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

时间:2023-12-14 10:0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林艺术设计原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

第1篇

环境艺术设计从中国园林“和谐自然”的设计思想中得到启示,在现代运用中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说到园林,中国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王国,虽以假山假水组合,表现出一个由花草、山水、建筑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却宛若天成,富有诗情画意。中国园林强调和谐,以“和谐自然”的设计风格和“人天同源”的哲学态度为造园主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和谐园林艺术设计策略

(一)善用自然美

一是利用自然本质之美;二是利用自然山水之美。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联系着的,是一切美的来源。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山水有清晖,清晖能娱情。以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华加上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开垦、修理,从而再现一个融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完美结合。自然之美的运用,不仅发掘了资源,也使设计者运用科技手段去概括和突出自然景观,更能赋予和谐自然的情趣,使人们更好地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二)巧用空间之美

园林环境空间又概括为序列空间、层次空间、边界空间、内外空间,各个空间之间巧妙地联系,使人们在无法察觉的状态下被引导,从而完成空间的转换,获得完美的空间体验和心理体验。园林空间之美,使人深陷其中,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意识,使观众在轻松、顺畅的方式下享受景观中的乐趣,还能增强人在环境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体现出更富有活力的景观空间。

(三)善造界面之美

界面在表现形式上善于隐藏,注重含蓄美,界面是界定空间的要素。景观中界面的竖向设计与整体的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密不可分。顶界面相对开放,底界面的形式关乎园林空间的美感。竖界面提高空间的艺术质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量,使园林设计更融入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之中。相对于顶界面的开放和地界面的单一,侧界面更诠释着无限的变化和多样的表达。

二、现代艺术园林的和谐分析

(一)从人文角度分析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人、自然、建筑看为一个统一整体,这种观念对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使园林艺术设计和设计师们不断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从社会中获取素材,使我们的园林景观更有艺术欣赏价值,更贴近于日常生活,充实着设计中的人文内涵。在设计中应注意人文景观的有效借鉴,接受历史的熏陶,从中捕捉传统的精髓,将其运用到新的设计理念中来。

(二)从生态角度分析

景观是人类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而生态价值观则反映了人类的新梦想、新追求。改善周围环境成为园林景观建设的先决条件,大气、风沙、噪音等都成为园林景观的杀手。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注意落叶树木的种植,水池、湖塘耐湿乔木的配置,根据不同的周边环境,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噪音、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的现象。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布局,使绿地不仅绕在城市周边,且把绿地引入城市之中,从各个方面划入理想的生态园林中。

(三)从景观角度分析

文化是引领景观的第一要素,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依据源于地域、历史、民族及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积累与沉淀。景观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将建筑、城市、人的一切活动和生命所在的地球和谐相处。园林景观是以植物为主体,结合建筑、水体、地形等要素营造出空气清新安祥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爱护环境。

三、现代小区和谐园林设计方案

(一)以人为本的向导

随着世界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现象的出现,生活在现代中的人们身心俱疲。人们更渴望自然,想要亲近自然。所以现代小区的建设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对环境的要求。

(二)考虑绿地与建筑物的规划

在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中,我们应把绿地作为考虑的因素。绿地能以自己净化的方式改善污染的环境,使久居城市的人们能闻到草木的芬芳,新鲜的空气。一座好的建筑应该去改善、丰富、美化周围的环境,加强建筑与景观的协调。让忙碌中的人们可以随时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乐趣。设计时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使居住区的园林景观更具人性化、观赏性。

(三)考虑小区的地势地形

充分考虑地势地形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对小区做出合理规划,尽量做到不浪费一分土地,不破坏原有绿化。顺应原有的地势地貌降低维护成本,更显真切自然。实地栽种时,还可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实用性强的树种。设计时,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后,再合理的选择搭配,注意植物的花期、色彩,各种搭配间要有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层次,增加可观赏性。

(四)景观要贴近文化生活

根据小区的背景和文化氛围,改造出多种功能区。各个特色地区应真正融入生活,完美展现出不同区域的特色。如:文化区的娴静优雅、儿童区的活泼热闹、老年区的大气稳健。自然优美的景观文化,能让人们更加满足于幸福的生活。

四、结语

总之,完美的园林艺术设计需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为主旨,在保护原有景观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设计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保护原有景观不仅保护了它本身的美感,也减少了园林景观养护的成本。追求生态、文化、景观、经济等多种价值、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达最佳状态的设计还需要不断地发展进步,这需要人们不断的学习努力,才可推陈出新,使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冯永巍.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2(01)

第2篇

关键词: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园林景观设计

目前,我国在构成艺术应用的研究较晚,极少有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范围的研究。因此,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我们如何了解构成艺术并探索三大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应用及设计手法,挖掘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文献法、图片支持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最大限度、系统全面的剖析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表现。论文从论述构成艺术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构成艺术中的几大组成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着手,阐述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了使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更好、更充分的应用,使园林景观设计逐步走上生态化,多元化、特色化,论文也重点研究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设计元素的关系,了解分析和吸收借鉴构成艺术的要点精髓。

一、构成的概念

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从现代艺术设计的组合方式入手,表达人们喜闻乐见的视觉形象,达到人们喜爱的构成艺术。

构成艺术是任何艺术和设计的基础理论,它存在于一切艺术和设计的领域。构成艺术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部分。平面构成是以外表轮廓塑造内部形象,将不同的平面基本形体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平面上组合成新的图案;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感知力出发,采用分析方法,把多种色彩作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中的可变换性,按照色彩构成规律和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立体构成是以构成学为依据,以视觉效应为构成基础,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的构成,组合成美丽的新形体,是由二维平面形态进入三维立体空间形态的构成表现。以三大部分组成构成学。

二、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由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具体的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功能,并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和价值观念,体现设计者的审美观念。园林作为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典范,它既要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又展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保障人们良好休息环境、兼顾娱乐设施和精神层面的需要起到重要作用。

三、 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是当代艺术中一种很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广泛应用于现代艺术及设计各领域。从讨论构成艺术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出发,重点去研究和分析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大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现代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平面构成与景观设计

平面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分别是:点、线、面。它是世间万物形态的基础,自然界所有的物体都离不开这三要素。它构成的原理是把这三个基本要素按照形态美的规律和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构成新的物体,我们可以把上述三点要素置换成园林设计要素,比如可以把园林景观中的景点、路线、区域换作成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景观设计是由无数个点、线、面构成完整的园林景观。景观设计的主体思路就是点、线、面的设计和重组应用,点、线、面在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布局法则,按照合序、合理、和谐三个原则。利用平而构成的原理,使园林景观形态富有生活气息,点、线、面进行有秩序的搭配,使设计更为生动自然,合理性原则是在不违背大自然规律的环境下发展和重新设计,也就是说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顺应自然发展。通过点、线、面的和谐搭配,园林景观设计要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舒服新颖的感觉,这就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目标。

2.色彩构成与景观设计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社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由此提出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观点,而这种结合衍生出新的艺术形态,这些艺术形态在艺术设计中都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掌握好色彩构成,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色彩构成一直都是应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人们一睁眼就会感觉到色彩的存在,无论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都有各自的色彩相貌,这些色彩变化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心理和行为,因此研究色彩构成不得不考虑其位置、空间、形状、面积、肌理等方面。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与平而构成及立体构成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当中,色彩构成能够体现出设计师对自己设计作品的色彩修养、创意思维和色彩魅力。

色彩的应用对整个景观的空间感觉、舒适度、环境氛围、使用率以及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均有很深层的影响。如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好的色彩环境会给人带来舒畅愉悦的感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具体体现如下:

利用色彩景观对生理以及心理感知所产生的影响,再加上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整体和谐度,真正的达到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设计理念。把景观设计要素中的蓝天、碧海、水系、山体、植被、地面铺装、建筑物等色彩的物质载体,再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关学原理,进行有机的色彩组合搭配。此外,植物的色彩是随着季节而不断演变着的,我们在植物的配置中,必须很好掌握各种不同植物的物候期,进而对色彩变化规律进行配置,达到季节和构图上园林色彩的变化和协调,从而形成优秀的景观。

3.立体构成与景观设计

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立体构成与景观设计之间是正与负的关系,还有形体之外的空间的美。立体构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锻炼审美与空间逻辑,立构往往相当于景观设计中的地形与空间变化,立体构成可以是场地中的某个雕塑,构筑物等等。一个好的立体构成不仅仅是形体本身的美感。立体构成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创造意境,其重点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规律,创造立体和空间形态的一种造型活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构成艺术在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令人深思,而我们该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与此同时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构成艺术是指导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 对景观设计起着借鉴指导的作用。当今景观设计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仍需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总结设计经验,积极借鉴其他成功经验,以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构成艺术!(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英杰.周锐,J‘玉红.构成艺术「M].上海:同济人学出版社,2004.

