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

时间:2023-12-10 16:4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纺织行业节能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智能建筑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对建筑物便捷度、舒适度、安全度以及可靠度的要求,但是这样也无形中加大了运行能耗,尤其在当前我国能源紧缺的局势下,智能建筑的高能耗也使得此类建筑的发展举步维艰。想要克服这一困难,就必须要开展智能建筑各阶段的有效节能研究,并将这些研究运用到实际当中,以起到其应有的现实作用。

一、制约智能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分析

事实上,智能建筑应该是全方位、综合性和持久性强的系统工程,建筑设计者需要就整体系统进行各种节能技术设计。但是就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程度来看,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建筑节能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招投标阶段和设计阶段,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常常会被忽视或弱化;第二,节能要建立在合理化投资的基础上,当前虽然我国一些职能建筑有节能装置,但是由于投资不合理,从而使得配置降低,这样也就使得节能装置失去了节能的效果;第三,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节能系统及装置的使用率不足三成,“节能”两个字仅仅成为了建筑楼盘销售的一个噱头,其使用效率偏低,缺乏对节能系统的科学管理和运用;第四,智能建筑节能技术的充分使用和后期维护需要有专门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这就要求了这些管理及维护人员需要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维护知识以及解决节能装置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但是就当前现状来看,这些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及维护人员管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十分严重,这也使得智能建筑的节能系统无法真正发展其应有的作用。

二、智能建筑的有效节能技术措施

(一)做好智能建筑节能规划

节能、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智能建筑实施有效节能技术之前,首先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对整个智能建筑进行节能规划。“节能”并不是为了节省而节约能源,而是要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效率为中心对整个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且整体建筑物的节能设计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相应的节能型材料、产品等,来提高整个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减少照明、采暖以及制冷的能耗。如有必要可以开展智能建筑的节能认证来保证节能效率。需要注意,在对智能建筑整体做节能规划之时要考虑能耗预测、能耗计量、能耗分析、能源优化等问题。

(二)节能系统要进行有效的节能控制

1.中央空调节能控制

在整个智能建筑能耗中,中央空调能耗占比最大,如果实行节能技术,这一方面的技术投入需要足够大。笔者认为,应该选用新型节能环保空调,例如,燃气空调、地热空调等。其中,燃气空调是利用天然气资源的空调系统;地热空调则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实现可制冷、可供热的有效节能空调系统(消耗1KW能量可以得到4.5-6.0KW冷量及热量),该系统适用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总体来讲,中央空调实现有效节能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设计合理化。要根据室外环境及室内环境状况以及温度需求,合理选择适合的中央空调机组规模,以避免先天高耗能;第二,要实现废热回收再利用。中央空调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且废热热量大小是空调从空间吸取的总热量与电动机发热量的总和。如果在此基础上加入废热回收技术,就可以有效的将中央空调排出的废热全部或部分回收,并通过热交换原理转换成60℃左右的热水,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第三,冷水机组的节能控制。要使水泵、冷水塔、冷水机组等根据有效负荷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优化能源利用情况。

2.玻璃幕墙节能控制

就当前建筑情况来看,一些旧有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全是高反射率的玻璃,不仅会加大空调负荷,更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尤其是对于一些夏季饱受高温照射的地区,提高幕墙保温隔热性能,可以减少热损失,从而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具体来说,对于玻璃幕墙节能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技术点切入:第一,对非采光部分设置保温芯材或采取隔热效果好的材料,例如轻混凝土、浮石等作为后衬墙;第二,改善采光窗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尽可能的选用中空玻璃;第三,做好密闭处理。

3.照明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照明要在保证照明标准以及照明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节能控制,从而有效的利用电能。首先,引入科学照明设计。具体来说,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照明值的选择、照明线路的选择以及自然光的科学利用等;其次,优质电光源的选择。照明节能控制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根据电光源的特征以及建筑场所特点选择符合节能要求的电光源。其中,白炽灯发光效率为7-20lm/W,使用寿命在1000h到2000h之间,而对于一只9W的节能灯来讲,其完全可以替代一个40W的白炽灯;双端直管荧光灯T15型光通量高达90-110lm/W,使用寿命是普通白炽灯的5-8倍。不仅如此,双端直管荧光灯T12、金属氯化物灯、无极灯等都是较好的节能型电光源;再次,选择效率高的灯具以及适用的节电器。良好的灯具是实现智能建筑有效节能的方法之一,即通过对安装在灯具里的灯泡的光通量的输出情况进行控制以实现节能。不同的灯具效率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对灯具效率的控制可以改善人们的视觉舒适度。例如选用抛光氧化铝的双曲面灯具,可以将光分配成蝙蝠形配光,灯具效率约为82%。而且,如果在智能建筑的照明系统上加装节电器,不仅接入十分方便,也可以有效降低功率损耗。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自耦降压式、晶闸管斩波型或智能照明调控器等。

(三)加大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养

针对当前一些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管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较低情况较为严重的问题,需要加强这些人员的培训和后续队伍培养。一方面,可以组织专家授课,并让设备制造商亲临指导,以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在短期内培养一批知识水平过硬的技术人员,组织高水准的管理团队;另一方面,可以与一些在节能技术研究方面实力较强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以为自身输送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智能建筑的综合节能水平。

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建筑节能市场机会很大,需要运用一些新的节能技术和手段。但是目前我们对运用这些新技术手段的意识依然远远不到位。事实上,节能很简单,例如对于一家酒店来说,将酒店里面所有的空调关闭就可以实现节能,但是这样的节能是建立在摒弃舒适度基础上的,并非是有效的节能。节能的艺术就在于能够使整个智能建筑一方面实现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又能保证自身的舒适度,从而实现整体共赢,这也是未来智能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曹茂春,齐雄. 大型智能建筑控制节能和管理节能的技术探讨[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3).

[2]赵学锋. 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J]. 制造业自动化,2011(3).

第2篇

3月,北京。一场贯穿整个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条的展会盛宴,再次引燃了行业2008年的激情与梦想。这其中,在对科技、品牌的追求与表达上,第五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与第二届中国国际纺织新技术展丝毫不逊色同期的任一展会。

纱线展:品牌演义

第五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层层览面积达5500平方米,共吸引了6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纱线、纤维类参展商参加,国内纱线各领域知名企业如:山东魏桥、江苏新芳、邯郸博特、常山恒新、浙江力达、烟台氨纶、山东海龙、温州汇浩、河北启发等皆携最新产品参加本届展会。展品涵盖棉、毛、丝、麻各类天然纤维和纱线;再生、合成纤维纱线;特种纤维和纱线;弹力纱线、花式纱线;新型化学纤维、纱线如玉米纤维、金属丝等。

作为中国纺织行业新兴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山东组织省内的优秀纱线企业,以团组形式集体亮相。同时为了扩大中国棉纺织行业“中国名牌产品”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提高下游企业或采购商对“中国名牌产品”认知和购买信心,带动行业内企业争创更多的中国名牌产品,提高行业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此次展览中组织了“中国名牌”纱线产品特区展,“中国名牌”纱线产品生产企业集体亮相,气势袭人。

