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 14:51: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放射防护措施及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X射线;防护装置;骨科手术;辐射防护;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150-04
Related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affect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compliance under c-arm of operating room staff member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HEN Shaojuan MA Kaibing BAO Qunmei CHEN Siying JIANG Shuijiao
Operating Room, Zhaoq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0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related factors and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affect radiation protection compliance under C-arm of operating room staff members in orthopedic surgery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 compliance of medical staff. Methods Medical staff who used C-arm in surgery were given questionnaire survey.Their awareness of radiation and measures of self-protection were known.Of which,the weakness was improved.Prevention status and compliance before the survey of December 2013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one year of data summarization,cause analysis,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rectification measures,prevention measures and compliance after 2015 were set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ults After targeted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rectification term by term of weakness for medical staff according to survey results,knowledge rat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ompliance of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X-ray;Protective devices;Orthopedic surgery;Radiation protection;Compliance
随着放射导向运用技术的发展,C形臂X射线应用日益广泛,放射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防护不当,X线可造成白内障、皮肤损伤、远期癌症等各种损害[1],但目前较多报道[2-4]显示,医务人员在防护意识和防护方法上随意性仍较大,普遍存在依从性较低的情况。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C形臂X光机下行骨科手术的医务人员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从中了解骨科手术中放射防护存在的不足,并据此作出相应的改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来源及时间
数据资料来源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取我院骨科医生17人,麻醉师30人,护士40人,建立EXCLE电子表格数据库,资料真实可靠。调查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
1.2 方法
1.2.1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及依从性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查登记本确认人员接触射线次数、现场观察及访谈手术室骨科专科护士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辐射防护的认知性、专业知识的获取来源、定期健康体检情况、员工依从性等等。
1.2.2 针对不足,逐一制订、落实整改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在放射防护方面,本院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职业防护的依从性与张秀华[2]及王琪[3]的报道一致,普遍存在依从性较低的现象。针对于此,科内成立监管小组,针对影响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整改,包括:(1)制定明确的针对术中放射的防护流程和操作细则,组织学习,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使用C臂机X射线的手术尽量安排在有铅屏蔽防护的手术间,对接触射线的手术人员进行登记,合理排班[4],避免过多重复接触射线,孕妇严禁参加射线手术。(2)对所有接触射线人员,每年均请职防所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培训,对部分思想顾虑过重的人员,作好心理疏导,避免过度反应(如到远离手术间的地方回避等)。(3)购置新型轻便的防护装置,淘汰一批使用时间长、笨重的防护服,并完善各类硬件设备设施,如铅屏风、防护眼镜等。(4)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是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5-6]。每年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请专家分析体检结果,有异常及时对其工作岗位做出调整。2015年手术室一名骨科专科护士体检结果出现白细胞低,科内即对其做出工作岗位调整,避免再接受X线照射。(5)规范防护用具的日常存放管理:由于参与手术人员中,部分骨科医生对悬挂铅衣、摆放围脖等随意性较大,手术结束后未能按要求进行悬挂处理。科内印制并张贴相应的温馨提示,加强对使用人员的管理教育,切忌马虎对待用具,不可随意折叠、堆放及穿衣蹲、坐、躺、靠、压等。在整改初期尚指派沟通能力好的专科护士对骨科手术医生进行随时性的“劝导”,督促其按要求悬挂铅衣及归回各类防护用具,直至其形成良好的习惯。(6)对防护用具进行严格的院感控制管理:由于铅衣的重量原因,穿戴中易出现汗液浸渍现象,部分人员认为卫生状况不理想而常会出现从简心理,不愿穿戴防护用具。针对于此,我科制订管理措施如下:术中发现污渍(或血渍)时由使用者及时清洁污迹(若被血源性病原体标志物阳性的血液污染者,清洁后加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术后悬挂于“未消毒”柜内,每天由清洁员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布擦拭,注意每次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干燥后需用清水擦去残余氯以免损伤铅衣及穿着者的皮肤,再对铅衣表面进行空气消毒1h,消毒后的铅衣悬挂于“已消毒”柜内。每周六,清洁员统一收集再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其他防护眼镜、铅帽、围脖等,在没污染的情况下,由清洁员每天手术结束后及每周六作常规擦拭、空气消毒即可。若有污染,则参照铅衣的消毒办法。以上防护用具均需监测物体表面含菌量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影响医护人员放射防护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整改前,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放射防护依从性较低,调查发现影响医护人员放射防护依从性的最主要因素为防护用具沉重,穿着操作不适;其它原因分别有:主观感觉上觉得铅衣的“非专属性”,即人人均共同穿着,感觉很脏。其它还有一些从简心理(如采取离开手术间或站立在防护屏后躲避射线)、防护知识不足(如不了解射线危害人体哪些器官、射线防护的原则、屏蔽手术间的意义、如何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接受射线、监测牌的正确佩戴、使用C臂机球管的正确距离等)、以及某些操作中出现的过度防护等,但在不同的职业中,不同的对象情况略有不同,见表1。
2.2 两组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知识、防护方式及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比较
整改后,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防护方式均有了明@的变化,对射线防护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P
3 讨论
医用电离辐射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的潜在危险日益受到重视[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的严彬等报道,当医护人员佩戴了铅防护衣后或增加了与放射源的距离后,术中所遭受的X线辐射会显著减少,大大提高了对医护人
员的保护作用[10]。由于对放射防护的知识来源较少,医护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易对X射线这种无形的东西既害怕又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要么从简心理,要么过度防护,易造成对穿戴防护用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性普遍不高。因此,我们应加强医务人员X射线防护技术的培训,降低医务人员对X射线的恐慌心理。虽然C臂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会对周围环境有影响,但在有效的电离辐射防护下,可以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11]。
对于拉大与辐射源距离的方法进行防护,即在透视时远离C型臂、站在手术室外,透视完毕再继续操作,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者接受的辐射量,但必需多次往返于手术室内外,延长手术时间,易增加感染率,且对于病人病情的观察亦十分不利。研究表明[12],透视时术者处于距患者约1.5m可明显降低术者经受的辐射量,且不增加手术时间,简便易行,是适用于临床上推行的辐射防护措施。
辐射防护的效果与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密切相关:除提供合乎要求的射线屏蔽手术间、购置新型轻便防护用具外,还要加强科学化的管理,为员工提供专业化的知识培训来源,解决部分人员的不良抵触情绪,合理安排骨科手术,将应用C型臂的手术安排在射线屏蔽手术间内,在手术间安全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并设立监控小组,定期检测医护人员穿戴防护用具的正确性,对骨科小组的人员轮流安排,避免短期内集中接受X线的照射,避免安排孕期妇女接受射线手术。此外,医院相关部门应认真履行对职工的健康体检管理职能,对职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并及时向其个人反馈结果,并提供特殊的射线补贴发放等。
综上所述,C臂机在应用过程中的射线防护工作已成为手术室职业防护中的弱点和难点[13]。增强放射医务人员辐射防护意识[14],完善医护人员辐射防护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安排骨科手术人员轮转,加强防护用具的院感管理,实施职能科室c手术室双向督导,纠正防护认识误区,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职业防护行为,从而提高其放射防护的依从性。而采取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等综合措施,是降低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有效方法;而通过有效方案减少患者射线辐射量(在不影响透视效果前提下)是受检者防护的关键所在[15]。
[参考文献]
[1] 孙智山,曾建平,周胜华,等.防放射线手术操作房与传统铅衣、铅围脖和铅屏组合在防护效率与现场操作评价方面的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2):100-103.
[2] 张秀华,刘丽,王惠琴,等.手术室医护人员放射防护认知及依从性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1):2542-2543.
[3] 王琪,季萍.手术中使用C型臂X射线的安全防护进展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5,13(27):2699-2703.
