理人员同时还需要对患者提出的疑惑和存在的错误观念进行疏导和解决,从而稳定患者的内心情绪,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情况进行对比和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上,肺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是因为呼吸道受到感染导致的。肺心病的出现,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目前,肺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相关研究显示,肺心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另外,肺心病的病程较长,预后效果较差,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难免存在悲观、焦虑、紧张、恐惧、忧郁等心理状态,这些消极心理情绪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护理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2]。

对于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而言,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对患者的言语以及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状态进行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收治的80例肺心病患者在经过调查问卷以及90项症状清单的调查,在临床上均存在悲观、焦虑、紧张、恐惧以及忧郁等心理状态,这些情绪对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些患者甚至产生的食欲下降以及偏执等现象。我院针对这些不同程度心理负面状态的患者进行分析,并制定了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策略,对患者进行了有效干预,干预后经过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到了明显好转,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何玉玲.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学,2009,16(8):105-106.

第9篇

关键词异位妊娠术前心理评估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65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异位妊娠行手术治疗患者201例,进行术前心理状态的评估。

方法:采用沟通交流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护理的需求等。

结果

心理状态评估结果:201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90%,不同程度的忧郁者占93%,恐惧者占60%,患者对心理护理需求占93.5%,多数患者认为护士的有效心理支持非常必要。

讨论

调查显示,201例宫外孕患者术前基本都有焦虑情绪,抑郁者占93%,已婚未育组及未婚未育组所占比率较高,这与未育者担心手术会影响以后生育有关。特别是未婚宫外孕患者,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害怕被男朋友抛弃等都是引起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

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人体对外界刺激强度、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应付能力的评估,都受到个性的影响[1],因而我们针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对病史提供不确切的患者应使其消除害羞、恐惧心理,启发其提供真实病史,如婚史、史、停经史等,以便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对病情危急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迅速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抢救处理,做好术前准备,并同时安慰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调查中有70%的患者对本病缺乏了解,入院后也因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患者或家属对手术犹豫不决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在手术前,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其对手术的各种顾虑,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提问详细解释,注意语言的表达,内容尽量通俗易懂,使患者易于理解,必要时可把手术的方式、过程、时间等告知患者,使其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实行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疾病,近年来,与生殖器感染一样呈逐步上升趋势[2],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女性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成为社会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因此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在调查中有93.5%的患者对术前心理护理有需求,所以在护理时要考虑患者所面临的心理挫折及理解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保持自尊,协助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增强护患间的信任。在妇科检查、穿刺等治疗时,要注意遮挡患者,操作轻柔,耐心地告知病情,体现人文关怀。对未婚先孕患者,要尊重她们的隐私,做到对她们不歧视、不冷淡,给予同情与关注,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了解家属的想法,对待个别有反常心态的家属要做好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另外还可通过让正在康复或已康复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手术及手术医生的信任,在病房内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让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思想工作

面对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精神需求日趋增长、价值取向标准各异的离退休职工群体,既要教育引导,又要尊重理解。与此相对应,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只有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才能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企业退休职工较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

从离退休职工队伍思想状况看,由于年龄结构、工作经历、文化水平、居住地点不同等客观原因,离退休职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普遍提高,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呼声更加强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离退休职工主要的思想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个别离退休职工存在不满情绪。个别离退休职工看不惯某些社会现象对社会存在的不正之风不理解,由此产生了一些消极埋怨情绪。加之,离退休职工队伍由于高龄、多病等原因,不仅生理变化大,而且心理变化也大,情绪极易波动甚至容易发脾气。

二是少数离退休职工存在攀比思想。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认为自己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退休后组织给予的关心、回报较少,时常与在离退休在职工作人员、同行业离退休人员攀比,因此造成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三是部分离退休职工生活比较困难。离退休老同志普遍存在离退休金较低,且子女、配偶因下岗失业或没有工作,家庭收入来源渠道狭窄。加之物价等逐年上涨,离退休老同志又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看病就医超出规定报销范围的医疗费花费较高,部分老同志还要承担房屋贷款、保姆护工等费用,从而导致家庭生活困难。

二、加强和改进企业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引导离退休职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他们的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引导他们从全局出发,发扬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不做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

2、注重心理疏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引导离退休职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针对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落实好他们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地降低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离退休职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他们的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着力培育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和谐的适应度。

3、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健全离退休职工上访诉求的反映机制,加强对离退休职工在各个特殊时期的所表现情绪的排查、评估和预警,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作为离退休管理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坚持以人为本,开辟一条以坚持教育人、引导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心理疏导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引导他们正视困难,化解矛盾。针对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的进行引导,并在离退休职工中开展寓教于乐活动:晚会舞会,体育健身,摄影书法、种草养花,参观访问,集体过生日、金婚银婚庆典、结对帮扶,结对共建,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激发生活热情。

二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对离退休职工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精神上鼓励,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增强离退休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

三是做好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做好离退休职工思想工作首要的就是要了解他们的现实思想,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困难,理解他们的需求,要把对他们深厚的感情体现在尊重、理解他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上,体现在脚踏实地办实事、做好事上,体现在处处、事事为他们排忧解难,热情耐心地为他们服务上。只有从感情入手,才能做到情感相融、心理相融、思想沟通、相互理解、理念统一。只有这样,找准了思想工作的切入点,才能得到老同志的满意,才能得到老同志的信任,老同志有困难才愿意找我们帮助、有想法才愿意找我们聊聊、有情绪才愿意找我们发泄、有欢乐才愿意与我们共享。我们的工作才有基础,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 癌症;焦虑和恐惧;乐观和升华;孤独和怪癖;多疑

