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0:0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待文物的态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来讲,“爱国主义”应当包含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爱文化”。爱国的抽象性可以借助于对祖国文化特别是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了解、研究、传承来切实感知。这些曾经为文所化之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历代绘画、写经、古籍珍本、金石器物、建筑等等,是不同时代文人士子、能工巧匠的精神结晶,传承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虽经岁月的淘洗,不掩其厚重而鲜活的人文品格。这些经过人类心、眼、手相互配合而产生的作品,其所传递的人的温度不会因为历史的暌隔而削减,反而因为时代的落差而更显其恒久的魅力。
今天的中国人,经过了一百年来列强的侵凌,深切感受到了国家衰弱的悲哀,国家不幸,文化特别是文物的浩劫。多少我们祖先遗存下来的重器、珍本,被盗、抢、偷、哄、骗、买等带离生地流落他乡。对于这些被非法拿走的应该记住、追索,这是一代代中国人不可忘却的历史责任,但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对待留下来的。不应继续破坏,不论何种理由,而是珍惜、保护,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不断教育下一代如何认识它们。
目前,一些文物遗存场所无视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紧迫性,而是消极地一把铁锁关门大吉,任何人都无法接近。还有一些文物古迹被无节制的商业开发霸占,鼠目寸光的开发商们打着各种名号划地圈钱,不但无益于文物的保护,还会给访客留下恶劣的印象。“保护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正在各地上演,不论理由如何,此所为作不过是消泯我们民族的精神载体,让东方文明原有的内敛、自省、沉静、优雅的气质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拉大旗作虎皮的虚张声势和肤浅庸俗的炒作叫卖。
一些懂文物、研究文物的人士,则是忙于挣钱、出名而无暇顾及文物普及教育和保护。这些专家对于应尽职责的缺席,必然导致新的斯坦因(英国考古学家,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发掘并劫走大量的珍贵文物)、伯希和(法国探险家,从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余种文书)之流出现。一百年前的敦煌,饱受西方人一次又一次洗劫的时期,中国的学人到哪里去了?除了躲在书斋里翻检故纸堆之外,鲜有真正怀抱负、具远见、有责任感的学者不畏艰险亲临一线,这份历史的责任是否应该在他们头上也记上一笔?
对待遗产的科学、严谨态度也是至关重要,对于文物的真假好坏的鉴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术问题,但常常有一些“伪专家”和管理者会轻率地发表“高见”。曾有人非常气愤地讲:这些文物鉴定家真是多事,非要说成是假的,中国多几件古物不是很好么?这种论调,怎么听怎么像“时期”所提倡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尊重事实也不尊重科学。
现在大部分的国立博物馆已经免费开放,这为全体国民了解、重视从而进一步喜爱文物创造了条件。但应注意,媒体在普及文物鉴定鉴赏知识的同时,要不忘文化熏陶和道德教化,不应该单纯强调文物的经济价值,更应该让人民知道文物所荷载的文化精神。民众的心灵应该在品藻历史文明的同时不断得到提升,而不是相反。
安徽蚌埠 姚国勇
今年3月份以来,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的“公务自行车”成了镇干部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经近2个月的试用,小蚌埠镇的“公务自行车”每车每日使用超过5公里,估算每年可以节约租车、燃油经费2万余元。
机关工作人员选择自行车的好处还多呢。第一、省去公车调配的麻烦、节约时间、增加效率。第二、节约燃油、低碳节能。第三、锻炼身体,增强抗疾病的能力。第四、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骑自行车去办公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老百姓对此真心叫好!
医保卡岂能变购物卡
山东聊城吴兰友
近日,贵州遵义市有46家医保定点药店被曝存在不规范管理、违规经营,主要问题是部分药店存在生活用品、化妆品等仍未下架或未完全下架,致使在一些药店等医保定点机构,医保卡变成了购物卡。
用医保卡购买生活用品,这种药店和顾客的合谋看似双赢,实则违反医保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降低了医保资金的社会保障功能。一旦医保基金余额不足,要不需要提高缴纳标准,要不只好降低保障水平,无论哪一种选择,后果都将造成百姓利益受损。
为了个人一点蝇头小利,而损害大多数人的权益,甚尔危及社会保障制度,看来,加强监管、给予处罚、杜绝漏洞、维护大众利益,确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了。
为老年人再婚给力
广西桂林 珍
陕西省高陵县70岁的孙先生再婚刚3天,因为儿女不满,他不得不匆匆办理了离婚手续。孙先生十分伤感:“孩子们真的让我很伤心,再婚还要看儿女脸色。”
老年人再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婚姻自由是每个老年人的权利。作为晚辈,儿女们要敢于向陈规陋习和世俗偏见挑战,为老年人再婚给力,让老人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加强文物保护
江苏徐州孙曙峦
上月,一场大火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的余庆桥烧毁。余庆桥是世界桥梁建筑历史上的“活化石”,理应受到严格的保护,为何会被大火彻底烧毁呢?据悉,当地政府没有针对余庆桥位处闹市旁的特点,开辟专用消防通道,导致火灾事故后,消防车无法及时赶到最佳灭火位置。
近几年来,我国文物频频被毁。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霞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牙城天后宫毁于大火。在河南,风电工程未批先建,使楚长城遗址多处遭腰斩……
众所周知,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它们一旦被毁,就再也无法复原。尽管我国早在2007年就颁布并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频频被毁的文物,法律显得分外无力。在一桩桩文物被毁事件后,我们很少看到反省与补救,反而看到了漠视与放任。这,才是最值得悲哀,也更令人警醒之处。
在银行的不同待遇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保护 文物管理数字化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文物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对文物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博物馆对文物有着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览,及对社会提供文物资料和研究成果的责任。然而,目前对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保护文物职责的重视不够。尽管《文物保护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正一步步完善,且已相对健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无法发挥应有的约束力。其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的实用主义倾向严重,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过少,且大多都是流于形式。博物馆的投资少,不仅使博物馆没有足够的资金安置文物或是购买保护文物所需的设备,且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很容易造成文物的损坏。
1.2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手段落后的主要表现在管理设备的落后,文物的贮藏和展出对周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若博物馆没有先进的设备来保证文物周边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文物也很容易遭受损毁。
1.3管理水平低
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的欠缺,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非常高的工作。目前,很多的博物馆,特别是小城镇中的小型博物馆,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博物馆是社会公共场所,是非盈利的机构,经济收入较低,社会保障不足,优秀人才容易流失,这对文物工作的保护十分不利。
2.博物馆文物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博物馆文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对策,以便给相关的文物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2.1规范博物馆的基本操作流程,加强管理意识
《文物保护法》对馆藏文物的规定有十一条,但如何来管理这些文物却也只有总体的规定,如 “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对于每个博物馆,都应有一套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并根据各馆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文物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有:藏品来源、移交入馆、馆内清理、入库、库内整理。
在馆内,通过规范这一基本操作流程,使得馆内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文物管理保护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奖惩机制,双管齐下,加强其管理意识。
2.2引入先进计算机设备,使管理工作数字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引入先进计算机设备,使管理工作数字化,充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是改善文物管理的重要途径。
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文物信息的数据化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信息,准确、系统、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这也是博物馆实现自动化办公、现代化管理、高效率工作、建设高素质工作人员的重要举措,是博物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数字化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通过对馆藏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博物馆的防火、防盗等自动化控制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合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控制管理体系。此外,还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建立一个网络数字博物馆,以增强博物馆的管理手段。
