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改良土壤的措施

改良土壤的措施

时间:2023-12-13 11:22: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改良土壤的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改良土壤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蔬菜地;土壤;肥料;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23-02

做好菜地土壤的改良是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全军“菜篮子”工程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抓好菜地建设,改善土壤物理条件

菜地建设首先要考虑到地势平坦,沟、渠、路配套和良好的水源条件,同时要建好灌溉和排水设施,以便能做到灌得上、排得出,防止旱涝灾害[1-2]。蔬菜基地一般比较集中,田块较大,特别是近年来由粮田开发的蔬菜基地,大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常因土壤排水能力差造成渍害。因此,这样的菜地要采用缩短畦长、高畦深沟种植,做到畦沟、腰沟、围沟三沟相配套,达到沟、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排灌自如的标准,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对于地势较高或水源不足的菜地,可采用渗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既能提高水的利用率,又可避免因漫灌对菜地土壤环境的损害。

2 深耕改土,创造深厚疏松耕作层

蔬菜根系发达,生长发育需有一个深厚疏松的耕层,这就要求种菜时严格耕作技术,精心整地。耕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土壤的垒结状况和土壤环境,创造适应蔬菜生长所需的深厚疏松的耕作层(菜地耕作层的厚度应在20 cm以上),以改善蔬菜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与营养条件。因此,菜地土壤应在施足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一般2~3年深耕或深翻1次(30~40 cm),并做到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深耕、深翻时,要注意适墒,防止烂耕烂整,破坏土壤结构。菜地要讲究整地质量,达到深、松、细、平的标准,要求土壤上层疏松绒细,下层沉实无暗垡僵块,以利于蔬菜根系舒展,扩大营养范围,更好地发挥土壤的肥力。整地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墒情,先施好有机肥料,然后深翻15~20 cm,埋严埋实地面杂草残叶和肥料,在适墒条件下,将土块耙碎整平,达到上虚下实、绒土多、无暗垡、土块大小均匀、畦面平整的标准。蔬菜直播的地块要求土粒更细,按照品种要求开好畦、沟,达到高畦深沟、沟渠相通、排灌顺畅。

3 合理轮作,改良土壤结构

蔬菜的生长期较短,一年中换茬频繁,根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尤为强烈。因此,应制定合理的轮植计划,如豆科类蔬菜与非豆科类蔬菜、深根类与浅根类蔬菜交替种植,对养分要求有较大差异且不易发生同种病虫害的蔬菜品种搭配轮流栽培,以便于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加速土壤结构改良,防止病虫害,为提高蔬菜品质奠定基础。可采用以下2种轮作方法:一是第1年栽茄果类、秋冬大白菜;第2年栽瓜类、萝卜莴笋;第3年栽豆类、甘蓝、白菜;第4年栽茄果类。二是第1年栽豆类、秋冬大白菜;第2年栽茄果类、根菜类、茎菜类;第3年栽瓜类、甘蓝、葱蒜类;第4年栽豆类。以上各轮作方法所种植的品种每年要建立田间档案,供下年度确定种植品种时参考。

4 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地力

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关键措施[3-4]。有机肥又称农家肥,是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有机肥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如人畜粪便、饼肥、绿肥、塘泥肥、作物秸秆等,几乎含有一切有机肥物质、并能提供多种养分的材料,均可用来制作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可提高蔬菜产量、改善产品品质,还可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但是有机肥必须经过沤制、堆积发酵、腐熟处理后方可施用,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料含有多种病菌和寄生虫,容易传播疾病,污染环境,危害蔬菜正常生长。有机肥一般作为基肥施用,如果肥料数量多,可结合土壤耕翻撒施,深翻入土,与土壤混合均匀。如果有机肥料数量少,可在蔬菜播种前撒施于畦面,随后翻入土中混合均匀;也可在做畦前,在蔬菜种植行上挖沟或挖穴,把肥料施入到沟内或穴内后再做畦和起垄。有机肥料施用量一般不少于37.5~45.0 t/hm2。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类粪便是生产有机肥料的上好原料,在制作有机肥时,可采取畜禽粪与农作物秸秆混合堆积发酵。其方法为:将收集的粪肥堆积后摊平,而后覆盖1层农作物秸秆,再将堆集粪肥摊平,如此重复,最后用塑料薄膜密封自然发酵,使发酵温度保持在15~45 ℃。如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与畜禽粪一同堆腐发酵效果更好。人畜禽粪尿用自制的无害化粪池进行发酵,发酵后的人畜禽粪尿成液体肥料,是蔬菜追肥的上好肥料。但此肥料浓度大,施用时要进行稀释。未经发酵处理的人畜粪便(俗称生大粪)不能直接施入菜地。蔬菜成熟收获后,要及时清洁菜园,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和地膜,减少土壤污染。

5 科学施肥,提高蔬菜品质

蔬菜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蔬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讲究施肥方法。一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施用充足的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的同时,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适量补充少量的化肥,有助于蔬菜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但要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一般菜地施纯氮量应控制在225 kg/hm2之内(折合尿素375 kg/hm2左右),并要深施10 cm以下土层。还可以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细土,混拌均匀堆放后用塑料薄膜堆闷7~10 d可作追肥穴施,也可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二是重施基肥、少施追肥。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蔬菜整个生育期的总需肥量的2/3作基肥,1/3作追肥。三是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施肥。不同土质、不同苗情、不同季节应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和施肥种类,一般低肥力菜地,可用有机肥和化肥培肥地力。砂土菜地由于保肥保水性较低,可适当增加追肥的次数。黏土菜地由于保肥保水性较好,可增加基肥的用量,减少追肥的次数。蔬菜苗期少量施用化肥利于早发快长,后期尽量少用化肥[5-6]。

此外,生物肥料即微生物肥料,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也是蔬菜生产比较理想的辅助肥料,生物肥料使用时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和植物无害且肥效持久,并可增加蔬菜的抗病能力,是当前绿色食品蔬菜提倡使用的肥料。但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肥料具有选择性作用,如大豆根瘤菌只能在大豆上使用,不能用于其他豆科作物。当前市场上出售的生物肥料品种繁杂,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生物钾肥、复合微生物肥等,一定要因蔬菜品种而异,选择适宜的生物肥料。

6 参考文献

[1] 尚庆茂.蔬菜优质商品苗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刘炳仁.特种蔬菜高产栽培新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王会礼.蔬菜保护地建造与管理新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唐懋华.菜园土壤修复及处理方法[J].上海蔬菜,2008(2):70.

第2篇

一、苗圃地壤管理及改良措施

(一)土壤管理技术措施

1.整地: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等。育苗前整地包括翻地、耙地,要做到深耕细整,耙平,要求土碎、无草根,无石块。秋季翻耕土地,翻耕深度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厚度而定,一般为20—25厘米,土壤较厚的圃地,应该先深翻后浅翻,土壤较薄的圃地,要采取翻动表层,松动底层、逐步加深的办法进行。用于插条、换床、育大苗的土地翻耕要适当加深,保证苗木根系发育需要。低湿地、土壤粘重地、有积雪的圃地,秋翻后翌年早春耙地。气候干旱地区,秋翻后翌春做床前耙地。翻耕主要技术措施为:不出生格子、随翻随耙、镇压平整、以使蓄水保墒。

2.消毒:消毒主要目的是消灭病虫。用硫酸亚铁、福尔马林等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除达到灭土壤病菌效果外,还有改良碱性土壤、促进肥效作用。

3.轮作:轮作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和调节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苗圃区间轮作顺序为播种—移植—插条—休闲。树种轮作顺序为:樟子松一落叶松一红松一樟子松。豆科作物轮作顺序为豆科作物一阔叶村一豆科作物。应该注意杨树不能重茬,不能与落叶松轮作。松类可连作4年、休闲一年连续轮作。休闲地一般采用全休闲或半休闲方式。半休闲土地只允许种植一些能够提高肥力、不影响苗木生长的农作物,不准种植蔬菜。

4.施肥:施肥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施肥量与施肥种类要根据适地、适树、适性、适量的原则进行测土施肥。施肥量一般每公顷8—10公斤。施基肥时,采取分期分层进行:在秋季翻地时,施入总肥量25%做床肥,翌春耙地前施入50%做中层肥,其余25%在作床(垄)时施入上层肥。使用的肥料必须是经过消毒及充分腐熟的。施追肥时,要根据不同的树种特性决定追肥次数,针叶树种每年追3—4次,阔叶树种每年追2—3次,移植苗追1—2次。苗木生长前期追氮肥、后期追磷钾肥。追肥方式可采用上方喷晒和开沟投放。上方喷洒追肥,要严格控制浓度。尿素肥液浓度为0.2%—0.5%,过磷酸钙肥液浓度为0.5%—1%。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洗净残留药液,以免烧苗。开沟追肥后,要及时覆土浇水。草炭土和人粪尿不能混用。

(二)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1.沙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强、要混拌草炭和有机肥。