[2] 李学峰.构成的创新理念与领悟[J].美术之友,2002, 04

第3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片面性,整体化

 

一 环境艺术的构成

环境艺术并不简单等同于环境加艺术品,或者环境加装饰。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使人们生活所处时空环境不仅满足物质条件和心理需要,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气氛乃至艺术意境的整体艺术。当代许多著名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环境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英国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F·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一书中称环境艺术为“整体的艺术”,认为环境诸多要素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比这些要素简单之更多的东西。论文大全。

由此可见,环境艺术的构成因素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使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门类所难以企及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制图、绘画、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人体工程学、结构物理等。相关应用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化、植物学、结构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材料学、光学、声学、气候学、地质学、生态科学等。相关设计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民族文化、社会法规、心理学等。

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范围可以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具设计、酒店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娱乐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设计包括城市环境设计、广场设计、街道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建筑照明等。

现如今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出现是环境艺术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以及更加明确的特征和主题,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品质。

二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一)国外现代设计

1.赖特(Frank Lioyd Wright)胆识非凡的设计了山林别墅(即“流水别墅”)。是20世纪的建筑艺术精神,没有一座建筑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与之比拟。论文大全。如果没有好的工程技巧,方法和材料,景色壮丽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建成这座建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及建筑大师赖特对空间、材料和结构的意识。赖特曾说过,流水别墅是他设计的第一座“流线型的”建筑,并断言,如果没有就地形进行有趣的遐想,就会使用完全不适合这座建筑的流行的建筑语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带的一块重要的基地上,是一项特色非常明显的城市项目。本建筑通过艺术、科学和现代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增进对阿拉伯世界文化的了解。就装饰而言,面向南侧巨大建筑外墙漆外观具有更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称为“威尼斯式百叶窗”安装于透空金属边框和尺寸多样的金属磨片组成,是一种具有惊人独创性的(光电控制的)视觉装置。

(二)国内现代设计

1.国内近几年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如广州市南部番禺地区的长隆酒店,是在野生动物园建造的五星级酒店,本酒店要有一般酒店的功能又要和园区产生互动关系,风格上吻合功能上互补。酒店含概了环境与建筑,人与环境,动物与人,科技与自然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全。

这个庭院是供白老虎居住和活动的。人造瀑布、树木、岩石、气氛幽静,创造了很独特的野生环境。自然绿化,造成内外相连的室内环境。火烈鸟园这庭院的设计强调热带气氛,具有很高观赏价值。集美组的设计是确定了设计的出发点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审美因素三个方面。

2.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设计极具匠心,馆内结构设计和外部景观整体化。环境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人们普遍希望交流和对话,已经不仅仅限于物质的丰富,追求深层心理的满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在建筑方面增加了建筑与人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

三 古典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发思古之幽情”,强调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法。借诗意的联想,将环境空间的人文精神凸现出来。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是规整对称

式。中国园林更多是参差自然式。苏州园林之所以甲江南,甲天下。首先就由于它们以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为范本撷取其美的精华,融进了人的情感。浓缩于小小的园林天地之内,使人们能从参差自然和其他美学特征中见出无限来。和参差自然一样,曲径通幽也是苏州园林的一个美学原则。在苏州园林里,可谓无径不曲无处不幽。另一特点,藏露互补。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讲究藏与露的辩证和结合。

园林里的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多。即使是同一类建筑物,也有种种不同。其形式,结构,地理环境的不同。建筑物的存在,离不开周围环境,环境与建筑要相统一的原则。苏州园林不但以建筑、山水、花树等精巧配置的艺术处理得称赞,而且还在精神性领域中洋溢着诗情画意,渗透着人文气息。匾额、对联的书法,门楼的雕刻,室内家具的工艺美术,微型园林的盆景,寝室的音乐,戏厅的戏曲。

作为综合艺术的苏州园林它那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气息,离不开各种艺术门类的交融和烘托。

四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联系多专业的纽带作用,它虽然不可能取代各门类的专业设计(如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但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环境彼此建立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在基础设计训练阶段,以命题方式在特定的相对宽松的设计条件下运用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环境空间创意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功能、形式、材料、技术手段、构造方法、照明方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建构性探索、分析、寻找设计规律。一方面从设计操作层面,对抽象的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空间演绎。借此加深对设计理论的认识、理解、提高审美能力与思辩能力。另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对历史现代的设计方法,空间形态进行剖析,探究据具原创性的设计形态、观念。教育如不激发首创精神,那么必然是错误的教育。

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探求,一但面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实践更显得力不从心理论素养的不足,也只能依赖“随类赋形”这种办法,将“装饰”僭越于设计学问之上,只剩下干瘪的“形”而无实质性的文化内涵,意蕴。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设计的整体化。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技能训练与理论探求紧密地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全面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英]丹尼斯·夏普著.《20世纪世界建筑》.胡正凡 ,林玉莲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3

[2] 马克辛,吴成槐主编.《环境艺术设计手册》.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3] 林红著.《环境艺术工学》.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1

[4] 谢孝思 主编 《苏州园林品赏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 园林发展 造林理论 发展趋向性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因为世界各地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使得各国都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景观以及人文风情。人类也如同各式各样的动物一样,都紧密的联系在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下,并赖以生存,从而实现生命的延续以及发展。对于人类而言,城市是人类劳动产物的一种,同时也是人们根据对自然的理解,遵循自然发展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自然。在城市中生存,必须与自然产生一定的空间或者心理上的隔阂,并且城市规模的加大,也使得这份隔阂不断地增加。那么就必须创造出一种间接性接近自然的方式,正因为这样的思想,于是便有了园林景观理论的存在。

对于任何一件事物来讲,必须对他的发展以及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其本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且对他今后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预测。所以,对于园林艺术而言,我们也必须了解其在历史场合中的发展过程,并且只有将其纳入到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才能对其有更加深刻、完整的认知。

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向性分析

笔者认为,园林景观可以说是为了对人与自然之间的隔离所进行补偿而建设的第二个大自然,虽然他们并不能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但是可以从一些大的方面中对城市中居住的人们远离大自然而产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需求也从最初的单一变为了如今的多样化,这种高级的进化过程,也就是现在园林设计的最初动力,而园林景观相应的发展趋势也从中显示了出来。

所谓的趋向性,指的是生物或者是细胞内部天生便具有的动作反应,其代表了某种生物或者细胞针对某一项特定的刺激所产生的远离或者是靠近刺激源头的行为。学者们往往无法正确的区分向性以及趋向性之间的区别,在生物学中,趋向性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并且常常表现出远离或者是靠近刺激源头的行为。同时,在自然学中,趋向性指的是低等动物发自本能的应激行为。在进行趋向性的科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存在有不同领域范畴的学科对相互间的科学原理进行借鉴。那么,作为现代文明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园林艺术也会显现出这种类似的发展趋势。在本文中,笔者对园林艺术进行大胆的假设创想,将园林景观本身的发展方向理论与趋向化进行类比,将相应的研究领域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将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层次化,并且对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中介,并对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笔者将园林艺术本身的发展放置在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观察,从园林这一概念的产生,到发展,在经过不断的演变,这整个过程都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有着惊人的契合度。以某一种文明阶段内的艺术发展历程为例子,在那个阶段内,园林艺术会因为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气候环境的改变而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并且在这个影响过程中,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完善,并且逐渐的形成了该个文明历史内独有的艺术形态。对于文明而言,其发展就是不断重复着“挑战”以及“应战”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创新,所以,对于园林而言,无论处在哪一个文明历史进程中,都会受到各式各样外来文明的挑战、影响以及冲击。对于这些迎面而来的文化,园林艺术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本土文明文化进行不断地融合、分解、再融合,最终实现进化,并且形成了一种对本土文明有这极高适应程度的意识形态。在这个该过程中,社会文明不断的进行由下向上的改革创新,同样的,园林景观艺术也不断地完成这一个过程,并逐渐完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园林艺术不断地进行交错改造,相互间重叠、融合,并逐渐趋于同向,在慢慢的形成一种创新独立的园林设计艺术。

