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

时间:2023-12-13 11:23: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紧急气道;昏迷;院前急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50-02

Coma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emergency airway establishe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Zhou zhumei, Yu lili

(The municipal of Laixi Shandong,266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ma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of the airway.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10 patients with coma in five years the clinical data of emergency airway in first aid treatment, all cases of open the airway, which USES the oropharynx vent 58 cases (18.7%), mask, 86 cases (27.8%), balloon, masks, 22 cases (7.1%), laryngeal mask 8 cases (2.6%),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34 cases (10.9%).Results:310 cases of coma patients to th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refers to the measurement of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t 90% above 216 cases (69.7%), 60% to 90% in 64 patients (20.6%), 30 cases (9.7%) was less than 60%.Conclusion:Coma patients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emergency airway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improve the scene emergency technical oper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rescue and treatment provides a strong foundation.

【Key words】Emergency airway;In a coma.Pre-hospital first aid.

昏迷是指患者生命体征存在,但对外界环境和机体内在活动无感知,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性完全丧失,不能作出有意识的反应活动。临床上昏迷常为意识障碍最严重的阶段,是疾病的危险信号。昏迷患者发病时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甚至发生窒息或突发呼吸停止。在院前急救现场和转运途中,对挽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抢救及治疗提供强有力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5年来随救护车院前救治的310例昏迷病人,就院前昏迷病人紧急气道的建立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12年6月随救护车出诊中遇到的昏迷病人,共310例,其中男187例,女123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5岁。接诊时间4-20min,平均7.5min。

1.2疾病组成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经检查有自主呼吸的256例,无自主呼吸的54例,其中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66例(10例无自主呼吸),循环系统疾病82例(18例无自主呼吸),创伤44例(6例无自主呼吸),代谢与内分泌疾病16例(4例无自主呼吸),肿瘤24例(6例无自主呼吸),急性中毒14例(2例无自主呼吸),癫痫12例,溺水6例(2例无自主呼吸),触电4例,不明原因者42例(6例无自主呼吸)。

1.3方法 所有病例均开放气道,呼吸道有分泌物、异物、呕吐物者立即清除,有假牙者取出,保障呼吸道通畅。积极处理原发病,心搏停止者维持有效循环。其中采用鼻导管供氧者102例(39.2%),口咽通气管58例(18.7%),面罩86例(27.8%),球囊―面罩22例(7.1%),喉罩8例(2.6%),气管插管34例(10.9%)。

2结果

所有病例根据现场呼吸的评估情况均建立了不同的紧急气道,至医院急诊科时指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者216例(69.7%),60%-90%者64例(20.6%),低于60%者30例(9.7%),(其中4例呼吸、心跳停止者家属放弃送医院抢救,现场急救均超过30min)。

3讨论

3.1各种紧急气道的特点

3.1.1口咽通气管 其放置只要符合昏迷、缺氧的条件均可实施,且可防止舌后坠,方便抽吸呼吸道分泌物,从而保证上呼吸道通畅,不损伤气管黏膜,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有研究结果显示[1],放置口咽通气管,患者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说明其改善通气效果较好。

3.1.2面罩 其吸入氧流量4-6L/min,使氧浓度维持在40%-50%,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加氧分压,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2],且可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面罩吸氧存在一定空隙,有利于氧气交换和避免过度通气用口呼吸时可使用,但在临床中,患者自诉憋气不适,所以特别适用于重症、昏迷的病人。

3.1.3球囊―面罩 在心肺复苏期间以及围心跳呼吸骤停期间的通气支持和供氧方法中,球囊―面罩对于那些复苏最初数分钟不能及时应用高级气道装置或者是应用失败的患者很有帮助,可以在没有人工气道的情况下进行正气通气。在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大[3],且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但不能长时间使用。目前的球囊―面罩辅助通气操作时最大困难是无法保证稳定有效的潮气量。

3.1.4喉罩(LMA) 与面罩相比,LMA通气更安全可靠,虽然不能绝对保证能防止误吸,但研究已证实,LMA与球囊―面罩相比反流发生率确实低很多,误吸很少见,与气管插管相比LMA同样可以提供通气,训练置放的位置更简单,因为LMA不需要使用喉镜和暴露声门,尤其在患者出现昏迷、吞咽反射和喉反射消失时操作更为方便,对于可能存在颈部损伤或为进行气管插管所必须的位置达不到要求时,LMA具有更大的优势。

3.1.5气管插管 复苏人员用非侵入性措施无法保证昏迷病人足够通气或患者缺少保护性反射(如昏迷、以及骤停等)时可行气管插管紧急气道。气管插管供氧质量高、且稳定性好,不易造成供氧中断,更是后期复苏呼吸支持的主要方式,现场紧急气管插管需要专业的技术,且院前急救环境差,不同于院内,有报道在正常情况下,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仍有3%左右的失败率[6],在插管操作时,人工呼吸的中断时间应小于30s。

3.2应对措施

3.2.1技术要求 我院120急救站按照《青岛市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和《青岛市急救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组织学习并每年组织二次业务技能操作考核,特别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创伤等技能操作,以加强和提高现场急救的处置能力。

3.2.2设备保障 我站各急救人员都配备了院前急救包、包中含有口咽通气管、面罩、喉罩、气管插管及呼吸皮囊、喉镜等呼吸支持物品,值班救护车上配备了JIXI-H-100C型急救呼吸机,此举从设备层面上保障了救治的有效性。

3.2.3普及程度 随着第一目击者概念的提出以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社会普及率不断提高,全民急救知识的培训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院120急救站经常组织急救知识宣教,以普及和提高群众性急救常识和初步急救技能,此举从社会层面上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为后续的抢救和治疗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符燕妹,王峥,邱秀娟,等。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14):152

[2] 朱荣琴。面罩吸氧法与鼻塞吸氧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6):68

[3] 邵效,邓活,陈巍宇,等。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0,21(8):34-35

[4] 吴军,杨雍,袁晓玲,等。面罩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停搏院前急救中的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07,28(9):1011-1012

[5]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讲座(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OL],医学教育网,/html

第2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12-0046-02

【摘 要】目的 分析、总结急危重症的院前救治方法,以增强抢救的有效性,提高存活率。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期间经现场救治的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其中绝大部分病例是笔者亲自参与救治的,并对98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结果 对32例急性左心衰病人因采取不同的第一急救措施和相应的治疗,造成3例死亡,29例病情好转;5例危重哮喘病人,1例因拒绝现场救治,结果到达医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其余4例救活; 1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好转, 10例重症脑血管病人经积极抢救,全部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人,经治疗病情好转;8例CO中毒病人2死6活;35例骨折病人中,5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病情好转;14例头颅外伤病例,3名伤员病情极为严重,但只有1例死亡。结论 对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和第一急救措施的迅速到位是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日常的医疗急救工作中,常会遇见危急、危重的各科患者,如何提高急危重病人院前救治的有效率、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既是急诊、危重病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长期的医学任务,也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59例急危重症院前急救的病例分析,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救治急危重病人的措施与方法,抢救更多病人的生命造福人类。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由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经现场救治的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其中绝大多数是笔者亲自参与救治的,并且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

32例急性左心衰病人因采取不同的第一急救措施和相应的治疗,造成3例死亡,29例病情好转;5例危重哮喘病人,1例因拒绝现场救治,结果到达医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其余4例救活; 1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好转, 10例重症脑血管病人经积极抢救,全部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人,经治疗病情好转;8例CO中毒病人2死6活;35例骨折病人中,5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病情好转;14例头颅外伤病例,3名伤员病情极为严重,但只有1例死亡。

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中急性左心衰病人:男30例、女2例,年龄5791岁,平均70.88岁。危重哮喘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1967岁,平均37.67岁。心梗:男10例、女5例,年龄47~69岁,平均60.88岁男例。脑血管病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21~86岁,平均47岁,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6.2岁。CO中毒病人,男6例、女2例,年龄17~35岁,平均24.60岁。骨折病人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19~61岁,平均30.8岁。头颅外伤病人,男性13例,年龄22个月29岁,平均15.25岁。

2 结果

急性左心衰病人,有3例病情急性发作后采取了错误的(平躺),最后导致死亡。而其余则采取正确有效的(坐位,两腿下垂),以后经进一步的救治最后病情好转。危重哮喘病人中4例经过现场紧急平喘、吸氧等处理,症状缓解后再送医院进一步治疗,最后病情好转。另1例则因现场拒绝抢救病情迅速恶化,最后死亡。心梗全部救活。重症脑血管病中,2例大面积脑梗死全部救活,8例脑部出血病例3例死亡、5例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例经现场和院内的有效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CO中毒病例,虽经全力抢救,最后2死6活。骨折病例,3例由于在现场采取错误的措施,最后出现骨折移位及严重的并发症。2例则采取先固定、后搬运措施,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头颅外伤病例1死3活,其中2例罕见病例的成功救活与现场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密切相关。