2.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聘用相关专家相结合
文物保护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其受到损害的过程,是一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在目前人才匮乏的条件下,政府和文物市场开发部门应加强合作,通过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不仅如此,还应做到既能够吸引人才又能够留住人才,并积极对原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尽快达到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此外,还可以采用聘用方式,聘用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能力强的人才担任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合聘用相关专家相结合,不仅能够缓解文物保护人才匮乏的现状,保证博物馆的正常运作,还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社会与自然遗产的功能,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博物馆最根本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工作抓起,努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利用文物保护数字化的管理系统来增强博物馆的管理手段,通过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已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金成光.简析免费开放形势下基层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管理和保护[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1):186-187
[2]张静.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工作[J].档案天地,2011,(4):57-58
摘 要: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促使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伦理观发生转变。从遗产保护到文化消费的设计伦理观的转变,反映了当代对待建筑遗产的态度已经由关注建筑实体保护转向关注人们对建筑的情感需求,由将建筑看作不可变动的遗产转向看作可供生产的文化资本。将历史街区改造看作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帮助设计师理解大众对历史街区的消费需求,从遗产的未来与大众的需求二者兼顾的角度做出设计决策。
关键词:历史街区;设计伦理观;文化消费;文化产品;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历史街区保护理念的产生与沿革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初按照文物保护的方法实行。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80处),同年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此后又先后公布了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使总量达到4291处。受国际上普遍重视历史环境的保护观念影响,我国于1982年公布了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并在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中明确了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198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3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与此同时,国务院的文件中规定了要保护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历史时期传统风貌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历史地段,依据它们的价值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保护的观念开始显现。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中提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2009年,经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了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评选出10条历史文化名街,至今已举办了5届活动,共选出50条历史文化名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显示出历史街区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政府、学者和公众的普遍认同。2010年11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要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
二、历史街区改造的时代背景城市化和全球化是当代中国最主要的时代特征。城市以旧城改造的名义推进住宅商品化进程,老街区急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高楼大厦。由于构成历史街区的单个建筑一般不具备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所以在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提出前,这些记录城市发展历史,体现世俗文化的街区也被大量拆除。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社会的消费需求旺盛,而房地产的高收益更是吸引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和投资者投入大量资本进行商品房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土地价值不断上涨,拆旧建新无疑是最高效最简便的兑现土地增值利益的方法。 全球化进程也同样深刻影响着国内城市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全球流动与传播,加速了国内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类似于西方国家“二战”后的城市建设时期的情景,快速交通体系成为主导城市建设的因素,它们野蛮地切割老城市,清理、吞噬着老街区,以拥堵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于是城市的尺度越来越大,城市的面貌越来越雷同。西方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初始,对大规模的综合性在开发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分裂开始出现反思,出现诸如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和赫伯特・甘斯的《都市村民》等著作,其后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振兴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观念。国内城市近年来也出现了历史街区改造的,继上海新天地项目之后,出现了南京1912、成都宽窄巷等一系列以历史街区建筑风貌为特色的商业消费区,成为城市最时尚的文化消费场所。
三、从遗产保护到文化消费的设计伦理观的转变遗产保护的观念曾经长期影响着历史街区改造活动。原样保护使得历史街区改造成为无利可图的项目,地方政府必须付出维护成本,而房地产商想尽办法突破保护的防线,从中获取拆旧建新的经济利益,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使历史街区改造沦为大量拆除重建。随后人们意识到,历史街区改造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各方的利益,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2001年,上海新天地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华丽现身,它所呈现的老上海石库门建筑风貌与现代时尚消费环境结合的设计理念,获得了社会各界一致的赞誉。在建筑界,它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文化遗产建筑”奖,美国ULI(Urban Land Institute)优秀奖,并成为哈佛大学教学案例;在社会事务中,它接待普京等多国元首参观,承办上海新年倒计时晚会、世界小姐选美活动、巴黎上海周等多项活动,成为上海的“新名片”;在房地产开发中,虽然保护石库门老建筑的每平方综合费用高达2.28万元,但由于新天地项目提升了周边环境的人文价值,使得周边地产项目大幅升值,开发商香港瑞安公司不仅获得了经济回报,而且获得了社会声誉。在上海新天地项目的示范效应下,许多城市相继出现了类似的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这些项目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保留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改造内部使用功能,增加时尚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内容。从这些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身上不难看出,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历史街区的新功能、新氛围,历史街区已经被设计成一件文化商品,富于历史氛围的场景连同展示在建筑空间中的商品和服务一起被消费掉。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深入分析了消费社会的特点,指出:“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历史街区消费实现了历史和文化的交换价值,它通过人们对消费体验的付费行为赋予历史街区经济价值,使其重新获得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从遗产保护到文化消费的设计伦理观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对物(历史街区建筑)的关注转向对人(消费者)的关注。当孤立地强调保护历史街区遗产时,政府缺乏遗产保护的资金,难以实现维护和管理好遗产的目标;房地产商觊觎土地和空间增值的丰厚利润,利用各种途径实现拆旧建新的目的;历史街区的居民希望获得更好的生活设施和生活环境。只注重保护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并不能保证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意识到推动历史街区的经济增长以恢复其活力的重要性。随着消费社会逐渐在国内城市显现,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文化领域显现出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领域的投资,制定文化策略推动城市中心区的复兴,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苏荷区、20世纪80年代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复兴、旧金山渔人码头的复兴、伦敦道克兰地区的再生等,都是历史衰败地区和棕地变为现代甚至是前卫文化消费空间的杰出代表。