就目前而言,园林再也不是过去社会中那些贵族阶级或者富豪才能享受得到的奢侈品,它已经渐渐地变成了所有人、城市大众居民所共有的生活必需品。并且在功能、类型以及形式上,也更加的贴近了人与自然最真实的情形,逐渐迈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部。与此对应的,园林艺术相关的研究内容也逐渐的向各式各样的学科领域中进行延伸、拓展。在十九世纪,英国园林艺术家阿姆斯特德第一个提出了“园林景观相关的规划设计”这一个内涵意义极强的新名词,并且被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界逐渐的采纳和接受。并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进,这个新名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形成了IFLA,即实际景观建筑师协会。

在欧洲,针对巴黎城区总体规划计划在上个世纪初便被提出,巴黎,是世界上第一个采取城市化速度加快进程措施的城市。时代的不断变迁,巴黎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其第一个区域性质的规划法案(prost规划)的提出,在其内容中就着重强调了自然空间的保护这一项,并且这一项内容的实施,为巴黎的现代化园林设计及规划创造了优越的先决条件,并且在随后区域发展过程中,这一理念也始终被巴黎所观测,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完善、创新以及强化,日渐成熟的区域性规划,也使得巴黎的绿地景观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越来越多的优秀园林作品将园林艺术设计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峰。并且在不断地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欧州的现代化园林规划对相关地区区域性规划、地域特征以及领土景观的关注、针对整体环境所进行的改善是世界园林界都必须学习的地方。

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从来就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国乃世界迄今唯一文化历史未遭中断的文明古国,是巴比伦、埃及、希腊等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从中国悠久文明来看,就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即奉行朴素的生态观,兼将文化艺术当作景观生态的灵魂来考量。

三、小结

生态,是现代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生态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平衡性,只有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景观网络的整合,才能逐渐的恢复城市内部的生态系统平衡。这也就是西方景观设计师们对城市景观空间设计十分重视的实质所在。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师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美的艺术作品,而且是他们对城市、对自然的态度,和把景观作为对话自然,复兴城市的媒介的理念。对于现代景观设计而言,还必须具有对古典园林艺术理论的深刻理解及发扬,通过设计实践将传统寓于现代之中,从本质上把传统理念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从而开辟出具有中国化印象的和谐的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岚.文化的表达与挖掘——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倾向性分析[J].规划师,2001,17(6)

第5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艺术化;发展

1 发展条件

1.1 生态建设是主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园林绿化方面,表现为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建设普遍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要求根据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和原理,合理规划空间结构,使各种景观元素得到完美布局和呈现,具有美学价值,适宜人类居住。

1.2 先进科学技术是保障

生物工程技术伴随人类基因密码的解密渐渐崭露头角,进一步发展,登上新的台阶。通过转基因等各种手段,可以诱发植物突变形成嵌合体,或直接进行嫁接,使一种植物开出多种花。按照基因遗传的特性进行引种、选育以及驯化出来的多种优良品种可以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采用组织培养等方法,挽救即将濒临灭绝的物种;使用电脑自动化可以控制温室,给人类提供鲜花艺术景观,使四季色彩缤纷;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将绿色艺术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是现代园林绿化在自然的同时不失智能化和科技化。

2 设计思路

2.1 以人为本

园林绿化设计涵盖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环境学、美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生活艺术。当代的园林绿化主要是以“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思路和理念。研究人与绿地之间关系的行为心理,充分的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游憩等作用,并且因地制宜,适应周围环境,反映人们真实的生活娱乐需求。

2.2 环境分析

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因此,园林绿化应当遵循政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讲究实效,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的原则,以花草木石为主,构建规划合理,布局适宜,物种多样性,美观大方的园林绿化系统。

2.3 主题元素

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主题元素的设置,发挥园林绿化文化意义上的教育作用,比如,欧洲园林渗透着西方人尊重游戏原则的文化背景,日本园林构思巧妙,小中见大,使人回味无穷。

3 发展措施

3.1 遵循设计原则和政策思想

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应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深刻把握党的指导思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建设。

3.2 吸收借鉴古今中外

中国具有博大精深的园林绿化建设的悠久历史。园林绿化的理念和工程建设技术早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和丰富,日臻完善,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古典风格。典型的代表是恢弘大气的北方皇家园林和精致巧妙地南方私家园林。西方园林绿化设计和建设也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针对古今中外的园林绿化设计和建设,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借鉴吸收。

3.3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园林绿化的艺术化设计和建设应该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积极地解放思想,增加现代的艺术手法,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桎梏,融入时代的气息和特色。

3.4 因地制宜,塑造灵魂

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附属区域,对于园林绿化的艺术设计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和建筑的要求,因地制宜,创造和谐自然融洽的整体氛围。比如,济南泉城的城标绿化建筑广场就时刻提醒着人们济南是一个泉水文化为核心灵魂的城市,其绿化设施围绕泉水这一主题灵魂展开。既是城市本身文化特色的体现,又突出了时代精神的重点,丰富饱满了济南城市的核心灵魂,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体现了传统和时代的统一,西方与东方的统一,自然和人工的统一,既满足人们的生活娱乐需求,又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既体现济南人民的感情归宿,又激起其他游客或居民的感性文化情绪。

4 总结

设计建设中,应当时刻关注因地制宜,因境而异的设计理念,有选择地吸收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西方园林设计的艺术精华,开展新的创造,需要关注综合利用城市学、环境心理学、城市生态学、环境保护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科学理论,以此指导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建设;在满足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之下,营造优美的景观,设计建设雅俗共赏的园林绿化艺术美,目的在于实现“居住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设计理念;建设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园林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园林设计中愈发重视艺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因为它同时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水平。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最为流行的就是风景园林,这种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美,将青山绿水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之中来。本文就是详细讨论了不同园林的建设风格,并针对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讨论。

一、有关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问题研究

提到园林设计就不得不说一说视觉艺术效果了,正常人视觉的产生是由于光作用在人的视网膜上使人的视觉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兴奋。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看到了有视觉冲击的景物以后都会产生兴奋,在心灵上有一种愉悦的体验,进而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恰似一部分辨率极高的摄像机,双眼就是获取信息对焦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物体都会反色不同的光线,绿色光的波长在人眼的分辨范围之内。在接受了光线的信息之后,经过大脑的分析人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人们就是凭借这些原理不断的认识了解世界的,同时也产生了源源不断创造力。

二、园林设计美化城市景观

在园林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有三点,事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光线的明暗。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就是形状,在认清事物具体轮廓的同时人们就随之接受了光线和颜色的信息,通过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产生视觉的冲突。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的好坏主要受画面的气质以及艺术性质所决定,只要色彩、明暗和线条搭配得当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1园林设计中的线条设计

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线条了,几何学中我们都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园林设计时线条的运用十分关键,由线条的变换形成不同的形状产生不同的视觉冲突。例如垂直的线条给人一种平稳整齐的感觉,而曲线则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感觉,总之线条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是十分关键的。在一些比较小巧精致的园林景观中,线条的运用更时能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线条就是轮廓,是全景的基础。