3 讨论

现代医学进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率的提高,而院前急救处理是紧急医疗救援的前沿阵地,危急、危重病发生后的"黄金一小时"内,特别是头10min被称为"白金10min"是决定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如果得到正确有效迅速的急救措施,往往可以转危为安,为后面的救治赢得时间,相反,如采取错误的处理方法 ,则加重病情、甚至死亡。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医疗实践,并通过对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的分析、总结,感悟和体会颇深,认为要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病情正确判断力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相关病史分析、只有正确判断病情,才能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使其病情好转。低血糖昏迷,在家中快速测量其血糖,发现血糖很低,立即静推50%葡萄糖40 mL。几分钟后症状缓解、病情好转,然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CO中毒病例,也是通过检测生命体征和现场环境分析、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最后存活。由表显示,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当时首发症状是胸背部疼痛,现场心电图显示:有缺血样改变,送到华东医院后,经心肌酶、心超、MRI等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立即转送到中山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最后成功救活。该病发病率低,常突然死亡[1]。

3.2 第一急救措施应迅速到位

急性左心衰中有3例死亡者,笔者亲眼看见由于自己采取错误的平躺,使回心血流量加大,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其气促加剧,脸色发紫,结果很快就死亡。而另9例给予正确的坐位、两腿下垂的后在进一步治疗下,病情明显好转。由此可见,急性左心衰救治的第一急救措施应该是。5例危重哮喘也是如此,其中1例因现场拒绝抢救,要求直接送医院,由于等候电梯耽误了约10分钟等原因,失去了救治的黄金时间,结果死亡。骨折病人的第一急救措施应是先固定、后搬运,表中显示的骨折病例,虽然全部存活,但是其中3例由于未做固定、盲目搬运,结果造成严重并发症。

3.3 强化自救、互救意识,普及、宣教急救知识

资料显示:2例大面积脑梗塞和3例早产病例,都是由于目击者自发开展救援,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最后全部救活。资料仍然显示,4例头颅外伤病例中有2例系属罕见。病例1,男性,18个月,他左手拿螺丝刀不慎绊倒地上后,螺丝刀正好戳进他左眼并深入到脑部,表面仅露出刀柄。事发后,其外婆用手紧握住该刀柄。不让其深入或拔出,从六楼直跑到弄口,拦了出租车直驶普陀区中心医院,再由救护车转到市五官科医院和华山医院,最后送到市儿科医院。辗转四家医院,花费近6个小时。结果手术成功,即保住生命又保住了眼睛。事发后,笔者特意随访了小孩的外婆,问她:“当时你怎么想到紧握刀柄直到手术才放手"回答说:”过去我在部队当过卫生员,听老师讲过这方面知识"。由此可见,当发生急危病症时,目击者、救援者开展正确、有效、及时的院前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急诊医学是一门年轻学科,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来,国际上提出进行超高级生命支持的概念,指对濒临死亡的病人用便携式体外循环泵和人工肺(膜肺)进行体外循环和呼吸支持[4]。对急危重症院前救治有效性的提高,是急诊医学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江庆,吴颖.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后EKG演变1例[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4:722.

[2] 张祥建,李春岩.脑干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2004,7(9):1290-1293.

第3篇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诊断处理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73-02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最严重阶段,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约占急诊内科患者就诊例数的3%,病因往往不详,患者无法提供病史及配合检查,病情危重,诊治困难,病死率高。所以医护人员在患者就诊时不仅需要对病情做出快速判断,还需做好相应辅助检查与正确治疗,这是对昏迷患者救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8.5岁。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例(37.5%),其中脑出血9例,脑梗死3例;糖尿病患者7例(21.8%),其中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毒3例,低血糖昏迷4例;各种中毒患者6例(18.7%),其中镇静药物(主要为苯二氮类)中毒2例,有机磷中毒2例,乙醇中毒1例,不明原因中毒1例;因器官疾病晚期而昏迷患者4例(12,5%),其中肺性脑病2例,肝昏迷1例,脑肿瘤1例;其他患者3例(9.5%),其中心源性昏迷2例,感染性疾病而昏迷者1例。由此可知,导致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毒。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向送诊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发病情况,对患者是否处于昏迷状态进行迅速的判断与确认,并行详细系统的体格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所有检查均与抢救措施同步进行,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1.2.2早期处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在急诊抢救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分类实施抢救:(1)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应在脑CT、MRI检查的同时,立即进行脱水治疗,降低脑内压并应用保护脑细胞药物。颅内出血者必要时转脑外科急诊手术处理。(2)对中毒或疑似中毒者先进行彻底洗胃、导泻,应用特效解毒剂。(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毒予以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及纠正脱水;低血糖昏迷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4)肝病患者立即进行弱醋酸保留灌肠,同时静脉给予降低血氨药物。(5)肺性脑病者,予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6)心源性昏迷患者急查心电图,对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临时起搏器,恶性心律失常者用药物复律,必要时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在昏迷患者的基础治疗中,用纳洛酮,常用量0.4~0.8mg静脉滴注,5~10min可重复使用,直至预期效果。患者抢救成功、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ICU或各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

1.3诊断标准 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作为评价昏迷程度的量化标准,GCS评分3~5分7例,占21.8%,GCS评分6~8分25例,占78.2%。昏迷评分为3~8分确诊为昏迷患者。

2 结果

本组32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后,26例抢救成功,占81.3%,6例死亡,占18.7%。

3 讨论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根据患者对周围环境或外界刺激的反应,可将昏迷分为轻度、中度、深度和过度昏迷。临床上主要根据GCS对患者进行昏迷程度的评分,GCS的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昏迷程度越严重,存活率也就越低。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争分夺秒的抢救处理是做好急诊救治、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步,也为转诊相关科室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3.1诊断

3.1.1病史的采集 由于引起昏迷的病因不同,病人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故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时,需先详细采集病史,询问送诊人员患者既往史,注意昏迷发生的缓急,了解昏迷发生的经过,对昏迷患者首先应注意生命体征,如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采取紧急措施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通气和维持循环,再迅速做出病因诊断。

3.1.2体格检查 昏迷患者的体格检查十分重要,首先应简明扼要地明确以下3点:(1)评价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动度,以及有无气管痉挛、肺水肿、发绀等;(2)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血压、心率、心律以及是否存在休克斑等,所有休克状态均应得到及时纠正,防止继发性脑损害;(3)脑干功能检查,包括瞳孔对光发射、角膜发射、眼球位置与运动等,不仅有助于损害部位的定位判断,还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3.1.3辅助检查 对所有昏迷患者都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颅外器官功能障碍或内环境紊乱引起的昏迷。包括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胸部x和心电图。需要强调的是神经影像学的检查、血糖水平,尤其是老年患者,均应先用血糖仪快速查血糖,这对快速筛查出低血糖十分便捷有效,本组经快速血糖仪诊断低血糖昏迷的2例患者,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很快清醒。脑组织对血糖的反应非常敏感,低血糖可导致脑细胞永久性损害,导致痴呆甚至危及生命。

3.1.4病因诊断 一般而言,临床通过体格检查,并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可以基本明确病因,有脑膜刺激征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伴发热,考虑脑膜炎;无发热,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考虑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无定位体征无脑膜刺激征无发热,应考虑低血糖、各类中毒等。通过本组病例,我们体会是有神经系统症状,结合病史判断;有脑膜刺激征症状,颅压升高,结合脑脊液判断;无神经系统症状,结合血糖及生化判断。

3.2昏迷的鉴别诊断

首先应该与其他觉醒状态异常和意识障碍,或称昏迷样状态进行鉴别,其次是与意识障碍的不同阶段区别,最后是昏迷病因的诊断。与此同时要注意同假性昏迷和一些类似昏迷的临床现象相鉴别,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如木僵状态、闭锁综合征、癔病性不反应状态、发作性睡病等。

