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化交通运输

智能化交通运输

时间:2023-12-13 14:51: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化交通运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化交通运输

第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改善;新技术;智能化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面对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剧烈竞争,现代运输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运输产业,达到高服务质量、高运输效率和低运输成本,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现代化。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和保护环境。

1 提高速度

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任何一种运载工具都在特定的介质中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克服介质阻力而不断提高前进速度。但是,如果与提速带来的效益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提速也就没有生命力。这就是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至今仍停留在试验阶段的原因。航空与水运是一样的,要提速就得减小或脱离与空气媒体的接触,如宇宙飞船(没有空气)。所以,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

各种运输方式提速的方法有共同的特点。首先,必须加大牵引力来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和制动功率,才能克服周围介质的阻力,跑得快、停得住。其次,必须有动力特性优良的运载工具,自重轻、阻力小、运行平稳、确保安全。

2 提高载重

如果说客运最关注速度的话,那么货运先要考虑的就是载重。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共同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体。以公路运输为例,以前的运输车辆,车型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较差,运输生产效率较低、效益也低,而现在的载重汽车不但从结构上和性能上进行了改进,载重量也由原来的几吨提高到几十吨甚至几百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船舶也趋向大型化和专业化。

重载货运是综合运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结果。超强材料和结构的采用、超常功率的牵引和制动、大宗货物的集散和管理等,都是各种运输方式实现重载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智能化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就是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方向。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就开始了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研究,当时称为电子路线引导系统。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研究ITS的初始阶段,1973年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省发起了全面的车辆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从而拉开了国际ITS研究的序幕。8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投入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与开发。进入90年代后,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向智能化、微型化、集控化方向发展,智能化集中传感器和智能化执行机构也付诸使用。铁路在开发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基础上,有待统一集成,发展现代智能铁路系统。水路运输智能化包括船舶智能化、岸上支持系统智能化和水上运输系统智能化。航空运输系统智能化,即新航空系统,包括通信导航及监视和空中交通自动化管理。预计到2020年,计算机技术、远程购物存储、计算机科研等将代替目前地实物运输,而且运输方式也将增多和改进。未来的车辆将会自重更轻、成本更低、排放系统更先进。

总之,技术进步对未来交通运输系统的改进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智能化内涵十分丰富,信息技术应用在此有着广阔的空间。

4 环保化

汽车运输环保化是国际上最受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已制定限制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的法规。油箱必须密闭,防止蒸发。燃油系必须装有带木炭吸附剂的容器。加油时的燃油蒸气则由加油站特殊加注器来回收,这样汽油中蒸发的气态丁烷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比较现实的措施有两个:1)采用洁净化燃料,如煤化汽油、甲醇、天然气、液态氢等,不含硫的新型燃料;2)采用混合驱动,减小发动机,增加电机驱动,实现怠速关机和回收部分调动能量。电子技术不再是作为机械结构的替代或增补,而是强调总体设计的机电一体化,强调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现在已有部分型号的混合驱动汽车投放市场。

铁路电气化是成熟的环保运输技术。高速铁路是生态最洁净的现代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走向洁净化的重要途径。高速化、重载化、智能化和环保化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趋势。各种运输方式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技术路线和经济路线大同小异,又各有其特点。从共性出发,把握个性,是使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达到现代化交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104-02中国

1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系统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运输系统智能化的核心和前提是电子化和信息化智能运输系统(inelligenttransporta- tionsystems- its)包含7许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其中最基本的包括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交通管理系统技术,是现代交通运输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关键。从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功能看,现代的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框架主要由以下基本系统组成。

1.1 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

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参与者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可以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处的交通信息;该系统得到这些信息并通过处理后,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路线。更进一步,当车上装备了自动定位和导航系统时,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自动选择行驶路线。

1.2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这个系统有一部分与atis共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但是atms主要是给交通管理者使用的,它将对道路系统中的文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交通进行控制,如:信号灯、诱导信息、道路管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等。

1.3 先进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apts)

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交通、城郊铁路和城市间的公共汽车)的效率,在实时交通信息流的基础上,向旅客提供便捷、经济、运量大的公交系统。

1.4 货运管理系统

这里的货运管理系统是指以高速运输网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物流理论进行管理的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及网络技术有效组织货物运输,提高货运效率。

1.5 紧急救援系统((ems)

紧急救援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它的基础是atis,atms和有关的救援机构和设施;通过atis和atms将交通监控中心与职业的救援机构联成有机的整体,构联成有机的整体,为道路使用提供车辆故障现场紧急处置、拖车、现场救护、排除事故车辆等服务。

2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的作用

综合智能运输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它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使原本分离和独自运行的各种运输系统(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纽带,形成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综合运输系统。它使整个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提高服务质量,使社会能够高效地使用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增加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降低交通运输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道路运输网的通行能力以及提高交通运输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

3 我国发展综合智能运输系统的策略

3.1 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及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国际经济更趋一体化。新世纪将是综合运输的时代,将形成物流系统的综合化,交通运输面临新的革命性变化,这种新的运物模式将打破传统的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局面,强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集成。综合运输系统由此成为各种运输方式在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经济优势,开展有序竞争的动态平衡系统,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衔接,应由一个承运人组织完成。

3.2 实现城市交通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

以汽车为城市主导交通运输工具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效应,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 在城市公交体系中已经或正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主要城市之间修建高速轻轨,对条件许可的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在市区和郊区之间建市郊铁路。许多城市拥有较发达完善的城郊轨道运输系统,成为连接市中心与城市周边、航空港的重要运输网络铁路是加强城市间联络的纽带,世界各国都把城市间旅客运输作为重点。