2.2园林设计中的形状设计

一提到形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物体的几何形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物体的基本形态。园林设计中是物体抽象形态例如树、山、水池的形态,他们都是具体的艺术形态,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自然界中的形状往往都不是中规中矩的,而是有棱有角亦或是弯弯曲曲给人一种意象美,总之形状是景物最基础的形态。

2.3园林设计中的明暗设计

一提到明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光线,光线明暗相间的对比则给人十足的立体感。在园林设计中则是通过深浅不同的色彩来体现明暗的变化。阳光能够带给人们温暖,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明亮导致愉悦心情,而暗淡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们利用明暗色彩带给人的不同体验和感觉,交替变换打造色彩丰富,明暗相间,有感情的园林艺术。

三、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建筑理念和特征

中华民族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上都极力追求自然和谐为主,满足人类娱乐享受要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景观、植物特色、亭台楼阁的依势而造,不去特意雕琢,最终建造出和谐、自然、宜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空间构造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追求天地自然尽在园林之中的目标。

1.由点及面,实现空间视觉效果的最大化。中国古典建筑中,园林设计师往往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段,通过各个景物之间的联合,让观赏者尽可能的感受到天地之意,延伸观赏者的感受意识,充分体会到自然山水之意。

2.巧妙搭配景物,实现景观外延的空间效果。古代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延伸风景自然性、连续性的手法,不拘泥于一院方庭,采用借景、引进的手段,实现视觉边界与自然景色效果的扩延。通过加强庭院景观与外界景观的呼应和联系,以实现园林景观对人们追求自然化回归思想。

3.景观多变,不拘一格。中国古代园林景观往往有着步移景异,动静结合的效果特征,步入园林都会让人有着虚虚实实、渐入佳境的观赏效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许多古典园林中都有园中园的设计,不同的景观地点设计不同的园林特征、形状特性,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局部空间交错、整体景观统一的布局,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看到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

4.完善的景观体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古典园林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景观体系。依据在园林景观中运用障景、借景、引景等不同的造景手段使同一景观在整体景观中发挥着不同效用。此外,在景物变化、色彩、格调方面,古典景观园林也有着不同的运用效果,各景区间透过渗透、穿插的艺术手法,实现景点的相互串联。四、城市传统与现代园林景观的适应性提升手法

4.1对景

对景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景可分为正对和互对两种,这种对于对景的使用,其实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使用对景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最主要是选择最为恰当的位置。

4.2借景

借景也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会经常使用到,我们看到了一个亭子的水中倒影,即使亭子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我们依然还是会知道,在这个景观中是有亭子。目前借景的方式也较多,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错都是比较常用的形式,借景的设计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4.3框景与夹景

在框景的运用当中,一般是选择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比如在山洞中我们是可以看到山外的情景,从窗户中我们是可以看到窗外的情景,因此对于画面的渲染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框景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其中先后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先开窗还是后开窗的景色是截然不一样的。五、结束语园林景观是城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讲究的是一种实用和经济性,设计当中无处不有传统的园林设计元素,传统园林艺术对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优秀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城市园林环境。

作者:孙树勇 单位:泰安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第7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包豪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6805一、包豪斯教学模式

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在两德统一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一)教学内容

包豪斯学校学制为3年6个月,新生入学后,学校先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训练,使学生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和工厂原理与实习等课程,同时让学生在实习工厂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

经过这段训练,校方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特点将其分别送入适宜的实习工厂,接受为期3年的“学徒制”教育。在此期间,学生以学徒身份学习设计,试制新的工业日用品,使之符合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二)基础课程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程,最先由伊顿(1888—1967)创立。基础课程分为“实用的”和“正式的”两大类。“实用的”课程包括材料研究(study of materials)和工作方法(working processes)。“正式的”课程则划分为观察(observation)、自然与材料的研究(the study of nature and materials)、绘图(representation)、几何形研究(the study of geometry)、结构练习(construction)、制图学(cartography)、模型制作(model making)、构成(construction),以及体积、色彩与设计研究(the study of volume,color and design)等。

每门设计课程均由1位“造型教师”和1位“技术教师”共同讲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和技术教育。两者合而为一,形成艺术与工业结合的初步基础。(三)工作坊式教学

包豪斯最大的特色在于工作坊式教学方式,学校先后开设了家具、金工、广告、摄影、纺织、陶艺、壁画、舞台、建筑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坊的教学人员由作坊大师和助教组成:作坊大师作为负责人和导师,负责工作坊的教学和运转;作坊大师从学生中选择较为熟练的学员担任助教,负责一些具体的操作和指导工作。

为使工作坊的实践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包豪斯学校还与一些工业企业形成了密切联系,这样使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能够紧密合作,结合实际工业生产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避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亲自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强调集体协作,打破艺术教育的个人化模式,为协作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育成就

包豪斯开创了一套极为有效的“做中学”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代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包豪斯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全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通用模式[1]。

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特点

风景园林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历史从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为职业立名算起不过100余年(奥姆斯特德于19世纪中叶根据已有的名词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将自己的职业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s风景园林师)[2],由于研究领域和执业方式的特殊性,风景园林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一)综合性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与管理、设计艺术与表现、自然基础、社会基础5 大类基础专业知识。

第一, 规划设计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风景园林竖向设计、风景园林场地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

第二,工程技术与管理:材料、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概预算、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第三, 设计艺术与表现:色彩、形体、构成、艺术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

第四,自然基础:园林植物、生态学、地质、水文、气象及其应用等。

第五,社会基础:园林史、建筑史、大众心理及行为、公共政策与法规等[3]。

可见,风景园林专业涉及的知识甚为庞杂,并且与其他专业知识交叉性很强,要求风景园林师掌握多种跨领域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杂家。因此综合性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性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强,风景园林师的工作对象是多变的自然空间。对不同场地、不同尺度、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客户而言,风景园林实践的复杂性差异巨大,这种情况迫使风景园林师必须从具体的场地和背景出发,通过具体的分析、设计和建造过程,完成对自然的改造利用,满足人类需求,从而实现其工作价值。因此,实践性是风景园林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三)协作性

随着行业的拓展,风景园林的执业领域已经从中小尺度的花园和公园扩展到更大、更宏观的范畴,如城市景观系统、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工业废弃地、水系甚至流域的规划等。这些扩展的领域所涵盖的知识量和复杂性已经完全超出了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必须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态度,与生态、地质、水利、经济、社会、规划、建筑等相关专业人员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团队,综合探索多方面的问题,并且统领团队形成全面的解决能力。由此可见,协作性是新时期风景园林的又一基本特征。

三、包豪斯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的启示

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经统计,截至2006 年,设立风景园林学科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共449 个,其中本科专业点达到140 个[2]。

随着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发展,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严重影响风景园林教育事业发展。

(一)建立符合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基础课体系

1.基础课学时向专业课程倾斜——增比例

在学时分配方面,由于包豪斯学校类似职业培训学校,3年6个月的学制全部为专业学习时间,其中基础类公共课程仅以1/7的学时来进行必要知识的铺垫,而后6/7的学时全部用于各专业工作坊的实践教育。这种学制将有限的学时高效利用,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专业训练。

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教学中政治思修类、英语、数学等与专业关联性不强的课程课时比例过高。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为例,政治思修类占384学时、高数占120学时、英语占400学时,这些课程总学时为904学时,占该专业本科4年总学时的34.8%(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本科4年全学程为2 592学时),而最核心的基础课——风景园林设计课仅为354学时[2]。这种现状导致专业课程学时被压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与其他专业相比,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综合性非常突出,知识面广,知识量巨大,需要相应的专业课程来完成知识量的积累。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在学时分配方面需要进一步向专业基础课程(表1)倾斜,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降低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思修类、英语、高数等)的比例,保证学生的专业训练强度。

2.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宽底子

包豪斯学校比较注重艺术类通识教育,这体现在为期6个月的基础课程培训上,所有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形体、色彩、构成、绘图、模型、工作方法等课程训练,在建立艺术设计基础知识体系之后,才进行细分专业的培训。