3.3急诊昏迷的救治

对于昏迷患者应立即评估其生命体征危急程度,并立即给予有效处置,既要考虑常见病也要考虑少见病,在取得全面病史、正确诊断的同时迅速完成对患者的早期处理,以防止有害因素继续危及生命。应将患者置于急症监护病房,维持呼吸功能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循环功能衰竭者,应补充血容量,酌情选用升压药,纠正酸中毒;有颅压高者给予降颅压药物,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患者需给予及时的救治,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给予相对应的处理,如脱水、洗胃、胰岛素注射、应用醒脑剂、保持内环境稳定等。基础治疗中,建议使用纳洛酮,纳洛酮作为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有效地拮抗β-内啡肽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药物过量、酒精中毒、卒中等应激情况下,常伴有β-内啡肽释放增加,使用纳洛酮后可使昏迷和呼吸减轻,其本身并无激动活性,无毒副作用,确定有意识障碍即刻给予纳洛酮治疗,拮抗应激状态下的广泛病理效应,可保护脑组织加速意识恢复。

3.4死亡原因

第4篇

突然晕倒可能是贫血、血糖低,也可能是脑出血、心脏不适。这时,热心人在情况不明的时候不要随意摇晃、扶起、搬动病人。

正确急救方法 观察患者的面色,查看脉搏和呼吸,同时大声呼叫患者名字,看是否有反应。如有反应,则是浅昏迷,可试试掐人中;如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应在病人两之间连续用力快速按压,可不做口对口吹气,同时请人拨打120。昏迷病人忌仰卧,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注意别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当然,我们还是提倡迅速找到专业人员进行施救,否则可能会因错误的处置方法而事与愿违,造成二次伤害。

鼻子出血往天上看(×)

很多人鼻子出血,都会将头抬得高高的,以免鼻血流出。有的人还会用纸巾堵住鼻孔。

正确急救方法 捏住鼻翼,让患者身体前倾,用嘴呼吸。捏住鼻翼能促进血液凝固,也可以用冷水或冰块冷敷鼻部。不要让患者后仰,虽然这样看似正确,但如果血流较大的话,后仰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入气道,将其堵塞,或者血液流入胃,导致患者呕吐。如果是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可以按住同侧咬肌前面的颈外动脉。鼻血止不住时,应该尽快拨打120或者请他人帮助呼叫。

煤气中毒,用冷水泼脸就会醒(×)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发现儿子和儿媳中了煤气,她迅速将儿子从被窝里拽出放在院子里,并用冷水泼在儿子身上。当她欲将儿媳从被窝里拽出时,救护车已来到,儿子因缺氧加上寒冷的刺激,呼吸、心跳停止,命归黄泉;儿媳则经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另有一爷孙二人同时中了煤气,村子里的人将两人抬到屋外,未加任何保暖措施。抬出时两人都有呼吸,待救护车来到时爷爷已气断身亡,孙子因严重缺氧导致心脑肾多脏器损伤,两天后死亡。

正确急救方法 寒冷的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的状况,更会导致末梢循环的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移出中毒环境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并迅速向120呼救。

鱼刺鲠喉用馒头噎(×)

日常生活中,在吃东西时不小心被鱼刺、竹签、鸡骨、鸭骨等鲠住咽喉的意外常有发生。有些人习惯用大口吞咽饭团、馒头、烤馒头片或菜团等方法,企图把鱼刺压到胃内。这种方法有时会适得其反,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正确急救方法 咽部被鲠处多位于扁桃体上、舌根、会厌等处。此时大多有刺痛或吞咽时疼痛加重,影响进食,对于少年儿童,较大的异物还可引起呼吸困难及窒息。

正确急救方法 (1)令病人张口,用筷子或匙柄轻轻压住舌头,露出舌根,打着手电筒照看有无鱼刺等异物,如有,可用镊子将异物夹出;(2)如病人自觉鱼刺等鲠在会厌周围或食管里,不易取出时,最好就医处理。

烧烫伤抹酱油香油(×)

在家做饭时不小心被烫伤、烧伤,虽然很疼,但因为面积很小,不少人觉得不值得跑一趟医院,就自己找点东西涂抹消炎止痛。常见的有抹酱油、香油、牙膏、芦荟、红花油、鸡蛋清、蜂蜜等。

正确急救方法 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烧烫伤部位最少10分钟,情况严重时需送医院治疗。不要涂抹油脂药膏等物品,也不要用冰块进行冷敷,冰块可能会进一步损伤皮肤。在烧烫伤处涂抹药膏,是后续治疗时采取的,在现场急救阶段最好不要使用各种药膏或油脂。因为油脂会阻止热量散发,使烫伤更严重,如果涂抹了东西,到医院清创时必须去除。需要注意的是,烫伤和烧伤后千万不要弄破皮肤的水泡,以防感染。

异物入眼使劲揉(×)

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有人会下意识地使劲揉眼睛,以为这样能尽快将东西从眼里赶出来。

正确急救方法 首先是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流下冲洗眼睛。隐形眼镜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首先要将隐形眼镜摘掉。绝对禁止揉眼睛,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或有腐蚀性液体溅入眼中,务必立即就医。酸性液体会因水而扩散,所以不要自行用水冲洗。

食物中毒赶紧催吐(×)

食入毒物后,人们觉得将毒物呕吐出来会减轻中毒程度,于是,不少人将手指、筷子、压舌板等塞进嘴里催吐。

正确急救方法 不要催吐或让患者喝任何东西,催吐可能造成患者咽喉更多的损伤或堵塞气道。如果患者吞咽了腐蚀性的东西,液体反流会进一步烧伤咽喉,导致疼痛和不适。应尽快拨打120,并立刻了解中毒者服用了什么东西及时间和数量,以备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急性疼痛乱用止痛药(×)

腹痛、关节痛、牙痛、头痛,很多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疼痛,病情严重者会疼痛难忍。这时,止痛片往往成了患者最渴望的药物。

正确急救方法 在没有查明病因时忌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患者疼痛加重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有些腹痛、头痛会引发生命危险。

心脏病发作,剧烈咳嗽可救命(×)

“当心脏病突发时,剧烈咳嗽是一种有效的自救手段。”这种说法曾经一度风靡网络,似乎是心脏病突发的“救命稻草”。

正确急救方法 病人一旦出现心脏病突发的状况,一定要立刻让病人躺平,保持情绪镇定,减少运动避免心脏负担加重。居民自行进行心脏抢救的有效方法几乎没有,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说清地址、病人情况等信息。

小儿高烧,用酒精物理降温(×)

第5篇

【关键词】颅脑损伤; 院前; 急救

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但死残率则处于第1位。进几十年来,我国神经外科取得长足的进步,基层医院医护和监护条件较差,对颅脑创伤病情变化认识不足[1]。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许多乡镇基层医疗单位, 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简陋,工作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等情况。尤其是西部地区显得尤其突出,绝大多数乡镇医院都没有CT。在这种条件下, 基层外科工作中不能对颅脑外伤患者开展手术治疗,但对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显得十分重要。有效的处理及时转运可防止并发症, 减少残障, 提高抢救成功率。2007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137 例颅脑损伤病人, 现将院前急救及转运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 年7 月我院收治急救颅脑损伤病人137 例, 男85 例, 女52 例; 年龄6岁-72岁, 平均40岁; 急救车出诊35 例,亲属护送入急诊科102例;车祸伤69例,打击伤27例, 坠落伤31例, 其他10 例; 现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 3-5分6例,5-8分19例, 8-12分44 例, 12-15分68 例;有头皮损伤99例;合并其他器官脏器损伤9例。

1. 2结果转院治疗110例,途中死亡2例;住院治疗27例。

2急救与转运

2.1院前急救随时做好急救物品准备, 接到急救电话及时出诊。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 应使伤员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 排除可以造成伤害的原因,防止各种原因产生新的损伤。快速评估病情,根据GCS评分及时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 检查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对有创口病人紧急包扎,出血较多病人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呕吐、呛咳病人, 紧急进行呼吸道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根据情况紧急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缓解呼吸困难。当确认呼吸道已畅通后,给予吸氧。当上述措施采取后仍不能减轻缺氧症状者,则给予辅助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或已停病人,行紧急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以确保呼吸道通畅。观察现场了解致伤原因、暴力情况和病人受伤、意识、出血量等, 以便向接收救治人员提供伤情记录,帮助伤情判断,以指导治疗。其他脉搏细数或测不清者,首先建立起1条或2条通畅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血压过低者,可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适量应用升压药物。脉搏洪大且慢、呼吸减慢并合并有瞳孔一侧或双侧散大者,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和血压的前提下,紧急给予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有合并伤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病情较重,及时与有条件治疗的上级医院联系争取最短时间内转院治疗。

