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

时间:2023-12-08 17:21: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面积测量规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

第1篇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Gauss projection distortion to several land survey and area calculating methods of land survey are discussed. Calculating discrepancy of land survey brought by these methods is stated with examples.

关键词:平面面积,高斯投影,坐标系

Keywords:flat area;Gauss projection;coordinate system

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52-01

0引言

土地面积测量是土地部门经常开展的测量工作,一般采用边界点法在投影平面上计算地块坐标封闭区域的面积,采用的投影平面在我国通常为高斯投影面,此方法简单、实用,但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基准,在测区投影面高程较高时,在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会产生较大的长度变形,引起较大的面积计算误差,因此,在土地测量工作中有必要讨论一些其它的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方法,以限制高斯投影变形的影响或统一土地面积计量。下面以广州市为例,分析高斯投影变形对土地面积测量的影响,给出其它实用的几种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

1高斯投影对土地面积测量的影响

高斯投影会产生长度变形,由文献[2]可知因投影面高程引起的长度变形为:

ΔS1=S•Hm/RA(1)

因参考椭球面投影至高斯平面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为:

ΔS2=S•y2m/R3m(2)

式中,Hm为归算边高出投影面的平均高程,RA为归算边方向参考椭球法截弧曲率半径,Rm为参考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S为归算边长度,ym为归算边横坐标平均值。其中ΔS1为负值,即投影面高程总是引起归算边变短ΔS2为正值,即由椭球面投影至高斯平面总是引起归算边变长。为了便于计算,设RA=Rm=R (R取6363km,采用80椭球参数计算的平均曲率半径)可得高斯投影变形所引起的综合面积变形比m,为:

ms=(1+-)2(3)

2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几种方法

在地籍、房产和矿区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土地面积测量工作中,当所测地块投影变形超过相应规范要求时,可以根据不同要求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土地测量的面积:

2.1 计算土地的椭球表面面积

利用文献[3]所提及的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计算公式:

F=∫∫MNcos(B)dBdL(4)

其中,子午圈曲率半径M和卯酉圈曲率半径N的计算式为M=(a为子午圈长半径,e2为第一偏心率)N=。经进一步推算,可得某一经度和纬度范围(L1,L2)、(B1,B2)组成梯形的椭球表面面积S梯。为:

S梯=∫B2B1∫L2L1dBdL=•ln()|B2B1(5)

由于测量地块通常是不规则的,直接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地块椭球表面的面积不现实,因此,可在设包围地块的梯形椭球面投影至高斯面产生的变形比与地块投影至高斯面产生的变形比相同的情况下,来求取任意地块的椭球面面积S椭为:

S椭=S平(6)

式中,S平为地块在高斯平面投影面面积,S投为包围地块经纬度组成的梯形椭球面面积,S为投包围地块的梯形在高斯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2.2 采用抵偿投影面高程或任意带高斯投影方法建立临时以测量地块为中心的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通过选取适当的中央子午线和高程面,使上述(3)式求得的面积变形比ms最小,计算土地测量平面面积。

2.3 直接采用投影变形进行面积改正计算方法。根据高斯投影变形的特点,当地块形状为南北狭长,东西跨度较小时,地块各边投影变形约相等,此时设地块面积总体变形比与地块中心点处面积变形比一致,根据上述公式(3)计算地块中心处的面积变形比m,则有:

S投=(7)

其中,S投为经投影改正后地块面积,S平为地块在原高斯平面上的测量面积。

3计算实例

设在离中央子午线约98km处有一地块,在西安80坐标系下测量的土地面积为5146246.688平方米,平均高程为21 m。经计算地块所处位置在国家统一的西安80坐标下长度变形约为12 cm/km。

相对实地平面面积,在国家统一的西安80坐标系下计算该地块的土地面积增加了1284.416平方米,产生了较大的变形,相对椭球面积产生了6090.975平方米的变形。

4结束语

高斯投影的特性决定了土地测量面积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均会产生变形,采用不同的高斯投影坐标系计算的土地面积结果各不相同。在大范围的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为统一土地面积计量直接计算地块的椭球表面面积是适合的。对一般的土地测量的面积计算,为取得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结果与实地平面一致需要采用上述减少投影变形的计算方法,其中方法(3)适宜东西跨度不大的地块,该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无需经过高斯投影正反算等复杂的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

[1]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S].