2.偏粘的土壤,透气透水性差,要进行混沙和炉渣改良。

3.偏酸的土壤要混拌石灰、偏碱的土壤要拌沙压碱、增施磷肥、拌腐熟的草炭土。

4.采取有效的轮作、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

二、实生苗培育各环节的技术措施

实生苗是用种子直接培育的苗木,其从种子萌发、出土、生长发育到苗木出圃,各阶段环境要求严格,必须把握好作业方式、圃地选择、消毒、种子处理、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法及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

(一)作业方式、播种地选择、土壤消毒

1.作业方式:可分床作和垄作两种。选用何种方式,要根据气候、土壤、地下水位、树种不同而定。针叶树和微粒种子的阔叶树适合床作,阔叶树可采用垄作。作床规格为床基宽1.1米,床面宽1米,高15—20厘米(低洼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床可适当提高,干旱或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床面可适当低些),长按实际壮况而定,一般以10—20米为宜,步道宽40厘米。垄作规格:垄基宽60—70厘米,垄而宽25—30厘米,垄高15—20厘米。无论床作或垄作必须做到土壤疏松细碎、平整。

2.播种苗选地: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无病虫害的区域做圃地。

3.土壤消毒:为消灭杂菌病虫,播种前一周用2%—3%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3.5—4千克,均匀的浇在土壤上,七天后方可播种。也可用五氯硝基苯原粉,每平方米用6克混拌适量细土制成毒土撒于土壤中。

(二)种子催芽、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法

1.种子催芽:种子催芽目的是打破种子休眠。种子催芽方法较多,常见的有雪藏法、水浸法、混沙埋藏法、隔年埋藏法及变温处理法等,无论哪种方法要掌握好种子温度、湿度待种子有30%裂口时播种。

2.播种期:视地区而定。鸡西地区,一般以土壤解冻深度达5厘米、地温稳定在8—10度时为宜(大致5月7、8日左右)。

3.播种量:根据最适宜计划产量和种子的品质指标。用X(∥m2或∥m)=(P×n×10)/(E×K)×C计算Ⅸ—播种量、P-种子千粒重(克)、10 -常数、K-种子发芽率、E-种子净度(%)(纯度)、n-计划产苗量(株数)(密度)、C-损耗系数。

4.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及点播,微小粒种子采用撒播和条播,中粒种子采用条播,大粒种子采用点播。针叶树播幅宽5—6厘米、条播间距4—5厘米。播种后要用三合土(草炭粉、马粪及原床土)进行覆土。覆土厚度根据种粒大小、圃地土质、播种季节和覆土材料而定,一般为种子横径1—3倍为宜.微粒种子以微见种子为宜。覆土镇压后要立即浇水。

(三)苗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苗木从播种开始到苗木生长结束的年生长过程中,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按其自身规律性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等四个重要时期。必须根据苗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1.出苗期:从小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时期为出苗期。此时期正是苗木出土的关键时期,要为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此时浇水要掌握量少、次多,使床面经常保持湿润。

2.生长初期:亦叫幼苗期,以幼苗出土到旺盛生长以前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幼苗开始长出初生叶,能够独立进行光合作用,根系生长较快,产生侧根,形成根系。同时,幼苗仍很嫩,对外界不良条件(炎热、干旱、低温等)抵抗力弱。此时的技术措施为合理灌溉、及时除草松土、间苗、浇降温水、病虫害防治,提高保苗率和苗木根系生长。

3.速生期: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增加开始到高生长量下降时为止。这段时间苗木生长速度较快,此时高生长及径生长都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影响苗木的主要因子是土壤的水分、养分和气温。有些树种因缺乏水分会出现一次或两次的生长暂缓现象,有些会停止生长,有些树种易受病虫危害。苗木速生期决定苗高地径及根系等质量指标,而满足这些指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人为的创造良好的空间,这一时期的主要措施,主要是做好苗木的灌溉,追肥、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工作,但在这一时期的后阶段,要适时地停止追氮肥及灌水。

4.生长后期:从苘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时起,到苗木根系停止生长为止。这个时期苗木的生理特点是苗木高生长速度急剧下降、代谢作用减弱、然后高牛长停止、陆续出现冬芽,含水量下降,营养物质转化储藏状态,苗木逐渐形成木质化,同时,虽然高生长停止,但径和根系仍在生长。当径生长停止后,根系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才能停止生长。根据这些生理特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防止徒长,促进木质化,要停止灌溉、对苗木进行切根控制水分,同时要做好防霜冻工作。

(四)移植苗培育的技术措施

有些树种当年出不了圃,需要培育二年(如落叶松、樟子松)或三年以上(如红松、云杉)才能出圃,故需在苗圃地继续培育。苗木二年生以上培育方式有留床及移植两种,大部以培育移植苗为主。移植苗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为:

1.移植将一年生的苗木,在已做好的床上进行移植,移植时先开沟,将苗木均匀地栽植在苗床上,一般针叶树种每平方米移植160株左右(每行16株左右)。移植时要做到不窝根、不露根、不倾斜、踩实。

2.浇水:移植后马上浇好水,保证苗木吸水扎根萌发。

3.除草:换床后在顶芽及叶芽萌发前,可用果尔等药剂除草。

4.灌溉:苗木生长期间要掌握好灌溉,灌溉量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特性而定,一般讲苗木速生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要满足其生长需要。

5.施肥:苗木生长期间要进行追肥,苗木生长前期追施氮肥,后期追施磷钾肥。

第3篇

关键词:宁夏;盐碱地;造林;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1-63-02

宁夏银北地区75.6%的耕地都属于盐渍化土壤[1],其中碱化土壤(俗称白僵土)尤以平罗县西大滩最为典型。土壤pH值>9,碱化度>15%,土壤全盐含量2~5g/kg,有机质含量3~18g/kg,碱解氮14~60mg/kg,速效磷6~24mg/kg,速效钾123~230mg/kg。土壤剖面有高度碱化层,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1.5m左右,矿化度

1 盐碱土类型划分

盐碱土是盐化土、碱化土和盐碱土的总称[2]。盐碱土类型的划分以土壤全盐含量、土壤碱化度和pH值为指标,一般公认的分类标准见表1。土壤全盐含量常采用电导法和烘干残渣法测定。土壤碱化度指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与pH值一样反应了土壤碱化程度。

表1 盐碱土壤类型划分标准

[\&正常土壤\&盐化土\&碱化土\&盐碱土\&全盐(g/kg)\&4\&4\&碱化度(%)\&15\&pH值\&7~8.5\&

2 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盐碱地特殊的立地特点,植树造林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土壤返盐碱,同时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才能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

2.1 盐碱地造林准备 (1)全面整地。造林之前需进行土地规划,在灌排设施配套的前提下,全面整地。筑埂(埂高30cm,地块667~1 334m2),大面积浇水洗盐。针对宁夏银北的季节及土壤特点,一般分为秋洗和春洗。对于翌春造林的盐碱地可选择在秋末冬初灌水洗盐。春洗之后经过秋耕晒垡的土地,可在土壤解冻之后灌水洗盐,再浅耕造林。(2)开沟起垄整地。不适宜全面整地的地块,采取沟垄整地。每隔2~3m,挖深0.5~0.6m,上口宽0.7~0.8m,下底宽0.4~0.5m的沟,在沟内挖穴造林,植树面比原地面低10~15cm,使盐分集中在垄上,在沟里浇灌淡水洗盐,以减少沟里的盐分,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达到防盐躲盐的目的,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2.2 盐碱土壤改良 国内外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有以下途径:一是物理改良措施(造林底部做垫层),二是水利改良措施(灌排系统),三是化学改良措施(即施用土壤改良剂),四是生物改良措施(种植绿肥等)。针对宁夏银北地区立地条件,目前采用较多的改良措施有:(1)施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和盐碱地营养性专用改良剂。以植树穴为0.6m×0.6m×0.6m为例,碱化土壤与脱硫废弃物5.0kg/穴、改良剂3.0kg/穴比例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后回填。盐渍化土壤与脱硫废弃物3.0kg/穴、改良剂1.5kg/穴比例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后回填。(2)铺设隔离层。在植树穴的底部铺设稻草秸秆、黄沙、锯末、粉煤灰等,垫层之上与根系之间要有保护性土层,以防止烧坏根系。垫层上用原土,重盐碱地换客土,一方面能有效的防止返盐,另一方面利用优质土来保证苗木生根、萌发。

2.3 主要树种的合理选择 盐碱地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是采用耐盐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因地制宜的确定乔+灌+草、乔+灌,灌+草的不同配置模式,做到树种的多样性合理搭配。同时考虑苗木成本,就近培育的苗木一般适应性更强,路途运输短,成活率较高,造林成本也就相应降低。适合盐碱地造林的树种有:垂柳、白蜡、竹柳、国槐、沙枣、杏树、柽柳、紫穗槐、枸杞、四翅滨藜等。

2.4 造林时间 根据盐碱土壤先改良后造林的原则,宁夏银北地区应选择秋季节(10月中旬~10月下旬)和春季(3月中旬~4月下旬)栽植。春季造林宜早,土壤化冻之后即可栽植。