1 焦虑和恐惧

被诊断癌症的患者, 开始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和恐惧, 其原因有怕痛, 怕死亡, 怕因病花钱欠债, 怕影响孩子的学业, 怕出现家庭的分离。

2 乐观和升华

癌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各方面的关爱下, 有些会在开始的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中脱离出来, 能够积极面对现实, 主动配合治疗, 以科学态度同疾病做斗争, 同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种乐观和升华后的心理即使患者已知道不久于人世, 但也不退缩, 保持乐观的情绪, 积极的生活和治疗。

3 孤独和怪癖

有些患者会做出同乐观和升华相反的变化, 性格变得孤独和不近人情, 怨恨上天的不公, 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无力控制, 也不想控制, 把这种情绪扩大化, 和周围的关系恶化, 使得影响治疗, 甚至不去治疗。

4 多疑

还有些患者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 会出现多疑。多疑是一种主观猜测, 缺乏科学根据。表现为不信任医生的治疗方案, 不信任护士的各项技术操做, 怀疑一切, 猜疑后会出现不满情绪, 不满情绪需要发泄, 通过发泄后不满情绪得以缓解。这种缓解称为投射。其发泄方式不同分为内向投射和外向投射。

4. 1 内向型投射的心理表现为猜疑, 情绪忧郁, 沮丧, 对生活失去信心, 易产生自杀的行为来释放不良情绪。医务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

第12篇

笔者以为,当前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心理疏导,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单纯的“说教”模式,真正以人为本,通过充分尊重人的情绪,用情绪去感染人、教育人、帮助人,引起双方情绪的互动和共鸣,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职工的思想上的双向沟通,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为和谐油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以人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事实证明,企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只有围绕“以人为本”,才能够落到实处,也才能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更要注重心理疏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从注重灌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到逐步转向突出心理疏导上来;不仅要讲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还要多讲点心理学,多培养阳光心态,要从满意职工心理需要的角度讲清大道理,引导职工明辨是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最主要的是要以维护和实现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标准。为此,在确定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过程中,要更多地根据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职工的利益和诉求。要求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关注职工的现实需求,从广大职工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出发,落实思想引导和物质保障措施,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实现推动企业进步与促使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中简单地把职工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归结为职工思想素质、政治觉悟不高等的惯性思维,特别是某些错误方式导致的不仅不能解决心理问题,反而给职工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的状况;坚持以人为本,使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更多的感性化、柔性化和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加强职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更多职工的认同和支持;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顺民心,旗帜鲜明教育疏导顺民气,大张旗鼓取得实效顺民情,才能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企业发展,使油田职工更加“心齐、气顺、劲足”。

2 把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2.1 心理疏导纳入工作日程

很显然,职工心理失衡而得不到及时疏导,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挫伤工作积极性,更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突出心理疏导,就是要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企业文化生活有效调节职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职工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具体来说,就是在职工的思想认识上,要倡导和谐理念,引导职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在职工的精神上,要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在职工的心态上,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职工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

2.2 心理疏导重在突出个性化

当前,因各种原因导致职工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积极掌握运用心理疏导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一方面,要建立心理疏导工作责任机制。条件具备的单位,应建立专业门的心理疏导机构,切实加强职工心态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完善职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机制,促进职工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恶变积累。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尊重工作对象的特点,多考虑职工个人的不同情况,针对职工的思想心理特点,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至为重要。特别是要善于掌握和尊重职工的心理需求,在工作中多一些感情交流和沟通,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要通过舒缓职工的心理压力,不断调适职工心态,最大限度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第三,要把心理疏导知识纳入培训计划。特别是政工干部、工会干部要进行心理疏导技巧与压力管理等方面专题培训,掌握简便的减压小技巧,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情理相融,干群相通,真正做到职工心坎上,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2.3心理疏导为职工释放压力

职工心理失衡而得不到及时疏导,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挫伤工作积极性,更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所以,企业要密切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从而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让工作变得更安全、更健康、更愉快”的目标。心理疏导会起到化解疏导对象的思想困惑、消除心理苦恼、疏通情绪阻塞等作用。心理疏导就是允许疏导对象宣泄情绪,尽量拉近与疏导对象的心理距离,注意启发疏导对象自己认识问题,培养健康心理,从而提高疏导对象的接受效果。要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密切关注职工情绪变化,主动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充分尊重职工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将负面情绪理智地宣泄出来,缓解工作、精神和生活的压力。

3 把职工心理和谐作为重要目标

当前,作为油田企业来说,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心理疏导,更重要的是要搭建让职工成长成才的平台,创造让职工展示才华的机会,针对广大职工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减少职工对自身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职工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促进职工心理和谐提供环境支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帮助职工排解不良心理,实现心理和谐。要善于通过座谈会,班组恳谈会,跟班作业、家访互动等时机,了解职工心理状况,实施个体心理疏导,从而帮助职工解除心理困惑,促进职工身心健康。要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职工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