走进展会现场,“中国名牌”纱线产品特区展格外醒目,整体的规划,统一的布展,以专区的形式推广“中国名牌”,让专业观众便利地饱览了中国棉纺业的丰硕果实,推广效果事半功倍。魏桥、TAIFENG、太湖TALAK、德棉、鲁泰格蕾芬、BROS、翠竹、福龙、银山、大吉、鸾凤、悦达、龙溢达等国内知名棉纺品牌精梳纱线产品,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了众多买家的关注。

新技术展:科技突围

作为纺织产业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技术平台,第二届中国国际纺织新技术展以“创新技术产业化”为主旨,以“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为主题,将科技演绎得淋漓尽致。展会上,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海内外企业带来了百余项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涉及纺织新材料、新型工艺技术、新型染化料/助剂/浆料、新型设备仪器、环保技术、节能技术、检测技术、标准认证、信息技术及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领域。

本届展会的最大特点是:本着有效、务实、服务于企业的原则,无论是展览还是相关技术交流活动,重在创新,重在实际应用,全部推广实用新型技术。展会上专门设立了中心展示区,选择以新型纤维、新型王艺为主题的相关技术与产品进行专门推介,同时着力对2007年度获得国家及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项目、2007年桑麻纺织科技奖项目、棉纺、色织、印染、毛纺等行业2007年度开发的创新产品进行重点推介。同时,配合3月26日召开的“全国纺织行业科技工作会议”,对“十一五”纺织行业推广技术(第一批)项目和“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型示范企业”也进行了特别推广。

本届展会与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同期同馆,资源的共享使技术的转换与应用更加便捷通畅,参展企业皆受益匪浅。

第3篇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六个方面的重要措施,即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到2010年,吨纤维耗电量比2005年降低10%,单位产值的纤维使用量比2005年降低20%、吨纤维耗水量比2005年降低20%,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这是在日前国家发改委的《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列出的对节能、降耗和环保的3个约束性指标。无独有偶,这3个约束性指标也同样出现在此后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十部委的《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一方面,"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要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过环保这道高门槛;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要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必须依靠环保来拉动和提升。环保工作同样面临升级问题。

四个因素影响升级

目前,纺织印染行业环保升级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法规设置不健全。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不断制定各种愈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但我国此方面更显乏力。此外,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自今年1月1日开始,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尽管如此,我国技术标准约有18000多个,采用的国际标准仅有7000个。

二是检验及环境标志认可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已将绿色壁垒延伸并几乎覆盖整个加工过程。同时,已有40多个国家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制度,并趋向一致。我国对纺织品服装的毒理检测和环保污染保护检测鉴定起步晚,技术落后,对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重视不够,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新材料、染整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正在迅速发展,新一轮"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新的制约因素。而我国现有的检验认证中心网络尚在建设之中。

三是禁用染料仍普遍使用。我国在德国政府颁布偶氮染料禁令后,曾对国内的印染纺织品生产企业就德国禁用的118种偶氮染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104种正在广泛使用。即使目前,仍然有一部分禁用染料被用于纺织品加工,每年这一问题都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据悉,上海一家针织品进出口公司曾经向欧洲某国出口的童装内衣,因含禁用偶氮染料,且甲醛超标被迫停止出口,仅此一项年减少外销额500万美元。

四是环保开发尚处起步阶段。许多发达国家都意识到或已经开始实施用高科技产品增强竞争力。高科技含量、知识密集型产品及技术随着市场的畅销和价格的上扬,比重日渐加大。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环保(生态)型纺织品的开发成为我国纺织产业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环保升级:迫在眉睫

纺织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也是外贸依存度很高的行业。2005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达1175.35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42%。对于占全国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80%的印染行业,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并加大生物技术和生态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将是必由之路。而生态环保是诸多发展因素中必不可少的,也应该是放在首要位置的。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如此下大力气来调整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加大行业环保治理力度,环保升级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在升级方面,今年上半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40.6%。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言人孙淮滨称,"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绝大部分是''''升级版''''的投资,是用于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投资,不是那种简单的、低水平的、数量型的增长。"纺织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这其中也应该包括环保投入的升级。

第4篇

一、节能降耗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综合能耗吨标准煤,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综合能耗吨标准煤,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年月底止,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达到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要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分级抓落实

1、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我县为扎实落实上级的节能降耗工作任务,及时成立了节能降耗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工发局,具体协调全县节能工作的组织、协调、推广和督导与考核等工作。同时,各有关部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应成立节能机构,强化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节能框架。

2、召开相关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我县已两次组织召开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及培训会,县政府办、工发局、统计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和统计员,各乡(镇)工业统计负责人和统计员共100多人参加培训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节能降耗工作精神与要求,安排部署了节能降耗总体工作。同时,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参会人员进行了新节约能源法的培训学习,并对各企业、乡镇工业统计员就能源统计业务知识进行了专题培训。

3、层层抓落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把节能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完成“十一五”期末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6%的目标任务,我县将节能降耗工作纳入了《“十一五”工业规划》,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至各乡镇、相关部门和12个重点规模工业企业,并分别与12个乡(镇)、有关单位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各单位和重点规模工业企业积极配合,认真完成节能降耗任务。