2.2 转运途中的救护 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 在病人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 立即转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抢救。对病人正确搬运、迅速转送,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再损伤。颅脑损伤伴昏迷病人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在途中应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块,切忌头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造成窒息。如无禁忌,应使伤员平卧,保暖。途中保持输液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如遇较重的患者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多数采用上下级医院对接的方式畅通绿色通道,尽量缩短转运等待时间有利于抢救工作。对于脑外伤患者判断是否使用脱水药物的标准主要依靠有无严重的颅内高压的表现,不盲目使用脱水药物。

3 讨论

颅脑外伤的急救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 途中医疗监护及院内的强化救治, 对于维持病人的生命, 减轻病人痛苦, 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 缩短伤后手术时间, 尤其是脑疝发生后的手术时间, 争取在双瞳孔散大前手术治疗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急性脑疝最关键的措施。对颅脑损伤病人现场的抢救工作,最初的重点应是呼吸与循环的复苏和支持。即刻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低血压至关重要, 若有延迟可造成脑缺血缺氧性损害[2]。颅脑损伤起初仅为部分性损伤, 但数小时、数天后会有继发性损害。而脑缺血缺氧是继发性损害的主要机制, 重视改善颅脑损伤后脑缺血缺氧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供氧是预防脑缺氧发生脑水肿的重要措施。躁动不安和舒适状态改变是脑外伤病人的一个常见表现,也是提示该患者病情可能较重或脑疝前期表现,应高度重视。特别是当病人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入安静时, 应提高警惕、找出原因对症处理。不可盲目使用脱水药物,尤其是颅内出血没有停止的患者使用脱水药物可能短时内加重病情。但是当有脑疝发生的时候应及时有效的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为手术创造机会。

总之,基层医院在颅脑外伤的急救与转运工作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做好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 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可防止并发症, 减少残障。为了节约时间, 医院与医院之间需密切配合, 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尽量缩短伤后至手术的时间, 在急救与转运过程中突出一个“急”字, 分秒必争,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急救

GivingFirstAidtheNursingofAcuteCerebralDisease

Keywords:Cerebraldisease;Nursing;Firstaid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该病是临床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亦可反复发作。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因慢性的血供不足,导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其症状隐袭,进展缓慢,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等。现将我院2003年至2005年对56例急性脑血管病人按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6例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42岁~79岁,平均70.5岁脑出血30例,脑梗死26例。神志清醒13例,浅昏迷31例,重度昏迷12例;发病前病人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眩晕、呕吐45例;意识朦胧、定向障碍24例,其中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面部呈古铜色或赤红色、皮肤干燥、发热13例;瞳孔不等大、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体征9例;言语不清、流涎14例;有高血压35例;大小便失禁11例。

2护理评估

病人表现为梗死部位相应的身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短时间内死亡。根据评估标准,神志清醒对检查能够配合并反应灵敏的轻度病人9例;对检查有反应但不灵敏,有轻度意识障碍的中度病人4例,其中进入浅昏迷状态31例;对检查完全无反应,意识丧失的深昏迷、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重度病人12例。

3院前急救措施

保全病人生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后期感染或并发症。一旦病情允许,应迅速将病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就近的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继续治疗。

3.1取合理舒适13例神志清醒病人,采取半坐位,以利脑部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43例昏迷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

3.2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给氧;保持气道通畅,严防发生窒息。本组13例神志清醒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神经体征改变不明显,即给氧、脱水减压等处理;31例中度病人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即给氧、脱水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发生窒息;8例重度病人病情发展迅速,持续昏迷,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脱水减压,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低氧血症明显改善;4例重度病人持续昏迷,瞳孔不等大,各种反射消失,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

3.3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原则是越早越好。本组30例病人应用20%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静脉点滴甘露醇时,须防止外渗。

4转运与途中监护

4.1转运技术上担架法:在尽可能不改变病人的情况下,将病人平抬上担架。如搬运者为4人,每人将双手平放插入在病人头、胸、臀、下肢的下面,使病人身体保持在同一平面直线上,听统一号令,将病人一同抬起,平移放在担架上。如搬运者为2人,方法是在病人腰部凹陷处,平塞入一床单或毯子,然后轻轻地在病人身下拉平展开。搬运者站在病人头、脚部,拉起床单的四角,共同用力平兜起病人移至担架上,注意床单要结实完好,两人用力一致,切勿摔伤病人。上救护车法:救护车上安置有轨道滑行装置,使病人头在前,将担架放在轨道上滑入车内,以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度。下救护车法:将担架抬下救护车时,要注意保护病人,从轨道上滑行,要控制好滑行速度,尽可能保持担架平稳。

4.2途中监护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心电监护:应用除颤监护仪,通过胸部综合导联,对病人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示波的图形,P、QRS、T波是否顺序出现,各心电波形间隔是否相等,频率多少,有无早搏或推迟出现,是否存在心肌供血不足或严重心律失常波形,护士对常见心律失常要有识别能力,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给氧或机械通气:自主呼吸极其微弱者,可应用面罩加压给氧,或使用机械通气。如病人呼吸已停止或自主呼吸无效,应在转运前或途中迅速给病人气管插管,并给予固定,以保证转运途中插管的正确位置。在病人接受氧疗过程中,护士要密切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幅度的改变;有无被迫呼吸;唇、甲及其他部位的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有无紫绀。同时要观察相应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如神志、血压、脉搏、皮温等并记录。本组1例病人发生中枢性高热,体温39℃~40.3℃,采用酒精擦浴、四肢大血管冰敷等措施控制体温,降温处理效果不佳,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8例病人收缩压>26.7kPa,即给予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或尼莫地平20mg口服,并应用20%甘露醇250ml在20min~30min内输完。保持有效静脉通路:院前接受静脉输液病人,经常因搬动或在运送医院的途中而使穿刺针头的位置移动,可能使针头刺破血管造成液体外渗。因此,在保障静脉输液通畅的同时,牢固固定穿刺点,并采用静脉留置针。运输途中准确执行医嘱。在院前急救的用药中,医生只下口头医嘱,护士要严格按三清(听清、问清、看清)一复核(药物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复核)的用药原则执行,切忌出现用药差错。对用药的空安瓿应暂时保留,以便在抢救完毕时再进行复核。行导尿、肌内注射、静脉输液时,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防止后期病人感染、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

第7篇

【关键词】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甘露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38-01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ary leak syndrome,CLS)是指由于缺血、缺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的血浆蛋白和体液外渗,引起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增加,组织间液水肿,常涉及到各个器官和脏器,使其功能障碍,主要造成氧的交换困难和能源生效减慢。同时组织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减低。

在院前长途转运危重病人中用甘露醇处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选择病例:随机抽查2005-2009五年间云南急救中心50km以上长途转运845例患者,抽查率17%。其中男446例,女399例,年龄30-89岁, 755例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占89.4%;656例诊断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片;ARDS诊断率为 77%;845例了导尿管,放置率100%;689例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在5-7分,昏迷病人占81.6%。540例使用呼吸机占64%.496例由ICU转出,占58.6%。

1.2 方法:对住院3-120天以上危重患者,体重增加、全身非凹限性水肿、上半身皮肤发硬,考虑存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分为使用甘露醇组376例,非甘露醇组469例。

1.3 治疗方法:在各种维护生命体征措施的基础上,甘露醇组按4-6小时给20%甘露醇250毫升,加压静滴。非甘露醇组给维护生命体征液体,无特殊的利尿脱水治疗。

1.4 观察指标:用Glasgow评分昏迷,甘露醇利尿脱水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双肺湿罗音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甘露醇组与非甘露醇组的死亡人数(实际上是病情加重情况比较)。

1.5 统计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

2 结果

甘露醇组用过2次甘露醇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下降、血氧饱和度提高,从临床上看患者呼吸衰竭和心衰好转,双肺湿罗音减少。Glasgow评分提高。 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有显著性差异。非甘露醇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度没有改变,呼吸衰竭和心衰多数加重。病情垂危,死亡人数也多于甘露醇组。非甘露醇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甘露醇组没有显著性差异,途中非甘露醇组469例,死亡156例,死亡率 33 %。甘露醇组376例,死亡 75例,死亡率19.9%。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CLS诊断标准,使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水(ECW)-菊粉分布量和生物电阻抗分析,同时观察胶体渗透压的不同反应。此方法安全、无创,但需要大量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不管易临床推广应用。目前,主要诊断依据病史、患病状况、病情时间、肺部湿罗音和全身情况等临床表现来判断CLS的存在。还是一个经验性的诊断阶段。