3.3 发展现代综合物流,实现合理运输

为了综合物流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加强物流系统意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第二运输企业需要提高货主意识和服务质量,并改善与货主的相互关系;第三,要逐步建立运输者与货主间的战略联盟与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第四,要重视不同范围的拓展,发挥铁路在综合物流中的特殊作用;第五,积极发展运输制;第六,明确政府和企业在综合物流中各自的作用。

转贴于中国

3.4 实施交通运输集团化战略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形成,要依赖于三个方面的合力: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企业组织。要实现大距离的“门到门”运输,要以铁路为骨干,以公路为基础,各种运输方式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加强国家的监管和调控是交通运输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行“大公司、大集团” 的战略,国家的监管调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国家的调控范围应主要体现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审批重大建设项目、确定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收费标准的原则等。中国

培育运输市场,优化竞争环境,也是交通运输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需要。实施企业集团战略的目标应该是重建有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要使各种运输方式尽早进人运输市场,并尽可能使其处于同一竞争基础上,为各种运输方式提供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

4 结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运输系统,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和综合化,是提高我国综合运输能力和效率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沈兰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

[2]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3篇

1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新型应用场景设计路线

1.1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需求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是人们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体系,来实现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全覆盖、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4-5]。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通信技术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体系是采用多种信息采集手段及时、全面、准确地采集各类交通数据,并依靠无线通信网络进行实时传送,为交通运营管理方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同时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信息[6-8]。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对无线通信的技术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低延时、高可靠的交通安全保障通信需求

交通安全保障应用中主要是通过车车、车路无线通信对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安全预警或对车辆进行辅助驾驶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车辆在高速移动中需要不断的与其周围车辆和路侧单元形成无线传感网络,若延时时间过长,会造成信息的传输不能及时送达;同时,由于道路环境复杂,常常形成遮挡,会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从而无法起到实时监测与预警的作用。因此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是交通安全保障应用的基础,也是对无线通信的重要的需求。

(2)多模式、无处不在、人性化的信息服务通信需求

目前出行信息服务已经由原来的文本、图片、语音单一信息模式逐渐向文本、图片、语音和视频多种信息联合的模式发展,而无线网络频带宽度决定了某一时刻可以传输的信息量。另外,出行信息服务正在向双向互动的方向转变,服务领域也由城市扩展至城际,大量用户全范围的使用也对无线通信网络频带宽度和覆盖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3)稳定、安全、通畅的智能交通多网融合及组网需求

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实际上是如何快速、准确、及时、高效地获取和处理相关信息,但是由于传输标准的问题,各专用网络之间容易形成信息交互的阻隔。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短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并对异构网络进行融合,使得交通网络中的通讯终端可以在异构网之间无缝漫游、自由切换。

(4)实时、快速、准确的海量异构信息采集及智能化处理需求

由于智能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以实时、全面、准确的各类交通数据采集为基础,通过多维、立体的交通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对道路交通状况、车辆状况、重要基础设施等的全面监测,并且采集到的数据量会更大、类型也会比较复杂,因此海量数据的实时、快速、准确地提取和融合也是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其应用功能的关键。

1.2新型应用场景总体设计目标及思路

1.2.1总体设计目标

本文的总体设计目标是将根据道路使用者、各职能管理部门及运营公司的各种需求,结合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及优势,给出能够应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解决实际交通运输问题的新型应用场景。

1.2.2设计思路

本文对在无线通信技术需求分析支持下的智能交通应用场景进行综合设计,从交通实体要素和应用系统需求入手,深入分析实体互联和系统实现流程,最后对以上进行综合设计,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3个层次:

(1)交通实体要素特征提取与应用系统需求分析:结合智能交通要素及应用需求特性,提取和分析应用场景特征,主要是从人、车、路以及事件形态等几个方面提取动态交通场景特征。

(2)实体互联与系统实现:通过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将人、车、路等交通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各要素通过发挥各自特长来加强信息的实时交互,保障系统安全、高效的运作。

(3)综合设计:将交通实体要素层面和系统层面因素综合分析,建立行人、车辆、道路合作一体化的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新型应用场景设计方案。

2典型应用场景设计

根据上述场景设计目标和思路,本文将从中国智能交通现状出发,结合无线通信技术需求分析,给出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典型的新型应用场景设计。

2.1典型应用场景提出

在中国,低等级道路的对向超车行为是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类交通事故发生时,由于道路限制,车辆超车往往要借用对向车道,由于视线的遮挡,对对向车道车辆的关注度较低,经常无法判断对向车道上的车辆情况,因而容易发生相向碰撞的严重交通事故。目前,车车/车路合作技术[9-10]是未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根据低等级道路交通情况,利用定位技术和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车/车路专用短程通信终端对相关车辆的驾驶人进行预警,可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2场景交通要素特征提取与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车辆在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行驶时,易引起跟驰风险、侧碰风险和变换车道风险,造成交通事故。通过对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行为的调研和安全隐患分析,确定几种常见的危险事故形态,具体动态特征及预警需求分析。根据上述场景交通要素特征提取与分析,该场景实现对无线通信需求的热点为实现车车之间的无线通信,保持车辆与车辆之间速度、位置、行驶方向等信息的低延时、高可靠的实时交互和传递,以及高效信息处理速度来计算车辆间的关系,以保证对各道路使用者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防止出现误报、漏报、过报等预警信息的情况。