2.5 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1)植树后要科学灌水,利用盐水运动的规律降低土壤含盐碱量。植树后先灌大水压盐碱,并及时松土。过15d左右趁盐碱未返上来在浇一次透水,把盐碱压下去,有利于树木根系的生长促进成活。(2)盐碱地造林后要及时整修围埂,平整土地。造林后的1~3a内,在春季返盐时灌水压碱以保证幼林生长;在早春、降雨和灌水后应及时除草、中耕,防止蒸发返盐,每年1~2次。(3)要加强树冠的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在使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改良后的造林区域,每隔6a需补施(下转81页)(上接63页)土壤改良剂1次。

参考文献

第4篇

1、盐碱地种稻概述

1.1 盐碱地种稻

盐碱地种稻是指在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地上进行水稻种植。

1.2 盐碱地分类

盐碱地可以分为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轻度盐碱地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出苗率80%左右;重度盐碱地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介于二者中间为中度盐碱地。用PH值表示为:轻度盐碱地PH值为7.1-8.5,中度盐碱地PH值为8.5-9.5,重度盐碱地PH值为9.5以上。

1.3 盐碱地改良注意事项

注意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造成次生盐渍化。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2、盐碱地改良方法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技术已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以物理改良、水利改良、生物改良和化学改良为核心的四大治理体系。在此主要就灌溉洗盐、整地改良、合理培肥等方面进行论述。

2.1 灌溉洗盐

通过灌水措施使土壤盐分溶解、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同时要加台土地平整,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2.2 整地改良

要深耕深翻、适时耙地。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是返盐较重的季节。秋季耕翻尤其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所以值得提倡。

适时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2.3 合理培肥

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有机无机相结合。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腐殖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另一方面可加速养分分解,促进迟效养分转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对盐碱地采取绿化措施,种植耐盐碱的植物,能够起到很好的培肥土壤作用。

化肥对改良盐碱的作用也很重要,化肥给土壤中增加氮磷钾,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耐盐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作物产量,多出秸秆,扩大有机肥源,以无机促有机。施用化肥可以改变土壤盐分组成,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施用化肥时要避免施用碱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石灰氮、钙镁磷肥等,而应以中性和酸陛肥料为好。硫酸钾复合肥是微酸性肥料,适合在盐碱地上施用,且有改良盐碱地的良好作用。

3、盐碱地改良种稻的实践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杜蒙、林甸等地实施了盐碱地改良种稻项目,初步探索出了重度盐碱地改良种稻的处理方法。

3.1 解决盐碱地育苗问题。选择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实行客土育苗,大棚大钵体培育带蘖壮秧,提高水稻的耐盐碱能力,育苗用水为深井水。

3.2 解决盐碱高问题。一是水利措施。灌排相间,单排单灌,并增设强排泵站,便于洗盐碱,防止暴雨内涝,及时排除明水;二是改良土壤。大量应用牛粪等生物有机复合肥、盐碱地改良剂、沸石粉、稻壳粉等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采取秋翻地,通过冬季冻融交替,提高洗盐排碱效果;三是酸化措施。水稻生长关键阶段用稀硫酸调整PH值,排水后施酸调整,减轻危害。

3.3 解决本田盐碱危害及肥料固定问题。主要采取有机、生理酸性肥料,生物有机复合肥、盐碱地专用肥,大颗粒缓释肥料,增施磷肥和锌肥。施肥方法主要采取少施肥、勤施肥、叶面肥等相互配合。

第5篇

一、侵蚀型土壤改良技术

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在侵蚀性土壤的上游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对于25°以上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或种植果树。

2.封山禁牧,保护植被。

改放牧为圈养,实行封山禁牧,对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明显效果,同时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形成地域田间小气候也有重要意义。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修筑水库塘坝,横山挖截水沟,修筑梯田、侵蚀沟内修固防、横山打垅,免(少)耕栽培等多项措施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

二、白浆土障碍因素土壤改良技术

白浆土的障碍因素一是黑土层薄,厚度小于20cm,其下即为白浆层,土壤腐殖质和各种养分急剧减少,土壤潜在肥力很低。二是土体结构不良,白浆层持水量低,淀积层十分紧实,几乎不透水,使土壤即不抗旱又不耐涝。三是土壤呈酸性,有活性铝的毒害。改良白浆土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必须针对其障碍因素逐步改良,才能达到根本治理的目的。主要方法如下:

1.加深熟化耕层

由于白浆土的耕层太浅,白浆层土壤结构不良,淀积层十分紧实,极易形成厚实的犁底层,既不透气又不透水,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只有采取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深熟化耕作层,并结合增施有机肥料以利于土壤熟化,才能增加土壤的抗旱、耐涝能力,并大幅度提高地力。深耕深松要循序渐进逐年加深,熟化耕层应达到25cm,深松要达到35cm。

2.施用石灰性物质

白浆土施用石灰性物质是中和土壤酸度,消除活性铝毒害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石灰物质的用量应视土壤水解酸度而定,一般每亩0.5-1吨,施用方法关键是要充分与土壤混合,石灰性物质要细碎,撒均匀,结合翻耙地施入。

3.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保护,努力保持和增厚黑土层。

三、易涝、冷浆型土壤改良技术

1. 易涝型土壤改良技术

易涝型土壤分布于我县的低平地和山沟川地。主要土种是白浆土中的潜育或亚表潜育白浆土和泥炭土。易涝型土壤改良措施。一是种稻治涝。打井或引水在易涝地种植水稻。二是排水治涝,疏浚河道,挖修田间沟渠。三是修筑台、条田。四是施用炉灰渣或砂子等,改善易涝地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和适耕性。

2.冷浆型水稻良技术

冷浆型水稻土的主要障碍因素是水热条件不良,土壤长期浸水含大量亚铁离子并有活性铝危害。在养分性质上表现前期供肥不足,而后期供氮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或病害严重。对冷浆型水稻土的改良利用,应根据冷浆类型采取不同措施,主要是排水和增加地温,在化学方法上可施用石灰或草木灰以中和土壤酸度并消除活性铝毒害。

四、增加有机物质,培肥地力措施。

1.客黑土 增加耕层黑土层厚度

农谚说:“黄土换黑土,一亩顶两亩”。对露黄或耕层黑土不足20cm的地块进行客黑良。用库塘泥、山地腐殖土,草炭土等有机质含量较高黑土进行土壤改良。用库塘泥、山地腐殖土,草炭土等有机质含量较高黑土进行土壤改良,每年集中力量有计划进行客土肥田,坚持下去,效果非常明显。

2.秸秆、根茬还田

作物秸秆和根茬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矿质养分,还田后经微生物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据统计,连续十年机灭茬地块有机质含量比人工刨茬地块绝对值增加了30%。秸秆、根茬还田要与深耕深翻相结合,同时注意增加氮素肥料,以利于秸秆分解转化。

3.增施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除供应作物养分外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料施用量每公顷应保证在40吨以上,要努力提高有机质含量。施用有机肥料要注意发酵后施用,防止透风、炕种、烧苗和减少污染。

4.改善土壤环境调节水肥气热状况

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使之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养分的分解、供应和积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抗旱、耐涝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中低产田;现状;障碍因素;改良利用;广东中山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52-02

耕地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1-2]。例如,耕地质量的优与劣,耕地的利用方式和管理水平,农作物的布局等。在诸多制约因素中,以耕地质量最为关键。根据中山市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中山市的农作物产量60%~80%来自地力,单产越高,地力产量占的比例越大。因此,了解耕地资源质量及其分布状况,是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基础。

1 中低产田现状分析

1.1 面积与比例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中山市菜地、旱地等各利用类型中低产田有20 064.87 hm2,其中中产田18 639.4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73%。其中旱地面积比例占中、低产田面积最大,达到了92.90%。进一步分析发现,旱地面积的68.33%都属于中低产田;占中、低产田面积比例第二大的是菜地,其占中山市菜地总面积的61.58%;占中低产田面积比例最小的是水浇地,占中山市水浇地总面积的39.78%。

1.2 中低产田类型与分布

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和结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T309-1996),可以把中山市中低产田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瘠薄培肥型、灌溉改良型、渍潜稻田型和过砂过黏型(表2)。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和缓坡地的淹育型水稻土上;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沿江两岸部分河流冲积土田和部分宽谷冲积土田以及山间谷地较高的地段或山地到平地的交接处,地形倾斜,呈梯级状分布;渍潜稻田型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区段和山地丘陵的坑田区。

据统计,中山市中低产田类型中,占中低产田面积的30.06%是过砂过黏型,面积为6 031.73 hm2;占中低产田面积12.16%是灌溉改良型,面积为2 439.4 hm2;占17.28%的是瘠薄培肥型面积为3 466.87 hm2;渍潜稻田型占40.50%,面积为8 126.93 hm2。说明中山市耕地中低产田类型主要为渍潜稻田型,其次是过砂过黏型和瘠薄改良型。

2 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

年产量12 t/hm2以下的中、低产田20 064.87 hm2,究其低产的原因,排除其他因素外,中山市土壤存在的肥力障碍因素是中山作物低产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的土壤特点为“涝、砂、板、浅、瘦、旱、渍”等。