国内自2000年后相继建成的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成都宽窄巷等历史街区改造项目也遵循同样的文化消费理念,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作为设计出发点,将私人居住空间转变为公共消费空间,实现了历史街区的消费价值。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街区居民的利益被贬低,他们被迁出原地,随之消失的还有他们的文化。另一方面,将历史街区看作遗产转向看作文化资本。将历史街区看作遗产,在设计中表现为关注维护历史街区的历史特性,遵循严格的遗产保护规范。而将其看作文化资本,在设计中则关注遗产的未来,强调历史街区在现代社会的合理利用与活态化保护。文化资本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布尔迪厄提出的,他认为文化因素已经深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布尔迪厄在客观化文化资本中指出,文化产品是客观化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统一体。进入消费社会后,历史街区的文化资本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文化产业的重视。精美的建筑形式,宜人的街巷空间,流传的人与事,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它们被文化生产者捕捉,作为文化资本进入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借助历史建筑的形象与空间布局,拼贴符号化的地方装饰素材,容纳符合商业潮流的商品和活动,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完美结合的消费场景,从而将新奇的消费体验连同商品一起贩卖给消费者。作为文化资本的历史街区虽然因具有经济价值而得以保护和发展,但其历史信息的真实性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从2003年成都市开始实施宽窄巷的保护性改造以来,在长达五年的改造过程中,围绕宽窄巷子的“拆”与“保”的争议一直就未停息过,甚至在宽窄巷开街后,各界人士对此仍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赞成拆迁者认为原真建筑破烂不堪,应当拆迁,反对拆迁者认为“拆迁会破坏历史建筑原真性”。建成后的宽窄巷虽然获得了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口碑,但曾经质朴的街巷氛围消失了,曾经生活其中的居民被迁走了,它已经成为一个消费符号,远离了孕育它的土壤。
综上所述,老街老巷承载了城市的记忆,满足了人们怀旧体验的需求,也由此促使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伦理观发生转变。从遗产保护到文化消费的设计伦理观的转变,反映了当代对待建筑遗产的态度已经由关注建筑实体保护转向关注人们对建筑的情感需求,由将建筑看作不可变动的遗产转向看作可供生产的文化资本。历史街区改造的设计伦理观的转变与当下我国城市逐渐进入消费社会,大众对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密切相关。将历史街区改造看作文化产品的生产,更能帮助设计师理解大众对历史街区的消费需求,从遗产的未来与大众的需求二者兼顾的角度做出设计决策。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管理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保证文物安全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搞好文物的安全技术防范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管理理念更新的必然趋势,文博单位采用现代安全技术防范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为了促进文物事业发展,研究人类历史、传承历史文化搞好安全,保驾护航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
在当代博物馆安全工作中,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重点要害部位一般使用两种或多种报警设备,形成点、线、面、空间报警系统综合网,有条件的还安装电视摄影、录像装置。
而纵观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多是疏于管理,如承德山庄外八庙的文物被盗案,武当山遇真宫的失火案等等,均属于内部安全管理上的缺失和疏忽造成。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被盗案,在安全防护方面报警探测器上千个、监控摄像机上千台,安保人员几百人,应该说技防和人防配备上是齐全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文物被盗呢?究其原因,几乎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有如下共同点:
1.平时管理疲劳
主要表现在日常管理不到位,对平时发现的小问题没有及时进行纠正,长期以往形成了思想上的麻痹大意。
2.技术防范设施没有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问题的作用
这种现象有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报警探测器和监控摄像机等防范设施年久失修,缺少基本的日常维护,关键时候没有起到监控作用;另一种可能是监控设施设备本身运行良好,但监控操作人员没有按要求观看监控画面;第三种可能是对报警和监控发生的情况习以为常,有操作技能不熟的因素;也有思想因素。
3.有关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素质
一方面是职业态度,主要表现在工作上不尽心,得过且过,遇事视而不见,该管的不管,该做的不做;另一方面是社会公道,主要表现在没有正义感,有些事情明明是错的,但是管理人员怕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工作人员之间就相互效仿,长期以往就失去了平衡,形成了管理混乱,同时就给安全留下了隐患;第三方面是行为准则,有些工作人员法律意识、纪律意识淡薄,不论对错,始终把个人荣辱放在第一,换句话说,就是个人面子观念太强,缺乏大局意识,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4.责任心和警惕性缺乏
平时遇到一些安全细节上的小事情,没有深层次的去分析和对待,总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长期以往管理人员没按要求管理,工作人员没按职责做事,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一旦爆发就酿成了安全事故。
5.目前有些基层单位经费紧张
未按要求设置安全岗位的和配置人员数。不用说重点岗位没有实现双人双岗,甚至单人单岗就未达到,这个方面不能说这些单位不重视安全,而确实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
6.安全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比如说不按要求正常值班,特别是安全防范最薄弱的时候,如其它岗位工作人员下班间隙,夜晚等等,一是安全人员认为没有约束了,可以放松一些,甚至脱岗的,造成空岗现象;二是不按要求交接班,总认为天天都一样,就那么回事,没有必要认真,其实这都是安全隐患,只是平常没人在意而已。
综上所述,要保证文物安全,就必须理顺内部日常管理,在现实工作中应着实解决如下问题:
1.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领导。
主管领导要负责协调和解决部门管理人员反映的相关情况,抑制和平衡各项关系;分管领导要支持主管领导的正确决策,配合安全部门负责人对具体工作的落实,起上下协调和督促作用;安全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是实际工作的执行者和正常工作顺利进行的维护者。只要三者思想统一,具体工作就好开展。其次要加强日常安全工作的管理,比如人员管理、重点部位、重要物品、门锁钥匙管理等等。
2.加强安全业务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安全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相应素质。
目前从事这个职业的许多安全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现代科技防范方面,实际工作中操作能力较差,要提高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一是组织这些工作人员在行业内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同行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知道自己与同行的差距;二是单位内部可以不定期的抽查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督促其进行相关业务的学习,使其自觉提高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
3.搞好技防设施的维护,充分发挥技术防范的作用。
技术防范是现代安全防范的一种重要手段。由原来的单个报警,发展到现在的一个防范区域采取多种报警方式,由单独的报警防范方式发展到现在的视频监控、视频录像、声像复核、报警视频联动等等,由原来的操作程序复杂化,发展到现在报警、视频监控操作运用平台化,人性化。但在现实工作中应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功能,还有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的过程。再好的技术防范设施也只是一个设备,因为先进的技术防范设施,需要人来操作,所以关键还在人防。
4.落实专项安全经费,建立内部安全机构。
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有些基层文博单位没有专门的安全机构和固定的安全人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安全隐患,各级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要进行协调,帮助基层文博单位落实相关经费,建立内部安全机构,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以保证正常的安全值班。
总之,要搞好文博单位的文物安全防范,应正确理顺人防与技术防范的关系,即人防是主体、技术防范是预防或补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再先进的技术防范设施要靠人来掌握和操作,只有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的运用,技术防范才能发挥其等功能性作用,才能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的目的,才能达到物防、人防、技术防范相结合的多角度、全方位的防范效果。
参考文献:
>> 沉默的螺旋 无法沉默的螺旋 被“造谣”的沉默螺旋 “沉默的螺旋”与恶俗广告蔓延 世博会营销:打破“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和“钟摆效应” 微博传播中“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 “沉默的螺旋”与“社会”主义 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消解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论网络时代下的“沉默的螺旋” 变异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的升级 发球的暴力美学 华尔兹的暴力美学 母亲的暴力美学 死神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的回响 从新媒体语境下审视沉默的螺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转引曹飞.艺术美学[M].山西师范大学文物研究所.