第2篇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 地籍测量

中图分类号:P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是一项以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城市的合理规划服务为目的,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并以规定的点、线、图示符号、文字以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工厂、矿山设计与施工;矿山的储量计算;各类工程设计与施工,条带状地形图一般用于铁路、公路等的设计与施工。

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权属界线,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型、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共同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都是涉及图形的测绘,因此在图形测绘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1)测图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据的基础理论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是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并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活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

(3) 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4) 测图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数字测量和地籍测量均是先控制测量、图根测量,再碎部测量。测量成果输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5)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当面积小于25测区时,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6)采用的图幅分幅方法及编号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的图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标网格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整数码,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

4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不同点

(1) 测图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以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为目的,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应用范围较广。地籍测量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应用范围狭窄。

(2) 工作量不同

地籍图测绘的核心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宗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利用现状的,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导致了成图作业方法的高要求,所以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大很多。

(3)测量点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成图比例尺关系很大,一般是指图上的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位的测定精度。地形测量规范要求:重要的地物与地物轮廓对于附近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6mm,次要地物与地物轮廓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8mm。地籍测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和地籍图测绘精度,《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临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图上不得超过±0.1m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根控制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3mm。因界址点为地籍图的主要因素,界址点的坐标精度代表了地籍资料的定位精度。界址点的图上位置精度是影响地籍图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地籍测量队细部界址点的测定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一般地物点的点位测量精度要求高。

(4) 图上标示的内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具体的专业内容往往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首先应考虑表示权属、权属关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地籍图上所显示的现象如地籍号、地类号、权属界线等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测量的。此外、地籍测量要求地籍图上所标示的内容与地籍调查锁搜集的信息内容必须完全吻合,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测图要素选择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求标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比较详尽。地籍测量的测图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地籍图上反映的地物较少,不要求反映地貌。虽然地籍图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但他们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起定位和衬托作用。

(6)依据的规范和图示不同

地籍图测绘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作业依据是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专门的地籍图图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依据是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和相应的地形图图示符号。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资料与大比例尺地形图

(1)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测量是以坐标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水面界线、房屋、各类墙栅等地物都有较好精度的点位坐标。因此,我们可利用地籍测量提供的房屋拐角点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以保证成图的现势性。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必须有众多的地物要素作衬托,才能清楚地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费用,又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它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结束语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两者虽然在表示的内容上、取舍上各有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地联系。加强整个城市的各个部门的测绘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测绘,对避免重复测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才能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测绘资源共享的同时,使测绘工作的发展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第3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 现代测绘技术模式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测绘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外业测量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为用图人员提供晒蓝图纸,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尺寸和面积等。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土地管理人员所使用的地籍图可以直接显示于屏幕,各项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中随时查寻、变更。在交互式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支撑下,工程设计人员可直接在屏幕上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等。因此,地籍测绘方法,必然要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革命性变化,变革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使地籍测量工作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1 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它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⑴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

⑵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a⑶有配套的成果资料,包括图、表、册、卡等成套的成果;

⑷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变化后,应及时同步地进行变更测量。

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极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包括: ⑴地籍调查; ⑵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⑶地籍界址点细部测量; ⑷地籍地物点碎部测量; ⑸计算机数据处理; ⑹各种成果输出。

2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 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 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 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 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 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 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 . 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 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斯.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 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2.2 GPS 测量模式

G P 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GPS 技术在进行地籍测绘工作时,一主要有两种模式:静态相对定位和实时动态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操作工序简单,台地面接收装置只要排列好,就可以进行同步观测,但是过后需要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如出现精确度不高的情况必须重新测量。载波相对观测量是GPS 技术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技术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控制基站选取的测量点位都比较精确,并且通过安装一台或多台地面连续接收装置实时观测不同角度传送的观测数据。

在GPS 系统中,计算机绘图和虚拟现实技术是追主要的两个部分。对于GPS技术测得的结果,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快速、有效地得到一系列数据图形。这些图像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地籍测绘的全部流程。此外,在进行测绘工作之前,流程模拟工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保证测绘工作实现可操作、高技术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保障。由此看来,计算机在测绘工作之前的模拟流程及对GPS 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工作中不可或缺,计算机技术不仅仅能够实现基础工作的需要,还能够得到虚拟现实技术,对保证GPS 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 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 以激光测距系统(LI DAR )、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 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 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 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 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 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2.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 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 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 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 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 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 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 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 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 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 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