按照目前院内补液1500-3000毫升标准,超过3-7天时间的危重患者都有发生不同程度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存在,表现体重增加、全身非凹限性水肿、上半身皮肤发硬常常是家属告知患者全身或面部肿胀、变形。

长途转运是指50-10000以上的救护车从医院到医院或医院到家的运送病人。医院到医院,总有一家在处理上有困难,医院到家,一般是病情垂危放弃治疗,家属非常希望有生命征到家。肩负着病家的希望和各类医院的重托,云南省急救中心2005-2009年共长途转运4916人次。交给急救中心转运的患者,危重病人占81.6%。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一般在5-7分,81.6%患者合并多种危重病如急性肺损伤(AL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等(MODS)等。几年的转运病人中我们发现,及时规则用甘露醇处理毛细血管渗 漏综合征,可以减少组织间和脑组织间隙蓄积的水分,出现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的提高,吸衰和心衰改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有显著性差异;机体对血管活性药物的敏感性得到提高;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增加。非甘露醇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度没有改变,呼吸衰竭和心衰多数加重,病情垂危,死亡率 33 %高于甘露醇组。非甘露醇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甘露醇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对ARDS无治疗作用。长途转运病人,病人处于一种静运动中,在院内治疗、呼吸机给氧指标在救护车中效果达不到。积极处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对于提高长途转运危重病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俞建根.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2002.11

[2] 刘华琴,李勇.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研究新进展.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

第8篇

家住北京市崇文区景泰东里76岁的孙老太太无儿无女,老伴早逝,一人独居。前不久的某天中午11点,她在晾衣服时,不慎摔倒在阳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喊人又没人应。最后送到医院,诊断为小腿骨折。

住在包头胡同9号楼的王桂醇老人,其惟一的儿子在南方工作并成了家,一年当中只有春节那几天能见上一面,平时只有老人独居一室,料理生活。一次突发脑血栓形成,不省人事,幸亏遇上房管所查暖气,才被发现,送进医院救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据调查,很多“空巢老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平时生活尚能自理,一旦生病,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和精神上的寂寞孤独就让老人备受痛苦。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也逐渐增多。北京市老龄协会常务副会长白恩良说,北京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该市共有老年人口17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5%,其中有10多万人需要照料。在今年进行的对“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有“空巢老人”近30万,有近11000人生活不能自理。这些老年人大部分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需要就医、购物、陪伴、交流及各种应急服务的竟达到90%。

因此,老年人的家庭自救与急救将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为什么要重视老年疾病的家庭自救与急救

由于老年人神经功能衰退,反应不灵敏,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对新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家用电器、煤气灶的性能不了解,使用别易发生外伤、烫伤、触电、燃气泄露、煤气中毒、化学品损伤及误服药品等。尤其是患有老年性痴呆的病人,独自在家更易发生意外。老年人跌倒时易引起骨折、脱臼。老年人常有心、脑血管病变,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中风等,甚至可能猝死。老年人吞咽反射差,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吞咽时易发生噎、呛,阻塞气道导致窒息…… 这些都应进行及时的急救和自救,绝不能坐等救护车和医生的到来而丧失最佳救治时机。据统计,有90%的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以外,也就是“救星”尚未到达现场的空白时间段。在我国,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一个猝死急需救助的病人来说,是一段难熬的“漫漫长夜”。而现场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这就是急救中常说的“黄金4分钟”。每耽误一分钟,病人的生存机会就会急速下降,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

另外,强调老年人必须重视疾病的家庭自救与急救,这也是与其生理功能的特殊性相适应的。因为在老年阶段,疾病的发病率高,患病后致残和致死率高,患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是发现症状的时候,疾病已经变得非常凶险。

所以,老年朋友及家人应该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懂得一些早期救治的知识,特别是对突发疾病和意外,应学会自救和急救,为救护人员赢得宝贵的时间。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院前急救、院前预防和自救。

常见病症的自救与急救

老年人在家突然发生意外时,如果无他人在场,神志清醒者应首先自救,然后采取各种措施呼救。如果有亲属在场,亲属不要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应根据情况作出判断,进行必要的抢救,然后再送就近医院。

让更多的老人及其家人了解现代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和自救方法,是当务之急。

晕厥

表现:晕厥表现为人突然晕倒,短暂失去知觉,很快恢复意识。晕厥与眩晕、昏迷、休克不同。眩晕为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无意识丧失;昏迷与意识丧失则有较长病程,不会很快恢复;休克为血压明显下降,初期意识多数是清楚的。

发病诱因:最为常见的晕厥为血管神经性晕厥,由血管舒张与收缩发生一过所引起。因剧烈疼痛、恐惧、空气闷热、针灸、注射时引起,称之为普通晕厥;也可因咳嗽、喷嚏时引起,称为咳嗽晕厥;可因排尿而引起,称为排尿晕厥;可在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因性低血压引起,称为性晕厥;也可因穿硬质高领衣服、剃须、刺激颈动脉窦引起晕厥;心脏病病人,可因严重心律失常而发生心源性晕厥,出现两眼上翻,口唇发紫,双手握拳,抽搐。

急救措施:

应立即将病人平放,或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帮助脑正常供血。

解开病人衣领、裤带,妇女应松开胸罩,使其呼吸顺畅;

有假牙者,应取出。

刚恢复知觉的病人不要立即起立,防止再次晕厥。

对心源性晕厥(一般有心脏病史),应立即用拳捶击心前区进行复苏,如心跳未恢复还应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缓解后,尽快送就近医院抢救。

中风

表现:剧烈头疼、流口水、吐字不清,有时可能没有明显头疼,只是说话别扭、半边脸及手脚发麻,这时候可能已有脑血栓形成。

发病诱因: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在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或者因饮酒、长时间打牌、上网等,都可能使血压升高,诱发脑血管意外。

急救措施:

有条件时可先给病人量血压。脑出血时血压要比平时高,随着病情的加剧血压还会升高。

解开病人的领扣。

取出假牙。

让病人将备用降压药立刻吃下去,如已不能吞服可把药化成水服下。

不要盲目搬动病人,病人头位也不宜过高,可不用枕头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头偏向一侧。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额头上,以减少出血和降低颅内压。

呼吸、心跳骤停

某些原因,患者呼吸突然丧失,抽搐或昏迷;颈动脉、股动脉无搏动,胸廓无运动;以及瞳孔散大,对光线刺激无反应。这就是医生所称的死亡三大特征。

1.呼吸骤停的急救方法:

迅速解开衣服,清除口内分泌物、假牙等,舌后缩时用舌钳将舌拉出。

患者需仰卧位,头尽量后仰。

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患者仰卧,护理人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头部后仰,以解除舌下坠所致的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防吹入的气体从鼻逸出。然后护理人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口用力吹人,直至胸部略有膨起。之后,护理人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鼻孔的手,靠患者胸部正压自行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吸气12-16次,吹气时间宜短,约占一次呼吸时间的1/3。吹气若无反应,则需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吹气是否得当。如果患者牙关紧闭,护理人可改用口对鼻吹气。其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基本相同。

2.心跳骤停的急救方法

对心跳骤停在1分钟左右者,可用拳小鱼际部位捶击其胸骨中段一次,并马上进行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挤压。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是:

患者应仰卧在硬板上,如系软床应加垫木板。

护理人用一手掌根部放于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二处,另一手重叠压在上面,两臂伸直,依靠护理人身体重力向患者脊柱方向作垂直而有节律的挤压。挤压用力须适度,略带冲击性;使胸骨下陷4厘米后,随即放松,使胸骨复原,以利心脏舒张。按压次数成人每分钟60~80次,直至心跳恢复。按压时必须用手掌根部加压于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挤压;不应将手掌平放,不应压心前区;按压与放松时间应大致相等。心脏按压时应同时施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心血管意外

表现:心前区剧烈疼痛有濒死感或窒息感,有时血压会偏低或高,嘴唇发紫,严重时心跳呼吸停止。

发病诱因:过度兴奋、激动,都会刺激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诱发心律紊乱、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造成心跳骤停或猝死。平时无心脏病史的人也可能因过度兴奋而突发心血管意外。

急救措施:

对突发心血管意外者,在急救车未到前,不要轻易搬动和摇晃病人,可在其心前区用力叩击3~5下,如心跳、呼吸还不能恢复,可按照上一条的做法做胸部按压及人工呼吸。

冠心病患者如出现心绞痛,要绝对卧床,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扩张血管的药物。然后送医院抢救。