③(加)彼得・佛伦斯基.理智向左疯狂向右-连环杀手的怪诞行为学[M].宁晨,于曦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④毕一鸣.《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第十章:主持是舆论引导的艺术.
⑤.
⑥詹巧生.欲望与禁忌――电影娱乐的社会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23.
⑦道德含混并非道德缺席,而是在电影虚拟情境下的一个法律真空的维度里,电影中善恶之间并不是渭分明,而呈杂糅,在电影主题上对待暴力的态度不明确的状况。
⑧毕一鸣.《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第十章:主持是舆论引导的艺术.
⑨刘伟.20世纪90年代银幕暴力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博物馆事业也愈发的重视,博物馆的功能和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2005年我国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对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其中指出,博物馆是进行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是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取得合法资格并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机构。然而,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博物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博物馆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如何加强和完善其功能和职能,如何更为有效的融入社会发展的步伐当中,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博物馆功能的加强
博物馆具有收藏保护、传播知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及休闲娱乐等功能,我国也充分的认清了博物馆的功能所在,积极兴建博物馆。就目前来看,我国博物馆的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发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加强博物馆的功能,主要应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藏品保护上进行加强。对于博物馆而言,其基本功能就是保存遗产。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物众多,而博物馆是保存遗产的最佳地点。在藏品的保护上,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对藏品的保护要有预见性,不仅要注重现阶段的保护,更要注重长久的保护。只有将遗产有效的保存下来,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保存功能,从而将我国的悠久文化进行传承。
2.在博物馆管理上进行加强。有些地区为了搞形象工程,耗费了财力精力建设了大型的博物馆,但博物馆建好之后,却不重视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发挥,忽视了博物馆的管理,使博物馆变成一个空壳。因此,要想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必须要抛弃形式主义作风,要真正结合地方实际特色,真正的注重管理,使博物馆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3.在博物馆展品上进行加强。博物馆除了具有保存遗产的功能,更大的功能在于宣传教育。在西方国家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对于儿童而言,绘声绘色的展品不仅可以带给其外部冲击,还能够在参观中掌握、了解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因此,博物馆要在展品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不仅要注重观赏性,还要注重专业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结合,使人们主动的到博物馆参观,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
4.在科学研究上进行加强。博物馆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因此,博物馆要经常组织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学术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要努力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从而保障博物馆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5.在人员素质上进行加强。博物馆功能的发挥不仅仅需要硬件条件的帮助,更需要内部人员整体能力的提升,这种提升包括业务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在人员的使用上,也要建立健全机制,要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从而加强博物馆的整体功能。
博物馆职能的完善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博物馆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博物馆要突破传统的束缚,不能再完全按照以往的模式进行运作,要积极的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不断完善自身的职能,从而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真正的融入到社会前进步伐当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就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在新时期下,博物馆要想提升影响力,就必须要注重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尤其是一些容易腐蚀的藏品,更要进行重点保护,对于破损的文物,要及时修复。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上,博物馆可以号召社会各界人士,成立一个文物保护组织,这不仅可以将专业人员紧紧的围绕在博物馆周围,完善博物馆职能,还能够将文化和历史进行有效的传承。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要注重自身的征集工作,在征集的过程中,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注重自身的社会职能。博物馆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博物馆在新时期下并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一个地区。博物馆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社会职能,要以促进社会文明和发展为己任,将博物馆建设成为人们补充精神食粮的“加油站”。同时,博物馆要走向平民化,要真正的实现文化生活的公平正义,要保障每一位公民都有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
3.注重自身的教育职能。宣传教育不仅仅是博物馆的功能,同样也是博物馆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在西方国家,学校会定期带领学生走入博物馆,并将走入博物馆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对待。我国现在正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博物馆作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场所,已经列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在完善教育职能上,要注重博物馆与其他教育的紧密结合,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各单位也要定期组织人员进入博物馆进行学习。博物馆还要通过网络等先进技术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
[关键词]形象学;妮科尔・莫娜;《中国瓷器》;瓷器文化
一、引言
瓷器是指以瓷石或者高岭土为原料,将在1200度以上的高温中煅烧形成的瓷胎再次高温烧制形成的器物。早期中国瓷器畅销世界许多国家,瓷器(china)甚至与中国(China)同名,由此可见瓷器对中国的巨大意义。妮科尔・莫娜是一名美国作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她曾来到中国做生意,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使她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2003年,莫娜出版发行了《中国瓷器》(A Cup of TJight)一书,她在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瓷器文化,而且还对瓷器在现代中国的命运做出了自己的解说。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指导探讨莫娜书中的瓷器文化。
二、瓷器的历史
中国是瓷器的原产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瓷器究竟是何时出现的这一问题曾众说纷纭,现今达成的共识为:青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瓷器,它起源于东汉。早期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原始瓷器出现在商周时期,至唐代,中国的制瓷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后,中的瓷器文化也一直都在发展,明清时期,瓷器的发展达到顶峰,每个朝代的瓷器都各有特色,如唐代最著名的“富彩瓷”,宋代的“窑变”和“两面彩”技术,元代的“釉里红”和“元青花”,清代的“青花瓷”和“影清”。在中国封建社会,最优秀的瓷器作品都被送往皇宫供皇室成员享用,许多优秀的瓷器作品被传下来,但在清末,许多珍贵的瓷器都被损坏或流往国外。在中国,瓷器制作并不局限于特定区域,很多地方都有瓷窑,最出名的是位于江西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中国瓷器从唐朝起开始出口至其他各国,至宋代,瓷器已成为所有出口物品中最多的一样。中国的瓷器自出现在西方就被认为是精美的艺术品,而且这一套话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今仍有许多西方人对瓷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早期西方各国还竞相模仿中国的瓷器,生产本国的瓷器,甚至有学者评论说,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瓷器发展史就是模仿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和装饰画的历史。在过去,由于中西交流较少,中国物品也就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方式,作为最具中国风物品之一的瓷器无疑在中西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单单是器物,还承载着文化,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瓷器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瓷器研究都不应局限于瓷器本身而更应被放到世界文明大格局下。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瓷器作品,如贯穿莫娜全文的“鸡缸杯”,莫娜用“中国瓷器中最闪耀的一件”来形容它。