2.3场景实体互联与系统实现

在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避让预警场景中,车载单元通过目标驾驶人对转向灯、方向盘、语音方式等提出变道超车需求,目标车辆的车载单元一方面获取自身的速度、位置、行驶方向、加速度等信息,另一方面与同向被超车辆和对向借道车辆进行无线通信,收集相关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行驶方向等信息,在获取以上两方面信息后,分析计算同向车辆间是否具备安全超车距离,借道相邻车辆间是否具备可超车插入间隙,若都具备,则提示允许目标车辆借道超车,若不具备,则通过声音、图像等信号警告目标车辆和同向、对向相关车辆。从系统实现的角度考虑,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避让预警场景主要由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安全预警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

(1)信息采集:采用实时多任务设计,分别采集目标车辆、同向目标车辆和对向目标车辆的各项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根据处理后的结果,将预处理数据放入不同信息处理队列中等待进一步处理。

(2)信息处理:车辆间将通过车车合作通信设备建立无线通信机制并共享位置、速度、加速度及车辆间距离等信息,车载单元将根据行驶安全模型由共享的车辆运行状态信息进行计算判断,得到决策结果。

(3)信息传输和安全预警:根据信息处理的结果通过车车间专用短程通信方式进行实时信息传输,对相关目标车辆进行相应的安全预警提示。2.4场景综合设计根据对低等级道路对向超车预警场景中的交通要素特征提取与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场景实体互联与系统实现,保证在事件可能发生冲突的位置通过车车合作模式的专用短程通信车载终端和定位技术对相关车辆进行交通状态采集和安全预警。

3结语

(1)基于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所能提供的装备与能力,根据智能交通系统的通信特点及其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提出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应用场景设计目标及思路,并运用所提方法给出了未来可实施的典型应用场景设计。

第4篇

 

 

前言: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出行工具不断更新,所以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来。交通运输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和生活质量的热门产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和管理问题,智能交通系统顺势而生。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也正是解决现在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主要是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其次是维护交通安全,紧急有效处理交通事故等。

 

1、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卫星导航系统、道路监控系统等方式,建立起来的智能、便捷的交通系统,具有实时、准确、高效的特点,能够把人、车、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控制车流量、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流畅性等目标[1]。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地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卫星电波,确定每个时间点上的汽车位置、交通路况、畅通程度等,将汇集到的交通信息传到交通管理中心进行处理,然后传到信息平台上,出行者可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因而可以有效保持道路畅通;再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讯网络、计算机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可实现实时跟踪车辆,方便进行交通管理。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实时性等特点,可以实时记录报道车辆的具置和交通状况;交通地理信系统作为一种空间性数据管理系统,具有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空间定向的功能,可以据此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动态交通系统情况,为交通管理提供方便服务;无线电通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大量传输,方便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便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高效的管理,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框架,达到交通系统的交通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2]。

 

2、智能交通系统的内容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营运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管理系统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迅速传递,信息网络系统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用户可在交通工具上安装接收交通信息的接收器,得到由交通信息中心提供的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以及其他与出行相关的信息。人们可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佳出行方案,选择合适的出行路线。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提高道路的畅通程度,方便人们的出行,同时也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系数,均衡分配交通资源。用户若是在交通工具上安装了自动定位和导航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还会为用户自动选择最佳出行路线,使其出行极为方便。交通管理系统与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它们之间有一环节共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传输系统[3]。交通管理部门实时监控道路交通状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控制,有效处理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城郊铁路、长途客车等,致力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增强公共交通的安全性,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实用的公交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包括车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极大的保障了驾驶员的安全。车载传感器可测定出所运行的车辆与周围车辆的距离和其它情况,给驾驶员提供各种路况信息和安全警报,提高驾驶员对行车环境的感知能力和预先防范能力。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自动导向,自动回避障碍物,智能的在高速度情况下保持与前后车的安全距离,但是这些智能功能大部分局限在智能公路上使用,在普通的公路上只能发挥其辅助安全功能。营运车辆运行管理系统是一个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及网络技术来有效地管理车辆运输,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4]。电子收费系统是指使用者预交通行费领到通行卡,安装在交通工具上,该卡与车道上的读取设备自动通信,在卡上扣除本次通行费,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车辆收费的效率,提高交通畅通度。紧急救援管理系统通过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把交通监控与救援机构结合起来,为突发交通事故提供现场紧急处置、拖车、救护、排除故障车辆等服务。

 

3、我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薄弱,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产品的精确度和先进性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应用的市场范围较窄。我国缺少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产品的核心技术,缺乏有中国自主研发创造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产品。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所需的设备、产品、系统大多是由国外引进,具有盲目性,且引进成本比较大,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产品更新较为困难。在已经建立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充分的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使得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推广遇到瓶颈。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子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之间相互孤立,没有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协调。在研究领域中,有些领域重复研究,有些领域好处于研究的空白领域,研究的领域和资源的分配也不均衡[5]。

 

4、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的建议

 

首先要重视设备、产品的自主研发,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这需要政府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资力度,并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协商努力,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智能交通系统。第二,在交通部门和运输安全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网络技术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加研发的资金投资和技术投资。第三,对交通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在社会上积极地宣传智能交通系统知识,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增加人们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认识。

 

结束语

 

通过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内容,以及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使读者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涵义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保障道路交通畅通,提高交通安全性和交通运输的效率,改善交通部门的管理,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有效解决现在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另外,交通运输的越来越智能化、系统化、人性化,也大大促进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健康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智能化设计;多角度设计;公交站台;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62-01