[4] 罗红,谷志容,刘敏娜.医疗机构手术室术中放射防护的现状与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6):919-920.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5] 王永刚,冯子良,陈宏,等.某医院2008-2010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3):624-627.
[6] 贾晓筠,赵小爱,徐丽.太原市2011年参加全国个人剂量比对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5):519-520.
[7] 张晓华.介入治疗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J].全科护理,2012,10(8A):2080-2081.
[8] 阚拢朱菊娥.手术室骨科专用C臂机的使用和管理体会[J].医疗装备,2008,21(8):55.
[9] 秦丽敏.骨科手术中应用C形臂医护人员的X线防护[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79-8680.
[10] 严彬,王晓宁,刘佳,等.脊椎微创手术中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射线剂量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56-4058.
[11] 高华永,刘帅,苗路瑞,等.手术室C形臂X射线机的放射防护检测与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6):14-21.
[12] 王建儒,张奎渤,刘辉,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不同辐射防护距离的对比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5):417-421.
[13] 王雅丽,刘素芳.手术室使用C臂机的X线安全防护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1358-1360.
[14] 李雨玲,李婕,葛晓乾,等.放射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2):23-26.
关键词:核医学;放射防护;职业病;屏蔽设计;辐射危害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1]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放射诊疗单位在新开展核医学项目时,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国家对放射诊疗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也制定了GBZ/T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2]等技术标准。笔者在进行核医学建设项目预评价过程中,发现一些易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核医学建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价主要内容
核医学建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价主要内容有概述、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辐射源项分析、防护措施评价、辐射监测计划、辐射危害评价、应急准备与响应、放射防护管理、结论和建议部分,其中防护措施评价含工作场布局、分区与分级、屏蔽设计、防护安全装置、其他防护措施等。
2核医学建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价中常见问题
2.1布局与分区
与其它普通影像诊断、放射治疗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一样,核医学建设项目预评价也需要涵盖GBZ/T181中规定的各方面内容。但在核医学建设项目中,因多采用非密封型放射性核素,用药后的患者也将成为一个流动的放射源,同时,患者的唾液、尿液等分泌物或排泄物也将成为污染源项的一个来源,防止放射性污染及防止人员之间的交叉照射,是核医学项目与加速器治疗、普通影像诊断等完全不同的地方。因此,在放射防护措施评价中,除各房间屏蔽厚度的核实外,整个工作场所的布局、分区也是评价的重点。其中工作场所中的人流、气流、物流的走向是评价的核心,在兼顾方便诊疗的同时,应尽量调整布局或采取措施,以减少放射工作人员与给药后的患者、给药前与给药后的患者间的交叉照射。关键是尽量减少和避免医护人员、患者和公众接受不必要的照射。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建设单位由于条件的限制,又想上尽量多的核素与诊疗项目,往往导致布局不合理。因此,在与建设单位前期沟通和评价时,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选址、建设面积等条件,建议取消一些不合理或此规划条件以及人员条件下无法开展的诊疗项目,避免因要求大而全而导致无法满足放射防护的要求。
2.2防放射性污染措施的评价
核医学科中防放射性污染是一个重点。在预评价时,应对照GBZ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GBZ134-200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4]等标准要求,对场所的墙面、地面、管道、卫生通过间、表面污染监测设备、工作人员操作时的防污染措施、受检者的防污染措施等细节,切实评价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各项防污染措施,如墙面、地面拟采用的材质、防护层高度、表面污染仪的配置、131I治疗病人的用餐问题、治疗病人被服的管理和拖把等清洁用具等的管理等。
2.3三废的处理
放射性废物、废水、废气是核医学科防止放射性污染必须考虑的问题。核医学科通风的评价不能仅限于通风橱的排风,废水的评价也不能仅限于设置衰变池。要求设计单位给出废水、废气排放管道布局图、衰变池设计图等,对建设项目的废水、废气处理做出全面评价。例如通风口的设置、通风换气量、气流的走向,衰变池容量、格局及屏蔽的设计等。同时,应关注设置在一楼以上的核医学科的废水管道的屏蔽防护等问题。固体废物处置的评价,应注意放射性废物桶的数量、放置场所等是否满足工作需求。
2.4评价目标值的设定
因核医学建设项目多涉及非密封型放射性核素的使用,除了常规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等评价目标外,需加入放射工作人员手部、眼晶体等器官的年当量剂量的要求。同时,在设定建设单位的管理目标值时,虽然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5]中,眼晶体年当量剂量的限值为150mSv,但鉴于2011年ICRP关于组织反应的声明及2012年ICRP118号出版物[6]中眼晶体白内障的吸收剂量阈值考虑为0.5Gy,ICRP建议,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年当量剂量为20mSv,任何一年中的当量剂量限值为50mSv,建议将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管理目标值定为20mSv或更小的一个分数。同时,在辐射危害评价时也用此值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体剂量进行评价。2.5屏蔽设计目标的选取屏蔽设计的核算是预评价的重点。
2.5μSv/h是放疗、影像诊断等项目中较为通用的目标
值[7-8],在核医学科屏蔽设计核算时,绝大部分场所都可将此作为屏蔽设计的目标值。但在注射室、注射后休息室、检查后留观室、受检者卫生间等墙体,及防护门外控制区内患者停留的场所如走廊等应不做苛求,同时患者可能短暂经过的走廊防护门外等非限制区的瞬时剂量率也可不做苛求。但屏蔽体外如楼上、楼下等场所若是其他医护人员或患者等公众成员长期居留的场所,则剂量率目标值就需远小于2.5μSv/h,应根据其实际居留时间计算目标剂量率。因此,在屏蔽设计核算时,建议同时考虑剂量率和剂量负荷。如18F工作场所的剂量负荷可参照AAPMTaskGroup108:PETandPET/CTShiel-dingRequirements等资料,以达到屏蔽设计目标。在采用剂量负荷法时,建设项目每天的核素用量、患者数量等,将是影响屏蔽厚度的关键因素,在工程分析时要切实了解建设项目的规模、核素用量等因素。在屏蔽核算时,要关注通道、走廊等患者停留或通过的地方所对应的邻近区域,如顶棚、楼板的屏蔽,特别要关注工作场所邻近区域或楼上、楼下有长时间居留人群时的情况。同时在核算时,应考虑到注射后休息室、检查后留观室等房间可能同时存在多人在同一房间等情况。因此,屏蔽设计核算应充分考虑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也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量,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前医患矛盾、公众对辐射的认知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
2.6辐射危害的评价
在评价正常运行条件下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剂量时,除常规的全身剂量估算外,也需估算放射工作人员因注射、给药、摆位等操作放射性核素或近距离接触用药后患者所导致的手部、眼晶体的剂量。此时,需假设常规注射、给药、摆位等所需的操作时间、与辐射源的距离、所使用的屏蔽物等情况,如注射时是否使用铅注射屏蔽防护器,运送药物时是否使用药物贮存运输器,用的是何种屏蔽物质、多少屏蔽厚度,是否采用自动封装、封装橱的屏蔽厚度等等。估算时,也需考虑核素的衰减、18F扫描时已等候30min以上及检查前排尿等细节。
2.7视频监控、语音对讲、门禁等设施
视频监控、语音对讲系统、门禁等设施,对核医学科加强患者管理、减少人员受照剂量是很有效的措施。因此,建议设计单位给出这些管理设施的设计图,并在预评价时要对这些拟设置设施做一个较全面的评价。
2.8内照射危害的评价
在核医学建设项目的评价中,评价单位往往注重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的评价,而忽视核医学科存在的内照射危害。国内外多项研究中表明,在131I治疗病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气溶胶,放射工作人员体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核素污染[9],张震等[10]采用空气采样器,宋易阳[11]等采用全身计数器等,估算放射工作人员可受到0.34~0.44mSv/a有效待积剂量的内照射。因此,在预评价过程中,内照射危害仍是预评价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应关注甲状腺癌等治疗病房,其通风系统等防护措施能否有效地减少放射性气溶胶等对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的内照射危害。建议评价机构应具有相应检测放射性气溶胶的能力,否则无法在类比项目获得必要的数据支持。
2.9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应急响应与管理的评价
建设单位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应急响应与管理的评价是预评价中的难点,也易被忽视。患者的管理是核医学科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降低人员受照剂量的重要措施。但在目前的实践中,建设单位往往注重硬件的投入而忽视软件的管理,表面污染仪、门禁等设施、表面污染监测制度等措施经常形同虚设。因此,应针对建设单位拟定的各项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详细的评价,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补充建设。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评价环节,建议关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配备,对从事注射、封装等操作的人员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应加戴指环剂量计。同时,建设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也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核医学科的特点列出可能出现的药物滴洒、用错药物或剂量等异常情况的应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地评价。
核医学建设项目预评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评价人员在掌握放射防护知识的同时又需要熟悉核医学诊疗流程,应严格依照国家放射卫生相关标准并适当引入国际上适宜的新技术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既能指出设计中放射防护方面的不足,又能充分便于诊疗单位的实际应用。
作者:黄丽华 郑森兴 陈新俤 郭进瑞 单位: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卫监督发[2012]25号[S].