(二)积极采取措施,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1、继续完善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一是严格制定统计监测和考核实施方案。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益政发〔〕8号)文件精神,我县也相应完善了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下发了《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政办函〔〕34号)文件,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各单位根据文件精神,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节能降耗的具体统计、监测和考核工作。三是认真做好跟踪、指导与考核工作。为确保我县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节能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节能办会同县统计等部门定期对有关责任单位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与考核,为全面完成全县节能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按照“龙头带动、产业支撑、优化结构、集群发展”的思路,我县坚持以优势农业资源为依托,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大力提升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将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业和橡胶机械业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努力形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具有相当规模的特色产业。一是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近年来的扶持与发展,食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县工业的主导产业,食品规模工业发展至20家,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50%以上,税金占全县规模工业税金的%以上,其中年产值占%,税金占%。特别是食品行业的挂面产业成为我县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县挂面生产企业达到35家,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到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挂面企业6家。同时纺织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我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12家,纺织规模达到20万锭,其中织布得到突破,发展布机100台。通过大力发展食品业和纺织业,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生产集约化、资本规模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我县坚持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一批低耗能、高产出、前景优、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依承度高、产业链长的优势企业,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我县先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四川水井坊集团增资扩股南洲酒业、吉林化纤集团受让原湖南建材纸厂新办拓普竹麻公司,有效提升了我县工业发展水平。同时,提高入园企业的准入,把能耗和环保作为招商引资引入企业的第一道门槛门框,切实把好企业准入关,坚决执行引入企业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近年来,没有引进1家能耗高和环保不达标企业。三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清洁生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我县着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先关停,后整改和重组”的原则,加大了对工艺技术、环境保护、资源消耗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造纸、脱胶等行业的整治,对整改后仍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坚决予以关闭停产。2006年来,我县关停纸厂16家,脱胶企业6家,有效地推进了我县产业结构优化与重组。其中平云纸业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淘汰落后造纸产能1万吨,通过了上级的审查,并获得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助。同时,根据清洁生产审核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县以食品、造纸、纺织等行业为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近年来,我县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绿色食品认证达到12个;纺织企业投入1200万元进行职工生产环境改善,生产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减小能源消耗的投入大大提高,今年拓普竹麻投入600多万元对锅炉进行了改造,每年可节约标煤12815吨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3%。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年全县节标煤3万吨以上,节电15万度以上,节水1000万吨以上,节约原材料10万吨以上,减少污水或有害成份排放量1500万吨以上,我县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3、大力开展重点企业和行业节能工作管理。一是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组织各企业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重点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定期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加强企业节约型文化建设,提高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加强了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围绕“十一五”我县实现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6%的目标,在全县12家重点耗能企业的实施节能管理,实行重点跟踪监控,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为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加强建筑节能行业管理。2007年10月成立新型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并根据《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新型墙体材料基金的预征收工作,年共预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42万元。积极组织企业新建新型墙材厂,逐步在全县推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4、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基础工作。一是加强节能宏观调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省、市政府确定的节能目标,结合国家对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严格高能耗项目市场准入标准,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前严格实行了节能评估和审核工作,加大了高耗能企业,高耗能产品生产总量及用电量实施“双控”措施。二是严格执行节能的法律、法规。第一,建立了节能监察队伍。监察队从工发局、质监局、电力局、建设局、统计局、环保局等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第二,加强队伍培训。队伍组建后,为提高监察人员素质与水平,组织开展了2次关于节能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监察人员素质。第三,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并严格执法。每年组织执法监察人员对各企业、乡镇、单位进行2次执法检查,通过检查,提高全县人民对节能的认识。年,在执法检查中,成功取缔了武圣宫轧钢厂等三家高耗能企业,以实例提高了群众节能意识。三是加大节能投入。第一,建立节能专项资金。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为奖励节能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和节能技改项目等,我县已决定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已安排年节能工作经费4万元,保证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鼓励积极投资节能技术项目和使用节能产品。年,全县技改投入4.1亿元,其中有1.5亿元用于节能技术的运用。同时,积极组织推广节能产品,在通过利用新设备、新工艺来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四是认真开展群众性节能宣传周活动。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节能工作,县节能办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媒体、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集中活动等形式进行认真宣传,倡导群众依法节能,全民行动,从我做起。年的宣传活动主要以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的宣传为主线,以绿色奥运、节能灯推广、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等为重点,宣传活动共出动500多人,悬挂宣传布标1000幅,播放各类宣传片共10小时以上,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500份。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全县各单位,各行业都重视节能工作,形成全县齐抓共管、全民推进的氛围。年,全县新建沼汽池3000口,总计利用达10000口;年太阳能利用2万平方米,总计达18万平方米;年节约薪柴3万余吨;县教育局把节能知识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县政府办公室及各行局办公室在强化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的同时,对机关照明灯具全部更换改造成节能灯,每年可节约一半的电费开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我县的节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全县情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工作较薄弱。能耗统计制度还不完善,能源统计人员能力水平还不高,个别乡镇、企业节能机构建设和节能管理等基础工作比较滞后。

(二)投入力度不足。由于许多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困难重重,资金难以周转,致使节能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节能技术产品研发、推广、示范、节能管理等影响较大。

三、后段工作安排

(一)切实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机制。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逐步落实县级领导联系节能企业制度,进一步明确节能责任和目标,指导全县上下认真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并由相关部门尽快组织落实各自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严格实行节能行政问责制,制定“十一五”全县节能工作后一段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继续与各乡镇、各单位及高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二)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和节能管理体系建设,切实落实“三个方案”。把节能降耗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下大力气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严格内部管理,努力使干部职工队伍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学习上、工作效率上有明显提高,为全县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继续实行能源统计联审联报。县节能办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继续推行能源统计联审联报制度,以确保全县能源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

(四)加强节能教育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系列节能培训,全面宣传贯彻学习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认识,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同时,积极寻找和创造机会让专门从事节能工作的干部职工经常参加一些学习培训,建设一支专职的节能管理队伍。

第5篇

为全面落实“经济转型升级增速行动”总体部署,促进工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我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现就做好2011年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

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上层次、提技术、创品牌、增效益,提升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的“双转型”。

二、工作目标

1.提升产业层次,提高效益和质量。2011年,力争实现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15%,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率提高到20%,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5万元/人,亩均产值达到250万元;新增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家、超亿元的企业20家。

2.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2011年,力争实现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同比增长1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5个以上。

3.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群水平。重点推进木业家具、钮扣服饰两个列为市重点培育的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纺织植绒、机械紧固件、无油轴承、电子电声等产业的集群化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区域品牌1个。

三、工作重点

1.提升集聚水平,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木业家具、钮扣服饰、纺织植绒、无油轴承、机械紧固件等产业集群化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完善和企业间的协作,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集中要素资源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树立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标杆型”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内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支撑服务能力。

2.突出自主创新,增强升级动力。在传统产业中,排出50个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的设计研发、检测试验等作用,强化产学研联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扩大网络采购和营销。

3.加强落后淘汰,推动倒逼转型。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和要求,重点在水泥建材、纺织印染、木业家具、小化工、小造纸等行业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今年上报省经信委淘汰企业及其主体设备,必须在9月底之前完成淘汰工作,国家将对其进行考核。对于落后企业,通过资源能源利用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各主体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引导企业实施产业转移和“退低进高”,腾出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

4.狠抓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以节能减排技改项目为抓手,鼓励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对年综合耗能在500吨标煤以上和配电容量315KVA以上的企业,加大节能改造措施,年内实施应用高效节能技术、采用先进工艺及标准的重点节能技改项目30个,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能源统计工作,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的能源评估,鼓励企业对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2家。

5.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各传统行业内企业通过“腾笼换鸟”、“退低进高”,提高容积率、增加投资强度,抓好一批企业通过厂房加层提高容积率、增加设备投入提高投资强度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项目,推动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力争盘活和节约土地1000亩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制定下达2011年县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任务(见附件),围绕六大行业42项工作重点,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经贸局)要负责统筹协调,县经贸局、县科技局、县环保局、县工商联、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六个牵头部门分别牵头做好机械制造、电子电声、纺织服装、木业家具、水泥建材、钮扣服饰六个行业2011年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细化工作方案,各责任部门要主动配合,各镇(街道)要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推进计划,狠抓工作落实。县级各有关部门围绕自身职能,切实加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和推进,加强研究,积极有为,形成合力。

第6篇

为全面贯彻和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本市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四个率先”的要求,大力实施节能优先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国务院和**市关于加强产业节能和结构调整工作的决定的精神,不断推进节能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区节能减排工作格局,促进能源的高效使用和循环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滨江新区建设,特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适用范围)

凡注册在本区并纳税和统计属地化的各类所有制法人单位。

第三条(适用原则)

申报项目从**年1月1日以后开工建设或实施的项目。

第四条(重点对象)