一、研究背景

城市公交的发达水平与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它的建筑设计水平是城市品味的直接体现。公交站台的设计应遵循人性化、智能化,集实用功能和审美兼顾的原则,并且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天,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站台好比一座城市的名片,它是一个城市自然、人文、科技文化浓缩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公交站台则是市民短暂聚集的一个小型公共场所。传统的公交站台服务功能单一,外观平庸,缺乏设计感。“智慧城市”理念提出后,很多设计师对发达城市的公交站台进行设计改造,比如说:重庆专门为等车的乘客降温而建造水雾公交站台等等。但是进度很缓慢,成果不够明显,没有真正实现公交站台的智能化。

二、设计原则

我们除了遵循传统的公交站台设计原则如:同一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等以外。我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控制系y的设置原则:

针对现代智能化公交站台在智能化控制系统建设方面的功能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系统设置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系统配置设计:

(1)车辆自动识别与引导系统,多媒体信息显示与人流引导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

(2)实现集中监视、控制与综合管理等多种功能;

(3)智能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4)系统设置应能适应公交站台使用要求,创造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达到节约能源和人力的目的;

(5)在实现先进性、可靠性的前提下,系统的设计应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

三、控制系统的构成原则:

1、可靠性系统应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技术文件规定功能的能力。应具备系统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

2、实用性系统应具备完成工程中所要求功能的能力和水准。系统应符合实际需要的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

3、先进性系统应是满足可靠性和实用性前提下最先进的系统,特别是符合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最新发展潮流并且应用成熟的系统。

4、开放性系统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系统应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与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四、设计功能及实现方法

公交站台智能化的植入,使市民在换乘时,不但能享受到舒适的候车环境,还有便捷的附加服务。多功能智能化公交站台上建设有调度室、候车亭及“隐形”便民凳,设置了公共自行车咨询投诉服务点,并安装了多媒体触摸屏电子站牌及查询系统、智能风扇及中央送风系统、自动伸缩挡板、自动雨伞借还机、手机快速充电器等便民智能装置。

按照推进“智慧城市”的要求,秉承“人性化、智能化、现代化、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建设造型简洁大方、整体通透安全、与周围环境巧妙融合的城市多角度智能化公交站台。

智能化公交站台的照明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和普通供电相结合的模式,节能达到60%。第一,站台首次配置安装中央送风系统,当温度传感器到达一定值时,风扇自动打开,给夏日候车的乘客送来丝丝凉爽;第二,智能化公交站台装有自动伸缩挡板,当湿度传感器达到雨水湿度值,站台上的挡板会自动伸出,为候车的人们更好的挡雨;第三,在智能化公交站台,还设置了多媒体触摸屏查询机,可自助查询公交线路、公交站点、附近的公共自行车以及城市景点介绍等信息。第四,智能化公交站台还有“隐形”可折叠便民凳,当市民需要的时候可以放下坐,不需要则折叠收起来,不占任何空间。

五、设计优点

(1)互联网WiFi覆盖公交站台:当下市民越来越对网络产生依赖,很多人苦恼没有WiFi,公交站台实现网络覆盖后,市民能更好地用好等车时间;

(2)LED公交站台智能报站:很多人都是低头族,往往错过来往的公交车,这样智能报站提醒市民,防止市民错过公交班车;

(3)便民资源综合体:USB手机智能充电、温度传感器控制风扇降温、自动雨伞借还机等等,方便解决市民外出产生的不便;

(4)景点查询导航一体:市民可以使用多媒体触摸屏进行公交车信息查询,改路公交车来往班次时间、沿途站台以及附近景点等相关信息都显现出来;

(5)节能减排:本智能化公交站台采用太阳能发电和普通供电相结合,减少能源损耗,环保高效。

六、设计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设计人流量不能太大,适用于交通量不繁忙的公交站台;

(2)实时信息显示需要计算当时的交通状况,计算量大;

(3)多辆公交同时到站时需一辆一辆进入,候车时间延长;

七、总结

智能公交站台利用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通过科学的管理,智能公交的广泛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关键的还是做到了以人为本,便民出行。

1、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交通量激增以致公交运输管理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智能公交站台对实现城市公交新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了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通过信息技术的联网传递和统一的调度管理,为车辆运营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资料,从而降低公共交通压力,提高公交车辆整体运行速度,使公交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2、为公交企业降本增效

公交运行受天气、客流量、车流量影响很大,在天气恶劣、客流量和车流量大影响下公交运行延时、误时情况严重,因此公交公司接到投诉增多、口碑下降;同时在此影响下,公交运行成本增加,进而企业经营效益下降。而智能公交的出现,则通过公交运行管理智能化提高了公交服务准时性和预见性,增强了换乘方案的可预见性,公交企业从而增强了公交服务灵活性,使用IC卡支付方式使公交企业方便结算管理和节省时间,为公交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

3、便民出行

智能公交站台使信息维护更新的及时性增强。由信息互通建立车队、场站、公交工具、司乘人员、交通线路、搭载人员等之间的纵向信息交换服务体系,在安全性上信息互通对事故等紧急信息反馈性能大大提高,从而方便乘客出行。

参考文献

[1] 张国伍.论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协调与发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01).

[2] 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广州市公交站场布局规划修编研究》,2010(12).