[2]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181-2006[S].
[3]卫生部.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S].
[4]卫生部.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4-2002[S].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S].
[6]ICRP.关于组织反应的声明及正常组织器官的早期和晚期辐射效应———辐射防护中的组织反应阈剂量[M]//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118号出版物.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4:84-101.
[7]卫生部.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26-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8]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9]王红波,孙全富.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职业性内照射研究进展[R].广西北海: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术交流会,2015.
【关键词】 放射诊疗;放射防护;监测
【中图分类号】R1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3-01
在疾病诊断中,放射诊疗方式应用范围广,影响力大,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放射诊疗设备地不断改进,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中。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放射诊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因缺乏放射防护意识,使自己和患者受到了电离辐射,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1]。因此,笔者根据放射诊疗机构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监测的角度对放射防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放射防护标准
为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在放射诊疗机构受到超额的放射照射剂量,国家颁布了卫生部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在颁布的标准中,对放射诊疗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2]。
2 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
2.1 放射防护监督问题 一些放射诊疗机构选择的工作场所不符合国家防护规范,在对工作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时,没有向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没有取得审批手续,从而留下设计不合理、机房面积不足、防护措施不达标等安全隐患,造成经济损失[3]。如对象山县水晶乡卫生院的检查发现,该院位于门诊楼1楼放射科X光室的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由北京中科美伦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ZK-DR(A),编号为20130709269,机器性能检查符合《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76-2011)规定的技术要求,虽然机房的防护监测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l8871-2002)中相关剂量限值的要求,但机房受检者防护门处存在X射线泄漏问题,上门缝0.97μSv/h,下门缝0.14μSv/h,左门缝0.35μSv/h,右门缝0.36μSv/h,中心0.34μSv/h,(本底:0.06~0.16μSv/h)。而象州县大乐镇卫生院的X射线摄影系统符合标准,但机房同样存在防护门处X射线泄漏问题,上门缝0.83μSv/h,下门缝0.52μSv/h,左门缝0.28μSv/h,右门缝0.52μSv/h,中心0.41μSv/h,(本底:0.06~0.16μSv/h)。因此,两所卫生院需要加强监测个人防护。
此外,卫生监督部门中放射卫生监督专业人员少,日常监督不到位,不了解自己负责区域内的医疗设备情况,导致多数放射诊疗设备没有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造成多数设备处于无证上岗的情况。如在象州县象州镇卫生院第一次检查时发现,该院的深圳市蓝韵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KeenRay TOP-U,编号为DU0114800369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超过了标准要求规定的±5%或±5kV,在检查后卫生院联系了厂家工程师到卫生院对机子进行了调试,使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达到了标准要求。
2.2 投入到放射诊疗设备防护不足 从对放射机构监测中发现,一些基层放射机构由于缺乏资金,购买已经淘汰的放射设备或购买二手、三手的设备或是改装组机,这些设备的放射防护性能较差,并且不能保证诊断质量,在为患者诊疗时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导致患者重复检查,接受过多的辐射剂量,并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与一些基层的放射机构相反,一些大型放射诊疗机构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盲目引进部分放射诊疗设备,开展多个项目的诊疗活动,但由于监测设备防护机制的落后,未对设备进行稳定状态监测,使设备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导致防护不足。
2.3 工作人员及患者个人放射防护意识差 一些放射诊疗机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差,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放射辐射的危害性,对放射防护不重视,没有使用个人防护放射用品,个人剂量监测剂即便是在工作时间也没有按照规定佩戴,而且一些工作人员不具有上岗资格,放射诊疗机构为了追求效益和医疗诊断效果,对放射防护工作不重视。还有一些放射机构的工作人员贪图经济效益,增加诊断胶片量,从而增加了患者接受放射照射的剂量。此外,放射诊疗机构在申请设备许可证时,为患者配备了放射防护用品,但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一些放射诊疗机构未能按照规定为患者使用非照射部位的防护用品,使防护用品成为摆设,并且一些放射医疗机构的医生对患者接受放射检查项目不具备正当的分析能力,将放射检查项目作为常规检查,随意让患者接受放射检查,使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放射照射,增加了照射剂量。
3 改进方法
3.1 加强放射诊疗机构的监督工作 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法令法规对放射诊疗机构的射线诊疗机房、设备进行评估,执行国家规定的审批手续,保证放射诊疗机构的防护设施达到国家要求。对评估不合格的放射诊疗机构限期整改,直至符合规定。监督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要重点检查放射诊疗机构是否在其资质范围内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检查其出具的报告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检查人员、设备是否满足诊疗工作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将放射防护工作作为考核放射诊疗机构建设质量的依据[4]。
3.2 加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的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设备平均每年都要进行1次检修和状态评测,通过检修和评测状态评估放射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患者由于设备不稳定和灵敏度低等原因重复检查,造成辐射剂量的增加[5]。此外,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要了解放射设备的性能,在不影响诊断效果的情况下,要为患者选择低电流、高电压合理的测量值,缩短曝光时间、缩小照射的范围,在保证图像清晰的前提下,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并尽量控制在患者需要检查的部位。
3.3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个人防护意识 针对放射诊疗机构存在的问题,监督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根据不同职位的人员做不同的宣传工作,如放射诊疗机构的领导要学习管理及防护意识方面知识;放射工作人员要参加培训学习,学习防护知识,通过培训、学习和宣传多种渠道,提高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工作的意识,做到合理使用放射诊疗设备,不危害他人的利益。此外,对就诊的患者宣传电离辐射的危害性,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防护,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帮助患者做好防护措施。
4 小结
针对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监测中的问题,除上述应对措施外,放射诊疗机构在增加设备的同时,还需要提升放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应对设备发生问题时的应对预案,并设定紧急情况,进行实地演练,以保证应对紧急情况的预案具有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放射诊疗机构的防护工作中,放射工作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放射诊疗的监督机制,从而降低由放射防护导致的事故,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雷,邳建庭,李春富,等.北京市通州区公立与私立医院放射诊疗场所防护监测与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4,8(5):219-221.
[2]郑钧正.医疗照射防护是现代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与强化的热点课题[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10):755-757,763.
[3]谭育林.放射防护质量量化评价对医疗机构放射防护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51-753.
[4]郝欢.医院放射防护问题及对策浅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32(2):108.