鼓励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节能减排,下列对象可享受财政资金扶持:

(一)技术节能:是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的“国家十大节能工程”等节能技术改造达到能效水平提高的项目;

(二)结构节能:是指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产品,实现产品能级提升,通过关停并转达到节能减排成效的单位或项目;

(三)管理节能:是指年耗能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或冶金、有色、化工、医药、纺织、轻工,“电镀、锻造、铸造、热处理”工艺等能耗较高、污染相对较重的行业实施清洁生产项目取得节能减排明显成效的单位;节能服务公司或区节能专家组开展能源诊断活动和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

(四)社会节能:是指服务业领域开展节能工程改造取得节能减排明显成效的单位;

(五)宣传节能:是指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培训、评比表彰、展览展示等活动。

第五条(扶持办法)

对通过以下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和社会节能等方式达到节能指标和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的企业或项目,扶持资金按照该单位的年度节能总量予以补贴,不重复计算,同一项目不重复享受多项政策。

(一)技术节能。推动国家十大节能工程改造,对被列入市政府节能技改的项目实施后,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达到年节能量500吨标煤以上效果的,市政府按项目节能量给予每吨标煤300元补贴,区政府按市政府政策要求做好配套支持;对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且达到年节能50吨标煤以上效果的,区政府按项目实施后节能量每吨标煤给予300元补贴。

(二)结构节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完成关停并转的企业或项目,市政府按节能总量给予每吨标煤300元补贴,区政府按市政府政策要求给予1:1配套;对完成区里淘汰劣势企业、产品和落后设备工艺而实现节能减排任务,实现年节能50吨标煤以上效果的,给予每吨标煤300元的补贴。对于通过关停并转后年实现万吨标煤以上节能量的企业或项目,扶持资金将由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专题审议。

(三)管理节能。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有效管理,对年耗能千吨标煤以上企业推进以下节能减排工作给予政策扶持:

鼓励开展能源诊断。按照国家和市政府专项工作要求,对节能服务公司或区节能专家组为本区年耗能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和列入国家十大节能工程的重点耗能设备开展节能诊断、编制节能篇的,给予资金扶持。资金扶持参照国家或**市有关指导价意见,对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10000吨标煤以下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诊断编制节能方案的给予1万元补贴;对年耗能10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诊断编制节能方案的给予2万元补贴。

鼓励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在我区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凡注册在我区的能源服务公司对我区年耗能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达到年节能量50-200吨标煤效果的,给予5000至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达到年节能量200吨标煤以上效果的,给予1万至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重点用能企业推行从源头削减、生产全过程控制、以污染预防为主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审核,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预期效果,并取得**市清洁生产审核资格证书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10万元。

(四)社会节能。为实现节约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全社会节能活动。对在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设施和3000平方米以上浴场、餐饮店、大型家电专业店、批发市场使用节能灯具、变频空调和节能型冷藏设备等,对创建节约型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学校等服务业单位,达到节能效果的,根据节能量每吨标煤给予300元补贴。对列入国家或**市节能技术改造的项目,按照国家或**市节能技术改造的政策要求执行。

(五)宣传节能。为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培训,成立区节能专家组,并设立节能宣传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列入每年正常部门预算,专门用于开展节能技术培训、区政策扶持项目节能评估、按照国家和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要求必须做的节能评估项目,国家节能宣传周活动、参加各种节能产品、技术推介会和展览会的资助;开展节能先进评比表彰会,对在节能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典型单位、先进个人予以奖励。

第六条(来源和计划)

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财政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年度资金预算安排。

第七条(资金用途)

专款专户,专款专用。

第八条(办理程序)

(一)申请单位根据项目的扶持类别递交扶持资金申请表、立项批复、竣工资料、歇业证明、资格证书复印件及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复印件等相关资料;

(二)节能量核定采取企业报告、区节能专家组审核确认的方式;

(三)申报单位的财务制度健全,纳税等信用状况良好,由税务局负责审核并出具材料;

第7篇

[关键词]工业锅炉;能耗现状;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K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工业锅炉主要起着在工业生产中提供蒸汽以及为公民供应热水的作用,其在当今社会也属于不可缺少的消耗品。但是,从我国工业锅炉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因工业锅炉的应用而造成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现象也十分严重。若这种能耗偏高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长此以往,其将与我国所提倡的绿色生态环保型社会相悖,给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能源的应用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就通过对我国工业锅炉能耗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几点切实、可行、有效的节能减排建议,以期能为促进我国工业锅炉的使用效率提供些许帮助。

2.我国工业锅炉的能耗现状分析

2.1工业锅炉水质管理不达标

工业锅炉水质管理不达标,主要体现在水质管理存在的“一高三低”问题方面:一高指锅炉排污率太高,但一些企业却没能根据水质情况合理调节排污率,导致热量浪费现象的出现。三低分别为水处理人员的配备率低、锅炉水质达标率低以及锅炉配置水处理设备利用率低三个方面,由于此三方面的水质管理无法提高,最终使得水质问题严重,进而就容易造成能耗过高问题[1]。

2.2工业锅炉能量回收利用不合理

工业锅炉能量回收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对冷凝水的回收利用不足。由于对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装置设计不合理,使得许多冷凝水无法进行有效处理,最终导致冷凝水不合格无法再次回收利用。其二,锅炉燃烧与排烟设计不合理。由于该部分的设计不合理,使得大量的热能损失,出现烟气余热无法有效利用的现象。其三,冷凝水回收装置不合理。在安装冷凝水回收装置时,未能充分考虑冷凝水系统的酸腐蚀问题,最终造成冷凝水含铁杂质过高,无法回收利用的现象。

2.3工业锅炉设备配置不先进

由于工业锅炉设备配置不先进、不全面、不合理而导致的能耗偏高现象也属于工业锅炉应用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设施设备配置问题主要体现在自动控制装备配置不全,锅炉引风机、水泵、鼓风机配置质量低下,机械炉密封不严,锅炉本体与管道保温效果不佳等等。

2.4工业锅炉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偏低

工业锅炉的司炉人员、水处理人员的节能降耗意识薄弱,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也属于导致锅炉能耗偏高的原因之一。而具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一些司炉人员对燃料管理比较粗放,不重视燃料使用的合理性,认为节能降耗不是自己份内之事,就容易出现燃料煤不进行成分检验,也不进行筛分、洗选或配煤便直接燃用,使得煤无法充分燃烧,导致燃料大量浪费,锅炉热效率偏低问题。其二,还有一些工作人员认为锅炉节能本身专业水平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将节能降耗措施落实到位,从而出现锅炉能耗偏高的现象。

3.加强工业锅炉节能降耗的措施

3.1合理改进锅炉水质处理方式

基于锅炉水质管理不合理造成的能耗偏高现象,笔者建议采用如下几点节能措施加强与完善。⑴采用定期加药的方式,以调节锅炉内水质,并起到降低泄漏在锅炉内成垢杂质和残余硬度的作用。而工业锅炉添加缓蚀阻垢剂的性能,应该遵循缓蚀率≥98%,阻垢率≥85%的标准要求。⑵通过安装锅炉自动排污装置,来有效控制锅炉的排污率,使污染率保持在5―10%的正常范围内。⑶由于水垢厚度超过1mm或受热面严重锈蚀时,会导致热量损失,因此,还需于定期对锅炉进行除垢,通过运行除垢、碱煮除垢或酸洗除垢法,及时去除污垢,促进工业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2]。