“鸡缸杯”制作于明成化年间,其产生背景众说纷纭,莫娜认为瓷器并不仅是艺术品,更与历史文化相连,每一件瓷器作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故事,“鸡缸杯”就是成化皇帝在得子后看到宋朝名画《子母鸡图》后有感,为纪念这一事件而命人制作的。一件优秀的瓷器作品甚至要花费制作者一生的心血,同时,这样一件精品一问世便会引得广大瓷器制作者争相模仿,但不管后来人如何高超的仿制技术都不能表现出原物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价值,因此原物更先弥足珍贵。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落后于美国这一现实再加上后来中美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美国的中国形象整体偏向于负面,但在美国人强烈批判中国现代社会的同时,许多美国人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持高度的热忱。虽然莫娜也批判了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她延续了西方的套话,她对中国有一种敬畏之情,对瓷器也是赞不绝口,这也是当得知800件瓷器是从地下挖掘出来时莉娅没有表现出丝毫惊讶之情,莫娜也认为中国确实还有许多掩埋在地底的瓷器等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她在书中反复用瓷器鉴赏专用术语“开门”和“开门见山”(特指一眼就能看出是珍贵真品的瓷器)来赞叹中国瓷器,她曾评价道:“中国艺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可是中国的艺术品还是得到了很多收藏者的青睐,中国古老的瓷器是无比珍贵的,要知道,任何传统文化的瑰宝都是世间罕至的。”不管她的评价是否准确,她也揭示出了部分美国人对待瓷器的态度。
三、瓷器在现代中国
为了保护珍贵的瓷器文物,我国法律规定乾隆以前的瓷器不能出口,而出土的文物则禁止买卖,人们现在所说的珍贵的瓷器通常是指清代乾隆以前的瓷器,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但到了现代中国,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它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在《中国瓷器》中,妮科尔・莫娜就着重谈到了中国社会上的瓷器走私现象以及她对瓷器未来命运的看法。
(一)瓷器的走私
妮科尔・莫娜一直对中国的迅速现代化持负面的评价,因为现代化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中国人越来越重视金钱的作用,这也使得中国的走私活动盛行。莫娜认为在中国,走私者遍布全国,古老的宗教雕像、经典的青铜器、瓷器文物都被走私,许多贪财的中国人为了谋取高额的利润,不惜以身犯险走私瓷器。莉娅是一名瓷器鉴定专家,她被美国公司派往中国就是为了鉴定中国新发现的800件瓷器中是否存在仿品,当她完成鉴定工作,这批瓷器中的真品也会被走私到香港,最后转运到买家手中。但一旦被运出中国,中国将失去这些珍贵瓷器的所有权,所以走私历史文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妮科尔・莫娜笔下,瓷器走私者代表的是中国社会的黑暗面,他们反映了中国人的愚昧与无知,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混乱。在她看来,中国的瓷器走私者不惧怕任何的惩罚,只要有利可图,他们愿抛下一切,在成功把800件瓷器走私到香港后,莫娜曾这样描述瓷器走私者高一登:“把这么多珍贵的瓷器运出中国我并不感到一点点后悔,事实上我还有点骄傲,现在,它们能够重见天日,被人欣赏和保护总好过深埋地底。”莫娜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看中国,中国人和美国人形成强烈的对比:外国人夸赞瓷器之美,莉娅在鉴宝过程中小心翼翼,生怕损坏任何一件真品,可是作为中国人,瓷器走私者们为了利益走私大批的珍贵瓷器;可是另一方面,莫娜在对待“自我”时使用了双重标准,她虽不赞成走私活动,莉娅却也在从事走私活动。以莉娅为代表的美国人代表的是对历史文物和文化的敬畏,而以走私者为代表的中国人代表的则是无知与愚昧,莫娜用中国人的无知衬托美国人的智慧,美国人始终是高一等的人。正如巴柔所说:“他者形象其实传递的是自我的形象,我想言说他者,但在言说他者时,我却否认了他者,而言说了自我。”虽然莫娜是在言说中国的瓷器走私者,但她无时无刻不是在通过言说“他者”彰显对自我的认同。
在妮科尔・莫娜看来,猖獗的瓷器走私现象由于中国社会的法制不健全。中国社会上充满了真与假的较量,男主人公麦克和莉娅就曾因帮助一位中国朋友识别出一副仿名牌眼镜而获取到商家的赔偿。麦克曾评论道:“我们早已得出了经验,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够改变中国假货横行的状况。”麦克把中美两国对比后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假货横行是因为中国的法制不如美国健全,麦克代表的是妮科尔・莫娜甚至是一些美国人的观点,他们对自己的美国身份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因为中美之间的差异,中国一直是作为美国的对立面存在的,美国人需要的是一个丑陋的中国来确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认同感,所以莫娜笔下的中国并不完全是中国现实,她对中国的刻画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对这一部分消极的社会现象,中国人不应忽视,而应努力改变社会状况,从根本上改变负面的评价;但更多的是夸大了负面的中国形象,毕竟形象学学者莫哈早已指出:异国形象属于对一种文化或一个社会的想象,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形象都是不真实的,但是通过这种想象的形象中国人也可以了解美国人以及他们的需求。
(二)瓷器的命运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瓷器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到了现代,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瓷器文化究竟能否在现代中国社会焕发蓬勃生机并得到长久发展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作家妮科尔・莫娜的关注。
中国走私现象使作家妮科尔・莫娜对瓷器在中国的未来表示担忧。古老的瓷器真品的数量是有限的,已有大批珍贵瓷器流往国外,而走私这样的社会风气只会使得瓷器在现代社会面临更大的危机。在莫娜看来,由于中国人不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瓷器面临的危机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莫娜也看到中国在行动,一部分人已有了保护历史文物的观念,她刻画的李馆长这个人物形象,不仅为找回中国流失到国外的瓷器而奔走,也会探听消息,以预防走私者将珍贵的瓷器运往国外;而中国政府一方面在花高价努力买回之前流失到国外的珍贵瓷器作品,另一方面,也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努力遏制走私等非法活动。
而另一方面,莫娜看到瓷器文化在现代社会并没有消失,瓷器的制作工艺并没有失传。时至今日,景德镇依然还是中国瓷器的中心,莫娜将景德镇形容为“一个自由的、开放的陶瓷业中心,是中国最棒的陶瓷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到了现代,瓷器的发展也融入了现代观念,瓷器大师模仿瓷器作品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每个瓷器制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羽王”制作的“鸡缸杯”上绘制的鸡毛都会微微上翘,绘制出栩栩如生图案的不是别人,而是“羽王”看起来顶多只有十四岁的外孙女,这令莉娅十分吃惊,她一直以为中国现代瓷器的未来是惨淡的,可是,“羽王”制出的“鸡缸杯”使她感@道“几乎没有语言可以表达我对这件艺术品的赞美。”这足以证明,瓷器文化并未消失在现代中国,当代手工艺者在努力发扬优秀的瓷器文化。
妮科尔・莫娜虽然描述了瓷器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危机,但是也表明瓷器的未来并不是一片惨淡。同时,莫娜对中国瓷器之命运的探讨也提醒了中国人瓷器的重要价值,是文化使一个国家区别于另外一个国家,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这也确实造成了中国某些传统文化在日益消失,正如某些学者所说:“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迷恋自有片面的一面,但是身为中国人,面对西方人的热忱,面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日益丧失,我们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美国对立面的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厚重文化积淀,现代化在给美国人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危机,美国人一直寄希望于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力量,瓷器正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所以,不管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瓷器文化以及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开展创建“三型”机关集中动员月活动的实施意见》(咸秦发〔〕13号)精神,迅速在文物旅游系统掀起“三型”机关活动,特制定文物旅游系统创建“三型”机关集中动员月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决定》精神为导向,以创建“三型”机关为目标,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机关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旅游发展上台阶、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活动载体,全面深化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形成“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廉洁高效、服务到位”的机关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将文物旅游事业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制度保证。
二、活动重点及要求
1、强化理念,创建“学习型”机关
(1)深化学习理念。不断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良好风气,及时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并予以肯定和推广,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丰富学习载体。围绕加快文物旅游产业发展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活动形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知名文物旅游专家及学者在机关积极开展文物旅游知识大讲堂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到市历史博物馆、乾陵等博物馆及礼泉、淳化等县区乡村旅游景点等参观学习,切实增强趣味性、实效性、群众性,着重提高全体人员的参与度。充分发挥文物旅游网站,报刊等媒体开展对外宣传和学习体会、经验交流。加大投入,保证开展活动必须的资金需要,保证建设学习型机关工作健康顺利发展。加强日常的督促检查,保障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调查研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做到学习与实际业务工作相结合,把集中讲座和专题学习结合起来,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注重调研成果的参考作用和向工作举措转化的实效作用。
2、提升素养,创建“服务型”机关