随着油田油气开采难度的加大,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勘查的深入推进和老油气区新领域的深度挖潜,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大量投入使用。放射性物质作为一种新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相应的工艺更趋完善,为油田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给油田员工的安全健康及防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及工会部门精心周密安排,确保放射性辐射的防护工作万无一失。对此,笔者结合江汉油田放射性辐射劳动保护工作的实际,探讨和分析进一步加强油田施工过程中,放射性辐射的安全防护工作及有效监管措施。
放射性辐射的主要危害
放射性辐射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中,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过程。放射性元素大多为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元素,其放射的射线肉眼无法看见和感知,只有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
放射性辐射对人体和动物的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强度的强弱、时间的长短、频次的多少,以及辐射承受者的健康状况、体能强弱等相关,具体辐射后的表征及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受到剂量越大、强度越高的辐射伤害就越大,严重时还会致人短期死亡;受辐射轻微者,只要剂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发生损害作用,有的症状经过20年后才会表现出来,有的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人受害。因此,凡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必须严格进行防辐射保护,对辐射的强度、时间和频次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对身体和环境无危害的范围。
放射性辐射的应用
应用放射性物质开展检测工作,是油田工程施工中推进油田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工程施工所涉及的放射性辐射工艺环节主要集中在放射性测井和工件射线探伤。
放射性测井分为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通过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的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通过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工件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照射工件或设备焊口,从而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判定缺陷的性质。
石油工程施工企业人员密集,队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放射性辐射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任何的偏差和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和人身辐射伤害。只有严格施工环节的防辐射保护工作,确保员工接触辐射的剂量足够低,才能有效杜绝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预防放射性辐射伤害,需要从辐射的控制入手,以技术防护措施为根本,对放射性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防护监控。一方面采取有效的屏蔽办法,控制和弱化射线;另一方面精心管理,避免措施失控,提升从业人员的防护警觉和自觉执行措施的危机意识。
加强防护设备设施建设
在放射源贮存方面,江汉油田根据放射性物质贮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存放规模,建设辐射防护墙、门、窗、辐射防护迷路,并充分考虑直射、散射和屏蔽物材料与结构等因素,以确定防护厚度。江汉油田按标准建立了防护实体围墙的库区和专用贮存库,使辐射防护墙外5cm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放射源的运输方面,江汉油田配备专用的放射源运输车、专用的屏蔽罐,屏蔽罐体还设有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并随车配备专职的押运人员。按照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放射源运输时需随车配备辐射监测仪和防护服,供监测和应急处理使用。
在放射源的使用环节管理上,江汉油田为每个使用放射源的班组配备了设立警戒区的安全带、警告标牌,配齐操作用的长把工具、防护服、辐射监测仪、剂量牌,为防止放射源操作时落井,还配备了专用的井口封盖设施。
建立科学规范的专项管理制度
专项制度是促进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工作有序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科学管理基础和根本。江汉油田遵循“科学、有效、可行”的原则来完善放射性辐射管理制度,使管人和管物“双管齐下”,建立和形成重点突出、简便实用、针对性强、监督到位的制度体系,实现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是严格库区和专用贮存库的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对放射源的出入库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登记管理制度。在放射源和放射源容器库区内设置双道门锁,配置警卫和警卫犬24h值班,实施红外线入侵报警和视频监控,并通过卫星电话直通全天值班调度和公安局。
二是建立运输全程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充分考虑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无关人员搭乘、不法分子拦抢、车辆突发故障以及交通事故、拥堵等风险,对运载车辆罐体采取三道门锁控制,每台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配备专职司机、押运员,使安全生产部门能够随时监控。此外,江汉油田还收集施工沿途、行驶各区域的派出所电话,以便运输司机、押运员等遇意外情况及时报警。
三是对放射性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采取《放射源作业许可票》制度。使用放射源前,需对作业条件进行认定,经过生产安全部门及当地放射卫生监督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业。作业时由施工负责人安排监督人员确认现场措施到位并签字后,方可实施操作,以有效避免操作风险。同时,江汉油田对废弃的放射源按规定回收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档保存。
四是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江汉油田要求对涉及放射源及相关操作工序的员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上岗证后,持证并穿戴专用的劳动防护服装、装备上岗。施工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督促其落实安全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杜绝事故发生。
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
油田工程施工单位具有流动性大、作业条件较差、接触人员较多等特点,管好放射源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先、应急有效”的原则,从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关键入手,精益求精抓完善、促落实。
首先是在安全部门和当地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现场操作技术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组织机构、人员培训、应急计划演习、应急设施等。同时,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适宜的应急计划并作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提前开展应急演练。
其次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工作场所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对施工场所进行清场,在其边界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等警示标识,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也可采用绳索、链条及类似的方法,或安排监督人员实施人工管理。在进行野外焊口γ射线探伤施工过程中,现场还必须配备适当的应急防护设备,比如足够屏蔽厚度的防护掩体、隧道式屏蔽块、柄长不短于1.5m的夹钳、适当长度的金属线、水池、沙袋等。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辐射防护;实习生;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50-03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ct、ect、数字减影、核磁共振、超声、放射治疗、医用加速器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等放射技术已深入到医学诊疗的各个领域[1]。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从种类、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患者接受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频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 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医学利益, 同时也给放射工作人员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2]。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已将医学辐射防护课程作为学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成立医学辐射防护工程学系来研究和开设相关课程[3]。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辐射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研究,《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gbz97-2002)等标准的颁布,对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生的恶性肿瘤源自辐射的病因做出的判断具有法律效力[4]。但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对射线的危害意识薄弱, 没有严格按照放射防护规章制度操作, 在辐射源操作过程中怕麻烦而不佩戴或少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从而受到过量照射等情况时有发生,放射工作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健康隐患[5]。为此,本次研究探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辐射防护意识,为促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1~2012年在西双版纳州某医院实习的218名医学影像学实习生,平均年龄(23.8±9.7)岁,其中男生104名,占47.71%;女性114名,占52.29%;本科99名,占45.41%;专科119名,占54.59%。
1.2 研究方法
对该院全体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进行普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辐射防护知识来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等调查项目。问卷设计后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修改,在现场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员经过专家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现场调查时问卷由研究对象填写,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问卷224份,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218份,问卷有效率97.3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人平行录入有效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有效数据导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 = 0.05的检验水准进行统计推断。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辐射防护知识来源
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有56.42%(123/218)来源于带教老师,55.05%(120/218)来源于课堂学习,31.19%(68/218)来源于课本,20.18%(44/218)来源于同学。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67.68%,67/99),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66.39%,79/119),二者在课堂学习(χ2= 11.300,p = 0.021)和带教老师(χ2= 9.117,p = 0.037)这两种知识来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以回答正确5个问题及以上为知晓,回答正确不足5个为不知晓,本次研
中本科和专科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专科学历实习生,本科学历实习生在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学历实习生,但在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p < 0.05)。见表2。
2.3 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为因变量(不知晓 = 1,知晓 = 0),以性别、学历、民族、知识来源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是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见表3。
3 讨论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其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规定新参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进行放射防护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证才可从事放射性工作。所以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师不仅要懂得自身的安全防护,而且还要懂得对患者的防护[6]。本次研究提示,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56.42%)和课堂学习(55.05%),本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专科学历实习生主要来源于带教老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带教老师的讲解和课堂学习是影像医学实习生辐射防护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学习是理论知识的来源,带教老师在医学实践中的讲解是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研究显示,放射防护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存在着内容繁多、学时少的特点,这在无形中使医学生产生“非主科”意识,认为放射防护课程是教学大纲“要我学”,而非“我要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就更需要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加强辐射防护的健康教育[7]。 生和专科实习生的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6.48%和68.29%。说明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对辐射防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习生对诊断、治疗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等诊断技术的优化选择原则知晓率高于专科生。同时,本科实习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专科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辐射防护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比专科生全面,需要加强专科学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但在操作前穿铅衣,戴铅帽、口罩、橡皮手套,穿专用鞋,防止污染日常衣物和头发以及吸收放射性气体,严禁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物和存放食物,以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准备,熟练操作,合理应用时间、距离、屏蔽三种防护手段、降低辐射量等辐射防护措施方面知晓率低于专科学历实习生,说明本科实习生对实践操作中基本的、常规的辐射防护知识有所忽略,需要带教老师强调。二者在辐射来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4792-84)以及人体接受过量辐射可以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或畸形变不可逆的辐射损害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三方面的知晓率均不高,也需要加强学习。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 1.041)是辐射防护知识不知晓的危险因素,说明男生与女生相比对自身健康不够关注,对辐射防护的意识有待提高。本科学历(or = 0.391)和知识来源于带教老师(or = 0.663)辐射防护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说明本科生相对专科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需要加强专科生的健康教育,同时说明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对实习生加强辐射防护知识有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带教老师都要积极主动地对实习生进行辐射防护教育,增强辐射防护意识,促进健康[8-10]。
[参考文献]
[1] 强永刚. 医学辐射防护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3.