3.2重视新节能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为能有效保证工业锅炉能量回收利用的效率,重视新节能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也十分重要。首先,大力开展锅炉节能技术应用性研究,使锅炉燃烧技术、能量回收技术、节能监测技术、节能添加剂技术等节能技术均能在工业锅炉运行中得到合理应用。其次,加强对锅炉运行的设计与养护,通过对与节能相关系统,如自控装置、冷凝水系统、燃烧设备等系统的了解,针对不合理之处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造,再于使用过程加强对此类系统的维护,从而促进锅炉节能的良好性。

3.3先进性设施设备的合理应用

先进性设施设备在工业锅炉中的合理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保温效果良好的设备使用方面。例如,将锅壳、烟道、省煤器以及管道等部件通过有效的改造,尽量减少其在高温运作下的热量损失。再或者,于工业锅炉中的一些容易散热的设施设备上,合理的包裹上具有保温效果的材料,以便能有效减少热损失。此外,还应该针对锅炉运行中,个别设施设备质量较差、性能较低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换或改进,使其更加先进,高效,进而为促进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效果起到积极性作用[3]。

3.4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培训

对操作人员加强培训和技术交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培训流程,使其掌握专业的锅炉操作技能,并在保证每位锅炉工作人员经考核通过后再允许上岗工作。此外,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措施手段,使工作人员树立起良好的节能降耗意识,在潜移默化的的过程中使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落实到位,从而真正的提高工业锅炉的节能降耗水平。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工业锅炉能耗偏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锅炉操作不合理与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基于这类因素,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手段,对工业锅炉进行节能改造,并加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与专业技能,才能提高工业锅炉的节能降耗水平,进一步的为促进我国的生态节能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钦新,周屈兰.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业锅炉,2010,1(1):1-5.

第8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能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年降低20%以上,其中工业年均节能率4.4%以上;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和升级,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有条件的要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标准化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机制。

二、主要任务

(四)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

一、

二、三产业健康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规划产业和区域布局,避免造成能源浪费;推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提高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争取在“十一五”末达到36%。

(五)严格控制新开工的高能耗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和规模效益,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六)大力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原煤的直接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

三、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七)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化工、热电、饮料制造、纺织、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节能工作。从20**年开始组织实施现有规模以上50%的企业节能行动,骨干企业年内节能率达到4.5%以上。积极推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

(八)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开发区、河东新区、射洪县等有条件的区、县要率先实施节能55%的标准。

(九)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和淘汰超标高耗能交通工具,完善报废汽车拆解财政补贴机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县以上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要全面推广CNG改造。

(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

(十一)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杆气化工程。

(十二)推动政府机构节能。重点抓好政府机构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不断降低燃油消耗和浪费。

四、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

(十三)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增强全民节能意识。报社、广电、文化、教育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能源形势和节能的重要意义,引导合理消费,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门要将节能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视和加强对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节能教育。科协等组织要围绕节能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和培训,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

(十四)加强规划指导和监督考核。各区、县政府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实现节能降耗作为约束性目标,认真制定能源节约专项规划。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500吨标准煤以上或年用电200万千瓦时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合理用能专题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十五)加大企业节能管理力度。各区、县政府要加强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各能耗企业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强化基础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

(十六)推动公共节能工作。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加大节能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淘汰设备异地再利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等。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严厉打击报废车辆的违法交易情况,严禁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

(十七)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支持。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投入,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的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实行节能奖励制度,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中做出重大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十八)实施有利于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和改进电价管理,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促进结构调整。市物价局要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市的能耗超限额加价的政策,用足用活国家有关节能降耗的优惠政策。

(十九)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各区、县政府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督,开展节能政策宣传、学习及贯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技术推广、节能培训、信息咨询、交流与合作等工作。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和节约风尚,使节能成为全市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二十)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区、县政府要为统计部门依法行使节能统计调查、统计执法和数据等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针对长期以来我市能源统计基础十分薄弱的现状,充实必要的统计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我市各区、县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标准,督促用能单位合理配备能量计量器具并执行周期检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第9篇

To guarantee the lifeful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China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Association has formulated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or China’s Cotton Textile Standardization grounded on the targets and requirements prompted by The Outline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hina Textile Industry. This paper presented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this Planning.

加强棉纺织标准化工作,是纺织行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规范技术、方法、产品和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严谨的技术标准。为了保障科学发展观在棉纺织行业顺利实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纲要》、《纺织工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特制定《棉纺织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棉纺织标准化工作回顾

1.主要工作进展

“十一五”期间的棉纺织标准化工作整体上按照计划实施,较好地完成了主要工作任务,基本满足了棉纺织行业产品发展的需要。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完成了现行纱布标准的清理、分析和评价

以提高现行产品标准的时效性、适用性与协调性为目的,着眼于科技进步和生产需要,组织行业专家,对现行的多项产品标准进行清理、分析和适应性评价,提出了整体性评价意见,为今后的标准化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产品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

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纤维的不断涌现,棉纺织纱、布新产品不断增加,棉纺织制定新产品标准数量不断增多。“十一五”期间已有本色纱布标准 74 项(表 1)、色织布标准 16 项、牛仔布标准 5 项,其中国家标准 14 项,行业标准 81 项,全部为推荐性标准。其中产品标准 66 项,方法标准、基础标准 29 项。相应配套的方法标准和基础标准大多是等同、等效、参照ISO标准,基本适应各大类常规品种的需要。

(3)建立了标准化工作新机制与标准系列化制修订模式

为适应标准化工作新形势要求,提高标准质量和适用性,按照新的标准化工作思路,基本建立了由生产、科研、管理等多方面专家参与,专职与兼职标准化专家协同的标准化工作新机制。基本形成了相关标准系列化同步制修订模式,促进了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

(4)跟踪国内棉纺织新技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已完成了由传统技术向数字化控制技术的转化,而且正在向信息化技术体系过渡。纺织标准化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跟踪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密切关注国外科技发展和相关技术标准信息;加强与ISO及其他国际标准组织的联系,积极参与了国际标准化活动;组织翻译、出版了国际标准汇编和国外标准化动态信息;对已成熟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予以转化或直接采纳为我国国家标准,逐步缩小了与国际标准化水平的差距。

(5)加强了标准宣传和信息服务

建立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网站”,及时宣传标准制定、、实施等信息,咨询、解释标准技术问题,网上征集标准反馈意见,畅通了标准信息渠道,提供了标准化信息服务。为今后棉纺织产品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6)组织有关标准的培训工作

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联合举办全国棉纺织(色织)行业标准学习班,分析国内外标准的差异,传授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基本方法。