量的精度要求。

3结束语

中国幅员辽阔,地籍测量相当重要。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它是城镇地籍调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调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保障,而且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结合紧密,研究地籍测量不仅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当代高新测绘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不断向前发展与创新。

参考:

第4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土地整治;应用;浅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土地整治项目的前期为决策、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对比分析、前期工程方案的优劣判断、工程详细设计、工程概(预)算、土地开发控制等。这一切需要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权属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因此,需要提供以下测绘技术服务:

1.1 测绘基准的建立和统一

1.1.1 坐标系和高程基准土地整治项目不仅涉及土地面积的准确丈量及土地界线的精确判定,还涉及项目建设的施工放样及竣工测绘等,因此,土地整治项目区域必须纳入统一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统应尽可能选择与当地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通常平面坐标系的选择以满足投影长度变形限值要求为原则(例如在城建区要求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在长度变形允许情况下,应采用与国家坐标系投影带相一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投影变形限值时,可依次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独立坐标系统等,使长度变形缩小到投影变形限值内。

1.1.2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传统的控制网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四等网作为首级控制网,高程等级采用四等水准。随着GPS技术的应用普及,传统的采用测量边角方式的控制网布设方式被逐步取代,特别是省、市级的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的CORS网逐步投入使用,它所具有的测量精度高、测量误差分布均匀的优势,越来越得以体现,采用网络RTK技术可以一次全面布设土地整治的施工控制网,而不用再按照常规方法“分级布网”。但在GPS信号受阻及偏远地区,常规测量方式仍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布设导线网,边角网等。控制点的密度以满足土地整治地形和地籍测绘及后续的施工放样的需求为原则,选点位置应考虑到后续土地平整和建设施工的影响,选择利于控制点位保护,利于引测的地方,并及时向施工方书面交桩。

1.2 地形地貌测绘

1.2.1 测图比例尺的选择

土地整治项目一般要求地形图比例1: 1000,对于地形复杂、地貌破碎或通视困难的地区可采用1: 1000或更大比例尺。通常采用现有地形图进行修测和补测,无地形图数据的则需要全部新测。

1.2.2 地形地貌的表示

土地整治因为涉及工程规划、预算、施工等各类需求,特别是需要对土方量进行准确计算,所以对地形地貌的测绘要求更为精细,尤其是需要对地形特征点及细微部分精确把握。例如,对各种土坎要细分,注明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特别对于缓坡坎,必要时加测高程趋势变化点,以利于土方量的准确计算。再如,水系的测量内容包括河流、鱼塘、排洪沟、田间小沟渠、灌溉渠及其配套设施等,在准确测绘平面位置的同时,还需要沿线测量纵横断面,有时还需要测量河塘底部的水下地形及淤泥厚度,地形突变处需要对断面进行加密。

1.2.3 图面要素的体现

土地整治前期测绘工作中,需要考虑将来旧村复垦、人口搬迁以及损失评估,地形测绘成果图不仅要反映居民地、林地、园地、坟穴、沟、渠、地下管线、电力等现状地物及其使用年限,还应统计出居民地的房屋面积、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 另外,土地整治中对地类测量的要求较高,要求地类划分准确,实地测量精确。为利于测绘成果的数字化应用,数字测图应尽量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系统,目前这方面的软件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例如,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软件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和属性数据调查、更新资料,基础信息的现势性和实用性将会大大提高。另外,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土地整治区的地物要素、空间位置和其他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综合处理、集中管理,将处理的信息应用于项目的田块设计中,将克服传统项目设计中测量不准确、破坏生态等问题。再如:采用基于现状地形数据所构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为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的选址、梯田方案择优、道路布设等提供科学支持。

1.3 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整治前期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查清每块宗地或地块的坐落、位置、权属、地类、等级、面积、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信息。

2 项目实施阶段

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有: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居民搬迁补偿安置及其它工程。

2.1土地面积量算

土地面积的量算是土地整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地块边界测量的精细度是决定面积量算准确性的关键。面积测量可采用坐标解析法、实测几何要素法或图解法等方法,坐标解析法是最通用的计算方法。有时需要对非平面的地块表面积进行计算,其原理相当于计算数字地面模型的表面积,可同样通过三角网拟合地块表面,进而计算曲面面积。

2.2 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是将所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高程位置按照一定的精度测设到实地上,作为工程施工的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内容多而杂,从田块的土方平衡测量到田间道路的铺设,从输电线路的施工到重要排灌工程的修建等,都离不开施工放样。