[2] 陈福华,袁建华. 放射科减少x射线辐射的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7-418.
[3] 廖永华. 加强医学生辐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4] 汪莹.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 广东科技,2009,(16):101-102.
[5] 何祥金,陈劲,魏江涛,等. 内江市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分析
及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4):419-420.
[6] 强永刚,林伟,廖永华,等. 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医学影像专业开设辐射防护课程的教学探索[j]. 2005,4(2):113-115.
[7] 陈渝,高加蓉,郎朗. 临床放射物理与防护的教学难点及改革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99-113.
[8] 邬仁会. 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35-936.
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有害的生物效应,放射学检查中辐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其影响因素很多,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有三即正当化原则、最优化原则和个人剂量限值原则。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有三种,即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及屏蔽防护。在临床放射工作中,要采取确实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杜绝不必要的、不应该的或可减少的X线检查,努力降低检查部位的受照剂量,防止非检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要限制照射野,用好各种防护用品,配置辅助防护设施,尽量完善防护,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电离辐射;放射学检查;辐射防护;时间;距离;屏蔽;照射野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越来越重视,虽然环保是一个复杂而多因素的课题,但医源性环境污染特别是放射学检查中辐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大众关注。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放射临床实践,对此进行了回顾、总结及探讨。
1辐射生物效应原理及影响因素
辐射对人体造成生物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电离辐射的电离和激发作用,它是在原子水平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造成人体的细胞、分子发生结构性变化,使蛋白质分子链发生断裂,造成DNA和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活细胞核中DNA分子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再生过程,当DNA分子发生破坏时,细胞虽然生存,但不能分裂,这些细胞直到老死也不能产生接替它的新细胞,因而造成了被照射组织丧失功能,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有害的生物效应,其效应发生的几率及产生效应的严重程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射线的性质(不同种类的射线电离能力不同,引起的生物效应的差别很大;同一种射线能量不同,引起的生物效应也不同)、剂量(吸收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显著)、剂量率(剂量率越大,生物效应越显著)、分次照射(分次照射越多,各次照射的间隔时间越长,其生物效应就越小)、照射方式(内照射比外照射生物损伤重)、照射部位和照射面积(人体不同部位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同时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生物效应也越大)、受照个体与不同器官组织细胞的敏感性也存在很大差别,同时,低温、缺氧、健康状况、免疫力、医疗措施等也影响放射的敏感性。
2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有三项:第一,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原则,它是指在进行任何辐射性工作时,都应当进行代价和利益分析,对产生电离辐射的任何实践都要进行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它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活动不能带来超过代价的净利益,就不应当采用该项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要合理应用X射线,对这种检查进行利弊权衡,使受检者在X射线检查中所得到的利益明显地大于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的X射线检查就是正当的,否则就不应该进行。因此,只有当通过X射线检查所获得的医学诊断资料,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很有用时,才能进行X线检查。第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它是指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使任何必要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也就是说,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最优化为原则,在付出的代价和所得净利益之间的多种方案进行权衡,求得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在具体放射临床工作中,对一切正当的X射线检查,要采用最佳投照条件(包括管电压、管电流和曝光时间)和最适宜的检查方法(包括、焦片距、滤线器、过滤板、遮光器和照射野等),使它既能获得满意的诊断资料,又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第三,个人剂量限值原则,在实施上述两项原则时,要同时保证个人所受剂量当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经过实践的正当化和防护的最优化,所有具有最优防护的辐射源的剂量贡献,相加也不会超过个人剂量限值,保证放射工作人员不致接受过高的危险度。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在2007年建议书中进一步明确了“剂量限值的应用原则界限,即除了患者的医疗照射之外,任何个人受到的来自监管源的计划照射的剂量之和不能超过ICRP的推荐的相应限值”。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有三种:第一,时间防护,它是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减少曝光时间和逗留时间,减少所受剂量。也就是说,人体所受辐射剂量的大小,与放射源接触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接触的时间越短,摆脱辐射的速度越快,所受到的照射就越少。第二,距离防护,它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人体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而减少受照剂量。它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平方反比律,如果忽略电离辐射在空气中的吸收与散射,那么辐射强度随距放射源距离平方的反比而减弱。第三,屏蔽防护,它是外照射防护的主要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的固有防护、机房设计的科学性、周围环境的综合评估以及充分利用铅橡皮防护用品等。总之,在实际工作中,这三种方法通常都是综合考虑不可分割并相互配合使用,让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达到最低水平,以期取得最佳防护效果。
3临床实践中的辐射防护方法
根据辐射生物效应原理、影响因素、防护基本原则及基本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杜绝不必要的、不应该的或可减少的X线检查如(1)不顾有无X射线诊断意义或有无医学上的正当理由或已确诊仍做X线检查。(2)当作一种方式,不判断X射线检查是否有用,仅应受检查者要求而做。(3)无症状的患者,或有其它技术可以代替的检查。(4)只是为了积累临床资料。(5)当做常规必查项目。(6)就业前及就业后定期体检(特殊情况例外)。(7)只相信本院的检查结果,不管原有的诊断报告,仍进行X线检查,造成重复照射。(8)为了营利目的。2)严格控制各种检体的常规胸透,特别对幼儿入托,中小学生升学的健康查体,应取消常规胸透。其它如①孕妇一般不宜做X线检查,特别是受孕8~15周内,以减少对胎儿的照射。②对有生育计划的育龄妇女,首先要问明是否已怀孕,并严格控制在月经来潮头10d内进行检查,以避免使胚胎受到照射。③对婴幼儿及儿童应尽量避开一切不必要的检查。3)努力降低检查部位受照剂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选择用合适的管电压、选用适当厚度的过滤片、选用合适的焦片距、提高记录系统的灵敏度等。4)防止非检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1)限制照射野。透射时,应尽可能采用小照射野和间断曝光来观察,并尽量缩短总观察时间。(2)采用屏蔽防护。应当充分注意到非检查部位,特别是对射线灵敏性较高的甲状腺、眼晶状体和性腺的屏蔽防护,当这些器官或组织(非检查目标)有进入直射线束的危险,或靠近照射野边缘5cm范围以内时,应在不妨碍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用铅当量不小于0.5mm的铅橡胶板将其屏蔽;使用性腺屏蔽,对男性可降低95%,对女性可降低50%的性腺剂量,使用铅玻璃眼镜,能使眼晶状体的受照剂量降至10%;当患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为患者准备了下列铅橡胶防护用品:①高领坎肩式铅围裙(用于牙科拍片)。②铅围裙(用于胸透和胸部拍片)。③护颈防护帽(用于胸部、胸椎、肋骨、锁骨和肩胛骨拍片或胸透)。④防护巾(用于胸部、胸椎、肋骨拍片)。⑤颈套(用于胸部、胸椎、肋骨、锁骨肩骨及头部拍片)。⑥防护三角(用于胸腰椎、腹部拍片、胆系和尿路造影)等。(3)完善防护:选取适当的,使射线束避开对敏感器官的直接照射。如①手部拍片时,若让患者面对球管大照射野曝光,其性腺受照剂量约为背对球管小照射野曝光的3000倍。②头部断层摄影时,只要采用俯卧位,使眼睛向下,后前位投照,就可以使眼晶状体的受照剂量减少到前后位扫描的1/20。③在牙科拍片时,射线束应取一定角度来避开甲状腺,乳腺和性腺部位,使其照射的机率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徐跃,梁碧玲.医学影像设备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于兹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洪洋,谢晋东.医用放射防护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1对象
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护士110人。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内科、外科、门诊、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放疗科、介入科和影像科室)4个临床科室作为抽样单位,以当日上班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为:从事护理工作满1年;自愿参加;充分知情。