反观现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院校,按院校特色可以概括为农林、建筑和艺术设计三大类,在基础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各院校大多依据自身学术特色和师资配备有所偏重。如农林院校重植物、生态类课程;建筑院校重构筑、空间类课程;艺术设计院校重美术、表现类课程。这种情况导致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有偏科现象,而偏科带来的负面效应明显体现在毕业生的能力上:农林院校学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强、空间弱、设计表现弱;建筑院校学生空间和设计感强、植物方面的知识弱、设计表现弱;艺术设计院校学生艺术表现强、规划设计弱、植物方面的知识弱。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量大,要培养合格的风景园林师,必须构建宽广的基础课程体系,建立由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风景园林自然基础、风景园林社会基础共同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协调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宽广的理论基础。

3.降低基础课程内容深度——浅深度

包豪斯学校的基础课程虽然涵盖了艺术类基础知识的大部分内容,课程深度却相对较浅,因而其基础课程教学在6个月之内就能全部完成。这种浅深度的基础课程设置非常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因为这种具有综合性倾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量巨大,若在前期入门阶段涉猎过深,将牵扯学生过多的精力并且容易偏科。因此,包豪斯的基础课程阶段只进行浅深度的艺术类通识教育,待学生专业分配之后,才进入各专业学习阶段。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为下一步根据个人能力和志愿深入学习作准备。

目前许多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设定过深,如一些院校的园林工程课设立了专门的给水排水、电力工程、喷灌和喷泉工程的管路系统设计内容,这种设计牵扯到繁琐的水电专业计算,在现实项目中也是由专业厂家配合完成,完全超过了学生基础课程的深度。

针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面广量大的特征,在进行基础课程内容设定时应根据课程重要性相应降低深度,淘汰过时和不必要的内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类、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类和风景园林艺术与表现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专业素养形成的基石,降低此类课程深度,能够相应提高重要内容的教学强度。风景园林自然基础类和风景园林社会基础类非核心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庞杂,却是远期职业拓展的铺垫,课程内容应以介绍性、引导性为主,教学目标以了解基础知识和简单原理应用为主,不应过分强调深度。

4.基础课程间相互衔接形成网状知识结构——结合部

由于包豪斯早期师资不足,1名教师往往担任多门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伊顿(Johannes Itten)本人就同时教授色彩、形体、构成、材料等课程。这种教学状态使多门相对独立的课程经由同一教师融会贯通之后再传授给学生,无意中打破了课程间相互孤立的状态。

国内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学,由于许多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教师的教学行为类似各扫门前雪,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学生获得了大量缺乏衔接的知识片段,难以将知识贯通起来,极大影响了综合能力的形成。

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在课程间建立“结合部”的方式将各门基础课程综合起来。同类别的课程,注意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使前一门课成为后一门课的铺垫,课程间应设计相互衔接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同类课程串联起来,建立五大知识主线。而后再通过规划设计课的训练,综合运用多门课程内容,将五大知识主线融会贯通。这种基础课程设置方式,能够促进教学从局部走向整体,促成不同课程间的渗透和叠加,提升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形成网状知识结构(表2)。

(二)建立符合学科实践性与协作性特点的工作室教学方式

1.工作室教学方式

“做中学”是包豪斯教学的座右铭,包豪斯学校通过工作坊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当学生经过前期的基础课训练并掌握一定的必备知识之后,既进入各工作坊跟随教师进行为期3年的实践研究和生产工作,从实际操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真实环境中体会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成功地塑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而目前国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教学仍以灌输式为主,多数课程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学中实践课所占比例甚低,学生很少接触实际项目,许多实践课程以假想题目为主,严重脱离实际场地、设计要求和业主需求,设计过程和结果“空对空”,缺乏依据。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沟通、协作能力极为欠缺,团队意识淡薄,用人单位需要付出大量成本对学生进行二次培养。

因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性与协作性特征,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强度。如果借鉴包豪斯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则可以建立由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教师工作室实践教学组成的教学体系。这套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课程学习,要求掌握由五大知识主线组成的专业知识内容,作为实践学习的铺垫,完成综合性培养目标。第二阶段是工作室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工作室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实践性和协作性的培养。

2.教学工作室设立的目标与机制

教学工作室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学院可下设多个教学工作室,单个教学工作室可由教师个人或几名教师共同组建,教师负责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运作。教师可以选派有能力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负责指导本科生具体操作。本科生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实践小组,各小组有不同的分工,从而形成一个互补的工作团队。

3.教学工作室的类型与相互关系

根据课程的特征和重要性,教学工作室可以分为核心工作室和辅助工作室两大类。

核心工作室是教授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工作室,如风景园林规划工作室(研究大中尺度)、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研究中小尺度)、风景园林建筑工作室、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工作室、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工作室等。每类工作室可以根据师资情况设若干平行的教学工作室。

工作室之间可以依据项目流程相互衔接,如规划工作室先介入,而后设计工作室和建筑工作室介入,最后由植物景观工作室和工程工作室介入,如此可以利用单个项目使各工作室形成链式体系,形成以实际项目为中心,各专业工作室轮换学习的教学方式。各工作室也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情况独立进行实践教学。

辅助工作室是为核心工作室服务的专业工作室,如打印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计算机辅助分析工作室、材料工作室和图书资料室等。辅助工作室的规模应与核心工作室的需求有机衔接,由学生轮换值日,形成对核心工作室的补充(表3)。

4.工作室教学流程

由于教学工作室专业分工不同,因此需要依据各自专业特点制定教学流程。另外,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应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以形成各工作室鲜明的特色。以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为例,根据其设计程序可以形成如下教学阶段:第一步,教师通过学院指派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践项目,设计项目经过教研室讨论通过后,即成为工作室的教学课题。第二步,教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讲座,介绍项目基础条件、类似案例和工作方法等。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和考察,完成项目分析和主题策划。最后,根据学生特长分组,将项目拆解成不同部分交由各组设计,工作小组在教师和研究生指导下定期开展内部讨论,小组之间通过互补与协作,不断修正方案形成最终成果,完成方案设计阶段内容。在以上过程中,辅助工作室为设计实践提供图书资料、计算机辅助分析、模型制作、效果图输出和成果打印等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实践流程。

四、结语

从1919年至今,近一个世纪时间,教育界对包豪斯教学模式一直争议不断。但是,其扎根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的教学思想,依旧闪烁着光芒。

对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育而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毕业生拥有职业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力。而这样的能力应来自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风景园林的学科特征出发,借鉴成功的教育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间,靳埭强.包豪斯道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园林,2009 (1):15-18.

[3] 刘滨谊.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J].中国园林,2009 (2):34.

[4] 高翅.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之断想[J].中国园林,2008 (1):20-23.

[5] 李建伟.中国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根本问题[J].中国园林,2007 (5):14-16.

[6] 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风景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 (11):59-62.