2.2.1 平面位置放样

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位置放样是最常用的方法,可细分为水平角放样和水平距离的放样两个步骤。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消除仪器误差的影响,应采用盘左、盘右分别测设后再取中,同时,应注意正确输入仪器的加常数、大气改正等数据。

近年来,GPS RTK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它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基准站的相位观测值及坐标信息通过数据链方式及时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将收到的数据链连同自身采集的相位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差分处理,从而获得流动站的实时三维坐标,同时将实时坐标与设计坐标相比较,从而指导放样。这里应注意,由于GPS测量时采用WGS-84坐标系统,与施工采用的坐标系统不同,在实测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参数的计算,以便把GPS测量结果自动转换到施工坐标系中。

2.2.2 高程放样

高程放样的任务是将设计高程测设到指定桩位上。在平整场地、开挖灌渠、确定路线坡度和定测桥台桥墩的设计标高等场合,均离不开高程放样。高程放样的方法主要有:水准测量法、钢尺直接丈量法或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法。

2.2.3 边坡放样

边坡放样的方法分为全站仪按坡度直接放样和几何解析法放样。

3 竣工验收阶段

3.1 测绘验收内容

3.1.1 建设工程完成情况的验收以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为依据,对建设工程的施工整体精度指标进行验收,包括平面位置的准确性,高程面施工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检查路堤、沟渠等线型中心轴线偏移、堤顶宽度,堤岸坡度情况。检测主要单体建筑物平面位置及结构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1.2 土地整治质量的验收

严格依据项目设计书对土地的平整度、坡度、土层厚度等设计指标逐项进行验收。采用抽查的方法检查沟渠开挖等土方工程测量的原始记录是否完整,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3.1.3 土地整治现状验收

开发整理后各类土地的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界线或地籍图等均需要进行更新测绘和重新计算。

3.1.4 土地权属验收

首先进行内业验收,内容包括:整理土地权属调整资料;查验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图或地籍图、土地登记等有关材料,检查土地整治后土地权属是否明晰、界限是否清楚。然后进行外业验收,包括:实地抽样查验土地权属界线位置、界址点标志等。

3.2 竣工测绘

竣工测绘是真实反映项目竣工现状,形成土地整治最终成果的重要工作,其成果将作为工程项目的存档及管理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复核;竣工地形图的测绘;根据标书要求,有时需要对路堤、沟渠等线型工程进行断面测量。所有测量、计算、

绘图资料要求内容齐全,数据正确,图表清晰。

4 结束语

测绘工作是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的一项基础工作。结合土地整治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与特点,分析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阐述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以充分发挥测绘技术的作用,提高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率和成果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细则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特点

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调查成果、土地登记成果、数据库成果和文字报告成果。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是推广应用和更新维护的前提。

(一)全面启用全国统一的宗地新代码

本次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在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分的基础上全面启用了全国统一的宗地新代码,它是在全市范围内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形成 5 层、19 位层次码结构的宗地代码。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域、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类型、宗地顺序号等 5 层,其中第 4 层土地权属类型还分土地所有权类型码和宗地特征码 2 类。该代码的全面启用对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本项工作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延伸和细化,它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深入研究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地籍调查、土地确权、争议调处、登记发证工作成果。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本市实际,完成我市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数据建库,结合、城中村、改造、城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试点和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按照构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一张图的思路,建立了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应用和更新为一体的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数据库。

二、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主要内容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

根据2009年、2010年和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有关部委出台的指导意见,到2012年底全国要基本完成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且集体土地所有权要确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

(二)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

2010年和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城镇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但未设完成时限。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国土资源部、中农办等部委曾联合发文就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比如,对超占宅基地分阶段处理等。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2010年和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扩大试点范围,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即2017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由农业部门负责。根据农业部的指导意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重点是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和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

三、执行进展的状况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政策执行发展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能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国家将出台相应政策,加快土地流转,使全县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受到法律保护,加快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村镇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达到土地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二)发证标准

1、严格落实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法律规定。除继承外,对农民一户有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的只登记,不发证。

2、城镇居民不准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住宅,对购买和违法建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的,只登记,不发证。

3、严格执行宅基地面积标准,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在办理登记时按下列情况处理:

1982 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1982 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 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进行登记。其面积超过当地规定标准的,只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新、政府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按规定的面积重新进行登记。

4、农村建房占用宅基地时间以村委会出具的说明中的时间为准。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或不予登记发证