(7)组织起草节能降耗水平标准

中国棉纺行业虽然长期以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属于能源消耗和原料消耗的大户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我国纺织工业的生存发展又一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原材料不断涨价,水、电成本急剧攀升,棉纺企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十一五”期间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号召企业“向科学管理要能源,向技术进步要能源”,坚定不移地竖立科学发展观,加强能源基础管理,狠抓设备改造和节能技术措施的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节能、降本、增效的成果。在标准制修订上也结合企业意见,重新制定纯棉纱布单耗标准水平。让企业能够找到目前企业在节能方面,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棉纺织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更新和应用服务标准建设的力度相对薄弱

棉纺织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增加,而新技术标准相对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十一五”期间基于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但在标准的建设上仍然滞后于生产。

(2)标准化工作的经费投入依然不足

标准化工作是公益性工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虽然加大了标准化经费投入,但当前标准制修订成本高,标准化需求范围明显增大,标准化经费仍显不足,影响了标准制修订的进度和宣传贯彻的质量。

(3)标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不够充分

“十一五”期间对现行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评价和清理,特别是采用同类标准系列化同步制订的方式,增强了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但是,由于标准制修订方式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系统化和相互间的协调性还不够。

(4)标准还缺乏系统管理机制

目前棉纺织行业从产品管理项目中包括本色纱、本色布、染纱线、色织布、牛仔布等产品,在协会管理章程中,色织布技术委员会、牛仔布技术委员会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分支机构,但上述产品标准归口单位却不是一个单位,很难形成统一管理体系。尤其近年来色织布、牛仔布归口单位启用修订标准的起草单位,在行业内为不知名中小企业,标准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套工作,修订后标准很难代表广大企业产品质量要求。

二、“十二五”标准化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继续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持棉纺织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快关键技术、产品标准的制修订,不断提高标准的科学性、时效性、实用性和协调性。

2.基本原则

(1)需求为牵引,应用为导向

以棉纺织行业科学发展应用的需求为牵引,以提高纱布标准在行业发展中的适用性为导向,大力推动棉纺织标准化工作。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标准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整体构建棉纺织标准体系框架,完善相应的标准系列;采用同类标准系列化同步制修订方式,按照基础先行,急用先上,分步实施的方针,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

(3)采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标准水平

充分吸纳国内外棉纺织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加快制定新技术、新产品标准,提高标准的时效性、适应性和技术水平。

(4)标准制定为主,兼顾急需技术规定

为加快标准制定效率,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对某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在先期技术试验和生产验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暂行技术规定或指导性技术文件,再转化为正式的技术标准。

三、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与具体措施

1.总体目标

建立并不断完善动态、科学的棉纺织标准体系;面向国家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制修订一批急需、适用的基础性和专业性标准,初步解决标准数量不足、严重滞后于生产的矛盾;加大标准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标准的贯彻执行,提高我国棉纺织标准化水平。

2.重点任务

(1)建立和完善棉纺织标准体系,加快关键基础性标准制修订

根据棉纺织技术发展和成果应用与服务的特点,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类标准的定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棉纺织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基本建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协调性以及结构化的棉纺织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时要加快基础性标准的先行研究和制修订,重点开展国家基本技术规定、名词基本术语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2)理顺棉纺织产品标准管理机构

本色纱布标准在现有管理基础上,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要求,成立棉纺织标准分技术委员会。协会要协调好与牛仔布、色织布归口单位关系,色织布和牛仔布技术委员会要参与到标准管理当中去。

(3)促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继续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和标准化工作动态,保持与ISO及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联系,积极参加、承担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对于成熟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加快向我国国家标准的转化,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具体措施

(1)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棉纺织标准结构,缩短制修订标准周期,增强标准的时效性,保证标准的覆盖面。重点制定市场急需的标准,逐步拓宽新标准制定的领域,使标准在规范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快采用国际标准步伐,到2015年,80% 产品标准要基本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3)逐步拓宽棉纺织标准范围,全方位开展棉纺织标准化工作,到2015年,棉纺织标准要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标准管理体系及灵活、高效,统一协调的机制。

(4)到2015年,棉纺织标准的总体水平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标准化人员素质,标准化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服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标准前期研究

适应棉纺织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的现状,加强棉纺织标准化前期基础研究,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做好前期技术准备,每年召开棉纺织的标准年会,为提高标准的制修订效率和适用性打下良好基础。

2.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创新

加强对棉纺织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完善标准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开放型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和技术协调机制;密切标准制修订与基础项目的联系,加快有关项目成果向标准转化;建立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之间合理的衔接与互补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3.加强高素质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需要,在稳定原有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同时,大力培养具有很好的外语表达能力、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具备国际标准化知识的标准化专门人才。工作方式在主要依靠标准化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发挥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和生产技术骨干的作用。

4.进一步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

多渠道争取立项,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争取对标准基础研究优先支持、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技术法规和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调动各方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棉纺织产业发展。

第10篇

“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纺织行业印染环节的耗水量是国外的2~3倍,能耗是国外的3~5倍;对于废水的循环利用,国外能回用到80%左右,而我国只能回用7%。”据华纺股份信息资源中心主任盛守祥介绍。

巨大的数字反差强烈显示出:我国纺织行业的绿色化基础极为薄弱,绿色化进程尤其艰难。

薄弱环节

今年8月,山东华纺与河北晨龙瑞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使用,目前合作双方正准备申请专利。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污水净化技术对印染过程产生的废水进行资源再利用,每天能够处理2400多吨污水的一期工程已经在试运行过程中,成功后将继续扩建,使废水回用率达到60%。

在推进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废水循环利用”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关键环节。印染是纺织产业链中耗水高、耗能高、排污高的环节,印染污水的成分复杂,处理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成本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都很高,处理一立方污水的成本是购买一立方水的两倍。当前在全国所有行业的废水利用方面,纺织行业的印染环节是水平较低的。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吴迪介绍,国内印染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染化料、助剂浪费严重,用水量大,产品质量不稳定,污染排放量大等问题,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染色印花工艺基本依靠人工制订和控制、缺乏自动控制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全面控制加工流程,减少助剂和染化料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智能生产和清洁生产是印染绿色制造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行业一直是粗放式增长。我国已经将纺织行业列为实施循环经济的十大重点行业之一。《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了当前纺织工业绿色化的问题:“纺织工业对纤维回收利用和循环技术还需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对可再生纤维、清洁生产工艺、节能技术、环保型产品和‘三废’治理的研究开发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环境治理基本还是以‘末端’环节处理为主。”

针对这一问题,“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是我国纺织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之一。

“推行绿色纺织极为紧迫,纺织工业实施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吴迪强调,“纺织工业从原料纤维的生产,到纺织加工、染整加工,直到最终的服装制造,形成了一条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绿色制造应该贯穿始终。”但是,绿色化的推进过程尤为困难,目前还有多项绿色化技术有待突破,譬如化纤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纺织车间生产监测和管理系统、印染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系统、印染自动化生产平台等。