第6篇

关键词: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智能化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问题缺乏严峻,为了增强交通通行效率,让城市交通能够平稳、高效和安全运行,已经成为社会大众与管理部门的共识,所以围绕在该领域实现网络化管理是目前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给中国今后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借助遥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卫星定位技术等诸多信息数据,更为高效精准地增强区域交通调度能力,促使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配置,由此构建智能化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模式。然而,对技术层面而言,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还存在诸多不足,体现在运行系统性较差与标准化制度缺失等,使得在信息化建设相对不足。本次研究将围绕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展开论述,通过解析问题,梳理出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1 现阶段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1 对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深刻认知

对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加以分析对比,有关部分没有充分意识到此项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应用实践工作中,没有给予全面引导和协助,使得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未得以充分展现。另外,也未从客观的角度审视信息化管理手段,大部分职能部门仅仅将信息化管理工作等同于计算机办公,上述情况都给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转带来较大影响。

1.2 交通信息化建设水平待提升

就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言,需要整体筹划分步推进,作为系统工程,专业人才的全程参与是保障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并通过实际工作提升专业能力与工作能力。另外,交通运输通常会存在诸多内容,涵盖多个专业知识,因此给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严格要求,进而完成此类项目所需时间较长。基于此,无论是负责人还是主管部门,要把交通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意识到在当前情况下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价值,要将其置于效率提升、交通安全以及高效管理等层面,另外,还要客观分析看到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政策缺失以及资金短缺等。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因素与人才因素的影响,在特定的目标指引下,形成清晰的管理思路与路径,这样才能让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迈上新高度,进而依托平台改善甚至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帮助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2 强化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2.1不断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这是促进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所以,有关部门要梳理不同利益主体的具体联系,从发展的视角,权衡利弊,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能实现最大化。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动信息化建设能够对存在于其中的症结予以解决,最终解决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各类弊端和问题,这对于提升社会效益意义重大。由于国家相继推出各项政策与措施,所以交通运输部门应该利用政策红利,既要对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吸收与利用,也要从大数据中挖掘有用信息,基于更高视角对探究当前电子政务体系中存在哪些不足,进而对其予以全面修复,补齐短板。具体而言可以下角度加以改进;第一,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的利好,对市级与省级网络管理体系进行改进。第二,提升网络政策宣讲力度,打造一体化服务机制或者平台。要对监督管理职能加以区分,转变现有政府职能。第三,依托打造政府网络平台的机会,利用审批业务以及共享征收费用的方式,让基层政府能够实现透明化与公开化。

2.2 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体系

运政部门对自身角色和定位形成清晰的认识,鉴于大部分交通运输部门并不能独自开展公益信息化管理工作。所以,政府部门要从中加强引导与协调,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与整合,改进其服务架构,要从之前的角色转变成监督者、引导者以及建设者。动态关注意物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与未来趋势,可从以下角度切入:第一,打造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需要对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予以增强,交通线路应该向涉及民生保障的项目倾斜;第二,将物流信息化应用成果推广至更大范围和空间,基于科学技术加速经济建设进程;第三,政府要转变其传统管理理念,以新思维、新理念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吸收并借鉴在该领域获得了研究成果,组建行业联合机构与半官方性质的组织或者机构,让基层工作的协调性有所提升,进而达成增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预期目标。

结论

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围绕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应该持续扩大,形成与新时代需求相符合的数字化交通运输机制,让该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另外,要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形成大数据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建立高安全等级的数据库,让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先绪.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资讯,2019 (17 )

第7篇

关键词: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标准化应用

1 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TS)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交通运输行业,从效率、安全、服务、环保等方面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品质,缓解交通拥堵、信息不畅、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方案。近年来,深圳市的ITS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提升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能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随着大量信息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应用普及,ITS规范化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其中涉及到的基础性、专业性、关联性标准化工作,使得ITS已成为标准化应用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分析ITS内涵,挖掘深圳市ITS体系中的标准化应用可行性项目,对于规范和指导ITS交通运输行业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ITS内涵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中的相关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其内涵可按图1中的步骤理解:

另一方面,也可按字面顺序理解如下:“智能”体现了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智能化和信息化;“交通”可以按照不同的运输方式和分类标准,涵盖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出租车、私家车等出行方式;“系统”则至少分为硬件、软件两部分,集中体现了一体化和网络化的思想。包括设施设备的选型、安装、联网、布设、编码、接口、测试、功能、性能、通信、储运等要求,以及交通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控制、处理、、共享、显示等要求。

3 ITS体系标准化应用分析

3.1 我国ITS标准体系

由上述内涵分析可见,ITS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各系统间的协调工作、系统间以及系统内部的数据通信等都需要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这些规范就构成了所谓的标准,各门类的标准逐步完善就形成了行业的标准体系。我国的ITS标准体系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我国ITS标准体系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ITS通用标准,包括术语及定义等;下层为ITS的分系统标准包括专用通信等。ITS标准体系作为ITS体系标准化的结果,而深圳市ITS体系的标准化工作正是遵照上述标准体系开展和完善的。

3.2 深圳市ITS体系

深圳市ITS体系结构是基于我国ITS体系框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遵循平等、灵活、开放、国际化等原则,搭建了用户服务、逻辑结构、物理结构、通信体系结构等部分,而用户服务从最直接的需求方即乘客入手,涵盖了政府决策支持、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交通信息采集、数据管理与分析挖掘、交通安全与车辆安全、枢纽客流物流信息、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公共交通管理、交通信息服务等多个门类。乘客作为智能交通系统服务的主体和受众,最为直观的体验便是交通信息的服务质量。因此,这些门类中的各部分要求均着眼于交通信息的来源、和服务,其中包含了诸多需要进行标准化应用的内容。图3给出了这一体系的用户服务领域。