1.2.2调查方法
采用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调查对象一般情况;②辐射基础和防护知识,共20道题,每部分10题,1题计5分,满分为100分。据既往评分标准,以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③辐射防护培训经历和培训意愿。
1.2.3质量控制
采取现场调查,当场回收的方式,避免了问卷填写过程中护士之间的沟通,同时对问卷中未填写项目及时询问调查对象并予以填补。数据的采用双人同步评分及录入的方式。
1.2.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2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为1~33年,平均(1037±679)年;均为女性,其中内科26人(255%),外科22人(216%),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36人(353%),门诊18人(176%)。
2.2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对辐射的危害性、放射性的认识,辐射防护的目的、意义以及对于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态度等问题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具体的防护措施、原则等知晓程度较低(表2)。
2.3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知识合格情况
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691±1072)分,而分数在80分以上的仅6人(588%),60~79分的有39人(3824%),不及格人数57人(5588%)。及格45人,及格率为441%。经检验不同年龄、职务、职称、文化程度、科别和是否参加过培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辐射防护培训现况与培训需求
调查对象参加过辐射防护培训的仅有19人,占1860%。接受培训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学习和院内培训。其余83人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培训。而对于参加培训的需求,有超过9600%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相关学习,其中表示非常需要的有59人。
3.讨论
3.1肿瘤医院护士对于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调查中,研究对象辐射知识的得分的平均分为(5691±1072)分,总体水平偏低。其他相关文献显示,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医务人员对于辐射防护的认知水平均较差,包括放射学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科室[3-6]。这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一致。调查可见,护士群体对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和防护的意义,以及对于防护的态度等原则问题有较好的认知,但是对于具体操作和核心知识的掌握较差。原因可能为:①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放射性操作;②各阶段的护士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护士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太少。
3.2肿瘤医院护士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护士中有186%参加过相关培训,参与过培训的护士知晓程度要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护士。相关文献报道:针对性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能力的有效途径[7]。不同科别之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放射学诊断和治疗相关科室,及格率要优于内科和外科及门诊。这与研究对象在临床工作中是否接触过有放射性的操作有关。结论与张小萍等[8]报道结论基本一致。30~39年龄段,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护士的及格率较高,可能与这部分护士多数是岗位中坚力量,经验丰富且学习机会较多有关。护士长的及格程度也优于护士。职称和学历越高,及格率越高。因此建议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3.3辐射防护知识相关培训的需求与建议
近些年来,医用放射设备在医疗机构中迅速普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发展到现在,医疗放射的防护对象已经从主要是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向患者和医务人员转变。不过,医疗辐射真有那么可怕吗?
医疗辐射究竟多大?
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来源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和人工辐射照射,人工辐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辐射、核试验、核电站、核工业和核技术工业应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几类。其中,医疗照射是人类接受人工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患者、受检者、生物医学研志愿者等所受的照射,都在医疗照射的范畴之内。
医疗照射在人工辐射照射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医疗照射的普及及技术的提高,例如CT检查的普及,人均受照剂量逐年增加。有数据显示,2000年全世界的人均受照剂量是0.4个单位,而发展到了2008年,人均受照剂量提高到了0.6个单位。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随着技术的普及,人均受照剂量已然从1987年的0.54个单位发展到2008年的人均3个单位。
而在我国,放射诊疗同样是迅速普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约9.8万家,包括开展X射线诊断项目、放射治疗项目、临床核医学项目及介入放射学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设备数量年增长率在7%~15%左右。据卫生部统计,我现在每年约4亿人次接受放射诊疗,其中,X射线诊断占大部分,约3.2亿人次。
天然辐射是改变不了的,但人工辐射可通过措施及严格管理来防护,医疗辐射照射同样不例外。在不少人看来,人一旦生病,听从医嘱,接受照射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还要防护呢?
照射剂量多少合适
辐射影响健康,是一个持久的话题,有专家表示,国内对于放射诊疗患者健康效应的研究基本空白,医疗辐射存在较多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工作人员防护不足、大医院放射诊断防护过度、患者防护不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检查方法及仪器的更新换代,医疗辐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在专家看来,这些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更甚的是,新技术还带来病人剂量增加的问题。“有人认为数字成像可能比胶片摄影的剂量更低。因为数字成像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在剂量低、曝光不足时仍可得到满意的诊断图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对新技术的使用不当,带来的后果是病人受照剂量在成倍增加。”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启甫表示,因为曝光量增加,图像质量就会越好,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不在乎给多少剂量,只要图片质量好,病人接受照射剂量多少并不在医生的考虑范围内。
为了确保临床诊断和治疗目标要求,避免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过多的剂量照射,推动辐射防护体系在医疗照射防护中应用已是当务之急。据了解,《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标准,其中就对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专业标准,包括诊断、治疗和核医学等,都对医疗照射防护做了相关规定,如对X射线诊断房的最小面积、X射线机管球外的漏射线、主射束外的漏射线等都有做要求,且都是从患者的辐射防护角度来考虑的。此外,国家对放射性药物操作、工作场所、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及工作人员通道与放射性治疗患者通道需分开等方面也有做要求。
虽然设置了这么多的标准和规定,但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对医疗辐射防护相关规定仍有不够完善之处,例如国外有规定,要求在每一台X光机上需要安装一个剂量面积乘积仪,病人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接受的剂量都会在乘积仪上直接显示,但在国内,目前在这一方面并不做要求。在标准规定和设备技术没有达到与国外同等水平的现实情况下,应在实际操作中积极遵守已有的标准和规定,做到对患者负责、对自身负责,努力达到辐射防护最大化。
撑起辐射防护伞
如何打好辐射防护这把“伞”?据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徐浩介绍,《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便提到了辐射防护的ALARA原则,即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剂量控制)三个方面。
在专家看来,不应该受照射的,就应该避免,接受治疗就应该有相关的防护内容,尽可能地减少受检者或患者的受照剂量。即便国家的基础性标准对辐射剂量做了限制,但对医疗照射防护来说,是以获取理想的诊断图像和有效的治疗效果为目的,所以,剂量限制并不适用于医疗照射,而正当性判断与防护最优化两个方面则较为实用。
正当性判断,通俗的讲,就是判断诊断或治疗时用的放射方法是否合理。如做胸部检查时有胸透、胸片、胸部CT等方法。胸透具有经济性、实时性,可动态观察疾病形态等优势,但因其影像模糊,辐射大等劣势被逐步淘汰;常规胸片是胸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是诊断胸部疾病的先导,大部分胸部疾病经常规胸片可达到确诊目的;胸部CT则有密度分辨率高,能够轻易发现直径小于2mm的微小结节,低剂量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小肺癌等优势。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势,医生鉴别诊断时根据不同需求判断使用哪种方法更为合理。随着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对过去认为是正当的医疗照射,也应当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服务中心医用X射线的防护现状,为X射线防护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区21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放射防护场所和23台医用诊断诊断X射线机性能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许多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诊断X射线防护性能完好,相关操作场所的防护设施通过审批率为94.1%, X射线放射科医生隔室操作率为100%,机房面积和室内通风状况基本上符合国家标准水平,但是一些医疗机构在相关防护管理工作上普遍流于形式,机房的相关设备缺少及时的更新,医疗机构的有关管理者缺乏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得监测结果有出现超标的现象。结论:要加强放射防护的卫生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对有关法律的普及,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措施的有效进行。