突然失明

表现:眼前突然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这叫做一过性失明。持续几十秒钟、几分钟,长者达十几分钟后又恢复原来视力。

发病诱因:本病常在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肾炎、动脉内膜炎等疾病的老人中发生;精神过度紧张或遭受精神创伤时也有可能发生。

急救措施:

在发生先兆症状时,如果缓解很慢,应立即从常备急救盒中取出亚硝酸异戊酯吸入,可很快使症状消失。

发作时先从急救盒内取出亚硝酸异戊酯药一瓶,放在手帕中击碎放出气体连续吸入,直至气味消失为止;再取出硝酸甘油片(0.6毫克)含在舌下。同时可对患眼进行重复、间歇的按摩,促使血管扩张。

突发意外的自救与急救

跌倒

表现:如果臀部着地,易发生髋部股骨颈骨折。这时可局部剧烈疼痛。因为有些老人痛

觉不敏感,如果骨折两端成角相嵌,甚至还可起立行走,但出现跛行;跌倒时如向前扑到,常可引起股骨骨干、髌骨及上肢前臂骨折,局部疼痛,明显肿胀,甚至出现创口。颅内损伤可当场出现神志变化、剧烈呕吐、耳鼻出血,有的虽然当时清醒,但过一段时间可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

急救措施:

如果跌得较重,不要急于挪动身体,先看看哪个地方痛。

应先将其置于硬木板上,仰卧位。一时找不到硬木板时,可先就地平躺。

如果腰后部疼痛怀疑有腰椎骨折,应在该处用枕或卷折好的毛巾垫好,使脊柱避免屈曲压迫脊髓。

如果怀疑有股骨颈骨折,应用木板固定骨折部位。木板长度相当于腋下到足跟处,在腋下及木板端,包好衬垫物,在胸廓部及骨盆部作环形包扎。其他部位骨折,可用两条木板夹住骨折部位,上、中、下三部位用绷带固定。

有创口者,应用洁净毛巾、布单把创口包好,再用夹板固定。

头颅损伤有耳鼻出血者,不要用纱布,棉花、手帕去堵塞,否则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继发感染。

头部或臀部着地,出现头痛、呕吐时,是颅内出血的征兆,不可轻视。

食物中毒

有些老人习惯吃剩饭剩菜,这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表现:有明确的吃不洁食物史。中毒者一般多在食后6~24小时内发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腹泻严重者可造成脱水。

急救措施:一旦发现食物中毒,应尽快送病重者到医院救治。现场急救措施:

尽快催吐。(1)用筷子或手指轻碰患者咽壁,促使呕吐。(2)可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0毫升,让患者喝下。(3)肉类食品中毒,则可服用十滴水促使呕吐。

药物导泻。食物中毒时间超过2小时,精神较好者,则可服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体质较好者,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

如果中毒者已发生昏迷,则禁止对其催吐。

煤气中毒

表现:开始时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之后出现晕倒、昏睡、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等现象,严重者会因缺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开门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

将老人移置温暖、通风好的房间内。

解开衣服、裤带,注意保温。

能饮水者,可喝热糖茶水。

必要时针刺人中穴。

呼吸困难或停止时,立即做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噎食

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美国每年约有4000多人因噎食猝死,占猝死病因第六位。阻塞气管的食物常见的有肉类、蛋黄和蛋糕、年糕、粽子、元宵、地瓜、包子等。

表现:发生噎食时,患者会突然不能说话和呼吸,常用手指向咽喉部,或窒息倒地。噎食者往往来不及送医院抢救。

急救措施:一旦发生噎食,在呼叫急救中心的同时,应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操作。要点是:噎食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急救者站在其身后,双臂抱其腰,用双手重叠放在病人上腹部剑突下的位置,向上向后快速加压,利用冲压胸部时肺内的气流将食物驱出。若噎食者不能坐或站立,应立即使其仰卧,头后仰,急救者用双手置于病人剑突下,从下向上并稍向后给予猛烈冲击,使堵塞的食物被冲出。

老年疾病家庭急救和自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急救过程中,有些情况应该引起注意。

一戒惊惶失措。如有人触电,一定要用绝缘体使伤者迅速脱离电源,方可进行救治。

二戒草率从事。急救时要沉着冷静,如果手忙脚乱,不但容易忙中出错,而且有可能为以后的救治工作埋下隐患。

三戒随意搬动。对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病人和跌倒后怀疑有脊柱或下肢骨折者,随意搬动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四戒乱用药物。否则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或加重病情。待检查确诊后再作处理。如备有家庭药箱,要了解其中的药品是否适用及用量用法。

第9篇

【关键词】急诊 低血糖 糖尿病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水平低过4.0mmol/l的现象,此现象只能发生在服用某种药丸或注射胰岛素期间,还有一类是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引起这个病的原因是氨基酸代谢的一个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发生了基因突变[1]。多数情况下,脑组织依赖血浆葡萄糖作为它的代谢能源,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避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接触,由于酮体转运至脑组织太慢太少,明显不能满足脑的能量需求,除非正常空腹血浆酮体水平明显升高。血糖在正常调节下维持一定水平,保证以足够速率转运至脑组织,否则,血糖偏高或偏低都会对患者造成影响。低血糖的早期症状主要为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但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时,则会出现晚期症状,表现为惊厥或昏迷[2]。低血糖昏迷是内科急症,其临床表现及病因不尽相同,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等而危及生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还会引起医疗事故纠纷。但如能及时诊断处理,病情可迅速好转。因此,我院对2010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诊低血糖患者43例进行发病原因分析及有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分析过程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诊低血糖患者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50.5岁;糖尿病病人30例,1型糖尿病患者3例,2型糖尿病患者27例,糖尿病史2~15年,非糖尿病患者13例;入院时空腹血糖1.5±1.6mmol/L;合并心血管疾病22例,合并感染2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5例,肺部感染4例,急性胃肠炎5例,腹腔感染3例,尿路感染2例,牙周炎2例,非糖尿病所致低血糖昏迷有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胰岛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肠炎各2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1例,感染性休克2例。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均停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或AT-Ⅱ受体阻滞剂治疗1月。

1.2发病原因 ①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11例;②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药量过大导致低血糖昏迷6例;③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准时进餐,偶因进食太少而未减少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发生昏迷者13例;④其他药物如酒精、水杨酸钠等引起低血糖昏迷13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浅昏迷19例,中度昏迷17例,重度昏迷7例,就诊后化验血糖值为0.7~2.8mmol/l。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1~3L/min,并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询问病史,特别对有糖尿病病史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采集,使用瑞特血糖仪采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常规作为不明原因昏迷患者的首选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100ml静脉推注,根据患者的临床具体症状和病况改善,可重复注射,然后根据病情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或口服糖水监测血糖。对于以上仍然未清醒的患者可给予20%甘露醇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100mg[3]。

2 结果

经积极抢救和治疗后,36例(83.72%)昏迷患者10~60min意识清醒,3d后治愈出院,7例(16.28%)血糖纠正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给予甘露醇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后好转,1w后痊愈出院,其中,重度昏迷患者中有4例(57.14%)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的表现。

3 讨论

低血糖昏迷是内科经常遇到的危重病,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激烈,低血糖昏迷患者已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如未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处理,轻者遗留后遗症,重者死亡。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临床上发现,诱发低血糖昏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的使用剂量;②由于开会、外出参观、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迟或长时间不进餐,而突然暴饮暴食;③活动量明显增加而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④进食量减少,没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剂量;⑤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尿糖多而夜间低血糖;⑥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之前没有按时进食或加餐;⑦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⑧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⑨PZI用量过多;⑩加剧低血糖的药物[4]。此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后容易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还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同时,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并且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而非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包括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神经系统受损,包括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血压下降,不仅如此,眼睛、肾脏都易受损,包括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5]。

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几乎全部依赖血糖的供应作为能源,一旦血糖下降到80mg时可能出现糖尿现象,因此,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的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6]。近年来,临床广泛采用葡萄糖来治疗低血糖昏迷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病况和预后。

低血糖昏迷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通常急性肾上腺素能症状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时能够缓解[7]。胰岛素或磺脲药治疗病人若突然出现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建议饮用一杯果汁或加3匙糖的糖水,应告诉病人家属这些处理办法。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议胰岛素治疗病人随时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磺脲药治疗病人,尤其是长效药和氯磺丙脲,若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反复低血糖发作。当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当症状严重或病人不能口服葡萄糖时,应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100ml,继而10%葡萄糖持续静滴。开始10%葡萄糖静滴几分钟后应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以后要反复多次测血糖,调整静滴速率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开始治疗用10%葡萄糖,以每分钟3~5mg/kg速率静滴,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滴速,保持血糖水平正常[8]。一般而言,儿科医生不主张对婴儿或儿童用50%葡萄糖静脉推注或用>10%葡萄糖静滴,因为这样可引起渗透压改变,在某些病人中可诱发明显高血糖症及强烈兴奋胰岛素分泌。