IT帮忙

从2006年4月开始,盛守祥率领他的IT团队一直在致力于打造“数字华纺”。据盛守祥介绍,“数字华纺”包括ERP、生产自动化(综合检测控制信息系统、能源自动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营销网络化和设计数字化等内容。华纺股份的所有物流、资金流、生产动态、市场销售、设备运行等信息都可以在电脑上实时获取和监控,企业内的所有商业关系(譬如客户、供应商、工人等)及核心的业务流程都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连接和沟通。

“从总体上看,对于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控制、监控和优化,最终都可实现绿色制造的目标。”盛守祥说。

在生产管理环节,传统的印染企业都是依靠人工来编写工艺流程,然后拿去生产。时间长了之后,工艺人员就无法对以往的工艺进行核对,工艺与产品质量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无法评估工艺的优良程度。

在生产过程实现基于条形码的自动化控制后,运作流程是这样的:营销部门接到订货单,直接传到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审核完认为可以生产后,安排化验室打小样;把小样传给客户确认;客户认可后,小样的用料自动传到生产车间,车间人员在生产机床上经过简单的调试就可以批量生产了。而在以前,车间光调试一次就要生产出好几百米的布料,造成很大的浪费。

调试的工艺记录被自动保存下来,便于日后对工艺和流程进行优化。以前人工编写的工艺很难保存下来,有些好的工艺可能只用过一两次就不用了,造成重复劳动和浪费,也不利于改进工艺。“华纺股份实施的生产管理系统包括:工艺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和设备管理等。”盛守祥说。

除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外,盛守祥认为,IT对于绿色纺织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如下环节:

一是物流信息化。原材料对印染企业的污染影响很大,我们必须了解染料的成分才能进行回收处理。实施物流信息化后,可以完全把供应商“管”起来,并及时了解到原材料的成分,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排污量。

二是自动监测和控制能源消耗,包括水、电、气等。以往完全依靠人工检查,靠工人的自觉性,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在“数字华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一个监控中心,实时动态地了解企业所有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指挥着企业的生产运行。

三是对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改造。纺织是个传统行业,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像汽车、电子等行业那么高,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绿色目标。

印染使用的设备包括烧毛机、退浆机、打底机等,在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华纺股份也研发了一些产品,并已申请专利。譬如碱和双氧水自动控制系统,这是印染企业应用最多的两种原料,传统的方式是依靠人工,把闸门打开测量一下就行了,但是无法掌握流速,流速忽高忽低,不仅影响产品质量,也造成排污量增加,由此增加了事后回收处理的成本。

针对这一难题,华纺股份将IT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了一套将测量与控制相结合的设备:先测量浓度,采集浓度的信息;通过电脑计算应该补充多少碱,并在测量的同时实现同步控制,根据浓度实时调配。

四是依靠信息化手段加强制污环节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并实现监测和控制一体化。传统的做法是“事后监测”,依靠实验人员取样、化验后,根据化验结果的高低再进行调整,而实际上这已经晚了,因为污水已经流出去了。信息化之后,华纺股份从“事后监测”转变成了“实时监测”,实时采集信息,并同步自动指挥设备进行加料,避免污水排出去。

应对纺织业法规遵从的挑战

绿色纺织不仅包含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更体现为遵从国际市场的各种环保法规。

最近一段时间,针对纺织品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法规遵从需要引起纺织企业的重视。今年6月1日,欧盟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简称“REACH法规”)正式生效。“该法规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一个全面的化学品生产、进口监管系统,对欧盟境内生产、使用中和在市场上销售的化学品进行监控管理;目的在于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不受到化学品的负面影响。”吴迪说。

从长期发展看,REACH法规严格的环境和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纺织企业改进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推进纺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就近期看,我国纺织企业肯定要承受相当的负面影响。

据吴迪介绍,这一法规对于产品以出口欧盟为主的国内纺织企业将造成巨大影响:首先,这种强制性的注册和评价要求,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难度;其次是提高了染化料的价格,增加了纺织行业的成本。纺织工业属于化工行业的下游产业,纺织纱线、面料的染整过程会使用到各种含有化学成分的染料、助剂、整理剂等。

对于法规遵从,国内的纺织企业普遍感到比较茫然,既不了解REACH法规的要求、涉及范围、操作程序,更无法估算相应增加的成本。

“其实,做到法规遵从的前提和根本是,企业必须全面了解其原材料使用的染化料的成份。如果原材料中含有受限物质,企业就要寻找其他不受限制或符合限制条件的物质代替;最后,估算出口产品中受监管物质的含量,评估完成注册、许可的可能性,继而评估成本,选择是否继续出口及选择进行注册、许可的方式。”吴迪认为,“当然,这一系列过程的实现必须依赖IT系统做支撑。”

第11篇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内涵 阻碍 建议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基于这种机制运作、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是一种适合当前形势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包括从能源审计、项目设计到工程实施、节能确认等一全套服务。目前,合同能源管理覆盖的行业很广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造业,从石油化工行业到纺织业。

据相关部门预计,今年中国的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有望高达4000亿元。所以,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当前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力措施,也是倡导低碳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被引入中国后10余年的时间里,合同能源管理已被证明是一项“多赢”的节能模式。首先,节能服务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以此带来的风险,并且可以更快的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既减少了能源成本支出,又建立了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次,EMC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收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回利润;另外,投资机构也可以从这一商业活动中得到投资回报。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有助于用能企业专注自身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及低碳转型,也有助于公用事业节能减耗,减少财政支出,同时也带动了诸如融资租赁产业、金融服务业、节能设备制造业、信息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之,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投资,搞活内需,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现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持续紧张的大环境下,基于市场运作、受利益最大化的驱使,节能服务企业会不断寻找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所以,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模式在我国存在着广阔的节能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加上不断完善的政策出台来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将成为低碳经济的代表产业之一,我们也将迎来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新时代。

二、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与问题

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国内。10年来,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发展。到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由2008年底的6.5万人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 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阻碍:

1.意识不强

在国外,“合同能源管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在北美和欧洲,现已形成庞大的节能产业。有资料显示,国外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后的项目平均节能可达到30%。相比之下,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一新名词,有些企业节能意识薄弱,加上缺乏法律、政策等手段的约束,往往只从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来考虑,认为“节能”和“经济利润”不可共存。所以,虽然政府在努力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优良的发展环境,但公众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2.融资困难

这是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来自科技部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原因主要有:节能服务公司建立的年限短,规模小,如果从银行贷款,并没有固定的有形资产作为抵押,能做抵押的只有未来的收益,且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评估部门尚不熟悉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所以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节能企业的投资收益回报时间也较长,一般要5年甚至更久。当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不足时,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尽管事实证明大多数节能公司业绩优良,但实施项目初期的融资瓶颈很难让他们增强公司的影响力。这样节能服务公司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融不到资,就无法扩大公司规模、增强品牌影响力,当实力无法增强时,在融资上面临的问题就越难解决。

3.发展不规范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被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还没有形成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

首先,市场诚信不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较大,这方面缺乏法律保障。包括合同的严肃性,合同中的比例分成纠纷等。其次,规模较小,自有资产不足,实力差,难以适应当前推进节能工作的需要,另外,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节能服务公司少,所以影响力也较小。