2.1 水分状况差

中山市中低产田的最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是水分。作物所需水分全靠天然雨水。水稻生长过程所需水分有1/2以上需要通过人工灌溉水源提供,即使是降水量比较充足的湿润年份,平均也有30%的水分依赖人工灌溉。而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是缺乏灌溉条件,由于灌溉条件的缺少,导致土壤缺乏水分,从而容易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经常浸渍土体,使其处于高度还原状态,随水自下而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潜育层,水多气少为潜稻田型中低产田主要持点。

2.2 耕作层浅薄

耕作层土壤是农作物生长活动的场所,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大部分由耕作层供给,如果耕作层浅瘦,则其所提供的养分不能满足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据调查,中山市耕地土壤耕层厚度在10~14 cm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7.89%;在14~16 cm的占15.70%。表明中山市部分耕地的耕层厚度浅薄。

2.3 土质黏重,土壤结构性不良

土壤中水分的保持与供给,通气性能的好坏,土壤温度的调节以及营养因素的释放与吸收均与土壤质地有关。中山市耕地土壤质地偏砂、偏黏的面积较大,偏砂的(紧砂土和砂壤土)面积为5 454.67 hm2,占耕地总面积15.71%;质地较黏的耕地面积(轻黏土、中黏土和重壤土)共26 113.2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75.27%。耕地土壤过砂易沉浆板结,土壤养分含量低,由于含砂量大,保水保肥力差,使得农作物有前劲无后劲;过黏土壤含砂少,黏性大,难于耕作。由于成土母质为珠江三角洲沉积物,土壤含物理黏粒多,土质黏重,多为重黏土或者轻黏土;另外部分沙田处于脱沼初期,层次发育不明显,熟化程度低,耕层多为块状或者糊状结构,黏性大,通透性差。

2.4 耕层土壤酸碱性不适宜

耕层土壤中的有机态养分需要大量的土壤微生物转化,因此如果要使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达到最大,要求土壤的酸碱度一般以接近中性最好[3-4]。此外,一些作物对土壤酸碱性范围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大多数作物而言,pH值在6.0~7.5较为适宜。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酸性范围内的样点数占总样点的比例为32.40%,强酸性范围内的占13.44%。由此可见,中山市部分耕地土壤偏酸。

3 中低产田改良利用措施

中低产田的改良、耕作和培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等综合措施,消除或减轻中低产田土壤限制农业产量提高的各种障碍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其中耕作培肥对中低产田的改良效果是极其显著的。例如,通过施有机肥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为作物生长提供部分营养物质;通过校正施肥,依据当地土壤实际情况和作物需肥规律选用合理配比,有效控制化肥施用对土壤性状的影响,达到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有着各自的特性,因此应该针对每种类型的中低产田自身的特点采取对应的改良措施,以下针对中山市有代表性的中低产田改良措施进行分述。

3.1 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

本类型中低产田的产生,是由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稻田种植制度对土壤水分需求上的差异,而产生干旱缺水,需要通过改善灌溉条件加以改良。其主要分布于丘陵缓坡、地势较高、缺乏水源灌溉的水稻土和旱地。其共同的特点是地势高、受冲刷、砂砾多、养分低、漏水漏肥、土层浅薄。在利用上应注意解决水源,修筑梯梗,完善田间排灌系统。对于望天田由于改造成本较大,应根据现有条件进行改良,其中有条件的可以用于农作物灌溉。如果没有办法建造池塘蓄水,可以进行水田改水旱轮作或水田改旱地等方法改良。对于水稻田贯彻水旱轮作的方法改良,逐步加深耕层打破犁底层,并通过增施有机肥,来逐步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的通透能力,同时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旱地可以通过实行果油、果粮间作,改良土壤肥料利用情况,改善土壤水分的涵蓄情况。

3.2 渍潜稻田型中低产田

本类型中低产田由于没有良好的天然排水通道,也没有人工排水沟渠,经常处于终年渍水难排状态。此类田的特点是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有机质分解慢、速效养分低。通过建立健全田间排水系统,排除田间渍涝,改良土壤的通透性是渍潜稻田型水稻田改良最关键的措施;改革土壤耕作制度,进行土壤热、水、气、肥的调节性,最终改良土壤水分状态;通过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来改善土壤的营养环境;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根据所处的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使用特殊的改良措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利用[5]。

3.3 瘠薄培肥型和过砂过黏型中低产田

本类型中低产田在中山市分布十分广泛,从山坑到宽谷再到河流冲积平原都有其分布,其土壤特点是“砂、黏、板、浅、瘦、咸、酸、毒”。根据障碍因素的类型,将这一部分稻田,归纳为黏瘦类水稻土和紧实类水稻土。

3.3.1 黏瘦类水稻土及其改良。黏瘦类水稻土为发育于各种黏质土壤上的水稻土。有机质十分贫乏,结构性比较差,质地黏重,耕性不良,适耕范围小,土壤黏粒含量在30%以上,黏结力和塑性指数都很高,土壤极易板结,通透性差,难耕、难碎、耕作质量低,有效养分不高,有机质、氮素和磷的含量都偏低是中山市质地较黏的顽泥田主要障碍因素。黏瘦类水稻土的改良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带有大量纤维素的有机肥,如绿肥、秸秆还田等。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复合胶体的品质,使土壤疏松,为加深和熟化耕作层创造物质基础。其次,实行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逐步加深耕作熟化层,注意增施磷肥。还可根据不同条件,采用犁冬晒白、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另外,也可采取逐年加沙、改善土壤质地的措施。

3.3.2 紧实类水稻土的改良。紧实类水稻土特点是质地粗,无结构、黏着力不强、易沉实淀浆板结;保肥供肥能力差、黏粒胶体含量低,交换量低,保蓄能力差;非毛管孔隙多,不保水,渗漏快,抗旱能力差;养分贫瘠、有机质含量少。此类型主要的障碍因素是耕作层浅薄、瘦,容易漏水漏肥,往往多施肥时暴长,少施肥时作物生长差或者有前劲无后劲。主要改良措施包括:开好各种沟渠,防止黏粒流失;逐年客土,增加物理系黏粒;中和酸性,增施磷肥、钾肥,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在施肥上做到勤施薄施,防止多施用的肥料流失;增施有机肥[6]。

4 参考文献

[1] 刘继善.对开封市中低产田综合开发利用浅议[J].河南农业科学,1989(2):22-23.

[2] 刘义平.福安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09(9):61-63.67.

[3] 杨琳,夏海鳌,黄铁平,等.湖南省耕地土壤退化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355-357.

[4] 邹镱,凌征龙.平远县中低产田综合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4):299.

第7篇

关键词 耕地质量;改良对策;农业结构调整;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97-02

商水县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总耕地面积101 242.0 hm2。商水县耕地地力分4个等级,其中一等地15 414.3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2%;二等地55 421.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4.7%;三等地21 175.3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9%;四等地9 395.3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2%。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1 耕地改良利用策略

耕地地力改良利用围绕耕地资源类型区建设,实现中低产田的改良。针对土壤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性状,加强土壤管理,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质地及质地构型的良性转变。以强化耕地质量管理为切入点,提出耕地利用改良的意见。

1.1 按利用类型分区改良利用培肥对策

1.1.1 Ⅰ区。西部高平地粮烟套作种植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井灌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增施钾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耕地利用上,在稳定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的同时,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发展烟叶生产,扩大小麦―烟叶等套种面积,打造本县西部优质烟草生产基地。

1.1.2 Ⅱ区。沙河南典型潮土粮棉瓜套种培肥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重点,增施有机肥料,推行秸秆还田,落实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培肥土壤。种植利用上可分东西2片进行改良:西片以邓城为中心,东西延伸,在稳定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同时,增加小麦―花生套种面积,打造本县优质花生基地;东片以黄寨为主,在稳定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面积的同时,扩大小麦―棉花、小麦―西瓜套种面积,打造本县优质棉花、西瓜生产基地[1-2]。

1.1.3 Ⅲ区。中部缓坡地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完善配套田间水利工程,增施有机肥、加深耕层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近年来,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灌排体系基本形成,旱涝保收面积约占本区耕地面积的80%以上,加之本区土壤肥沃,现已成为商水县粮食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深耕改土,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理化性状;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不断提高防涝、抗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种植利用上,在稳定小麦、玉米面积的同时,扩大小麦良种繁育面积,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打造本县高标准粮田核心区。

1.1.4 Ⅳ区。城郊特色农业示范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注重增施有机肥料肥,倡导秸秆还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升土壤肥力。种植利用上,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倡发展特色农业:即以汤庄产业园和大井花卉园区为龙头,推进园林花卉生产上规模;以城关乡苏坡村和姚集乡陈庄村的棚菜生产,带动绿色蔬菜生产上台阶;以练集镇朱集村的葡萄和城关乡大刘村的甘蔗种植,带动观光农业创品牌。生产上,采取模式化、集约化科学管理措施,建立半封闭式生态园。尽快建设一批标准化温室,提高保护地栽培管理档次,联合农业科研院校,建立高效农业科技园,打造本县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4]。