1、对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土地修建住宅的,不予登记发证。

2、存在权属纠纷、界线争议或地面建筑物产权不明的宅基地,在争议或纠纷未解决前,暂不予登记发证。

3、无任何土地权属来源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合法的宅基地,或属违法用地,不予登记发证。

4、因市政道路,建设用地项目等拆迁另行划拨安置,但目前未办批准手续的宅基地,暂不予登记发证。

5、农村村民因已建住宅,应当拆除的旧宅或已纳入土地置换、土地开发复垦项目规划复垦的旧宅,不予登记发证。

6、因改、扩建公路、铁路已给予拆迁补偿,房屋未拆除的不予登记发证。

7、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的。

8、经批准即将征用、拆迁的宅基地。。

(四)权属调查与宗地测量完成情况

按照《地籍测量规范》、《控制测量规范》要求,在选(埋)首级控制(网)点、(GPS 静态观测、成果计算、整理)的基础上,设置测定若干图根控制点,对每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及其他元素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权属调查,确权登记、宗地界址线的划分、界址点的精确定位、标示设置喷涂并绘制宗地草图,同时用解析法准确地对宗地界址点(界址标示)进行测量。

(五)现阶段工作情况

现阶段国土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协同作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确权登记发证调查成果、测量成果、宗地图等整理后的资料,正在进行数据成果的权属、属性录入等项工作,做建库的前期工作准备。同时向各村权属审核公告。在具体作业过程中,每个作业分队(组)对成果质量进行了 100%自查、互查,县国土资源局协同作业单位组成质量检查组对每个作业分队(组)、的工作进展、成果质量进行分段、分级检查,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城镇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早日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三、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应用及更新维护

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所形成的成果资料是一种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位置和利用现状的基本信息的集合。它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成果之一,也是全面统一依法科学管理土地的基本依据。其应用体现了、以数(据)管地、到、图数一体管地的重大转变。

(一) 日常地籍管理

在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启用全国统一宗地代码划定的地籍区、地籍子区基础上,对地籍子区范围内各种土地权属类型的宗地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按照宗地编码方法编制新的宗地号,并建立新旧宗地编码对应表。按、双码并行、的原则,对已登记和已调查的宗地不变更档案中的宗地号,当需要进行变更登记或已调查的宗地需要进行登记时,再采用新的宗地号。在地籍管理数据库中建立新旧编码对应关系。数据库中现有的编码保持不变,待变更地籍调查时启用新编码,新增加的宗地直接使用新的统一宗地编码,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宗地编码体系,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打好基础。

以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契机,以重大项目为前提,按片区调查、“超前、和、对口、服务”、两步走、同步推的工作思路,在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资料和现有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推动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和重大项目的权属调查工作全面提速,逐步完善覆盖全市域的地籍调查和土地确权工作,以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获取的日常地籍调查成果用于地籍管理数据库的实时更新,确保地籍管理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二) 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有的行为。在征收过程中应掌握征收土地的权属性质,划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范围,划分基本农田范围,查清农民集体所有者所拥有的全部土地范围面积,便于安置、补偿原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利用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资料,经实地核实后,适时确定征收范围内各类用地面积、位置、权属等。并统计拟征用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全部土地面积,形成补偿安置、税费缴纳的依据。同时编制新增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报告等技术文件。土地征收的成果资料(征地红线、建设用地批准书等)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应及时在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中更新,建立实时更新、维护机制,确保成果的现势性。

(三) 土地登记

对于未开展土地总登记工作的城市,初始登记必须应用地籍调查成果。利用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资料,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日常地籍调查成果确定申请登记宗地的界址点、线,在技术上避免了单宗地地籍调查时因多次重复指界所造成的界址点、线重叠、裂缝现象的产生,保证土地登记成果质量,缩减土地登记工作时间,提高土地登记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地籍管理信息平台,将日常土地登记成果更新到地籍管理数据库中,结合、批、供、用、补、查、五位一体的、一张图、系统,分别将已登记成果信息和经权属调查的成果应用到调查和登记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互为利用的双向机制。

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土地权利制度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持久的利益预期规则。推进土地权利制度建设,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规范土地市场、保障交易安全和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玉斌. 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践与探索[J]. 矿山测量,2013,04:48-49+76.

[2]. 访谈:加快土地确权登记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07:22-31.

[3]张成岭,周春霞. 鹤壁市城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J]. 资源导刊,2014,01:26.