(1)激发服务动力。开展“三创”活动,即:“创群众满意岗位、创服务先进单位、创优质服务品牌”活动,总结推广以往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结合行业和单位实际,进一步健全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努力打造一批群众满意岗位、创建一批服务先进单位,树立一批优质服务品牌。
(2)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为基层、为行业、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落实到文物旅游工作中去,努力为行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实事。
(3)提升服务素质。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机关干部投身实践,在帮助基层和旅游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做好业务工作的本领。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积极为机关干部的学习、工作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3、激发潜能,创建“创新型”机关
(1)激发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导干部做到不固守经验,不拘泥框框,善于从旧观念、旧模式、旧做法中解脱出来,用新的视角去研究问题,用新的方式去开展工作,逐步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行动的习惯,使每位机关干部都成为创新的主体。
(2)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弘扬科学严谨、持之以恒的学风,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为创新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引导干部积极投身实践,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创新同本单位、本岗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注重创新工作。针对经济社会和文物旅游产业发展变化,深入研究事关文物旅游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课题,谋求文物旅游事业发展的增长点和突破点。同时,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及项目建设的关系,注重文物安全和旅游品质提升的工作思路、举措的创新,使有限的工作力量发挥最大的效率,保持文物旅游工作常抓常新。
三、方法步骤
(一)学习动员阶段。
各队所要迅速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局主要领导将在第一时间深入各队所进行思想发动,结合各自实际精心安排部署,认真制定集中动员月活动方案和5年创建规划,于10月15日前将集中动员月活动方案报送局创建“三型”机关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充分动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学习形式,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比赛,召开座谈会,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营造学习氛围。要坚持把学习贯穿于活动始终,重点要开展“五学”活动:一学理论,要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二学《决定》,要深入领会区委《关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决定》,掌握《决定》精神实质;三学报告,要认真学习党代会报告,深刻理解和把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要求和重点;四学先进,要把建设“三型”机关与学习先进典型、模范人物活动相结合,远学燃尽生命写忠诚的组织部长,近学一心为民的女支书,用模范力量不断激发创建工作动力;五学业务,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增强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局各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搞好重点辅导。学习要有辅导、有记录、有体会,达到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
(二)对照检查阶段
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各队所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对照创建“三型”机关要求,深入基层群众、深入行业单位,采取领导点、自己查、干部评、群众提等多种方式,深入查找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各队所和党员干部要根据对照检查和征求意见建议情况,分别形成对照检查材料,并广泛征求局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以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重点要开展“五查”活动:一查理论学习,看是否存在学习制度不健全,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的问题,是否存在干部不想学、不会学的问题;二查服务意识,看是否存在对待群众态度冷漠、言语生硬、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三查工作追求,看是否存在思想不在状态,工作不在状态,不愿干事、不敢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问题;四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机关纪律松弛,干部作风涣散,工作效能低下的问题;五查工作方式方法,看是否存在遇到难题,没有思路、更无办法的问题,是否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创新举措不多的问题。
(三)创建推进阶段。
1、修改完善创建“三型”机关五年规划。各队所要在全面动员、集中学习、深刻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制定出具体的创建标准,不断完善五年创建规划,经分管领导审核把关后,于11月13日前报送局创建“三型”机关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每位干部要进一步完善对照检查材料,形成争做“三型”干部个人方案,由分管领导审核把关,报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留存备案,为全面推进“三型”机关创建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2、不断掀起“三型”机关创建。各单位要把创建“三型”机关活动与“三为”主题实践活动履诺践诺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创先争优赛践诺”活动;要把创建“三型”机关活动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深度融合,深入开展“争星夺旗赛服务”活动,进一步在全系统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局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创建活动,用过硬的作风为机关干部作出表率。
四、保障措施
1.健全领导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到位。为加强对“三型”机关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局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梁洁兼任。办公室下设三个工作组:
1、综合组
主要职责:(1)负责起草局系统“三型”活动实施方案、五年规划方案,工作总结、经验材料等工作;(2)负责阶段性活动安排,相关会议的筹备、通知、组织等工作;(3)负责文件的收发、拟办、传阅、打印及管理工作;(4)负责与区委“三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络、协调、沟通及日常事务。
2、指导检查组
(1)负责局系统“三型”活动的日常监督,制定指导检查方案,指导各科室及队所抓好工作落实;(2)负责局系统“三型”活动的各项集中性、阶段性工作的指导及检查;(3)负责局系统“三型”活动的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工作。
3、宣传组
主要职责:(1)负责全系统“三型”主题实践活动氛围的营造,制定宣传方案,宣传工作的策划、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2)负责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搞好舆论宣传和典型宣传工作。
各小组要根据“三型”活动的总体安排,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如果是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则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修建的是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则会对气候变化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对降雨会产生影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存在本身,就使原有的地方由较大面积的陆地变成了水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水气不断地蒸发,空气逐渐变得湿润,就会形成一定的小气候,最终形成降雨。根据相关历史数据统计,只要在一片地区增加一定的水域,就会产生雨水效应。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首先影响到的是降雨的过程。由于这种变化,对气温也产生了影响,年平均气温或有可能升高或降低。要正确处理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因此在工程建设前期就要认真研究该工程对生态的影响,结合当地的人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适时调整工程设计,才能引导工程对气候变化产生良性影响。
二、水利水电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水库蓄存了主要降雨期的洪水,防止了对下游河流两域的水灾,对两岸居水来说是好事;如果下游地区在干旱季节水库也可适当地放水,有效解决部分旱情;但是,它也会形成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在非汛期,它截断了上游的河水,导致下游河流或湖泊等因失去水源而干涸;也因此会使下游地区的水位下降,下游河流因水流减少,也会导致自然净化能力减退,进而影响到水质的变化。
三、水利水电工程对地质产生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如果没有充分的考虑地质结构,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常常对当地的地质产生重要改变,进而会引起各种地质状况。地质结构是一个已经经过调整后相对稳定的构成,如果刻意对其发生改变,它本身就会再次形成调整。在历史上有很多事实表明,修建大型大利水电工程后会发生地质自然灾害,如地地震、塌岸、滑坡等。这是因为大型水利工程水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此重大压力会引起地壳应力的反应,可能会导致某处的地层发生重大变化以至于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
四、水利水电工程对土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可能使附近的土壤有足够的地下水,对作物的生长有好处,在良好的壤情下,作物生长得旺盛,有利于粮食的丰产。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是有可能存在的。一个大型的水库可能会导致附近的土地被水浸没,失去了部分良田。如果水位上升的话,会引起地下水位随之上升,土地可能会变成沼泽,甚至出现盐碱化。