Bauhaus teaching mod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FENG Xiao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P. R. China)

第8篇

关键词 园林工程设计;艺术性;设计细部;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园林工程的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特色,更加注重环境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还有更注意艺术化的处理人们的生活空间。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目标是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园林的设计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1、园林工程设计中的艺术性原则

1.1 对比和协调

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调和是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使整个景观效果和谐。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其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偷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体现调和的原则,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二颜色中任何一颜色同其他两颜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

1.2 多样性与整体性

多样统一律这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体现在园林景观艺术中有形体组合、风格与流派、图形与线条、动态与静态、形式与内容、材料与肌理、尺度与比例、局部与整体等的变化与统一。整齐一律园林景观中为取得庄重、威严、力量与秩序感,有时采用行道树、绿篱、廊柱等来体现。参差律与整齐一律相对,有变化才丰富,有章法与变化才有艺术性,园林景观中通过景物的高低、起伏、大小、前后、远近、疏密、开合、浓淡、明暗、冷暖、轻重、强弱等变化来取得景物的这一变化。

1.3 发展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发展生态园林:一是能调节小气候;二是改善空气质量;三是能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以此充分显示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机结合,以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和审美情趣。

2、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2.1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2.2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虽属园林中的小型艺术装饰品,但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浓的确胜过其他景物。一个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小品,犹如点缀在大地中的颗颗明珠,光彩照人,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美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3植物配置

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主要是烘托陪衬建筑物或点缀庭院空间,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是:主次分明疏朗有序;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是运用艺术的手段而产生的美的组合,它是诗是画,是艺术美最直观的体现。

3、不同尺度层面下园林工程效果的艺术性

尺度的概念对于一个风景园林项目来说十分重要,风景园林设计师对不同尺度的技术把握对于后期不同层面空间艺术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能否将不同尺度层面上园林工程技术合理运用,将很大程度地决定最后空间艺术的表达与诠释。

3.1 规划层面

在风景园林学科的规划层面上要求设计师具备规划的思想,着重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栖息地、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在该层面,工程效果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对土方问题、生态问题、雨洪管理等问题的处理上。大尺度下的工程技术差异很大程度地决定了该地块宏观层面的艺术表达的优劣,同时将进一步影响到下位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上艺术诠释的好坏。由于该层面上的问题相对较多较杂,下面仅选择两类颇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阐述与诠释。

一是土方问题上的艺术表达。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大尺度下成功诠释其艺术内涵的土方工程实例,颐和园、圆明园即极好的例子。颐和园的地形设计上结合了城市水系和蓄水的功能,将原有的与万寿山不相称的小水面扩展成为山水相映的昆明湖。后溪河的开辟不仅从园林景观上实现了“山因水活”的效果,同时也成为了贯穿万寿山北的排放水体。后溪河岸线不仅具有幽远的变化,而且紧密结合山形、地势和山地排水。整体设计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艺术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自然的表达。

二是生态问题上的艺术体现。与生态问题相关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协调的方式,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要求全面地衡量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和选择主要在2个方面影响着后期艺术效果的体现。生态设计首先是一种思想观念,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时,要转变工业时代只注重生产效率、不考虑环境代价的思维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的艺术性思维。

3.2 设计层面

设计层面是园林工程最广泛涉及的层面,它所考虑的深度将具体到具体方法及技术,设计尺度上对形式的把握等与工程技术的施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设计层面所要考虑的工程内容也相对繁杂,除了应遵循的各种规范标准外,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假山、种植、照明、机械等工程内容也应当深入考虑与研究。设计层面上艺术与工程紧密联系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设计的形式因素。形式对后期施工起着极大影响,形若不能满足人使用的舒适度,将不足以称其为艺术,而工程技术的到位与否也很大程度决定着形式的艺术诠释的好坏。以东湖岸公园为例,在形式上,其艺术效果可谓达到了极致,但倘若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工程技术,在一些构图看似简单而实际操作极难的点就很难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从另一角度看,工程技术不单是为艺术性的表达服务,在很多情况下,工程技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不同的工程处理方法带来不同的艺术张力,如雪铁龙公园的2处水景设计的工程做法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一处平缓,一处急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力十足。

3.3 细节层面

细部所展示的是设计师细致的艺术表现法和施工人员精湛的技艺。使用者直接与细部接触,工程项目与使用者最直接的交流也是从细部开始,使用者对空间的围合程度、色彩、照明、气味以及有组织的细部特征的感受也是最直接和显著的。任何景观设计项目,不论其总体规模如何,只要它最后被建成就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细部。细部是最直接体现的设计所想表达的文化和艺术思想的因素。香山81号院是很好的细部体现场所艺术性的例子,工程做法上有时候并不显得造价高,而是与周边环境达到了融合,更是表达出了一种设计师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情操。

参考文献

第9篇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本文根据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详细介绍了在园林铺路设计中将各项要素有机组合,从而达到功能性与艺术性统一的方法.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园林铺路;美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54-02

0 引言

车辆通行的公路道路和园林道路是不一样的,园林道路的交通功能主要是满足游览需求,虽然园林道路在对人流疏导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可是其修建原则不是建立在取得捷径的基础之上.园林道路和园林中的各种景物、建筑之间交相辉印,互相配合,一同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且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各种宽阔笔直的道路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和林立的高楼大厦组合,使人觉得压抑.但是貌似随意设计的园林道路,却能够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使人们脱离烦躁、紧张的情绪.所以园林道路设计需要有生机与活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

1 景观设计与人的审美

景观设计其实就是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形态特点的、独立性较强的且社会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突出的景物.简单来说就是以户外设计为主的一项整体环境空间设计,属于构建在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上的艺术设计类别.景观设计包含的设计对象范围宽广,包含了自然生态、人工建筑、人文社会环境等各项内容,从这里可以发现,景观设计之中对人文和审美价值的要求极高,这和观赏景观要具备审美观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人们高度的情感参与和精神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方面的内容,自然属性指的是色彩、光学、形态、体形等特点,而社会属性是其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性功能、环境改善功能与使用功能等,透过各种内涵性特点,引起人们情感、情趣、联想、移情等方面的心理反应[1].景观设计的首要功能便是观赏,由此激发出人们的情感心理共鸣,引发出对景观的高度热爱.景观与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与景是互相融合的,彼此间的关系为主体与客体.而在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园林铺路,使用的是自然生成或者人工合成的铺地材料,用一定方式将其铺设在地面上的一种地表外形表达形式.作为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有机化组成方式,园林铺装指的是对园林中的各种不同景致所做的排列组合,例如道路、空地与广场等,其对空间整体形象的塑成,意义明确.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园林铺路,不但能够对空间起到分割性作用,还能组织各种路线的走向,并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合,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设计,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极大的强化了园林艺术的表现效果[2].

2 园林铺装的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功能性,特别是公园等一些公共场合,人流量大,更加需要体现人本主义的色彩学特点.给人印象深刻的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最突出的便是功能性特点,功能性特点是一种集合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表现.

2.1 空间的分割和变化

园林铺装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变化或者样式变化,以表达不同的空间界限,以至于对人们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实现空间分割和功能变化表现效果.不一样的功能活动空间,选择的铺装材料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所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就是使用同样一种材料,也会在铺装方式上做适当的改变,这种表现情况出现在公园中的概率很高.

2.2 加强视觉引导

园林铺装所表达的视觉效果,能够牵引游客的表达视线.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用线条铺装指导游客行进.而一些要求游客驻足停留的地方,则会使用一些方向性不明确的或者较为稳定的铺装方式设计.另外一些要求游客重点关注的地方,一般是聚向型的景点方向走向做铺装设计.另外,改变不同的铺装线条,能够有效强化空间感,比如使用与视线保持平行的线条可以达到加深铺装面深度的效果,但是使用与视平线垂直的铺装线条则能够达到扩大宽度的效果[3].将这些特点合理利用,可以有效的调整空间大小,让小空间呈现大空间的视觉特点.

2.3 表现主题和意境

合理的景观铺装可以更好的表现空间作用,能够实现空间特点色彩鲜明的效果.借助各种有设计的铺装图案,可以强化其中的表现意境,这也是我国园林设计艺术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这种表现方式就像文字和图形,能够传递出深刻的空间表现,意境性意义突出,在一些有纪念性、学习性、指导性的空间出现的概率较高.

3 色彩表达在地面设计中的运用

3.1 色彩表达的情感变现作用和表现特点

环境造景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色彩,也是表现心灵的主要方式.其能够将风景的各种特点表现在情感诉求上,进而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所以在园林造景过程中,色彩的使用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地面铺装色彩的使用,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将各种山水、植物、建筑等集合统一,实现彼此之间的有序设计.如果地面色彩过于单一,就要选择线条和形状的丰富多样,组成全新的空间表现特点.

在进行地面铺装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将风景当成背景依托,或者地面铺装是色彩调和盘中的底色,人和具体风景是画的主体,除了一些特殊性因素外,在地面铺装的使用过程中,选择的色彩尽量低调一些,这样和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相符合.但是沉稳的色彩不能过于死板,要有亮色点缀,不可选择艳俗的色彩.人们在对色彩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暖色调代表兴奋和情感、冷色调代表安静、愉悦、灰暗色调代表忧郁沉闷.因此在铺地设计中,要对这些色调的情感表现有所了解,有变化的突出色彩特点,丰富色彩空间的表达内容.