第6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技术;3S技术;数字测绘

1 前言

为了有效应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国土资源在提出了“数字国土”理念,其相关工程目前也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字国土理念给地籍测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能够构建起完善的地籍管理系统,也需要健全的地籍数据库为系统提供支持,所以当前的地籍测量必须要能够为该系统和数据库提供规划化、高度精确化以及全面合理的基础数据。此时,我们如果再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以上要求显然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化的测量技术是必然之举。

2 地籍测量中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测绘技术的有效和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地籍测量的现代化。所谓的现代化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借助于目前现有的各种现代化测绘技术,对土地权属位置、土地境界、土地类型、土地面积等进行一定精度的测定,掌握我国各种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和质量情况的专门化的测量活动。现代化地籍测量的成果能够我国的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较高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

2.1 GPS在地籍测量当中的应用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即全球定位系统,它的出现可以说本身就是促进测绘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技术。在现代化的地籍测量当中,测量人员为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一般均会采用GPS技术来对整个测区进行控制。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或者说GPS-RTK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但是目前常用的GPS测量方法,该方法允许地籍测量人员在进行野外测量时获得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同时,该种技术方法可以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的坐标信息。GPS-RTK技术不仅充分满足当前地籍测量高精度的要求,还可以在测量作业的现场便获得经过校验的测量成果,测量效率大幅度提高。目前,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当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

第一种方式,“GPS-RTK设备+测图软件”。GPS-RTK设备具有远距离、高精度、快速和实时接收GPS数据信号的能力,它主要负责在野外接受实地测量所得各种的地籍要素的相关数据,该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应用程序预处理之后,便以数据文件的形式被存储下来,另外绘制出相应的草图,经过专业应用程序编辑之后便可以获得所需的测量图。“GPS-RTK设备+测图软件”的应用方式因为不需要过多的控制点,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但是因为卫星信号死角的约束,导致某些数据无法采用该种应用方式采集,必须再利用全站仪进行补充性测量。第二种方式,“GPS-RTK设备+测图软件+全站仪+PDA”。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具有移动办公的能力,特别是野外作业时,PDA往往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该种应用方式能够有效适应各种地形环境下的测量工作,并且测绘工作能够采用任意比例尺的地籍图,最终实现高效率、高精度、高速度、零障碍、全天候的内外业高度集成化的地籍测量。

2.2 “遥感+数字化摄影技术”在地籍测量当中的应用

“遥感+数字化摄影技术”在地籍测量当中可以说是应用前景非常光明。高速机动、高分辨率、多元化平台、高光谱、多传感器和多时相已经成为当前航空航天影像的显著特征,因此,人们在获取地理空间信息并进行地理空间信息更新时,高分辨率乃至超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片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可以拥有数字摄像机、双天线SAR系统、激光成像雷达、激光测距仪、GPS/INS(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等更加多样化、高科技化的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在为地籍测量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正射影像地籍图等专题性的地籍图类型;另外,卫星遥感的实时性优势是其能够动态化监控我国的土地利用情况。“遥感+数字化摄影技术”当中的数字化摄影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当中时,其数据采集对象主要是大比例尺航空像片,采用空三加密(即控制点和目标点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进行地籍数据采集,进而满足地籍测量对于地籍数据精度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获得的大比例尺航空像片经过专业的数据处理程序处理之后便完成了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2.3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当中的应用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3 结束语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以及数字测绘技术共同构成了今天的现代化测绘技术体系,特别是以这些技术为基础的各种先进测绘设备的出现,给地籍测量的影响只能够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它是城镇地籍调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结合紧密,研究地籍测量不仅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当代高新测绘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丁志强.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142-143

[2]刘继才.现代测绘技术在小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13):203-204

[3]刘佩顶.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硅谷,2010,(14):52-54

[4]曹俊茹,宋振柏,孔维华.几种测量规范对地籍测量精度要求的分析[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04):213-214

第7篇

[关键字]RTK七参数 地质测量 分析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40-1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我国在建国以后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开始采用苏联多使用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且与前苏联进行联合测量,通过精确与详细的计算构建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并且命名为1954北京坐标系。当时在进行测量的时候由于先进的测距仪器,仅仅只有经纬仪以及水准仪,所以在当时只能采用三角锁段的方式。在我国的土地面积上分布一、二等进行基本控制点。并且在一、二点的基础上设置三、四点进行控制加密。在上个世纪末期,电子测距仪开始开始在我国出现,控制测量开始以导线网为主要趋势。在十年以前地质测量主要手段还是依靠全站仪,但是现代地质测量的手段与方式快速发展,GPS、RTK等测量技术早已普及使用。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开始启用的基础上,许多地区勘测单位的资料都是使用北京54系或者80系,所以在使用GPS、RTK时还会遇到需要将WGS84转变为北京54系或者西安80系。