1.1.5 Ⅴ区。东南砂姜黑土洼地粮油种植综合利用改良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田间工程基础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疏通田间排水沟。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增加有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深化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稳施氮肥,合理分季施用磷肥,科学补施钾肥和微肥。提倡间作套种和轮作,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小麦、大豆等粮食面积的同时,扩大小麦―芝麻种植面积,打造本县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1.2 依质地类型分区改良培肥建议

1.2.1 轻型质地培肥区。该类型耕地分布于沙南粮棉瓜种植培肥区和城郊特色农业示范区,面积11 266.09 hm2。其土壤特征特点为耕层质地轻,多为紧砂土、轻壤土、中壤土[5-6]。质地构型有壤身砂土、砂身轻壤、夹砂中壤、砂身中壤、砂底中壤5种,土壤速效养分和潜在养分均较低,主要障碍因素是耕层或心土层土壤质地较轻,部分土种有砂漏层,保水保肥性能差。改良措施:一是秸秆还田。实行秸秆还田,强化措施落实。小麦实行麦秸、麦糠就地覆盖还田。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提倡过腹还田。二是增施有机肥。每年施用优质有机肥30~45 t/hm2,提倡连年施用。三是保持耕层相对稳定,注重营造犁底层,稳定耕层厚度20~25 cm。四是完善田间灌溉工程。田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达到灌溉保证率90%以上。五是实施配方施肥。在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在施肥方法上要针对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的特点,根据肥料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六是种植适宜品种。选择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较好、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的品种种植,利用作物的高产稳产特性提高单产。

1.2.2 中壤类型质地培肥提升区。该类型耕地在商水县分布广泛,各区均有分布,面积55 973.0 hm2。土壤质地类型主要有中壤土、重壤土较少。质地构型有夹砂重壤、均质中壤、均质重壤、黏身中壤、均质中壤、砂底中壤、壤身重壤、砂身重壤。耕性较好,养分含量略高,保水保肥性能总体水平一般;部分土壤质地构型不良,土壤养分水平差异大是该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培肥改良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年施有机肥30~45 t/hm2,坚持连年施用。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针对质地构型不一和土壤养分水平差异大之特点,采取缩小取样单元,缩短取土间隔年限,跟踪监测耕层养分变化动态,及时调整施肥配方,以提高配方施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三是秸秆还田。大力倡导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水平。四是完善田间水利工程。以井灌为主,完善田间水利工程,使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

1.2.3 黏重质地类型改良培肥提升区。该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县域中南部之东西走向地带,分布于Ⅰ区―西部高平地粮烟套作种植区,Ⅲ区―中部缓坡地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Ⅳ区―城郊特色农业示范区,Ⅴ区―东南砂姜黑土洼地粮油种植综合利用改良区,面积34 002 hm2。耕层土壤质地黏重,质地构型为壤底黏土、均质黏土,心土层土壤质地多为重壤或轻黏。该类型土壤速效养分和潜在养分含量都较高,但耕层过浅;心土层土壤质地过于黏重,水分物理性状不良,排水不畅,易旱易涝。土壤耕层过浅和易旱易涝是该类型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改良措施:一是秸秆还田。推行秸秆还田,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以促进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进而改善耕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实行麦秸、麦糠就地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提倡秸秆连年还田,倡导过腹还田、堆沤还田、沼肥还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二是加深耕层。通过加深耕层,破除障碍层次,扩大作物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加深耕层要采取逐渐加深的方法,每年耕深增加3~5 cm,直至耕深达到25~30 cm。三是增施有机肥。每年施用优质农家肥30~45 t/hm2,提倡连年施用。四是完善田间排灌工程。田间排水工程要做到干渠、支渠、斗渠、毛渠配套,达到10年一遇的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五是配方施肥。在实行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

2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农业结构调整计划

依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参照商水县土壤类型、自然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传统耕作习惯,在分析耕地、人口、农业生产效益的基础上,在保证粮食总产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提出商水县农业结构调整计划[7-8]。

2.1 切实稳定粮食生产

一是确保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稳定。小麦、玉米是商水县两大粮食作物。商水县土壤和自然气候条件适合小麦、玉米种植。小麦、玉米生产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是商水县粮食的两大优势作物。根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4个等级的耕地均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因此要确保小麦、玉米面积的稳定。小麦面积宜稳定在81 300 hm2以上,夏玉米面积宜稳定在53 400 hm2以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是改善耕地不良因子,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三是运用集成农业新技术,开展高产创建,促进粮食高产。综合运用土地资源、良种良法配套、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开展高产创建,组织高产攻关,力争产小麦1 050 kg/hm2以上、玉米1 200 kg/hm2以上,实现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2.2 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产

结合群众种植习惯,积极引导,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优势,争取单位面积耕地生产效益最大化。

3 参考文献

[1] 蒋千顺,罗新民,杨地雄,等.邵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7-59.

[2] 谷淑湘,王建明,李明琴,等.阿荣旗耕地质量状况及改良利用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75-77.

[3] 翟国栋,汪航,周建光,等.浠水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9):302-303.

[4] 邬宗应,王向东,李小刚,等.六安市金安区耕地质量建设和改良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18-6019.

[5] 陈春何.泸水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利用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0):50-51.

[6] 田瑞波.新晃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第8篇

关键词:林木;种苗苗圃;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S61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政府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国林木种苗产业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现实中逐渐暴漏出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一、青海种苗经营的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造林绿化的成败。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因此,培育和生产品种对路、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的林木种苗,是提高造林绿化成效,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我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中之重。青海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局限,适生树种比较少,在播种育苗生产中,无论采用何种育苗方式,在播种后都应力争使种子早发芽,达到早出苗、早齐苗的要求,才能培育成壮苗。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种苗培育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林木种苗质量的优劣决定着造林成败的关键。造成以上原因是因为:

1、林业的短期行为造成种苗市混乱

长期以来,我国的林业建设都没有把良种壮育苗做为培育森林的重要基础手段,而是单纯注重育苗单位的经济效益,如何维持职工开支,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与走可持续发展是相违背的。

2.单纯任务观念造成经营监督力度不够

林木种苗的培育单纯的注重完成任务和计划,根本不考虑造林更新的需求,存在着只要完成育苗任务就可以交差的错误思路。加之对种苗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导致造林良种化程度低,种苗与造林的环节长期脱节。

3.种苗产业布局不合理管理粗放

我国现有的专业育苗基地是过去依据造林状况按照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开发建设的,如今无论是在规模、地理分布和产品结构上都已经不能适应造林更新的需要。种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所以必须依据市场来培育需要的品种才能实现苗木的产业化道路。

4.行业保护的严重制约造成病虫发生严重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家为了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实行了种苗专营的政策。这就使得一些国有苗圃把种苗专营片面地理解成行业保护,不仅没能很好利用扶持政策,还形成了在资金上等、靠、要,在生产上靠计划、靠调拨的错误思想。市场经济下育苗生产经营如果缺乏市场意识就会导致苗木生产的经济危困和效益滑坡,从而造成了国营苗圃基地建设滞后于现代林业的发展。

二、苗圃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苗圃土壤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原因也多种多样。下面,笔者仅就开发的新苗圃的土壤结构问题以及连年种植后的土壤问题进行分析。(一)盲目地开发新苗圃,对土壤结构不了解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全国各地的苗木需要量也逐年递增,致使有些地方盲目开发新苗圃,土壤问题比较严重。一些新苗圃的土壤是呈块状结构,由于相互间的彼此支撑,导致孔隙增大,造成大量的水分蒸发,对苗木的生长非常不利;还有的苗圃土壤是片状结构的,呈水平面排列状,这样的土壤不仅透气性差,透水性也不好,土壤容易干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还有的土壤是呈柱状或棱状体结构,比较坚硬,苗木的根系很难深入到土壤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另外,这样的土壤结构,其内部的无效孔隙倒是非常具有优势,导致水肥流失。

(二)连年种植,导致土壤板结,肥力降低

由于许多苗木种植户出于利益的考试,盲目追求产出,盲目追求增加高利润品种的种值面积,又没有科学的方法,导致许多苗木种植户在苗圃里连年种植相同的品种,致使土壤中的水分严重不足,养分越来越匮乏,透气性不好等问题,从而使育出的苗木成活率越来越低,质量也连年下降,严重的会导致病虫害加剧。

三、 改良土壤的主要策略

改良土壤的办法有许多,但归纳起来也不外乎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三种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详述。

(一) 通过物理措施改良苗圃土壤

具有团粒结构体的土壤才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这样的土壤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土壤里的水分和空气、养分的消耗和累积之间的矛盾。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的温度和植物根系的生长伸长条件。因此,采取科学措施,使土壤变成团粒结构体是改良土壤的良好办法之一。

1、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片状结构体、柱状和棱状结构体的土壤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深翻松土、深翻种植和施用有机肥的办法来解决.