急诊科医生要提高对低血糖昏迷的认识,防误诊、漏诊,应告知家属或患者注意事项,改善他们的负性情绪和想法,使用胰岛素应认真核对剂量,饮食与胰岛素要配合好,使用降糖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根据血糖值调整,此外,病人及家属应学会低血糖反应的判断,了解清楚低血糖治疗的过程,老年人对低血糖反应迟钝,降糖不应过低,必须经常监测血糖,对监测结果有疑问,可暂时使血糖宁高勿低或到医院复查[9]。对于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低血糖者,应迅速进食或立即送医院抢救,静脉注射40~60ml50%葡萄糖溶液,对于严重、长时问的低血糖昏迷病人,除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外,用5%~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提升血糖,当低血糖被纠正后,还应住院观察数天监测血糖,以防二次昏迷发生[10]。

在本案例中,经积极抢救和治疗后,36例(83.72%)昏迷患者10~60min意识清醒,3d后治愈出院,7例(16.28%)血糖纠正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给予甘露醇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后好转,1w后痊愈出院,其中,重度昏迷患者中有4例(57.14%)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的表现。总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应及时分析病情产生的原因,根据诱因对症下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应加强糖尿病人及老年人低血糖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王红卫,张莉,李志强,急诊低血糖昏迷3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5):166-167.

[2]吕建中,华飞,急诊低血糖昏迷37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2(6):34-35.

[3]任桂兰,急诊低血糖昏迷4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195-196.

[4]石金霞,杨秋兰,急诊低血糖昏迷56例临床分析[J],首度医学,2010,9(2):30.

[5]李燕云,林敏,张桂花,急诊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J],广州医药,2006,37(5):77-78.

[6]王春英,田亚茹,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57-58.

[7]喻松,低血糖昏迷的临床急救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118-119.

[8]马万国,马万忠,低血糖昏迷5例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2010,12(4):3601.

第10篇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院前急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37―01

院前急救中,为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实施氧疗等措施,有效地开放气道是成功的关键[1]。使用口咽通气管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方法[2]。2012 年1 月~ 2013年3月我院在院前急救中对昏迷、肌张力减弱、舌后坠等缺氧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在提高抢救质量、保持呼吸道畅通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2012 年1 月~ 2013年3月院前急救的患者122例, 其中男79例、女43例; 年龄13 ~ 78 岁;颅脑外伤54 例、脑血管意外32例、呼吸道疾病18例、心脏病5例、中毒8 例、其他5例。患者均有自主呼吸,但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经吸氧指末血氧饱和度低于90%。

1.2 方法:

1.2.1 掌握口咽通气管的适应证 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吸引;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同时有气管插管时,取代牙垫作用。

1.2.2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选择适当型号的口咽管至关重要,长度(在口外)大约相当于门齿到下颌角,宁大勿小,宜长不宜短。选择一个较长的口咽管比短的安全,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过舌,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太长可达到会厌部接触会厌,引起呕吐。正确的位置应使口咽管远端位于会厌上方。

1.2.3 置管方法 放置口咽通气管前向清醒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清除口腔分泌物;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三轴线( 口、咽、喉) 尽量成一直线,用压舌板压住患者的舌根,必要时用舌钳牵拉住患者的舌头,正向顺势将口咽管插入至舌根后。

1.2.4 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以手掌放于通气管外,于呼气期感觉是否有气流呼出,或以少许棉花放于通气管外,观察其在呼吸中的运动幅度,此外还应观察胸壁运动幅度和听诊双肺呼吸音。

1.2.5 固定方法 口咽通气管放置成功后,取胶布A、B 两条,长约20 cm,将A胶布一端固定于右侧面颊部,然后绕口咽通气管1周后,仍固定于右侧颊部;将B胶布用相同方法固定于对侧颊部。

1.2.6 注意事项 (1) 保持管道通畅:及时吸痰、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甚至窒息,(2) 加强呼吸道湿化,避免痰痂形成堵塞口咽通气管。(3) 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4)妥善固定通气管,防止吸入气管内或脱出。(5)置管及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准确。(6)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7)口腔内门前四颗牙具有折断或脱落危险的病人禁用[ 2 ]。

1.3 观察指标 记录放置口咽通气管前与置管成功后5 min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2 结果

结果显示放置口咽通气管后5 min患者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使用口咽通气管前及置管后5min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见表1

3 讨论

操作简单、有效、节省体力是院前急救措施追求的标准,通畅的气道是心肺复苏的首要环节[3]。气管内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管理的确切方法,但要求在插管前先用其他方法如面罩等提高肺内O2分压,技术要求高,需要一套完备的器械和专业人员才能完成。为患者施行人工辅助呼吸放置口咽通气管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抢救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时,使用口咽通气管,能在数秒钟内迅速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获得有效通气 ,争取了抢救时间;口咽通气管还可以和面罩通气结合使用,抢救者还可通过通气管吹气,为患者施行人工辅助呼吸。在危重患者抢救中,放置口咽通气管可以减少患者口咽及气道黏膜的损伤,并防止舌后坠,有利于护理人员快速吸痰;口咽管管腔内可插入12~16号吸痰管,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供了路径[4]。口咽通气管末端接近会厌处,咽喉部深处的痰液可吸出,避免了经口、鼻腔吸痰时对粘膜的损伤。将鼻导管插入口咽管给氧,可迅速缓解机体低氧与二氧化碳蓄积[5]。统计资料显示,观察组置管后,呼吸频率下降到每分17~24次/ min,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1%~96%,与对照组置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中,口咽通气管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了抢救速度和质量,节省了急救人员体力,一定程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抢救过程中患者的口腔黏膜、咽喉软组织的损伤,促进患者舒适。口咽通气管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简便易行、易于掌握、对患者无创伤且费用低廉的优点。在院前急救中,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开展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钟新华,陈华丽,杨雪娟. 昏迷病人舌后坠两种院前急救处理方法的疗效观察[ J ]. 现代临床护理,2005,4(6): 54 55.

[2] 吴红梅,蔡建英. 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2) : 975.

[3] 符燕妹,王 峥,邱秀媚.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J ].山东医药, 2008, 10 (14) : 152.

[4] 李丽琴.口咽通气管在癫痫大发作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 (3) :365.

[5] 费娟英,张利燕,李 玲.口咽通气管―鼻导管声门前给氧在心肺复苏初期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0,9 (3):193.

[6] 李红梅. 咽通气管在危重脑血管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3(3) :45-47.

[7] 单飞花,海 明. 气管插管和口咽通气管在院外急救中应用比较[ J ].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 3 (3) : 188 - 189.

第11篇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07-02

有机磷农药目前在我国农村应用较广,若防护不周或误服、自杀,均可造成中毒。临床多数为自杀服毒或使用不慎。我院2006―2010年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308例,经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剂、综合治疗,加强病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治愈率达96.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8例病人中男性65例,女性243例,年龄17~78岁。其中口服中毒267例,皮肤吸收中毒41例。1605中毒病人138例,乐果中毒60例,敌敌畏中毒65例,敌百虫中毒28例,其他中毒17例。轻度中毒126例,中度中毒108例,重度中毒74例。

1.2 急救措施

1.2.1 彻底清除毒物

根据中毒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皮肤吸收的病人应立即脱离现场,转至新鲜空气处,脱去被污染衣服等,除敌百虫中毒外,立即用温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迅速清洗污染部位的皮肤,尤其应注意清洗毛发、指甲;消化道中毒、神志清醒并能配合者,先口服2%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不管催吐效果如何,均应洗胃,敌百虫中毒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的盐水洗胃,其余的有机磷中毒用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洗胃,直到洗出液澄清无药味为止,然后用硫酸镁导泻。

1.2.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应用特效解毒剂

1.2.2.1 应用抗胆碱药阿托品

对解除毒蕈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轻度中毒病人1~5毫克,中度5~10毫克,重度10~20毫克静注。早期阿托品应用每10分钟重复使用,到病人出现阿托品化后可延长时间为20~30分钟静注,逐渐延长时间及减量。