3.2 色彩调和使用在地面设计中的效果

进行色调调和的过程中,同色调、近似色调和对比色调的组成要重点注意,例如公园的铺装设计,可以同时选择混凝土、块石与碎石等进行铺装,在铺装的过程中,各种形式不一的材料同时存在,如果对色调调和作用不够重视,给人的视觉感必然是混乱的.假如环境色调给人一种无聊沉闷的感觉,就可以适当改变地面铺装的组成方式.在整个配色过程中,要重视近似色调中的主色调,彼此要实现差异化对待.如果色调种类有所增加,就要适时减少一些造型组成要素.对比色调配色组成属于补色范畴,彼此排斥或者互相吸引都会有对比感存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对比色调的配合.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虽然要尽量的提供一些理想化的私密性空间,可是假设其四周有高墙围栏,便会因为光线照射不足而略显昏暗,最好的解决方式便是:利用光线反射,铺设大量的地砖可以实现光线强化的作用,但要注意不要用彩色地砖,彩色地砖长时间使用会出现褪色.

4 园林铺路的材料装饰

4.1 软铺装

园林地面铺装使用的软材料类别不多,各种低矮植物不但能够强化地面空间组成,而且能够切实有效的优化因为地面过热而出现的小气候环境[4].在庭院与花园中的园林铺路设计中,树皮的使用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这样设计的林中小道给人一种宁谧的感觉,树皮和自然环境的互相融合有一种和谐感,同时也可以选择枕木铺地,厚重修长的枕木能够给人一种力量感,长叶植物和浅色调沙砾地面的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视觉表达效果.

4.2 硬铺装

园林铺路过程中,不同的硬材料在经过人工精心的雕琢后,也能够表现不一样的形象,其所表现的环境景观特点也是丰富多彩的,对空间表现质量的提升十分突出.一般使用较多的天然材料有石板、卵石、乱石等.人工合成材料有混凝土砖、水磨石、斩假石和沥青混凝土等.在小范围内,可以用花岗石作为装饰性材料.这是因为其自身体积较小,放在庭院、广场、公园的铺装中,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表现效果.但是花岗石铺出的路面高低不平,因此座椅下或者餐区等不适用这种材料.铺地材料最理想的材料之一便是鹅卵石,其随意铺散在地面上,或者镶嵌在砂浆中都能够获得自然和谐的审美情趣.但是使用鹅卵石铺地不能将泥土和砂浆露在外面.虽然鹅卵石的表面也是高低错落不一,可正是因为这种突出的质感,在很多的公园小径中都有铺装使用.地面铺装使用最多的材料便是地砖,使用地砖可以将一些风格相近的庭院圈在一起.也可以使用在露台或者其他固定的装置之上,确保整个庭院风格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

5 园林铺路和其他要素的联系

5.1 园林铺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园林景观建设内容多种多样,园林铺路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其色彩、形状和花纹等都要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5.2 地面铺装与文化主题的统一性

文化就大范围分析,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园林文化的内在特点就是将各种自然事物进行人性化处理,而将人往自然化方向引导.园林文化由创造景观与创造生活两方面的内容组成,园林铺路是园林文化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园林铺路过程中,选材、图案、质感等各项组成要素都需要与主题文化有密切联系,达到和谐统一.

6 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铺路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园林铺装设计中,要合理有效的使用各种艺术表现方式,将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完美融合在一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胡发浩.浅论现代园林景观中铺路设计[J].现代园艺,2012(19):45-47.

〔2〕王庆海,张哲,李洪升,孙文舒.浅析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构想[J].神州,2013(15):211.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01-01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人们在确保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协调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园林的建设作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枢纽承担着保护生态平衡和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使命。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更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休息、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因此生态园林是园林建设的的必然发展方向。

1 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主要是根据生态学作为理论指导所建设的绿地系统,将自然,社会与人的统一作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依靠植物群落的生长、分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群落,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园林。生态园林也是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生态园林主要是重新认识园林的价值,将生态艺术与景观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建设一种舒适美观的植物群落,我们人工建设的生态园林不仅要追求自然,更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时间,空间,营养结构的合理组合,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和休息的环境。

2 生态园林的建设理念

人类起源于自然,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从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赖自然-利用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接近自然-人工模仿自然”的一个认识和实践过程。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运用生态的途径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才能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人类以美的享受。生态园林建设提出和应用最早是在英国,在当时是很多旅游观光的人士的理想景观,也同时给许多周边国家的园林建设带来深远影响。我国学者提出了近自然园林植物配置模式和“近自然型”城市河流水系恢复和水景观建设的理念和模式,奠定了“生态”型园林的基础。

2.1 接近自然理念

园林的建设主要是遵循自然,突出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态多样性,将自然融入其中,真正体现自然之美。在构建园林时尽量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实现景观的自我修复和完善系统降低外界非自然力引起的碳排放。尽量减少人为建造干预自然生态,采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对初始景观。,在艺术设计上具有结构主义和极简主义的理念,给予原生态以最大的理解与尊重,避免人过度为雕琢与修饰的美学范畴,重新审视自然之美,进入自然美学的新层次。

2.2 经济节约理念

生态园林要以生态优先的园林绿化为前提,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将节约意识贯彻整个建设始终。因地制宜合理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绿地资源实现绿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植物的配置上,要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模拟自然植被的群落结构,注重体现生物多样性,尽可能减少奢华风将建设既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又强调生态自然保护和自然植物利用,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绿地结构系统,实现园林绿化建设低投入。节约建设资金依托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生态经济为指导,依托循环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3 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有利于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不再只是提供旅游观赏,而是要担任维持生态的平衡的角色,因此,我们在园林建设的时候,要进行一规划,建设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功能的园林生态系统,才能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人类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也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 生态园林建设的方法

3.1 合理选择材料

园林景观建设中所用到的材料可分为硬质景观材料与软质景观材料,硬质景观材料主要是指铺装材料建筑材料与小品材料软质景观材料是指用于植物造景的花草树木等。硬质材料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材料的价格,服务范围和艺术美观为原则,应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利用当地材料,以求达到最美的景观模式。植物选择: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建立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首先要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原理。对于木品种的选择追求全面是不合理的,然而对于本地的树种应该合理利用,不应全面否定。各个地方的植物是有地域限制,存在一定的生态梯度。在同一个地方的生态种群生活条件相似,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因此树种应当与当地气候条件适应,一旦人工建造树林,植物群落当发生稳定变化。

3.2 科学规划建设

植物是生态园林建设的灵魂,主要遵循生态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注重乡土性原则。

在工业聚集的生产厂区应当配置一下对污染吸收强,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的植物(如大叶女贞、法国冬青等);在医院疗养院等一些需要休养的地方应当合理的配置一些具有降低污染、能分泌杀菌素的乔木(如雪松、白皮松、银杏等)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粉尘比较多的地方如公路、面粉厂等一些地方应当配置树叶叶片大、叶面不太光滑的植物(如榆科的部分植物);山区多配置一些病虫害少,根系发达的具有保土能力的植物;学校附近应当配置一些树冠茂盛,无刺激气味的植物;海边应当配置抗风强,耐盐碱的植物(如紫穗槐、黑松等)。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刻不容缓,而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更符合人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园林能够起到以人为本、改造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是园林建设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宋国领,马新华.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Ⅱ现代商贸工业[J].2011.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地被植物;应用;原则

Abstract: groundcover plants refers to the collateral is developed, the backbone short, high in the 30 to 50 centimeters of plants, and has certain ornamental value or use the value of the plants, in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is more powerful than the lawn flexibility, can replace the lawn as green plants.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groundcover plants all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as the main plant landscaping, ornamental groundcover plants can extend the period, the role of garden not replace, this paper mainly on the landscap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ver plant is analyzed.