3.3 ITS体系标准化应用分析

深圳市的ITS标准化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推进ITS产业发展,同时为ITS标准化工作的拓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围绕用户服务领域,当前可在以下方面开展标准化应用工作。

(1)建设以人为核心,人、车、路、环境协同的交通信息源,进行信息服务、联网、接口、数据兼容等方面的标准化应用研究。“九网合一”表现为基于出行分布网、道路交通网、公交线路网、轨道客流网、信号控制网、停车诱导网、出租电召网、枢纽换乘网、设施位置网等的低碳出行交通信息源体系,是深圳市ITS体系用户服务领域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标准化应用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2)作为当前ITS标准化的薄弱环节,信息服务是最好的切入点。虽然当前深圳市ITS建设以硬件设施为主,但服务于公众才是最终目的。以公众出行方便、高效、舒适、安全为宗旨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理念,是ITS体系中的核心节点之一。它基于城市交通基础信息环境,以互联网、手机、大屏幕、移动电视、车载导航等终端为载体,通过“九网合一”体系结构,对交通信息采集、分析、挖掘、,形成集海、陆、空、铁、口岸五位一体的城市交通信息源中心,提出公众出行前与出行途中的全程交通信息服务。因此,信息相关的各项规范化工作必将成为ITS标准化应用下一步的重点内容。

(3)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一体化换乘服务,是深圳市新一代ITS“1+6”工程区别于前期工程的一大亮点。这一模式重点从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出行道路环境、目的、方式、工具等不同,考虑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出行的实际需要,对出行前、途中的交通信息服务模式、内容、特性进行规划,形成出行者交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提供公众交通信息出行服务。这里的标准化应用工作可体现在道路信息编码、换乘接驳信息、综合交通枢纽信息服务等方面。

4 结束语

总之,ITS是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信息化的集中体现和解决方案,其中的标准化应用工作则是其顺利实施的技术性保障,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ITS的内涵、ITS的标准体系,并重点从用户服务领域,在交通信息源、信息、出行换乘服务等方面对深圳市ITS体系的标准化应用提出了工作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839-2007智能运输系统通用术语[S].2007,05.

[2]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十二・五”规划[Z].2010,09.

[3]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0)[Z].2010,06.

[4]智能交通系统手册[M].王笑京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第8篇

推广应用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互联网+”仓储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深入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创新物流资源配置方式,扩大资源配置范围,实现货运供需信息实时共享和智能匹配,减少迂回、空驶运输和物流资源闲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开展仓储智能化试点示范。结合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示范工作,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及装备,加快智能化发展步伐,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降低仓储管理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负责)

加强物流装载单元化建设。加强物流标准的配套衔接。推广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数,从商贸领域向制造业领域延伸,促进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推动标准装载单元器具的循环共用,做好与相关运输工具的衔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包装、搬倒等成本。(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标准委负责)

推进物流车辆标准化。加大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力度,2017年年内完成60%的不合规车辆运输车更新淘汰。保持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的延续性,合理确定过渡期和实施步骤,适时启动不合规平板半挂车等车型专项治理工作,分阶段有序推进车型替代和分批退出,保护合法运输主体的正当权益,促进道路运输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推广使用中置轴汽车列车等先进车型,促进货运车辆标准化、轻量化。(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第9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交通运输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因此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就更显重要。交通管理中涉及到的因素有人、车、环境等,如何将这些因素平衡,做到协调统一是一个难题,传统的管理方法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导致在我国交通运输中拥挤、违规等问题层出不穷,给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的生活带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性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

1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正处在飞速的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物流管理链的控制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核心业务,物流管理链包括产品的交易、运输、储存等诸多环节,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对物流管理形成有效支撑,使整个流程的可控性得到增强,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物流平台被推出,并随着电子商务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而不断发展,为现代物流行业的市场开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 使物流管理更科学

物流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应当协调好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优化流程,使要素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而这一切均取决于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物流企业中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可将物业流通环节中的各项信息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例如信息技术可对物流运输车辆和不同货物按照编号进行实时追踪,可有效保证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为客户提供货物状态的查询服务,大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因此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工作效率,防止货物丢失等,对于提高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

车辆管理的内容包括车辆收费、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等。首先,在车辆收费中,传统的车辆收费票款流失率较高,对车辆通行延误时间较长,因此工作效率不高;将信息技术用于车辆收费系统可以使收费效率大为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车辆收费系统包括车辆识别、车辆监控、车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基本上实现了车辆收费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纸化,降低票款流失率,使车辆通行更顺畅,提高了服务水平。其次,车辆导航是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又一重要应用,车辆导航包括道路提取和车辆检测技术,具体来说,可通过信息技术精确识别行车道的边界,使车辆沿着规定的路线行驶,防止越界,同时还可测量车辆之间的距离,确保车辆间处于安全的行驶距离,保证行车安全。据调查,应用了信息技术的车辆导航系统应用后,车辆的通行时间可大幅缩短,因此提高了交通吞吐量,并降低尾气的排放量,有利于节能减排。再次,车辆调度管理中对于通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为调度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车辆调度的信息通讯设备正在朝着智能化、小型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2.2在交通监管中的应用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交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道路的建设速度却显得相对滞后,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负荷都超过了正常水平,导致车辆拥堵的现象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当冬季来临时车辆拥堵现象格外严重,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而且由于监管不力而加大了交通部门交通违规现象查处难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车辆驾驶员的侥幸心理。鉴于此,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监管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最为常见的就是使用交通信号灯代替人力指挥交通,通过对信号灯的控制而达到对交通的自动化指挥,因此更能达到对整个交通网的全局掌控,通过对各个路段车流量信息的实时采集而合理控制并及时调整信号灯的持续时间,达到使车辆行驶更加通畅的目的。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广泛用于对交通违规行为的监控方面,通过在十字路口和车流密集的主要路段设置监控摄像头,可将当前的路况图像信息及时传达给指挥室,通过反馈来的信息便于交通管理部门及时作出决策,以疏散和引导车流量,同时高清的图像也给查处交通违规提供了依据,而且这样的技术也对车辆驾驶员起到威慑和警示的作用。