4.标准不清晰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被看好的节能模式,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行业技术标准却不明确,如技术专利的设立标准、节能设备的使用标准和节能效益的评估标准等。因为没有整合各方的需求来为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一种可共同遵守的技术标准,所以并不利于技术专利的共享、项目实施的资源分配,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阻碍。

三、推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面对的问题,应从以节能服务企业为中心,与之相关的各产业来综合考虑,不断加强节能意识,完善节能服务模式。

1.加强节能意识,构建节能服务平台体系

在能源紧张、节能减排日益重要的中国,首先需要加强的就是节能意识,尤其是重点用能企业、大型商务楼宇和公共机构这些高能耗单位,并鼓励他们逐渐认识和理解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商业模式,选择合适的方案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同时,政府应着力构建节能服务平台体系,充分发挥能源主管单位和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这些中介组织的作用,利用网络、报纸等公共平台来宣传合同能源管理,让公众对这一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2.发挥政府示范作用,把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纳入政府采购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是一种非常适合在政府采购中推广的节能机制。政府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减少公共财政的支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能源效率。更重要的,这一模式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政府机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引导行业节能工作的开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它是一种新型的科技服务采购,同时包含了工程、货物、服务等内容,不同于一般的货物采购,所以还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来推动其发展。

同时,采购过程中,还要注意实现采购机制和运营机制相结合(即把后期的运营成本也考虑在内)、解决零余额账户的问题(即财政划拨给预算单位的资金,在结算时如有结余,应全数返回国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公共机构节能的积极性)。

3.完善贷款制度,不断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

政府应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节能减排的资金来支持金融创新,可以促进金融机构更好的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支持。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建立、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

各金融机构也要及时制定一些切实措施,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对于其中可行的模式,要加以推广。例如,央行拟在银行、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和节能业主企业三方中推广保理(保付) 融资业务试点。由于保理业务基于服务合同中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节能服务公司就可以将应收账款作为债权抵押给银行,进行债权抵押贷款,节能业主企业则向银行还款。项目完成后,银行再向节能服务公司放款。上海一所银行以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实施服务合同的未来收益权作为还款来源,发放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贷款资金实行封闭使用,专款专用,通过对回笼资金的监管及第三方信用担保实施双重保障。该银行将这一信贷产品称为订单融资。

其实,除了信贷产品,与合同能源管理关联的衍生品交易也可以考虑,比如碳排放权现货和期货。还可以以“碳券”的方式广泛募集节能资金,设立专门的“碳券基金”用作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和信贷担保基金,促进节能减排投资进入资本市场。

4.促进规范发展,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标准

针对节能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另外,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应加紧制定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完善行业规范,为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大力推广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设立一批质量比较好的节能实验室或认证机构,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水平、可信度(实力)进行评估,也对节能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提高企业信誉度,避免出现在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和投资机构之间互相不信任的情况,促进节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节能服务企业还应通过系统持续性的培训、海外学习、技术交流等方式来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不断引入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节能技术。

5.推广合理机制,实现节能社会化

除了一些高能耗企业、公共机构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对象外,普通住户家庭的节能也应被重点提出。因为老百姓购买或者更换节能产品的成本较高。所以,对节能服务企业来说,节能的群体效应也是很高的。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在普通住户家庭中宣传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节能改造,鼓励大家购买节能电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节能的社会化。

6.组建合同能源管理联盟,完善节能服务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多产业参与其中的复杂商业模式。组建合同能源管理联盟,将为各方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这一联盟应包括节能材料供应商、节能设备制造商、金融保险机构、工程安装公司、检测机构、工程设计公司、招标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合同能源管理价值链的所有主体。同时要注意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环境各方面不断完善节能服务模式,使之能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两型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达4000亿,合同能源管理“豁开”千亿蛋糕[N].中国经济导报2010-04-12

[2] 合同能源管理:期待重生[N].第一财经日报 2010-04-14

第12篇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从事棉纺织成套设备制造的企业集团,似乎成了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的常客。凭借“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在棉纺织成套设备研发领域摸爬滚打17载,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具有棉纺织成套设备全流程工艺研究和设备研发、制造、营销能力的经纬股份再次荣获2012年度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

连续两年,记者跟随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一行走进无锡经纬纺织科技试验有限公司,在这里的生产车间,我们看到我国棉纺设备的技术革新。“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项目在粗细联合、细络联合、网络化管理等多项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涉及纺织行业全局性的重大技术问题,大幅降低设备能耗,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为我国棉纺企业在未来10~15年内实施技术改造的新一代装备。

随着我国纺织企业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项成本的大幅度提高,高度自动化、连续化以及提高质量、节能降耗一直是棉纺企业关注的重点,但到“十一五”前期,企业除使用清梳联较多外,其他连续化技术较少出现于国产装备。在网络监控和管理方面,绝大部分工厂还未进入信息化的轨道,仍停留在人工管理的水平,普遍存在着用人多、效率低、数据准确性差等问题。

无锡经纬纺织科技试验有限公司总经理管锦文作为成套产品试验负责人,负责本项目示范线的总体设备布置设计、工艺技术研究、管理研究和节能技术研究,对于这套设备的运行情况,管锦文有更深的体会,他说,“这套设备重点攻克成套设备中数字化单元机的高产、优质难题,并提高了其可靠性技术。”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孙文立告诉记者,“该项目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纺纱过程在线检测、自动控制和网络监控,实现了清梳联、粗细联合、纺纱车间网络管理等自动化、连续化、信息化,实现了高速、高效生产。国际首创机幅1500mm,直径1288mm宽幅大锡林梳棉机,增加锡林主梳理区弧长和梳理角度,优质高效。同时,采用嵌入式全数字短片段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及在线检测装置,简化了系统硬件,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匀整精度,使用三上三下附加压力棒曲线牵伸设计的棉精梳机,提高精梳条干和成纱条干质量。”

针对国内外棉纺成套设备现状,孙文立作了形象的对比,他说,“经纬纺机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的突出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效益,该成套设备已在无锡经纬和湖南云锦两个用户投入使用,直接带动各单机的销售,促进了纺纱车间网络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而国外同类产品在国内仅有粗细联、细络联或纺纱车间网络管理系统样板厂,国际知名品牌在我国尚无全套连续化信息化成套棉纺设备。另一方面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上,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成套棉纺设备、工艺及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不但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市场竞争力强。国外棉纺成套设备尽管用工少,但价格昂贵、市场竞争力弱,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完整棉纺成套设备解决方案。”

“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关键技术及工艺开发成功,体现出成套项目中各工序的协同效应,提高了每个单机综合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各关键单机的销售。大幅降低设备能耗,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带动解决棉纺企业存在低水平竞争、浪费资源、日益严重的招工难、用工成本迅速增加的问题,面对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如何加速我国棉纺行业的产业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国内棉纺企业以什么样的设备作为转型升级的支撑,在未来10~15年内为棉纺技术改造的技术支撑,“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关键技术及工艺开发与应用”项目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