五、对民生的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水库建成之后,对民生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如我国的丹江口水库建成之后,由于当地的水气变得充分,原有的干燥气候变得湿润起来,有利于蚊虫孳生,最终形成了小范围的疾病传染。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都有可能因此而产生。也正是有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新建一所水库时,设计方案中就会首先考虑到这类民生问题。另外,由于兴建水库,也有可能会导致移民现象发生。原有居民的生活条件、土地使用情况、生活水平等都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居民在迁到新的地址后,能否迅速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也应是考虑的内容。
六、对文物等的影响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文物古迹。如果在某个地方计划兴建水利工程,也要考虑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不但要认真考虑,还要高度引起重视。因为一旦工程被设计出来,如果地点在国家保护的文物所在地的话,即使工程已经开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终也会被迫停下来。既浪费了大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影响损失。如果是在自然保护区附近,各种需要保护的的动物、植物,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更应认真分析,仔细对待。
七、各种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不论经济总量还是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与历史相比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令人担忧,能否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天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我国非常强调发展的速度,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高速发展。但是发展不等同于增长,发展既要速度,也要质量。作为一项水利建设工程来说,更应强调经济发展的生态保护。在生态保护方面,现在大家思想认识已经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都已得到公认,关键的就是在执行的时候能否到位,能否不被本部门利益所诱惑。水利建设工程师及施工单位要学会因事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合理规划工,周全设计,尽量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尽可能少的负面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避免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重视长远利益。水利水电工程经常是为了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而要搞的工程建设,有的是为了解决一个区域发电的问题,有时是为了充分利用有效的水利资源。但是不管怎样,在规划之时,应有大局观,不能仅仅盯住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综合考察,以保证工程可持续发展。
2.遵守法律法规,选好工程地址。工程建设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考察所选的地方是否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否属于风景区,是否属于地质公园,是否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区等。从规划开始就把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等作为项目建设必然要考虑的因素,进行认真的评估,务实论证。
关键词:博物馆 藏品 藏品保管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21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藏品的种类以及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并且藏品的价值也在不断的提升。博物馆办得如何主要是通过博物馆收集或珍藏的文物数量、库房管理建设的优良以及藏品的范围和价值来体现的。藏品保管工作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均能够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针对当今社会对藏品保管工作所面临的各项挑战,对博物馆的工作者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只有达到要求才能使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博物馆现有藏品保管工作的现状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1.1 博物馆现有藏品保管工作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我国的文物事业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为此博物馆的种类以及数量越来越多,藏品也越来越丰富。藏品保管工作不仅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基础工作,还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等工作的关键环节,藏品保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其他工作的进行。通过对我国博物馆现有藏品保管工作的调查,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例如:博物馆库房条件差、保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藏品库设计方面的问题以及藏品保管工作不能够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库房条件问题,众所周知无论博物馆自身的规模是大是小,其都会有库房作为藏品的保管空间。但是随着藏品的种类以及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库房以及不能够满足现如今藏品数量的要求,为此导致一些文物藏品必须通过堆压的方式进行存储。
其次,则是由于保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在对文物的存放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将文物存放在适合其存放的条件下,例如动植物标本的存放,若不能够将其存放在合适的外部条件下,将会影响藏品的质量,对其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除此之外,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不能够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导致藏品保管工作人员的职责以及库房的管理制度不能够明确,进而在保管藏品时的办事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差的,并且规章制度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博物馆的业务扩展的进行。
1.2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对博物馆保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保管工作的优劣不仅仅要提供良好的库存条件以及减缓藏品自然消亡的速率。为此在藏品保管工作中需要遵循科学性、效率性、安全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防治结合的原则。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要按照客观规律来工作,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从事工作。在工作中要充分分析藏品本身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生物特性,进而才能够采用科学的保管工作措施。
效率性原则是要求保管工作人员在从事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时,态度要积极主动,从而提高藏品的保管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利用博物馆的设施,进一步提高库房的使用效率。
无论在哪个行业中,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在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中,要求藏品的安全、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等等。尽可能的减少空气等外界环境对藏品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此可以周期性的对空调的设备进行清理和检修,并且在藏品的附近应限制化学用品的使用,从而符合安全可靠的外界条件。
除此之外,藏品保管工作中要始终贯彻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藏品本身就是为了确保学术研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存在的,这就决定了藏品保管工作的基础就是藏品保护,而保管工作的手段则是藏品利用,藏品保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传承文化。
防治结合在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中的主要应用就是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通过利用科学合理的保管措施防止藏品受到损坏,对于已经受到损坏的藏品,应该对其进行处理后,避免藏品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坏。
2 新时期优化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措施
2.1 建立规范化的规章制度
健全的藏品保管工作制度是确保藏品安全以及工作效率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制度是靠长期的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在失误中吸取的教训所换来的,科学合理的制度也要能够随着工作的需要以及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且所有的安保措施都是对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和利用是有利的,能够促进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履行职责,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做好藏品的保管工作,为下一步的博物馆业务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工作人员素质教育