1 GPS-RTK原理

RTK(Real-time kinematic)即为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其能够动态实时的提供测站点并且在指定的坐标系中进行三维定位并且得出准确到cm的精准度。在进行RTK地质测量作业时,基准站通过使用数据链将其观测的测站坐标信息一同传向流动站。流动站不单单能够通过数据链对基准站的数据进行接收,还需要使用GPS技术进行数据观测,并在系统内形成差分观测进行动态处理,并且将观测结果精确到cm,整个过程仅仅只需不到一秒的时间[1]。流动站可以在处于静止状态工作也可以在运动的状态下进行作用;不仅可以在固定的点上进行初始化过程在进行动态工作,也能够在动态的条件下直接开机作业,并且在实时动态的环境下对郑州的模糊度搜索求解。在固定整周的未知数值后只需要保持四星以上的相位观测值的跟踪以及几何图像,那么流动站就能够实时的测量出cm精确度的定位结果。RTK测量系统可以应用在测点定位以及测设放样的工作中。

2 GPS-RTK七参数作业法

2.1GPS-RTK

目前GPS-RTK在我国许多勘测单位与区域已经开普及推广使用。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最首先采用的方式就是在矿区引入国家背景54系或者西安80系的坐标,关于控制网的设置能够按照GPS-E级网布设,方式都是同一使用静态差分技术进行测量。

在矿区完成控制点引入后,在进行图根点加密时需要根据工程测量规范中的明确规定进行,也就是在能够使用RTK进行图根点测量时测量,GPS-RTK在完成作业精度与工作效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2.2GPS-RTK应用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使用海达V8型RTK,使用七参数进行实施测量需要首先设置参数:

(1)国家选择为中国;

(2)坐标系统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系统名称的改变,但是建议使用的项目名称作为该坐标系统的名称,并且严格按照名称格式进行更改;

(3)源椭球的一般为WGS-84,其中参数a表示长半轴1/f扁率的倒数;

(4)当前椭球中包含着国际上各个国家常用的椭球参数,并且当前地方坐标系统所使用的椭球。如果目前使用是西安80系,只需要选择椭球西安80即可;

(5)投影方式中包含着各个国家常用的投影方式,其中包括高斯投影、兰波托等。我国所使用的是高斯投影,选择完毕后将中央子午线的经度进行更换。如不存在当地经度的数据能够在完成GPS连接后查看导航信息,经度信息能够精确到分;

(6)布尔莎七参数,就是两个椭球之间在空间向量上的各种该参数,并且要将旋转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较为严格的转换模型,需要在知道三个点基础上进行计算,并且适合与WGS-84国家坐标系的转换[2]。

在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均匀分布的控制点以后,将已知点的WGS-84以及西安80系的坐标在手薄中输入手就能够解出布尔莎七参数[3]。在解出布尔莎七参数后将其输入至所有的手薄中。在每天的测量工作中,应该将集基准站点加在控制点上,并且使用WGS-84进行基站设置。首先需要在已知点上进行校验,确定无误后再在移动站上进行坐标实测[4]。

3结束语

对于相同矿区来说,七参数都是相同的,只需要有矿区控制点的WGS-84坐标以及西安80坐标就能够计算出七参数的数据,而计算七参数的软件能够使手薄自身配置的也能够是MAPGIS或者南方CASS9.0。在同一测量区域内使用七参数工作的方式,只需要使用采集验证一次一直点,与传统的GPT-RTK测量作业方式相比,具有灵活、效率高的优势。而且七参数是两个椭球之间在空间向量上的各种该参数,并且要将旋转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较为严格的转换模型。

参考文献

[1] V. M. Gorbov,S. M. Gorbov,V. P. Soldatov. The use of the wavelet transformation for simulating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J] Measurement Techniques,2009.

[2] P. I. Gostev,V. N. Alyakrinskii. Practical work of the Smolensk GKL (State inspection laboratory) in supervising instrument-making[J] Measurement Techniques,2010 1] 茹树青,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