2、针对块状结构体的土壤则可以通过辗压的方式,或者在土壤里掺入少量的河沙,如果是北方,取河沙不方便,则可以用炉渣灰代替河沙。如果种植面积比较大,还可以考虑用粉煤灰。

(二) 通过化学措施改良苗圃土壤

通过化学方法改良土壤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在苗圃里广泛施入土壤改良剂和微肥的办法,改良苗圃土壤。

1、土壤改良剂,主要是用来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改良后的土壤能够很好地适宜苗木生长,其本身不能为苗木提供养份。

土壤改良剂的种类有许多,不同的改良剂有不用的作用,一定要科学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切不可盲目使用,避免适得其反,加剧土壤的问题。 如:通过给土壤施石灰(主要成份是氧化钙)的方法,来中和土壤的酸性,使土壤的PH值更合理,切不可将此改良剂使用到碱性土壤里;通过给土壤施石膏(主要成份是硫酸钙)的方法,来抑制土壤中的钠离子,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等离子;通过给土壤施有益微生物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等。总之,通过施入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

2、 微肥,是指给植物提供生长时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的肥料。如:铜肥、硼肥、钼肥、锰肥、铁肥和锌肥等。通过在土壤里施入这些微肥,可以给苗圃中的植物提供相应的营养,使土壤中的酶活性增强,土壤的养分提高,使苗木更健康、更茁壮。

(三) 通过生物措施改良苗圃土壤

通过生物措施改良苗圃土壤的办法也比较多,但就其分类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通过轮作式种植法,让植物间彼此相互制约,用来协调土壤的营养;另一个是通过人工施肥的办法,人为的制造生物菌群,进而改良土壤的有益微生物。

1、采取轮作的方法。

在苗圃中种植苗木,应该轮换种值。这一轮种一个品种,下一轮就应该进行更换。轮作是一种常见的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生物学措施。

众所周知,不同的植物品种,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因此两类苗木轮换种植,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同时,有庞大根系群的苗木,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深根的苗木又可以吸收到那些由浅根系的苗木溶脱下来而移动到比较低层的养分,并把深层土壤的养分吸收转移上来。所以,将不同根系的苗木,吸收养分不同的苗木进行轮作,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2、 采取施有机肥的方法

在苗圃中进行苗木育苗的过程中,通过施有机肥的办法,在用地的同时养地和护地是非常常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 这种办法既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温,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同时,在苗圃中施入有机肥,还能给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繁殖环境,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肥更好地进行分解和生化, 形成腐殖质、果胶和多糖等有机胶体结构。这些胶凝物和土壤复合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团聚体和团粒结构, 从而改变土壤机械组成和结构, 增加土壤肥力。当然,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追施有机肥,主要以腐熟的粪肥和尿为主。

四 结束语

通过对林木的分析及种苗培育的条件环境,做出来诠释,从应改善苗圃土壤存在的问题及土壤改良的办法提出几点建议,土壤的改善能够大大的提高育苗的产量。因此希望从事苗圃苗木种植的人员,能够针对自己苗圃的实际情况,寻找出更多的、更科学、更经济实惠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王方群,原永涛等.脱硫石膏性能及其综合利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1):41-44.

第9篇

【关键词】营口地区;园林植物;耐盐性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营口位于我国东部半湿润季风区,辽东半岛西北部的沿渤海滩涂地。近年来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营口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在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以及园林布局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矿化度大,地下水位高,冬春季风严重,冬季漫长,天气寒冷空气干燥,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给园林绿化工作带来很大的制约,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土壤盐碱化严重这一因素。

盐碱土主要由Na+、Ca2+、Mg2+等3种阳离子和CO32-,、HCO3-、Cl-、SO₄2⁻等4种阴离子形成的12种盐构成。土壤中盐碱过多时,就会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当土壤表层含盐量超过0.6%时,大多数植物己不能生长;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超过1.0%时,只有一些特殊适应于盐土的植物才能生长。土壤盐碱化的不良影响是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降低,并且土壤中过多盐碱,会对植物形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根据盐碱地造林后树木的生长情况和盐碱危害的程度可分为四级:1级,树木生长发育正常;2级,树木生长发育受抑制,部分叶片变色,如叶缘退绿发黄,叶表面可能有盐碱危害的斑点。但尚属树木耐盐的适应范围;3级,树木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部分叶片变色枯萎甚至脱落。叶片脱落,一般发生在7月中旬以后的高温季节,叶片枯焦急剧发展,叶柄基部产生离层而脱落树木的生长量很低,超过树木的耐盐能力;4级,树木遭受盐碱危害而死亡。

1形成盐害的主要生理原因。

一是由于土壤盐分过多,引起溶液浓度过大和渗透压过高,使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物生理性干旱,枯萎死亡;二是盐离子的毒害作用,使植物体累积盐离子过多,并影响干扰植物吸收其他养分;三是受到盐害的植物对虫害、大气污染等外界不良因子的抵抗能力下降。

2对抗盐碱土对植物的损害的措施。

2.1对土壤的物理改良措施。

具体改良措施如下:一是在地势较高淡水资源较丰富的地段采取淡水洗盐的措施;二是在地势较高处栽植行道树,采用大穴换土治盐措施;三是在平地植行道树采用走穴换土,底部放炉灰碴10公分保持渗水,上部做挡土堰口的措施:四是在土壤含盐较高的主要景区采用下部隔离抬高换土,封底抬高换土和地上花盆式抬高换土措施。

2.2生物改良措施。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有机质缺乏,含氧量低,是盐碱地的特点。增施有机肥料或种植绿肥,一方面可增加土壤养分,另一方面可改善土壤结构而有利于脱盐。根据以往经验,盐碱土种3年紫花苜蓿后,土壤含盐量由0.18%下降到0.038%,有机质由0.9%上升到1.23%,成为脱盐土。土壤含盐量0.3%-0.5%的盐碱土,先种2年田箐以改良土壤,再种紫穗槐3-5年,则土壤含盐量可降至0.25%左右,即可种植耐盐树种。

2.3对土壤进行化学改良。

由于土壤中碳酸钠和重碳酸钠的存在,而引起土壤严重碱化(PH值达到8以上),使土壤产生不良物理性状。所谓化学改良,就是针对碱性土的这种化学特性,用化学方法加以改良。化学改良的途径,第一是在土壤中增加钙离子,以置换出土壤胶粒上的钠离子;第二是施以酸性化学物质,以氢离子置换交换性钠离子和中和土壤碱性。常用的改良剂有:可溶性钙盐类、酸类和成酸类化学物质。

3对耐盐树种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3.1耐盐能力强。

所选造林树种的耐盐能力,要与造林地的土壤含盐量相一致,同时还要考虑树种对不同盐分的适应性。

3.2抗旱耐涝能力强。

盐碱地分布区一般多为干旱低湿盆地,往往是洪涝旱碱并存,因此选择耐盐树种时,还必须注意它的抗旱耐涝能力。

3.3易繁殖、生长快。

选择繁殖、生长快的树种,有利于尽早郁闭成林、覆盖林地、防止土壤返盐,并能逐步降低林地表层土壤含盐量和改良土壤。

3.4经济价值高。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盐碱程度严重的地区尽量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

4营口地区使用的主要园林植物

4.1 在营口地区多年的实践经验中,使用的主要乔木树种。

青杄云杉、法桐、银杏、国槐、垂柳、新疆杨、银中杨、加杨、龙爪槐、合欢、臭椿、五角枫、复叶槭、水曲柳、紫椴、蒙古栎、山皂荚等。部分小气候良好的地区可增加品种侧柏、油松、黑松、香花槐、栾树、垂榆、京桃、辽东栎、灯台树等。

4.2主要使用的灌木。

紫丁香、连翘、玉兰、榆叶梅、红瑞木、红王子锦带、红叶李、金叶榆、绣线菊、金银忍冬、珍珠梅、紫叶小檗、月季等。

4.3藤本

为了有效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丰富城市景观,还可以垂直绿化,植物主要有五叶地锦、紫藤、葡萄、山葡萄、茑萝、葛藤等。

4.4草坪

在适应营口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冬季寒冷漫长的自然条件下,草坪草种要求植物生长迅速、绿期长、耐修剪、适应性强、与杂草竞争能力强、株矮叶细、生长一致。一般用于做观赏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固土护坡草坪等。草坪植物营口地区的主要品种以早熟禾、黑麦草为主。

4.5宿根花卉

多年生的宿根花卉主要种类有:地被菊、景天、假龙头、鸢尾、萱草、玉簪、丛生福禄考、荷兰菊、马蔺等。

5营口地区园林绿地植物配置要点。

5.1乔、灌木、地被配置基本合理。

结合灌丛与草坪草及其他矮生地被植物配置,取得很好的园林场景效果。充分发挥多种植物材料在树形、姿态、色彩等方面美的素质,通过和谐、对比、变化及统一构景,有机结合,体现园林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

5.2考虑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

树种配置基本能考虑各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形成丛(群)植群落,比较注重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形成景观特色。

5.3乡土树种与新种类结合

以乡土树种为主,并结合应用外来树种和新培育植物种类,配植成人工群落。

5.4发挥植物季相特点

营口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在植物应用上能发挥植物的季相特点,形成不同季节的季相景观。春有玉兰、碧桃、榆叶梅、连翘等;夏有荷花、合欢、栾树、木槿等;秋色叶树种也较丰富,有五角枫、茶条槭、白蜡、银杏、火炬树、红瑞木、五叶地绵等;冬季松柏常青,还有白皮松、悬铃木等树种干色突出。