1.2.2.2 应早期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如氯磷定、解磷定

轻度中毒可单独使用,中、重度可与阿托品合用,两药合用时,阿托品剂量应减少。

1.2.3 对症治疗

有机磷中毒的死亡主要是呼吸衰竭,其原因是肺水肿、呼吸机麻痹或呼吸中枢抑制所致,故维持呼吸功能极为重要。及时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机。防止感染应早期使用抗生素。当出现烦躁、抽搐时,可注射安定,忌用吗啡、巴比妥类呼吸抑制药。防治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250毫升;心功能不全者,也可同时应用利尿药物。危重病人血液胆碱酯酶活力严重抑制,可输入新鲜血或采用换血疗法。

1.3 结果

308例病人中,死亡5例,留有后遗症者8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治愈率达96.1%。

2 护理

2.1 清除毒物

2.1.1 清洗皮肤

不论皮肤吸收中毒,还是口服中毒,均应在半小时内清洗皮肤,以防农药吸收中毒及药物引起皮肤损害[1],尽早脱去被污染衣物,用清水清洗皮肤,禁用热水或酒精擦洗,以免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如眼部受到污染,应立即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或者清水反复清洗。

2.1.2 催吐

消化道中毒患者神志清且能合作时,此法简便易行。让患者喝温水300~500毫升,然后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胃内容物完全呕出为止。

2.1.3 洗胃

不论催吐效果如何,6小时内均应及早洗胃。一般每次液量以不超过500毫升为宜,量大可使毒物快速排入肠道,加快吸收,以及发生急性胃扩张的可能。昏迷病人洗胃时应采取左侧卧位,洗胃液的温度37~40°C为宜,过热可引起粘膜下血管扩张,加速毒物吸收;过凉可刺激肠蠕动,将毒物尽早排入肠道[2]。另外,洗胃完毕,胃管易保留,不易立即拔出,应每4~6小时重新洗胃一次,直至24小时,使粘附于胃壁及胃小凹的毒物被重新清洗出胃。在洗胃过程中,注意瞳孔、呼吸、心跳及血压的改变,出现血压大幅度下降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行心肺复苏。

2.1.4 导泻

口服农药或洗胃后,可有小部分农药排入肠道。为减少肠道吸收,洗胃后或由胃管注入泻药,清除肠道内毒物。

2.2 预防反跳的护理[3]

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急救后临床症状减轻,可在数日至一周内突然再次昏迷,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此为中毒后“反跳”现象。反跳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高。

2.2.1 阿托品用量的观察

阿托品应早期、足量、快速、反复给药,直到毒蕈碱样症状明显好转,并出现阿托品化再逐渐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注意阿托品的用量是预防反跳的关键,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注意区分阿托品用量不足与阿托品过量。阿托品化主要表现:意识清楚或模糊,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燥无汗,瞳孔较正常略大,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心率增快,脉快有力。阿托品中毒主要表现:谵妄、幻觉、双手抓空、昏迷,皮肤潮红干燥,瞳孔极度扩大,体温高热,心率表现心动过速或过缓,甚至有室颤发生。正确判断阿托品用量,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败的关键之一。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中毒早期的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及时用吸痰器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后期阿托品化的病人,由于腺体分泌减少,使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影响通气,并可诱发肺内炎症,应及时给予雾化吸入湿化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保证呼吸道畅通。

2.2.3 注意病人呼吸功能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可引起肺水肿、呼吸肌麻痹,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停止,临床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功能及缺氧情况,必要时吸氧,改善缺氧情况,出现肺水肿者用50%~70%酒精湿化给氧,以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有呼吸肌病人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可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2.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临床上影积极了解引起中毒的具体原因,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指导,特别是口服中毒自杀的病人,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去除厌烦的情绪,了解病人的痛苦,处处关心体贴病人,以诚恳的态度为病人提供情感上的帮助,细心开导病人,使其放松思想,减少敌意,同时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协助我们共同打消病人自杀的念头,以防病人出现过激行为。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为急诊常见病,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组织中的乙酰胆碱过量蓄积,产生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先出现兴奋,最后转为抑制[2]。临床我们采取彻底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剂,加强病人护理,以利于病人痊愈。特效解毒剂如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的作用机制:具有拮抗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解除或减轻毒蕈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所以,阿托品应早期、足量、快速、反复给药。并应注意阿托品过量与不足的判断标准,应综合分析,准确判断。故临床上应注意观察神经系统、皮肤情况、瞳孔大小及体温、心率改变综合分析,随时调整阿托品用量,不能以某一项指标而盲目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如眼球混有农药,则瞳孔一般不散大,对这种情况,应给予特别警惕。胆碱酯酶复能剂的作用机制:可解除有机磷中毒引起的烟碱样症状,并可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但对中毒已久的或胆碱酯酶已老化者,则无复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淑梅,鞠贞会。有机磷中毒后大炮性皮炎21例分析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66~467.

第12篇

关键词:急性复合性创伤救治护理

急性复合性创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车祸,塌方,矿难,格斗打架,高处跌落等意外事故,发病急,变化快,有时是群体发病,多个病人同时入院,在这种紧急而繁忙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到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全力以赴的抢救病人?现谈谈我们对急性复合性创伤的救治护理体会。

院外急性复合性创伤,要现场进行初步评估,根据受伤病人所处的地点,环境,受伤时作用点,受伤力的作用方向,受伤力的大小,受伤以后的呼吸,脉搏,血压,心跳,瞳孔的变化,是否有呕吐,是否有大小便失禁,及是否有皮肤擦伤,出血,骨折及骨折的类型等等,初步判断病人受伤的轻重,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如果是腰椎骨折,应卧平板单架,如果是四肢骨折,应用夹板固定,如果是开放性的伤口,要进行简单地包扎,如果是腹腔内的肠管或其他脏器受伤脱出,切勿急于还纳入内,以防感染。在处理伤口的同时,护士要迅速地把静脉通道打开,给以输液用药,以确保先救命后救伤。同时要做好相关地护理工作,以减少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

院内急性复合性创伤;对于急诊入院的急性复合性创伤病人,一般首先要用软管针打开静脉通道,输液,给氧,配血,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到:

①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呕吐者将病人头部偏一侧,并用吸引器及时吸出呕吐物及分泌物,以防止误吸入气管内,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耳鼻漏者应禁止鼻腔吸引,以免加重颅底损伤及大量脑脊液外渗和出血,禁止堵塞,以免增加颅内感染的可能。给氧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证充分的供氧。

②选择较大的血管软管针剌或接上三通管,或套管针保证及时有效的供给药物,和血容量,在穿剌成功的同时,即留取血标本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为防止休克和手术做好准备。

③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观察尿液颜色的改变。

④接上心电监护仪,观察心电,血压,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⑤如果使用呼吸机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随时调整呼吸机的各个参数。

重点器管和部位的观察护理:

①颅脑外伤病人应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意识的改变,呕吐物的情况,是否有脑脊液鼻漏,根据血压,脉搏,呼吸等判断是否有高颅压的表现。发现情况及时要及时脱水降颅压等对症处理。要特别注意的是昏迷病人清星后,会再次出现昏迷,并且较前次更重,更危险。要做好各项护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而引起窒息死亡。

②颈部损伤也要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意识的改变,特别是呼吸的变化,胸部的起浮情况及四肢的活动情况,高位颈椎损伤,会出现截瘫和呼吸衰竭。要注意头颈部位置及尽量的少活动,以防加重颈椎损伤。

③胸部外伤病人要密切观察有否胸痛,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皮下气肿,皮下握雪感。如果是开放性气胸,要检查伤口是单伤口还是多发性串通伤,有没有伴随呼吸运动而从伤口漏气现象,及休克的表现,有否骨折及血气胸存在。如果放入引流管,要注意引流管的流出情况及出口的外接情况。防止气体逆流及细菌污染。

④上腹部损伤的病人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有腹痛,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同时观察病人有否肝脾破裂而引起的内出血情况,有否进行性休克或有否肠管破裂而引起的腹膜炎的体征。

⑤下腹部损伤的病人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有腹痛,皮下瘀血,浮肿,尿液外渗,无尿,血尿等等有关膀胱破裂的临床表现,如果是女性或孕妇还应注意有否卵巢或胎儿操作的可能。

⑥有开放性的伤口或四肢骨折的病人,应协助医生及时给以清创,缝合包扎止血,减少感染。并根据情况是否使用小夹板固定。如果是指指断裂分离,应注意伤指的保存和养护,防止污染,防止丢失,为接指成活做好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