社会的进步不仅仅带给我们的是丰富的物质享受,还有着思想的巨大变化,各种各样的观念纷纷涌来,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都受到了巨大冲击,并且伴随着犯罪分子的推波助澜,导致博物馆藏品的失窃事件不时的发生。为此加强对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十分必要。不仅要加强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还要让他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价值以及意义。除此之外,保管人员要做到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不利用私权谋利,严禁参与倒卖非法文物。与此同时,要禁止对外公开藏品的信息,并且提高警惕,若发现文物被盗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全力保护文物。
除了必要的素质教育外,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教育。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技能,能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在遇到新问题和新情况时能够及时的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工作者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骨干型人才。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各种新型的设备也在不断的加入到藏品保管工作中来,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需要与时俱进,科学高效的完成工作。
3 结语
博物馆保管工作中,保管工作人员身上肩负着十分重大的使命,这就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够放松警惕,时刻防备着特殊情况的发生,并且当这类情况发生后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就对我们工作人员的要求在逐步的提高,为此保管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对待新型设备时,要谦虚主动的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健全的制度,并且使藏品保管工作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改造;规划设计
对旧城区采取改造,应当是基于保护历史、延续文脉,保护规划区内真实的载体和历史环境,对历史街区中的文物、历史建筑、传统巷道等重要历史信息的载体进行保护。通过对其采取合理开发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因此对历史街区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做出有损于历史街区核心价值的行为,必须科学合理的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1 城市中心区旧城更新改造
城市中心区旧城更新改造不止是采取现代技术手段翻新旧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更不是大规模改造重建旧城或者小规模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措施,其具备着非常深远的历史、人文乃至整个社会意义上的内涵。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的目标不着眼于某一单一的目标,远远超越于单纯提高物质需求,真正的改造意义着眼于整个社区的利益,创造更加广泛的人文关怀,将社会各个系统脉络统一为多维协调的战略规划。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是一条线上的流程,其成功与否依赖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改造规划设计模式的前提。较为有效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应该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科学的城市改造设计模式是全面纳入社区和主体参与的力量,继而制衡住改造中变化的公私权益,实现旧城更新改造的多维目标,统一公平和效率要求。以面向社区为改造沟通听证机制,建立行政复议、申诉和对话制度强化居民参与的深度,以改造对象真实需要为重点,避免激化社会矛盾,保障已有和谐的社会构成和群体网络。
2 实例分析
某老城区处于老城的核心位置,是一个具有相当历史文化底蕴与鲜明传统风貌特色的地区。片区内有多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还包括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大量的明清古街道、店铺、建筑、民居宅第、民俗文物等,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历史建筑,应充分利用,系统地展现当地的历史。通过对该老城区采取合理的改造,可为新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提供重要的历史和借鉴,同时,增加旧城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游览价值,给旧城区赋以新的生命力。
3 旧城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改造
3.1旧城区的功能发展
旧城区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城市新城代谢进程中维持特定文化风格和生活态度的责任。保护和利用风貌保护区,需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改革,保存住并且重新焕发出生机。一方面要保证期物质层面上争取保留鲜明的特色,另一方面需要赋予更加合理全面的功能特性,基于城市全面发展的角度,以更加有效地手段及方法,促使新陈代谢更加合理科学,以文化和旅游为基础,维持并延续现有的功能。
3.2旧城区改造与再开发策略
对旧城区的分类对待,更新改造规划措施各异。(1)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及其开发。鉴于历史建筑是指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除“保护建筑”以外,风貌有明显特色或人文历史价值突出的,建成30年以上,对本片区历史文化风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的历史建筑单体和群体。包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已列入市级优秀历史建筑推荐名单的建筑。针对位于历史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原则上不得拆除,应当予以维修和再利用。同时根据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本片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分为以下几类:①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筑高度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②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③建筑的主要立面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④本片区内各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应当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保护规划中予以确认。
(2)旧城区改造时,在历史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招牌等设施,应当符合本文化风貌区的特色及保护要求,且必须经过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对历史建筑进行扩建、改建时应当保持原有风貌特征,且必须经过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对历史建筑外观改动的修缮(外墙粉刷、屋面材料及门窗更换等)应当保持原有风貌特征,并且修缮方案必须经过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在历史建筑的周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应当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和谐,不得改变建筑周围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不得影响历史建筑的正常使用,并且设计方案必须经过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3)对必须拆除的建筑采取拆除改造处理。针对片区中存在的危棚、简屋、违章建筑,通过改建的方式无法与风貌相协调的建筑,必须拆除,不得进行扩建和改建,在地块改建、市政和道路设施建设、绿地建设、地块整体开发及其它情况下,必须根据规划管理要求予以拆除,拆除后的空地应当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风貌保护街巷为传统风貌保存完好,包括原有街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街巷两侧界面和街道铺地保存较好的历史性街巷。
4旧城改造规划项目整体规划
4.1旧城改造总体布局
旧城区规划主要是加大对原有旧设施的治理,通过是以“治旧”为核心,深挖当地文化内涵,为开发赋予文化灵魂,保持自己文化活力的没有边界的原生态社区。以保护当地历史文化特色为前提,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现有条件,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解决居民生产、生活最基本的安全问题和改善生活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重点,突出对传统建筑、历史性纪念意义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改造和保护要求。将建筑质量较好的老街坊和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改造,并使其融入到景观走廊中。将建筑质量较差的街区采取改建或拆建,并按景观视线走廊布置多层、高层建筑。功能结构分区主要包括:老街坊改造区、历史文化保护街、商务中心区、高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和保留建筑。规划采用“小区一组团(院落)”二级结构,规划有意识地模糊组团和院落的概念,淡化组团与院落空间,强化小区的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形成覆盖全区的“中心+带形”绿地系统,让每一个家庭都感受与体验社区生活的愉悦与欢欣。小区以中心广场为轴心展开形成各个组团。
综上所述,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旧城改造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在新形势下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创新的地方,不少城市制定并实行许多扶持和鼓励旧城改造的灵活政策。制订实行灵活的政策,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旧城改造的步伐,我们要继续探索,找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旧城改造之法。
本文通过结合某旧城实际规划案例,对旧城改造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浅提了旧城改造规划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开发模式,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使得更多更好的经典案例、先进理念引入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中,使旧城改造的“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莫慎婷,旧城改造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