总而言之,一切改良土壤的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改良盐土时不能只用单一方法,应着重综合开发;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改土措施都等量齐观,而要因地制宜,有主有辅。而在众多的改 土措施中,关键的是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做好水的文章,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径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管水,才能提高园林绿化植物在营口地区的盐碱土上的成活率,并且合理搭配适宜的树种,在栽植前考虑到其生物特点,树形树色,花果期或观赏期等因素,统一调配,合理配制,就能在营口这座北方沿海城市创建一个高水准的园林绿化平台。

参考文献:

1九种耐盐植物在滨海盐碱地的耐盐能力试验谢小丁,邵秋玲 ,李扬

2滨海地区耐盐植物资源增量赵红梅

第10篇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成因;改良措施;江苏泰州;姜堰区

中图分类号 S158;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60-02

Fertility Evaluation of Farmland and Soil Improvement Using Measures of Jiangyan District in Taizhou City

WANG Yan-rong MIAO Chen XU Ai-xia

(Jiangyan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Tai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Taizhou Jiangsu 225500)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farmland productiv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level cultivated land of Jiangyan District in Taizhou City,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low and medium grade soil improvement using were put forward. Under the support of county territory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according to Jiangyan District farmland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ethod,the farmland production potential were divided,the whole district farmland productivity were divided into 4 grades.Through the fertility evaluation of the farmland,the middle-and-low-yielding fields distribution area,area and obstacle factors were concluded,and on this basis the soil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to further improve the farmland productivity,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f Jiangyan District.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cause of formation;improvement measures;Taizhou Jiangsu;Jiangyan District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农业耕地资源不断被占用,而开发边际土地的余地已十分有限,未来耕地的形势将更趋严峻[1]。这种状况已直接影响到粮食的安全问题,而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强耕地生产能力[2]。目前随着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采取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充分了解本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为人们客观地进行决策、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强耕地生产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将以泰州市姜堰区为例,探讨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以此为基础对低产田以及土壤改良提出建议,以提升姜堰区农业生产竞争力。

1 姜堰区耕地土壤概况

姜堰区位于长江下游,江淮之间,全区耕地面积4.87万hm2。由于成土母质、水文地质、植被、气候、耕作等因素的差异,境内形成了以新通扬运河(东西向)为界的南、北2个不同农区,新通扬运河以南的地区为高砂土农区,土壤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含量较低,土种以高砂土为主;新通扬运河以北的地区为里下河农区,土壤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含量较高,土种以小粉浆土和勤泥土为主。

2 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

2.1 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影响姜堰区耕地地力的主要因素,结合姜堰区土壤和农业生产等实际情况,按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所列气象条件、养分状况、理化性状、剖面性状、立地条件、土壤管理等6个方面64项指标要求[3],由江苏省土肥站、扬州大学及姜堰区农技推广中心的15位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区域特征、数据资料等多方面情况下,经过反复的商讨和反馈,采用特尔斐法从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选择了五大类、13个指标作为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形成了适合姜堰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2.2 各指标权重计算

对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进行赋值,并通过建立层次模型结构和判断矩阵,得到各个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将各准则层和对应的指标层权重系数相乘,可计算得出每个评价指标对耕地地力的组合权重,如表2所示。

2.3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对单个评价因子进行定量化的评价,对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评定出相应的隶属度,对定量数据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结合的评定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将各评价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相应的隶属度。用加法模型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地力指数,并根据指数变化规律,运用累积曲线法将姜堰区耕地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如表3所示。

3 各耕地地力等级特征

3.1 各地力等级土壤理化性状特征

为了对不同等级耕地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对同一地力等级耕地管理单元相应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得出各等级耕地间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一至四级地,除速效磷和pH值以外,其余理化性状都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表4),掌握这一规律可以科学地对各等级间耕地土壤状况进行改良。

3.2 不同土壤类型地力等级分布

根据区域土壤组合特征、农业利用特点及改良利用方向的一致性原则,对姜堰区两大农区耕地地力分别进行了划分,通南潮土区耕地地力主要集中在二级和三级,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8.53%和23.39%;里下河水稻土区耕地地力主要集中在一级和二级,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5.05%和20.94%(表5)。

4 姜堰区中低产田成因分析

结合姜堰区实际生产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将上述的三、四级耕地定为姜堰区的中低产田,面积为15 808.22 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2.26%,主要分布于通南潮土区,里下河水稻土区零星分布,这些中低产田存在土壤养分含量低,耕层厚度薄等因素,阻碍了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姜堰区耕地中的中低产田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重用轻养、用养失调;土壤养分不合理;耕作层较薄,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差;土壤黏重或者较砂,易旱易涝[4]。这些因素导致了姜堰区耕地中的中低产田出现。改良并合理利用这些中低产田对本区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搞好高产土壤培肥的同时,还要注重采取综合措施,对中低产田土壤进行改良利用,使之逐渐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以推进姜堰区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5 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根据土壤分布与地貌区域的一致性,以及生产上的主导限制因素和改良利用方向上的一致性,拟定出全区两大改良利用区,并进一步提出不同的改良利用方向和培肥改土途径[5-6]。

5.1 通南潮土区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本区耕地特点是地势高亢,土壤质地为砂质,砂粒含量高,水土易流失,漏水漏肥严重,土层较薄,土壤中养分含量低。改良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增强土壤的抗逆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另外依靠畜禽养殖业,积造优质的农家肥,逐步增厚土壤耕层和有效土层,培肥土壤。二是坚持水旱轮作,平整土地,改变沙土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三是针对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特点,讲究科学施肥,实行“少吃多餐”的施肥方法,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积极推广微肥。四是增施钾肥。该地区中低产田土壤普遍缺钾,应合理增加作物钾肥的施用,增加土壤钾素的积累,防止作物缺钾[7-9]。

5.2 里下河水稻土区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本区土壤质地较黏重,绝大多数土壤的耕层质地在重壤以上,土壤通透性较差,易形成耕层下滞水,或形成暗渍。改良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只有不断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力度,才能逐步改善土壤结构。由于这些土壤较黏重,因而增施有机肥是改良土壤的有效途经。二是增磷稳钾。该区耕地养分供应不平衡,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低,在农业生产上要降低氮肥施用量,注重增磷稳钾,农业生产中注意施用高磷的配方肥,以提高土壤中磷的库容量[10-11]。

6 参考文献

[1] 蔡运龙.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地理科学,2001(1):1-6.

[2] 郑海霞,封志明.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价[J].资源科学,2003,25(5):33-39.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耕地地力评价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刘义平.福安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09(8):61-63.

[5] 王慧.利辛县耕地土壤类型特点及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9):257-264.

[6] 张清华,史琢,韩翠萍,等.扎兰屯市耕地质量现状与改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89-90.

[7] 张宏成.宽甸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3):9-11.

[8] 黄勤,马中文,方黎,等.阜南县耕地地力评价与中低产田改良[J].中国农学通报,2012(9):98-103.

[9] 蔡立群,张仁陟,罗珠珠,等.基于GIS的定西市安定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2):148-153.

第11篇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 生态治理 示范

1 概述

土壤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工矿业的迅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日益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遭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治理成本高且很难彻底根除。

广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非常珍贵,矿区的土壤被污染后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要解决历史遗留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地方政府和农民都难以承受。因此以生物修复技术为理论基础,研究对广西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安全高效的生态治理模式,创建适合于广西经济和环境条件的生态治理示范基地,为“十二五”广西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十分必要的。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广西西南部土壤属于赤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在酸性条件下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比碱性条件下高,且土壤酸性也不利于植物生长。如何让土壤中的重金属最快最多的迁移至植物地上部分,是植物修复生态处理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其中涉及土壤,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三者的相互作用。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种类和程度,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养分等基本理化性质,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等,均对植物吸收和积累重金属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植物来说,植物生长速度和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地上部对重金属的积累机制等直接决定了植物修复的效果。针对广西典型酸性土壤特征,本研究提出开发一套符合广西地理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并建立示范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示范点的土壤改良措施研究、植物的选定、大田试验及土壤改良。

总体技术路线如下:

3 项目实施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项目实施地点定于大新县铅锌矿场区附近某一水稻田。试验田面积约280m2。将示范地点的土壤采回,通过盆栽和小区试验,选定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低积累植物主栽品种及套种方式;筛选出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

大田试验:在添加土壤改良剂石灰,泥炭,海泡石的基础上种植东南景天,红蛋和玉米,研究不同套种方式和不同改良剂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在添加泥炭,有机肥,硫酸铵,尿素等不同N肥的基础上种植东南景天,玉米和红麻,研究不同套种方式和不同施肥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3.1 土壤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采用收获植物地上部所带走的重

金属质量占40cm表层土壤重金属质量之比来计算生态系统的清除率。2009年,通过石灰+泥炭处理土壤,种植东南景天和玉米,该植物生态修复系统对Zn和Cd的清除率分别为1.4%和7.6%。2010年通过石灰+泥炭处理土壤,种植东南景天和玉米,该植物生态修复系统对Zn和Cd的清除率分别达到2.4%和5.2%。通过两年两次实验,植物生态系统对该示范点的土壤Zn和Cd清除率可达3%以上。