2.3在交通事故现场还原中的应用

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理主要是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测,然后根据勘测结果进行事故原因的推断,在传统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通过人力测量、推算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结果还具有一定的估算成分,因此结果的精确度受到了影响。而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后可大大提高事故处理的精确度。基于信息技术的摄像侦查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可将以多个视角还原事故现场的图片,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现场图片进行校正和分析,以使图片达到可分析的目的,标示出关键点的坐标,这样通过计算机代替人工的方式,降低系统误差和人为的偶然误差,使图像更加真实;对于车辆发生事故的过程,也可通过计算机对车辆轮胎轨迹等的分析而用模拟试验的方式进行模拟,达到对事故还原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克服掉很多人工管理的局限性,在车辆管理、交通监管和事故现场还原等各项事务中均可发挥重大作用,可实现交通管理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可降低管理成本,改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有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中,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0篇

曾强调,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加快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之初,国家即明确把交通、生态、产业作为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交通一体化更是首当其冲。

去年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正式,提出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绿色、智能、泛在”是交通发展的大方向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空间布局和经济布局的调整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在带动京津冀广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北京等大城市的城市病。交通是人员和物资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要想在京津冀地区实现城市群或者在部分地区实现同城化,那么就必须提供可靠的通勤交通;如果在京津冀地区要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可靠和经济的物流是基本条件。以上这些都需要交通一体化来保障。”他认为,交通未来的发展是建立在绿色、智能、泛在的基础上的,这是大方向;基于这一发展方向,低碳、安全和智能化是未来可持续交通的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这里有三个方面要重点考虑:第一,能源结构和能源配送,这是交通的支撑条件,未来需要考虑新型能源及其配送体系;第二,是新能源载运工具和和智能化载运工具;第三,就是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如果从这些方面考虑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问题,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未来交通的各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条件。如果从微观层面考虑,京津冀的东部按照同城化或城市群的思路进行安排,那么就必须保证通勤交通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这恰恰是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例如区域快速通勤系统运行、大型枢纽高效协同运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模式出行等等,这些都会应用到大家熟悉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同时信息技术还是支撑基础设施高效和可靠运行重要工具,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运行监管、区域交通协调运行与应急等,这些都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不应站在行政管理的角度去搞交通信息化

无论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还是京津冀交通信息化建设,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除了要考虑交通网络结构布局外,最重要的就是制度改革,虽然京津冀有联席会议,有一个协调机制,但是这不是一个制度上的改革,或者说在法律、经济、核算等等方面都要逐步进行大的改革,而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脱离这些条件的。王笑京因此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交通信息化建设还是各干各的,但是也有已经开始突破的,例如ETC在京津冀乃至全国就实现了联网运行,现在正在实施的公交一卡通项目,目标也是在京津冀三地实现公交卡的通用。这些信息化建设能够成功的原因就是以车辆和百姓的应用为载体,从出行和需求侧出发,突破行政体制和旧观念的束缚。因此未来京津冀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点仍然要选择类似的应用和服务,如果是站在行政管理或交通管理的角度去搞交通信息化,困难将大得多,因为以管理为主的信息化项目基本是封闭在管理部门内部,不会有外部的体验和评估,想要跨行政区域建设难度较大。”

第11篇

 

为着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加快推动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及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的通知》要求,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保持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能力,完善网约车约车软件适老服务相关功能,便利老年人打车出行。

二、目标任务

推广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实现95128约车服务电话号码(以下简称95128电话号码)覆盖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推动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开通电话叫车服务,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

三、进度安排

2021年4月底前,部印发95128电话号码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将推广应用95128电话号码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明确本省份推广应用95128电话号码的工作目标、推进计划、责任部门和联系人并于4月底前报部。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与部对接确定拟2021年推广应用95128电话号码的城市名单。督促指导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并开通自有号码的电话叫车服务。

2021年6月底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为申请开通95128电话号码的省份集中办理完成开通工作,并做好技术支持和运行监测工作。参与推广的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本地95128电话号码运行规则、企业参与方式及服务质量保障措施,组织典型巡游车企业、网约车平台公司参与95128电话号码应用并提供运力保障。督促指导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持续完善“一键叫车”功能和自有电话号码的电话叫车服务,鼓励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参与地方95128电话号码的运行服务,探索开发客服热线语音接单、后台下单、线下结算等功能。

2021年9月底前,参与推广的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上线试运行95128电话号码,各省份完成不少于5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推广应用95128电话号码。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组织对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一键叫车”功能、电话叫车服务的运行情况开展调研分析,调研报告于9月底前报部。

第12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和吴芳一样感受着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互相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明确了要将便捷交通、高效物流作为“互联网+”的重点发展领域。

多种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

吴芳的同事周亮,每天上下班前都用手机上的软件滴滴出行叫出租车,等车到门口后才出门。“过去每天上班必须起大早等很久才能打到车,要是赶上下雨、下雪根本就打不到车,有了滴滴出行简直太方便了。”周亮说。