【关键字】社区服务中心;医用X射线;防护现状;对策研究
为了了解社区服务中心X射线诊断应用中放射防护工作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服务中心X射线放射防护的科学管理,以保护放射医疗工作者以及社会大众的健康,于2011年12月参照我国有关部门的相关标准,对我区21个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的放射防护现状调查,现将有关资料呈报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 内容。
对我区21个医疗机构23台医用X射线机的机房面积,以及机房内门窗的放射防护和相关的辅助设施配备情况。
1.2. 方法。
对21个医疗机构做好有关方面的记录,包括医院类型,X射线机的厂家及生产出厂日期、容量、防护形式和用途等。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对射线机机房内的面积大小,以及门窗防护、放射工作警示标志、受检者防护用品等情况的检查,以及机房周围环境空气进行比释动能率的测定和评价。
1.3. 监测仪器。
采用美国INOVISION公司生产的450P辐射巡检仪器,仪器经过 计量院检定。
1.4. 依据。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GBZ 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0—2002)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2. 结果
2.1 X射线机的机房面积。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200mA单管头的射线机房面积一般不能小于24平方米,双管头的机房则不能小于36平方米,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台X射线机房中,符合标准面积的放射机房为17个,合格率为73.91%,而其他的不合格机房,其构建多半都是由原本的医院住房或因某种需要而修建的。
2.2. 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
放射科医生普遍都是采取隔室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其隔室操作率为100%。
2.3. 射线机的容量分布。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仪器设备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临床治疗中,由于医疗器械具有容量大,功能种类多、分辨率强、图像显示度高等的特点,因此它备受医疗工作者的喜爱,同时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许多重要可靠的依据[1-2]。我区目前21家社区医疗机构中,机器的容量是500mA的有16台,300mA的有6台,200mA的有1台。
2.4. 射线机房周围环境的测定。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的有关要求来对机房进行合理的布点,全方位测定和评价机房内门、窗以及周围环境的X射线空气释动能率,其监测结果合格率为99.42%,周围环境配套设施合格率为97.2%。
3. 结论
1. 提高放射防护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放射防护意识,因此做好放射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提高其防护意识的基础[3]。近几年来,我区相关的服务医疗中心均采取了这一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实践中发现随意进入机房候诊的人逐渐大量减少,胸部透视检查占放射诊断检查中比例较往年比较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但是,由于受检者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方面参差不齐,所以防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还未被引起重视,这就使得我们在严格执行有关标准的同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防护意识的宣传能在大部分群体中取得效应。
2.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有关部门相应地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是X放射机做好诊断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做好实质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的审查和评价工作,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X射线机房设计要采取高标准、高要求的审批及竣工验收标准。
3. 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
在做好其它方面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规定的要求。同时,在社区内做好卫生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卫生行政处罚标准,从而不断地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之做到依法办事,为放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晶磊,王广雷.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医用X射线放射防护现状调查与质量控制检测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11):191-193.
[2] 雷鸣宇,邓磊,杨波等.江西省部分地区医用X射线机房防护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33-135
【关键词】 放射治疗;射线防护喷剂;皮炎;观察
随着肿瘤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设备的更新,放疗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趋重要,70%的肿瘤患者需要放射治疗[1]。但是射线同时也会破坏正常组织细胞,放射性皮炎是常见的放射性皮肤反应。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会被迫中断治疗,从而影响放射治疗的疗效。我科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应用射线防护喷剂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采用6-MV X线放疗的30例头颈部肿瘤的患者,放射总剂量在60~70 Gy。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其中鼻咽癌13例,舌癌1例,颈部转移癌1例,男9例,女6例,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2岁;对照组15例中鼻咽癌12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2例,颈部转移癌1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48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种、治疗方式及剂量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自放疗之日至放疗后1周,两组患者放射野皮肤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清洁,禁忌冷、热、碘酒、酒精等理化刺激,局部不粘贴胶布,避免日光曝晒,外出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避免抓挠,有结痂者禁忌强行撕脱,任其自行脱落,每日放疗前后以温水清洗皮肤。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日放疗前后及每晚睡前使用射线防护喷剂以每平方厘米0.1 ml均匀喷涂。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
1.3 判断标准 放射性皮炎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2]进行分级。0级:皮肤无反应;Ⅰ级:红斑、照射野皮肤发红,有时瘙痒;Ⅱ级(色素沉着):皮肤稍有色素沉着,微黑;Ⅲ级(干反应):皮肤明显色素沉着,发黑干燥有皮肤裂纹及干性蜕皮;Ⅳ级(湿反应):重度色素沉着、皮肤水肿、水疱、渗出,可有破溃。
2 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见表1。对照组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4例因出现Ⅳ级放射性皮炎而提前终止放疗。而试验组15例患者,通过局部喷涂射线防护喷剂,4例无皮肤损伤,无Ⅳ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注:χ2=17.68,P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一定损害,损害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反应严重者需终止放疗,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经临床调查,放疗患者,不采取任何措施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达90%以上[3]。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放射线损伤了上皮细胞的质量,使成熟的上皮细胞丢失、剥脱[4]。射线防护喷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外用的氧化物歧化酶(SOD)复合制剂,能快速有效地透过皮肤或创面,清除放射线在受照皮肤表面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而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对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使血管壁上的黏合剂遭受破坏,使完整密封的血管变得千疮百孔,发生漏血、渗液,进而导致水肿。氧化物歧化酶也能清除其他理化因素在体表接触部位产生的负氧离子,从而能减轻上述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预防性使用射线防护喷剂,降低了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减轻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因损伤中断放疗导致疗程延长的几率。由此说明射线防护喷剂对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而且射线防护喷剂是一种外用制剂,吸收快,使用局部浓度高,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疗效好,无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蔺波,冯蕾.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3):369-370.