在无进一步污染情况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将土壤Zn降低至农田土壤安全标准需要25-30年,将土壤Cd降低至农田土壤安全标准需要10-15年。

3.2 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本项目的示范点原先是当地农民

种水稻的水田。由于重金属污染严重,由国家补贴已不让继续种植水稻。在春季雨水多发时节,土地表面有一些杂草生长。到夏季至秋冬季,雨水偏少,当地无其他灌溉措施,土壤干旱时杂草不生,土壤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植物全部覆盖的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粉尘进入空气中,净化当地空气,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质

量。

3.3 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由于耕地荒置造成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本项目通过套种红麻和东南景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经济收入。收获的东南景天可用于提取次生产物-红麻由于不是食用作物,其纤维中的重金属积累量较低,不会造成食品安全危害。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最终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广西酸性土壤特点和广西经济发展条件的生态治理模式。

该模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土壤改良措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往往酸性强,土壤严重板结,营养成份低,因此在种植植物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根据土壤的pH、板结情况及营养成分,添加以石灰、泥炭及有机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土壤改良剂,从而改善土壤状况,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将土壤改良剂施到土地上再通过机器深翻,把土壤改良剂与土壤颗粒充分混匀,再适当灌水平衡。

二是植物吸收技术: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以东南景天为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关键植物,辅以低积累玉米或红麻等经济作物与东南景天间套种,在实现修复功能的同时保证农户一定的经济收入。其中东南景天种植密度为15×15cm,玉米种植密度为40×50cm。玉米采用穴播,每穴2粒种子,一年两季(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种植的第一年,属于东南景天养护期,仅收获2次(10月及次年3月),第二年起每年可收获东南景天3次(每年6月和10月及次年3月)。如果东南景天套种玉米,每年玉米可收获2次(6月及10月),如果东南景天套种红麻,每年红麻收获1次(10月)。生长期间,每次施适当有机肥作为基肥,在生长1-2个月后可追施N肥或复合肥20公斤/亩。

三是收获及处理方案:东南景天的收获方式为离地面10公分以上割断地上部分,晒干,交由相关部门处理。玉米需要做重金属检测,达标部分可用于饲料或相关用途;若重金属含量超出饲料卫生标准,只能用作生产生物燃料。红麻若检测达标可用于麻类纤维等相关用途,若重金属含量超标则需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以广西典型酸性土壤为研究对象,筛选出最佳的土壤改良措施和植物主栽品种及套种方式,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和清除能力,开发一种全生态型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并进行了大田试验。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可将土壤中Zn和Cd降低3%以上,达到考核指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喜坤,鲁安怀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土壤与环境, 2002,11(1):79-84.

[2]陈承利,廖敏.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10):1-8.

[3]王宏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介绍[J].环境保护,2000,5(4):61-72.

[4]陈志良,仇荣亮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工程与技术,2001.8:17-19.

第12篇

[关键词] 改良剂 土壤环境 重金属 钝化 效应

随着工业飞速发展,人口剧增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导致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不仅抑制农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而且降低其卫生品质。土壤中重金属经农作物如蔬菜吸收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体措施主要有化学固定、土壤淋洗、热脱附、蒸汽萃取、动电修复,生物修复和农艺措施等。化学固定常用有无机和有机改良剂,因其成本低,实施容易常被利用。本文以蔬菜作为研究对象,就不同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位修复效果进行探讨,期望明确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钝化效应,选择生产上适用的改良剂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土壤重金属改良剂(处理):试验一是硫磺(0.167g•盆-1)、钙镁磷(20g•盆-1),试验二是石灰(750k g•hm-2)、厩肥(29500 kg•hm-2)、硫化钠(15 kg•hm-2),试验三和四硫磺(30 kg•hm-2)、二硫化碳(30kg•hm-2)、十二硫醇(120kg•hm-2),以上试验均以不施改良剂为对照。

供试重金属试剂:试验一盆栽每盆添加6.1mgCdCl2•2.5H2O,600mgAs2O3,1597.44mgPb(NO3)2。

供试蔬菜:按试验一至四(表1至3)顺序依次是上海青、芥蓝菜、空心菜、白萝卜。

供试土壤:试验一土壤为菜园土,基础肥力是pH7.0,有机质17.9g•kg-1,全N1.0g•kg-1,碱解N94. 0mg•kg-1,速效P109.9 mg•kg-1,速效K139mg•kg-1,每盆装风干土10kg。试验二土壤为菜园土,基础肥力pH6.6,有机质22.6 g•kg-1。试验三土壤为灰红黄泥土,基础肥力pH4.4,有机质40.2 g•kg-1,全N 2.36g•kg-1,全P 3.48g•kg-1,全K 20.4g•kg-1,碱解N 295mg•kg-1,速效P 517.8mg•kg-1,速效K 332mg•kg-1。试验四为灰红黄泥土,基础肥力pH5.61,有机质20.7 g•kg-1,碱解N 131mg•kg-1,速效P 111.6 mg•kg-1,速效K 198mg•kg-1。

试验一为盆栽,塑料盆直径38cm,高14cm,试验二至四为田间试验,小区面积依次为28m2、12 m2、20 m2,均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改良剂全做基肥施用,同一个试验管理措施基本保持一致。在蔬菜收成时测产,分别取土样,菜样送检。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用pH7.3的DTPA-CaCl2-TEA浸提剂浸提,并经离心过滤。As分析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Cu、Pb、Cd分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g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改良剂对蔬菜经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在四个试验中除一个盆栽试验(见表1)加改良剂硫磺和钙镁磷后上海青蔬菜的株重分别提高了27.5%、42.6%,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与极显著水平外,其余三个田间试验(见表2一3)蔬菜产量增减产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盆载上海青蔬菜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见表1)表明,施硫磺和钙镁磷后上海青蔬菜的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面积均有提高趋势。可见,在网室盆栽,人工可控条件下,添加两种改良剂明显促进蔬菜生长,显著提高蔬菜产量。但在田间条件下,可能由于其他不确定条件的冲淡作用,施加改良剂后蔬菜产量基本保持平产水平。

2.2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环境―蔬菜植株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累积的影响

施石灰、厩肥、硫化钠三种改良剂(见表2)促进土壤环境中Cu、Pb、Cd、As等四种重金属的形态向无效态转化,有效态含量均有明显下降,每公顷施750Kg石灰后土壤有效态Cu、Pb、Cd、As浓度分别下降21.1%、48.6%、11.6%、27.7%;每公顷施29500kg厩肥后土壤有效态Cu、Pb、Cd、As浓度分别下降11.0%、2.9%、4.3%、3.8%;每公顷施15Kg硫化钠后土壤有效态Cu、Pb、Cd、As浓度分别下降12.6%、34.3%、14.5%、3.0%。由此可见上述三种改良剂有明显钝化土壤环境中Cu、Pb、Cd、As等重金属的作用。

一般认为,作物受害程度与体内重金属含量不与土壤中该元素总浓度相关,而与该元素在土壤中有效态的浓度相关性甚佳。生物迁移是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效态重金属,并在植物体内累积起来的过程。由于施改良剂后土壤环境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下降,放缓了其在土壤――蔬菜系统中扩散、迁移,蔬菜可利用性降低。因此,加施改良剂后蔬菜中As、Pb、Cd、Hg等重金属含量普遍下降或有下降趋势(见表1-3)。每盆施20g钙镁磷后上海青蔬菜的As、Pb、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52.5%、42.2%、32.0%,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750kg石灰后芥蓝菜的Cu、Pb、Cd、As含量分别下降22.3%、50.0%、23.1%、44.0%;每公顷施29500kg厩肥后芥蓝菜的Cu、Pb、Cd、As、Hg含量分别下降14.9%、40.3%、7.7%、32.0%、6.3%;每盆施0.179g硫磺后上海青蔬菜的As、Pb、Cd含量分别下降42.5%、40.2%、52.0%,经方差分析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30Kg硫磺后空心菜Pb含量下降32.1%,白萝卜As、Pb、Cd含量分别下降29.1%、67.4%、14.0%,其中As、Pb含量差异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Cd含量差异不显著;每公顷施15kg硫化钠后芥蓝菜Cu、Pb、Cd、As含量分别下降31.0%、35.5%、23.4%、48.0%;每公顷施30kg二硫化碳后菜体中As、Cd、Pb元素含量,空心菜分别下降20.0%、16.7%、21.4%;白萝卜分别下降17.0%、20.5%、5.4%,Cd含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每公顷施120kg十二硫醇空心菜Pb含量下降32.1%、白萝卜As、Pb、Cd含量分别下降44.7%、75.5%、20.5%,经方差分析As、Pb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Cd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注:产量为小区产量,空心菜样为重复混合样,白萝卜F(产量)=8.93 5%LSD=11.68 1%LSD= 16.98,F(AS)=8.75** 5%LSD=0.019 1%LSD= 0.028,F(Pb)=9.12** 5%LSD=0.125 1%LSD= 0.182,F(Cd)=7.04* 5%LSD=0.012 1%LSD= 0.0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