引领出行方式变革的鼻祖是成立于2009年的一家美国创业公司―Uber。它创造性地通过互联网平台,聚合闲散的私家车资源,为人们提供叫车服务。Uber秉持“让每一辆汽车都可能成为出租车”和“让每一位司机都可能成为出租车司机”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共享经济”的热潮,成为互联网时代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从2012年开始,Uber大举推动全球化布局,先后在北美、欧洲、亚太和非洲提供叫车服务,于2013年8月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先进的商业模式和优质的服务理念,Uber已经成功进入全球58个国家、311座城市,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万的司机。

从2012年初开始,这股“互联网+交通”出行的创新热潮蔓延到中国,诞生了一批本土企业。其中,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滴滴快的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出行服务领域的领导者。2012年,滴滴出行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此后便与正在火热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相互交融,激发创新灵感。2015年,滴滴出行在中国完成14亿出行订单。告别初期的高补贴“烧钱”模式,滴滴出行正朝着出行方式多样化转变。滴滴专车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16个城市,日订单已突破15万。在2016年,滴滴出行的快车覆盖城市将扩大到400个。现在,滴滴打车每天为全国超过1亿的用户提供便捷的召车服务和更加本地化的生活服务。前不久,“滴滴海外”正式上线,这意味着,中国游客去美国游玩,即可用滴滴出行在全美近200个城市,用APP呼叫到Lyft出租车,而且可以直接微信支付。滴滴快的正在致力于打造集打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城市公交等多种出行工具在内的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互联网+”渗透到汽车和交通领域,形成了用户出行的新市场,创新了交通运输的新业态。

哈罗同行,由常青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2014年1月上线。它主要是应对都市上班族高峰期出行难的问题,根据其官网显示运营路线主要有哈罗拼车、哈罗班车、哈罗摆渡车三种形式,用户可通过APP预定。同年9月,哈罗同行进入北京回龙观地区试点运行,为回龙观上班族带来社区摆渡车服务,并且其第一条定制班车线路“回龙观-苏州街”线开通,开启了“哈罗就是班车”的新阶段。2015年哈罗同行服务上下班人群超过5万,成为了社区和通勤同行社交互助新平台。

而嘀嗒拼车自2014年4月上线以来,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成都、重庆等城市。

周亮说,这些应用的出现,减少了乘客打车的等待时间,降低了原有出租汽车的空载率,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认为,今天这个时代,人们出行越来越强调个性化,越来越强调满足个人需求。将来人们可通过手机获取更多信息,城市管理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每个人的需求,从而创造一个交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出行需求。

允许新生事物在发展中规范

不过,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交通”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近日,由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10省市消协组织共同的《2016年专车消费安全状况调查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中称,在受访者中有45.05%的专车乘客表示“担心安全问题”,未乘坐过专车的受访者也表示,安全问题是其拒绝专车出行的三大原因之一。

除了人身安全以外,报告还显示,个人信息安全也备受消费者关注。在此次调查中,有12.87%的受访者表示,在乘坐专车时或之后,遭遇过专车司机语言、电话或短信骚扰。74.75%的受访者则认为,专车公司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隐藏乘客的真实信息,以保证乘客个人信息不泄露。

该报告呼吁,专车平台应当强化司机和车辆准入,通过技术和管理等手段,切实保障专车消费者的健康权、隐私权、人身和财产安全权,以及监督权和依法获得赔偿权。

针对新型的网络约租车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强治指出,与传统出租车是一种纯线下的业务形态不同,网络约租车是一种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新型业务形态,不仅面临线下业务本身可能存在的监管问题,而且还面临基于互联网这一载体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隐私安全、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等特殊监管问题。因此,“互联网+”的行业监管一定是线下与线上协同的监管体制。比如,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Uber在其隐私政策里明确指出,会收集用户的姓名、电子邮箱地址、国家、语言、密码、移动电话号码、IP地址、照片,以及信用卡号、到期日和安全码等大量个人信息。而目前,Uber的服务器全部部署在美国,所有数据信息均回传至美国并进行留存。这其中涉及到的跨境数据流通安全问题亟需考虑,从而避免国内资源受国外控制。

“新生事物往往总是超越现有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李强治说,现有的制度框架作为过去时,我们也应该正确的认识到没有人能够对尚未出现的事物提前做出明确的规定。网络约租车的出现既是互联网技术渗透的结果,也是市场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既有的城市交通出行服务行业的法律和法规去规范和管理新生事物,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技术和市场的深刻变化,秉持包容性态度,允许新生事物在发展中规范。

“互联网+”便捷交通的未来

针对“互联网+”便捷交通的重点方向,李强治分析指出,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

“首先,要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李强治说,政企合作推动交通数据开放,创新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推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将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促进出行服务信息的相互开放与共享,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种出行方式信息服务对接和“一站式”服务。

“加快完善汽车健康档案、维修诊断和服务质量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汽车维修业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到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关系到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保障所有维修企业平等享有获取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维修技术信息的权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

李强治强调,其次,要推进交通要素资源在线化。一是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进一步加大对交通网络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的采集。在城市智能交通、铁路运输网、民航网络、内河航道网、集装箱铁水联运、远洋运输等领域,推进开展了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公交优先保障、船舶便捷过闸、跨运输方式和跨地域信息互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二是推动跨地域、跨类型交通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广船联网、车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应用。未来要大力推动公路、铁路、航运、水运等多种运输工具的互联互通,推动各地方跨区域交通信息的开放共享,形成更为完善的交通运输感知体系,提高基础设施、运载工具、运行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在线化率,全面支撑故障预警、运行维护以及调度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