2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关键词】医疗 放射 防护
当前,医疗照射是普通公众所接触的最大人工辐射源照射最大来源,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大类,由于随机性效应不存在阈值剂量,只要接受照射就有可能发生,发生的概率与剂量大小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地减少人体受照剂量。正确使用医疗照射给我们医疗领域带来便利的同时,做好医疗照射的防护尤为重要。
1 防护原则
我国针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是每年20毫西弗, 对由于某项辐射活动附加给普通人的公众辐射剂量限值是1毫西弗。医疗照射强调的是医学程序的正当性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这也是医学诊断检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1)严格遵守诊断X射线检查的最优化原则,临床各科医师要充分重视患者防护,严格掌握各种医疗照射的适应证,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照射。在必须采用射线诊断的前提下,也要尽量选择最佳方法,并把医用辐射设备工作条件调节到最优化状态,从而将射线剂量合理降到最低水平。要掌握好X射线检查的适应证,正确合理使用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同时把患者和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控制到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尤其要慎重进行妇女与儿童施行X射线诊断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2)诊断X射线检查的防护最优化应从诊断X射线设备的规范操作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入手。规范操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严格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可以保证X射线装置处在最优化的工作状态,为医学诊断提供最佳影像。
2 放射防护设施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对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防护设施做出了技术要求。
(1)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防护设施的要求,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新建X射线机房,单管头200mA X射线机机房应不小于24平方米,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平方米。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置,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被检查者的候诊位置要选择恰当,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X射线机摄影操作台应安置在具有0.5mm铅当量防护厚度的防护设施内。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如铅橡胶手套、铅橡胶围裙、铅防护座椅等。
(2)CT机房的防护要求,CT机房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人员驻留条件,一般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CT机房应有足够的的使用空间,面积应不小于30平方米,单边长度不小于4m。机房内不应堆放无关杂物。CT机房的墙壁应有足够的防护厚度,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小于0.25mSv(相应的周有效剂量小于5),距机房外表面0.3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
(3)辅助防护设施,从技术方面可以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原则。屏蔽防护是指使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常用铅或含铅的物质,作为屏蔽以吸收不必要的X射线。距离防护是指利用X射线曝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这一原理,通过增加X射线源与人体间距离以减少曝射量。从X射线管到达人体的X射线,有原发射线和继发射线两类,继发射线是原发射线照射穿透其他物质过程中发生的,其能量比原发射线小,但影响较大。通常采用X射线管壳、遮光筒和光圈、过滤板、荧屏后铅玻璃、铅屏、铅橡皮围裙、铅手套以及墙壁等,进行屏蔽防护。增加人体与X射线源的距离以进行距离防护,是简易的防护措施。
从放射线工作者方面,应遵照国家有关放射防护卫生标准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正确进行X射线检查的操作,认真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射线工作者所接受的剂量。在X射线环境工作时要穿戴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睛、铅手套、铅面罩及性腺防护等,并利用距离防护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从工作人员及患者的防护用品考虑,包括X射线防护服、X射线防护眼镜、X射线防护围脖、X射线防护帽子、X射线防护手套、性腺防护、护手、护臂等。
从防护装置方面,包括移动式X射线防护屏风、悬吊式X射线防护屏风、X射线防护床边帘、升降式移动X射线防护帘、X射线防护玻璃等。
3 特殊群体的特殊防护
(1)孕妇X射线检查的防护,对育龄妇女、孕妇检查时,指定出最佳X射线检查方案,选择最佳的投照条件或摄影条件组合,为保障育龄妇女、孕妇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必须使被检查者的照射剂量降低到合理的最低水平,避免不必要的照射。要严格进行射线束的准直,限制照射野范围,并对非受检部位(尤其是孕妇的下腹部)采取有效的屏蔽防护,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透视前,做好充分的暗适应,以缩短曝光时间,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选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小射野的透视条件。要做好X射线检查的质量保证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儿童X射线检查的防护,必须注意到儿童对射线敏感、其身躯较小又不易控制等特点,采取相应有效防护措施。对儿童进行X射线摄影检查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将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照射野面积一般不得超过胶片面积的10%,同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必须注意非检查部位的防护,特别要加强对性腺及眼晶状体的屏蔽防护。对婴幼儿进行X射线摄影时,一般不应使用滤线栅。
总之,放射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循正当性和最优化原则,规范操作。被照射对象及陪伴者都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少照射,尽量小剂量照射。这样我们既利用了射线在医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又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人身体的不必要的伤害。
参考文献:
[1]蒋瑾.医学影像应用中X射线辐射危害的处理对策[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01)
作为担负医疗护理工作任务的医护人员,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职业性危害。主要有:①生物性损伤:如感染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结核病等。② 物理性损伤:包括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辐射损伤、负重伤及噪音的影响等。③化学性损伤: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剂、抗肿瘤药物等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损害。④ 心理、社会性损伤。
2 职业暴露危害性
2.1 生物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近100年来,医学文献中证实至少有30种不同的病原体或疾病可经皮肤刺伤传播,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2 化学性职业暴露危害性 医务人员在诊疗(消毒、治疗、换药)等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物穷而后工物质等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目前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是细胞毒制剂,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
我国有学者对5个医院590名护士的715次妊娠做了分析,结果发现抗肿瘤药物接触组护士自然流产率为13.5%,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率8.6%。
麻醉剂:有学者报道美国手术室麻醉护士因慢性麻醉气体氟烷、氧化亚氮致流产率高达28%,而一般护士为9%,女麻醉师的自然流产率为38%,一般医师为10%。英国、芬兰、丹麦等亦发现女麻醉师中流产率增高。还有研究发现接触麻醉剂的医务人员有肝病、肾脏病等。
物理性职业暴露危害性: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放射线、激光和锐器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①辐射:有报道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妊娠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②锐器伤:针刺伤与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不仅会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危险的是感染血源性疾病。
2.3心理、社会性损伤 心理、社会性损伤主要是指职业性睡眠障碍、工作疲劳感、心理疲劳等。护士职业的心理社会危害主要指工作压力。主要压力源是专业及工作本身,护士的最大压力是护-患关系压力 。在工作中受到攻击事件的发生也会使护士出现心理障碍。
3 职业防护现状堪忧
3.1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 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是确保其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险性的重要保证。但国内许多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在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可能溅到面部或眼内时,戴防护眼罩的极少;未按要求搁乙肝疫苗;在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操作中,穿防护服、戴护目镜的极少,能正确戴手套、符合防护要求的也很少,不少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时从不戴手套;徒手掰折安瓿;被锐器刺伤后,有的护士只是采取一般的消毒处理;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不可能接触到艾滋患者或乙肝患者感染者。例如2003年我国SARS流行期间,曾发生过为抢救1例SARS患者而导致数10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正是由于医护人员的侥幸心理和不设防的态度,在工作中防护措施不到位,因此受到职业性伤害的风险大为增加。
3.2防护知识缺乏 防护知识缺乏是影响医护人员形成自我防护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掌握不够,如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有的护士认识不到戴手套降低感染的重要性,有的护士不知道墙壁,地面等年血渍的正面处理方法,有的护士不知道如何处理细胞毒性药物外溢等。有的护士在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不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有的放射科医生、护士不使用防护服等。
3.3医疗单位职业安全管理向度不健全,防护设施不完善 有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并不完善,安全注射用具在临床使用,有的医院不具备密闭式锐物集科室对使用后的针头不做任何处理而直接扔进垃圾箱,有的医院未配有针头毁形器,未使用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注射、输液、采血针具,也没有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4 职业防护措施
4.1医院应健全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医院应建立健全防护机制与保障体系,通过相应的组织督促和制度约束,使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得到重视。制度的约束能强化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职业行为,减少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
医院应建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制度,以使医护人员在意外暴露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收集这些数据,可定期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4.2增强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培训 许多研究证明,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防护知识缺乏是导致各种职业性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医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的医务人员,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医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照操作流程,使用防护屏障,如使用手套、防护围裙、防护眼镜等,能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引发的危险。医护人员应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均应戴手套,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护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护人员的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医护手部皮肤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3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安全的医疗环境和完善的防护设施是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基础。尽力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设施,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医院肿瘤科化疗药物应由静脉输液配制中心集中配制,配备层流生物安全柜,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操作。治疗室和处置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排气扇,以减少空气中细胞毒性气溶胶的储量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降低空气中消毒剂微粒的浓度。
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等。
针对放射性损伤,医院应配备足量的防护设备,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使用防护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特殊的工作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安排休假等。
4.4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院应职业暴露报告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接触患者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有关部门应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
4.5意外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 当医务人员被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请示,启动紧急的处理流程,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如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和用药,并进行追踪。
4.6医疗废物集中管理,专人回收 医疗废物要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分门别类放置、专人回收。医院设置有专门的容器,一般的放一层包装袋,如为感染性废物应放2层包装袋,并分层包扎;每天由专人在医务人员的非工作时间从病区收走,2~3次/d。设有双向登记本,双方签字。医院要对保洁员、被服中心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避免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