Keywords: landscape; Groundcover plants; Applicatio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由于地被植物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选择时的空间相对较大。有簇生的、落叶的、常绿的、攀缘的、宿根的等区别,地被植物覆盖与地表上,可以增加植被的层次,对园林的绿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植物对调节局部气候、减低尘埃及细菌的传播、降低温度、净化空气、改善空气湿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地被植物还对城市的发展中造成的植被缺失也是有着很好的协调作用。典型的原理景观对地被植物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地被植物的应用形式

1.1耐阴地被

一些园林或景区内以高达的乔木为主,生长较为茂盛,地面郁闭度较高,其他的花卉、灌木等植被缺少阳光的照射不容易生长,因此就要选择适合庇荫环境生长的耐阴地被植物,例如:麦冬、沿阶草、偃松、偃柏、狭叶等植被,这些地被植物属于耐阴植物,在缺少阳光照射的地方也能较好的生长,可以对乔木下的土壤进行覆盖,降低水土流失,还可以增加植物的层次感,提高景区及园林的生态效益。

1.2大面积的景观地被

在主要景区或主干道旁,适合采用一些色彩绚丽、花朵鲜艳的植物,例如兴安杜鹃、美人蕉、珍珠梅、时令草花或者柳叶绣线菊等,这些地被植物可以作为景观植物使用,且具有喜光的特点,可以对区域进行规划,成片进行种植,突出此类植物的群体性美感,用此对景观进行烘托,形成景观。

1.3蔓生和悬挂地被

蔓生与悬挂地被植物主要以生长旺盛、藤蔓繁殖快速的蔓生和悬挂植物,例如:爬山虎、紫藤、五味子、迎春、蛇葡萄等。这类地被植物具有生长快速的特点,管理简单,适合挡土墙、建筑墙面、山体或石头的覆盖选择植被,美化环境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2、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

2.1按园林绿地的性质与功能为根本

类型不同的绿地,其性质和功能也是存在差异的,对地被植物的要求也就不同。例如:园林入口处的绿地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因此可以将时令草花和低矮的小灌木进行搭配种植,用鲜明的图案或艳丽的色彩来吸引游人;而对于山林的绿地,其作用主要是对表层土的覆盖和环境的美化,因此要选择耐阴地被植物进行种植;道路两边的绿地,根据环境的不同选择开花地被植物,使得不同的时节能欣赏到不同的园景。

2.2要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

园林是多种艺术综合的艺术体,是不同美学的结合,因此地被植物的应用要根据园林独有的艺术设计规律,地被植物的布局与选择要适应整个园林的风格与布局。要根据地被植物的花期、花色、枝叶形状等搭配出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的花境,协调与周围植物的关系,紧密的结合起来,体现出异样的特色和风格。

2.3建设生态型园林

植被的选择要符合园林的总体设计与风格布局,因此,地被植物的配置要综合对生态与景观进行考虑,建立起生态型的园林。例如:广场、大门及重点场馆的植被布置适合采用规则式布局,根据选择的品种布置出大色块、高品位的群体美特征;山边林下要采用自然布局,以增加植物整体的层次性,扩大单位面积的生态效益。

3、常用地被植物的应用

在多年的园林实践中,园林设计者已经引进了多种优良的地被植物,对园林的绿化及生态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北方园林绿化中经常采用的几种植物类型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1白车轴草

又称白三叶,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30~60cm高,茎匍匐,叶为浅绿色,花呈白色,花期4个月,花叶可达6个月,降雪时节干枯,早期呈青色,晚期呈黄色。宜成片种植,观赏效果更佳。该花适宜作为封闭式地被,在北方园林较为常见。

3.2二月兰

又称诸葛菜,属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生于树荫或平地,早春开花,花色由紫变蓝白,花期为五个月左右,是早春时节良好的地被植物,可以播种繁殖,主要应用于华北地区。

3.3土麦冬

属百合科,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线状,肉质茎,花梗直立,中脉明显,着花2~3 朵,15~20cm 高,花色为白色或紫色,夏季开花,秋冬结果,果实为紫色晶莹状如葡萄。耐阴、耐寒,是较好的花、叶并美的地被植物。在北方地区,该地被植物野生较多,适合在园林中种植。

3.4银叶蒿

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银灰色,花黄色,高15cm,枝叶繁茂,呈草甸状,喜旱、耐寒,是较为优良的观叶地被植物,成活率较高,最早在北京地区较为常见,现在北方园林中普遍种植。

3.5毛叶耆草

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黄花,20~30cm 高,枝叶生长较快,耐寒、耐旱、喜光,耆草属分为很多的种类,花色比较丰富,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地被植物,是较为理想的观赏性地被植物。

3.6百里香

别名千里香、地姜、地椒,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香科植物,匍匐茎,5~20cm 高,春季开粉紫色小花,耐寒、耐旱,喜凉爽,可以提取香精,也可做地被植物,适合在药用植物园或野趣园进行种植。

第12篇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则偏重于实验,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核医学、形态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信息学技术等都是这个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该专业的学生不是在实验室里,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不过,只要你喜欢动手,又勤于思考,做实验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职业前景

医学检验技术:该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主要在医药公司(如辉瑞、默沙东、扬子江等)做市场销售与推广等工作。若想在各类学校的实验室里从事实验工作,或者在医疗机构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则需要继续深造,读硕攻博。

医学实验技术:该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主要去医院或者与生物科技相关的企业,做诸如实验员、科研助理这类比较基础的工作,若想去医院或者科研院所从事一份专业对口又有编制的工作,也是需要继续深造,且读硕攻博的。

高校t望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力较强的医科大学有重庆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综合性大学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江苏大学等。如果报考医科大学或者合并过医学院的名校,将来就会有更多就业的机会。

开设有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高校相对较少,比较好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的知识广泛,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众多,培养方向也略有差别。主要有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网络工程和信息技术四个培养方向。这四个培养方向其实都是跟软件和编程有关,由于软件的运用领域广、行业差异大,用到的编程平台、编程代码和硬件接口不同,所以很多高校会根据自己的科研实力和师资力量.在培养方向上有所区别。

软件工程:简单地说,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功能设计,然后通过软件语言的编写、调试来得以实现。核心的三要素是语言、算法、数据库。学生毕业后,一般从程序员做起,然后努力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相关院校:山东大学、广西大学。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通常作为控制程序存储在控制板里,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机器操作。嵌入式系统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方向,技术更新快,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待遇自然也高。学生毕业后主要做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

相关院校: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

网络工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安装与配置,对网络服务器进行开发与管理。学生毕业后主要做网络工程师。

相关院校:重庆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根据客户的需求,运用计算机技术,创建并优化一个信息系统,然后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学生毕业后主要做信息化服务工程师。

相关院校:天津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非常接近,开设的基础课程比较一致。但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开设的时间较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极少,高校的培养方式也比较单一,属于比较冷门的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信息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开设的时间较早,开设的院校众多,属于热门专业。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和开发一些电子器件与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和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研发一些大的系统,这对人才的经验和知识要求很高。

相关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应用化学,就是化学的应用。f白了,就是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化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去。它的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材料的设计、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一门学科,该专业对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多,学习的范围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新兴复合材料等。

应用化学注重研究如何使化学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偏重于应用;材料化学注重研究材料及其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与技术,偏重于理论。通俗地说,研究一斤黄豆是怎么变成酱油的,是应用化学;研究除了黄豆,还能把什么变成酱油的,是材料化学。

小孙是北京林业大学园艺专业的学生。当年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的理想是做园林设计工作。翻开厚厚的高考志愿填报手册,一看到“园艺专业”四个字,小孙高兴得不得了。在他看来,园艺应该是园林艺术的意思,所以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报了园艺专业。入学后小孙才发现,园林专业与园艺专业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专业。

园林是培养园林设计师的专业,园林设计师的工作是用植物来营造怡人的绿色空间,创造“四时有景,三季有花”的美好环境。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建筑制图和园林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

学校推荐: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